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复习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复习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复习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复习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复习题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⑴根本原因:

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⑵直接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它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⑶英法美等国为自身利益而采取的绥靖政策,或中立自保政策,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⑷世界各国人民虽然也进行了反法西斯战争,但没有互相配合,还不能制止战争的爆发,使局部战争走向了世界大战。

二、xx政策:

1.实行的原因:

⑴英法在一战中其经济、军事受到了巨大的削弱,害怕法西斯国家的战争讹诈。

⑵试图通过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满足侵略者,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根本原因)

⑶英、法仇视社会主义苏联,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2.实行的时间:20世纪30年代至二战初期

3.实行的主要国家:

英法美等西方主要xx。

4.实行xx政策的事例:

⑴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英法美实行绥靖政策;

⑵德国违犯《凡尔赛和约》,大肆扩军备战,并吞并奥地利,没有受到国际社会有效的抵制和制裁。

⑶1938年,德意英法签定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区交给德国,史称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⑷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宣而不战,按兵不动。

5.xx政策的影响:

⑴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

⑵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⑶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6.xx阴谋:

背景:

⑴希特勒上台以后,德国大肆扩军备战,并吞并奥地利,没有受到国际社会有效的抵制和制裁。

⑵德国的侵略野心进一步膨胀,又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⑶英法两国希望乙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求得一时太平。

内容:

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以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史称慕尼黑阴谋。

影响:

⑴希特勒看清英法软弱可欺,得寸进尺,随后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并把矛头指向波兰;

⑵它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德意日法西斯主要侵略活动

⑴xx:

xx于1931年开始侵略xx,

⑵xx:

德国于1938年吞并奥地利,1939年又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四、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简要过程(或问:

二战爆发、扩大、转折、胜利的标

志性事件)①、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②、扩大:

⑴、

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规模扩大;⑵、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③、转折:

1942年7月-

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④、胜利:

⑴、

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阵营开始瓦解;

⑵、

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的欧洲战争结束;⑶、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五、二战全面进行过程:

1、二战的主要作战特点、突然袭击事例:

①、主要作战特点:

闪击战、突然袭击战②、突然袭击事例:

⑴、

1939年9月1日,xx突袭xx;

⑵、1940年四五月,德国突袭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北欧国家;⑶、1941年,德国突袭苏联;

⑷、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

2、二战初期xx国家侵略得手的原因:

二战前,英、法、美等国推行纵容法西斯侵略扩张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致使二战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屡屡得手。

3、促使xx最后投降的因素:

⑴、中国等亚洲各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展开了猛烈的进攻;(最主要原因)⑵、美军于

1945年8月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⑶、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4、二战主要战役:

⑴、莫斯科保卫战;⑵、阿拉曼战役;⑶、中途岛战役;

⑷、1940年百团大战;⑸、

1942年7月-

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⑹、

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战;⑺、1945年,柏林战役。

5、二战主要战场:

⑴、xx战场:

中国以及亚洲其他国家--日本⑵、西欧战场:

开始为英法--德国,后来为英美--德国⑶、苏德战场:

xx--xx;⑷、xx战场:

xx—xx。

6、二战各国参战时间:

⑴xx:

1931年9月;⑵xx:

1939年9月;⑶xx:

1939年9月;⑷xx:

1941年6月;⑸xx:

1941年12月六、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建立原因:

⑴、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

⑵、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全世界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逐渐联合起来。

2、促成事件:

xx战争的爆发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3、建立标志:

1942年1月,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4、带来影响:

⑴、使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⑵、国际反法西斯联盟间建立以后,反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援,协同作战,战斗力

大大增强;

⑶、逐渐扭转了战争形式,改变了力量对比,成为战胜法西斯国家的有力保证。

5、雅尔塔会议:

①、背景:

⑴、1945年,美英军队和苏军攻入德国境内,德国的失败已成定局;⑵、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②、时间、国家、人物: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③、内容:

⑴、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⑵、决定成立联合国;

⑶、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⑷苏联提出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租用旅顺等条件,美国同意。

④影响(评价):

⑴积极因素:

进一步协调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战胜德、意、日法西斯的步伐。⑵、消极因素:

①体现xx强权意志,出卖弱小国家利益;

②依据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原则,二战后美苏重新划分世界,逐步形成美苏争霸的新格局。

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战争。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

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

⑵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①、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②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争取和平的思想深入人心;③、削弱了除美国以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④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⑤、战后逐渐形成的美苏争霸格局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及其启迪

①根本原因: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和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②历史启迪:

⑴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⑵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⑶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

⑷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

⑸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⑹要对当今世界上仍然存在的法西斯残余势力和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复活、否认战争罪行以及右翼势力的抬头保持警惕。

十、xx集团的崩溃给我们的认识:

(1)法西斯主义是违背历史潮流的,尽管它可以猖狂一时,但无法避免最终的失败。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打击下,穷兵黩武的侵略者自食恶果,法西斯头目也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十一、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

⑴第三世界国家为了争取独立与平等,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并积极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⑵各国人民之间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才能有力地遏制霸权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这样才能最终避免战争。

⑶各国人民要加强协商和对话来解决地区和民族冲突,警惕法西斯势力和军国主义思想的抬头。

综合题:

十二、20世纪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面对国际形势,世界各主要的政治势力各采取了什么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⑴德意日法西斯集团:

①二战全面爆发前疯狂扩军备战,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准备重新瓜分世界:

日本侵略中国,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吞并奥地利;后又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②二战全面爆发及爆发后: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1940年又突袭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北欧国家,

1941年6月突袭苏联,日本则于1941年偷袭美国的珍珠港。法西斯的侵略导致世界大战战火不断扩大,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⑵英法美国家:

①二战爆发前及二战爆发初期:

英法美为维护自身利益,采取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出卖小国利益,策划慕尼黑阴谋,并企图将祸水东引,在二战爆发后宣而不战,坐视波兰灭亡;结果导致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野心,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爆发,并使自身也遭到了法西斯的侵略,如:

法国被占,英国遭到长期的空袭,美国被日本偷袭。

②1940年至1941年以后:

英国在丘吉尔上台后,坚决抵抗,美国则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对日宣战,并于1942年联合苏联等国家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为最终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⑶xx:

①二战前:

苏联和德国签定互不侵犯条约,占领波兰东部;同时给反法西斯国家以援助。

②二战爆发后:

德国突袭苏联以后,苏联坚决抗击德国的入侵,并与英美等国共同促成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为最终战胜法西斯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⑷xx等被xx侵略的国家:

掀起反法西斯斗争,但是由于没有互相配合,不能制止二战的全面爆发,在二战爆发后,这些国家积极抗击侵略,成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三、试从战争原因、战争性质、战争特点、参战国家、进行战场、战争影响等方面对比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异同点。

1.根本原因相同:

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2.战争性质:

一战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二战是一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战争。

3.战争特点:

速战速决,闪击战、突袭战

4.参战国家:

进行战场:

5.战争影响:

十四、简要叙述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中国的参战情况、地位和作用,并分析说明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有关决定和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

九年级下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45分) 1.二战前夕法西斯国家十分嚣张的主要原因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 B.西方大国一味推行绥靖政策 C.轴心国的军事力量强大 D.国际联盟没有约束作用 2.慕尼黑阴谋的产生的最大危害是() A.使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B.导致捷克斯洛伐克亡国 C.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D.使德国把战争矛头指向苏联 3.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A.日本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战争 B.德国突然袭击波兰 C.英法对德国宣战 D.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4.法国迅速败亡的原因中,不包括() A.长期推行绥靖政策 B.开战后没有及时抓住有利战机 C.德军绕过坚固的马其诺防线 D.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大溃退 5.法西斯德国未能击败英国的原因中,不包括() A.新首相丘吉尔采取了坚决抵抗的政策 B.德国空军经受不住巨大的损失 C.英吉利海峡使德国精锐陆军无能为力 D.苏德战争的爆发牵制了德军 6.标志着二战扩大到全世界规模的事件是() A.苏德战争的爆发 B.意大利参战 C.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7.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关键是() A.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B.反法西斯国家在实力上超过法西斯国家 C.美苏之间社会制度矛盾的消除 D.法西斯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 8.雅尔塔会议的内容中,不包括() A.战后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 B.在德国西部开辟第二战场 C.苏联决定在击败德国后参加对日作战 D.决定在战后建立联合国 9.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是()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意大利投降 D.诺曼底登陆 10.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的相似点是() ①法西斯国家都采取了突然袭击的战术②战争初期都经历了不利的局面③都导致了战争的规模扩大④战场的转折都发生在境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标志着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的事件是() A.意大利投降,退出战争 B.阿拉曼战役中,意大利军队投降 C.英美军队在诺曼底登陆 D.德国宣布投降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战和雅尔塔会议 教学难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雅尔塔会议的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0周年。回首这场战争,警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和摧残! 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 ,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信息,从时间和空间上认识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的出现。 图一 图二 设问:图一是发生于何时的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意义? 提示:图一是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图二是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归纳总结:二战爆发与主要战场 (1)局部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主要战场:随着战争的推进,出现了欧洲西线、北非、欧洲东线及太平洋等主要战场。 2.在学习上述图文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欧洲西线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况。 目标导学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结合二战爆发后主要战场的战况,理解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历史意义。 设问:此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中、美、苏、英等国是如何走向联合的? 提示:反映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归纳总结:《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理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诺曼底登陆的历史作用。 材料展示:毛泽东说:“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1)毛泽东这番话是对苏德战场哪次战役的评价?运用史实佐证毛泽东对该战役的评价。 提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因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德军元气大伤,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2)教师在上述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总结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历史意义。 提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诺曼底登陆”图片信息,讲述诺曼底登陆的概况。 【图解战役】 目标导学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认识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内容与影响。 设问:图片再现了哪一历史事件?图片中前排左起的三位人物是谁?说说该事件的积极影响。 提示:雅尔塔会议;图片中前排左起的三位人物分别是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进一步协调了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了战胜德、日法西斯国家的步伐。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分组形式自主学习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的相关内容,小组代表展示成果。 2.阅读教材和史料,了解德、日法西斯投降的史实,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设问:日本法西斯是何时投降的?为了加速日本投降,美、苏是如何对日本作战的?日本投降有何历史意义?

一战和二战的练习题(对比)

一战和二战的练习题 1、材料: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 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借此能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它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合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 ——据(英)凯恩斯《合约的经济后果》(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主张的主要原因。 2、下列材料摘自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一卷》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丘吉尔在本卷中探求了二战的起源,他为本卷定下的主题是:“英语民族如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 材料二:西班牙内战期间,丘吉尔说:“即使德国继续支持叛军一方,苏联以金钱供给政府一方,我们仍然要采取中立态度。”“我确信,严格遵守中立…..是目前唯一正确和安全的办法” (1)材料中的“中立”是不是英国的“好心肠”?他对英国来说是不是“安全的”办法?分别说明理由。 (2)丘吉尔的回忆录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史料,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3、材料一:经历腥风血雨,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帷幕,然而即将来临的世界时什么样子,甲同学说:战争已经永久结束了,真正持久的和平已经来临,你们看各国不正在为争取和平而努力吗? 材料二:下面是巴黎和会上四个国家的代表所说的话(虚拟): “我有的是钱,你们都得听我的。” “节前给我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了点!” “应该把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 “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账!” 材料三: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列宁 (1)如果你站在甲同学的立场上请用史实说明。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前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存在哪些矛盾? (3)材料三列宁所作的判断是否正确?为什么? 4、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人们对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撇开经济进步而单纯依靠军事力量换来的和平是短暂的,并且也是徒劳的。——保罗.肯尼迪《联合国的过去和未来》 结合一战后和二战后西欧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短文,谈谈你对材料所述主张的认识。 要求:注意明确,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九下历史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和练习

九下历史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和练习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二战全面爆发标志: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二战的主要战场: 东方主战场: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欧洲西线战场:1940年德国进攻北欧国家。5月,进攻法国,意大利趁火打劫。 欧洲东线战场:1941年6月,德国向苏联进攻。10月苏联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的转折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意日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意义: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二战的转折: 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胜利,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3年9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无条件投降。1944年6月,美英盟军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雅尔塔会议: 时间地点:1945年2月,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参加国及代表: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会议主要内容: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参加对日作战。 波斯坦会晤: 时间:1945年7月 会晤国:美、英、苏 主要内容: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斯坦公告》,重申了《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测试卷

选修三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测试卷 1.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共同原因不包括() A.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及其扩张 C.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D.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需要 2.1942 年初《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最重要意义是() A.决定建立维护世界和平的联合国B.正式结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C. 标志着反法西斯战争转入进攻D.确立了美国控制世界的地位 3.1938 年9 月的慕尼黑协定的内容是() A.重新划定德国东部和西部的边界B.同意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C.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D.承认德国和奥匈帝国合并 4. 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分析不正确的是() A.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气焰B.为苏联赢得了备战的时间 C.分裂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D.意味着绥靖政策的破产 5.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英国考虑的是() A.波兰的存亡对英国的利益无关紧要 B.波兰保持独立会打破欧洲大陆均势 C.帮助波兰会大量消耗英国国力D.波兰灭亡后有利于德国进攻苏联 6.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日本推行“大东亚共荣圈”计划B.美英等国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 C.为配合德国进攻苏联D.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激化 7.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B.巩固并发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C.促使法西斯集团内部瓦解D.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势的转折 8.雅尔塔会议的基本精神是() A.彻底击败德国 B.彻底击败法西斯轴心国 C.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D.建立联合国 9.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A.美国对日投掷原子弹与苏联对日宣战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D.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 10.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A.1929 年的经济大危机的影响B.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英法的绥靖政策和苏联的“中立自保” D.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11.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相同点是() A.都是绥靖政策的必然结果B.都有利于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 C.直接决定法西斯轴心国的失败命运D.都是法西斯军队实施的突然袭击 12.“二战”期间,中国曾两次与英美共同发表重要宣言或公告,这主要说明() A.英美对日本侵华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B.中国取得与英美同等的国际地位 C.中英美三国在对日作战中需要相互支援 D. 英美致力于帮助中国打败日本 13.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影响中,相似点有:() ①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②形成了欧洲主宰世界的格局③战后分割了德国的领土④在美国资本扶植下恢复经济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召开的国际会议中,对世界格局影响最大的是() A.开罗会议B.德黑兰会议C.雅尔塔会议D.波茨坦会议15.下列“二战”期间的战役中,与斯大林格勒战役作用一致的有:() ①中途岛海战②阿拉曼战役③不列颠之战④淞沪会战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16. 中国战场进行百团大战时,欧洲战场正在进行() A.不列颠之战B.莫斯科保卫战C.诺曼底登陆战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7.下列属于美英盟军共同的军事行动有:() ①敦刻尔克撤退②阿拉曼战役③西西里岛登陆④易北河会师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③ 18.明确规定台湾必须归还中国的国际会议是() A.华盛顿会议B.开罗会议C.德黑兰会议D.雅尔塔会议19.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的标志是() A.北非战事的结束B.盟军西西里登陆 C.墨索里尼政权被推翻意大利投降D.盟军解放意大利 20.1940 年,美国等国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禁止向日本出口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主要原因是() A. 日本在东南亚的扩张严重损害了英美在这一地区的既得利益 B.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打击美国的企图日益明显 C.日本占据了原美英在东南亚的市场 D.美英等国彻底放弃了绥靖政策 21.下列关于《大西洋宪章》的评述,正确的是() A.苏德战争爆发后,由罗斯福和丘吉尔共同发表B.中心内容是援助苏联问题 C.说明美国已彻底放弃“中立政策”而与英国正式结盟D.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22.1944 年6 月,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这实践了()A.德黑兰会议决议B.开罗会议决议C.波茨坦会议决议D.雅尔塔会议决议

一战到二战练习题

一战到二战练习题 2010年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总分50分开卷考试与政治学科共用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围绕巴尔干问题的争端,在欧洲形成了两个军事集团,正是这两个军事集团之间的争斗酿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两个军事集团”是指( ) A.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B.华约、北约组织 C.资本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 D.正义集团、非正义集团 2.1914年7月,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兴奋地高呼:“现在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随即准备参加战争,向塞尔维亚宣战。这个“机会”是指( ) A.三国同盟成立 B.三国协约形成 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登战役 3.右图是19世纪后半期欧洲的一位科学家,某人创作了右边的这幅漫画,他是近代生物科学的奠基者,这位科学家是( ) A.达尔文 B.达·芬奇 C.赫胥黎 D.伏尔泰 4.法国大革命期间,国王路易十六被囚禁,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路易十六的话实质上揭示了启蒙思想的重大意义,即( ) A.传播了自然科学知识 B.促进了工人运动发展 C.阻碍了法国社会发 D.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 5、下列关于美国罗斯福“新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整 B.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C.加强公共设施建设目的是为了提倡消费 D.新政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6.1918年列宁曾说:“我们原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法令,在一个小农国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为改正这一“错误”,苏联开始实行(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农业集体化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是一场空前的浩劫。 在这场决定人类命运的生死大搏斗中,先后有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二十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战火燃及欧、亚、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作战区域面积为两千两百万平方公里,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一点一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五千五百万,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一点三万亿美元,占交战国国民总收入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达四万亿美元。 战争把世界分为两大阵线:参加反法西斯同盟国家方面的有中、苏、美、英、法等五十国,参加法西斯国家集团的有德、意、日等七国。在亚洲,中国战场担负着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任务。在欧洲,苏德战场为主要战场。 中国是抗击日本侵略的主战场。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达三千五百万,占二次大战参战国死亡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二。其中,死亡人数达两千一百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三十万人以上。按一九三七年的比价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五千亿美元。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 苏联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二战参战国蒙受的全部损失中有百分之四十一是苏联的损失。据俄罗斯公布的材料,苏联在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五年卫国战争期间,因战争死亡两千七百万人,其中苏联红军牺牲八百六十六点八四万人;物质损失按照一九四一年的价格计算达六千七百九十亿卢布。 美国和英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核心成员,它们也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重大代价。据战史材料,美国共有四十多万人在二战中丧生,英国有二十七万军人在战争中死亡。

九年级历史上册专题

2014年历史中考复习研讨会材料 九年级历史 专题复习资料 目录 第一专题、中国政治制度的变革 第二专题、中外历史重大改革 第三专题、近代中国的侵略与反抗 第四专题、近代化的历程 第五专题、思想解放运动 第六专题、科技的进步 第七专题、党的奋斗历程 第八专题、资产阶级统治的建立与巩固第九专题、纪念性历史事件与热点

第一专题、中国政治制度的变革 一、西周、西汉初-----分封制: 1、目的:控制全国广大地区。 2、受封者:周王子弟、亲戚,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 3、诸侯权利:从周王那里得到土地和人民。 4、诸侯义务:(1)拥戴周王为天子(2)定期朝见周王,参加周王主持的重要典礼活动(3)贡献财宝和特产(4)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 5、作用:(1)巩固西周的统治(2)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西周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二、秦朝 -----皇帝、三公、郡县制 1、皇帝制度特点是:皇帝世袭、皇权至上、皇位独尊。 2、三公及其权力:丞相——管理行政。御史大夫——监督太尉——管军事 3、郡县制:全国分 36 郡,郡下设县。 三、隋唐-----三省六部、科举选官 1、三省六部名称和作用: 三省:中书(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2、科举制度:正式形成标志:隋炀帝――设进士科 基本特征::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常科中最重要的两科:进士科和明经科 基本程序:州府初试合格者进京由尚书省组织“省试吏部考核后任用。 意义:是一种新的选官制度,表明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已经从推荐考察为主转向以考试为主。通过较为公正公平的考试,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为一批出身低微的人提供了进入仕途的机会,激励这部分人通过读书博取功名,对我国历史有深远影响。 三、明清-----废丞相、设内阁、厂卫;军机处 1、废除丞相,设六部,作用:皇帝直接控制了军政大权。 2、设内阁,成为权力中枢机构,作用加强了君权。 3、设厂卫: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等特务机构的设置,控制人们的思想,加强了君权。 4、清军机处的设置:时间:雍正时期 目的:(1)直接目的:军事需要(2)根本目的:加强君权。 四、民国-----民主共和 1912年 1 月 1 日,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临时约法》。 五、新中国-----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制度 1、1949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共同纲领》,主要内容是:(1)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2)规定了新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和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 3.1954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1)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2)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意义:(1)这部宪法真正反映了人民的意志(2)代表了各族人民的利益(3)是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 1分封制:以血亲关系为基础。前期巩固统治,后期成为分裂割据的主要原因。 “百代都行秦政制”,秦建立中央集权统治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 2君权在古代逐渐加强,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2020最新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过程;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产生的影响;了解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认识到世界人民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树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役、雅尔塔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 教学难点:雅尔塔会议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1.阅读教材和材料并结合上一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德国突袭波兰的原因,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爆发) 材料展示:到1939年时,我们当然有力量摧毁波兰一国。但无论在1938年还是在1939年,实际上我们从来无力抗拒这些国家的联合攻击。我们在1939年之所以没有溃败,那只是因为,当我们进攻波兰时,在西部与23师德军对峙的将近110个师的英、法军队完全没有动作。

二战试题

选修3第三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特别提示: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里) 1.引发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有 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没有解决②劳动人民的日益贫困,限制了购买力 ③资本家受利益驱使,盲目扩大生产④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中心措施和要解决的核心矛盾分别是 A.货币措施,劳资矛盾 B.工业措施,供需矛盾 C.农业措施,供需矛盾 D.福利措施,劳资矛盾 3.当时罗斯福实行新政的时候在美国政坛引起了一场激烈地争论,很多资产阶级当权派反对新政,你认为他们反对的理由最有可能是 A.国家不应该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 B.整顿金融体系,结果引起了美元贬值 C.新政采取了诸多有利于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措施 D.新政威胁到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4.右图的蓝鹰是罗斯福新政的经典标志,它附带的座右铭是:“NRA一一WE DO OUR PART(意思是:我们尽自己的本分。”胡佛说“这简直是法西斯!”你认为这个这个标志的内涵是指 A.国家出台的财政金融政策 B.工业复兴法中有关工商业公平经营的实施法则 C.政府有关农业生产方面的规定 D.“以工代赈”的社会福利政策 5.日本法西斯专政区别于德国法西斯专政的是 ①法西斯分子通过政变取得权力②建立起法西斯政党的一党专政 ③军部在政权中占有统治地位④公开扩军备战,准备侵略战争 A. ①③ B.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 6.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A.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 B.希特勒成为德国国家元首 C.国会纵火案 D.希特勒当选为国家总理 7.下列国家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德国②意大利③日本④西班牙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④②③① D. ②③①④ 8.1935年召开的共产国际七大对中国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 A.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提出了诸多建议 B.有利于中共领导的长征的最后胜利 C.推动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 号召中共要继续反蒋,配合了中国的抗日 9.下列最早走上反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是 A.中国 B.朝鲜 C.埃塞俄比亚 D.西班牙 10.西班牙内战被看作“二战前的彩排”,因为它最能反映二战前各大国的矛盾和斗争。下列有关国际势力对其态度表述正确的有 ①德意法西斯实行武装干涉②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 ③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大力援助④“国际纵队”直接参与正义方作战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德、意、日三国轴心同盟形成的标志是 A.“柏林—罗马轴心”的形成 B.德日签署《反共产国际》 C.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 D.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2.20世纪30年代的历史阶段特征明显,下列对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①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侵略成为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流②绥靖政策达到顶峰,并自食其果③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④法西斯同盟和世界法西斯同盟相继形成 A. ①②③ B. 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绥靖政策是盛行20世纪30年代的一种重要政策,下列内容不能体现其实质的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 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国家领袖 轴心国 国家人物职务政党 德国阿道夫·希特勒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兼任德国 总理 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 党) 意大利贝尼托·墨索里 尼 意大利王国首相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 日本裕仁日本天皇大本营·日本皇室 同盟国 国家人物职务政党 美国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总统民主党 英国温斯顿·丘吉尔英国首相保守党 中国蒋中正(蒋介石)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中国国民党 苏联约瑟夫·斯大林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共产党 根本原因 一、是由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引起的。经济上,一战后德国不甘心《凡尔赛条约》对其的严惩和限制,(军队中没有100名以上的年轻人,没有总参谋长,没有重炮或军用飞机,没有超过9840吨级的舰只,这些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条约给德国的规定,其目的是在德国将世界卷入灾难而遭到惩罚后,永远不能再对任何国家产生武装威胁;随着失败带来的经济危机,以及马克的下跌,大范围的失业,德国也不能对任何国家产生经济或贸易上的威胁。但 在1932年的选举中,德国国社党赢得37%选票,阿道夫·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实际上在1924年出版的《我的奋斗》一书中他毫不隐晦自己的计划,就已很清楚地阐明了奋

九年级上册历史练习题(带答案)

九年级上册历史练习题(带答案)一、填表题 1.无产阶级斗争 2.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二、选择题

1、“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是一位学者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 20年代前发展特点的概括。下列能体现“由空想到科学”的史实是() A.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巴黎公社的建立 D.十月革命的胜利 2、右图中,展示的是一面墙及墙面标示牌,牌上显示语种:法语。时间:1871年5月21——28日,这面 墙为我们研究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提供了最直接依据?() A.宪章运动 B.文艺复兴 C.巴黎公社 D.十月革命 3、下图中的人物分别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请你给这张图片选择一个恰当的主题 () 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者B.资产阶级民主倡导者 C.社会主义国家领导者D.马克思主义创立与继承者 4、小华尝试用历史坐标来展示美国的发展历程。右图②处所指历史事件的主要影响是 () A.赢得了民族独立 B.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C.摆脱了经济危机 D.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5、“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是对民生问题重要性的认识。民生问题是当前我国“十二五”规划所关 注的焦点,也是古今中外各国政府非常重视的问题。19世纪60年代,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 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是()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大力发展教育 C.提倡文明开化 D.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6.恩格斯曾评价:“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 位巨人逝世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这位巨人是() A.牛顿 B.马克思 C.列宁 D.达尔文 7.1872年建成的京滨《从东京到横滨》铁路是日本的第一条铁路,倍称为“日本铁路之祖”.以下与日本 修筑第一条铁路直接相关的措施是() A.废藩置县 B.允许土地买卖 C.发展近现代工业 D.提倡文明开化 8、19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巩固与扩大。与这一历史现象相关的事件是 ( ) A.新航路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 B.《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颁布C.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D.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战争、美国内战 三、材料分析题 1、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美国在近代化的道路上,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它们却以不同的姿态向前迈出了 重要的一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0年的美国,人口只有俄国的40%,其城市人口却比俄国多一倍;年产铁83万吨(俄国年产35 万吨);消耗现代燃料的能源是俄国的15倍,铁路长度是俄国的30倍。 材料二 1861年后,俄国外出谋生的农民数量逐渐增多。19世纪90年代末,俄国矿山和铁路等部门的工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练习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习题 1.参加慕尼黑会议的英国首相是 A.达拉第 B.张伯伦 C.希特勒 D.墨索里尼 2.慕尼黑阴谋的直接受害国是 A.波兰 B.苏联 C.捷克斯洛伐克 D.德国 3.英、法等西方大国采取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这种政策达到顶峰的表现是 A.纵容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 B.慕尼黑阴谋 C.纵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 D.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4.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A.慕尼黑阴谋 B.德军突袭波兰 C.日军偷袭珍珠港 D.德军突袭苏联 5.二战中领导苏联军民英勇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是 A. 列宁 B. 丘吉尔 C. 罗斯福 D. 斯大林 6.苏联卫国战争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 A. 德军突袭苏联 B. 不列颠之战 C. 日本偷袭珍珠港 D. 卢沟桥事变

7.珍珠港事件发生于 A.1939年9月 B.1940年5月 C.1941年6月 D.1941年12月 8.德军在二战中惯用的战术首推 A.闪电战 B.持久战 C.运动战 D.阵地战 9.阅读材料 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海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 合众国当时同该国处于和平状态,而且,根据日本的请求,当时仍同该国政府和该国天皇进行着对话……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演讲 回答: (1)“这个遗臭万年的日子”发生了什么事情? (2)美国随后采取了什么对策?对二战产生了什么影响? 10. 回答关于二战初期的有关问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于哪一年?标志是什么? (2)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不断扩大,主要表现在哪里? 11.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英法等西方大国实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其主要目的和实质是什么?产生了哪些恶劣影响?

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练习题(含答案)

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古代日本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大和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后来改称为( ) A.皇帝 B.哈里发 C.天皇 D.总统 2、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的国家。公元646年,日本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这一次日本学习的对象是() A.阿拉伯帝国 B.唐朝 C.法兰克王国 D.拜占庭帝国 3.《全球通史》中提到:“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这里的“作用更为重大”指的是( ) ①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②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度③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④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第二年,他发 布了《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其内容之一是() A.实行贵族世袭制 B.把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C.分封贵族为诸侯 D.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 5.大化改新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 改革派势力强大 B. 孝德天皇的英勇果断 C. 掌权的大贵族已不得人心 D. 奴隶制已不适应当时日本社会发展的需要 6.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A.贵族世袭制度 B.城市自治机构 C.中央集权国家 D.政教合一国家 7.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 ) A.大和统一日本 B.武士集团的形成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8. 日本幕府政治又叫“武家政治”,其开始于哪一事件?( ) A. 镰仓幕府的建立 B. 室町幕府的建立 C. 江户幕府的建立 D. 明智幕府的建立 9.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 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 ) A.杀手 B.铁血战士

【历史】人教部编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测试题

【历史】人教部编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测试题 一、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 1.下面是一份还没有最终完成的历史小报。请你再次编辑,完成设计。 名称:栏目一: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中国、朝鲜、越南等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栏目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20世纪50年代,埃及人民在①的领导下;赢得民族独立,并将英国控制的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进入高潮,绝大多数殖民地国家先后获得了独立。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因此这一年被称为 “②”1990年③的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④的枷锁。 栏目三: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请回答: (1)把栏目二的内容填写完整。 ①②③④ (2)依据所学,仿写栏目三(举出一例即可)。 (3)结合小报内容,给它取一个恰当的名称。请以“殖民地人民的反殖斗争”为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1)①纳赛尔②非洲年③纳米比亚④殖民主义 (2)栏目三:1959年,古巴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后来,又挫败了美国支持的雇佣军人侵,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巴拿马人民为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的主权,展开不懈的斗争,1999年年底,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举出一例,符合要求即可) (3)小报名称: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亚非拉国家的民族独立浪潮等符合小报主题即可。略。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埃及人民在①纳赛尔的领导下,赢得民族独立,并将英国控制的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进入高潮,绝大多数殖民地国家先后获得了独立。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因此这一年被称为“②非洲年”,1990年③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④殖民主义的枷锁。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9年,古巴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后来,又挫败了美国支持的雇佣军人侵,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巴拿马人民为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的主权,展开不懈的斗争,1999年年底,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符合要题意即可。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练习题(含答案)

第五单元步入近代 第15课探寻新航路 1.西欧人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是() A.地圆学说流行 B.中国的指南针导航技术传入欧洲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日趋扩大 D.欧洲人渴望到东方追逐财富 2.下面的知识结构图适合于说明() A.文艺复兴的原因B.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C.佛教对外传播的过程D.亚历山大东征路线 3.14世纪以来,欧洲人非常渴望到东方寻找黄金,从而掀起了寻金热。最先组织寻找黄金的国家是() A.意大利、英国B.葡萄牙、西班牙 C.荷兰、英国D.意大利、葡萄牙 4.1497年,葡萄牙王室派达·伽马率领船队沿西非海岸继续航行,寻找新的航线。最终达·伽马船队开通了() A.从欧洲通往美洲的航线B.从欧洲通往东非的航线 C.从欧洲通往印度的航线D.环球的航线 5. “1519年9月20日晨,在西班牙桑卢卡尔港,隆隆的炮声送走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奇异的远航。”“最奇异的远航”是指() A.迪亚士船队的远航 B.达·伽马船队的远航 C.哥伦布船队的远航

D.麦哲伦船队的远航 6.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倡导人文主义 B.把世界开始连为一体 C.发现了美洲大陆 D.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比较 (1)指出材料一图中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船队的航行路线。根据材料二归纳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2)从远航的目的方面,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不同之处。 (3)郑和船队成功远航和新航路的成功开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二战测试题

九年级历史二战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失业率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缩影,右图所示为德国失业的严重状况,其主 要原因是()A.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 B.希特勒法西斯统治 C.经济危机 D.东、西德国的分裂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转嫁国内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而走上法西斯道路的是() ①日本②英国③德国④美国⑤意大利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3、1929-1933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了这个资本主义时间。面对这场大危机,各国采取的办法是() ①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②德国纳粹党建立法西斯政权 ③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④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4.右图是20世纪30年代英国人创作的漫画《三头怪兽》,其反映的史实是()A.三国协约的形成 B.法西斯同盟形成 C.慕尼黑阴谋 D.诺曼底登陆 5.20世纪30—40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是() A.法西斯势力的侵略B.美苏争霸C.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D.宗教纷争 6.右图反映了二战前夕的欧洲形势,从中你能得到的信息是 ( ) A.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B.英法推行绥靖政策 C.德、意、日法西斯集团形成 D.欧洲各国联合对抗苏联 7.1938年,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签订了慕尼黑协议,这一事件被称为慕尼黑阴谋。该“阴谋”直接损害了下列哪个国家的利益?( ) A.波兰B.法国C.捷克斯洛伐克D.意大利 8.如果将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慕尼黑会议排列一起,其主要依据是() A.都在美国的操纵下召开 B.都是资本主义列强的分赃会议 C.会议主题都是解决殖民地问题 D.会后都建立了一个国际性组织 9 “绥靖主义者是在喂鳄鱼——可预计最后鳄鱼也把他给吃了。”这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对二战 前绥靖势力的评价。下列事件验证了丘吉尔推断的是()A.希特勒建立纳粹政权 B.二战中法国战败投降 C.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D.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西斯德国吞并的国家是() ①波兰②丹麦③捷克斯洛伐克④奥地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1.德国法西斯在二战中惯用的战术首推() A.游击战 B.运动战 C.阵地战 D.闪击战 12.历史上苏联伟大的卫国战争开始于()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战和雅尔塔会议 教学难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雅尔塔会议的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0周年。回首这场战争,警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和摧残! 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信息,从时间和空间上认识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的出现。 图一图二 设问:图一是发生于何时的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意义? 提示:图一是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图二是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归纳总结:二战爆发与主要战场 (1)局部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主要战场:随着战争的推进,出现了欧洲西线、北非、欧洲东线及太平洋等主要战场。 2.在学习上述图文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欧洲西线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况。 目标导学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结合二战爆发后主要战场的战况,理解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历史意义。 设问:此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中、美、苏、英等国是如何走向联合的? 提示:反映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归纳总结:《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理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诺曼底登陆的历史作用。 材料展示:毛泽东说:“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1)毛泽东这番话是对苏德战场哪次战役的评价?运用史实佐证毛泽东对该战役的评价。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