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IP Overview of East Asia

IP Overview of East Asia

IP Overview of East Asia

数据中心建设架构设计

数据中心架构建设计方案建议书 1、数据中心网络功能区分区说明 功能区说明 图1:数据中心网络拓扑图 数据中心网络通过防火墙和交换机等网络安全设备分隔为个功能区:互联网区、应用服务器区、核心数据区、存储数据区、管理区和测试区。可通过在防火墙上设置策略来灵活控制各功能区之间的访问。各功能区拓扑结构应保持基本一致,并可根据需要新增功能区。 在安全级别的设定上,互联网区最低,应用区次之,测试区等,核心数据区和存储数据区最高。 数据中心网络采用冗余设计,实现网络设备、线路的冗余备份以保证较高的可靠性。 互联网区网络 外联区位于第一道防火墙之外,是数据中心网络的Internet接口,提供与Internet高速、可靠的连接,保证客户通过Internet访问支付中心。 根据中国南电信、北联通的网络分割现状,数据中心同时申请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各1条Internet线路。实现自动为来访用户选择最优的网络线路,保证优质的网络访问服务。当1条线路出现故障时,所有访问自动切换到另1条线路,即实现线路的冗余备份。

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将来一定会有中国移动接入的需求,互联区网络为未来增加中国移动(铁通)链路接入提供了硬件准备,无需增加硬件便可以接入更多互联网接入链路。 外联区网络设备主要有:2台高性能链路负载均衡设备F5 LC1600,此交换机不断能够支持链路负载,通过DNS智能选择最佳线路给接入用户,同时确保其中一条链路发生故障后,另外一条链路能够迅速接管。互联网区使用交换机可以利用现有二层交换机,也可以通过VLAN方式从核心交换机上借用端口。 交换机具有端口镜像功能,并且每台交换机至少保留4个未使用端口,以便未来网络入侵检测器、网络流量分析仪等设备等接入。 建议未来在此处部署应用防火墙产品,以防止黑客在应用层上对应用系统的攻击。 应用服务器区网络 应用服务器区位于防火墙内,主要用于放置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等。所有应用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可以通过F5 BigIP1600实现服务器负载均衡。 外网防火墙均应采用千兆高性能防火墙。防火墙采用模块式设计,具有端口扩展能力,以满足未来扩展功能区的需要。 在此区部署服务器负载均衡交换机,实现服务器的负载均衡。也可以采用F5虚拟化版本,即无需硬件,只需要使用软件就可以象一台虚拟服务器一样,运行在vmware ESXi上。 数据库区

云数据中心基础环境-详细设计方案

云数据中心基础环境详细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综合布线系统 (11) 1.1 项目需求 (11) 1.2 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11) 1.2.1 综合布线系统发展过程 (11) 1.2.2 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 (12) 1.2.3 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 (13) 1.3 综合布线系统产品 (14) 1.3.1 选择布线产品的参考因素 (14) 1.3.2 选型标准 (15) 1.3.3 综合布线产品的经济分析 (15) 1.3.4 综合布线产品的选择 (15) 1.3.5 综合布线系统特点 (16) 1.3.6 主要产品及特点 (17) 1.4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23) 1.4.1 设计原则 (23) 1.4.2 设计标准 (24) 1.4.3 设计任务 (25) 1.4.5 设计目标 (26) 1.4.6 设计要领 (26) 1.4.7 设计内容 (27) 1.5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方案 (34) 1.5.1 系统介绍 (34) 1.5.2 系统设计 (35) 1.5.3 主要使用产品 (39) 1.6 水平区子系统设计方案 (40) 1.6.1 系统介绍 (40) 1.6.2 系统设计 (41) 1.6.3 主要使用产品 (46) 1.7 管理子系统设计方案 (46) 1.7.1 系统介绍 (46) 1.7.2 系统设计 (47) 1.7.3 主要使用产品 (51) 1.8 垂直干线子系统设计方案 (52)

1.8.1 系统介绍 (52) 1.8.2 系统设计 (53) 1.8.3 主要使用产品 (56) 1.9 设备室子系统设计方案 (57) 1.9.1 系统介绍 (57) 1.9.2 系统设计 (57) 1.10 综合布线系统防护设计方案 (59) 1.10.1 系统介绍 (59) 1.10.2 系统设计 (60) 1.10.3 主要使用产品 (63) 第二章强电布线系统 (64) 2.1 概述 (64) 2.2 设计原则 (64) 2.3 设计依据 (65) 2.4 需求分析 (66) 2.5 系统设计 (67) 2.6 施工安装 (69) 2.6.1 桥架施工 (69) 2.6.2 管路施工 (69) 2.6.3 电缆敷设及安装 (70) 第三章配电系统 (71) 3.1 概述 (71) 3.2 用户需求 (72) 3.3 系统设计 (72) 3.3.1 UPS输入配电柜设计 (73) 3.3.2 UPS输出配电柜设计 (73) 3.3.3 UPS维修旁路配电柜设计 (74) 3.3.4 精密空调动力配电柜设计 (74) 3.3.5 动力配电柜设计 (75) 3.3.6 机房强电列头配电柜设计 (76) 3.4 施工安装 (83) 3.4.1 桥架管线施工 (83) 3.4.2 配电柜安装 (83) 第四章精密空调系统 (85) 4.1 项目概述 (85) 4.2 设计原则 (86)

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设计a

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

1. 平台简介 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面向工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提供产品/材料环境适应性技术服务的平台。平台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产品环境适应性测试评价服务,一是产品环境适应性大数据服务。测试评价服务是大数据的主要数据来源和基础,大数据服务是测试评价服务的展示、延伸和增值服务。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服务行业主要包括汽车、光伏、风电、涂料、塑料、橡胶、家电、电力等。 平台的测试评价服务依据ISO 17025相关要求开展。测试评价服务涉及2个自有实验室、8个自有户外试验场和超过20个合作户外试验场。见图1 图1环境适应性测试评价服务实验室概况

平台的大数据服务,基于产品环境适应性测试评价获取的测试数据以及相关信息,利用数据分析技术,针对不同行业提供产品环境适应性大数据服务,包括但不限于: (1)产品环境适应性基础数据提供; (2)产品环境适应性调研分析报告; (3)产品环境适应性分析预测; (4)产品环境适应性技术规范制定; 2. 信息化系统概述 信息化系统由两个子系统构成,即产品环境适应性测试评价服务管理系统和产品环境适应性大数据服务数据库系统。两个系统紧密关联,大数据系统的主要数据来源于测试评价服务产生的测试数据和试验相关信息,大数据服务是测试评价服务的展示、延伸和增值服务。 信息化系统的整体框架详见图2. 3. 产品环境适应性测试评价服务管理系统 3.1建设内容 (1)测试评价业务的流程化和信息化 实现从来样登记、委托单下达、测试评价记录上传、报告审批、印发到样品试毕处理、收费管理等全流程电脑信息化管理;同时实现电子签名、分类统计、检索、自动提醒、生成报表等功能。 (2)实验室/试验场管理信息化

子网划分路由配置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8

图1 (4)配置每台计算机的IP地址。 图2 配置PC0的IP地址 图3 配置PC1的IP地址 图4 配置PC2的IP地址

图5 配置PC3的IP地址 图6 配置PC4的IP地址 (5)配置路由器每个端口的IP地址。 (6)设置路由器中的路由表。 路由表设置要求网络中每个子网之间都可以连通,不考虑总结路由。 【BRANCH1的配置】 下面是配置BRANCH1的IP地址的过程,其它两个路由器的配置自行完成 (1)进入命令行 (2)进行以下操作(蓝色文字是需要输入的命令,红色文字是说明): Continue with configuration dialog? [yes/no]: no Press RETURN to get started! 进入控制台模式 Router>en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Router#conf t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修改路由器名称 Router(config)#hostname BRANCH1 配置Fa0/0的IP地址 BRANCH1(config)#int f0/0 BRANCH1(config-if)#ip addr 192.168.9.33 255.255.255.240 BRANCH1(config-if)#no shutdown %LINK-5-CHANGED: 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changed state to up %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changed state to up 配置Fa0/1的IP地址

解析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的挑战与新发展

解析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的挑战与新发展 一、概述 随着企业数据中心建设的深化进行,企业业务数据集中密度越来越高,服务器存储数量不断增长,网络架构不断扩展,空间布局、系统布线、电力能耗压力不断增加。作为数据中心业务承载的大动脉,基础网络架构层面则直接面临着持续的严格挑战。网络基础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数据中心变革提供了强大支撑动力,基础网络演进加快。 二、数据中心基础网络的挑战与驱动力 1、高密服务器、存储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的物理服务器、存储系统数量快速增长,使得数据中心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数据集中、业务整合的过程,表现为高密应用系统的集中。同时,服务器与存储等IT设备计算处理能力遵循摩尔定律的增长,也使得数据中心的业务处理能力持续增强。 目前1Gbps~8Gbps级别的服务器、存储系统网络接口成为主流,从而使得基础网络系统的千兆接入、万兆互联成为数据中心建设的基本标准。 新一代计算设备已经开始提供万兆接口,多核服务器已具备万兆吞吐能力,多万兆网络接口的服务器、存储系统开始在企业数据中心进行部署,计算能力迅速提升的同时也让面向网络的接入带宽需求过渡到万兆环境。 计算虚拟化的技术革新,使单一高计算能力物理服务器虚拟化成多个逻辑计算单元,极大提高了系统的计算效能以及对存储访问的高速吞吐。而由于等同于将此前的多个服务器应用系统叠加在一个网络接口下,网络流量急速提升,因此对数据中心基础网络提出了相当于传统环境下数倍乃至数十倍的性能要求。 同时,在高密应用集中环境下,基础网络的可靠性要求更为苛刻。局部网络产生的故障,对数据中心提供服务能力的影响比传统环境要更为严重。传统数据中心的局部故障可能只对单一应用造成短时影响,而新的数据中心环境下,则是大量应用密集,故障影响范围扩大化。因此,对于网络变化的快速收敛、更强的故障自愈能力也成为下一代数据中心平台的重要研究课题。 2、数据中心多个独立网络 数据中心发展建设过程中,出于不同的应用连接要求,逐步出现了多个独立网络系统,如图1所示。 以太网交换网络:用于连接承载终端客户与业务服务器系统的数据访问,强调高速、可靠、安全、远端互联性、开放性,是当前标准化最普遍的基础网络形态。 服务器高速互联网络:多用于服务器高速集群互联,在大多数条件下使用以太网进行承载;但在某些特殊要求应用环境下,使用Infiniband(简称IB)网络进行集群互联。IB的特点主要是时延小,不丢包。IB的低时延在于转发机制为cut-through模式(传统以太网交换机为store-forwarding模式),可达200纳秒。同时IB通过credit机制进行端到端流控,使得网络突发大流量得到平缓,数据保持在服务器接口而避免流量丢失。

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设计

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目录 第1章方案概述 (2) 1.1. 建设背景 (3) 1.2. 当前现状 (4)

1.3. 建设目标 (5) 第2章方案设计原则 (7) 2.1. 设计原则 (7) 22 设计依据 (8) 第3章数据中心方案架构 (9) 3.1数据中心架构设计 (9) 3.2大数据处理设计 (16) 3.3大数据存储设计 (23) 3.4安全设计 (25) 3.5平台搭建实施步骤 (30) 3.6物理架构设计 (31) 第4章数据中心网络方案组成 (34) 4.1. 防火墙设计 (34) 4.2. 接入层设计 (34) 4.3. 网络拓扑 (35) 第5章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方案组成 (36) 5.1. 机柜系统设计 (36) 5.2. 制冷系统设计 (38) 5.3. 供配电系统设计 (43) 5.4. 模块监控系统设计 (47) 第6章运维方案 (53) 6.1. 技术和售后服务 (53) 6.2. 售后服务项目 (53) 6.3. 售后服务项目内容 (53) 方案概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命脉之一,伴随着数据集中在教育业信息化的逐渐展开,数据中心在企业和信息化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教育数据中心建设已成为教育机构信息化趋势下的必然产物。教育数据中心作为承载教育机构业务的重要IT基础设施,承担着教育机构稳定运行和业务创新的重任。在教育机构新型客户服务模式下,数据中心需要更高效地支持后台业务和信息共享需求,同时要24小时不间断的提供服务,支持多种服务手段。 这对教育数据中心的资源整合,全面安全,高效管理和业务连续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数据中心同步平台建设方案

数据中心同步平台建设方案 第一章概述 1.1 平台建设背景 当前政府、企业的信息化的状况是,各政府和企业一般都设计和建设了属于机构、业务本身的应用、流程以及数据的信息处理系统,独立、异构、涵盖各自业务内容的信息处理系统,系统设计建设的时期不同、业务模式不同,信息化建设缺乏有效的总体规划,重复建设;缺乏统一的设计标准,大多数系统都是由不同的厂商在不同的平台上,使用不同的语言进行开发的,信息交互共享困难,存在大量的信息孤岛和流程孤岛。为了有效整合分散异构的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现象,提高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宇思公司要开发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主要目的是有效整合分散异构系统的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现象,提高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灵活实现不同系统间的信息交换、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加强信息资源管理,开展数据和应用整合,进一步发挥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的效能,提升信息化建设对业务和管理的支撑作用。 要求新构建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要遵循标准的、面向服务架构(SOA)的方式,基于先进的企业服务总线ESB技术,遵循先进技术标准和规范,为跨地域、跨部门、跨平台不同应用系统、不同数据库之间的互连互通提供包含提取、转换、传输和加密等操作的数据交换服务,实现扩展性良好的“松耦合”结构的应用和数据集成;同时

要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能够通过分布式部署和集中式管理架构,可以有效解决各节点之间数据的及时、高效地上传下达,在安全、方便、快捷、顺畅的进行信息交换的同时精准的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实现数据的一次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设计方案 采集、多系统共享;要求数据交换平台节点服务器适配器的可视化配置功能,可以有效解决数据交换平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快速实现不同机构、不同应用系统、不同数据库之间基于不同传输协议的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为各种应用和决策支持提供良好的数据环境。要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能够把各种纷繁复杂的数据系统集成在一起完成特定业务,提供同构数据、异构数据之间的数据抽取、格式转换、内容过滤、内容转换、同异步传输、动态部署、可视化管理监控等方面功能,支持的数据包括各主流数据库(如Oracle、SQL Server、MySQL等)、地理空间数据(如卫星影像、矢量数据)、常规文件(word、excel、pdf)等各种格式,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定制开发特定业务服务。 1.2 应用场景 场景一: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的信息交换需求 实现各个数据中心间的数据库层面的数据共享交换,各中心之间是双向的、实时的数据交换,各数据节点的数据库是同构的数据库系统(即Oracle),数据的类型是基于数据库表格的规则数据,字段类型包含BLOB字段类型。目前各数据节点的数据结构(表)是相同的,主要是一表对一表的数据交换,数据抽取和过滤需求比较简单。目前数据共享交换是通过Oracle GoldenGate数据库同步工具来

实验四 子网划分路由配置

实验五 子网划分路由配置 在本实验中,为您指定了一个网络地址 192.168.9.0/24,您将对它划分子网,并为拓扑图中显示的网络分配 IP 地址。路由器全部使用2621XM ,交换机全部使用2960。 该网络的编址需求如下: ? BRANCH1 的 LAN 1 子网需要 10 个主机 IP 地址。 ? BRANCH1 的 LAN 2 子网需要 10 个主机 IP 地址。 ? BRANCH2 的 LAN 1 子网需要 10 个主机 IP 地址。 ? BRANCH2 的 LAN 2 子网需要 10 个主机 IP 地址。 ? HQ 的 LAN 子网需要 20 个主机 IP 地址。 ? 从 HQ 到 BRANCH1 的链路的两端各需要一个 IP 地址。 ? 从 HQ 到 BRANCH2 的链路的两端各需要一个 IP 地址。 (注意:请记住,网络设备的接口也是主机 IP 地址,已包括在上面的编址需求中。) 1. 设计子网 2. 分配IP 地址(网关地址使用子网的第一个可用地址) LAN1 LAN2 LAN2 LAN1 Fa0/1 Fa0/0

3. 连接网络(路由器之间使用DCE电缆连接到串行口) 4. 配置每台计算机的IP地址。 5. 配置路由器每个端口的IP地址 6. 设置路由器中的路由表。 路由表设置要求网络中每个子网之间都可以连通,不考虑总结路由。【BRANCH1的配置】 下面是配置BRANCH1的IP地址的过程,其它两个路由器的配置自行完成(1)关闭路由器电源 (2)安装模块WIT-2T。 (3)进入CLI (4)进行以下操作(蓝色文字是需要输入的命令,红色文字是说明) Continue with configuration dialog? [yes/no]: n Press RETURN to get started! 进入控制台模式 Router>en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Router#conf t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修改路由器名称 Router(config)#hostname BRANCH1 配置Fa0/0的IP地址 BRANCH1(config)#int f0/0

实验四 子网划分和路由器的配置

实验四子网划分和路由器配置 一、【实验目的】 在本PT 练习中,需要为拓扑图中显示的拓扑设计并应用IP 编址方案。将会为您分配一个地址块,您必须划分子网,为网络提供逻辑编址方案。然后就可以根据IP 编址方案配置路由器接口地址。当配置完成时,请验证网络可以正常运作。 已经有192.168.1.0/24 地址块供您用于网络设计。网络包含以下网段: 连接到路由器R1 的LAN 要求具有能够支持15 台主机的IP 地址。 连接到路由器R2 的LAN 要求具有能够支持30 台主机的IP 地址。 路由器R1 与路由器R2 之间的链路要求链路的每一端都有IP 地址。 二、【实验过程】 (一)划分子网地址空间 1、在设计网络时要考虑以下问题: 此网络需要多少个子网?() 此网络以点分十进制格式表示的子网掩码是什么?() 此网络以斜杠格式表示的子网掩码是什么?() 2、分配子网地址给拓扑图 分配第二个子网给连接到R1 的LAN网络,该子网网络IP为() 分配第三个子网给R1 与R2 之间的链路,该子网网络IP为() 分配第四个子网给连接到R2 的LAN网络,该子网网络IP为() (二)确定接口地址 分配第二个子网中第一个有效的主机地址给R1 的LAN 接口; 分配第二个子网中最后一个有效的主机地址给PC1; 分配第三个子网中第一个有效的主机地址给R1 的WAN 接口; 分配第三个子网中最后一个有效的主机地址给R2 的W AN 接口;

分配第四个子网中第一个有效的主机地址给R2 的LAN 接口;分配第四个子网中最后一个有效的主机地址给PC2。 完成下表,并进行相关接口配置; 注意: 必须打开路由器接口的端口状态。 所有DCE 串行连接的时钟速率均为64000。 (三)验证 1、能否从连接到R1 的主机ping 默认网关?截图说明。 2、能否从连接到R2 的主机ping 默认网关?截图说明。 3、能否从连接到R1 的主机ping连接R2的主机?截图说明。

子网划分路由配置步骤

子网划分路由配置步骤 在本实验中,为您指定了一个网络地址 192.168.9.0/24,您将对它划分子网,并为拓扑图中显示的网络分配 IP 地址。路由器全部使用2621XM ,交换机全部使用2960。 该网络的编址需求如下: ? BRANCH1 的 LAN 1 子网需要 10 个主机 IP 地址。 ? BRANCH1 的 LAN 2 子网需要 10 个主机 IP 地址。 ? BRANCH2 的 LAN 1 子网需要 10 个主机 IP 地址。 ? BRANCH2 的 LAN 2 子网需要 10 个主机 IP 地址。 ? HQ 的 LAN 子网需要 20 个主机 IP 地址。 ? 从 HQ 到 BRANCH1 的链路的两端各需要一个 IP 地址。 ? 从 HQ 到 BRANCH2 的链路的两端各需要一个 IP 地址。 (注意:请记住,网络设备的接口也是主机 IP 地址,已包括在上面的编址需求中。) 1. 设计子网 2. 分配IP 地址(网关地址使用子网的第一个可用地址) LAN1 LAN2 LAN2 LAN1 Fa0/1 Fa0/0

3. 连接网络(路由器之间使用DCE电缆连接到串行口) 4. 配置每台计算机的IP地址。 5. 配置路由器每个端口的IP地址 6. 设置路由器中的路由表。 路由表设置要求网络中每个子网之间都可以连通,不考虑总结路由。【BRANCH1的配置】 下面是配置BRANCH1的IP地址的过程,其它两个路由器的配置自行完成(1)关闭路由器电源 (2)安装模块WIT-2T。 (3)进入CLI (4)进行以下操作(蓝色文字是需要输入的命令,红色文字是说明) Continue with configuration dialog? [yes/no]: n Press RETURN to get started! 进入控制台模式 Router>en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Router#conf t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修改路由器名称 Router(config)#hostname BRANCH1 配置Fa0/0的IP地址 BRANCH1(config)#int f0/0

路由器配置与子网划分

实验五:子网划分以及路由器设置 【实验目的】: 1.熟悉子网划分的基本方法,以及网络参数的配置 2.熟悉静态路由算法的设置过程。 【实验准备】: 1.安装Packet Tracer 软件,全部采用默认安装步骤。 2. 启动软件: 3. 按照下图组织拓扑图。

【任务】: 假设主机0的IP地址为192.168.1.100,主机1的IP地址为192.168.2.100。请连通该网络,并划分子网,设计合理的接口地址,使主机0和主机1之间可以通信。 【主要实验步骤】 1. 配置主机的IP地址。 双击“PC0”,在弹出窗口内选择“Config”属性页,配置PC0的IP地址,子网掩码。(子网1内,主机PC0的IP为192.168.1.100) 配置PC0的默认路由器(网关)。拓扑图上,router 0显然是子网1的网关,其与子网1相连的接口的IP地址为192.168.1.1:

类似的对PC1 进行类似的配置:IP地址:192.168.2.100 2.配置路由器的接口IP地址; 注意,对于每一个路由器,均有多个类型的网络接口,因此需要多个IP地址。 其中,与以太网(含有主机的网络)相连的接口是“FastEthernet0/0”接口;而路由器之间则通过串口(Serial0/3/0)连接。 对于路由器“Router 0”,配置其接口: (1)以太网(子网1)接口: 其中,on选项表示启动该接口。

(2)串行接口(子网5): 该接口要求进行时钟同步,因此设置Clock Rate=64000Hz 配置成功以后,把鼠标放在路由器Router 0上一段时间后,可以在提示信息里看到两个接口的IP地址都已经配置成功了。 并且,路由器和子网1之间的线路也变成绿色了(畅通)。

IPDC数据中心基础架构

在数据中心基础架构中,服务器是最主要的组件。我们认为,随需应变时代的企业数据中心应该是一个可 以在相当长的时间段内,提供稳定、先进、易于扩展、可以灵活运用资源、可以通过高效的管理手段提高 运转效率的基础架构平台。由此,我们将利用业界最先进的服务器技术来构建客户的数据中心。这些技术 和解决方案包括: 服务器及服务器整合:主要有向上整合和向外整合两种不同的方式,前者比较适合数据库服务器应用,后 者比较适合前端服务器应用。 其中主机和 UNIX 服务器整合利用逻辑分区功能进行物理整合,把多台独立的物理设备整合到少数有限的 大型设备,而且每个分区或虚拟机的资源可以根据业务的需求动态调整。 Intel 服务器整合则是利用刀片 技术,对于大量的边缘前端应用(例如 Web 服务器、 DNS 服务器、代理服务器等),用高密度、低成本 的刀片服务器整合。 VMware :对于运行在 PC 服务器上的大量分散小型数据库服务器,通过使用 VMware 软件,集中到少数的高端 PC 服务器上。 数据存储:针对客户的应用和数据容量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存储架构( 存储解决方案中最重要的环节,基于存储架构的融合,我们常常采取 客户的数据存储。而存储局域网 SAN 解决方案中,我们也将选择 施企 业网络化的存储。对于网络化的存储的理解,我们认为网络化的存储是 分层次的构架、多级的架构和 虚拟化的架构。我们也正是利用分层次的存储架构来集成和整合位于不同部门和分支机构的数据;利用多 级的存储使得整个信息的生命周期里数据具有延展性;而存储的虚拟化为用户带来的是便捷、易用和资源 的最大化利用率。 备份及灾难恢复: 随着大量关键业务数据的积累, 企业的信息资产对于企业永续经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此,我们提供不同级别和层次的容错解决方案,涵盖了数据级、应用级和业务级三个不断升华的层面。 针对不同的企业类型、不同的业务类型,我们可以为客户建议相应的 RPO (恢复目标点)和 RTO (恢复时 间点),从而搭建相应的备份基础架构,这些备份的模式包含 LAN 、LAN-Free 和Server-Less 。目前,很多 的业务应用系统要求 7*24 小时不间断的运行, 这本质上代表着备份窗口越来越小, 与此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是 D2D2T 和虚拟磁带库的备份方案, 在这些技术层面上, 我们都有相应的积累和经验。 在不同的地域范围 和广域网链路上( SDH 、 IP WAN 、 MSTP 和 DWDM )实现数据的同步镜像或异步复制是我们针对远程数 据备份和恢复的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为数据中心业务而优化的网络是连接数据中心各类主机服务器的网络,这些服务器 中有一些是需要小型广播域和隔离的第三层接入,有的是需要具有第二层的邻接关系的网络连接,数据中 心的网络基础架构必须能够根据不同的服务器和应用类型来实现他们之间的连接。不仅如此,顺应 PCI-X 和PCI-Express 网卡的广泛采用,数据中心的网络还应该可以支持 10/100/1000Mbps 的连接甚至是10G 以 太网连接。我们理解的数据中心网络优化包括 PVLAN 、 VRRP 或 GLBP 、 Jumbo 帧支持。支持 IGMP 监听 v1, v2和v3,为数据中心部署组播应用带来的便利;支持安全的数据中心如 DoS/DDos 保护。另外数据中心的网络还应该支持基于 RMON 的应用性能分析。 应用支撑平台:考虑到目前企业和政府机关的业务流程性强、业务流程变化快,因此业务应用系统要求能 灵活应对变DAS 、NAS 和 SAN )是我们数据中心 NAS On SAN 的整合解决方案来优化 FC SAN 和 IP SAN 不同的解决方案来实 RACLs 、 VACLs 和 PACLs 及

2017网络技术实验指导3-子网划分和路由配置实验

实验三IP子网设计与路由配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路由器模拟软件的使用方法 2、根据拓扑图进行网络布线 3、掌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方式,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命令 4、正确进行路由器接口的配置 5、掌握静态路由的配置方法 6、理解网络互联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内容 7、根据需要采用VLSM进行IP子网设计,并为接口分配正确的地址 8、按照拓扑图进行网络布线 9、执行基本的路由配置并配置路由器物理接口 10、测试并校验网络是否完全通畅 拓扑图如下3-1 三、实验步骤 任务1:对地址空间进行子网划分 步骤1:研究网络要求,此网络的编址方案应该满足一下的要求

任务2:确定接口地址—为设备接口分配适当的地址并将地址记录在表3-1中

任务3:执行基本路由配置 根据表格3-2的要求对BRANCH、HQ和ISP路由器进行基本配置,并填写表3-2 任务4:配置并激活串行地址和以太网地址 任务5:检测配置 测试主机是否能够ping通各自的网关 路由器是否拥有完整的直连路由信息 任务:6:在各个路由器上配置路由 在BRANCH、HQ和ISP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注意ISP上配置总结路由,HQ和BRANCH 路由器上需要配置默认路由访问外网 任务7:检查配置 任务完成后,根据检查结果测试以下问题: 内网之间的主机是否可以ping通 内网和外网之间的主机是否可以ping通 若不成功,请检查物理连接和路由信息 四、实验报告 任务1:对地址空间划分子网 任务2:确定接口地址填入表3-1

表3-1 IP地址表 任务3:执行路由基本配置 表3-2 以路由器HQ为例的基本配置

干货:详解数据中心22年基础架构演进

干货:详解数据中心22年基础架构演进 一、前言 当今世界正处在信息技术(IT)创新的黄金时代。由机器学习、物联网和大规模可扩展应用支持的云计算、移动应用、大数据分析的巨大力量正在重塑商业和社会的方方面面。而这场IT复兴的中心,则是超大规模的全球数据中心(DC)在公共、私有和混合云计算领域的不断涌现。根据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数据统计,全球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数量从2016年的300个增加到2017年的390个,另有69个超大规模的数据中心正处于规划或建设阶段。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迄今为止数据中心基础架构创新的三大浪潮。然后,将介绍第四波IT基础架构创新:即应用定义基础架构(ADI),以及推动大型企业采用它的技术力量和运营挑战。 二、数据中心基础架构变迁简史 数据中心是专门建造的一种基础架构,用于放置计算机系统和相关组件,如网络设备、存储系统和电信设备。它是通向我们连接的世界的知识经济的大脑。现代的数据中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主机房、电信中心办公室和企业IT布线室。在过去二十年里,一波又一波迅猛涌现的技术创新浪潮极大地提高了现代数据中心的技术水平。 三、1997-2007,第一波浪潮- 裸机服务器

裸机服务器是提供给单一租户的物理服务器。它的优势在于高应用性能和可预测性。弱点在于:高成本、提供应用的中等复杂性和应用部署后的低灵活性。它们会继续存在,作为某些特定的,对性能敏感的工作负载的解决方案,这种工作负载值得使用这种专有的基础架构(如数据库)。裸机服务器还的经常用于专用的计算机集群,这些集群是为支持特定的可扩展分布式计算应用(如Hadoop 集群)而构建的。对于更大的灵活性和更好的经济性的要求使得这种方式在不断发展的应用环境下受到了限制。 四、2005年至今,第二波浪潮–使用虚拟机管理器(hypervisor)实现虚拟化 虚拟化是对计算机系统的仿真,它可以使一台物理计算机能够运行一台或多台虚拟机(VM)。 图1:使用虚拟机管理器实现的虚拟化使得一台计算机看起来像多台计算机 虽然这一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和大型计算机时代,但直到1998年,随着VMware将其虚拟机管理器的商业化,它才真正被应用到提高IT效率的最前沿。在VMware之前,大量昂贵

实验三 路由配置与子网划分

实验三路由配置与子网划分 姓名:学号: 任课教师:完成日期:2012-12-02 一、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初次接触路由器的同学对路由器的作用和组成有一个直观的认识;通过路由器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掌握路由器配置的常用方法和常用命令,进行基本配置;掌握路由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路由协议的使用(包括:静态路由配置、RIP配置等)。 二、实验内容 1.熟悉路由器模拟器的基本用法。 2.自行设计网络拓扑,要求网络中至少包含3台路由器,两端的路由器要连接以太网;自 行设计地址分配方案;配置路由器和主机的IP地址。 3.配置静态路由,使相距最远的两个以太网中的主机能够连通。 4.配置动态路由协议RIP,使相距最远的两个以太网中的主机能够连通。 三、实验要求 1.实验报告内容包括: (1)配置好的的网络拓扑图(标明各接口IP地址)、实验步骤和命令; (2)配置好的路由器的配置文件的内容。 四、实验过程及结果: 1、自己设计的网络拓扑如下: 图1 网络拓扑图

分配IP地址: PC0: IP地址:192.168.1.1 子网掩码:255.255.255.0 Router0: IP地址:192.168.1.2 子网掩码:255.255.255.0 IP地址:192.168.2.1 子网掩码:255.255.255.0 Router1: IP地址:192.168.2.2 子网掩码:255.255.255.0 IP地址:192.168.3.1 子网掩码:255.255.255.0 Router2: IP地址:192.168.3.2 子网掩码:255.255.255.0 IP地址:192.168.4.1 子网掩码:255.255.255.0 PC0: IP地址:192.168.4.2 子网掩码:255.255.255.0 配置路由之前,用主机PC0去ping主机PC1时,无法ping通。 图2主机PC0去ping主机PC1 2、配置静态路由: 图3 配置静态路由Router0

数据中心网络设计

数据中心网络设计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数据中心高可用网络系统设计方案 数据中心作为承载企业业务的重要IT基础设施,承担着稳定运行和业务创新的重任。伴随着数据的集中,企业数据中心的建设及运维给信息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数据集中就意味着风险集中、响应集中、复杂度集中……”,数据中心出现故障的情况几乎不可避免。因此,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需要着重关注如何尽量减小数据中心出现故障后对企业关键业务造成的影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应该要了解企业数据中心出现故障的类型以及该类型故障产生的影响。影响数据中心的故障主要分为如下几类: 硬件故障 软件故障 链路故障 电源/环境故障 资源利用问题 网络设计问题 本文针对网络的高可用设计做详细的阐述。 高可用数据中心网络设计思路 数据中心的故障类型众多,但故障所导致的结果却大同小异。即数据中心中的设备、链路或server发生故障,无法对外提供正常服务。缓解这些问题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冗余设计,可以通过对设备、链路、Server提供备份,从而将故障对用户业务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但是,一味的增加冗余设计是否就可以达到缓解故障影响的目的?有人可能会将网络可用性与冗余性等同起来。事实上,冗余性只是整个可用性架构中的一个方面。一味的强调冗余性有可能会降低可用性,减小冗余所带来的优点,因为冗余性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如下缺点: 网络复杂度增加 网络支撑负担加重 配置和管理难度增加 因此,数据中心的高可用设计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在选用高可靠设备组件、提高网络的冗余性的同时,还需要加强网络构架及协议部署的优化,从而

完整的子网划分与路由交换实验报告 珍藏版哦

洛阳理工学院实验报告 系别 班级 学号 姓名 课程名称 计算机网络 实验日期 实验名称 子网的划分路由器的配置 成绩 实验目的: 1:知道如何配置路由器信息 2:知道如何划分子网信息 实验条件: 电脑一台 packet tracer 运行环境 【实验内容】 在本实验中,为您指定了一个网络地址 192.168.9.0/24,您将对它划分子网,并为拓扑图中显示的网络分配 IP 地址。路由器全部使用2621XM ,交换机全部使用2960。 该网络的编址需求如下: (1) BRANCH1 的 LAN 1 子网需要 10 个主机 IP 地址。 (2)BRANCH1 的 LAN 2 子网需要 10 个主机 IP 地址。 (3)BRANCH2 的 LAN 1 子网需要 10 个主机 IP 地址。 (4)BRANCH2 的 LAN 2 子网需要 10 个主机 IP 地址。 (5)HQ 的 LAN 子网需要 20 个主机 IP 地址。 (6)从 HQ 到 BRANCH1 的链路的两端各需要一个 IP 地址。 (7) 从 HQ 到 BRANCH2 的链路的两端各需要一个 IP 地址。 (注意:请记住,网络设备的接口也是主机 IP 地址,已包括在上面的编址需求中。) LAN1 LAN2 LAN1 LAN2

1. 设计子网 子网编号说明子网地址子网掩码第一个可用地 址最后一个可用地址 1HQ 的 LAN192.168.9.0255.255.255.224192.168.9.1 192.168.9.30 2BRANCH1 的 LAN 1 192.168.9.32255.255.255.240192.168.9.33 192.168.9.46 3BRANCH1 的 LAN 2 192.168.9.48255.255.255.240192.168.9.49 192.168.9.62 4BRANCH2 的 LAN 1 192.168.9.64255.255.255.240192.168.9.65 192.168.9.78 5BRANCH2 的 LAN 2192.168.9.80255.255.255.240192.168.9.81 192.168.9.12 6 6HQ 到 BRANCH1192.168.9.128255.255.255.252192.168.9.1 29 192.168.9.13 7HQ 到 BRANCH2192.168.9.132255.255.255.252192.168.9.1 33 192.168.9.13 4 2. 分配IP地址(网关地址使用子网的第一个可用地址) 设备接口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HQ Fa0/1 192.168.9.30 255.255.255.224不适用 S0/0 192.168.9.130 255.255.255.252不适用 S0/1 192.168.9.133 255.255.255.252不适用BRANCH1Fa0/0 192.168.9.46 255.255.255.240不适用 Fa0/1 192.168.9.62 255.255.255.240不适用 S0/0 192.168.9.129 255.255.255.252不适用BRANCH2Fa0/0 192.168.9.78 255.255.255.240不适用 Fa0/1 192.168.9.94 255.255.255.240不适用 S0/1 192.168.9.134 255.255.255.252不适用PC2网卡 192.168.9.1 255.255.255.224 192.168.9.30 PC0网卡 192.168.9.49 255.255.255.240 192.168.9.46 PC1网卡 192.168.9.33 255.255.255.240 192.168.9.62 PC3网卡 192.168.9.65 255.255.255.240 192.168.9.78 PC4网卡 192.168.9.81 255.255.255.240 192.168.9.94 3. 连接网络(路由器之间使用DCE电缆连接到串行口)

实验5子网划分路由配置

洛阳理工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实验日期2015/5/2 5 实验名称实验五子网划分路由配置成绩 实验目的: 1. 理解子网划分原理,能够正确为网络中的计算机以及设备配置划分子网后的IP 地址以及掩码。 2. 掌握子网划分中路由器上各端口的配置方法,包括ip地址,开启端口,串口时钟等。 3. 理解rip协议原理,掌握在路由器上配置rip协议的命令。 实验条件: 计算机、Cisco Packet Tracer 5.1及以上 实验内容: 1. 在本实验中,给出一个网络拓扑结构图(图1),并分配给你一个地址块19 2.168.9.0/24(255.255.255.0),根据该网络的结点分布情况对它划分子网,并为拓扑图中显示的网络分配IP 地址。路由器全部使用Generic,交换机全部使用2950-24,PC全部使用Generic。 图1. 网络拓扑结构图 该网络的编址需求如下: (1)LAN 1子网有20台主机; (2)LAN2子网有10台主机;

图2. 仿真连接图4. 配置每台计算机的IP地址、掩码和网关。 图3. Pc端配置图

5. 手动开启路由器每个端口;配置路由器每个端口的IP地址、掩码;串口要配置时钟频率为64000。 图4. 手动开启路由器配置图 6. 在路由器上配置rip协议使其自动学习路由表,具体方法如下: 在全局配置模式下(config下),输入如下命令。 R2(config)#router rip R2(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9.64 R2(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9.80 R2(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9.128 R2(config-router)#version 2 7.退回到特权模式show一下路由表查看配置是否成功。 8.完全配置好后,在任意两台主机间使用ping命令测试连通性。R2#show ip route

数据中心网络设计

欢迎阅读数据中心高可用网络系统设计方案 数据中心作为承载企业业务的重要IT基础设施,承担着稳定运行和业务创新的重任。伴随着数据的集中,企业数据中心的建设及运维给信息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数据集中就意味着风险集中、响应集中、复杂度集中……”,数据中心出现故障的情况几乎不可避免。因此,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需要着重关注如何尽量减小数据中心出现故障后对企业关键业务造成的影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应该要了解企业数据中心出现故障的类型以及该类型故障产生的影响。影响数据中心的故障主要分为如下几类: 电源 server 网络支撑负担加重 配置和管理难度增加 因此,数据中心的高可用设计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在选用高可靠设备组件、提高网络的冗余性的同时,还需要加强网络构架及协议部署的优化,从而实现真正的高可用。设计一个高可用的数据中心网络,可参考类似OSI七层模型,在各个层面保证高可用,最终实现数据中心基础网络系统的高可用,如图1所示。 图1 数据中心高可用系统设计层次模型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高可用设计 企业在进行数据中心架构规划设计时,一般需要按照模块化、层次化原则进行,避免在后续规模越来越大的情况再进行大规模的整改,造成时间与投资浪费。 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设计是指在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规格的应用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模块之间松耦合,力求在满足业务应用要求的基础上使网络稳定可靠、易于扩展、结构简单、易于维护。 1) 2) 3) “财务应用区”几类,子分区可以是物理的,也可以是逻辑的。如果是逻辑的,可为每个子分区分配一个虚拟防火墙来部署安全策略。在业务系统复杂,服务器数据较多的情况下(>=200台),建议采用物理子分区,每个子分区采用独立的汇聚交换机和安全设备。 层次化设计 数据中心层次化设计包括网络架构分层和应用系统分层两个方面。在当前网络及安全设备虚拟化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应用系统分层可完全通过设备配置来实现逻辑分层,不影响网络的物理拓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