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实验报告之反应时

心理实验报告之反应时

心理实验报告之反应时
心理实验报告之反应时

心理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实验心理学实验名称:反应时实验

指导老师:班级:学号:学生姓名:实验日期:

摘要:本实验为视觉反应时实验,由简单反应,选择反应,辨别反应组成。反应时为从刺激呈现到做出反应之间所经历的时间,作为一个心理指标在个体差异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实验被试为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09级学生。实验结果显示简单反应时(基线时间)、选择时间都与选择反应时有显著相关关系,年龄对选择时间及辨别时间均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简单反应时选择时间辨别时间选择反应时辨别反应时

1.引言:

1.1简介:

从刺激呈现到做出反应之间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反应时。反应时的研究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传统课题。自19世纪中叶以来,反应时作为一个心理指标在个体差异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在智力测验、人格测验中常被定为必测项目。反应时的测量为推测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心理过程打开了一个窗口。一个完整的反应过程由五部分组成:(1)感受器将物理或化学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的时间;(2)神经冲动由感受器到大脑皮质的时间;(3)大脑皮质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时间;(4)神经冲动由大脑皮质传至效应器的时间;(5)效应器作出反应的时间。

本实验采用的是荷兰心理学家F.C.唐德斯的研究结果。测量最基本的三种反应时,即简单、选择、辨别反应时。唐德斯将它们分别命名为:a、b、c反应时。

1.2方法与程序:

简单反应时 a 基线时间

选择反应时 b 基线时间辨别时间选择时间

辨别反应时 c 基线时间辨别时间

实验者可根据测试的目的,选择不同的测量项目。例如:要了解被试的选择反应所用的时间,就要测他的b反应时和c反应时。b反应时和c反应时的差就是他选择反应所花费的时间。如想知道被试辨别刺激的时间,就要测量他的a反应时和c反应时。

2.方法:

2.1实验对象:

本次实验被试为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09级学生,共86人,剔除选择反应错误次数4次以上的7人,剔除选择时间和辨别时间为负数的同学29人,得到有效数据50份。

2.2实验工具:

2.2.1数据采集

反应时实验电脑程序。

2.2.2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主要采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数据相关分析及方差分析处理。

2.3实验程序:

简单反应(a反应时):

视觉的刺激为一绿圆。被试均按绿键反应。测30次,每次预备后间隔2秒呈现刺激。如果测试中被试在准备阶段有抢先现象,则该次结果无效,并由计算机剔除并警告

抢码被试。另外以每5次呈现为一组,随机加入空白的探测刺激2秒,如有被试在此时抢码,则警告抢码被试,且本组实验将重新进行。最后以有效的结果均值为其简单反应时。

选择反应(b反应时):

在测试中呈现的刺激为两个或多个,要求被试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本实验只测量视觉选择反应时。刺激有两个,分别是红圆和绿圆。要求被试看到红圆按红键反应,看到绿圆,按绿键反应。反应错时,反应时记为0,且该次反应不计入最后平均值内。两个刺激随机呈现,各20次,准备信号后2秒呈现刺激,以40次反应中的正确反应的反应时均值为选择反应时,并给出错误次数,本次实验错误在4次以上的都予以剔除。

辨别反应(c反应时):

在测试中呈现的刺激为两个或多个,要求被试只对其中的一个刺激作出固定的反应,其它刺激呈现时均不反应。本程序只测量视觉辩别反应时。刺激有二个,分别为红圆和绿圆,要求被试见到绿圆按绿键反应,见到红圆不反应。如被试见到红圆反应为错误。两个刺激随机呈现,各20次,准备后间隔2秒呈现刺激。以看见绿圆反应的有效次数的时间均值为被试的辨别反应时。结果中给出辨别反应时和错误次数两个指标。

3.结果:

3.1数据处理

根据对选择反应时错误次数的统计,如图,我们排除了错误次数4次以上的数据。而后我们根据荷兰心理学家F.C.唐德斯的研究结果计算出了选择时间与辨别时间,并剔除了为负数的数据。最后保留了50个有效的数据。

3.2选择反应时与基线时间(简单反应时)、辨别时间和选择时间的关系。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简单反应时与选择反应时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832(P<0.01),而选择时间与选择反应时也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688(P<0.01)。辨别时间与选择时间没有显著相关关系。选择反应时与辨别反应时间和简单反应时间也分

别呈显著正相关。

3.2辨别时间、选择时间分别与年龄的关系。

根据方差分析结果,在选择时间和辨别时间这两个维度上,年龄的影响并不显著。

4.讨论:

1.首先,我们剔除了在选择反应实验中错误次数较多的数据,错误太多可能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例如对按键不够熟悉,个体对待实验的认真程度不够。

2.其次,我们按照F.C.唐德斯的研究结果计算出选择时间和分辨时间,结果却显示有很多组数据小于0,对此我们的分析是由于实验进行的顺序是简单反应实验、选择反应实验最后是辨别反应实验,很显然前面的实验对后面的实验产生了影响,由于练习使

之后的按键更加熟练,所以导致后面的实验所用时间更短。

3.由于选择反应时=简单反应时+辨别时间+选择时间,所以我们预期,选择反应时与简单反应时、辨别时间、选择时间均有较显著的相关性的。但是我们却发现选择反应时与辨别时间仅有.169的相关性并且并不显著,我们认为这仍与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与样本个数有关。

4.我们试图对选择时间、辨别时间与年龄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并不显著。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被试人数很少,且年龄相差不大,分别为18、19、20、21;因此不能据此得出结论。

5.被试在实验时的心理状态,计算机的反应速度,按键的灵活程度,周围环境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尽量使用一台计算机实验,尽量使被试能单独进行实验可能会提高实验的准确度。

6.本实验的教学目的致使被试知晓整个实验,由此也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5.结论

简单反应时与选择反应时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832(P<0.01),而选择时间与选择反应时也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688(P<0.01)。

选择反应时与辨别反应时间和简单反应时间也分别呈显著正相关。

6.参考文献:

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83-89页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6

心理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系列位置效应实验 学院: 姓名: 学号:

摘要:本实验以汉字为材料,通过看汉字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回忆延迟的时间和汉字呈现时间对自由联想的影响,称为系列位置效应。立即回忆对渐近部分没有影响,由于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正确回忆个数高,延迟回忆对渐近部分没有影响,首因效应正确回忆个数高,近因效应影响下降正确回忆个数降低。汉字材料呈现时长对首因效应回忆没有显著相关。 关键词:系列位置效应首应效应近因效应 一、导言 系列位置效应是指记忆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包括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在系列学习(Serial Learning)中,在一系列处于不同位置的记忆材料回忆效果不同;系列位置效应就是这种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的趋势。其开头和结尾记忆效果较好,分别叫首位效应(primacy effect)和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而其效果较差的中间部分称为渐近部分。系列位置效应一般在自由回忆中出现,是双重记忆理论的重要证据。 本实验目标是验证系列位置效应,预期是立即回忆处于材料开始和末尾位置的汉字回忆正确比较多,汉字材料呈现时间长则首因效应明显,延迟回忆则会消除近因效应。 二、方法 2.1被试 被试为应用心理大三的学生共25人,9男16女,年龄为20~23岁,智力正常,视力及矫正视力正常,之前没有做过这个实验。 2.2仪器和材料 装载有实验程序的计算机 2.3实验设计 本实验使用了混合设计。自变量有三个分别是,汉字呈现的时间分为1s和2s;回忆的时间分为立即回忆和延迟回忆;汉字材料呈现的位置不相同。因变量为被试对呈现汉字的自由回忆正确率。 被试分为4组:1s立即回忆;1s延迟回忆;2s立即回忆;2s延迟回忆 3.4实验程序 实验开始将呈现20个汉字,需要被试尽量记住,当汉字呈现完成以后,被试需要在系

心理学实验报告模板

系列位置效应 摘要:该实验以汉字为材料,以自由回忆任务的实验,考察不同呈现速度和回忆方式下的系列位置效应,实验结果在系列位置曲线中显示了机能的双重分离,支持有关近因效应来自短时记忆而首音效应来自长时记忆的观点。 关键字:系列位置效应、近因效应、首音效应、渐近线 1.导言 由一系列项目组成的学习材料,在学习过程中,每个项目学习的快慢、记忆的巩固程度,都与这个项目在系列中的位置有关。即学习材料在系列中的位置对记忆效果有影响,这种影响就叫做系列位置作用。 Ebbinghaus最早研究了系列位置作用。他用一系列无意义音节作学习材料,发现开始的部分最容易学(首音效应),其次是最末后的部分(近因效应),中间偏后一点的项目最难学(渐近线)。许多许多心理学家进一步的实验中发现迷宫学习中也存在系列位置的作用。L.B.Ward用12个无意义音节做学习材料,得出了一个比较典型的系列位置曲线。 研究证明,影响系列位置作用的因素有:(1)学习的方式。集中学习比分散学习对系列中部的项目更难记些,系列位置作用更明显。(2)材料的长度。材料越长,首末项的错误反应次数越多。(3)材料呈现的时间。呈现时间延长,学习效率提高。(4)再现的方式。若使自由再现,系列位置曲线的尾部上升的较高。 大多数支持短时存储不同于长时存储的证据来自自由回忆任务(free recall task)的实验。这种实验呈现一系列项目(单词居多),呈现完毕要求被试回忆项目(可不按顺序)当把回忆结果以项目呈现顺序为横坐标,以争取回忆率为纵坐标作图,会得到系列位置曲线(serial position curve)。研究者指出,近因效应来自于短时记忆,首音效应来自于长时存储。为证明这一设想,则需在系列位置曲线中实现机能的双重分离(functional double dissociation):某些自变量影响首音效应和渐近线,但不影响近因效应;另一些变量影响近因效应,但不影响首音效应和渐近线。属于前者的自变量有单词频率、呈现速度、系列长度、以及心理状态;属于后者的主要是系列单词呈现完毕后的干扰活动。 本实验即是基于此设想的实验。由前人的实验推测本实验结果:汉字呈现速度将影响首音效应和渐近线,但不影响近因效应;系列汉字横先完毕后的干扰作用将影响近因作用但不

心理学实验报告

心理实验分析表 姓名学号得分实验名称习得性无助实验 研究背景 (“习得性无助”被认为是人类的一型沮丧。指人在最初的某个情境中获得无助感,那么在以后的情境中仍不能从这种关系中摆脱出来,从而将无助感扩散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这种扩散了的无助感会导致个体的抑郁并对生活不抱希望。) 一直以来,情绪起源的问题都困扰着心理学家们。 华生在70年前曾做了著名的“小阿尔伯特”实验。他用该实验证明了情绪能通过条件反射而习得。在试验中,小阿尔伯特对老鼠甚至后来泛化到对白色东西的恐惧。华生还证实了阿尔伯特习得的情绪是会从一个环境迁移到另一个环境的。如,把阿尔伯特带入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房间,更亮的灯光,更多的现场人员。阿尔伯特对老鼠和兔子的反应仍然是恐惧,尽管程度有所减轻。 在1953年,哈佛大学的所罗门,坎明和维恩进行过另一项研究。他们把40只狗置于“穿梭箱”里;隔体将箱子分开两部分,一开始,隔体只有狗背高。从格栅箱底上对狗脚发出千百次电击。狗如果学习到跳过阻隔体到另一边,就可以逃脱电击。然后,进行“挫折狗”的跳脱实验,实验人员在狗跳入另一边时,也在格栅通电,并且狗必须跳100次才终止电击。他们说:“当狗从一边跳入另一边之际,发出预料可免电击的松释声,但当它到另一边的格栅而重遭电击时,则发出惨叫。”接下来,用透明塑胶玻璃阻隔在两边之间。狗触电后向另一边跳跃,头撞玻璃。狗开始“大便、小便、惨叫、发抖、畏缩、咬撞器材”等等;但10天至12天之后这些无法逃避电击的狗,不再反抗。实验人员说他们为此“感动”。结论道,两边之间加以透明玻璃并加电击,“非常有效”的消除了狗的跳脱意图。他们的研究显示反复对动物施以无可逃避的强烈电击会造成无助和绝望情绪。 但华生和哈佛的学者们没想过如果在一个被试可以控制或逃离的情景中,被试们的反应又会如何呢? 60年代对这种“习得的无助感”之研究又做了加强。突出的实验者之一是宾州大学的马丁·赛里格曼。他和梅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系列以狗为被试的试验,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建构了他的理论。 (后续研究:1975 年塞里格曼用人当受试者, 结果使人也产生了习得性无助。80年代,心理学家仍在继续做这种“习得的无助感”的实验。费城天普大学,菲立普·柏希和另三位实验人员训练老鼠去认识警示灯,让它们知道5秒钟之内将有电击。老鼠一旦懂得了警示灯的含意,就可以走入安全区避免电击。在老鼠学会了这一步以后,实验人员又把安全区挡住,使老鼠遭受比原先更久的电击而无法逃避。可以想见,后来即使可以逃避了,老鼠们还是无法重新很快习得逃避。)

实验心理学 实验报告1

《两点阈测量》实验报告 夏松(2009105020417) 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0904班 1 引言 维耶罗特(vierordt,1870)最早使用两点阈量规对人体各个部分的两点阈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从局部到指尖,两点阈越来越小,这种身体触觉感受性随运动能力的增高而增高的现象,被称为是维耶罗特定律。除此之外,还有研究发现:两点阈因练习而减小,因疲劳而增大。 1.1 实验逻辑 当两点同时刺激时,只有达到一定的距离(两点阈),被试才有可能分辨出来。而随着这两点距离的缩小,被试越来越觉得此两点而不是一点。实验记录在不同距离下的刺激被试回答两点或一点的次数,求得感觉两点的百分数。 1.2 实验假设 假设所呈现的刺激,即两点距离为自变量,被试的反应为因变量。确定自变量的范围,在自变量的范围内记录被试的反应(一点还是两点)。 1.3 实验预期 用两个刺激物同时刺激皮肤,当刺激间的的间距足够大时,我们可以清晰分辨此为相隔一定距离的两点,当间距逐渐缩小,我们越来越难以分辨此为两点,当间距逐渐缩小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只能感觉到一点。 2 方法 2.1 被试 被试2人(互为主试、被试) 2.2 实验材料 两点阈量规:由一个游标卡尺和A、B两个刺激点组成,量脚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并在刻度上读出来。 此外还有遮眼罩和记录纸。 2.3 实验设计 采用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呈现两个刺激之间的距离,因变量为被试的反应。在被试手背或手臂上划好区域B通过预测得出两点阈的范围,再确定五个水平。然后施测,每个水平随机施测八次,记录被试反应(+为两点-为一点) 2.4 实验程序 主试选定被试的B区,只测量手臂的两点阈 在使用两点阈量规时,必须垂直接触皮肤,对两个尖点施力均匀,接触时间不能超过2秒钟,现在自己手上练几次后,再在被试的非实验区练习几次。 实验序列的长度和起点,可以根据初步测验后确定,大致在11-19mm的范围

心理学实验报告--反应时实验

心理学实验报告 ——反应时实验 一、【目的】了解刺激-反应的过程和简单反应和选择反应的实验原理,比较简单反应和选择反应的差异。 二、【实验仪器】EP202/203选择、简单反应时测定仪 三、【实验内容】 1、简单反应时实验程序 原理:呈现一个刺激,要求被试从看到或听到刺激到立即做出反应的这段时间,又称A反应时。 按仪器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每次完成后记录下平均反应时间,重复实验4次,取后3次的平均反应时间。 2、选择反应时实验程序 原理:指当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时,要求被试分别对不同的刺激做不同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被试从刺激呈现到做出选择反应的这段时间称为选择反应时,又称B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包括简单反应时(基线时间)、辨别时间和选择时间。 按仪器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每次完成后记录下平均反应时间,重复实验4次,取后3次的平均反应时间。 四、【实验结果】

下面对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进行相关t检验1.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H0:ρ=0 H1:ρ≠0 ɑ=0.05 相关性 简单反应 选择反应 简单反应 Pearson 相 关性 1.151 显著性(双 侧) .849 N44 选择反应 Pearson 相 关性 .1511 显著性(双 侧) .849 N44

3.确定P值和判断结果 ν=2,查t值表,t0.05/2,2=0.950,本例的|t r|=0.1510.05,按ɑ=0.05的水准,不拒绝H0,尚不能认为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之间没有相关性。 五、【讨论】 1、影响反应时快慢的因素包括仪器的好坏,外界环境的干扰,个体间的差异,个体机体状态,额外的动机,感觉通道,复合刺激,练习效应,刺激强度等。 2、选择反应时=简单反应时+辨别时间+选择时间 因此,选择反应时比简单反应时慢,花费的时间更长。

普通心理学实验报告

普通心理学实验报告 ——动作稳定性实验 班级:10人力(1) 姓名:蔡金 学号:2010950072

情绪对动作稳定性的影响 摘要:学习手动作稳定性的目的是除了学习其本身,还要学会检测情绪对手动作的稳定性的影响。实验中被试从九洞仪直径大的洞向直径小的洞移动点击,只要在每洞中没碰到边缘则算通过,每个洞有三次机会,当出现连续碰边三次时,则被认为失败。手动作稳定性存在个体差异,并受个体情绪的影响。 关键词:手动作稳定性情绪指标 1 引言动作稳定性是动作技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受个体自身和外界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情绪就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情绪的波动会引起手臂肌肉的震颤。当一个人尽量控制自己的身体、手臂和手指等保持不动时,往往仍有明显的不由自主的细微颤动,身体某部位的这种颤动范围可作为控制运动能力的指标。颤动范围越大,控制运动的能力越低;反之,控制运动的能力越强。而当一个人出于某种情绪状态时,这种身体的不自主颤动会比心平气和时明显,所以这种颤动范围又可作为情绪强度的指标。本实验所用的九洞动作稳定器就是一种通过测定手的动作稳定程度来间接测量情绪波动程度的仪器。 前人在有关的研究中已发现: (1)手臂动作的稳定性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尤其在6-8岁最明显; (2)右手的运动稳定性超过左手,6-12岁比15、16岁明显,

成人 则有时相反; (3)大多数男孩的两手运动稳定性都超过女孩; (4)运动的方向对稳定性有影响。 本次实验目的是学习测定手动作的稳定性,检验前人的有关研究成果,检测情绪对手动作的稳定性的作用。 2 方法 2.1 被试安徽财经大学10级人力资源管理一班5名学生,各项生 指标正常。 2.2 器材 EP2004型心理实验台及EPT704动作稳定仪 2.3 实验方法: 1 将主机与附机EPT704动作稳定仪连接好,按(运行/待机)键; 2 主试根据屏显内容设置:联机模式→九洞型→学号→姓名→允许碰壁次数(3),按(确定)键,绿色指示灯亮,提示被试可以实验; 3 被试看见绿色指示灯亮后,手握试笔,肘部悬空。尽量与桌面保持垂直,将笔头在最大洞旁的金属区域点一下,仪器开始计时,被试将笔插入洞中,碰到底后再拿出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做,整

实验二-肌电反馈-生理心理学实验报告

肌电反馈效应的实验评价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了解生物反馈的原理及掌握生物反馈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2.1 实验内容 本实验要求被试边听录音边做动作,主试通过多导仪记录其各个阶段的斜方肌的肌电、呼吸、脉搏,同时被试根据生物反馈来继续协调自己的动作,来降低自己的肌电活动水平等。 2.2 实验原理 放松训练也称松弛疗法,是诱发松弛反应的技术。松弛反应是一种导致交感神经系统普遍降低的综合性下丘脑反应。赫斯首先描述这种反应,称之为“向营养性反应”。后来赫伯特·本森将其定义为:松弛反应是当受试者在安静环境中处于松弛状态时引起的一套综合的生理变化,他们包括耗氧量、心率、动脉血压、呼吸率的降低,全身骨骼肌张力下降等。 生物反馈(或生理回馈,biofeedback)是利用电子仪器将与心理生理过程有关的机体生物学信息(如肌电、皮电、皮温、心率、血压、脑电等)加以处理,以视觉或听觉的方式显示给人(即信息反馈),训练人们通过对这些信息的认识,有意识的调控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肌电反馈是生物反馈放松训练的反馈方式之一。 肌电反馈(electromyography feedback)就是利用生物反馈仪,将骨骼肌兴奋收缩时产生的肌电活动及时加以检出,并转换成大脑所熟悉的感觉刺激方式加以显示。通过示波器和扬声器的反馈,训练受试者对肌肉内不同运动单位的放电进行控制,进行松弛肌肉和加强肌肉收缩运动的训练,以达到全身松弛和神经肌肉功能再建的目的。 肌肉的松弛和紧张程度与生物反馈仪测量的表面肌电电压幅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肌肉紧张时,肌电值迅速上升,肌肉放松时,肌电值迅速下降。肌电反馈的优点是,能较为敏感且迅速的反映机体不同部位肌肉的紧张程度,也可以反映情绪的兴奋程度。同时,肌电生物反馈有利于降低肌电活动水平,这对于放松肌肉、缓解压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主要仪器材料 多道生物反馈仪,计算机,测量呼吸频率和脉搏和肌电的传感器。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最新整理心理学实验报告.doc

心理学实验报告 彩色视野及盲点的测定 1.教学目的测定各种彩色视野的范围以及盲点的位置,学习使用视野计 2.实验程序 2—1 准备工作。 2—1—1 准备好视野图纸、彩色铅笔(红、黄、蓝、绿)、单眼罩。把视野图纸放在视野计视野计 上相应的地方,学习在图纸上作记录的方法。 记录时与被试反应的左右、上下方位相反。 2—1—2 被试用右眼罩招右眼遮起来(只测左眼),把下巴放在支架上,调好距离。眼睛与支架 靠近后,保持头部位置不变。被试用左眼注视正前方的白光点。要求被试发现视野中彩色出现或 消失就报告,被试视线要始终注视视野弧正中的白点,要求只用眼睛的余光去看彩色光点是否出 现或消失。 2—l—3 测定过程中,视野弧的位置可分别为900、450、1350和1800等不同角度。 2—2 正式实验。 2—2—I 主试将视野计弧轨故到水平位置上.把一个红色刺激点投在弧轨右边靠近注视点处,

主试将红色刺激由内慢慢向外移动,直到被试看不到红色为止,把这时红色刺激所在位置记下来, 然后主试再把红色刺激从员外例向注视点移动到被试刚刚看到红色为止,记下刺激所在位置的角 度,取两次的平均致,在视野图纸上图点。还有一点应注意,当进行右边实验时红色刺激由内向 外或由外向内时,会出现红色突然消失和再现的现象,红色突然消失和再现的位置就是盲点的位 置,将盲点位置也记录在图纸上。 2—2—2 再把视野弧轨放到下列位置测定红色视野的范围:900、450、1350(与水平交角)以及 其他不同角度。范文大全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2—2—3 按上述测红色视野的程序分别测定黄、绿、蓝、白各色助视野范围。 2—2—4 每个颜色做完一种角度位置后休息2分钟,注意每次休息后头部的位置要前后不变。 3.结果 把各彩色视野范围和盲点位置画在一个图纸上。 4.讨论 4—1 各种彩色视野大小次序如何排列?盲点在视野及视网上的位置及大小。 4—2 彩色在视野消失前有何变化? 4—3 彩色视野是否固定不变?它依哪些条件而变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报告 自我分析(一) 发展史之高峰低谷 个人发展史的过程为: 1、开始对社会、人文、科学等有一个简单的接触,学会了基本的知识,了解了基本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自我认识和基本的道德准则的选择等。 2、开始规划并努力实现梦想、愿望,并懂得如何正确地选择生活方式。 3、发展潜力和提高专业技能;尽量多方位发展个人能力,在挫折和成功中学习并提高自己。 4、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个人精神生活,丰富个人情感等,包括注重在健康、文化、家庭、朋友、特长、交流和沟通等方面的个人发展。 5、增强自我认知,取得个人生活的控制力和自我智慧的实现。我想我的发展史高峰是在初中阶段吧,那时的我已经慢慢地开始理解父母的艰辛,了解父母的难处和不容易,不再和父母斗嘴,不再叛逆,不再惹他们生气,学习也更上一层楼,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到如今,自我感觉低谷就在高中阶段了,那时的我从熟悉的地方搬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面对不一样的新世界,完全不知所措,迷失了动力和目标,尽管最终的努力使自己找回了状态,但始终都觉得是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了一点遗憾,这也使自己更加珍惜得来不易的幸福和成功。

(二)意识到自己成为成人 开始意识到自己成为一个成人最初的感觉是在初中阶段,当时父母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你现在已经快16岁了,应该懂得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吧。当时一听这话瞬间觉得自己似乎真的长大了,该懂事了。其实真正感觉自己已经成为一个成人的时候便是自己18岁生日的时候吧,说也奇怪,仅仅一天之隔,18岁前和18岁后就是不同的两种感觉,从此肩上无形地多了一种压力,不,是责任感。所以我当时就下定决心,再也不要让父母为我操心,我给他们更多的应该是安心、放心、舒心、宽心、关心。而体现我成熟的标志就是能够完成常规性的日常工作,并且进行复杂思维的工作;富于冒险、敢于竞争,经营、管理、劝服、监督和领导,并实现机构、政治、社会及经济目标的工作。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劝说、支配和言语方面的技能,以及自信、精力充沛、领导力强的优势;能克制自己冲动的想法和行为。感情明确,热爱家人,朋友,懂得谦让,不会随情绪办事情等等特点。 (三)最好的五个品质 我觉得应该是积极、乐观、有耐心、幽默、虚心。 在我看来最值得骄傲的就是我乐观的心态,在经过人生最低谷之后,在我看来,一切的问题都不值得一提,自然,这就造就了我乐观的心态,成为了我最引以为豪的优点。我是一个热情开朗的人,很容易和他人交往,合作和适应的能力特别强。喜欢和别人共同工作,乐于参加或组织各种社团活动。不会斤斤计较,对于别人的批评也能欣

心理咨询实验报告

心理咨询学习心得体会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应用心理学121班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实验日期: 2014.9.24 实验成绩 实验一:初诊接待与咨询关系的建立 目的:掌握初诊接待、结构化技术与瞬间观察技术。 步骤: 一、初诊接待训练 1.做好咨询前的准备工作; 2.有礼貌的接待来访者并运用礼貌用语; 3.咨询师间接的询问来访者能在哪方面帮助他; 4.咨询师询问结束后表明自己的态度; 5.咨询师向来访者说明保密原则; 6.咨询师向来访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 7.咨询师向来访者说明来访者的义务与权利; 8.咨询师与来访者协商并达成协议。 二、结构化技术训练 1.咨询师向来访者说明咨询的相关程序; 2.咨询师向来访者说明咨询和治疗的理论。 三、瞬间观察训练及实践训练 1.三人为一个小组,一人扮演咨询师,一人扮演来访者,一人充当观察员,三者角色可以互换; 2.小组内自主模拟训练资料中的十个案例,每个案例平均用时5分钟;

3.每个案例随机挑选一个小组当场演练示范,老师给予点评纠正。 结果与反思: 一、结果 初诊接待步骤不太熟练,需要多次训练,直至掌握初诊接待的技术。结构化技术已经初步掌握,但要熟练运用还需多加练习。瞬间观察技术应涉及微表情等,较难掌握,需要通过大量的观察练习才可。 二、反思 初诊接待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技术,是咨访关系建立的前提条件,要牢记初诊接待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在日常的咨询中要认真使用结构化的技术和瞬间观察的技术,察觉来访者的情绪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为咨询的深入打好基础。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应用心理学121班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实验日期: 2014.10.8 实验成绩: 实验二:参与性技术 目的:掌握内容反应技术,情感反应技术,具体化技术与共情技术。 步骤: 一、内容反应技术训练 1.咨询师认真倾听来访者的问题或阐述; 2.咨询师以自己的语言概括来访者的问题或阐述; 3.咨询师的言语不得超越来访者的语义,也不能遗漏来访者所述的内容。 二、情感反应技术训练 1.咨询师辨认来访者语言及非语言中反应出的情感,反馈给来访者,并使来访者觉察且接受自己的情感; 2.注意观察来访者的非语言行为及语言中透露或明显的情感,应注意是来访者叙述时的情感;

情绪心理学实验报告

情绪心理学实验设计 引言: 手机社交依赖的概念以及手机社交依赖的标准国内外普遍存在争议。根据相关文献将其定义在无外界成瘾物质的作用下,过度的使用移动端社交应用与外界进行人际互动,从而导致使用者的心理,社会功能受到损害,进而产生躯体,心理等一系列并发症状。 针对大学生对社交类手机应用依赖现状的研究,国外(如美国)起步较早,日韩等国家也进行有关的研究,研究结果呈现跨文化一致性。对于手机依赖, 前人多从个体的人格,孤独感等特征与手机依赖的关系展开研究。如研究发现 负性情绪在大学生孤独感和手机成瘾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张斌;邱致燕;蒋怀滨;崔润红,2015)但是不同情绪下,对于手机依赖人群的自我控制和奖赏系统等认知机制并没有深入探究。心理幸福感较低的人会在应对消极情绪时更加倾向于使用智能手机。(王金良,2015)国内尚缺乏对依赖人群奖赏和控制系统深层次方面的分析和实证性研究,更没有该人群在情绪与两个系统交互作用相关 研究。研究角度多是社会学甚至传媒学角度,没有从心理学角度深入思考并提 出有效的干预手段。 信息化背景下手机是网络的主要媒介,针对依赖源“手机社交应用”这一 客体国内尚缺乏从信息渴求角度对手机社交依赖深入探讨的实证性研究。那么 其心理渴求是什么机制呢?心理渴求是一种情绪动机状态,前人研究网瘾渴求可以有效预测网瘾程度。针对手机社交应用依赖人群这一主体,缺乏对其认知 机制的研究,手机社交软件依赖和传统成瘾的成瘾机制是否相似?手机依赖的 心理机制是什么?国内外对此研究较少,而且没有更深一层探讨手机社交软件 依赖的神经机制。 大量研究表明:自我控制、奖赏系统与成瘾机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曹枫林和苏林雁发现中学生互联网过度使用与其冲动性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冲动特质作为激发个体产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内驱力,包含奖赏敏感/趋向和自发的冲动行为两种成分。本研究将从手机社交软件依赖人群的自我控制、奖赏系统的角度,与情绪心理学的交互作用出发,采用行为实验,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等方法深入探

《实验心理学实验》实验报告 刘明明

实验心理学实验 实验名称:群体实验演示:画线的准确性 一、 问题(1分) “知道结果”(反馈)的信息对画线准确性有何影响 二、 假设(1分) H 0:如果“知道结果”(反馈)的信息对画线的准确性无影响,那么有反馈和无反馈两种情况下画线的成绩无明显差异。 H 1:如果“知道结果”(反馈)的信息对画线的准确性有影响,那么有反馈和无反馈两种情况下画线的成绩有明显差异。 三、 预期(1分) “知道结果”(反馈)的信息,有反馈和无反馈两种情况下画线的成绩有明显差异。 四、 方法(4分) 2、 仪器设备(0.5分) 铅笔、直尺、橡皮、白纸 3、 变量(1分) 3.1自变量:有无反馈 3.2因变量:画线的准确性 3.3控制变量:纸张、直尺完全相同 4、 实验设计(1分) 单因素组间设计 5、 实验任务和流程(1分) a. 让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两两组合,对坐在桌旁。桌上放好画有黑色线段的白纸, 每人一张,两张完全相同。 b. 让B 组同学用纸或挡板遮住A 组作者的视线,使他看不到自己的画线的手和 画出的线。 c. B 组同学念指示语:“请你用平时写字的手那好铅笔。眼睛看着这张白纸上的 班级:15应用心理学1班 姓名:刘明明 学号:2015326670025 实验日期:9.23 指导老师:胡信奎

的黑色竖线,用笔在旁边的白纸上画一根相同长度的竖线。请你按照你看到的 长度来画,一直画到和看到的线一样长。画的时候,你不能看自己的画线的手 和画好的线。一共20次。从左到右。我会帮助你移动白纸,你手臂不要移动, 尽量画准确。” d.被试明白后开始实验。A组同学完成20 条竖线后结束。 e.两组对换。A组同学年指导语:“现在请你用相同的方法画线。这次你每完成 一条线,我会告诉你结果。但是,我只告诉你画的线是长了、短了还是刚好。 (误差<5%为刚好)。请你注意自己画线的感觉,并记住这种感觉。如果我告 诉你这次画长了,那么下次就画短一点。一共画10次,我会帮助你移动白纸, 你手臂不要移动,尽量画准确。” f.每当B组被试画好一条线,主试尽快良好,立刻告诉被试结果。移动白纸, 直到20条线画完。 g.A组重复无反馈的实验。 h.B组重复有反馈的实验 6、统计方法(可以体现在结果分析里) 用平均数、标准差和方差分析来进行统计分析 五、结果 1、单个被试的数据分析(数据+统计+分析:1.5分) 表1 单组被试画线长度与标准长度的误差(单位,n=40) 自变量 A(李夏涵)B(刘明明) 因变量 2.47±0.77 0.87±0.46 (mean±sd) *配对t检验,无反馈(A)vs有反馈(B) 由表1可见,在无反馈的情况下,被试误差的平均数相对与有反馈组的误差平均数更大,说明在无反馈的情况下,所画线与标准普遍相差较大;同样的,A组被试标准差相对与B组的标准差更大,说明在无反馈组所画线的长度更加不确定。 2、全组数据的比较分析(数据+统计+分析:1.5分) 表2 全组被试画线长度与标准长度的误差(cm,mean±sd) 自变量 A(无反馈)B(有反馈) 因变量 2.11±1.23 0.87±0.39 (mean±sd) SSt=∑∑(Xij—Xt)^2=92.38 SSb=n*∑(Xj—Xt)^2=26.52 SSw=∑∑(Xij—Xj)^2=66.86 dft=nk-1=33 dfb=k-1=1 dfw=n(k-1)=32 MSb=SSb/dfb=26.52

心理学实验报告

心理学行为塑造实验报告 专业年级 :10 级金融学 2 班 实验者 : 彭芙蓉 学号 :1011030071 实验时间 :2012 年 12 月 7 日——2012 年 12 月 30 日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1,早晨起床给我发短信 2,晚上睡觉前给我打电话 3,打完电话后给我发短信 1. 实验名称 : 塑造男朋友定时给女朋友发短信 , 打电话的行为 2. 实验内容 2、1 实验目的 : 让男朋友养成良好的关心女朋友的习惯 , 每天醒来与每天睡觉前都要与女朋友沟通 , 使之成为生活习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每日必修功课的一部分 , 每日的任务与牵挂, 增加女朋友的不可替代性 , 从而使恋情更加稳固。 2、2 实验原理 :(1)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混合使用 (2)、动机理论(例如: 强化, 惩罚) 2 、 3 实验设备 : 手机 2 、 4 主被试 : 主试 : 彭芙蓉(tel: ) 被试: 邢国辉(tel: ) 3、实验过程 : 12 月 7 日—12 月 11 日,主试每天早晨醒来(大概九点或者更早)主动给被试发信息 , 每天晚上睡觉前先主动给被试打电话 , 然后发短信。晚上睡前给被试打电话 , 打完电话后发短信。均无回复。 12 月 12 日, 主试早晨九点之前都没有给被试发信息, 被试在 10 点左右给主试发了信息询问为什么今天没有收到信息 , 表示很不习惯 , 希望收到早安短 信。此时 , 主试表明 : 以后想要收到信息 , 就必须回复主试 , 并且晚上主动打电话 , 发短信。 12 月 13 日—12 月 17 日, 被试表现很好 , 有三天晚上主动给主试打电话 , 有两次回复了主试的晚安短信(在主试编辑给被试的短信之前收到了被试的信息)。主试依然给被试发早安短信,被试均回复了 , 虽然内容简洁。 12 月 18 日—12 月 26 日, 实验逐渐进入稳定阶段 , 主试被试互动与谐 , 被试在威逼利诱之下完成了此阶段的实验 ,8 天均回复早安信息 ,7 天就在双方约定的时间主动打电话 , 有 5 天积极发晚安信息。被试表现不好 , 主试会责备(很严厉), 而且威胁被试说不去瞧她(主试假期回家可以路过被试所在地 , 也可以直接回家), 被试表现好 , 马上表扬 , 鼓励其积极向上 , 继续保持主试承诺给被试一份礼物。 12 月 27 日—12 月 28 日, 主试不再主动给被试发信息 , 打电话 , 被试两天内均主动打电话 , 发信息 , 信息质量很高。被试表示不习惯 , 要求想之前一样感觉幸福。第二天被试很沮丧 , 表示很怀念之前的实验 , 观念开始转变 , 不再仅仅把它当场一个实验。 12 月29 日—12 月 30 日,主试被试互动规律 ,圆满的完成了实验 , 被试表示很开心 ,虽然每天多了几个任务 , 但就是愿意去完成。不仅被试养成了实验中的习惯 , 主试也就是。在实验结束之后 , 主试被试决定继续保持这个有利于恋爱关系的好习惯。 4、实验结果及其分析结果 4、1 实验结果 :实验圆满完成 , 超出了预想的实验结果 , 不仅仅就是被试养成了每天关心女朋友的习惯 , 主试也养成了每天关心男朋友的习惯 , 只要有一方没有按照约定 , 另一方就会不习惯(比如,主试如果早晨 10 点左右没有收到被试的信息 ,会很不习惯 ,不舒服)。使异地恋更加稳固 , 双方的关系更加与谐 , 每天交流 , 解决一些小小的矛盾 , 防止积小成大。 4 、 2 实验结果分析 : (1)从实验对象来瞧 : 主试与被试关系特殊 , 实验难度不就是很大 , 情侣之间可以指

心理实验报告范文

心理实验报告范文 心理实验报告范文 心理实验报告范文1: 有关划消测验的心理实验报告 一、题目: 划消测验 自变量: 所用时间t值、准确度A 因变量: 工作效率E 控制变量: 限定工作量e一张10m 10m的白卡片,上面画有一条2m长的直线,将画有直线的白色卡片放入镜框内,直线与水平面平行,居于镜框中间,作为实验的标准刺激。 2) 镜框一个,短尺一把两支笔,用于画线和记录实验结果。 4) 每个被试3张卡片,编号分别为A 1、A 2、A 3,分别作为被试练习前一条长30m的纸带,方便固定被试与白卡片之间的距离。 1、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单因素、两因素画20次画80次画20次无反馈组主试换一张编号为A2的纸,对反馈组被试说以下指导语:

现在请你用同样的方法画线,当你每次画完一条线时,我就把你画的线的结果是多长告诉你,要求你注意自己画线时的感觉,记住这种感觉,并与反馈的结果进行对比。如果这次画长了,下次你就要画短些,如果这次画短了,下次就要话长些。 总之,要求你尽量把线段画的准确些。这样总共画80次,我相信你会越画越准的。 被试每画完一条线,主试就尽快量好,并立刻告诉被试画线的结果,如长了就报告长了,如短了就报告短了,如果正好为 2m,就报告相等,直到画完80条线段,结束练习实验。 如果是非反馈组,对被试说如下指导语: 现在请你用同样的方法画线,当每画完一条线时,要求你注意自己画线时的感觉,记住这种感觉,按照一致的画线标准尽量画出与标准线段尺度相等的线段。如果自己感觉这次画长了,下次你就要画短些,如果感觉这次画短了,下次就要话长一些。 总之,要求你尽量吧线段画的准确些。这样总共画80次,我相信你会越画越准的。 3) 主试再换一张编有A3的白纸,并对反馈组被试说如下指导语: 现在请你再画20条线段,我这次不告诉你画的结果了,请你尽量画的准确些。 如果是非反馈组,对被试说如下指导语: 现在请你再画20条线段,按照一致的标准尽量画出与标准线段长度相等的线段。 4)主试与被试交换角色,用A 1、A

心理咨询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应用心理学121班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实验日期: 2014.9.24 实验成绩 实验一:初诊接待与咨询关系的建立目的:掌握初诊接待、结构化技术与瞬间观察技术。 步骤: 一、初诊接待训练 1.做好咨询前的准备工作; 2.有礼貌的接待来访者并运用礼貌用语; 3.咨询师间接的询问来访者能在哪方面帮助他; 4.咨询师询问结束后表明自己的态度; 5.咨询师向来访者说明保密原则; 6.咨询师向来访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 7.咨询师向来访者说明来访者的义务与权利; 8.咨询师与来访者协商并达成协议。 二、结构化技术训练 1.咨询师向来访者说明咨询的相关程序; 2.咨询师向来访者说明咨询和治疗的理论。 三、瞬间观察训练及实践训练 1.三人为一个小组,一人扮演咨询师,一人扮演来访者,一人充当观察员,三者角色可以互换; 2.小组内自主模拟训练资料中的十个案例,每个案例平均用时5分钟;

3.每个案例随机挑选一个小组当场演练示范,老师给予点评纠正。 结果与反思: 一、结果 初诊接待步骤不太熟练,需要多次训练,直至掌握初诊接待的技术。结构化技术已经初步掌握,但要熟练运用还需多加练习。瞬间观察技术应涉及微表情等,较难掌握,需要通过大量的观察练习才可。 二、反思 初诊接待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技术,是咨访关系建立的前提条件,要牢记初诊接待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在日常的咨询中要认真使用结构化的技术和瞬间观察的技术,察觉来访者的情绪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为咨询的深入打好基础。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应用心理学121班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实验日期: 2014.10.8 实验成绩: 实验二:参与性技术 目的:掌握内容反应技术,情感反应技术,具体化技术与共情技术。 步骤: 一、内容反应技术训练 1.咨询师认真倾听来访者的问题或阐述; 2.咨询师以自己的语言概括来访者的问题或阐述; 3.咨询师的言语不得超越来访者的语义,也不能遗漏来访者所述的内容。

心理学的实验报告

心理学的实验报告 心理学实验报告彩色视野及盲点的测定 测定各种彩色视野的范围以及盲点的位置,学习使用视野计 准备工作。 准备好视野图纸、彩色铅笔(红、黄、蓝、绿)、单眼罩。把视野图纸放在视野计视野计上相应的地方,学习在图纸上作记录的方法。 记录时与被试反应的左右、上下方位相反。 被试用右眼罩招右眼遮起来(只测左眼),把下巴放在支架上,调好距离。眼睛与支架靠近后,保持头部位置不变。被试用左眼注视正前方的白光点。要求被试发现视野中彩色出现或消失就报告,被试视线要始终注视视野弧正中的白点,要求只用眼睛的余光去看彩色光点是否出 现或消失。 测定过程中,视野弧的位置可分别为900、450、1350和1800等不同角度。 正式实验。 主试将视野计弧轨故到水平位置上.把一个红色刺激点投在弧轨右边靠近注视点处,主试将红色刺激由内慢慢向外移动,直到被试看不到红色为止,把这时红色刺激所在位置记下来,然后主试再把红色刺激从员外例向注视点移动到

被试刚刚看到红色为止,记下刺激所在位置的角度,取两次的平均致,在视野图纸上图点。还有一点应注意,当进行右边实验时红色刺激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时,会出现红色突然消失和再现的现象,红色突然消失和再现的位置就是盲点的位置,将盲点位置也记录在图纸上。 再把视野弧轨放到下列位置测定红色视野的范围:900、450、1350(与水平交角)以及其他不同角度。 按上述测红色视野的程序分别测定黄、绿、蓝、白各色助视野范围。 每个颜色做完一种角度位置后休息2分钟,注意每次休息后头部的位置要前后不变。 把各彩色视野范围和盲点位置画在一个图纸上。 各种彩色视野大小次序如何排列?盲点在视野及视网上的位置及大小。 彩色在视野消失前有何变化? 彩色视野是否固定不变?它依哪些条件而变化?

心理学实验报告1

1.引言 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指导生活实践的一个重要领域,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和多学科交叉性,属于应用科学。本实验运用了心理咨询的相关知识,观察与陌生人打招呼时陌生人的反应。本实验的目的不在于分析出十分有价值的结果,旨在运用一定的咨询技巧和方法,让组员们共同体会咨询技术在实验中的应用。 2.研究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 2.1被试 本实验随机抽取了30名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女性本科生作为被试。被试具体基本信息见下表: 被试编号年级学院专业民族 1 大一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蒙 2 大三文学院对外汉语汉 3 大二经济学院经济学汉 4 大一文学院汉语言文学蒙 5 大三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汉 6 大三教育科学学院公共事业管理蒙 7 大二经济学院经济学汉 8 大三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汉 9 大二数学科学学院应用数学汉 10 大三外国语学院俄语汉 11 大二文学院新闻学汉 12 大一蒙学院蒙新闻学蒙 13 大三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汉 14 大三地理科学学院城市规划汉 15 大一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汉 16 大二教育科学学院公共事业管理汉 17 大三地理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系统蒙 18 大二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蒙 19 大一民族艺术学院绘画汉 20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汉 21 大一法政学院法学汉 22 大三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23 大二经济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汉 24 大一法政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汉 25 大二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汉 26 大三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汉 27 大三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蒙 28 大二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汉 29 大三文学院对外汉语汉 30 大三数学科学学院数学蒙

2.2实验仪器 笔记本,笔,照相机 2.3实验设计 (1)实验时间: 2013年5月18日下午18:00至19:30 (2)实验地点:内蒙古师范大学盛乐校区图书馆门前 (3)具体操作:组员张曼璐与李依依结伴而行,在图书馆门前装作随意经过的样子,以微笑伴以“嗨”的问候方式与独自走向图书馆的完全陌生的学生打招呼。其余8位组员分成两个小组,一组负责观察每位被试的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另一组负责做事后的访谈工作。两组组员都躲在不容易被人发现的角落,并作详细记录。 (4)采访问题: ①刚才同您打招呼的同学您认识吗? ②您为什么会做出刚才的反应? ③遇到陌生人同您打招呼您心情是怎样的?有什么样的想法? ④被试的基本信息。 3.结果 (1)行为反应 行为反应总计(按每人每次计) 微笑 2 出声回应 3 抬头 1 摸脸 1 眨眼 1 回头看23 (2)情绪反应 情绪反应总计(按每人每次计) 惊讶、诧异 5 疑惑9 热情 1 无感觉 5 3.1观察分析 (1)被试主要行为反应:绝大多数的被试会出现回头行为,有少数人回头多次。这些人多表现为惊讶与疑惑。 (2)被试主要语言行为:只有小部分的被试做出语言回应,即回应“嗨”。 (3)被试主要想法:与自己打招呼的人是不是认错人了,大部分的被试觉得困惑和怀疑

心理学实验报告及感想

【实验结果】I P=kc 1.简单反应时: 组别平均值(ms) 视觉363 2.选择反应时: 组别平均值(ms)错误次数 视觉4010 3。辨别反应时: 组别平均值(ms)错误次数 视觉4780 4。短时记忆广度 5。概念形成

概念12 概念27 概念337 概念44 6。表象的心理旋转 【实验感受及建议】 实验感受: 做心理学实验的过程在我看来是一个奇妙的探索过程,一直知道大脑对信息

加工是一个精妙复杂的程序,但通过心理学的实验我更加体会到了大脑认知过程的复杂程度.即使是简单的“选择反应时"的实验也包含着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决策等心理过程。做心理学实验就像是个小有挑战的任务,所以我带着略微的紧张开始了这项挑战。 选择反应时、辨别反应时就是相应实验反应的时间扣除简单反应时简单明了又富有逻辑,在做这两个实验的时候我的大脑在做出判断之前对信息进行了一个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我在潜意识中盼望着绿圆的出现,故我对出现绿圆的判断时间普遍短于红圆的时间;在短时记忆广度的实验中,发现通过把图像信息转化为声音信息,能够更好地记住数字,把出现的数字四个一组大声地念出来便可以较为轻松地记住十个数字,可能听觉代码比视觉代码更利于短时记忆,同时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全神贯注,不能分心,一分心便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结果;概念形成这一实验,可能这一实验是我完成地最迷糊的一个实验,由于开始时并没有仔细阅读概念实验的说明,对实验中出现的的一连串圆点充满疑惑,只知道瞎点并没有主动的去形成概念的想法,致使实验的效果较差。在表象的心理旋转中,我在忙乱之中进行,生怕多一刻的思考便影响了实验数据的漂亮,反而使自己底气不足。实验看似简单,但也需要一个不慌不乱的平静心态,以保证操作的客观性。 通过这次的心理学实验,我深切地认识到了心理学并不是一门夸夸其谈充满玄妙的学科,它更多地从实际研究出发,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平时难以解释的现象抽象化具体化,例如把一个人瞬时记忆的能力通过一连串难度逐渐增加的记忆任务用具体的记忆广度来衡量出来,也使我对自己的记忆能力有了新的认识。心理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心理学实验更加激发了我对其的兴趣。实验建议: 1.增强对实验系统稳定性的维护,在我第一次短时记忆广度即将完成时出现了 系统的卡顿情况以致第一次的实验数据不能得以保存,只能再进行一次实验,此现象可能会影响实验数据的客观性。但总体来说实验操作系统较为稳定顺畅,能够获得较为不错的实验体验,如果能够继续完善一下,就更好啦。2.实验数据应该综合一些无关变量的考虑,比如做实验时周围环境的嘈杂情况 以及实验者的注意力集中度和精神亢奋状态等。可以在实验开始的提示语中

《对学生积极情绪的研究》实验报告

关于初中生积极情绪的研究 实验报告 从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我们参加了周国韬局长主持的“十二五”省级规划课题《中小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承担《关于初中生积极情绪的研究》的子课题。三年来,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我们以课题为引领,以专题教育活动为特色、以各学科教学为主渠道、以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为抓手、以实效性为目标开展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了全体师生及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了学校整体工作的发展,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一、研究目标 1、育人目标 通过对初中学生积极情绪的研究,以积极情绪培养为切入点,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人格特征;激发学生的各方面兴趣,使学生的智力、人格得到健康发展,优化中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科研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将探索出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形成“阳光”心态,积极面对并处理各种心理问题。

(2)、提高教育者的心理素质,使其掌握更科学有效的教育学生的方法。 二、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全体在校学生、教师及学生家长。 (二) 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反思研究法等方法多法并用。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情绪 学校制订了对心理课堂的八字评价标准:“丰富多彩理解尊重” 即要求心理教师要把积极情绪带入课堂,把微笑带入课堂,把鼓励带入课堂,把赞赏带入课堂;课堂的形式要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同时选择多种有效的教学形式,真诚对待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理解关怀学生,真正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2、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心理教育,培养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题组重视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形成心理教育的合力,重视引导教师挖掘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蕴含的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要求所有教师都把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使学生在各科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