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化学专题复习三:酸碱盐的基本反应和基本规律

化学专题复习三:酸碱盐的基本反应和基本规律

化学专题复习三:酸碱盐的基本反应和基本规律
化学专题复习三:酸碱盐的基本反应和基本规律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专题复习三:酸碱盐的基本反应和基本规律

二. 重点、难点:

1. 重点:

掌握酸碱盐、氧化物的性质与制取

2. 难点:

熟练的写出酸碱盐规律方程式

三. 具体内容:

1. 酸的通性和制取

2. 碱的通性和制取

3. 盐的性质和制取

4. 氧化物的性质和制取

【典型例题】

[例1]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下列各选项物质之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 Fe和CuSO4溶液

B. Cu和稀盐酸

C. Zn和Hg(NO3)2溶液

D. Mg和稀硫酸

答案:B。

解析:判断在溶液中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金属与酸反应有如下规律:①只有排在氢

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②酸一般指的是稀盐酸和稀硫酸,因为浓硫酸和硝酸具有

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水,浓盐酸具有强挥发性,使生成的氢气含有氯

化氢气体而不纯净;③钾、钙、钠太活泼,一般不用它们与酸反应制取氢气。④单质铁起

置换反应时生成物是亚铁(+2)化合物。Cu位于H之后,不能置换出酸中的H。故正确答

案为B。金属与盐反应有如下规律:①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后面酸的金属,②

金属与盐反应必须在盐溶液中才能进行也就是要求盐是可溶于水的。

[例2] 盐酸和硫酸是实验室里常用的试剂,现有两瓶没有标签的稀盐酸和稀硫酸,请你设计出

解析:盐酸、硫酸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物质,它们的性质有相似之处,又有许多不同之处,利用它们不同的性质多角度加以鉴别。

[例3] 下图是初中化学所学的常见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生成产物中的水已略去)。其中A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B是一种常见的气体,H是一种含钠的化合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F、D的化学式:A________ ;F___________ ;H_______。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E + H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E + 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B +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案:(1)A、CaCO3;F、H2O;H、NaCl

(2)①Na2CO3+2HCl2NaCl+H2O+CO2↑

②Na2CO3+Ca(OH)2CaCO3↓+2NaOH

③CO2+ 2NaOH Na2CO3+ H2O

解析:H是一种含钠的化合物,又是由D与盐酸反应得到,所以H是NaCl;E和盐酸反应得到NaCl和气体B,可初步判断出E可能是碳酸钠,B可能是CO2,从而推理出D是NaOH,又已知A是一种建筑材料,分解出CO2,可推出A可能是CaCO3,C是CaO、G 是Ca(OH)2,进而推出F是H2O

【模拟试题】

一. 选择题

1. 人胃液里含适量盐酸,可帮助消化,胃酸过多,反而造成消化不良。下列物质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是()

A. NaOH

B. Mg(OH)2

C. CaCO3

D. Na2CO3

2. 检验某溶液是否是酸时,不能选用的试剂是()

A. 无色酚酞溶液

B. 紫色石蕊溶液

C. 碳酸钠溶液

D. 锌粒

3. 下列物质中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但反应若不加指示剂则无明显现象的是()

A. 氯化铁溶液

B. 碳酸钠溶液

C. 稀盐酸

D. 硝酸溶液

4.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农作物一般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里生长

B. 当空气受硫或氮的氧化物污染时,可能形成酸雨

C. 测定人体内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的健康情况

D. 苹果汁的pH一般在11~13之间

5.

A. 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食苹果

B. 番茄汁属于酸性食品

C. 牛奶和鸡蛋清均为碱性食品

D. 苹果汁酸性比牛奶弱

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盐在组成上的共同点是均有金属元素

B. 凡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C. 复分解反应一定没有单质参加或生成

D. 酸、碱、盐、氧化物在组成上均有非金属元素

7. 某地农业科技工作者在进行“酸雨对农业产量影响及对策的研究”中,得出酸雨的pH

()

A. 酸雨的pH越大,小麦减产幅度越大

B. 酸雨的pH越小,小麦减产幅度越大

C. 酸雨的酸性越强,小麦的减产越小

D. 酸雨的酸性越强,小麦的减产越大

8. 下列能正确表示加水稀释pH=10的溶液的是()

9. 苯甲酸(C6H5COOH)可用作食品防腐剂,其酸性比醋酸强。下列对苯甲酸性质的推测不合理是()

A. 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

B. 苯甲酸溶液的pH大于7

C. 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D. 苯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10. 如图表示等质量的金属Mg和Al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X表示反应时间,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

B. X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Y表示反应所用时间

C. X表示滴加稀硫酸质量,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

D. X表示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

X

11. 某同学郊游时不慎被蜜蜂蜇伤,蜜蜂的刺液是酸性的,该同学随身携带的下列物品可以用来涂抹在蜇伤处以减轻疼痛的是()

A. 苹果汁(pH约为3)

B. 牛奶(pH约为6. 5)

C. 矿泉水(pH约为7)

D. 肥皂水(pH约为10)

12.(06北京)下列药品不需要密闭保存的是()

A. 浓盐酸

B. 浓硫酸

C. 食盐

D. 烧碱

二. 简答题

13. 氧化铝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氧化物。新制得的氧化铝除能与盐酸等发生化学反应外,还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水。因此,氧化铝又称为两性氧化物。请结合上面信息写出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14.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以石灰石、纯碱、水为原料来制取烧碱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钡餐透视检查胃肠疾病时,让病人口服硫酸钡,若误服碳酸钡就会中毒,原因是在人体内会产生可溶性钡盐(人胃液里有少量盐酸),反应的方程式为,误服碳酸钡后立即服用泻盐(硫酸镁)解毒的方程式。

16. 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Zn=ZnSO4+

(2)+Zn=ZnSO4+↑

(3)+Na2CO3=NaOH+

(4)+H2SO4=FeSO4+↑

(5)+H2SO4=Fe2(SO4)3+

(6)+H2SO4=Fe2(SO4)3+

【试题答案】

1. BC

2. A

3. CD

4. D

5. CD

6. CD

7. BD

8. D 9. B 10. AC 11. D 12. C

13. ①6HCl+Al2O3=2AlCl3+3H2O;②Al2O3+2NaOH =2NaAlO2+H2O。

14. CaCO 3CaO+CO2↑,CaO+H2O=Ca(OH)2,Na2CO3+Ca(OH)2=CaCO3↓+2NaOH。

15. BaCO3+2HCl=BaCl2+H2O+CO2↑,BaCl2+MgSO4=BaSO4↓+MgCl2。

16.(1)CuSO4,Cu (2)H2SO4(稀),H2 (3)Ba(OH)2,2,BaCO3↓

(4)Fe,H2(5)Fe2O3,3,3H2O (6)2Fe(OH)3,3,6H2O

酸碱盐的反应规律

. 酸碱盐的反应规律 具体内容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可归纳成下图来表示。 ①金属+ 氧气?金属氧化物 除Ag、Pt、Au外的金属,一般都可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金属越活泼与氧化合就越容易,反应就越剧烈。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 ②碱性氧化物+ 水?可溶性碱 可溶性碱对应的碱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KO、NaO、BaO都能跟水反应。22Ca(OH)微溶于水,它对应的CaO也能与水反应。其余的碱性氧化物一般与水不反应或2不易反应。 ③碱?盐 由碱转化成盐的三个途径: 碱+ 酸性氧化物?盐+ 水 碱+ 酸?盐+ 水 碱+ 某些盐?另一种碱+ 另一种盐 ④碱?碱性氧化物+ 水 不溶性的碱在加热的条件下,一般可分解为对应的碱性氧化物和水。碱中的金属越不活泼,则该碱越容易分解。 .. . ⑤非金属+ 氧气?非金属氧化物 除F、Cl、Br、I外的非金属,一般都可直接与O反应生成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22222化物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 ⑥酸性氧化物+ 水?含氧酸 除不溶性的SiO外,常见的酸性氧化物都可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含氧酸。2⑦酸?盐 由酸转化成盐有四个途径: 某些金属+ 某些酸?盐+ 氢气 酸+ 碱性氧化物?盐+ 水 酸+ 碱?盐+ 水

酸+ 某些盐?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 ⑧酸?酸性氧化物+ 水 在一定条件下含氧酸分解可生成酸性氧化物(酸酐)和水。 ⑨金属+ 非金属?无氧酸盐 此处的非金属H、O除外。当金属越活泼,非金属也越活泼时,反应就越容易进行。22⑩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含氧酸盐(非初三知识) 强酸(HSO、HNO)的酸酐与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即可反应,其余的需在加324热或高温条件下才能发生反应。 碱性氧化物+ 酸?盐+ 水 强酸(HSO、HNO、HCl)可与所有碱性氧化物反应,弱酸(HCO、HS等)只能233224和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反应。 酸性氧化物+ 碱?盐+ 水 酸性氧化物在一般条件下都可与强碱溶液反应,但SiO与NaOH固体(或KOH固体)2需在强热条件下才发反应。 酸+ 碱?盐+ 水 参加反应的酸和碱至少有一种是易溶于水的。 碱+ 盐?另一种碱+ 另一种盐 参加反应的碱和盐必须都能溶于水,同时生成物中必须有难溶物或容易挥发的碱(NH·HO)。 23.. . 酸+ 盐?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 酸和盐反应的前提条件比较复杂,在现阶段应掌握以下几点: 这里所说的酸和盐的反应是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必须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 条件,酸与盐才能发生反应。 如果反应物中的盐是难溶物,那么生成物必须都是可溶的,否则反应将不能继续进行。在实验室用石灰石制取CO时,只能选用盐酸而不能用硫酸,就是这个道理。2必须掌握弱酸盐(如NaCO、CaCO)跟强酸HCl、HSO、HNO的反应,和生成BaSO、4322334AgCl的反应。 盐+ 盐?另两种盐 参加反应的两种盐必须都能溶于水,若生成物中有一种是难溶性的盐时,则反应可以进行。 金属+ 盐?另一种金属+ 另一种盐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复习实验探究(精选.)

实验探究“酸碱盐化学性质” 的复习 麒麟区七中 张兴国 一.探究目的 1.练习固体和液体的正确取用操作。 2.巩固和加深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的认识。 3.通过对“物质转换知识链”的设计,让学生充分了解不同类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4.让化学知识与实验进行整合。 二.实验试剂和用品 1.试剂: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 NaOH 溶液、石灰水; 食盐水、Na 2CO 3溶液、、CuSO 4溶液、BaCl 2溶液、FeCl 3溶液、MgCl 2溶液、 AgNO 3溶液;镁条、铜片、锌粒、锈铁钉、NaHCO 3粉末、Na 2CO 3粉末、 NH 4Cl 固体、熟石灰粉末。 2.用品:白瓷板、玻璃片、砂纸、玻璃棒、pH 试纸、胶头滴管、药匙、镊子、 试管夹、试管(5只以上)、玻璃管或吸管、烧小杯(2只)。 三.知识归纳与串链(预习题) 【归纳】1 我们可以将复杂的“金属、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归纳为“238” (两个表、三种情况、八类反应)。请你写出一个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1. 两类置换反应——金属活动顺序表....... 的应用(有单质生成的反应) ① 金属+酸: ② 金属+盐溶液: 2. 三类“酸碱性相反”的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③酸性..氧化物+碱. : ④碱性..氧化物+酸. : ⑤酸.+碱. (中和反应): 3. 三类“盐与酸碱盐”的反应——溶解性表.... 的应用(生成沉淀或气体) ⑥盐+酸: ⑦盐+碱: ⑧盐+盐: 【归纳】2 我们还可以将 “沉淀和离子检验”之间的情况归纳为“863”(八沉淀、六离子、三情况)。 1. 八沉淀的三种情况(写对应化学式) ① 不溶于酸的沉淀: ② 溶于酸并产生.. 气体的沉淀:

初三化学酸碱盐学习难点突破

初中化学总复习资料(条理清晰) 初三化学酸碱盐学习难点突破 一、熟练记忆规律是应用的前提 酸碱盐部分虽然题型众多,如:鉴别、推断、除杂……,但是这些应用离不开最基础的知识点:即:对酸碱盐化学性质的熟练记忆。 通过学习可知:酸的通性有五点、碱和盐的通性各有四点。对于这些化学性质必须加以强化记忆和灵活记忆。可采用图表记忆法以及变式记忆法等。 如: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浓缩为下图记忆较好(图表记忆法) 在此基础上,再做变式练习,增加对化学性质的多角度记忆(变式记忆法)。如: (1)生成盐和水的规律,一定是中和反应吗?

(2)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中,生成盐的规律有几条等。 通过如上练习,即可起到加强知识的同化和异化的作用。 二、掌握“规矩”,可成“方圆” 记忆住以上规律就可以熟练应用了吗?当然不能。在大量练习中同学们发现以上规律中有很多是有“规矩”有条件的。因此在记住规律的前提下,还要记住规律应用的条件,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的应用。比如:可根据不同反应类型来灵活记忆有关反应的条件。归纳如下: 例如:写出下列物质中两两之间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铁、氧化铁、烧碱溶液、稀硫酸、硫酸铜溶液、氯化钡溶液、二氧化碳

思路点拨: 此类题目是考察酸、碱、盐、氧化物之间反应规律和反应发生条件的较好范例。解题时,为防止产生丢落现象,可采用以铁为起点逐次向后延伸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再以氧化铁为新起点逐次顺推……的方法。经判断共发生8个反应。由以上可以看出:在判断的过程中,自然强化了有关反应规律以及反应发生条件的记忆。这样的习题同学们可多找一些,做成卡片常备左右,随时加以练习,功到自然成。 三、抓重点题型,学会以点带面 在复习中经常见到不少同学埋头于题海之中,耗时长收效甚微。酸碱盐部分的题型虽形式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综合之下,可以说鉴别、除杂、推断这三类题型是很具代表性的,它们的正确理解和掌握,对于提高其他相关题型的应变能力,必将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下面结合相关例题简要归纳一下各自特点。 例一:分别选用一种试剂鉴别以下各组溶液: A、NaOH、NaCl溶液、稀HCl() B、Na2CO3、AgNO3溶液、KNO3溶液() C、K2CO3、BaCl2溶液、NaCl溶液()

最新酸碱盐复习课教学设计

酸碱盐复习课教学设计 天河中学李俊 一、教学设计思路 酸碱盐部分的知识因其知识点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而成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而和酸碱盐有关的考题又在中考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中考题中有不少题型是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并结合酸碱盐中的特殊沉淀来解题的。学生在做酸碱盐的题目时,不懂得自觉利用酸碱盐的性质规律分析题目,或者做出来也不清楚自己思考的过程。所以这节酸碱盐的复习课首先让学生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出发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旨在帮助学生梳理酸碱盐部分的知识点,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练习卷几种中考题常见题型的例题分析,引导学生在解题时能从物质类别的角度考虑,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应用在解题中,让学生学会将知识点和具体题目结合在一起,在解题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三、附录:复习练习卷 酸碱盐复习卷 一、基本知识点 1.将下列图中能相互间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类别进行连线。 金属金属 单质单质 非金属非金属 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 氧化物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化合物酸酸化合物碱碱 盐盐

其中,属于酸的化学性质,属于碱的化学性质,属于盐的化学性质。 以上均为酸碱盐化学性质的通性。 3.完成下列填空(以下均填写化学式)。 是蓝色沉淀;是红褐色沉淀; 是不能溶于酸的沉淀。 二、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在中考题中的应用实例 1.补全化学方程式 例1.请根据酸碱盐的有关知识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HCl ==== + H2↑ (2)Fe + ===== Cu + (3) + Na2CO3 ===== + CO2↑ + H2O (4)Fe2O3 + ===== Fe2(SO4)3 + (5)BaCl2 + ===== HCl + (6)AgNO3 + ===== HNO3 + 【分析】:这种补全方程式的题目首先要分析物质类别,从物质类别出发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去完成,其中也要考结合反应发生的条件。物质转化题 2.例2.写出下列物质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② CaCl2Ca(OH)2 ① ② ③ 【分析】:这是常见的无机物相互转化关系的习题之一。解答这类题的基本思路是抓类别,想关系,看条件,从而确定应选择的物质。 3.鉴别题(不同物质类别间的推断题) 例3.某化工厂排出的无色透明的污水呈酸性,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鉴别。(至少写出三种方法) 【提示】可利用基本知识点总结出的酸的通性来思考。

酸碱盐化学方程式分类总结(学生练习+答案)

酸碱盐化学方程式(练习) 一.两个置换反应规律 1.酸+金属==盐+氢气 反应条件:①酸不能用强氧化性酸,如硝酸、浓硫酸,(常用稀硫酸、盐酸) ②金属必须位于氢以前(常用Mg、Al、Zn、Fe) Mg+ HCl== Mg+ H2SO4== Al+ HCl== Al+ H2SO4== Zn+ HCl== Zn+ H2SO4== Fe+ HCl== Fe+ H2SO4=== 2.盐+金属==新盐+新金属 反应条件:①盐(反应物)必须溶于水 ②金属单质(反应物)比盐中金属活泼,不用钾、钙、钠 Fe+CuSO4== Al+ CuSO4== Zn+CuSO4== Cu+ AgNO3== Cu+Hg(NO3)2== 二.三个分解反应规律 1.酸(含氧酸)==非金属氧化物+水 === H2O+CO2↑ 2.碱(难溶性)== 金属氧化物+水 Cu(OH)2Fe(OH)3 3.碳酸盐(难溶性)==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 CaCO3 三.四个化合反应规律 1.金属+氧气== 金属氧化物 Mg+O2Fe+ O2Cu+ O2 2.金属氧化物+水== 碱(可溶性) CaO+H2O== Na2O+H2O== 3.非金属+氧气==非金属氧化物 S+O2P+O2C+O2(碳充分燃烧) C+O2(碳不充分燃烧) H2+O2 4.非金属氧化物+水==酸 CO2+H2O== SO3+H2O== SO2+H2O== 四.五个复分解反应规律(亚硫酸) 1.酸+碱==盐+水 Cu(OH)2+ HCl== Al(OH)3+ HCl== Cu(OH)2+H2SO4== Mg(OH)2+ HNO3== 2.酸+盐==新酸+新盐反应条件: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实际反应条件很复杂)CaCO3+ HCl== Na2CO3+ HCl==

酸碱盐化学性质复习

1 酸碱盐化学性质复习 知识联系结构图 有沉淀 ) 1. 酸碱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A. B.无色酚酞溶液 遇碱 注意:A.变色的是指示剂而不是酸或碱 B.使指示剂变色的是酸溶液中大量的H + 或碱溶液大量的OH - ,一些不溶于水的碱【如Cu(OH)2等】由于不能溶于水解离 出大量的OH -而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2. 金属 + 酸 盐 + 氢气 反应发生的条件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镁与盐酸反应: 锌与稀硫酸反应: 铁与稀硫酸反应: 铝与盐酸反应: 说明:A 金属与酸反应会放热 B 单质铁与酸反应生成亚铁盐 3. 金属 + 盐 新金属 + 新盐 反应发生的条件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位于前面的金属才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即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特别注意盐一定要是可溶性的盐,如Cu 是不能和AgCl 反应的,因为AgCl 不溶于水,不能得到AgCl 溶液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说明:单质铁与盐反应生成的是亚铁盐 4. 金属氧化物 + 酸 盐 + 水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 铁锈的主要成分和稀硫酸反应: 铁锈的主要成分和稀盐酸反应: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 5. 酸 + 碱 盐 + 水 (中和反应) 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 硫酸和熟石灰反应:

1 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 盐酸和氢氧化镁反应: 盐酸和氢氧化铝反应: 硫酸和氨水反应: 6. 酸 + 盐 新酸 + 新盐 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新酸易分解生成气体或新盐不溶于水 盐酸和碳酸钙反应: 盐酸和纯碱(苏打)反应: 盐酸和小苏打反应: 总结:组成里含有 或 的盐能与酸反应生成CO 2气体 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 7. 非金属氧化物 + 碱 盐 + 水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 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 三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 说明:并非所有非金属氧化物都能与碱反应,如CO 不能和碱反应 8. 碱 + 盐 新碱 + 新盐 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新碱易分解生成气体或新碱、新盐中至少有一种是沉淀(不溶于水) 石灰水和纯碱溶液反应: 烧碱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熟石灰和碳铵研磨: 总结:组成里含有 的盐能与碱反应生成NH 3 9. 盐A + 盐B 盐C + 盐D 反应发生的条件是:反应的两种盐可溶,生成的两种盐中至少有一种是沉淀(不可溶) 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反应: 氯化钡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硝酸钡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 氯化钙溶液和碳酸钾溶液反应: 总结:酸、碱、盐之间、盐与盐之间及酸与金属氧化物之间发生的反应均是复分解反应,这些反应要能发生,必须满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发生的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 酸碱盐溶液与酸碱性溶液关系总结 酸溶液 一定是 酸性溶液 (pH <7) 少数 中性溶液 大多数 盐溶液 (pH=7) 少数 碱溶液 一定是 碱性溶液 (pH >7) 记住:碳酸钠、碳酸氢钠等可溶性碳酸盐或碳酸氢盐的水溶液呈碱性。 常见物质的俗名总结

初中化学酸碱盐复习(超详细)

一、知识概述 在本周对第十单元酸和碱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溶液的酸碱性?怎样表示和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酸和碱是怎样的物质?它们都有哪些性质?什么是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1、常见的酸 (1)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或碱的溶液,本身可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常见的指示剂有石蕊、酚酞等。 (2)常见的酸: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醋酸(CH3COOH)等。 ①盐酸、硫酸的性质和用途 盐酸硫酸 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有挥发性、有刺激 性气味、在空气中会产生白雾无色、黏稠、油状的液体、不易挥发 化学性质 和酸碱 指示剂 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 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 色酚酞试液变色 和金属 的反应 Zn+2HCl=ZnCl2+H2↑Zn+H2SO4=ZnSO4+H2↑ 和金属 氧化物 的反应Fe 2O3+6HCl=2FeCl3+3H2O CuO+H2SO4=CuSO4+H2O 用途 用于金属表面的除锈、制造氯 化物、药剂和试剂 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及冶 炼有色金属和金属除锈 ②二种常见酸的特性及主要用途 a.浓盐酸: 易挥发:打开浓盐酸的瓶盖,会看到白雾,这是由于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的盐酸小液滴。 长时间敞口放置浓盐酸,质量会减少,质量分数减小,发生物理变化。 b.浓硫酸:

吸水性:浓H2SO4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因此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质量分数减小(发生物理变化),所以浓H2SO4一定要密封保存。利用这一性质,浓H2SO4可能做干燥剂。 脱水性:浓H2SO4能将纸张、木材、棉布、皮肤(含碳、氢、氧等元素的化合物)里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这种作用叫做脱水作用,因而浓H2SO4能使皮肤脱水炭化造成严重的灼伤。浓H2SO4 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如不慎将浓H2SO4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干布擦净,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 3%~5%的碳酸氢钠溶液。 浓H2SO4的稀释:一定要把浓H2SO4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H2SO4中。若将水倒进浓H2SO4里,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H2SO4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不易散失,使水暴沸,带着酸液四处飞溅。 2、常见的碱 (1)常见的碱: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钾(KOH)、氨水(NH3·H2O)等。 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及用途 ②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又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所以氢氧化钠固体要密封保存。

初中酸碱盐反应规律小结

初中酸、碱、盐化学反应规律小结 一、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书写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 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1、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是否发生置换反应,既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加以判断,还要考虑酸和盐的特点。 金属与酸反应:活泼金属 + 酸—→ 盐 + 氢气 (H以前)(一般是稀HCl和稀H2SO4)金属与盐反应:金属 + 盐—→新盐 + 新金属 (反应必须在溶液中进行)(前置后)(可溶性盐) 2、金属与硝酸(浓、稀)和浓硫酸一般可以发生反应,但不属于置换反应,参加反应的金属也不受氢以后的限制。原因是这些酸有强氧化性,反应比较复杂,一般不生成氢气,而是生成水。故不能使用。 如:(化学方程式初中不要求) 4Zn+10HNO 3(稀)==4Zn(NO 3 ) 2 +N 2 O↑+5H 2 O Cu+2H 2SO 4 (浓)Δ CuSO 4 +SO 2 ↑+2H 2 O 金属与浓盐酸可以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但浓盐酸有挥发性,使产生的氢气混有氯化氢气体〔可以用碱溶液(如NaOH、KOH溶液)吸收而除去〕,故不宜选择使用。 碳酸(H 2CO 3 )的酸性较弱(是弱酸),一般不选择。 3、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参加反应的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位置比盐中所含金属元素的位置要靠前;参加反应的盐必须是可溶性盐。两个条件同时具备置换反应才能进行。 特别注意:对于“钾、钙、钠”等化学性质极为活泼的金属,跟盐溶液反应是时情况比较复杂,一般不属于置换反应,一般也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就不能把铜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Na + 2H 2O == 2NaOH + H 2 ↑ 2NaOH + CuSO 4 == Cu(OH)2↓+ Na 2 SO 4 总反应:2Na + CuSO 4 + 2H 2 O == Cu(OH)2↓+ Na 2 SO 4 + H 2 ↑ 4、特别注意:活泼金属“钾、钙、钠”与酸反应时,仍然是与酸直接反应。请不要和第3点的特别注意相互混 淆。如: 2Na + H 2SO 4 == Na 2 S0 4 + H 2 ↑ K + HCl == KCl + H 2 ↑(不要认为先和水反应,再和酸反 应) 5、特别强调:单质铁与酸、与盐发生置换反应时,一般生成亚铁盐(其中Fe的化合价为+2价)。 如: Fe + 2HCl == FeCl 2 + H 2 ↑ CuSO 4 + Fe == FeSO 4 + Cu 二、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运用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正确书写酸和碱、酸和盐、碱和盐、盐和盐的复分解反应。 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首先要考虑反应物的溶解性,这是前提条件。当反应物条件符合以后,才能考虑生成物是否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即生成物是否有沉淀或气体或水产生,如果有则复分解反应能进行,反之则不能进行。 2 、酸的溶解性规律:初中接触的酸一般都可溶,其中H 2SO 4 、H 3 PO 4 是不挥发性酸。HCl、HNO 3 、H 2 CO 3 有挥发 性,是挥发性酸。但要注意H 2CO 3 的挥发性表现为不稳定性(是化学性质):H 2 CO 3 == H 2 O + CO 2 ↑。 碱的溶解性规律:钾、钠、钡、铵[KOH、NaOH、Ba(OH)2、NH3·H2O]的碱可溶,Ca(OH)2微溶,其余的碱不溶。 注意:①氨水有挥发性,和H 2CO 3 一样,也表现为不稳定性(是化学性质):NH 3 ·H 2 O == NH 3 ↑+ H 2 O ②AgOH为白色沉淀,但非常不稳定,在溶液中生成的同时马上分解产生褐色的氧化银沉淀: 2AgOH == Ag 2O↓ + H 2 O 盐的溶解性规律:钾、钠、铵盐、硝酸盐溶得快;盐酸盐(氯化物)不溶氯化银;硫酸盐不溶钡、银、钙(银、钙微溶);碳酸盐溶解钾、钠、铵(的碳酸盐),微溶碳酸镁,其它一般往下沉。 注意:Fe 2(CO 3 ) 3 、Al 2 (CO 3 ) 3 遇水分解。如:Fe 2 (CO 3 ) 3 + 3H 2 O = 2Fe(OH) 3 ↓+ 3CO 2 ↑ 3、酸和碱的反应:酸 + 碱→盐 + 水(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1)、酸溶液与碱溶液的反应:一般都能发生反应,即酸碱不受限制。这种类型一般要求判断该化学反应是否发生和是否反应完全。 A、如果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可以通过酸碱指示剂颜色的突然变化该化学反应是否发生和是否反应完全。如: NaOH + HCl == NaCl + H 2O (见课本P 162 实验)

《酸碱盐复习》教学设计

《酸碱盐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酸碱盐部分的知识因其知识点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而成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而和酸碱盐有关的考题又在中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考题中有不少题型都需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学生在做酸碱盐的题目时,不懂得利用酸碱盐的性质规律分析题目,做题时与物质的性质又联系不上,即使做出来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这样做,没有清晰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全凭做题经验套解习题。所以这节酸碱盐的复习课首先要让学生识别物质类别,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之中,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体会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的应用。旨在帮助学生梳理酸碱盐部分的知识点,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学案的例题分析,引导学生在解题时能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应用在解题中。在解题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二、教学设计:

附:《酸碱盐》复习学案 一、激趣引入: 一日三餐,我们离不开食盐;改良土壤酸性,少不了熟石灰;化学实验,常用到酸,碱,盐。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酸碱盐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环节 问题情境一:【学习方式:先自主思考,再全班交流】 实验室桌面上放有:①铁钉、②铜丝、③稀盐酸、④氧化铜、⑤氢氧化钠溶液、⑥稀硫酸、⑦碳酸钠溶液、⑧石灰石、⑨酚酞溶液、⑩氧化铁、⑾石蕊溶液、⑿石灰水。实验老师

让小华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指示剂进行分类整理。(溶液按溶质进行归类;混合物按主要成分进行归类) 请你也来试着进行一次整理。(填序号) 单质:;氧化物:;酸:; 碱:;盐:;指示剂:。 问题情境二:【学习方式:先组内讨论,再组间交流,后概括性质】 小华同学发现桌上有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溶液,回想起应该是稀硫酸和石灰水,她想给这两瓶溶液贴上标签,请你帮助她,取用什么试剂采取什么方法可以把两瓶溶液区分开呢?【学生讨论解决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五:; 方法六:;等 【教师点拨】在这次物质鉴别中,你一定应用了酸、碱的多种化学性质,请你归纳一下。1、酸在溶液中均能解离出离子,所以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性质有:[各举一例,(2)—(5)可用化学方程式举例] (1); (2); (3); (4); (5)。 2、碱在溶液中均能解离出离子,所以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性质有:[各举一例,(2)—(4)可用化学方程式举例] (1); (2); (3); (4); 3、盐的化学性质?(可用方程式表示) (1);

化学《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复习》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归纳总结教材上有关酸碱盐的化学方程式。 2、掌握酸碱盐间反应规律,构建酸碱盐化学性质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常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规律。 2、通过对酸碱盐化学性质的归纳培养学生的求同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实验探究能力,对知识的归纳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认识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并构建其知识网络。 2、学会根据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探究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通过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强调这节课复习的必要性。 探究活动一: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学生完成学案上该部分内容。教师巡回指导,并安排三名基础稍好的学生上黑板,演示学案上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一)酸的通性 酸溶液的pH 7,它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而无色酚酞溶液遇到酸。 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二)碱的通性

碱溶液的pH 7,他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而无色酚酞溶液遇到碱。 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三)盐的性质 教师安排两名基础稍差的学生,分别回答酸(碱)与指示剂反应时的现象,并试着让其总结酸(碱)的化学性质第一条。(对其表现,教

师适时给与鼓励和表扬)。然后师生共同讨论黑板上三名学生书写的有关酸碱盐的化学方程式。注意要引导其书写的规范性和规律性:例如中和反应配平的规律等。另对方程式中出现的一些特殊现象,如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老师给与强调与提醒。然后让三名基础好的学生,起来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学生对照自己书写的方程式,评价黑板上三名同学书写的方程式。并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通过这些具体的酸碱盐的化学 方程式,总结和概括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教师安排学生练习中考链接中3 题、4 题、5 题(分层要求,A、B 层做前两题,C 层的同学都做)。在学生做题过程时,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完成这些题目后,师生共同讨论解决。教师要特别强调和突出题目中与本节复习内容相关联的部分。 教师再让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二部分内容,即用最简练的线条,体现出酸碱盐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探究活动二】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构建相关的知识网络。

酸碱盐 化学方程式及现象

酸碱盐化学方程式及现象一.两个置换反应规律1.酸+金属==盐+氢气反应条件:①酸不能用强氧化性酸,如硝酸、浓硫酸,(常用稀硫酸、盐酸)②金属必须位于氢以前(常用Mg、Al、Zn、Fe)③有铁参加的置换反应生成亚铁盐(铁元素显+2价)(1)镁与盐酸反应:Mg+ 2HCl==MgCl2+H2↑ (现象:金属表面均有气泡生成,金属逐渐溶解。)(2)铝与盐酸反应2Al+6 HCl== 2AlC l3+3H2↑ (现象:金属表面均有气泡生成,金属逐渐溶解。)(3)锌与盐酸反应:Zn+ 2HCl==ZnCl2+ H2↑(现象:金属表面均有气泡生成,金属逐渐溶解。)(4)铁与盐酸反应:Fe+ 2HCl==FeCl2+H2↑(现象:金属表面均有气泡生成,金属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5)镁与稀硫酸反应:Mg+ H2SO4==MgSO4+H2↑(现象:金属表面均有气泡生成,金属逐渐溶解。)(6)铝与稀硫酸反应:2Al+3 H2SO4== 2Al2(SO4)3+3H2↑(现象:金属表面均有气泡生成,金属逐渐溶解。)(7)锌与稀硫酸反应Zn+ 2H2SO4==ZnSO4+ H2↑(现象:金属表面均有气泡生成,金属逐渐溶解。)(8)铁与稀硫酸反应:Fe+H2SO4===FeSO4+H2↑(现象:金属表面均有气泡生成,金属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现象] (1)至(8)现象:金属表面均有气泡生成,金属逐渐溶解。(4)和(8)另加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2.盐+金属==新盐+新金属反应条件:①盐(反应物)必须溶于水②有铁参加的置换反应生成亚铁盐(铁元素显+2价) ③金属单质(反应物)比盐中金属活泼,不用钾、钙、钠(9)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现象:铁表面有紫红色固体覆盖,溶液有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10)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Al+3CuSO4==Al2(SO4)3+3Cu(现象:铝表面有紫红色固体覆盖,溶液有蓝色逐渐变为无色)(11)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Cu+2AgNO3==Cu(NO3)2+2Ag (现象:铜表面有银白色固体覆盖,溶液有无色逐渐变为蓝色)二.四种复分解反应规律1.酸+碱==盐+水(中和反应,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12)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Al(OH)3+3HCl==AlCl3+3H2O(13)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用氢氧化镁治疗胃酸过多):Mg(OH)2+2HCl ==MgCl2+2H2O(14)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NaOH +HCl== NaCl+ H2O2.酸+盐==新酸+新盐反应条件: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酸和碳酸盐反应时,碳酸盐溶不溶均可)(15)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16)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可用于检验氢氧化钠变质)Na2CO3+2HCl==2NaCl+H2O+CO2↑(现象:溶液中有气泡生成,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17)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NaHCO3+HCl==NaCl+H2O+CO2↑(现象:溶液中有气泡生成,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盐+碱==新盐+新碱反应条件:反应物都溶于水,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前溶后沉)(18)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 (工业制火碱;区别Ca(OH)2和NaOH;除杂NaOH 溶液中Ca(OH)2或Na2CO3杂质)[现象]生成白色(碳酸钙)沉淀(19)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uSO4+2NaOH==Cu(OH)2↓+Na2SO4 [现象]生成蓝色絮状(氢氧化铜)沉淀4.盐+盐==新盐+新盐反应条件:反应物都溶于水,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前溶后沉)(20)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 Na2CO3 + CaCl2 = 2NaCl + CaCO3↓[现象]生成白色(碳酸钙)沉淀(21)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NaCl+AgNO3==NaNO3+AgCl↓ [现象]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22)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Na2SO4+BaCl2==2NaCl+BaSO4 ↓ [现象]生成白色(硫酸钡)沉淀三、其他反应1.酸+金属氧化物==盐+水(23)1、铁锈与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现象]铁锈脱落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24)铁锈与硫酸反

初中酸碱盐反应规律小结

中酸、碱、盐化学反应规律小结 、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书写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 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 Cu Hg Ag Pt Au 2、 金属与硝酸(浓、稀)和浓硫酸一般可以发生反应,但不属于置换反应, 原因是这些酸有强氧化性,反应比较复杂,一般不生成氢气,而是生成水。故不能使 用。 如:(化学方程式初中不要求) 4Zn+10HNO 3 (稀)==4Zn ( NO 3) 2+N 2O t +5H 2O Cu+2HSO 4 (浓)CuSO 4+SO 21 +2H 2O 金属与浓盐酸可以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但浓盐酸有挥发性,使产生的氢气混有氯化氢气体 NaOH 、KOH 溶液)吸收而除去〕,故不宜选择使用。 碳酸(H 2CO 3)的酸性较弱(是弱酸),一般不选择。 3、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参加反应的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位置比盐中所含金属元素的位置要靠前;参加反应 的盐必须是可溶性盐。两个条件同时具备置换反应才能进行。 特别注意:对于“钾、钙、钠”等化学性质极为活泼的金属,跟盐溶液反应是时情况比较复杂,一般不属于置换反 应,一般也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就不能把铜从它的盐 溶液中置换出来。 2Na + 2H 2O == 2NaOH + H 2 t 2NaOH + CuSO 4 == Cu (OH ) 2; + Na 2SO 4 总反应:2Na + CuSO 4 + 2H 2O == Cu (OH ) 2; + Na 2SO 4 + H 2 t 4、 特别注意:活泼金属“钾、钙、钠”与 酸反应时,仍然是与酸直接反应。请不要和第 3点的特别注意相互混 女口: 2Na + H 2SO 4 == Na 2S04 +出t K + HCl == KCl + H 21 (不要认为先和水反应,再和酸反应) 5、 特别强调:单质铁与酸、与盐发生置换反应时,一般生成 亚铁盐(其中Fe 的化合价为+2价)。 女口: Fe + 2HCI == FeCl 2 + H 2 t CuSO 4 + Fe == FeSa+ Cu 二、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运用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正确书写酸和碱、酸和盐、碱和盐、盐和盐的复分解 反应。 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首先要考虑反应物的溶解性,这是 前提条件。当反应物条件符合以后…,才能考虑生成物是… 否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即生成物是否有沉淀或气体或水产生,如果有则复分解反应能进行,反之则不能进行。 2、酸的溶解性规律:初中接触的酸一般都可溶,其中 H 2SO 4、H 3PO 4是不挥发性酸。HCI 、HNO 3、H 2CO 3有挥发 性,是挥发性酸。但要注意 H 2CO 3的挥发性表现为不稳定性(是化学性质): H 2CO 3 == H 2O + CO 2 to 碱的溶解性规律:钾、钠、钡、铵 [KOH 、NaOH 、Ba (OH ) 2、NH 3 ? H 2O :的碱可溶,Ca (OH ) 2微溶,其余 的碱不溶。 注意:①氨水有挥发性,和 H 2CO 3—样,也表现为不稳定性(是化学性质): ②AgOH 为白色沉淀,但非常不稳定,在溶液中生成 的同时马上分解产生 2AgOH == Ag 2O j + H 2O 3、酸和碱的反应:酸+碱7 盐+水(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1) 、酸溶液与碱溶液的反应:一般都能发生反应,即酸碱不受限制。这种类型一般要求判断 和是否反应完全。 A 、 如果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可以通过酸碱指示剂颜色的突然变化该化学反应是否发生和是否反应完全。如: + HCl == NaCI + H 2O (见课本 P 162实验) B 、 如果反应有沉淀产生,可以通过观察沉淀刚好不再产生(或不再增加)的现象判断该反应是否完全进行。如: Ba (OH ) 2 + H 2SO 4 == BaS C 4 ; + 2H 2O (2) 、酸溶液与难溶性碱的反应:参加反应的酸一般是强酸,如 HCI 、H 2SO 4、HNO 3,而碳酸(H 2CO 3)是弱酸, 一般是不能与难溶性碱反应。此类型的反应主要现象是“难溶性碱(即固体反应物)逐渐减少(溶解)甚至消失。”当 固体反应物刚好消失时,反应完全。 如:Mg (OH ) 2 + H 2SO 4 == MgSO 4 + 2H 2O Cu (OH ) 2 + 2HCl == CuCl 2 + 2H 2O Ca (OH ) 2 (固体)+ 2HNO 3 == Ca (NO 3) 2 + 2H 2O 1、 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是否发生置换反应,既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加以判断,还要考虑酸和盐的特点。 金属与酸反应: 活泼金属 (H 以前)(一般是稀HCI 和稀H 2SO 4) 金属与盐反应: 金属 (反应必须在溶液中进行)(前置后) TH ;厶 + 氢气 + 盐 (可溶性新盐 + 新金属 参加反应的金属也不受氢以后的限制。 〔可以用碱溶液(如 淆。 NH 3 ? H 2O == NH 3 t + H 2O 褐色的氧化银沉淀: 盐的溶解性规律:钾、钠、铵盐、硝酸盐溶得快;盐酸盐(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微溶);碳酸盐溶解钾、钠、铵(的碳酸盐),微溶碳酸镁,其它一般往下沉。 注意:Fe 2(CO 3)3、AI 2(CO 3)3 遇水分解。如:Fe 2(CO 3)3 + 3H 2O = 2Fe (OH ) 硫酸盐不溶 3 J + 3CO 2 钡、银、钙(银、钙 该化学反应是否发生 NaOH

酸碱盐化学性质总结材料

酸碱盐化学性质总结 一、 酸的化学性质 (1) 酸跟酸碱指示剂作用 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 金属+酸→盐+氢气 (在金属活动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 ↑+=+2442H ZnSO SO H Zn ↑+=+222H FeCl HCl Fe ↑+=+2342423)(32H SO Al SO H Al ↑+=+222H MgCl HCl Mg (3) 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O H FeCl HCl O Fe 2332326+=+ O H SO Fe SO H O Fe 234242323)(3+=+ O H CaCl HCl CaO 222+=+ O H CuSO SO H CuO 2442+=+ (4) 碱+酸→盐+水 O H SO Na SO H NaOH 2424222+=+ O H CaSO SO H OH Ca 244222)(+=+ O H AlCl HCl OH Al 23333)(+=+ O H MgCl HCl OH Mg 22222)(+=+ (5)盐+酸→新盐+新酸 ↑ ++=+22232CO O H CaCl HCl CaCO ↑++=+22424232CO O H SO Na SO H CO Na HCl BaSO SO H BaCl 24422+↓=+ ↑++=+223CO O H NaCl HCl NaHCO 33HNO AgCl HCl AgNO +↓=+ 二、 碱的化学的性质 (1) 碱溶液跟酸碱指示剂作用 参加反应的碱必须可溶或微溶。 碱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2) 非金属氧化物+碱(溶液)→盐+水 (碱必须是可溶或微溶性的碱) O H CaCO OH Ca CO 2322)(+↓=+ O H CO Na NaOH CO 23222+=+ O H SO Na NaOH SO 23222+=+ O H SO Na NaOH SO 24232+=+ (3) 酸+碱→盐+水 O H NaCl HCl NaOH 2+=+ (4) 盐+碱→新盐+新碱

酸碱盐化学方程式及现象

酸碱盐化学方程式及现 象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酸碱盐化学方程式及现象 一.两个置换反应规律 1.酸+金属==盐+氢气 反应条件:①酸不能用强氧化性酸,如硝酸、浓硫酸,(常用稀硫酸、盐酸) ②金属必须位于氢以前(常用Mg、Al、Zn、Fe) ③有铁参加的置换反应生成亚铁盐(铁元素显+2价) (1)镁与盐酸反应:Mg+2HCl==MgCl 2+H 2 ↑ (现象:金属表面均有气泡生成,金属逐渐溶解。) (2)铝与盐酸反应2Al+6HCl==2AlCl 3+3H 2 ↑ (现象:金属表面均有气泡生成,金属逐渐溶解。) (3)锌与盐酸反应:Zn+2HCl==ZnCl 2+H 2 ↑ (现象:金属表面均有气泡生成,金属逐渐溶解。) (4)铁与盐酸反应:Fe+2HCl==FeCl 2+H 2 ↑ (现象:金属表面均有气泡生成,金属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5)镁与稀硫酸反应:Mg+H 2SO 4 ==MgSO 4 +H 2 ↑ (现象:金属表面均有气泡生成,金属逐渐溶解。) (6)铝与稀硫酸反应:2Al+3H 2SO 4 ==2Al 2 (SO 4 ) 3 +3H 2 ↑ (现象:金属表面均有气泡生成,金属逐渐溶解。) (7)锌与稀硫酸反应Zn+2H 2SO 4 ==ZnSO 4 +H 2 ↑ (现象:金属表面均有气泡生成,金属逐渐溶解。) (8)铁与稀硫酸反应:Fe+H 2SO 4= ==FeSO 4 +H 2 ↑ (现象:金属表面均有气泡生成,金属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现象](1)至(8)现象:金属表面均有气泡生成,金属逐渐溶解。 (4)和(8)另加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2.盐+金属==新盐+新金属 反应条件:①盐(反应物)必须溶于水②有铁参加的置换反应生成亚铁盐(铁元素显+2价)③金属单质(反应物)比盐中金属活泼,不用钾、钙、钠 (9)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 4==FeSO 4 +Cu (现象:铁表面有紫红色固体覆盖,溶液有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10)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Al+3CuSO 4==Al 2 (SO 4 ) 3 +3Cu (现象:铝表面有紫红色固体覆盖,溶液有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11)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Cu+2AgNO 3==Cu(NO 3 ) 2 +2Ag (现象:铜表面有银白色固体覆盖,溶液有无色逐渐变为蓝色) 二.五种复分解反应规律 1.酸+碱==盐+水(中和反应,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 (12)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Al(OH) 3+3HCl==AlCl 3 +3H 2 O (13)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用氢氧化镁治疗胃酸过多):Mg(OH) 2+2HCl==MgCl 2 +2H 2 O (14)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NaOH+HCl==NaCl+H 2 O 2.酸+盐==新酸+新盐 反应条件: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酸和碳酸盐反应时,碳酸盐溶不溶均可) (15)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CaCO 3+2HCl==CaCl 2 +H 2 O+CO 2 ↑ (16)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可用于检验氢氧化钠变质)Na 2CO 3 +2HCl==2NaCl+H 2 O+CO 2 ↑ (现象:溶液中有气泡生成,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酸碱盐化学性质复习课后说课稿

酸碱盐化学性质复习课后说课稿 酸碱盐化学性质复习课后说课稿 首先我要感谢各位评委老师,谢谢你们,希望你们对我的课提出宝贵的意见。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酸碱盐复习——酸碱盐化学性质》。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置、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及中考分析 酸碱盐部分的知识因其知识点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而成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而和酸碱盐有关的考题又在中考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中考题中有不少题型是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如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与开放性题、信息题型的知识区域,考查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主要达到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能够正确区分酸碱盐 2.复习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联系 3.复习复分解反应,金属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发生的条件。 4会解共存鉴别题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学习

方法 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表达与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体会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过程和乐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创新的科学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对物质进行鉴别、讨论离子共存问题。 四、教学方法选择 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准备采用包括问题和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归纳法等过程式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式"和“讨论式探究”的.复习法,学生在做酸碱盐的题目时,不懂得自觉利用酸碱盐的性质规律分析题目,或者做出来也不清楚自己思考的过程。所以这节酸碱盐的复习课首先让学生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出发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旨在帮助学生梳理酸碱盐部分的知识点,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例题分析,动手实验引导学生在解题时能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应用在解题中,如:物质的鉴别、离子的共存问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围绕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编排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提问,实验习题,在练习、讨论探究中让学生复习酸碱盐的知识的同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