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人居环境科学视角下的美好城市探析

基于人居环境科学视角下的美好城市探析

规划师论坛..
l0 m

基于人居环境科学视角下的美好城市探析


口李桂媛,陈静,余菲菲..

[摘要]美好城市是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是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产物。因此,美好

城市的营建要以人居环境科学为理论基础,遵循.. “控制城市的规模、发展区域城市圈、优化城市圈交

通系统、加强城市基础设计的建设与管理、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突出城市特色,城市发展战略要具

有前瞻性与可持续性、优化城市管理的法规和制度、加强公众参与的力度”等建设原则,最终建立起

人性化、安全、健康、舒适、宜居的美好城市。..

[关键词]人居环境科学;美好城市;生态和谐;节约资源;低碳节能..

[文章编号010
006—0022(2010)08—0023—04[中图分娄号]TUg81[文献枥嘏马]A

UsnmalmeteroDeemieCiyQul Guya,.. eigYuFie

igHunSet
ttenThoyttrntaiiunChnJn,.. efi
UUS目oternionnal
llutiaefrunslmetThyaeacmbntofta—

ln删Go dciisaeevrmetyssanblohmaet
tten... eroiainordi

tianncutr... tveltshlebadonhnset
ttementorwhi

onaldmoderluesGoodciydeopmenoudbseumalthey... ch

incustrncpesoonrigciyszegialvopmen,i ovirnsratonst,.. —

ldehepiilfctol
llntie,r ondeeltmprngtapotiysemsen

hacngifatutadeopntpesvnholceniontbidngciycrctrmang

ninrsrcurlvelme,.. rerigteecogialvrmen,.. ulithaae,.. ki

susanabltaecpl,itaig rnmanagtwihtssciedredlsli,

tiesrtgiansnegrtnubaementheaoatulsanegiatonand
promotnlcptcpinFowigtsnpll
llelStidhmansfhty,Omfrabe,

igpubiariiato.ol
llnheepncieswihpUobulue,ae,ealhCotl

liliis

vabecte...
[Kyrsmaet
ttenhoyGodciyEclgiahrn,.. suciinyLwcro,

ewod]Hunslmetter,.. ot,.. ooclamoyReoreef
ffcec,oabn

energyef
fficiency

1引言然趋势。快速发展的城市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

繁荣,给人们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商用便利,同

美国城市规划著名学者刘易斯.. ·芒福德在时也给城市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损失,高楼

他的著作鳓戈市发展史中告诉了人们城市的起林立代替了人性化的街区、大尺度的快速交通

源与发展,以及不同时期城市居民对于理想城代替了尺度适宜的人行街区,“千城一面”的现

市的思考。很显然,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人象普遍存在,人们日益失去场所的安全感。城

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在功能上的不断扩大,需市人口的暴增,城市各种自然资源濒临使用的

要一个比村庄提供的生活设施更加齐全、人与极限,各种污染、交通堵塞,飞涨的房价,就业

人交流更加便利的场所,因此城市应运而生。随的不安定性等,城市生活在机会与挑战中游走、

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展,并形在机遇与伤害中游移,

人们渴望城市的美好生

成不同空间结构和形态的城市群体,.. “城市化”活,渴望美好的城市环境。

运动开始了。人类社会的城市化运动与工业发

展息息相关,工业化带动了经济的繁荣和城市人居环境科学视角下美好城市的内涵

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我国

的城市化进程亦在加速进行,城市化比例从20伊斯坦布尔人居宣言指出:“在人类迈

世纪80年代的8%发展到了目前的50%左右,向21世纪的时候,人类更加注重人居环境的持

然而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较,我国还处于城市续性发展,人居建设的目标是:使每个人都有

化发展的中级阶段,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是必个安全的家,能过上体面、身体健康、安全、幸..

2010年第8期第26卷.. 23


福和充满希望的体面生活”。人居环境

的建设方向在此被明确,人居环境科

学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

2.1人居环境科学简述..
“人居环境科学”(TheSo1ences

ofHumanSett]ements)是~门以

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城市、区

域及国家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
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科技之间
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人居环境的研
究核心是人,倡导.. “以人为本”,以研
究探讨.. “和谐人居”建设为目标。自
然环境是人类活动的载体与容器,人
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受到自然环境的
种种约束,同时人类的各种活动又会
对自然环境造成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人与人之间以各种各样的相互关系结
成人类社会,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
展促使人类社会复杂化、综合化,人

居环境即是这些复杂因素相互交织而
形成的一个复杂网络。人与人之间的
和谐共处,人类社会的和谐共生对于
美好的人居环境建设影响重大。现代
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特别是汽车的发明,扩大
了人类的活动范围,网络的产生方便
了人类的对外交流,现代科技的产物

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处理好人与环
境、人与社会、人与科技的关系,使
人居环境朝着科学的、健康的、安全
的、舒适的方向发展是现阶段人居环
境科学研究的目标。..

2.2美好城市的概念与内涵
引用伊斯坦布尔人居宣言中
人们对于美好城市的构想,我们总结

归纳美好城市的定义:美好城市是这

样的一个地方,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都

能过上有体面的、身体健康的、安全

的、幸福和充满希望的体面的生活。

美好城市的概念由来已久,早在
城市形成之初,人们对于所生存的场
所就有很多的理想构思,从希腊的.. ‘
‘‘

王里
想城邦”到罗马的.. “天堂城市”,再到
中世纪的.. “乌托邦”构想,一直延续
到近现代的.. “花园城市”等,都充分
说明人类对于他们生存家园的建设理
念与思考。从广义上说,美好城市包
括很多方面,其中,硬件包括城市的
环境、城市的基础设施、城市的医疗
保障、城市的结构与形态、城市的建

筑与街区、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城市
的资源、城市的生态平衡等;软件包
括市民主人翁的体现、城市荣誉感、

图1美好城市意向探索圈..

期Ln

24援师pRFI£Rs

居民情感的依托、居民的社会价值等。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

类的需求可以分成生理需求、安全

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

现需求5个层次,依次由较低层次到

较高层次排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

展,人的需求层次逐渐提升,只有当

较高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时,人们

才能体会到幸福感C2j。美好城市建设

目的就是在实现人的基本需求层次

之后,如何让人们感受到社会的尊

重和认可,也就是在城市硬件设施

建设完善的同时,加强城市软件设

施建设的力度,使城市居民能够享

受健康、安全、舒适的城市环境,并

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城市的认

同。通过美好城市意向调查,把市民

心中的美好城市以探索图的形式表

现出来(图1)。..

2.3人居环境科学对美好城市的
诠释
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为
人类营造安全、舒适、健康的美好城
市,根据人居环境科学的理论我们可
以如此诠释美好城市:..

(1)美好城市应该是人居环境可
持续发展的城市。美好城市建设提倡
人与自然和谐及城市建设的可持续
性。人类作为自然与社会发展的主
体,同时也是美好城市的使用者和拥
有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要以尊重人
的需求为原则,即城市建设应体现..
“以人为本”。自然资源是地球赐予人
类的珍贵财富,社会与文明的发展提
倡节约自然资源、合理开发能源和有
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传统的价值观将
人与自然形成对立趋势,“人定胜天”..

“征服自然”的思想意识促使城市建
设.. “大拆大建”,对资源开采无度,致
使生态环境恶化。人居环境科学倡导
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尊重人与自
然的和谐关系,提倡人类对自然的索
取程度应建立在保持自然系统自身
新陈代谢平衡的基础上。促使城市的


发展要与资源、生态、人文、科技的
发展形成动态可持续之势。..

(2)美好城市建设的整体观、综
合化发展。城市建设应该是以国家发
展为基础,以区域发展为平台,走城
乡一体

化发展的道路。美好的城市环
境必须依托整个国家乃至于全球的环
境与发展,城市建设中要考虑人类共
同面临的全球气候变暖、能源危机、
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的失衡等,这些
问题仅仅依靠某个城市建设是无法得
到有效解决的。因此,美好的城市规
划与建设并不是孤立的一个城市,而
是整个区域、整个国家。城市建设的
理论与方法是以.. “国家一区域一城市



乡镇”为整体脉络来确定的。其整
体性、综合化、动态发展在城市建设
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3)美好城市是传统文明与现代
文明相结合的产物。城市是人类文明
的象征,人类传统文明在城市建设中
比比皆是:传统的建筑材料、建造工
艺,传统文明给城市留下的记I S:历史
性建筑、传统街区、工业建筑遗产等。
传统文明曾经是美好城市环境的缔造
者,随着科技的发展及现代文明的凸
显,城市建设中重视现代文明而轻视
甚至剔除传统文明的做法割裂了城市
发展的历史。美好城市建设要融合传
统与现代文明,利用现代的低碳、节
能、环保的城市建设方法和工艺,营造
舒适、健康、安全、美好的城市环境,
让我们的城市始终如一地向人们展示
历史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
8人居环境科学视角下美好城市
的营建手段

城市的发展受城市本身内因与5 '、

1
因的影响,外因如自然资源条件、城
市区位特点、经济产业结构模式、入
口与用地、交通与联系等;内因则是
城市经济发展战略、产业结构的调整、
城市建设管理专业人才的凝聚、健全
的法律和政策等。

3.1人居环境科学建设的目标..
_美好城市
早在.. 19世纪末20世纪初,快速
的工业化使得欧美许多城市环境恶
化,城市生活压力增大,失业率、犯
罪率提高,城市生活充满了危机,人

们普遍渴望安全健康的都市生活。为
此人们另辟蹊径,将其居住地从都市
转向郊区。针对日益加速的郊区化倾

向,为恢复城市中心的良好环境和吸
引力,以哥伦比亚会议三人专家小组
为代表的.. “城市美化运动”兴起。城
市美化运动的实质是创造一种新的物
质空间环境和秩序,但由于他们未能
充分分析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对
于解决城市的要害问题,改善市民的
居住环境、工作环境作用不大。而美
好城市是城市美化的升级,不仅包括
城市建设的物质层面,还包括其精神
层面。通过分析城市美化运动的兴起,
我们不难发现,不论东西方,也不分
经济的发达程度,城市化进程所产生
的矛盾是相似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
社会的进步,城市发展所产生的矛盾
将更加

复杂,涉及的方面将更广泛。

因此,针对不同地区的城市化发展,

以多学科相融合的研究方法,以全方
位视角来分析城市发展矛盾产生的原

因,探讨解决矛盾的最佳方法。

城市作为人居环境的主要场所
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受到专家学者的
广泛关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
题就是..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由此
可见,城市化与人居环境对人类生活
具有重大影响。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
展、城市的可持续进步,正日益成为
人类努力的目标。目前经济全球化趋
势越来越显著,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劳
动力、资本、商品、服务等的自由交
流,必将使城市对于人居环境产生更
加深远的影响。因此,人居环境科学
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研
究思路。从硬件方面来看,包括区域
范围内的经济产业结构、城市交通设
施、城市资源与新城代谢、城市人口

和土地利用、居民就业等内容;从软
件方面来看,则包括城市建设管理的

法律法规、公众参与、社会公平程度、
市民的自豪感和对市民的尊重等内
容。人居环境科学强调多学科融合的
研究方法,所涉及的土木工程学、地

理学、交通工程、生态学、经济学等
学科与城市的硬件方面关系密切;而
哲学、历史、社会学、心理学、艺术
学等学科则与城市的软件方面密切
相关。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
快,使得城市各要素间的矛盾增加,
如城市资源使用与保护的矛盾、城市

用地与人口增长的矛盾、居民就业矛
盾、交通的矛盾、生产与环境的矛盾、
城市管理与公民参与的矛盾等。这些

矛盾极大地影响了居民城市生活的
幸福指数,使得美好城市成为一种想

象。因此,采用多学科融合的研究方
法来探讨城市的发展,是建设美好城
市的最佳途径。

3.2美好城市的营建手段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 “人们之所以
愿意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美好。.. ”
城市可以带给人们太多自然所不能给
予的东西。城市像一块磁铁,吸引人
们向其靠拢的就是其所能提供给人们
的良好的生活条件及社交环境[。美
好城市需要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
会的和谐、人与科技的和谐、发展与
创新的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和谐。和
谐社会提倡个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
之间的和谐,社会各系统、各阶层之
间的和谐,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
和谐,整个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和谐。其
中,最重要的应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相处。城市即为社会的缩影,一个城
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人,美好城
市就是和谐社会的缩影,它离不开人
与人之间的和谐。评价一个城

市的好
坏,除了经济、规模、特色等因素外,
往往也包括人文因素。青山环绕中期
望看到淳朴的风情、高楼林立中希望
遇到热情自信的人们、温馨小城里希..

2010年第8期第26卷25


望看到悠闲自得的居民。一个城市的
风俗民情,生活习惯和态度都是这个
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

3.2.1美好城市的理论基础.. ——
人居环境科学
在对人居环境科学和人类聚居学
的理论框架展开研究的基础上,我们
对美好城市的发展进行了如下思考:..

(1)城市是一个有机体,具有产生、
生长、衰退的过程。人类城市具有产
生、积聚、扩散、再积聚与扩散直到城
市绵延的过程,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城
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会有所调整。不
论城市的经济地位如何改变,城市作
为人类幸福生活的场所是永恒的。城
市的发展过程是以满足人类幸福和安
全需求为目标,只有当居民的所有需
求,即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技术
的和文化的、心理的需求都得到满足,
才能评价为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高。..
(2)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连续
的过程。城市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模式
取决于它的地理区位、资源储备、生
态环境、经济产业结构等。城市的各
项条件不同,其发展模式和发展力度
将会呈现差异特征。时代的变迁、科
技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将促使城市的
发展呈现动态连续的发展态势。..

(3)城市发展过程中,其内部各
要素间相对保持平衡。美好城市的建
设是以人、自然、科技为核心的,平
衡人、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城市在发
展进步的过程中,只有其构成要素之
间达到平衡态势,才能使城市向着健
康、科学、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城市
的构成要素包括:城市的主体——人
类,城市的容器——自然,城市的运
行方式.. ——社会,城市发展的动力..

——

科技,以及城市的灵魂情感
等。城市各要素间在发展过程中的主
导地位会相互变动,只有当各要素的
发展趋于平衡,即人口的增长与自然
资源的新陈代谢速率保持平衡,城市
的自然环境、城市的文化及城市居民
之间保持平衡,科技的发展与自然环

26趣。rjE§

境、人类及社会保持平衡,城市管理
法规、城市意象、城市的荣誉感之间
保持平衡,美好城市才会展现在世人
面前。城市要素间的相互平衡对城市
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一旦某些要素
间失去平衡,城市发展将变得混乱并
失去其原有的吸引力,进而会抑制城
市的发展。因此,美好城市是以人居
环境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融合多学
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并集合多方面
的力量进行建设、维护、

管理、延续的。..

3.2.2美好城市的建设原则
通过探讨美好城市的真谛,并依
据美好城市发展理论和研究方法,对
美好城市的建设原则有以下思考:..

(1)控制城市的规模,发展区域
城市圈。城市化促使城市规模扩大,
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城市、超大
城市的出现,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
带来诸如交通、住房、环境、资源等


系列的问题,城市的美好被逐渐淹

没。因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以适

合的城市规模、舒适的城市环境、突

出的城市协同关系为指导。区域城市

的结构布局是要综合考虑整个区域

的经济产业结构、生态资源配置、城

市历史特点、文化特色等并加以梳理。

城市的建设,不论是城市的结构、形

态,还是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等

都要从整体的角度定位。其发展关联

度涉及国家一区域一城市一乡镇,因

此城市的发展战略应以整个国家、地

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而不应仅以

孤立的城市的发展为目标。城市圈的

建立不仅推动区域资源的合理利用,

还能使城市间的经济相互促进、相互

补充、协调发展。..

(2)优化城市圈交通系统,加强城
市基础设计的建设与管理。城市之间
交通以快速路相连,加强并完善公共
交通系统,城市交通以优化、精准、完
善的公共交通逐渐取代私人小汽车的
使用,并在不同街区分别设计定的
步行道路。城市住区的规划应以最小
的职住距离为原则,以控制交通流量,
减少大气的污染。..

(3)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突出城
市特色。城市的生态环境与城市的建
设密切相关,城市规划依据城市生态
格局和生态资源的配置,尊重和保护
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保护城市的绿
地与河流,使其生态环境达到平衡,只
有这样,美好城市的环境才能得到保
障。每一座城市都有其不同的历史和
发展过程,不同的城市中依然保留着
各式各样的老建筑,它们就像是一部
经典著作,在向人们诉说城市的变迁。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要深入挖掘城市
的历史与文化,广泛了解不同地区城
市市民的生活方式,研究历史既存建
筑的特点,合理利用和开发历史建筑,
利用现代的工具来演绎历史变迁。..

(4)城市发展战略要具有前瞻性
与可持续性。目前我们的城市发展战
略严重滞后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城市
总体规划在方案运行一段时间后即跟
不上发展的步伐,城市的市政设施要
改建,城市的道路要拓宽,~系列的
建设在没有达到预期的设计年限的情
况下就被重新修改甚至重现建设。这
样既给城市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又
浪费

了资源,破坏了环境。美好城市
的总体规划是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的
指导下,运用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的
研究方法,深入细致地平衡资源、土
地、人口与经济等的关系,为市民呈
现出美好的城市建设图景。..

(5)优化城市管理的法规和制
度,加强公众参与的力度。城市硬件
方面的建设是依靠软件方面的管理
来达到效益最大化的。因此,城市的
管理对于一个城市的健康发展至关
重要。城市管理要依据经济发展战略,
考虑市场的调节因素,其政府管理方
法、制度要与市场相结合。城市是市
民的城市,城市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市
民的主观意愿,只有当市民对于所居
住的城市满意度很高,这个城市的建
设才达到美好状态。因此,城市建设
要充分考虑公众的参与。.. [下转第30页]

嬗变,而相应的社会文化形态由于文

化堕距而延后改变。物质形态方面,我

们建设着更高更密的集聚城市、更宽

更多的道路,使用着更快更准的交通

工具,我们在城市里所需消耗的能源

总量不断增加;社会形态方面,我们

的居委会转变成业委会,邻居由同事

变成了陌生人,富人和穷人渐渐分异,

我们在城市里孕育着不知方向的社会

结果。

城市建设中生活方式的创新应该

建立在前述公民文明的基础之上,不

断纳入新观念,将可持续、生态、低

碳等有关公共资源利用、公共环境维

护的行为准则建立起来,纳入公民文

明的内核之中,通过这种内涵建设来

应对持续汹涌的城市化浪潮。

4结语

经济指标、物质强度不应该成为

[上接第26页]2010年3月,联合匡人

居署将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第五届世界

城市论坛。论坛主题:“为所有人的城

市—.. —缩小城市的鸿沟”。该讨论的主

要议题包括:缩,J、城市收入的差距,减

少城市中的不平等和贫困,民主参与,

城市的文化多样性,尊重妇女的城市,

可持续的城市发展,可获得的住房,健
康,供水,卫生和基础设施服务,以及
包容性城市的权利[Il。可见城市的可
持续发展越来越重视市民的参与与感
受,公众参与将会成为美好城市建设

与管理的重要方面。..

(6)重视科技的发展,平衡人与
科技、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历史与
现在、历史与未来的矛盾,才能实现
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环境
建设中,现代科技的含量越来越显
著,低碳环保的施工材料、施工工艺,
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具有显著成效。同
时,业界对于既存建筑、大型工业建
考察城市发展质量的全部因素,必须

增加社会指标、文化品质等因素。我

们应该关

注兼具城市和乡村优点、城

乡互哺的城市化发展路径,既应延承

中国历史有关生活理想的传统方式,

也应顺应现代社会有关先进进步的创

新方式。城乡一体化是容纳城乡差异

的一体化,是共同实现生活美好感的



体化,以传统东方重礼秩序和现代
西方重理秩序融合的公民文明建设是
获得生活美好感的重要路径。在此基
础上的生活方式创新将是人类社会伴
随技术进步而可持续地获得城市化品
质提升的必由之路。Ⅱ..

[参教献]

[1]甄峰,宁登,张敏.城乡现代化与
城乡文化——对城市与乡村文化发展的
探讨.. ].~J/EIJ,19,1:5—
城市规.IT99()153

[2]王世福.城市特色的认识和路径思考.. ].
规戈f师,209(2:l721.
J0,1)—

筑园区、历史性建筑的保护和适应性
再利用的研究,都是利用高科技手
段,加以改造和保护,使之最大限度
地减少对环境的破环。

4结语..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向世人展示
了..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主
题,阐释了城市建设要平衡人与自
然、科技与社会、历史与未来的各种
矛盾的理念。城市是人类所向往的美
好的生活场所,处于城市化中级阶段
的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的理论不足,
城市资源的消耗殆尽,城乡建设差距
的增加,城市环境的污染、恶化促使

城市工作者要在人居环境科学的指
导下,探讨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发
展,分析城市发展中的各种矛盾,为
美好城市的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的
支撑。这将是我们在今后较长时期内

[3]贾平凹.高兴[.北京:作家出版往.. 20
007...
[4]国家计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课题
组.对区域性中心城市内涵的基本界定..
[J].经济研究参考,20
002,(52):l-12...
[5]顾朝林.中国城市经济区划分的初步研究..
[J.地理学报,19
99,2:1911
]1()2-4...

[6]周一星,张莉,武悦.城市中心性与
我国城市中心性的等级体系.. ].地域研
究与开发,2001,(4):卜5...
[7]吴晓隽,高汝熹.试析全球化时代都市圈
中心城市极化效应的新模式及对中国的
启示.. ].世界经济研究,20
006,(1
11):28—..

33...
[8]王何,逢爱梅.我国三大都市圈中心城
市功能效应比较[J].城市规划汇刊,..
2003,(2):72—77.

[作者简介]
王世福,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华南理工
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收稿日期]2o1O一07一o1

[修回日期]2010-07—13

不懈探索的主题,并且任重而道远。n

[参教朗..

[1]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北京

: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7.
[3]樊纲.城市化[.北京:中国经济出
版社,2010.
[4]张林泉.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
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3).
[5]毛其智.中国城市发展现状及展望[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9()
0,4.

[作者简介]
李桂媛,一级注册建筑师,三峡大学城规建
筑学系教授,三峡大学艺术设计研究所所长。
陈静,三峡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生态

工程硕士研究生。
余菲菲,三峡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收稿日期]2O1O一06—2O
[修回日期]2010—07-13

30援訇j师pLRn
nn£R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