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雷雨》中繁漪形象的分析

《雷雨》中繁漪形象的分析

《雷雨》中繁漪形象的分析
《雷雨》中繁漪形象的分析

《雷雨》中繁漪形象的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人物繁漪所处的时代背景、语言对白、行为举止等诸多的方面,来具体分析介绍繁漪复杂的性格形成的各方面的原因,并加以分析评价。繁漪是一个具有叛逆性格的女性,周朴园用卑鄙的手段将她骗进了周公馆,周朴园仗着资产阶级的封建制度的权威,在精神上折磨着她,使她在精神上忍受着无比的煎熬。她的性格渐渐地变的烦躁、冷酷无情。而恰恰这个时候,周萍带着年轻人所特有的热情冲动闯进了她烦闷的生活,使得她将要枯死的心,得到了一丝的滋润和抚慰。尤其是当周萍引诱她时,所表达的热情,更是点燃了她生命的火花。在这个时候,她认为周萍是唯一能给她幸福的人。她疯狂的爱上了周萍,并且把自己的生命、名誉都寄托在了周萍身上。繁漪在这种乱伦之恋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安慰和情感上的满足。但是最后,周萍又去追求年轻、美丽的四凤,抛弃了繁漪。繁漪在这种难以容忍的情况下,开始激烈的报复周萍,想要把她积累了一生的愤怒都爆发出来。繁漪在《雷雨》中是追求资产阶级个性解放与个性自由的代表,繁漪反封建专制的个性色彩与现实的黑暗、丑陋的社会产生了不可调节的矛盾;她的叛逆、挣扎,有力的抨击了资产阶级封建专制的统治,并撕破了自己所在的罪恶家庭虚伪的面纱。繁漪是一场突发的“雷雨”性格,揭示了在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追求资产阶级个性的解放与个性的自由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关键词】封建社会;性格形象;爱情悲剧;个性解放;个性自由

引言

《雷雨》是曹禺的代表作。而繁漪却是曹禺这部代表作中一个被凌辱、被摧残的女性,而且还是一个敢于打破封建家庭束缚的“叛逆者”。然而,曹禺曾说过,繁漪的性格是最“雷雨”①的。在曹禺看来,繁漪是一个“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并“敢于冲破一切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搏斗”的女性形象。最终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她将完美有秩序的封建家庭劈得粉碎,不但毁了别人,也毁了自己的幸福。在《雷雨》中,繁漪是可悲的,她的结局也是凄惨的,悲剧产生的背后总是会有我们深深的思考。下面就是对《雷雨》中繁漪形象的的分析。

一、人性的扭曲,悲惨命运的开始

《雷雨》剧中的繁漪是一位名门之女,正当是花样年华的她,在18岁的时候,被逼嫁给了比她大十几岁的周朴园,一个可以做她父亲的男人。繁漪与周朴园的结合,实际上是貌合神离的,无论是在年龄上还是在思想上,他们两者之间

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物质上,繁漪可以得到一切任何女人所拥有的东西,来满足女人的虚荣心;然而,在精神上,繁漪的一生却是空虚的。自己不但没有得到属于自己的真正的爱情,反而被拷上了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精神枷锁。我们通常说黎明到来之前总是黑暗的,但是,如果我们通过对繁漪的家庭背景、所处的时代等作出分析,我们就不难发现,繁漪本身就有着两重人物的形象,既有资产阶级女性的形象,还有着旧时女性的形象。然而,对于繁漪的两重的性格,曹禺也作出了这样的说法:“繁漪是五四以后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雷雨》序)。”而繁漪在舞台上表演又使得曹禺这样说:“她是一位旧时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聪慧。”然而在新版的《雷雨》中曹禺又综合了这两种说法,说:“她是一位接受过新思想的旧时的女人,有着她的文弱和聪慧。”通过这些说法,我们不难看出,繁漪在追求个性解放的同时也带着非常浓厚的封建思想色彩。

(一)受所在社会的思想的影响

繁漪出生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末年,在此同时还经历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三个时期的思想文化,都给她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繁漪有旧时女人的文弱、聪慧,以及在仆人面前的旧时大家主妇的风范,这些方面主要是通过繁漪对侍萍、四凤的阶级偏见(旧时女人的表现)。例如:繁漪明明知道自己的儿子喜欢四凤,却还是对周冲的选择加以阻挠,对周冲提醒说:“她始终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下人”。并决然说道:“我儿子要娶,也不能娶她”(《雷雨》)。在自己儿子周冲面前,繁漪对四凤的偏见很显然不是对四凤的嫉妒,因为他们两个的相爱是对繁漪有利的,这恰恰反映出了繁漪真实的等级观念、门第思想及封建贵族意识

^

(二)接受过新式教育

繁漪上过私塾,受过一点新式的教育,这不仅使她有了较高的文化,还丰富了她的感情,开阔了她的精神世界。然而,更重要的是,这一点的新式教育,使她更容易接受新的事物、新的思想。所以当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时,受到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她不能在遵从“三从四德”,一直走“三从四德”所规定的路,她要挣脱封建阶级思想的枷锁,改变自己的命运,力求使自己为一个“人”活变成为自己活——真真正正的为自己活。但是,处于这样一个封建社会,她没有办法选择更好的叛逆的方法和途径。然而,周萍的出现,让她认为她有了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她紧紧的抓住了周萍不放手,想通过周萍重拾自己的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救出自己。

这一声声高喊完全是一个资产阶级女性对人格自由、个性解放的表现。繁

漪在周家生活了十八年,周家的封建阶级思想对她的性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家是一个典型的资产阶级封建家庭,周朴园作为周家的大家长,他的生活、思想、道德观念以及家庭等方面都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在这个家里,受害最重的无疑就是繁漪。周家对于繁漪来说,就是一个不透气的牢笼。这个牢笼,无疑限制了繁漪的个性解放、个性自由,这使她的反抗更加的明显。繁漪对周朴园来说,只是生活中的一个附属品。在生活上,繁漪过着富足的生活,物质上她应有尽有,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但是她在精神生活上,却是一贫如洗。在周家,由于周朴园的凶狠等等的原因,使的繁漪只能待在周家这个牢笼里,不能跨出去半步。这样封闭的生活,使她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了不爱她的周萍,这也最终导致了她一步步走向悲惨的结局。

繁漪在周家过的是蛰居的生活,没有地位,没有自由,什么都要听从周朴园的摆布:她要下楼,也要受到谴责;她是否需要吃药,也要听从周朴园的命令,这种无形之中的压迫无疑是像一个用沉重的力按下来的活塞一样,压的人喘不过气。在这种情况下,她的孤独,只有一个周萍成了她可以托付爱情和命运的对象。

(三)反抗对象之一——周家

周家作为一个束缚人的牢笼也是繁漪反抗的对象。但是长期的大家庭的生活,封建思想在她的心里印上了深深的烙印,也使她的反抗带有了一定的扭曲的色彩。繁漪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她的反抗精神主要表现在对周朴园的叛逆上。

在《雷雨》这部戏剧中,繁漪和周朴园有四处正面的冲突:

1、周朴园逼迫繁漪喝药

在这个时候,繁漪的反抗已经表现出来了。但是,这个反抗却是消极的反抗,从她的语言中可以看出。如:“我不愿意喝这苦东西”,“我不想喝”,“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②尽管这样,繁漪最后还是把药喝了,带着极大的愤怒把药喝了。

2、周朴园催繁漪看病

这次的反抗,繁漪却是以挑战者的姿态出现的,周朴园两次派仆人去催繁漪看病,繁漪都没去,最终,周朴园只能自己去喊,他企图以大家长的威严来逼迫繁漪看病,然而繁漪并没有被他的威严吓到,依然没有去看病,而是转身上楼了。最后,周朴园还是让周萍陪着柯大夫上楼去给她看病了,在这次冲突中,繁漪的态度有所改变。

]

3、繁漪雨夜从鲁家归来遇见周朴园

在这次的冲突中,繁漪把反抗表现的更加的突出,她对周朴园的问话的回答,都使周朴园感到惊愕,最后不得不以大家长的威严的架势逼迫繁漪上楼上去,但是周朴园得到的答案却是:“(轻蔑)我不愿意,告诉你,我不愿意。”③

4、结尾的冲突

在这次冲突中,繁漪担任了审判者的角色,她将周朴园叫了出来,当着众人的面,将周朴园的庄严的外衣和虚伪的道德面具撕毁,暴露了周公馆的黑暗。周朴园在这次冲突中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他们每次冲突过后,关系都会发生变化。繁漪对周朴园的反抗有消极到积极,而且还越来越强烈,最终发展到不可遏制,最后终于撕破了周朴园的“尊严”,彻底破坏了周家的“秩序”,最终显示出了“雷雨”般的性格。

虽然繁漪对周朴园的反抗带有个性解放的思想和封建斗争的性质,具有较积极的意义,但是繁漪性格中的封建性,使她的反抗不仅带有旧时女性的痕迹,也对她的反抗前途没有什么更多的考虑。在这样传统思想的重压下,她不可能通过一个人的力量来挣脱周朴园的控制,这样就使得繁漪在反抗中变得扭曲,在性格变的极端。她的爱像一团火,而她的恨也像一团火,最终激化了周公馆的悲剧。

二、悲惨的婚姻、不幸的人生

繁漪的婚姻的悲惨是由于没有爱情做础,她们悲惨的婚姻既体现出了封建制度自身的矛盾,也表明了这是社会的悲剧。首先,就繁漪和周朴园的婚姻来说,繁漪和周朴园两人的矛盾并没有激化到非要伤害彼此的地步,这个矛盾还没有上升为冲突。因此要解决这个矛盾,也就只能与周萍通奸,但这并没有解除和周朴园的婚姻关系。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尽管繁漪对周朴园充满了怨恨,但繁漪本身却并没有想过要冲出周公馆这座“牢笼”,去寻找自己的幸福,这是由于她根本就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更不愿意舍弃富裕的生活。因此,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繁漪和周萍的私会并没有被终止,那么繁漪和周朴园之间的矛盾应该就不会那么激烈了。而事实上,繁漪和周朴园的矛盾的激化,是在周萍主动的终止了和繁漪的关系之后。然而,繁漪对周朴园的对抗完全是由于失望和绝望而产生的报复的表现。

繁漪作为一个不幸婚姻的牺牲品是令人同情的,但是繁漪却仍旧以旧时门当户对的封建标准来设计周冲的幸福。旧时封建传统的文化对她的思想和行为依然有着很深刻的影响,仍然受着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从她说的一些话中可以看出她是忍受着屈辱才说出的:

“萍,好了。这一次我求你,最后一次求你。我从来不肯对人这样低声下

气说话,现在我求你可怜可怜我,这家我再也忍受不住了。不,不,你带我走,——带我离开这儿,(不顾一切地)日后,甚至于你要把四凤接来——一块住,我都可以,只要,只要(热烈地)只要你不离开我”。④

这都表明了一个绝望的女人在最后的苦苦无力的哀求与挣扎,也显示了繁漪懦弱的一面。

/

繁漪嫁给周朴园本身来说就是一个错误,一个悲剧,而当她极力反对阻止周冲喜欢四凤时,更是封建社会门当户对的思想的影响。不管是《雷雨》的悲剧,还是繁漪的悲剧,归根结底都是封建社会等级观念的悲剧。作为周萍的后母,繁漪竟然不顾周朴园的威严,敢与周萍谈恋爱,心甘情愿的做他的情人,来追求自己的自由与爱情。在这样一个封建思想落后严重的社会,处在这样一个封受建思想、观念都比较深的家庭,繁漪也明白与周萍的关系是不正当的不道德的,以至于反复强调“屋子里闹鬼”,但她又是在努力的维系着他们之间的关系,表现出她对自由和爱情的渴求。然而繁漪之所以会像所有大宅院的姨太太一样,阴差阳错的爱上了非自己亲生的大少爷,可以说是由于环境所迫。因为在整个周公馆里,她平常所接触的人中,没有人可以让她释放自己的感情,因此就紧紧的“抓住”了周萍这颗她认为可以救自己的救命草。所以,当周萍痛苦甚至是厌恶这种关系时,她却发出了这样的呐喊:

“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我不这样看,我的良心不是这样做的。”⑤然而,当她知道周萍心中另有所爱,绝不把她放在心上时,她却宣布道:“好,你去吧!小心,现在(望望窗外,自语)暴风雨就要来了!”⑥她是说天空中的暴风雨,可让读者感觉到的却是她心里的暴风雨。因此,在这种戏剧是非(是主人非主人,是情人非情人,是母亲非母亲)的处境中,成功的塑造了她“雷雨”式的性格。

这种成功,不仅仅在于她的思想是如何的崇高、性格是如何的可爱,更是在于她是如何的反抗,进而反映出封建势力压力的强大。虽然繁漪对周朴园的反抗,带有个性解放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可是繁漪性格中的封建性。又使得她的反抗带有旧时女人的痕迹,具有软弱无力的特点。

三、性格的扭曲变化、思想的极端

繁漪本身就长的聪明美丽,有着自己的憧憬和对幸福爱情的追求。然而天不遂人愿,她嫁给了大她很多的周朴园,繁漪与周朴园结婚后,就被周朴园禁锢在周公馆这个封建思想严重的牢笼里,十八年来都未曾呼吸到外面半点新鲜的空气,生活的压抑、精神的折磨使她渐渐地变得忧郁,然而在剧中,作者更

是赋予了繁漪脸色苍白、沉静、忧郁,眼里充满了绝望后的痛苦与哀怨的外形特征。在她第一次出现在大家面前时,让人一眼望去就知道她是一个果断的人。也正如刘西渭说:“什么使这出戏有生命的正是那位周太太,一个‘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女性。”在当时这样一个社会,她的行为是不可能被认同的,她也无疑就成了封建社会的牺牲品,然而却没有人敢同情她。她的形象犹如作者所谓“她是那被象征着的天时,而热情是她雷雨般的心情,她什么也看不见,就看见热情,热情到无计可施时,就成了一个绊脚石”。世上估计没有比受到嫉妒更加又窄有难走的路了,但是,她是一个旧社会的旧时女人,不像鲁大海,同样是受到压迫,他却有着强壮的体魄,她也不能像他那样做到毫无顾忌。她有时所谓的热情,冷静的让你感受到她的痛苦、她的力量,让你感受到这有所顾忌的妇人,会毫无顾忌的揭露一切,揭露她自己的罪行,这就像有人评价:她的可爱不在她的可爱之处,而在她的“不可爱”之处,也正如她自己说:“我希望我今天变成火山的口,热烈的冒一次,什么我都烧个干净,然后我就再掉进冰川里,冻成死灰,一生只轰轰烈烈地烧一次,也就算了,我过去的是完了,希望大概也是死了的......”⑦她爱起来像一团火,恨起来也是一团火,也就是这团火,使得作者曹禺在《雷雨》中赞美繁漪“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她敢冲撞一切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搏斗。”无疑这个美的发现,表明了作者对压抑人,蔑视人的尊严的行为的深恶痛绝。

繁漪的性格是很独特的,她抑郁而乖戾、热情而冷漠,人性傲慢而又不孤芳自赏,不是恨便是爱,不是爱便是恨,一切都很极端。在周公馆里,她是女主人,但又是周朴园精神统治下的奴仆,她有着任性、叛逆的性格,在她没有病的情况下,周朴园逼她喝药,给她请医生,说她有“疯病”,叫别人“要小心”,这样做,其实周朴园是怕繁漪这样敢于追求自由的女性破坏了这个大家庭的秩序,担心繁漪会揭开他为善家的面纱。繁漪不能忍受周家让人窒息的气氛,她不愿意再过“情妇不像情妇,母亲不像母亲”的生活,但是她有无法摆脱这样的处境,这使她的性格是相当的矛盾,使她成为《雷雨》中最“雷雨”式的人物,使她的生命交织着残酷的爱与恨。

从思想上看,繁漪的思想境界并不高,她所追求的是不属于资产阶级的个性解放和个性自由的婚姻爱情。在《雷雨》中曹禺不止一次的说过繁漪,说:“在《雷雨》这部戏剧的八个人物中最早想到并且觉得比较真切的是繁漪。”“繁漪是最引人怜悯的女人”“在遭遇这样不幸的女人,繁漪自然是值得赞美的”等等。实际上,在周公馆她是受压迫的女人,同时又是一个敢于冲破封建家庭束缚的“叛逆”。作者同情她,但是却没有从她的个人的形象的发展来写事情,而是通过从封建家庭领域这个角度来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通过戏剧中的种种冲突来抨击封建家庭的罪恶。在第四幕中繁漪推出周冲,叫来了周朴园,当着丈

夫、儿子、和仆人的面毫无顾忌的宣告了,她在周公馆这个牢笼里所受到的精神折磨和自己对周萍的私情。这样的话也只有繁漪敢说,在这么多的人物中,也只有繁漪敢当着自己儿子的面说出来,也就是她,在这样一个雷雨的夜晚,像一道闪电,将周朴园竭尽全力、精心维护的“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周公馆这个封建家庭给劈的粉碎。繁漪这个人物形象在《雷雨》中写的很真实,它的典型的意义在于通过剧中的戏剧矛盾来揭露封建资本家的罪恶,同时激起人们对封建社会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对人的地位、人的尊严、人的权利的思考。繁漪这个“叛逆”的形象也正是传达反封建与个性解放思想的写照,而繁漪作为一个追求自由的旧时女性,她陷入了周朴园封建主义精神的折磨与压迫之中。

四、处境中的矛盾和灵魂的缺失

繁漪追求个性解放和民主自由,在当时那样一个封建阶级观念严重的社会中虽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但是尽管这样也不能给予她过高的评价。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作为一个新女性的标准应该是自尊、自爱和自律的,然而繁漪远远没有达到这一标准。她所追求的爱情是自由的,但在追求自由的同时也常常表现出了自卑、自弃和自虐的特点。繁漪常常苦苦哀求周萍,甚至提出即使将四凤接来一起住也行的要求。更是在得不到周萍的爱情时,竟然采取了玉石俱焚的方法。这些都统统表明了繁漪没有新女性所应具备的远大抱负和理想。在对待周萍的态度上,繁漪一连串的动作,表面上是想挽留周萍,但实际上则是对周朴园的一种揭露。例如这样一段对话:

繁漪:你最对不起的是我,是你曾经引诱过的后母。

周萍:(有些怕她)你疯了。

周萍:大家庭里不可能个个都是好人。不过我们这一房……

繁漪:都一样,你父亲是第一个伪君子。

繁漪:你欠了我一笔债,你对我负着责任,你不能看见了新的世界,就一个人跑。

周萍:我认为你用的这些字眼,简直可怕。这不是在父亲这样——这样体面的家庭里说的。

繁漪:(气急)父亲,父亲,你撇开你的父亲吧!体面,你也说体面(冷笑)我

在这样体面的家庭里已经待了十八年啦!周家的罪恶,我听过,我见过,我做过。我始终不是你们周家的人。我做过的事,我自己负责,不像你们

的祖父,叔祖,同你们的好父亲,偷偷做出许多可怕的事情,在外面还是

道德面孔,慈善家,社会上的好人。⑧

(二)真正的新女性应该是理性的,是无私的,而繁漪却是非理性的、自私的。她的非理性常常是通过言行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为了自己所谓的爱情,竟然冒着雨盯周萍的梢,甚至利用儿子的童真无邪当枪使,连周萍都痛骂她“丧失了一个母亲最基本的天性”。然而,对于繁漪这个人物的形象,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出,她身上具有分封建的个性解放色彩,能够很大胆的追求自己的自由爱情。她的这种个性,她在周公馆的存在,更是突出表现了她是这个封建大家庭的一场突发的“雷雨”。而另一方面,在她的身上我们又能看出她封建落后的思想的局限性,也正是这样的局限,使她无法摆脱家庭、社会的束缚,无法获得最基本的个性解放,最终也只能埋没于黑暗之中。她在当时的社会所扮演的是旧社会、旧制度、旧家庭都欺负、摧残、遗弃的对象,这样的一个角色。她的命运是值得同情的,她的不幸也恰恰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而她的挣扎与叛逆对封建势力更是有力的冲击。《雷雨》将这个丰富、复杂的人物形象刻画的淋淋尽致,更是刻画了她复杂而隐秘的灵魂。

五、蔑视观念、精神反叛、“善恶”相交

在当时这样封建阶级思想极其严重的社会,对于封建势力及道德观念的勇敢蔑视与反叛精神,对自己的自由爱情勇敢的追求,这的确是很令人赞美的,繁漪反驳周萍“我不反悔”,“我的良心不是这样的”。由此可见作者肯定的,不是乱伦的关系,而是繁漪反封建道德的勇气。而她的“雷雨”式的热情不仅摧毁了周家这个封建的大家庭,也毁灭了她自己。作者曹禺也在尽力赞美这个追求自由的女性形象,赞美的不是他们的乱伦,而是在赞美她的一种勇气。从伦理关系的角度看他们,繁漪与自己丈夫前妻的儿子,自己孩子的哥哥发生私情,这不是乱伦那是什么即使周朴园再怎么凶恶她也不能和他的孩子发生不该发生的关系。而在最后,她竟然还当着周朴园和自己儿子的面说出了,和周萍的私情,这样的行为,这样私情,伦理何容这不是乱伦是什么她用这样的一种方式去追求自己想要的自由,伦理何在呢作者赞美她,那么这样一段的私情又该怎样解释呢到底是该赞美还是厌恶呢

@

通过剧中一连串的行为动作,我们不可否认。繁漪是疯狂的,即便是疯狂,但是她本身并不坏,也正如曹禺在谈《雷雨》时所说:“周朴园坏到连自己都不

认识自己是坏人。”那繁漪呢可以这样说她:她疯狂到连不知道自己疯狂,她为了爱情,为了把周萍拉回到自己身边,用尽心机,不惜牺牲一切:她把周冲叫出来,告诉他:叫他去他哥哥那里抢回属于他的情人,又挑拨他兄弟之间的感情。然而当周冲告诉自己“我觉得……我好像并不是真的爱四凤。后来她又把周朴园拉出来,当着周朴园的面接开了鲁侍凤是周萍的亲生母亲这个秘密时,繁漪说:“萍,我,我万没想到是……是这样。”当她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时,她才清醒过来,内心深处感觉到自己犯了大罪,所以才说这句“我万没想到是这样”这样一句话又把她善良的一面表现出来了,人们在解读繁漪这个人物形象时,大部分都是在说她受了封建思想的压迫,敢于反抗,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自由,敢爱敢恨,具有女性的“叛逆”形象,她是让伦理道德所不容的坏女人。但是她也有善良的一面。

鲁迅说:“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若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惊醒她。”而繁漪就是一个本不该被惊醒却被惊醒的人。醒后,等待她的又是另外一个更加残酷的现实。他不安于遵从旧时的“三从四德”所安排的命运,她想要挣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改变自己的命运,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然而,在那样的现实中,繁漪这个手无寸铁的女人是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的,最终也没能挣脱封建的枷锁,最终从理想的高处坠落,走向了幻灭。

结束语

总之,对于繁漪来说,她是一个集“善”与“恶”于一身的形象,让人很难只是用“同情”“厌恶”“坏人”“恶人”或者“善人”“好人”……去评价她,这既是她的“可爱”之处,也是她的“不可爱”之处,这样一个多面性的人物,我们不可能只是从某一方面来评价,因此对繁漪这个形象我们要辨证地来看,从多方面来评价:一方面,她身上具有反封建专制的个性解放色彩,她很大胆,勇敢的追求自由、爱情。她是周公馆这个死寂的封建专制家庭的一场突发的“雷雨”,一道划穿夜空的闪电,她照亮了所有的黑暗与罪恶,发出了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叫。另一方面,要与追求真正个性解放和民主自由的新女性区分开来,看到她身上的封建落后女性的局限性,这使她无法摆脱家庭、社会的束缚,无法获得最起码的个性解放,最后终被黑暗吞噬。她是旧制度、旧家庭里被凌辱、被摧残、被遗弃的受害者,是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和黑暗社会造成的悲剧人物,具有较深刻的典型意义。她的悲剧命运是值得同情的,她的不幸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罪恶,她的叛逆和挣扎是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有力冲击。通过追求个性自由而产生的爱情,不是美丽的。所以,她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她的悲剧也就成了社会的必然。

《雷雨》成功塑造了这个丰富、复杂而微妙的人物形象,刻画了她复杂而隐秘的灵魂。她在中国现代文学画廊里是最为突出最为显赫的形象之一。

注释:

@

①曹禺:《雷雨》(序),人民教育出版社.

②《曹禺作品精选》(雷雨)且夫选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第1

版.64页

③《曹禺作品精选》(雷雨)且夫选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第1

版.151页

④《曹禺作品精选》(雷雨)且夫选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第1

版.165页

⑤《曹禺作品精选》(雷雨)且夫选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第1

版.156页

⑥《曹禺作品精选》(雷雨)且夫选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第1

版.第三幕

⑦《曹禺作品精选》(雷雨)且夫选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第1

版.第四幕

⑧《曹禺作品精选》(雷雨)且夫选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第1

版.第四幕

参考文献:

~

1、曹禺:《雷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3版.

2、黄修已:《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第1版.

3、臧恩钰:《文学著名导读之<雷雨>》,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 版.

4、王兆胜:《中外名著解读丛书之<雷雨>》,京华出版社,2001年第2版.

5、广惟、林为龙:《中外文学名著精品赏析——中国文学卷》,首都师范大学

出版社,1998年第1版.

6、曹禺:《曹禺文集》第1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98年第2版.

7、曹禺:《曹禺选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8、《曹禺作品精选》(雷雨)且夫选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

致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首先要向我的指导老师周仁政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论文从选题、设计到撰写、定稿过程中,自始至终得到了周仁政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在这里我对他的帮助深表谢意!

2012年4月于长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