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地质大学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Data Structur es’ Practice Report

Topic:Tree

Content

§1 Introduction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对数据抽象化(即ADT)的理解,也是为了熟悉对一些对非线性数据结构(主要是二叉树、队列等)的如创建树、删除子树、插入、查找、入列、出列等基本操作,增强自己的动手编程能力。

§2 Runtime Environment

Hardware platform: 装有Windows系统的普通个人计算机一台

Software platform: VC6.0

§3 ADT

定义了一个二叉树和一个队列,结构分别如后面头文件中所示。

§4 Algorithm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Procedure 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在查找数中元素的时候,利用到了队列来存储、输出子树的地址,这种方法能够有效节省程序的存储单元,又能方便地进行循环查找控制。

§5 Debuging and Experimental Result

调试:程序调试顺利,运行的结果也正常,最终运行结果如图2所示。

§6 Summary

通过这次实验,我对二叉树、队列的掌握更加牢靠了,但同时我也明白了,只有多上机练习,才能更好地学习数据结构这门课。

§7 Program List

最后这次实验的源程序:

Lab2_head.h源文件:

#ifndef lab2_head_h

#define lab2_head_h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 exit() */

/* 函数结果状态代码*/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define OVERFLOW 2

typedef int Status; /* Status是函数的类型,其值是函数结果状态代码,如OK等*/ typedef int TElemType;

typedef struct BiTNode

{

TElemType data;

struct BiTNode *lchild,*rchild; /* 左右孩子指针*/

}BiTNode,*BiTree;

Status InitBiTree(BiTree *T);

void DestroyBiTree(BiTree *T);

void CreateBiTree(BiTree *T);

Status BiTreeIsEmpty(BiTree T);

int BiTreeDepth(BiTree T);

TElemType Root(BiTree T);

TElemType V alue(BiTree p);

void Assign(BiTree p,TElemType value);

TElemType Parent(BiTree T,TElemType e);

BiTree Point(BiTree T,TElemType s);

TElemType LeftChild(BiTree T,TElemType e);

TElemType RightChild(BiTree T,TElemType e);

TElemType LeftSibling(BiTree T,TElemType e);

TElemType RightSibling(BiTree T,TElemType e);

Status InsertChild(BiTree p,int LR,BiTree c);

Status DeleteChild(BiTree p,int LR);

Status visitT(TElemType e);

void PreOrderTraverse(BiTree T,Status(*Visit)(TElemType));

void InOrderTraverse(BiTree T,Status(*Visit)(TElemType));

#endif

queue_head.h源文件:

#ifndef queue_head_h

#define queue_head_h

#include"lab2_head.h"

/* 函数结果状态代码*/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define OVERFLOW 2

typedef int Status; /* Status是函数的类型,其值是函数结果状态代码,如OK等*/ typedef BiTree QElemType;

/* 单链队列--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

typedef struct QNode

{

QElemType data;

struct QNode *next;

}QNode,*QueuePtr;

typedef struct

{

QueuePtr front,rear; /* 队头、队尾指针*/

}LinkQueue;

Status InitQueue(LinkQueue *Q);

Status QueueIsEmpty(LinkQueue Q);

Status EnQueue(LinkQueue *Q,QElemType e);

Status DeQueue(LinkQueue *Q,QElemType *e);

#endif

Lab2_imple.cpp源文件:

#include"lab2_head.h"

#include"queue_head.h"

typedef BiTree QElemType; /* 设队列元素为二叉树的指针类型*/

Status InitBiTree(BiTree *T)

{ /* 操作结果: 构造空二叉树T */

*T=0;

return OK;

}

void DestroyBiTree(BiTree *T)

{ /* 初始条件: 二叉树T存在。操作结果: 销毁二叉树T */

if(*T) /* 非空树*/

{

if((*T)->lchild) /* 有左孩子*/

DestroyBiTree(&(*T)->lchild); /* 销毁左孩子子树*/

if((*T)->rchild) /* 有右孩子*/

DestroyBiTree(&(*T)->rchild); /* 销毁右孩子子树*/

free(*T); /* 释放根结点*/

*T=NULL; /* 空指针赋0 */

}

}

void CreateBiTree(BiTree *T)

{ /* 按先序次序输入二叉树中结点的值(为整型),构造二叉链表表示的二叉树T。变量0表示空(子)树。*/

TElemType ch;

scanf("%d",&ch);

if(ch==0) /* 空*/

*T=NULL;

else

{

*T=(BiTree)malloc(sizeof(BiTNode));

if(!*T)

exit(OVERFLOW);

(*T)->data=ch; /* 生成根结点*/

CreateBiTree(&(*T)->lchild); /* 构造左子树*/

CreateBiTree(&(*T)->rchild); /* 构造右子树*/

}

}

Status BiTreeIsEmpty(BiTree T)

{ /* 初始条件: 二叉树T存在*/

/* 操作结果: 若T为空二叉树,则返回TRUE,否则FALSE */

if(T)

return FALSE;

else

return TRUE;

}

int BiTreeDepth(BiTree T)

{ /* 初始条件: 二叉树T存在。操作结果: 返回T的深度*/

int i,j; //不要先赋值为0吗?

if(!T)

return 0;

if(T->lchild)

i=BiTreeDepth(T->lchild);

else

i=0;

if(T->rchild)

j=BiTreeDepth(T->rchild);

else

j=0;

return i>j?i+1:j+1;

}

TElemType Root(BiTree T)

{ /* 初始条件: 二叉树T存在。操作结果: 返回T的根*/

if(BiTreeIsEmpty(T))

return 0;

else

return T->data;

}

TElemType V alue(BiTree p)

{ /* 初始条件: 二叉树T存在,p指向T中某个结点*/

/* 操作结果: 返回p所指结点的值*/

return p->data;

}

void Assign(BiTree p,TElemType value)

{ /* 给p所指结点赋值为value */

p->data=value;

}

TElemType Parent(BiTree T,TElemType e)

{ /* 初始条件: 二叉树T存在,e是T中某个结点*/

/* 操作结果: 若e是T的非根结点,则返回它的双亲,否则返回"空"*/ LinkQueue q;

QElemType a;

if(T) /* 非空树*/

{

InitQueue(&q); /* 初始化队列*/

EnQueue(&q,T); /* 树根入队*/

while(!QueueIsEmpty(q)) /* 队不空*/

{

DeQueue(&q,&a); /* 出队,队列元素赋给a */

if(a->lchild&&a->lchild->data==e||a->rchild&&a->rchild->data==e)

/* 找到e(是其左或右孩子) */

return a->data; /* 返回e的双亲的值*/

else /* 没找到e,则入队其左右孩子指针(如果非空) */

{

if(a->lchild)

EnQueue(&q,a->lchild);

if(a->rchild)

EnQueue(&q,a->rchild);

}

}

}

return 0; /* 树空或没找到e */

}

BiTree Point(BiTree T,TElemType s)

{ /* 返回二叉树T中指向元素值为s的结点的指针。*/ LinkQueue q;

QElemType a;

if(T) /* 非空树*/

{

InitQueue(&q); /* 初始化队列*/

EnQueue(&q,T); /* 根结点入队*/

while(!QueueIsEmpty(q)) /* 队不空*/

{

DeQueue(&q,&a); /* 出队,队列元素赋给a */

if(a->data==s)

return a;

else /* 没找到e,则入队其左右孩子指针(如果非空) */

{

if(a->lchild)

EnQueue(&q,a->lchild);

if(a->rchild)

EnQueue(&q,a->rchild);

}

}

}

return NULL;

}

TElemType LeftChild(BiTree T,TElemType e)

{ /* 初始条件: 二叉树T存在,e是T中某个结点*/

/* 操作结果: 返回e的左孩子。若e无左孩子,则返回"空"*/ BiTree a;

if(T) /* 非空树*/

{

a=Point(T,e); /* a是结点e的指针*/

if(a&&a->lchild) /* T中存在结点e且e存在左孩子*/

return a->lchild->data; /* 返回e的左孩子的值*/

}

return 0; /* 其余情况返回空*/

}

TElemType RightChild(BiTree T,TElemType e)

{ /* 初始条件: 二叉树T存在,e是T中某个结点*/

/* 操作结果: 返回e的右孩子。若e无右孩子,则返回"空"*/

BiTree a;

if(T) /* 非空树*/

{

a=Point(T,e); /* a是结点e的指针*/

if(a&&a->rchild) /* T中存在结点e且e存在右孩子*/

return a->rchild->data; /* 返回e的右孩子的值*/

}

return 0; /* 其余情况返回空*/

}

TElemType LeftSibling(BiTree T,TElemType e)

{ /* 初始条件: 二叉树T存在,e是T中某个结点*/

/* 操作结果: 返回e的左兄弟。若e是T的左孩子或无左兄弟,则返回"空"*/

TElemType a;

BiTree p;

if(T) /* 非空树*/

{

a=Parent(T,e); /* a为e的双亲*/

p=Point(T,a); /* p为指向结点a的指针*/

if(p->lchild&&p->rchild&&p->rchild->data==e) /* p存在左右孩子且右孩子是e */

return p->lchild->data; /* 返回p的左孩子(e的左兄弟) */ }

return 0; /* 树空或没找到e的左兄弟*/

}

TElemType RightSibling(BiTree T,TElemType e)

{ /* 初始条件: 二叉树T存在,e是T中某个结点*/

/* 操作结果: 返回e的右兄弟。若e是T的右孩子或无右兄弟,则返回"空"*/

TElemType a;

BiTree p;

if(T) /* 非空树*/

a=Parent(T,e); /* a为e的双亲*/

p=Point(T,a); /* p为指向结点a的指针*/

if(p->lchild&&p->rchild&&p->lchild->data==e) /* p存在左右孩子且左孩子是e */

return p->rchild->data; /* 返回p的右孩子(e的右兄弟) */ }

return 0; /* 树空或没找到e的右兄弟*/

}

Status InsertChild(BiTree p,int LR,BiTree c) /* 形参T无用*/

{ /* 初始条件: 二叉树T存在,p指向T中某个结点,LR为0或1,非空二叉树c 与T */

/* 不相交且右子树为空*/

/* 操作结果: 根据LR为0或1,插入c为T中p所指结点的左或右子树。p 所指结点的*/

/* 原有左或右子树则成为c的右子树*/

if(p) /* p不空*/

{

if(LR==0)

{

c->rchild=p->lchild;

p->lchild=c;

}

else /* LR==1 */

{

c->rchild=p->rchild;

p->rchild=c;

}

return OK;

}

return ERROR; /* p空*/

}

Status DeleteChild(BiTree p,int LR) /* 形参T无用*/

{ /* 初始条件: 二叉树T存在,p指向T中某个结点,LR为0或1 */

/* 操作结果: 根据LR为0或1,删除T中p所指结点的左或右子树*/

if(p) /* p不空*/

{

if(LR==0) /* 删除左子树*/

DestroyBiTree(&p->lchild);

else /* 删除右子树*/

DestroyBiTree(&p->rchild);

return OK;

return ERROR; /* p空*/

}

Status visitT(TElemType e)

{

printf("%d ",e);

return OK;

}

void PreOrderTraverse(BiTree T,Status(*Visit)(TElemType))

{ /* 初始条件: 二叉树T存在,Visit是对结点操作的应用函数。*/

/* 操作结果: 先序递归遍历T,对每个结点调用函数Visit一次且仅一次*/ if(T) /* T不空*/

{

Visit(T->data); /* 先访问根结点*/

PreOrderTraverse(T->lchild,Visit); /* 再先序遍历左子树*/

PreOrderTraverse(T->rchild,Visit); /* 最后先序遍历右子树*/

}

}

void InOrderTraverse(BiTree T,Status(*Visit)(TElemType))

{ /* 初始条件: 二叉树T存在,Visit是对结点操作的应用函数*/

/* 操作结果: 中序递归遍历T,对每个结点调用函数Visit一次且仅一次*/ if(T)

{

InOrderTraverse(T->lchild,Visit); /* 先中序遍历左子树*/

Visit(T->data); /* 再访问根结点*/

InOrderTraverse(T->rchild,Visit); /* 最后中序遍历右子树*/

}

}

queue_imple.cpp源文件:

#include"queue_head.h"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 exit() */

/* 链队列的基本操作(4个) */

Status InitQueue(LinkQueue *Q)

{ /* 构造一个空队列Q */

(*Q).front=(*Q).rear=(QueuePtr)malloc(sizeof(QNode));

if(!(*Q).front)

exit(OVERFLOW);

(*Q).front->next=NULL;

return OK;

}

Status QueueIsEmpty(LinkQueue Q)

{ /* 若Q为空队列,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

if(Q.front==Q.rear)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

Status EnQueue(LinkQueue *Q,QElemType e)

{ /* 插入元素e为Q的新的队尾元素*/

QueuePtr p=(QueuePtr)malloc(sizeof(QNode));

if(!p) /* 存储分配失败*/

exit(OVERFLOW);

p->data=e;

p->next=NULL;

(*Q).front->next=p;

(*Q).rear=p;

return OK;

}

Status DeQueue(LinkQueue *Q,QElemType *e)

{ /* 若队列不空,删除Q的队头元素,用e返回其值,并返回OK,否则返回ERROR */

QueuePtr p;

if((*Q).front==(*Q).rear)

return ERROR;

p=(*Q).front->next;

*e=p->data;

(*Q).front->next=p->next;

if((*Q).rear==p)

(*Q).rear=(*Q).front;

free(p);

return OK;

}

Lab2_main.cpp源文件:

#include"lab2_head.h"

#include"queue_head.h"

TElemType Nil=0; /* 整型以0为空*/

void main()

{

int i;

BiTree T,p,c;

TElemType e1,e2;

InitBiTree(&T);

printf("构造空二叉树后,树空否?%d (1:是0:否)\n树的深度=%d\n",BiTreeIsEmpty(T),BiTreeDepth(T));

e1=Root(T);

if(e1!=Nil)

printf("二叉树的根为: %d\n",e1);

else

printf("树空,无根\n");

printf("请先序输入二叉树(如:1 2 0 0 0表示1为根结点,2为左子树的二叉树):\n");

CreateBiTree(&T);

printf("建立二叉树后,树空否?%d (1:是0:否)\n树的深度=%d\n",BiTreeIsEmpty(T),BiTreeDepth(T));

e1=Root(T);

if(e1!=Nil)

printf("二叉树的根为: %d\n",e1);

else

printf("树空,无根\n");

printf("中序递归遍历二叉树:\n");

InOrderTraverse(T,visitT);

printf("\n");

printf("请输入一个结点的值: ");

scanf("%d",&e1);

p=Point(T,e1); /* p为e1的指针*/

printf("结点的地址为%d\n",p);

printf("结点的值为%d\n",V alue(p));

printf("欲改变此结点的值,请输入新值: ");

scanf("%d",&e2);

Assign(p,e2);

e1=Parent(T,e2);

if(e1!=Nil)

printf("%d的双亲是%d\n",e2,e1);

else

printf("%d没有双亲\n",e2);

e1=LeftChild(T,e2);

if(e1!=Nil)

printf("%d的左孩子是%d\n",e2,e1);

else

printf("%d没有左孩子\n",e2);

e1=RightChild(T,e2);

if(e1!=Nil)

printf("%d的右孩子是%d\n",e2,e1);

else

printf("%d没有右孩子\n",e2);

e1=LeftSibling(T,e2);

if(e1!=Nil)

printf("%d的左兄弟是%d\n",e2,e1);

else

printf("%d没有左兄弟\n",e2);

e1=RightSibling(T,e2);

if(e1!=Nil)

printf("%d的右兄弟是%d\n",e2,e1);

else

printf("%d没有右兄弟\n",e2);

InitBiTree(&c);

printf("构造一个右子树为空的二叉树c:\n");

printf("请先序输入二叉树(如:1 2 0 0 0表示1为根结点,2为左子树的二叉树):\n");

CreateBiTree(&c);

printf("先序递归遍历二叉树c:\n");

PreOrderTraverse(c,visitT);

printf("\n树c插到树T中,请输入树T中树c的双亲结点c为左(0)或右(1)子树: ");

scanf("%d%d",&e1,&i);

p=Point(T,e1); /* p是T中树c的双亲结点指针*/

InsertChild(p,i,c);

printf("先序递归遍历二叉树:\n");

PreOrderTraverse(T,visitT);

printf("\n删除子树,请输入待删除子树的双亲结点左(0)或右(1)子树: ");

scanf("%d%d",&e1,&i);

p=Point(T,e1);

DeleteChild(p,i);

printf("先序递归遍历二叉树:\n");

PreOrderTraverse(T,visitT);

printf("\n");

DestroyBiTree(&T);

}

数据结构实验一顺序表问题及实验报告模板 - Copy

实验一顺序表问题 【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报告一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班级: 学号:姓名: 日期:程序名: 一、上机实验的问题和要求: 顺序表的查找、插入与删除。设计算法,实现线性结构上的顺序表的产生以及元素的查找、插入与删除。具体实现要求: 1.从键盘输入10个整数,产生顺序表,并输出结点值。 调试数据:9 8 7 6 5 4 3 2 1 2.从键盘输入1个整数,在顺序表中查找该结点。若找到,输出结点的位置;若找不到, 则显示“找不到”。 调试数据:第一次输入11,第二次输入3 3.从键盘输入2个整数,一个表示欲插入的位置i,另一个表示欲插入的数值x,将x插 入在对应位置上,输出顺序表所有结点值,观察输出结果。 调试数据:第一次insert "11" after "6" ,第二次insert "86" at "2" 4.从键盘输入1个整数,表示欲删除结点的位置,输出顺序表所有结点值,观察输出结果。 调试数据:第一次delete the number at "2" ,第二次delete value "9" 注意:顺序表输出表现形式如下(实验报告上为截图): 顺序表: 第一题 Initially Seq: head -> 9 -> 8 -> 7 -> 6 -> 5 -> 4 -> 3 -> 2 -> 1 -> null 第二题 找不到 6 第三题 insert "11" after "6": head -> 9 -> 8 -> 7 -> 6 -> 11 -> 5 -> 4 -> 3 -> 2 -> 1 -> null insert"86"at"2":head -> 9 -> 8 -> 86 -> 7 -> 6 -> 5 -> 4 -> 3 -> 2 -> 1 -> null 第四题 delete the number at "2":head -> 9 -> 8 -> 6 -> 5 -> 4 -> 3 -> 2 -> 1 ->null delete value "9": head -> 8 -> 7 -> 6 -> 5 -> 4 -> 3 -> 2 -> 1 -> null

(完整版)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全集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全集 实验一线性表基本操作和简单程序 1 .实验目的 (1 )掌握使用Visual C++ 6.0 上机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 (2 )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初始化、插入、删除、取数据元素等运算在顺序存储结构和链表存储结构上的程序设计方法。 2 .实验要求 (1 )认真阅读和掌握和本实验相关的教材内容。 (2 )认真阅读和掌握本章相关内容的程序。 (3 )上机运行程序。 (4 )保存和打印出程序的运行结果,并结合程序进行分析。 (5 )按照你对线性表的操作需要,重新改写主程序并运行,打印出文件清单和运行结果 实验代码: 1)头文件模块 #include iostream.h>// 头文件 #include// 库头文件------ 动态分配内存空间 typedef int elemtype;// 定义数据域的类型 typedef struct linknode// 定义结点类型 { elemtype data;// 定义数据域 struct linknode *next;// 定义结点指针 }nodetype; 2)创建单链表

nodetype *create()// 建立单链表,由用户输入各结点data 域之值, // 以0 表示输入结束 { elemtype d;// 定义数据元素d nodetype *h=NULL,*s,*t;// 定义结点指针 int i=1; cout<<" 建立一个单链表"<> d; if(d==0) break;// 以0 表示输入结束 if(i==1)// 建立第一个结点 { h=(nodetype*)malloc(sizeof(nodetype));// 表示指针h h->data=d;h->next=NULL;t=h;//h 是头指针 } else// 建立其余结点 { s=(nodetype*) malloc(sizeof(nodetype)); s->data=d;s->next=NULL;t->next=s; t=s;//t 始终指向生成的单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

约瑟夫问题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汇总.

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 约瑟夫问题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 年级: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管理学院综合实验室 完成日期: 小组成员: 2012 学年至2013 学年度第1 学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线性表表示和实现; (2)学会定义抽象数据类型; (3)学会分析问题,设计适当的解决方案; 二、实验内容 【问题描述】:编号为1,2,…,n的n 个人按顺时针方向围坐一圈,每人持有一个密码(正整数)。一开始任选一个正整数作为报数上限值m,从第一个人开始按顺时针方向自 1 开始顺序报数,报到m 时停止报数。报m 的人出列,将他的密码作为新的m 值,从他在顺时针方向上的下一个人开始重新从1 报数,如此下去,直至所有人全部出列为止。试设计一个程序求出出列顺序。 【基本要求】:利用单向循环链表存储结构模拟此过程,按照出列的顺序印出各人的编号。 【测试数据】:m 的初值为20;密码:3,1,7,2,4,8,4(正确的结果应为6,1,4,7,2,3,5)。 三、实验步骤 (一)需求分析 对于这个程序来说,首先要确定构造链表时所用的插入方法。当数到m 时一个人就出列,也即删除这个节点,同时建立这个节点的前节点与后节点的联系。由于是循环计数,所以才采用循环列表这个线性表方式。 程序存储结构利用单循环链表存储结构存储约瑟夫数据(即n个人的编码等),模拟约瑟夫的显示过程,按照出列的顺序显示个人的标号。编号为1,2,…,n 的 n 个人按顺时针方向围坐一圈,每人持有一个密码(正整数)。一开始任选一个正整数作为报数上限值 m,从第一个人开始按顺时针方向自1 开始顺序报数,报到 m 时停止报数。报 m 的人出列,将他的密码作为新的 m 值,从他在顺时针方向上的下一个人开始重新从 1 报数,如此下去,直至所有人全部出列为止。试设计一个程序求出出列顺序。基本要求是利用单向循环链表存储结构模拟此过程,按照出列的顺序印出各人的编号。 程序执行的命令(1)构造单向循环链表。 (2)按照出列的顺序引出各个人的标号。 测试数据 m 的初值为 20;密码:3,1,7,2,4,8,4(正确的结果应为 6,1,4,7,2,3,5) (1)、插入:在把元素插入到循环链表中时,由于是采用的头插法,所以我保留了front头结点。在每加入一个节点时,都会直接连接在front后面,从而保证一开始就赋值的rear尾节点不用修改。 伪代码阐释如下:

数据结构停车场问题实验报告汇总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停车场管理问题 姓名: 学号: 问题描述 设有一个可以停放n辆汽车的狭长停车场,它只有一个大门可以供车辆进出。车辆按到达停车场时间的早晚依次从停车场最里面向大门口处停放(最先到达的第一辆车放在停车场的最里面)。如果停车场已放满n辆车,则后来的

车辆只能在停车场大门外的便道上等待,一旦停车场内有车开走,则排在便道上的第一辆车就进入停车场。停车场内如有某辆车要开走,在它之后进入停车场的车都必须先退出停车场为它让路,待其开出停车场后,这些车辆再依原来的次序进场。每辆车在离开停车场时,都应根据它在停车场内停留的时间长短交费。如果停留在便道上的车未进停车场就要离去,允许其离去,不收停车费,并且仍然保持在便道上等待的车辆的次序。编制一程序模拟该停车场的管理。 二、实现要求 要求程序输出每辆车到达后的停车位置(停车场或便道上),以及某辆车离开停车场时应交纳的费用和它在停车场内停留的时间。 三、实现提示 汽车的模拟输入信息格式可以是:(到达/离去,汽车牌照号码,到达/离去的时刻)。例如,(‘A',,1,5)表示1号牌照车在5这个时刻到达,而(‘ D ',,5,20)表示5号牌照车在20这个时刻离去。整个程序可以在输入信息为(‘ E ',0,0)时结束。本题可用栈和队列来实现。 四、需求分析 停车场采用栈式结构,停车场外的便道采用队列结构(即便道就是等候队列)。停车场的管理流程如 下 ①当车辆要进入停车场时,检查停车场是否已满,如果未满则车辆进栈(车辆进入停车场);如果停车场已满,则车辆进入等候队列(车辆进入便道等候)。 ②当车辆要求出栈时,该车到栈顶的那些车辆先弹出栈(在它之后进入的车辆必须先退出车场为它让路),再让该车出栈,其他车辆再按原次序进栈(进入车场)。当车辆出栈完毕后,检查等候队列(便道) 中是否有车,有车则从队列头取出一辆车压入栈中。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一.题目要求 1)编程实现二叉排序树,包括生成、插入,删除; 2)对二叉排序树进行先根、中根、和后根非递归遍历; 3)每次对树的修改操作和遍历操作的显示结果都需要在屏幕上用树的形状表示出来。 4)分别用二叉排序树和数组去存储一个班(50人以上)的成员信息(至少包括学号、姓名、成绩3项),对比查找效率,并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二叉排序树效率高,为什么? 二.解决方案 对于前三个题目要求,我们用一个程序实现代码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Stack.h"//栈的头文件,没有用上 typedefintElemType; //数据类型 typedefint Status; //返回值类型 //定义二叉树结构 typedefstructBiTNode{ ElemType data; //数据域 structBiTNode *lChild, *rChild;//左右子树域 }BiTNode, *BiTree; intInsertBST(BiTree&T,int key){//插入二叉树函数 if(T==NULL) { T = (BiTree)malloc(sizeof(BiTNode)); T->data=key; T->lChild=T->rChild=NULL; return 1; } else if(keydata){ InsertBST(T->lChild,key); } else if(key>T->data){ InsertBST(T->rChild,key); } else return 0; } BiTreeCreateBST(int a[],int n){//创建二叉树函数 BiTreebst=NULL; inti=0; while(i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模板(验证型)

学期: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指导教师:杨华莉成绩: 实验一顺序表的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VC++6.0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 2.掌握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的类型定义; 3.掌握顺序表的基本操作的实现,如:插入、删除、遍历、查找、排序、修改、合并等; 4.掌握顺序表的应用。 二、实验要求 1.认真阅读和掌握本实验的示例程序。 2.上机运行示例程序,打印出程序的运行结果,并作必要的说明。 3.对示例程序,按照对线性表的操作需要,在程序中至少添加2个顺序表的相关操作。如: i.查找并显示分数在区间[a,b)的学生信息; ii.查找并显示最高分或最低分学生信息; iii.统计不及格或及格人数及所占比例; iv.将信息表按学号、姓名或分数升序或降序排列; v.按学号顺序进行数据元素的插入; vi.删除指定学号或姓名的学生信息; vii.修改某个学生的信息; viii.其它。 4.重新改写主函数(要求必需调用自己添加的操作),打印出文件清单(自己添加的函数、修改后的主函数和运行结果)。 5.对修改后的程序,分析每一个算法(函数)的时间复杂度。 6.根据上述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并简要给出算法设计小结和心得。 三、实验环境 1.台式计算机每人一台; 2.软件:Visual C++6.0 四、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

一.示例程序运行结果及说明

二.自己添加的新函数(至少2个),要求加必要的注释。 SqList Delete_SqList(SqList &L)//删除学生信息 { Elemtype x; int i=0; int choice=DMenu(); char name[25]; int num,k; if(!L.length) { printf("表为空,无法删除!"); exit(0); } switch(choice) { case 1: //按姓名删除 printf("\n请输入要删除的学生的姓名\n"); scanf("%s",&name); k=strcmp(name,L.data[i].name);//比较姓名 if(k==0) { x=L.data[i-1]; for(int m=L.length-1;m>=i-1;--m) L.data[i-1]=L.data[i]; --L.length; break; } case 2: //按学号删除 printf("\n请输入要删除学生的学号\n"); scanf("%d",&num); if(num==L.data[i].num) { for(int m=L.length-1;m>=i-1;--m) L.data[i-1]=L.data[i]; --L.length; break; } case 3:break; } return L;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范例

《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实验项目 实验一二叉树的应用 实验目的 1、进一步掌握指针变量的含义及应用。 2、掌握二叉树的结构特征,以及各种存储结构的特点及使用范围。 3、掌握用指针类型描述、访问和处理二叉树的运算。 实验内容 题目1:编写一个程序,采用一棵二叉树表示一个家谱关系。要求程序具有如下功能:(1)用括号表示法输出家谱二叉树, (2)查找某人的所有儿子, (3)查找某人的所有祖先。 算法设计分析 (一)数据结构的定义 为了能够用二叉树表示配偶、子女、兄弟三种关系,特采用以下存储关系,则能在二叉树上实现家谱的各项运算。 二叉树型存储结构定义为: typedef struct SNODE {char name[MAX]; //人名 struct SNODE *left; //指向配偶结点 struct SNODE *right; //指向兄弟或子女结点 }FNODE; (二)总体设计 实验由主函数、家谱建立函数、家谱输出函数、儿子查找函数、祖先查找函数、结点定位函数、选择界面函数七个函数共同组成。其功能描述如下: (1)主函数:统筹调用各个函数以实现相应功能 void main() (2)家谱建立函数:与用户交互建立家族成员对应关系 void InitialFamily(FNODE *&head) //家谱建立函数 (3)家谱输出函数:用括号表示法输出家谱 输出形式为:父和母(子1和子妻1(孙1),子2和子妻2(孙2)) void PrintFamily(FNODE *head) //家谱输出函数

(4)儿子查找函数:在家谱中查找到某人所有的子女并输出,同时也能辨别出其是否为家族成员与是否有子女 void FindSon(FNODE *b,char p[]) //儿子查找函数 (5)祖先查找函数:在家谱中查找到某人所有的祖先并输出,同时也能辨别出其是否为家族中成员。 int FindAncestor(FNODE *head,char son[ ]) //祖先查找函数 (6)结点定位函数:在家谱中找到用户输入人名所对应的结点。 FNODE *findnode(FNODE *b,char p[]) //结点定位函数 (7)选择界面函数:为便于编写程序,将用户选择部分独立为此函数。 void PRINT(int &n) (三)各函数的详细设计: void InitialFamily(FNODE *&head) //家谱建立函数 1:首先建立当前人的信息,将其左右结点置为空, 2:然后让用户确定其是否有配偶,如果没有配偶,则当前程序结束, 3:如果有则建立其配偶信息,并将配偶结点赋给当前人的左结点; 4:再让用户确定其是否有子女,如果有则递归调用家谱建立函数建立子女结点,并将其赋给配偶结点的下一个右结点。 5:如无,则程序结束 void PrintFamily(FNODE *head) //家谱输出函数 1:首先判断当前结点是否为空,如果为空则结束程序; 2:如果不为空,则输出当前结点信息, 3:然后判断其左结点(配偶结点)是否为空,如不为空则输出“和配偶信息。 4:再判断配偶结点的右结点是否为空,如不为空则递归调用输出其子女信息,最后输出“)”; 5:当配偶结点为空时,则判断其右结点(兄弟结点)是否为空 6:如果不为空,则输出“,”,并递归调用输出兄弟信息 7程序结束 FNODE *findnode(FNODE *b,char p[]) //结点定位函数 1:当前结点是否为空,为空则返回空; 2:如果和查找信息相同,则返回当前结点; 3:如不然,则先后递归访问其左结点,再不是则递归访问右结点 void FindSon(FNODE *b,char p[]) //儿子查找函数 1:在家谱中定位到要查找的结点,如无则输出“查找不到此人” 2:判断其配偶结点与子女结点是否为空,为空则输出“无子女” 3:不为空则输出其配偶结点的所有右结点(子女结点)。 int FindAncestor(FNODE *head,char son[ ]) //祖先查找函数 1:先在家谱中定位到要查找的结点,如为空输出“不存在此人”,程序结束 2:先将父母结点入栈,当栈为空时程序结束, 3:栈不为空时,判断栈顶元素是否已访问过, 4:访问过,再判断是否为查找结点,如是则输出栈中保存的其祖先结点,并滤过其兄弟结点不输出;不是查找结点,则退栈一个元素 5:未访问过,则取当前栈顶元素,置访问标志——1,同时取其右结点 6:栈不为空或当前所取结点不为空时,转到2; 实验测试结果及结果分析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七查找、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本实验项目方案受“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X3108005)”项目资助)实验难度: A □ B □ C □ 学期:2010秋季学期 任课教师: 实验题目: 查找算法设计与实现 姓名: 王辉 学号: 20091120154 电子邮件: 完成提交时间: 2010 年 12 月 27 日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2010学年秋季学期 《数据结构实验》成绩考核表 学号:姓名:本人承担角色: 综合得分:(满分100分) 指导教师:年月日(注:此表在难度为C时使用,每个成员一份。)

(下面的内容由学生填写,格式统一为,字体: 楷体, 行距: 固定行距18,字号: 小四,个人报告按下面每一项的百分比打分。难度A满分70分,难度B满分90分)一、【实验构思(Conceive)】(10%) 1 哈希表查找。根据全年级学生的姓名,构造一个哈希表,选择适当的哈希函数和解决冲突的方法,设计并实现插入、删除和查找算法。 熟悉各种查找算法的思想。 2、掌握查找的实现过程。 3、学会在不同情况下运用不同结构和算法求解问题。 4 把每个学生的信息放在结构体中: typedef struct //记录 { NA name; NA tel; NA add; }Record; 5 void getin(Record* a)函数依次输入学生信息 6 人名折叠处理,先将用户名进行折叠处理折叠处理后的数,用除留余数法构造哈希函数,并返回模值。并采用二次探测再散列法解决冲突。 7姓名以汉语拼音形式,待填入哈希表的人名约30个,自行设计哈希函数,用线性探测再散列法或链地址法处理冲突;在查找的过程中给出比较的次数。完成按姓名查询的操作。将初始班级的通讯录信息存入文件。 二、【实验设计(Design)】(20%) (本部分应包括:抽象数据类型的功能规格说明、主程序模块、各子程序模块的伪码说明,主程序模块与各子程序模块间的调用关系) 1抽象数据类型的功能规格说明和结构体: #include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及心得体会

2011~2012第一学期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班级:信管一班 学号:201051018 姓名:史孟晨

实验报告题目及要求 一、实验题目 设某班级有M(6)名学生,本学期共开设N(3)门课程,要求实现并修改如下程序(算法)。 1. 输入学生的学号、姓名和 N 门课程的成绩(输入提示和输出显示使用汉字系统), 输出实验结果。(15分) 2. 计算每个学生本学期 N 门课程的总分,输出总分和N门课程成绩排在前 3 名学 生的学号、姓名和成绩。 3. 按学生总分和 N 门课程成绩关键字升序排列名次,总分相同者同名次。 二、实验要求 1.修改算法。将奇偶排序算法升序改为降序。(15分) 2.用选择排序、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分别替换奇偶排序算法,并将升序算法修改为降序算法;。(45分)) 3.编译、链接以上算法,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25)。 4. 修改后算法的所有语句必须加下划线,没做修改语句保持按原样不动。 5.用A4纸打印输出实验报告。 三、实验报告说明 实验数据可自定义,每种排序算法数据要求均不重复。 (1) 实验题目:《N门课程学生成绩名次排序算法实现》; (2) 实验目的:掌握各种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实验方法和验证算法的准确性; (3) 实验要求:对算法进行上机编译、链接、运行; (4) 实验环境(Windows XP-sp3,Visual c++); (5) 实验算法(给出四种排序算法修改后的全部清单); (6) 实验结果(四种排序算法模拟运行后的实验结果); (7) 实验体会(文字说明本实验成功或不足之处)。

三、实验源程序(算法) Score.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define M 6 #define N 3 struct student { char name[10]; int number; int score[N+1]; /*score[N]为总分,score[0]-score[2]为学科成绩*/ }stu[M]; void changesort(struct student a[],int n,int j) {int flag=1,i; struct student temp; while(flag) { flag=0; for(i=1;ia[i+1].score[j]) { temp=a[i]; a[i]=a[i+1]; a[i+1]=temp; flag=1; } for(i=0;ia[i+1].score[j]) { temp=a[i]; a[i]=a[i+1]; a[i+1]=temp; flag=1;

数据结构二叉树实验报告

实验三二叉树的遍历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二叉树的结点类型和二叉树的基本操作。 2、掌握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的算法。 3、加深对二叉树的理解,逐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编程能力。 二、实验环境 运行C或VC++的微机。 三、实验内容 1、依次输入元素值,以链表方式建立二叉树,并输出结点的值。 2、分别以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二叉树的方式输出结点内容。 四、设计思路 1. 对于这道题,我的设计思路是先做好各个分部函数,然后在主函数中进行顺序排列,以此完成实验要求 2.二叉树采用动态数组 3.二叉树运用9个函数,主要有主函数、构建空二叉树函数、建立二叉树函数、访问节点函数、销毁二叉树函数、先序函数、中序函数、后序函数、范例函数,关键在于访问节点 五、程序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typedef struct TNode//结构体定义 {

int data; //数据域 struct TNode *lchild,*rchild; // 指针域包括左右孩子指针 }TNode,*Tree; void CreateT(Tree *T)//创建二叉树按,依次输入二叉树中结点的值 { int a; scanf("%d",&a); if(a==00) // 结点的值为空 *T=NULL; else // 结点的值不为空 { *T=(Tree)malloc(sizeof(TNode)); if(!T) { printf("分配空间失败!!TAT"); exit(ERROR); } (*T)->data=a; CreateT(&((*T)->lchild)); // 递归调用函数,构造左子树 CreateT(&((*T)->rchild)); // 递归调用函数,构造右子树 } } void InitT(Tree *T)//构建空二叉树 { T=NULL; } void DestroyT(Tree *T)//销毁二叉树 { if(*T) // 二叉树非空 { DestroyT(&((*T)->lchild)); // 递归调用函数,销毁左子树 DestroyT(&((*T)->rchild)); // 递归调用函数,销毁右子树 free(T); T=NULL; } } void visit(int e)//访问结点 { printf("%d ",e); }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示例

数据结构实验 实验二 线性表的应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班 组长: 组员: 日期:

实验报告 实验类型__综合设计__实验室____________ 1.实验题目 编制一个演示单链表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的程序 2.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线性表的特点 2)掌握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的基本运算及应用。 3)尽可能考虑算法的健壮性 4)实验报告中要写出测试数据、错误分析以及收获。 3.需求分析 本演示程序用TC编写,完成单链表的生成,任意位置的插入、删除,以及确定某一元素在单链表中的位置。 ①输入的形式和输入值的范围:插入元素时需要输入插入的位置和元素的值;删除元素时输入删除元素的位置;查找操作时需要输入元素的值。在所有输入中,元素的值都是整数②输出的形式:在所有三种操作中都显示操作是否正确以及操作后单链表的内容。其中删除操作后显示删除的元素的值,查找操作后显示要查找元素的位置 ③程序所能达到的功能:完成单链表的生成(通过插入操作)、插入、删除、查找操作 ④测试数据 A、插入操作中依次输入11,12,13,14,15,16,生成一个单链表 B、查找操作中依次输入12,15,22返回这3个元素在单链表中的位置 C、删除操作中依次输入2,5,删除位于2和5的元素 4.概要设计 为了实现上述程序功能,需要定义单链表的抽象类型如下: ADT LinkList { 数据对象:D={ai|ai∈IntegerSet,i=0,1,2,…,n,n≥0} 数据关系:R={|ai,ai+1 ∈D} 基本操作: InitLinkList(&L) 操作结果:构造一个空的单链表L. InsLinkList(&L,pos,e) 初始条件:单链表L已存在

《数据结构实验》实验题目及实验报告模板

《数据结构实验》的实验题目及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一客房管理(链表实验) ●实现功能: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编程实现客房管理程序的各个功能函数,从而熟练 掌握单链表的创建、输出、查找、修改、插入、删除、排序和复杂综合应用等操作的算法 实现。以带表头结点的单链表为存储结构,实现如下客房管理的设计要求。 ●实验机时:8 ●设计要求: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定义客房链表结点结构 typedef struct HNode { char roomN[7]; //客房名称 float Price; //标准价格 float PriceL; //入住价格(默认值=标准价格*80%) int Beds; //床位数Beds char State[5]; //入住状态(值域:"空闲"、"入住"、"预订",默认值为"空闲") struct HNode *next; //指针域 }Hotel, *HLink; (1)实现创建客房信息链表函数void Build(HLink &H),输入(客房名称、标准价格、床位数),同时修改入住价格、入住状态为默认值,即入住价格=标准价格*80%,入住状态为”空闲”(提示:用strcpy()字符串拷贝函数)。为了提高程序调试效率,要求:用文件操作来输入客房信息(客房名称、标准价格、床位数); (2)实现输出客房信息函数void Exp(HLink H),输出所有客房的客房名称、标准价格、入住价格、床位数、入住状态; (3)函数int Find(HLink &H, char *roomN),查找房间名称为roomN的客房。如果找到,则返回该客房在链表中的位置序号(>=1),否则返回0。提示:用strcmp()字符串比较函数; (4)实现函数void updateH(HLink &H, int beds, char *state),将床位数为beds的客房入住状态改为state。提示:用strcpy()字符串拷贝函数; (5)函数void Add(HLink &H),将该链表中未入住的客房入住价格均加价20%; (6)求出入住价格最高的客房函数HLink FirstH(HLink &H),该函数内return语句返回入住价格最高的客房结点指针,返回前将该结点在链表中删除; (7)函数void MoveK1(HLink &H, int k),将单链表中倒数第k个结点移到第一个结点位置,注意:严禁采用先计算链表长度n再减k(即n-k)的方法;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 答案汇总

数据结构(C语言版)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实验1 实验题目:单链表的插入和删除 实验目的: 了解和掌握线性表的逻辑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掌握单链表的基本算法及相关的时间性能分析。 实验要求: 建立一个数据域定义为字符串的单链表,在链表中不允许有重复的字符串;根据输入的字符串,先找到相应的结点,后删除之。 实验主要步骤: 1、分析、理解给出的示例程序。 2、调试程序,并设计输入数据(如:bat,cat,eat,fat,hat,jat,lat,mat,#),测试程序 的如下功能:不允许重复字符串的插入;根据输入的字符串,找到相应的结点并删除。 3、修改程序: (1)增加插入结点的功能。 (2)将建立链表的方法改为头插入法。 程序代码: #include"stdio.h" #include"string.h" #include"stdlib.h" #include"ctype.h" typedef struct node //定义结点 { char data[10]; //结点的数据域为字符串 struct node *next; //结点的指针域 }ListNode; typedef ListNode * LinkList; // 自定义LinkList单链表类型 LinkList CreatListR1(); //函数,用尾插入法建立带头结点的单链表 LinkList CreatList(void); //函数,用头插入法建立带头结点的单链表 ListNode *LocateNode(); //函数,按值查找结点 void DeleteList(); //函数,删除指定值的结点 void printlist(); //函数,打印链表中的所有值 void DeleteAll(); //函数,删除所有结点,释放内存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样例

第五章 实验报告 在做完实验以后写实验报告,是整个实验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报告的撰写过程实际是对整个实验的总结与回顾,有助加深对实验的理解,提高对实验的认识。本章介绍如何撰写实验报告。 2.1如何撰写实验报告 对于每一个实验中所要求解决的问题,都应该有规范详细的报告文档,本实验要求报告的规范如下: 一、 问题描述 1.实验题目:一般教材中会给出实验题目。 2.基本要求:实验的基本要求,一般也会在教材中给出。 3.测试数据:实验中要用到的测试数据,部分实验由教材提供。 二、 需求分析 1.程序所能达到的基本可能。 2.输入的形式及输入值范围 3.输出的形式 4.测试数据要求 三、 概要设计 1.所用到得数据结构及其ADT 2.主程序流程及其模块调用关系 3.核心模块的算法伪码 四、 详细设计 1. 实现概要设计中的数据结构ADT 2. 实现每个操作的伪码,重点语句加注释 3. 主程序和其他模块的伪码

4. 函数调用关系图 五、 调试分析 1.设计与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体会 2.主要算法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分析 六、 使用说明 简要给出程序的运行和操作步骤。 七、 测试结果 给出实验结果,包括输入和输出。 八、 附录 带注释的源程序。 2.2实验报告样例 一、 问题描述 1.实验题目:利用有序链表表示正整数集合,实现集合的交、并和差运算。 2.基本要求:有用户输入两种整数分别作为两个集合元素,由程序计算它们的 交、并和差,并输出结果。 3.测试数据: S1={3,5,6,9,12,27,35} S2={5,8,10,12,27,31,42,51,55,63} 运行结果应为: S1∪S2={3,5,6,8,9,10,12,27,31,35,42,51,55,63} S1∩S2={5,12,27} S1-S2={3,6,9,35} 二、 需求分析 1.本程序用来求出任意两个正整数集合的交、并、差。 2.程序运行后显示提示信息,提示用户输入两组整数,程序需自动顾虑重复的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模板

2009级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约瑟夫问题 学生姓名:李凯 班级:21班 班内序号:06 学号:09210609 日期:2010年11月5日 1.实验要求 1)功能描述:有n个人围城一个圆圈,给任意一个正整数m,从第一个人开始依次报数,数到m时则第m个人出列,重复进行,直到所有人均出列为止。请输出n个人的出列顺序。 2)输入描述:从源文件中读取。 输出描述:依次从显示屏上输出出列顺序。 2. 程序分析 1)存储结构的选择 单循环链表 2)链表的ADT定义 ADT List{ 数据对象:D={a i|a i∈ElemSet,i=1,2,3,…n,n≧0} 数据关系:R={< a i-1, a i>| a i-1 ,a i∈D,i=1,2,3,4….,n} 基本操作: ListInit(&L);//构造一个空的单链表表L ListEmpty(L); //判断单链表L是否是空表,若是,则返回1,否则返回0. ListLength(L); //求单链表L的长度 GetElem(L,i);//返回链表L中第i个数据元素的值; ListSort(LinkList&List) //单链表排序 ListClear(&L); //将单链表L中的所有元素删除,使单链表变为空表 ListDestroy(&L);//将单链表销毁 }ADT List 其他函数: 主函数; 结点类; 约瑟夫函数 2.1 存储结构

[内容要求] 1、存储结构:顺序表、单链表或其他存储结构,需要画示意图,可参考书上P59 页图2-9 2.2 关键算法分析 结点类: template class CirList;//声明单链表类 template class ListNode{//结点类定义; friend class CirList;//声明链表类LinkList为友元类; Type data;//结点的数据域; ListNode*next;//结点的指针域; public: ListNode():next(NULL){}//默认构造函数; ListNode(const Type &e):data(e),next(NULL){}//构造函数 Type & GetNodeData(){return data;}//返回结点的数据值; ListNode*GetNodePtr(){return next;}//返回结点的指针域的值; void SetNodeData(Type&e){data=e;}//设置结点的数据值; void SetNodePtr(ListNode*ptr){next=ptr;} //设置结点的指针值; }; 单循环链表类: templateclass CirList { ListNode*head;//循环链表头指针 public: CirList(){head=new ListNode();head->next=head;}//构造函数,建立带头节点的空循环链表 ~CirList(){CirListClear();delete head;}//析构函数,删除循环链表 void Clear();//将线性链表置为空表 void AddElem(Type &e);//添加元素 ListNode *GetElem(int i)const;//返回单链表第i个结点的地址 void CirListClear();//将循环链表置为空表 int Length()const;//求线性链表的长度 ListNode*ListNextElem(ListNode*p=NULL);//返回循环链表p指针指向节点的直接后继,若不输入参数,则返回头指针 ListNode*CirListRemove(ListNode*p);//在循环链表中删除p指针指向节点的直接后继,且将其地址通过函数值返回 CirList&operator=(CirList&List);//重载赋

《数据结构》实验1实验报告

南京工程学院实验报告 操作的函数程序清单,分别用顺序表和链表结构完成,并在首页上表明团队名称、成员及个人的工作(函数),未来的成绩评定时将包含这一部分的团队成绩及个人的工作成绩。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上机环境,进一步掌握语言的结构特点。 2.掌握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的定义及实现。 3.掌握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单链表的定义及实现。 4.掌握线性表在顺序存储结构即顺序表中的各种基本操作。 5.掌握线性表在链式存储结构——单链表中的各种基本操作。 二、实验内容 1.顺序线性表的建立、插入及删除。 2.链式线性表的建立、插入及删除。 三、实验步骤 1.建立含n个数据元素的顺序表并输出该表中各元素的值及顺序表的长度。 2.利用前面的实验先建立一个顺序表L={21,23,14,5,56,17,31},然后在第i个位置插入元素68。 3.建立一个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结点的值域为整型数据。要求将用户输入的数据按尾插入法来建立相应单链表。 四、程序主要语句及作用(main函数程序清单) 程序1的主要代码(附简要注释)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lloc.h" #define SUCCESS 1 #define FAILURE 0 #define null 0 #define maxsize 100 typedef int datatype; typedef struct /*定义线性表(顺序结构)数据类型*/ { datatype data[maxsize]; int last; }sequenlist; int n; /*定义功能选择菜单函数*/ void print() { printf("----线性表(顺序结构)的基本操作----\n"); printf("----------开始----------\n"); } /*打印线性表(顺序结构)*/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栈进制转换

数据结构试验报告栈的应用——进制转换程序

if(s->top - s->base >= STACK_INIT_SIZE) { s->base=(int *)realloc(s->base , (s->stacksize + STACKINCREMENT) * sizeof(int) ); if(!s->base) { exit(OVERFLOW); } s->top=s->base + STACKINCREMENT; } * s->top ++ = *e; return OK; } 3.出栈程序 int Pop(Stack *s , int *e) { if(s->top == s->base) { return ERROR; } *e = * -- s->top; return OK;

} 4.主函数与进制转化 void main() { int N; int a; int e; Stack s; InitStack(&s); Pop(&s , &e); Push(&s ,&e); InitStack(&s); printf("请输入十进制数:"); scanf("%d",&N); printf("要将N转化为几进制"); scanf("%d",&a); while(N) { e=N%a; Push( &s , &e ); N = N / a ; }

int *base; int *top; int stacksize; }Stack; int InitStack(Stack *s) { s->base=(int *)malloc(STACK_INIT_SIZE * sizeof(int)); if(!s->base) { exit(OVERFLOW); } s->top=s->base; s->stacksize=STACK_INIT_SIZE; return OK; } int Push(Stack *s , int *e) { if(s->top - s->base >= STACK_INIT_SIZE) { s->base=(int *)realloc(s->base , (s->stacksize + STACKINCREMENT) * sizeof(int) );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全集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全集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全集 实验一线性表基本操作和简单程序 1.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Visual C++ 6.0上机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 (2)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初始化、插入、删除、取数据元素等运算在顺序存储结构和链表存储结构上的程序设计方法。 2.实验要求 (1)认真阅读和掌握和本实验相关的教材内容。 (2)认真阅读和掌握本章相关内容的程序。(3)上机运行程序。 (4)保存和打印出程序的运行结果,并结合程序进行分析。 (5)按照你对线性表的操作需要,重新改写主程序并运行,打印出文件清单和运行结果 实验代码: 1)头文件模块 #include iostream.h>//头文件

#include//库头文件-----动态分配内存空间 typedef int elemtype;//定义数据域的类型 typedef struct linknode//定义结点类型 { elemtype data;//定义数据域 struct linknode *next;//定义结点指针 }nodetype; 2)创建单链表 nodetype *create()//建立单链表,由用户输入各结点data域之值, //以0表示输入结束

{ elemtype d;//定义数据元素d nodetype *h=NULL,*s,*t;//定义结点指针 int i=1; cout<<"建立一个单链表"<> d; if(d==0) break;//以0表示输入结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