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验5EXCEL函数

实验5EXCEL函数

实验5EXCEL函数
实验5EXCEL函数

实验5 EXCEL函数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统计函数与数学函数及其应用

2.掌握逻辑函数及其应用

3.掌握数据库函数及其应用

4.日期函数及其应用

5.掌握查找和引用函数及其应用

二、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

本实验共有6题,每题的数据已经输入在工作簿文件中。

[第1题]统计函数与数学函数应用(一)

XX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如图1所示(该表数据共有5974行)。

图 1

要求:

(1)统计参加考试的考生人数(总分不为0的记录个数);缺考人数;总分在350分以上的人数;

操作步骤:

参加考试的考生人数:在单元格O3中输入公式“=COUNTIF(J2:J5974,"<>0")”

缺考人数:在单元格Q3中输入公式“=COUNTIF(J2:J5974,"=0")”

总分在350分以上的人数;在单元格O4中输入公式=COUNTIF(J2:J5974,">350")

结果如图2所示。

图 2

(2)将参加考试的考生记录复制到表“第2题”中,为[第2题]的练习做准备。

操作步骤:

利用EXCEL对数据的自动筛选功能,将符合条件的记录筛选出来,再进行复制、粘贴操作。

●选定字段列标题行A1:J1;

●单击数据→筛选→自动筛选,则在每个字段列标题行旁出现下拉箭头;

●单击“总分”字段的下拉箭头,选择“自定义”命令,则出现“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对话框(参见图10。26),在对话框左侧“总分”框下选择“不等于”,右侧数值框中输入“0”,确定。

●选定单元格引用A列至K列(在列标题上拖动),执行“复制”命令;

●选定工作表标签“第2题”的A1单元格,执行“粘贴命令”。

[第2题] 统计函数与数学函数应用(二)

1

在工作表“第2题”中,按如下要求统计:

(1)统计表中各项成绩及总分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标准差、众度、中位数;

操作步骤:

外语分最高成绩:在单元格M4中输入公式“=MAX(D2:D5242)”;

外语分最低成绩:在单元格M5中输入公式“=MIN(D2:D5242)”;

外语分平均成绩:在单元格M5中输入公式“=AVERAGE(D2:D5242)”;

外语分标准差:在单元格M5中输入公式“=STDEV(D2:D5242)”;

外语分众度:在单元格M5中输入公式“=MODE(D2:D5242)”;

外语分中位数:在单元格M5中输入公式“=MEDIAN(D2:D5242)”。

其它成绩对应项目的统计方法类似,不再重复。统计结果如图3所示

图 3

(2)频度统计:分区间统计总分出现的频率及各区间人数的百分比。区间为:400分以上;350~400;300~350;260~300;260以下

操作步骤:

●输入频率计算分段点:在M16:M20单元格中输入259,299,349,399

●选定N16:N20,输入公式:“=FREQUENCY(J2:J5241,M16:M19)”

●按CTRL+SHIFT+ENTER键即得出运算结果。

将结果填入工作表的M12:Q12区域。

各区间人数的百分比:

选定M14,输入公式:“=M13/SUM($M$13:$Q$13)”,将公式复制到N14:Q14即可。运算结果如图4所示。

图 4

(3)将(2)统计结果复制到其他位置,分别使用取整函数“INT()”,将结果保留整数;使用四舍五入函数“ROUND()”将结果保留二位小数(自己练习)。

[第3题] 逻辑函数

[练习准备] 复制工作表“第2题”中总分排在前50名的“ksbh”、“外语分”、“政治分”、“业务1分”、“业务2分”及“总分”字段(见图5)的内容到表“第3题”。

操作步骤:

2

3

利用EXCEL 对数据的自动筛选功能,将符合条件的记录筛选出来,再进行复制、粘贴操作。 ● 选定字段列标题行A1:J1;

● 单击“总分”字段的下拉箭头,选择“前10个”命令,则出现“自动筛选前10个”对话框,将对话框中参数设置为显示“最大”、“50”、“项”

,确定。 ●

单击“A ”列标题,按住“CTRL ”键同时单击列标题“D ”、“E ”、“G ”、“I ”、“J ”,执行“复

制”命令;

选定工作表标签“第3题”的A1单元格,执行“粘贴命令”。

图 5

(1)按“总分”自动评出等级

等级标准为:“优秀”:总分400分以上;“良好”:总分350~400;“中等”:总分300~350;

“及格”:总分260~300;“不及格”:总分在260以下

操作步骤:

在单元格G2中输入公式“=IF(F2>=400,"优秀",IF(F2>=350,"良好",IF(F2>=300,"中等",IF(F2>=260,"及格","不及格"))))”,并将公式复制到区域从G3至本列记录结尾处。

(2)输入公式,以便判断该记录“基础业务均优”、“业务优”、“基础优或业务优并且总分高于400”字段的值为“TRUE ”或者为“FALSE ”。

判断标准:

基础优:政治+外语在150分以上者 业务优:业务1+业务2在250分以上

操作步骤:

业务优:在单元格I2中输入公式“=D2+E2>=250”,将公式复制到从I3至本列记录结尾处。 基础业务均优:在单元格H2中输入公式“=AND(B2+C2>=150,I2)”,将公式复制到从H3至本列

记录结尾处。

基础优或业务优并且总分高于400:在单元格J2中输入公式

“=AND(OR(B2+C2>=150,I2),F2>=400)”,将公式复制到从J3至本列记录结尾处。

计算结果如图6所示。

图 6

注意:在操作完毕,要将工作表“第1题”和“第2题”的数据筛选去掉,以使计算结果正常显示出来,同时保证“第4题”能够正常进行。方法是:执行数据→筛选,将“自动筛选”命令左边的勾去掉。

[第4题] 数据库函数

使用数据库函数在工作表“第2题”中按下列要求统计:

4

1.总分400分以上的记录个数:; 2.总分350-400之间的记录个数;

3.报考“国际贸易学”专业的总分300分以上的记录个数;

4.符合下述条件之一的记录个数:总分300以上;“业务1分”在80以上;“业务2分”在80分以上;

5.报考“国际贸易学”专业总分的最高分; 6.报考“国际贸易学”专业总分的和平均分。 操作步骤:

在使用数据库函数进行统计时,操作步骤为: ● 构造条件区域:

本题第1问:在A3单元格输入“总分”,在A4单元格输入“>=400”,则条件区域为“A3:A4”; ●

选择放置结果的单元格输入公式(数据库函数);

本题第1问:在单元格D2中输入公式“=DCOUNT(第2题!A1:J5241,第2题!J1,A3:A4)”。 本题的1至6问的各条件区域设置及各公式如图7所示,计算结果如图8所示。

图 7

图.8

[第5题] 财务函数

1.PMT函数

(1)贷款100000元,年利率6%,10年还清,每月需还款多少元?

操作步骤:

在单元格A4:C4区域中分别输入利率(年)、期数(年)、贷款额数值;

在单元格D4中输入公式:“=PMT(A4/12,B8*12,C4)”,结果如图9所示。

图9

(2)在年利率为3%,每个月存款,连续存5年,5年后存款额50000元,则每月需存款多少元?

操作步骤:

在单元格A8:C8区域中分别输入利率(年)、期数(年)、存款额数值;

在单元格D8中输入公式:“=PMT(A8/12,B8*12,,C8)”,结果如图10所示。

图10

2.FV函数

每月月初存入1000元,年利率为2.2.5%,30年后是多少金额。

操作步骤:

在单元格A13:C13区域中分别输入每期投资数(月) 、期数在单元格D13中输入公式:“=FV(C13/12,B13*12,A13,,1)”,结果如图 11.11所示。

图11

3.PV函数

5年内每年偿还1000元,年利率为4.5%,用PV函数计算当前需要投资的金额。

操作步骤:

在单元格A18:C18区域中分别输入每期偿还数(年)、期数(年)、年利率(年)数值;

在单元格D18中输入公式:“=PV(C18,B18,A18,,1)”,结果如图12所示。

图12

[第6题] 查找与引用函数

1.使用vlookup函数根据图13中右侧表“××年度税额计算表”,查找“综合所得净额”(D12

单元格中的数值)适应的税率及累进差额(结果放在D10、D11单元格中)

5

图13

操作步骤:

适应的税率:选择放结果的单元格D12,输入公式:“=VLOOKUP(D12,F5:H18,2)”

累进差额:选择放结果的单元格D13,输入公式:“=VLOOKUP(D12,F5:H18,3)”

2.单元格区域A26:A31存放的是从工作表“第3题”中随机抽取的“ksbh”,要求使用函数在工作表“第3题”中查找这些考生的“外语分”、“政治分”、“业务1分”、“业务2分”及“总分”,将结果分别存放在单元格B26:F31中。如图14所示。

图14

操作步骤:

返回“外语分”:选择单元格B26,输入公式“=VLOOKUP(A26,第3题!A1:J56,2,0)”,并将公式复制到单元格B27:B31中;

返回“政治分”:选择单元格C26,输入公式“=VLOOKUP(A26,第3题!A1:J56,3,0)”,并将公式复制到单元格C27:C31中;

返回“业务1分”、“业务2分”及“总分”的方法相同,不再重复。

结果如图14所示。

6

Python 实验8 函数1

实验8 函数(一)实验目的: 1、理解自定义函数过程的定义与调用方法; 2、掌握自定义函数的定义与调用方法; 3、理解函数中的参数的作用; 实验内容: 1、编写一函数Fabonacci(n),其中参数n代表第n 次的迭代。While循环 def fib(n): if n==1 or n==2: return 1 a=1 b=1 i=2 while True: c=a+b a=b b=c i+=1 #第i次迭代,也就就是第i个数 if i==n: return c break def main(): n=input("Enter a number of generation:") print fib(n) main() 或者用for循环 def fib(n): a=1 b=1 c=0 if n==1 or n==2: return 1 else: for i in range(3,n+1): c=a+b a=b b=c return c def main(): n=input("enter n:") print fib(n) main() 2、编写一函数Prime(n),对于已知正整数n,判断该数就是否为素数,如果就是素数,返回True,否则返回 False。 def prime(n): if n<2: return False a=0 for i in range(1,n+1): if n%i==0: a+=1 if a>2: return False else: return True def main(): n=input("Enter a number:") print prime(n) main() Or: def prime(n): if n<2: return False if n==2: return True for i in range(2,n): if n%i==0: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def main(): n=input("Enter a number:") print prime(n) main()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知识点

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 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R| x-3>2} ,{x| 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注意:B 同一集合。 ?/B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A 或B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单元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单元测试题 附答案解析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高一数学必修一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单元测试 附答案解析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M ={x |x 2+2x =0,x ∈R },N ={x |x 2-2x =0,x ∈R },则M ∪N =( ) A .{0} B .{0,2} C .{-2,0} D .{-2,0,2} 2.设f :x →|x |是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若A ={-2,0,2},则A ∩B =( ) A .{0} B .{2} C .{0,2} D .{-2,0} 3.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f (-3)=2,则下列各点在函数f (x )图象上的是( ) A .(3,-2) B .(3,2) C .(-3,-2) D .(2,-3) 4.已知集合A ={0,1,2},则集合B ={x -y |x ∈A ,y ∈A }中元素的个数是( ) A .1 B .3 C .5 D .9 5.若函数f (x )满足f (3x +2)=9x +8,则f (x )的解析式是( ) A .f (x )=9x +8 B .f (x )=3x +2 C .f (x )=-3x -4 D .f (x )=3x +2或f (x )=-3x -4 6.设f (x )=??? x +3 x >10, fx +5 x ≤10,则f (5)的值为( ) A .16 B .18 C .21 D .24 7.设T ={(x ,y )|ax +y -3=0},S ={(x ,y )|x -y -b =0},若S ∩T ={(2,1)},则 a , b 的值为( ) A .a =1,b =-1 B .a =-1,b =1 C .a =1,b =1 D .a =-1,b =-1 8.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1,0),则函数f (2x +1)的定义域为( ) A .(-1,1) C .(-1,0) 9.已知A ={0,1},B ={-1,0,1},f 是从A 到B 映射的对应关系,则满足f (0)>f (1)的映射有(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10.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f (x )满足:对任意的x 1,x 2∈(-∞,0](x 1≠x 2),有(x 2- x 1)[f (x 2)-f (x 1)]>0,则当n ∈N *时,有( ) A .f (-n )

实验2:函数的应用

实验项目:函数的应用 实验目的: (1)掌握函数的定义和调用方法 (2)练习重载函数的使用 (3)练习使用系统函数 (4)使用debug调试功能,使用step into追踪到函数内部。 实验任务: 1.编写重载函数MAX1可分别求取两个整数,三个整数,两个双精度,三个双精度数的最大值。 2.用递归的方法编写函数求Fibonacci级数,观察递归调用的过程。 实验步骤: 1.分别编写四个同名的函数max1,实现函数重载,在main()中测试函数功能。 int max1(int x, int y) { return (x>y?x:y); } int max1(int x, int y, int z) { int temp1=max1(x,y); return (y>z?y:z); } double max1(double x, double y) { return (x>y?x:y); } double max1(double x, double y, double z) { double temp1=max1(x,y); return (y>z?y:z); } void main() { int x1, x2; double d1, d2; x1 = max1(5,6); x2 = max1(2,3,4); d1 = max1(2.1, 5.6); d2 = max1(12.3, 3.4, 7.8); cout << "x1=" < void fun (int x,int y ); main() {int x=5,y=3; fun(x,y); printf("%d,%d\n",x,y); } void fun (int x,int y ) { x=x+y; y=x-y;

x=x-y; printf("%d,%d\n",x,y); 3.#include int f (int a); main() { int s[ 8 ] = {1,2,3,4,5,6} ,i, d=0; for (i=0; f( s[i] ) ; i++) d+=s[i]; printf("%d\n",d); } int f(int a) { return a%2; } 4.#include long f( int g) { switch(g) { case 0:return 0; case 1: case 2: return 1; } return ( f(g-1)+ f(g-2)); } main ( ) { long int k; k = f(7); printf("\nk= %d\n",k); }

集合与函数概念

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课标要求: 本章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使学生感受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 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对象,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 流的能力.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本章把函数作为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来学习,强调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模型的过程与方法,从而发展 学生对变量数学的认识.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某些数集的专用符号. 2.理解集合的表示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 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4、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5、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培养学生从 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6.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7.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8.学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了解函数构成 的三要素,了解映射的概念;体会函数是一种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体会对 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并熟练使用区间表 示法. 9.了解函数的一些基本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恰当 地进行选择;会用描点法画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 10.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11.结合熟悉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偶 性和周期性的含义,通过具体函数的图象,初步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 12.学会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

集合与函数测试题

淄博五中57级国庆节作业(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六个关系式:①{}{}a b b a ,,? ②{}{}a b b a ,,= ③{0}=? ④}0{0∈ ⑤{0}?∈ ⑥{0}??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6个 B.5个 C. 4个 D. 少于4个 2.已知{(x, y)3}, {()-1},则A ∩( ) A.{2, 1} B.{21} C.{(2,1)} D.(2,1) 3.有以下四个命题: ①“所有相当小的正数”组成一个集合; ②由1,2,3,1,9组成的集合用列举法表示为{}1,2,3,1,9; ③{1,3,5,7}与{7,5,3,1}表示同一个集合; ④{}y x =-表示函数y x =-图象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 ③ B.① ② ③ C.③ D.③ ④ 4.设集合{|12},{|}.A x x B x x a =<<=<若,A B ?则a 的范围是( )

A.2a ≥ B.1a ≤ C.1a ≥ D. 2a ≤ 5.下列图象中不能作为函数图象的是( ) 6.如果奇函数)(x f 在区间[3,7] 上是增函数且最大值为5,那么)(x f 在区间[]3,7--上是( ) A.增函数且最小值是5- B.增函数且最大值是5- C. 减函数且最大值是5- D. 减函数且最小值是5- 7.函数)2 3 (,3 2)(-≠+= x x cx x f 满足,)]([x x f f =则常数c 等于( ) A. 3 B. 3- C. 33-或 D. 35-或 8.设=)(x f , 则5(())2f f 的值为( ) A.12 - B.32 C.52 D.92 9.已知函数y f x =+()1定义域是[]-23,,则y f x =-()21的定义域 是( ) A.[]05 2 , B.[]-14, C.[]-55, D.[]-37, ≤1) >1)

C语言:函数的应用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结构化程序设计与C语言开课实验室: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用C语言编写和调试函数的程序。从而对函数的定义、调用、全局变量的灵活运用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二、内容及结果 1、程序一素数函数 1)程序要求:写一个判断是否是素数的函数,在主函数输入一个整数,调用它后输出结果。2)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t prime(int n) { int i,k; k=sqrt(n); for(i=2;i<=k;i++) if(n%i==0) break; if(i<=k) return 0; else

return 1; } int main() { int prime(int n); int n; printf("Please enter n:"); scanf("%d\n",&n); if(prime(n)==1) printf("%d is a prime number",int(n)); else printf("%d is not a prime number",int(n)); } 3)运行截图: 2、程序二用递归方法求n阶勒让德多项式的值 1)程序要求: 递归公式为: 当n=0,= ) (x P n 1 当n=1, = ) (x P n x; 当n>=1, = ) (x P n((2n-1)x-P n-1(x)-(n-1)P n-2 )x))/n 2)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t p(int n,int x); void main() { int n,x; scanf("%d",&x); for(n=0;n<=10;n++) printf("p(%d,%d)=%d\n",n,x,p(n,x)); } int p(int n,int x) { if(n==0) return 1; else if(n==1) return x; else return((2*n-1)*x-p(n-1,x)-(n-1)*p(n-2,x))/n; } 3)运行截图:

高一数学集合与函数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如图,U 是全集,M 、P 、S 是U 的三个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A.(M S P ) B.(M S P ) C. (M P ) (S C U ) D.(M P ) (S C U ) 2. 函数 ]5,2[,142 x x x y 的值域是 A. ]61[, B. ]13[, C. ]63[, D. ),3[ 3. 若偶函数)(x f 在]1,( 上是增函数,则 A .)2()1()5.1(f f f B .)2()5.1()1(f f f C .)5.1()1()2( f f f D .)1()5.1()2( f f f 4. 函数|3| x y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A. ),( B. ),3[ C. ]3,( D. ),0[ 5. 下面的图象可表示函数y=f(x)的只可能是 y y y y 0 x 0 x 0 x 0 x A. B. C. D. 6. 函数5)(3 x c bx ax x f ,满足2)3( f ,则)3(f 的值为 A. 2 B. 8 C. 7 D. 2 7. 奇函数)(x f 在区间[1,4]上为减函数,且有最小值2,则它在区间]1,4[ 上 A. 是减函数,有最大值2 B. 是增函数,有最大值2 C. 是减函数,有最小值2 D. 是增函数,有最小值2 8.(广东) 客车从甲地以60km /h 的速度匀速行驶1小时到达乙地,在乙地停留了半小时,然后以80km /h 的速度匀速行驶l 小时到达丙地.下列描述客车从甲地出发,经过乙地,最后到达丙地所经过的路程s 与时间t 之间关系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A. B. C. D. 9. 下列四个函数中,在(0,+∞)上为增函数的是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答案-函数的应用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答案-函数的应用

实验03函数的应用(2学时) (第3章函数)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函数的定义和调用方法。 (2) 练习重载函数的使用。 (3) 练习使用系统函数。 (4) 学习使用Visual Studio 2010的调试功能,使用“逐语句”追踪到函数内部。 二、实验任务 3_1(习题3-8)编写一个函数把华氏温度转换为摄氏温度,转换公式为:C=(F-32)*5/9。 3_2 编写重载函数Max1可分别求取2个整数、3个整数、2个双精度数、3个双精度数的最大值。 3_3 使用系统函数pow(x, y)计算x y的值,注意包含头文件cmath。 3_4(习题3-13)用递归的方法编写函数求Fibonacci级数,观察递归调用的过程。

三、实验步骤 1.(编程,习题3-8)把华氏温度转换为摄氏温度。 编写函数float Convert(float TempFer),参数和返回值都为float类型,实现算法 C=(F-32)*5/9,在main()函数中实现输入、输出。程序名:lab3_1.cpp。 ★程序及运行结果:(注意:定义的函数头是float Convert(float TempFer)) //lab3_1(习题3-8)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float Convert(float TempFer); void main(){ float f; cout<<"输入一个华氏温度值:"; cin>>f; cout<<"华氏温度"<

度的值是"<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x1(int a,i n t b){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函数与集合 概念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2)元素的互异性;(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Ⅰ)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Ⅱ)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 (3)图示法(文氏图): 4、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5、“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a ∈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a?A 6、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两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B

集合与函数概念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新课标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测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的代 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5分,共50分)。 1.用描述法表示一元二次方程的全体,应是 ( ) A .{x |ax 2+bx +c =0,a ,b ,c ∈R } B .{x |ax 2+bx +c =0,a ,b ,c ∈R ,且a ≠0} C .{ax 2+bx +c =0|a ,b ,c ∈R } D .{ax 2+bx +c =0|a ,b ,c ∈R ,且a ≠0} 2.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 A.B ∩[C U (A ∪C)] B.(A ∪B) ∪(B ∪C) C.(A ∪C)∩(C U B) D.[C U (A ∩C)]∪B 3.设集合P={立方后等于自身的数},那么集合P 的真子集个数是 ( ) A .3 B .4 C .7 D .8 4.设P={质数},Q={偶数},则P ∩Q 等于 ( ) A . B .2 C .{2} D .N 5.设函数x y 1 11+ = 的定义域为M ,值域为N ,那么 ( ) A .M={x |x ≠0},N={y |y ≠0} B .M={x |x <0且x ≠-1,或x >0},N={y |y <0,或0<y <1,或y >1} C .M={x |x ≠0},N={y |y ∈R } D .M={x |x <-1,或-1<x <0,或x >0=,N={y |y ≠0} 6.已知A 、B 两地相距150千米,某人开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A 地到达B 地,在 B 地停留1小时后再以50千米/小时的速度返回A 地,把汽车离开A 地的距离x 表示为时间t (小时)的函数表达式是 ( ) A .x =60t B .x =60t +50t C .x =???>-≤≤)5.3(,50150)5.20(,60t t t t D .x =? ????≤<--≤<≤≤) 5.65.3(),5.3(50150) 5.35.2(,150) 5.20(,60t t t t t 7.已知g (x )=1-2x,f [g (x )]=)0(12 2 ≠-x x x ,则f (21)等于 ( ) A .1 B .3 C .15 D .30 8.函数y=x x ++ -19 12 是( ) A .奇函数 B .偶函数 C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D .非奇非偶数 9.下列四个命题 (1)f(x)=x x -+-12有意义; (2)函数是其定义域到值域的映射; (3)函数y=2x(x N ∈) 的图象是一直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