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比较研究

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比较研究

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比较研究
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比较研究

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比较研究

一、中国园林的简介

我国的园林艺术,如果从殷、周时代囿的出现算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极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1. 总述

我国地域广大,东西南北的气候地理条件及物产各不相同,因而园林也常常表现出较明显的地方特性。归总起来,我国南方江南地区、广东沿海地区和四川一带的园林较富特色,于是便有了所谓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和蜀中园林的称谓。而北京四周及山东、山西、陕西等地的园林风格较为相像,便统称为北方园林。一般说来,江南园林比较典雅秀丽,岭南园林比较绚丽纤巧,蜀中园林则比较朴素淡雅。

2. 分类介绍

①江南园林

江南园林常是住宅的延伸部分,基地范围较小,因而必须在有限空间内创造出较多的景色,于是“小中见大”“一以当十”“借景对景”等造园手法,得到了十分灵活的应用,因而留下了不少巧妙精致的佳作。如苏州小园网师园殿春簃北侧的小院落,十分狭窄地嵌在书斋建筑和界墙之间,而造园家别具匠意地在此栽植了青竹、芭蕉、腊梅和南天竹,还点缀了几株松皮石笋,这些植物和石峰姿态既佳,又不占地,非常耐看。

②岭南园林

岭南园林主要指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古园。现存著名园林有顺德清辉园、东莞可园、番禺余荫山房及佛山梁园,人称“岭南四大名园”。岭南气候炎热,日照充沛,降雨丰富,植物种类繁多。岭南花园的水池一般较为规正,临池向南每每建有长楼,出宽廊;其余各面又绕有游廊,跨水建廊桥,尽量减少游赏时的日晒时间。其余部分的建筑也相对比较集中,常常是庭园套庭园,以留出足够的地方种植花树。受当地绘画及工艺美术的影响,岭南园林建筑色彩较为浓丽,建筑雕刻图案丰富多样。

③蜀中园林

四川虽地处西南,但历史悠久、文化发达,那里的园林亦源远流长,富有自己的特色。蜀中园林较注重文化内涵的积淀,一些名园往往与历史上的名人轶事联系在一起。如邛崃县城内的文君井,相传是在西汉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所开酒肆的遗址上修建的,井园占地10余亩,以琴台、月池、假山等为主景。再如成都杜甫草堂、武侯祠、眉州三苏祠、江油太白故里等园林,均是以纪念历史名人为主题的。其次,蜀中园林往往显现出古朴淳厚的风貌,常常将田园之景组入到园内。另外,园中的建筑也较多地吸取了四川民居的雅朴风格,山墙纹饰、屋面起翘以及井台、灯座等小品,亦是古风犹存。

④北方园林

北京是我国北方城市中园林最集中之处,其中很大部分是古代皇帝的花园。这些皇家花园在建造时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规模宏大,建造精良,是我国古典园林中的精华。另外,北方还保留了一些历史较悠久的古园,如山西新绛原绛州太守衙署的花园(古称绛守居园池),建于隋开皇十六年(596年),至今还丘壑残存,是我国留存最早的园林遗址。再如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山东曲阜孔府铁山园等,亦均是北方纪念性园林中的代表作。

二、西方园林的简介

人们习惯于将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欧洲建筑体系视为西方建筑,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园林。

1. 发展大事记

公元前三千多年——地中海东部沿岸古埃及产生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

公元前五百年——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及罗马别墅园宅园

公元七世纪——阿拉伯人建立的伊斯兰大帝国

公元十四世纪——伊斯兰园林的鼎盛印度莫卧儿园林

公元十五世纪——欧洲西南端的伊比利亚半岛

公元十五世纪后期——欧洲意大利半岛的理水方式和园林小品的产生

公元十七世纪——法国的中轴线对称规整的园林布局

公元十七世纪末——法国尽量运用一切文化艺术手段来宣扬君威

公元十八世纪初期——英国的风景式园林的盛行

公元十八、十九世纪——靳诺特风格和英国风格的平行发展

公元十九世纪中叶——植物研究成为专门的学科,大量花卉开始在经景观中运用公元十九世纪后期——大工业的发展,郊野地区开始兴建别墅园林

二十世纪以来(一战以后)——现代流派的迭兴产生了现代园林

2. 艺术形式

形式很多,大到一个景区,古代皇帝的园囿或皇家园林,小到一家一户的私家花园。园林虽然同建筑一样,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艺术门类,但园林的建筑是为了满足人们向往自然,享受自然美的需要,其审美欣赏功能相比建筑更加突出。

三、中西方园林的对比研究

1. 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比较

中国园林艺术和西方园林艺术是世界园林艺术的两大流派。风格迥异,表现方式也迥然不同。如西方人喜好雕塑,在园林中有着众多的雕塑。而中国人却喜欢在园内堆假山。中国人看树赏花看姿态,不讲求品种,赏花只赏一朵,不求数量,而西方人讲求的是品种、数量,以及各种花在植坛中变牌组合的图案,他们欣赏的是图案美。

①中国园林是以含蓄、蕴藉、清幽、淡泊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

中国园林艺术源于中国传统绘画,因而从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是传统绘画的又一表现形式,从审美主体来说,长期受深厚的哲学、美学的陶冶,而主体本身又是经过各种成熟的艺术诗词、绘画、工艺美术和建筑交融渗透独立发展起来的一个形态完善的艺术类别。“诗情画意”是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审美境界。

②西方园林是以活泼、规则、奢侈、热烈为美,造园中的建筑、无不讲究完整性,以几何形的组合达到数的和谐。

西方园林中的法国有“园林是陪衬,是背景,是建筑的附属物,确实不是独立完备的艺术”(黑格尔语)。

2. 中西方园林造园的美学思想比较

中国园林艺术是滋生在中国文化肥田沃土之中,深受回话、诗词和文学的影响。由于诗人、画家的直接参与和经营,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的浓厚感情色彩。中国园林艺术注重“景”和“情”,乃至于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体现的是自然美与自然拟人化。

西方园林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萌芽时期的西方园林体现着人类为更好的生活而同自然界恶劣环境进行斗争的精神,它来自于生产者用于开拓、进取的精神,通过整理自然,形成有序的和谐,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西方园林体现的是“天人相胜”的观念和理性的追求。西方的园林艺术强调规整、秩序、均衡、对称,推崇圆、正方形、直线,体现的是人工美和人化自然。

3. 历史对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的影响比较

18世纪以后,西方资产阶级队伍逐渐壮大,开始了反对王权和专政的运动。在思想上18世纪启蒙思想运动在法国率先开始,他们主要对天主教会和封建制进行了批判,尤其是对法国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代表人物是卢梭。卢梭是启蒙运动的发起人,他向往自然,而且认为人对自然有服从或反抗的自由,即自然要显示人的精神,这种思想也为资产阶级自由者所接受。那个时期的法国专制思想依然很浓,所以启蒙思想在资产阶级革命较早的英国最为流行。那个年代的人们厌倦了安全和纪律,开始向往刺激,向往中世纪的时代。在英国,人们把反专制反宗教的思想应用到艺术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临摹中国的自然式园林,而毫不留情地抛弃了几千年的规则式园林风格。这一点也印证了前面的有关美的观点:美是客观的,自然的和规则的都应该是美的,只是有没有条件去发现这种美而已。当一种条件成立时我们发现的是自然式的美,而条件发生变化时我们发现的就可能会是几何式的美。

在中国,每一次大统一必然导致皇家园林兴建的高潮,每一次分裂都会导致私家园林建造的高潮。秦汉分别建造了阿房宫和上林苑,用来表现大一统时期的中央集权、国力强盛;南北朝时期的分裂,使得文化上出现了历史上第二次的大解放,文人们摆脱了儒家道德规范的约束走上了信奉道家的路子上,他们往往选择隐居来逃避现实的战乱,致使文人园林得以出现;隋唐和两宋时期,中国园林发展进入到了高峰时期;到明清大统一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也是中国园林发展的成熟时期,尤其是城市私家园林达到了发展的顶峰。可见,和西方一样,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和中国的历史发展是紧密不可分的,历史的兴衰造就了园林艺术,也见证了园林艺术兴衰的历史。

4. 总述

东西方古典园林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是突出自然风景还是突出建筑。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由文人、画家、造园匠师们创造出来的自然山水式园林,追求天然之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征。在中国园林里,不规则的平面中自然的山水是景观构图的主体,而形式各异的各类建筑却为观赏和营造文化品味而设,植物配合着山水自由布置,道路回环曲折,达到一种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水乳交融的境界,既“可望可行”,又“可游可居”,富有自然山水情调的园林艺术空间。

以法国宫廷花园为代表的由建筑师、雕塑家和园林设计师创作出来的西方规则式古典园林,以几何体形的美学原则为基础,以“强迫自然去接受均称的法则”为指导思想,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花园多采取几何对称的布局,有明确的贯穿整座园林的轴线与对称关系。水池、广场、树木、雕塑、建筑、道路等都在中轴上依次排列,在轴线高处的起点上常布置着体量高大、严谨对称的建筑物,建筑物控制着轴线,轴线控制着园林,因此建筑也就统率着花园,花园从属于建筑。

参考文献

[1]杜春兰.中西园林设计的哲学思辨[J].新建筑,2003(4):4-6.

[2]邵君.浅议中西古典园林的起源及差异[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3,39(2).141-142.

[3]高峰.中西古典园林之差异[J].山西建筑,2004,30(8).7-8.[4]陈志华.外国造园艺术[M].河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5]周维权.中国古代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6]曹明纲.中国园林文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7]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中国十大私家古典园林

中国十大私家古典园林 近日,某知名杂志评选出中国十大私家园林,江苏不出意外有六家私家园林入选,除了中国唯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古典园林外,明代苏北唯一园林——泰州乔园与扬州个园、何园也位居其中。此外,浙江、山东、广东等沿海省份也各有一处入选。而山西常家庄园成为唯一入选的北派私家园林。 1、王者之气——拙政园 拙政园是江南私家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典范”。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木映花承,四时宜人,处处有情,面面生诗,含蓄曲折,余味无尽,不愧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

2、桃源惊梦——留园 留园,虽然位居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又尤以奇石众多和建筑布局精巧闻名,但并不是你想象中的孤傲在上,园子不大,却实实在在的接着地气,居住、宴饮、憩游、甚至修禅、祭祀,无所不备,犹如一个桃源梦,超然世外,却又脚接地气,拥有世俗的烟火快乐。 留园向来以三绝闻名天下:冠云峰、楠木殿及鱼化石,而三绝中又尤以冠云峰最富盛名。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齐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秀美绝伦。留园的美,须得亲身到园子中去,欣赏太湖石的傲然风骨,在亭台楼榭中品味古人的精巧浪漫。 3、步步生趣——狮子林 如果说,拙政园体现了明时园林建筑的风格,狮子林则是元代园林的典型代表。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苏州园林甲江南,狮子林假山迷宫甲园林。狮子林假山群峰起伏,气势雄浑,奇峰怪石,玲珑剔透。假山群共有九条路线,21个洞口。横向极尽迂回曲折,竖向力求回环起伏。游人穿洞,左右盘旋,时而登峰巅,时而沉落谷底,仰观满目迭嶂,俯视四面坡差,如入深山峻岭。洞穴诡谲,忽而开朗,忽而幽深,蹬道参差,或平缓,或险隘,若是你想体验最幽静古典又环环相扣的迷宫,速速去狮子林报到吧!

我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园林就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造园艺术,就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与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又多彩多姿,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就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大都就是文人、画家与匠人合作的结晶。园林概念首次出现在明代,计成在其造园巨著《园治》一书中所述:“大凡造园,不分市村城郊,地段以僻静为胜……景物可因借随机……”。其意思就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或对天然山水进行利用改造,或人力兴造山水地貌,结合景载与植载,并安插布局相适宜的建筑,从而构成一个兼具游览、居住、观赏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有三大要素,即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建筑。山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就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就是智慧与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花草树木就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与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园路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与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与观景的建筑。建筑与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与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 (一)按所有者身份分类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就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瞧来,国家的山河都就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就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与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2、私家园林

日本园林发展脉络

日本园林发展脉络 【摘要】园林是一种实现人们接触自然愿望的场所,体现着经过艺术处理后,大自然美的缩影;同时也承载着非常鲜明的文化与地域特征。日本园林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形成和发展与时代密不可分,不仅从侧面反映了造园时期整体社会的价值观、世界观与审美倾向,同时也反映着当时人们的生活情趣及信仰。 【关键词】日本园林、造园史略、造园理念、造园手法 1.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的造园文化 日本文化曾一度以中国文化为蓝本,从中国古老的文明中汲取营养。日本传统的园林亦具有浓郁的哲学思想,究其理念与思想的原点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道教的阴阳五行说以及对于蓬莱仙境的向往。日本园林就是在这样的影响下发展起来,又无处不体现出日本特有的民族个性,逐步形成一种独特的造园文化。在理念与思想上,日本园林多以大自然为主,在追求与自然和谐的同时,试图营造出一种人间乐土的境界。 2.日本园林的造园史略 日本历史可分为古代、中世、近世和现代四个时代,每个时代又分成若干朝代。其造园史亦据此而分成四个阶段。 2.1古代园林——大和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 2.1.1大和时代(300年—592年) 大和时代正值中国的晋南北朝,大和国不断像中国派出使者,学习中国文化,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提到了皇家园林的情况,其特点是宫馆环池、环墙或环篱,苑更有池、泉、游、岛及各种动植物。园中有游船,表明日本园林一开始就和舟游结下了不解之缘。 日本园林一开始就很发达,并未经过像中国那样长久的苑囿阶段。大和时代的园林和中国最初供帝王权贵打猎游玩的“囿”有着同样的作用。 2.1.2飞鸟时代(552年—645年) 日本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在从中国传入佛教后,日本文化有了新的发展,建筑、雕刻、绘画、工艺也在日本兴盛起来。 我最先把佛教传入日本,受中国蓬莱仙境的影 响,在院子里挖地造岛,请仙人居住。《日本书纪》 推古三十四年(626年)六月条,关于我马子宅邸园 池有如下记载“家于飞鸟河之傍,乃庭中开小池。仍

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庭园之比较

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庭园之构成意境的比较 谭岩 082102023 摘要:中华民族有着爱好自然、钟情园林的文化传统。在中国古代,人们普遍 喜爱山水林泉、树木花草等自然景色,因此修建园林是一种社会性较强、极为普遍的艺术活动。中华民族的园林文化历史悠长,多国争相借鉴效仿,日本庭园就是在这样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影响下发展起来。但是两者毕竟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 关键词:江南园林禅宗庭园书院式庭园园林意境 人类造园,其实是在造天堂。园林是人类眼中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是寄托精神的宁静家园,是自己心目中的天堂。身处园林,我们看到的不止是亭台楼阁山草花水,还有古人的所思、所想、所为。春光明朗之时,宾客雅集于“远香堂”,隐士品画,说古论今;秋风飒爽之夜,家人欢聚在“射鸭廊”,赏月听曲,同享天伦。在园林里,我们会看到情人月下相会,也会看到知己亭中对弈,更能体会到古人们诗情画意地生活在片片“城市山林”中。 我国的造园活动大约是从3000多年前的商殷时代(公元前1600~前1100年)开始的。最初的形式是“囿”。从汉朝到清朝的2000多年里,皇家园林的营造大都要仿照“蓬瀛三岛”的山水构架形制,因为那就是传说中神仙住的、长满了长生不老之药的地方。所以,在全世界,园林就是造在地上的人间天堂,是最理想的生活、工作与游憩场所。 对于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结构,主要通过以下八个方面的营造要素形成。(一)山水创作:山水是自然界中最富有艺术魅力的基本表现。在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理论里,“山水”是园林地形的简称。地形整理是创造园林景观地域特征的基本手段。山、水、平地的布局,奠定了园林景观环境的基本轮廓。被塑造的山水地形,是一种自然美与人工美相统一的艺术形象。例如苏州的环秀山庄、狮子林,扬州寄啸山庄里的假山石桥等等。 (二)建筑经营:人类创造园林,是基于想生活在一种能经常与自然要素相联系的理想生活境域的实用要求。游憩建筑是园林中解决遮阴避雨、满足游览休息以及各种游园实用功能的主要手段。为了能在园林中舒适的生活,建 筑便是不可缺少的造园因素。无论古今中外、皇家私家,莫不皆然。由于 建筑物在园林中山水花木等自然要素映衬下,显得轮廓分明,形象突出,容易成为观赏视线集中地焦点,因而常被作为园景构图中心和游赏主景。 如同颐和园“画中游”和拙政园“小飞虹”桥廊,全然由建筑和景物的配 合创造了两种不同的风格与意境。 (三)植物配置:在大自然环境里,植物是最富于变化的景观因素,成为风景资

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的特点

一、商周的“囿”——园林的雏形[萌芽期] 园林最初的形式为“囿”。“囿”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加以范围,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 生繁育,还挖池筑台,供帝王贵族们狩猎和游乐。“囿”是园林的雏形,除部分人工建 造外,大片的还是朴素的天然景色。 二、秦汉时的宫苑和私家园林[形成期] 秦汉建筑宫苑和私家园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有了大量建筑与山水相结合的布局,我国园林的这一传统特点开始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宫苑有:“上林苑”、“阿房宫”、“长乐宫”、“未央宫”等。这一时期,寺院园林也极兴盛。 三、隋、唐、宋宫苑与唐、宋写意山水园[成熟期]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期的全盛时期,宫苑园林在这时有很大的发展。由于南北 方的园林得到交流,北方的宫苑也向南方的自然山水园演变,成为山水建筑宫苑。这 个时期有很多著名的宫苑。 唐宋时期山水诗、山水画很流行,这必然影响到园林创作,诗情画意写入园林,以 景入画,以画设景,形成了“唐宋写意山水园”的特色。由于建园条件不同,可以分为 以自然风景加以规划布置的自然风景园和城市建造的城市园林。唐宋写意山水园开创 了我国园林的一代新风,它效法自然、高于自然、寓意于景、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为明清园林,特别是江南私家园林所继承发展,成为我国园林的重要特点之一。 唐代的私家园林也很兴盛。唐代的园林主要集中在长安、洛阳。 北宋园林多集中于东京汴梁和西安洛阳两地。南宋政治中心南移,临安是南宋的都城,西湖及其周围兴建园林之多不可胜数,其中皇家苑囿不下十处,其余则分属寺庙园林 和朝贵们的私园。 四、明清宫苑和江南私家园林[高峰期] 明代宫苑园林建造不多,风格较自然朴素,继承了北宋山水宫苑的传统。主要集中 在北京、南京、苏州一带。当时苏州由于农业、手工业十分发达,许多官僚地主均在 此建造私园宅园,一时形成一个造园的高潮。现存的许多园林如拙政园、留园、艺园等,最初都是在这个时期建造的。 清代宫苑园林一般建筑数量多、尺度大、装饰豪华、庄严,园中布局多园中有园, 即使有山有水,仍注重园林建筑的控制和主体作用。不少园林造景模仿江南山水,吸 取江南园林的特色,称为建筑山水宫苑。清代园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集各地园林胜景 于一园,采用集锦式的布局方法把全园划分成为若干景区,每一风景都有其独特的主题、意境和情趣。代表作有北京的颐和园、圆明园和承德避暑山庄。避暑山庄有康熙 三十六景和乾隆三十六景,金山亭模仿镇江金山寺,烟雨楼模仿嘉兴烟雨楼,文园狮 子林模仿苏州狮子林等。 明、清时的私园多集中于扬州、苏州、吴兴、杭州等城市以及珠江三角洲一带。明清 私家园林在前代的基础上有很大的发展。较有名的江南园林分布在苏州(拙政园、留

日本园林史复习

日本园林部分 一. 名词解释 1. 垣屏:园林中的土围墙. 2. 腰挂:茶庭中用于休息的坐凳. 3. 待合:茶庭中用于等待的建筑,往往与坐凳结合成为待合腰挂. 4. 洗手钵:是茶庭中的显著标志,用于茶道仪式的净手,通常为石制.茶道宗匠们皆有各自喜欢的样式. 5. 石灯笼:随佛教一起从中国传入日本的用于殿堂献灯的变体,应用于园林中,较古老的还有铜灯笼. 6. 蹲距:在茶室附近茶客洗手用的低矮洗手钵. 7. 蹲距组石:是以蹲距为中心的一组功能石,包括距石,手灯石,佛石,疏水石. 8. 寄附:在茶庭外门口处用于客人整理衣物的场所. 9. 雪隐:茶庭中的厕所.砂雪隐:即在内露地中供旅客用的铺砂厕所.装饰大于实用性. 10. 躏口:茶室的出入口,用于客人进出. 11. 贵人口:躏口的一种,在门口设有两道障,用于重要客人出入. 12. 步石:在庭院中用于步行的石块,分为铺石,飞石,汀石和阶石等. 13. 飞石:大部分埋入土中,只露出很浅的一部分供人踏步. 14. 阶石:用于茶室门口的几块功能步石,由高至低,踏脱石,滴水石,蹬脚石,挂刀石. 15. 亭主石:在茶庭中园主为迎接客人所站立的功能石,在中潜门附近. 16. 客石:位于中潜门边的置石,每当茶会时,亭主(园主)欢迎客人对客人所站的功能石. 17. 乘越石:茶庭中在亭主石和客人之间用于装饰的景石. 18. 控石:茶庭步石或中潜门附近,用于景点的功能石. 19. 寂:茶道和俳沟中远离人间喧嚣,追求苍古和凄凉的美学境界. 20.

广缘:宽广的走廊,常作观赏园景之用. 21. 月见台:用于观赏园林或月亮的木平台,常有顶棚. 22. 枯池:无水的水池.有池形,无池水!池底常铺以卵石. 23. 远山石:庭院中表示为远山的石组 24. 伽蓝石:把寺院的柱础石用于园林中,作为飞石或洗手钵,上面有孔,可当水穴。 25. 中岛:在池泉园的水池中设置的最大的岛屿成为园林中心,故名。 26. 须弥山:佛教认为,世界以妙高山为中心,上居住有释天大帝,半山腰有四大天王的居住场所,北面黄金,东面白银,南面琉璃,西面水晶,日月在某周环绕,于是造国家以此为依据造石景。 27. 泷:即瀑布,在池泉园中为真山水,在枯山水中用白砂代替。泷口即瀑布,其做法固定。 28. 神仙岛:蓬莱,方丈,瀛洲三岛 29. 遣水:平安时代引水溪流的做法,溪流常做成曲流形式。 30. 筑山:用土堆成假山。 二造园史 1.日本历史 古代:大和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 中世:镰仓时代南北朝时代室町时代 近世:桃山时代江户时代 近代:明治时代大正时代昭和时代平成时代 2.各时代园林特点 (1)大和时代(300-529年) 正值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故园林在带有中国殷商时代苑囿特点的同时,也带有该期的自然山水风格。属池泉山水园系列,园中有游船。 日本园林一开始要素就较齐全,活动也很丰富,表明日本园林源于中国的史实。 (2)飞鸟时代(593-700年) 池泉山水园系列:藤原宫内庭,飞鸟岛宫庭园,小垦宫庭园,苏我氏庭园 此时期造园盛于大和时期,技术上来源于中国,内容上依旧以池为中心,增设岛屿,文化上受中国神仙思想影响,类型上皇家私家园林均出现。 (3)奈良时代(711-794年) 深受文化影响,正值中国的盛唐时期,中国的唐代文化传入日本,奈良城周围,兴建了大量中国式园林,以水为中心,有水池泉,水中有岛,池泉式庭园。规模法则更加规范化,比飞鸟时代更进一步,水池一面有厅堂,其余三面绿化规模不大,不可泛舟。例子:三条二坊六坪宅园 (4)平安时期(794-1185年)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论文

园林景观设计 :xxx 班级:xxx 学号:123456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题分析 摘要: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它与自然因素之间似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统一起来,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增添情趣,增添生活气息。园林建筑只是整体环境中的一个协调、有机的组成部分,它的责任只能是突出自然的美,增添自然环境的美。这种自然美和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人在园林艺术上不断追求的境界。 关键词:古典园林山水对立统一 山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自古以来,人们在利用和改造山水的过程中,与山水结成各种对象性关系。在实践中,山水既为人们提供必需的生活资源,又是人们实践的主要对象,人们从自身的需求出发,把山水视作实用的对象、崇拜的对象、审美的对象,对山水加以欣赏、歌颂和赞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提高,人们乐于游山玩水,观赏名山大川绮丽风光中,对山水美的欣赏与人们的精神生活、道德观念联系起来,作为真、善、美的一种象征,以物喻人,移情寄性。使山水的

审美情趣进入以物“比德”和赏景“畅神”的境界。山水何以为美?春秋时代的孔子告诉我们“知者乐水,仁者乐水”,何也?“出云风以通天地之间,阴阳合和,雨露之泽,万物以成,百姓以食。”将山看成沟通天地,和合阴阳的重要事物及雨露源泉,是抚育万物,养育百姓的根本,具有与“仁者”无私品德相比美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而水,孔子认为它无私给予万物,“似德”:所到之处有生命成长,“似仁”:下流曲折而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董必平,“似正”;其万折必东,“似意”;所以,君子见大水必观赏,这就是说,水具有与“君子”或“知者”的德、仁、义、智、勇等品质相类似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令人愉悦的。 一、山水园林是传统审美观的积淀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悠久,从奴隶社会末期到封建社会解体,在300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特的山水风景园林体系。 自然山水是美的载体,园林里只要有山有水,便有林壑之美,横生画意诗情。青山碧水足可令人们心旷神怡,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或借山水以寄意,或借山水以抒情。古往今来,无论是古代的“游圃”,后来的宫苑,还是民间私人宅园,凡属名园都是得山水性情。山衬水、水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园林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造园艺术,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又多彩多姿,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大都是文人、画家与匠人合作的结晶。园林概念首次出现在明代,计成在其造园巨著《园治》一书中所述:“大凡造园,不分市村城郊,地段以僻静为胜……景物可因借随机……”。其意思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或对天然山水进行利用改造,或人力兴造山水地貌,结合景载与植载,并安插布局相适宜的建筑,从而构成一个兼具游览、居住、观赏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有三大要素,即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建筑。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是智慧和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花草树木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和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园路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和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和观景的建筑。建筑和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和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 (一)按所有者身份分类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论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发展与演变

论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的古典私家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相比,无论是其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还是它们生存的环境和文化土壤都存在着天壤之别。前者植根于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沃土,吸收着华夏文化的精华,千锤百炼方’成精品;后者则借助于现代科学理论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手段的发展而茁壮成长,作为“舶来品”,进入中国不到百年历史,它缺乏深层次的传统文化背景,但却更具时代特征。它们的年龄、经历都有极大的差距,可是,它们的内在本质具有相同的地方,仍然能跨越时光进行对 话,分析比较这两个概念,从理论到实践应该会有所收获。标签:园林;自然景 观;艺术特点;吸收;借鉴 1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山、水、植物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人工园林的构景要素。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简单地摹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加工、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风景。这个特点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置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造园几乎离不开石.石的本身也逐渐成了人们鉴赏品玩的对象,并以石而创为盆景艺术、案头清供、南北各地现存的许多优秀的叠山作品,一般最高不过八、九米,无论摹拟真山的全貌或截取真山的一角,都能够以小尺幅而创造峰、峦、岭、峋、洞、谷、悬岩、峭壁等的形象写照。从它们的堆叠章法和构图经营上,可以看到天然山岳构成规律的概括、提炼。园林假山都是真山的抽象化、典型化的缩移摹写,能在很小的地段上展现山林的局面、幻化千岩万壑的气势。园林里面之所以能够体现高于自然的特点,主要得助于叠山这种高级的艺术创作园林中的各种水体也都是自然界的河、湖、溪、涧、泉、瀑等的艺术概括,人工造的水体务必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哪怕再小的水面亦必曲折有致,并利用山石点缀岸、矶,有的还故意做出一弯港湾、水面以显示出源流脉脉、疏水若为无尽。稍大一些的水面.则必堆筑岛、堤,架设桥梁。在有限的空间内尽量仿写天然水景的全貌,这就是“一勺则江湖万里”之立意。植物配置尽管妮紫嫣红、争奇斗妍,但都以树木为主调,因为固然林木最能让人联想到大自然界发华繁茂的生态(像西方之以花卉为主的花园,在中国是比较少的)。栽植树木不讲求成行成列,但亦非随意穿插。往往以三株五株、虹枝古朴而予人以葱郁之感,运用少量树木的艺术概括而表现天然植被的气象万千。 总之,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目的在于求得一个概括、凝练、典型的而又不失其自然生态的山水环境。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的一面。并且把后者转化为前者,从而在园林总体上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境界,一种“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园林里面的建筑物充分利用这种灵活性和随意性创造了千姿百态、生动活泼的外观形象,获得与自然环境的山、水、花木密切嵌合的多样性。中国园林建筑,不仅它的形象之丰富在世界范围内算得上首屈一指,而且还把传统建筑的化整为

中国十大私家园林

中国十大私家园林(组图) 近日,某知名杂志评选出中国十大私家园林,以下一一介绍十大私家园林的特色之处。 1.书香古韵――古莲花池 莲池自古就环水置景,以水为胜,因荷得名。园中诸景建制小巧玲珑,优雅别致,拙中见巧,朴中有奇,汇集了中国南北古建筑园林风格的精华。莲池实为中国北方古代园林明珠,前人曾用“几疑城市有蓬莱”形容她,有“城市蓬莱”、“小西湖”的美誉。 古莲池不仅以“林泉幽邃,云物苍然”闻名,更因与莲池书院同处一址而声名远播。清雍正十一年在莲池北部建直隶省最高学府莲池书院。书院院长多为学识渊博之士,如章学诚、祁韵士、张裕钊、吴汝纶等,开设西文、东文学堂,招收外籍留学生,聘请外籍教师等。

使学院“声播四方”,吸引着“四方贤隽担簦负笈受业门下者,趾踵相接”,培养出一批经世致用的人才。 2.雅致古朴――清晖园 清晖园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华盖里,为我国南方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素有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盛誉。其布局既能吸取苏州园林艺术精华,又能因地制宜,环境以清幽自然、秀丽典雅见称。 清晖园以尽显岭南庭院雅致古朴的风格而著称,园中有园,景外有景,步移景换,并且兼备岭南建筑与江南园林的特色。园内叠石假山,曲水流觞,曲径回廊,景趣盎然。银杏千秋,百龄龙眼,玉棠春瑞,沙柳飘扬。闲步曲桥喜看金鲤碧波嬉戏;徐行花径,好赏绿树时

花扑面。时而庭园内传出袅袅弦歌,听一粤曲,令人心清耳悦,如醉如痴。 3.晋商辉煌――常家庄园 作为中国北派最大的私家园林,常家庄园位于山西榆次。常家,是清代驰名中外的儒商望族,以财取天下之抱负,逐利四海之气概,制茗于武夷山,扎庄于恰克图,拓开万里茶路,经销蒙俄北欧,绵延二百余年,遂成富甲海内之晋商巨贾,中国对俄贸易之第一世家。 清代是晋商的辉煌时期,和众多的山西成功商人一样,经商致富后的常氏家族在自己的故乡开始了大规模的宅院建设。而与众多山西商人不一样的是,常家作为放眼世界,敢为天下先,逐利四海,开拓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结课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 ——怡园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关键词:园林苏州怡园藕香榭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渊源深厚,开始于商周时代的帝王苑囿,秦汉时已初具模仿自然的造园风格,魏晋南北朝时寄情山水的园林大盛,唐宋时又将诗、书、画等艺术引入园林的造景中。经过长期的造园实践,到明清时终于达到了最辉煌时期,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都发展出各具特色的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可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可按占有者身份、隶属关系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又可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为北方类型、江南类型、岭南类型、以及除三大主题风格外,还有巴蜀园林、西域园林等各种形式。 我生活在享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誉的苏州,说起苏州,苏州园林又是一大亮点。苏州园林以它秀丽,幽雅,做工精巧而闻名于世。下面我就谈谈苏州园林——怡园。 怡园为苏州著名园林之一。怡园建于清代晚期同治、光绪年间。原为顾文彬私家花园,是由花园、住宅、义庄、祠堂组合而成的完整的、典型的江南绅宦私人宅园。浙江宁绍台道顾文彬在明代尚书吴宽旧宅遗址上营造九年,耗银20万两建成,取《论语》“兄弟怡怡”句意,名曰怡园。怡园在苏州各园林中建造时间最晚,它吸收了苏州诸园的优点,形成了集锦式园林的艺术特色。 怡园总平面东西狭长,面积约0.6公倾。园景因地制宜分为东西两部,中以复廊相隔,廊壁花窗,沟通东西景色,得以增加景深,廊东以庭院建筑为主,曲廊环绕亭院,缀以花木石峰,从曲廊空窗望去皆成意蕴丰富的国画。廊西为全园主景区,池水居中,环以假山、花

浅谈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的异同

课题:浅谈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的异同 摘要:通过分析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地理、历史和文化差异,浅谈中日园林之间的异同!本次研究的中心是中日园林的布局异同,他们之间的造园手法差异。让我们对中日园林之间的差异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正文: 中日两国古典园林同属于区别于欧洲和西亚的东方园林体系,日本园林受中国园林影响很大,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但经过日本长期的历史过滤与消化,逐步形成了具有日本文化性格特征的园林艺术。与中国园林在许多方面又有着区别. 中国和日本古典园林同属于世界三大造园系统(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园林,西亚,欧洲)的东方园林体系。东方人对大自然的态度是同自然交朋友,在认识、了解自然的基础上向自然索取。日本园林是在中国园林直接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是中国古代文明在日本园林方面的体现。然而,日本在受中国文化长期熏染和渗透的过程中,也不断经过自身的历史过滤和消化,逐步形成了具有日本文化性格特征的园林艺术。下面就两国古典园林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特征作出比较和分析,并就其成因进行探究。 中日两国分属大陆文明和岛国文化。中国以山水为根本,山为骨,水为血,土为皮,木为毛。地大物博,材料充足,山体多为整块石材雕刻而成。国土广大本国的山川水岳本身就大,园林相对较大,多仿景。 而日本以池岛为根本,海为母,岛为家,木为衣。日本塔多不上人,

又国中高楼高阁少,视点低,所以浓缩景观,以适合人的视野。地少物薄,材料不足,多累石,铺沙。由于国土面积小,本土景物体量本身就小,使日本园林体量上较小,走向缩景。 中心:从根源上说,中心思想源于《易经》。儒家哲学不仅以“中庸”为上,而且在环境方位上也也以居中为上。从庭院的中庭、园林的中海、陈设的中堂,到布局的中轴和中心,“中”字在各个领域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把中的位与德的公和正结合时,就有了坐北朝南的规划思想。中心思想随《易经》和《中庸》等传入日本后,不仅在城市规划上,讲究中心,而且也应用在园林中。但由于两国的地理条件和物资不同,两国的中心布局采用的方式也各有千秋。从园林的中心布置来说中国园林视觉中心较强中心式园林中:以水、岛为平面中心,以山亭为视觉中心。平面中心与视觉中心通常不重合。多级中心山水建筑、亭岛皆可为中心,一般水池为一级中心,大岛或园中园为二级中心,其内的建筑为三级中心。且重轴线。平面中心较强。而日本园林的中心式园林中,以水、沙、岛、石为平面中心和视觉中心。平面中心与视觉中心重合。通常为一级中心,除山科南殿庭园、平等院阿弥陀堂庭园、桂离宫等有岛屿中建筑外,其他园林很少有。岛上只置石松等,且园的面积小,几乎没有园中园,所以也没有次中心。枯山水多数是以沙池中石岛为中心。 首先,中日两国园林按类型所属,都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宗教园林。中国偏重于皇家和私家园林,宗教园林最弱;而日本偏重于寺院和私家园林。中国皇家园林,如现存的西苑、颐和园和承德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留园 1571 姚旭15080168 概况: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其建筑空间处理精湛,造园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构成了有节奏有韵律的园林空间体系,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的范例。现园分四部分,东部以建筑为主,中部为山水花园,西部是土石相间的大假山,北部则是田园风光。 历史沿革:留园始建于明代,为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时人称东园。清代,园为吴县东山刘恕所得,更名“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刘恕喜好法书名画,他将自己撰写的文章和古人法帖勒石嵌砌在园中廊壁。后代园主多承袭此风,逐渐形成今日留园多“书条石”的特色。同治十二年,园为常州盛康购得。比昔盛时更增雄丽,因前园主姓刘而俗称刘园,盛康乃仿随园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园。 平面布局图:

留园设计 留园的建筑在苏州园林中,不但数量多,分布也较为密集,其布局之合理,空间

处理之巧妙,皆为诸园所莫及。每一个建筑物在其景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从全局来看,没有丝毫零乱之感,给人有一个连续、整体的概念。 园内亭馆楼榭高低参差,曲廊蜿蜒相续有七百米之多,颇有步移景换之妙。建筑物约占园总面积四分之一。建筑结构式样代表清代风格,在不大的范围内造就了众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筑,处处显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造园艺术手法。 明徐泰时创建时,林园平淡疏朗,简洁而富有山林之趣。至清代刘氏时,建筑虽增多,仍不失深邃曲折幽静之趣,布局和现在大体相似,部分地方还保留了明代园林的气息。到盛氏时,一经修建,园显得富丽堂皇,昔时园中深邃的气氛则消失殆尽。 空间序列 良好的建筑空间序列设计,宛似一部完整的乐章、动人的诗篇。空间序列的不同阶段和写文章一样,有起、承、转、合;和乐曲一样,有主题,有起伏,有高潮,有结束;也和剧作一样,有主角和配角,有矛盾双方的对立面,也有中间人物。通过建筑空间的连续性和整体性给人以强烈的印象、深刻的记忆和美的享受。但是良好的序列章法还是要靠通过每个局部空间的装修、色彩、陈设、照明等一系列艺术手段的创造来实现的。因此,空间序列的设计手法非常重要。 空间序列的全过程就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空间过渡。对不同序列阶段,在空间处理上各有不同,造成不同的空间气氛,但又彼此联系,前后衔接,形成按照章法要求的统一体。,空间序列的构思是通过若干相联系的空间,构成彼此有机联系,前后连续的空间环境,它的构成形式随功能要求而不同。园林中“山穷水尽”、“柳暗花明”、“别有洞天”“先抑后扬”“迂回曲折”、“豁然开朗”等空间处理手法,都是采用过渡空间将若干相对独立的空间有机的联系起来,并将视线引向高潮。一般来说,在高潮阶段出现以前,一切空间过渡的形势可能也应该有所区别,但在本质上应基本一致,强调共性,因以统一的手法为主。但作为紧接高潮前准备的过渡空间往往采用对比的手法,先收后放、先抑后扬等用以强调和突出高潮的到来。统一对比的建筑构图原则同样可以运用在室内空间处理上。 留园分四个景区(中、东、西、北部),每个景区既各有特色,又相互联系贯通,缱绻徘徊之间,令人留连忘返。可按两条游览路线进行。 第一条:从大门进园,沿窄廊至古木交柯,然后沿曲谿楼——西楼——清风池馆——自在处——五峰仙馆——揖峰轩——林泉耆硕之馆——佳晴喜雨快雪之亭——又一村——土山(至乐亭)——舒啸亭——活泼泼地——别有天——闻木樨香轩——可亭——小蓬莱——濠濮亭——曲谿楼——古木交柯——绿荫——涵碧山房——出口。此条游览路线是先游东部,再游北部、西部,最后游览中部。第二条:从大门进园,沿窄廊至古木交柯,然后沿绿荫——涵碧山房——闻木樨香轩——可亭——小蓬莱——濠濮亭——曲谿楼——西楼——清风池馆——五峰仙馆——揖峰轩——林泉耆硕之馆——待云庵——冠云亭——冠云楼——又一村——土山(至乐亭)——舒啸亭——活泼泼地——别有天——出口。此条游览路线是先游中部,再游东部、南部、北部、西部。如果是雨天,你就可循着园中长廊而游,不湿衣襟而获雨中游园的雅趣。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还由于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本书在简要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沿革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地再现自然山水,并巧妙地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为一体。此外,还联系到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美学观点,进一步论证了产生这一特点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如果说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造园活动,并且由于各自文化传统的不同有各具不同艺术风格的话。那么概括地讲有两种园林风格最典型也最引人注目。这两种园林风格是: 在西方,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几何形园林;在东方,以中国园林为代表的再现自然山水式园林。 前者的特点是: 整齐一律,均匀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求几何图案的组织,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得方放整整。总之,一切都纳入到严格的几何制约联系中去;一切都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造。一句话,就是强调人工美。后者的特点是: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上述两种造园风格的主要差异表现为: 一个着眼于几何美,另一个着眼于自然美。除了这两种园林外,还有希腊﹑罗马﹑文艺复兴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园,伊斯兰园林,日本园林等。这些园林都自成体系,各自特点,但就其对自然美和人工美的态度来讲,非侧重于前者,即侧重于后者。 如果说西方古典园林与西方古典建筑所遵循的构图原则基本一致的话,那么中国传统园林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方法则很不相同。传统建筑多采用中轴线对称和四合院的布局形式,是相当程式化的。园林建筑则变化无穷,它不受任何形式的约束。那么传统园林建筑究竟有哪些特点呢?概括地讲有以下几点: 情景交融:

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南方私家园林体系的杰出代表之一

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南方私家园林体系的杰出代表之一,现有许多佳作仍保留在江苏省苏州及其周围。苏州古典园林巧妙地动作了对比,衬托,对景,借景,以及尺度变换,层次配合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等多种造园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在都市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拙政园,网师园,留园,环秀山庄等四处明清时期(公元14至40世纪初) 从审美角度看,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风格趋近却不趋同,细到造园时间、造园者身份、造园艺术、境界、空间布局等方面时自成一体,有着各自独特的美。 1造园时间 从时间上来看苏州园林的造园时间整体上要早于扬州园林。在阶段上看,苏州园林大都建于成熟前期,即我国历史上的宋代至清初时期(公元960——1736年)。园林体系的内容和形式已经完全定型,造园艺术和技术基本上达到了最高水平。以苏州四大名园为例:沧浪亭始建于五代吴越时期,北宋庆历年间,诗人苏舜钦购园整修成形;狮子林为至正二年,天如禅师为纪念其师中峰禅师所建;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留园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太仆寺少卿徐泰罢官归田后,于此大治园圃,后清嘉庆三年,广西右江兵备道刘恕扩建。 扬州园林处于成熟后期,此阶段相当于清王朝的中期和后期。例如:扬州园林的代表作——瘦西湖,虽然隋唐以来便有人“择地构园”,但真正形成“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格局,还是在清代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后的“争地构园”;著名的个园为清代中叶盐商黄应泰所建的私家园林;何园则是清代光绪年间道台何芷///所建。这一时期的园林继承了上代的传统,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成就,同时也暴露出封建文化“烂熟”的情况,反映了末世的衰颓迹象。处在封建社会即将解体的末世,文人、士大夫普遍争名逐利,追求生活享乐。传统的清高、隐逸的思想越来越淡薄,这点从扬州园林的娱乐、社交功能上升上可见一斑。类别园名造园时间 苏州园林沧浪亭北宋庆历,1045年 网师园南宋,1174——1189年 狮子林元至正二年,1342年 拙政园明正德四年,1509年 留园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扬州园林个园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 何园清光绪年间 2造园者身份 江苏园林多为文人写意式园林。明清时期,苏州科举入仕者居全国之最,文人为官,不得意的很多,苏州园林就是这些文人官场失意后,回归乡里,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营造园林作为市隐之所,以修身养性。因此,明清时期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世纪至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全城有大小园林共200余处,现尚保存完好的有十余处,作为苏州园林典型代表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耦园、沧朗亭、狮子林和退思园,就产生或定型于这段时期。下面以沧浪亭和拙政园为例。诗人苏舜钦北宋庆历年间丢官,流寓苏州,因喜爱盘门附近景色,购园整修,并筑一亭,借引屈原《渔夫》中“沧浪之水”歌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足”之意,取名“沧浪亭”。王献臣曾经任监察御史,晚年仕途不得意,罢官归隐,花了16年时间在唐代诗人陆龟蒙宅旧址上建园,“灌园////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命园名为“拙政园”。 和苏州园林不同扬州园林的主人以富商为多,“造园时在保留江南园林淡薄、清况韵味的基础上,还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借鉴北方皇家园林雄伟恢弘和高贵富丽的风格,建筑追求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后感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后感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源远流长,由于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彭一刚的《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在这本书里简要介绍历史发展改革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并巧妙地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为一体。此外,还联系到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美学观点,进一步论证了产生这一特点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的形式,同时也是一种精神内涵的再现。大多介绍中国园林的书籍,侧重描述中国园林形式的精妙,却很少涉及这种精妙所产生的文化根源,即鲜有从啫喱的角度揭示产生这种精妙的文化依据,从而真正把握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精髓。而《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一书,在华夏文化的背景下展开,深入揭示了深沉于古典园林亭台水榭、山石花木中的内涵。 这种内涵,是华夏文化精神给予我们的几乎是与生俱来的禀赋,我们很难索骥它,只能去感受,去领悟,因为它深深地含蕴在名族文化的这片沃土中。它是超越时空的、隐匿的神韵,或者说是一种抽象的精神。由于这种内涵的东西在我们的许多现代建筑、规划中、几乎没了踪影,从而使许多建筑、规划在眼花缭乱中缺失了内在的、精神的、文化的东西。使得这些作品苍白而落寞,让人无以寄托、无由发生应有的归属感,没有了精神的家园,建筑、规划作品就缺乏灵性,让人不能“似曾相识”地辨析它,还念它,它的生老病死便让人漠视。最终,人类对于早期建筑所产生的那份特有的感情,就被纷繁迅捷的时代信息所挤兑,使我们与我们的建筑规划作品无法沟通。面对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材料、技术、应接不暇的新潮、时尚,熙来攘往的风格、流派,真叫人莫衷一是、无所适从。难道生吞活剥,囫囵吞枣产生的消化不良就该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但我相信这种无奈只是暂时的,人类对建筑、规划的灵感源泉犹如人类对于母爱的渴望一般,有朝一日定会重新找回这份就为的情愫。这也是我写的这篇文章的动因。我彷徨,我凝聚,我试图从古人的辉煌中找到一线生机,一丝灵感,找到解决的办法,摆脱困境,早一天回到自信的怀抱中,享受那一份应有的安宁与祥和。 本书在概括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在于“艺术地再现自然”。书中还用大量篇幅系统而全面地分析了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技巧的手法,并就南、北园林艺术风格的变化作了比较。读完本书后,我也粗略地分析了下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 中国的古典园林犹如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数千年来在中华大地上孕育、生长、并发展成熟,她正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内涵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世界艺术百花丛中一簇芬芳之花,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 园林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后世无法超越的程度,但是我们可以把握古典园林的精髓,在现有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精髓更是我们现代造园设计的理论基础,因为一个好的园林作品并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从“乡土”中“生长”出来的,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一方水土出一方园林景观。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在简要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沿革的基础上, 突出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并巧妙地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为一体。此外,还联系到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美学观点,进一步论证了产生这一特点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鉴于以往某些造园著述多着眼于用华丽的词句来描绘、赞扬我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成就,这些文章如果用来引导人们去欣赏古典园林,均不失为上乘佳作,但从借鉴的角度看,却不免有隔靴搔痒之感。为克服这一偏颇,《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则立足于运用建筑构图及近代空间理论的某些基本观点对传统造园手法作系统而深入地分析,这样,将可为从事城市规划,

读《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有感

读《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有感二〇一五年五月

读《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有感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以西方建筑学的视角来剖析另一种哲学观下构建起的空间,从全新的视角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了深入剖析,以对比的手段,对空间组织及手法进行分析,并配以精美的钢笔画,是内容清晰直观,对于古典园林的空间构成手法的理解有极大的帮助。 关键词:空间对比;暗示图解 一、主要内容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是彭一刚先生的一部经典著作。从历史发展、总体特征、中西方园林造园手法的对比开始,对中国古典园林做了一个概括,进一步从中国园林的内向与外向、虚实、藏露、疏密、主从、高低、仰俯等相对的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了透彻的分析。以园林叠山理水为结尾。不得不提的是书中经典的钢笔画插图。这也是彭一刚先生写书和文章的 一个显著的风格。精美的钢笔画,大方美观的排版,清晰直观的分析图解,使这本书变得更加吸引人。 该书是从现代的艺术原理角度,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细致人微的分析和研究,对中国古代的造园手法通过构图原理进行科学的解释。作为一种分析研究,这种方式很透彻很细致,也容易被大众理解和接受。艺术是能够跨越历史和国界的,古典艺术实践与现代艺术理论可以相互印证。 二、重点分析 全书分二十五个章节,从第八章开始作者通过分析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和要素,结合大量的实例来探讨中国古典园林营造的微妙。 下面就我感受比较深的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看与被看 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景观”和“观景”这两个词,构成了古典园林中最基本的要素。园林中的景点,一般都要具备这两种功能才会有价值。首先一个景点它要能构成一个视觉。 焦点,即“景观”,也就是“被看”。同时,从这个景点向周围望去,有景可看,即“观景”。 一个好的园林空间,视觉感受是非常丰富的。通过透景、对景、借景等方式,让一个有限的空间,呈现最丰富的视角变化。 (二)空间 这是我最感兴趣的一部分内容。不论是景观、建筑还是规划,对空间的塑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一个设计师创造力和设计功底的表现,它决定了一个设计的成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