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肠梗阻习题及答案

肠梗阻习题及答案

肠梗阻习题及答案
肠梗阻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肠梗阻

2.绞窄性肠梗阻

(二)选择题

1.肠梗阻非手术治疗中,下列观察项目哪项最主要

A.腹膜刺激征 B. 脉搏增快 C.腹胀较前明显

D.肠鸣音较前减弱 E. 腹痛加重

2.最常见的肠梗阻是

A.血运性肠梗阻 B. 机械性肠梗阻

C.中毒性肠梗阻 D.动力性肠梗阻 E. 肠系膜缺血性疾病3.粘连导致肠梗阻的机理,不正确的是

A.肠管因粘连牵扯成锐角 B. 粘连带压迫肠管

C.肠袢套入粘连带构成环空 D. 肠袢以粘连处为支点发生扭转E.粘连是肠管的位置不易移动

4.关于急性小肠扭转临床表现的描述,错误的是

A.多见于老年人 B. 多发生于饱餐剧烈活动后

C. 起病急骤, 腹痛剧烈

D. 频繁呕吐

E. 可出现休克

5.结肠癌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6.A. 腹部包块 B. 腹胀 C. 贫血

D. 拍便习惯和分辨的性状的改变

E. 消瘦

6.高位肠梗阻病人,除腹痛以外,另一主要症状为

A . 肛门停止排便排气 B. 腹胀 C. 便血 D. 阵发性绞痛

E. 呕吐频繁

7.发生肠扭转的解剖因素是

A.肠袢两固定点间距离等于肠系膜长度

B. 肠袢固定点间距离长于肠系膜长度

C. 肠袢与肠系膜关系不重要

D. 肠袢两固定点间距离短于肠系膜长度

E. 肠袢系膜与肠扭转无关

8.绞窄性肠梗阻易产生酸碱失衡的类型是

A.呼吸性酸中毒

B. 呼吸性碱中毒

C. 代谢性酸中毒

D. 代谢性碱中毒

E. 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

9.女,60 岁, 腹痛,呕吐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3d, 查体: 腹胀可见肠型,全腹有压痛,腹部X 片: 肠管扩大,可见多个液平面,应选何种治疗

A.胃肠减压

B. 抗生素治疗

C. 积极进行中药治疗

D. 择期手术

E. 急诊剖腹探察

答案:(一)名词解释

1.肠梗阻: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通过肠道,称为肠梗阻。

2.短肠综合征:是指因小肠被广泛切除后,小肠吸收面积不足导致的消化、吸收功能不两的临床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是肠扭转、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和Crohn 病行肠切除术所致。

(二)选择题 [A 型题] 1.A 2.B 3.E 4.A 5.D 6.E 7.D 8.C 9.E

肠套叠的影像诊断

肠套叠的影像诊断 肠套叠是一段肠管的一部分及其系膜套入其远端或近端的肠腔内,使该段肠壁重叠并拥塞于 肠腔,绝大多数原发性肠套叠发生在婴幼儿,继发性肠套叠多见于成人患者,急性成人肠套 叠是少见的急腹症类型,多继发于肠道肿瘤、Meckel’s憩室、肠道息肉及肠道感染等。临床 表现往往不典型,故易漏、误诊。有临床症状者大多需手术治疗。及时、准确诊断急性成人 肠套叠对其治疗、预后均有很大指导意义。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收治的肠套叠患者60例,男66例,女26例,年龄最小20d,最大6岁。发病 时间小于48小时的52人,42~72小时的5人,超过72小时的3人。全部均有阵发性腹痛(或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呕吐,其中伴有血便或腹部包块者23人。 1.2 临床表现一段肠管套入相连接的另一段肠管内称为肠套叠。本病是常见的小儿外科急诊,成人较少见。一般为近侧肠管套入远侧肠管,远侧套入近侧者罕见。套叠处形成三层肠壁: 外壁称鞘部;套入部由反折壁与最内壁组成。鞘部的开口处为颈部,套入部前端为顶部。套 入的肠管常因血管受压而发生充血、水肿、肠壁增厚,甚至坏死。腹痛、呕吐、血便、腹部 包块是肠套叠的主要临床表现。腹痛为突然发生,间歇性反复发作,发作时常呕吐。发作数 小时内多数排果酱样粘液便。体检时腹部可扪到活动的包块。肠套叠发病一天后多数出现完 全性肠梗阻的表现。 2 影像诊断 2.1 X线表现 平片腹部立卧位平片示肠腔扩张,并见“阶梯”状液平等梗阻征象,也可无阳性表现。在腹部 平片上要鉴别肠套叠的各种类型是困难的,甚至仅能见到单纯性机械性低位小肠梗阻的征象。当小肠肠系膜同时跟随套入较多时,因为力的相互作用,右半结肠有时也会被此肠系膜向腹 中部方向牵拉,这不但对诊断有一定意义,还要注意此种情况血供比较容易受到影响。要是 梗阻不完全(或其他原因),结肠内有气体存在的话,腹部平片上这气体有时可将套叠部分的 轮廓衬托出来,犹如一个肿瘤形态的影子。也有人认为远端结肠有气体,而近端结肠气体阙如,对诊断有帮助。幼儿代偿功能差,晚期肠套叠时小儿常因脱水、失血、肠系膜静脉回流 受阻等原因使有效血容量减少,心脏阴影也可小些。钡剂造影小肠稀钡造影示于套叠部肠腔 呈鸟嘴状狭窄,近端肠腔扩张,腔内可见类圆型充盈缺损,似有带蒂,腹茧症患者可见肠腔 活动度差,并见杯口状充盈缺损,小肠排空时间均延长。结肠双对比造影钡剂到达肠套叠头 部时受阻,钡柱前端呈凹入新月形或杯口状改变,加压后杯口可消失或加深呈钳状,少量钡 剂进入鞘部与套入部之间显示肠套叠特征性改变-“弹簧”征;另可见套叠部位肠黏膜混乱伴 有充盈缺损。 2.2 超声表现 超声是早期发现肠套叠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肠套叠部位显示边界清楚的包块。其横断面呈 大环套小环特征,即“同心圆征”或“靶环征”。外圆呈均匀的低回声环带,中央套入部多层肠 壁造成多层界面的高回声区,两侧为只有一层肠壁构成较薄的低回声或不均质回声环,呈典 型的螺旋状分层结构。B超多轴面扫描较易显示套入部进入套鞘的舌状表现,也可以显示远 端呈低或不均质回声内的肿物。肠套叠的肠腔内含气量不多,不会引起气体折射所致的后方 暗区,套鞘为单层正常或略有水肿的肠壁,与肠道肠壁不规则增厚不同,因此,肠套叠的B 超表现与肠道肿瘤所形成的“假肾”征不难鉴别。套叠部的纵断面呈“套筒征”或“假肾征”。有 时可能显示套叠的顶部和颈部,顶部呈指头状盲端。“肾征”通常在套叠时间较长,肠壁发生 严重水肿时出现,或是成人患者存在肠管肿瘤或息肉时出现。

儿肠套叠的诊断与治疗

儿肠套叠的诊断与治疗 首都儿科研究所马继东 一、概述 肠套叠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小儿急腹症之一。最多发生在1岁以,4~10个月为发病高峰年龄,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降低。肥胖男婴更为多见。一年四季均可见到本症,冬春季发病率最高。肠套叠发病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饮食习惯改变、食物刺激、各种原因引起的肠功能紊乱、肠痉挛和病毒感染等,也有继发于回盲部游动、淋巴结肿大、肠道肿瘤或美克尔憩室等器质性病变者。此外,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肠套叠也并非少见。临床所见到的大多数是近端肠管按肠蠕动方向套入远端肠管,称为为顺行套叠,偶见逆行套叠。根据肠管套入情况将肠套叠分为回结型、回盲型、回回结型(复套)、小肠型、结肠型和多发型,其中回结型和回盲型占75%以上。 二、肠套叠常见分型 (幻灯3)上一行从左至右依次为小肠型肠套叠、结肠型肠套叠、回结型肠套叠,以回盲瓣及阑尾为套入点;下一行从左至右依次为回结型肠套叠,以回肠末端为套入点、复杂型,此图显示为复套以及多发型肠套叠。 三、临床表现 肠套叠通常有腹痛、呕吐、血便及腹部肿块4大临床表现。 (一)腹痛 腹痛是小儿肠套叠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婴幼儿不能自述,常表现为阵发性发作的哭闹。通常每10~20分钟发作一次,发作间歇期患儿安静,甚至可以入睡。也有些患儿不出现哭闹,而表现为阵发性发作的面色苍白、辗转不安、躁动及不适表情。 (二)呕吐

在婴幼儿相当常见,早期呕吐为胃容物,为肠系膜受到刺激引起的神经反射性呕吐。随病情进展,可呕吐胆汁样物,晚期甚至吐出粪便样物,为完全性肠梗阻所致。 (三)血便 也比较多见,一般出现在发病数小时后。由于肠套叠引起肠管血运障碍,即相当于绞窄性肠梗阻,为血便发生的原因。大多为果酱样便,个别出血量大,可排出红色血便。偶有间断发作的肠套叠或套叠较为松弛,发病很长时间不出现血便。发病数小时,患儿尚未排便时,可通过肛门指诊尽早了解大便性状。 (四)腹部肿块 大多数患儿可触及由于肠套叠形成的“腊肠样”腹部肿块,根据套叠肠管长度肿块大小不一,可呈椭圆形或柱状,有一定韧性,多伴有压痛。肿块可位于沿结肠框走行的各个部位,但最多位于右上腹。由于肠管套叠移位,右下腹触诊可有“空虚感”。极少数特别严重的患儿,肠管可自肛门套叠脱出,需要与直肠脱垂鉴别。 发病初期,频繁呕吐可导致腹部肠管充气减少,并无腹胀表现,甚至出现腹部平坦或凹陷。随病程延长,出现肠管血运障碍、肠功能不良与机械性肠梗阻,逐渐出现腹胀。腹胀严重时可使横膈抬高,影响呼吸。如果腹胀明显伴有腹壁水肿、发红、腹部压痛、肌紧等腹膜刺激征,则提示可能发生了肠坏死。此时,患儿可能出现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脱水等征象,还可伴有脉搏细数、体温升高、甚至发生休克。 四、影像学检查 (一)放射科检查 包括腹立位或卧位X线平片,空气灌肠或钡灌肠。腹立位X线平片:早期肠管充气减少,晚期呈肠梗阻征象。(幻灯8)左图为肠套叠早期腹立位X线平片,表现为腹不胀,腹部肠管充气较少,未明显扩肠管,与阶梯状叶平面。

肠梗阻导管置入护理配合

肠梗阻导管置入护理配合 一、术前准备 (一)器械准备 1、常规胃镜检查物品准备。 2、肠梗阻导管套件(含导管及导丝)、异物钳。 3、药品:盐酸利多卡因凝胶。 (二)患者准备 (1)向患者做必要的解释、心理安慰等工作:向患者说明检查及治疗的目的和大致过程,交代注意事项,解除患者焦虑和恐惧心理,取得合作。 (2)询问病史,了解病情,掌握适应症。 (3)查看镜前四项的检查结果,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检查结果。 (4)患者检查前10-15分钟,口服盐酸利多卡因胶浆。 (5)签署胃镜检查知情同意书及放置肠梗阻导管知情同意书。 二、护理配合 (一)配合胃镜检查 帮助患者取左侧卧位,配合医生完成检查过程。由检查医生先行胃镜检查,查看患者食管、胃及十二指肠情况,确认可行置管后,方可遵医嘱拆开肠梗阻导管。整个检查过程护士须观察患者一般情况,嘱患者唾液自然外流,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一般情况差的患者需吸氧及心电监测。恶心、呕吐剧烈的患者,给予必要的安慰,嘱其用鼻吸气、嘴呼气调整呼吸。 (二)肠梗阻导管的准备 1、将肠梗阻导管内腔注满灭菌蒸馏水(由吸引口到前端侧孔)(可再次注入

少量石蜡油)。 2、检查前囊(F):将前囊注满15ml灭菌蒸馏水(最大量30ml),检测前囊 是否有破损,检测未见异常后,将15ml灭菌蒸馏水全部抽出。 3、亲水导丝护套内腔注满灭菌蒸馏水。 4、导丝从尾部插至肠梗阻导管前端,导丝前端不可从导管的前端或侧孔探 出,旋紧螺旋封头,相对固定导丝。 (三)术中配合 1、将肠梗阻导管前端部分涂抹适量利多卡因凝胶,由护士甲经鼻腔插入食管内。在内镜直视观察下,缓慢将肠梗阻导管送入胃内;由护士乙用异物钳夹住前端随着医生操作胃镜将肠梗阻导管送入(异物钳夹取肠梗阻导管的力量要适中,过紧容易损伤肠梗阻导管,过松容易脱落);护士甲随医生进镜速度,将导管经患者鼻腔速度适中地送入十二指肠降部,(注意送入速度要适中,不宜过快,过快容易在胃内盘曲);决定留置位置后,护士乙先不要松开异物钳,由检查医生边退镜,边送入异物钳,待胃镜退入胃内后,松开异物钳,确认异物钳松开后,以半闭状态退出,(不宜开至最大,以免将肠梗阻导管带出,也不宜完全闭合,以免损伤粘膜)。 2、向前F囊内注入15ml灭菌蒸馏水。 3、拔出导丝。 4、拔出导丝后,继续将肠梗阻导管向胃内送入,使其在胃内呈松弛状态。 确认肠梗阻导管的侧孔部分确实进入肠管内。 5、前囊会由于蠕动运动被送至梗阻部位。在此期间进行减压和吸引。 6、附加:后气囊的使用方法:使用后气囊空间进行选择性小肠造影。肠梗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