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无机化学习题解答第五章

无机化学习题解答第五章

无机化学习题解答第五章
无机化学习题解答第五章

第五章氧化-还原反应

无机化学习题解答(5)

思考题

1.什么是氧化数如何计算分子或离子中元素的氧化数

氧化数是某一原子真实或模拟的带电数。若某一原子并非真实得到若失去电子而带电荷,可以认为得到与之键合的电负性小于它的原子的电子或给予与之键合的电负性大于它的原子电子,然后计算出来的带电情况叫氧化数。

已知其他原子的氧化数,求某一原子的氧化数时可用代数和的方法,中性分子总带电数为零;离子总带电数为离子的电荷。

2.指出下列分子、化学式或离子中划线元素的氧化数:

As2O3 KO2 NH4+ Cr2O72- Na2S2O3 Na2O2 CrO5 Na2PtCl6 N2H2 Na2S5

2.As2O3 +3,KO2 +1,NH4+ -3,Cr2O72-+3,Na2S2O3 +2,Na2O2 -1,CrO5 +10,Na2PtCl6 +4,N2H2 -1,Na2S5 -2/5,

3.举例说明下列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⑴氧化和氧化产物⑵还原和还原产物

⑶电极反应和原电池反应⑷电极电势和电动势

3.⑴氧化是失去电子氧化数升高,所得氧化态较高产物即为氧化产物。

⑵还原是得到电子氧化数降低,所得氧化态较较产物即为还原产物。

⑶在某个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电极反应,分为正极的还原反应和负极的氧化反应,总反应为原电池反应。

⑷固体电极材料与所接触的溶液间的电势差即为该原电池的电极电势。两电极构成原电池时两电极间的电势差为该原电池的电动势。

4.指出下列反应中何者为氧化剂,它的还原产物是什么何者为还原剂,它的氧化产物是什么

⑴2FeCl3+Cu→FeCl2+CuCl2

⑵Cu+CuCl2+4HCl→2H2[CuCl3]

⑶Cu2O+H2SO4→Cu+CuSO4+H2O

4.⑴氧化剂:FeCl3,还原产物:FeCl2,还原剂:Cu,氧化产物:CuCl2。

⑵氧化剂:CuCl2,还原产物:2H2[CuCl3],还原剂:Cu,氧化产物:2H2[CuCl3]。

⑶氧化剂:Cu2O,还原产物:Cu,还原剂:Cu2O,氧化产物:CuSO4。

5.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的原则是什么判断下列配平的氧化还原方程式是否正确,并把错误的予以改正。

⑴2FeCl2+3Br2→2FeBr3+4Cl-

⑵Fe2++NO3-+4H+→Fe3++NO↑+2H2O

5.原则是:(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种元素的原子总数各自相等;

(2)根据电荷平衡,反应前后各物种所带电荷总数之和相等。

⑴6FeCl2+3Br2→2FeBr3+4FeCl3

⑵3Fe2++NO3-+4H+→3Fe3++NO↑+2H2O

6.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⑴电池正极所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⑵ E 值越大则电对中氧化型物质的氧化能力越强;

⑶E 值越小则电对中还原型物质的还原能力越弱;

⑷电对中氧化型物质的氧化能力越强则还原型物质的还原能力越强。

6.⑴错。电池正极所发生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⑵错。氧化能力强弱还与该物质浓度有关;⑶错。还原能力强弱还与该物质浓度有关;

⑷错。电对中氧化型物质的氧化能力越强则还原型物质的还原能力越弱。

5.书写电池符号应遵循哪些规定

5.负极写在左边,正极写作右边,以双垂线(‖)表示盐桥,以单垂线(︱)表示两个相之间的界面。盐桥的两边应该是半电池组成中的溶液。若电对物质本身不能导电,需引进辅助电极。

6.简述电池的种类,并举例说明。

6.除金属及其对应的金属盐溶液以外,还有金属极其难溶盐电极,如AgCl/Ag,Hg2Cl2/Hg 等。还有非金属单质及其对应的非金属离子(如H2和H+,O2和OH-,Cl2和Cl-)、同一种金属不同价的离子(如Fe3+和Fe2+,Sn4+和Sn2+)等。

7.怎样利用电极电势来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

7.⑴计算,若已知电极物质的浓度,查出其表示电极电势,通过能斯特方程计算出电极电势,电极电势高的电极为正极,电极电势低的为负极。⑵实验,把两电对物质连接起来,溶液间用盐桥,固体电极间用平衡电桥测出电动势,从电动势可知正、负极。

8.举例说明电极电势与有关物质浓度(气体压力)之间的关系。

8.电极电势与有关物质浓度(气体压力)之间的关系由能斯特方程确定。氧化态(或电极半反应中在氧化态一边)物质浓度越高,其电极电势也越高。如K2Cr2O7溶液,K2Cr2O7和H+浓度越大,其电极电势越高,氧化能力越强;还原态浓度越高,其还原能力越强。如S2-溶液,S2-浓度越低,其还原能力越弱,HNO3能氧化CuS沉淀平衡中S2-,但在HgS沉淀平衡中,由于HgS的K O SP很小,S2-浓度很小,还原能力很弱,HNO3就不能氧化HgS沉淀平衡中S2-。9.正极的电极电势总是正值,负极的电极电势总是负值,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9.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两电对间的正、负极是电极电势的相对高低不同,电极电势高的一端为正极,电极电势低的一端为负极。与电极电势本身是正、负值无关。电极电势正、负本身也是相对与标准氢电极人为规定的。

10.标准氢电极,其电极电势规定为零,那么为什么作为参比电极常采用甘汞电极而不用标准氢电极

10.标准氢电极的条件比较苛刻,要求H+浓度(严格的说应为活度)为?L-1,氢气的分压为100kPa,电极材料为海绵状铂黑。在实际应用中,随着电极反应的进行,H+浓度马上变化,不再是标准态了,海绵状铂黑吸附了痕量杂质,电极电势也会改变,故实际使用标准氢电极作标准电极来测其他电极的电极电势的情况很少。

从甘汞电极的半反应可知[Hg2Cl2(s)+2e-2Hg(l)+2Cl-(aq)],在反应过程,仅有Cl-浓度有变化(固体、液体不计入能斯特方程),在溶液中本身有大量Cl-的情况下,在电极反应中,其电极电势是不变的。

11.同种金属及其盐溶液能否组成原电池若能组成,盐溶液的浓度必须具备什么条件11.只要电极电势不同,就能组成原电池。同种金属及其盐溶液只要金属离子浓度不同,电极电势就不同,就能组成原电池,这种原电池叫浓差原电池。

12.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方向的原则是什么什么情况下必须用E值什么情况下可以用E 值12.两电对的E值不同,两电对间就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E值大的氧化态物质作氧化剂,E值小的还原态物质作还原剂。若两电对的E 值相差较大(大于,一般直接用E 值就可以判断正、负极;若两电对的E 值相差较小(小于,就必须把各自浓度代入能斯特方程,计算出E值,再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否进行。

若有沉淀剂或配位体使金属离子浓度急剧减小,则不管两电对E 值相差多大,都要把各自浓度代入能斯特方程,计算出E值,再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否进行。

13.由标准锌半电池和标准铜半电池组成原电池:

(-)Zn∣ZnSO4(1mol?L-1)‖CuSO4(1mol?L-1) ∣Cu(+)

⑴改变下列条件时电池电动势有何影响

①增加ZnSO4溶液的浓度;

②增加CuSO4溶液的浓度;

③在CuSO4溶液中通入H2S。

⑵当电池工作10min?后,其电动势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

⑶在电池的工作过程中,锌的溶解与铜的析出,质量上有什么关系

13.⑴①电池电动势减小。②电池电动势增大。③电池电动势减小。

⑵当电池工作10min?后,由于Cu2+浓度减小,Zn2+浓度增大,电动势也减小。

⑶锌的溶解与铜的析出,摩尔数相同,质量上等于其摩尔质量比,:。

14.试述原电池与电解槽的结构和原理,并从电极名称、电极反应和电子流动方向等方面进行比较。

14.原电池是由于两电对的电极电势不同而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由于电子传递要通过外电路,两电对不直接接触,一般在两个容器中进行,中间用盐桥连接。电极电势高的一极为正极,电极电势低的一端为负极。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电解槽是在外加电源作用下强迫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与外电源正极相连的为阴极,溶液中电活性物质或电极物质本身在此得电子,与外电源负极相连的为阳极,溶液中电活性物质或电极物质本身在此失去电子。电子从阴极到阳极。

15.影响电解产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当电解不同金属的卤化物和含氧酸盐水溶液时,所得的电解产物一般规律如何

15.影响电解产物的主要因素是电对物质的E 值。E 值越大其氧化态越易德电子而被还原。16.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电化学腐蚀是常见的而且危害又很大的腐蚀16.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实质是金属失去电子、变成离子的过程。暴露的金属与周边的介质常会发生析氢或吸氧腐蚀,使金属大量腐蚀,破坏了材料的力学结构或产品其他性质,产生了大量的危害或潜在危害。

17.通常金属在大气中的腐蚀是析氢腐蚀还是吸氧腐蚀分别写出这两种腐蚀的化学反应式。17.

18.镀层破裂后,为什么镀锌铁(白铁)比镀锡铁(马口铁)耐腐蚀

19.为什么铁制的工具在沾有泥土处很容易生锈

19.沾有泥土处有较多的溶有O2或CO2的水,易构成原电池发生析氢腐蚀或吸氧腐蚀。

20 .用标准电极电势解释:

⑴将铁钉投入CuSO4溶液时,Fe被氧化为Fe2+而不是Fe3+;

⑵铁与过量的氯气反应生成FeCl3而不是FeCl2。

20 .⑴因为E O(Fe2+/Fe)=,E O(Fe3+/Fe2+)=,而E O(Cu2+/Cu)=,

E O(Fe2+/Fe)<E O(Cu2+/Cu)<E O(Fe3+/Fe2+),故Fe被氧化为Fe2+而不是Fe3+;

21.一电对中氧化型或还原型物质发生下列变化时,电极电势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⑴还原型物质生成沉淀;

⑵氧化型物质生成配离子;

⑶氧化型物质生成弱电解质;

⑷氧化型物质生成沉淀。

21.⑴还原型物质生成沉淀时,电极电势将增大;

⑵氧化型物质生成配离子,电极电势将减小;

⑶氧化型物质生成弱电解质,电极电势将减小;

⑷氧化型物质生成沉淀,电极电势将减小。

习题

1.用离子-电子法配平下列反应式(酸性介质)

⑴MnO4-+Cl-→Mn2++Cl2

⑵Mn2++NaBiO3→MnO4-+Bi3+

⑶Cr3++PbO2→Cr2O72-+Pb2+

⑷C3H8O+MnO4-→C3H6O2+Mn2+

⑸HClO3+P4→Cl-+H3PO4

⑹I-+H2O2→I2+H2O

⑺MnO4-+H2O2→Mn2++O2+H2O

⑻Cu2S+HNO3→Cu(NO3)2+S+NO+H2O

1.⑴MnO4-+8H++5e-→Mn2++4H2O ×2 2Cl--2e-→Cl2 ×5

2MnO4-+10Cl-+16H+==2Mn2++5Cl2+8H2O

⑵Mn2++4H2O-5e-→MnO4-+8H+×2 NaBiO3+6H++2e-→Bi3++3H2O ×5

2Mn2++5NaBiO3+14H+==2MnO4-+5Bi3++7H2O

⑶2Cr3++7H2O-6e-→Cr2O72-+14H+×1 PbO2+4H++2e-→Pb2++2H2O ×3

2Cr3++2PbO2+H2O=== 2Cr2O72-+2Pb2++2H+

⑷MnO4-+8H++5e-→Mn2++4H2O ×4 C3H8O-4e-+2H2O→C3H6O2+6H+×5

4MnO4-+5C3H8O+2H+===4Mn2++5C3H8O+6H2O

⑸HClO3+5H++6e-→Cl-+ 3H2O ×10 P4+16H2O-20e-→4H3PO4+20H+ ×3

10HClO3+ 3P4+18H2O=== 10Cl-+12H3PO4+10H+

⑹H2O2+2H++2e-→2H2O ×1 2I--2e-→I2 ×1

H2O2+2H++2I-===2H2O+ I2

⑺MnO4-+8H++5e-→Mn2+ +4H2O ×2 H2O2-2e-→O2+2H+ ×5

2MnO4-+ 5H2O2+6H+===2Mn2+ +5O2+8H2O

⑻HNO3+3H++3e-→NO+2H2O ×4 Cu2S-4e-→2Cu2++S ×3

4HNO3+12H++3Cu2S===4NO+6Cu2++3S +8H2O

16HNO3+3Cu2S===4NO+6Cu(NO3)2+3S +8H2O

2.用离子电子法配平下列反应式(碱性介质)。

⑴CrO42-+HSnO2-→CrO2-+ HSnO3-

⑵H2O2+ CrO22-→CrO42-

⑶CuS+CN-→Cu(CN)43-+S2-+NCO-

⑷CN-+ O2→CO32-+NH3

⑸Al+NO2-→Al(OH)4-+NH3。

⑹S2O32-+Cl2→SO42-+Cl-+H2O

2.⑴CrO42-+2H2O +3e-→CrO22-+ 4OH- ×2HSnO2-+ 2OH--2e-→HSnO3-+H2O ×3

2CrO42-+ 3HSnO2-+H2O ===2CrO22-+ 3HSnO3-+2OH-

⑵H2O2+2e-→2OH-×3 CrO2-+4OH--3e-→CrO42-+2H2O ×2

3H2O2+2CrO2-+2OH-===2CrO2-+4H2O

⑶CuS+4CN-+e-→Cu(CN)43-+S2-×2 CN-+2OH--2e-→NCO-+H2O ×1

2CuS+9CN-+2OH-===2Cu(CN)43-+2S2-+NCO-+H2O

⑷O2+4H2O+4e-→8OH- ×1CN-+3OH--2e-→CO32-+NH3 ×2

2CN-+ O2+4H2O=== 2CO32-+2NH3+2OH-

⑸NO2-+5H2O +6e-→NH3+7OH- ×1 Al+4OH--3e-→Al(OH)4- ×2

NO2-+5H2O + 2Al+OH-=== NH3+2Al(OH)4-

⑹Cl2+2e-→2Cl-×4 S2O32-+10OH--8e-→2SO42-+ 5H2O ×1

4Cl2+ S2O32-+10OH-===8Cl- +2SO42-+ 5H2O

3.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可作为氧化剂:KMnO4,K2Cr2O7,FeCl3,H2O2,I2,Cl2,SnCl4,PbO2,NaBiO3。试根据它们在酸性介质中对应的标准电极电势数据,把上述物质按其氧化能力递增顺序重新排列,并写出它们对应的还原产物。

3.解:由于E O(F2/F-)>E O(H2O2/H2O)>E O(MnO4-/Mn2+)>E O(PbO2/Pb2+)>E O(Cr2O72-/Cr3+)>E O(Cl2/Cl-)>E O(Br2/Br-)>E O(Fe3+/Fe2+)>E O(I2/I-)

氧化能力顺序为:F2>H2O2>MnO4->PbO2>Cr2O72->Cl2>Br2>Fe3+>I2

对应的还原产物为:HF、H2O、Mn2+、Pb2+、Cr3+、Cl-、Br-、Fe2+、I-

4.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可作为还原剂:SnCl2,KI,H2,H2O2,FeCl2,Zn,Al,Na2S,MnCl2。试根据它们在酸性介质中对应的标准电极电势数据,把上述物质按其还原能力递增顺序重新排列,并写出它们对应的氧化产物。

4.解:由于E O(Mg2+/Mg)<E O(Al3+/Al)<E O(Zn2+/Zn)<E O(H2/H+)<E O(S/H2S)<E O(Sn4+/Sn2+)<E O(I2/I-)<E O(Fe3+/Fe2+)

还原能力顺序为:Mg>Al>Zn>H2>H2S>SnCl2>KI>FeCl2

对应的氧化产物为:Mg2+、Al3+、Zn2+、H+、S、Sn4+、I2、Fe3+。

5.将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并写出两电极反应:

⑴2Ag++Fe→Fe2++2Ag

⑵2Ag+2HI→AgI(s)+H2(g)

⑶Cl2(g)+2I-→I2(s)+2Cl-

⑷MnO4-+5Fe2++8H+→Mn2++5Fe3++4H2O

5.⑴(—) Fe︱Fe2+ (c1)‖Ag+(c2)︱Ag (+)

正极反应:Ag++e-→Ag

负极反应:Fe-2e-→Fe2+

⑵(—) Ag ︱AgI ︱I - (c 1)‖H +

(c 2)︱H 2(Pt) (+)

正极反应:2H ++2e -→H 2

负极反应:Ag+I --e -→AgI

⑶(—) (Pt)I 2︱I - (c 1)‖Cl -(c 2)︱Cl 2(Pt) (+)

正极反应:Cl 2+2e -→2Cl -

负极反应: 2I --2e -→I 2

⑷(—)(Pt)︱Fe 2+ (c 1)、Fe 3+ (c 2)‖MnO 4- (c 3)、Mn 2+ (c 4)、H +(c 5)︱(Pt) (+)

正极反应:MnO 4-+8H ++5e -→Mn 2++4H 2O

负极反应:Fe 2+-e -→Fe 3+

6.根据标准电极电势E ,判断下列反应的方向:

⑴Cd+Zn 2+→Cd 2++Zn

⑵6Mn 2++5Cr 2O 72-+11H 2O →6MnO 4-+10Cr 3++22H +

⑶K 2S 2O 8+2KCl →2K 2SO 4+Cl 2

6.⑴E O (Zn 2+/Zn)=-<E O (Cd 2+/Cd)=- 反应按所写方程式反方向进行。

⑵E O (MnO 4-/Mn 2+)=>E O (Cr 2O 72-/Cr 3+)= 反应按所写方程式方向进行。

⑶E O (S 2O 82-/SO 42-)=>E O (Cl 2/Cl -)= 反应按所写方程式方向进行。

7.计算下列原电池的电动势,写出相应的电池反应。

⑴Zn ︱Zn 2+ ?L -1)‖Fe 2+?L -1)︱Fe

⑵Pt ︱Fe 2+?L -1),Fe 3+?L -1)‖Cl -?L -1)︱Cl 2(p O ) ︱Pt

⑶Ag ︱Ag +?L -1)‖Ag +?L -1)︱Ag

7.⑴E = E (Fe 2+/Fe)-E (Zn 2+/Zn)

= E O (Fe 2+/Fe)+2lg c (Fe 2+)-[E O (Zn 2+/Zn) +2lg c (Zn 2+)]

=-+-(-+=

电池反应:Zn+Fe 2+→Fe+ Zn 2+

⑵E = E (Cl 2/Cl -)-E (Fe 3+/Fe 2+)

= E O (Cl 2/Cl -)+2lg[p (Cl 2)/p O ]/c 2(Cl -)-[E O (Fe 3+/Fe 2+) +(Fe 3+)/c (Fe 2+)]

=-电池反应:Cl 2+ 2Fe 2+→2Cl -+2Fe 3+

⑶E = E 1(Ag +/Ag)-E 2(Ag +/Ag)

= E O (Ag +/Ag)+ (Ag +)-[E O Ag +/Ag) + lg c 2 (Ag +)]

= (Ag +)/c 2 (Ag +)= =

电池反应:Ag+Ag +?L -1)→Ag+ Ag +?L -1)

8.铁条放在 mol ?L -1FeSO 4溶液中作为一个半电池,锰条放入?L -1MnSO 4溶液中作为另一半

电池,用盐桥将两个半电池连接起来构成原电池,试求:

⑴该原电池的电动势;

⑵该电池反应的平衡常数;

⑶如欲使电池电动势增加,哪一个溶液需要稀释稀释到原体积的多少倍

8.⑴E = E (Fe 2+/Fe)-E (Mn 2+/Mn)

= E O (Fe 2+/Fe)+2lg c (Fe 2+)-[E O (Mn 2+/Mn) +2lg c (Mn 2+)]

=-+-(-+= ⑵lg K O =0592.0θnE =0592.0)]185.1(447.0[2---= K O =×1024

⑶如欲使电池电动势增加,MnSO 4溶液需要稀释,设稀释的倍数为x ,

x )= x =

9.某学生为测定CuS 的溶度积常数,设计如下原电池:正极为铜片浸在 mol ?L -1Cu 2+的溶液

中,再通入H 2S 气体使之达到饱和;负极为标准锌电极。测得电池电动势力。已知E θ(Cu 2+/Cu )

=,E θ(Zn 2+/Zn )=,H 2S 的K a1=×10-7,K a2 =×10-15,求CuS 的溶度积常数。

9.解:E = E (Cu 2+/Cu)-E O (Zn 2+/Zn)= E O (Cu 2+/Cu)+2lg c (Cu 2+)-E O (Zn 2+/Zn)

lg c (Cu 2+)= [E +E O (Zn 2+/Zn)-E O (Cu 2+/Cu)]×2/

=--×2/=-

c (Cu 2+)=×10-15 mol ?L -1

Cu 2++H 2S==CuS(s)+2H +

c (H +)=2×= mol ?L -1

c (S 2-)=)()()(222+H c S H c S H K a θ=2212.01.0101.1??-=×10-21 mol ?L -1

K O

SP (CuS)=c (Cu 2+)×c (S 2-)=×10-15××10-21=×10-36

10.已知E O (Cu 2+/Cu )=,E θ(Cu 2+/Cu +)=,K sp (CuCl )=×10-6,通过计算求反应Cu 2+ + Cu

+ 2 Cl - = 2CuCl 能否自发进行,并求反应的平衡常数K θ。

10.解:将反应设计成电池

正极反应:Cu 2+ + Cl - + e -→2CuCl(s)

E O (Cu 2+/CuCl)= E O (Cu 2+/Cu +)+(Cu 2+)/c (Cu +)

= E O (Cu 2+/Cu +)+(Cu 2+)/[K O SP (CuCl)/c (Cl -)]= E O (Cu 2+/Cu +)-(CuCl)

=-负极反应:Cu + 2Cl --e -→2CuCl(s)

E O (CuCl/Cu)= E O (Cu +/Cu)+(Cu +)= E O (Cu +/Cu)+[K O

SP (CuCl)/c (Cl -)]

E O (Cu +/Cu)=2E O (Cu 2+/Cu)-E O (Cu 2+/Cu +)=2×-=

E O (CuCl/Cu)= +该反应能自发进行。

lg K O =0592.0θnE =0592.0)1705.05035.0(-= K O =×105

11.已知E O (Tl 3+/T1+)=,E O (Tl 3+

/T1)=。设计成下列三个标准电池为

(a )(-)Tl ∣T1+‖Tl 3+∣Tl (+);

(b )(-)Tl ∣T1+‖Tl 3+,Tl +∣Pt (+);

(c )(-)Tl ∣T13+‖Tl 3+,Tl +∣Pt (+)。

⑴请写出每一个电池的电池反应式;

⑵计算每个电池的电动势和△r G m O

11.解:E O (Tl +/T1)=3E O (Tl 3+/T1)-2E O (Tl 3+/T1+)=3×-2×=-

(a )Tl 3++2Tl== 3Tl +

E O = E O (Tl 3+/T1)-E O (Tl +/T1)= -(-=

△r G m O =-n E O F =-3××96485×10-3=-?mol -1

(b )Tl 3++2Tl===3Tl +

E O = E O (Tl 3+/T1+)-E O (Tl +/T1)= -(-=

△r G m O =-n E O F =-2××96485×10-3=-?mol -1

(c )Tl 3++2Tl===3Tl +

E O = E O (Tl 3+/T1+)-E O (Tl 3+/T1)= -=

△r G m O =-n E O F =-6××96485×10-3=-?mol -1

12.对于反应Cu 2++2I -═CuI+1/2I 2,若Cu 2+的起始浓度为 mol ?L -1,I -的起始浓度为 mol ?L -1,

计算反应达平衡时留在溶液中的Cu 2+浓度。已知E O (Cu 2+/Cu +)=,E O (I 2 / I -)=,K sp (CuI)=1×

10-12。

12.解:反应可分成两半反应:Cu 2++I -+ e -→CuI(s), 2I --2e -→I 2

由于E O (Cu 2+/CuI)= E O (Cu 2+/Cu +)+(Cu 2+)/c (Cu +)

= E O (Cu 2+/Cu +)+(Cu 2+)-[K O SP (CuI)]/c (I -)

= E O (Cu 2+/Cu +)-(CuI)=-(1×10-12)=>E O (I 2 / I -)

反应Cu 2++2I -═CuI+1/2I 2很完全。反应后

c (I -)=-2×=?L -1

平衡时,E (Cu 2+/Cu +)= E (I 2 / I -)

E O (Cu 2+/Cu +)+(Cu 2+)-[K O

SP (CuI)]/c (I -)= E O (I 2 / I -)+2lg1/c 2(I -)

lg c (Cu 2+)=[E O (I 2 / I -)-E O (Cu 2+/CuI)-(I -)]×1/

=[--2× mol ?L -1

13.假定其他离子的浓度为?L -1,气体的分压为×105Pa ,欲使下列反应能自发进行,要求

HCl 的最低浓度是多少已知E θ(Cr 2O 72-/Cr 3+)=,E θ(Cl 2/Cl -)=,E θ(MnO 2/Mn 2+

)=. ⑴MnO 2+HCl →MnCl 2+Cl 2+H 2O ;

⑵K 2Cr 2O 7+HCl →KCl+CrCl 3+Cl 2+H 2O 。

13.解:⑴电极反应为:MnO 2(s)+4H +(aq)+2e -→Mn 2+(aq)+2H 2O(l)

2Cl -(aq)-2e-→Cl 2(g)

①在标准状态下,电动势

E = E 0(MnO 2/Mn 2+)-E 0(Cl 2/Cl -)=-=-<0,

该反应不能发生。

②要使该反应发生 E (MnO 2/Mn 2+)≥E (Cl 2/Cl -) 即 E 0(MnO 2/Mn 2+)+20592.0lg )()(24++Mn c H c ≥E 0(Cl 2/Cl -)+20592.0lg )(/)(22-Cl c p Cl p θ

为方便起见,假设c (Mn 2+)= mol ?L -1,p (Cl 2)=100kPa ,设c (HCl)= χmol ?L -1

则E 0(MnO 2/Mn 2+)+20592.0lg χ4≥E 0(Cl 2/Cl -)+2

0592.0lg χ-2 lg χ≥[E 0(Cl 2/Cl -)-E 0(MnO 2/Mn 2+)]×0592

.031? =- ×0592.031?= c (HCl)= χ=?L -1

⑵电极反应为:Cr 2O 72-(aq)+14H +(aq)+6e -→2Cr 3+

(aq)+7H 2O(l)

2Cl -(aq)-2e-→Cl 2(g)

①在标准状态下,电动势

E = E 0(Cr 2O 72-/ Cr 3+)-E 0(Cl 2/Cl -)=-=0,

该反应处于平衡态。

c (HCl)> mol ?L -1 反应就能进行。

14.求下列情况下在时有关电对的电极电势:

⑴100Kpa 氢气通入 mol ?L -1HCl 溶液中,E (H +/H 2)=

⑵在上述⑴溶液中加入 mol 固体NaOH ,E (H +/H 2)=

⑶在上述⑴溶液中加入 mol 固体NaAc ,E (H +/H 2)=

⑷在上述⑴溶液中加入 mol 固体NaAc ,E (H +/H 2)=

14.⑴E (H +/H 2)= E O (H +/H 2)+2lg[c 2(H +)/p (H 2)/p O ]

=0+2lg 2=-

⑵ OH - + H + → H 2O

c /mol ?L -1

刚好完全中和,所以c (H +)=×10-7mol ?L -1

E (H +/H 2)= E O (H +/H 2)+2lg[c (H +)/p (H 2)/p O ]

=0+2lg ×10-7)2=-

⑶加入的NaAc 与HCl 刚好反应生成 mol ?L -1的HAc

E (H +/H 2)= E O (H +/H 2)+2lg[c (H +)/p (H 2)/p O ]

=0+2lg{[c (HAc)K O (HAc)]1/2}2=-

⑷加入 mol 固体NaAc 后,生成的 molHAc 和余下的 mol NaAc 组成缓冲溶液。

E (H +/H 2)= E O (H +/H 2)+2lg[c (H +)/p (H 2)/p O ]

=0+2lg[K O (HAc)×c (HAc)/c (Ac-)]2=-

15.向1 mol ?L -1的Ag +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液态汞,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中Hg 22+浓度为 mol

?L -1,反应式为2Ag ++2Hg===2Ag+ Hg 22+。

⑴已知E θ(Ag +/Ag )=,求E θ(Hg 22+/Hg )。

⑵若将反应剩余的Ag +和生成的Ag 全部除去,再向溶液中加入KCl 固体使Hg 22+生成Hg 2Cl 2

沉淀后溶液中Cl -浓度为1 mol ?L -1

。将此溶液与标准氢电极组成原电池,测得电动势为。

求Hg 2Cl 2的溶度积常数K O SP ,并给出该电池的电池符号。

⑶若在(2)的溶液中加入过量KCl 使KCl 达饱和,再与标准氢电极组成原电池,测得电池

的电动势为,求饱和溶液中Cl -的浓度。

⑷求下面电池的电动势。〔已知K a (HAc )=×10-5〕

(-)Pt │H 2(105Pa )│HAc (?L -1)‖Hg 22+(?L -1)│Hg (+)

15.解:⑴ 2Ag + + 2Hg === 2Ag + Hg 22+。

平衡浓度: (1-2× mol ?L -1

= mol ?L -1

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中Hg 22+浓度为 mol ?L -1平为衡浓度,此时

E (Ag +/Ag)= E (Hg 22+/Hg)

E O (Ag +/Ag)+(Ag +)= E O (Hg 22+/Hg)+2lg c (Hg 22+)

E O (Hg 22+/Hg)= E O (Ag +/Ag)+(Ag +)-2lg c (Hg 22+)

=+ -E O (H +/H 2)= E O (Hg 22+/Hg)+2lg c (Hg 22+)-E O (H +/H 2)

= E O (Hg 22+/Hg)+2lg K O SP (Hg 2Cl 2)/c (Cl -)-E O (H +/H 2)= E

lg K O SP (Hg 2Cl 2)=[E -E O (Hg 22+/Hg)+ E O (H +/H 2)]×2/

=-+0)×2/=-

K O

SP (Hg 2Cl 2)=×10-18

(-)Pt │H 2(105Pa )│H +(?L -1)‖Cl -?L -1)│Hg 2Cl 2│Hg (+)

⑶E O (Hg 22+/Hg)+2lg K O SP (Hg 2Cl 2)-2lg c (Cl -)-E O (H +/H 2)= E ′

lg c (Cl -)=[ E ′-E O (Hg 22+/Hg)-2lg K O SP (Hg 2Cl 2)+ E O (H +/H 2)]×2/

=--×10-18+0)×2/=-

c (Cl -)=?L -1

⑷E = E O (Hg 22+/Hg)-E (H +/H 2)= E O (Hg 22+/Hg)-E O (H +/H 2)-2lg[c 2(H +)/p (H 2)/p O ]

= E O (Hg 22+/Hg)-2lg cK O (HAc)= -××10-5

=

16.已知 H 3AsO 3+H 2O H 3AsO 4+2H ++2e - E θ=,

3I -I 3-+2e - E θ=

⑴计算反应 H 3AsO 3+I 3- +H 2O H 3AsO 4+3I -+2H +的平衡常数。

⑵若溶液的pH=7,反应朝哪个方向自发进行

⑶溶液中[H +]=6mol ?L -1反应朝哪个方向自发进行

16.解: ⑴因为E θ(H 3AsO 4/ H 3AsO 3)=,E θ(I 3-/ I -)=,题中反应方向为所给方程式反方向。

E = E θ(H 3AsO 4/ H 3AsO 3)-E θ(I 3-/ I -)=-=- lg K O =0592.0θnE =0592.0)024.0(2-?=- K O =

⑵当pH=7时,c (H +)=10-7mol ?L -1

,有 E (H 3AsO 4/ H 3AsO 3)= E θ

(H 3AsO 4/ H 3AsO 3)+20592.0lg )()()(33243AsO H c H c AsO H c + =-=<E θ(I 3-/ I -

)=

反应按⑴中方向进行。

⑶当c (H +)=6mol ?L -1时,有 E (H 3AsO 4/ H 3AsO 3)= E θ

(H 3AsO 4/ H 3AsO 3)+20592.0lg 1612

? =+=>E θ(I 3-/ I -)=

此时反应按⑴中逆方向进行。

17.已知:E θB /V :H 2PO 2-82.1-P 4PH 3

︱ ︱

————————

⑴计算电极1/4 P4+3H3O+3 e- PH3+3OH-的Eθ;

⑵判断P4能否发生歧化反应。

17.解:⑴1×+3E O(P4/PH3)=4×

E O(P4/PH3)=-

⑵E O右>E O左,所以P4在碱性溶液中能发生歧化反应。

大学无机化学第五章试题及标准答案

第五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本章总目标: 1: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会看波函数和电子云的图形 2:能够运用轨道填充顺序图,按照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写出若干元素的电子构型。 3:掌握各类元素电子构型的特征 4:了解电离势,电负性等概念的意义和它们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近代原子结构理论的确立 学会讨论氢原子的玻尔行星模型213.6E eV n = 。 第二节: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 1:掌握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h h P mv λ= =)。 2:学习运用不确定原理(2h x P m π???≥ )。 第三节: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1:初步理解量子力学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方法——处于定态的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的概率密度分布(即电子云)。 2:掌握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能层、能级、轨道和自旋以及4个量子数。 3:掌握核外电子可能状态数的推算。 第四节:核外电子的排布 1:了解影响轨道能量的因素及多电子原子的能级图。 2。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三个原则: ○ 1能量最低原则——多电子原子在基态时,核外电子尽可能分布到能量最低的院子轨道。 ○ 2Pauli 原则——在同一原子中没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或者说是在同一个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 ○ 3Hund 原则——电子分布到能量简并的原子轨道时,优先以自旋相同的方式

分别占据不同的轨道。 3:学会利用电子排布的三原则进行 第五节:元素周期表 认识元素的周期、元素的族和元素的分区,会看元素周期表。 第六节: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掌握元素基本性质的四个概念及周期性变化 1:原子半径——○1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的增加,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也增加,使原子半径逐渐减小;○2随着核外电子数的增加,电子间的相互斥力也增强,使得原子半径增加。但是,由于增加的电子不足以完全屏蔽增加的核电荷,因此从左向右有效核电荷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2:电离能——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和原子半径的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增大,电离能呈递增趋势。 3:电子亲和能——在同一周期中,从左至右电子亲和能基本呈增加趋势,同主族,从上到下电子亲和能呈减小的趋势。 4:电负性——在同一周期中,从左至右随着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而电负性增强,在同一主族中从上至下随着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增强而电负性递减。 习题 一选择题 1.3d电子的径向函数分布图有()(《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1个峰 B.2个峰 C. 3个峰 D. 4个峰 2.波函数一定,则原子核外电子在空间的运动状态就确定,但仍不能确定的是() A.电子的能量 B.电子在空间各处出现的几率密度 C.电子距原子核的平均距离 D.电子的运动轨迹 3.在下列轨道上的电子,在xy平面上的电子云密度为零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3s B .3p x C . 3p z D .3d z2 4.下列各组量子数中,合理的一组是() A .n=3,l=1,m l=+1,m s= +1/2 B .n=4,l=5,m l= -1,m s= +1/2 C .n=3,l=3,m l=+1,m s= -1/2 D .n=4,l=2,m l=+3,m s= -1/2 5.第四周期元素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可达()(《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4 B.5 C.6 D.7

社会研究方法第五版pdf

社会研究方法第五版pdf 《社会研究方法》是美国大学的通用社会学教材,同时它被译成多国文字,是一本具有世界声誉的经典之作二1975年《社会研究方法》初版已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现已出至第11版。《社会研究方法》讨论范围广泛,论述严密,从社会理论基本范式到学科报告撰写,从社会研究的基本概念到各种复杂技术方法,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既适合专门研究人员,也是其他相关学科研究人员的必备参考书。 《社会研究方法》是美国大学的通用社会学教材,同时它被译成多国文字,是一本具有世界声誉的经典之作二1975年《社会研究方法》初版已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现已出至第11版。《社会研究方法(第11版)》讨论范围广泛,论述严密,从社会理论基本范式到学科报告撰写,从社会研究的基本概念到各种复杂技术方法,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既适合专门研究人员,也是其他相关学科研究人员的必备参考书。 威廉·劳伦斯·纽曼的《社会研究方法》(Social Research Methods)是一部概述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经典之作。近20年来,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内被广泛选作教材,《社会研究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第6版)(英文版)》是其最新修订的第6版的英文版。该书对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进行了全面而均衡的论述,强调了将各种方法综

合运用的益处。书中收录了大量真实社会研究案例,从而帮助学生和读者形象地理解和掌握概念和方法。 全书分5编共16章,分别介绍了理论与方法的关系,方法论的含义,文献检索与学术伦理,定量与定性研究的设计、测量与取样,实验研究,调查研究,非反应式研究、田野研究、历史比较研究,以及如何撰写研究报告等。 《社会研究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第6版)(英文版)》可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以及传播学等社会科学专业本科研究方法双语教学课适用教材,也可供专业研究人员参考。

大学无机化学第五章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本章总目标: 1: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会看波函数和电子云的图形 2:能够运用轨道填充顺序图,按照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写出若干元素的电子构型。 3:掌握各类元素电子构型的特征 4:了解电离势,电负性等概念的意义和它们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近代原子结构理论的确立 学会讨论氢原子的玻尔行星模型213.6E eV n = 。 第二节: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 1:掌握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h h P mv λ= =)。 2:学习运用不确定原理(2h x P m π???≥ )。 第三节: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1:初步理解量子力学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方法——处于定态的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的概率密度分布(即电子云)。 2:掌握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能层、能级、轨道和自旋以及4个量子数。 3:掌握核外电子可能状态数的推算。 第四节:核外电子的排布 1:了解影响轨道能量的因素及多电子原子的能级图。 2;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三个原则: ○ 1能量最低原则——多电子原子在基态时,核外电子尽可能分布到能量最低的院子轨道。 ○ 2Pauli 原则——在同一原子中没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或者说是在同一个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 ○3Hund 原则——电子分布到能量简并的原子轨道时,优先以自旋相同的方式

分别占据不同的轨道。 3:学会利用电子排布的三原则进行 第五节:元素周期表 认识元素的周期、元素的族和元素的分区,会看元素周期表。 第六节: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掌握元素基本性质的四个概念及周期性变化 1:原子半径——○1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的增加,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也增加,使原子半径逐渐减小;○2随着核外电子数的增加,电子间的相互斥力也增强,使得原子半径增加。但是,由于增加的电子不足以完全屏蔽增加的核电荷,因此从左向右有效核电荷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2:电离能——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和原子半径的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增大,电离能呈递增趋势。 3:电子亲和能——在同一周期中,从左至右电子亲和能基本呈增加趋势,同主族,从上到下电子亲和能呈减小的趋势。 4:电负性——在同一周期中,从左至右随着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而电负性增强,在同一主族中从上至下随着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增强而电负性递减。 习题 一选择题 1.3d电子的径向函数分布图有()(《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1个峰 B.2个峰 C. 3个峰 D. 4个峰 2.波函数一定,则原子核外电子在空间的运动状态就确定,但仍不能确定的是() A.电子的能量 B.电子在空间各处出现的几率密度 C.电子距原子核的平均距离 D.电子的运动轨迹 3.在下列轨道上的电子,在xy平面上的电子云密度为零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3s B .3p x C . 3p z D .3d z2 4.下列各组量子数中,合理的一组是() A .n=3,l=1,m l=+1,m s= +1/2 B .n=4,l=5,m l= -1,m s= +1/2 C .n=3,l=3,m l=+1,m s= -1/2

西安交大 大学化学 第五章 课后答案

第5章电化学基础……问题 1. 什么是氧化还原的半反应式?原电池的电极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式有何关系? 答:任何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分写成两个半反应:一个是还原反应,表示氧化剂被还原;一个是氧化反应,表示还原剂被氧化。即: 还原反应:氧化态+n e-→ 还原态; 氧化反应:还原态-n e-→氧化态 这两个式子称为氧化还原的半反应式。 原电池的总反应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的两个电极反应各乘以一个适当的系数后再加和起来,即得原电池总反应式……氧化还原反应式。 2. 原电池由那些部分组成?试分别叙述每一部分的作用。 答:原电池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E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负极提供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在双液电池中盐桥也必不可少,其作用是通过离子扩散来保持溶液的电中性,消除电极反应产生的过剩电荷的阻力,导通电流;?导线是导通电流,确保反应持续进行。 3. 如何将一个在溶液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 答:E先将氧化还原反应分写成两个半反应:一个是还原反应,表示氧化剂被还原;一个是氧化反应,表示还原剂被氧化; 根据两个半反应的电对特点将其设计成电极,并用符号表示电极的组成;●确定正负极:氧化反应对应于阳极,即负极;而还原反应对应于阴极,即正极;?不同的电解质间要用盐桥连接以减小液接电势。 例如:将反应2KMnO4+5Na2SO3+3H2SO4=2MnSO4+5Na2SO4+K2SO4+3H2O设计成原电池。 E氧化反应;SO32--ne-→ SO42- ●电极组成:(-) Pt| Na2SO4,Na2SO3 还原反应:MnO4-+ne-→ Mn2+(+) Pt| KMnO4,MnSO4,H2SO4 ?电池符号:(-)Pt| Na2SO4,Na2SO3‖KMnO4,MnSO4,H2SO4| Pt(+) 4. 如何用符号表示一个原电池?写出原电池:Pt|H2|H+||Cl-|AgCl|Ag的电极反应及电池反应式。 答:用符号表示一个原电池的一般规则为:E负极在左,正极在右; 用“|”表示两相之间的相界面,用“||”表示盐桥;●溶液应注明浓度(mol?L-1),气体应注明分压(kPa);?从负极开始沿着电池内部依次书写到正极。 原电池:Pt|H2|H+||Cl-|AgCl|Ag的电极反应及电池反应如下: 负极反应:H2-2e-→ 2H+ 阳极反应:AgCl +e-→ Ag +Cl- 电池反应:H2 + 2AgCl = 2Ag + 2Cl- 5. 何谓电极电势?怎样用这一概念解释原电池产生电流的原因? 答:电极与溶液形成双电层达到动态平衡时,金属的电势E(金属)与溶液的电势E(溶液)之差称为电极电势,以符号E(M n+/M)表示。即:E(M n+/M)= E(金属)-E(溶液)。M n+/M表示组成该电极的氧化还原电对,如E(Zn 2+/Zn), E(Cu 2+/Cu)和E(Cl 2/C1-)等。 将两个电极电势不同的电极组成原电池时,原电池的电动势E≠0,电就会从电极电势高的电极(正极)自动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试题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考试题 一、简答题 1. 简要介绍测量的4种层次并举例。 答:(1)定类测量:又叫类别或定名测量,是测量层次最低的一种。即将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的名称或符号,确定其类别。其数学特征主要是等于或不等于。如:社会研究中,对诸如人们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等特征的测量。它们分别将被研究者划分成“男女、工人、教师、商人……”等各种不同的群体或类别,且每一类别都是穷尽且互斥的,即既是相互排斥,互不交叉重叠,又对各种情况包罗无遗。 (2)定序测量:又叫顺序或等级测量,可以按某种特征或标准将对象分为强度、程度或等级不同的序列。其数字特征是大于或小于,它比定类测量高一个层次。比如:测量人们的文化程度,可将其分为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这是一种由低至高的等级排序,还有如:测量城市的规模,人们的社会地位,生活水平,住房条件等都属于定序测量。 (3)定距测量:又叫等距或区间测量。它不仅能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等级,且可以确定它们互相间不同等级的间隔和数量差别。数值特征是加或减。比如:公元年代,智商,温度等。这些都可以进行加减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定距测量的值虽然可以为0,但这个0不具备数学中的意义。如说温度为零,并不是代表没有温度,二是说达到了冰点温度。

(4)定比测量:又叫等比或比例测量。它除具有上述三种测量的全部性质外,还有一个绝对的零点,即有实际意义的零。它测量所得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外,又能进行乘除运算。如:对人们的收入、年龄、出生率、城市人口等进行的测量都是定比测量。 2. 什么是区位谬误?请举例说明。 答:又叫层次谬误,生态谬误或体系错误,指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用一种比较大的集群分析单位作研究,而用另一种比较小的或非集群分析单位作结论的现象。如在以城市为分析单位调查犯罪现象时,研究者发现,流动人口多的城市的犯罪率大大高于流动人口少的城市,呈现出“城市的流动人口越多,城市的犯罪率越高”的趋势。若研究者据此得出“流动人口比非流动人口的犯罪率高”,则犯了层次谬误。因为他的调查资料以城市为单位收集而来,所得出的结论也只能是有关城市的结论,而不能是以有关流动人口和非流动人口的结论。 3. 什么是概念操作化? 答:指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或者说,它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时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比如:将抽象概念“同情心”转化为“主动帮助盲人过街,主动给讨饭者钱物,主动向灾区捐款等就是操作化的一个例子。 4. 我们做研究为什么要抽样? 答:抽样指按一定方式从总体中选择或抽出样本的过程。在研究中之所以要进行抽样可从以下几方面说明:第一,抽样作为人们从部分认识整体这一过程的关键环节,其基本作用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实现“由部分认识总体”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第二,在社会研究中,抽样主要解决的是对象的选取问题,即如何从总体中选出一部分对象作为总体代表的问题。这样就有利于我们在研究中节省时间,方便有效。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五章 病毒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五章病毒》 一、设计思路 1、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成效,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素材使病毒变“大”、变“活”,解决由于病毒的微小而产生的认知困难,帮助学生掌握重点,解决难点。 2、利用QQ群开创生物教学第二课堂,通过创新设计课前导学任务,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创新设计课后拓展任务,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3、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生活经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学习的习惯,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⑵举例说出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⑴提高运用信息技术学习、交流的能力。 ⑵提高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认同科技进步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 ⑵关注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⑶学习运用辩证法看待事物的利弊。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⑴教学重点: 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⑵教学难点: 病毒的主要特征。 四、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章不分节,本章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教学课时为一课时。通过本章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病毒的结构和生活特点的基础上,将学过的相关知识点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二个完整的生物学概念:一是全面掌握生物体的构成方式,即生物圈中不仅有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还存在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二是全面认识生物圈中的生物类型,即生物圈中不仅有植物、动物、人、细菌和真菌,还有病毒。同时,本章教学也为学生之后学习传染病知识打下必要的基础。 2、学情分析

社会研究方法第五版pdf

社会研究方法第五版pdf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国内外社会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和高等学校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教学的实际,对社会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式进行了简明晓畅的介绍。在内容安排上,既兼顾到实际研究的逻辑程序,又兼顾到定量和定性研究方式的各种不同方法及技术。作者还结合自己三十多年学习、实践、研究、教学的经验,介绍了一些特定的方法和技巧。 第五版教材对第四版的框架结构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主要将社会研究按定量路径与定性路径分为两大部分,并相应地将不同的研究方式、资料分析方式和研究报告写作方式分别归到两大部分中。其中,特别增加了对定性研究方法的介绍,从定性研究的基本概念开始到定性研究的主要类型、本质特征、方法论意义,以及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差别、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等。同时,结合具体实例,专门就定性研究的结果表达即定性研究报告的撰写进行了条分缕析的指导。 全书体系科学规范,内容取舍得当,语言简明流畅。适合高等学校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传播学、教育学、管理学等专业教学的需要,也适合实际研究部门的科研人员自学及参考。 作者简介: ?风笑天,1954年生于武汉,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评审组成员。曾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委员,湖北省社会学会常务副会长等。主要研究方向:社会研究方法、青年社会学、家庭社会学、人口社会学、中国独生子女问题等。承担的课题主要有:“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带来的新社会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社会影响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独生子女问题研究”(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中国独生子女的社会化过程及其结果”(美国福特基金重点课题)、“电视媒介的社会控制功能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三峡农村移民的社会适应”(国务院三峡移民局重点课题)等。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教育研究》《人口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130余篇。主要代表作有:《独生子女:他们的家庭、教育和未来》《社会研究方法》《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社会调查中的问卷设计》《社会研究:设计与写作》《社会研究:科学与艺术》《社会的印记》等。

大学有机化学第五版天津大学版5第五章教学要点和复习

第五章教学要点和复习一.重要反应纵横 + C2H5C2H5 C2H5C2H5 3 烷基化试剂 卤代烃、烯烃、醇 容易重排 二.重要概念和原理 1. 多功能团有机物的命名 教材列出了主要官能团的优先次序,其作用是:当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时,优先次序在前的优先为母体,其余的则作为取代基处理。 有机物命名基本原则:(1)按优先的官能团,确定有机物类别。(2)主官能团位次需最低。(3)按次序规则确定取代基排列前后次序。(4)按照最低系列原则为取代基进行编号。 注意:(1)有机物命名有多种原则,但每一种原则都有其适用的范围,不能互相混淆和乱用。(2)本章介绍的命名基本原则,同样适用于其他有机物命名,后续章节中会进一步涉及。 2. 亲电取代反应及其机理 机理:亲电离子产生——亲电试剂进攻——苯环共轭体系恢复 中间体:σ络合物: H E + 理解:(1)环状碳正离子,但很难说E+从某一个碳原子上得到π电子。

(2)可看作亲电加成产物产物,但不会停留于此:σ络合物失去质子可以恢复为稳定的苯环结构。 3. 苯取代定位规律及其解释 本章重点和难点,教材以共振论结合电子效应解释。教学中主要以电子效应进行解释。 理解:(1)苯环上的取代基,改变了苯环上电子云密度分布。(2)供电子取代基,苯环上电子云密度分布提高,且邻对位上提高更多;吸电子取代基,苯环上电子云密度分布降低,但间位上降低较少。(3)诱导和共轭效应均有供和吸电子两类,效应不一样的主要是卤素(吸电子诱导和供电子共轭) 4. 芳香性及其判断 原则:体系平面(碳杂化为SP 2),π电子符合:4n+2 注意:π电子计算:碳碳双键每一个碳1个,碳正离子0个,碳负离子2个 三.重要考点示范 1. 下列亲电取代反应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 (A) NO 2 (B) CH 3 (C) OCH 3 (D) 答案: (C) (B) (D) (A) 注意:亲电取代反应的速率主要与苯环上电子云密度有关,第一类定位基,且定位效应越强,则亲电取代反应速率越快。 2. 写出下列反应主要产物: 3)3CH 2CH 3 NBS 答案:C(CH 3)3CHCH 3 Br 注意:(1)NBS 是自由基反应中常用的溴源,自由基取代和自由基加成反应均可以用NBS 发生溴自由基。 (2)苯环侧链α-H 优先发生自由基取代。 3. 写出下列反应主要产物: CH 2CH 3O CH 3O CH COCl CH 2 3 答案:CH 3O CH 3O O 2 注意:分子内的F-K 酰基化反应,优先发生在电子云密度大的苯环上。

社会研究方法答案

社会研究方法 第一章 1. 什么是科学?科学的两大支柱是什么? 答:科学就是在寻求解答过程中所发展出的一种答案。科学既可以切入约定俗成的真实,也可以进入经验的真实。对于非亲身经验的真实,科学家有很多标准来做评断,才会把这些事物视为真实。 科学有时以逻辑实证(logico-empirical)为特色,其两大支柱是逻辑和观察。科学对世界的理解必须言之成理,并符合我们的观察。这两者对科学都不可或缺,而且和科学研究的三大层面密切相关:理论(theory),资料收集(data collection)和资料分析(data analysis)。 2. 什么是理论?什么是变量?理论和变量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理论(theory)是对某特定生活方面相关的观察的系统解释,如青少年不良行为、社会分层、政治改革等,是科学观察的层面。 变量(variable)属性在逻辑上的归类,属性指的是事物的特征或本性。变量是许多属性的逻辑组合。 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理论用来描述(可以逻辑地预期的)变量间关系。这种预期常常包含因果关系。一个人在某个变量上的属性会造成、倾向于、促进另一个变量的某一个属性。理论是以变量语言来建构的,理论所描述的是不同变量的属性之间逻辑上可能有的关联性。 3.社会研究中存在哪些辩证关系?请逐一解释。 答:社会研究中存在的辩证关系有: (1)个案式和通则式解释模式 个案式解释(idiographic)是一种解释方式,企图针对特定的个案进行全面的了解。 通则式解释(nomothetic)也是一种解释方式,试图寻找一般性的影响某些情形或者事件的原因,也就是对许多事例进行概括性的也是表面性的了解。 (2)归纳与演绎理论 归纳理论(induction)是从个别出发以达到一般性。从一系列特定的观察中,发现一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所有给定事件的秩序。 演绎理论(deduction)根据一般理论预测个别事件,也就是特定的命题来自普遍性的原理,从逻辑或理论上预期的模式到观察检验预期的模式是否确实存在。 (3)定性与定量资料 定量资料是数学形式的,定性资料不是。在不同的研究目的中,两种类型的资料都是有用的。 (4)抽样研究和应用研究 纯粹研究和应用研究都是社会科学事业中有效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4.研究中可能的错误有哪些?解决方法有哪些? 答:研究中可能的错误有: (1)不确切的观察:研究者常常在观察中犯错。解决方法:更谨慎的观察、使用简单或是复杂的测量手段。 (2)过度概化:当我们探讨周围事物的模式时,通常会把一些类似的时间当做某种普遍模式的证据,在有限观察的基础上,做了过度的概括。解决方法:

社会研究方法

社会研究方法 第一单元:导论 1.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方法的特征:经验性,实证性。 3.社会研究的基本特征: ①研究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地。 ②研究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③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4.社会研究中的困难: 1.人的特殊性。 2.研究的干扰性。 3.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4.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 5.保持客观性的困难5.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探讨的主要问题包括: 1.社会现象的性质及其理解 2.社会研究的哲学基础及其假定 3.社会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问题 4.社会研究者的价值与研究之间的关系 5.社会研究中的不同范式及其应用。 6.不同研究方式的内在逻辑 6.社会研究方法论: ①实证主义方法论(定量研究) ②人文主义方法论(定性研究) 7.社会研究过程的两项任务:资料收集和分析(具有专门性,技术性,操作性) 8.社会研究方法体系: 1)方法论:哲学基础,逻辑,范式,价值,客观性。 2)基本方式: ①调查研究:包括抽样,问卷统计分析,相关关系(统计分析--定量) ②实验研究:包括操纵与控制,实验组,控制组,前侧,后侧,实验刺激,因果关系(统计分析--定量)

③实地研究:包括参与观察,深入访谈,研究者的角色,投入理解,扎根理论(定性分析--定性) ④文献研究:包括内容分析,编码与解释,二次分析,现有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定量定性分析--定性) 3)具体方法技术:问卷,结构式访问和无结构是访问,局外观察法和参与观察法,量表法,抽样方法,测量方 法,统计分析方法,定性资料分析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 9.实证主义--认为只有客观的,实证的和定量的研究才符合科学的要求,才具有价值。{孔德,涂尔干} (实证主义------科学主义-------定量研究) (人文主义------自然主义-------定性研究) 10.研究的主要阶段: ①选择问题阶段:主要任务--a.选取研究主题b.形成研究主题 ②研究设计阶段:为实现研究的目标而进行的道路选择和工具准备 ③研究的实施阶段,就是资料的收集阶段,主要任务就是具体贯彻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方式,方法和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 ④资料分析阶段:主要任务是对研究所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考核,整理,归纳,统计,分析 ⑤得出结果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攥写研究报告,交流研究成果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 1.理论: 1)定义:理论是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 2)特征:1.理论来自经验的实践。 2.理论是一种抽象的,系统的认识。3.理论的目标是对经验现实作出解释。 3)理论的层次:1.宏观理论(一般性理论) 2.中观理论(中层理论)3微观理论 4)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 ①解释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理论(理论的影响面或概括范围) ②解释越精确的理论越是好理论(理论的效果或精确范围) ③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理论(理论的效率或节俭性)

管理学-第五章13页word

管理学: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 分类:经管格式:doc日期:2009年03月06日 备注:本文章/文件仅为课件“管理学”(或其中一个章节)的简单文本/文件预览版,可能不包括课件的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相关素材,本文章/文件与课件详细内容可能有较大差异,部分音视频、flash等多媒体文件可能因客户端没有安装相关插件而无法预览,建议用户下载完整版课件。 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 一、名词解释 1、决策 2、头脑风暴法 3、德尔菲法 4、确定型决策 5、风险型决策 二、单项选择 1、决策所解决的问题一般与( )相关。 A.过去B.现在C.将来D.现在及将来 2、( )开创了决策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A.威廉-大内B.林德布洛姆C.西蒙D.奥斯本 3、决策过程的起点是( )。 A.有良好的组织结构B.收集信息C.识别目标D.诊断问题 4、( )旨在实现组织中各环节的高度协调和资源的合理使用。 A.程序化决策B.战略决策C.业务决策D.战术决策 5、关于决策的概念,下述( )项不正确。 A.决策贯穿了管理全过程 B.决策是管理的核心所在 C.最优决策是要追求理想条件下的最优目标,而理想条件实际难以达到 D.合理的决策就是最优决策 6、现有两个初始投资相同的方案。方案①,如果市场条件好可获利100万元,而市场条件不好时则损失10万元;方案 ②,如果市场条件好可获利l100万元,而市场条件不好时则损失1010万元。若这两个方案实施时市场条件好坏的概率都各为50%,下列( )项观点是正确的。 A.这两个方案的获利期望值都是45万元,因此,没什么差别 B.综合考虑获利期望的机会与经营风险,可知方案②优于方案① C.由于这两个方案都有50%失败的可能性,所以均不可能获利 D.方案②在市场条件好时可获利l100万元,远高于方案①,由此可见,方案②优于方案① 7、德尔菲法是由( )命名并首先使用的。 A.美国兰德公司B.德尔菲C.马尔可夫D.奥斯本 8、下列原则中,头脑风暴法尤其不能违背的原则是( )。 A.无批评原则B.系统原则C.灵活性原则D.客观原则 9、政策指导矩阵属于( )。 A.集体决策方法B.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

(决策管理)周三多 管理学习题集 第五章 决策与决策方法

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 习题 一、填充题 1.决策被定义为管理者__________的过程,或者管理者__________的过程。 2.决策的主体是__________。 3.管理者既可以单独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__________;也可以和其他的管理者一道共同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__________。 4.决策的目的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 5.决策遵循的是__________原则,而不是__________原则。 6.__________是决策的依据。 7.古典决策理论是基于“__________”假设提出的。 8.西蒙在《管理行为》一书中提出“__________”标准和“__________”原则。 9.行为决策理论认为人的理性介于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 10.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 11.执行方案的过程中,管理者要明白,方案的有效执行需要足够数量和种类的__________作保障。 12.在环境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决策一般由组织的__________进行;而在环境剧烈变化的情况下,决策一般由组织的__________进行。 13.垄断程度高容易使组织形成以__________为导向的经营思想。 14.激烈的竞争容易使组织形成以__________为导向的经营思想。 15.在卖方市场条件下,组织所做的各种决策的出发点是__________。 16.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组织所做的各种决策的出发点是__________。 17.信息化程度对决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对__________的影响上。 18.如果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非常紧迫,则这样的决策被称为__________决策。 19.如果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不紧迫,组织有足够的时间从容应对,则这样的决策可被称为__________决策。 20.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有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1.组织中的任何决策既有__________成分,也有__________成分。 22.个人价值观通过影响决策中的__________来影响决策。 23.决策的本质是一个__________。 24.在保守型组织文化中,人们倾向于__________。 25.在进取性组织文化中,人们倾向于__________。 26.决策问题的性质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7.程序化决策涉及__________,非程序化决策涉及__________。 28.从环境的可控制程度看,可把决策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组织面对垄断程度高的市场,容易形成__________导向的经营思想。 30.组织面对竞争程度高的市场,容易形成__________导向的经营思想。 31.收集信息时要进行__________分析。 32.根据决策者风险偏好特征,可以把决策者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三种类型。 33.在计算机广泛应用之前,人们常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并以__________分析为主的决策方法。 34.头脑风暴法的特点是倡导__________。时间一般在__________小时,参加者__________人为宜。 35.在集体决策中,如果大家对问题的性质了解程度有很大差异,或意见有较大分歧,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课程编码:B0521077 适用专业及层次:社会工作;本科 课程总学时:54 课程总学分:3 理论学时:36 实践学时:18 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高等数学C》、《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社会统计学与SPSS应用》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社会工作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之一,被公认为认识社会现象、了解社会实际情况的一门基础学科,它在对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和理论作了系统介绍的基础上,还详细地介绍了一个完整的调查研究程序,从选择题目到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直至完成调查报告的全过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最终使学生具有按照合理的社会调查技术和调查科学方法、程序来完成具体的社会调查项目的能力。 本课程通过理论教学与调查实训,使学生从理论上集中了解社会调查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脉络,从方法上熟悉各种调查方法和分析技巧,并着重培养学生从事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理念、勤奋务实的作风精神、善于观察和勤于思考的专业素质,并在以下教学目标上达到培养要求,认知目标——了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大致内容体系;能力目标——学会初步运用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基本原理和知识去认识、理解、调查、分析;德育目标——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学科伦理。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概述 【教学内容】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定义及其任务、功能、研究领域、理论指导、社会调查方法体系。 【教学要求】 了解和理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定义及其任务、功能、研究领域、理论指导、掌握社会调查方法体系,让学生对此门课程作一些思考。 【教学重难点】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定义及其任务、功能、研究领域。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 【教学内容】

《社会研究方法》(第5版,风笑天著)考研用学习辅导书(利用文献的定量研究)【圣才出品】

第九章利用文献的定量研究9.1 复习笔记 【知识梳理(庖丁解牛)】 【考点难点归纳(去粗取精)】 考点一:文献的含义、类型(见表9-1)★★★ 表9-1 文献的含义、类型

考点二:利用文献的定量研究的含义、类型、优缺点(见表9-2)★★★ 表9-2 利用文献的定量研究的含义及类型

考点三:内容分析的抽样和编码(见表9-3)★ 表9-3 内容分析的抽样和编码 拓展:内容分析的显性内容与隐性内容 ①媒介的显性内容,即可见的、表面内容,对显性内容的编码多接近于标准化的问卷使用。这样做的优点是简单并且编码十分可靠,同时也准确地使研究报告的读者知道原始资料是如何被测量的;缺点是存在效度问题。 ②对传媒的隐性内容进行编码,是指探寻其深层含义。对隐形内容的编码依赖于研究者的主观感受,即对原始资料进行的评论和分类。这种方法为开发传播媒介的深层含义提供了较好的设计;缺点是牺牲了可靠性和具体性。

考点四:二次分析的步骤、优缺点(见表9-4)★★★★ 表9-4 二次分析的步骤、优缺点 9.2 课后习题详解 一、基本概念 1.文献 答:文献的原意主要指包含各种信息的书面材料或文字材料。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传播的载体也越来越多样化。因而,可以将文献定义为包含人们希望加以研究的现象的任何信息形式。 2.利用文献的定量分析 答:利用文献的定量分析就是通过定量地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3.内容分析

答:内容分析是20世纪才开始兴起的一种新的文献研究方法。它通过考察人们所写的文章、书籍、日记、信件,所拍的电影、电视及照片,所创作的歌曲、图画等,来了解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特征,进而了解和说明社会结构及文化变迁。 4.二次分析 答:二次分析又称第二手分析,指的是对那些由其他人原先为别的目的收集和分析过的资料所进行的新的分析。二次分析所用的资料是别的研究者或研究机构通过实地调查所得到的原始数据。 5.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答: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人们也常常运用各种现存的统计资料来进行自己的研究。这种现存的统计资料,既可以为研究提供历史背景材料,又可以成为研究本身的数据和资料的一种来源。后一种情况下的研究就被称作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二、思考与实践 1.利用文献的定量研究区别于其他几种研究方式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答:利用文献的定量研究是指一种通过定量地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文献研究方式区别于其他几种研究方式的本质特征是它的不介入性和无反应性,即它不是直接从研究对象那里获取研究所需要的资料,而是去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图片、以及其他信息形式存在的第二手资料——文献资料。而其他几种研究方式都具有一

社会研究方法

第一章导论 1、社会研究指的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 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1)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2)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3、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或部分,及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及技术。 4、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方法论与研究方式之间、研究方式与具体方法和技术之间,都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 5、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不同的方法论主张在经验研究中则代表着两种不同 的探求知识的方法。其一是科学主义的;其二是自然主义的。而定量研究方式与定性研究方式则可以说是这两种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们是我们在社会研究过程中可以采取的两条途径,两者之间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在社会研究者认识社会现象的过程中,它们发挥着各不相同的作用。社会研究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这就是:(1)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2)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3)资料的收集(4)资料的处理与分析(5)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有哪几部份构成?不同的方法论、研究方式和具体方法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答: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或部分,即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及技术。 社会研究方法体系的三大层次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方法论是社会研究方法体系的基础,其中哲学方法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最基本的方法论。方法论决定和影响着在社会研究中如何去观察研究社会现象,以及采用什么具体方法和专门的技术工具。同时,具体方法和技术、工具的发展将促进方法论本身的发展。不同的研究方式与不同的方法论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各种不同的具体方法和技术与不同的研究方式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内在联系。比如,调查研究的方式往往需要运用抽样的方法、需要设计问卷的技术、需要运用计算机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存在哪些主要的差别?如何理解二者之间不存在好坏优劣之分?请说明理由。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侧重于、且较多地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定性研究则侧重于和依赖于对事物的含义、特征、象征的描述和理解。 1.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二者基于不同的范式。定量研究源于实证主义,接近于科学范式;定性研究从属于人文主义的自然范式,力图对社会生活的自然场景加以整体的理解和解释。

管理学 第五章 决策与决策方法

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2016/1/14 14:06:00 1.如何理解决策的含义?决策的原则与依据各是什么? (1)决策的定义: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对于这 一定义,可作如下理解: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因为决策时管理的一项职能。管理者既可以单独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称为个体决策;也可以和其他的管理者共同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称为群体决策。 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尽管各人对决策过程的理解不尽相同。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这就是说,决策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有时也是为了利用机会。 (2)决策的原则:决策遵循的汉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对决策者来说,要想使 决策达到最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缺一不可。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拟定出所有可能的方案;准确预测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3)决策依据:管理者在决策时离不开信息。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水平。这 要求管理者在决策之前以及决策过程中尽可能地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 适量的信息是决策的依据,信息量过大固然有助于决策水平的提高,但对组织而言可能是不经济的,而信息量过少则是管理者无从决策或导致决策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3.决策的过程包括哪些步骤?每一步骤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诊断问题(识别机会):决策者必须知道哪里需要行动,因此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诊断问题或识别机会。管理者通常密切关注处在其责任范围内的相关数据与信息。 实际状况与所预期状况的差异提醒管理者潜在机会或问题的存在。识别机会和问题并不总是简单的,因为要考虑组织人的行为。有时候,问题可能埋藏在个人过去的经验、组织复杂的结构或个人和组织因素的某种混合中,因此,管理者必须特别注意要尽可能精确的评估问题和机会。而另一些时候,问题可能简单明了,只要稍加观察就能识别出来。 (2)明确目标:目标体现的是组织想要获得的结果。想要获得的结果的数量和质量都要明确下来,因为这两个方面都最终指导决策者选择合适的行动路线。 目标的衡量方法有很多种,如我们通常用货币单位来衡量利润或成本目标,用每人的产出数量来衡量生产率目标,用次品率或废品率来衡量质量目标。 根据时间长短,可把目标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通常用来指导组织的战略决策,中期目标通常用来指导组织的战术决策,短期目标通常用来指导组织的业务决策。无论时间的长短,目标总是指导着随后的决策过程。 (3)拟定方案:一旦机会或问题被正确地识别出来,管理者必须把试图达到的目标铭记在心,而且到提出尽量多的方案。 (4)筛选方案:决策过程的第四步是确定所你定的各种方案的价值或恰当性,并确定最满意的方案。为此,管理者起码要具备评价每种方案的价值或相对优势或劣势的能力。在评估过程中,要使用预定的决策标准并仔细考虑每种方案的预期成本、收益、不确定性和风险,最后对各种方案进行排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