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江西省南康市爱莲中学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题(扫描版)

江西省南康市爱莲中学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题(扫描版)

江西省南康市爱莲中学2014届九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题(扫描版)

新人教版

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真题

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 《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 A . 西周初年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 B . 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 C . 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 D . 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 2.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 . 河南、河北 B . 湖南、湖北 C . 山东、山西 D . 广东、广西 3.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说:这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这种制度是() A . 分封制 B . 宗法制 C . 郡县制 D . 世袭制 4.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 . 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 . 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 . 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 . 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5. 《史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这段材料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 . 楚庄王图谋周朝镇国之宝 B . 诸侯争霸斗争激烈 C . 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瓦解 D . 西周青铜铸造水平高

6. 周代分封制“使原来各部族之间相对平等的松散的盟友关系,变成了上下依属的紧密的封建关系”。这说明分封制() A . 巩固了各部族间的联盟 B . 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 C . 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 D . 开创了等级社会秩序 7. 周代分封制“使原来各部族之间相对平等的松散的盟友关系,变成了上下依属的紧密的封建关系”。这说明分封制() A . 巩固了各部族间的联盟 B . 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 C . 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 D . 开创了等级社会秩序 8. 《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从这段材料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 A . 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 . 诸侯国之间互相厮杀 C . 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D . 分封制遭到破坏 9. 战国时各国最高统治者都尊号为王。秦王政统一六国后,更改名号,号称“皇帝”建立了皇帝制度。秦王政的做法() A . 打击了战国君主的威严 B . 保证了秦国统治的延续 C . 限制了丞相权力的行使 D . 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 10. 著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曾提出“历史三峡论”:将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为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符合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A .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B .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C . 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D . 君主立宪制取代封建君主专制 11.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 1.西周时期的青铜铭文多为颂扬先祖、祝愿家族昌盛之类的套语。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铭 文具有浓厚的地域性,很多还记载了监制者的官职名号、工长名与工匠名,有的量器还记载 了容量、重量和使用地点。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 集权政治的趋向 B. 宗法观念的消亡 C. 生产技术的进步 D. 礼乐制度的完善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青铜器上对生产官员及工匠姓名的记载和量器的简介”可知政府对生产领域 的严格控制,体现的是集权政治的加强,A选项符合题意;宗法制强调的是血缘关系,材料 未体现,B选项排除;政府在青铜器上的记载与生产力发展无关,C选项排除;春秋战国时 期属于礼崩乐坏的时代,D选项描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2.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下列各项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 “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 B. “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 C. 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D. 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 【答案】C 【解析】 古代中国农民阶级处于被压迫地位,其社会地位并不高,故A错误;古代工商业的发展并未 因为“抑商”政策而停滞,故B错误;材料“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说明国家 加强了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故C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存商业、进官商”,即官府对商业 的控制,而不是说明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故D错误。故选C。

3.扬州是古运河的交通枢纽,在唐代“雄富冠天下”,时称“扬一益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 要原因是 A. “交子”广泛使用 B. 坊市界限严格 C. 商业发展繁荣 D. 商帮活动频繁 【答案】C 【解析】 宋朝出现交子,明清出现商帮,A、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坊市界限严,不利于城市发展,B错误;商业发展繁荣,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故选C。 4.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 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 转运使 B. 兵部员外郎 C. 枢密副使 D. 知府 【答案】C 【解析】 【详解】宋朝为了分割相权,设中书门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 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因此“位同宰相”的是枢密副使,C正确。转运使属于地方的管理 财政的官员,与设问不符,排除A;兵部员外郎是六部中的官员,与设问不符,排除B;知 府是地方的行政官员,与设问不符,排除D。 5.有学者认为,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来看,明清时期已处在“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能证 明这一论点的是 A. 世界贸易中的白银一半以上流入中国 B. 租佃制经营方式已经推广到全国 C. 制瓷、冶铁、纺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湖北大冶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大冶一中2020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32个题,每题1.5分,共48分) 1.有学者指出,西周是以一个“小邦周”的身份灭了“大邦殷”的,武王面临着人多势众的殷遗民的严重 威胁,在夜不能寐的情况下而采纳了周公提出的“使其各居其居,田其田;无变旧新,唯仁是亲”政策而 始行分封的。由此可见,周初分封制 A.深受儒家“仁政”理念的影响 B.是收揽民心的安抚怀柔政策 C.借鉴了商王朝统治的经验教训 D.有现实导向和继往开来的特点 2.春秋时期祖先的历史一般只追溯到黄帝和炎帝,这与中原各国多为夏商周后裔有关,但到战国时期, 人们对祖先的追溯已经超越了本族的局限,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等黄帝以前的传说人物出现在 战国诸子的著作中,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统治者开始利用神权强化王权B.已能准确了解远古时期的历史 C.诸子的历史记述没有史实背景D.文化追根和文化认同意识增强 3.下表反映出汉初 皇帝相关记载 高祖时令儒生叔孙通制定一套君臣礼仪以加强他的统治和威严。在其去世的前一年,用太牢(牛、羊、豕三牲具备的祭礼)隆重祭祀孔子。 文帝时学者贾谊的《过秦论》揭示秦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他建议改正历法、变易服色制度、重定官名,提倡礼乐,削弱诸侯的实力。 景帝时研治儒学的晁错提出了“削藩之策”。 A.黄老之学的主导地位动摇 B.思想文化呈现出活跃局面 C.儒家思想根据现实统治的需要有所变通 D.统治思想实现了由百家争鸣到儒家独尊 4.东汉末曹操多次发布求贤令,要求即使是“不仁不孝之人”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各级官吏就要 向上举荐,不得遗漏,可推知曹操多次发布求贤令的背景是 A.察举制度已彻底废除B.曹操集团反对以德取人 C.九品中正制僵化保守D.传统观念制约人才选拔 5.《六经》是我国重要的儒家文化经典。章学诚主张“六经皆史”,郝经主张“六经皆道”,马一浮认 为“六经皆艺”,钱钟书则认为“六经皆诗”。这表明他们 A. 认为六经孕育中国文化基本精神 B. 争夺经典诠释权以控制主流思想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13)

汾阳二中2018级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鼎在商周时期是地位和权势的象征,周礼记载:“天子用九鼎”,但考古人员在春秋时期的诸候墓中发现也有九鼎,这说明当时() A、诸候争霸,胜者为王 B、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 C、尊王攘夷,号令诸候 D、大国诸候饮马黄河,问鼎中原 2、图1和图2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图1 图2 A.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B.分封制、郡县制 C.郡县制、行省制 D.分封制、行省制 3.《礼记·礼运》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禹以前“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其主要依据应是() A.设置官职 B.建立武装 C.禹死启继 D.制定刑法 4.商朝初年的伊尹辅佐汤灭夏,拥有参与商王决策的权力,商朝末年的姬昌是西部方国首领,请问伊尹和姬昌最可能被商王赐予什么官() A.师、侯 B.士、王 C.相、侯 D.师、伯 5.下图为2014年2月发行的报纸,与其命名直接相关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6.分封制也叫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下列选项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的是() A.“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B.“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C.“周公……立七十一国” D.山东素有“齐鲁大地”之称 7、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

最本质的特点。材料中“分散性、松散性”的表现是() A.宗法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B.宗法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较大独立性 C.层层封授,血缘和政治隶属关系逐渐松散 D.实现了国与家、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 8.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有“宝玉抢读贾环四不象灯谜”的场景。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贾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在剧中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从传统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影响 B.个人素质的差异 C.宗法制的影响 D.封建家长的喜好 9.右图中的“示”指“祖先”,“示”和“司”合起来表示“世世代代专门祭祀祖先的庙堂”。与“祠”紧密相关的制度为()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世卿世禄制 10.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A.秦统一六国 B.西周的分封制 C.西周的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 1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国家领导人反复强调深化改革,勇于创新。体制、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秦始皇在这一方面的贡献不包括( )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 C.统一度量衡 D.首创郡县制 12.从下图的漫画作品中,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是() ①实现国家统一②确立君主专制体制 ③确立封建土地制度④建立三公九卿体制

四川省仁寿一中北校区2021届高三9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仁寿一中北校区2021届高三9月月考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 24.春秋中后期效力于卿大夫的家臣流动性增强,家臣“从一而终”、“不事贰君”的观念被打破,“臣一主二”之事更是屡见不鲜。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 A.百家争鸣局面形成B.儒学主流地位确立 C.宗法分封制的瓦解D.官僚政治开始形成 25.下表反映了汉代农业生产的部分情况。据表中信息可知汉代 记述出处赵过“用耦犁,二牛三人。”《汉书·食货志》(西汉)二牛曳引,前有一人拉着牛辔导牛,后面一人扶犁耕作。王莽“新朝”牛耕画像石二牛驾犁,一人扶柄耕作,但无牛环牛辔和牵牛人。东汉牛耕壁画 A.犁耕技术得到不断提髙B.小农经济不断发展 C.精耕细作实现质的突破D.铁犁牛耕普及全国 26.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政治家儒玄双修,以儒学治国,以玄学自修;道教称“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而不少高僧又有高深的玄学造诣。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思想主导地位动摇B.玄学逐渐成为统治思想 C.佛道思想社会影响扩大D.思想文化领域碰撞交融 27.明代中后期,在货币白银化过程中出现了“伪银流通”的经济现象。这期间,万历年间成书的防诈骗的公案类笔记小说《杜骗新书》,将当时市面上的假银类做了一番整理; 民间日用类书《三台万用正宗》则专门有《银色》一目。由此可见,这两本书的出现 A.推动了世俗小说的繁荣B.规范了当时的商业资本市场 C.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D.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28.毛泽东说“边区是民主的根据地,是实施三民主义最彻底的地方”,“粉碎了人民不关

心政治或人民政治程度不够不能行使民主权利的谬论”,这体现出 A.工农运动的发展推动国民革命B.民族战争时期民主政治的发展 C.土地革命激发农民革命积极性D.民主人士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 29.下图为南京国民政府某一时期发行的货币数额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发展经济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 C.抗战后获得了大量战争赔款D.此项做法不利于国民经济良性发展 30.1955年,针对万隆会议上某些国家提出“和平共处”是“共产党用的词汇”的言论,周恩来说:“有人不喜欢‘共处’这个词,那好,我们可以用《联合国宪章》中的‘和平相处’这个词。”这反映出当时中国外交 A.具有灵活性和务实性B.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C.以广交朋友为宗旨D.以联合国为中心 31.自1956年以后,“雇工”几近在中国绝迹。改革开放后关于“雇工”问题,1979年中央规定“不准雇工”,1981年变为“雇工不能超过8个”,到了1987年则去掉对雇工数量的限制。该变化 A.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B.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C.使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地位得以确立D.为私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32.公元前536年,郑国把刑书刻在青铜鼎上;公元前449年,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法律条文刻写于12块铜牌之上。这表明 A.中国比西方更早进入法治社会B.成文法体现了文明发展的诉求 C.法律文献保证了社会稳定发展D.中西方开启了法治文明的交流

【精准解析】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峨山一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10月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 据今约5000年前,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它们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反映了 A. 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 B. 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 C. 中华文明起源的时期是夏商周时期 D. 当时出现玉礼器为代表的礼乐制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中华文明的起源在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都有出现,且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这反映出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故B正确;材料中没有世界其他地区文明的信息,不能得出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文明,故A错误;材料不能明确得出中华文明起源的时期是夏商周时期,故C错误;“精美的玉器”不一定是玉礼器,故D错误。 2. “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鲧作城郭”。上述信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禅让制形成 B. 王的出现 C 早期国家诞生 D. 世袭制的确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芒芒禹迹,划为九州"意为大禹走过的地方,成为了现在的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意为在夏王朝时,因为社会混乱,统治者禹制定了一部刑法,被称为禹刑,即夏朝已经有了刑法;“鯀作城郭”意为鯀建立城郭,综合分析可推断作者意在说明早期国家诞生,因此C符合题意;材料中主要描述了古代早期社会政治情况,没有体现禅让制的信

息。所以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关于“王”出现的信息。B错误;世袭制开始于夏启时期,材料中没有体现,D错误。 3. 《礼记·礼运》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导致后者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原始社会的解体 B. 私有制的产生 C. 国家的建立 D. 人性的退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可知私有制产生,故B 项正确;《礼记?礼运》记载的现象,已不是原始社会的现象,与原始社会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后半段的重点在于私有制产生,故“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的现象出现,无关于国家的建立,故C项错误;私有制的产生为社会发展的正常现象,不是人性的退化,故D项错误。 4.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日: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qiān,罪过之意)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这主要表明作者 A. 反对施行仁政 B. 主张礼法并用 C. 强调人性本善 D. 重视继承传统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材料认为要让百姓受到恩惠,就要行先王之道,遵循昔日典章,故D 项符合题意;A项,作者并未反对国君的仁爱之心与仁爱之誉,排除A项;题干未体现礼法并用主张,排除B;材料未涉及对人性的探讨,排除C项。故选D。 5. 周代礼乐制度中,“礼”讲究差异,“乐”则讲究和同。“乐”的功能就是使君臣之间、父子之间显得“和合”,增加凝聚力、亲和力。这反映出周代“乐”的主要目的是()A. 稳定统治秩序 B. 体现贵贱有序 C. 调节人们情绪 D. 凝聚家族亲情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是维护奴隶主阶级专制的工具,具有鲜明的等级色彩。根据材料“‘乐’的功能就是使君臣之间、父子之间显得‘和合’,增加凝聚力、亲和

2021-2022年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2021-2022年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一篇名为《一个匪区农况变迁之描述》的报道:匪祸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该“匪区”应该是 A.国民党统治区 B.日本占领区 C.陕甘宁边区 D.农村革命根据地 2.下表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四个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其中1929-1937年处应该填写 A.星火燎原,北上抗日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坚持和平,民主建国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1938年10月,陈嘉庚以华侨参政员的身份,从新加坡向国民参政会发来“敌未出国门前,言和即汉奸”的电报提案,获大会通过,被誉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该提案的“伟大”之处在于 A.坚持抗战到底的民族独立精神 B.有力声援了学生的一二九运动 C.杜绝了亲日派的投降行径 D.鼓舞了北平守军奋起保卫卢沟桥 4.1943年1月的一份《大公报》写道:“中美、中英新约的成立,是中国百年来的大事。这两个公道的条约,把租界、领事裁判权、驻兵权、内河航行权等各种由不平等条约产生的名词送到中国的博物馆。”材料中“中美、中英新约”签订的主要因素 A.废约是中国人民反帝运动的主要目标 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C.国民政府的不懈努力 D.中国人民长期坚持抗战 5.1925至1927年的大革命规模宏伟,内涵丰富,与辛亥革命相比较,其相同点是 A.它的主要斗争形势是武装斗争 B.它广泛而深刻地发动了工农群众 C.它的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D.它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下进行的 6.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 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2021年高三10月月考试题(历史)

2021年高三10月月考试题(历史) xx.10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东西方哲学思想流 派纷呈,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代表人物。右图两 孔子苏格位人物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下面对他们思想 的相同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A.思想研究重点都是人类社会 B.都重视道德教育的作用 C.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主张“知德合一” D.政治主张都是为了挽救正在衰落的旧制度 2.美国学者伊佩霞女士在《剑桥插图中国史》中指出“胜利者将敌人的耳朵割下来 献到祖庙;战俘的鲜血被涂在典礼所用的鼓面上;盗贼被砍去双足;国君被刺的 危险也总是存在。但这同时又是一个认真钻研和完美实践外交艺术的时代。”以 上材料旨在表明那时: A.频繁的外交活动促进了国家的统一B.思想活跃,百家争鸣 C.社会动荡,战争残酷D.战争中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3.1371年太祖对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120进士抱怨说,朝廷诚心寻求才能之士,但得到的只是空话连篇的人。他不仅停止了科举考试达十几年之久,而且重编了《孟子》,删去了其中85条内容。原因可能是孟子主张: A.君轻民贵B.君舟民水C.仁政爱民D.人性本善 4.“儒家学说取得了非凡成功。一个原因,它在道德上为当局和社会不平等所作的辩护,很受统治者和富人欢迎。而且,其高度的道德原则为现状提供了较纯粹的世袭权力更牢固的

基础,从而,对改善政治和社会关系起了不断的促进作用。”以下最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C.“格物致知”D.“心外无物” 5.汉密尔顿说:“将十三个不同的州以友好、联合的共同纽带联结在一起的共同契约,必然是许多不同利益的倾向互相让步的结果。此种原则安能制出完美无缺的成品?”此话旨在说明: A.《独立宣言》不是完美无缺的B.1787年宪法是维系十三个州的共同纽带 C.1787年宪法充满错误的偏见D.《独立宣言》是十三个州相互妥协的结果 6.阅读统计表 1750年至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 ——依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以下各项,对统计表解释正确的是: ①19世纪以来中国制造业产量急剧下降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经济优势缩小 ③废除奴隶制有利于美国制造业的起飞④明治维新并没有使日本工业获得增长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7.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比欧美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优越之处在于他提出了避免“欧美强矣,其民实困”现象的纲领。下列孙中山的主张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B.“核定天下地价”、“土地涨价归公” C.“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D.“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8.1924年,孙中山在他的《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第二讲》中提到“民生主义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所以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主张民生主义的人应该要细心去研究的。”这说明:A.孙中山决定走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B.民生主义具有鲜明的反帝色彩 C.孙中山推动贯彻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D.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已无原则区别 9.被称为“茶圣”的唐朝人陆羽在《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由此可以得出的准确判断有: ①唐朝时瓷器已形成青、白两大系列②唐朝时白瓷质量不如青瓷 ③瓷制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④陆羽推崇越州青瓷

推荐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开封市第十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月考试卷 高一历史 (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将正确选项填写在答题卡上。) 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2、神权与王权结合,是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之一。下列说法与这一特点相符的是() A.宗,尊也;庙,貌也,先祖形貌所在也 B.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 C.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D.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 3、.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记载:“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这一论述说明西周时期() A.宗法制度开始遭到破坏 B.分封制度凸显中央集权 C.分封制度以宗法关系为基础 D.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4、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6、“汉初的封建,居然就名存实亡,怕也是汉初的人所不能预料的。”下列哪些措施的实施使汉初“封建”很快“名存实亡”?() ①诸侯不得自治民补吏②令诸侯各以国邑,分封子弟③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④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7、《汉书》载:“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这一记载反映出汉初统治者()A.推行郡国并行制 B.强化君主专制 C.加强中央集权 D.解决土地兼并 8、有学者指出:“汉朝的察举制度经董仲舒等人努力,使全国的人才进用到中央……但不能到原籍担任地方官。”下列对“不能到原籍担任地方官”这一举措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削弱了宗族势力的影响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C.避免了地方派系的形成 D.体现了政府是“天下人”的政府的观念 9、史载:“自汉季以来,刺史总统诸郡,赋政于外,非若曩时(以前)司察之而已。”材料反映的刺史的主要职能是() A.管理地方行政 B.监察地方官员 C.掌管地方军事 D.掌管地方财政 10、著名学者钱穆指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

上海市2015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4学年第一学期9月高三历史测试 一、选择题(共75分)1-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某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作了如下归纳,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A.距今约一万年前后,先人的食物主要依赖农耕生产 B.早期农耕聚落时期,先人们实行共同耕作按劳分配 C.中国人以炎黄子孙自居,因为炎黄传说已经被证实 D.从史前墓葬品的差别中,可以透视到社会等级存在 2.观察右图,若从历史角度研究,两者都能体现当时人的 ①价值观念②政治制度 ③建筑技术④社会经济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3.雅典召开公民大会时,在会场门口有监察员审查参会者身份,能顺利入会的是 A.城郊的男性农民B.来自埃及的富商 C.首席将军的夫人D.雅典城内的妇女 4.安东尼王朝(96年—192年)被誉为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主要得益于 A.颁布十二铜表法,成为罗马法渊源 B.定基督教为国教,帝国价值观统一 C.版图囊括地中海,帝国国力臻于极盛 D.万民法代替公民法,罗马法实现一统 5.中世纪西欧某些地区曾先后出现过大规模农奴化和农奴重获自由的现象,与此直接相关的是A.西罗马帝国灭亡和城市复兴 B.查理·马特改革和城市复兴 C.君士坦丁堡陷落和伊斯兰教扩张 D.封建君主专制形成和大学的兴起 6.“这个帝国对外抵抗亚洲游牧民族的入侵,对内直接或间接地保存了古典文化。其后它所形成的文化至今仍存留于俄罗斯、巴尔干半岛和希腊一带。”这个帝国是 A.西罗马帝国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D.奥斯曼帝国 7.有学者认为:有制度性保证和民间习惯认可的土地流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维持理性发展的最根本财富。 这种现象始于 A.新石器时代B.夏商时期C.西周时期D.东周时期 8.“富贵之门必出于兵,是故民闻战而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此说若作为主流社会价值观,最早出现在 A.秦国后期B.西汉前期C.西汉后期D.宋朝前期 9.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 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③④ 10.下列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古希腊民主政治中已初步体现出主权在民、集体统治和任期制等民主特征 ②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一种狭隘的民主制 ③《十二铜表法》是为保护平民的利益而颁布的 ④罗马帝国之所以能维持长久统治,跟罗马法对社会关系和矛盾的有效调节有重要关系 A.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1、诸子百家的思想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孔子到 孟子、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重庆一中2020届高三下期5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020年重庆一中高2020级高三下期5月月考 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 24.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召周襄王与各诸侯会盟于河阳。《春秋》将这一历史事件记为“天王狩于河阳”(“狩”意为以将猎为名巡视境内)。据此可知 A.晋文公骼守礼乐制度B.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地位 C.诸侯间兼并战争频繁D.《春秋》意图维护礼乐秩序 25.《仓颉篇》是秦朝李斯编写的识字学书范本,汉代广为流传。在西汉后期,社会上出现了“《仓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的局面,朝廷甚至专门派人讲解传授。这是由于 A.文字教育普及程度有限B.王朝更替造成文化中断 C.隶书在社会上普遍使用D.书法艺术追求个性审美 26.北魏均田制对部曲(家仆)、奴婢均有授田的规定。在唐代的授田对象中,增加了对杂户、官户、工商业者的授田,取消了对部曲、奴婢的授田。这反映出唐代 A.门阀士族逐渐衰落B.重农抑商政策渐趋松动 C.人地矛盾得到缓解D.底层民众生存环境恶化 27.明中叶以后,浙江常山地区丁壮“屏(摒)耒耜而事负载,以取日入佣值”,安徽徽州许多农民“执技艺或负贩就食他郡”,福建古田县壮年农民也“多佣之四方”。这表明上述地区 A.租细关系普遍化B.农民与市场联系密切 C.土地兼并十分严重D.长途贩运贸易较活跃 28.清末政府部分中央机构改革情况表 由上表可知,清末中央机构

A.照搬西方,具有盲目性B.机构杂陈,难有作为 C.趋向近代,具有进步性D.固守传统,维系专制 29.1920年,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劳动界》周刊。陈独秀、陈望道等人经常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宣传劳动创造价值、劳动者谋求解放必须进行社会革命等观点。这反映出,《劳动界》周刊的创办旨在 A.宣传俄国十月革命B.推动平民教育的发展 C.传播民主科学思想D.唤醒工人的斗争意识 30.1937年7月下旬,拥有300余家工厂的中华国货联合会上书国民政府,表示国货联合会中各工厂愿为政府制造各种军需物资,要求政府尽快组织内迁,派员指导生产。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经济体制的确立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C.政治形势的急剧变化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31.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发行的股票凭证。该股票凭证的历史价值在于 A.见证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B.反映了新中国改造民族资本的创举 C.体现了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D.说明了建国初期利用市场发展经济32.《十二铜表法》规定:让自己的牲畜在他人田中吃食,应负赔偿责任;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以25阿斯的罚金。这表明早期的罗马法 A.具有个案经验式特点B.源自于传统习惯法 C.力图维护平民的利益D.法律条文细密完备 33.伏尔泰的《风俗论》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本世界史”。书中首先瞩目东方,肯定“东方给了西方一切”。学者认为,这是“第一次欧洲的标准由非基督文明的业绩来度量”,“欧洲必须学

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3)

新津中学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30 2=60分) 1.“烽火戏诸侯”出自西周末年的一个历史典故。周幽王废嫡长子宜臼,立美人褒拟之子为太子。 周幽王的做法破坏了 A.分封制B.王位世袭制C.宗法制D.皇帝制度 2.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 3.史学家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其中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 A.分封制和宗法制B.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 C.三公九卿制D.三省六部制 4.汉代规定,祭祀时只有皇帝可以着玉制十二旎冕冠,冕服上下绘有十二章纹,此外还穿着蔽膝、佩缓、赤舄等(如图1)。这种服饰上的特殊规定突显了 A.皇权独尊的地位B.汉代服饰的华美 C.礼仪制度的完备D.汉代国力的强盛 5.《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A.郡县制B.分封制C.井田制D.宗法制 6.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 C.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D.建立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7.《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下列符合这句话含义的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B.刺史制度 C.察举制D.三省六部制

8.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指汉武帝)朝的丞相群体不同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B.设立“中朝”、“外朝”制度 C.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 9.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三省长官在中书门下举行联席会议确定军国大事。高宗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文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进入中书门下,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10.2012年度百度搜索风云榜,“网络反腐”成为当下搜索热词。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确立官员监察制度。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 A.御史大夫B.刺史C.门下省 D.通判 11.宋真宗写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坑颁布,李坑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并让其回话说:李流认为不可。真宗只得收回成命。这说明宋代 A.君弱臣强权臣擅权B.中央集权制度削弱 C.官员文化素养较高D.相权仍能制衡皇权 12.清朝雍正、乾隆之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的中枢机构是 A.内阁B.六部C.理藩院D.军机处 13.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秦朝御史大夫B.汉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书D.明朝内阁大学士 14.有学者把中国古代中央官制演变的规律归纳为:“君主近臣的外朝化和边缘化”趋势。这种趋势表明 A.外朝是中央权力中心B.内外朝相互制衡 C.宰相成为权力中枢D.君主专制的强化 15.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拨人才;在上有……,综合管

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在每小题给出酌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当代哲学泰斗冯友兰认为“在中国哲学史各时期中,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探讨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子学时代哲学繁盛的原因是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B.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C.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D.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革 2.孔子在肯定管仲对国事贡献的同时,也批评他器用排场超过了人臣的限度。孟子认为“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是人臣的本分。由此可见孔、孟二人 A.宣扬民本思想B.主张重构秩序C.追求仁政德治D.肯定汤武革命3.汉代,达官贵人聚居的核心经济区(渭河流域、黄河平原和淮河上游部分地区)较其他地区土地兼并现象更加普遍,却更少发生农民起义。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土地兼并对农民生计影响有限 B.国家在核心经济区的赋役征调较轻 C.庄园经济有效抑制了社会矛盾D.核心经济区的经济结构更具多元性 4. 汉代的冀州是燕赵故地,并州为三晋故地,益州为巴蜀故地,荆州为荆楚故地,豫州为中州故地。这种地方区划有利于 A.加强中央政府权威B.延续汉初地方行政制度 C.增强区域文化认同D.削弱地方分裂割据势力 5.下表列举了孔子不同时期的“遭遇”。下列观点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历史就是一家之言”B.“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C.“历史都是思想史”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6.黄仁宇说:“过去曾有不少读史者,以光绪帝不能毅然下决心清算慈禧太后为憾。殊不知皇帝之存在,并非因籍之以富国强兵,而是君临天下,作忠臣孝子的表率。要是他放弃了传统的使命,也等于否定了本身所扮演的角色。”据此判断制约光绪不能清算慈禧太后的主要因素是 A.宗法观念 B.君主制度 C.内忧外患 D.优柔寡断 7.下图是某考古资料对秦汉时期的墓葬村落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的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 该图客观上反映了秦汉时期 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B.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 C.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 D.铁器巳得到全面的推广 8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表:中国历代官民比例表 朝代西汉东汉唐元明清 比例1:79451:74641:29271:26131:22991:911 A.国家机构日益膨胀B.阶级矛盾日趋尖锐C.行政效率不断下降D.冗官问题由来已久9.钱穆在评唐朝的三省制时指出:“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由此可见,唐朝的政事堂 A.使三省体制走向完备 B.是尚书省的代替机构 C.发挥重要的决策作用 D.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10.唐代初年,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儒家经典话语的解释权,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该历史现象主要表明 A. 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 B. 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 C. 儒学主流地位空前强化 D. 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

2021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山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1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山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 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祝考试顺利★ (含答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公元前681年,齐桓公被周天子任命为东部国家的“伯”。在先秦“伯”与“霸”相通,本义是兄长。如果说周天子是天下诸侯之父,那么“霸”就是诸侯之长。材料反映出()A.周王的权力得到加强 B.宗法分封秩序进一步强化 C.礼治的内核依然存在 D.周天子的统治彻底瓦解 2.唐朝科举考试包括明经和进士两科,明经只要熟读儒家经典和相关注释就能中试,而进士则需要较高的才华和文学水平,因此进士“为时所尚”,多出高官。但武周时期,狄仁杰以明经入仕,却能两度为相。这说明当时的人才选拔() A.制度已发生质变 B.取决于应试者的能力 C.扩大了统治基础 D.服务于现实政治需要 3.秦朝到元朝地方管理机构演变情况表

上表是根据历代《地方志》整理而成,反映出从秦朝到元朝() A.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减轻中央的负担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方式不变 C.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加强对地方控制 D.州郡等地方行政区的权力不变 4.明清启蒙思想家认为义利是统一的,既要讲义,又要讲利,应当在“义中取利”, 应当“正其谊(义)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这说明明清启蒙思想() A.背离儒家思想 B.是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上的反映 C.主张经世致用 D.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 5.郑观应的《盛世危言》1894年发行后,张之洞读完颇为感慨:“论时务之书虽多,究不及此书统筹全局择精语详。”光绪皇帝览闭此书,也是大为赞赏。此书一时成为畅销书,一些地方官甚至把其中部分内容作为考试的考题。该书影响较大是因为它() A.变革了科举考试内容 B.契合了国人“富强救国”的愿望 C.得到皇帝的积极推荐 D.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 6.有学者研究发现,19世纪90年代后,随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的建立,中国的失业情况却日益严重。有人用“失业之人,如恒河之沙”来形容当时的社会状况。这种现象()A.反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逐渐趋向于没落 B.表明中国的自然经济瓦解速度过于缓慢 C.是新旧经济更迭冲击传统社会结构导致 D.造成中国工人阶级人数不断减少的局面 7.1921年1月14日,北洋政府内务部指出,“查近来新思潮之传播,几有日盛一日之势,而印刷物实为其媒介。本部为维护治安,预防隐患起见……随时搜集研究,以期洞见症结,因事补救,不致蹈凭空过当之弊。”这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 B.北洋政府已无力抵制新思想 C.中共诞生利于新思想的传播 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变化 8.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认为,封建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和剥削中国农民的工具;华北事变后,

陕西省西安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陕西省西安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第I部分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30道,共60分) 1.《白虎通义》记载:“古之人民皆食兽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神而化之,使民易之,故谓神农也”。反映了这一时期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 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C. 原始农业的出现 D.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 2.《广东新语》:“澄海山中有輋户……其人耕无犁,锄率以刀,治土种五谷,曰刀耕,燔林土使灰入土,土暖而蛇虫死,以为肥,曰火耨。”与材料中信息不符的是 A. 精耕细作 B. 以家庭为单位 C.刀耕火种 D.生产方式落后 3.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这说明了他的田庄 A.主要从事商业生产 B.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 D.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4.汉代法律规定,只有年老体衰之牛才可宰杀;唐宋法律规定,不管牛是否老弱病残,皆在禁杀之列。这一变化表明唐宋时期 A.宰杀耕牛现象严重 B.农业经济得到强化 C.社会动荡耕牛锐减 D.尊重民众宗教禁忌 5.以下能够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是

A.使用耒、耜等生产工具B.犁壁的发明 C.铁农具的使用D.曲辕犁的发明 6.马克思指出:“数百万(小农)家庭……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就这一点而言,他们是一个阶级。而各个小农彼此间只存在地域的联系,他们利益的同一性并不使他们彼此间形成共同关系,形成全国性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政治组织,就这一点而言,他们又不是一个阶级。”马克思在这里想要说明的是 A.小农经济的分散性特点 B.小农不能划分到阶级中 C.小农应当建立政治组织 D.小农国家意识比较淡薄 7.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A.生产经验的积累总结B.生产组织的规模扩大 C.水利设施的日益完善D.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8.与“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与全面的肯定”的历史人物活动相关的是A.在秦国改革“废井田,民得买卖” B.在齐国改革实施“相地而衰征” C. 灭六国,统一天下 D. “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9.郭沫若认为:《春秋》一书中在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D.客观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10.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