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字出版

数字出版

数字出版
数字出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方案

所属学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专业名称:数字出版专业所属系部:出版与传播系专业创办时间:2010年

一、专业的社会需求背景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共中央还召开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门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问题。新闻出版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肩负历史重任,而以数字出版为代表的新业态已成为新闻出版业发展的新的战略制高点。新闻出版总署不仅在2010年专门制定和发布《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而且还在《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中提出:“到‘十二五’期末,力争实现数字出版总产值达到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的25%,整体规模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上海市“十二五”规划也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使该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左右,而其中要重点发展的是数字出版、新媒体等新兴业态,并把浦东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二期、三期建设及虹口园区建设,开展沪版图书内容数字化工程,开展新一代电子书研发等,专门列为重点项目。

数字出版是新型出版形态,其主要特点在于把传统的内容生产过程与新兴的数字信息技术融合,改变出版物的复制和发行方式,既方便公众获得和使用精神文化产品,扩大传播范围,又非常有利于环境保护。但是,现有数字化出版物产品未能真正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优势。无论是实体类产品还是通过网络传播的产品,都基本上处于“更换载体”的低层次阶段,并且差错率很高,质量问题不少。其中的原因之一,是目前我国奇缺既掌握出版专业技术,又能熟练应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和网络传播技术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传统出版单位有资源、懂出版而不了解数字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行业则熟悉数字信息技术而不了解出版规律。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关于数字出版人才的调研报告明确指出,传统出版行业与数字技术行业相互断层,两个行业都需要既懂出版又懂数字技术的人才,但复合型人才稀缺,82%的被调查者都认为需要加紧数字出版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因此,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2010年指出:“社会对数字出版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已经出现批量化的需要。培养一批既熟悉专业出版知识,又掌握现代数字出版技术和善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出版人才,是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

按照新闻出版总署的指导意见,立足上海地区出版资源丰富、数字信息技术长足发展、建有全国首个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的区域产业优势,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发挥已有办学特色和优势,依托已经开设20多年的出版与传播专业群,于2010年创办“数字出版”专业,以满足行业对数字出版人才的急需,实行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

二、专业的现有基础

(一)行业背景深厚的师资队伍

数字出版专业现有校内专任教师6名,4名均在相关企业长期工作。其中:三级教授(编审)1名,曾在出版单位工作22年,长期担任编辑部主任,并被新闻出版总署聘为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六级副教授(副编审)1名,在出版单位工作过17

年,曾任编辑室主任;讲师3名,其中2名为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中年教师,分别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企业工作过5~7年,1名为传播学专业的青年教师;助教1名,毕业于艺术设计专业。专任教师平均年龄39岁,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1名,硕士学历的教师3名。总体上兼具出版专业技术和数字信息技术专长。

另有企业兼职教师2名,其中1名具有编审职称,1名具有副编审职称。

(二)人才培养理念

数字出版专业自2010年创办起,就一直努力按照下述理念开展工作:

课程内容的设置主要着眼于与出版产业的职业标准对接,同时也考虑到使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以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既着重于数字出版的行业现状,主要强调让学生能够适应现时的数字化出版物生产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同时也考虑到学校教育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课程内容适当有所超前,为学生今后根据产业的发展需要而进行继续学习打好基础,为产业准备好潜在的后备人才资源库。

在教学方法上,强调理论结合实践,注重工学结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在出版专业技术方面已经根据国家的出版专业初级职业资格标准,由从出版单位引入的双师型教师任课,按照出版社的生产流程实际情况,把应用理论与仿真性的编校实训密切结合。同时,教研室一直在努力与行业相关企业联系,争取形成适合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的工学结合新颖模式。现已与4家企业建立初步的合作关系,企业专家为拟订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很好的建议。但在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模式改革、课程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需要深化并进一步扩大。

(三)课程建设

本专业的创办依托专业群的优势,较好地应用了专业群的已有教学成果。现开设课程中,出版专业技术方面的课程有1门上海市精品课程,1门上海市重点课程,1门学校精品课程,4门学校重点课程;数字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课程有1门上海市精品课程,1门上海市重点课程,5门学校重点课程。

此外,本专业还承担了国家级项目——“新闻出版重大科技工程项目: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课题,能够为课程建设提供专业支撑。

(四)校内实训基地

已初步建设数字出版实验室,包含数字内容编辑、出版物版面制作、数字报纸制作、数字期刊制作、互动出版、手机出版等方面的主要实训设备。但是,设备的配套状况尚没有到位,供学生实训使用的计算机也数量偏少,难以满足本专业某个年级学生同时进行实训的需要。

三、专业发展与人才供给目标

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与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明显有别,尤其是旨在为内容产业输送人才的专业,应该更加具有自己的特色。

本专业的发展目标是培养大批适应数字出版特点的复合式高端技能型的数字出版技术编辑人才。学生经过在校期间的学习和实训操练,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应该达到如下标准:第一,既熟悉各类出版物的编辑出版规范,又把握相应数字信息技术,能把各种内容素材组织成标准化、结构化的数字化出版资源,制作数字化出版物,为数字化出版物产品的发布、传输做好基础性工作。

第二,主要掌握通过信息网络发布数字化出版物产品的网络传播技术,对数字化传播的

其他方式和全媒体出版有总体了解。

第三,学生经过学习,基本理论够用,操作技能过硬,踏上工作岗位后能很快胜任数字化技术编辑岗位的职责。

强调“复合式”、“高端技能型”和“技术编辑”,是充分考虑到了数字化出版物产品生产的特点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

我国的数字出版起步较晚,现在基本上还处于“更换载体”的阶段,即只是把原来用纸质书刊传播的文化内容改成用互联网、手机、手持移动阅读器等发布传输。因此,目前行业对数字出版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基本上体现为要求他们既懂得编辑出版方面的一般知识和掌握相应技能,又熟悉目前的数字信息技术和网络传播技术,从而能够把原来以印刷方式制作成的出版资源再次用数字化的形式表现,并及时纠正其中因技术发展尚未完善而导致的差错。

对出版物内容在科学性、知识性上的把关,需要具备文史哲、理工医等方面相应学科的相当高深的专业知识,必须由相应专业本科、研究生层次教育所培养的内容编辑人员分别承担,出版印刷专业的高职高专层次教育难以承担,因为不可能让学生同时学习门类众多的学科知识且达到十分专深的水平。但是,对于科学性和知识性已经合格的内容,在语言文字规范上进一步把关,应用一定的数字信息技术进行标准化、结构化标引,按出版物形式规范进行设计和制作,用信息传播技术进行组织、加工等,具有行业技术通用性,并且着重的是对数字出版技术的应用性操作。因此,出版印刷专业方面的高职高专院校能够并且应该承担这样的人才培养任务,通过学校与相关企业的共同努力,能够向新闻出版行业输送大量在“动脑”的同时还特别善于“动手”的数字出版技术编辑。

目前我国数字出版的现状,是网络出版较为成熟,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并且网站数量不可计数,而手持阅读器形式的数字化出版物,虽然已经有较多企业开始出品或试产,但大多尚处于初始阶段,不够成熟和稳定,各家企业各有各的技术规范,基本上是“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因此,本专业把对网络编辑的培养作为重点方向之一。这样既可以保证教学内容有相对稳定性和统一性,而且由于专业对口工作岗位的绝对数量较多,也有利于学生就业。

作为培养行业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高专专业,也不能老是跟在行业现状之后,必须有适当的超前,有一定程度的前瞻性,否则难免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处于“陈旧过时、落后现实”的境遇。有鉴于此,本专业要为学生今后从事原创性数字化出版物的总体框架策划、数字化出版资源的重新组合设计打下基础,让他们基本掌握数字内容的结构化处理、数字化内容管理、程序语言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应用等具有“与载体、平台无关”特性的专门技术,使学生具有今后在工作实践中继续发展、创新的潜力和后劲,能够把数字化出版物应有的特色(如多媒体表现、线性与网状结合阅读、三维图像可变显示、三网兼容互通、版本及时更新、按需销售等)充分体现出来。这样,一旦行业的数字出版进程从“更换载体”阶段发展到“全程原创”阶段、发展到真正的全媒体出版,我们的学生也很快就能适应,并且能够发挥自己的创意才干。况且,即使是在“更换载体”阶段,掌握了“与载体、平台无关”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也能较顺畅地适应不同载体形式的出版物的制作技术要求,从而不仅在现时,也能在将来为我国的数字出版作贡献。

在专业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教学内容和方式经实践验证是适合复合式高端技能型的数字出版技术编辑培养要求后,扩大开展社会培训,面向各出版企业、文化传播企业和各类企业的网站,提供数字化产品技术编辑技能方面的培训。

四、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与改革举措

(一)专业建设的支柱性内容

本专业建设的支柱性内容,是充分利用本校各专业群在“工文艺融汇,教学做互动”方面的已有成果,进一步扩大校企合作,深化产学结合,使学校教学与企业的人才需求无缝对接。

立足上海、适当面向全国,扩大校企合作。学校位于上海这个中国出版重镇,在与经营数字出版业务颇有影响的上海地区企业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上,具有地理优势。要在已经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文艺出版集团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的基础上,扩大与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沪的大学出版社、盛大网络、中文在线等企业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同时也与中国出版集团、化工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等中央级出版社、中国知网、汉王公司、方正公司等企业建立协作关系,还要与出版业比较发达的江苏、浙江、安徽等省有影响的数字出版企业建立一定的联系。

现有的产学结合水平,基本上是学校从企业聘请一些兼职教师授课、为企业提供一些技术服务,企业提供学生实习机会、为学生介绍行业发展现状等。这些合作项目当然是必要的,但是比较流于表层,比较零星,系统性不够。深化产学结合程度,是要在现有基础上努力吸引企业全面关注学校的专业建设,全方位地予以根本性的指导和支持,以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在人文修养、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等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毕业之后很快就能够在生产第一线顶岗工作,顺利履行岗位职责,并且很快就能融入企业文化氛围,成为企业发展的有用之才。

(二)专业建设的具体内容

在完成专业建设支柱性内容的同时,适时进行各项以此为基础的具体建设内容。

1. 多方位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为切实适应行业的人才需求,本专业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完善。为此,需要与从事数字化出版物产品生产的企业密切合作,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做好以下工作:(1)改进课程体系

本专业在出版专业技术的教学上已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对接,由从出版单位引进的具备20多年书刊编辑出版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型教师主持执教。但是,由于数字出版大量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技术,发展变化很快,本专业在数字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教学与行业的生产实际尚有一定距离。学校教学要真正与行业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就必须与行业的发展紧密挂钩,适时调整。因此,要通过对行业中有代表性的企业的调查研究,深入了解企业在数字出版方面的具体做法、工艺流程、必须用到的数字信息技术种类、对数字出版技术编辑人员的具体要求等。

在此基础上,从企业聘请一批行业专家共同研讨,按数字出版企业一线岗位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能力要求,进一步调整课程种类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使之与生产实践第一线的情况密切吻合,使学生能够适时地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

(2)转变培养方式,强化实践育人

要把能力培养、应用操作训练放在首位,突出实践教学,而对相应理论的讲述,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便于举一反三地具体应用有关知识和技能于不同的具体项目中。

要探索“学做融合、仿真训练,即学即做、做中再学”的教学方法,研究开展合理、适

当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既熟练掌握具体项目的实施过程,善于把握其中的关键之处,又熟悉相关的知识系统,能够举一反三地开拓新项目并顺利实施,从而达到“基本理论够用,基本操作全会,核心技能过硬”的标准。初步设想是以“设计、制作、发布一种仿真数字化出版物产品”作为本专业实践教学应该完成的总体任务。按对总体任务的分解,由各任课教师分别设计对应的实训项目。学生通过分别完成相应项目来掌握各个环节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对一些现成的图文信息进行编辑处理,使之成为能够实际使用的数字化内容资源。总体任务的最终完成,是将数字化的内容资源按照特定的创意策划方案编辑制作成模拟性的数字化出版物产品。完成总体任务的整个实践过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宜由学生自主结合的小组完成,并在教师指导下集中到数字出版实验室利用各种设备进行模拟发布传输。这样安排,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所长并培养团队协作创新精神。

为此,要探索实行“分段式”、“专、兼职教师分模块合作教学同一课程”的教学组织模式实施方案,达到“基础面与专深点互补”的教学目标。讲授某个模块的知识和操作要求后,在学生打好理论基础、具有宏观认识的基础上,必须安排学生进行实训,让学生把学习的知识实际应用到操作实践中,并通过实训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

实践性教学的比例要提高到60%,并且必须具有很高的“仿真性”,能够围绕在实际生产实践中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尽量全面地反映数字出版实践中的各种具体情况,以对学生进行较全面的实际训练。为此,必须由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实训任务和具体项目的设计。同时,大力组织学生在专任、兼职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参加相关的各类技能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在能力。

实施这样的培养方式,需要对教学组织方案进行较大改革。应该在来自生产企业一线的专家指导下,按照企业制作生产数字化出版物产品的工艺流程,改革传统的教学排课模式。初步设想是与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密切配合,让学生在一年级学完各种公共课程,从二年级起集中学习专业课程。建立以4~5周为一个教学周期的模块式教学组织方案。在每个单位内,相对集中理论讲课学时和实训学时,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能够即时进行实训操练。为此,需要在教学场所、教学设备配置、实训材料制作、教师工作安排和工作量计算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改革,更需要企业的宏观指导和在人员、仿真实训材料来源上的具体支持。

(3)强化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建设

本专业现有课程体系中的上海市精品、重点课程和学校精品、重点课程,多为从所在专业群的出版与电脑编辑技术专业、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移植而来。这些课程虽在原专业已有较好基础,并经过了教学实践的检验,但在适应数字出版专业的教学要求上尚要进一步改进、完善和提高。根据数字出版专业特色新开设的课程,尤其是按照新的课程体系将要开设的新课程,必须投入相当大的力量进行建设。

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是紧紧抓住高职高专教学的特点,在讲授应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因此,要在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结合数字化出版物产品生产企业的实际工艺流程情况,修订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进行筛选,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难度,达到“基本理论够用”的程度;同时配套设计对应的实训项目,能够在每一次课堂讲授后都基本有相应的实训项目让学生进行操练。

课程建设的步骤是:首先,根据课程内容在生产第一线的实际需求程度强弱,由校企结合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按专业核心课程、主干课程和一般课程的等第确定具体课程的等级。其次,从核心课程入手,分别成立由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的课程建设小组,具体进行建设。第三,先拟订初步的课程标准,经过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后,再编写创新型的专业特色讲义,并制作配套的课件等;实践证明教学效果优良的课程,要逐步编写出正式教材,

为全国同类专业的教学作贡献。第四,在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取得一定成果后,把课程建设的范围逐步扩大到专业主干课程,最后扩大到一般课程。

经过一段时间建设,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基本上都要达到学校精品课程或重点课程的标准,其中有2~3门核心课程争取达到上海市重点课程标准。

(4)推行“多证书”制度

根据数字出版技术编辑岗位的实际工作需要,学生在校期间,要能够获得出版专业初级职业资格、网络编辑中级或高级职业资格、网页设计制作员中级或高级职业资格,持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从而在毕业后能够很快地上岗工作。

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要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已有的现成内容素材,设计、制作出基本符合各种规范要求、艺术形式基本到位的数字化出版物模拟产品,并能通过局域网发布。产品设计、制作合格的学生,才能获得学校的毕业文凭。

2. 多途径建设教学团队

目前本专业教学团队中的专任教师,专业背景分别是书刊编辑出版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传播学理论和平面艺术设计。部分专业基础课由专业群中其他教研室的专任教师承担。从网络出版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主要讲授网络编辑实务和数字化资源管理。但是,团队中还缺少兼通出版专业技术和数字信息技术、在数字化出版物产品生产上具有实际经验的专家,缺少熟悉某些计算机软件应用操作的专家,缺少通晓各类数字化出版物产品发布技术接口的专家。

专业建设中的教学团队建设目标,是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一支既熟悉编辑出版基本规律、又熟悉数字出版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专兼结合、校企互通,年龄结构呈现合理梯度的“双师素质”型骨干师资队伍。为此,要做好下列工作:

第一,从企业引进兼通出版专业技术和数字信息技术,熟悉数字化出版物生产流程的专家担任专任教师,从宏观角度指导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并承担部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的教学。

第二,从企业聘请部分兼职教师,主要承担数字化出版物产品生产流程中一些具体工序所需技术和产品发布的接口技术方面的实践教学。

第三,公开招聘熟悉某些软件应用技术的新教师。

第四,选送教师到相关企业顶岗践习,增加对数字化出版物产品生产的感性认识,熟悉生产流程的各个主要环节。

第五,选送合适的教师到国外进修和交流,有条件时从国外聘请富有数字出版实践经验、具备相当专深理论基础、能够切实胜任本专业教学任务的专家来校授课、指导实训。

第六,团队内提倡互帮互学,根据教学和数字化出版物产品生产的实际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交流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相互取长补短,使各名教师具备复合式知识结构和操作技能。

3. 扩展、优化实习实训基地

与数字出版单位和网络传播企业等合作,建立以“校中社”为主、“社中校”为辅的实习实训基地系统。

数字出版专业学生的工学结合实训,具有不同于一般工科高职高专学生实训的特点。这是由下列客观因素决定的:

其一,在数字出版物生产过程中,前期的精神产品生产阶段主要依靠人的智力劳动投入,需要利用的设备主要是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等硬件和相应的软件,实训所需的耗材占据空间也不很大,所以学生开展实训不需要大型的厂房和机器设备等,在类似办公室的场所即可进行。

其二,出版物品种繁多,每一种出版物都是一个独立的新产品,不具有简单重复性;企业对出版物的生产质量要求特别高,而对每种出版物的质量状况都不是一眼就能判断的,必须仔细通读检查之后才能确认。企业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通常都不会把实习学生做的工作视为正式完成的工序。因此,学生的实习都只能是练习性的,不能真正顶岗参与正式的数字化出版物产品生产。

其三,我国出版社和信息传播企业的场地面积一般都不大,办公室的空间也有限,本单位的员工数量也不多(一二百人的出版社已属于大社,在我国较少),无法容纳大批量的学生实习。

其四,由于数字化出版物具有十分便于复制的特点,企业出于防止盗版产品流传的考虑,一般不会让非本单位的人员接触载有完整作品内容的数字化出版物成品或半成品文件。

由此可见,本专业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后的实训绝大部分需在校内完成,并且也不大可能采取实际产品项目引领的做法。所以,本专业的工学合作主要采取“校中社”的形式,并且适宜采用“仿真训练”方式,即请企业提供有各种版式要求的作品稿件片段,由学生在校内由行业专家现场指导进行数字化制作,然后在与外界互联网物理性隔绝的封闭式局域网环境中试验发布,再由学生在教师和行业专家的指导下自行检查制作质量。

根据目前出版产业生产数字化产品的特点,学生主要需要学会如何利用通用的工具软件进行数字化制作的技能,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熟悉一些定向开发的专用软件系统的操作技能。为此,需要对已有实验室的软件进行补充,并适量增加一些硬件。学生可以利用自备计算机完成仿真数字化出版物产品或其片段的制作,然后再由教师指导在数字出版实验室利用专门的软件系统进行发布接口试验。为此,需对已有的数字出版实验室设备进行补充、完善,主要是建设完整的仿真数字出版社系统。补充、完善数字出版实验室所需要增加的设备及其经费大致如下表所示:

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数字出版企业的组织结构、数字化出版物生产的总体流程以及各个部门的分工、协作状况。同时,要熟悉职业道德规范在企业内的具体体现,了解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以提高职业修养。

4. 建立第三方评价体制

从北京和上海的数字化出版物产品生产企业、上海市出版工作者协会和上海市编辑学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共聘请10名左右专家,随机抽选3名学生和3名家长,与学校分管领导共同组成专业教学效果评价小组,根据学生执行仿真生产任务的状况,分析、评价各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要继续实施并予以推广;实践证明不够理想的,要分析原因后进行整改。

五、绩效指标

在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本专业经过为期两年的建设,要达到以下各项绩效指标:

?完成对北京、上海、广州和长三角地区约20家出版企业(包括出版社、期刊社、报社)和网络传播公司、手持阅读器生产企业等的社会调研。调研结果经过归纳,汇总成调研报告,明确提出企业对数字出版技术编辑的具体知识和技能要求。

?与8家左右在生产数字化出版物产品方面有代表性的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学校和企业双方各自的权利、义务。校企合作的教学机制正常运行。

?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学指导委员会,由其指导形成本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

?建立由6名左右企业专家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从行业引入具备专业带头人素质的专家1名,招聘计算机技术专业的新教师1名。委派1~2名青年教师到企业践习或去国外进修。确定为每门专业课程配备的“专兼结合”式任课教师人选。

?确定需重点建设的课程,并制订这些课程的新教学大纲和准备好教学课件、实训材料。

?制订弹性模块教学组织方案,并安排教师实施。

?“校中社”式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基本完成。学生能够围绕实践教学总体任务,利用仿真性实训材料进行数字化出版物生产过程中某些工序的实际操作,在经过教师指导后,基本达到企业的正式生产要求。学生能够进行模拟式顶岗工作。

?合作办学企业开始较稳定地分期、分批接收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学生通过实习熟悉企业结构组成和实际生产流程,增强职业道德意识,树立职业精神,提高职业修养。

?组建第三方教学评价机构,开始对教学实践状况进行总结、分析、研究。

六、两年建设经费预算

专业建设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按照目前我国数字化出版物产品生产企业的现状和数字出版特别需要计算机信息技术高度支撑的特点,对两年的建设经费提出如下预算:

七、年度执行计划

2011年12月底,完成专业建设方案的拟订,做好资金预算,提出具体实施建设方案的“路线图”。

2012年1月—3月底,完成社会调研。调研结果经过归纳,汇总成调研报告,明确提出企业对数字出版技术编辑的具体知识和技能要求。

2012年5月底,与8家左右在生产数字化出版物产品方面有代表性的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学校和企业双方各自的权利、义务。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学指导委员会。

2012年8月底,在教学指导委员会主持下,在专业与产业对接的基础上,拟订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完成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确定并开始重点课程建设;落实由6名左右企业专家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完成各门专业课程的“专兼结合”式教师力量配备,开始进行教学团队的建设;开始进行校内实训基地设备的补充、完善。

2012年10月底,拟定各门课程包括实训项目在内的课程标准;从行业引入具备专业带头人素质的专家1名,招聘计算机技术专业的新教师1名。委派1~2名青年教师到企业践习或去国外进修。

2012年12月底,任课教师按照新的课程标准准备好相应的讲课和实训材料。校内实训基地的设备补充、完善工作基本完成。学生可以利用仿真性实训材料进行数字化出版物产品生产过程中几道工序的实际操作,在经过教师指导后,基本达到企业的正式生产要求。

2013年,开始按照新的模块教学组织方案进行教学。接受验收,其中包括由第三方评价机构对学生掌握数字出版相应知识和部分主要工序生产操作技能的实际情况进行测试,对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后所产生的初步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在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根据第三方评价意见对培养方案、课程内容、教学组织方案等进行相应的调整、修改。

十种数字出版物

十种电子出版物(数字出版物) 电子书包;手机报;电子阅读器;微动漫;网游;按需印刷;光盘;多媒体电子出版物;无纸无盘联机版1.制作者(出版单位):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的指导与支持下年份:2011年11月8日 形式:电子书包企业联盟正式成立。 首次入会的企业有10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被推举为理事长单位。联盟将促进会员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电子书包产业发展。据悉,电子书包项目是国家教育部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其意义不在于普通意义上的教育教材的电子化,它是在教与学的服务性平台基础上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内容,成为数字出版在教育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上海虹口区作为电子书包项目的唯一试点地区,已与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虹口园区建设相结合,为电子书包项目的推进提供软硬件等产业资源保障,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和研究实践,最终将使电子书包运营模式在上海乃至全国推广和普及。 2010年,上海虹口小学开始试点使用“电子书包” 2.制作者:盛大文学全称盛大文学有限公司,是盛大集团旗下文学业务板块的运营和管理实体 年份:2008年7月宣布成立 形式:电子书。2011年2月,盛大文学宣布云中书城正式独立运营,云中书城是盛大文学的运营 Android客户端上阅读到。(用户可以通过云中书城网站、Bambook电子书阅读器、Android、iphone 手机端应用、ipad应用、电视等多种平台设备随时随地下载阅读云中书城的海量内容。通过云中书城开放平台,所有出版单位均可自主上传数字图书、数字报刊等内容,自主定价,借助云中书城庞大密集的销售网络进行推广销售。云中书城凭借强大的内容与平台优势,推动数字出版,引领数字阅读潮流,为全球用户带来数字时代全新的阅读体验。) 盛大文学运营的原创网站包括起点中文网、红袖添香网、言情小说吧、晋江文学城、榕树下、小说阅读网、潇湘书院七大原创文学网站以及天方听书网和悦读网。盛大文学拥有三家图书策划出版公司:“华文天下”、“中智博文”和“聚石文华”。2010年12月开卷数据显示:盛大文学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民营出版公司。2011年4月20日,盛大文学已经以保密形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了上市申请草案,以此为可能的IPO做准备。 3.制作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法委、综治办主办,法制日报社、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新疆有限公司共同承办 年份:2011年10月28日 形式:法制日报手机报《新疆政法综治专刊》开通 法制日报手机报《新疆政法综治专刊》正式创刊开通运行,该专刊由。 《新疆政法综治专刊》采用全免费形式发送浏览,自治区政法各级部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各级成员单位、各基层组织工作人员等都是免费订阅用户。该专刊旨在及时、便捷、权威地发布政法综治信息、动态资讯、经验交流,宣传报道国内外重大事件,以推进自治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为确保社会稳定营造良好的法制舆论环境。 4.制作者:E·Ink公司[ E-Ink一般称之为“电子墨水技术”(电泳式电子纸),它是一种屏幕技术]所研发的此种电子纸张。 年份: 形式:电子纸;电子阅读器 汉王电纸书N518是汉王最新推出的一款带手写的类纸阅读器。产品手写功能十分强大,采用汉王最新手写识别技术和汉王电磁板技术,实现手写、键盘双触控操作。汉王电纸书是一款类纸阅读器。基于电子墨水最新显示技术,就像阅读纸书一样阅读电子书,舒适环保、不伤眼睛。同时有大容量和便携性的特性。功能特点:节能环保:一次充电,开机状态可连续待机15天以上,无需天天充电。保护视力:可长时间阅

数字出版七大商业模式

数字出版七大商业模式(作者:杨文轩) 2010-09-08 10:42:12 来自: 幸福的书虫(追求自由的向度) ■杨文轩 华文天下图书有限公司总编辑 “阅读器+内容平台”的Kindle模式是数字图书真正的推动者,iPad也是“终端设备+内容平台”模式,其内容平台开放、外观更精致。谷歌将建立一个开放的网络平台Google Editions,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上网本和电子阅读器等设备下载购买电子书。盛大文学以及旗下的网络原创文学网站是一种全新的数字出版模式。方正模式是典型的数字图书B2C模式。而汉王模式的成功更多是直销和团购模式的成功。中国移动充分利用其垄断地位,向阅读器、平板电脑领域渗透。 数字出版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已出现一些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 Kindle模式 该模式可概括为“阅读器+内容平台”模式。亚马逊并非电子阅读器的开创者,Kindle 模式却是数字图书真正的推动者,该模式深受苹果iPod“iPod+iTunes”的影响与启发——后者曾彻底改变音乐产业的格局。 阅读器发明已有12年之久,始终未能规模化、商业化运作,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内容和设备相互缺失——阅读器市场等待内容平台的建立,而内容平台也在等待阅读器的普及。 亚马逊利用自身的优势解决了这个难题。在同一公司体系下,将终端设备与内容平台结合起来,二者相辅相成,创造了一个市场奇迹。因此,可以说Kindle的成功不是阅读器市场的成功,而是亚马逊的成功。 ——对内容资源的掌控。亚马逊通过纸本书销售与出版社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方便地从出版商那里采购数十万种数字图书。 ——庞大的用户人群和电子商务平台。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亚马逊在用户阅读器和付费阅读方面拥有了坚实的用户基础、支付系统和配送系统。 ——强大的技术实力。亚马逊不仅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更是一家优秀的软件开发商,其在硬件和软件上都有巨大创新。 ——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作为虚拟产品的B2C电子商务平台,亚马逊建立了一整套具有产业标杆效应的运营体系,包括商品的上下架流程、客户满意度管理、自营销体系的建立、论坛交流模式等,也包括了广受质疑的定价体系。 亚马逊在终端和内容平台上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产业链,也使之掌控了一定的话语权。 iPad模式 iPad模式也是“终端设备+内容平台”模式,其与Kindle的区别在于: 一、Kindle是专用阅读终端,功能单一,类似传统书业的独立书店。ipad是平板电脑,属于综合性的娱乐终端,各种传媒和娱乐功能混合在了一起,其iBook Store更像购物中心的连锁书店。两种终端设备未来谁是主导,目前尚有争议。 二、内容平台开放性。Kindle自建内容平台,阅读器只能下载自己平台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封闭性。iPad有更广泛的兼容性,内容提供商可为其开发更丰富的内容资源。二者差异

数字出版复习资料

数字出版复习参考资料 数字化技术: 数字化技术是指运用0和1两位数字编码,通过电子计算机光缆,通过卫星等设备来表达、传输和处理所有信息的技术。 数字化技术包括:数字编码、数字压缩、数字传输、数字调制与解调等技术。媒介融合含义: 媒介科技融合、媒介战术性联合、媒介所有权合并、媒介组织结构性融合、新闻采访技能融合、新闻叙事形式融合。 媒介融合性质:媒介融合是不同形态的新旧媒介在数字传播的支持下相互汇聚交融、多功能一体化的过程,媒介融合不是静态的,它带有阶段性并不断发展、创新,数字传播技术是媒介融合的重要推动力。 出版与数字出版:数字出版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出版”行为,应当具备出版的本质特征。出版是数字出版的上位概念,对出版概念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数字出版概念的理解。 出版两层含义:一是出版物的印刷;二是出版物的流通。 出版的最基本的三种形式:编辑、复制、发行 出版可被认作是一种把作品制作成一定数量的复制品,并提供给公众的行为。数字出版的定义: 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 数字出版的五大特征: 内容生产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传播方式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使用作品数字化 数字出版代表性的三种观点:数字介质说、数字传播说、综合过程说 数字化生产的含义: 数字化生产是指用数字技术手段,将非结构化的内容资源按照一定的技术手段标准进行加工、标引,以实现内容资源的“碎片化”(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也可以将其理解成一种“多元化”,而碎片化在传播本质上的整个社会碎片化或者多元化的一个体现)、结构化存储与管理的过程。 数字化生产的特征:生产方式的数字化、生产加工的一体化、生产流程的简约化。XML技术: 中文名称:可扩展标记语言 英文名称:extensistle markmp language 含义:用于标记电子邮件文件使其具有结构性的标记语言,可以用来标记数据、定义数据类型,是一种允许用户对自己的标记语言进行定义的源语言(可以引导出另一种语言的语言,在最初编写计算机程序时所使用的语言)。 XML特征: 实现内容、结构、样式的分离、便于数据的共享、传输和交换、简化计算机系统与软件硬件的变更、更加便于程序的开发、方便建立和扩散业务标引体系、碎片拆分使数据能重复利用、有利于提高检索效率。 数字出版产品内涵:即数字出版物,指数字出版商基于数字出版技术,设计和生产并提供给市场的,被人们消费和使用的以满足人们某种需求和欲望的物品或无

数字出版产业园区的建设现状及展望

数字出版产业园区的建设现状及展望 作者:涂波 来源:《大观》2020年第03期 摘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出版行业己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的数字出版行业得到了发展机遇。以文化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引领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培育新型的文化产业增长点将成为不断健全新型文化业态和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环节。因此,在不久的将来,文化产业园区必然成为一股新的力量,注入文化产业发展之中,同时在政府的引导下,承担更多的社会文化服务功能。 关键词:文化产业;数字出版;产业园区 一、建设数字出版产业园区的意义 (一)引领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出版转型 虽然我国一直强调出版文化产业的重要性,但出版产业的发展情况还有待提高。目前国内的数字出版产业还处于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级阶段,除此之外,一部分传统出版企业对数字出版的理解、认识不充分,不具体,并且相关技术知识储备不足,运用数字科技的意识不高。因此,有些传统出版单位采取了隔岸观火的消极态度,未能对新兴数字出版领域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实践。这不仅影响了传统出版企业的新型业务发展,以及向数字出版企业的转型,还阻碍了新兴互联网公司创业者迈入数字出版领域的脚步。 融合发展是传统出版业和数字出版业未来全新的进化路径,是生存发展难得的机遇,当然也是行业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数字阅读产品已经成为了现在主要的传播方式,因此,更要把握机遇,加速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变。 (二)优化数字出版产业组织结构,实现产业规模效应 对于数字出版产业来说,其领域内的业务多样,仅凭单个出版企业独自发展,难以形成庞大的产业规模,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与质量也会相应下降。而数字产业园区能够将有发展潜力的新老出版企业聚集,提供一个统一管理的业务拓展平台,使不同性质、规模和业务的出版企业,可以整合、重组企业内部的资金、人力、技术、市场等资源。这样不仅资源的利用率可以得到提升,数字出版产业集中发展运营的设想也能够实现。 另外,还有利于发展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数字出版企业集团,提高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聚集到产业园区内的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走专、精、尖的路线参与园区

数字出版七大商业模式

数字出版七大商业模式 2010-09-17 13:05:00 作者:杨文轩 “阅读器+内容平台”的Kindle模式是数字图书真正的推动者,iPad也是“终端设备+内容平台”模式,其内容平台开放、外观更精致。庞大的用户人群、完善的结算体系、海量的内容资源,使盛大文学成为唯一能快速复制亚马逊“内容+终端”模式的中国企业。 “阅读器+内容平台”的Kindle模式是数字图书真正的推动者,iPad也是“终端设备+内容平台”模式,其内容平台开放、外观更精致。谷歌将建立一个开放的网络平台Google Editions,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上网本和电子阅读器等设备下载购买电子书。盛大文学以及旗下的网络原创文学网站是一种全新的数字出版模式。方正模式是典型的数字图书B2C模式。而汉王模式的成功更多是直销和团购模式的成功。中国移动充分利用其垄断地位,向阅读器、平板电脑领域渗透。 数字出版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已出现一些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 Kindle模式 该模式可概括为“阅读器+内容平台”模式。亚马逊并非电子阅读器的开创者,Kindle模式却是数字图书真正的推动者,该模式深受苹果iPod“iPod+iTunes”的影响与启发——后者曾彻底改变音乐产业的格局。 阅读器发明已有12年之久,始终未能规模化、商业化运作,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内容和设备相互缺失——阅读器市场等待内容平台的建立,而内容平台也在等待阅读器的普及。 亚马逊利用自身的优势解决了这个难题。在同一公司体系下,将终端设备与内容平台结合起来,二者相辅相成,创造了一个市场奇迹。因此,可以说Kindle 的成功不是阅读器市场的成功,而是亚马逊的成功。 ——对内容资源的掌控。亚马逊通过纸本书销售与出版社建立了良好的合作

数字出版部岗位职责

数字出版部岗位岗位职责及考核办法 数字出版部主任岗位职责 (1)负责本部门和社领导、各职能部门、各分社、外部合作公司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 (2)负责数字出版项目的市场调研、选题策划、资源整合及国家数字出版扶持项目的申报工作; (3)负责数字出版项目的实施及平台的总体运行管理工作; (4)负责数字产品的开发与版权管理,制订数字出版产品的市场推广营销计划; (5)协助社领导做好本部门员工的年度绩效考核工作; (6)完成社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数字出版部工程师岗位职责 工程师是数字出版部和出版社的技术保障员,主要职责如下: (1)负责与技术公司沟通本社数字出版项目的技术开发、测试、验收等工作; (2)负责管理和协调各项目中硬件、软件的使用与维护; (3)保障机房的物理环境、网络环境、终端设备的正常运行,负责相关软硬件的采购管理工作; (4)负责本社网络安全的管理,包括病毒公告、防御、检测、清除、网络反病毒软件的统一部署、升级以及网络防火墙的配置管理等; (5)负责本社数字出版平台的系统维护、账户管理、故障排除等日常工作及社内云因ERP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数字出版部网络编辑岗位职责 (1)负责本社与各电商的业务管理,包括新品上线、订单管理、对账结算、 促销管理等; (2)负责本社平台数字产品的营销管理,包括数字产品推广方案策划,专题

促销活动策划与实施,销售数据的总结分析等; (3)负责数字内容资源的编辑加工、分类标引等编辑工作; (4)负责数字内容的的加工格式、封面、扉页、CIP和版权等核对、管理工作; (5)参与数字出版项目的市场调研、资料采集、选题策划、资源整合等工作; (6)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考核办法 当下,我社正在借力数字出版项目进行数字化转型,属于建设阶段,考虑目前具体环境及情况,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1)按数字出版项目进展进行考核。我社“电子信息类高等教育资源新型服务系统”项目获得了两次国家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数字出版部应根据国家对项目的验收要求和节点开展工作,保证在规定的时间节点顺利完成验收。 (2)按照数字产品收益进行考核。以平台实现的数字产品销售收入作为考核标准,可以根据超出比例进行考核。 (3)按照数字出版项目获奖情况进行考核。由数字出版部负责的数字出版项目如获得国家或省部委的评优与奖励,则可根据具体获奖情况进行考核。

武汉市文化产业振兴计划(2012—2016)

武汉市文化产业振兴计划(2012-2016年)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及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振兴武汉文化产业,加快建设国家文化中心城市,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及《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文化五城”、建设文化强市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现制订本计划。 一、计划背景 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载体,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先导性、战略性和支柱性的重要产业,是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点。 随着武汉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投资不断增长,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产品服务丰富多样,社会文化消费日趋活跃,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网络文化、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行业蓬勃发展。2011年,武汉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84.0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8%;从业人员25.23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5.38%;从事文化产业及相关活动的单位数(含个体户)共11574家,其中法人单位2414家、产业活动单位406家、个体户8754户。基本形成国有文

化企业和民营文化资本齐头并进、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但也应该看到,目前武汉文化资源分散,产业规模较小,龙头文化企业偏少,知名文化品牌缺乏,文化产业链还不完整,文化产业的辐射力、带动力和影响力有限,文化产业离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还有不小的距离。 未来五年,武汉文化发展面临着大有可为的重要机遇期,外部环境更加趋好,内在动力更加强大,文化产业凸显出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巨大潜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将文化产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在金融危机中逆势而上,正在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奋斗目标,明确了打造“文化五城”、建设文化强市的文化建设中心任务。经过多年持续快速发展,武汉经济总量进入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城市软实力的基础更加雄厚。作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武汉迎来了“高铁时代”,与周边及国内中心城市的联系更为便捷,武汉文化的吸引力更大,辐射力更强。“十二五”期末,武汉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万亿元大关,人均GDP将突破15000美元,将催生巨大的文化消费需求,对文化产业发展将产生强有力的拉动作用。作为首批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首批国家文化和科技如何示范基地,武汉文化科技创新能力将不断增强,成为推动武汉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动力。 二、总体思路

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模式类型概述_黄孝章

第20卷第1期Vol.20No.1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 2012年2月Feb.2012 收稿日期:2011-05-23基金项目:北京印刷学院重点项目 “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化平台建设方案研究” (Ea2010009);北京印刷学院2011年大学生科研计划项目“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平台建设建设研究”资助。 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模式类型概述 黄孝章,杨昦宁,王 佐 (北京印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2600) 摘要: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和数字出版产业的 前景广阔, 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现阶段已具有特定的模式和特点, 认清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对数字出版企业顺利开展数字出版业务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关键词: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模式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626(2012)01-0034-03A Study of Developing Model for Digital Publishing Industry HUANG Xiao-zhang ,YANG Hao-ning ,WANG Zuo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 ,Beijing 102600,China ) Abstract :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a macroenvir-onment and a bright future of digital publishing industry ,anal-ysis the existing model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igital publishing industry and put forward a new model to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publishing industry.It is enormously significant to digital publishing enterprise for developing smoothly digital publishing work. Key words :digital publishing ;industry ;developing model 一、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背景 2006年,国家先后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这三个重要的规划均把发展数字出版、数字印刷技术和发展新媒体列 入了科技创新的重点。 2007年1月23日胡锦涛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并就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出 了五项要求,其中第二项要求就是要提高网络文化 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提高网络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 2009年8月13日,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第二次部市合作联席会议上的讲话提出,数字出版是新闻出版业的战略重点和未来发展方向, 是我国文化经济的新增长点。2010年1月25日,柳斌杰署长在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明确 提出,到2020年,我国数字媒体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是今后十年我国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一个重要发展目标。 为积极推动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上海、重庆、浙江、广东、湖南、湖北等地先后建立了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上海市还把发展数字出版正式列入了市 政府“十二五”专项规划,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对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显示了数字出版对我国经济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从企业主营业务角度,数字出版企业可以分为两类,即传统出版单位发展数字出版业务和新媒体数字出版企业。传统出版单位仍以纸质出版为主,同时以配套、互补等方式发展数字出版业务,有鲜明的特色并达到一定的规模,数字出版业务已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不可或缺的业务类型;新媒体数字出版企业是指只发展数字出版业务的企业。上述两类企业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数字出版产业链的主要构成环节有上游的作者、版权贸易商,中游的内容出版企业、内容加工 企业, 下游的内容推送企业、渠道商和内容消费者。二、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模式 (一)传统出版企业数字出版发展模式 目前,我国传统出版企业数字出版的发展模式 主要有以下几种:

数字出版平台商业探索路径.docx

数字出版平台商业探索路径 近年来,数字技术更新迭代,各类创新商业模式推陈出新、加速渗透。继即时通讯、搜索引擎、网络游戏和电子商务等互联网经济出现后,知识服务类市场也进一步开疆拓土,蓄势入驻。马克思·H·博伊索特曾谈到关于“知识即资产”的观点,表示在信息经济时代,一个组织要想赢得竞争,关键在于对知识资产的有效管理与合理利用[1]。纵观国内,“内容付费”“知识变现”等形式顺势而出,只有平台、内容、用户三方合力,知识变现才会成为可能。如今,不少数字平台欲借“知本”东风扶摇而上,如知乎问答平台的知乎社区、豆瓣平台的豆瓣阅读、果壳网的分答等。根据易观发布的《突破—整合—发展20XX年知识变现平台分析》显示,“20XX年知识变现平台风头正盛,知乎入围社交类APPTOP10,活跃用户数稳居第一象限”[2],由此可见,知乎在知识变现热潮下的商业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知乎作为一个定位于PGC(专业人士生产内容)和UGC(用户生产内容)的知识问答社区,近年来逐步将海量碎片化知识进行结构性整合,并将知识内化到数字出版体系中,以知乎产品为纽带,使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相衔接,实现了知识变现的终端目标。文章以知乎出版为例,探究其在知识变现背景下的商业探索路径,以期为数字出版平台的知识变现之路提供可行的发展策略。 一、知识变现风潮缘何兴起 知识变现,其狭义的定义即知识付费,但这仅仅是处于物质层面的追求和理解,其广义的定义在于各类内化、外化的知识通过创造与

分享变成“现实”。“知识变现”是共享经济下的新形态,各大平台只有顺势而为才可把握发展的主动权,生产出优质且具有创新性的知识产品。先前,各类数字出版平台大兴内容之争,悟空问答平台的“抢人事件”、分答“抢先切分付费问答蛋糕”等事件层出不穷,究其根本都是数字出版平台对知识变现模式的探索。因此,了解知识变现对各大数字出版平台的发展有所助益。1.学习型社会建设,引发全民学习浪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传播渠道简化、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对个人知识储备的要求也在水涨船高,学习成为个人提升、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优质化内容供给成为平衡知识供需体系的不二法门,也是终端用户和数字出版平台的共同需求。2.移动互联网渗透率高,利于搭建知识传播的基础设施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XX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1.2%[3]。移动互联网的高渗透率使知识变现成为可能,一方面,移动终端的普及为用户与内容生产者提供了更有效的接触渠道,用户与内容生产者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创造价值、获取知识,并通过用户的认知盈余串联受众形成知识社群;另一方面,信息时代的支付手段日益便捷,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等线上支付手段为知识付费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促使用户更愿意使用方便、快捷的网络支付打赏文章,购买优质内容。3.原创产品集合化下对版权的重视在“人人都是内容生产者”的互联网知识共享经济下,原创作品的推出令知

2012: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2011年是上海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的起始之年,上海积极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重要方针,贯彻九届市委十六次全会关于“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的要求,加强规划指导,完善推进机制,深化产业融合,优化空间布局,实施重大项目,形成全市合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格局。2012年是上海文化产业落实“十二五”规划、加快创新发展的重要一年,上海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部署,贯彻市十次党代会关于“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切实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要求,贯彻国家战略,提高发展能级,扩大国际影响,提升城市功能,深入培育环境,坚定走好文化产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 为了让社会各界了解2011年和2012年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上海市文化事业管理处和上海文化研究中心研究撰写了《2012: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本报告主要分析2011年上海文化产业的基本数据1和总结2012年上海文化产业的重要进展,并展望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未来愿景。 一、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产业规模持续提升 2011年,文化产业实现总产出3798.69亿元,增加值1098.97亿元,比2010年增长11.1%,文化产业增加值占上海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73%。 1由于2012年文化产业发展数据将于2013年5月完成统计,为保证分析的客观、公正、可靠,本报告仅援引2011年及之前年份文化产业的相关统计数据。

图表一:2005-2011年上海文化产业总产出、增加值基本情况 年份文化产业 总产出 (亿元) 文化产业 增加值 (亿元) 文化产业增加 值占全市GDP 的比重(%) 文化产业增加 值比上年增长 (%) 2005年1686.99 509.23 5.51% 13.2% 2006年1904.65 585.93 5.54% 13.4% 2007年2348.84 700.60 5.61% 16.4% 2008年2687.64 782.54 5.56% 11.0% 2009年2882.44 847.29 5.63% 9.5% 2010年3335.44 973.57 5.67% 10.5% 2011年3798.69 1098.97 5.73% 11.1% 数据来源:上海市统计局。 (二)主要领域稳步发展 2011年,上海文化产业实现了规模和质量的同步提升,文化产业核心层及文化服务业继续保持两位数增幅,文化相关产业呈现重新上扬态势。2011年上海文化服务业增加值与文化相关产业增加值之比继续保持7:3,上海文化产业的结构不断优化。 图表二:2011年全市文化服务业增加值构成情况其他文化服务 26.13% 文化休闲娱乐服务 文化艺术服务 3.93% 广播、电视、电影服 务 9.27% 网络文化服务新闻服务、出版发行 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 数据来源:上海市统计局。

数字出版概论

数字出版概论 1.新的信息困境: ①威胁认知能力和阅读困难: A.虚假的信息过剩造成信息过载 B.超链接对阅读习惯的影响 ②威胁人类共同体凝聚力: A.自律理性意识的削减 B.共同合作意识的淡薄 2.传媒技能与社会化:玛格丽特·米徳《文化与承诺》中的时代划分: ①前喻文化:晚辈向长辈学习 ②同喻文化:同辈之间学习 ③后喻文化(反向社会化):晚辈向长辈传授,长辈向晚辈学习 3.产业融合的条件: ①技术创新是产业融合的内在动因 ②放松管制是产业融合的外部条件 ③管理创新是产业融合的推进剂 4.产业融合的表现: 技术创新与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市场融合 5.产业融合的类型: 渗透型融合、延伸型融合、替代型融合、重组型融合 6.“内容”转型为产品的三条线索: 产品结构、产品层次、产品核心要素 ①把传统媒体的内容转化为新媒体的产品,需要的是深层的思维变革 ②要理解与经营好的新媒体产品,需要基于3个认识维度:产品结构、产品层次、产品核心要素,这三者,也是将内容转型为产品的3条线索 A.产品结构:内容产品生存的环境 新媒体提供的主要是以下几类产品:接入产品、内容产品、关系产品、服务产品 四者各自的作用与关系:

接入产品是基石,关系产品是内容产品和服务产品的基础,内容产品满足用户信息需求,服务产品是盈利模式的主要体现。 B.产品层次:内容产品价值的多重表现 市场营销学认为,产品包括5个层次:核心利益层次、有形产品层次、期望产品层次、附加产品层次和潜在产品层次,这5个层次也是产品的不同价值层次。 a.核心利益层次:产品能够提供给消费者的基本效用或功能 b.有形产品层次:产品在市场上出现时的具体形态 c.期望产品层次:用户对产品的特点、质量、使用便利程度等方面的期望 d.附加产品层次:使产品与其竞争对手相区别的附加服务和利益 对于内容产品来说,竞争往往是在核心利益之外的层次展开。充分认识内容产品的不同层次,将各个层次的价值充分释放并挖掘出来,是内容转化成产品的一个重要途径。 C.产品核心要素:内容产品实现的具体途径 新媒体产品价值的实现,有赖于七个要素:技术基础、个性价值、性能表现、价格策略、用户黏性、文化基因和盈利模式 a.技术基础:方向判断是核心 b.个性价值:依赖多层次挖掘 c.性能表现:用户体验至上 d.价格策略:超越免费仍有障碍 e.用户粘性:不只取决于内容 f.文化基因:文化标签的力量 g.盈利模式:最大的不确定性 7.传统出版社开展数字出版业务的问题与策略 A.问题: ①压力不足:资金投入较大,缺乏有效版权保护,出版业未成为市场竞争主体 ②认识不到位:传统出版大多将数字出版简单的认为是纸质出版的电子化,依赖原有管理思维模式,盈利偏低 ③模式单一:图书出版业数字转型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出版业的产业链是

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若干意见

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若干意见 市委…2008?4号 (2008年1月8日)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第十次党代会及市委十届二次、三次全会精神,实现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目标,提出如下意见。 一、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基本形势 1、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意义重大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与文化为基础,以知识产权的形成与应用为载体,以创造财富与增加就业机会为目标的产业集群,主要涉及文化艺术、影视传媒、信息服务、设计服务、时尚消费、咨询策划等领域。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正逐步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杭州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一名城、四强市”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和健康需求的客观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和我市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推进文化创新,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举措;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节能减排,打造“生态市”,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轮驱动”的有效途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战略增长极和战略支撑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2、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条件优越 1

杭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基础,有优势,有潜力。杭州拥有一批名校名社名企,各大文化创意产业园集聚了大批专业人才,具有丰富的人才优势;杭州自然环境秀美,创业环境和谐,政策环境宽松,具有优越的环境优势;杭州区位条件优越,市场经济发达,民间资本充裕,社会需求旺盛,具有充分的市场优势;杭州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发展指标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产业门类齐全,部分行业优势突出,具有扎实的产业优势;杭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新时代人文精神彰显,具有独特的文化优势。上述五大优势为杭州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任务艰巨 与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目标相比,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差距。从城市间横向比较,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从杭州内部审视,产业发展呈现出“低、散”特征,产品原创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欠缺,高端创意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基础服务能力不高,知识产权保护任务艰巨,产业发展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准确定位,扬长避短,培育特色,积极发挥比较优势,是杭州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关键所在。 二、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总体要求 4、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生活品质之城”、“一名城、四强市”和“创新型城市”的战略目标,遵循“创意是源泉、文化是内容、人才是基础、科技为动力、产业化为方向、效益为目标”的发展理念,以资源禀赋为依托,以“创造、创新、创业”为主题,以弘扬“和谐创业”理念为先导,发挥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市场配置力“三力 2

数字出版网上练习题

1.西方早期图书发行体系出现的标志是(C.印刷所的出现)。 2.产业融合的内在动因是(D.技术创新)。 3.在数字出版时代,出版企业必须采取的竞争策略是(A.合作竞争策略)。 4.产业融合的类型包括(A.延伸性融合B.替代性融合C.渗透型融合E.重组型融合)。5.在数字出版领域,出版企业的竞争对手包括(网络运营商技术商出版商个人非赢利性机关团体)。 6.下列哪些材料可以用于出版(泥板羊皮兽骨龟甲纸莎草纸)。 7.从整个社会的角度考察,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人类似乎从未获得过自由驾驭信息的能力。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人们又如陷入巨大信息海洋中的泅者,面临着溺毙的危险。 试分析在信息化时代,人类面临的信息困境有哪些?①一方面,以海量.无序为主要特征的信息严重地挑战人类的认知能力。②另一方面,未经校勘的.不连贯而且极不稳定的信息将会威胁人类共同体的凝聚力。 8.传统出版企业从事数字出版具有哪些优势?①出版企业在从事数字出版方面拥有明显的资源优势。②出版企业拥有强大的编辑队伍。③出版企业在内容加工方面拥有经验优势。④出版企业拥有了解公众阅读兴趣.并懂得利用各种网络促销手段来激发这种兴趣的营销队伍。⑤出版企业精于利用内容来吸引和组织具有相似要求和共同爱好的读者。 9.国内第一部正式发行的电子出版物是(B.国共两党关系通史)。 10.下列不属于数据库出版物的是(C.甲骨文)。 11.判断某出版模式是否是数字出版的关键是(A.出版物以二进制代码形式存在,且没有物理形态复制品存货)。 12.手机出版物形式主要包括(手机小说手机报纸手机音乐手机游戏手机彩铃)13.下列哪些产品属于手持书阅读器(A.软书(Softbook)C.火箭书(Rocketbook)D.玻璃书(Glassbook E.Kindle)。 14.下列属于数字出版形态的是(A.按需印刷出版B.手机出版C.数据库出版E.电子书出版)。 15.简析数字出版.电子出版和网络出版的区别与联系?①这三个术语出现和流行的时间有先后。《韦氏字典》将“电子出版”正式使用时间定为1977年,这一词语也一直沿用至今。19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互联网的兴盛及其应用普及,“网络出版”成为国内媒体乃至学术论文中的常用术语。2000年前后,开始启用“数字出版”这一术语。 ②这三个术语的适用范围也有差异。电子出版和数字出版都可以用来指印刷出版的印前部分,涵盖

数字出版商业模式

(此文来自新华网) 数字出版的七大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是否成熟决定了数字出版企业的兴衰成败,了解与认识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对从事数字出版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们以往只注重对数字出版的赢利模式研究,忽视了对数字出版企业起决定作用的商业模式的研究。如果一个数字出版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商业模式,是很难实现赢利的,当然也无法建立其赢利模式。因此商业模式的研究对数字出版的发展更具指导意义。 对于商业模式多数人公认的定义是:“为了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 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组织设计的整体解决方案。”商业模式包括的要素很多,其基本要素包括客户价值、赢利模式、关键资源、关键流程四个方面。 在商业模式的要素或者其子要素中,有一个要素或者几个要素具有突出优势,起着决定作用,能带动整个商业模式正常运营,我把这种优势称作核心优势。 如果商业模式的核心优势能够充分发挥,其他要素的功能能够正常发挥,商业模式就可以正常运营。如果在特定环境下某一要素的功能受到限制,商业模式的链条就有可能断裂。 营销带动型 ——以汉王科技为代表 到目前为止汉王科技为其客户提供的价值到底是什么,还没有得到目标客户的普遍认同。把电子书作为礼品,靠卖电子书硬件赚钱是汉王科技的主要赢利模式,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单靠卖硬件很难持续赢利。在关键资源方面汉王科技有10万种图书的内容资源库——汉王书城,但其中在市场上流行的主流品种不够丰富,对客户的吸引力有限。台湾元太公司垄断了电子纸的生产技术,但汉王科技的电子书缺乏不可模仿的关键核心技术,其电子书阅读器的市场竞争优势并不突出。 汉王科技取得成功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关键流程中强大的营销攻势。借助电子书在国外兴起的大趋势,汉王科技较早介入电子书生产,并借助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投巨资做广告、聘请著名电影演员许晴为形象代言人、砸碎苹果冰雕开启破冰之旅等强势营销手段迅速占领了国内电子书市场,成为国内电子书销量最大的厂商。2009年中国电子书销量约为40余万台,汉王科技的电子书销量占比达90%。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汉王科技的商业模式中其营销环节是做得最好的,其商业模式是在营销的带动下正常运转的,我把这种商业模式称为营销带动型。 然而,由于强势营销没能带动内容资源的进一步丰富,缺乏优质海量内容的内容平台成为汉王科技这个木桶的最短的那一块木板,导致汉王科技的商业模式残缺,进一步导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疲软,其业绩下滑就不难理解。 汉王科技目前正在改变经营策略,把主要精力放到内容资源平台的建设上,着力打造汉王书城,希望其商业模式以内容资源为主导,对此我们充满期待。 渠道带动型 ——以亚马逊为代表 亚马逊提供给客户的价值是低价,即客户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获得更多的内容,这是亚马逊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法宝。

全国主要高新区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试点高新区 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为加强武汉东湖高新区与国内其他高新区的比较,我们通过与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试点高新区的联系,对六个试点高新区的2010年发展与“十二五”规划情况进行了搜集和比较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试点高新区2010年经济发展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特点 (一)各高新区经济继续保持持续高速增长 2010年,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武汉东湖高新区、上海张江高新区、深圳高新区、西安高新区和成都高新区等6个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试点高新区经济继续保持持续高速增长,总体看,东湖高新区的经济增长幅度处于前列。 中关村科技园区实现总收入15489亿元,增长20%;工业总产值4835亿元,增长17%;实际缴税743亿元,增长12%;利润1293亿元,增长15%;出口223亿美元,增长7%。 西安高新区实现总收入达到4001.95亿元,增长27.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1亿元,同比增长29%。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亿元,同比增长37.5%。实际利用外资4.81亿美元,实际引进内资253.54亿元,同比增长36.31%。

成都高新区的集中建设区(不含政策区)完成产业增加值520亿元,同比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0亿元,同比增长3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6.8亿元,增长13.9%。完成财政总收入155.51亿元,增长40%,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2.36亿元,增长25.93%。(注:在一个大的区域,产业增加值与GDP差不多) 深圳高新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600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工业增加值630亿元,同比增长28.5%,高于全市增速14.6个百分点.(2010年深圳高新区的统计数据是1996年批准建设的面积为11.5平方公里的园区的数据,区外产生的数据未统计在内。按照新的规划面积185.6平方公里的经济统计数据还未正式公布。)上海张江高新区实现总收入6700亿元,同比增长32%;在2010年的前三季度,工业总产值3148.71亿元,同比增长26%;总税收313.02亿元,同比增长42%。 武汉东湖高新区实现企业总收入达到2918亿元,增长29%;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78亿元,增长28.92%;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73亿元,增长30.13%;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96.76亿元,增长33.4%。 (二)高新区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 2010年,国家高新区通过聚焦研发资源、聚焦高端人才、聚焦金融服务、聚焦创新载体等方式,升级制造业,发展高端服务业,主攻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型业态和新兴商业模式等方式,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型。从全国园区的比较来看,北京中关村、深圳高新区等东部沿海高新区近几年把转变发展方式放在了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实现了经济发展形态的转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