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趋势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趋势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趋势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趋势

云南将充分利用云南省现有的稀缺咖啡种植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瞄准国内外咖啡消费群体快速增长的广阔市场前景,改变以低附加值原料出口为主的产业现状,做大、做强、做精咖啡产业,把云南省建设成为世界优质咖啡豆原料出口基地、全国最大的精加工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确立新航向

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3月30日向外界公布:日前,经云南省政府同意,由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云南省农业厅牵头,有关部门和科研院所配合编制的《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正式出台。该文件已于日前下发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有关委、办、厅、局,并要求和号召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规划》分别就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现状、产业发展环境与优势分析、产业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产业发展布局、咖啡产业发展重点、保障措施等方面做了全面阐述和分析。把脉2010~2020年云南咖啡产业发展走势,为今后云南咖啡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以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为引导和依托,切实开拓了利于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不少业界人士乐观地认为,《规划》的出台体现了云南省委省政府对云南咖啡产业的重视,从另一个侧面也真实地反应了云南咖啡产业随着近年来的发展已经渐入佳境的良好势头。《规划》的出台将是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的一个具有开创意义的拐点,云南咖啡产业必然会随着《规划》的深入推进而更高更强,云南咖啡产业的发展离“井喷”时代已经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咖啡人翘首以盼的发展盛世”——无疑,《规划》的出台让云南的咖啡从业者们信心倍增,这也将是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的一件大事、幸事和喜事。

据悉,之所以出台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是因为咖啡是云南省热区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和重要的创汇农产品。经过近60年的发展,云南省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豆生产和出口基地,但从总体看,云南省咖啡产业仍停留在起步阶段,存在着产业规模小、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市场培育不足、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为充分利用云南省现有的稀缺咖啡种植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瞄准国内外咖啡消费群体快速增长的广阔市场前景,改变以低附加值原料出口为主的产业现状,做大、做强、做精咖啡产业,把云南省建设成为世界优质咖啡豆原料出口基地、全国最大的精加工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提升我国咖啡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综合分析产业基础、发展现状、市场前景、国家产业政策等基础上,特制定本规划。规划年限2010~2020年。

云南咖啡走过百年历程

咖啡原产于非洲北部和中部热带地区。我国咖啡最早于1884年引种种植于台湾,大陆地区于1892在云南省宾川县朱苦拉村开始种植;20世纪50年代,云南省开始咖啡规模化种植。1998年,云南省政府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咖啡产业发展的意见》(云政发[1998) 116号),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大对咖啡产业的培育力度,我省咖啡进入了产业化发展阶段。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龙头企业和广大农户十多年的共同努力和国内外市场的拉动,目前基本具备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截至2009年底,全省咖啡种植面积达45万亩,投产面积30万亩左右,产咖啡生豆约4万吨,分别占全国咖啡种植面积、产量的99.3%、98.8%,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豆生产基地,对中国咖啡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省形成了保山、德宏和普洱三大主产区,同时推动临沧、红河、怒江及丽江、文山等热区咖啡产业发展的产业布局。其中,2009年,普洱市种植面积17.80万亩,投产面积11.30万亩,咖啡生豆产量14318吨;保山市种植面积12.89万亩,咖啡生豆产量12627吨;德宏州种植面积10.70万亩,

投产面积4.78万亩,咖啡生豆产量7500吨;临沧种植面积2.54万亩,咖啡生豆产量3100多吨;版纳、怒江、文山、红河等种植面积2万多亩,咖啡生豆产量3000吨左右。截至2009年底,全省拥有年生产能力11000吨;年加工能力200-500吨/座的脱皮初加工厂250多座,年加工能力500吨/座以上的脱壳分级初加工厂43座;焙炒和速溶粉分装加工企业6家,其中,云南后谷咖啡公司是我国咖啡行业中唯一的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建成速溶咖啡生产线二条,年生产能力3000吨,在建速溶咖啡生产线二条,年生产能力11000吨;目前,云南省拥有“后谷”、“乐寿”、“金峡谷”、“云岭”、“北归”、“云啡”、“桑莱特”、“云潞”、“驼峰”等主要品牌,多个品牌获得有机和绿色食品认证。

云南省咖啡具有哥伦比亚“软咖啡”的特质,而倍受国内外市场的青睐,雀巢、麦斯威尔、星巴克等世界咖啡巨头也竟相来云南开辟原料基地。云南小粒咖啡主要销往欧洲、美国、日本、韩国及新加坡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9年,全省咖啡农业产值7.2亿元,工业产值21亿元,第三产业产值42亿元,惠及农户20余万户,咖啡已成为我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优势产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咖啡种植还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速度急需加快

虽然省政府早在1998年就已进行规划,出台了扶持和发展咖啡产业的意见,但有关部门及地方因认识不高、落实和支持力度不够,所以没有把咖啡产业作为重要新兴绿色、高效的生物产业予以重视和支持,在基地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品牌市场培育等投入相对不足。在管理上,体制不顺、多头管理、职责不清,难以形成合力。咖啡园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普遍缺水缺肥,亩产生豆60公斤左右的低产咖啡园比例较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严重制约了咖啡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和土地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加工企业小、散、弱,终端产品竞争力弱;虽然加工企业和品牌较多,但普遍小、散、弱,精深加工不足。初加工企业技术落后,设备简陋,缺乏统一的收购和生产质量标准,咖啡生豆品质参差不齐;深加工缺乏可以吞吐咖啡生豆原料并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大型综合龙头企业和品牌。由于市场定位不明确、营销理念落后、国产咖啡品牌缺失等原因,我省咖啡企业在市场上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多年来,云南省各级政府、咖啡企业对云南咖啡的内在品质和优越的种植条件强调太多,对国内消费市场和国际销售渠道的培育重视不够,对市场风险的认识不足,缺乏抗风险机制和承受能力,在市场价格走低时无力维护咖啡种植农户的根本利益,种植农户的利益得不到长期稳定有效保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户种植咖啡的生产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整个产业的持续发展。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从市场消费角度看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站在全球市场的角度来看云南咖啡产业发展,全球咖啡市场处于稳步增长的态势。全球有15亿以上人口饮用咖啡,年消耗量与生产量基本持平,以年1.5%的速度增长,主要消费市场是美国、日本、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消费结构由过去偏好饮用速溶咖啡逐步转向消费现磨咖啡;由过去偏好饮用含咖啡因较高的口感强烈的Robusta(中粒种)咖啡逐步向消费咖啡因较低、口感柔和的Arabica(小粒种)咖啡转变,给云南小粒种咖啡发展带来机遇!

从国内来看,消费群体高速增长。我国受传统饮食习惯、文化和收入水平的影响,人均咖啡消费量极低。2009年国内咖啡的消费量在6万吨左右,为世界消费量的0.7%左右,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但近几年来,中国咖啡消费年均增长率超过20%,传统现磨咖啡增速达30%。部分地区的咖啡消费增长速度高达150%。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旅游业的发展以及中西文化的融合,消费人群和消费市场将高速增长,预计到2015年国内咖啡消费量将达到20万吨,2020年达到50万吨,中国将成为世界咖啡消费大国。

从咖啡生产发展角度看云南咖啡产业发展机遇:从全球咖啡生产情况来看,生产处于基本平稳发展状态。2008年世界咖啡收获面积为1.46亿亩,总产量为823.52万吨。其中产量最大的为巴西、越南、哥伦比亚、印尼等国。咖啡豆占60%,焙炒咖啡粉、速溶咖啡粉及咖啡制品占40%。优质Arabica(小粒种)咖啡仍然供不应求,且利润丰厚,价格高于Robusta咖啡(中粒种咖啡)35%左右。

为满足国际市场对Arabica(小粒种)咖啡需求,世界咖啡生产出现以下的趋势:一是扩大Arabica(小粒种)咖啡种植面积。二是不断开发新产品,咖啡产品向多样化、功能化方向发展。三是咖啡用途逐步拓宽,由饮料型向食品工业原料型方向发展。基本形成以不发达国家如巴西、越南、哥伦比亚等国家出售咖啡豆,以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发达国家购进咖啡豆加工后国内消费且进入国际市场流通的贸易格局。

从国内来看,国内咖啡原产区主要有云南、海南和广东。海南和广东以种植Robusta(中粒种)咖啡为主,云南以Arabica(小粒种)咖啡为主。近年来由于比较效益低、Robusta(中粒种)咖啡品质差、销路不畅,致使海南、广东咖啡种植面积和产量减少,到2009年末,广东已经没有咖啡种植,海南仅存种植面积2600亩,产量440吨;而云南Arabica(小粒种)咖啡产业则一直稳步发展。由于气候和比较效益等因素,云南咖啡原料生产基地“一枝独秀”的位置短期不会改变。随着世界著名咖啡品牌相继进入中国大陆,抢占中国市场,中国咖啡精深加工产品开发速度加快,咖啡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形势。

从价格走势来看,将会维持在一个较合理的水平。虽然国际市场咖啡价格波动频繁,但由于国际咖啡组织调控有力,特别是由于世界第一大咖啡生产国——巴西的种植面积在逐步减少,导致全世界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基本平衡,而消费量逐渐增加,供不应求的局面开始显现,使近年来咖啡生豆价格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预计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国际市场上咖啡价格将会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之上。随着国际咖啡市场价格逐渐回升,我省咖啡豆平均销售价在18元/公斤左右,一级豆销售价在21元/公斤以上,预计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国内市场咖啡价格将会维持在一个较合理的价格水平上。

中国咖啡的未来在云南

小粒咖啡是对自然条件要求较高的园艺性经济作物,其品质与种植条件直接相关,最适宜生长在年均温19℃–23℃,年降雨量在700-1800毫米,土壤PH5.5-6.5的地区,即低纬度、高海拔、昼夜温差大地区。我省西南地区具有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特别适合小粒咖啡的生长,使其具有优于其它品种的“香气浓郁特久、略带果酸味”的独特品质特征,使云南成为全国产出高品质咖啡的最适宜区域。

云南热区土地面积8.11万平方公里,其中咖啡宜植耕地面积500余万亩,加上25度以下山坡地,宜种植面积达600万亩以上,主要分布在德宏、保山、普洱、西双版纳、临沧、红河、文山等区域和怒江、金沙江、澜沧江、元江等干热河谷。等高梯地种植居多,主要是轮歇地、坡地、老化橡胶园和茶园,加上“退耕还林”、橡胶、香蕉间作地等,云南省热区尚有大量的咖啡宜植土地资源可开发利用。

国际咖啡主要生产国的生产成本为12-13.5元/公斤,而我省目前平均成本在10元/公斤以下,农户自营种植成本在8元/公斤,具有种植成本低的优势;二是农业种植比较效益高。与同地区其他经济作物相比,咖啡种植比较效益较高,按每亩3000元高标准建设的咖啡园,第4-5年可收回全部投资,达产时每年每亩净收益1000--1500元,扶管良好的净收益1500-2000元;三是加工增值效益高。在加工环节焙炒咖啡豆获利可达200%-300%。如精深加工产品,注入品牌市场后,加工成本5万元/吨的咖啡粉,配制成三合一速溶咖啡,每吨粉带动产值可达43.5万元。

同时,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处在中国、东南亚、南亚的结合部,紧邻越南、印尼、印度等国际咖啡原料主产区,随着我省“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建设加快和全球咖啡产业重组和生产要素流动加快,我省与世界特别是周边国家咖啡产业发展的关联度明显提高,为我省咖啡产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云南咖啡地位的提升就是中国咖啡国际地位的提升。国家十分重视云南咖啡产业发展,2007年农业部制定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把云南西南部列为咖啡发展的重点区域,并多渠道投资支持我省咖啡种植、加工和科研能力的建设。我省2003年制定的《云南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9年制定的《云南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中把咖啡列为生物产业中的重点产业。同时,西部大开发、科技兴农、退耕还林、生态保护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等一系列国家宏观政策也为咖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路在何方

云南咖啡产业要发展,需要大家主动把握国内外咖啡生产消费趋势,积极转变云南咖啡产业发展方式,坚持走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加快以种植主导产业发展向以市场和加工主导产业发展、以国际市场为主向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并重、以原料生产为主向初加工、精深加工产品并重的根本性转变,做大、做强、做精咖啡产业,实现从咖啡原料大省向咖啡产业大省的根本性转变,达到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加的目的。

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和对外开发为支撑,以引进国际咖啡知名企业和培育省内咖啡深加工龙头企业为突破口,以咖啡生豆、焙炒咖啡、速溶咖啡为重点产品,延伸咖啡产业链,拉宽产业发展领域,拉高产业集聚度,稳步扩大种植面积,改造提升加工业,全力打造精品名牌,巩固咖啡生豆、焙炒咖啡国际市场,培育开拓速溶咖啡国内市场,逐步形成以高附加值产品和品牌贸易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把我省建设成为世界优质咖啡豆原料基地、全国最大的精加工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

围绕“把云南省建设成为世界优质咖啡豆原料基地、全国最大的精加工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的总体目标:

到2015年、2020年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全省咖啡种植面积发展到100万亩,达产面积80万亩,年产咖啡豆9.6万吨;实现总产值170亿元以上,其中,农业产值20亿元,工业产值50亿元,第三产业产值力争达100亿元。

到2020年,全省咖啡种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左右,年产咖啡生豆20万吨;实现总产值340亿元以上,其中农业产值40亿元,工业产值100亿元,第三产业产值力争达到200亿元以上。

云南咖啡需要展望未来夯实现在

云南咖啡产业要有美好未来,就必须夯实种植基础;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一规划,集中连片的原则,结合咖啡产区自然资源条件、种植规模、产业化基础、产业比较优势等基本条件,综合考虑与其他作物规划的有机结合,优化与甘蔗、玉米等作物种植比例,咖啡豆生产基地主要布局在以滇东南、滇西南、滇南和干热河谷为主的最适宜区,巩固发展次适宜区,逐步淘汰不适宜区,从分散向规模化、区域化转移。滇东南、滇西南主要发展云南小粒种咖啡,滇南产区适当发展中粒种咖啡,建成与我省咖啡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优势种植带。

普洱市:到2015年发展到30万亩,2020年发展到35万亩。分布在宁洱、思茅、江城、孟连、澜沧、景谷、墨江、景东等县(区)。

保山市:到2015年发展到20万亩,2020年发展到30万亩。在隆阳、龙陵、昌宁和施甸等县(区)。

德宏州:到2015年发展到20万亩,2020年发展到30万亩(部份与胶林、坚果林间作)。分布在潞西、盈江、陇川和瑞丽等县(市)。

临沧市:到2015年发展到12万亩,2020年发展到18万亩。分布在耿马、沧源、镇康及双江等县。

西双版纳州:到2015年发展到6万亩,2020年发展到12万亩。分布在勐腊、勐海、景洪等县(市)。

文山州:到2015年发展到4万亩,2020年发展到10万亩。分布在麻栗坡、马关等县。

红河州:到2015年发展到4万亩,2020年发展到10万亩。分布在河口、红河、元阳、绿春、屏边、金平等县。

其他地区:到2015年发展到4万亩,2020年发展到5万亩。主要分布在丽江华坪、楚雄元谋、怒江泸水等县(市、区)。

云南咖啡要有美好未来,就必须在产品加工上下工夫;初加工基地布局:根据生豆生产原料消耗大、运输成本高、对技术和资金要求相对较低,适宜在种植基地发展的特点,改造、提升和整合现有初加工生产企业,布局与原料生产能力相应规模的咖啡豆初加工生产能力,尽快实现原料就地转化。

精深加工基地布局:充分发挥德宏、保山、普洱等地已建在建咖啡精深加工生产能力。依托昆明市作为省会城市具有产业辐射面广、配套服务好、消费群体大等优势,积极推进在昆明高新技术开发区集中建设咖啡精深加工产业园区。

以引导产业集群为宗旨,加大产业园区招商引资力度,汇集国内外咖啡相关企业、公司入园发展,实现速溶咖啡粉、焙炒咖啡豆、三合一咖啡、咖啡含片等中高端产品及配套产业的集聚化发展,共同打造成全国重要的咖啡精深加工产业基地。

根据国际、国内咖啡物流流向、流量和区域物流市场发展潜力,在整合省内物流资源的基础上,加快构建以咖啡交易为主的“昆明特色农林产品国际交易中心和昆明特色农林产品物流中心”,建立和提升云南咖啡信息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平台。在主产区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先进、辐射能力强的专业批发市场。

如何推动云南咖啡产业发展

咖啡产业示范区建设工程;以咖啡种植集中连片、增产潜力大的主产区为主,以“润滇工程”水源建设为依托,加快“五小水利”工程等农田水利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大力推广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加强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优质高效丰产栽培技术,提高农药效率、降低残留量,保护生态环境。力争到2015年示范区面积达到60万亩,20 20年达到110万亩,咖啡园达产后亩产达到120公斤以上。

35万亩中低产咖啡园提升改造工程;结合中低产田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工程,加强对现有43.4万亩咖啡园的改造和管理,实施35万亩中低产咖啡园改造工程,从2010年起每年改造3.5万亩,到2020年通过咖啡园沟渠、

道路、水池、水窖等建设以及老树更新、树形改造、截冠换种,加强水肥管理,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手段,使现有的35万亩中低产咖啡园达到每亩咖啡豆单产提高30公斤以上。

龙头企业打造工程;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主动加强与国际咖啡巨头的战略合作,鼓励在我省投资建厂,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引进和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覆盖面广、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引导深加工企业通过资产重组、相互参股、联合经营、实施兼并等多种方式,促进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提高行业集中度。“十二五”期间力争培育咖啡产业上市公司1-2家。推动咖啡产业生产企业的分工与合作,实现生产企业的优化组合。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优质咖啡原料基地建设,鼓励按照自主自愿、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通过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民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连接机制。

在整合现有250多座200~500吨/座的脱皮初加工生产能力及43座500吨/座以上的脱壳分级初加工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扶持规模化、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脱皮脱壳分级初加工企业进行生产设备和加工工艺技术的引进和改造,建立先进的初加工生产线,提高全省咖啡豆质量。力争2015年全省达到10万吨/年以上,2020年达到20万吨/年以上的咖啡初加工生产能力。

在提升现有速溶咖啡3000吨/年和1.5万吨/年焙炒咖啡豆(粉)生产能力,推进保山1000吨/年速溶咖啡建设进程,完善1万吨/年速溶咖啡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推进昆明高新技术开发区咖啡精深加工产业园区建设,实现速溶咖啡粉、焙炒咖啡豆、三合一咖啡、咖啡含片等中高端产品及配套产业的集聚化发展,力争到2020年新增1万吨/年速溶咖啡粉和0.5万吨/年焙炒咖啡豆生产能力。

建设现代交易中心和物流体系;昆明特色农产品国际交易中心建设。围绕打造云南咖啡民族精品品牌的目标,在打造昆明咖啡精深加工产业基地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交易展览、贸易销售、人才培训、仓储物流、网络服务功能,全力打造以咖啡交易为主的专业化、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全球化的昆明特色农产品国际交易中心。

昆明特色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全力推进昆明年吞吐量100万吨的物流中心建设,为客户提供安全、方便、快捷的仓储、运输、配送服务。

建设科技创新推广体系;组建云南咖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积极探索产学研用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组建云南省咖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成果共用的云南咖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全面提高咖啡产业标准化水平。从种植、加工两大关键环节入手,进一步完善我省咖啡技术、产品标准体系,严格执行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鼓励制定企业标准。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符合国际惯例的咖啡种植生产、品质标准体系。着力推进质量认证和监控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咖啡标准化生产水平。

强化高产优质咖啡品种选育及种苗繁育。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农业部瑞丽咖啡种质资源圃建设,加大新品种选育力度和优良种苗繁育速度,实现优良品种本地化,满足新植咖啡园建设对优良种苗不断增长的需求。力争到2020年引进或选育出2~3个适宜我省咖啡主产区种植的咖啡新品种,每年繁育优良种苗3000万株。大力开展优质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集成示范。通过栽培管理技术的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我省咖啡园栽培技术及管理水平,制定云南小粒种咖啡栽培技术规程,力争到2020年在咖啡主产区每年组织实施10万亩示范区,其中核心区2万亩,带动面积8万亩。推广咖啡园合理间作套种。坚持良种良法良制相配套,大力推广高产创建、间套种、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增产增效、提质增效、节本增效、减灾增效技术、循环农业技术和咖啡园立体种植技术,因地制宜,科学合理扩大间作套种面积,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综合效益。

构建咖啡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在规划主产区构建重点产区州(市)、县(市、区)、乡(镇)、村四级咖啡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建立健全咖啡病虫害防控体系,多层次培养引进咖啡专业人才,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

鼓励科技人员参加联产承包、单项技术承包等多种形式的科技承包。同时,鼓励省内外高校、科研单位、企业以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形式,到咖啡产区开展科技服务和开发,加快咖啡产业的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品牌建设和市场推进;支持企业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建立相对稳定的国际销售网络。鼓励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有关系的企业采取“借船出海”方式,以海外直销、代理、加盟、连锁等现代营销方式,努力开拓我省咖啡产品国际市场。

抓好“一注册三认证”工作,实施品牌战略。狠抓商标注册和品牌申报、包装、宣传,积极引导加工企业更新设备,提高质量,争创品牌。重点在德宏、普洱、保山等咖啡主产区培育2-3个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

挖掘咖啡消费文化,着力培育国内消费市场。培养和吸纳更多优秀的营销人才,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寻找新的咖啡营销模式。通过咖啡吧、超市、自动咖啡机、连锁门店等经营方式打造营销网络,加强对外宣传推介,将咖啡产品作为云南地方特色旅游产品推出,增加我省咖啡的国内市场占有率,着力培育增长潜力巨大的国内庞大市场。

建立组织机构促进云南咖啡产业发展

建立全省咖啡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大力发展我省咖啡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企业增效、边境稳定,是实施我省“绿色经济强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省咖啡产业实行统一管理、统筹发展,形成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省农业厅。领导小组负责牵头各有关部门制定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定期研究和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如强对全省咖啡产业的扶持政策、重点项目的宏观指导与协调;审批相关资金的使用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检查督促相关扶持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以及上传下达、信息反馈、组织协调、督查落实等日常工作。

主产区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本规划产业布局所涉及的咖啡主产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切实把加快咖啡产业发展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将咖啡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根据本规划提出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按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的原则,制定当地推进咖啡产业发展的方案和措施,建立和完善咖啡产业综合协调和推广服务工作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明确工作职责,将规划任务完成情况和建设效果作为安排相关投资、政策支持和评价地方政府部门政绩的重要依据,建立州(市)、县(市区)、乡(镇)咖啡产业发展考核评价奖惩制度,促进当地咖啡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共同承担起加快咖啡产业发展的责任。

各部门要各司其职,积极支持产业发展;各地各有关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各司其职,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目标,认真做好各项具体工作,共同承担起加快咖啡产业发展的责任,推动全省咖啡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发展和改革部门要加强咖啡产业发展规划、主要对策措施的研究和协调,促进产业集约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财政部门按照批准的预算落实扶持咖啡产业资金;中低产田地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协调农业、扶贫、农开办等部门落实中低产咖啡园改造;农业部门要负责优质咖啡原料基地建设、种植技术培训和推广;水利部门负责咖啡园配水工程建设;

商务部门要做好招商引资、开拓市场、品牌培育、建立咖啡产业风险防范机制等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加大对咖啡产业精深加工重点龙头企业技改等资金支持和改制指导;科技部门要将咖啡产业技术进步创新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在咖啡新品种选育、产品精深加工和新产品研发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做好咖啡产业有关标准的审批发布、名牌产品的申报评价、咖啡产业产品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宣传部门要协调新闻媒体加大咖啡产业宣传力度,及时报道发展咖啡产业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努力营造一个各方重视、关心和支持咖啡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金融管理机构负责咖啡生产金融支持政策的制定和落实;省农科院、云南农业大学要组织咖啡产业重大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工作。

加大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强化产业投入;整合省级各部门有关专项资金,从不同环节加大对咖啡产业的支持;对加工企业建设期间的固定资产贷款、技术设备改造贷款给予贴息支持;对加工企业收购咖啡原料所发生的流动资金贷款给予贴息支持;支持企业参加国际知名展会、推介会等国际市场开拓活动;对获得云南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将企业开展的咖啡新产品开发和精深加工技术创新项目列入重点支持领域,配套省科技计划项目给予立项支持。同时重点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也要千方百计筹集并设立专项资金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新植咖啡园基地和改造现有咖啡园生产能力。

各级金融机构要根据我省咖啡产业发展的需要,创新信贷品种,改进金融服务,多种贷款方式支持重点项目,加大有效信贷投入。加大对咖啡龙头企业上市培育力度,鼓励、支持和培育符合条件的咖啡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股权、债券等方式拓宽企

业融资渠道。积极拓宽咖啡产业贷款担保、贷款抵押的有效途径,鼓励担保机构开展咖啡产业贷款担保业务。涉农银行要大力发展小额信贷,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支持农村发展咖啡种植业。商业银行和担保公司要积极做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加大对守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支持力度。

强化对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支持,打造产业集群;按照“做大、做强”的原则,对列入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加工重点咖啡精深加工、咖啡贸易等龙头企业,一是优先给予建设项目和咖啡豆收购财政贴息支持;所需非农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先使用年度用地指标;认真落实国家规定的各项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对基本面较好、带动就业明显、信用记录较好、无严重环境违法行为、有竞争力、有市场、有订单但暂时出现经营因难和财务困难的咖啡加工企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二是对现有企业鼓励采取兼并、收购、重组、联合、控股等多种形式,推动企业实现跨区域资源配置、优化组合集约经营,实现强强联合,推进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打造咖啡企业群体和产业集群,做强做大云南咖啡产业。三是围绕产业科技含量高、产业发展链条长、资源综合利用率高、产品附加值高的要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具有先进技术、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战略合作伙伴,培育扶持1-2户规模大、起点高、实力雄厚、抗风险能力强的企业,带动和引领咖啡产业实现规模化、集群化的跨越式发展。四是鼓励发展咖啡专业合作组织,通过股份制、订单生产等方式与龙头企业建立稳固的产销关系,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联结机制,拉长加宽增厚咖农增收产业链条。

落实各项优惠政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落实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初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政策。对符合咖啡种植、加工、西部大开发、高新技术、专用设备抵免、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企业所得税优惠条件的咖啡生产经营企业,认真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列入重点扶持咖啡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因市场大幅波动造成经营困难的,可由当地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对单位和个人从事咖啡研究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企业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切实落实好国家扶持农业产业化的各项优惠政策。新设立的符合产业发展政策要求的咖啡加工企业,当地政府在土地审批、各项地方收费、工商注册等方面给予优惠。

坚持农民自愿、有偿、有序、规范的原则,在不改变农用地性质的前提下,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农户在土地承包期限内依法向产业化经营组织转让或出租土地承包经营权,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本集体的土地创办农产品加工业,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可依法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只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不办理土地征用手续;龙头企业直接为农业和农民服务的非农业建设用地,可依法采用入股、联营、租赁等方式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经投资主管部门批准的、发展咖啡产业所需非农建设用地纳入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优先安排年度建设用地指标;咖啡企业用地可采取出让或租赁方式供地,采取出让方式的,土地出让金在一次性缴纳50%后,余额在两年内缴清后,再办理土地使用证。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建立产业发展长效机制;支持咖啡行业协会发挥政府与企业、市场之间的纽带作用,通过“云南咖啡”地域商标的注册,运用原产地证及行业标准规范,促进咖啡产业行业联合、自律、规范经营行为,提高整体经营水平,提升“云南咖啡”品牌在国内外市场的地位。联合企业筹建咖啡风险投资和担保基金。支持咖啡行业协会建立国内外咖啡信息采集、统计分析、新闻发布为一体的云南咖啡信息网络平台,传达贯彻国家及省关于咖啡发展的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及有关生物产业发展、促进“三农”发展的方针、政策,及时准确传递国内外咖啡市场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全面服务于咖农。支持咖啡行业协会参与制定、完善和推广行业标准体系。宣传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支持咖啡行业协会牵头,联合其他省的咖啡协会和咖啡企业,发起组建“中国国家咖啡行业协会”,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成立中国咖啡贸易进出口组织,增强咖啡产业凝聚力,避免业内恶性竞争,做大做强云南咖啡产业。

强化宣传营销,努力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借鉴国际著名咖啡品牌的成功经验,充分挖掘咖啡消费文化内涵,着力开发云南咖啡地方特色产品、旅游产品,面向生态、健康的发展潮流,积极培育国内新一代消费群体,相关部门在部门预算中统筹安排一定的公益宣传费用。努力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全力将云南咖啡精品品牌打造成国际知名品牌。(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趋势

云南将充分利用云南省现有的稀缺咖啡种植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瞄准国内外咖啡消费群体快速增长的广阔市场前景,改变以低附加值原料出口为主的产业现状,做大、做强、做精咖啡产业,把云南省建设成为世界优质咖啡豆原料出口基地、全国最大的精加工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确立新航向 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3月30日向外界公布:日前,经云南省政府同意,由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云南省农业厅牵头,有关部门和科研院所配合编制的《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正式出台。该文件已于日前下发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有关委、办、厅、局,并要求和号召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规划》分别就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现状、产业发展环境与优势分析、产业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产业发展布局、咖啡产业发展重点、保障措施等方面做了全面阐述和分析。把脉2010~2020年云南咖啡产业发展走势,为今后云南咖啡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以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为引导和依托,切实开拓了利于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不少业界人士乐观地认为,《规划》的出台体现了云南省委省政府对云南咖啡产业的重视,从另一个侧面也真实地反应了云南咖啡产业随着近年来的发展已经渐入佳境的良好势头。《规划》的出台将是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的一个具有开创意义的拐点,云南咖啡产业必然会随着《规划》的深入推进而更高更强,云南咖啡产业的发展离“井喷”时代已经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咖啡人翘首以盼的发展盛世”——无疑,《规划》的出台让云南的咖啡从业者们信心倍增,这也将是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的一件大事、幸事和喜事。 据悉,之所以出台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是因为咖啡是云南省热区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和重要的创汇农产品。经过近60年的发展,云南省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豆生产和出口基地,但从总体看,云南省咖啡产业仍停留在起步阶段,存在着产业规模小、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市场培育不足、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为充分利用云南省现有的稀缺咖啡种植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瞄准国内外咖啡消费群体快速增长的广阔市场前景,改变以低附加值原料出口为主的产业现状,做大、做强、做精咖啡产业,把云南省建设成为世界优质咖啡豆原料出口基地、全国最大的精加工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提升我国咖啡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综合分析产业基础、发展现状、市场前景、国家产业政策等基础上,特制定本规划。规划年限2010~2020年。 云南咖啡走过百年历程 咖啡原产于非洲北部和中部热带地区。我国咖啡最早于1884年引种种植于台湾,大陆地区于1892在云南省宾川县朱苦拉村开始种植;20世纪50年代,云南省开始咖啡规模化种植。1998年,云南省政府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咖啡产业发展的意见》(云政发[1998) 116号),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大对咖啡产业的培育力度,我省咖啡进入了产业化发展阶段。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龙头企业和广大农户十多年的共同努力和国内外市场的拉动,目前基本具备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截至2009年底,全省咖啡种植面积达45万亩,投产面积30万亩左右,产咖啡生豆约4万吨,分别占全国咖啡种植面积、产量的%、%,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豆生产基地,对中国咖啡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省形成了保山、德宏和普洱三大主产区,同时推动临沧、红河、怒江及丽江、文山等热区咖啡产业发展的产业布局。其中,2009年,普洱市种植面积万亩,投产面积万亩,咖啡生豆产量14318吨;保山市种植面积万亩,咖啡生豆产量12627吨;德宏州种植面积万亩,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现状分 析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咖啡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截至2016年末,云南咖啡种植面积超过180万亩,2016/2017产季,云南咖啡产量有望达到15万吨左右,云南咖啡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到中国的98%以上;而该产季世界咖啡总产量约为万吨,云南咖啡占全球总产量的%左右。 2016年11月13日,第26届世界咖啡科学大会(ASIC)在昆明举行,这个世界性大会代表的是全球咖啡届最高学术与研讨的殿堂。 也就是在这个大会举行的同时,很多人突然发现,云南有着如此大的咖啡种植规模,同时也是中国咖啡走向世界的第一起点。当然云南咖啡的品质,喝第一杯云南咖啡感觉非常非常好喝,第二杯非常好喝,第三杯还是好喝。而在1984年,雀巢公司已经把普洱当成了其重要的咖啡原料生产基地,数十年来,云南依然是雀巢公司在国内最大的原料采购基地。 云南省作为连接南亚东南亚国际大通道的枢纽,位于世界咖啡生产大国越南、泰国等进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隘口,周边国家区域咖啡产量达200多万吨,占全球咖啡产量的1/4,云南在咖啡贸易及市场方面的“桥头堡”优势十分明显。 2015年,随着“滇新欧”和“渝新欧”中欧国际货运班列的相继开通,使云南咖啡实现了外贸货物运输海陆并行,促进了云南咖啡出口贸易“井喷式”增长,云南省咖啡创汇逾4亿美元,占中国咖啡出口创汇总额的80%,比上年翻了将近一番。咖啡原料豆及深加工产品远销西欧、美国、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云南咖啡近6成的产量来自普洱,截至2015年底,普洱市咖啡种植面积已达万亩,产量万吨,咖啡出口到美洲、欧洲、亚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德宏州作为“中国咖啡之乡”,咖啡面积发展至万亩,产量万吨;临沧咖啡产业到2015年底,全市建成咖啡基地万亩,产量万吨;保山作为云南省咖啡产业化种植最早的地区,截至2015年末全市也发展至万亩,产量万吨。 云南可种植咖啡的热区面积在500万亩左右。回望2008年,云南的咖啡种植面积35万亩,产量万吨,短短8年时间产量翻了5倍,作为中国最大的咖啡出口基地,咖啡出口创汇仅次于蔬菜、烟草,位列第三。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咖啡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截至2016年末,云南咖啡种植面积超过180万亩,2016/2017产季,云南咖啡产量有望达到15万吨左右,云南咖啡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到中国的98%以上;而该产季世界咖啡总产量约为887.9万吨,云南咖啡占全球总产量的1.7%左右。 2016年11月13日,第26届世界咖啡科学大会(ASIC)在昆明举行,这个世界性大会代表的是全球咖啡届最高学术与研讨的殿堂。 也就是在这个大会举行的同时,很多人突然发现,云南有着如此大的咖啡种植规模,同时也是中国咖啡走向世界的第一起点。当然云南咖啡的品质,喝第一杯云南咖啡感觉非常非常好喝,第二杯非常好喝,第三杯还是好喝。而在1984年,雀巢公司已经把普洱当成了其重要的咖啡原料生产基地,数十年来,云南依然是雀巢公司在国内最大的原料采购基地。 云南省作为连接南亚东南亚国际大通道的枢纽,位于世界咖啡生产大国越南、泰国等进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隘口,周边国家区域咖啡产量达200多万吨,占全球咖啡产量的1/4,云南在咖啡贸易及市场方面的“桥头堡”优势十分明显。 2015年,随着“滇新欧”和“渝新欧”中欧国际货运班列的相继开通,使云南咖啡实现了外贸货物运输海陆并行,促进了云南咖啡出口贸易“井喷式”增长,云南省咖啡创汇逾4亿美元,占中国咖啡出口创汇总额的80%,比上年翻了将近一番。咖啡原料豆及深加工产品远销西欧、美国、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云南咖啡近6成的产量来自普洱,截至2015年底,普洱市咖啡种植面积已达75.57万亩,产量5.79万吨,咖啡出口到美洲、欧洲、亚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德宏州作为“中国咖啡之乡”,咖啡面积发展至18.93万亩,产量1.77万吨;临沧咖啡产业到2015年底,全市建成咖啡基地49.1万亩,产量1.69万吨;保山作为云南省咖啡产业化种植最早的地区,截至2015年末全市也发展至18.77万亩,产量2.8万吨。 云南可种植咖啡的热区面积在500万亩左右。回望2008年,云南的咖啡种植面积35万亩,产量2.8万吨,短短8年时间产量翻了5倍,作为中国最大的咖啡出口基地,咖啡出口创汇仅次于蔬菜、烟草,位列第三。

咖啡业产量情况调查报告

乡位于县西部,乡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120公里。全乡国土总面积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积26000亩,其中:水田4400亩,旱地21600亩,人均耕地亩。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0%以上。九山一面坡是我乡的地貌特征。地势东高西低,海拔在860—2372米之间,立体气候明显,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辖9个村委会131个村民小组,4509户17312人,其中:农业人口4299户16920人。 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其中:农业收入万元;林业收入万元;畜牧业收入万元;养蚕收入万元;其他经济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19元。粮食产量7230吨,农民人均占有粮食433公斤。 一、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产业发展情况 通过历届党委、政府对乡情的调查论证和分析,在今后我乡要长期坚持的产业发展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着力打造以江边、曼高公路沿线、山头为主的三线经济。即江边沿线以发展紫胶、咖啡为主;曼高公路沿线重点发展蚕桑;山头高海拔地带重点发展核桃、茶叶。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全乡共有桑园6000亩,已嫁接优质桑园4000亩,上半年养蚕1790张,收入万元,预计全年养蚕收入400万元;种植紫胶寄主树万亩,但由于胶种紧缺、难以存活等原因,紫胶产业的经济效益很不明显,年紫胶收入100万元;核桃1万亩,年收入120万元;种植茶园万亩,采摘面积2500亩,茶农收入40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基础设施滞后一直是制约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历届乡党委、政府始终高度注视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近两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机遇,相继实施了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等事关全局和长远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乡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全乡公路总里程公里,其中:县乡公路公里,乡村公路公里,村组公路230公里,基本实现了组组通公路。实施了5个村63公里的通达工程建设,启动了其余2个村的通达工程建设。实施了一批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5600人2100头大牲畜饮水问题。在今年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面前,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小水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确保了人民群众人人有水喝。实施了菜户河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即将实施菜户河大沟、仓房大沟三面光配套沟渠建设项目。今年县委、政府专门下达了我乡小水窖建设360口,现已将建设任务安排落实到各村,各村正在积极准备沙、石材料。35千伏输变电站建设、105户330人的无电人口项目、510户农网改造工程竣工,用电难问题得到逐步改善。 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十分单一、产业的支撑作用成效不明显,农民持续增收难。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很薄弱。 三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按人均纯收入低于1196元计,全乡有贫困人口4200人。 二、咖啡产业发展思路 咖啡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特色生物农业产业,发展的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云南是中国咖啡的重要产地,云南的咖啡在全国咖啡布局中占95%以上。普洱是国内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的咖啡主产区。全市咖啡种植面积已达万亩,占全省的%,占全国的%。乡地处北回归线附近,由于澜沧江对季风的调节作用,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7℃--20℃,终年霜雪罕见,年降雨量为1000—1500毫米,境内的澜沧江、勐片河低热河谷地区,光照强、热量足,生态条件优越,是咖啡生长的最适宜区域之一。 乡咖啡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现状 分析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咖啡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截至2016年末,云南咖啡种植面积超过180万亩,2016/2017产季,云南咖啡产量有望达到15万吨左右,云南咖啡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到中国的98%以上;而该产季世界咖啡总产量约为万吨,云南咖啡占全球总产量的%左右。 2016年11月13日,第26届世界咖啡科学大会(ASIC)在昆明举行,这个世界性大会代表的是全球咖啡届最高学术与研讨的殿堂。 也就是在这个大会举行的同时,很多人突然发现,云南有着如此大的咖啡种植规模,同时也是中国咖啡走向世界的第一起点。当然云南咖啡的品质,喝第一杯云南咖啡感觉非常非常好喝,第二杯非常好喝,第三杯还是好喝。而在1984年,雀巢公司已经把普洱当成了其重要的咖啡原料生产基地,数十年来,云南依然是雀巢公司在国内最大的原料采购基地。 云南省作为连接南亚东南亚国际大通道的枢纽,位于世界咖啡生产大国越南、泰国等进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隘口,周边国家区域咖啡产量达200多万吨,占全球咖啡产量的1/4,云南在咖啡贸易及市场方面的“桥头堡”优势十分明显。 2015年,随着“滇新欧”和“渝新欧”中欧国际货运班列的相继开通,使云南咖啡实现了外贸货物运输海陆并行,促进了云南咖啡出口贸易“井喷式”增长,云南省咖啡创汇逾4亿美元,占中国咖啡出口创汇总额的80%,比上年翻了将近一番。咖啡原料豆及深加工产品远销西欧、美国、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云南咖啡近6成的产量来自普洱,截至2015年底,普洱市咖啡种植面积已达万亩,产量万吨,咖啡出口到美洲、欧洲、亚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德宏州作为“中国咖啡之乡”,咖啡面积发展至万亩,产量万吨;临沧咖啡产业到2015年底,全市建成咖啡基地万亩,产量万吨;保山作为云南省咖啡产业化种植最早的地区,截至2015年末全市也发展至万亩,产量万吨。 云南可种植咖啡的热区面积在500万亩左右。回望2008年,云南的咖啡种植面积35万亩,产量万吨,短短8年时间产量翻了5倍,作为中国最大的咖啡出口基地,咖啡出口创汇仅次于蔬菜、烟草,位列第三。

云南咖啡历史

云南咖啡历史 一千五百年前,咖啡的香味首先由非洲氤氲而起,一路飘向世界。几个世纪间,它以其独特的气质确立了至高的地位,成为世界三大饮品之一。在中国的大陆地区,最早的咖啡种植则始于云南。朱苦拉、弄贤寨、保山、滇越铁路等地理名词应该是云南咖啡起源的历史节点和关键词。它们记录了云南咖啡行走的每一个脚印。 1892 大理宾川朱苦拉(朱苦拉种植咖啡的时间最早可追溯到1892年,但有人认为是1902年,在关于云南咖啡的可考文献中,比较偏向1902年的说法) 第一粒咖啡种子在云南生根,应该追溯到19世纪90年代。 1892年,法国传教士田德能来到大理宾川朱苦拉村进行传教活动,并入乡随俗地修建了一座当地建筑风格的教堂,这座教堂至今仍矗立在村子中心,成为地标性建筑。为了满足自己对咖啡的需求,田教父在教堂外种下第一粒咖啡豆。被种下的咖啡种子第一次在中国云南孕育出咖啡的生命。田教父教会当地村民种咖啡、喝咖啡、出售咖啡。从此,当地的村民开始有了自种、自磨、自饮咖啡的习惯,并延续到了今天。田教父也许不会想到,百年后他在传教事业中为了满足喝咖啡的欲望而播下的咖啡种子,它的影响力远胜天主教在的传播,这粒种子成为了云南咖啡历史之芽,开辟了云南咖啡种植的先河。 朱苦拉犹如世外桃源一般,避免了历史上各种纷争波及到这里,使得这些咖啡树得以保留下来。朱苦拉的村民们对咖啡树有着特殊的感情,即使咖啡豆没有给他们带来任何经济效益的那个时期,村民们也没有砍过一棵咖啡树。 令人惋惜的是,田教父种植的这株咖啡树在1997年(一说是1984年)死于一场大雪中,但从这棵咖啡树上掉下来的种子仍生长在教堂外和村子附近,而现在由这株“老祖宗”繁衍的咖啡树已遍布朱苦拉村。这里是中国最古老的咖啡林,距今已有百年历史。 德宏弄贤寨 相比朱苦拉的咖啡传奇,关于云南景颇弄贤寨咖啡历史则很少有人提及,引种时间也众说纷纭。 《瑞丽市志》和《云南省志》是关于景颇弄贤寨咖啡引种历史可考的文献,两篇文献都指向弄贤寨最早引种咖啡的时间是1914年。在云南农业科院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黄俊雄、张星灿的《云南咖啡发展的回顾与展望》也说明,1914年景颇族边民引入种植在瑞丽县弄贤寨,当时引进的目的是作为庭院栽培以供观赏。 但也有学者认为弄贤寨最早的咖啡引种时间是1893年。有史料记载,外国传教士欧文·汉森1890年到达中缅边境木巴坝传教,1890~1893年之间汉森在深入瑞丽景颇族地区交流时,把圣经译成克钦文(即景颇语),咖啡便是随基督教文化和教规与景颇文字的创立和传播而引入了瑞丽景颇族地区的。 或以引进观赏的名义、或与朱苦拉的咖啡种子命运类似,咖啡的种子在这片土地悄悄生长,虽然关于弄贤寨的咖啡历史经常被隐匿在大流中,但弄贤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云南咖啡

咖啡行业在的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咖啡行业在的发展趋势 及前景分析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咖啡行业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茶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饮品的象征,茶在中国人心中一直占据不可取代的位置,也正因为如此,咖啡这种初尝觉的口感苦涩的饮品令国人敬而远之,在中国的发展较为缓慢。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与国外交流的增多、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和国内咖啡师水准的提升,国人更能够体验到优质咖啡的浓厚香醇,西方的商品及消费习惯也慢慢被接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上咖啡饮品。根据研究显示,2017年,中国咖啡行业的发展将达到自清朝咖啡传入以来的高峰。 一、咖啡行业市场格局分析 从我国咖啡行业目前的竞争格局看,在速溶咖啡领域,外资品牌的国产产品在中低端细分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雀巢、麦斯威尔等咖啡巨头市场份额超过80%。而以后谷咖啡和春光食品为代表的中国本土咖啡企业正处在从原豆种植和粗加工到自有品牌咖啡成品的转型期,目前,产品深加工能力还比较低,品牌知名度有待提高,在产品价格和销售规模上难以与外资品牌直接竞争。而高端细分市场则主要被外资品牌的进口产品所占据 图表1:2013-2017年我国咖啡产能产量趋势 图表2:2013-2017年我国咖啡成本价格毛利趋势 图表3:2013-2017年我国咖啡需求量分析 图表4:2013-2017年我国咖啡供应量需求量供需关系分析 图表5:2013-2017年我国咖啡市场份额预测 图表6:2013-2017年我国进口量出口量消费量趋势 中国市场主要速溶咖啡品牌价格

在现磨咖啡领域,外资品牌的进口产品仍然主宰这高端细分市场。而以咖啡小镇为代表的中国本土咖啡企业通过进口世界各地的精品咖啡豆,然后在国内进行烘培、包装和销售。其产品在中低端细分市场上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并逐步扩张份额。 中国市场主要现磨咖啡品牌价格 在咖啡连锁领域,以上岛咖啡为代表的本土咖啡企业凭借其先入优势和渠道优势在占据了可观的市场份额。以星巴克为代表的外资品牌依靠其品牌形象和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后来居上,在“一线城市”和“意式咖啡”这个细分领域占据领先地位。近年来,一些新兴咖啡连锁品牌凭借精准的市场定位和独树一臶的经营模式逐渐打破了星巴克及上岛咖啡对市场的垄断地位,带动连锁咖啡市场朝着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中国市场主要现磨咖啡连锁品牌的门店数量和价格

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规划

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咖啡是我省热区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和重要的创汇农产品。经过近60年的发展,我省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豆生产和出口基地,但从总体看,我省咖啡产业仍停留在起步阶段,存在着产业规模小、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市场培育不足、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为充分利用我省现有的稀缺咖啡种植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瞄准国内外咖啡消费群体快速增长的广阔市场前景,改变以低附加值原料出口为主的产业现状,做大、做强、做精咖啡产业,把我省建设成为世界优质咖啡豆原料出口基地、全国最大的精加工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提升我国咖啡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综合分析产业基础、发展现状、市场前景、国家产业政策等基础上,特制定本规划。规划年限2010~2020年。 一、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现状 咖啡原产于非洲北部和中部热带地区。我国咖啡最早于1884年引种种植于台湾,1902开始在我省宾川县零星种植,20世纪50年代在我省规模化种植。1998年,省政府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咖啡产业发展的意见》(云政发[1998) 116号),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大对咖啡产业的培育力度,我省咖啡进入了产业化发展阶段。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龙头企业和广大农户十多年的共同努力和国内外市场的拉动,目前基本具备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一)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1.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咖啡豆生产基地 截至2009年底,全省咖啡种植面积达45万亩,投产面积30万亩左右,产咖啡生豆约4万吨,分别占全国咖啡种植面积、产量的99.3%、98.8%,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豆生产基地,对中国咖啡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咖啡行业的研究报告

中国咖啡行业的研究报告 咖啡在全球贸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更是西方文化的象征之一。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据着垄断地位的茶文化,使咖啡文化在中国的发展极为缓慢。但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西方的商品及消费习惯慢慢被接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上咖啡饮品。 金地毯大数据中心调查发现,在咖啡使用量的主要新兴市场上尤其是亚洲和南美洲市场不断上涨的背景下,2013至2014财年期间全球咖啡需求量同比上涨2%。而在2014至2014财年期间,全球咖啡产量稳定在1.46亿包左右(每包60公斤装)。 近十年来咖啡店如雨后春笋般地在我国各大城市的街头涌现,尤其是随着星巴克、上岛等数家大型企业集团的进入,市场上呈现出一片热闹景象。我们可以发现,咖啡的消费群体逐渐成长壮大,咖啡文化正在内地城市逐渐形成,而且每年国内的咖啡消费市场还在持续扩大。 大量出现的咖啡馆正成为城市文明进步、经济增长的亮点,带动了咖啡消费量的增加,形成巨大消费潜在市场。预计未来,中国将成为类似日本等国的咖啡消费大国。 近几年来,我国咖啡行业兴起可以说是迅猛异常,各大国外品牌纷纷抢滩登陆,一时间,中国咖啡品牌荟萃,对中国这块阵地战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小、散、乱、软是我国咖啡产品的现状之一,而对我国市场一直垂涎三尺、虎视眈眈多年的国际咖啡企业巨头利用我国咖啡一盘散沙的现状,连年强力抢滩我国市场,他们凭借雄厚的资金、领先的营销手段和强大的品牌效应,在我国市场获取源源不断利润。这些洋品牌在我国这个咖啡大市场的大金矿中淘走了一桶桶金的同时还利用目前国产咖啡企业市场设计力量薄弱、信息不畅的弱点,有意无意地制造壁垒打压民族咖啡企业,在国内市场中造成了一种怪圈,大把赚钱——投入市场开发——打压民族咖啡企业——大把赚钱,对我国尚属稚嫩的咖啡产业造成了巨大打击。

浅析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

浅析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 文章在总结分析云南省咖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咖啡产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同时,以云南省咖啡产业链为主线,从品种、栽培、植保、加工及经济等五个关键环节提出发展建议,对构建围绕咖啡产业链的科技支撑链,实现咖啡产业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从销售原料向销售终端产品转变,从而为整体提升咖啡产业综合效益提供理论基础。 标签:咖啡;产业发展;科技支撑;综合效益 一、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现状 云南省咖啡产业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据统计,2016年全省咖啡总面积达175.46万亩、总产量达15.84万吨、总产值达25.90亿元,分别占全国的98.44 %、98.80 %和98.06 %,出口创汇额居全省农产品第三位,在国内具有不可替代的特色和优势,在促进云南省热区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财政增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咖啡产业国际地位不断得到攀升。据统计,中国咖啡产量居世界第12位;进口量居第7位;出口量居第13位;咖啡豆消费量从2006年的2.60万吨增长到2016年的12.82万吨,增长了近5倍,年均增长率达25%,相当于全球平均的十倍,消费量继欧盟、美国等之后居第9位,因此我国已成为世界咖啡主要生产、贸易和消费国之一。咖啡产业对边疆的繁荣稳定日趋重要。云南省咖啡产业主要分布在文山、红河、西双版纳、普洱、临沧、德宏、保山、怒江等南部边境地区,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边境线长达4060公里,咖啡种植区涉及9个州(市)34个县(市、区),全省25个边疆县(市、区)中,有咖啡种植和加工的县(市、区)就有23个,咖啡种植从业人员30多万户100多万人,因此咖啡产业对繁荣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推进边疆精准脱贫、稳定边疆社会秩序、巩固国防和境外罂粟毒品替代种植等具有重要作用。2017年,云南省政府提出打造三张绿色牌,其中“绿色食品牌”是实现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三张牌”之一,咖啡则属于“绿色食品牌”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 二、云南咖啡产业面临的问题 云南省有种植小粒种咖啡的优越自然条件,但由于产业发展缺乏积累、产业基础不牢、技术能力不足、对终端市场培育不够,云南咖啡的市场地位与其特有的自然条件并不匹配。我国咖啡市场数以千亿计的市场份额被国际品牌占据绝对优势。 在品种环节,急需优质抗病良种。目前,云南省主栽咖啡品种99%以上为卡蒂姆系列杂交品种,该系列品种具有抗锈等优良特性,但也存在抗性退化、品质差等问题,在“超凡一杯”(Cup of Excellence)和美国“咖啡杯测大赛”(Roasters Guild Cupping Pavilion Competiaion)等国际大赛上至今还没有获奖报道,因此急需优质抗病良种。在栽培环节,急需高效栽培技术。目前,云南省咖啡以单一作物种植为主,综合效益不高,比较优势日趋下降,而且存在抵抗自然灾害和市场

云南咖啡产业状况

云南咖啡产业状况 据统计,目前云南咖啡的种植面积已近46万余亩,产量达4万 余吨,总产值超过11亿元,全省有逾40万户农民参与咖啡种植产业。 中国98%的咖啡种植在云南,云南咖啡出口占全国的95%,咖啡种植 产业已经成为云南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云南具有生产小粒咖啡得天 独厚的自然条件,但目前年产4万多吨的云南小粒咖啡原料,只有 1/3被云南企业进行深加工,雀巢、麦氏两大国际巨头拿走30%云南 小粒咖啡原料。云南省咖啡种植基本情况是:思茅种植咖啡18万亩, 保山种植咖啡7.6万亩,德宏种植咖啡13万亩(后谷公司种植),临 沧种植咖啡2万亩(后谷公司种植),版纳种植咖啡2.5万亩,文山 种植咖啡1.2万亩。思茅、保山、版纳及文山的咖啡种植,主要以农 户分散种植形式为主,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的种植公司基本没有,规 模效应不大,两地种植的咖啡虽已基本投产,但由于没有龙头企业的 带领,一方面生产技术不规范,产量参差不齐,另一方面产品质量良 莠不齐,而且思茅、保山、版纳及文山咖啡新种面积近年来增加速度 不快,咖啡产量维持在4万多吨左右。 云南省咖啡种植与产量分布情况单位:亩、吨 地州名称保山思茅德宏西双版纳文山临沧种植面积 7,6000 178,000 130,900 25,000 12,000 20,000 地州产量 8,000 17,000 10,000 1,700 800 0 气候特征干热河谷热带湿润热带雨林热带雨林热带湿润热带湿润种植组成农民自发公司组织公司+合作社公司组织农场公司公司组织云南省咖啡原料总产量45000多吨,其中出口量约36,000多吨, 国内销售约9,000多吨。出口品质高等级约占总出口量80%,国内销 售高等级比例约20%。 2.1.4 德宏后谷咖啡有限公司咖啡产业现状 2.1.4.1 咖啡种植现状

现阶段云南咖啡面临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1449677.html, 现阶段云南咖啡面临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作者:张毅邵源春 来源:《时代经贸》2018年第21期 【摘要】新时期产业发展现代化趋向越来越明显,咖啡产业也不例外。云南作为我国咖 啡的主产地,其近几年借助现代技术发展迅速。但是在新时期,在内外部环境的综合作用下,云南咖啡产业发展也存在部分问题。因此本文主要就现阶段云南咖啡面临的困境及解决策略进行探讨,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发展云南咖啡产业的建议与对策,引导云南咖啡走产业发展和品牌发展之路。 【关键词】云南咖啡;困境;策略分析 云南省具备咖啡种植与发展的自然环境和优势人文条件,其咖啡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的咖啡特色,也实现了当地咖啡产业化的发展。新时期,市场需求的扩大,云南咖啡生产也积极尝试现代化产业化的发展,也形成了一定特色的产业发展集群。但是就其产业化发展水平来看,并不理想,因而经济产值较低,不利于云南咖啡的品牌化发展,云南咖啡生产面临现实性的挑战。因此加强现阶段云南咖啡既存困境的分析,提出有效的应对举措具有现实必要性。 一、云南咖啡的种植历史及发展现状 云南是我国咖啡主要生产区,其最初是由传教士引入的。据《宾川县志》记载,早在1904年,受咖啡传统文化的影响,法国传教士田德能将法国的咖啡苗带到了大理的宾川县。 云南自此成为我国大陆咖啡种植的起源地。这也奠定了云南咖啡种植的悠久历史地位,也为云南咖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拓展空间。云南咖啡种植生产走产业化之路具有历史和现实基础。当地政府也十分关注咖啡产业的发展。在2017年4月5日颁布的《关于咖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及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当地咖啡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实现当地咖啡产业精品的打造,提升种植面积,改造咖啡加工工艺,实现品牌的塑造与推广,实现云南咖啡生产名号的宣扬。而这也需要我们创新思考,大胆尝试,不断开拓市场,深化挖掘自身特色,基于国际市场的视野,做好产业发展困境的梳理,提出云南咖啡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思路和策略,实现云南咖啡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成为当地产业发展的有力经济支持。 二、云南咖啡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咖啡种植基地投入不足,建设滞后 咖啡产业化发展需要大型种植基地为支撑,但是云南当地咖啡产业发展种植基地投入不足,建设较为滞后。一方面因为资金的紧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不足,咖啡产业作为云南特色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趋势

将充分利用省现有的稀缺咖啡种植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瞄准国外咖啡消费群体快速增长的广阔市场前景,改变以低附加值原料出口为主的产业现状,做大、做强、做精咖啡产业,把省建设成为世界优质咖啡豆原料出口基地、全国最大的精加工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 咖啡产业发展确立新航向 省咖啡行业协会3月30日向外界公布:日前,经省政府同意,由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省农业厅牵头,有关部门和科研院所配合编制的《省咖啡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正式出台。该文件已于日前下发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有关委、办、厅、局,并要求和号召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规划》分别就省咖啡产业发展现状、产业发展环境与优势分析、产业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产业发展布局、咖啡产业发展重点、保障措施等方面做了全面阐述和分析。把脉2010~2020年咖啡产业发展走势,为今后咖啡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以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为引导和依托,切实开拓了利于咖啡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不少业界人士乐观地认为,《规划》的出台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咖啡产业的重视,从另一个侧面也真实地反应了咖啡产业随着近年来的发展已经渐入佳境的良好势头。《规划》的出台将是咖啡产业发展的一个具有开创意义的拐点,咖啡产业必然会随着《规划》的深入推进而更高更强,咖啡产业的发展离“井喷”时代已经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咖啡人翘首以盼的发展盛世”——无疑,《规划》的出台让的咖啡从业者们信心倍增,这也将是咖啡产业发展的一件大事、幸事和喜事。 据悉,之所以出台省咖啡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是因为咖啡是省热区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和重要的创汇农产品。经过近60年的发展,省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豆生产和出口基地,但从总体看,省咖啡产业仍停留在起步阶段,存在着产业规模小、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市场培育不足、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为充分利用省现有的稀缺咖啡种植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瞄准国外咖啡消费群体快速增长的广阔市场前景,改变以低附加值原料出口为主的产业现状,做大、做强、做精咖啡产业,把省建设成为世界优质咖啡豆原料出口基地、全国最大的精加工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提升我国咖啡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综合分析产业基础、发展现状、市场前景、国家产业政策等基础上,特制定本规划。规划年限2010~2020年。 咖啡走过百年历程 咖啡原产于非洲北部和中部热带地区。我国咖啡最早于1884年引种种植于,大陆地区于1892在省宾川县朱苦拉村开始种植;20世纪50年代,省开始咖啡规模化种植。1998年,省政府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咖啡产业发展的意见》(云政发[1998) 116号),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大对咖啡产业的培育力度,我省咖啡进入了产业化发展阶段。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龙头企业和广大农户十多年的共同努力和国外市场的拉动,目前基本具备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截至2009年底,全省咖啡种植面积达45万亩,投产面积30万亩左右,产咖啡生豆约4万吨,分别占全国咖啡种植面积、产量的99.3%、98.8%,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豆生产基地,对中国咖啡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省形成了、德宏和普洱三大主产区,同时推动、红河、怒江及、等热区咖啡产业发展的产业布局。其中,2009年,普洱市种植面积17.80万亩,投产面积11.30万亩,咖啡生豆产量14318吨;市种植面积12.89万亩,咖啡生豆产量12627吨;德宏州种植面积10.70万亩, 投产面积4.78万亩,咖啡生豆产量7500吨;种植面积2.54万亩,咖啡生豆产量3100多吨;版纳、怒江、、红河等种植面积2万多亩,咖啡生豆产量3000吨左右。截至2009年底,全省拥有年生产能力11000吨;年加工能力200-500吨/座的脱皮初加工厂250多座,年加工能力500吨/座以上的脱壳分级初加工厂43座;焙炒和速溶粉分装加工企业6家,其中,后谷咖啡公司是我国咖啡行业中唯一的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建成速溶咖啡生产线二条,年生产能力3000吨,在建速溶咖啡生产线二条,年生产能力11000吨;目前,省拥有“后谷”、“乐寿”、“金峡谷”、“云岭”、“北归”、“云啡”、“桑莱特”、“云潞”、“驼峰”等主要品牌,多个品牌获得有机和绿色食品认证。 省咖啡具有哥伦比亚“软咖啡”的特质,而倍受国外市场的青睐,雀巢、麦斯威尔、星巴克等世界咖啡巨头也竟相来开辟原料基地。小粒咖啡主要销往欧洲、美国、日本、国及新加坡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现状 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咖啡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截至2016年末,云南咖啡种植面积超过180万亩,2016/2017产季,云南咖啡产量有望达到15万吨左右,云南咖啡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到中国的98%以上;而该产季世界咖啡总产量约为887.9万吨,云南咖啡占全球总产量的1.7%左右。 2016年11月13日,第26届世界咖啡科学大会(ASIC)在昆明举行,这个世界性大会代表的是全球咖啡届最高学术与研讨的殿堂。 也就是在这个大会举行的同时,很多人突然发现,云南有着如此大的咖啡种植规模,同时也是中国咖啡走向世界的第一起点。当然云南咖啡的品质,喝第一杯云南咖啡感觉非常非常好喝,第二杯非常好喝,第三杯还是好喝。而在1984年,雀巢公司已经把普洱当成了其重要的咖啡原料生产基地,数十年来,云南依然是雀巢公司在国内最大的原料采购基地。 云南省作为连接南亚东南亚国际大通道的枢纽,位于世界咖啡生产大国越南、泰国等进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隘口,周边国家区域咖啡产量达200多万吨,占全球咖啡产量的1/4,云南在咖啡贸易及市场方面的“桥头堡”优势十分明显。 2015年,随着“滇新欧”和“渝新欧”中欧国际货运班列的相继开通,使云南咖啡实现了外贸货物运输海陆并行,促进了云南咖啡出口贸易“井喷式”增长,云南省咖啡创汇逾4亿美元,占中国咖啡出口创汇总额的80%,比上年翻了将近一番。咖啡原料豆及深加工产品远销西欧、美国、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云南咖啡近6成的产量来自普洱,截至2015年底,普洱市咖啡种植面积已达75.57万亩,产量5.79万吨,咖啡出口到美洲、欧洲、亚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德宏州作为“中国咖啡之乡”,咖啡面积发展至18.93万亩,产量1.77万吨;临沧咖啡产业到2015年底,全市建成咖啡基地49.1万亩,产量1.69万吨;保山作为云南省咖啡产业化种植最早的地区,截至2015年末全市也发展至18.77万亩,产量2.8万吨。 云南可种植咖啡的热区面积在500万亩左右。回望2008年,云南的咖啡种植面积35万亩,产量2.8万吨,短短8年时间产量翻了5倍,作为中国最大的咖啡出口基地,咖啡出口创汇仅次于蔬菜、烟草,位列第三。

咖啡产业发展规划

咖啡产业发展规划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咖啡是我省热区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和重要的创汇农产品。经过近60年的发展,我省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豆生产和出口基地,但从总体看,我省咖啡产业仍停留在起步阶段,存在着产业规模小、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市场培育不足、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为充分利用我省现有的稀缺咖啡种植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瞄准国内外咖啡消费群体快速增长的广阔市场前景,改变以低附加值原料出口为主的产业现状,做大、做强、做精咖啡产业,把我省建设成为世界优质咖啡豆原料出口基地、全国最大的精加工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提升我国咖啡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综合分析产业基础、发展现状、市场前景、国家产业政策等基础上,特制定本规划。规划年限2010~2020年。 一、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现状 咖啡原产于非洲北部和中部热带地区。我国咖啡最早于1884年引种种植于台湾,1902开始在我省宾川县零星种植,20世纪50年代在我省规模化种植。1998年,省政府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咖啡产业发展的意见》(云政发[1998) 116号),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大对咖啡产业的培育力度,我省咖啡进入了产业化发展阶段。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龙头企业和广大农户十多年的共同努力和国内外市场的拉动,目前基本具备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一)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1.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咖啡豆生产基地

截至2009年底,全省咖啡种植面积达45万亩,投产面积30万亩左右,产咖啡生豆约4万吨,分别占全国咖啡种植面积、产量的%、%,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豆生产基地,对中国咖啡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初步形成了优势区域布局 全省形成了保山、德宏和普洱三大主产区,同时推动临沧、红河、怒江及丽江、文山等热区咖啡产业发展的产业布局。其中,2009年,普洱市种植面积万亩,投产面积万亩,咖啡生豆产量14318吨;保山市种植面积万亩,咖啡生豆产量12627吨;德宏州种植面积万亩,投产面积万亩,咖啡生豆产量7500吨;临沧种植面积万亩,咖啡生豆产量3100多吨;版纳、怒江、文山、红河等种植面积2万多亩,咖啡生豆产量3000吨左右。 3.培育了一批加工企业 截至2009年底,全省拥有年生产能力11000吨;年加工能力200-500吨/座的脱皮初加工厂250多座,年加工能力500吨/座以上的脱壳分级初加工厂43座;焙炒和速溶粉分装加工企业6家,其中,云南后谷咖啡公司是我国咖啡行业中唯一的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建成速溶咖啡生产线二条,年生产能力3000吨,在建速溶咖啡生产线二条,年生产能力11000吨;拥有“后谷”、“乐寿”、“金峡谷”、“云岭”、“北归”、“云啡”、“桑莱特”、“云潞”、“驼峰”等主要品牌,获得多个有机和绿色食品认证。 4.基本建立了种植和初加工技术体系 省农科院热经所、德宏州热带作物研究所、云南热带作物研究所、省热带作物学校及雀巢(中国)公司农艺部长期从事Arabica(小粒)咖啡的引种选育、初加工技术研究推广和人才培养。引进、试种并完成多个品种的评价,许多连片咖啡园亩产咖

云南后谷咖啡品牌营销策略探析

云南后谷咖啡品牌营销策略探析 摘要:在产品趋于同质化的现代市场中品牌营销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只有品牌才能让企业持续发展,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鹤立鸡群。2007年后谷咖啡正式进入咖啡深加工市场,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后谷这个咖啡品牌已初具规模,但在品牌营销方面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本文阐述了品牌营销相关的理论,分析了后谷咖啡品牌营销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格局,通过分析后谷咖啡品牌营销的成功与不足,提出了后谷咖啡品牌营销的意见。 品牌不仅是产品的标识,更是企业的支柱,一种产品的品质和形象都集中在品牌上,唯有好的成功的品牌才能使一个企业持久、健康的发展。当今竞争的加剧使品牌的价值更加凸显出来,品牌营销能力的强弱优劣,已成为衡量一个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关键。后谷咖啡也同样面临品牌塑造的问题,从整体看后谷的发展是成功的,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但也有不足之处,还有待于改善。 一、品牌概述 (一)品牌与品牌营销 1、品牌的概念 市场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营销大师定义品牌(Brand)是一个名称、名词、符号或设计,或者是它们的组合,其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1]更直白地讲品牌是企业或品牌主体的资产浓缩,一般用特定的符号或图像来识别,是企业与消费者、与社会长期的活动而形成的一种无形资产,是大众对一个企业或产品的认知和评价,这种认知和评价是企业经过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等才能逐步建立起来的。一个成功的品牌需要有高质量的产品、优质的服务、正确的管理、企业文化内涵等来支撑,具备这些要素的品牌才会经久不衰,才会源远流长。 2、品牌营销 美国营销协会定义品牌营销(Brand Marketing)是指企业通过利用消费者的品牌需求,创造品牌价值, 运用各种营销策略使目标客户形成对企业品牌和产品、服务的认知,最终形成品牌效益的营销策略和过程,它包括四个内容:品牌个性、品牌传播、品牌销售、品牌管理。[2]在实践中品牌营销就是把企业的形象、知名度、良好的信誉等展示给消费者或者顾客,从而在顾客和消费者的心目中形成对企业品牌形象,成功的品牌营销能让消费者深刻地记住企业的产品或服(二)品牌营销的意义

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规划报告(2017-2020)20p

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规划报告(2017-2020)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咖啡是我省热区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和重要的创汇农产品。经过近60年的发展,我省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豆生产和出口基地,但从总体看,我省咖啡产业仍停留在起步阶段,存在着产业规模小、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市场培育不足、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为充分利用我省现有的稀缺咖啡种植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瞄准国内外咖啡消费群体快速增长的广阔市场前景,改变以低附加值原料出口为主的产业现状,做大、做强、做精咖啡产业,把我省建设成为世界优质咖啡豆原料出口基地、全国最大的精加工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提升我国咖啡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综合分析产业基础、发展现状、市场前景、国家产业政策等基础上,特制定本规划。规划年限2010~2020年。 一、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现状 咖啡原产于非洲北部和中部热带地区。我国咖啡最早于1884年引种种植于台湾,1902开始在我省宾川县零星种植,20世纪50年代在我省规模化种植。1998年,省政府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咖啡产业发展的意见》(云政发[1998) 116号),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大对咖啡产业的培育力度,我省咖啡进入了产业化发展阶段。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龙头企业和广大农户十多年的共同努力和国内外市场的拉动,目前基本具备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一)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1.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咖啡豆生产基地 截至2009年底,全省咖啡种植面积达45万亩,投产面积30万亩左右,产咖啡生豆约4万吨,分别占全国咖啡种植面积、产量的99.3%、98.8%,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豆生产基地,对中国咖啡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初步形成了优势区域布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