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药用植物太子参的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太子参的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太子参的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太子参的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4-02-18 修回日期:2004-04-19

作者简介:吴朝峰(1975-),男,硕士.研究方向:作物栽培.

药用植物太子参的研究进展

吴朝峰1,2,林彦铨1

(1.福建农林大学农业部甘蔗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2;2.安阳工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摘要:介绍了太子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功效特点及在化妆品、保健营养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及生产现状,并指出太子参生产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太子参;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功效

中图分类号:S567.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7817(2004)0420426205

Advances in studies on T aizishen (Pseudostella ria heterophylla )

WU Chao 2feng 1,2,L IN Yan 2quan 1

(1.K ey Lab of Eco 2physiology &G enetic Improvement for Sugarcan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P.R.China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2,China ;2.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yang ,Henan 455000,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report the recent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chemical components ,pharmacological ac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functions and effects of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cosmetics ,health care and nutrition are also re 2viewed.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ts production is reported and som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of its production and utilization are also suggested.

K ey w ords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pharmacological ac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function and effect

太子参系常用中药,又名孩儿参、童子参、四叶茶参、米参,《本草从新》、《本草纲目拾遗》等多部医药著作中均有记载.太子参为石竹科(Caryophllaceae )植物异叶假繁缕[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Pax ]的干燥块根,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北和西北等地,福建、山东、江苏和安徽等省有种植,尤以福建柘荣太子参质量较好.其性甘、性平、微苦;入脾肺二经,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干、肺燥干咳等病症.临床上可单独使用或与其它中药配合使用,或用于成方制剂.近年来临床表明,太子参在治疗肝炎、糖尿病、冠心病、心绞痛、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甲亢、淋巴结核等疑难病症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现又有用太子参用于保健食品、化妆品研制开发,其用量速增.本文对太子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功效特点,化妆品及保健营养的应用,生产现状,高产栽培技术,前景展望作一综述.

1 化学成分

1.1 氨基酸

据研究,太子参含人体必需氨基酸7种,即赖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和苯丙

氨酸,人体半必需氨基酸2种,即精氨酸和组氨酸[1,2].此外,还含有其它氨基酸,如丙氨酸、胱氨酸.余国

奠等[3]对各地区太子参品系进行排位,为中医用药提供参考.

1.2 微量元素

太子参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如Ca 、Fe 、Zn 、Mn 、Se 、Mo 、Si 、Co.这些微量元素在人体的新陈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4].据报道[5],分解醇、蛋白质的酶都是含Zn 酶,如将Zn 除去,酶的活性降低,这可能与中医用太子参治疗食欲不振、体弱无力等有关.Mn 能刺激抗毒素的合成,增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这可能与太子参具有滋养强壮的功效有关.人体缺Co 可发生气喘等病,而太子参补气功能与此有关.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3卷第4期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4年12月

1.3 糖类

刘训红等[6]研究发现太子参含有免疫活性多糖PHP 2A 、PHP 2B.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2×104和4.6×104.据多年太子参药理和临床研究,太子参多糖与太子参水煎液药理作用相似,具有增强小鼠体力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增强免疫、抗疲劳、抗氧化等多方面功能[7-9].因此,将太子参多糖作为免疫增强剂等

加以开发利用十分有意义.此外,太子参还含有果糖、蔗糖、α2槐糖、麦芽糖和淀粉.

1.4 环酞类

环酞A 、B 、和C [10-12].

1.5 有机酸

棕榈酸、亚油酸、山嵛酸、22吡咯甲酸[13].

1.6 酯类

22吡咯甲酸232呋喃甲酯、亚油酸212甘油酯、三棕榈酸甘油酯、甘油212单亚油酸酯、3′2糖基2吡咯21羧酸

酯、22环己烯212醇2苯甲酸酯、邻苯二甲酸二特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4-15].

1.7 其它成分

β2谷甾醇、豆甾烯232β醇、胡罗卜甙、蔗糖、吡咯、糠醛、糠醇、12甲基232丙基苯、吡咯、22甲基吡咯、42丁甲氧基2(12丙烯醇)2酚、22甲基2(12丙烯基)2酚[14-15].

2 药理作用

2.1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据研究,太子参对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其高级部位有某种特异作用.根据对动物的脑电图及条件反射方法的研究,发现太子参主要是加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同时能加强抑制过程,改善神经活动的灵活性,增强动物抗疲劳作用,也能提高人的一般脑力和体力的机能.

2.2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刘维俊等[16]研究发现,太子参提取液有明显的抗应激作用,能显著抑制小鼠肾上腺、胸腺、脾、甲状腺等器官在应激反应中的重量变化,对肾上腺内维生素C 、胆甾醇水平、血糖和肝糖元有显著影响.长期服用太子参,可改变小鼠对非特异刺激的耐受能力.刘玉翠等[17]进行太子参口服液药效的研究,发现太子参口服液能使小鼠脾脏、胸腺显著增大.

2.3 对机体反应的影响

倪峰等[18]进行太子参药效试验,发现太子参能增强小鼠耐饥渴能力、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延长了小鼠的存活时间,减轻不良环境对机体的影响,促进动物恢复健康.这有助于太子参对身体虚弱、食欲不振等症的治疗.倪峰等[14]用太子参提取物进行小鼠常压耐缺氧研究,结果表明太子参水提物、醇提物明显延长常压耐缺氧环境下的生存时间,提高机体耐受力.

2.4 对免疫器官的影响

近年来对太子参氨基酸和多糖的大量研究表明其具有明显的免疫促进作用.太子参中以精氨酸含量最高.精氨酸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外界有害刺激免疫能力,同时改善氮的平衡,促进胰岛素等多种激素分泌.注射太子参多糖可显著增强小鼠体力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免疫、抗疲劳、抗氧化等多

方面功能[7-9,19].

2.5 对其它方面的影响

据研究,太子参具有明显抑制小鼠肠推进色距离,对虚弱、消化不良等病有治疗效果[16].同时倪峰等[18]指出,太子参水、醇提取物可以增强小鼠耐饥渴能力,明显增大大鼠木糖排出量,增强小肠吸收功能,并对脾虚模型有很好的改善、治疗作用.太子参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造血功能受撒模型、白细胞下降有明显的升白作用,增强其补血功能、机体抵抗力,有助于病后康复.太子参水煎沉剂对淋巴细胞增殖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2.6 毒性

刘玉翠等[17]进行毒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太子参口服液(50g ?kg -1)在观察期间对人体无毒害作用,也未见到药物引起的异常反应.

3 临床应用及功效特点

?

724?第4期吴朝峰等:药用植物太子参的研究进展

3.1 胶囊由太子参水煎、浓缩、喷雾干燥后,加药渣粉末为敷料制成的胶囊(别名童乐丸),主用于小儿体虚、消化不良等症.太子参胶囊能延长病人在缺氧情况下的存活时间,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16].

3.2 复方口服液

由太子参、黄芪等多味中药配成的复方制剂,其味甘平,入心、肺、脾经,具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食少神倦、自汗心悸.复方太子参口服液使机体虽处在不良的外环境下,仍保持内环境的稳定,从而增强了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抵抗力,这对年老体衰或年幼体虚特别有益[17].

3.3 止咳平喘散(精)

由太子参、冬虫夏草、浙贝母、槟榔、白芨、甘草等多味中药加工制成的散剂.该制剂具有解除支气管痉挛、抑杀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及抗感冒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具有益气养阴、滋养脏腑、清补、平补扶其正,清热解除其湿,润肺化痰止渴平喘祛其邪,恢复体内阴阳平衡的作用,达到标本同治,攻补兼施的目的[20-21].

3.4 复方颗粒

由太子参、黄芪、川芎、党参、何首乌、白芍、续断、骨碎补、炙日草等多味中药制成的颗粒剂,能够加快

神经生长速度,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再生[22].

3.5 功效特点

以“清补”见长,益气但不升提,生津而不助湿,扶正而不恋邪,补虚而不峻猛,具有与人参相似的功效,但又常用于不宜使用人参的病症等[23-24].

4 在化妆品、营养保健上的应用

4.1 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近年来,世界化妆品行业具有越来越多使用天然物质的趋势,而这些添加剂多为维生素类、微量元素、有机化合物、氨基酸等.太子参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这些必需的氨基酸恰好有益营养皮肤和头发.微量元素有机化合物在化妆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微量元素Fe 在护肤类化妆品中是防止由于皮肤Fe 的缺失而干扰体内血浆中Fe 的动态平衡,也可对微循环和微血管起着重要的平衡作用.此外,太子参中糖皂甙以及十六酸、亚油酸、单甘油酯等含量都不低,这些都是化妆品中常用作改善角质层的添加剂.用太子参提取液加工而成的化妆品有着良好的护发养发、护肤养肤的功效.因此,将太子参提取

全液作为头发、皮肤化妆品的营养添加剂是十分理想的[25].

4.2 在营养保健品中的应用

太子参含果糖、淀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并且太子参皂甙具有与人参一样的滋补功效.近年来,人们把它碾成粉末添加到食品中,开发出相应的太子参系列产品,如枣汁即食太子参、什锦太子参酥脆、姜汁太子参酥、医方太子参酥脆及明胶、阿胶太子参酥脆.既可以利用其药用价值,又可以发挥营养价值,突破果蔬脆模式,对许多中草药补品、天然营养品的加工和新产品开发产生深远的意义[26].

5 生产现状

太子参有着悠久的用药历史,又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药用植物,但太子参生产现状不容乐观[27-29]

.具体表现如下.

5.1 种质资源

太子参种质资源缺乏科学的系统整理和研究,造成品种混乱;种质选育工作进展缓慢,优良品种品系少;资源保护意识淡薄,种质散失严重;许多野生太子参品种再生能力无法恢复.因此要建立优良太子参种质的评价体系,开展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提高育种的专属性和方法的先进性,规范种质资源的程序[30].

5.2 栽培现状太子参作为中药材,除要求较高的产量以外,还要注重品质.应从两方面衡量,一方面从外观形态、色泽、质地及气味等方面加以鉴别,另一方面从有效成分(如皂甙、多糖、氨基酸)来鉴别.产量高低和质量好坏与栽培技术有很大的关系.现在,太子参栽培比较粗放,表现在选地、杂草清除、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特别是病毒病非常严重,既影响产量,又影响品质.此外,管理水平跟不上,采收加工不规范严重阻碍了太子参?

824?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3卷

的发展.因此,要增加农业投入,改善生产条件,满足太子参的生长发育条件,同时加大科技投入,使栽培技术向规范化、科学化、基地化方向发展.

5.3 市场制约

太子参作为中药材,生产规模受市场变化的影响和制约,市场价格的高低决定着生产规模的大小.由于市场价格变化引起了生产的大起大落,而参农对市场动态了解不够,因此参农感到种参效益没有保障,影响了参农的积极性.近几年,价格趋于稳定,但种参的生产规模仍然要根据市场动态作相应的调整,不要一拥而上,最好与药材公司、药材科研机构、市场挂钩,了解市场信息,掌握市场动态,同时,要加强太子参的品牌意识,提升市场竞争力.

6 高产栽培技术

太子参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31,32].

6.1 繁殖方法

太子参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2种方式,生产上以无性繁殖为主.但太子参长期进行无性繁殖,导致病毒病严重发生,平均每年减产30%-40%,同时,品种质量下降.为了提高产量、质量,目前可结合有性繁殖进行品种复壮,减少病虫害发生.

6.2 田间管理

主要从选地整地、培土除草、追肥排灌等方面入手.太子参喜生长在湿润阴凉、肥力高、排水良好、腐殖质丰富的沙质土壤.幼苗适时除草培土有利于发根和根的生长,除草时尽量用手拔或者用小锄浅锄一次.太子参忌水,要注意排水.追肥应根据苗情而定.

6.3 病虫害防治

6.3.1 病害 (1)叶斑病.病原为半知菌类链孢属太子参叶斑病菌,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的小点,几天后扩大成灰白色或黄褐色斑块,后期病斑上着生小黑点,病斑汇合,叶片枯萎.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1∶1∶15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每7-10天喷1次,严重发病时,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托布津800倍液,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33,34].(2)花叶病.病原为太子参花叶病毒,受害植株叶片畸形,皱缩,出现花叶,块根细长而小,是当前太子参生产中的最大问题.防治措施:1)实行轮作,与小麦、旱稻等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2)选用种子繁殖,培育无病种苗,搞好种苗消毒,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10min ;3)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4)利用生物技术,通过茎尖培养、愈伤组织培养、器官培养、微牙嫁接培养等得到无菌苗,再通过后期的科学管理,减少病毒病发生,或运用分子生物学和化学指纹图谱,选育出优良的太子参抗病品种[35-39].据报道目前唯一的太子参抗病品种是由山东省文登市药材开发研究所选育的杂交种———抗毒

一号[40].

6.3.2 虫害 为害太子参的虫害常见的有白蚂蚁、地老虎、蛴螬、蝼蛄、金针虫和蚜虫.防治措施:(1)清除杂草.(2)用50g 氯丹乳油和炒香的麦皮10kg ,加水配制.

7 前景展望

在对太子参药理作用不断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临床应用方面可进一步开发新的中成药,探索新的适应症,加快相关保健品、美容化妆品的研制开发,使资源优势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生产上,目前正通过组织培养途径,进行太子参脱毒培养、工厂化育苗试验的探索,有望获得优良的品种.此外利用DNA 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和多方面的生物学手段,阐明它的物种起源及变异式样.充分利用野生太子参品种,加速培育新的抗病品种,寻找有效成分的功能基因,克隆、表达那些次生代谢产物的酶基因,利用代谢工程在工业化条件下大规模生产出有效成分,满足市场需求.

太子参的开发和发展,社会需求是主要因素.随着保健、美容意识越来越强,太子参需求量越来越大.今后发展方向将是生产出“真实、优质、安全、稳定、可控”的绿色太子参及相关系列产品,实现生产基地化、品种标准化,栽培组合最优化、生产流程全程无公害化,经营方式集约化[41-43].

参考文献:

[1]王吉吉星,高淑贤,徐绥绪.太子参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J ].沈阳药学院学报,1992,53(4):300-301.?924?第4期吴朝峰等:药用植物太子参的研究进展

[2]钟方晓,彭广芳.山东太子参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分析[J ].时珍国药研究,1997,8(3):223-224.

[3]余国奠,刘学平,潘红娟,等.华东地区太子参品系的氨基酸比较分析[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9,18(1):9-11.

[4]余国奠,刘学平,潘红娟,等.5个太子参品系的微量元素分析研究[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8,17(4):20-22.

[5]李书祯.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M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2.5.

[6]刘训红,阚毓铭,王玉玺,等.太子参多糖的研究[J ].中草药,1993,24(3):119-121.

[7]钟方晓,彭广芳,李贵海.山东太子参多糖对质量的影响[J ].中草药,1997,28(7):428-430.

[8]刘训红,阚毓铭,王玉玺,等.江苏地产太子参中多糖、游离糖及氨基酸含量分析[J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3,9(3):42

-43.

[9]刘训红,王玉玺.太子参多糖抗应激和免疫增强作用的实验研究[J ].江苏中医,2000,21(10):51-52.

[10]谭宁华,周俊.太子参中新环酞—太子参环酞C[J ].云南植物研究,1991,13(4):440-441.

[11]黄泰康.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553.

[12]肖培根.新编中药志[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第1卷),2002.191-193.

[13]谭宁华,赵守明,陈昌祥,等.太子参化学成分[J ].云南植物研究,1995,17(1):60.

[14]王吉吉星,高淑贤,徐绥绪.太子参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J ].沈阳药学院学报,1993,10(1):63-64.[15]王吉吉星,高淑贤,徐绥绪.太子参化学成分的研究(Ⅲ

)[J ].沈阳药学院学报,1993,10(3):221-223.[16]刘维俊,黄光才,叶小青,等.太子参胶囊的药效学研究[J ].中国新药与临床药理,1994,5(3):51-58.

[17]刘玉翠,邹岳奇,陈英珠.复方太子参口服液强壮身体的药理研究[J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1997,14(2):32-34.

[18]倪峰,郑光中,叶华.太子参药效作用探讨[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6,6(2):38-40.

[19]龚祝南,戴岳.8个不同太子参对脾虚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药材,2001,24(4):281-282.

[20]陈德智.太子参止咳平喘散治疗支气管506例疗效观察[J ].中医杂志,1996,48(1):56.

[21]周志容.太子参止咳平喘精疗支气管218例临床疗效观察[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6(1):45-46.

[22]王宝军,王和鸣,王竹风.复方太子参颗粒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研究[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2,12(4):28-

30.

[23]杨徐杭.太子参的功效特点[J ].陕西中医函授,1994,(5):2.

[24]黄伏顺.太子参的功效特点[J ].江苏中医,1993,14(4):29-30.

[25]许榕生.太子参提取液在化妆品中的应用[J ].化妆品原料,1995,(5):28.

[26]王维亮.真空膨化太子参系列产品制法[J ].适用技术市场,1996,(8):21-22.

[27]吴丽平.浅谈闽东太子参的生产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 ].经济作物,1998,(2):33-34.

[28]马小军,陈震.我国药用植物栽培研究的发展与愿望[J ].中国中药杂志,1994,15(70):398-399.

[29]林绮.我国中药材生产科研状况[J ].中药材,1998,11(5):46-48.

[30]张丽萍,杨世林,杨春清,等.我国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中国中药杂志,1999,24(10):579-581.

[31]毕胜,李桂兰,于崇田,等.山东太子参高产栽培技术[J ].特产研究,1994,(4):53-54.

[32]林乃莹.太子参栽培技术[J ].福建热作科技,1994,19(1):26-28.

[33]喻足衡.太子参叶斑病发生与防治对策[J ].闽东农业科技,1993,(1):22-23.

[34]温学森,霍德兰,赵华英.太子参常见病害及其防治[J ].中药材,2003,24(4):243-245.

[35]刘清琪,陈绳亮,陈棣华,等.太子参花叶病原及其防治的初步研究[J ].中药材科技,1983,(2):11-12.

[36]林丛发,钟爱清,罗仰奋,等.太子参花叶病防治技术[J ].福建农业,2002,(1):17-17.

[37]薛淮,刘敏,张纯花.中国药用植物组织培养进展[J ].植物杂志,2002,(1):6-7.

[38]林丛发,罗仰奋,魏泽民,等.太子参脱毒种苗的繁殖体系[J ].闽东农业科技,2003,(2):18-20.

[39]谈献和,巢建国,张瑜,等.太子参快速繁殖技术[J ].中药材,2003,(2):18-20.

[40]宋吉青,王继振,王红丹,等.文登市培育出太子参新品种———抗毒一号[J ].中国农技推广,2001,(6):27-28.

[41]尚小可,贺承山,夏文娟,等.21世纪我国生药学研究的机遇与挑战[J ].中国药学杂志,1997,34(7):438-441.

[42]周荣汉.中药现代化、标准化与《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8,(增刊):5-8.

[43]林光美,侯长红.太子参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 AP )的初步探讨[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2):

51-54.

(责任编辑:陈幼玉) ?034?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3卷

以3种常用药用植物为例,阐述其中药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药用植物学》 主讲教师:石福臣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1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以3种常用药用植物为例,阐述其中药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 2、列举5种属于裸子植物的药用植物,阐述其主要识别特征及野生及栽培现状 3、列举5种属于木本双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分析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4、列举5种属于草本双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说明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5、列举3种属于木本单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描述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6、在唇形科和玄参科中各列举2种药用植物,比较分析其分类学特征和各自资源分 布状况 7、结合具体药用植物分析变态根在药用植物环境适应中的意义 8、结合具体药用植物分析蔷薇科内各亚科间在特征上的演化规律 9、列举5种豆科药用植物,分别阐述其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国内资源状况 10、列举5种百合科药用植物,分析其形态特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阐述各自的 资源状况 二、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毕业论文(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毕业论文

生物技术及应用论文关于生物技术的论文 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摘要: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对近年来生物技术在我国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从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细胞培养的研究概况、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等内容出发,指明了生物技术在我国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中草药;生物技术;组织培养;基因工程 我国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非常丰富,已发现11 000多种药用植物,种类和数量均居世界首位,为我国研制新的天然药物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但传统的中草药获取方法是以采集和消耗大量的野生植物资源为代价的,当采集和消耗量超过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时,必然会导致物种濒危甚至灭绝。为了解决药用植物的供需矛盾,人们多采用人工栽培的方法扩大药源,但在人工栽培药用植物时又面临着花费时间长、繁殖系数小、耗种量大、种子带病与农药残留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产量和品质。近年来,生物技术的兴起,为我国药用植物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良机和手段。 1 植物组织培养 1.1历史与现状

近40年来,植物组织培养已成为生物学科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并在农业、林业、医药业等行业中被广泛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我国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1964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罗士韦教授等首先报道了人参组织培养获得成功的研究成果。到目前为止,已有100多种药用植物通过离体培养获得试管植株,其中大多数为珍贵的药用植物。其中有的还利用试管繁殖技术用于生产栽培种植药材,如苦丁茶、芦荟、怀地黄、枸杞、金钱莲等。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所利用试管繁殖与嫩枝扦插相结合的方法繁殖新品种宁杞1号和宁杞2号苗木100多万株,加速了该品种的推广。 1.2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 1.2.1 药用植物种苗的快速繁殖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药用植株无性繁殖来解决药用植物天然资源不足这一棘手问题,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生产周期短、无性遗传特性一致的优点。特别是对某些种子繁殖慢、难繁殖的药用植物。组织培养通过选择材料的部位(如根、茎、叶的段、片、块等),运用培养基获得芽体,最后培养成为植株。现在已经在药用植物中广泛应用,已在上百种药用植物上成功完成组织培养。 1.2.2无性植株的再生无性植株的再生是对植物通过组织培养和遗传工程进行品种改良的一个先决条件,也是实现获得大量人工种苗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药用植物用组织培养技术繁殖的无性系可概括

药用植物辐射育种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生物工程 药用植物辐射育种研究进展 摘要:药用植物辐射育种是提高中药材产量和质量的重要途径,在中药现代化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述了近年来辐射育种技术的发展,以及辐射诱变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总结了药用植物辐射育种的现状及问题,并探讨了药用植物辐射育种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关键词:药用植物;辐射育种;应用概况 随着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的深入和仪器分析的发展,全球对药用植物的开发与利用迅速加强。在我国,药用植物经过几千年的应用与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中医药。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报道并应用的药用植物有11000多种[1]。随着中药的现代化推进,药用植物的大量使用,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已急剧减少,而栽培的药用植物,由于大量的栽培,导致了品质退化、产量下降、病虫害发生日益突出[2]。为了保证和不断提高药用植物的质量和产量,药用植物的辐射育种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在我国,药用植物的育种工作曾长期停留在以移植和应用农作物传统常规育种技术为主的初级阶段。但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药用植物的辐射育种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加速了药用植物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的进程。本文着重从辐射育种方面介绍目前我国药用植物育种的研究进展。 1 常规育种技术 在我国,药用植物的育种工作曾长期停留在以移植和应用农作物传统常规育种技术为主的初级阶段。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结合常规育种技术,药用植物的育种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加速了药用植物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的进程[3]。目前我国的育种方法有: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 诱变育种是人为地利用物理诱变因素和化学诱变剂,对植物的种子、器官、细胞以及DNA等进行诱变处理,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有利用价值的突变体,可根据育种目标选育新品种[4]。辐射诱变育属于物理诱变育种的其中一种,是利用

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与进展

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与进展 教学大纲 学时:36学时考试方式:考试与综述 教学方式:讲授与实习考察主讲老师:王弘 课程类型:本科生选修课 授课对象:药学专业本科生;对中药、天然药物有兴趣的医学部学生 开设目的: 人类面对各种疾病危害、资源危机等严重问题,新的药用资源寻找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人们回归自然的意识增强,天然药物在解除疾病危害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优势日益被重视,需求量急剧增加。药用植物资源是自然界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天然药物的主要来源,但由于人们长期的过度采挖,造成生态破坏,致使多种野生资源濒临灭绝。因此如何科学保护利用药用植物资源是天然药物研究领域急待解决的问题。 药用植物资源学研究范围广泛,是采用多学科手段和方法研究植物资源的一门应用性科学。本课程是在介绍药用植物资源学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同时,注重该领域研究新成果的介绍,并安排一定课时的实习考察,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熟悉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该领域研究的新进展,拓宽知识,为今后的研究生学习和从事天然药物相关研究打好基础,因此对于药学院学生有必要学习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的相关知识。作为一门选修课,也可以满足对中药和天然药物研究有兴趣的医学部学生的需要,广泛的指导人们有方向、有目的探寻新的药用资源,促进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利用。 课程内容 一、概论 4学时 植物资源基本概念 药用植物资源学的发展历史-本草学 药用植物资源的特点与分类 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二、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与优势资源 4 学时 药用植物学和生态学基础知识简介 药用植物资源分布与道地药材

三、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和保护 4学时 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 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 药用植物园和保护区介绍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四、药用植物资源化学研究进展 2 学时 植物资源化学的基本知识 药用植物资源化学研究进展 五、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性发展 6学时 植物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 药用植物资源的三级开发研究 药用植物新资源的发现 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途经- 研究范例介绍 六、民族植物药和国外植物药的研究进展3学时 民族植物药的研究进展 国外植物药的研究进展 七、新技术在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3学时 生物技术、3S技术等在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八、参观与考察 10学时 药用植物园、栽培基地参观 药用植物资源科研及实际应用考察

浅谈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药用植物学是一门研究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形态、组织、生理功能、分类鉴定、细胞组织培养、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一门科学。药用植物学的任务主要是系统地学习植物学知识,用来研究药用植物的分类鉴定,调查药用植物资源,整理中草药的种类,保证用药准确有效。 关键词:药用植物、药物价值、药物特征、药用植物的发展等 内容:据统计,我国药用资源种类达12694种,其中药用植物383科233属11020种(含种下等级),药用动物414科879属1590种,药用矿物84种〔2〕.可见我国药用资源80%多的种类是中草药类,当今人类回归自然热持续升温,为发展我国传统医药提供了广阔前景. “九五”期间对常用中药材进行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其成果对澄清品种混乱,提高鉴定水平,保证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材标准化,国际化,开发利用新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但中药材品种混乱和质量下降的局面至今仍未得到有效的遏制.我国先后对400多种中药材做了较深入的化学成分研究,填补了一大批中草药化学成分空白,筛选出800多个生物活性成分.目前已完成500多种中药的传统炮制经验的收集整理及技术规范制订,在遵守古老炮制的基础上对近100种常用中药进行现代炮制技术,工艺及其机理研究,较具民族特色和医学体系的藏、蒙、维等民族医药己相继制定了地方标准.牛黄麝香、虎骨、犀牛角、冬虫夏草菌丝等名贵中药的人工制品或代用品大大缓解了对其天然野生资源的压力,但中草药品种退化依然严重,生产管理粗放,名贵药材资源长期紧缺,不少品种已濒临灭绝.本着立中药材国际名牌,扬中医药世界美誉,我国已建立了一大批名优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全国约有200个品种,中药材道地性的系统研究已经启动. (一)药用植物栽培的发展简史:古代由于药物中植物类药占大多数,所以古代把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把药学称为“本草学”。 汉代:《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载药365种,其中植物药237种。 梁代: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载药730种,将药物按其自然属 性分类。 唐代:李勣、苏敬等,《新修本草》,载药844种,我国第一部药 宋代:唐慎微,《证类本草》载药1746种,是宋代以前本草发展最完 整的文献。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附方11096条。是我国16世纪以前祖国药学或中药学的全面总结。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载药921种,其中《本草纲目》中未收载的有716种。 此外,清代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是专论植物的著作,附图精细,考证详实,很有价值。 晋-嵇含《南方草木状》世界上最早的区系植物志。 明-兰茂:《滇南本草》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的综述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的综述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宗霖 摘要:本文综述了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况,概述了我国从古到今的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情况,本文综述了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概况、开发利用情况。阐述了资源的保护、培育与利用;探索了实现可持续利用的若干途径,并附之于自我对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利用情况的看法。 关键字:药用植物开发利用可持续中国 参考文献: 康健王蓝,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学,中国林业 士林等. 中国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体系构建[J ]. 中国中药, 2005, (15). 麦娥, 高海琪1 加强中药野生资源保护刻不容缓[J ]. 中国药业, 2004, (08). 中国药材公司. 中国中药区划[M ]. 科学, 1995. 西林等. 中药濒危药用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J ]. 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Utilization of Chinese Medicinal Plant Resourees Li Zonglin 前言:我国是应用天然药物最为广泛、最为久远的国家。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在大量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逐渐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医学文化与理论,即中医药文化理论。进入21世纪后,传统草药和近代东西方发展起来的植物药被认为是将来健康产业中最具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长期采挖以及滥用资源致使植被破坏、生态恶化,许多野生药用植物蕴藏量大大减少。为了解决这些药用植物--特别是那些药效明显、生境特殊、引种困难的药用植物的资源日渐匮乏的问题,科研人员、相关企业和一些政府部门作了大量工作,在保护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为植物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

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摘要: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对近年来生物技术在我国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从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细胞培养的研究概况、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等内容出发,指明了生物技术在我国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中草药;生物技术;组织培养;基因工程 我国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非常丰富,已发现11 000多种药用植物,种类和数量均居世界首位,为我国研制新的天然药物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但传统的中草药获取方法是以采集和消耗大量的野生植物资源为代价的,当采集和消耗量超过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时,必然会导致物种濒危甚至灭绝。为了解决药用植物的供需矛盾,人们多采用人工栽培的方法扩大药源,但在人工栽培药用植物时又面临着花费时间长、繁殖系数小、耗种量大、种子带病与农药残留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产量和品质。近年来,生物技术的兴起,为我国药用植物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良机和手段。 1植物组织培养 1.1历史与现状 近40年来,植物组织培养已成为生物学科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并在农业、林业、医药业等行业中被广泛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我国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1964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罗士韦教授等首先报道了人参组织培养获得成功的研究成果。到目前为止,已有100多种药用植物通过离体培养获得试管植株,其中大多数为珍贵的药用植物。其中有的还利用试管繁殖技术用于生产栽培种植药材,如苦丁茶、芦荟、怀地黄、枸杞、金钱莲等。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所利用试管繁殖与嫩枝扦插相结合的方法繁殖新品种宁杞1号和宁杞2号苗木100多万株,加速了该品种的推广。 1.2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 1.2.1药用植物种苗的快速繁殖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药用植株无性繁殖来解决药用植物天然资源不足这一棘手问题,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生产周

我国药用植物育种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我国药用植物育种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日期:2009-05-27 作者:高山林来源:《中国农业信息》 摘要:药用植物是中医药事业的原材料,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中药系列产品的质量和疗效。药用植物的遗传育种工作对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是重要的应用基础研究领域。是真正实现我国GAP药材标准化生产的前提和基础。药用植物的遗传和品种改良在国内外均已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本文对目前药用植物遗传育种的现状和国内外已经取得的工作成果进行了综述,尤其对应用生物新技术进行药用植物育种的成果和今后的研究前景提出了展望和建议。 关键词:药用植物,遗传育种,中药现代化 中医药是我国民族医药的瑰宝,历史悠久,疗效确切,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目前,随着全球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回归大自然呼声的日益增长,人民对天然药物的向往和需求越来越强烈和迫切。加上目前大部分化学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对人类的健康产生较大的潜在影响和威胁,而天然药物往往具有确切而稳定的疗效和保健功能,一般较少有毒副作用;因此各国政府和人民越来越多地把健康和保健寄托在天然药物上。近几年来,天然药物研究和开发的产品越来越多,产值正在快速增长。天然药物的原材料主要来自药用植物,因此深入进行药用植物的研究和开发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和不断提高药用植物的质量(尤其是有效化学成分的含量)和产量,药用植物的遗传研究和育种改良工作必将提到一个重要的议事日程:现就本人30年来从事药用植物遗传育种方面研究工作的体会、结合目前国内外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工作开展的情况和其应用发展前景,提出来进行商榷和探讨。 1 药用植物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药用植物是一类具有特殊用途的经济植物,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医疗和保健作用,尤其在我国,药用植物经过几千年的应用和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中医药学,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报道应用的药用植物有11000种,中药材是我国药用植物的主要部分,有300多种,而常用的中药材有120多种,是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原材料,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中药系列产品的质量和疗效。在中药材的研究和生产方面,药用植物的遗传育种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应用基础研究。药用植物的品种改良工作在国外已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1983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在匈牙利召开的第二次世界药物生产研讨会上,各国专家一致呼吁:重视和加强药用植物的遗传改良工作。植物药在世界上需求量增长很快,而植物药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拥有极其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也是全人类的珍贵财产和宝库。因此,发展中国家有条件,也义不容辞地肩负着药用植物遗传资源

浅议甘肃省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及对策

浅议甘肃省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及对策 药用植物指的是含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防病、治病、补益等特种功效,可加工中药和兽医用药的经济作物。 中药是祖国医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多年来,中医、中药对于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提高民众身体素质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西药相比较,中药绝大部分是野生或栽培植物,具有取材天然、来源丰富、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作用平稳、毒副作用小等独特优点。它不仅对预防和治疗疾病有特殊疗效,而且还有补益身体的功能。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长寿,也越来越把注意力从化学合成药转向天然药,希望从天然药中开发出更为安全有效的新药,从而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这为药用植物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 目前,中医学的发展对于药用植物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许多药用植物单靠野生资源已无法满足人们的用药需要。通过对我省野生药用植物的调查和栽培措施将野生变家植,建立栽培生产基地,在不破坏自然资源的前提下,不断扩大药材来源,以改变供不应求的局面。 一、甘肃省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 甘肃省位于祖国地理中心,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全省总土地面积45.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4.72%,居全国第7位。甘肃是个多山的省,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甘肃深居西北内陆,海洋温湿气流不易到达,成雨机会少,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属大陆性很强的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春夏界线不分明,夏季短促,气温高,秋季降温快。省内年平均气温在0~16℃之间,各地海拔不同,气温差别较大,日照充足,日温差大;全省各地年降水量在36.6~734.9毫米,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0~70%。全省无霜期各地差异较大,陇南河谷地带一般在280天左右,甘南高原最短,只有140天。 甘肃药用资源1527种,其中属于国家382个重点品种的有276种,大宗地道药材31余种。如:当归、党参、黄芪、大黄、甘草、羌活、秦艽、锁阳、麻黄、远志、猪苓、知母、地骨皮、黄苓、柴葫、半夏、冬花、杏仁、苦参、赤芍、刺五加等等。 甘肃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结合部,在植物区系的分布上有天生的复杂性,不仅有黄土高原的区系分布,而且还有西亚的一些植物区系分布,所以甘肃药材的地道性比较突出。这里的丰富是地道药材丰富。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摘要:随着对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的深入,从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中寻找新的 生物活性成分已成为研究热点。内生真菌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及活性成分的形成都 有影响,内生真菌活性成分已成为发现新颖结构化合物及新药物的潜在资源。简 要综述了近年来在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发酵、次生代谢产物、与宿主的关系等 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发酵;代谢产物;药用价值 1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现状 内生真菌(endophytic fungi)是指生活在健康植物的各种组织和器官内部的 真菌,被感染的植物不表现明显的外在病症,可通过组织学方法、从严格表面消 毒的植物组织中分离的方法,以及从植物组织内直接扩增微生物 DNA 的方法来证 明其内生性。内生真菌不但可以自身合成药物活性成分,还具有促进宿主植物合 成活性成分的能力[1]。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的多样性和新颖性,将为利用 其进行工业发酵,生产新型活性化合物开辟新的途径。 2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多样性 内生真菌的分离培养是菌株鉴定及其活性物质研究的基础。由于环境的改变,内生真菌的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的数量、种类等都会受到影响[2]。通过形态学观 察和繁琐的生理生化实验,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进行分类鉴定。 3 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及生物活性 3.1抗肿瘤活性物质 某些抗肿瘤药用植物中部分内生真菌能够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生理活性 成分,已有不少学者从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药用植物中寻找能产生抗肿瘤成分的内 生真菌,并从中发现了一些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抗肿瘤化合物。1993 年 Stierle 等[11]首次从短叶红豆杉(Taxus brevifolio)的韧皮部分离到一株能产紫杉醇的内生 真菌,随后许多学者从不同种红豆杉中也分离得到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除紫杉 醇外,人们还研究了可以产其他抗肿瘤活性物质的内生真菌,陆续从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 Ying)、美登木(Maytenus hookeri)等药用植物中分离出了能产生抗肿瘤活性物质的内生真菌菌株。这为药用植物内真菌发酵生产抗肿瘤药物奠定了基础。 3.2抗生素类活性物质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可产多种抗生素,能抑制病原体、细菌、真菌、病毒等。 李雅等发现,杜仲内生真菌对植物病原真菌有抑制作用。Castillo 等从蛇藤(Kennedia nigriscans)中分离到一株能抑制多种致病霉菌的内生真菌。Thongchai 等从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中分离到的内生真菌能够产生明显的抑菌活性,并得 到了具有该抑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3]。 3.3其他活性物质 研究发现内生真菌还能产生其他活性物质,如降血糖活性物质、免疫抑制剂、抗氧化剂等。Salituro 等从非洲热带雨林植物的内生真菌 Pseudomassaria sp.中分 离到一种非肽类代谢物,可使人的胰岛素受体酪氨酸β- 亚基磷酸化,并使胰岛素 受体的作用底物也磷酸化,从而激活蛋白激酶 B,具有模拟胰岛素的作用,能明 显降低血糖浓度。周生亮发现4株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菌丝和发酵液

基因工程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官玲(GUAN Ling) (莆田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福建莆田351100) 摘要:在现代生物技术中,基因工程作为一个重要的部分,已经在生产和生活等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不断成熟的基因工程技术它解决了传统育种不能突破的问题,与传统育种方法相比, 基因工程技术具有独特优势可以定向修饰植物的某些目标性状并保留其它原有性状通过引入外来基因扩大基因库。本文主要综述了基因工程在药用植物和花卉植物育种中的研究状况及对以后的发展现状进行的展望。 关键词:基因工程;植物育种;基因芯片技术;前景展望 基因工程是指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将目的基因或DNA片段通过载体或直接导入受体细胞, 使受体细胞遗传物质重新组合, 经细胞复制增殖, 新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 最后从转化细胞中筛选有价值的新类型, 继而它再生为工程植株, 从而创造新品种的一种定向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相比, 植物基因工程具有以下特点植物基因工程是在基因水平上来改造植物的遗传物质, 更具有科学性和精确性,同时育种速度也大大加快能定向改造植物的遗传性状, 提高了育种的目的性与可操作性植物基因工程大大地扩展了育种的范围, 打破了物种之间的生殖隔离障碍, 实现了基因在生物界的共用性, 丰富了基因资源及植物品种。 1.基因工程技术在药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由于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 野生药材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尤其是许多原料性药用植物资源已面临资源枯竭的威胁, 加之人工驯化和栽培的药用植物物种退化和濒危的问题极为突出。根据这些中药资源的活性成分、生长规律、生产特性, 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对其进行保存性研究, 从而保护濒危紧缺的药用植物资源.。 通过遗传转化, 将目的基因(如抗逆、抗病毒、抗虫、抗除草剂等相关基因)导入药用植物以改变传统遗传性状, 培育优良品种, 增强药用植物抗病毒、抗虫害、抗除草剂的能力, 利用植物生产异源蛋白及改变植物质量性状、保护和繁殖濒临灭绝的植物材料[1]. 1.1优良品种的培育 刘建勋等[2]利用PCR 技术克隆出青蒿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和东北红豆杉中紫三醇生物合成途径中起限速作用的紫三烯合成酶基因, 该基因cDNA 片段由2586 个核苷酸组成, 将该cDNA 片段导入红豆杉细胞后, 影响紫杉醇含量。NSFC 资助的“银杏内酯合成二萜环化酶基因克隆与生物转化研究”、“水母雪莲P 基因克隆及其对3-脱氧类黄酮化合物生物合成调控的研究”、“丹酚酸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克隆与调控研究”、“重组蝎毒素

药用植物茅苍术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Botanical Research 植物学研究, 2016, 5(3), 74-82 Published Online May 2016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5493550.html,/journal/br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5493550.html,/10.12677/br.2016.53011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Medicinal Plant Atractylodes lancea Dan Zhao, Jiayu Zhou, Chuanchao Dai*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Jiangsu Key Laboratory for Microbes and Functional Genomics, Jiangsu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for Industrialization of Microbial Resources, Nanjing Jiangsu Received: May. 4th, 2016; accepted: May. 21st, 2016; published: May. 30th,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5493550.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Atractylodes lancea is a famous Chinese genuine medicine us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Because of over exploitation, the storage amount of Atractylodes lancea reduced sharply in recent years. Therefore, A. lancea needs urgent protection. This paper reviews the existing resources of A. lan-cea and the problems in the medicinal cultivation, and summarizes the biotechnology tools that have been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A. lancea, aiming at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A. lancea. Keywords Atractylodes lancea, Genuine Medicine, Tissue Culture, Genetic Engineering, Microbial Engineering 药用植物茅苍术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赵丹,周佳宇,戴传超*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省微生物与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微生物资源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南京 收稿日期:2016年5月4日;录用日期:2016年5月21日;发布日期:2016年5月30日 *通讯作者。

药用植物资源研究新进展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研究新进展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现状,及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通过对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现状的分析找出新的药用资源。通过本文的描述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寻找药用植物新资源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知道药用植物资源,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 关键字:药用植物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药用植物资源 1.1药用植物的开发与利用 资源的开发,指人们对植物资源进行劳动,以达到利用所采取的措施。 资源的利用,是人们对已开发出来的资源进行一定目的的使用,如进行加工和制成新产品等。 开发与利用在概念上有区别,但两者又密切联系。纵观植物开发现状,一方面资源大量破坏和浪费,一方面资源又严重不足,这已成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突出矛盾。 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多层次、多方位和多科学的,它包括以发展药材及原料为主的初级开发,以及开发药物与其他产品为主的二级开发,以开发天然化学药和单体为主要内容的深层次开发。此外,还包括其他方面的开发,如保健品、饮料、调味剂、天然色素、甜味剂、香料香精、化妆品、酿酒、植物农药等多品种的开发。不少植物的加工品还可用于纺织、制革、烟草、石油勘探建筑化工等多种工业部门。 在当今“人类要回归大自然”思潮的影响下,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受到了世界性的关注,是药用植物研究的中心任务之一。 1.2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分布广泛,特点是高原和山地分布多于丘陵区,丘陵区又多于平原区,西部地区尤为丰富其中西南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约占全国总数的60%-70%,可见我国名贵药材大多都生长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主要体现在民族药和民间医药的开发上,这两者有着极为密切的同源关

药用植物育种计划书

丹参育种计划书的制定和实施 药用植物新品种选育是提高药材产量和质量的重要途径。由于人们的过度采挖,野生丹参资源急剧减少,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目前丹参药材来源主要依靠大面积的人工栽培,但是由于长期未加选择纯化,造成丹参田间类型混杂,种性退化,产量、品质、抗性以及适应性等难以满足生产的要求,严重影响了丹参药材产量和质量的稳定。选育和培育高产、优质的丹参新品种,对于丹参生产刻不容缓。目前丹参常用的育种方法有常规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下面主要介绍在实践中可行的常规育种方法。 人工引种驯化是目前丹参品种选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主要是从野生丹参中发现优良的种质,经过人工引种驯化逐渐变为栽培品种。20世纪70年代,陕西省西安植物园秦官属教授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成功地将陕西洛南的野生丹参驯化为优良的栽培品种,目前已经成为全国各个栽培区的重要栽培品种,主要分布于陕西商洛、河南、浙江、安徽、湖北等省[1]。 系统选育也是目前丹参品种选育的主要途径,一些研究单位和药农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都进行了部分系统选育工作,并筛选出了不同类型的丹参品种。陕西商洛天士力丹参基地经过多年良种选育实践,从商洛丹参的不同居群中优选出脂溶性成分含量高的多根类型和作为饮片利用的优质高产的粗根类型丹参,目前已经在生产上推广利用。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中心通过对山东和河北两地的丹参资源收集和纯化,筛选出了圆叶、狭叶、矮茎和高茎丹参4个丹参品系,田间比较试验表明矮茎丹参在生产性状上均优于其它种质,可以筛选为大田生产的品种[2]。在此基础上,选育出了丹优l号、丹优2号等新品种,其中丹优1号的丹酚酸B含量是《药典》规定标准含量的3.87倍,丹优2号产量、含量均较高[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药用植物教研室在陕西商洛丹参基地大田中发现了雄性不育现象,将其命名为Sh2B不育系,并对其花药发育过程、花粉活力和结实率进行了研究[4]。根据花器官及花药的形态、大小以及花丝的长度,将该不育株分为3个不育类型,均属于雄性不育,其花丝不到正常可育株的1/2,花药干瘪而瘦小,内无花粉粒或花粉无活力,其根、茎、叶以及种子形态结构与正常可育植株基本相似。选择不育系做母本,陕西丹参做父本,通过对后代F l表现调查,发现不同组合育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有两个杂交种的丹参酮IIA含量分别为0.66%和0.65%,表现出超亲优势。

药用植物引种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引种研究进展 摘要: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药用植物的资源是十分紧缺的主要是因为其 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引种保护是目前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引种分为就 地引种、相似生态环境引种和不同生态环境引种。 关键词:药用植物;引种;中药;质量比较 引言 植物的引种驯化是指通过人工栽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野生植物、外 地或国外的植物适应本地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成为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本地植物。引种与驯化是一个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引种是将野生植物移入人工栽培条件下 种植或将一种植物从一个地区移种到另一地区;驯化则是通过人工措施使引入的植物适应新的生活条件。一般而言,植物引种驯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栽培实现植物 资源量扩增,以满足人类的需要,其引种驯化成功的一般标志是从种子到种子。 药用植物是人类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它的全株或一部分可供药用或作为制药 工业原料使用。药用植物与普通植物的主要区别在于药用植物具有防病治病的功能,这是在长期的医学实践检验中被人类赋予的特殊属性。因此,药用植物的引 种驯化与普通植物的引种驯化既有相似的地方,也存在许多不同之处。药用植物 的引种驯化过程中强调原有药效成分是否能够维持或提高,以确保药用功效不减 弱或不丧失,其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志是从“药效”到“药效”。为此药用植物的引种 驯化更强调对引种材料、引种地点的选择,驯化条件的营造等以充分促进药用植 物药效成分的形成与积累,维持或提升其原有药效。因此,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 成功的评价标准除了需要满足从种子到种子的标准外,还需要进行引种驯化后的 药效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并通过生物实验和临床效果判断药效,实现从“药效” 到“药效”的目的。现有的引种驯化理论大多建立在农作物、园林植物等引种驯化 的经验上,它们对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并不完全适用。一些药用植物驯化后药效 出现剧烈变化,难以作为原有药材使用。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现有药典 对药用植物要求的指标成分不完全是真正的药效成分,大多数药用植物的药效成 分不清楚,导致缺乏即时反应药效的明确指标,需要经过长期的临床检验才能确 认药效的好坏,在驯化中难以按药效去选择药用植物。因此,本研究在探讨药用 植物的药效形成和稳定机制上,提出了药用植物发源中心假说,目的是在此基础 上建立以药效为核心的药用植物引种驯化新理论。 1引种植物与原产地品质比较 栝楼为浙江所产的道地药材,引种至贵州后必需脂肪酸种类及数量优于原产地,更适宜作食品使用。引种至浙江宁波的白芍与原产地所产未见质量差异。不 同产地的同一种药用植物,是否可在某一地区引种,需要比较各品种的品质。白 芷是道地产区多、跨地理距离长的典型药用植物,川白芷、杭白芷、祁白芷、禹 白芷在江苏引种后发现,川白芷在江苏生长生物量最高,香豆素总含量最高。而 由其他产地引入已经公认为道地产地的质量比较亦受到关注。四川中江为丹参的 道地产区,大部分地区引种而来的丹参并无明显质量变化,山东平邑、临朐的丹 参却质量转次,山东沂南、河北行唐的丹参质量转优。山东九间棚和河南封丘金 银花引种到陕西临潼后,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均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本地野生种。杭白菊引种至河南漯河、栾川、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园区药用植物园(园区)后,绿原酸、木犀草苷、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含量均达到2015年版《中华 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规定的标准,但3种成分在3个产地却存在极显著差

我国药用植物的调查报告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综述 姓名:蓝国栋班级:10级土木8班学号:20101873 摘要:我国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在药用植物开发利用领域上取得显著成就,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尤其在要用植物的保护以及可持续研究和开发利用上存在很大不足。本文对我国药用植物的概况、近年来我国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的研究已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概括,提出了今后发展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药用植物;概况;开发利用;现状;建议 总言: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中药材生产的源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中药材生产的源头,是优质中药材形成的物质基础,种质的优劣直接影响药材质量的差异,进而影响临床用药疗效。因此,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作持续、稳定地保证人民健康需求的物质保障,已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性资源。 正文: 1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 中国现有药用植物资源383科2309属11146种,占中药资源种类的87%。在药用低等植物资源中,菌类种数最多,以真菌为主,常用药材有冬虫夏草、灵芝,等。药用藻类以海洋藻类种数最多,有120种以上,用作药材的主要有海带、昆布,等。药用地衣较多的有梅衣科、松萝科、石蕊科等,约占药用地衣种数的77%,常用种有破茎松萝、长松萝,等。苔藓类主要药用种类有地钱、石地钱、蛇苔(蛇地钱),等。蕨类属为孢子植物之首,较重要的是石松亚门和真蕨亚门,占药用种数的98%,:453-454]。 在药用高等植物资源中[1],种子植物占90%以上,是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主体,其中裸子植物药用种类有10科27属126种,最重要的是松科,有10属113种29变种,柏科有8属29种7变种,常用药材为侧柏和松花粉,等。三尖杉科中许多都含有抗癌活性物质,近年来颇受关注,我国有1属10种,均可药用。红豆杉科中常用药材有东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和云南红 豆杉,含有抗肿瘤活性物质紫杉醇。麻黄科有11种3变种1变型,其中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为药典收载种。苏铁科药用资源主要有苏铁、华南苏铁,等。买麻藤科主要有买麻藤和垂子买麻藤。银杏科仅银杏1种。被子植物的药用种数十分庞大,有213科1957属10027种。菊科是第一大科,含药用植物778种,常用药材有白术、苍术、云木香,等。豆科是我国4个含 1000种以上的植物大科之一,供药用的有490种,重要的药用资源有甘草、黄芪、鸡血藤,等。毛茛科药用植物有420种,占全科种数的58%,其中乌头属可药用的有103种,是被子植物中最大的一个药用属,常用药有川乌、草乌,等。唇形科有436种药用植物,占本科植物种数的55%,常用药有丹参、黄芩,等。蔷薇科有360种药用植物,约占本科植物种数的43%,常用药用种有乌梅、地榆,等。伞形科有药用植物234种,占本科植物种数的44%,常用的有当归、白芷、羌活、柴胡,其中柴胡是常用大宗药材。蓼科有药用植物123种,占本科植物种数的53%。五加科有药用植物112种,占65%,最重要的是人参和三七。百合科是单子叶植物药用种类最多的科,有358种,常用药材有贝母、百合,等。兰

药用植物生物工程技术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生物工程技术研究进展 中草药在医药界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人类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草药的培植非常重要,在现如今的野生草药资源中,由于人类不加节制的开采,对中草药的多样性造成了破坏。为了保证中草药的供应不间断,我们采用了大规模规范化的种植,不仅可以有效的保证中草药的供应,并且还保证了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文章对药用植物的栽培技术、品种的选育以及控制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阐述。 标签:生物工程;药用植物;商业化种植 由于中草药的供应和人们的需求之间出现了矛盾,所以对于中草药的多样性以及生存环境日益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虽然我们国家出台了关于对中草药的保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监管保护的作用,但是并不能彻底的解决问题。通过近些年的实践证明,实行大规模规范化的人工种植可以有效的解决药用植物的供应,并且对于中草药的加工制造过程还可以有效的控制。通过人工种植中草药,可以有效的控制质量,对于药材的污染度以及基因的状况可以有效的控制。并且人工种植还可以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来对种植的数量进行调整,有效的保证质量。由于人工种植的中草药在市场中已经能够满足需求,所以就减少了对野生中草药的破坏,但是对于那些不太引人注意的品种,要对其进行市场预测,降低投资的风险。 1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 对于药材的种植和一般的植物栽培不同,在培育技术和环境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所以这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技术,提高技术含量。对于药用植物的培育难点在于种子的发芽率低以及对生长环境的要求高,在发芽率方面主要是受到了机械设备的损坏或者是由真菌对其造成的感染,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适合的保藏条件来解决,并且对培育的土壤环境进行改良,可以有效的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对于有些培育难度系数高的种子,可以通过人工授粉和液体培养的方式来解决,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种子的成活率以及发芽率,提高药用植物的质量。 2 优良品种的选育 在对药用植物的品种选育中,传统的育种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新型技术中,发明了一种通过对种子表面的斑点进行激光照射来达到预期目标的方法,通过激光的照射,可以清晰的了解到种子的活性成分,并且可以对其中的活性与毒性成分进行区分,从而对其进行筛选,严格控制种子的质量,从而使其向着预期的目标发展,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提高了生产工艺。 遗传标记育种技术是在传统的育种技术中发展起来的,其在传统的育种技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现代品种的选育也有重要的作用,在种子发育的早期,通过对基因的鉴别,可以发现和性状相似的基因,从而选出和预期一致的基因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