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与基本特点(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与基本特点(上)

7

|

47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与基本特点(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与基本特点(上)

金元浦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二0一五年一月

金元浦:大家好,我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元浦。今天我们要讲的一个题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点》。

我们知道,前两天在北京召开了APEC会议,APEC会议期间,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给APEC的领导人及其配偶们送了国礼。那么国礼三件分别是《四海升平》景泰蓝赏瓶、《繁花》手包套装和《和美》纯银丝巾果盘,前面的这个《四海升平》是给领导人的礼品,后面的两个是给领导人配偶的礼品。从这里开始,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近六十年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我国全党全国全民没有像现在这样对传统文化给予这么高的热情,而习近平同志也是在建国以来的所有领导人、总书记和主席中间对传统文化用力最多的领导人。那么今天我们来谈一谈文化的发展,谈一谈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有着什么样重大的意义,它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它一些基本的特点是什么。

一、文化的繁荣是世界发展的终极目标

首先我们要看一看文化的发展在当今世界有一个重要的变化。这个变化呢,就是首先要问什么是发展,发展的内涵是什么。过去我们的发展很清楚,主要是经济的发展,那么现在我们要重新思考这样一个概念。长期以来,国际国内的社会一直把发展主要看成是经济的发展、经济指标的发展、GDP的发展、物质力量的发展,文化被视作是可有可无的附属,与发展无关或者与主体经济无关。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和发展的关系日益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全球化,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媒体技术对于社会的推动,使各国重新思考文化与发展的关系,文化、经济、科技与发展的这一系列原有的、故有的那样一种观念被逐步的打破,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族认识到文化对当代经济生活具有巨大的影响和制约力。同时,也看到文化作为高端产业形态和先进的生产力,

它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一种趋势。发达国家率先调整转型升级,大力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并在这一领域里规划、布局、抢占创意的制高点,整个全世界对于文化的关注度空前的提高。在这样一个全球性潮流的推动下,联合国的教科文组织组织了世界文化发展十年,并于1992年成立了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

1995年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经过好多年的调查、积累、撰写和修改,推出了一个题为“我们的创造多样性”的报告,这个报告论述了文化在人类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这个报告认为,脱离人或者脱离文化背景的发展是一种没有灵魂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应当从总体上看成一个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所以这个报告指出,发展不仅包括商品和服务,而且还应包括充实的、满意的、有价值的和值得珍惜的共同生活,要使整个人类的生活多姿多彩。所以,尽管有时候文化是可以作为发展的手段的,但是最终不能降到只作为经济发展的手段或者是经济发展的仆从这样一个次要的地位。这是联合国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思想。也就是说,说到底,文化现在要在整体上重新的思考与经济的关系,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说到底,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应当是一个民族的整体文明发展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发展的组成部分。

在世纪之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再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文化政策促进发展的政府间会议,在这个会议上也提出了一份“文化政策促进发展的行动计划”这份计划在草案中就指出“发展可以最终以文化的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文化的创造性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同时也提出,“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对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文化政策就是发展政策的基本组成部分,未来世界的文化政策必须面向和更加适应新的飞速发展的需要”。这是我们看整个世界对于文化的重要的认识。我们也看到,文化越来越成为我们国家在整体的社会、整体的国家构架中越来越走向中心地位。

二、文化的复兴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目标

十八大以来,中央确立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样一个宏伟的目标,在这样一个宏伟目标中,文化的复兴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最重要的一环,它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要前提、必然的要求和必须达到的目标。可以这么看,没有文化的复兴,即使我们的经济一时上去了,也是没有灵魂的爆发,也不可能持久。对此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的融入我们的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成为政治文明的导航灯,成为社会和谐的粘合剂。

在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的大型展览的时候,引用了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叫做“长风破浪会有时”,他是说,我们今天比利时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来实现这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我们的“中国梦”。

“中国梦”是文化中国之梦,是文明中国之梦,是在全球重建中国形象的伟大的历史征程中必须实现的梦想。在当今世界,“美国梦”逐渐褪色,“欧洲梦”还在探索,中国梦的提出是在避开了资本主义发展方式的弊端,借鉴其他国家现代化先进模

式,综合了中西文化的优点发展出的中国对世界发展的一个理念体系,这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充满了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觉。

在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这一点上,其实世界对我们有着非常多的期待。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聚会,在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瑞典1970年物理学奖的获得者汉尼斯?阿尔文博士发言,他在其“等离子”物理学研究领域中的辉煌生涯即将结束的时候得出了如下的结论: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要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阿尔文博士一直致力于空间研究,他的工作无意中成了星战计划的序曲,所以他觉得各国的国防部应当改名为“大批杀伤平民部”,这是非常具有人文情怀的诺贝尔奖得主。这一个报道是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时报报出的,当时关于是不是有人说过这个话是有争议的。我们有一位大陆博物馆学的顾先生,他到澳洲的时候查阅了1988年1月24日的堪培拉时报,找到了“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这段文字的原始出处。当然了,我们文化的复兴不在于西方人说什么,但是呢,我们知道确实有相当多的人,对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寄予厚望。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史隆管理学院的教授比德圣吉在20世纪90年代出版了一本书叫《第五项修炼》。在这本书中有他的一篇中文版序,这篇序的中心思想是这样说的:“希望你们中国为人类找到一条新路。”他认为“现在的时代需要重新关照整体”。然后他指出,“你们的传统文化中仍然保留了那些以生命遗体的观点来了解的万世万物运行的法则,以及对于奥妙的宇宙万有本源所体悟出的极高明精微而深广的古老智慧的结晶,全世界都拭目以待,相信你们一定能够汲取自己,千万别重蹈西方人所犯下的错误。”他这样讲,“看看你们的进展,我们自然会想问,你们会不会步入工业社会的后尘,物质越富足,就越惟我独尊,傲视于自然秩序之上,你们会不会牺牲社会来发展经济?你们会不会变成另外一个不择手段的剽窃自然,以非永续性及危害后代的方式发展的这样一个社会?或者你们会找到一条新路。”这段话对我们的意义非常重大,因为我们确实走过了一个阶段,我们是拼命的崛起于自然,我们以非常惨痛的代价、自然生态破坏的代价发展经济,而且今天在物质日益富足的情况下,我们是不是已经变得惟我独尊了呢?在物质极具富足的情况下,我们确实把自然的规律、自然的秩序给扔到了一边,我们找到了一条新路吗?我们找到了,我们正在探索。

三、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

从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中央,在整体的发展中特别关注了文化的发展,在文化的发展中特别关注和推崇中华传统文化,那么我们怎么样来定义我们中华的传统文化呢?

(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方式和精神家园

中国传统文化首先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方式和精神家园。习近平提出,中华民族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他还提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崇高的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星火相传。他提出,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

(二)中华传统文化包含着许多人类文明的生存智慧

我们会看到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是孤立的,它包含着许多人类文明的生存智慧。习近平明确的指出,在确立人类社会普遍的道德规范方面,中华文化有其优长之处,他认为种族文化中包含着许多为人类所共同遵循的普遍性的生存智慧。习近平说过,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的诸子百家学说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他指出,这些思想家是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的探讨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这些都能看到,中华传统文化有了一个全新的定位。老子、孔子等思想家的观念中,包含了许多正确反映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生存发展的规律,提出了不少真理性的认识。这些思想、这些思考表达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的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习近平同志的这种定位是非常好的,高度的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具有世界普遍文化意义的思想观点。当然,也是我们党历代领导人中,第一次作出总结和提出这样一种观念,他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崭新的认识。

(三)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在谈到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习近平同志还指出,他说我们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的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习惯。他认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基因是一种文化的基因,所以他说,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由来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个思路是非常清晰的,也就是说,习近平是这样思考的。他认为,虽然后来的儒家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里长期取得了主导地位,但是中国思想文化依然是多项多元发展的,这些思想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也就是说,这个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在我国各族人民修齐治平、知常达变、尊时守位、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标识。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特别是在建国以来的历史上,习近平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给了最高的评价。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几千年来的中国人们生生不息、绵绵不绝发展动力,蕴含了我们今天实现中国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道路的整体发展方向。习近平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的精神力量。他认为,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这种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报国情怀,尤其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这里有两句话,我们看得很清楚,他谈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的那样一些部分,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这两个“最”其实在其他地方呢,习近平同志还讲过一些其他的话,这两个“最”可以提炼出来,叫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2013年9月26号,习近平在会见“第四届道德模范提名奖”的获得者的时候,他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星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习近平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与阐释

我们知道习近平同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比较深厚的修养,同时也有着自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重要观点所做的阐释。大家知道,从孔子故乡曲阜参观孔府和孔子研究院,一直到探望国学泰斗汤一介,从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传统文化和国家软实力,到北师大考察的时候,明确反对去中国化,从外事活动中阐释中华文明和海外文明的交流互鉴,到万里高空的专机上倡导学古诗文经典。这些大家都能看到,习近平推行只要讲话,一定会引用中国传统的典故,他总是根据当时讲话的主题,阐释中华文化的经典,用这种经典来表述他的思想。在文艺座谈会上他也讲,他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这些呢,对于我们来讲都有重要的意义。他到山东曲阜的孔府考察,他很有兴趣,翻着那个孔子的研究成果,孔学的研究成果,他说他要仔细看看《孔子家语通解》,要看看《论语全解》这两本书。然后在与专家座谈会的时候,他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表现。

2013年的12月30号,习近平主席在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的时候,他强调要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所以他提出要系统的梳理传统文化的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这些呢,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深的感情。抛弃了传统、丢掉了根本就等于割断了我们自己的精神命脉。他也经常讲,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的创新。对于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的加一对待,有洋气的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这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他对于这些专家、学者和这方面的研究者,要求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2014年的5月4日,他与北师大的学生座谈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的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这是他到北师大看望老师时提出来的。他说,古诗文经典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我们一说话,能蹦出来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来的,所以我们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的转动文化不断的传承下去。

不论是在南非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的第五次会晤,还是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上,他都是随口引用了古代典籍。比如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他引用了桓宽的《盐铁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说明我们要改革创新,要把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去

掉。同时呢,他又引用了晋代袁宏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样一些警句强调我们坚持开放、包容、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一

2013年5月31至6月6号,他应邀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墨西哥进行国事访问,他是走一路引用了一路,用他所熟知的中国经典表达对拉美各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比如在墨西哥访问的时候,他引用了《左转》中的宾至如归这个成语,表达了对墨西哥人民的友好情谊;他引了孔子《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国与国之间平等相待、相互尊重;他引了庄子《逍遥游》中的“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表示要将中墨两国人民友好、友情汇聚成浩瀚的大海才能够脱节我们友谊之舟。当然,他还引用了其他我们熟知的像“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用来比喻中墨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

2014年的2月24日,在集体学习中间,关于传统文化,习近平同志特别提出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深入发觉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这些观念都非常重要。

7

|

47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