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学中较困惑的三个问题分析

教学中较困惑的三个问题分析

教学中较困惑的三个问题分析
教学中较困惑的三个问题分析

教学中较困惑的三个问题分析

我从事教学已经有近二十年了,在这十年里,虽然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新课程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作为襄阳市樊城区的教师,在新课程教学理念逐渐的深入人心的氛围之中,我感觉到自己的困惑越来越多。

一是关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困惑问题

现在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差,让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累,老师更累。老师想方设法的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创设情景似乎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可是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就没有刚开始那么浓了,有时候就是流于形式了。

如何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加学习,真正提高学习效果,感受数学的美?

二是关于应用题教学的困惑问题

应用题教学是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它训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教学小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以往应用题的内容比较枯燥,有的甚至脱离生活实际,学生不感兴趣。为了体现新课改精神,数学的生活化,因此,我们在教学应用题时会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应用题给应用题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为了体现新思想,新观念,有时候会摆脱传统的应用题的教法,线段图、数量关系、解题思路等等的训练减少了。

到底应用题教学该不该重视以上提到的有关训练,我比较困惑。

三是关于小组学习方面的困惑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能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从我教学实践中感悟到: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看似简单易学,但稍有不慎就会使课堂气氛得不到较好的调控,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常常是好学生机会更多,扮演着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小组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放任自流的现象,……等等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在教学中,如何使“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什么时候是采取“小组合作”最恰当的时机?如何在“小组合作”中,使困难学生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真正收到班级教学中所得不到的收获呢?有时学生确实参与讨论,当讨论汇报的正尽兴时,下课铃响了,给学生的时间短,合作学习只停留在表面,时间长了,常完不成教学任务,这该怎么办?

合作学习时,优生活动多,学困生成了旁观者,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总之,我感觉到自己的困惑是越来越多,我希望得到各位教师的帮助,使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读说做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读说做 前不久读了一篇名为《数学教学也要读说做》的文章,介绍了作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读说做的一些做法。笔者认为,这一问题诚如编者所言“值得关注和颇有意思”。它实际上是学生学习数学方式的问题。虽然多数教师在数学课上总是伴随着让学生读、说、做,但如何认识数学教学中的读说做和怎样有效的进行读说做,确是一个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一、读数学重在理解,手脑结合 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阅读教材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人们不仅需要具备语文和外语的阅读能力,而且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如理解各种统计数据、图,增长率、利率税率等)。因此,从小学开始,注重学生的数学阅读是一项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值得提倡的事情。读什么?自然,数学教科书是学生主要的数学阅读材料,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伴随着学生的主要学习活动。此外,作为课外数学科普读物(包括数学史、数学学习方法、趣味数学及数学专题讲座等)、数学学习指导读物以中小学生为读者对象的数学和自然科学期刊

等,对于开阔学生数学视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也是不可缺少的阅读材料。 怎样读?阅读数学教科书,有两各不同的时间场合。一种是新课前阅读,相当于预习;另一种是新谭后阅读,巩固和深化。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切莫把数学教科书当作数学习题集,只注重看书中的数学题,而忽视对全篇内容的阅读。数学阅读应重在理解。在通读的基础上,要精读。首先要细看,一字一句的读,努力从整体上对某节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对含图形比较多的小学数学实验教材,需要把文字和图画结合起来阅读。其次要理解。对于书中提出的相关问题,要引导学生弄清每个问题的意义,然后再联系起来理解和体会。如:在二年级除法(一)分一分中,书上配画给出了三个问题情境:(1)2中猴子要分8根香蕉,每只猴子可能吃几根?(2)6个苹果放在果盘里,要求每盘放3个,可以放几盘?(3)3只兔子要分12根胡萝卜,每只兔子分的同样多,说说你是怎样分的。通过阅读思考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分物的时候,不管分什么,会遇到两种不同情形:分和不一样多(不均)和分得同样多(平均分)。数学中有很多名词、符号,要引导学生一方面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借助于想象帮助理解记忆,另一方面可以结合书中的具体例子去理解它们的含义。如锐角和钝角,比它们的形状联想到锐利的剑和刀子,体会锐角和钝角中的“锐、钝”二字的含义是“同

课堂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

课堂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 我校在2014年5月开始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改革,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胸怀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脚踏实地投身于新课程教育改革之中。一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我们,在这次课改大潮中收获颇多。下面,就我们在课改中发现的问题和困惑以及建议等谈一谈。 一、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认识问题 现阶段,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对“课改”这个词并不陌生,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课改”的人为数不多,特别是我们农村,实施者更是凤毛麟角。为什么实施者甚少呢?通过调查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1.初步转变了教学思想,更新了教学观念。认识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操作”;塑造了学生的创新灵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2. 教育观念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一是从“以教师教为中心”逐步转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二是课堂教学价值观的转变。教学中注意关注孩子们未来的成长,为孩子们健康成长铺路搭桥,为生命奠基。三是师生观的转变。对教师是教育者又是服务者,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理念有了新的认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正在慢慢的建立起来。 3.诸多老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意义认识不到位,他们认为课程改革是专家们的事,他们只是一个普通教师,想改也改不了,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4.农村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特别是资历较深的教师,他们一直深信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一直认为“传道授业”、“尊师重教”就是教师讲什么就是什么,学生主要是听与记,殊不知这里面却隐藏了学生才是知识建构的真正主人的客观事实,要改变他们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5.一部分年轻教师则认为,所谓的课改就是课上用多媒体、分小组,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6.有的教师尽管被唤醒与自主接受新的教学观念,也善于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并外化为自己的行动,但在实施过程中受不了众多传统型教师的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乐学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乐学 发表时间:2016-06-21T14:10:08.16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6月总第245期作者:耿选昌[导读]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教师榜样的情感熏陶下感受学习的乐趣。 四川省会东县鱼河镇新云小学615200 摘要:让学生在师生平等的氛围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教师榜样的情感熏陶下感受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快乐教学变“厌学”为“愿学” 变“苦学”为“乐学” 一、让学生在师生平等的氛围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感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交流过程。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与教学效果之间起着一种潜在的“中介”作用。有调查表明:“学生不喜欢学校的第一位因素不是课程的压力,而是师生关系,学生需要老师的信任、公平、鼓励和表扬。”因为任何一个教学目标只有通过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沟通这个潜在的和谐环节才能得以实现。没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就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扮演好自己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交谈,如:“谁想说说......”“请你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课后,也常常和同学们一起交流、探讨或其它活动等。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另外,教师还要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和学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使这种新型的民主师生关系成为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一种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良好互动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事实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焕发出求知的积极情感,才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二、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就是给学生提供让问题意识萌芽的合适土壤,启迪学生积极思维。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等方式,把枯燥的数字、符号,抽象的概念、公式,变成有实用性、愉悦性的具体场景,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其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 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认识的愉悦性是自己去体验感受知识,愿意学、主动学才是学生发展的先决条件。新课标提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强调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跳出“书本——教室”这个小圈子,让学生从自己生活中,从社会生产实践中寻找数学问题,使学生从封闭的教室走向开放的社会大课堂,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由活动,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实现数学再创造。 例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一课时,我组织学生“猜耿老师的电话号码”和用学号描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游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应用和掌握新学知识,享受获取新知识,运用新知识的喜悦。又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在新授的开始是根据“猴王分饼”的故事引发出几个分数让学生猜想哪些分数的大小相等呢?于是学生就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再请学生说说那些分数的大小为什么相等?然后让学生通过“模拟分饼”折纸的小组活动验证自己的结论,最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分数的分子、分母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怎么变化的?小组观察、讨论、发现规律,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得出性质后,再让学生说出猴王的想法,并回答如果小猴子要四块,猴王怎么办?既前后照应,又让学生在帮猴王想办法的过程中,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变与不变的思想),感受和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受到班内同学的影响,同学之间的交往和对话是多元的。新课标明确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与同伴一起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经历了认知历程,情感相互感染的历程。因此,要让学生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分享成功的喜悦。 五、让学生在教师榜样的情感熏陶下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师有其自身的情感熏陶与激励促进作用。有专家认为,好的“构造”可以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和气氛中,依靠对教师的认识、模仿和领悟并在老师的熏陶下达到一个新境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的培育时,教师自身的心理品质和严谨的教风显得尤为重要,表现为良好的情感调控能力和富有自制力,注意情感的传递效应。教师的讲评、板书、批改和教育中所显露出来的品质对于学生是一种感化,是一种榜样的力量。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更多地掌握和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尊重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规程中情感体验方面的差异,从而使教师不仅能够传授知识,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参考文献 [1]董启海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乐学、会学的策略[J].新课程(下),2013,(05),126。 [2]赵瑾数学教学中创设乐学情境的方法[J].成功教育,2013,(23),146。

幼儿园教师日常教学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1)当家长提出要求或意见时用语:我们一定认真考虑你的意见、您的要求我 们明白,请您放心、我们会转达你的建议,谢谢你的帮助。忌语:那怎么可能、你想得太多了、这是不允许的。 ?(2)当幼儿生病需要服药和照顾时用语:您放心,我们会按时给孩子服药, 有特殊情况及时与您联系、药我们已经按时给孩子吃了,据观察孩子病情有所好转,请回家再接着服药。忌语:知道了、他的药真多、他怎么老是吃药啊。 (3)当家长打电话或亲自来为生病幼儿请假时用语:谢谢您通知我们、病情怎么样、您别着急、孩子病情稍好些,可把药带到幼儿园,我们会帮您照顾的。 忌语:知道啦、好的、没事的。 ?(4)当幼儿遇到困难时用语:别着急,我来帮助你、你能行,再试试、有不 会的,请老师或同学帮忙、不错,有进步了、挺好的、加油。忌语:人家都会,就你不会、你做不完就别XX、你就吃行,什么都不行。 ?(5)当幼儿无意出现过失时用语:伤着没有?下次要注意、不要紧,老师帮 你、勇敢点,自己站起来、有大小便要跟老师说。忌语:你怎么那么傻、你自己给擦了、真讨厌、你怎么回事。 ?(6)当幼儿出现打闹等不良行为时用语:怎么回事?有事好好说,不能动手、 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找老师、别人打你,你高兴吗?这样影响多不好、相信你们是知错认错的好孩子,以后不会再做这种事。忌语:你们两个到外面去吵、看你们吵到什么时候、现在你们打吧,让大家来看看谁赢。 ?(7)幼儿在园发生意外事故主动向家长报告用语:真对不起,今天……、你 别着急,是……、麻烦你观察孩子,有什么不舒服时,需要我们做什么,您尽管与我们联系。(次日未来园,主动打电话询问)忌语:指责孩子,推诿责任。 (8)放学时家长晚接孩子用语:没关系,不着急、请商量好谁接,免得孩子着急、准时来接孩子,孩子会更觉得家庭的温暖、帮助家长是我们应该做的、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认识及困惑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认识及困惑 摘要:高效课堂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教学行为要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要求我们研究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它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关键词:高效课堂;认识;困惑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017-01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为了从容面对科技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挑战,加快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使我国的基础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提高民族创新能力上,我们必须把传统的教学模式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转变。 1.教师角色的变化 高效课堂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首先,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也就是说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而且教师要从过去作为”道德说

教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其次,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教师被排斥在课程之外,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高效课堂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改中发挥主体作用,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高效课堂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校本化的课程的能力,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 2.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变化 首先,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高效课堂要求教师以人为本,让教学过程变成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其次,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高效课堂要求我们研究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再次,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老师转。这种教学不利于他们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高效课堂提倡放手让学生讲,让学生点评,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而且教学评价标准看重学生

浅谈数学教学中一些技巧

浅谈物理教学中一些技巧 常常听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也常常听老师说,我已强调多少次了,已分析得够透彻的了,学生还是表现出不明白,茫然不知所措,解题时张冠李戴,死搬硬套,表述时逻辑混乱等,为什么会这样呢? 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精心设计问题研究教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性思维而变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在物理教学设计中,特别要重视挖掘教材联系生活,精心设计问题,研究教学技巧。 一、指导预习新章节发挥学生主体性 学生课前预习是教学中的一重要环节,我们要明确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如何预习新章节。预习是学习好物理的起点,首先通读全文找出重点,并将这些重点做上记号。其次,寻找疑点也是预习的精华,是经过反复思考,依然寻找不到解答的知识点,将这些疑点都写在疑点本上,并用红笔勾画出,作为标记,上课要注意听。再者,将预习到的知识和后面的小试验小制作联系起来,如果能做,自己做一做,锻炼自己的动手与动脑、逻辑思维、判断水平。最后,做一下预习反馈,将本、书合上,分析这个章节讲了什么,头脑中要有一个知识网络,并和相对应的习题做一下对照,看一看自己是否能解答。 三、赞许式评价 无论在哪些方面,尽量去挖掘学生们身上的优点,鼓励他们的信心,并给以赞许式的肯定。“优点单”就是一个很好的措施,使每个学生看到了老师与身边同学的评价,自己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还有这么多本事没有发挥出来,我也能行,“学习成绩差,不一定代表笨、没有创造力。例如我对一个后进生的教育,“虽然你成绩不好,但你在运动会上为咱班赢得了荣誉。全班感谢你。假如今后,你今后能好好学习,相信你会赢得更多的掌声。”记得当时的他非常感动,原来他在老师、同学们的心中,并不是一个什么都不行、无可救药的学生。有了自信,提升了学习的劲头。从那以后,发现认真交作业的有他,认真回答问题的有他,问问题的有他,他进步了。 沟通向来是师生之间共同进步的催化剂。课上是导师,课下是朋友。这是师生共同的向往。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能够了解到学生的困难,在生活、学习等方面能尽到最大水平来协助他们;吸取他们提出的意见,并即时的改正,持续的完

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课题研究过程,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同时也发现研究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组内成员太少,每个人的负担太重,既要顾全平时的教学,还要能够静下心来搞研究,时间上达不到; 2、课题研究还只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次,还只是一些零散的经验,没有能够建立成完整的体系; 3、课题组个别老师在实验教学中,虽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摸式,但还是放不开,主要是担心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因此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体现的不够充分。 4、教师理论支撑的力度不够,归纳总结的能力不强,课题实验工作的开展和反思过于单薄,研究的深度广度不够,对实验研究过程中的经验难以提升。 5、实验教学中的基本课型探索较少,缺少一些细化的实际操作的内容。 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015年在教育局和县教研室的指导和关心支持下,经过凉风小学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我校申报的县级三个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

了总结经验教训,在反思中提高,学校课题组在课题研究方面的进行分析思考,查找问题,扬长避短,为今后能实现省市课题的申报提供宝贵的经验。 一、反思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选题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选题与真正来自教育教学实践有差距。从县级申报的三个立项的课题来看,很大一部分来自别人已经研究得比较多的选题或写得比较多的论文经验中,没有很好把握选题的角度,因而造成选题价值大、空、繁琐。例如《网络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共建共享研究》就显得大而繁琐。 二是选题的切口太大,研究的问题也太大,研究的对象也不太明确。如“网络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的是学校?老师?学生资源运用呢,还是资源的开发?“与共建共享研究”是资源呢还是网络的建设?等等。 三是课题名称表达不规范。课题名称没有体现研究问题、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三要素,相反重复、累赘、啰嗦。 (二)、理论支撑的力度不够。 1、教师没有成体系的理论依据来指导自己的课题研究以致理论依据比较单薄,无法支撑课题。; 2、即使有部分理论依据,但理论依据比较陈旧,层次比较浅。 (三)、研究过程中总结还不够及时。教师大多重视做而轻视写,重视开展了工作的过程而忽视了成果积累和资料的收集整理提炼。因此好多资料保存不够完整,目前教师虽然已经掌握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但在研究过程中大多教师没有注意到及时总结和反思的重要性,以致总结不够及时,好多资料保存不够完整,不能为下一阶段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对下一步学校课题研究的几点改进思路 1、克服功利思想,端正严肃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教育每一个课题参与者必须努力学习,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正确认识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的关系,多做实事,少空谈,不为名利。教育教学研究才能健康顺利的发展,也才能起到真正指导教学的目的。 2、切合实际,做好做实,抓有成效。要切合实际,把三个课题做好做实。我们的主攻的目标是解决我们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的工作必须要切合实际,做小做实。所谓“小”,就是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应着眼于教育教学中

高效课堂教学反思(共7篇)

篇一: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高效课堂教学建构反思 这次听专家幸兴所做报告受益匪浅,帮我们解决了很多教学上的困惑。对于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有了规划思路。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无论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可以说,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自主与合作是我们实现高效的两个途径。笔者认为: 教学中的高效不仅来自于教师对学习内容的研究,也来自于对课堂流程、课堂环节操作方法与操作程序的统筹规划。 知识学习过程的四个主要环节:独立学习(预习)→组内合作学习(讨论)→班内合作学习(展示)→巩固消化、反馈、检测 具体细化:(可能的指导、点拨、讲解)→预习(尝试)→预习检测(学困调查、学困呈现或错误呈现)→讨论(帮扶、组内问题解决)→展示准备→展示、质疑、补充、点拨与拓展→学困消化与反馈检测。 自主学习需要引领,利用导学案是较务实的方法,导学稿案的本质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文本,而不是教师教学的教案。《导学案》是多位专业教师集体备课的结果,也称为一次备课的成果,考虑了学生基础不同层次的学校,提供给各个基础层次学生使用。但是每一个层次的学校或者班级,要适当的选择使用《导学案》的内容,才能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作用。 课堂环节操作方法注重六个核心要素1)突出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2)强调学生的先学:先学后教、先学后交流。3)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讨论交流、展示交流。合作交流的最重要载体是小组建设。4)以知识的学习过程为课堂流程的基本组合要素,以课常流程引领导学稿的编写。 5)运用形成性评价,尤其是过程性评价6)民主管理、自主管理操作程序的统筹规划。遵循学科规律,探究高效教学方法 高效课堂能否成功,与新学生能否养成好习惯有关,首先规范学生习惯,学生学习规范、行为等有“法”可依、有“法”可循。通过制定班规进行养成教育:告知——做到——习惯。 课堂操作手段选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合作的前提是合作的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的设置,一些有益合作的尝试:小组建设、小组管理,尤其是利用小组管理进行学习管理:如利用小组的学困收集、学习清单管理、利用小组的小组讨论与小组帮扶。 高效课堂的流程: 1.独学:规定学习时间,3-5分钟,全班必须安静,不能讨论,有利于独立思考,老师指令,全班统一行动。 2.对学:(1)组内结对,对子握手三下,意思同意结对,互相帮助。(2)规定对学的时间:3-5分钟(3)规定对学方法:每组第一排同学起立,把自己写的内容告诉第二排,讲完了坐下;第二排同学起立,说出听到的内容,并做简单评价,然后讲出自己的答案或见解;站起来讲话,说完话坐下;(4)全班统一行动,便于教师控场 3.小组交流:可分为3种:以解决疑难问题、突破难点为目的的小组讨论;以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的交流为内容的小组讨论;分工协作后的成果收集审议的小组讨论。小组交流的形式包括:一对一式、一分为二式、集中式、个别学生讲析式、组长提问式等。 4.有效展示展示学习的组织培训是关键。培训组长和学科长,再由他们分头培训组员。组内要分工明确,中等生展讲,潜能生读题,优秀生补充,其他同学和老师倾听补充、质疑,力争让每个人都置身于学习之中。班主任和各科教师要分别进行展示形式、内容、礼仪的培训,组织小组长观摩学习,开展多种展示形式培训如组内展示、组间展示、班级内展示等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哲学思想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哲学思想 数学是整个自然科学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存在的依据,又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数学也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含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如辩证法,物质和意识的第一性问题,量变到质变的问题,矛盾双方的依存问题,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问题等等。因此,本文从五个方面谈数学教学中的哲学思想。 一、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的哲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人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反映。如无理数的产生就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一个飞跃。古希腊时期,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倡导“唯数论”,即任何量均可以由两个整数之比来表示。但到公元前五世纪末,希腊数学家们却发现有些量例外。在平面几何中寻找正方形的对角线与边的公共度量,其结果与“唯数论”产生了矛盾。因此发生了第一次数学“危机”,其主要原因是认识上的局限性、片面性和绝对化。人们对“唯数论”产生了怀疑。数学家们后来又发现了更多的不能用两个整数之比表示的数,把它们统称为无理数。能用两个整数之比表示的数叫作有理

数。这说明物质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物质决定一切,意识反映物质。 二、量变到质变的哲学思想 在哲学中,把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叫作量变。把事物显著的、根本性的变化叫作质变。在数学教学中也有这样的情况。如极限的教学中,每个加数都存在极限且每个加数的极限值都等于0,但的确不等于0,它的正确解法是 又如无理数的发现,它也是人的意识由量变到质变的产物,是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发生变化的产物。 三、真理的绝对性的哲学思想 真理是绝对的,但人对真理的反映是片面或存在局限的。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这种反映有正确的,也有歪曲的,还有片面性或存在局限的。由此?a生了真理的相对性。如数学悖论的产生和数学“危机”的发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的局限性所造成的。数学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真实可靠的。但人的意识总达不到完美无缺的状态。由此产生了三次数学“危机”。导致第一次数学“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认识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一方面未能正确认识“一切均可以归纳为整数之比”这一结论的局限性,由此把它看成是绝对的完善的真理。这样实际上就造成了一种片面的、僵化的概念。另一方面,不可通约量的发现,最终必将导致

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困惑

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困惑 周鎏云 一、课堂上的时间不够用,课时严重不够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通过学方法,让学生勇于探索,对新事物产生兴趣。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学,我们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找方法,那就会产生拖堂现象,那我们如何去完成教学计划,识字能力又怎么样培养? 新教材课文多,容量大,新课的讲授尚且来不及,课后练习、作文训练的课时从那里来。 新教材课文部分难度是否太大,是否过分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很明显的以前在高三的课文现在提前到高一来上了,难道其本来就没有一个认识的梯度吗? 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但学生自己不能成功地自主、探究、合作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即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方式。那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在课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参与,其他同学仍是被动,没有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 三、语文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但把握不住语文课该教什么 理念的转变,是适应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前提。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主要靠自己个人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新课程里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那么就要靠教师集体能力的发挥,就需要更多人,更大的空间,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那语文课到底是什么课,她本身的东西如何保证? 四、不学语法,语文教师在课堂怎样培养“语感” 谈到语文教学时,特别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而不仅仅地掌握知识和笼统地提高能力。不少人感慨,“耗时多,收益少”。重视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基础知识,那不学语法知识,“语感”又怎么样培养? 五、语文教师转变教学行为,那如何去备好课 语文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根本转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新课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然而,以学生为中心,意味着教师转为合作者,那么一堂课,教师如何去备课,如何去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去主动寻找问题。学生去哪里搜集资料,拓宽知识面。 六、新课程、新教材的非功利性和学校教育教学评价体制的功利性如何协调,教师如何才能找到一个平衡点。

整理--高效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我的困惑

高效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我的困惑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前几年是一个新生的事物,每一个教师接受起来总有这样那样的不得意,因为她打断了我们的正常教学。这就反映了一个人在新事物面前总是选择这样或那样的理由拒绝接受,我想说:“人”还是一个懒啊!对于这种模式我认为我也是一个想追求成功者,因为这种教学模式能给每一个孩子带来学习的快乐,能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学习,所以我一直在追求,希望有一天在我的教学课堂中能够真实的出现这样教学现象。于是现在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在接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且还都在努力的去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但仍没有达到部分老师的肯定反却遭到他们的否定,因为在这些老师眼中的高效课堂就是课堂中老师尽量少讲,甚至不讲,小组讨论应该越激烈越好,我想说:“是,我也很想让学生这样”可是我们学生的自觉性能达到吗?我们的部分领导也会说:课堂教学中的知识只有让学生经历了,学生才不容易忘记。是,确实是这样,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做的。起初,高效课堂在我县实施时,在我县踊跃出一大批高效课堂先进工作者,比如白衣二中的于茂栋老师,孙秋菊老师,实验小学的李相芝老师等等,他们的教学成绩原来都是很好的,全县都是有名气的,可是现在于茂栋老师在第一小学名气也大减了,孙秋菊老师、李相芝老师的教学成绩大家也听说到了,这样我找不到说服自己的理由把高效课堂进行下去。任何一个改革的成功,都需要有一个张弛有度的外部大环境,有实施的动力,也有让实施者安心的措施,让人没有后顾之忧。可我总感觉现在的高效课堂只是在喊口号,急于求成,统一模

式,搞高效化生产线,不顾各个学校的教学差异。就如高码头中心校的校长说的一样,给小老鼠喂大象的食量,它还是小老鼠! 看我们邻县南乐县他们的中招成绩,高招成绩都比我们的好,平均分高出一截,在前几年南乐也向我们范县学习,可是他们没有完全照搬我们的模式,但不能说人家没有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所以我们不能违背教育原则“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要想让每一个教师都实施高效课堂,我们不用去外地学习取经,应从身边做起。若在自己的家中出现多名成功者,高效课堂实施也不用领导催促,也会掀起教育的新天地。 到目前为止我认为在高效课堂实施中,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及困惑有:1、担心自己的教学成绩会落后,因为你可以观察在高效课堂方面比较出名的老师,教学成绩并不是多很好。教学成绩较好的老师很多都不相信高效课堂的魅力。而我们教师的考核看中的是教学成绩,所以,这是阻止我们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根本所在。虽然我们实施高效课堂对学生的后天有很大的帮助,可是我们现在的教学评价有哪种是学生后天成才,算作是前期任教老师的功劳的。现在我们都认为“眼前的好,才算好”,现在自己所教的学生能够考出优异的成绩,即可以得到领导的认可,也得到学生的认可,更得到学生家长的认可,也能得到同事的认可。所以要想让老师真心踏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改革领导对老师的教学评价。或者真正的找出一个在高效课堂方面实施相当成功的老师来影响没有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老师。2、高效课堂的“灵魂”可以说有很多人还没有真正的把握,虽然有些人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能更好的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问。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提问是惊奇与怀疑的开始,是教与学的纽带,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手段之一,如果运用得当,那么对于巩固学生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素质都有重要的作用。因而课堂提问的研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就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如何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进行探讨。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为保证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教师的提问还应该坚持一些提问的基本原则。中学数学课堂教学都是围绕着某一特定教学目的展开的,教学的中心是“传授知识,解决问题”,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激疑、集疑、释疑的过程,因此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问时应注重坚持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 目的性原则。数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一般处于探求新知的起始阶段,教师一般先要将设计的课件、挂图或实物等给学生观察,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发现数学问题,发现今天要研究探讨的数学问题,因而情境创设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必须能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习任务来进行,否则,再好的问题情境,不能完成教学任务,也是徒劳的。斯苗儿老师曾这样说:“情境只在为教学服务的时候才能叫做好情境,不能为教学服务,一切花哨都是多余的。”这其中的意思,也是体现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目的性原则。如:七年级(上)

数学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数学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工作以来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值得困扰、阻碍教学的问题,甚至有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一线数学教师。现把几个主要问题归结如下: 一、课堂内容肤浅与考试难度不相称。 我们所用的北师大版高中数学课本内容从习题到练习题,题量不多也比较简单,但是论平时的练考还是期中期末考试,试题的灵活性及难度都远远超过课本知识,这样让老师不得不补充大量的习题,但是时间及课时进度安排有得不到保障,时间短做的题量少而考试又不曾降低难度,所以总感觉习题挑选上时间不够用。 二、关于小组学习。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学习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从我的教学实践中感悟到:因为班额较大,很多时候“合作”都只是流于形式,盲目跟从,学生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甚至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是很好。合作学习时,优生活动多,学困生成了旁观者,如何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提高合作学习的时效性? 三、如何有效地使用配套练习? 目前我们选用的配套练习用了之后普遍反映不好,其中反映的问题主要有:①整体要求偏高,体现基础性不够。有些章节在基础训练中出现了类似高考题的相当综合性的题目,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增加了他们的课业负担。②题量分布不均。在某些重要章节,题量偏少,不能达到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技能所必需的训练量。③题型不全面、题目偏陈旧。某些传统的、典型的数学题有很好的训练效果,而配套练习未能给予足够重视,使学生的解题能力未能达到应有的水平。④与初中数学缺乏有机的兼顾和联系,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的全面理解。 ⑤能力层次结构不够清晰,给教师的使用带来一定困难。 四、反思教学:怎样才能使学生学会提问? “问题意识”是引发创新意识的必要诱因。“问题意识”泛指活动主体具有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欲望与习惯,表现为积极思考,追根问底的积极态度,数学思维的辨证运动正是借助“问题”才得以深入展开与发展的,没有问题意识或问题意识不强,是难以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在学习中没有“问题”的刺激与

高效课堂实施中的困惑

浅析高效课堂实施中的困惑及措施 高效课堂的春风刮进学校,全体教师投入到热烈的教育改革中, 教师们积极践行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我们的课堂教学出现了崭新的面貌:课堂上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正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探索知识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的学习普遍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师生之间关系和谐、民主、平等。但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每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接受考验,经历换脑、充电、反思的过程。 同时我们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困惑。 .小组合作形式大于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有它的优势,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充分体现 教学民主,能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可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看似简单易学,但稍有不慎就会使课堂气氛得不到较好的调控,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很多时候“合作都只是流于形式, 盲目跟从,学生没有得到真正发展,没有触动他们的心灵,教师的教学也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展示 的机会多,扮演着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得不到独立 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 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 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 小组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放任 自流的现象,教师不易发现学生开小差, 并且只关注小组学习的结果, 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等等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

的思考。在教学中,如何在小组合作中,使困难学生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如何让讨论更深入,而不流于合作探究的形式呢? 二.课堂热闹,讨论交流实效性不理想 在互学群学展示阶段,学生马上围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表面看起来讨论十分热闹,可深入其中,会发现有的讨论根本与老师要求 无关,但都是拿着自己的导学案在说一些与此没有多大关系的话,有的并未参与讨论,自己干自己的,还有趁乱说闲话的,效果不理想, 老师不太好掌握。怎样调动每个学生,使其全面参与,并保持学生上课积极性的持久呢? 三.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不到位 高效课堂与传统课堂最大的区别是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充分训练,这是可以肯定的。但是导学案上的各大板块内容,几乎全是参考书和教辅资料上的,学生在很多教辅资料上,都能找到答案。不用读书,不用思考,就能把答案搬上去,然后就可以夸夸其谈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的习惯、自主阅读的能力的培养难以落到实处。 四.学习能力差异大,两级分化日趋严重 优秀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在这种课堂模式下, 他们会越来越优秀,可欠缺学习能力的学生,惰性强的学生,不会自主学习的,就会越来越差,一旦形成严重两级分化,会给教学带来较大困难。 五.预习不到位,会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在学校没有专门时间留给学生预习,放学以后,家长不重视,差 学生不主动,预习任务难以落实,预习不充分,导致课堂学习进展缓慢,达不到预期效果。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基础,宽松、民主、和谐、愉悦的氛围是高效课堂的保证,灵活的教学方法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多样的教学形式是高效课堂的保障。 在高效课堂实施中,我们不仅有困惑,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应对的措施: 一.学生回答问题还不够完整、连贯,为此浪费了很多课堂时间。 我们应该把回答问题的模式、方法告诉学生,并进行训练。告诉学生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几点意见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几点意见 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 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 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 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 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我以为: 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 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数学 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 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 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2、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 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 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 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 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 “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 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 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 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增设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 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利用“读一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新教材的“读一读”里 安排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 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应试教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 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 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 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语文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及策略

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 【文章摘要】 教学中,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我大胆的进行着各种尝试,其中喜忧参半。在不断的总结与实践中,头脑中产生了不少疑难和不解,同时也在自我摸索着解决的办法。有教师知识与教材内容之间的困惑,有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困惑,有对新课程的“新”理解下的误区,有对评价的矛盾做法,还有就是在课内课外的阅读教学以及作文教学、课件使用方面所产生的困惑等。以此和同仁们来个商榷。 【关键词】 新课程困惑对策实践创新成功 【正文】 新课程的实施,犹如一股春风迎面扑来,让人为之一振,它带给我们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改精神。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教师的热情都很高涨,个个都气势昂扬,有信心把语文工作做好。新课程教学改革已经进行很长时间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试验的进一步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感叹的:“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最终归属与落脚的地方,新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但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却有无数个‘结’等待我们去解。”在此,本人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和对新课程的理解,谈谈我在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困惑及相应的对策,请各位同仁赐教。 一、教师知识与教材内容的困惑与对策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的开放性,教材的难度看起来是降低了,但对教师的要求却高了,教师不仅要把握教材内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把握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以应对学生在课堂上随时提出的各种问题,在教法上既要留意过程和方法,还要留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能力的要求使多数教师难以适应,力不从心。教师的转变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和磨合,教师中

高效课堂中学生存在的困惑和问题

高效课堂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数学组曹薇 2012年,新课改的春风吹进了我所就职的靖边中学,我也已经实施和参与有快一年的时间了。对于高校课堂的理念、宗旨和上课环节,在多次的培训和资料的学习中,我已经有了清楚的了解。可是,真正困难的是理论如何与实践相结合。在高效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总是觉得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简单谈谈对于所带的学生在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下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 1、导学案完成。提前两天发下去的导学案,很多学生要不忘记,不自觉,要不就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它。对于小学6年初中3年“被灌输”,每个人的基本功参差不齐,就连自学这种能力也快丧失了,课本看不懂,学不懂;甚至于有的学生拿着导学案的问题在课本上直接找答案,脱离自学,根本没有理解内容,只要完成预习案就大吉了,探究案部分(文科学生的基础相对弱一些,所以在课前我总是会将有些难的题做点改动或者是删掉)不思考不会做,完成情况差,所以利用课堂上的时间对新的内容进行预习或者做探究案,这就直接影响课堂上讨论和展示点评的效果。所以,在完成导学案的时候,带着问题自学,熟记概念,学习如何做怎么做,对于不懂的地方标记下来,在课堂上再获得解决。 2、学习目标解读与课前讲解。很多学生在阅读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时,不清楚什么内容要了解,什么内容需要理解应用,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所以在学习时把握不住重点,抓住太难的知识或者是讲了也不会的内容不放。实际上学习目标应该是新课的导航,是学过之后衡量掌握程度的一个标尺。对于老师课堂上的内容讲解,很多学生觉得预习过了,所以不注意做笔记。实际上,学生应该在提前预习的基础上,清楚自己哪里不太懂没有搞清楚,再在老师讲解的时候注意听,注意记笔记,将不清楚的部分再搞清楚。 3、讨论、展示、点评环节。高效课堂要求老师少讲学生多说。可在合作探究中有的学生导学案完成情况差所以要不就是边讨论边做题,有的学生做了可是给别的同学讲不出来,甚至于正确观点不坚定,最后错误的反而被认同了。有的学生不投入,往往走过场,看热闹,不集中,实际收效甚少。展示的时候指定的人照着导学案抄写,有的书写较差。特别实在点评时,如何启发基本上没有声音,不敢说不会说或者就是彻底自己也不懂如何能指正别人。而有的学生甚至于对老师的点评表现出不在乎。老师除了在这个环节多激发学生引导学生,多费点时间费点心对有思路或者思路已经出来的同学进行指正,提前“辅导辅导”小组长。这部分,我存在的主要困惑是:在展示环节是让课堂自然发展还是认为分工,前者容易出现“展示专业户”的问题;后者呢,虽然扩大了参与度,但又觉得“泛泛而展”,失去了精彩,难以达到高效率。 4、在课堂留下的整理环节或者课后,学生应该对这节课进行总结反思,把课堂上的问题彻底搞清楚,最好准备一个笔记本把自己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掌握解题方法和规律,举一反三,达到掌握、活学活用的目的。 总之,新课改这条“革命”之路还很长,对每位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考验。高校课堂将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索取,学生要动起来,还要在学生面前讲出来,学生由观众变成了演员,要重建一种新的课堂秩序,要克服人类最大的弱点“惰性”。学生的规范变成了习惯,需要教师及时督促,多费心,因材施教,恩威并施,告诉学生怎么做。也需要老师坚持点评,采用合适的评价;合理使用导学案,灵活采用,让学生发生一个质的飞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