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空气质量等级的判定

空气质量等级的判定

空气质量等级的判定
空气质量等级的判定

空气污染指数分为5个,最佳的空气质量是什么水平?

答:

的原则来确定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各种污染物的污染程度最有害的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是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各种污染物,以确定污染指数的划分及污染物浓度的相应限制。目前,中国的空气质量指数中使用的分类标准是:(1)空气污染指数(API)的50分,相应的污染物浓度国家空气质量标准,平均每天(2)API100点对应污染物浓度为两日的空气质量标准的国家的平均数;(3)API200点对应的污染物在国家空气质量标准,平均浓度3,(4)空气污染指数的高价值市场的分类对应关于对浓度的人类健康的影响不同的各种污染物,API500点对应严重危害人体在各项污染物的浓度。

指数对应于该地区或城市(Towncar)的污染物应是首要污染物。当污染指数空气污染指数值小于50小时,不报告中的主要污染物。

表1污染指数空气污染指数分级限额

污染指数

污染物浓度

判刑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500

1.000

2.620

0.940

400

0.875

2.100

0.750

300

0.625

1.600

0.565

200

0.500

0.250

0.150

0.300

0.150

0.100

50

0.120

0.050

0.050

表2对应的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仅供参考)

质量水平

空气污染指数(API)的

空气质量

水平

条件

空气

质量

相应的

质量

空气对健康的影响

范围

0?50

优秀

正常活动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特别保护的

51?100

良好

正常活动

城市(Towncar)规划的需要,可以在居住区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101?200商业运输的居民,确定的其他领域

一般

(轻污染)

长期接触,以加强易感人群症状轻,健康的人似乎刺激症状

特别工业区

201?300

穷人

(中度污染)

某些期的时间接触后,心脏病和肺癌的症状,在运动耐量显着增加降低,健康人群普遍出现症状

> 300

差异

(严重污染)

健康除了更激烈的症状发生,运动耐力降低,长期接触会出现某些疾病提前

重大危险源判定及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企业重大危险源判定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对照附录A中相关物质辨识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规定的重大危险源物质,福建南纺涉及的液化石油气、二甲基甲酰胺、双氧水等属于危险化学品。 表2-10 重大危险源判定 企业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征求意见稿),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可根据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的3种类型,按照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矩阵,确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 一、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根据企业生产原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是否涉及《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附表1和附表2中所列化学物质,计算所涉及化学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在附表1或附表2中临界量的比值Q:

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化学物质时,该物质的总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 2、当企业存在多种化学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 Q=q 1/Q 1 +q 2 /Q 2 +…+q n /Q n (1) 式中:q 1, q 2 , ..., q n ——每种化学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 Q 1, Q 2 , ..., Q n ——每种化学物质的临界量,t。 当Q<1时,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以Q表示。 当1≤Q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分 别以Q 1、Q 2 和Q 3 表示。 根据以上计算公式和表2-10重大危险源判定,计算企业的Q值为: Q=50+45/50+5/50+5000+200= 二、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采用评分法对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废水去向等指标进行评估汇总,确定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风险控制水平评估指标及分级分别见表2-11与表2-12。 表2-11 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评估指标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01059

江西科盛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1.目的 为加强安全管理,消除或减少危害,增强事故防控能力,有效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降低安全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的所有部门的所有活动,包括生产活动、设备设施、原料产品、安全防护、正常和异常活动、人为因素、违反规程、规章等。 3.定义: 3.1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3.2危害识别: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 3.3安全风险(以下简称风险):按照“自主排查、科学评估、分类分级、分级管控”的原则,实行差异化、动态化管控。 4.职责: 4.1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 公司成立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责任部门、责任人员、管控措施。 4.2确保本公司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人员有足够的培训,组织公司工作范围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在日常生产工作中不间断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编制安全风险分布等级、防范及事故应急措施,绘制风险分级管控图,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5.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程序 5.1 成立评价组 公司成立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组,以公司分管安全生产领导为组长、生产、安全、设备、电器、化验的管理人员参加,编制本公司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表格。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指导、审查、批准。分厂的安全生产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文件。 5.2 评价依据《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各单位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 5.3风险控制 中等及中等以上风险必须制定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消除、减少危害和影响,防止潜在事故的发生。

最新iso_85731压缩空气_第1部分杂质和质量等级资料

国际标准ISO 8573-1 第二版 2001-02-01 压缩空气 第1部分: 杂质和纯度等级 标准编号 ISO 8573-1∶2001(E)

ISO 2001 版权所有。除非另有规定,未经ISO(地址如下)或ISO成员机构的书面许可,本文件不能以任何形式或任何措施(电子或机械手段,包括复印和微缩胶片)复制或使用。 ISO 版权办公室 信箱:56·CH-1211 日内瓦20 Tel. +41 22 749 01 11 Fax +41 22 749 09 47 Web www.iso.ch

ISO(国家标准化组织)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国家标准机构(ISO成员机构)联盟组织。国际标准的编制工作通常由ISO技术委员会来执行。对已建立技术委员会的学科感兴趣的每个成员机构,有权作那个委员会的代表。国际组织、政府和非政府组织联合ISO,也参与制订标准。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共同研究电工技术标准化的所有问题。 国际标准是根据ISO/IEC指令第3部分的规定进行起草。 技术委员会采用的国际标准草案交给成员机构进行投票表决。草案至少要有75%的成员机构投票通过,才能作为国际标准发行。 应注意本标准的有些部件可能涉及专利权。ISO不负承担鉴定任何或所有这些专利权的责任。 国际标准ISO 8573-1由技术委员会ISO/TC 118,压缩机、气动工具和气动机器,技术委员会分会SC4,压缩空气质量编制。 第二版已经做了技术修订,取消并替代第一版(ISO 8573-1∶1991)。 ISO 8573的总标题是压缩空气,由下列部分构成: -第1部分:杂质和纯度等级 -第2部分:气溶胶含量的测定方法 -第3部分:湿度测定方法 -第4部分:固体颗粒的测定方法 -第5部分:油气和有机溶剂含量的测定 -第6部分:气态杂质含量的测定 以下部分正在编制: -第7部分:微生物杂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第8部分:杂质和纯度等级(通过固体颗粒的质量浓度来确定) -第9部分:液态水含量的测定方法

风险评估等级

风险等级确定标准表 备注:风险指数的确定:对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严重性和可检测性根据上表分别进行打分,确定风险指数RPN=出现的可能性×结果严重性×风险的可识别性,风险级别:得分小于20分为低风险,20-30分为中等风险,大于30分为高风险。.RPN为20分以下为合理可接受风险。. 备注:风险指数的确定:对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严重性和可检测性根据上表分别进行打分,确定风险指数RPN=出现的可能性×结果严重性×风险的可识别性,风险级别:得分小于20分为低风险,20-30分为中等风险,大于30分为高风险。.RPN为20分以下为合理可接受风险。. 控制效果等级评定使用如下控制效果等级确定标准: 控制效果等级确定标准表

备注:控制效果指数的确定:对受控制的可能性、残余风险的严重性和控制的彻底性根据上表分别进行打分,确定控制效果指数RPN=受控制的可能性×残余风险的严重性×控制的彻底性,控制效果级别:得分≤25分为低风险,得到较好控制,26-59分为中等风险,得到一般控制,大于60分为高风险,得到较差控制。.RPN为25分以下为的可接受风险,部分待内审检查确认风险等级的,应依据内审结果判定可接受性。. 控制效果等级确定标准表

备注:控制效果指数的确定:对受控制的可能性、残余风险的严重性和控制的彻底性根据上表分别进行打分,确定控制效果指数RPN=受控制的可能性×残余风险的严重性×控制的彻底性,控制效果级别:得分≤25分为低风险,得到较好控制,26-59分为中等风险,得到一般控制,大于60分为高风险,得到较差控制。.RPN为25分以下为的可接受风险,部分待内审检查确认风险等级的,应依据内审结果判定可接受性。.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1.目的 为加强安全管理,消除或减少危害,增强事故防控能力,有效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降低安全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的所有部门的活动场所,包括设备设施、原料产品、安全防护、正常和异常活动、人为因素、违反规程、规章等。 3.定义: 3.1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3.2危害识别: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 3.3安全风险(以下简称风险):按照“自主排查、科学评估、分类分级、分级管控”的原则,实行差异化、动态化管控。 4.职责: 4.1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 公司成立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公司安全生产风险x 级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责任部门、责任人员、管控措施。 4.2确保本公司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人员有足够的培训,组织公司工作范围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在日常生产工作中不间断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编制安全风险分布等级、防范及事故应急措施,绘制风险分级管控图,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5.安全风险等级评价程序

5.1 成立评价组 公司成立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组,以公司分管安全生产领导为组长、生产、安全、设备、电器、化验的管理人员参加,编制本公司的安全生产风险x级管控管表格。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指导、审查、批准公司的安全生产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文件。 5.2 评价依据《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等,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确定安全风险类别。采用相应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 5.3风险评价等级 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 重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主要设备损坏的。较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设备损伤。一般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低风险: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设备损伤。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注 5.4安全风险评估 5.4.1每年进行一次安全风险辨识,建立一整套安全风险数据库。 5.4.2根据安全风险评价依据,由公司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组对安全风险清单进行评价。 5.4.3建立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实行“一风险一档案”。 5.5风险控制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等级划分准则(草稿)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等级划分准则(草稿) 1 范围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术语和定义 3.1 危险、有害因素 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3.2 风险 风险源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的综合度量。 3.3 风险识别 识别风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我的过程。 3.4 风险评估 评估风险大小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3.5 可接受风险 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3.6 重大危险源 区域内储存危险货物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3.7 隐患

作业场所、设备或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的不利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 3.8 风险预控 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预先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的过程。 4 一般要求 4.1 原则 4.1.1 应结合自身特点,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依据本标准的要求,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等级判定工作。 4.1.2 安全生产风险等级判定,应以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与企业生产运营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 4.1.3 安全生产风险等级判定,应体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监督管理原则,通过有效方式实现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 4.1.4 安全生产风险等级判定,应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模式,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建立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4.2 风险判定依据 4.2.1 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规定和标准、规范。 4.2.2 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4.2.3 相关事故案例 4.2.4 风险评估记录

压缩空气的标准

压缩空气的标准 在药品生产中一般采用两种压缩空气,一种是仪表所用的一般性油润滑压缩机系统,这些仪器和机器不与产品存在的环境接触;另一种是与药品生产直接接触的无油压缩空气系统。也有两种共用无油压缩空气系统的。压缩空气的品质,包括3 个方面的指标: ———干湿程度用露点表示; ———含尘量用尘埃粒径和浓度表示; ———含油量用单位体积压缩空气含油质量多少表示。 以上三方面的质量标准与质量等级规定如下(ISO8573.1): ①压力露点(即干湿程度)———可通过干燥器来达到 1 级:-70℃; 2 级:-40℃; 3 级:-20℃; 4 级:+2℃。 ②残余含尘量———通过过滤器来达到 1 级:0.1mg/m3(对应粒径为0.1um); 2 级:1.0 mg/m3(对应粒径为1.0um); 3 级:5.0 mg/m3(对应粒径为5.0um); 4 级:40.0mg/m3(对应粒径为40.0um)。 ③残余含油量———通过过滤器来达到 1 级:0.01mg/m3; 2 级:0.1 mg/m3; 3 级:1.0 mg/m3; 4 级:5.0 mg/m3。 因压缩空气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投资和生产费用的大小,所以应该避免过高的质量 要求。使用干燥的及相应无尘和无油的压缩空气较为经济实用,因为这样可以避免油、水或冰以及灰尘引起的多种故障,并可避免废品发生及生产停顿。 一般来说药品生产用的气源质量等级应满足ISO8573.1(GB/T 13277-91)1-2-1 款的要求,即露点-40℃,固体颗粒粒径≤0.1um,含油量≤0.01mg/ m3。 至于微生物就看你药品的生产环境的要求了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指导书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指导书 1、目的与范围 1.1目的 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风险点辨识,落实风险管控主体责任,确保风险受控,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1.2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公司的所有部门、科室,包括规划、设计、新改扩建、供应、经营、储存、运输、销售、检维修、检验、分析、后勤保障等,各类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危害因素识别,风险分析、评价、分级和风险控制的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 3、总体要求与原则 3.1总体要求 结合本企业特点,建立精准、动态、高效、严格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排查、辨识、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全风险,对企业风险实施标准化管控。通过体系建设形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有效防范各类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3.2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和红线意识,以更大的努力、更有效的举措、更完善的制度,强化风险管控,夯实安全基础管理,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4、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导书。 4.1风险 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4.2风险点 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4.3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安全风险应区分几级

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 重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主要设备损坏的。较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设备损伤。一般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低风险: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设备损伤。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注 5.4安全风险评估 5.4.1每年进行一次安全风险辨识,建立一整套安全风险数据库。 5.4.2根据安全风险评价依据,由公司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组对安全风险清单进行评价。 5.4.3建立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实行“一风险一档案”。 5.5风险控制 企业依据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针对安全风险特点,从组织、制度、技术、操作指南、应急措施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 5.5、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5.51、根据安全风险评估,针对安全风险类型和等级,从高到低,分为“公司、车间、班组”三级,逐级分解落实到每级岗位和管理、作业员工身上,确保每一项风险都有人管理,有人监控,有人负责。5.52、由分管安全副经理亲自组织实施,针对重大、较大安全风险,采取设计、替代、转移、隔离等技术、工程、管理手段,制定管控措施和工作方案,人员、资金要有保障。

5.53、由分管安全副经理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月对评估出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检查x析,识别是否存在漏洞、盲区,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布置下一月度安全风险管控要点。 5.54、安全生产科负责严格对照每一项安全风险的管控措施,抓好日常监督检查,确保管控措施严格落实到位。 6、评价准则 6.1按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为判断准则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办法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准确辨识安全风险,评价其风险程度,并进行风险分级,从而进行有效控制,实现事前预防、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的目的。 第二条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价分级和控制管理。 第三条编制依据 《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13号) 《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2006 年6月1日) 《工贸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试用版)》 《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试用版)》 《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GB 26860-2011)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第一部分:热力和机械》(GB 26164.1-2010) 《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 《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6﹞16号) - 1 -

《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鲁安办发…2016?10号) 第四条术语和定义 1)危险源(风险点):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2)风险辨识:识别风险点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风险评价分级: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第五条公司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组织领导小组,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负全面领导职责。 组长: 副组长: 小组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公司风险评估小组,负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具体实施工作,部署落实“风险点辨识及风险评估计划”,审核、评估、汇总各部门提报的风险点辨识和分级管控措施内容。安全科负责公司风险评估小组综合监督、协调、管理及考核相关工作,并及时向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汇报工作动态。 组长: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三)风险评价 1.进行风险评价时,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重点考虑以下因素:1)火灾和爆炸; 2)冲击和撞击; 3)中毒、窒息和触电; 4)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漏;

5)其他化学、物理性危害因素; 6)人机工程因素; 7)设备的腐蚀、缺陷; 8)对环境的可能影响等。 2.风险度的计算方法: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 (四)危害识别步骤: 1.各部门、车间根据生产活动中存在的作业内容,对各自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和管理活动的内容进行确定,并分别列出本单位的“作业活动清单与设备设施清单”。 2.安全环保部负责确定“清单”的格式并汇总形成公司的作业活动清单与设备设施清单。 3.各部门、车间依据本单位列出的“作业活动清单与设备设施清单”。按“工作危害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预危险性分析法”识别出作业活动中的危害因素并进行风险评价。安全环保部负责审核、汇总各部门识别出的危害因素,形成公司的“工作危害分析及风险评价表、安全检查分析(SCL)及风险评价表、预危险性分析(PHA)及风险评价表”。 五、重大风险及重大危险源 (一)重大风险 1.各单位应根据风险评价结果确定出重大风险,由 安全环保部汇总并组织相关部门制定控制措施,形成《重

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报生产安全副总经理批准。 2.在确定重大风险时考虑: 1)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 2)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 3)企业的声誉和社会关注程度等。 (二)重大危险源 1.各单位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识 别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环保部汇总、审核各单位上报的重大危险源,形成《重大危险源清单》,报总经理批准。 2.各单位负责建立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档案,安全 环保部负责建立公司的重大危险源档案。 3.各单位负责编制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 并组织演练,安全环保部负责编制公司的《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六、控制措施 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优先控制的顺序,采取措施消减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预防事故发生。 1.公司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 1)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2)控制措施的先进性和安全性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规定

欢迎阅读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准确辨识安全风险,评价其风险程度,并进行风险分级,从而进行有效控制,实现事前预防、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的目的。 第二条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价分级和控制管理。 第三条编制依据 《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13号) 《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2006年6月1日) 《工贸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试用版)》《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试用版)》 《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 (GB26860-2011)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第一部分:热力和机械》 (GB26164.1-2010) 《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 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 《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 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6﹞16号)《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 系建设工作方案》(鲁安办发〔2016〕10号)

第四条术语和定义 1)危险源(风险点):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2)风险辨识:识别风险点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风险评价分级: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第五条公司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组织领导小组,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负全面领导职责。 组长: 副组长: 小组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公司风险评估小组,负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具体实施工作,部署落实“风险点辨识及风险评估计划”,审核、评估、汇总各部门提报的风险点辨识和分级管控措施内容。 安全科负责公司风险评估小组综合监督、协调、管理及考核相关工作,并及时向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汇报工作动态。 组长: 副组长: 小组成员:

LS法安全风险评价判定准则

LS法安全风险评价判定准则 1.风险矩阵法的主要内容是:识别出存在的风险,分析和评价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二者相乘,得出风险的风险值,确定风险级别,进而决定应当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 数学表达式为:R=L×S,其中, R 代表风险值; L 代表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 S 代表风险事件后果严重程度。 2.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L)取值 针对识别出的风险,对照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取其最大值作为最终 L 值,即满足若干条件之一时就取对应的L 值,而无需满足所有条件。对照过程中,涉及到资料的,要见证到具体名称和条款;涉及到人员的,要具体到所有参与者。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用事件发生的概率表示,取值如下表所示:

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L)参考取值表 注:当缺少基础资料或者无法取得充分可靠的数据或者分析数据不具有成本效益性时,取值可参照类似性质、规模企业的业内平均水平。

3.风险事件后果严重程度(S)取值 从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二个维度对风险事件后果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取值,以最大值作为最终 S 值,即满足若干条件之一时就取对应的 S 值,而无需满足所有条件。 风险事件后果严重程度(S)参考取值表

4.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确定风险等级。 4.1 风险值(R) 根据公式 R=L×S 计算出风险的风险值(R),并取最大值作为该风险的最终风险值(R)。 风险矩阵(R) 4.2 风险等级 根据风险值(R)的大小,将风险由高到低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

LEC法安全风险评价判定准则表1 可能性(L)基准值 表2 暴露率(E)基准值

压缩空气的质量标准

压缩空气的质量标准 现代产业使用压缩空气时都有一整套设备、设施,我们把由生产、处理和储存压缩空气的设备所组成的系统称为气源系统。典型的气源系统由下列几部分组成:空气压缩机、后部冷却器、缓冲罐、过滤器(包括油水分离器、预过滤器、除油过滤器、除臭过滤器、灭菌过滤器等等)、干燥机(冷冻式或吸附式)、稳压储气罐、自动排水排污器及输气管道、管路阀件、仪表等。上述设备根据工艺流程的不同需要,组成完整的气源系统。 空压机排出的压缩空气是不干净的,除了含有水(包括水蒸气、凝结水)和悬浮物外,还有油(包括油雾、油蒸气)。这些污染物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是不利的,因此就需要进行干燥净化处理。为了统一标准,国际标准组织(ISO)所属压缩机、气动机械及工具委员会(TC118)在1986年提出了关于压缩空气干燥净化设备和压缩空气品质的国际标准,其中压缩空气质量等级标准ISO8573.1把压缩空气中的污染物分为固体杂质、水和油三种(我国等同采用了ISO8573即国家标准GB/T13277-91《一般用压缩空气质量等级》),具体如下表 ISO8573.1-1 除了上述标准外其他标准名称如下: ——ISO7183 压缩空气干燥器规范与试验 ——ISO8573-1 一般用压缩空气第一部分:污染物和质量等级 ——ISO8573-2 一般用压缩空气第二部分:悬浮油粒的测试方法 ——ISO8573-3 一般用压缩空气第三部分:湿度测量 ——ISO8573-4 一般用压缩空气第四部分:固体粒子的测量 ——ISO8573-5 一般用压缩空气第五部分:油蒸汽的测量 ——ISO8573-6 一般用压缩空气第六部分:气体污染物的测量 ——ISO8573-7 一般用压缩空气第七部分:微生物的测量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工作程序和内容

风险点分级工作程序及内容 一、风险点确定 1、风险点划分原则 (1)对设施、部位、场所、区域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如生产装置、储存罐区、作业场所、办公区域等。各工序中的各类设备、设施即为风险点(静态风险),各工序中的各类设备、设施见《设备设施清单(见附录 A. 3) (2)操作及作业活动 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如可以按岗位分为叉车司机岗、装瓶作业岗、接种作业岗、培养作业岗、包装作业岗、设备运行操作岗等。 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如动火、检维修等特殊作业活动。 2、风险点排查 (1)风险点排查的内容 企业应组织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电气等专门力量,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排查,形成包括风险点名称、区域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所属单位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并建立《风险点登记台账》(见附录 A. 1)为下一步进行风险分析做好准备。 (2)风险点排查的方法 应按照《DB37 /T-2017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5. 1. 2. 2的规定执行。 二、危险源辨识分析 1、辨识方法 (1)对于作业活动,直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 (JHA+LEC),典型单元操作的作业活动清单见附录 A. 2 。 (2)对于设备设施,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LEC),典型设备的设备设施清单见附录 A. 3 。 (3)对于复杂的工艺可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 2、辨识范围 应按照《DB37 /T2974-2017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的规定辨识。 3、危险源辨识 对操作及作业活动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LEC),典型单元操作的JHA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记录表见附录A. 4。 对设备设施采用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LEC),典型的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记录表见附录 A. 5 。 全员参与危险源辨识,填写分析评价记录;分析现有风险控制措施有效性;判定风险等级;提出改进的控制措施。 三、风险评价 1、风险评价方法 可结合实际,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其中,常用的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法(JHA+LEC)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十LEC),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选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进行工艺危害风险分析。本指南主要介绍JHA和SCL两种方法。 2、风险评价准则 应按照《DB37/T2974-2017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5. 4. 2. 1的规定执行。 3、风险评价与分级 应按照《DB37 /T2974--2017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5. 4. 2 . 2的规定执行。 4、确定重大风险

1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风险辩识分级管控标准

附件1: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辩识分级管控标准 本次风险分级(安全管理除外)共分为四个级别,分别为A 级(红色)、B级(黄色)、C级(蓝色)、D级(绿色)。其中A级最高,D级最低。 本次风险分级采用两种方式:1、直接判断法;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一、直接判断法风险分级标准 风险分级从工艺、设备设施、仓库、储罐区、建构筑物、安全管理六个方面进行分级,同一区域内涉及不同类别风险应分别进行风险分级,分级结果按较高级别确定。风险辨识的区域应为企业全部作业区,辨识基本单元应为相对独立的生产装置或设备设施。 (一)工艺风险分级 1、列入重点监管的下述危险化工工艺的为A级(红色)风险 1)光气及光气化工艺(一氧化碳与氯气的反应得到光气;光气合成双光气、三光气;采用光气作单体合成聚碳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的制备;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的制备、异氰酸酯的制备等); 2)电解工艺(氯碱)(氯化钠(食盐)水溶液电解生产氯气、氢氧化钠、氢气;氯化钾水溶液电解生产氯气、氢氧化钾、氢气); 3)硝化工艺的直接硝化法(苯硝化制备丙三醇与混酸反应制

备硝酸甘油;氯苯硝化制备邻硝基氯苯、对硝基氯苯;苯硝化制备硝基苯;蒽醌硝化制备1-硝基蒽醌;甲苯硝化生产三硝基甲苯;硝酸胍、硝基胍的制备; 浓硝酸、亚硝酸钠和甲醇制备亚硝酸甲酯;丙烷等烷烃与硝酸通过气相反应制备硝基烷烃等。); 4)合成氨工艺(节能AMV法;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法;凯洛格法;甲醇与合成氨联合生产的联醇法;纯碱与合成氨联合生产的联碱法;采用变换催化剂、氧化锌脱硫剂和甲烷催化剂的“三催化”气体净化法等。); 5)新型煤化工工艺(煤制油(甲醇制汽油、费-托合成油)、煤制烯烃(甲醇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合成气制乙二醇)、煤制甲烷气(煤气甲烷化)、煤制甲醇、甲醇制醋酸等工艺) 6)聚合工艺(聚烯烃生产;聚氯乙烯生产;合成纤维生产;橡胶生产;乳液生产;氟化物聚合); 7)加氢工艺(不饱和炔烃、烯烃的三键和双键加氢;芳烃加氢;含氧化合物加氢;含氮化合物加氢;油品加氢。); 8)过氧化工艺(双氧水的生产;乙酸在硫酸存在下与双氧水作用,制备过氧乙酸水溶液;酸酐与双氧水作用直接制备过氧二酸;苯甲酰氯与双氧水的碱性溶液作用制备过氧化苯甲酰;异丙苯经空气氧化生产过氧化氢异丙苯;叔丁醇与双氧水制备叔丁基过氧化氢等。); 2、列入重点监管的下述危险化工工艺的为B级(黄色)风险 1)氯化工艺(取代氯化;加成氯化;氧氯化;硫与氯反应生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加强安全管理,消除或减少危害,有效控制重大危害因素,降低安全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的部门、车间的所有活动,包括生产活动、装卸、设备设施、原料产品、安全防护、正常和异常活动、人为因素、违反规程、规章等。 3.定义: 3.1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3.2危害识别: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 3.3风险:风险是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结合。 3.4风险评价:依据已确定的评价方法、评价准则,定期进行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容忍的全过程。 3.5事故:造成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事件。

3.6 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事情。 4.职责: 4.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 公司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全面推行开展安全生产危害辨识工作并指导、审查、批准;负责审查重大风险改进措施方案 4.2安全环保部 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指导各单位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组织重大风险改进措施方案的审查。 4.3各单位确保本单位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人员有足够的培训,组织制定本单位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组织本单位工作范围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在日常生产工作中不间断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编制本单位的危害/风险记录,开展隐患治理工作。 5.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程序 5.1 成立评价组 公司成立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组,以公司总经理组长,生产、安全、设备、环境、技术部门的管理人员参加,编制本公司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和表格。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危害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准确辨识安全风险,评价其风险程度,并进行风险分级,从而进行有效控制,实现事前预防、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的目的。 第二条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价分级和控制管理。安全生产双体系 第三条编制依据 《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13号) 《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2006 年6月1日) 《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 《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6﹞16号)《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鲁安办发〔2016〕10号) 第四条术语和定义 1)危险源(风险点):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2)风险辨识:识别风险点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风险评价分级: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第五条公司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建设负全面领导职责。 组长:李佩法 副组长:汪树岐 成员:张文天袁立伟 负责制定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作业指导书,全面推行开展安全生产危害辨识工作并指导、审查、批准;负责审查重大风险改进措施方案? 安全科负责组织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指导各单位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组织重大风险改进措施方案的审查。? 其他科室确保本单位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人员有足够的培训,组织本科室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在日常生产工作中不间断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编制本科室的危害/风险记录,开展隐患治理工作。 第二章安全风险的辨识 第六条风险点的分类 根据公司生产的特点及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将公司范围内的风险点分成以下两大类: 1.生产现场及其他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 2.作业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 第七条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别及后果 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别,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 危害因素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商誉、工作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

重大危险源判定及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重大危险源判定及风险等级划分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对照附录A中相关物质辨识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规定的重大危险源物质,福建南纺涉及的液化石油气、二甲基甲酰胺、双氧水等属于危险化学品。 表2-10 重大危险源判定 根据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征求意见稿),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可根据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的3种类型,按照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矩阵,确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 一、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根据企业生产原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是否涉及《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附表1和附表2中所列化学物质,计算所涉及化学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在附表1或附表2中临界量的比值Q: 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化学物质时,该物质的总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 2、当企业存在多种化学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 Q=q 1/Q 1 +q 2 /Q 2 +…+q n /Q n (1) 式中:q 1, q 2 , ..., q n ——每种化学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 Q 1, Q 2 , ..., Q n ——每种化学物质的临界量,t。 当Q<1时,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以Q表示。 当1≤Q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分别以Q 1、Q 2 和

压缩空气过滤器级别

压缩空气过滤器 精密过滤器滤芯精细分级: C 主管路过滤器能除去大量的液体及3μm以上固体微粒,达到最低残留油分含量仅5ppm,有少量的水分、灰尘和油雾。用于空压机,后部冷却器之后,其它过滤器之前,作一般保护之用;用于冷干机之前,作前处理装置。 T 空气管路过滤器能滤除小至1μm的液体及固体微粒,达到最低残油分含量仅0.5ppm,有微量水分、灰尘和油雾。用于A级过滤器之前作前处理之用;冷干机和吸干机之后,进一步提高空气质量。 A 超高效除油过滤器能滤除小至0.01μm的液体及固体微粒,达到最低残油含量仅 0.001ppm,几乎所有的水分、灰尘和油都被去除。用于H级过滤和吸干机之前,起保护作用,冷干机之后,确保空气中不含油。 H 活性炭过滤器能滤除小至0.01μm的油雾及碳氢化合物,达到最低残油含量仅 0.003ppm,不含水分、灰尘和油,无臭无味。起最后一道过滤作用,供一些必须使用高质量高质量空气的单位,如食品工业、呼吸、无菌包装等。 我公司专业生产压缩空气精密过滤器(铁壳、铝壳)在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实际工况特点,有10公斤、30公斤、40公斤等各种压力和处理量的冷干机、吸干机、精密过滤器、气液分离器、后部冷却器等净化设备 为各类有油、无油空气压缩机提供最佳的后处理净化产品。 F9级主管路滤芯 可拆洗的不锈钢网状核心用离心力10U或更大固体及液体微粒,可替换的玻璃纤维完全过滤3U或更大固体及液体微粒,重力作用将水分带到滤器底部并排除油雾剩余含量5ppm。F7级主管路滤芯 滤芯内外层防腐蚀保护多层玻璃纤维及微纤维过滤1U以上固体及液体微粒,环氧聚脂保护的多层玻璃纤维聚洁油雾并过滤固态微粒油雾剩余含量1ppm。 F5级主管路滤芯 滤芯内外层防腐蚀保护多层玻璃纤维及微纤维,过滤大微粒,为下阶段过滤复合纤维层进一步聚洁微油雾,外层紧附海绵网套去除0.01u或更大固态及液态微粒,去除99.99+%微油雾,油雾剩余含量0.01ppm。 F3级主管路滤芯 滤芯内外层防腐蚀保护内外部弹性海绵层具有前置过滤功能符合微玻璃纤维特殊设计的密度、直径及表面处理超过精过滤油雾外层紧附海绵网套去除0.01u或更大固态及液态微粒,去除99.99+%微油雾,油雾剩余含量0.001ppm。 F1级主管路滤芯

STP207001(03) 洁净压缩空气质量标准--2015.03.10

洁净压缩空气质量标准 修订号:03 责任人起草人审核人审核人审核人批准人部门QA部QC部工程设备部QA部质量总监姓名 签名 日期 颁发部门:QA部 执行日期:[ 年月日] 文件拷贝号:[ ] 分发清单: [ ]总经理[ ]生产副总[ ]常务副总[ ]研发副总[ ]财务总监[ ]总经理助理[ ]营销副总[ ]质量总监[]药物研究院[ ]政府事务部[ ]行政部[ ]证券投资部[ ]市场部[]业务发展部[ ]销售管理部[ ]人力资源部[ ]工程设备部[ ]Q A部[ ]Q C部[ ]物料部[ ]生产一部[ ]生产二部[ ]动力一部[]动力二部[ ]原料药车间[ ]针剂车间[]包装车间[]生物制品车间[ ]生物制品固体制剂车间 []水针车间[]外包车间[ ]固体车间[ ]生物制品原液车间 []QC一部[]QC二部[]QA一部[]QA二部

洁净压缩空气质量标准 修订号:03 1. 目的 建立洁净压缩空气内控质量标准,控制洁净压缩空气的质量,以确保生产产品的质量。 2. 范围 适用于洁净压缩空气的检测。 3. 职责 3.1. QA负责制定洁净压缩空气的质量标准。 3.2. 工程设备部经理、QC经理、QA经理负责洁净压缩空气质量标准的核对。 3.3. 质量总监负责洁净压缩空气质量标准的批准。 3.4. QA相关人员对质量标准进行使用,并负责检验,出具报告。 4. 编订依据 《药品生产验证指南》2003年版 《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 GBT13277.1-2008《压缩空气质量标准》 ISO8573压缩空气 USP 38版医用空气 5. 内容 5.1. 物料名称 通用名称:洁净压缩空气 英文名称:Clean compressed air 汉语拼音:jiejingyasuokongqi 分子式与分子量:N/A 5.2. 物料代码 N/A 5.3. 供应商名称 N/A 5.4. 相关取样、检验SOP 5.4.1. 按照《压缩空气测试SOP》(SOP018011)执行。 5.4.2. 检验SOP N/A 5.5. 质量标准 水分采用德国Drager公司的便携手泵(Aerotest Simltan HP)加20/a-P(8103061)Draeger Tube型检测管(测量范围25~1500mg),取洁净压缩空气,清洁测试管路,第一次使用至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