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第十章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第十章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第十章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第十章

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与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与持久的情绪状态。

2.积极的心境主要体现在精力感、幸福感两个方面,消极的心境包括抑郁、疲劳、惊慌、愤怒和紧张等情绪。

3.心境状态剖面图是运动心理学研究中测量心境状态最常用的量表。

4. 心境状态剖面图是在1971年首先由美国的麦克奈尔等人编制出的一种心境状态自评量表,它包括紧张、抑郁、愤怒、精力、疲劳、慌乱 6个分量表。

5. 1992年格罗夫等人对POMS量表进行了简化和发展,将原来的65个题目简化为40个并增加了与自我有关的情绪分量表。

6.身体锻炼与老年人积极心境的提高和消极心境的降低有显著相关。

7.中等强度的身体锻炼对心境的改善能获得最大的心理效益。8.与常模样本相比,成功的运动员在紧张、抑郁、疲劳、慌乱等消极情绪得分较低,而精力较高。

9.人们将优秀运动员的标准化的POMS分值绘制成图,被称为冰山剖面图。

10.运动疲劳的运动员常常具有消极的情绪体验,如焦虑、抑郁、愤怒等,与无疲劳的运动员相比,疲劳的运动员更为冷漠、厌倦、急躁等。

11.过度疲劳或过度训练会导致明显的负性心境,当训练刺激增加,心境状态困扰也随之增加,这些困扰包括沮丧、愤怒、疲劳的增加,精力下降。

12.在以自我为参照标准进行评价行为结果时,赛前心境能更好地预测行为结果。以自我为参照标准评价行为结果主要有赛后对行为的自我评价、

比赛成绩占个人最好成绩的百分比以及比赛表现和赛前预期成绩的比较三个方面。

13.特质论心理学家考虑运动行为的成因,通常只考虑人格因素的影响;情境论的心理学家则主张运动行为大都是环境所决定的,人格的作用较小。

14.交互作用理论认为,在预测运动行为不仅需要考虑人格特质和情境因素作用,同时还需要考虑它们的交互作用。

15.交互作用理论认为,运动行为= 人格+ 情境+ 人格×情境+ 误差。

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1.心境状态是一种。( B )

A. 认知过程

B. 情绪状态

C. 注意状态

D. 意志过程

2.运动员的赛前心境能更好地预测运动技能的行为结果。( B )

A. 闭锁式

B. 开放式

C. 连贯式

D. 间断式

3.采用赛前心境预测运动项目的行为结果效果更好。( A )

A. 个人

B. 团体

C. 直接对抗

D. 间接对抗

4.科学的体育锻炼能引起老年人的。( C )

A. 消极心境的上升

B. 积极心境下降

C. 积极心境提高

D. 无影响5.通常而论,的身体锻炼对心境的改善最为理想。( B )

A.小强度

B. 中等强度

C.大强度

D. 随意性

6.运动行为的成因,通常只考虑人格因素作用的理论是。(A )

A. 特质论

B. 情境论

C. 交互作用理论

D. 状态论

7.积极的心境体现在。( A )

A. 精力感

B.抑郁

C. 疲劳

D. 惊慌

8.心境状态剖面图首先是等人编制的一心境状态自评量表。( B )

A. 格罗夫(Grove)

B. 麦克奈尔(McNair)

C. 瓦特森(Watson)

D.

考克斯(.Cox)

9.与常模样本相比,优秀运动员的得分较高。( D )

A. 慌乱

B. 抑郁

C. 疲劳

D. 精力

10.POMS可以用于。( A )

A.诊断过度训练运动员

B.区分不同技术水平的运动员

C.选拔运动员

D.淘汰运动员

三、多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1.消极的心境包括等情绪。(ABC )

A. 抑郁

B. 疲劳

C. 惊慌

D. 精力

2.由格罗夫(Grove)等人简化和发展后的POMS量表有个分量表。( C )

A. 5

B. 6

C. 7

D. 8

3.与常模样本相比,优秀运动员的消极情绪得分较低。(ABCD )

A. 紧张

B. 抑郁

C. 疲劳

D. 慌乱

4.与无运动疲劳的运动员相比,运动疲劳的运动员更为。(ABC )

A. 冷漠

B. 厌倦

C. 急躁

D. 幸福

5.与参加和坚持身体锻炼呈负相关的有。(D )

A. 对健康和其他效益的期待

B. 锻炼的行为倾向

C. 对健康和体质的知觉

D. 心境障碍

6.当运动员过度训练时,运动刺激增加,会增加心境困扰,主要表现在。(ABCD )

A. 沮丧增加

B. 愤怒增加

C. 疲劳增加 B. 精力下降7.POMS可以用于。(ABC D )

A. 诊断过度训练

B. 情绪追踪

C. 运动损伤后情绪的监视

D. 监控训练负荷

8.赛前心境对等运动类型的行为结果有更好的预测作用。

(BC )

A. 闭锁式的运动技能

B. 个人项目

C. 短时间运动项目

D. 长时间运动项目

9.交互作用理论预测运动行为考虑的因素有。(ABCD )

A. 人格

B. 情境

C. 人格和情境交互作用

D. 无法被人格、情境解释的因素

10.以自我为参照标准评价比赛结果包括。(ABC )

A. 比赛行为的自我评价

B. 比赛成绩与最好成绩的比较

C. 比赛表现与预期成绩的比较

D. 比赛的名次

四、匹配题(将下列相对应的内容用线条相连)

1.心境状态

2.赛前心境对运动行为行为预测的效果

五、判断题(下列正确的说法用√写在题后括号内,错误的则用×写在题后括号内)

1.心境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对 )

2.心境状态剖面图是运动心理学测量心境状态最常用的量表。(对 )

3.消极的心境包括抑郁、疲劳、惊慌、愤怒、精力和紧张等情绪。(错 )

4.麦克奈尔(McNair )等人对POMS 量表进行了简化和发展,将原来的65个题目简化为40个并增加了自尊心分量表。(错 )

5.POMS 可作为运动训练负荷监测的指标。(对 )

6.POMS 是评价运动员潜能的有效工具,可以区分不同技术水平的运动员。(错 )

7.POMS 可以用于运动员的情绪追踪。(对 )

8.POMS 可以用于过度训练运动员的诊断。(对 )

9.POMS 可以用于预测运动表现和筛选运动员。(错 )

10.身体锻炼可以改善心境状态。(对 )

11.小强度的身体锻炼对改善心境状态的效果最好。(错 )

12.心境状态是影响参加与坚持身体锻炼的重要原因。(对)

13.优秀运动员的心境状态剖面图呈冰山状,过度训练的运动员的心境状态剖面图也呈冰山状。(错)

14.与常模样本相比,成功运动员的“紧张”、“抑郁”、“疲劳”和“慌乱”等消极情绪得分较低,而“精力”较高。(对)

15.冰山剖面图可以表明运动员与非运动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不同。(对)16.追求比赛的名次是以自我为参照标准评价比赛结果的一种方式。(错)17.相对开放式运动技能而言,赛前心境能更好地预测闭锁式运动技能的行为结果。(错)

18.赛前心境预测个人项目比预测团体项目的行为结果效果更好。(对)19.赛前心境对短时间运动项目的预测效果比长时间运动项目好。(对)20.当训练刺激增加时,过度疲劳运动员的沮丧、愤怒的心境下降。(错)21.与无疲劳的运动员相比,疲劳的运动员更为急躁。(对)

22.特质论心理学家考虑运动行为的成因时,通常只考虑人格因素的影响,不考虑特殊情境可能会影响个体的运动行为。(对)

23.情境论的心理学家主张运动行为大都是环境所决定的,而人格的作用较小。(对)

24.交互作用理论认为,预测运动行为不仅需要考虑人格特质和情境因素作用,同时还需要考虑它们的交互作用。(对)

25.采用人格特质和情境及其交互作用来预测运动行为较单独使用人格特质或情境来预测运动行为其效果大大加强。(对)

六、简答题

1.什么是心境状态?

2.什么是冰山剖面图?

3.什么是交互作用模式?

4.简述体育锻炼对改善心境状态的作用。

5.为什么可以利用POMS监测运动疲劳?

6.运动类型与评价方式是如何影响赛前心境对行为结果预测的?

七、论述题

1.试述赛前心境状态对运动行为预测的作用。

2.为什么说交互作用模式能有效地预测运动行为的效果?

体育心理学题库第七章

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心理健康强调个体内部的协调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它是指在智力正常的基础上所形成良好的心里个性特质和稳定的情绪,它是一种能够有效处理内外关系的良好状态。 2.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体育锻炼对情绪、人格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3.研究体育运动对智力的影响之所以有较大的难度,其主要原因是无法排除研究中的干扰因素,因而也就无法得出智力的变化就是由于体育运动而引起的结论。 4.关于体育锻炼与情绪关系的问题,是锻炼心理学领域中研究最多、内容最丰富、方法最成熟的热点话题。 5. 体育锻炼对情绪影响的最早理论研究是詹姆斯和朗格提出的情绪学说。 6.著名的情绪心理学家坎农将其的理论归纳为刺激情境-身体反应-情绪体验。 7.以特殊的锻炼方式影响人类情绪的首次尝试,是雅各布森提出用渐进性放松法来干预焦虑情绪。 8.列出与焦虑有关的三个心理生理指标:血压、心率、皮肤电。 9.列出与健康体能有关的三个指标: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耐力。 10.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理学假说有:氨基酸神经递质假说、单胺类神经递质假说、脑内神经肽假说、心血管健康假说。 11.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假说有:心境状态改善假说、注意力分散假说、认知行为假说、社会交互作用假说心理控制感假说、运动愉快感假说。

12. 注意力分散假说认为: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使人分散对当前的忧虑和挫折的注意力,使消极情感得以发泄,使紧张情绪得到松弛,并趋向稳定。 13. 20世纪70年代,人格与运动关系的研究大多是从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14.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个人因素有:个人统计学变量、个体生理状况、个人行为、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 15.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环境因素有: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体育活动特征。 16.关于锻炼行为的理论主要有:健康信息理论、合理行为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控制理论、跨理论模型。 17.跨理论模型分为5个不同阶段:前意向阶段、思考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保持阶段。 18、人们行为改变的过程包括:一是认知过程,它在阶段变化的早期比较重要;二是行为过程,它主要应用于阶段变化的后期。 19.根据HBM模型的观点,人们一般不会主动进行体育锻炼,除非他们具备了一定水平的锻炼动机和锻炼意识,或自己有潜在的健康问题,或明白了进行体育锻炼的好处并且感到完成运动并不困难。 20.合理行为理论指出,行为由行为意向来决定,行为意向又由行为态度和主体规范来决定。 21.目前采用的锻炼干预手段主要有四种:一对一的方式、小群体干预、社区范围的活动、政策干预。 22.常用的一对一干预和小群体干预的策略有:情境安排、积极反馈、 目标设置、决策评定、社会支持。23、最早采用心理测量方法评定锻炼成瘾行为的学者是卡尔马克和马腾

运动心理学复习题-血液

第三章:血液 名词解释 1.红细胞压积P62: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2.内环境P56: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之为内环境。 3.渗透压P58: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血液的渗透压一般指血浆渗透压。 4.溶血P58 :在低渗NaCl溶液中,由于水分进入红细胞内过多,引起膨胀,最终破裂,红细胞解体,血红蛋白被释放,这一现象总称为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 5.碱储备P59:血液中缓冲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通常以每100毫升血浆的碳酸氢钠含量来表示碱贮备量。 6.等渗溶液:正常人体温在37。C时,血液渗透压约在5800mmHg,以血浆正常渗透压为标准,与血浆正常渗透压近似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 6.运动性贫血P62:经过长时间的系统的运动训练,尤其是耐力性训练的运动员在安静时,其红细胞数并不比一般人高,有的甚至低于正常值,被诊断为运动性贫血。由于运动员血容量增加与红细胞量增加相比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增加血浆量为前提,所以血细胞容量的相应指标如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含量等比一般人有降低的趋势。虽然单位体积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不高,但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总量较高。 简答题 1.试述血液的组成与功能.P55;P56 答:血液的组成:血液是一种粘滞的液体,有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也称血液的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是血细胞以外的液体部分,血浆除含有大量的水分外,还含有多种化学物质、抗体和激素等。 血液的功能:(一)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作用 血液能维持水、氧和营养物质的含量;维持渗透压、酸碱度、体温和血液有形成分等的相对稳定。这些因 素的相对稳定会使人体的内环境相对稳定。 (二)运输作用

体育心理学题库

选择题 1.研究表明,动作短时记忆的容量是(B)。 A.3±2组块 B.5±2组块 C.7±2组块 D.9±2 2.对于初学者来说,以下的几种反馈方式中,(B)反馈方式对于学习封闭式动作技能的完善最为重要。 A.运用电视屏幕来反馈; B.内在的动觉反馈; C.附加的同时性反馈。 D.外在的视觉反馈 3.根据马腾斯的理论,与操作活动呈负相关的线形关系的是(A)。 A.认知状态焦虑 B.躯体状态焦虑 C.状态自信心 D.赛前状态焦虑4.场依存者在信息加工时具有依赖于(A)参照物的倾向。 A.外部 B.内部 C.内外部结合 D.不确定 5.个体在非正式团体的压力下,自我导向功能削弱、责任感消失,出现一些在单个人活动时不会出现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之为(D)。 A.社会促进 B.社会顾虑 C.社会从众 D.去个性化行为 6.根据兰得斯的观点,唤醒水平(B)等,运动成绩好。 A.低 B.中 C.高 D.不确定 7.学习(B)的动作技能,以采用整体练习法更为有效。 A.体制化程度低,复杂性大 B.体制化程度高,复杂性小C.体制化程度低,复杂性小 D.体制化程度高,复杂性大 8.美国社会心理学者卡根等人的研究发现,(C)是焦虑产生的根源。 A.求胜意识过强 B.期望水平太高 C.事情的不确定性 D.消极的社会评价9.人的智力的发展过程,一般是(A)。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等速 D.不确定 10.皮格马利翁效应又被称之为(A)效应。 A.罗森塔尔 B.勒温 C.班杜拉 D.特里普利特 11.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两个重要条件是练习和。(B) A、归因 B、反馈 C、态度 D、迁移12.认知状态焦虑与操作活动之间呈的关系。(B) A、正相关 B、负相关 C、零相关 D、倒U型13.每次表象训练的时间最多不要超过分钟。(A)A、5 B、10 C、15 D、20 14.团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D)A、正式团体B、非正式团体C、松散团体D、集体 15.大量的研究发现,这一要素,与期望改变未来的行为结果有着较大的相关。(D)A、运气B、任务难度C、能力D、努力 16.“球感”属于一种知觉。(B)

体育心理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体育心理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总计: 6 大题,45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 一、单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损伤后运动员的心理反应有两个方面:认知反应和__________。 A.应激反应 B.抑郁反应 C.疼痛反应 D.情绪反应 2.学习目标定向是__________。 A.适应性的 B.主观的 C.非适应性的 D.非主观的 3.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育目标应该是__________。 A.注意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B.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 C.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问题 D.注意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4.心理学家___________最早开始了对暗示的研究。 A.艾利斯 B.罗杰斯 C.舒尔茨 D.弗洛伊德 5.“个体行为的改变是由于个体对影响自己行为的因素进行的评价。评价这些因素是处于自己控制之下,还是由他人或某种偶然因素所控制。”该观念是__________理论的观点。 A.控制理论 B.健康信念理论 C.计划行为理论 D.跨理论模型 6.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可以克服运动训练中的___________。 A.盲目性 B.间断性

C.易变性 D.不可控制性 7.体育教学中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效果方面有着独特作用并且能够满足各年龄阶段学生的需要的练习方法是__________。 A.讲解法与示范法 B.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法 C.分解和完整练习法 D.游戏法 8.损伤运动员一般经过情感反应、焦虑和生气等短期的心理反应后,可能出现的现象__________。 A.身心恢复 B.死亡 C.导致精神病 D.开始接受自己已经受伤的事实,制定今后的生活和工作计划 9.由Grove等人简化和发展后的POMS量表有__________个分量表。 A.5 B.6 C.7 D.8 10.个体与他人行为的共同性因素__________,相应推断的可靠性就越高。 A.越多 B.越少 C.越不确定 D.完全相同 二、多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1.运动损伤者往往会寻求理解损伤的涵义,运动损伤会导致一些伤者在认知上对损伤意义曲解,专家们已确认的意义曲解“选择性抽象化”、“绝对化思维”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 A.将注意力集中在无意义的小节上 B.夸大运动损伤的严重性 C.将复杂的体验简单化 D.将损伤的责任强加于自己 12.运动表象从感觉通道上可以分为___________。 A.视觉表象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目标定向:是指个体内心追求的成就目标取向。 3.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4.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5.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6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7.归因: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8.应激:是人体对所施要求做出的一种非特殊反应。 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行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填、判、名解) 9.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和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具有稳定和弥漫的特征。 10.高原现象: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的,有时会出现暂时的停顿的现象,这种现象叫高原现象。 11.态度:是个体对待外界现象(包括人和事物)较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 12.专门化心理技能:通常指适合于某一专项所必需掌握的心理技能。 13.心理技能训练(PST):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所进行的专门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 14.表象:是一种不需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头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15.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的利用自己头脑中已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16.技能迁移: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掌握另一种技能的影响。积极影响称正迁移,消极影响称负迁移。 17.体育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师生在体育课堂中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变化性的特点。 18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9.协变性原则: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或预测,即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外部的原因;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不相一致时,会把它归因于内部的原因,这种现象就被称作协变性原则。 20.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

体育心理学试题AB

体育心理学试题A B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11.众多的研究和实践表明,高水平的竞技运动比赛中,获胜的因素中归于心理因素。( A ) %%% D. 60% 9.自行车选手在与他人比赛时速度会更快,这被称作“社会促进”现象。(对) 7.强调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体育学习是学派的理论。(C ) A.行为主义 B.认知心理学 C.建构主义 D.人本主义 8.在教学实践中形成“支架式”、“抛锚式”等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学习策略是。(A )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由简单到复杂 D.由复杂到简单 9.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育目标应该是。(B ) A. 注意培养学生的主动能力 B.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 C. 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问题 D. 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0.人本主义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C ) A.决策者 B.执行者 C.传授者 D.促进者 3.由于对体育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对参与体育活动、观看体育比赛等方面的兴趣,即。(B ) A. 物质兴趣 B. 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 间接兴趣 4.对踢足球感兴趣的人,满足于通过足球运动来锻炼身体的兴趣是。(B ) A. 广泛兴趣 B. 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 间接兴趣 5.是兴趣发展必备的基础,自始至终由外部刺激引起,兴趣的范围很不明确。(B ) A. 乐趣 B. 广泛兴趣 C.有趣 D. 直接兴趣 7 C ) A.乐趣 B.直接兴趣 C. 有趣 D. 物质兴趣 8.主要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身价值(如趣味、娱乐、竞技、健身、健美等)所产生的一种渴求趋势,或想掌握某项体育运动技能的一种需要。( D ) A.运动兴趣 B.运动爱好 C.运动诱因 D.运动需要 9.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对某一类(项)体育运动(如球类运动)或体育运动的某一方面(如运动心理)有特别浓厚而稳定的兴趣是。(A ) A.中心兴趣 B.核心兴趣 C.重点兴趣 D.唯一兴趣 3.一般来说,直接兴趣与无意注意相联系,间接兴趣与有意注意相联系(对) 8.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具有年龄差异。(对)

运动心理学复习题1

填空 3.学生运动兴趣的产生、发展和形成,一般都要经历“”的过程。有趣—乐趣—志趣 4.推动学生参与运动学习与身体锻炼的内部心理动因是。 运动动机 5._______是指通过寻求有利的评价和避免负面的评价来显示和证明自己的能力。成绩目标定向 6.Weiner在对归因的研究中区别了两类主要情依赖情绪和依赖情绪。前者的情绪反应中的成分;后者的情绪反应中的成分。结果归因没有归因有归因 8.与运动损伤有关的重要心理因素有、、、等。应激应对方式动机人格 9.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和。 比赛的重要程度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 11.心理技能训练计划的特点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连续性和阶段性多变性和可控性 12.系统脱敏,又称为____________,是由沃尔帕首创的。交互抑制 13.表象训练所依据的原理主要有:、和。心理神经肌肉理论符号学习理论唤醒——注意理论 15.体育运动中的注意有三个特点:、和。 选择性强度(阈限性)资源的有限性 16.思维可对人的行为直接产生影响,受伤运动员的思维内容直接影响其在康复期的和。 感知行为方式。 17.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和___________的认知过程。 分析解释推测 18.成就目标定向不是具体要达到的行为的数量标准,而是个体内心所追求的_____________。

成就取向 20.1942年,吴文忠和肖忠国编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体育心理学22.运动兴趣的效能高低主要表现为以及。 对实际行动的推动力大小起作用时间的长短上 23.根据学生参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心理动因指向于体育活动过程还是指向于体育活动的结果,可以将运动动机分为和间接动机。 直接动机 25.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境时产生的那种心理和生理的过程称之为,又称为。应激紧张 26.运动员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如果得到足够的,将有利于他们的损伤康复。 社会支持 27.注意的强度包括和。警觉性集中性 28.根据人的心理活动指向个体之外的周围环境还是个体本身,可以将注意划分为与。 外部注意内部注意 29.交互作用理论认为,运动行为= + + ×+ 。人格,情境,人格,情境,误差 30. 根据攻击时是否有愤怒的情绪表现,可以将攻击性分为攻击和 攻击两大类。 工具性敌意性 32.攻击性行为的理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本能论挫折-攻击性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33、团体的凝聚力可分为和。 任务凝聚力社交凝聚力 35.运动技能的学习从意识性向过渡。无意识 单项选择题 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是三门学科。( C ) A. 相同的 B. 认知的 C.不同的 D. 基础的

体育心理学第十二章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测试题及答案

体育心理学第十二章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 测试题及答案 总计: 6 大题,38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 一、单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在排球比赛中,为了获得进攻的成功,当前排队员采用背飞技术时,会有其他队员通过其他进攻手段来掩护,而后排队员会补位加强防守,这些队员间的协同合作体现了高度的__________。 A.人际凝聚力 B.合作凝聚力 C.社交凝聚力 D.任务凝聚力 2.职业运动员与俱乐部老板签订合同,履行自己的义务,使团体为完成共同目标努力。这体现了__________对凝聚力发展的影响作用。 A.典型身份 B.球员价值 C.合约责任 D.社会价值 3.团体凝聚力是一种__________的过程。 A.动态 B.静态 C.成员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 D.结合体 4.体育团体凝聚力的影响因素会随时间不断发生变化,体现了__________特征。 A.多维性 B.动态性 C.时间性 D.过程性 5.__________是指需要紧密团结合作才能获得优异成绩的体育运动项目。 A.互动项目 B.共动项目 C.团体项目 D.个人项目

6.在篮球教学中,学生被分成五人一组进行投篮、运球配合练习,这可以促进__________。 A.人际凝聚力 B.合作凝聚力 C.社交凝聚力 D.任务凝聚力 7.__________与运动队的比赛成绩有着非常密切和积极的联系。 A.人际凝聚力 B.合作凝聚力 C.社交凝聚力 D.任务凝聚力 8.个体成员就团体对其接受程度及社会关系的感知属于__________。 A.团体任务吸引力 B.团体社交吸引力 C.团体任务一致性 D.团体社交一致性 9.__________是指很少需要成员间交互作用的体育运动项目。 A.互动项目 B.共动项目 C.团体项目 D.个人项目 10.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加努力的倾向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在心理学上属于__________。 A.社会促进 B.社会改造 C.社会影响 D.社会性懈怠 二、多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 11.体育团体凝聚力具备以下特征:__________。 A.多维性 B.动态性 C.目的性 D.情感性 12.团体凝聚力测量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资料 王永猛 12体教11班 名词解释 1、运动动机:指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2、锻炼成瘾:是指对有规律的锻炼生活方式的一种心理生理依赖。 3、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4、应激: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境时产生的心理和生理变化的过程,又称为紧张。 5、敌意性攻击:由攻击者的愤怒而产生的、具有使人受伤害的意图和引起他人痛苦的攻击性行为。 6、高原现象:在运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练习的进步出现暂时停顿,经过一段时间又继续进步的现象,称高原现象。 7、焦虑: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8、社会促进效应:是指人们在共同工作或有人在旁边观察时,活动效率会比单独进行时升高或降低,它是一种集体效应。 9、归因: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10、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11、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持的信心和期望,以及对自己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具备的潜能的认识。 12、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13、渐进放松训练:利用全身各部位肌肉的紧张和放松,并辅以深呼吸和表象来调控人们紧张情绪的一种训练方法。 14、唤醒:是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 15、动作技能: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6、技能迁移: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掌握另一种技能的影响。 17、体育团体凝聚力是指为了实现目标和(或)为了满足成员的情感需要,团体粘合在一起、保持一致性倾向的动态过程。 18、社会性懈怠:是指在一个团体内的个体由于动机水平的下降,在集体工作时不像独自工作时那样付出100%的努力。 19、工具性攻击:是指由期望得到奖赏所引起的、并通过强化而局限在一定条件下的攻击性行为。 20、果断行为是指在商定的规则之内、无伤害他人的意图,为达到目标,全力以赴、积极拼抢的行为。 21、心理技能训练: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进行专门化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 22、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

体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焦虑: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2、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 准备状态。 3、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4、体育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师生在体育课堂中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P324 5、表象:是一种不需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头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6、渐进放松训练: 是利用全身各部位肌肉的紧张和放松,并辅以深呼吸和表象来调控人们紧张情绪的一种训练方法。 7、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信息的指向和集中。 8、归因: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9、态度:是个体对待外界对象较为固定的,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P58 10、运动兴趣:指人们积极的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11、应激:指有机体遇到干扰自己平衡状态或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刺激事件时,表现出来的特定的或非特定的反应过程。 12、流畅体验:是一种理想的内部体验状态,它来源于人们的生理需要或心理需要的满足。 13、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14、体育教学策略: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学习,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体育学习需要所采取的教学程序谋划和措施。 15、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 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16、高原现象: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并非一直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 17、归因训练:是指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个体掌握某种归因技能,形成比较积极的归因风格。 18、心理技能训练: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进行专门化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机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 19、任务凝聚力:是指团体成员为达到特定的任务而在一起工作所做出的努力程度,它是与完成团体目标和成绩指标相联系的。 20、认知结构: 21、暗示训练:是指利用语言、手势、表情以及其他刺激物,采用间接、含蓄的方法,对训练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 23、模拟训练:也称比赛模式化训练或比赛适应性训练,是指在训练中模仿比赛条件,用于运动员演练技术、战术和比赛应对策略的一种训练方法。 24、动机:是在人的头脑中形成的激发或抑制某个行为的愿望或意向,它们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P47 二、填空题 1、在体育运动心理学领域研究中,摩根(Morgan)使用心境状态剖面图研究发现,与常模样本相比较,成功的运动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等消极情绪得分较低,而________较高,发现优秀运动员的心境状态剖面图呈冰山状。 2、目前在体育运动领域中,从不同视角解释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的理论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国运动心理学家奈德弗(Nideffer)提出了一个有关注意的结构、个体差异与运动表现间关系的注意方式理论,并将提出注意的四种方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育课学生不良行为的表现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认知——运动能力是指在以肌肉收缩为特征的运动活动过程中人的认知活动的表现水平,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6、影响个体运动攻击性行为的外部因素有:____环境的温度___、__噪音___、__拥挤的人群___、____对对方意图的感知__、__害怕报复__、__比 赛的结构_。 7、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心理训练,从广义上讲是只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训者的_______和________施加影响的功。 9、维纳(Weiner)的归因理论提出,根据三个维度对成败的原因进行分类,这三个维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运动动机的功能有:___发动功能_____、_选择功能_______、_____维持功能___和强化功能。 11、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2、根据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在体育学习中应注意形成“刺激—反应—强化”的学习机制,主要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指导性原则: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八章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与运动损伤有关的重要心理因素有应激、应对方式、动机、人格等。 2.应激—运动损伤模型中,应激被认为是运动员对潜在的应激环境的认知,预测运动损伤的核心因素是应激反应。 3.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反应大体可分为5个阶段:否认、愤怒、许愿、 抑郁、承认。 4.运动员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如果得到足够的社会支持,将有利于他们的损伤康复。 5.思维可对人的行为直接产生影响,受伤运动员的思维内容直接影响其在康复期的感知和行为方式。 6. 运动员对损伤的反应与疾病者体验到的悲哀反应相类似,过程由否认开始,经忧郁而达到解决和接受。 和Adersen提出了一个以应激理论为基础,旨在解释运动员损伤与心理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应激—运动损伤模型。 ~ 8.运动员拥有的应对方式包括应对行为、社会支持、处理应激的技能、集中注意力策略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着运动员对应激做出的反应。 9. 影响应激反应的因素包括运动员的应激源、人格、应对策略和潜在干预等,运动员的应激反应可直接或间接地受这些心理因素调节。 10.调整认知、目标设置、积极性思维、社会支持、表象训练等,是影响运动损伤康复的几个重要的心理变量。 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1. Williams和Adersen 修改并提出了一个建立在应激理论基础上,旨在

解释运动损伤与心理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新应激—运动损伤模型。( C ) A 1980年 B 1990年 C 1998年 D 2000年 2. 近年来研究运动损伤的主要心理因素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D ) A 人格因素 B 应对资源 C 应激源史 D 兴奋剂 | 3. 应激反应代表着运动员处理环境需求的能力资源与环境的实际要求之间的一种现象。(A ) A不平衡B平衡 C放大D缩小 4. 下面哪一选项不属于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阶段。(D ) A 否认B愤怒 C 抑郁D兴奋 5. 运动员的“应激反应”可受一系列心理因素调节,并且能被心理干预手段影响。( D )A直接B间接 C没关系D直接或间接 6. 关于损伤运动员人格特征的研究就渐渐转向了对人格的某一具体维度的探讨,这方面受到关注最多的是特质。( C )& A意志B自尊 C控制点D成就动机 7. 是一种积极的,将应激作为创造活动的动力,化悲痛为力量的心理应付技能。( B )A否认B升华 C投射D移置 8 . Adersen和Williams(1998)提出了一个建立在应激理论基础上的应激—运动

体育心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上篇试题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 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 第三章运动兴趣 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 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 第六章运动归因 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 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 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 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 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 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 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 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 下篇参考答案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 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 第三章运动兴趣 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 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第六章运动归因 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

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 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 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 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 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 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 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 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5.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活动。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7.Triplett于1898年调查了一个今天我们称作现象。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终极整理版)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终极整理版) ㈠名词解释 ⒈体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任职、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⒉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⒊目标定向:指个体参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是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 ⒋目标设置: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 所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⒌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动力。 ⒍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⒎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只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⒏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⒐协变性原则(归功于内,归错于外) :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 据别人完成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或预测,即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外部的原因;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不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内部的原因吗,这种现象就被称作协变性原则。 ⒑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

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⒒体育活动:指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⒓应激:机体在受到各种强烈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⒔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⒕焦虑:是个体字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⒖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⒗心理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能影响个体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心理操作系统。 ⒘专门化心理技能:通常指适合于某一专项所必需掌握的心理技能。 ⒙心理技能训练: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 所进行的专门化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简言之,心理技能训练就是有系统、持续化得心智或心理技能的练习。 ⒚渐进放松训练:是利用全身各部位肌肉的紧张和放松,并辅以深呼吸和表象来调控人们紧张情绪的一种训练方法。 ⒛生物反馈训练:又称“内脏学习”或“自主神经学习”,是通过生物反馈达到 控制生理指标的变化或维持这种变化的过程。 21.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是一种以渐进方式克服神经症焦虑习惯的技术。 22.模拟训练也称“比赛模式化训练” 、“比赛适应性训练” ,是指在训练中模

体育心理学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4题,20分) 自我观念:指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根据生活经验不断发展起来的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即对自己的人格特质,信仰、情绪以及行为方式等的认识和理解,具有核心性和多维性。 应激:也称“压力”,它是指有机体遇到干扰自己平衡状态或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刺激事件时,表现出的特定的或非特定的反应过程,包括应激刺激、对威胁的直觉评价和应激反应二种主要成分。 心理耗竭:是指由于长期暴露于应激环境、个体无法对其有效应对,从而出现的过度心理疲劳和自身资源损耗的状态。主要症状是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丧失。 心理疲劳:是过度训练(心理生理应激)的反应,是一种运动员难以保持正常训练和成绩的状态,并表现出某种回避应激的倾向。 过度训练:是指对训练压力的一种不适应的反应,是人体运动到一定时候,运动能力及身体功能出现暂时下降的现象。 心理技能训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采用特殊手段使运动员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过程。 生物反馈训练:是在电子仪器帮助下,将我们身体内部的生理过程,生物电活动加以放大,放大后的机体电活动信息以视觉(如仪表读数)、听觉(蜂鸣音)的形式呈现出来,使主体得以了解自身的机体状态,并学会在一定程度上随意地控制和矫正不正常的生理变化。 凝聚力:反映群体在追求其工具性目标的过程中和(或)为了满足成员的情感需要,团结在一起、保持一致倾向的动态过程。形成四个维度:群体任务对个体的吸引,群体社交对个体的吸引,群体任务一致性,群体社交一致性。 二、选择(5题,10分) 1. A 采用多维度的心理测验方法研究美国某些项目优秀运动员的个性特征。 A.Morgan B.Griffith C.Auwede D.Richelson 2.16PF个性测验量表属于 B 量表。

体育心理学考试试题AB修订稿

体育心理学考试试题 A B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11.众多的研究和实践表明,高水平的竞技运动比赛中,获胜的因素中归于心理因素。( A ) %%% D. 60% 9.自行车选手在与他人比赛时速度会更快,这被称作“社会促进”现象。(对) 7.强调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体育学习是学派的理论。(C ) A.行为主义 B.认知心理学 C.建构主义 D.人本主义 8.在教学实践中形成“支架式”、“抛锚式”等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学习策略是。(A )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由简单到复杂 D.由复杂到简单 9.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育目标应该是。(B ) A. 注意培养学生的主动能力 B.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 C. 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问题 D. 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0.人本主义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C ) A.决策者 B.执行者 C.传授者 D.促进者 3.由于对体育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对参与体育活动、观看体育比赛等方面的兴趣,即。(B ) A. 物质兴趣 B. 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 间接兴趣 4.对踢足球感兴趣的人,满足于通过足球运动来锻炼身体的兴趣是。(B ) A. 广泛兴趣 B. 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 间接兴趣 5.是兴趣发展必备的基础,自始至终由外部刺激引起,兴趣的范围很不明确。(B ) A. 乐趣 B. 广泛兴趣 C.有趣 D. 直接兴趣 7 C ) A.乐趣 B.直接兴趣 C. 有趣 D. 物质兴趣 8.主要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身价值(如趣味、娱乐、竞技、健身、健美等)所产生的一种渴求趋势,或想掌握某项体育运动技能的一种需要。( D ) A.运动兴趣 B.运动爱好 C.运动诱因 D.运动需要 9.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对某一类(项)体育运动(如球类运动)或体育运动的某一方面(如运动心理)有特别浓厚而稳定的兴趣是。(A ) A.中心兴趣 B.核心兴趣 C.重点兴趣 D.唯一兴趣 3.一般来说,直接兴趣与无意注意相联系,间接兴趣与有意注意相联系(对) 8.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具有年龄差异。(对)

体育大学 体育运动心理学 考博复习

第二章体育运动中的动机问题 1、动机(motivation): 能引起并维持人的活动,将该活动导向一定目标,以满足个体的念头、愿望或理想等。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结果。 2、动机的作用(基本功能):1始发作用。2指向或选择作用。3强化作用。影响动机的强度和方向的因素: 人的内部需要(need)和外部条件。 3、动机与需要和目的的关系: (1)动机与需要:1动机是需要的动态表现。当需要没转化为动机之前,人不可能有所活动,只有当需要转化为动机之后,人才能活动。2行为并非全部由需要引起。 (2)动机与目的: 动机是驱使人们去活动的内部原因,目的是人们通过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动机与目的的关系表现为如下几方面:1动机和目的可能是完全一致的;2动机和目的是可以互相转换的;3有时目的相同动机不同,也有时动机相同,目的不同。 4、驱力(drive): 指驱使有机体进入活动,与身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内部激起状态,是从后面对行为的推动,实际上,它就是内部需要。 5、诱因(incentive): 指引起个体动机,并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外在刺激,实际上就是外部因素。 6、动机的种类: (1)根据需要的种类和对象来分类:

生物性(biologicalmotivation)和社会性动机(social motivation)及物质性(physiological motivation)和精神性动机(psychological motivation); (2)根据兴趣的特点: 直接动机(direct motivation)和间接动机(indirect motivation); (3)缺乏性动机(或匮乏性动机)(deficiency motive)和丰富性动机(享有动机)(abundancy motive); (4)无意识动机(unconscious motivation) (5)根据动机的来源分;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和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 xxxx效应: 奖励会产生使内在动机削弱的效应。这种效应以后被称为德西效应(Deci effect)。 真正影响行为自我激发和调节的是人对行为的自主性或控制性意识;自主性(autonomy): 是指出自行为者意愿,由其自由选择或承担责任。控制性是指在某种压力下趋于特定行为。 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的转化与以下三种因素有关:1有强有利的外部奖励使运动员产生反应;2运动员体验到最初的成功;(由外部奖励觉知自己的能力在提高)3使运动员意识到外部奖励并非最终奖励,而对达到的成就产生的自我满足感才是最终的奖赏。 7、自主性(autonomy): 出自行为者意愿,由其自由选择和承担责任。 8、控制性: 在某种压力下趋于特定的行为。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渐进放松训练分为三个阶段实施:第一个阶段是____________;第二阶段是 ____________;第三阶段是____________。 2.渐进放松训练的方法首先是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通过对比可更深刻地体验放松一刹那间的肌肉感觉。 3.____________是在催眠术的启发之下,于1890由德国生理学家沃格特年提出、由德国精神病家舒尔茨完成,后来又由舒尔茨的学生加以完善,并使之广为流传于各国的一种自我调节的方法。 4.自生训练主要包括六个部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沉思法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国气功中的____________是东方静默法的代表。 7.生物反馈训练的基本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系统脱敏,又称为____________,是由沃尔帕首创的。 9.由南非精神病学家沃尔帕首创的系统脱敏训练是建立在____________理论基 础上的。它的技术包括三个程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0.模拟训练可分为____________模拟和____________模拟两大类。 11.几种常用的模拟训练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模拟训练是针对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进行模拟实战的反复练习。 13.在体育心理学领域中,心理学专业人员为避免运动员因运动竞赛情境的干扰而使运动成绩表现陷入恶化,利用一种心理技术,使运动竞赛过程不致受到影响,而保持运动员的成绩表现水准,这种方法叫____________。 14.模拟训练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5.创造与比赛实况相似的实际境况,让运动员在这种人为的实况中进行比赛训练的训练方法是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