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师资格证选择、填空、多选题整理

教师资格证选择、填空、多选题整理

教师资格证选择、填空、多选题整理
教师资格证选择、填空、多选题整理

一、单选

1、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这种方法属于

A调查法B观察法C实验法D测验法

2、根据群体的组成方式及性质,可以把学生群体划分为

A 大群体与小群体B正面型学生群体与消极型学生群体

C正式学生群体与非正式学生群体 D 同质群体与异质群体

3、教学目标对教学行为具有“引火线”式的引发作用,表明教学目标具有

A聚合功能B导向功能C激励功能D启动功能

4、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儿童思维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

A 思维阶段B思维准备阶段C抽象思维阶段D感觉动作阶段

5、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

A巴甫洛夫B桑代克C班杜拉D斯金纳

6、“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种现象属于

A原型启发B学习迁移C定势D变式

7、一个儿童能够说出砖头的多种用途,说明创造思维具有

A 独创性B变通性C流畅性D新颖性

8、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是

A 没有关系的B不能转化的C可以转化的D没有区别的

9、禀赋优异儿童的智商一般在

A 120分以上B110分以上C150分以上 D 140分以上

10、群体在共同活动中表现出的占优势的较稳定的情绪状态,称为

A 心理状态B心理气氛C群体规范D群体舆论

11、一个学生在多次进行某一测验时,如果得到的分数相近,说明该测验具有较高的

A 效度B难度C区分度D信度

12、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的规律是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先后一致D先少后多

13、在教学过程中若要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状况,一般采用

A 形成性评定B总结性评定C配置性评定D发展性评定

14、教学设计的开始环节为

A教学内容分析B教学对象分析C学习目标编写D学习需要分析15、研究表明,在学习中一般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的个体在认知风格上属于

A场独立性B场依存性C冲动型D反省型

1、非正式的学生群体是()

A班集体B共青团支部C学习小组D团伙

2、教师扮演的中心角色是()

A学者B办事员C教员D权威人物

3、课堂交往的性质是()

A非正式交往B正式交往C同辈交往D“一对一”交往

4、教育的最终目标是()

A以人为中心的发展B事业成功C做“三好”学生D考上大学

5、现代教师发展的方向是()

A学术化B现代化C专业化和人性化D专家化

6、根据布鲁姆的分类法,认知教学目标有()

A六项B四项C五项D十项

7、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起()

A决定作用B次要作用C一定的作用D主导作用

8、皮亚杰认为,人从其生物方面继承了()

A组织和适应的特性B思维和行动的特性C操作和处理的特性D领导和被领导的特性9、提出了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B布鲁纳C艾里克森D柯尔伯格

10、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最突出的特点是()

A强调模仿B强调行动C强调思维D强调观察式学习和符号强化

11、一般而言,禀赋优异儿童的智商应在()

A100以上B140以上C150以上D90以上

12、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属于()

A认知策略范畴B认知风格范畴C认知能力范畴D认知过程范畴

13、在师生的人际关系中,()

A学生是较主动的一方B师生主动性相同C师生均无主动性D教师是较为主动一方14、教学设计的应用可分为()

A主动和被动的不同层次B积极和消极的不同层次

C宏观和微观的不同层次D正确和错误的不同层次

15、形成性评定一般是在()

A教和学的过程中进行的B教学开始时进行的

C教学结束时进行的D未开始教学时进行的

1、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的心理活动的方法是()A观察法B试验法C调查法D临床个案法

2、社会测量法的提出者是

A史莫克B莫雷若C加涅D奥苏贝尔

3、根据科拉斯沃等的分类法,情感的教学目标有五个程序,即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A价值的性格化B非言语交流C理解D统合

4、研究发现,教师期望效应的大小要受学生年龄的影响,一般而言,更易受到期望效应影响的是()

A年龄上无明显差异B中等年龄的学生C年龄较大的学生D年龄较小的学生5、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分期的理论,十一至十五岁的儿童处于()

A感觉运动阶段B思维准备阶段C思维阶段D抽象思维阶段

6、学习的意义表现在()

A促进心理的成熟与发展B获得好的成绩 C 适应社会发展D个体生活的需要7、新的材料属于原有的具有较高概括性的观念中,原有的观念得到扩展、精确化、限制或修饰,新的观念或命题获得意义。这种学习是()

A派生类属学习B相关类属学习C上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8、下列说法中不能反应学习迁移现象的是()

A举一反三B由表及里C触类旁通D由此及彼

9、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来讲其容量的组块数是()

A3——6 B4——7 C 5——9 D6——10

10、能对有关知识进行分析概括,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种理解是()

A字面的理解B解释的理解C批判性的理解D创造性的理解

1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对待学习的比较稳定的反映倾向叫做()

A学习目的B学习动机 C 学习态度D学习兴趣

12、一般而言,要使学习效率较高,动机应维持在()

A较高水平B中等水平C较低水平D不一定

13、一般而言,学生的成就动机来源于三种需要。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成就动机源泉的需要是()

A认知的需要B交往的需要C自我提高的需要D学习过程派生的附属需要14、在教学设计工作中,中心是()

A分析教学内容B设计教学策略C分析教学对象D设计教学目标

15、在教和学的过程中进行的,其目的是了解教学结果,探究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以便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基于这一目的进行的评定是()

A配置性评定B形成性评定C总结性评定D论文式评定

1、普遍认为,当今学习目标之父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

A泰勒B布鲁纳C布鲁姆D班杜拉

2、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从1903年《教育心理学》的出版开始,该书的作者是()

A詹姆士B桑代克C斯金纳D布鲁纳

3、皮亚杰认为,11至15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处于()

A思维准备阶段B思维阶段C感觉运动阶段D抽象思维阶段

4、学校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论是()

A智力理论B动机理论C学习理论D认知理论

5、布鲁姆提出的学习理论是()

A掌握学习B认知学习C情感学习D行为学习

6、迁移的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

A官能心理学B人本主义C行为主义D认知心理学

7、贾德提出的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论C概括化理论D关系理论

8、以词的声音表象,动觉表象为支柱而进行智力活动的阶段,称作()

A活动定向B内部言语C有声的外部言语D无声的外部言语

9、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的问题解决阶段是()

A分析问题B提出假设C发现问题D检验假设

10、一个人把对某人的感情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的心理现象,叫()

A认同B移植C投射D回归

11、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弗洛姆B罗杰斯C马斯洛D弗洛伊德

12、一般来说,认知风格中场依存性者更感兴趣的学科是()

A文学B数学C化学D物理

13、教学过程中的测量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A测验B观察C访谈D实验

14、智力技能形成的最高阶段是()

A活动定向B内部言语C有声的外部言语D无声的外部言语

15、在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叫做()

A高原现象B倒退现象C抑制现象D顶峰现象

16、心理学,特别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多、最活跃的一个领域是()

A心理健康B记忆C智力D学习

17、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最初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B华生C斯金纳D布鲁纳

18、在心理学中,最早明确强调内部心理结构并以此来解释学习过程的心理学流派是()A行为主义B精神分析C格式塔学派D认知心理学

19、加涅关于学习的八种阶梯类型中,最低层次的学习是()

A刺激反应联结B信号C概念学习D问题解决

20、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为四种水平,其中最高水平是()

A解释的理解B字面的理解C批判性理解D创造性理解

1、普遍认为,当今学习目标之父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

A泰勒B布鲁纳C布鲁姆D班杜拉

2、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著《教育心理学》,该书的出版时间是()

A1903 B1913 C1923 D1933

3、皮亚杰认为,2至7岁的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

A思维准备阶段B思维阶段C感觉运动阶段D抽象思维阶段

4、心理学,特别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多、最活跃的一个领域是()

A心理健康B记忆C智力D学习

5、贾德提出的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概括化理论D关系理论

6、在心理学中,最早明确强调内部心理结构并以此来解释学习过程的心理学流派是()A行为主义B精神分析C格式塔学派D认知心理学

7、加涅关于学习的八种阶梯类型中,最低层次的学习是()

A刺激反应联结B信号C概念学习D问题解决

8、加涅关于学习的八种阶梯类型中,最高层次的学习是()

A刺激反应联结B信号C概念学习D问题解决

9、最早提出迁移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华生C布鲁纳D斯金纳

10、最在提出动机性遗忘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弗洛伊德B罗杰斯C布鲁纳D斯金纳

11、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为四种水平,其中最低水平是()

A解释的理解B字面的理解C批判性理解D创造性理解

12、智力技能形成的最高阶段是()

A内部言语B活动定向C有声的外部言语D无声的外部言语

13、在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进步暂时停顿现象,这叫做()

A顶峰现象B倒退现象C抑制现象D高原现象

14、问题解决的第一个阶段是()

A分析问题B提出假设C发现问题D检验假设

15、与创造性思维关系最密切的是()

A发散思维B形象思维C逻辑思维D动作思维

16、一个人幻想成为另一个人,而这个人通常在他的心理上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心理现象叫()

A认同B移植C投射D回归

1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最低层次的需要是()

A生存需要B归属需要C尊重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18、一般来说,认知风格中场独立性者更感兴趣的学科是()

A文学B数学C历史D法律

19、研究认知风格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是()

A西蒙B维特金C苛勒D卡根

20、与求异思维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形象思维B聚合思维C发散思维D抽象思维

1、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以1903年《教育心理学》的出版为标志,其

作者是:

A、华生

B、桑代克

C、布卢姆

D、詹姆士

2、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引起或者改变心理现象并加以记录的心理研究方法,叫做: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教育经验总结法

3、关于教师期望和教育效果关系的实验研究,是1968年进行的,实验的主持者是()

A、罗森塔尔

B、古德

C、奥苏贝尔

D、史莫克

4、根据布鲁姆的分类法,认知教学目标有六项,即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统合和()

A、接受

B、评审

C、反应

D、组织

5、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分期的理论,七至十一岁儿童处于()

A、感觉运动阶段

B、思维准备阶段

C、思维阶段

D、抽象思维阶段

6、学习是动物和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习是()

A、惩罚的结果

B、接受讲述

C、获得事实材料

D、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

7、“一个已经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如不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减弱。”桑代克把这称为()

A、准备律

B、应用律

C、失用律

D、效果律

8、难易不同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是()

A、垂直迁移

B、水平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9、关于遗忘的解释有各种理论研究,其中动机性遗忘理论的提出者是()

A、阿特金森

B、弗洛伊德

C、艾宾浩斯

D、桑代克

10、高水平和达到自动化水平技能被称为()

A、自动技能

B、智力技能

C、熟练技巧

D、动作技能

11、发散思维的三项特征是()

A、变通性、灵活性和流畅性

B、简洁性、独创性和流畅性

C、概括性、间接性和变通性

D、变通性、独创性和流畅性

12、有的学生愿意为他所喜欢的老师而努力学习,有的学生不愿意为他不喜欢的老师而努力学习,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

A、认知动机

B、学习兴趣

C、成就动机

D、交往动机

13、教师告诉学生学习结果,指出其正确和错误,这是教学活动中的()

A、及时反馈

B、延时反馈

C、消极反馈

D、积极反馈

14、个别教学系统,也称PSI系统,它可用于一门完整的课程,其开发者是()

A、加涅

B、布里格斯

C、凯勒

D、波思尔斯韦特

15、下列所列选项中,不属于有效测验的必要条件的选项是()

A、难度

B、区分度

C、信度

D、准确度

1.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著《教育心理

学》,该书出版的时间为A1933年B1923年C1913年D1903年

2.皮亚杰认为,7至11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处于A思维准备阶段B思维阶段C感觉运动阶

段D抽象思维阶段

3.学校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最和新的理论是A智力理论B动机理论C学习理论D认知

理论

4.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的是A华生B布鲁纳C布鲁姆D班杜拉

5.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分类的最初提出者是A加涅B华生C布鲁纳D布鲁姆

6.迁移的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A人本主义B官能心理学C行为主义D认知主义

7.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为四种水平,其中最高水平是A解释的理解B字面

理解C判断性理解D创造性理解

8.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阶段是A物质活动与物质化活动B活动定向C有声的外部言语D

无声的内部言语

9.问题解决的最后一个阶段是A分析问题B提出假设C发现问题D检验假设

10.一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或信念归诸别人或客体的心理现象,叫A认同B移植C投

射D回归

1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A生存需要B归属需要C尊重需

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12.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最初的代表人物是A桑代克B华生C斯金纳D布鲁纳

13.与求异思维关系最密切的是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C发散思维D聚合思维

14.教学过程中的测量主要采用的方法是A观察B测验C访谈D实验

15.最早提出迁移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B华生C斯金纳D布鲁纳

16.提出动机性遗忘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弗洛伊德B罗杰斯C布鲁纳D斯金纳

17.一般来说,认知风格中场独立性者更感兴趣的学科是A文学B数学C历史D法律

18.研究认知风格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是A西蒙B威特金C苛勒D卡根

19.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最早关注的思维研究是A求意思维B求同思维C形象思维D抽象思

20.寻求问题解决的可能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我呢提解决阶段是A分析问题B提

出假设C发现问题D检验假设

二、填空

16、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景中的基本心理规律。

17、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18、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成熟与学习、、学校教育因素、主观能动因素等。

19、学生利用头脑中已经掌握的的“笔”的概念来学习“钢笔”的概念,这种同化模式属于。

20、奥苏贝尔认为,影响迁移与保持的认知结构的三大变量是起固定作用观念的可利用性、稳定性和。

21、阅读、心算的技能属于技能。

22、研究表明,疲劳与学习效率成关系。

23、认知风格一般用来描述学生在时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

24、课堂管理应以为主,以消极管理为辅。

25、一个30人的班级中,学生在一次物理考试时通过第3题的人数为21人,该题的难度系数为。

20、从心理学角度,可把教学看作是企求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

21、柯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阶段六个时期。

22、学生的学习应以学习为主,直接性学习为辅。

23、奥苏贝尔提出的学习理论被称为学习理论。

24、荣格认为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心理类型,即内倾和的心理类型。

25、良好课堂管理的原则要求教师以为主,以消极的管理为辅。

26、集体授课的主要特征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把教学内容传递给一个班(或几个班)的学习者。

27、智商(IQ)表示儿童与实际年龄之间的关系。

28、因材施教就是承认差别,设法在的基础上对学生施行帮助。

29、观察法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表现,从而对他进行了解的研究方法。

21、一般认为,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的出版是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2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这就是,又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23、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学校教育因素及主观能动因素。

24、根据奥苏贝尔的观点,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是。

25、在对学习迁移现象进行解释时,认为,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那么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是能够完成的。

26、是通过练习而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或智力的活动方式。

27、在直观教学中,要使对象从背景中突出,必须遵循三个规律,即、活动律和组合律。

28、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研究中,加涅和布里格斯把教学组织形式分成和个别化教学。

21、一般将教学目标分为、和三类。

22、桑代克提出的学习三大基本规律是、和。

23、布鲁纳认为,学习所包含的三个过程是、和。

24、技能主要包括和两种形式。

25、发散思维的三个特征是、和。

26、与创造思维关系最密切的是。

21、根据班集体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和。

22、一个学习过程或学习事件的构成要素是、和。

23、根据迁移发生的前后方向,可以把迁移分为和。

24、遗忘的干扰理论认为,干扰主要有两种表现,即和。

25、学习动机强弱的标志是和。

26、学习积极性的高低可以从、和进行考察。

1、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的方法是()。

2、社会测量法作为一门简便易行的钻们方法,在了解学生非正式群体在班级和学校存在状况时有较好的作用,社会测量法提出者是()。

3、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和环境、()、社会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及主观能动因素。

4、《教育目标分类》是心理学家()的代表作。

5、桑代克从他的实验中归纳并解释了正迁移作用的原因,根据他的理论,一种学习之所以能促进另一种学习,是因为两种学习具有完全相同的()。

6、()就是变换各种直观材料或事例的呈现形式,以便突出事

物的本质特征的方法。

7、学生学习中的注意状态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心理活动对学习对象的()状态。

8、教学设计也称为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的程序。

21.一个优秀的学生集体的形成,一般要经过如下过程_____、_____、____

_和_____。

22.布鲁纳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顺序是从_____到_____再到_____。

23.根据前后学习的难度差异,可以把迁移分为_____和_____。

24.有意义学习的组织者可以分为_____和_____两种类型。

25.心理学家罗杰斯·卡根认为,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方式主要有_____和_____两

种类型。

26、学习动机的标志是_____和_____。

三、多选

16、非正式学生群体的主要特点有()

A有固定的组织结构B群体内部的一致性C情感的依赖性

D往往具有较突出的领袖人物E凝聚力不强

17、在我国,一般习惯于根据学习的内容和结果把学习划分为以下几种()

A知识的学习B技能的学习C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

D情意和人格的学习E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18、斯金纳认为,“教学就是安排可能发生强化的事件促进学习”,所以他建议利用操作条件反射的理论安排程序教学,以便更有效地呈现与学习教材。其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是()A小步子逻辑序列B要求学生作出积极反应C及时反馈

D学生自定步调E低的错误率

19、根据前后学习的难度差异,可以把迁移分为()

A正迁移B顺向迁移C垂直迁移D逆向迁移E水平迁移

20、学习评定中常见的教师心理误差有()

A宽大效应B光环效应C集中趋势D逻辑误差E对比效应

1、一个优秀学生班集体的形成,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A、组建阶段

B、形核阶段

C、形成阶段

D、发展阶段

E、巩固阶段

2、学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与人类的学习过程有共同点,但又有其本身的特点。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A、间接性为主,直接性为辅

B、组织计划性

C、有效性

D、年龄阶段性

E、面向未来性

3、奥苏贝尔认为,要完成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学习者必须具备整合新旧观念的能力

B、学习材料必须具备逻辑意义

C、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

D、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因素

E、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4、对于各种特殊学生,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要做到()A、复式教学B、正常的对待方式C、正确的态度D、积极的评价E、主动的操作

5、常用的测验方法有()

A、论文式测验

B、客观测验

C、智力测验

D、标准测验

E、心理测验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选择题必背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基本属性: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和价值(人类劳动)。 2. 有使用价值的并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3.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 4. 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额,决定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但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5. 货币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6. 通货膨胀: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7. 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8. 信用卡:能减少现金的使用(但不能减少货币的流通),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并非十分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9. 汇率的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有利于对外投资,有利于出国旅游和消费,不利于出口和吸引外资。 10. 美联储加息,对于国际资本来说,会流向收益高的地方,进而导致其他国家资本外流。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1.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2.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 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4. 一般来说,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5. 价格的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小(需求弹性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大(需求弹性大)。 6. 市场决定价格与价值决定价格是一致的。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

小学教师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 《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1、教育观;2、学生观;3、教师观;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2、教师权利和义务;3、学生权利和保护;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1、教师职业道德;2、教师职业行为;第四章:文化素养;1、历史知识;2、中外科技发展史;3、科学常识;4、文化常识;5、文学常识;6、艺术鉴赏;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1、信息处理能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 1、教育观 2、学生观 3、教师观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 . 2、教师权利和义务 3、学生权利和保护 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 1、教师职业道德 2、教师职业行为 % 第四章:文化素养 1、历史知识

2、中外科技发展史 3、科学常识 4、文化常识 ¥ 5、文学常识 6、艺术鉴赏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 3、阅读理解能力 4、写作能力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1)坚持德育为先 (2)坚持能力为重 (3)坚持全面发展(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 !

(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 (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 (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 (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节、学生观 :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 (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 (1)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的生存需要; (2)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发展需要; (3)人与人的关系: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下优质优酬、兼顾公平。 (4)人与组织的关系:在自愿与共享的前提下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 6、“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 一、论述题 1、论述教育的起源? 答:(一)本义教育起源论,本义教育起源论有四种代表性观点: 1)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是物种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人类和动物共有的本能行为。 2)心理起源论:教育最初起源于原始人类的那种具有教育意味的无意识模仿。 3)劳动起源论:劳动创造了人类和社会:劳动过程的复杂性要求通过教育把人类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证明:人类原始时代教育活动已经存在了,教育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 4)社会实践起源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的社会实践或社会实际生活需要。 (二)科学教育起源论:学校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初期的"男女儿童、少年和老人群"的共同活动。 (三)民族文化起源论:教育就是起源于民族文化的。 总之,心理起源论把教育的发生归因于人的心理原因,不妥当,劳动起源论和社会实践起源论这两种观点实质并没有根本的分歧。给予肯定的:学校教育和民族文化起源论只是把它们作为研究教育起源问题的存案即可。 2、论述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势? 答:1)走向国际化,在当今这种各国经济形成了相互依赖,共生共存,共同发展的趋势下,各国必须实行开放性教育,开展国际间教育合作和交流;实行人才交*培养;开设各种程度的国际政治、经贸、文化、外交、经济技术合作、风俗与礼仪教育课程,加强外国语教育等等,这些都是教育的国际化。总之,当今和未来世界的主流仍然是和平、合作与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教育走向国际化,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2)世纪是信息社会时代,各种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运转的神经中枢,计算机极其软件系统走进家庭、学校、教室,各级学校的课程软件将会开发出来,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将会通过计算机系统连成网络。3)科学成为主导课程;21世纪世界竞争将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更新速度的竞争,因此科学课程将成为主导课程。4)体现新人文精神:是指60年代以来形成的人类生存环境意识和平与民主及人伦道德等等。各国课程内容增加了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国际文化交流课程、新的道德哲学和伦理教育课程,个性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在未来的社会这些课程将会开设的更普遍,内容更丰富。3、论述教师的合理知识结构? 答:1)粗深的专业知识:对本专业知识要达到精深的境地,还要站在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新成就,用最新的知识武装和丰富自己,成为该学科领域的专家。2)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教师不能将自己禁锢在专业知识的狭小天地,必须不断拓宽知识面,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利于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助于发燕尾服自己的专业知识。3)多方面的教师理论知识:作为21世纪学校的教师必须了解和掌握心理学、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及能力选择题必考知识点

选择题必考知识点 中学生心理发展 (一)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理论核心:“发生认识论” 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内化说”;最近发展区。(二)中学生认知发展特点 注意发展特点 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发展和深化: 无意注意不断发展和深化,兴趣爱好逐渐稳定,注意的发展始于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占有优势地位; 注意特征存在个体差异。 注意品质的全面发展: 注意稳定性提高,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注意广度接近成人; 注意分配能力还不够成熟; 注意转移能力缓慢增长。 记忆发展的特点 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 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优于抽象材料,图形记忆优于词语; 有意记忆和抽象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 理解记忆成为主要记忆手段;

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 思维发展的特点 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位; 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占主导地位; 辩证逻辑思维循序发展。 语言发展特点 对字词概念的理解逐渐能够把握本质; 对语法结构的掌握逐渐丰富; 语言表达能力迅速提高。 (三)情绪 情绪基本分类:快乐、愤怒、恐惧、悲哀 情绪状态分类: 心境: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漫性和长期性。 激情: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应激: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情绪理论 詹姆士—兰格理论 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产物,认为情绪是内脏器官和骨骼肌肉活动在脑内引起的感觉。 坎农—巴德学说 情绪并非外界变化的必然结果,情绪产生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强调情绪来源于大脑皮层对情境的评估。 刺激情境—评估—情绪; 大脑皮质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从外周来的反馈信息,在大脑皮层中被估价,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 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2019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2019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 (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第一章教育基础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内涵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概念:广义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构成要素:①教育者: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者的作用。 学校教师是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②受教育者:承担学习的责任,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③教育影响: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④三者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 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作用 的中介。 二、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 育的质的规定性。PS:“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社会属性:①永恒性: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②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具有 自己的特点。 ③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 衡(教育落后或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三、教育的起源学说 生物起源说: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 心理起源说:无意识模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 四、教育的发展 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①无阶级性、公平性(教育机会均等)。 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③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中国古代社会:①奴隶社会:夏有学校,周教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春秋 私学兴起,孔孟百家争鸣。 ②封建社会:宋朝程朱理学兴起,主教四书五经;科举制兴起于隋唐,废除于清末, 清末学堂出现。 西方古代社会:①奴隶社会:古埃及,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古希腊,斯巴达重军事、 产勇士,雅典重文学、产女神。 ②中世纪:教会学校传七艺;骑士学校教七技。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①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②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③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等级性。 ④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1

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距离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还剩3个月的时间,考生们正在紧张的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呢还是在缓缓等待考试时间呢?中华考试网小编整理了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 小题,每小题2 分,共58 分) 1.陈老师说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考上大学,学习上暂时落后并不代表永远落后,我绝不放弃任何学生,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阶段性 B.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 C.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D.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顺序性 2.右图教师行为体现的是( )。 A.评价标准多元化 B.评价主体单一化 C.评价方法复杂化 D.评价方式多样化 3.班主任方老师刚上课时发现有人在班长的桌子上用粉笔写了大大的“坏蛋”,对此方老师恰当的做法是( )。 A.发动学生检举肇事者”

B.责令班长自我反省 C.严肃批评教育全班学生 D.擦掉字迹后再处理 4.黄老师经常带学生到学校花池观察荷叶和荷花,为学生讲解莲藕的生长过程并引导学生将有关荷叶、荷花的知识编成小册子,这体现黄老师( )。 A.教育科学研究者 B.行为规范示范者 C.专业发展引领者 D.课程资源开发者 5.依据《教育法》的规定,关于设立学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的要求,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有长期发展规划 B.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C.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济来源 D.有符合规定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 6.学生张某在高考中,由他人代考,依据《教育法》规定,可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张某停止参加高考( )。 A.3 年 B.4 年 C.5 年 D.6 年 7.教师王某因醉驾发生交通事故,被判有期徒刑 1 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王某丧失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可继续执教 B.王某丧失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可从事其他职业 C.王某保留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需要重新注册认证 D.王某保留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不能留在原学校任教 8.小学生李某,随外出务工的父母到某市上学,为李某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条件的主体应为( )。

高中政治选择题知识点的归纳

高中政治选择题知识点的归纳高中政治选择题知识点的归纳 1.意识 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本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2.意识的能动作用 人的意识的能动性特点和表现: 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目的计划性; 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自觉选择性; 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主动创造性; 人的意识在改造客观世界时能动作用的体现: 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即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人的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即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3.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原理内容】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 作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 思想。 5.规律 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及其方法论意义 【原理内容】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 能被消灭。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6.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辩证关系原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题大全(含答案)

第一部分案例分析基础理论一、案例分析题答题重要知识点概括总结 (一)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 (二)教师观 1、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师观 (1)与学生学习,教师是引导者、促进者; (2)与教育教学,教师是研究者; (3)与课程,教师是建设者和开发者; (4)与社区,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 2、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1)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欣赏 (2)教学上,强调帮助者、引导者 (3)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4)与其他教育者关系上,强调合作 (三)新的教学观 1、教学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应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4、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 (四)新的学习观 1、自主学习 2、探究学习 3、合作学习 (五)评价观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六)师生关系 1、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2、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1)充分了解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4)发扬教育民主。 (5)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七)我国目前的主要教学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循序渐进原则。 3、因材施教原则。 (八)德育原则 德育原则是处理德育工作中的基本矛盾、关系的准则或指导思想。 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2、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 3、知行统一原则 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7、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8、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常用的德育方法: 1、说理教育 2、榜样示范 3、实际锻炼

中考《道德与法治》选择题易错知识点百例梳理卷

中考《道德与法治》选择题易错知识点百例梳理卷 ?? 1.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关键期。(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 2.心理与生理的协调发展是身心健康的基础和保证。 ?? 3.情绪是把双刃剑。(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 4.应对挫折的关键是应对挫折的态度,是要战胜自己。 ?? 5.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最快的阶段。 ?? 6.优良的意志品质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关键作用。 ??7.每个人的生命都具有唯一性和不可重复性。 ??8.具有明确的是非善恶观念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 ??9.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0.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11.犯罪具有严重的危害性,这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罚当罚性是刑事违法的必然结果。 ??12.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13.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质。 ??14.每个人的一生都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交往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任何人都必须依赖于集体。 ??15.只要每天都保持一种好心情,就会变得性格开朗。 ??16.家庭是第一所学校,是社会的基石。 ??17.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处世之道,做人之本。 ??18.从根本上说,善意的诺言并不违背诚实的原则。 ??19.诚实是信任的道德基础,只有诚实才能得到信任。 ??20.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的特点。 ??21.生命健康权是公民行使其他权利的基础,是每个人的最高的人身权益。 ??22.任何非法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3.人身自由是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有其他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 ??24.就公民个人说,接受教育,才能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从国家角度看,要实现现代化,提高公民的文化和科学素质是关键。 ??25.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 ??26.人生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这种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很不平衡的小康。 ??27.劳动是人维持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 ??28.社会公正是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基石。 ??29.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稳定是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30.公共设施和公共秩序是为公民社会生活服务的,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2016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真题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下面是小张同学列举的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错误的说法是()。 A.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利用干冰来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来实现的 D.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2.小球m用长为L的悬线固定在O点,在O点正下方处有一个光滑钉子C,如图所示,今把小球拉到悬线成水平后无初速度地释放.当悬线成竖直状态且与钉子相碰时()。

A.开关S断开时.a,b两点电势相等 B.开关S闭合后.a,b两点间的电流是3 A C.开关S断开时,C1带的电荷量比开关S闭合后C1带的电荷量大 D.不论开关S断开还是闭合,C1带的电荷量总比C2带的电荷量大 5.如图所示,均匀带正电的绝缘圆环a与金属圆环b同心共面放置,当a绕O点在其所在平面内旋转时,b中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且具有收缩趋势,由此可知,圆环a()。 A.顺时针加速旋转 B.顺时针减速旋转 C.逆时针加速旋转 D.逆时针减速旋转

6.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 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0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①当F<2μmg时,A、B都相对地面静止。②当F=5/2μmg时,A的加速度为1/3μg。③当F>3μmg 时,A相对B滑动。④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中,正确的选项为()。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④ 7.在图中所示的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片由下至上移动时()。 A.伏特表V和安培表A的读数都减小 B.伏特表V和安培表A的读数都增大 C.伏特表V的读数增大.安培表A的读数减小 D.伏特表V的读数减小.安培表A的读数增大

中国近代史纲要选择题和重点知识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理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56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 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8、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1、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是什么? P12-14 资本帝国主义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封建势力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封建剥削制度封建地主的徒弟所有制在广大地区保持着;中国资本主义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和发展是及不平衡的;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 2.如何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P12-14 半半社会含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际上是半殖民地半独立,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略称。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半殖民地的意思是国家有政府,但没有完全的主权,一些国家主权,比如我们国家的海关等被外国控制;半封建的意思是我们国家当时的经济特点是既有封建的小农经济也有资本主义经济,就是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经济的意思。 3简述近代中国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许多矛盾P16第二节】 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②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一是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二是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三是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线上。 4、简述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P17 ①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以来中华名族始终面临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②两大历史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其区别在于,前者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况,解决生产力问题。其联系在于,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

教师资格证多选题

多选题 1.道德的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调节功能(最重要) 2.职业道德的特征:稳定性;具体性;适用性 3.教师职业道德的构成因素:教师职业(后省)理想;责任;态度;纪律;技能;良心;作风;荣誉 4.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鲜明的继承性;强烈的责任性;独特的示范性(最重要,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明显标志);严格的标准性 5.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教育价值(主要价值);文化价值;伦理价值 6.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以下基本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廉洁从教;注重礼仪;遵守公德;尊重家长;团结协作;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7.廉洁从教的具体表现:安贫乐教,无私奉献;坚持,为师清廉 8.教师注重个人礼仪,主要是指教师要注意个人的:仪容,举止,表情,服饰,佩饰 9.教师礼仪的特点:率先性;示范性;整体性;影响的深远性 10.社会公德的内容包括:人与人相处的公德;人与社会相处的公德;人与自然相处的公德 11.教师良心的特征:公正性;综合性;稳定性;内隐性;广泛性 12.教师良心的作用:指导作用;自我监督作用;评价作用 13.教师公正的内容:坚持真理;秉公办事;奖罚分明 14.教师荣誉的内容:光荣的角色称号;无私的职业特性;崇高的人格形象 15.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特征:影响的深刻性;空间的广泛性;时间的持久性 16.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功能:指挥定向;教育发展;分等鉴定;督促激励;问题诊断 17.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方向性原则(后省);客观性;科学性;教育性;民主性 18.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自我评价法(后省);学生;社会;加减;模糊综合 19.为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发倡导的新的教学方法: 1.愉快教学法:上海特级教师(倪谷音)首先倡导; 2.情景教学法:江苏特级教师(李吉林);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测试选择题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测试选择题知识点总结 ●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商品的基本属性:①使用价值②价值 ●货币本质:一般等价物 ●影响价格因素:价值(决定或根本)、供求关系(直接)、气候时间地域等(间接)。 ●商品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居民收入与物价总水平(主要)、经济发展水平(根本)。 ●②主旨: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 ● ● ●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消费 ●社会主要矛盾 ●大力发展生产力 ●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性质 ●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国民经济主体。● ● ●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经济发展 ●劳动者享受权利 ●自觉履行劳动者义务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商业银行基础业务:存款业务 ●商业银行主体业务、银行营利主要来源:贷款业务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 ●实行按劳分配的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国家组合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财政收入最重要来源:税收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税收的基本特征:①强制性②无偿性③固定性——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主要来源、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资源配置两种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 ●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市场调节局限性:①自发性②盲目性③滞后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加强宏观调控

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知识点归纳

一.教师职业道德 1、如何理解道德内涵? 1)、由一定社会的关系决定; 2)、以善恶为评价标准; 3)、依靠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及内心信念来发挥调节作用;(多选) 4)、调节个人与人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2、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道德的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调节功能。 4、职业道德的特征:稳定性、具体性、适用性。 5、教师职业规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判断) 6、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一个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教师本人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判断) 7、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鲜明的继承性(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强烈的责任性,独特的示范性(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从),严格的标准性。 8、我国在1997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规范教师应:热爱学生、严谨治学、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 9、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0、朱熹强调要把修身、接物作为教师道德修养的准绳。 11、明代王守仁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要求教师通过教书育人来启发人的良知。 12、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衡量和判断教师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判断) 13、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判断) 14、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作用:指导作用、统帅作用、裁决作用。 15、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四个方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般知识。 16、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劳动与法律制度之间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7、依法执教的必要性:是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强化教育社会功能的必然要求;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 18、教师如何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案例分析) 1)教师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2)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以及法制教育。 3)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4)教师要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19、廉洁是教师立身立教的根本。(判断) 20、廉洁从教的具体表现:安贫乐道,无私奉献;坚持操守,为师清廉。 21、教师的欢乐来自于:创造性的教育活动;师生间美好的情谊;学生长大成才。 22、廉洁从教的道德要求:公正从教,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坚守大义,发扬奉献精神;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各种非正当利益的诱惑。 23、教师礼仪的特点:率先性、示范性、整体性、影响的深远性。 24、在人与人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的内容包括:举止文明、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自尊与尊重他人、诚实守信。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中学综合素质教师资格证历年真题: 2011-2015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9题,每小题 2 分,共 5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邱老师经常梳理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分析问题的成因,寻找解决策略,邱老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主要角色是 A?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B?行为规范的示范者 C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D?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1. 【答案】 A。 答题解析:本题考察的知识点为教师的职业角色,题干中指出该老师经常梳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刻苦钻研,体现了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者的角色。 2. 康老师经常在班上开展“成语知识竞赛” “演讲赛”“辩论赛”等活动。营造运用语文知识的情境。康老师的做法有利于 A?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B?发展学生的互补性 C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D?减轻教师工作压力 2. 【答案】 A。 答题解析:本题考察教师某项教学行为的优点,答题的关键点是能找出“运用……的情境”,当看到此时,大致可以判断出该教学行为是帮助学生进行实操训练,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 3. 期末考试要到了,数学老师请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吴老师把课时让给他上数学课,吴老师欣然同意。他们的做法 A?合理。体现了教师双方的意愿 B.不台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C?台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 D.不合理。违背了团结协作的要求 3. 【答案】 B。 答题解析:该考题通过常规行为判断应为错误行为,排除选项A、C。剩B、D两个选项 再进行二次辨析。题干中明确指出原本的社会实践课程被数学课所剥夺,也就是单纯的以学 科知识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故选择B。因D选项为体现出团结合

毛概各章节考试选择题重点(整理过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 D )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A、六届三中 B、六届四中 C、六届五中 D、六届六中 2.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是在( C )中确立的。 A、遵义会议 B、六届六中全会 C、党的七大 D、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是( C )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 小平理论 4.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 B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5.遵义会议以后,直至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 C ) A、萌芽时期 B、形成时期 C、成熟时期 D、继续发展时期 6.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 A ) A、群众路线 B、思想路线 C、工人路线 D、农民路线

7.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 C ) A、争取外援 B、艰苦奋斗 C、独立自主 D、利 用外贸 8.指出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 时间的人是( C ) A、刘少奇 B、周恩来 C、邓小平 D、 江泽民 9.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 B ) A、邓小平理论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0.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发展是硬道理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 社会主义 1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D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姓“资”还是姓“社”的判 断标准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 社会主义 12.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是在 党的( B )

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精华整理

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精华整理 1.我国小学教育取得的成绩有哪些? (1)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3)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4)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5)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2.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2)环境,环境是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成现实的条件,但不决定人的发展。(3)教育,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和促进作用。(4)个体主观能动性,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3.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因此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上应有所不同,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因此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因此教育要长善救失,扬长避短。(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因此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4.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基本理念 (1)学生为本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2)师德为先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4)终身学习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5.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特征表现为:客体永久、延迟模仿、主动反应、问题解决。 (2)前运算阶段(2-7岁)主要特征表现为:出现符号、泛灵论、自我中心、思维不可逆。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主要特征表现为:守恒、去中心、思维可逆。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主要特征表现为:抽象、推理、假设、反思。 6.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发展任务和存在的心理社会危机,具体如下: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

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含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对素质教育理解,存在片面性是( ) A.促进学生专业发展 B.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C.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D.引导学生协调发展 1.【答案】A。 2.依据育人为本理念,教师下列做法中,不正确是( ) A.培养学生特长 B.发展学生潜能 C.尊重学生个性 D.私拆学生信件 2.【答案】D。 3.“多一把衡量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理论依据是( ) A.个体需求具有层次性 B.气质类型具有多样性 C.人类智能具有多元性 D.人类发展具有共同性 3.【答案】C。 4.董老师上游戏课时,小明总爱举手,但答题经常出错,小强不爱举手,但老师点名提问却总能答对。老师下列做法中,最合适是( ) A.批评小明总出错,表扬小强爱思考 B.表扬小明爱举手,批评小强不发言 C.批评小明总出错,批评小强不发扬 D.激发小明勤思考,鼓励小强多举手 4.【答案】D。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对中小学教师实行( ) A.每两年一周期全员培训 B.每三年一周期全员培训 C.每七年一周期全员培训 D.每五年一周期全员培训 5.【答案】D。

6.“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这句话体现原则是( ) A.国家性原则 B.公共性原则 C.方向性原则 D.强制性原则 6.【答案】B。 7.学生小涛经常旷课,不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对小涛进行教育恰当方式是( ) A.将他交给家长批评教育 B.了解情况后耐心教育他 C.等待他自我醒悟并改正 D.批评教育无效果开除他 7.【答案】B。 8.李老师就校务公开问题向学校提建议,李老师做法是( ) A.行使教师权利 B.履行教师义务 C.影响学校秩序 D.给学校出难题 8.【答案】A。 9.课间,小莉正在同学面前大声朗读小娟日记,被走进教室小娟发现,小娟找到班主任诉说此事,班主任最恰当做法是( ) A.制止小莉这种行为 B.批评小娟总是告状 C.劝说小莉不要声张 D.劝说小娟宽容小莉 9.【答案】A。 10.教师对解除收容教育,劳动教养后回校复学未成年学生,应当( ) A.限制其与其他同学接触 B.限制其使用学校设施 C.按其以往表现评价品行 D.允许参加学校各项活动 10.【答案】D。 11.班主任张老师按照学生期中考试成绩调整座位,将考试成绩后5名学生安排在教师最后一排。张老师做法( ) A.是激发学生重要手段 B.侵犯了学生人格尊严 C.是管理班级有效手段 D.侵犯了学生受教育权 11.【答案】B。

考研历史重点选择题知识点总结

考研历史重点选择题知识点总结1.19世纪上半叶,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列强在非欧地区进行疯狂的殖民扩张。荷兰扩大了对印度尼西亚的殖民统治。英国建立了对印度的殖民统治。中国、伊朗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埃及、阿尔及利亚等非洲国家也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2.进入垄断时期后,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扩张,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则竭力保护既得的殖民利益。在亚洲,19世纪末,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德国制定了与英国争夺波斯湾势力范围的“三B铁路计划”。在拉丁美洲,美国利用“泛美主义原则”,通过“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加紧对拉美国家的经济渗透和武装干涉,夺取了巴拿马运河区的控制权。在非洲,列强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从1884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召开瓜分非洲的柏林会议到20世纪初的20多年间,列强已把整个非洲大陆瓜分完毕。3.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终于把世界瓜分完毕,亚、非、拉美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变成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世界殖民主义体系形成。4.从各殖民地与宗主国的关系上,可以把近代各殖民地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殖民地特征都得到充分发展与表现的典型殖民地,另一种是半殖民地。殖民宗主国对殖民地推行“直接殖民统治”和“间接殖民统治”两种统治方式。 5.1500年以前,世界基本上处于闭塞的状态,新旧大陆之间更是互相隔绝的,只有到1500年左右完成地理大发现后,这种状态才被打破,过去相对隔绝的各地区才开始进行直接的接触。6.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开始了。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来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有意大利人利玛窦、德意志人汤若望、比利时人南怀仁。利玛窦带来《万国舆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