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古代史纲要

中国古代史纲要

中国古代史纲要
中国古代史纲要

中国古代史

让学

B.

商鞅变义 (

战争)

重点:西周的分封制

(成就) 青铜工艺、甲骨文、都江堰、“百家争鸣”影响,讲述【论语】名句

C. 人物:秦始皇

秦朝:统一的经过、统一的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重点:秦代的

(观察秦疆域图,建立时空概念)

秦的暴政

陈胜、吴广起义

秦灭亡,西汉的建立

能力:了解中国古代纪年的主要方法,识读历史年表知识点:1.丝绸之路(路线图,图片,绘画),其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2.司马迁和《史记》;

3.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

4.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体会中医对日常生活的广泛影响)

方法:用表格形式,比较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功过

目标:教会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D.三国两晋南北朝

政治:东汉灭亡,三国分立【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三国演义》)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经济: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民族:“北魏帝改革”,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意义

文化:祖冲之的“数学成就” 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农历

书法艺术(搜集古代名家书法,欣赏书法艺术) E. 隋唐时期

统一的原因

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

大运河的开通 隋朝灭亡的原因

政治:唐太宗“贞观之治”,唐玄宗“开元盛世” 经济:经济繁荣的原因·开放的社会风气(唐诗中 文化: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

交流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安史之乱”,唐由盛转衰 唐灭亡后五代十国更替的具体情况 (唐兴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F.宋元时期 政治

北宋的建立

民族

(偏

安)

岳飞抗金

(故事会的形式,讲述岳飞抗金的故事,文天祥抗元的故事

经济: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清明上河图》理解中国古代重心难移的原因和影响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知识) 成吉思汗崛起、元统一

宣政院管辖西藏,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

国版图(观察元的疆域的位置

文化:宋词、元曲的特点与其形成的原因 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外传

G.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明朝建立

皇帝专权弊端

郑和下西洋(绘制路线简图,讨论此举的意义) 戚继光抗倭 文化:明长城,北京城的建筑(体会中国古代人民

《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名

科级: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 政治:满族入主中原,郑成功收复台湾清在

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方法:填图,了解清代疆域的四至

疆是中国不可分清朝前期的兴

机构设置:军机处、文化专制措施

清代极端强化

文化:清代小说(《红楼梦》)

外交:

中国古代主要朝代顺序: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

五代十国宋元明清

中国历史朝代诗

炎黄尧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一统,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历史课程及教材解读

历史学科以时间为线索,脱离了时间,历史也就不能被称之为“历史”。故而,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对教材熟悉的前提下,对初中历史进行了以下的重新整理:

中国古代史部分:线索明朗,以朝代为顺序,叙述该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融合。历史是环环相扣的,它是它的因。同时也是另一个历史事件的果,要以发展的眼光,整体的看待历史,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学会不以今人的眼光去苛求古人;

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没有太过明显的分期,故而以重大历史事件为线索,整理这一阶段的历史。通

过一个个历史事件,可以帮助老师大体上把握历史发展脉络,并简单的理解历史一步步向前推进的原因、历史事件中的联系。

通过对于教材的梳理,对于课标的解读。我们不难发现,课程的主要分为中国、世界两个维度。在教材的编写中,两者也是分开、各自为营的。不过在世界历史的发展长河中,中国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一体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九年级讲述世界历史时,有意识的将中国历史也加入其中,将中国放到世界的角度中,有助于孩子理解世界历史,特别是新航路开辟后,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避免(今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如英国脱欧。那历史课本中,欧盟不断发展、壮大,欧洲一体化不断加强,也受到了质疑。那老师在教授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应结合实事,与同学们共同学习、分析)。

初中历史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对孩子们知识掌握方面提出的要求不高,也是分阶段的,那我们历史老师又应该怎样将这不利化为有利呢?这是自己思考的问题。

由于历史在中考中占的比重不高,学校也不是很重视,学生印象中的副科地位,使得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处于劣势,我们不能改变这些客观条件,但我们可以在主观方面做如下努力:

1.化劣势为优势,正因为分数比重不高,要求不多。历史老师可以有时间讲述课本以外与历史有关,学生感兴趣的历史。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发动学生自主阅读,编历史剧等多样化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世界历史也是内容丰富。初中历史只是其中小小的一部分。初中历史教师担任的是引路人的角色。我们更应该是引领学生进入历史的殿堂,而不应仅仅是知识传播者。我们主动是为了带动学生主动学习,而不简单是帮助孩子学习。

3.在新课程中,要求教育是为了孩子全面发展。那我们历史教学也不应简单是为了孩子考高分,而应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学会以唯物史观看待历史并以史为鉴将历史事件与现实结合,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并懂得以温情的目光看待历史。

历史是一个穷人学科,也是一个贵族学科。每个人都了解一些简单的历史,但能称为历史大家的也只有那渺渺几人。因为这不仅需要天赋,更需要充足的物质条件做支撑。故而,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更应该端正心态,以学科为荣,重视历史教学。

中考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教师参考) 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①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③分封对象:功臣,王族,先代贵族。 ④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⑤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⑥作用: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但是随着兼并战争的开始,削弱了周王室的地位。. 2.宗法制: ①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②含义: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 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③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④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⑤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⑥与分封制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他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3.西周时期政治经济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祭祀)②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③以血缘关系为纽 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 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由来:秦始皇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构成了皇帝.②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朕、制或诏、玺) 2.秦朝的中央机构:①三公:丞相:皇帝的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分左右两名. 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地位次于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但没有实权.②丞相之下设九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它们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3.郡县制:①由来:春秋时期,就已有县和郡。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②内容: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郡,最高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中国古代史(Ⅰ)教学大纲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史(Ⅰ)》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中国古代史是历史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本大纲是针对历史教育本科生所制定的。(二)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史的系统知识,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古代历史的具体问题,认识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学会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丰富的文化遗产的理论和方法。了解整体事实,寻找它的真实确切的根据;理解事实,寻找发展进步的规律。 (三)教学内容 本大纲起自原始社会,止于隋唐以前,分为九章,内容涉及政治、军事、文化、民族、社会生活等方面。 (四)教学时数 72学时 (五)教学方式 讲授、自学 二、本文 第一章原始社会 (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 教学要点:中国历史的开端;原始人类的繁衍;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不同历史时期的考古学文化;传说中的英雄及其事迹。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历史的开端 一、猿人及其社会生活 二、古人及其社会生活 第二节母系氏族公社 一、新人和氏族公社的形成 二、有关母系氏族公社的传说和遗址 三、母系氏族公社的经济生活 四、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社会组织 第三节父系氏族公社和英雄时代 一、父系氏族公社的遗存和社会组织 二、父系氏族公社的经济生活和文化艺术 三、家庭、私有制的发展和部落战争 四、古代传说中的部落和部落联盟 第二章夏商 (公元前2070~公元前1046年) 教学要点:夏、商二代世袭王权的确立和巩固过程;国家政权机构由初创到完备的发展过程。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夏王朝的建立与灭亡 一、夏王朝的建立及其国家机构 二、夏代的经济和文化 三、夏王朝的发展与衰亡 第二节商王朝的建立与灭亡 一、商王朝的建立和发展 二、商代国家机构 三、商代的经济 四、商代的文化 五、商代后期社会矛盾和商朝的灭亡 第三章西周 (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 教学要点:文王建国、武王伐商、周公东征、成康之治、昭王南征、共和行政、宣王中兴、幽王暴虐、平王东迁;西周政治制度和经济形态的内容与特点;周公“制礼作乐”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西周的建立及国家政权的强化 一、西周的建立 二、西周国家统治机器的完备与加强 三、西周各项制度的确立 第二节西周社会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 一、社会经济 二、哲学、科技和文化 三、社会生活 第三节西周中后期社会矛盾的加剧和西周的灭亡 一、西周后期社会矛盾的加剧 二、西周王朝的灭亡 第四章春秋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 教学要点:春秋时期的政治形势、“春秋五霸”、大国争霸的内容及其对社会变革的影响、老子、孔子的学说。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王室衰微与大国争霸 一、春秋初年的政治形势 二、大国争霸 第二节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地主、农民两个阶级的产生 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铁器的普遍使用。 2.牛耕的出现。 3.水利灌溉工程的兴修。 二、井田制的破坏与地主、农民两个阶级的产生 第三节下层民众的反抗和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 一、没落贵族阶级的腐朽统治

2017年最新尔雅《中国古代史》考试答案

2017年最新尔雅《中国古代史》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下列不属于黄河中上游的文化是()。(1.0分)1.0 分 A、 马家窑文化 B、 裴李岗文化 C、 哨棚嘴文化 D、 齐家文化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2距今7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是()社会时期。(1.0分)1.0 分 A、 父系氏族 B、 母系氏族 C、 奴隶 D、 封建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3汉武帝从平民布衣中选取()为相,开启了中国君与相关系的先例。(1.0分)1.0 分A、 公孙策 B、 霍去病 C、 晁错 D、 公孙弘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4南方古猿最早的生存年代大致距今()。(1.0分)1.0 分 A、 三百万年 B、 四百万年 C、 五百万年 D、 六百万年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5对于帮其即位的地主豪强势力,()提出“生活上优厚待遇,政治上尽量少参与。”(1.0分)1.0 分 A、 刘彻 B、 刘秀 C、 刘备 D、 刘邦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6关于学者傅斯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1.0分)1.0 分 A、 中国现代史学界领军人物 B、 于1948年去了台湾 C、 著有《国史大纲》 D、 将西方治学方式传播到了中国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7《资治通鉴》的“资”是指()。(1.0分)1.0 分 A、 资质 B、 资助 C、 资源 D、 资格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8西周的土地制度为()。(1.0分)1.0 分 A、 井田制 B、 私有制 C、 均田制 D、

考研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_提纲式_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提纲式) 一、基本概况 一)起止时间;(识记) 二)都城:(识记) 三)疆域:(识记) 四)重要君主:(总结,见附文) 二、政治状况 一)制度(魏晋南北朝除外) 1、官制(分为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 1)先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略) 2)秦汉:皇帝、三公诸卿、郡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①皇帝独尊,大权总揽 ②丞相(行政,出将入相,万担)、太尉(军事,秦虚位,万担)、御史大夫(掌奏令、监察,副相,五千担) 诸卿(分掌政务:奉常—礼仪,廷尉—刑法,典客—少数民族) [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君臣共治天下”、“有封驳、谏争之权”,能开府、有属官机构“十三曹”(长官的奉禄千担,相当于县令,而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台”六百担)。隋朝前,权臣篡位史不绝书。] ③郡县长官(郡守、县令/县长),皇帝直接任免;县下设乡、里。 刺史制度(行监察权,“州”作为监察区;东汉增加地方行政权和军权,变为“州、郡、县”三级制)3)隋唐三省六部——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①尚书省(执行,下辖六部)、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 吏部(官员考选任免)、户部(户口、财税)、礼部(礼仪、教育)、兵部(军政)、工部(建设)、刑部(刑法) [六部长官为“尚书”] ——独相→群相、分权制衡。唐初左、右仆射(尚书省)及中书令、侍中(门下省)并为真宰相,左仆射居首;政事堂为宰相议政之处(三省长官合署办公),先设在门下省后设在中书省。“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皇帝加授的,便于从中级官吏中选拔亲信以分相权,不受资历限制;后来尚书仆射也需加授后才能进政事堂议政、成为真宰相。中唐始置枢密使,宦官为之。 4)宋朝两府三司、漕宪帅仓诸监司——铲除藩镇割据,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①中书门下(政事堂,“政府”,民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枢密院(“枢府”,军政、调兵,枢密使)(集中军权、“强干弱枝”)、三司(盐铁、度支、户部,财政,三司使“计相”) ②(节度使成虚衔)知州由京遣(朝官)文官担任、通判牵制,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使、安抚使、

2010年无锡历史中考考纲解读

2010年历史中考考纲解读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元谋人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黄帝:被人们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3、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 4、西周实行分封制。(示意图) 5、春秋时期首霸齐桓公。 6、商代出现“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商代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7、张仲景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8、每年端午节的很多活动都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9、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10、公元前221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建立。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自称皇帝;地方推行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思想上——焚书坑儒;军事上——北御匈奴筑长城,南统东南开灵渠。 11、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陈胜、吴广起义。 12、汉武帝时实现了大一统,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13、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之后,开通了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丝绸之路。西域都护的设立,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4、魏、蜀、吴三国鼎立。 15、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淝水之战。 16、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17、以都江堰、长城、秦兵马俑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1)都江堰:战国时期的防洪灌溉工程。 (2)长城:被列为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迹之一。 (3)秦兵马俑:秦汉雕塑艺术的典型代表。 18、孔子: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教育上主张“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其弟子整理的《论语》记载了他的言论。 19、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20、西汉时期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1、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活字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火药、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22、张衡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 23、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24、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初中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 一、科学技术: 1商朝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杰作(图片) 2数学成就: (1)、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涉及到现代初等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和几何的大部分内容,其中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领先世界近以前年。 (2)、南朝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第一次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3、医学成就: (1)、东汉名医华佗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2)、“医圣”张仲景(东汉末年人),写成《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3)、明朝李时珍。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4、重要著作: (1)、农学著作《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者:北朝,贾思勰。 (2)、地理学著作《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作者:北魏,郦道元。(3)、科学著作《天工开物》,书中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想配合。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5、建筑工程及发明: (1)、都江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位于四川成都,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与人民。成都也因此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2)地动仪,东汉科学家张衡制造的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是世界公认最早的。 (3)大运河,隋朝时开凿,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它的开通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4)、赵州桥,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七百多年后,欧州人才建成类似的桥。 (5)、长城,(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是世界上的建筑奇迹。 (6)北京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6、古代四大发明; (1)、造纸术:东汉蔡伦它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巨大贡献。 (2)、印刷术:隋唐时雕版印刷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约400年它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后传入世界各地。 (3)、指南针:战国时司南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北宋时开始运用与航海事业后有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欧洲航海家 的航海活动(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4)、火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末开始用于军事上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加上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 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二、思想文化 1汉字的演变

《中国古代经济史》自学考试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经济史》自学考试教学大纲 江苏教育学院历史系编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中国古代经济史》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的一门专业课程。我国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经济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首要因素,中国古代经济史就是从经济角度来看中国历史前进的轨迹。《中国古代经济史》的任务是培养应考者系统地学习中国古代经济领域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古代不同部类经济史发展本身的内容,掌握其基本理论和方法,认识中国古代经济史在中国古代史乃至整个中国史的地位、作用以及经济在推动历史前进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共分为8章。全书由绪论开题,阐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中的若干重大问题,再自经济发展的环境入手,进而讨论社会大分工与传统经济机构的形成。在对经济发展的环境问题、经济结构问题、经济区划问题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进行简要介绍的过程中,重点阐述了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土地制度和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和走向。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应考者能够对中国古代经济史有所了解。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社会分工大大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形成; 2、理解并掌握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向前发展; 3、掌握中国古代的土地与赋税制度的演变,以及给中国古代经济带来的影响和中国古代经济的归宿。 4、理解并掌握伴随着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中国经济区划开始变迁,经济重心开始移动。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免考)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境 (一)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的是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境,重点谈到了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和受到人类影响的生态环境的变迁,其中还包括中国古代的自然灾害。 (二)学习要求 要求理解并掌握我国历史上气温变化经历的四起四落、中国古代生态环境的变迁、中国古代人口发展的特点、中国古代自然灾害的种类及特点。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我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变迁;中国古代人口发展概况。 2、掌握:我国古代历史气候及其变迁;中国古代人口发展的特点; 3、掌握:中国古代自然灾害的种类。 4、熟练掌握:中国古代人口问题及其实质;中国古代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影响。 第二章社会大分工与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初步形成 (一)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分工和古代传统经济结构的形成。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社会经历了农业与畜牧业、手工业与农业、商业与农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而这三次社会分工的不彻底性又深刻影响了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形成。 (二)学习要求 理解并掌握三次社会分工及其特点,农业经济结构和商业经济结构的形成。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中国古代的原始经济。 2、掌握:中国历史上三次社会分工的内容及对封建社会经济的影响。 3、熟练掌握:三次社会分工的特点;农业和工商业经济结构的形成。 第三章中国古代农业经济与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一)课程内容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2017年中国古代史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上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一、中考考点:1、秦兼并六国、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2、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 3、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二、基础知识复习: (一)秦王扫六合 1、秦统一六国: ⑴时间: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东方六国。 ⑵人物:赢政⑶都城:咸阳。 ⑷影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愿望,利于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定。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⑴目的:适应统一的新形势,加强封建统治。 ⑵措施: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②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③地方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这一制度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3、思想上:焚书坑儒①目的:加强思想控制。 ②内容:秦始皇接受李斯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它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后又把暗中批评他的儒生在咸阳活埋。 ③影响(或评价):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是必要的,但“焚书坑儒”这种做法是既残暴又愚蠢的,它箝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郭沫若:“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4、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 5、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6、军事上:北修长城抵御匈奴,南平越疆修灵渠 ⑴目的:为抵御匈奴,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的统一。 ⑵人物:秦始皇、蒙恬。⑶起止: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⑷地位: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同时,也是秦暴政的 历史见证。 7、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8、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二)大一统的汉朝 1、文景之治 (1)出现原因: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兵役和徭役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②奖励耕作,劝诫百官关心农桑③提倡节俭,以身作则④重视“以德化民” (2)表现:①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②国家的粮仓丰满③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出现的这种局面,叫文景之治) 2、汉武帝的大一统 政治上: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 ⑴背景:西汉初年,分封的诸侯国势力相当大,严重威胁中央政权。 ⑵措施: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准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⑶影响:解决了汉初以来的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⑴背景:诸子百家各派人物聚集诸侯门下,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⑵目的:加强思想统治,巩固中央政权。⑶提出者:董仲舒。 ⑷内涵: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排斥。 ⑸相关措施:在长安设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太学是我国古代最高学府。 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武帝时,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三)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张骞通西域: ⑴西域的地理位置:今天的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⑵经过:①第一次: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时间:公元前138年。结果:未达到预期目

中国古代史(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史教学大纲(下) 隋唐辽宋夏金元明清(72学时) 第六讲隋唐(公元581—907) (18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隋、唐的建立与统一。隋唐对外政策与中外交通。隋与唐前期的均田制。唐代边疆各族。 基本掌握:武则天称帝。安史之乱的原因,经过及影响。唐末农民战争。唐代均田制变化。租庸调制与两税法。唐与突厥、回纥、吐蕃的关系。三省六部制。 综合分析: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发展科举制。隋唐五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唐代民族关系的特点。唐与日本、天竺的经济文化交流。教学内容: 一、隋朝的短暂统治(581—618) 1.隋的建立与统一 2.隋的政治 3.隋朝灭亡 二、唐前期的统治(618——755) 1.唐的建立与统一 2.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3.武则天的崛起 4.玄宗继位与“开元之治” 5、唐代中国版图与民族关系 6、盛唐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三、唐中后期的统治(755—907) 1、安史之乱——唐由盛到衰转折点 2、藩镇割据 3、宦官专权与朋党之争

4、唐末农民战争与唐朝灭亡 四、隋唐政治法律制度 (一)隋代制度 1.中央确立三省六部制 2.地方郡县二级制 3.《开皇律》 4.府兵制 (二)唐代制度 l、中央健全三省六部制 2、地方道州县三级制 3、科举制的完备与发展 4.《唐律》与《大唐开元礼》 5.兵役制度的演变 五、隋唐社会经济 (一)土地制度 1.隋代均田制 2.唐前期均田制 3.均田制的破坏与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二)赋役制度 1.隋代租调力役制 2.唐前期的租庸调制 3.唐后期的两税法 4.唐代工商税 (三)户籍制度 1.隋代的“大索貌阅”与“输籍法”。 2.唐代户籍“手实”与“计帐”。 (四)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2020兰州中考历史大纲解析及备考建议

2020兰州中考历史大纲解析及备考建议 2017兰州中考历史大纲解析及备考建议 兰州六十六中王志贤 【大纲内容】 ●命题依据: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为命题依据,渗透《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 ●考试范围:中国古代史部分(25%),中国近现代史部分(35%),世界史部分(40%)。 ●试题类型:选择题约占40%,非选择题约占60%。 【考试内容】 1.中国古代史: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2.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洋务运动;《马 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康有为、梁启超与维新变法等;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等。 3.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运 动;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 失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外交成就;“一国 两制”等。 4.世界古代史: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雅典民主、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 5.世界近代史: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英国“光荣革命”及君主立宪制;《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法国大革命和

拿破仑帝国;马克思主义诞生;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南北战争;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 6.世界现代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新秩序;十月革命及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第二次世界大战,《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和雅尔 塔会议等;“冷战”对峙局面等。 【大纲解析】今年的《大纲》与去年比较没有大的变化。 【备考建议】 1.构建基本的历史复习网络结构图。建议以时空为线索,自己动手形成基本的历史知识体系,建立基础的知识图。 2.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容易混淆,甚至有点混乱。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简单而有效的记忆方法。教师 要帮助学生梳理教材,将考点条理化、线索化,给学生以完整的知 识体系。 3.注重现实,关注时政。教学中关注时政热点,把热点、重点、与历史课本紧密联系,理论联系实际,以史为鉴,在历史中比较现实,在现实中学习历史。 4.加强应试能力的训练,提高审题的准确性,规范答题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审题意识、注重对关键的把握,形成答题时要序号化、条理化、学科语言化。 以下是兰州2017年全部科目的试题发布入口: 2017年中考结束后您可能还会关注:

九年级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复习要点23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两宋——元明清。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知道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1)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已经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2)黄帝:传说黄帝是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涿鹿之战后与炎帝部落结盟,形成华夏族。传说黄帝建宫室,制衣裳,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被誉为“人文初祖”、“华夏始祖”。至今,海外华人自称“炎黄子孙”。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1.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继炎帝、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均通过民主推举的办法产生,历史上称“禅让制”。第一个通过禅让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是舜。 禹死后,儿子启继承父位,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2.通过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战国时期,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各国先后变法,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变法后,封建制度确立起来,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 (1)商鞅变法概况:公元前356年(战国时代),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展变法。 (2)变法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④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意义(作用):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 1.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和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史实。 (1230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 ①政治上:创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②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③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共36郡,郡下设县。 ②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圆形方孔钱)。 ③文化上:统一文字(先小篆、后隶书)。④思想上:焚书坑儒。 ⑤军事上:派蒙恬北击匈奴,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开发南疆,兴修灵渠。 (3 2.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 (1)陆上丝绸之路:西汉时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2)海上丝绸之路:从广州出发,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斯里兰卡岛。

中国古代史历史学教学大纲下

课程编号:16014202 《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大纲 (The Syllabus of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适用专业:历史学本科 总课时:72(其中理论72 ) 学分:4 制定单位:历史文化系执笔者:王芳审核人:赵元编写日期:2010年9月20日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中国古代史是历史学本科的主干基础课。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科学地、系统地阐明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及其规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专业相关理论和历史基本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扎实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发展动态,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增强学生为社会服务的自信心和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 第十章隋朝:统一帝国的再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隋朝前期的政治 掌握隋初的各项政治制度及隋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熟练掌握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大索貌阅、输籍定样等重要概念; 第二节隋朝政治经济的发展 了解隋朝政治经济的发展的概况,熟练掌握隋代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及其影响。 第三节隋朝的文化和对外文化交流 了解隋朝的文化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发展概况。 第四节农民起义与隋朝的灭亡 掌握隋末农民起义的具体经过及结果,熟练掌握隋末农民起义的背景及其意义。了解隋朝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历史地位。 第十一章唐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 第一节唐前期的政治和经济 掌握唐初的各项政治制度及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熟练掌握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武则天的统治等重要史实。分析唐代前期繁盛局面产生的重要原因。 第二节唐后期的政治和经济

中国古代史(明清部分)复习提纲(答案)

中国古代史(明清部分)复习提纲 1、明清两朝为加强封建专制统治采取了什么措施? 明朝:(政治)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在中央,废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实行削藩。(司法)设立锦衣卫和东厂特务机构。(文化思想)八股取士。 清朝:(政治)设军机处。(思想文化)大兴文字狱。 2、请说出郑和下西洋的时间、目的、最远到达地区及其影响,从中你感受到郑和哪些精神?时间:1405-1433年(15世纪上半期)。 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最远到达地区: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影响: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 3、列举出明朝及清朝前期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保卫祖国疆土的史实,从这些史实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精神。 史实:明朝戚继光抗倭;清朝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取得胜利,中俄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精神: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和英勇不屈斗争精神。 4、请说出清朝前期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采取了什么措施?从这些史实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措施:(东北)康熙时期组织了两次雅克萨之战,打击俄国侵略者。(东南)设置台湾府,加强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西藏)确立中央政府册封西藏喇嘛教首领达赖和班禅的制度,设置了驻藏大臣;(蒙古)妥善安置重返祖国的土尔扈特部;(新疆)粉碎了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了伊犁将军。 认识: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台湾、新疆、西藏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简述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历史影响。谈谈你对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认识。 表现:清初四十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载重量作出严格地限制;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影响:①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自卫作用。②清政府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变化,也未能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落伍,最终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感想:闭关只会导致落后挨打,只有对外开放才会强大、发展,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道路;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是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而被西方列强欺辱的重要原因之一。 6、写出明清时期有科学巨著的名称及作者。写出明清小说的作品名称及其作者。从长城、故宫这些建筑成就中你感受到什么? 科学巨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明朝末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小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 认识:这些伟大的建筑工程,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富于智慧和创造力。

2019安徽中考考纲分析(历史)

2019中考考纲分析(历史) 一、编写说明 有所变化,如下(红字部分为增加内容,蓝字为表述变化)2019年表述2018年表述 1.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与要求。《课程标准》反映了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教育宗旨、目标和要求,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考查范围是《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所规定的六个学习板块,命题不拘泥于某一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 2.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注重三维目标的考查。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贯彻《课程标准》中关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注重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体现新课程理念,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注重考试评价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导向作用,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现新课程理念。试题的设计以历史问题为出发点,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贴近学生的学习水平、生活经验和社会现实,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遵循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原则。试卷力求结构合理、题量适中、题意明确、难易适当,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历史学业水平,避免偏、难、怪、深的试题,适度命制开放性和探究性试题。 1.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与要求。《课程标准》反映了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教育宗旨、目标和要求,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由于教材只是实现《课程标准》的途径和形式,因此,命题的依据是《课程标准》,而不是某一版本的历史教材。《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规定的六个历史学习板块属于考查范围。 2.注重“三维目标”,侧重能力考查。认真贯彻《课程标准》中关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发展进行科学的阐释,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切实有效地把考查历史知识与考查学生学习能力、 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起来,注重考查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考试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导向作用。 3.遵循新课程理念设计试题。历史学科学业考试试题的设计既要以历史问题为出发点,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学业考试的试卷力求结构合理、题量适中、题意明确、难易适当、目标有效,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历史学业水平,杜绝繁、难、偏、旧的试题,适度增加开放性和探究性试题。 二、考试性质与目标 (1)考试性质没有变化(2)考试目标没有变化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中国古代史提纲

中国古代史复习指导 第一章:先秦时期 第二、三节: 一、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1.夏商周政权的更替和都城位置 2.王位世袭制、井田制和分封制的概念 联系——西汉初年封国制:实施原因、结果、威胁中央集权的原因、解决措施 二、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1.农业和畜牧业的主要成就 2.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成就 3.商业、交通和城市发展的表现 第五节: 一、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1.周王室衰落的标志、表现 2.春秋诸侯战争的原因、目的、性质、影响、反映的本质问题 3.齐桓公首先称霸的主要原因、尊王攘夷的口号实质、称霸标志及其主要理由 4.晋楚争霸的大致经过、楚王问鼎的实质 二、战国七雄 1.形成的原因、地理分布 2.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的实质 3.战国时齐魏交战中著名战役、秦赵长平之战的地位影响 三、春秋战国的民族融合:主要原因、影响 第六节: 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开始与推广 1.铁器出现的时间和铁农具开始使用的时间、意义 2.牛耕:开始与推广时间、意义 二、春秋战国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 主要水利工程、地理位置注意掌握春秋战国水利事业的特点 三、手工业的发展 1.主要部门及其成就 四、商业和城市 1.商业兴盛的原因、当时商业的状况、时代特征 五、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产生 1.根本原因、主要过程注意历史上第一次开荒高潮及其原因 六、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与变法 1.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的“初税亩”的实质 2.战国时期变法的背景、主要变法、目的、性质 3.商鞅变法的内容、作为彻底变法的依据、影响、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对商鞅的评价 比较春秋与战国时期变法的异同 七、综合分析:春秋战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最主要原因 第七节: 一、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特征、文化繁荣的根本原因

高考历史复习提纲(中国古代史)归纳

高考历史复习提纲归纳 【Part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宗法制 (1)实质: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2)内容:滴长子继承制、由血统关系形成宗法等级。 2.分封制 (1)内容:被分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天子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等; 权力:爵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等。 (2)影响:初期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后来出现了诸侯争霸,周天子权威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分封制最高 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商朝时期神权王权相结合。 4.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5.科举制的作用: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有利于巩固政权,有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有利 于提高办事效率,扩大官吏的来源和同志基础,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团结;但是禁锢了思想,不利于创新。 6.郡县制 (1)秦始皇时期,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2)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控;由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察举制)。 7.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作用:维护了秦朝的国家统一,有利于中华民族形成,维护了封建统治,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 二、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中朝制度(内朝) (1)内容:西汉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皇权,选用一些出身低微,但有才干的问人近臣,让他们处理朝政,给予决策权,与以丞相为首的原有朝臣分庭抗礼。 2.三省六部制度 (1)内容: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2)作用:三省六部分工明确,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 3.元朝行省制度 (1)内容:元代地方设行中书省(十个行省<行中书省;腹里;西藏、佛教徒<宣政院)(2)影响:是中国行省制度的开端,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民族融合。 4.明朝内阁制度 (1)内容: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内阁无决策权,始终不是正式的中央机构,内阁大臣地位不高。 (2)影响: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促使皇权走向腐化,激化社会矛盾,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5.清朝军机处 (1)内容: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 (2)影响: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6.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影响:有利于稳定封建统治,有利于小农经济发展,有利于巩固和 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利于民主制度的形成,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禁锢思

初中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完整版

中国古代史考试说明25% 1、知道元谋人、北京人、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的情况。了解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2、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及春秋争霸、战国七雄的史实。简述商鞅变法的史实。 3、了解秦始皇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和汉武帝大一统的史实。讲述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评价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作用。 4、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重要的历史人物和著名战役。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5、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熟悉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武则天、“开元盛世”。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了解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 6、知道宋、辽、夏、金、元在军事上的战与和的史实。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及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简述元朝建立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7、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掌握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等史实。列举清朝设置住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史实。知道“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 8、知道祖冲之和圆周率、《九章算术》。知道华佗、张仲景、李时珍及其贡献。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著作。知道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了解“四大发明”及其对人类的贡献。 9、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及汉字的演变。知道孔子及“百家争鸣”。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史实。知道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知道《史记》、《资治通鉴》的体例及作者。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方面的主要成就。 中国古代史复习纲要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两宋——元明清。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1.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已经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2.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生活在北就周口店一带。北京人会制造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属打制石器时代) 3.河姆渡(今浙江余姚市)原始农耕: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主要种植水稻(大米)(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建造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4.半坡(陕西西安)原始居民:距今约6000年左右,是黄河流域聚落的代表。主要种植粟(小米)(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建造半地穴式的房屋。会制造陶器。 5.炎帝黄帝:传说炎帝和黄帝是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炎帝与黄帝联合打败了蚩尤,涿鹿之战后与炎帝部落结盟,形成华夏族。传说炎帝是中华原始农学和医药学的创始人。黄帝建宫室,制衣裳,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被誉为“人文初祖”、“华夏始祖”。至今,海外华人自称“炎黄子孙”。 6.继炎帝、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均通过民主推举的办法产生,历史上称“禅让制”。第一个通过禅让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是舜。大禹治黄河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从此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1.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禹死后,儿子启继承父位,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2.夏: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禹、桀。 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汤、纣。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周武王、周幽王。西周实行分封制。 公元前1046年牧野大战。周武王灭商。封神榜就是指武王伐纣。 桀、纣、周厉王是三个暴君。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3.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争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合称春秋“五霸”。 战国时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开始时标志):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秦国太守李冰修筑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 4.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支持下进行的。 主要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④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义(作用):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 1.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和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史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