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升八 科学 地球上的水与水的组成

七升八 科学 地球上的水与水的组成

七升八 科学 地球上的水与水的组成
七升八 科学 地球上的水与水的组成

地球上的水与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河分布,并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

2、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及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3、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4、理解影响水的压强的有关因素

●地球上的水

1、地球上水的组成及分布

海洋水 96.53% 冰川冰68.69% 陆地淡水2.53%(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及浅层地下水)地下淡水30.06% 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 0.94%

2、水三态的变化:

3、水的重要性: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须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4、水的循环——水体运动的重要形式

1、水循环的过程特点:蒸发,蒸腾,凝结,降水,径流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出现。

导致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水循环:(1)小循环: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2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2)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P71巩固练习14题)五个环节: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d地表径流 e下渗 (地下径流)

能使陆地上的水得到大量补充的水循环主要是()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内陆循环

D、地表径流

2、水循环的重要性:

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的系统。

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课堂练习:P70

●水的组成

1、试管内有气泡,与电源正极(氧气),负极(氢气)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气体比值:1:2

(熟记口诀:氢二氧一,阳氧阴氢)(注意:这里说的是气体的体积比)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被电解

B、水结冰

C、水蒸发

D、水沸腾

课堂练习:P74

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

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气体能是带火星的木

条复燃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产生淡蓝色火焰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 水的密度

(回顾初一所学相关知识)

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密度公式:=

M V

ρ 单位:千克/米3 或 克/厘米3

, 水的密度: 1×103

千克/米3

或1克/厘米3

某钢瓶中装有氧气,瓶内气体密度为8千克/米3

,在一次急救中用去了其中的1/2,则剩余气体的密度为( ) A .2千克/米

3

B .4千克/米

3

C .6千克/米

3

D .8千克/米3

● 液体压强:压强:定量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力的基本概念:回顾上

节课的内容

固体压强(复习初一内容)

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F

P S

=单位:1帕=1牛/米2

公式解析(G=F ???)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体竖放在水平地面上,若把乙、丙中的阴影部分切除后,试比较甲、乙、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小? 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提问 通过公式的解析选择相应的方法) 液体压强:(约翰。莫雷的实验,游泳时胸腔的感受)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 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 (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

(4)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式P=g h ρ) 对于右图中a,b,c,d 四点的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处压强比d 处压强小、 B. a 处向上压强比向下压强大、 C. b 处压强比d 处大 D. a 、c 两点的压强相等

如图,玻璃杯中装有重为3N 的水,杯子的底面积为20cm 2

,杯内水面的高度为10厘米,若玻璃杯受到的重力为1N ,求:(1)水对杯底的压力,(2)装水的玻璃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作业:P70 1、3、5、7、13、15

a b c d

e 图3

当洪峰来临时,河

水的水位上涨,容易发生决堤事故

三年级科学上册 4.5《地球上的水》

5、地球上的水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查阅资料,了解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和分布。 2、能用图表形式表示地球上咸、淡水分配比例信息。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欣赏自然界美丽的水体和与水有关的自然景观。 2、意识到水对于生命的意义,认识到水的无比珍稀。 3、将“爱护每一滴水”化为学生每天的实际行动,养成节约用水、一水多用的好习惯。 (三)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和分布。 2、知道生命离不开水。 3、了解自然界淡水资源的缺乏。 教学重点:意识到水对于生命的意义,认识到水的无比珍稀。 教学难点:知道生命离不开水。 教学准备:CAI课件、榨汁设备、蔬菜、水果、彩笔等。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提问:我们周围哪里有水?冰和雪是不是水? 水还有哪些状态?地球上还有哪些地方有水?

教学新课 一、多媒体播放课件。 地球上的水的形态和分布有关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欣赏美丽的自然水域和风景,了解水在地球上的分布、水资源信息等。) 二、感受生命体内也存在水。 榨水果或蔬菜汁活动。 三、生命离不开水。 1、学生举出人类和动植物都离不开水的事例。 2、假如没有水,我们的地球会是什么样子? 3、将自己的观点写或画在纸上。 4、对比认识:生命离不开水。我们要节约用水。 四、爱护每一滴水 1、要求学生用彩色笔将咸水、淡水、可利用的淡水分别占有的份数在教材上的方格坐标图上用例外的颜色表示出来。(让学生感受水资源的缺乏,要节约用水。) 2、提问: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现象?关于节约用水我们应该怎样做?你有哪些建议?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板书设计: 5地球上的水 1、地球上水的分布 2、生命体内也有水,生命离不开水 3、爱护每一滴水。

科学:1.2《水的组成》教案2(浙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节水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掌握检验氢气和氧气的方法。 3.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的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能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4.通过电解水的实验,理解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 证明水的组成 三、教学难点 做好电解水的实验 四、教学用具 电解器、电源、火柴、烧杯、插座、多媒体(PPT)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水的分布、种类以及它的运动转化过程——水循环。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水的三态是在不断变化的,那么水有没有变成其它物质呢? 生:没有。 师:水的物态变化是属于什么性质的变化呢?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生:物理变化。 师:对,那么水是否真的不能变成其它的物质了呢? 实验探究:水真的不能变成别的物质了吗? 师: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其实早在200多年前英国科学家利用法国物理学家伏打发明的伏打电堆已经发现了实验结果。今天我们将踏着前人走过的足迹去感受科学研究后成功的喜悦。 (二)新课教学 师:我们先来讨论下面的两个问题: 氢气有什么用途? 氧气有什么用途? 学生分组讨论。 师:大家可能觉得奇怪,今天是讲水的组成,跟这个有什么联系了?慢慢看,等会你就明白了。)可略去不讲。 Ⅰ演示实验

1.介绍实验装置 师:我们的目的是电解水,但纯水是不易导电的,怎么办呢? 生:加入能增强导电性的物质。 师:对,所以我们还要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强导电性。 2.注入水,关闭活塞,说明正负极 要求学生观察两极附近通电前后的现象,注意哪个电极产生的气体多,并观察两管中气体的体积比大约为多少。 3.接通电源,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1)开始时两玻璃管液面高度如何? (2)通电后两电极出现什么情况? (3)两玻璃管内液面如何变化?说明什么? [学生活动,分析实验现象,完成下列问题] 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内注满水,接通直流电,观察到两个电极出现------------------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 学生得出结论:水电解产生气体,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小,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大。 师:很明显,两玻璃管内气体体积不一样多,那么大家仔细看看,他们之间的体积比大约为多少呢?生:约1:2 师:那么这究竟是哪两种气体呢?大家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那我们就用下面的方法来检验一下。 注:检验时,动作要迅速,否则会使实验失败。 [演示检验气体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 (2)用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然后用一个干燥的烧杯放置于玻璃管尖嘴上方,观察到在干燥的烧杯中出现了------------- 师:以上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检验了这两种气体,看到了不同的现象。从我们刚开始讨论的我们可以知道氢气是一种可燃烧的气体,而氧气则具有助燃的功能。所以,大家现在是否知道了实验产生的是什么气体了呢? 生:氢气和氧气。 [学生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中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可以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的气体是------------。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地球上的水_苏教版

教学设计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一、教学目标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1、了解地球上的水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缺乏。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2、欣赏自然界美丽的水体和与水有关的自然景观。 3、知道什么是“水污染”,了解污染水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造成的灾害。

4、学生意识到节水的重要性,并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以及认识节水标志。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淡水资源的缺乏,意识到节水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形象的比喻以及学生的动手行动来深刻理解体会地球上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的缺乏。 四、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多媒体的运用 五、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1、地球上水的分布 2、水污染现象 3、水浪费现象 实物道具:烧杯、汤匙、滴管;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出所提出的问题 师:同学们,知道我们生活的星球是哪个星球吗? 生:地球。 师:老师带领大家到世界各地去走走.(播放课件) 师:如果你的眼睛够亮,你会发现老师带你来的地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八年级科学上册-1.2《水的组成》教案-浙教版

在线分享文档 用科技让复杂 让每个人平等1.2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 教学重点: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组成水的元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和相互关系,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物理性质 文字表示:纯净的水是无色的、无气味、无味道的液体 文字体现:101Kpa ,冰(固态)-------水(液态)--------水蒸气(气态) 凝固点0℃ 沸点100℃ 思考:冰山浮于水面,说明了什么?答:冰的密度比水小 说明:4℃是时密度最大,为1g/cm3 二.化学性质 1.水的电解 ①实验过程:见书P7 ②实验现象:A.两个电极上出现了(气体),两支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B.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产生淡蓝色火焰);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木条又重新燃烧—复燃) ③V 正:V 负≈1:2 ④重点强调气体的检测: 正极气体:放时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氧气的检验方法;负极气体: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氢气的检验方法 ⑤结论: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文字表达式:水 通直流电 →氢气+氧气 水的电解实验中,当直流电通过液态水时,水变成两种不同的气体:氢气和氧气,它们的体积比是2 :1。实验说明水分子由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构成。这种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就是原子。早在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就提出了原子概念。扫描隧道显微镜已经能够“看到”原子的图象 水电解时,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能重新组合生成另一些分子,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那么究竟由几个氢、氧原子组成一个水分子呢?

初二科学 第一讲 地球上的水

本次课涉及到的高考考点:地球上的水; 本次课涉及到的难点和易错点: 1、没有理解水循环的三种形式的区别; 2、误以为淡水参与了水循环,所以淡水资源是充足的; 知识点一水的分布 地球是一颗“水”的行星,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大气、岩石和生物等圈层中。在地球引力和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组成了地球上连续但不规则的水圈。 1.地球上的水主要以_液_态形式存在,也有少量的水以态和态形式存在。 2.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它覆盖了地球大部分的表面。其次是淡水,占 2.53%;最少是的陆地咸水,占0.94%。 3.淡水中最多的是冰川,可利用的淡水只占总淡水量的0.3%。 4.陆地淡水尽管只占总水量的,但水体的种类却非常多,与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为我们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用水。 5.地球上各种状态的水,在等条件的改变下会发生变化,因此地球上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的。【讨论】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证明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也有水吗? 【例题1】目前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A、河流水和湖泊水 B、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淡水 C、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 D、冰川水和地下水

知识点二水的循环 1.阅读水的循环图。 2.水循环的涵义: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地球上的水体、土壤和植物叶面的水分通过和进入大气。 通过气流被输送到其他地方,在一定条件下,水汽遇冷凝结成云而降水,又回到地面。在重力的作用下,降落到地表的水经流动汇集到江河湖海。在运动过程中,水又会重新经历、、、和等变化。 3.水循环的领域。 (1)海陆间循环。可以表示如下: 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是水循环中最重要的,它能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再生和补充。 (2)内陆循环。 (3)海上内循环。 【例题2】读下面的“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该图所示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_。 (2)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3)跨流域调水可以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是(填图中数码)_________。 (4)简要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水资源的分布 1.水资源和水循环的关系 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大都是由大气降水汇集而成的。因此,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在一段时间内降水的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就是提供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水量,也就是可供人们使用的水资源。

八年级科学上册 1.2《水的组成》教案 浙教版

1.2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 教学重点: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组成水的元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和相互关系,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物理性质 文字表示:纯净的水是无色的、无气味、无味道的液体 文字体现:101Kpa,冰(固态)-------水(液态)--------水蒸气(气态) 凝固点0℃沸点100℃ 思考:冰山浮于水面,说明了什么?答:冰的密度比水小 说明:4℃是时密度最大,为1g/cm3 二.化学性质 1.水的电解 ①实验过程:见书P7 ②实验现象:A.两个电极上出现了(气体),两支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B.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产生淡蓝色火焰);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木条又重新燃烧—复燃) ③V正:V负≈1:2 ④重点强调气体的检测: 正极气体:放时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氧气的检验方法;负极气体: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氢气的检验方法 ⑤结论: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文字表达式: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 水的电解实验中,当直流电通过液态水时,水变成两种不同的气体:氢气和氧气,它们的体积比是2 :1。实验说明水分子由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构成。这种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就是原子。早在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就提出了原子概念。扫描隧道显微镜已经能够“看到”原子的图象 水电解时,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能重新组合生成另一些分子,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那么究竟由几个氢、氧原子组成一个水分子呢?

八年级科学上册 1_2 水的组成教案2 (新版)浙教版

1.2 水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的重要性质 教学难点: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 三、课前布置小实验: 回家做电解水实验:(干电池、自来水、盐水、肥皂水、导线)把导线接在干电池的正负极上,分别把导线插入水中,观察导线上是否有气泡产生。实验成功后用盐水代替自来水,再在盐水中加入肥皂水。 四、课堂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1.复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在这些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在水循环过程中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这些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4.交流家庭实验的情况。 (二)科学探究 如果我们给水通直流电,又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呢? 一、水的电解: 1、介绍实验装置及电路连接。 我们来做一个水电解的实验,这是实验室电解水的装置:中间的玻璃管与左右的两个玻璃管底部互相连通,我们往中间的玻璃管里注入水,最后,三只玻璃管内液面保持相平,左右两个玻璃管的底部各有一个电极,通过导线把玻璃管内的电极分别与直流电源的正、负极相连接,与电源正极相连通的电极叫阳极,与电源负极相连通的电极叫阴极。 2、观察现象: (1)接通电源,观察电极和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可以看到电极上出现气泡,气体汇集在两个玻璃管的上部,两个玻璃管的液面下降。

(2)用点燃的火柴接触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即产生气体体积较多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这个玻璃管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氢气是所有气体中密度最小的一种气体,具有可燃性,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之前要先验纯,纯净的氢气能够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点燃不纯的氢气会爆炸。 (3)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端,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是氧气。 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本身不能燃烧,但能使燃烧更加剧烈。 (4)与电源正极相连通的电极叫阳极,阳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与电源负极相连通的电极叫阴极,阴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 (5)实验结论 A.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这是一个化学变化, 通电 这个过程用文字表达为:水氢气+氧气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水分子在通电情况下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而这些氢分子和氧分子都是通过水分子分解而来的,所以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讨论1:水加热后变成水蒸气与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原理一样吗? 答:不一样。水加热后变成水蒸气是物理变化,水分子没有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水分子变了,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讨论2:因为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正确说法: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二、水的重要性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天天要接触水,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物理性质吗?(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凝固点) 颜色无色沸点 1标准大气压下100℃ 气味无味凝固点 1标准大气压下0℃ 状态液态水的异常现象一定质量4℃时体积最小 讨论1:冰山的形成过程及泰坦尼克号船的沉没的原因。 回答:冰山是大陆上的冰雪反复积累,在海岸边缘的冰崩解后入海而成的巨大浮冰,冰山有9/10在

地球上的水教案

《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 高坪七小姜小平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有限。 2、知道大部分的水污染是人类造成的,污染的水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都有害。 3、了解浪费水的现象和节水方法,学习做净化水的实验,形成初步的节水意识和获取干净淡水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淡水资源的缺乏,形成节水意识。 难点:能根据提供的材料、数据进行分析,从而理解地球上缺乏淡水资源。 三、教学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净化水的实验器具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孩子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咱们先来猜个谜语,好吗?(课件出示谜面后师说:谜面是这样的):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因为有你,……因为有你,地球才这样美丽。(水)

谈话:孩子们,你们知道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水吗?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了解地球上的水。课件出示课题。 (二)认识水在地球上的分布 1、谈话:孩子们,你们知道我们的地球上哪些地方有水吗?把你们所知道的说出来(学生答)孩子们说得都非常好,但孩子们的了解还不够全面。下面我们边看大屏幕边听老师介绍(课件出示图片):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于海洋、河流、湖泊、冰川以及地下暗河中。地下暗河及冰川是我们平常不多见的,但在它们中间也蕴藏了大量的水。 2、观后小结:孩子们,美吗?是呀,水把大自然打扮得多么的绚丽多彩! 3、谈话:孩子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是陆地的面积大还是海洋的面积大吗?好跟着老师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图片)这是展开的地球平面图,蓝色的部分表示地球上的水,你们发现了什么? (三)认识淡水资源的缺乏 1、谈话:哇,地球上的水真多!孩子们,你们肯定会认为,地球上有这么多的水,那我们用水就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吧!老师要对你们说的是,不是这样,尽管地球上有这么多的海洋,这么多的水,可真正能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水很少很少。不知道原因吧,听老师给你们介绍(课件出示):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海洋里的咸水,这样的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灌植物,也难以用于工业。我们人类能直接使用的水必须是淡水,而地球上的淡水大部分又储藏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很难利用,大气中还有小部分看不见的水蒸气,也难以使用,这样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水的组成》教学设计.doc

1.2 水的组成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课堂学习设计[K] [课前练习] 1.水和生命密不可分,有水的环境里才可能有生命。这是因为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生物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水。 2.在人体中水分占人体总重的2/3 以上。 3.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存在,另外一部分则是以固态和气态存在。 4.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能给陆地上水得到补充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 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主要由叶通过蒸腾作用将水散发到大气中成为气态水。 [科学探究] 一、水的电解 1.电解水的实验。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 (2)可以观察到:两个电极上出现气泡,两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3)用点燃的火柴接触液面下降较多(即产生气体体积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

活塞,观察到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点燃时发出一声轻微的爆鸣声),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氢气;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端,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是氧气 (4)产生氢气的那个电极是负极,产生氧气的那个电极是正极; (5)通过精确实验测得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 。 2.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这个过程的文字表达 式为水 ??→ ?通电氢气+氧气。 3.实验结论:氢气中的氢和氧气中的氧是从水中产生的,所以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二、水的重要性质 [讨论] 同学们在生活实际中知道水的哪些性质? 分组讨论后,汇总填写下表。 0℃ [课内练习] 1.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填写下表。

最新科学:1.1《地球上的水》教案(华师大七下)

第一节地球上的水 教学要求: 1.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常识,使学生了解水的重要性。 2.使学生初步了解水的污染的严重后果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加强环保意识。 3.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4.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 教学重点:1.水的存在与作用。 2.节水与防止水污染。 教学难点:水的含水量比例、水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天然物质,它覆盖了70%以上的地球表面,地球可以说是个“大水球”。地球上的水哺育了人类和其他一切生物,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水是一种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引入: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上有浩瀚的海洋奔腾的江河、皑皑的冰峰、飘落的雨雪……水变幻着各种形态,存在于地球各处。 提问1: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可以在哪里获得水? 学生回答 包括:除了大陆的表述,还要在海岛上、沙漠中、森林里等人们怎样去获得水?如果一个人在遭到干渴甚至威胁到生命的时候,他会如何去获得水? 提问2:上述同学们所列举的各种水,我们该如何分类呢? 学生讨论 总结:水的分类——不同的物质按照不同的目的进行不同的分类 1. 按物理性质可分为:固体水(冰雪)、气态水(水汽)和液态水 2. 按化学性质可分为:咸水和淡水 3. 按对生命的作用分为:生物体内的水和生物体外的水 4. 按存在空间可分为:海洋水、大气水和陆地水(细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一、海洋水 回忆:我们在第一册学习“地球”时已经了解到从地球上面看,地球的表面有71%是海洋,只有29%才是陆地。那么,能不能用这个数据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水最多呢? 答:不能。因为,面积和体积(质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表示地球上的还说数量呢? 因此,经过科学家的计算:海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96.5%。这不仅是因为海洋有辽阔的面积,而且

浙教版-科学-八上-水的组成 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

本实验要记住“父亲”---负极(阴极)上产生的是氢气。 完成课本填空P9 (5)实验结论 A.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这是什么变化?----化学变化。 通电 这个过程用文字表达为:水------ 氢气+ 氧气 气体体积比 2 :1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水分子在通电情况下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而这些氢分子和氧分子都是通过水分子分解而来的,所以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讨论1:水加热后变成水蒸气与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原理一样吗? 答:不一样。水加热后变成水蒸气是物理变化,水分子没有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水分子变了,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讨论2:因为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水中没有氧分子,也没有氢分子,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二、水分子的构成 思考与讨论: 1、回忆并讨论水、氢气和氧气都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 2、构成这些物质的粒子很小,但这些粒子中是否存在比它更小的粒子呢?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就是说电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氧分子和氢分子,说明水分子应该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经过重新组合后可以形成氢和氧的分子。这些粒子是什么呢?科学家经过研究后发现这些粒子是----原子。并画出了水电解的过程示意图。 (水电解变化过程模型:) 从上述水分解过程的模型你能说出多少相关的信息? 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经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阅读:P10 原子 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的概念,现在人们已经可以通过电子显微镜“看到”原子的图象。 通电 重新组合 氧原子 氢原子 氧分子 氢分子 水分子

八年级科学上册 1.1《地球上的水》教案 (新版)浙教版

1.1地球上的水 一、教材分析 1.内容特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第一节,本课是“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主题2——人类生存的地球中的地球上的水体与“物质科学”中的主题——常见的物质中的“水”有密切联系,水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它对自然环境的形成和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也是学生容易体验和领会的,因此教材以“水”为主题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章节,本节先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和循环,知道世界和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以及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树立要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和分布,知道水的存在状态。 (2)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交流探讨,体验水无处不在。 (2)通过读图分析等活动,发展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一系列的交流活动,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一系列挑战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中养成对知识“乐学、乐用”的积极心向。 (2)通过对淡水资源分布、储量和水的重要性的学习,认识保护水资源的迫切性,树立节约用水的观念。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水循环过程和产生原因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对水的体验十分丰富,对于“水在哪里?哪里有水?”“所有动植物都离不开水”等都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并且在第一册中曾经学习水的三态变化、水与地球上生命的密切关系等知识。学生经验体系中的这些关于水的知识片段是本节内容的学习基础。 从水在哪里→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存在的?它们怎么转化?是什么力量促使它们转化?从所有动植物都离不开水→水对生命有多重要呢?这些问题在原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一定情境被提出来,会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欲。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头脑中关于水的零碎知识将链接起来,并在原有基础上更加深入,对各类水体的存在及其转化和循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于《生活中的水》这一课题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设计思路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1.2 水的组成同步练习

第2节水的组成 核心·易错 1.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如图1所示是水的电解实验,试管a中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为了增强水的________性,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电解后的水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为什么? 图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学习了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后,四位同学对它们的区别作了如下发言,正确的是( ) A.小倩说:“区别在于是否在不停地运动” B.小丹说:“区别在于化学反应中是否可分” C.小鑫说:“区别在于是否能够构成物质” D.小娜说:“区别在于分子和原子的大小和质量都不同” [核心知识] 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在电解水时常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 [易错点拨]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于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水是由氢、氧组成的 B.有氢气和氧气产生,且体积比为2∶1 C.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D.两电极均冒气泡,与负极相连的管内产生的气体和与正极相连的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2.2016·菏泽李师傅开着一辆洒水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随着水不断地被洒出,下列物理量不变的是( ) A.车厢内水的质量 B.车对路面的压强 C.车厢内水的密度 D.路面给车的摩擦阻力 3.2016·临沂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像如图2所示,由图像可知( ) 图2 A.体积相等时,甲的质量大 B.质量相等时,乙的体积大 C.甲的密度比乙的大 D.乙的密度为1.25×103 kg/m3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水的组成-教案

课题水的组成 课 型 新课 教学 目标 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重点 难点 分析教学重点: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的重要性质教学难点: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在这些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在水循环过程中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这些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二)科学探究 如果我们给水通直流电,又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呢? 一、水的电解: 1、介绍实验装置及电路连接。 我们来做一个水电解的实验,这是实验室电解水的装置:中间的玻璃管与左右的两个玻璃管底部互相连通,我们往中间的玻璃管里注入水,最后,三只玻璃管内液面保持相平,左右两个玻璃管的底部各有一个电极,通过导线把玻璃管内的电极分别与直流电源的正、负极相连接,与电源正极相连通的电极叫阳极,与电源负极相连通的电极叫阴极。 2、观察现象:

(1)接通电源,观察电极和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可 以看到电极上出现气泡,气体汇集在两个玻璃管的上部, 两个玻璃管的液面下降。 (2)用点燃的火柴接触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即产生气体体积较多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气体能 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这个玻璃管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氢气是所有气体中密度最小的一种气体,具有可燃性,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之前要先验纯,纯净的氢气能够在 空气中安静的燃烧,点燃不纯的氢气会爆炸。 (3)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 端,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是氧气。 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本身不能燃烧,但能使燃烧更 加剧烈。 (4)与电源正极相连通的电极叫阳极,阳极产生的气 体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与电源负极相连 通的电极叫阴极,阴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能燃烧, 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 (5)实验结论 A.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这是一个化

八年级科学水的组成测试题

气的混合物,这说明水是由_________ 和_________ 两种基本成分组成的。 2 ?水电解的反应可以这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练点拨: 水通电分解时,产生的氢气、氧气气体体比并不一定等于 2 : 1,因为被电解的水中往 往加入一些稀硫酸,通电时,稀硫酸中的氢气也大量转变为氢气,氧气气体体积比大于2:1。 自我演练: 1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 x”。 (1)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因此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2)水电解时,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所扯获得的是氧气和氢气的混合物。() (3)一切天然水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烧开水B.水结冰C.蔗糖溶于水D电解水 29.为了解宇宙空间环境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某中学科技活动小组利用在太空飞行两周后(搭载我国返回式卫星)返回地面的油菜和美国芦笋种子,进行萌发实验。实验分两类:空间类(S类),即选用遨游太空后的种子;地面类(G类),即选用自然条件下保存的同种种子。在各类中又分加22 类别空间类(S类)发芽率(%)地面类(G类)发芽率(%) 组别S+02组S组G+02组G组 油菜9483.37268 美国芦笋91.5859080.4 第2节水的组成 课前导学: 1 ?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水发生了 _____________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因为水在该过 程中__________ (填“有”或“没有”)变成其他物质,只是 _______________ 发生了变化。 2 ?在常温下,水是______ 色 _____ 味透明的液体。在1标准大气压下.当温度降低到_________ 以 下水会结冰,而当水的温度达_______ 后继续吸热水就会沸腾,所以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_______ C,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__ C。 3 ?严冬时节,常可看到水面上结冰,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物质的密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①水蒸气②0C的水③冰④4C的水 A.④②③① B .②③①④C、①③④②D、①②③④ 4?有关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两极同时有气泡产生 c.阴极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 B .阳极产生的气体与阴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 2 : 1 D .阳极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能饮用B、设有水就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 课堂探究: 1、根据图1 —2来回答问题:被电解的水是从 E ________ 中加入的(为 增加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接通直流电源后,两支玻璃管里有___________ 产生。连接电源负极一端的玻璃管内汇集的 气体比连接电舔正极一端玻璃臂内汇集的气体体积 __________ (填“多”或 “少”),它们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 。用带火星的木条去检验连接电源正极一端的玻璃管里产生的气体,带火星的木 __________________ ,该气体是____________ 。用燃烧的木条去检验连接电源负极一端的玻璃管里 产生的气体,气体能被__________________ ,该气体是__________ 。所 C、地球上的淡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6、根据水的性质解释下列现象。 (1)严冬季节.放在室外盛水的缸容易破 裂。 D水被污染后,不会给人类造成危害 (2)结冰时节,江河里的水生动物仍然能够生长,不被冻 死。 以,水可以电解生成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但水并不是氢气和氧 (3)在家里观察烧开水,水加热时有气泡上升,气泡内含_______________ 。这说明温度升高,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_______________ 。而烧好水的水壶中常会有水垢,可见,常用的自来水是 _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补充: 23.右图是一个电解水的装置,其中A中产生是 ___________ 气体, B中产生是气体,它们体积之比为A : B=— 证明B中气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 生活中的水 复习提纲1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一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 河 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 3.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5.水的循环: 大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e下渗 (地下径流)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 第二节水的组成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第三节.水的密度 1、密度定义:.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 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1、密度的公式: m ρ= —-- (公式变形: m=ρv v=m / ρ) v 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银的质量是 13.6×103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 或克/厘米3, (2)两者的关系: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1kg/m3=1×10 -3g/cm3 (3) 水的密度:1×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 (4)单位转化:: 1毫升 = 1cm3= 1×10-6 m3 1吨=1000千克=1×106克 1毫升= 1×10-3升 1升=10 -3 m3 4、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ρ=m/v (2)测量步骤: 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 5、密度知识的应用: (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 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第四节水的压强 1、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物体表面的力。 2、 3、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 4、 5、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F 6、压强的计算公式:P= ―― (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S 7、压强的单位:帕 (1帕=1牛/米2,常用的压强单位有百帕,千帕,兆帕) (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为1帕) 8、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 B、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 (2)减小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 B、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少压力 9、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 (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 (4)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式 第五节水的浮力 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 3: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G排液=ρ排g v排

八年级科学上第一章水的组成知识点

第一节水在哪里 一、地球上水的组成和分布 1、世界水体的构成 从宏观上讲,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 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96.53% ,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2、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二、水的重要性 1、水是地球生命有机体的组成之一:许多生命体的组成中,水占其质量的一半以上。 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 2.5L ,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 2/3 以上是水分,儿童体内的水分含量占4/5 。 2、水参与地球生命体的活动过程: 例:以绿色植物为例,水发挥三个方面的作用: ①通过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和其他元素一起合成有机物; ②溶解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使之能被植物根系吸收; ③通过叶面的蒸腾,调节叶表面的温度,避免叶面被太阳光灼伤。 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了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如:活动在沙漠地区的骆驼,通过关闭汗腺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体内的水分,并且通过其嗅觉系统可以在数千米以外“闻到”水源。 三、水循环——水体运动的重要形式 1、概念: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持续运动的过程。 2、成因: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引力。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的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 3、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等(看图)

4、途径: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 上内循环 3种。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 小循环:海上循环(海洋——大气——海洋);内陆循环(陆地——大气——陆地); 大循环:海陆间循环(海洋——大气——陆地); 5、水循环的意义:(a)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系统. (b)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哺育着 生命. 6、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 7、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第二节水的组成 一、水的组成(微观)——水的电解实验: 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负得到的气体是氢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能燃烧 ,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1:2 。 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 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 变化)。

八年级科学上册1_2水的组成教案新版浙教版

课题:1.2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 教学重点: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组成水的元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和相互关系,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物理性质 文字表示:纯净的水是无色的、无气味、无味道的液体 文字体现:101Kpa,冰(固态)-------水(液态)--------水蒸气(气态) 凝固点0℃沸点100℃ 思考:冰山浮于水面,说明了什么?答:冰的密度比水小 说明:4℃是时密度最大,为1g/cm3 二.化学性质 1.水的电解 ①实验过程:见书P7 ②实验现象:A.两个电极上出现了(气体),两支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B.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产生淡蓝色火焰);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木条又重新燃烧—复燃) ③V正:V负≈1:2 ④重点强调气体的检测: 正极气体:放时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氧气的检验方法;负极气体: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氢气的检验方法 ⑤结论: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文字表达式: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 水的电解实验中,当直流电通过液态水时,水变成两种不同的气体:氢气和氧气,它们的体积比是2 :1。实验说明水分子由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构成。这种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就是原子。早在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就提出了原子概念。扫描隧道显微镜已经能

够“看到”原子的图象。 水电解时,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能重新组合生成另一些分子,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那么究竟由几个氢、氧原子组成一个水分子呢? 附加:根据电解水实验现象得知:V(H2):V(O2)=2:1,试推导水的化学式 (已知ρ氢气=0.09g/l, ρ氧气=1.43g/l) 提示:V(H2):V(O2)=2:1 ρ氢气=0.09g/l H2质量:O2质量=?:? ρ氧气=1.43g/l 氢元素质量:氧元素质量=?:? 氢原子个数:氧原子个数=?:? 水分子的化学式为: 根据精确的实验测定,水的化学式为H2O 启示:一要物质的化学式都是根据定量的实验结果测定出来的。 {微观分析}:微观状态下水分子的分解过程(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1 个水分子分解成了两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很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2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文字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而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小结 1、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3、通过电解水实验证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而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课堂练习 1.冬天,带水的自来水管容易冻裂,主要原因是: A.铁管热胀冷缩B.铁管热缩冷胀 C.液态水比冰密度大 D.冰比液态水密度大 2.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水里有氢气和氧气D.将氢气和氧气充分混合,就能得到水 3.用符号或文字表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