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人的脾气

中国人的脾气

中国人的脾气
中国人的脾气

中国人的脾气

最近我们为钓鱼岛的事很熬心,钓鱼岛是中国固有的领土,但旧中国被列强玩弄过,有些历史遗留问题还得我们这一代人去解决。日本狗侵略成性,玩着买卖钓鱼岛的游戏,这时中国人被激怒了,一是因为钓鱼岛,二是因为日本人践踏我们阴影还没有抹去,又要在我们的心上捅一把刀,这口气谁能咽下,我们本来可以义正词严,可以用飞机大炮军舰夺回它,但无奈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我想这都不麻烦,可以慢慢来。国中的反日游行一日甚于一日,这都是好事,足以证明我们没有忘记国耻。可事情闹坏了,游行中出现了打砸抢。如媒体所说,游行队伍中有日本间谍煽动并带头胡闹,那么游行的国人就被愚弄了。被愚弄的中国人群情激奋,爱国豪情成了愚蠢的害国之举,这样惨痛的场面简单的概括就是亲者痛,仇者快!如果政府不出兵,我们爱国的民众难道就这样闹个不停。跟日本没动武,自己把自己早已折腾垮了!这划算吗?

或者,这与日本间谍无关,中国人的脾气本来就是这样!

举个简单例子,在一个家庭,男人在外面受了气,回家后,打妻子骂儿女;领导在上司面前挨了批,回

来后,虐待下属,消极怠工。在日本人面前受了气,跟自己人过意不去,仔细想想这做法原来是有传统的,按鲁迅的说法,屈辱并不服气,怎么办?政府的性格便一比一日懦弱,清末就是个例子;国民的性格就是发泄,不管是谁,也不管后果怎样,能发泄就行。大规模的农名起义像太平天国、义和团和后来的一些农民起义,破坏性都相当大。毛泽东的话概括的要好一些,“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所以历来镇压农民起义朝廷总能找到支持的力量,并最终使大量的农民运动失败,江南一些地方到现在把太平军称作长毛子,并用来哄小孩听话,当恶煞对待。如果农民军自律性好一些,那么就会胜利。国民性其实就是历史形成的国民比较一致的处世态度,阶级感情(包括对不公平制度的反抗形式),爱国情愫及诉求方式等等。

我们追求民主、科学、进步,搞了大约有一百年,我们的经济确实搞好了,国力增强了,政治也算民主了,可经历好多事情我们发现所谓的国民性并没有变化,也就是说深植于我们文化之中的劣根性依然存在。这种东西无法通过政治手段改变,简单的教育也无济于事,只能靠国民自己觉醒,和文化的引导,但这需要时间。

中西方人性格差异比较word版本

中西方人性格差异比 较

中西方人性格差异比较 1. 李大钊曾总结过西方人勇猛好斗,冲动激情善辩,而中国人内省保守,谨慎顺从善思。 我们可以更进一步的总结,东方人看世界用的是一元论,更倾向把世界看成一个整体,而西方人用的是二元论,从矛盾中发现真理。 2. 西方人生性好战喜欢竞争;中国人气质平和,安于现状; 西方人爱权,中国人爱钱; 西方人重视人际交往的直率,中国人讲究人际交往的客套; 西方人办事倾向彻底,中国人办事喜欢妥协; 西方人崇尚变革,中国人易于保守; 西方文明的显著优点是科学的方法;中国文明的突出优点是对生活目标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中国人可以从西方人那里学习不可缺少的讲究效率的品质,而西方人可以从中国人那里学习善于沉思的明智。 有一则笑话,说得是西方人心目中的天堂与地狱的人员组成:如果是组建天堂,应该是 英国人当警察,德国人当机械师,意大利人做情侣,瑞士人做总管;法国人做厨师:如果组建地狱,则应该是德国人作警察,英国人作大厨,法国人做机械师,意大利人做总管…… 1.法国: 法国女人会做菜才有资格结婚法国女人不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但却是世界上最具魅力的女人。而要领略法国女人的生活品位以及她们的勤劳贤惠,却要从居家生活中去体验。法国女人的着装理念一是可以露,但不可以透。

露,甚至可以露出乳沟,但衣服不能薄得看出里面的背心或文胸带子,裙子不能透过光线看见里面的两条腿。二是无论哪个季节,同一件衣服不能连穿两天,必须每天更换衣服。 在法国不是人人都可以请保姆的。你要请保姆,你就成了雇主,按法律规定你要给保姆买各种社会保险,如医疗保险、事故保险、失业保险等。你除了要付给她工资,还要每年给她提供两次带薪休假。如此这般下来,你的收人只能应付保姆,等于你辛辛苦苦地工作就是为政府解决了一个就业问题。尽管政府可以为请了保姆的雇主每天补助40法郎,可大家把账一算,自己不工作专职在家带孩子还更合算,至少丈夫可以因妻子不工作而免交50%的收入所得税。 2.俄罗斯人: 果断却又犹豫的性格 俄罗斯人很果断。在市场上买东西不爱讨价还价、挑三拣四;十月革命后,对沙皇一家,说杀就杀;30年代,对可疑分子,说毙就毙;90年代搞“休克疗法”,一夜间彻底放开物价。他们的“当机立断”,哪怕从一则幽默中也可看出:城墙倒塌,有人被压。美国人:“OK!来两箱可乐、两打汉堡,挖掘机、推土机、铲运机和翻斗车各1台,我指挥,你们干!”日本人噼里啪啦按了通计算器:“机器的不要,劳力的干活!2.5个劳力、1.4个工作日,活人的救出!”俄国人:“我从墙这边拽他两腿,你们从墙那边拉他胳膊,人不就出来了!” 3. 中国人的性格 很多先人都思考过这样的问题:中国发明了火药却没有想着去推动战争而是用来放焰火,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却没有用来去航行,这说明了中国

林语堂眼中的中国人性格

中国人,过了四十岁就变成了一个无赖 如果是一个完全不了解外面世界的中国人,或者是一个完全不懂中国的外国人,要了解中国都不会那么容易。但是,林语堂不同,他学贯中西,横跨东西方文化,更重要的是,他的生活中有着深厚而丰富的中西方生活背景,作为一个有着中国西方文化背景的中国人,来观察中国与中国人,自然会有比较客观公正的结论。那么中国人的性格在林语堂眼中究竟是怎样的呢? 第一老成温厚。他说“英语中‘性格’一词,意谓力量、勇气、‘有种’。偶或生气、失望,也只是看上去有些闷闷不乐;而汉语中的‘性格’一词则使我们联想到一个老成温厚的中国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安之若素,不仅完全知已,而且完全知彼。”(林语堂著,《中国人》,学林出版社,1994年12月版,第56页。以下引文均出自此书。)中国人做人处事,圆滑、稳重、内敛,富有耐力,善于察颜观色,迂回曲折,为人老成世故,讲究城府。也就是说非常超脱老猾。中国人为人处事,总体上是比较讲究稳妥稳健的。这既是中国人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因为“思想上过分的稳健会剪去人们幻想的翅膀,使这个民族失去可能会带来幸福的一时的狂热;心平气和可以变成怯懦;忍耐性又可以带来对罪恶的病态的容忍;因循守旧有时也不过是懈怠与懒惰的代名词;多生多育对民族来讲可能是美德,对个人来讲却又可能是恶习。”(第57页)。

老成温厚,常常意味着用消极、镇静、等待的力量,而不是像年轻人那样用青春活力与激情浪漫来处事。中国人每每遇到难题的时候,不是积极地追求进取,从根本上去克服困难,而是用一句“退一步海阔天空”来自我麻醉,有时这样的做法也叫“丢一卒而胜全局”。中国人的这种特质是与中国的社会文化与政治土壤分不开的。中国人的成熟常常表现在家庭上,而不是表现在对外在事物的兴趣上。一个成熟的中国年轻人,“由于他通常有一个大家庭要扶养,要帮助堂表兄妹在社会上立足,他可不能总做一个教员(如果从事教育的话),他要设法高升,当个校长什么的,于是他就是家庭中受尊敬的成员。在设法飞黄腾达的过程中,他获得了终生难忘的人生与人性的学问。如果一个人不去作这些尝试,人到三十仍是一个眼睛圆圆、单纯无邪、火急火燎的青年,仍醉心于进步与改革,那么他不是一个富有灵感的白痴,就是一个稀里糊涂的天才。”从林语堂的这个观察与判断来看,中国人在学术上与社会改革上出不了大师,成不了气候,应该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一个真正做科研与艺术工作的人,常常就是这样一个眼睛圆圆、单纯无邪的人,不仅仅是三十岁以后如此,甚至终身都是如此。在西方那些特别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无不是这样的,在世俗的眼光看来都是怪怪的人物。第二遇事忍耐。中国人特别善于忍耐,乃至成为中国人的一大恶习。因为,“中国人已经容忍了许多西方人从来不能容忍的暴政、动荡不安和腐败的统治。”(第59页)。在四川的一些地方,人民能够容忍被征30年以后的赋税,但是,面对这些毫无道理的事情,中国人顶多用不是很清晰的低音,在自己的家里咒骂几句而已,除此之外,再无任何反抗。因为,我们这个民族习惯于屈服于暴政和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中国人性格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中国人性格中的体现 1008090080 叶挺敏 摘要:文化是传承的,中国现代的民族性格也是由中国人的祖先一步一步传承下来的,要改变现代中国人的性格,必须先发掘其性格特点。 文化心理、文化行为知识文化教化的结果,而不是相反的。虽然人的心理和行为可以反映一定的文化特征,然而人的生物性心理、行为自身还不是文化现象,而是一种生物有机体的表现方式。只有当个体心里、行为成为文化载体时,或者说成为一定社会和社会群体的文化已是和共同规范时,它才能在社会互动中构成文化现象。 我们要建设高度文明的社会,就要落实到人的社会化上。人们对社会现代化采取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具有什么样的态度和行为,都与一定的社会文化教养有关。即使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在物质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文化上也仍然会有文明扫地、野蛮复归的危险。 我们中国人常常对外炫耀说,我们国家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光辉文明。但现在反思一下,我们祖先创造的辉煌的文化,是否被我们继承?那优秀的文化沉淀在咱身上究竟有多少呢?想让咱们民族复兴起来,想让中华民族把华夏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播出去,让世界为之崇拜,让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优异成绩,让中国真正强大起来,那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必先了解自己的性格,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国人性格中的体现,并加以提倡,这样能让我们的思想真正强大起来,精神强大的民族能不让人感到畏惧吗? 那我们该怎么研究我们的民族性格呢? 一个民族长期在某种文化精神的熏陶下,会养成自己独特的民族性格。在古代中国,我们的统治者崇尚儒家文化,然后,儒家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如此一来,经过几代人的学习升华,经过社会的文化熏陶,我们的祖先就成了学富五车、气质不凡、忠义礼廉的谦谦君子。 鲁迅先生说:“英国沉着,德国粗豪,俄国雄厚,法国漂亮,日本聪明。”这种概括虽然未必完全准确,但它却说明一个国家或民族由于长期共享一种文化,

中国人的民族文化和心理特征

作者:杨德森来源:昆明国际心理治疗大会文献资料 一个历史长存的民族不可能没有自己的民族精神,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振兴,必须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每个民族都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历代传承的民族性,它是长期共同社会生活所形成的共同需要与利益、共同命运和理想所形成的。那么什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什么是大多数中国人在这个共同的文化传统中所形成的心理特征或民族性格呢?当国家初步走上繁荣富强之路,面向廿一世纪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文化交融化的新时代,中国人的民族文化与心理特征又将如何发展变化呢? 一.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性格特征 中华传统文化中两千五百年来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与封建宗法社会制度下的产物,强调伦理道德、社会责任、人际关系与群体意识。它对维持家庭与社会的稳定,规范行为与人才培养,起过有益的作用。但是它压抑个性自由,缺乏平等意识,没有科学、民主的人文精神与尚武、创新意识。 儒家文化强调伦理道德,所立项目与释义众说纷纭,以仁为例,至少有几十种解释,即在论语中,也见于多处而含义不一。到共和国成立之前,儒家学者仍有“仁、义、礼、智、信”五常;“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八德:和“礼、义、廉、耻”的四维等提法。 儒家文化通过教育对民族性格与价值取向有广泛的影响。儒者立身处世,接受与奉行入世与济世的、积极有为的、讲究伦理道德的下列原则: 修齐治平,仁义忠孝; 少立大志,耀祖光宗。 内圣外王,立德立功; 刚健有为,人定胜天。 中国传统文化中另一朵奇花是道家文化,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与孔子、孟子的儒家文化并存两千余年。虽然历代统治者多数支持与利用儒家文化,达到维护宗法等级制度与王侯统治地位的目的,甚至是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是道家以其辩证思维、尊重个性、超脱风度(否定权威崇拜与等级依附)与道法自然的哲学,在百家争鸣之中独树一帜,如鹤立鸡群,与儒学正统既分庭抗礼,又相辅相成。 孔子曾向老子求教,他们是如何讨论的?历史文献没有记载。但是老干道德经第十八章提出:“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子;国家昏乱,有忠臣。是”直接与儒学的忠孝仁义的治国思想针锋相对的;第十九章继续提出:“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是老子对圣智、仁义、巧利的否定。而老子提倡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复古倒退思想和愚民政策,与儒家的法先王,赞古风又有相辅相成的作用。

中国人的文化性格

中国人的文化性格 ——渭水河渭源人 渭河水渭源人 渭源县位于甘肃省中部。隶属于定西市,是定西市所辖七县

区之一。总面积2065平方千米。渭源县因地处黄河最大支流——古老渭河的发源地而得名。是黄河上游古文化发祥地之一,境内现大量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遗址,是三大古文化的融汇之地。 它是中国古丝绸南路的必经之地。丝绸南路由汉代长安出发,沿渭河西行,经渭源,最终入河西走廊。公元609年隋炀帝西巡河右,就是沿这条路段到达张掖的。 县内有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的全国独一无二的悬臂式纯木拱桥灞陵桥、葬有孤竹国二圣伯夷和叔齐的首阳山、鸟鼠同穴渭水源、秦长城遗址等渭河流域丰厚的文化积淀。历代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诸多手迹。 总人口34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清源镇,邮编:748200。代码:621123。区号:0932。 渭源县辖8个镇、8个乡:清源镇、会川镇、莲峰镇、五竹镇、路园镇、北寨镇、新寨镇、麻家集镇、锹峪乡、大安乡、秦祁乡、庆坪乡、祁家庙乡、上湾乡、峡城乡、田家河乡。 渭源县是古老渭河的发源地,也是黄河上游古文化发祥地之一,公元前205年设立县制,名首阳县,归属陇西郡,公元551年改名渭源县。境内融汇了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三大古代文化,源远流长,文化灿烂。同时,渭源县地处西秦岭末端向北部黄土高原过渡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自然风光奇丽秀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构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现已开发出旅游景点16处,有渭河源国家级森林公园莲峰山、十里“画廊”天井峡、云端仙境太白山、“陇原香格里拉”双石门等自然景观,也有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的全国独一无二的悬臂式纯木拱桥灞陵桥、葬有孤竹国二圣伯夷和叔齐的首阳山、鸟鼠同穴渭水源、秦长城遗址等渭河流域丰厚的文化积淀,且渭源县气候凉爽宜人,是避暑旅游的理想之地。

关于“中国人的性格”

这么看来,中国人真的很可怕(深度反思)…… 100多年前,美国传教士雅瑟·亨·史密斯凭着在中国20多年的生活经验,研究中国人的性格,写出《中国人的性格》一书。 他研究出来了什么呢? ?中国繁琐的礼节近似于表演,目的在于维持尊卑关系,做到尊卑、长幼有序; ?中国人缺乏数字上的精确性,做事马马虎虎。中国人做的统计数据,根本就不可信; ?不论读书人还是底层人,都是天生就爱钻空子; ?中国人思路混乱,根本就没能力直直白白地、清晰地陈述自己,所以说话拐弯抹角、充满暗示。即便你精通汉语,你也很难听的懂中国人想表达什么。但一旦你触犯了他们的忌讳,他们又会挤兑你; ?明文规定是一回事,怎么执行却是另一码事,中国人善于阳奉阴违; ?小摊小贩充斥大街小巷,中国人对公共资源毫不关心,把一切防范不严、容易搞到手的东西据为己有; ?中国人忍受能力超绝,一切来自权力者、权威的打压,他们都默默忍受,于是也就维持着故旧的体系。权力者只要给他们一丁点儿的光,他们便心满意足,绝不敢拼命抗争; ?中国人对别人的苦难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只要看妇女、儿童、儿媳妇在中国社会的悲惨遭遇就明白了; ?中国人彼此互相猜忌,互相拆台,制造、传播谣言彼此中伤,以致人人自危; ?从小便教会孩子虚伪,在中国最难获得的便是真相;政府的通告冠冕堂皇,滴水不漏,但缺的便是真相; ?中国人要么没有信仰,要么对一切信仰都不会刨根问底,以至于什么神都信,但也只是为了捞好处,内心深处缺乏庄严感;

中国社会就像中国的一些风景区,远看风光迷人,近看则破破烂烂,颇多可憎之处,且臭气熏天。 史密斯在结尾处点了一下题:中国人不缺智慧,他们真正缺少的是人格和良知。 100多年前,史密斯首次对中国社会进行了全景式描绘,这种描绘即使在今天也仍旧令我羞愧难当。我冒昧地把这一事件的意义夸大为:中国社会内部的肮脏第一次全面曝光给了世界历史。这本书给100多年前的留日中国留学生很大的震撼,其中便包括鲁迅。鲁迅在中年之后的写作生涯中,孜孜不倦地批判中国人的“国民性”,很可能就与这本书的刺激有关。 原书太长,这里只分享其中部分文字。但仅这部分,已足够刺痛我们。 《中国人的性格》 by 雅瑟·史密斯 第一章面子问题 在西方人看来,中国人的面子就象南洋诸岛上的禁忌,是一种不容否定的潜在力量。所不同的是:面子不可琢磨,不讲规则,废除或替换全由人们的常识来定。中国人的思考方式是戏剧性的,作为一个民族,中国人天生富有(且需要)很强的表演才能。面子很多时候事关形式,与事实无关。 在中国调解争端时,和事佬也要务必仔细考虑双方面子。调节之举只是为平衡有关各方相应的面子。这一原则在法律裁决中也常常得到运用,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一场不分胜负的游戏。 有个仆人失职,还拒绝履行自己的职务。他知道这下要被辞退,便把犯过的错误再犯一次,然后主动辞职,以此保持面子。有时官员被杀头,但得到特殊的关照允许他穿着官服上刑场。这也就是给了他一个面子。 第二章节约持家

中国人的性格特点及变迁

中國人的性格特點及變遷 說起中國人的性格特點,流傳最廣的說法是:勤勞,朴實,勇敢.其實中國人性格按地域分布的不同還分成了很多不同的特點,如南方人的精明,能干,北方人的豪爽.樂於助人.這當然是好的方面,還有很多壞的性格.有好吃懶做,好酒成性,爛賭成癮,小氣奸詐,欺善怕惡,從眾廝混,貪心無良,恩將仇報等等.有好的也有壞的,但總體上人的性格是因人而異的,和各自的生活環境有很大的關系.世界的多樣性決定了人的性格也千差萬別,有一些人的身上也會有一些矛盾的性格在同一個人身上體現.如北方的人有的大方豪爽.但同可能他會是一個好酒成性,爛賭成癮的人.所以中國人的性格也是一個矛盾體.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人有自我,自我的外在表現就是性格,性格因遺傳的基因和外在生活的環境而逐步形成或改變.中國人性格分兩大階段,西方列強入侵前和入侵后. 西方列強入侵前,南方大多數几千年來因為生活在山清水秀,物產丰富的地方,特別是在漢族人數佔絕對多數情況下,其他民族圍繞漢族,前期還會為了和西南少數民族搶生存空間而出現戰爭,后期逐步出現民族融合趨勢,所以性格多偏向於自我滿足和固步自封,求安穩,不具有強烈的打破現狀的冒險精神,和西方的創新自由精神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這也是西方的特色文明和文藝復興不可能發生在中

國的原因.如果當政者為了政治穩定需要出現一段時間的夜郎自大,閉關自守的時期,那麼就會導致和世界發展脫節,陷入被新事物拋棄的境地.而北方則不同,一直以來入侵中國的勢力都是在北方,所以北方多災多難,而且北方多平原,一但動亂則無處躲藏,除了自衛抗爭或委身求全外,如果不能逃脫到南方就只有死亡.所以北方多出英雄,但也出不少投敵酋的狗熊.當然南方也一樣.西方列強入侵后,面對比自已強大的國家,我們中國人有的發奮圖強,求自立,有的在苦難中苦苦掙扎,有的傍上列強為虎作猖.顯示了中國人的不同性格特點,也說明了中國的當政者是為了維持政權是不會顧忌民眾的死活的,開明的政權會為民所用,如果腐敗則會對人民進行彈壓.所以民眾只能自求多保或是在其中暴發,進行社會改革或是變革.目前中國主體經濟從農耕時代已過渡到工業生產和服務時代.也就是從自然生存階段到了發展上升階段,由於長期的農業自已自足的自然經濟,農業生產率低下,所以在農村我們很多人長期滿足於有飯吃就知足了,在農村最大的生產工作壓力就是建房,結婚和養小孩和老人.而對於為什麼我們只能吃飽飯,生產水平為什麼只能原地踏步,農村面貌為什麼几百年都沒有大變化等都沒有清醒的認識,有些改進生產工具的意識甚至不如古人,當然這也與整體國家科技水平過低原因有關.因此在新中國前發展了几千年的生產水平仍和封建社會初期的秦漢時代沒有什麼明顯的差別,有些方面不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人格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人格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影响力,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具有五千年灿烂历史文化和道德传统的中国,要想在二十一世纪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现代人的思想行为,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怎样培养具有现代高素质的人才,是我们面临的又一个新问题。 做人,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关注的一个问题,所谓,未做事,先做人。中国的传统文化指向内心的,注重人们思想境界的提高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大学》开篇也强调:“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又说:“格物致知,正心诚意”;“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修身是为人、为事的根本,修身不成则一事无成。自己健康人格的塑造,道德操守的养成是每一个人应该倾其毕生精力以完成的。现代人在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不断加强知识积累的同时,也切记不能忽视自己思想素质的提高。我们应该先学做人,再学做学问。“德才兼备”应是每一个人的精神追求。 我们应当汲取的儒家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我国传统文化中思想哲学的基础儒 家提出做人的理想应当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甚至主张“清静无为”的道家,也有人格修养的原则,即“内圣外王”。 这尤其是儒家历代的志士仁人的道德理想。如汉初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清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集体的利益,国家的兴盛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应增强我们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价值,报效国家。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胸怀浩然之气,昂扬奋发,平治天下正,是对自己修养的重视,使得自强不息成为历代知识分子的特色。正是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使得中华民族屡经患难而不倒。我们国家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在国内需要进一步探索改革的思路,在国外需要我们去争取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我们面临的困难很大,我们作为将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就应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于艰难困苦中奋发图强,逾挫逾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唯有如此方能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远屹立于世界之林。 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这种处贫贱而乐在其中的人生态度是一种精神享受,而此时的人格世界是一种安然、充实又自得的世界。当一个人处于贫穷凄寒的境地又能锲而不舍地追求人生价值时,安

文化人类学-谈中国文化类型中的民族性格

谈中国文化类型中的民族性格 ——读林语堂《中国人》有感政院思政0903 邹龙0120919630307 文化模式是一个民族文化或一种文化的各个文化特质丛(内容)相互联系整合成为协调一致的系统(整体)的结构状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来为世人所称道。中国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于其构筑了一个以人为中心,融自然、人文和科学为一体的文化模式,中国文化模式是一个综合、整体、系统地发展过程。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言,中国人具备老成温厚、遇事忍耐、消极避世、超脱老猾、和平主义、知足常乐、幽默滑稽、因循守旧的性格特点。属于东亚文化区的中国文化,对中国的国民性的形成有着深远影响。 第一、在个人性格表现上,中国人的“个人”在整个社会所采取的态度是把自己看作全体的一小点。对整个环境的存在是采取协调、和谐的态度;个人在社会中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整个群体的存在。《中国人》中写到:一个受过教育的人,首先应该是通情达理的人。他通常富有庸常的见解,喜欢随和与克制,痛恨抽象理论与逻辑极端,庸见为所有普通人所具有。这是典型的‘中庸之道’,其无所不包,淡化了所有的理论,摧毁了所有的宗教信仰。其作用在生活与知识的各个方面都会体现出来。 第二、在人际关系方面,中国人的行为颇受他人看法的影响。中国人的社会可以说是一个家庭为中心的社会,而“父子伦”模

型的扩大并经过儿童教养的过程,使得中国人具有较强的服从权威的性格。《中国人》中写到:中国的家庭制度给孩子们上的第一课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责任,相互调整的必要,自制、谦恭,明确的义务感,对父母感恩图报和对师长谦逊尊敬。这种家庭制度维系着中国社会的稳定发展。 第三、在对宇宙或自然的态度上,中国人表现的是“乐天知命”的观念;《中国人》中这样写到:中国人在低劣的环境中生活着居然颇感快乐和满足。即使像陕西那样闹着饥荒的省份,这咱自足精神也盐分普遍。从这点可以看出中国人的知足常乐。在维持自然与人的和谐上,“天人和一”的观念是中国人宇宙观的最高境界;在时间观念上,中国人则一向采取延续性的想法。 林语堂先生的《中国人》中无进不透出对中国国民性的思考,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在林先生看来无疑是存在很多问题的,是需要改进的。我们应该从中国文化的语言、物质特质、美术、神话与科学知识、宗教习惯、家庭与社会体制、财产、政府及战争来综合选择,继承精华,去其糟粕。正如英格尔斯所言:任何一个国家如果国民心理和行为向现代化转变,‘一旦现代性深入到大多数国民的性格中去时,现代的态度、舆论、行为就会变成一种巨大的内在动力’。

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格

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格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系列讲座之一 郑树平 “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格”这个题目,是从宏观上来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这里主要谈四点:一是东西方文化的比较;二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生成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最后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一、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 就世界范围的文化系统来看,有四大文化系统: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系统,也称作儒家文化系统。在地域上主要包括中国、朝鲜、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第二个文化系统是印度文化系统,也称作佛教文化系统。在地域上主要是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第三个文化系统是阿拉伯文化系统,也叫伊斯兰文化系统。主要分布在中东、北非一带;第四个文化系统是西方文化系统,也叫做基督教文化系统。主要分布在欧洲和美洲。 世界四大文化系统生成的历史环境、地理条件、经济基础各有不同,所以它们各自的特点也存在很大差异。下面,主要从六个方面,对东西方文化进行比较。 第一,从世界观上来看,西方人倾向于多元,东方人倾向于一体。西方人主张多元化的世界,东方人讲天命,把它与人相联系。这个重要的区别形成了西方人的求异思维和东方人的求同思维。看到一个问题,东方人首先是相信,而西方人则是怀疑。这种求同和求异的不同,归根到底是世界观的不同,这是对社会的两种不同看法,一个是一体的,一个是多元的。 第二,从社会伦理观上看,西方人重个人轻家庭,东方人则重家庭轻个人。西方人以个人为本位,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人格;东方人以家庭为本位,个人消融于家族当中。东方人的这一特点,在中国的家族、族规、祖庙、族谱、祖产、祠堂等现象中得到了集中体现。西方人的家庭观念淡化,个人非常独立。东方人则不同,拿中国人来说,个人的概念是很淡化的,在家族中没有独立的人格。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拿中国人的姓名来讲,第一个字是姓,不属于个人,属于家族;第二个字是家族的排辈,也不属于自己,属于家族;只有第三个字才是自己的。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都在不断的变革。 第三,从历史观上看,东方人厚古薄今,西方人讲究变异。东方人认为“天不变,道义不变”,过去的东西是好的,主张墨守成规,压制变革,反对创新。这个特点在生活中也有鲜明的体现,如“百年老店”、“秘方”、“祖传”等,这些都可以看出人们对“老字号”的推崇。西方人讲究变异,讲进化、演进,主张创新,它的这一特点在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以后尤为突出。 第四,从人生观上来看,西方人勇于进取,但也容易绝望;东方人追求平淡,讲究中庸。在人的生活理想上,东方人“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意思都是说,得意时就奋发进取,不得意时就安安静静过日子。“仕”与“退”并不十分重要,不会轻易带来人生绝望。西方人讲形象,讲典型,人生命运受仕途理想的影响比较明显。这一特点在西方的艺术作品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五,从价值观上来看,西方人注重经济利益,重视商品经济,东方人重农轻商,重义轻利。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讲究情感,把“义”看得高于一切,甚至比生命还要重要。《孟子》中提到:“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非常重要,“义”也非常重要,如果在生命和“义”之间取一的话,宁可不要生命也要讲“义”。这和西方不同,西方把利益看得高于一切。重农轻商是东方价值观的另一特点,纵观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强本抑末”的思想基本贯穿始终,直到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

20句话描写中国人性格

20句话描写中国人性格 1.对一个中国人来说,生命有多宝贵,面子就有多宝贵。你给足他面子,他就会给足你一切!可如果你伤了他的面子和自尊,他就会对你恨之入骨,彻底把你推向他的对立面! 2.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人与人交往的本质其实就是利益交换。如果你不懂利益交换原则,今日独享繁荣,明日就独吞苦果,即使惊世的才华也只能沦为无用的白纸! 3.在官场混的人,须处处小心、时时注意。哪怕你荣耀了大半辈子,如果最后犯个大错,可能一生就这样毁了。人生就是如此奇妙。做人就像种田,最后收成才是评定的标准。 4.欲望-实力=痛苦程度。当欲望远远超过实力,无论如何不能实现时,就是一个人最痛苦的时候,就容易走火入魔。 5.嫌贫爱富的人性本质推动着社会发展。如果人人喜欢贫穷落后,那么谁还愿意从事体力劳动?谁还愿意从事脑力创造?哪儿来的吃的、穿的、用的和住的?这样社会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所以,我们应该将嫌贫爱富看做一种社会正常现象。 6.聪明人,有些时候会主动将主角的位置让给别人,而自己心甘情愿当配角。这并不是失败,甚至可以说这是一种策略性的胜出,他让出的只是一个主角的虚名,而赢得的却是真正的实惠。 7.有句话说:“呼唤什么缺什么。”中国人虽然呼唤中庸,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处处走极端。正因如此,现在国家才提倡和谐社会,其核心含义就是中庸,让世人不要偏激和走极端。 8.要想钓住鱼,就要像鱼那样思考。无论你本人多么喜欢草莓,鱼也不会理睬它;只有以鱼本身喜爱的蚯蚓为饵,它才会上钩。 9.不要用情绪化的方式批评别人,尤其注意就事论事,避免评价别人的人格、兴趣与家庭教养。批评时若能提出解决方案,就更有建设性,同时不忘肯定别人的长处。此外,如果批评时能采用幽默的语言,效果往往会更佳。 10.最高明的情感投资技巧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11.一开始先给下属一个下马威,让他们知道你的厉害,然后再慢慢放宽尺度,让他们感激你的退让和随和。这就是CEO的管理智慧。 12.不管对方的话有多难听,我们都要让对方把话说完,听听他到底想表达什么。 13.亲友之间大多只能同患难,却不能共享福。老板和员工之间,则大多只能同享福,却不能共患难。

中国人性格分析

中国人性格分析 一、差序格局中的关系网与人情观 “差序格局”是由费孝通提出的,旨在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如同水面上泛开的涟晕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形成这种亲疏远近的最基本因素是人们之间的血缘关系,以及在血缘关系投射基础上所形成的地缘关系。但随着时代变迁以及人们思想观念变化,利益关系的复杂化,人际交往趋于功利化,“差序”关系形成了某种“情感+利益”的混合。 关系网的构建离不开人情,人情是构成人际关系的关键因素,是联系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中国人的“人情”是一种可以用于人际交换的资源、互动的纽带和准则。人情的往来维持着关系。 二、对权力的推崇 几千年的以“权力”为轴心的中国皇权社会,一切以权力为中心,为权力服务。中国人从骨子里对权力的奴性,崇拜权力,畏惧权力,更多的是热衷于权力。“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旦捞到“一官半职”,马上就能成为“人上人”,光宗耀祖,人前显贵,那份荣耀真是令人羡慕。“学而优则仕”,正是有了这句话,许多人从一开始读书识字,就有一种强烈的要出人头地的愿望。从以前的寒窗苦读只为金榜题名到现在千军万马挤着国考这个独木桥,无不说明着这一点。 三、自私冷漠,克己不克群 中国人心中只有自己这个“小我”,没有国家和民族这个“大我”。孙中山说中国人是一盘散沙,找不到可以把中国人的“心”团结在一起的东西,所以中国是个最出汉奸的国家。中国人对于私利总是斤斤计较,绝不肯吃一点亏,象公共汽车座位这样一点微不足道的小利,大家也要拼命去争抢。对于别人的不幸我们总是以一个看客的姿态,中国的贫富差距之大,网上各种炫富各种浮夸,却没有一个富翁肯像比尔盖茨一样裸捐。难怪鲁迅会感叹我们民族“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了。 中国人什么都喜欢从己出发,克己也就成立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德性,他们不会去克群,使群不去侵略个人的权利。 四、打官腔说场面话

中国人的人格特质

中国人的人格特质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中国人人格特质: “我是谁?” 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哲学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心理学家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利用实证研究的“数据”尝试将人与人之间个体差异揭示出来。 上个世纪晚期,西方心理学家在逐渐摸索区分个体人格差异的过程中,发现了人格的“五维模型说”。它假定,人的行为和人格最终能够由五个基本人格因素加以解释。但跨文化的研究显示,这个理论模型似乎并不能很好地涵盖生活于其他文化条件下的人的行为,当然也包括中国人。 那么,“中国人的人格结构是怎样的呢?”近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建新研究员提出,在中国人人格的界定上,“六维模型”比“五维模型”似乎更为切合中国人的实际情况。 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如何区分?“大五”学说暴露缺口。 张建新研究员介绍,“五维说”又被习惯地称为“大五人格因素模型”。 “五维说”的始作俑者美国心理学家认为,人格是一个由五个维度特征组成的抽象结构,这“五维”特征分别是:“外向性”、“情绪稳定性”、“责任性”、“宜人性”以及“开放性”。每个人都在这个“五维空间”中占据一个相对固定的点,其人格测量值即为该点向五个维度投影所得的坐标值。没有两个人在这个结构空间中是完全重合的,因此,可用测量值(或坐标值)的大小来区分人格的个体差异。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西方心理学界尝试用“五维说”研究人格,并将其应用于鲜活的生活。可以说,在西方的背景下,他们获得了不小的成功。因为,他们总结的五维人格特征基本上能够界定西方人的人格。 但是当尝试用它界定中国人的人格时,它却暴露出一个缺口。这个“缺口”就是国际心理学界越来越多关注的文化特异性问题。 “五维说”虽在国际风行,却难以“说”清中国人。 你的性格属于外向型还是内向型?能否保持稳定的心态和情绪?你对外界 事物有多大的责任感?……这一系列带有“大五”风格的问题,是西方心理测试者经常要考量的几个方面。但是,用这一学说轮到测量中国人的人格时,就可能出现错位现象,“基于这个学说建构的心理测试量表,无法把中国人独具的人格特征揭示出来。”张建新教授指出。 问题究竟出在哪儿?中国心理学家探讨中西方人格同与不同。 十几年来,张建新研究员和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张妙清教授共同主持了《中国人人格测量表》的编定。这套极为详尽的心理测试量表反映出了那些符

中国人的性格特点

中国人有着如下的性格特点: 一:灵活无比。我国人民在任何事物面前,都能表现出惊人的灵活性。可以把小事化大,亦可把大事化小。同一件事或人,刚才还是反面典型,如今又成了风光无限的横空出世的大英雄。这个大字是不能丢的。反之亦然。总之一切为了国家、人民的利益,其实就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 二:统一形式。在中国,一个群体,往往思想、行动都是一致的。无任何反对的声音,有的话,此人必遭免顶之灾。除非他是个聪明人,闭嘴不言。当然,私下是可以议论的。这就好比庙里的善男信女,那些对伸向虔诚磕头的人,有信徒,也有根本不信的,可能是靠他吃饭,也可能使形势所逼。为求自保。 三:集团圈子。这个世界到处都有,不是我国独创。中国特色是:圈子内的人连杀了人都会受到保护,杀得有道理。而圈子外的则冷眼先看,没有反应。倘若是对手,济世救人于水火也是别有用心。 四;假大空。中国人做事,十分注重形势和宣传。盖此法有放大和缩小的功能,可化腐朽为神奇。大跃进、大鸣、大放大字报。决非毛泽东一人之功。 五:望风而动。在中国做事,造势很重要,人气很重要,唯有本质不是很重要。认识到这点,才能成功。 六:投机的人多,而投资的人少。无论处人或者做事,都是如此。朋友多了路好走。而搞科学,则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容易些。 七;成王败寇。我国的马屁精众多,高帽满天飞。所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溜沟子实属无奈,值得同情。另外走路小心一点,跌倒了爬起来是英雄,爬不起来就惨了。 八:集体智慧,消磨个性。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你信吗?我不信。共产党的革命是靠大家,决不是一个人的功劳。但毛泽东的思想是他个人的创造。不尊重知识产权,不尊重人才,科学是不会进步的。 九:太平景象,和谐气氛。这当然是好事。但我们有些人为此不准许讲问题,不许说缺陷,不许说矛盾,只准说好,不准说不好。这种太平是虚弱的,他也因为问题的不到及时发现和解决,为以后留下祸害。是大起大落的原由。 十:神秘文化。就是装神弄鬼,把假冒伪劣产品说成是世界领先的高科技。把学术骗子叫做科学家。不懂装懂,糊弄百姓。 十一:阴阳手法,就是打太极。阴奉阳违,阳奉阴违。有利的留下,有害的力争推出去。 十二:麻将成瘾。人不分贵贱,地不分南北,举国皆麻。

中国文化与民族性格的包容性

中国文化和民族性格的包容性 回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利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相互包容的,互不排他的多元统一体。这样的民族其最大特性就是重包容,有强大的同化力和顽强的生命力。同任何一种延绵至今的文化一样,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直到现在还生生不息,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是包容并蓄,形成了同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发展态势,并因此具备了强大的同化力和顽强的生命力。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为主体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首先体现在厚德载物思想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理解是,天地最大,它能包容万物,天地合而万物生、四时行。从这种对自然的理解中引申出做人的道理:人生要像天那样刚毅而自强,像地那样厚重而包容万物。维系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文化是儒学。儒学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里对中华民族在思想方式、行为规范、道德礼仪等各个方面,长期起着支配作用。儒学主张泰山不辞细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种精神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对外来文化向来不排斥。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川流不息,正是由于其吸纳百川的结果。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对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尽管有不同的见解,但有一条却是众所公认的,那就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精神。其中厚德载物内含着中华民族的包容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集中体现在儒家文化的多元开放的文化理念上。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周易大传》的“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都是主张思想文化的多元开放。这种多元开放的文化理念,一方面,使儒学不断吸收和融合其他各家各派的思想,成为一种绵延不绝的思想体系。另一方面,这种多元开放的文化理念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之形成了兼收并蓄的传统,并生生不息。“沧海不遗点滴,始能成其大,泰岱不弃拳石,始能成其高”。中国传统文化绵延不绝,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包容、兼收并蓄的结果。 中国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是以其强大的同化力为前提的。它用这种强大的同化力去影响和改造外来文化,使之具有中国的特色。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是吸收外来文化的重要心理文化基础,没有这样一个基础,不仅不能消化、吸收外来文化,还有可能被外来文化所同化,从而丧失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但是由于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根基深厚并且富于包容精神,其结果是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不断同化外来文化。外来文化的进入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却并没有使中国传统文化丧失其特有的本色。一切外来文化一旦进入中国,便开始了中国化的进程。中国社会强烈的宽容气氛,甚至使得一些独立性很强的外来文化,也在不知不觉中融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之中。 文化上的包容性,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内部形成丰富多彩、生动活

林语堂眼中的中国人性格

林语堂眼中地中国人性格 如果是一个完全不了解外面世界地中国人,或者是一个完全不懂中国地外国人,要了解中国都不会那么容易.但是,林语堂不同,他学贯中西,横跨东西方文化,更重要地是,他地生活中有着深厚而丰富地中西方生活背景,作为一个有着中国西方文化背景地中国人,来观察中国与中国人,自然会有比较客观公正地结论.那么中国人地性格在林语堂眼中究竟是怎样地呢? 第一老成温厚. 他说“英语中‘性格’一词,意谓力量、勇气、‘有种’.偶或生气、失望,也只是看上去有些闷闷不乐;而汉语中地‘性格’一词,则使我们联想到一个老成温厚地中国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安之若素,不仅完全知已,而且完全知彼.”(林语堂著,《中国人》,学林出版社,年月版,第页.以下引文均出自此书.) 中国人做人处事,圆滑、稳重、内敛,富有耐力,善于察颜观色,迂回曲折,为人老成世故,讲究城府.也就是说非常超脱老猾. 中国人为人处事,总体上是比较讲究稳妥稳健地. 这既是中国人地优点,也是它地缺点,因为“思想上过分地稳健会剪去人们幻想地翅膀,使这个民族失去可能会带来幸福地一时地狂热;心平气和可以变成怯懦;忍耐性又可以带来对罪恶地病态地容忍;因循守旧有时也不过是懈怠与懒惰地代名词;多生多

育对民族来讲可能是美德,对个人来讲却又可能是恶习.”(第页). 老成温厚,常常意味着用消极、镇静、等待地力量,而不是像年轻人那样,用青春活力与激情浪漫来处事.中国人每每遇到难题地时候,不是积极地追求进取,从根本上去克服困难,而是用一句“退一步海阔天空”来自我麻醉,有时这样地做法也叫“丢一卒而胜全局”. 中国人地这种特质,是与中国地社会文化与政治土壤分不开地.中国人地成熟常常表现在家庭上,而不是表现在对外在事物地兴趣上.一个成熟地中国年轻人,“由于他通常有一个大家庭要扶养,要帮助堂表兄妹在社会上立足,他可不能总做一个教员(如果从事教育地话),他要设法高升,当个校长什么地,于是他就是家庭中受尊敬地成员.在设法飞黄腾达地过程中,他获得了终生难忘地人生与人性地学问.如果一个人不去作这些尝试,人到三十仍是一个眼睛圆圆、单纯无邪、火急火燎地青年,仍醉心于进步与改革,那么他不是一个富有灵感地白痴,就是一个稀里糊涂地天才.” 从林语堂地这个观察与判断来看,中国人在学术上与社会改革上出不了大师,成不了气候,应该是可以理解地.因为一个真正做科研与艺术工作地人,常常就是这样一个眼睛圆圆、单纯无邪地人,不仅仅是三十岁以后如此,甚至终身都是如此.在西方那些

儒学对中国人性格的影响

儒学对xx人性格的影响 关于中国人的性格问题,从古到今已经涌现出相当多的言论。鲁迅先生就曾提过中国的国民性格。而且似乎是很不满的。他的《狂人日记》中就可见一斑。传统思想对于中国国民性格所造成的影响无疑是深远而持久的。这就引发了我们对于传统思想中的主流正统思想—儒学的探讨。作为古代最为强大的思想理论,儒学对于中国国民的性格也就或多或少产生某些亦利亦弊的影响。 首先,儒家思想对塑造中国国民性格起到了一定的不可磨灭的好的影响,这是可以肯定的。 儒家思想重“仁”讲“和”。在如今的历史发展新时期,儒家思想还是在不断地起着重要的作用。关键,也还是在一个"仁"字上,以及由"仁"引出的"和"。如今的中国在处理外交问题时,秉持的即是"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和平"被放在了首位,这便足以体现中华文化中对于和平与和谐的向往,对战争与霸权主义的排斥。同时,“和”在中国人的性格上也有所体现。中国人喜欢采取折中的方式处理问题: 怕得罪人;遇事总留有退路;中医向来讲究阴阳调和,严防阴阳任何一方的极盛极衰;中国人崇尚和平,同情弱者,反对极权、霸权,有正义感,以仲裁者或和事老自居;中国艺术,如建筑、绘画等很讲究对称,中国传统文化以对称为美;中国人也以自我为中心,以保全自己和宣扬自己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都表明了这点。 但同时不能忽略的是“和”在中国人的性格里也埋下了一些阴影。如中国人的中也表现为当看客,,“隔岸观火”,这一点鲁迅先生早已给我们指出来了,“坐山观虎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是别有用心的看客;凡事“和为贵”,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但儒学主要是作为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在这种制度下,儒学给中国人性格所烙下的印是坚固而又持久的,他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儒学强调人要谦虚、含蓄和内敛,这使中国人的性格也烙上了这种烙印。比如在课堂上有思想也不敢发言,当众不敢表态,遇到大是大非的问题总是模棱两可等等。相比较西方国家个性张扬的一面,这种被过分发扬的谦虚十分不好。儒学

中西方人性格差异比较

中西方人性格差异比较 1. 李大钊曾总结过西方人勇猛好斗,冲动激情善辩,而中国人内省保守,谨慎顺从善思。我们可以更进一步的总结,东方人看世界用的是一元论,更倾向把世界看成一个整体,而西方人用的是二元论,从矛盾中发现真理。 2. 西方人生性好战喜欢竞争;中国人气质平和,安于现状; 西方人爱权,中国人爱钱; 西方人重视人际交往的直率,中国人讲究人际交往的客套; 西方人办事倾向彻底,中国人办事喜欢妥协; 西方人崇尚变革,中国人易于保守; 西方文明的显著优点是科学的方法;中国文明的突出优点是对生活目标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中国人可以从西方人那里学习不可缺少的讲究效率的品质,而西方人可以从中国人那里学习善于沉思的明智。 有一则笑话,说得是西方人心目中的天堂与地狱的人员组成:如果是组建天堂,应该是英国人当警察,德国人当机械师,意大利人做情侣,瑞士人做总管;法国人做厨师:如果组建地狱,则应该是德国人作警察,英国人作大厨,法国人做机械师,意大利人做总管…… 1.法国: 法国女人会做菜才有资格结婚法国女人不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但却是世界上最具魅力的女人。而要领略法国女人的生活品位以及她们的勤劳贤惠,却要从居家生活中去体验。法国女人的着装理念一是可以露,但不可以透。露,甚至可以露出乳沟,但衣服不能薄得看出里面的背心或文胸带子,裙子不能透过光线看见里面的两条腿。二是无论哪个季节,同一件衣服不能连穿两天,必须每天更换衣服。 在法国不是人人都可以请保姆的。你要请保姆,你就成了雇主,按法律规定你要给保姆买各种社会保险,如医疗保险、事故保险、失业保险等。你除了要付给她工资,还要每年给她提供两次带薪休假。如此这般下来,你的收人只能应付保姆,等于你辛辛苦苦地工作就是为政府解决了一个就业问题。尽管政府可以为请了保姆的雇主每天补助40法郎,可大家把账一算,自己不工作专职在家带孩子还更合算,至少丈夫可以因妻子不工作而免交50%的收入所得税。 2.俄罗斯人: 果断却又犹豫的性格 俄罗斯人很果断。在市场上买东西不爱讨价还价、挑三拣四;十月革命后,对沙皇一家,说杀就杀;30年代,对可疑分子,说毙就毙;90年代搞“休克疗法”,一夜间彻底放开物价。他们的“当机立断”,哪怕从一则幽默中也可看出:城墙倒塌,有人被压。美国人:“OK!来两箱可乐、两打汉堡,挖掘机、推土机、铲运机和翻斗车各1台,我指挥,你们干!”日本人噼里啪啦按了通计算器:“机器的不要,劳力的干活!个劳力、个工作日,活人的救出!”俄国人:“我从墙这边拽他两腿,你们从墙那边拉他胳膊,人不就出来了!” 3.中国人的性格 很多先人都思考过这样的问题:中国发明了火药却没有想着去推动战争而是用来放焰火,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却没有用来去航行,这说明了中国人温顺的性格,想来推崇儒学,道学,而这些学派推崇天人合一,以礼节和仁义为中心 4.西方人 西方人在认知世界上更多的表现出对立的倾向,他们看世界用的是二元论,只有打败对手凸显自我,如果自己与别人雷同就无法体现自我的存在,由此引发的西方人性格上的竞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