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岳麓历史必修III第8课《笔墨丹青》教案

岳麓历史必修III第8课《笔墨丹青》教案

岳麓历史必修III第8课《笔墨丹青》教案
岳麓历史必修III第8课《笔墨丹青》教案

岳麓历史必修III第8课《笔墨丹青》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III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主要讲述了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属于欣赏性的内容。本课明确了中国传统绘画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现在的高中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根本的认识和了解,而且认为那些东西是老土的,脱离时代的。假如我们像过去那样把这部分内容强加给他们的话,势必会引起他们的反感,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但是,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他们自己的绘画经历着手,把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形象的和他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设计思想

由于很多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缺乏了解,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主要从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把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史比作一个画家的成名史,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学生清晰的认识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脉络。通过大量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能力,完成课标的教学要求。

四、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能力:熟悉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记忆吴道子、张择端等画家极其代表作,学会欣赏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材料认识绘画艺术中“文人意趣”和“民间风情”的成因和区别,尝试从历史的视野赏析传统绘画作品,能够分辨中西绘画的差异。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悟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认识祖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和演变。

2、教学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六、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渲染——展示中国历史上优秀的美术作品

刚刚大家所看到的都是中国历史上一些比较有名的美术作品,从这些作品当中我们能够充分地体会到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独特的魅力。那么中国传统绘画到底是怎么产生发展的,它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走进这门古老但充满活力的艺术。

2、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新石器时代至汉朝的绘画

①、绘画艺术的起源

师:上课之前,我想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大家回忆一下,当你们一两岁刚刚用自己的眼睛在观察这个世界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把它们记录下来?是怎么样记录的呢?

学生回答:用粉笔或者铅笔在墙上、地上或者本子上随意勾画。(或者类似的回答)

师:那么我请一个同学回到他的童年时代,在黑板上给我们画一幅小时候他画过的作品——家。

学生在黑板上绘画,其他学生会给他很多的建议。

师:大家来评价一下这幅画画得怎么样?

学生回答:构图简单、线条粗糙,但质朴生动,充满了感情,代表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最初的认识。

师:说得很好,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中国最早的一些绘画作品,结合课本,大家来归纳一下这些绘画的特点。(展示新石器时代的岩画、陶器上的彩绘等作品)

学生归纳——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

时间:新石器时代材质:地面、岩壁、陶器

特点:自然、生动、粗犷、浪漫题材:原始的集体生活

②、中国绘画早期的发展

师:现在我们再长大一些,大家回忆一下,当你们七八岁时候,你们对中国世界的认识是怎么样的?又主要画些什么东西呢?

学生回答:主要是一些神话传说、童话故事、动画片的人物等等。

师:那个时候的我们是想象力最为丰富的时候,这些题材也给了我们很多的灵感。比如老师在那么大的时候,我们流行一首画人物的歌谣:

大字不出头,三天不吃饭

饿得团团转。

买两个包子,花了三毛三;

买三个葱子,花了六毛六;

买一个冬瓜,花了七毛七。

(边背诵,边画出这幅画)

学生评价:此画画得很简单,没有多少绘画技巧,但充满了想象力。

师: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画和课本上所介绍的战国、汉代时期的绘画有没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学生归纳——战国到汉中国画的初步发展

材质:绢帛、画像砖题材:珍禽异兽、神仙魔怪

特色:浪漫、神秘、古拙

3、中国文人画的发展——魏晋至明清时期的绘画

①、顾恺之的绘画作品和理论。

师(过渡):同中国的书法艺术一样,绘画艺术在魏晋之前都属于自发时期,刚才大家所看到的这些作品从形式和内容上来说都非常的简单而且粗糙。从魏晋时期开始,随着知识分子群体的扩大,中国绘画的技术、技巧渐趋成熟,中国传统绘画开始形成。下面我们重点来介绍一位对中国绘画的发展做出个重要贡献的伟大画家——顾恺之。

教师对顾恺之的生平作简单介绍,重点强调他的“三绝”——画绝、才绝、痴绝,引导学生学习他的专业精神。

展示顾恺之的著名作品——《女史箴图》,对这幅作品进行简单介绍,引导学生归纳顾恺之绘画的特点。

学生回答:顾恺之绘画的特点是——“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图象的精神气质。

师:顾恺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写入正史的画家,他的绘画理论和绘画作品都是我国古代艺术的无价之宝,比如这幅《女史箴图》。但很可惜,这幅国宝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英国侵略者夺走,现藏于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②、吴道子的绘画作品和理论。

师:到了唐朝,随着国家的统一,国势强盛,经济繁荣,唐代的绘画发展到了一个鼎盛时期,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吴道子。

教师对吴道子的生平作简单介绍,重点强调他的地位——“画圣”。

展示吴道子的著名作品——《送子天王图》,对这幅作品进行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归纳吴道子绘画的特点。

学生回答:这幅画中最有特色的是天王随风飘动的衣袖和飘逸的云彩,充分的反映了他绘画的特点——线条画得非常漂亮,被称为“吴带当风”。

师:吴道子被称为“画圣”,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每一幅作品都能称之为国宝。但很可惜,这幅《送子天王图》现藏于日本大阪市博物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③、宋元明清时期中国绘画的特点。

师:进入宋代以后,随着经济发展,文人阶层的不断壮大,新思想尤其是理学思想的出现,中国的文人画呈现出了区别与前朝的不同特点。

展示宋元明清时期的经典作品,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时期绘画的特点。

学生归纳:从绘画题材上来说,这一时期的绘画主要以山水画为主;从绘画特色上来说,更加注重绘画的意境,强调画家的个性。

师:要想理解这一时期的绘画中的文人意境是比较困难的,我们不如来做一个有趣的尝试。请大家结合课后的阅读与思考,来理解这个问题。

将学生分成四个大组,每组布置一个题目,然后进行讨论:怎么样通过绘画来表现诗句中的意境。然后每组派一个代表在黑板上将讨论的结果用图画的形式展示出来。

教师和学生一起对作品进行点评。踏花归去马蹄香:夕阳西下时,一名英俊少年骑在骏马上,马在奔腾着,马蹄高高扬起,一些蝴蝶紧紧追随着马蹄周围飞舞;乱山藏古寺:一小和尚在河边担水,一条蜿蜒的小径逶迤而下;竹锁桥边卖酒家:一座小桥,桥边是茂密的竹林,竹林高处挑着一面酒旗;蝴蝶梦中家万里:汉使者苏武牧羊时小睡的场景。

师:了解了中国绘画的简单的发展历史,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中国绘画的发展历程特别像一个画家的成长历程。中国绘画的起源像一个画家在幼年时期,虽然没有什么高超的绘画技巧,画的画也很简单粗糙,但充分地表现出了我们对生活、对世界的真实感觉,这是一种天分;魏晋到唐的绘画发展就像一个画家在打基础时期,学习基本的绘画理论,努力地追求把一幅画画得很像;宋元明清时

期的绘画就像一个画家成名之后,不追求画的内容和形式,而是追求画中所表达的精神,这才是一幅绘画作品的生命。

4、中国的民间绘画

师:中国绘画除了这些文人画家创作的以外,还有很多由普通老百姓创作,表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绘画作品,我们把这些称之为民间风情。请大家根据课本来归纳中国民间绘画的特点。

展示《清明上河图》、杨柳青年画、剪纸、寺庙壁画等民间绘画作品。

学生归纳:中国的民间绘画从题材上来说分为两类:一类是表现民间生活的作品,如《清明上河图》;一类是老百姓自己创作的作品,如年画、寺庙壁画、木刻版画、剪纸等。不管那一类,都反映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5、总结:中国绘画的特点。

师:关于中国绘画的发展历程我们已经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下面请大家根据我们的讲述,结合课本内容,来归纳一下中国绘画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问题答案:一是中国绘画存在写实与写意两大风格,文人画主要属于写意,民间画主要属于写实;二是中国画不像西方的油画和素描那样:不求形似,注重个人的主观性情。

七、教学反思

本课的整个教学设计侧重学生的课堂参与性,重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体现新课标中所倡导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教案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四大发明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概括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识图、操作、占有材料和处理材料、概括历史现象特征、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图表整合知识的能力;养成分享和协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互联网等各种媒介,广泛收集课外资料和组织文字、视频材料,制作幻灯片;采用问题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弘扬科学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深深体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理解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必要性和艰巨性,自觉地树立科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 难点: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 学情分析: 本课知识点一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也有学习、也较感兴趣,同时大多数知识点主要是识记。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自学。 教学过程: 一、中国古代科技的里程碑:四大发明为代表 (一)造纸术: 1、书写材料的演变: ⑴殷商:甲骨、陶器、青铜器 ⑵秦汉:竹木简牍和缣帛(竹简太重、缣帛太贵,难推广) ⑶西汉;西汉时期已发明植物纤维纸。(纸质较粗糙) ⑷东汉: (105年)蔡伦用改进造纸术。(原料易得、造价低廉、质地细腻,被时人称为“蔡侯纸”)。 2、意义: ⑴地位: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和社会进步也最为显著。 ⑵作用: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 (二)印刷术的进步 1、印刷术的进步: ⑴雕版印刷术:(每印一页就得雕一块版,雕错一个字就要重新换版) 唐朝(868年)《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课本插图) ⑵活字印刷术: ①发明:北宋平民毕升创造了泥活字印刷技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单个反体字,排版印刷后可拆散,反复使用。)(《活字版印西夏佛经》课本插图) 作用:节省雕版的费用,提高印刷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 ②改进: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 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无锡、苏州、南京等地得到较多应用。 清代:《今古图书集成》是用铜活字印刷的最大一部书。 2、印刷术外传:13世纪中期,传到朝鲜,以后从西域传到欧洲。 3、对欧洲影响: ⑴推动文教发展:14世纪末出现木版雕印刷品。1450年前后德国出现金属活字印刷书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

3.《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提出、内容及其影响。 (2)通过了解董仲舒及其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社会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通过比较黄老之学与董仲舒儒学的不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提取图片和史料信息,拓展教材知识。 (2)组织发动学生通过图书或网上查阅资料,增加学习历史的兴趣。 (3)设置问题,组织小组讨论、比较、分析,探究解决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汉代社会由黄老之学占主导地位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发展状况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政治与思想是紧密相连的,对一种思想的评价要考虑到它与整个社会背景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 重点 黄老之学的基本特征;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 难点 西汉统治思想的演化及其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董仲舒墓 董仲舒是儒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又一重要人物。他先后任江都相、胶西王相,58岁时辞官在家讲学著书。朝廷每有大事,汉武帝便派人向他咨询。75岁时病逝,武帝亲自为他选择安葬之地,并在陵前修建董子祠。其墓地在京师长安西郊,汉武帝每次经过那儿,都特意下马致意,因此董仲舒墓地又称为“下马陵”。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怎样的发挥?他的学说为什么会受到汉

武帝的青睐? 新课学习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一)兴起原因 1.西汉统治者接受秦朝暴政而亡的教训。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统治者不得不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 2.黄老之学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为什么说黄老之学适应了这一需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汉初极端贫困的社会经济状况决定了统治者不得不采取与民休养的政策。刘邦参加过农民战争,对农民战争的力量有着较为充分的认识,也是促使汉初重视休养生息的重要原因。 (二)兴盛时段 黄老之学什么时候在西汉兴盛? 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约70年的时间里,黄老思想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 (三)名称由来 什么是黄老之学? 黄老之学是指道家学说中的两派。“黄”是指黄帝的学说,“老”是指老子的学说。 黄老思想与道教的关系。黄老学说起于稷下道家,他们同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道家创始人。至汉初,文帝、景帝以黄老清静之术治天下,黄老之学迅速兴盛。黄老思想包含很多神秘主义的因素,加上黄老之学研究者中,本来就有许多方士,他们以神仙长生不老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对这些因素作出宗教性的解释,使黄老之学与神仙方术相结合,向神仙方术的方向发展。至东汉,进一步将黄帝、老子神秘化,又由着重尊崇黄帝碑争而推崇神化后的老子,逐渐形成崇奉老子为神明的黄老道,并与方术仙道逐步合流,成为早期道教的前身。这些条件和佛教传人的影响,成为太平道和五斗米道产生的基础。 (四)思想内容和特点 内容:黄老之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治身(养生),一是治国。

高二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历史的学习也是需要积累以及背诵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高二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 “仁”; B. “礼”;C. “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影响最深远,打破官教限制) ;“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当时为受到重视,所倡导的儒家思想体系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保守的一面:主张按照周礼的制度达到名正言顺,贵贱

有“序”,承认等级制度也阶级压迫。 4、反映了春秋晚期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礼崩乐坏。 5、孔子的政治主张对现在有何现实意义:对今天的政治文明的建设、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 “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摒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B. 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无事取天下”。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时局动荡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2、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各学派之间和同一学派的个流派之间的相互斗争。 3、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竞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古代史(包括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 政治: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商鞅变法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郡县制、三公九卿) 汉朝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加强(郡国并行、汉武帝的中外朝制度、推恩令、察举制、东汉纸的发明)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孝文帝改革) 隋唐(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唐后期的藩镇割据、火药应用于军事) 宋朝(二府三司制、设判官、地方割据矛盾的基本解决) 元朝(一省制、行省制)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海禁) 清朝(设南书房、军机处闭关锁国清末鸦片战争及封建制度的衰落) 经济:上古时期(养蚕缫丝、陶瓷) 西周(工商食官、井田制) 春秋战国( 小农经济的出现、牛耕的运用、私营手工业的出现、铁器的使用、重农抑商) 汉朝( 小农经济的初步发展、土地兼并的加剧、租佃关系的出现、东汉青瓷的出现) 魏晋南北朝(白瓷的出现、经济重心的开始南移) 隋唐(唐朝曲辕犁、经济重心的继续南移、陶瓷业的发展、坊市制、对外经济的发展) 宋朝(经济重心的完全南移、小农经济的成熟、交子的出现、商业的发展、打破坊市制、制瓷业的发展、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元朝(彩瓷的出现、黄道婆脚踏三锭纺车) 明朝(粉彩、麻的广泛运用、土地兼并的激烈发展) 清朝(鸦片战争钱前的经济发展) 文化:百家争鸣秦朝的法家思想西汉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道教对儒家的冲击隋唐时三教合一思想两宋理学的创立及发展(二程、朱熹、陆九渊的心学) 明朝(理学占统治地位明末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发展李贽的异端思想) 医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医圣张仲景) 书法(相关朝代的书写主体书法名家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 绘画(帛画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画的出现顾恺之画圣吴道子宋朝文人山水画的出现及代表画家马夏的残山剩水明末的八大三人的奇特画风) 诗经与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政治上:主要是古希腊的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即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及其演进过程);古罗马的三个历史时期(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和帝国时期)及其代表性法律文献; 经济上:了解古罗马、古希腊的工商业发达以及海商业繁荣; 思想文化上:认识古希腊哲学家的哲学成就(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起源、智者学派中早期的人文主义精神、苏格拉底的道德与知识的联系和认识你自己以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和其对哲学的发展 近代史(包括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 由于中国近代史与中国当代史的具体分界线争论不休,我这里就采用课本的观点,即以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我国近代史和当代史的分界线。其中,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 政治上:了解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具体时间,过程和战后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以及对中国社会影响和主权的破坏,知道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记忆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时间点和《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颁布及其主要内容和地位,最后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总体影响),了解辛亥革命的具体时间和过程以及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宋明理学》教案

《宋明理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魏晋南北朝、唐宋时期儒学的发展,三教合一;宋朝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陆王心学。 (2)魏晋南北朝、唐宋时期,佛、道盛行,儒学面临严重挑战,由于儒学自身顽强的生命力,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主张,使儒学在融合中得到发展。 (3)儒学在两宋时期汲取了佛、道有益的内容,形成了理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儒学,这其中“二程一朱”起了决定性作用。 (4)儒学到明朝中期,又发展为心学,它受佛教禅宗影响较大,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宇宙观。 (5)理解儒学在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面临挑战与融合的史实,分析程颢、程颐、朱熹创立理学的过程,理解其主要思想内涵和影响,探究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图书资料或上网搜索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人的生平事迹与主要思想言论,增强对历史人物的深入了解。 (2)设置若干思考题,组织小组讨论,比较分析宋明理学的主要思想,并注意辨析其精华与糟粕。 (3)提取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若干言论,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探究思想发展的历史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佛、道盛行,儒学面临严重的挑战,但儒学汲取佛道的精神,自身也有了充足的发展,一方面说明儒学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说明儒学能够与时俱进,适应新的时代发展。 (2)“三教合一”局面的出现,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补充,也说明不论外来文化还是中国土生的文化,不论如何神秘还是如何玄虚,都必须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才能生根成长。 (3)程朱理学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较之原来的儒学更加理论化

和思辨化,它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较大,还远及日本、朝鲜以至欧洲。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三教合一;程朱理学的内容、地位和陆王心学的内容和地位。 嚼难点 理学和心学的异同;理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白鹿洞书院 800多年前,南宋大儒朱熹在此举办过一场学术研讨会,陆九渊就儒家义利等问题慷慨陈词。朱熹和陆九渊是南宋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们各成一派,将儒学发展推上了一个新高度,称为“新儒学”。 那么,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程怎样?它出现了哪些变化?如何看待变化? 新课学习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儒学的危机 魏晋南北朝时,封建统治阶级大力支持佛教,当时南北对峙,兵戈不息,人民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加上当时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国家户籍,可以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佛教为了适应中国的国情,在自身传统方面作了自我改造。所有这些导致了佛教的盛行。 东汉末期,道教开始主要在受苦受难的民众中流行,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最早的表现形式。太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黄巾起义失败后,太平道遭到镇压,但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在江南、江北广大地区广为流传。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在下层民众中拥有众多的信徒,而且皇帝大臣信奉道教。 道教、佛教的流传冲击着儒学,这是儒学危机的表层原因,那么它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 它的深层原因就是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儒学本身在思辨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此后孟子、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共24课时)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傅佑清 2011-2-3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2)原因:,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3)主要流派: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 (4)“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介绍孔子的生平,思想主张和教育思想。儒家的经典是“六经”;思想的核心是“仁”的思想。“有教无类”教育理论。 (3)孟子的思想 孟子的“仁政”思想。 (4)荀子的思想 荀子“仁义”和“王道”的思想。“君舟民水”的观点。“人之性恶”。 三、“道家和法家” 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主张“无为而治”。法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基础。 最后,利用课后《本课要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本课要掌握的核心问题所在。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傅佑清 2011-2-5 1、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 2、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百家争鸣”,引入时代不同,需要不同,统治者对思想学说的态度措施也不同。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的“无为而治”(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表现:与民休养生息 (3)措施:①减轻田租;②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③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 ④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 (1)原因:①汉朝经济实力的增强;②社会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

《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荒诞派戏剧的主要成就。 (2)理解:分析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3)运用: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所产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收集、阅读一些文学史的材料,学会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掌握个性化学习方法。 (2)充分扩大教学资源,强调从周围生活中取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激情,真正做到生活即历史。 (3)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渊源、历史地位和影响,以及这些成就和作品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让学生能以历史眼光去看待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每一点成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文学修养,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2)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浪漫主义诗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荒诞派戏剧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体现的时代特色。 难点 浪漫主义诗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荒诞派戏剧兴盛的的背景;《等待戈多》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西风哟,如果冬天已经来到,春天还会远吗?”这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佳作《西风颂》诗篇结尾的预言。文学艺术是现买生活的一面镜子,雪莱生活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正值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资产阶级要求个性解放和政治自由,在现实生活中反抗封建专制统治。他用丰富的想象对现实世界进行鞭挞和控诉,热情讴歌了人民争取自由和主的斗争,对未来作了大胆的设想,恩格斯称他为“天才的预家”。 恩格斯为什么高度评价雪莱?这一时期文学上取得了哪成就? 教学过程 新课学习 一、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家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本目内容的第一、二自然段,并请同学们分析这两个自然段分别是从哪个方面对浪漫主义文学作的说明。提示:背景及思想倾向。 1.背景及思想倾向 浪漫主义文学的背景简单地说就是,面对启蒙理想的幻灭,文学家们力图从自己的想像中寻找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于是,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产生了。 而教材在阐述浪漫主义的思想倾向时,提到了两个方面:自由主义和个性解放,揭露丑恶现实和憧憬美好未来。 浪漫主义文学表达出对社会现状的强烈不满,其理想诉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之前的反封建贵族社会的政治思想而来的;与此相应的是对理想世界的积极追求。浪漫主义作家或通过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或通过强烈的怀古意识表现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强调主观的作用、个人的影响,他们的作品的主题是抒发个人的情感和表达个人的理想,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作家对大自然的美好感受。浪漫主义作家对现实生活表现出一定的冷漠,但对大自然充满激情,尤其着力描绘自然界中那些不平凡的现象;在表现手法上以尽可能的夸张与强烈的对比为主,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它充满着奇特的想像和大胆的夸张,在艺术造和个性表达方面强调自由追求,富有浓郁的抒情性和主:色彩。 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谁呢?教材中涉及到的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是英国诗人拜伦和雪莱。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古代四大发明;《九章算术》、十进位制记数法;《石氏星表》、浑仪;四大农书;《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联系数学、生物、地理等相关学科知识,认识我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以及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的地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课时安排】1 【教学方法】讲述法、列表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图片导入,请同学看这张幻灯片,讲得是中国那一发明?学生:火药,老师讲述:火药是中国的炼丹家在炼丹的过程中偶然发现的,除了火药还有那三大发明?它们发明的过程及影响如何?我们共同通过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来学习一下。 【讲述新课】

一、四大发明:(课件1—14) 1、概念:四大发明是指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等,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2、发明与外传: (1)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在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纸的质量和产量不断得到提高,唐代时传入阿拉伯帝国,后来,随着阿拉伯帝国对北非和欧洲的战争,造纸术传入北非和欧洲。发明:①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教师讲述:造纸术发明之前,甲骨、竹简和绢帛是古代用来供书写、记载的材料。但是甲骨、竹简都比较笨重,秦始皇一天光阅读奏章,就要整整一车;有些书是用丝绸做的,代价昂贵,得不到普及。在西方,纸未引进以前的大多数书是用牛皮纸和羊皮纸制成的,这两种纸就是经过特殊加工的羊皮和小牛皮。牛羊皮纸和纸莎草纸都是稀罕之物,而且造价昂贵,不便于普及。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我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1986年甘肃天水市放马滩西汉墓中出土绘有地图的麻纸,年代为文帝、景帝(公元前179—前141年)之时。1957年西安市灞桥也出土不晚于武帝(公元前141—前87年)时的麻纸。另外,在陕西、甘肃其他地方所出土的西汉麻纸,可用于包装和书写,确是简牍、缣帛的理想代用品。但这些纸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这种纸张还夹带着较多未松散开的纤维束,表面不平滑,不适宜于书写,一般只用于包装。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5课《现代科学革命》教案

《现代科学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在经典物理学危机的基础上现代科学革命产生的必然性,明白现代科学的两大支柱一一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基本观点。 (2)认识爱因斯坦在相对论、普朗克在量子理论的形成和创立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3)结合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各自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阐明两者对人类历史和现代生活的重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提高收集、分析相关资料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全面提高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会运用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实验法等来学习了解近代物理学的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辩证法原理,让学生领会科学发展的过程和意义,树立对待科学发展的正确态度。 重点与难点 重点 经典力学的建立;相对论的提出;量子论的诞生。 难点 不同阶段物理学之间的关系;对科学发展创新性的理解。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经典物理学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牛顿经典力学的历史地位: (1)为力学学科确定了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使力学形成系统化和理论化的知识体系而达到成熟和完善,并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发展。

(2)把天上和地上的运动统一起来,实现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大综合。 (3)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4)为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然而,在19世纪,备受推崇的经典物理学却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从而导致了现代科学革命。 新课学习 一、经典物理学的危机 牛顿经典物理学有哪些内容?经典物理学为什么会出现危机? 17世纪后期,牛顿发表了著名的力学三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的比例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我们说的经典物理学是指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理论体系。 经典物理学是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低速运动的物质为研究对象的,在这里,时间和空间被认为是绝对的,是与物质运动无关的因素。 因此,一旦物理学研究的这种基础发生变化,如所研究的物质是以光速或接近光速运动时,经典物理学的某些结论就变得不准确,导致经典物理学出现了危机。 当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普朗克年轻时向他的老师求教,是选择音乐还是物理学作为自己终身的职业时,得到的答复是:“物理学基本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因此,对于物理学的研究实际上是不会有多大成果的。” 当时许多物理学家认为:物理学的大厦已经落成,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经到了尽头。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1.17~19世纪牛顿经典力学日趋完善、成熟。 物理学的新发现: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这三大发现都无法用经典物理学来解析,与经典物理学的理论体系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揭示了经典物理学的局限性。 经典物理学所研究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易于理解的宏观世界,三大发现所揭示的却是人们没有直接经验的微观现象。这就要求人们对物质的认识要提高到一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9课《诗歌与小说》教案

第9课《诗歌与小说》 【课标解读】 课标阐述: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课标领会: 1.要求学生掌握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形成、特点、代表人物及作品。 2.需要掌握时代的变迁对文学的影响,从而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进而把握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 【本课分析】 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结、积淀,人们的思想、情感在这里郁积、释放。明清小说则将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都纳入到创作视野,这都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全景,还蕴涵这作者对现实的敏锐洞察和批判。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我国古代诗歌与小说的发展历程。 掌握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形成、特点、代表人物及作品。认识时代的变迁对文学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史料:引导学生阅读文字材料,从中收集与本课相关的文学资料。 思维能力: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文学源于生活,反映现实的特点,培养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捕捉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艺术形式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唐诗、宋词、明清小说 难点:理解时代的变迁对文学、艺术风格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中的图片(幻灯片展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作品中的人物图像。) 图片中反映的是什么呢?(学生:我国的四大名著)它们又都出现在什么时期呢?(学生答:明清时期)文字是人类抒情达意的窗口,文学则是时代精神火花的凝结、积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与小说的海洋,体验古代文人的悲喜世界,感悟不同时代风情的多彩多姿。 二、讲授新课 (一)“留连日日奉杯宴,殊无闲隙吟风骚。”---《诗经》、楚辞与汉赋 1、《诗经》、楚辞 在古代,人们在劳作或生活时,为了提高效率、减轻疲劳,或表达喜怒哀乐的心情,常常发出有节奏的呼声,最初的诗歌就这样诞生了。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大家知道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是什么吗?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一、文学的主要成就 1、19世纪的文学 (2)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有: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社会百科全书),列夫·托尔斯泰(俄国革命的镜子)《安娜·卡列尼娜》等。2、20世纪文学 (1)西方文学: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托夫》,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等。 (2)苏联文学:“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高尔基所著的《母亲》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 二、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1)浪漫主义:法国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反映了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 (2)现实主义:俄国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3)印象主义:法国莫奈《日出·印象》, 荷兰“扑向太阳的画家”凡高是“现代绘画之父”,绘有《向日葵》。 (4)现代主义: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格尔尼卡》反映了法西斯德国对西班牙的侵略。 三、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电影的出现:19世纪末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 2、电视的发明与发展:20世纪20年代电视在英国出现;后来出 现彩色电视机和卫星传播节目。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 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 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 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 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 “至圣”。 2、早期儒学: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 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 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音乐与美术参考教案

第18课音乐与美术 课标要求: (1)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2)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19世纪以来世界音乐艺术和美术艺术的概况,认识它们的发展历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近代民办艺术关系到的历史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培养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习19世纪以来世界艺术的辉煌成就,知道艺术文化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增强学生的国际文化交流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19世纪以来的音乐美术作品的分析鉴赏,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审美取向,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评价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现代艺术的兴起与流派。 教学难点:对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的地位和影响的理解。 课时:本节教材用一课时。 板书设计: 第18课音乐与美术 一、贝多芬与古典主义音乐 1.贝多芬音乐的地位

2.代表作:《命运交响曲》 3.贝多芬的音乐产生的时代背景及艺术特征 二、印象派绘画与音乐 1.背景 2.印象派绘画 3.印象派音乐 4.印象派的贡献 三、现代艺术的兴起 1.现代美术 2.现代音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请阅读本课的引言:19世纪以来,相对自由的创作环境为音乐与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欧洲诞生了若干杰出的艺术大师,他们宛如一座座艺术高山,令世人叹为观止。这些艺术家是谁?他们的作品具有什么艺术价值?进入现代以后,艺术界又有哪些新发展? 一、贝多芬与古典主义音乐 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4文字阅读框《音乐领域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 为什么要让同学们先理解音乐中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呢?我们来看一下本目内容的第一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找同学分别阅读教材P74第一自然段:18——19世纪之交,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水文音乐过渡的时期。为这两大乐派架起桥梁的伟人是德国音乐大师贝多芬。 教材P74最后一个自然段:贝多芬既把古典音乐发展到登峰造极,又开创了浪漫音乐的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历史必修3课程标准(人教版)细化方案 泾川一中高二历史组 仙碎林曹宝红赵应岐 2015年1月6日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概要: 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概要如下: (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秦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 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 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一大流派。心学认为“心即理也”,主张“知行合一”。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4)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明朝中后期“反正统思想”的异端李贽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挑战“天理”学说;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 教学过程 知识与技能 (1)新文化运动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和领袖人物以及发展概况。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李大钊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本节所述文化名人的经典著作及其相关内容,得出自己的独到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解读、判断、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以及交往能力。 (3)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 (4)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本节所述文化名人的经典著作及其相关内容,得出自己的独到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解读、判断、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以及交往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本节历史人物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和学习那些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为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挺身而出的人物所拥有的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和热情洋溢的爱国情操。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整个过程,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养成关怀民族、国家、社会的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发扬的精神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族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精神实质。 难点 归纳近代思想的演进。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北京大学,戊戌变法唯一留下来的见证;蔡元培,将北大推向中国现代化前沿的大教育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至今影响着教育界;北大红楼,新文化运动的摇篮和根据地,汇集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知识分子,他们高举民主与科学的两面大旗,向旧文化提出了最坚决的批判。 这场轰轰烈烈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怎样兴起的呢? 新课学习 一、陈独秀与《新青年》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条件 (1)辛亥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使旧思想、旧道德卷土重来。 (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人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3)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新制度难以建立在陈旧的思想文化基础上,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 (2)《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青年杂志》从第二卷第一号起改名为《新青年》01917年,陈独秀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从上海迁到北京,攻人旧文化的中心堡垒。李大钊、胡适、钱玄同、鲁迅、刘半农等人相继参与《新青年》的编辑或撰稿工作,形成以《新青年》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 (3)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后,锐意改革,以“兼容并包”为办学宗旨,提倡“学术思想自由”,聘请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等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京大学任教,使北京大学从“官僚养成所”一变而成为当时中国思想最为活跃的学术重镇和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3.《新青年》的带动作用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提纲 必修三复习提纲(1) 中国古代史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 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 秦朝焚书坑儒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 唐宋后三教合一 宋明理学 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一、孔子与老子 春秋(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影响最深远,打破官教限制)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当时为受到重视,所倡导的儒家思想体系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保守的一面:主张按照周礼的制度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承认等级制度也阶级压迫。 4.反映了春秋晚期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礼崩乐坏. 5.孔子的政治主张对现在有何现实意义:对今天的政治文明的建设、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有着重要意义。(“礼”的

观念,德治) 春秋(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摒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无事取天下”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时局动荡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2、(文化思想)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各学派之间和同一学派的个流派之间的相互斗争和相互斗争。 3、(政治)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4、(经济)井田制瓦解 5、(阶级关系)士阶级与新兴地主阶级活跃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他们的学说根本上是为了维护君主统治) 战国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核心:民本主义 A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 战国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性恶论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被视作儒家异端 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战国(三)墨家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pdf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篇一】 (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1、(危机出现)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魏晋南北朝以来,到唐宋达到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3、(重新光大)儒学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讨匡时济世的新儒学体系。 4、宋代重文,学术氛围活跃。 (二)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开创: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1)内容:“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 (2)历史地位: ①南宋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 ②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③流传到外国,影响深远。 2、陆王心学 (1)内容:

南宋,陆九渊: ①“心即理也” ②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进行内心反省) 明中期,王阳明: ①“致良知”,内心反省,克服私欲 ②知行合一 (2)历史地位: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3、宋明理学的评价: 消极: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 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同异之处: 同: ①内容: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的”仁”“礼”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都强调社会秩序。 ②影响: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 积极影响。 异: ①宇宙构成:理学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理”和“气”两个方面构成的,是客观唯心主义观 点;心学则认为“心外无物”“心即理也”,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②道德主张:理学主张人应该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心学则主张人应通过内心的 自省达到良知。 【篇二】 (一)汉初的黄老之学 1、出现的社会背景:经济残败,百业待兴,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吸取秦亡的教训。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教案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哥白尼、伽利略在天文学领域取得成就的基本史实,与学生一起探讨日心说与地心说相比的进步性。 (2)把握牛顿经典力学的成就及地位。 (3)掌握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4)掌握瓦特改良蒸汽机对经济的影响。 (5)理解爱迪生的发明与电的应用的关系。 (6)理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到来的历史必然性,和学生一起分析瓦特的新型蒸汽机和电力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多媒体电教手段,提供相关图文材料,增强学习的直观性,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适当增加信息的含量,有利于概括归纳知识,史论结合。 (2)教师事先布置给学生一些思考题或教学重点、难点,要求学生课前查找材料,包括图片资料、书籍、音像制品等。 (3)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结合史料对近代科技革命的必然性和近代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理论需要不断完善。 (2)科学真理需要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 (3)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入,科学理论在创新完善。 重点与难点 重点 理解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提出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认识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难点 科学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我们走进世界近代科学的殿堂,便会更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结论的伟大之处。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这些在世界科学史上闪耀着璀璨光芒的科学巨匠,以他们伟大的科学发现使人类逐步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又从工业文明跨入信息社会的新时代,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同时他们那种敢于坚持真理、不畏强权的科学精神也为我们后人树立了榜样。 近代自然科学都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新课学习 探究点1.近代天文学 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是以天文学领域的革命为开端的,近代天文学革命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呢? 材料一恩格斯:“在中世纪的黑暗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且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 材料二牛顿:“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材料三爱迪生:“发明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资本主义生产有了迅速的发展,对科技提出了十分迫切的要求。 ②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们摆脱了神学的禁锢,敢于客观地去探索自然的奥秘,发现自然变化的规律 ③许多科学家努力追求真理,并与反动势力进行不懈斗争 谁堪称科技革命时代的巨人?我们应该铭记他们的哪些伟大成就? (1)哥白尼 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哥白尼天文学成就的影响及其局限性。 成就: 中世纪欧洲主要盛行基督教会支持的地球中心说。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发表了《天体运行论》,提出了太阳中心说。 影响: 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从根本上改变了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而且在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