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Suse Linux 系统管理(培训)

Suse Linux 系统管理(培训)

Suse Linux 系统管理

第 一 天

一、安装Suse Linux(实验):

1.安装前的准备:准备安装介质、选择安装方式、收集硬件信息

2.安装实施:选择安装介质、安装方法,配置鼠标、键盘、显示器,选择语言、时区,定制分区、软件包,配置防火墙、认证方式,介绍Linux软件包的组成结构。

二、配置Suse Linux:

1.配置用户环境:配置用户认证方法,添加用户帐号,shell环境配置

2.配置桌面:X系统的组成,X server配置文件,X client配置文件,选择窗口管理器

3.系统管理工具:yast & yast2

4.了解硬件:了解/proc文件系统,了解/dev文件系统,收集硬件信息

准备安装Suse Linux

安装介质

引导介质:

光盘、软盘、网卡、硬盘

软件源:

光盘、软盘、文件服务器(nfs/smb/ftp/http)

注:若使用文件服务器,需将所有安装光盘的文件拷贝在文件服务器目录下,不支持img文件。

安装目标:

硬盘分区

安装方式

引导方式:

软驱——镜像文件 boot/bootdskN(N=1,2,3)

光驱——安装光盘第一张

网络——PXE服务器(需要支持PXE的网卡)

yast向导方式:

文字模式、图像模式(X)、专家模式

选择软件来源:

根据存储介质选择

收集硬件信息

键盘布局、鼠标类型、显卡型号、网卡、SCSI控制器、硬盘分区

安装实验

正常安装、专家模式

安装注意事项

1.引导程序GRUB的安装位置

2.安装分区的定制:初次在新系统上安装可以选择默认分区方式,除此以外都应该定制

分区。

3.如果不是环境需要,不要激活ldap

4.防火墙建议不要激活

注:

要求:默认要求256M内存安装

步骤:

光盘启动->专家模式->语言:默认->键盘:默认->kernel modules:hardware drivers->load network card modules->system infomation->network cards->(eth0)->start installation or system->start installation or update->network->ftp->(ip address)->proxy:no->directory->installing

(默认reiser为文件系统;software中带▲表示必须安装的程序)

用yast配置中文环境:

字符界面->yast;图形界面->yast2;要在root用户环境下

#rpm --import gpg-pubkey*.asc

#rpm -i sles-release-9-82.11.i586.rpm

yast->search:chinese->ifntchia;kde-i18n-zh-cn;libtabe;scim;scim-chinese;

scim-tables-zh;tcf-arphic;ttf-arphic-gbsnoolp;ttf-founder-simplified;

yast2-trams-zh-cn

yast->system->Choose Language

logoff->logon

登录Linux

字符登录模式(Ctrl+Alt+F1)

图形登录模式(xdm/gdm/kdm)(Ctrl+Alt+F7)

KDE桌面环境

字符控制台(konsole/gnome-terminal/xterm)

添加用户

用户的属性:

用户名、密码、组、shell、HOME目录、注释信息

eg:

用户名:tom 密码:tom 组:users shell:/bin/bash HOME目录:/home/tom 注释:tommie

添加用户帐号:

#useradd -m -g -s -d -c

#passwd

#usermod -g -s -d -c

eg:

# useradd -m -g users -s /bin/bash -d /home/tom –c tommie tom

切换用户身份

到普通用户:

su

su -

到超级用户:

su

su -

切换用户并且授权访问X window:

sux

eg:

$su

#xeyes

#exit

$sux

#xeyes

bash命令行常用技巧

命令自动补足--- 键盘

历史命令 --- ↑↓方向键

快捷键 --- Ctrl+a(到行头)、Ctrl+e(到行尾)、Ctrl+c(取消) 屏幕滚动 --- Shift + PgUp(向上翻页)/PgDown(向下翻页)

历史命令替换 ---- ^string^string

eg:

#cat /etc/passwd

#^cat^vi

命令分行 ---- '\'符号

命令别名 ---- alias

注:\ls不使用ls别名

eg:

#ls -a

#\ls –a

#\ls –a –color

#alias tom=’cd /home/tom’

#unalias tom

环境变量 ---- export =

配置文件:

全局变量:/etc/profile、/etc/bash.bashrc、

用户变量:~/.bash_profile、~/.bashrc

Linux常用命令

查看文件:

cat->显示文件

more->按页显示文件,支持向后翻页

less->按页显示文件,支持前后翻页

tail->显示出指定文件行数

注:tail –f动态显示文件

文件和目录:

touch->创建文件

mkdir->创建目录 -p创建多层目录

rm->删除文件或目录 -r递归 -f强行

rmdir->删除目录 -r递归 -f强行

查看历史命令:

history---存放在bash_history中,仅在系统关机或长时间后写入

X window环境

X applications xeyes/mozilla/konsole/xterm/....

X client

Window Manager kde/fvwm/twm

X server XFree86/Xorg

Kernel

X server和X client

eg:

#init 3

#X &

#twm -display :0

#killall twm

#xterm –display :0

#twm

#xeyes

#X

#twm -display :0

xterm

#xhost +

#xeyes -display IPAddress:0

X window桌面技巧

复制与粘贴文字:

鼠标左键(复制)、鼠标中键(粘贴)

特殊移动与放大:

Alt+鼠标左键(移动)、Alt+鼠标右键(放大)

关闭窗口:

xkill

添加快捷方式

X Server配置

X server决定分辨率,刷新率,色深

配置文件:

/etc/X11/XF86Config

配置工具:

图形模式下sax2;字符模式下XFree86 -configure

主要配置选项:

显示器型号、显卡型号、分辨率、色深

查看硬件信息

用yast查看硬件信息:

yast2 -> hardware -> hardware information

查看/proc文件:

cpuinfo、dma、meminfo......

命令:

lspci、free、fdisk -l

查看所有硬件信息:

hwinfo

第 二 天

一、磁盘管理

1.管理磁盘文件系统:磁盘分区管理,修改分区属性、挂载参数、磁盘自检、ext2/ext3文件系统与reiserfs文件系统、自动挂载。

2.配置LVM(实验):逻辑卷的配置与管理。

二、管理系统初始化与服务:(实验)

1.内核引导:引导程序LILO与GRUB的工作原理、多系统共存原理 、GRUB命令、GRUB安装与配置

2.系统加载:内核引导参数,init程序,运行级别,系统初始化脚本

3.系统服务:管理系统开机服务,服务的起停

4.服务脚本分析(案例分析):网络初始化脚本分析

磁盘分区的原理

MBR 512K:446K grub;64K 分区表(仅能存放4个分区数据);2K 文件的头尾

hda1(主分区) hda2(主分区) hda3(扩展分区) hda5(逻辑分区)

● MBR;●主分区hda[1-4];● 扩展分区hadn(n≥5)

注:删除磁盘分区时,先删hda1,则hda2自动变成hda1,会出现错误

磁盘分区管理

分区

图形模式下用yast:

yast2 ->system -> partitioner

字符模式下用fdisk:

#fdisk /dev/had p(print)/n(new)/t(change system id)/d(delete)/w(save and exit)/q(exit without save)/l(list)

注:system id 仅仅只是注释分区的类型信息

使用cfdisk

格式化

mkfs.

查看

df [-h/H] –T查看文件系统类型

du [-sh]

使用新分区

手动挂载

mount -o -t

eg:

#mount -t ext3 -o ro /dev/hda5 /mnt

开机自动挂载

/etc/fstab:

device mount_point fstype options dump_flag check_flag

eg:

/dev/hda7 / reiserfs acl 1 1

注:dump_flag(启动时是否需要自检) check_flag(自检序号)

重新挂载

#mount -o remount,

eg:

#mount /dev/hda5 -o remount,rw

swap文件系统

创建swap分区

初始化分区:

mkswap

激活:

swapon

关闭:

swapoff

编辑:

/etc/fstab

swap swap defaults 0 0

查看swap列表:

cat /proc/swaps

文件系统自检

fsck.

eg:

fsck.reiserfs /dev/hda5

注意事项

1.文件系统类型不能错(df -T)

2.卸载分区后检查,如果不能卸载,就只读挂载

3.有条件的自检前先备份

自检选项 -y

自动挂载—autofs

软件包

#rpm –qa | grep autofs

autofs-3.1.7-900.1

配置文件

在auto.master文件中指定文件:

/etc/auto.master:

/misc /etc/auto.misc --timeout=60(60秒不对对象访问,自动卸载) 在指定文件中配置:

/etc/auto.misc:

cd -fstye=iso9660,ro :/dev/cdrom

激活

chkconfig autofs on/off

启动/停止服务

rcautofs start/stop

LVM逻辑卷管理器

LVM技术产生的背景

企业日益变化的存贮需求使得传统的磁盘分区存储显得不够灵活。

磁盘分区存储

磁盘分区结构

创建物理卷(PV)

pvcreate /dev/sda1 /dev/sda2 /dev/sda3

VG(vg0 2G)

放大卷组

vgextend vg0 /dev/sda3

LV(Logical Volume):lv0 1G

GRUB启动原理

MBR /dev/hda1 /dev/hda2

Grub启动需要定义:内核的位置;/的位置;init的位置

要编辑grub,grub界面时按esc键

grub> kernel (hd0,0)/vmlinuz root=/dev/hda2 init=/sbin/init

grub> boot

or:

grub> root (hd0,0) --hd0=had;0=1;=hda1指定/boot所在文件系统

grub> kernel /vmlinuz root=/dev/hda2 init=/sbin/init

grub> boot

常用内核启动参数

kernel /vmlinuz ro root=/dev/hda2 init=/sbin/init acpi=off apm=off ide=nodma ramdisk_size=65536

root=

指定kernel要挂载的根分区,在该分区上有kernel加载后要执行的文件

init=

指定kernel加载完成后启动的第一个文件,默认为/sbin/init

argument/option

其他的选项都是可选的,一般情况下不需要。

grub配置文件

/boot/grub/menu.lst or /boot/grub/grub.conf

suse: (hda1:/;hda2:swap)

default 0 #默认激活第0个系统

timeout 30 #30秒钟后自动进入默认激活的系统

gfxmenu (hd0,0)/boot/message

fallback 2 #失败后激活第2个系统

title Linux #第0个系统

kernel (hd0,0)/boot/vmlinuz root=/dev/hda1 vga=0x314 selinux=0 splash=silent resume=/dev/hda2 elevator=cfg showopts

initrd (hd0,0)/boot/initrd

title Failsafe #第1个系统

kernel (hd0,0)/boot/vmlinuz root=/dev/hda1 showopts ide=nodma apm=off acpi=off vga=normal noresume selinux=0 barrier=off nosmp noapic maxcpus=0 initrd (hd0,0)/boot/initrd

title Windows XP #第2个系统

rootnoverify (hd0,3)

chainloader +1

redhat:

default 0

timeout 30

splashimage=(hd0,5)/boot/grub/splash.xpm.gz

#hiddenmenu

title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S (2.6.9-11.ELsmp) #第0个系统 root (hd0,5)

kernel /boot/vmlinuz-2.6.9-11.ELsmp ro root=LABEL=/ rhgb quiet

initrd /boot/initrd-2.6.9-11.ELsmp.img

title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S-up (2.6.9-11.EL) #第1个系统 root (hd0,5)

kernel /boot/vmlinuz-2.6.9-11.EL ro root=LABEL=/ rhgb quiet

initrd /boot/initrd-2.6.9-11.EL.img

title Windows XP #第2个系统

rootnoverify (hd0,0)

chainloader +1

修复grub

放入第一张光盘->resume system->

#mount /dev/hda1 /mnt

#chroot /mnt

#grub-install /dev/hda

系统服务

默认位置:

/etc/init .d

运行级别脚本(SysV script ) :

/etc/init .d/rc?.d

以K开头为kill,以S开头为start,后面为序号和服务名

启/ 停方法:

rc< service> start /stop 特有

/etc/init .d/< service> start /stop 通用

eg:

#rcsshd stop

激活/ 关闭服务:

chkconfig < service> on/off on激活 off关闭,且重启后不启动

eg:

#chkconfig xinetd on

#chkconfig xinetd –list 查看服务状态

网络环境的配置

网络设备interface:

eth、ppp、lo、sit、tap/tun

TCP/IP基本配置选项:

ip address -- IP地址

netmask --子网掩码

default gateway – 默认路由

DNS resolver -- DNS解析器(服务器)

调试工具

ifconfig netmask [up/down]

注:此命令定义的IP,仅临时生效。

route add default gw

echo “nameserver ” > /etc/resolv.conf

ping 202.96.209.5

用yast配网卡

Yast2 -> Network Devices -> Network Card

设定:添加新网卡

配置名:设备的编号,默认从0 开始

硬件配置名:内核中的设备别名

模块名:网卡的驱动程序文件名

可“从列表中选择”选项:网卡驱动程序的参数

改变:设置已有网卡

网络配置文件

网卡配置文件:

/etc/sysconfig/network/ifcfg-eth-id-xx:xx:xx:xx:xx:xx

要设置网卡一些具体参数,其文件都在network中,如设置是否通过dhcp更改主机

名,在dhcp文件中设置DHCLIENT_SET_DOMAINNAME=”no”

网卡配置文件主要元素:

BOOTPROTO= 'static'

IPADDR= '10.6.3.250'

NETMASK= '255.255.255.0'

路由文件:

/etc/sysconfig/network/routes

DNS(客户端)配置文件:

/etc/resolv.conf

网络相关的主要配置文件

/etc/sysconfig/network/ifcfg-eth0-*** 网卡

注:redhat中为/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文件

/etc/sysconfig/network/routes 静态路由表

注:redhat中为/etc/sysconfig/static-routes文件

/etc/hosts DNS纪录

注:redhat中相同

/etc/HOSTNAME 本地主机名

注:临时更改主机名使用hostname ;要完成更改主机名,还需在hosts落地 redhat中为/etc/sysconfig/network文件

/etc/host.conf 指定域名解析的方式

网络诊断工具

ip 工具 - 综合检查工具:

ip { link | addr | route | tunnel }{ set | show | add | del | list } ifconfig - 检查网络接口:

ifconfig [ interface/alias]

ping - 检查IP是否通畅:

ping < address> [ -b] [ -c count ]

eg:

ping 192.168.1.255 -b -c 10

host - DNS测试:

host < hostname>

route – 调试路由

route {add|del} {-net network/mask|default} gw

route -n

eg:

route add -net 192.168.100.0/24 gw 10.6.3.251

route del default

traceroute - 路由跟踪

traceroute host

arp - ARP缓存查看编辑

arp [-a | -d ]

常用网络客户端

远程登录 – ssh

ssh username@hostname

ssh -l username hostname

eg:

$ssh tom@10.6.3.251

远程复制文件 - scp

scp user@srchost :srcfile dest file 远程拷向本地

scp srcfile user@desthost :dest file 本地拷向远程

scp user@srchost :srcfile user@desthost :dest file 远程拷向远程 下载工具 - wget

wget < url>

eg:

$wget ftp://10.6.3.252/iso/1.iso

第 三 天

一、安装与升级软件(实验):

1.以RPM包形式软件的安装:rpm命令与技巧(安装、升级、查询、卸载、校验)。

2.yast安装工具:依赖库、安装源、日常管理任务

二、用户帐号系统:

1. Linux 的用户帐号模型:用户与组、文件权限、进程权限

2. 帐号管理工具:用户/ 组帐号的添加与修改、帐号的属性、账号的期限、帐号的默认属性配置文件

3. 文件权限管理:UNIX权限模型(rwx,ugo,sst )

4. 用户认证:pam 认证模块、pam 配置文件格式、常用pam 模块的应用

三、系统资源管理:

1. 网络资源:网络监控

2. 内核参数:内存参数、进程参数、电源管理参数、外设参数、网络参数

四、日志系统:

1. 日志定制:日志服务器、消息来源、消息级别、消息处理方式

rpm软件包管理器

Redhat Package Manager(rpm)

rpm < 工作模式> < 选项> < 对象参数>

安装模式

-i < file>

eg:

#rpm -ivh sles-release-9-82.11.i586.rpm

升级模式

-U/-F < file> U不管老版本是否存在;F升级老版本

卸载模式 -e < package>

eg:

#rpm -e pcmcia

查询模式

-q { -p < file> | < package> } eg:

$rpm -qa 校验模式

-V < package>

-Va 查看所有有改动的包 检查数字签名

-K < file>

选项

-a:所有安装包;

-f :指定文件相关包;qf -i :包的信息;qi

-l :包的所有文件;ql安装信息 -R :包的关联文件;

-p :rpm包的信息; --import :导入

yast软件包管理器

基本条件:

已导入公钥,并且安装了sles-release 包。 #rpm --import gpg-pubkey* .asc

#rpm -i sles-release-9-82.11.i586.rpm

Yast2 -> software -> Change Source of Installat ion Yast2 -> Software -> Install and Remove Software Yast2 -> Software -> Online Update

权限系统

UNIX权限模型 Tom@server:> ls /root

传递用户身份

文件权限属性 david:~ # ll /etc/passwd

-rw-r--r-- 1 root root 2010 Oct 12 2004 /etc/passwd u g o 属主 属组

文件权限

u(用户) g(组) o(其他人) 三种类型

r(读) w(写) x(执行)

相应数值: 4 2 1 针对目录: r显示内容 w创建/删除文件 x进入 完整权限

共9位:rwx rwx rwx(777)

更改文件属性

改权限

chmod -R < perm> < file> eg:

#chmod 775 /srv/ftp

#chmod g+ w,o-w /srv/ftp 改属主

chown [ -R] < user> < file> 改属组

chgrp [ -R] < group> < file> 用户和组属性一起改

chown < user>.< group> < file> eg:

chown -R tom.root /home/tom Linux特殊文件权限

默认权限模型缺陷

tom

/bin/eject(tom) ? /dev/cdrom tom

/bin/ping(tom) ? eth0 tom XFree86 (tom) ? /dev/psaux SUID -- 4000

让一个进程的执行身份为进程文件的属主,而非程序的执行者 设置方法:chmod u+s

系统中已经设置了suid的文件:/bin/eject、/bin/ping SGID -- 2000

让一个进程的组身份为进程文件的属组,而非程序的执行组

对目录来讲,是让该目录下面所有创建的新文件都能继承父目录的属性。 设置方法:chmod g+s Sticky Bit -- 1000

设置了目录的Sticky bit属性后,在该目录下,只有文件的所有者及root才能删除该文件

设置方法:chmod o+t

进程资源管理

进程查看

ps

#ps aux (or ps -ef) 进程结束

kill

#kill [-9]

#killall [-9]

优先级

nice Range goes from -20 (highest priority) to 19 (lowest) #nice -n

#renice -n

进程监视

top

用户/组帐号管理

组帐号管理

添加

groupadd -g [-o]

删除

groupdel

修改

groupmod -g [-o]

查看

groups

用户帐号管理

添加

useradd

删除

userdel [-r]

修改

usermod

查看

id

用户跟组的关联

设定用户的默认组

useradd/usermod -g

设定用户的附属组

useradd/usermod -G

用户/组帐号文件

组帐号数据库

/etc/group、/etc/gshadow

修改工具

groupadd、groupdel、groupmod、gpasswd

gpwconv:shadow化group文件中的密码;gpwunconv:反之

注:组密码在用户在组之间切换时使用;newgrp切换组 用户帐号数据库

/etc/passwd、/etc/shadow

修改工具

useradd、userdel、usermod、chage、chsh、passwd

pwconv:shadow化passwd文件中的密码;pwunconv:反之

默认帐号策略文件

/etc/default/useradd、/etc/login.defs

修改工具

useradd --save-defaults、vi

/etc/skel:创建主目录时默认的文件

用户帐号期限

查看方法

chage -l

帐号失效

useradd -e

usermod -e

chage –E

eg:

#useradd -e 2006-10-01 jack

锁帐号

passwd -l/u

usermod –L/U 在suse中无效

密码寿命

passwd -n -x

chage -m -M

Linux认证模型

用户认证模型

用户

应用程序:login、ftp、pop3、kdm、ssh、...... PAM服务文件

PAM 扩展模块 模块配置文件

数据库:/etc/passwd、NIS、LDAP、......

类型

“auth”为鉴权行为

“account”为帐号管理

“session”为会话管理

“password”为密码管理

控制方法

required

它表示该模块的成功是用户通过鉴别的必要条件,换句话说,只有当对应于应用程序的所有带required标记的模块全部成功后,该程序才能通过鉴别。同时,如果任何带required标记的模块出现了错误,PAM并不立刻将错误消息返回给应用程序,而是在所有模块都调用完毕后才将错误消息返回调用它的程序。

Requisite

它与required相仿,只有带此标记的模块返回成功后,用户才能通过鉴别,不同之处在于其一旦失败就不再执行堆中后面的其它模块,并且鉴别过程到此结束。

Optional

它表示即便该模块失败,用户仍能通过鉴别。在PAM体系中,带有该标记的模块失败后将继续处理下一模块。

Sufficient

它表示该模块取得成功是用户通过鉴别的充分条件,也就是说只要标记为sufficient的模块一旦成功,那么PAM便立即向应用程序返回成功而不必尝试任何其他模块。当标记为sufficient的模块失败时,sufficient模块当做optional对待。

PAM模块

类型

auth、account、session、password

应用程序服务文件

/etc/pam.d/

服务文件格式

<认证类型> <控制方法> <模块名称> <参数>

eg: /etc/pam.d/login

#%PAM-1.0

auth requisite pam_unix2.so nullok #set_secrpc

auth required pam_securetty.so

auth required pam_nologin.so

#auth required pam_homecheck.so

auth required pam_env.so

auth required pam_mail.so

account required pam_unix2.so

password required pam_pwcheck.so nullok

password required pam_unix2.so nullok use_first_pass use_authtok

session required pam_unix2.so none # debug or trace

session required pam_limits.so

控制方法

requisite、required、sufficient、optional

磁盘空间限制

用户磁盘空间限额quota

1.在/etc/fstab文件中加入

usrquota,grpquota

2. mount / -o remount 重新挂载文件系统

3.quotacheck -avug [-m] 查看文件系统quota信息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61216785.html,eradd -m quotausername 增加用户

5.edquota –u quotausername 编辑用户quota信息

Filesystem blocks soft hard inodes soft hard

/dev/hda5 2100 4200 4096 120 150 200

-t:时间;-p:批量;quota –l quotausername:查看用户quato信息

网络监控

网络用户监控

w、who

网络连接检查

netstat

netstat -tunl [-p]

netstat –n 端口

内核接口参数

内核接口

/proc/sys

内核参数配置文件

/etc/sysctl.conf

内核参数配置工具

sysctl

常用内核参数

fs/file-max 最大文件数量

net/ipv4/ip_forward 允许IP转发

net/ipv4/icmp_echo_ignore_all 忽略icmp包

kernel/hotplug hotplug程序路径 设置方法

echo 1 > /proc/sys/net/ipv4/ip_forward

日志系统

日志系统软件

syslogd

日志服务器配置文件

/etc/syslog.conf

mail.* /var/log/mail

*.*;mail.none;news.none /var/log/messages

消息来源 消息处理方法

中央日志服务器

server:

/etc/sysconfig/syslog

SYSLOGD_PARAMS="-r"

client:

/etc/syslog.conf

*.* @servername

服务器生效方法

/etc/init.d/syslog restart

日志管理

日志轮循

logrotate

日志轮循配置文件

/etc/logrotate.conf

weekly

rotate 4

create

/var/log/wtmp {

monthly

create 0664 root utmp

rotate 1

}

第 四 天

一、使用BIND 配置DNS服务器( 实验):

1.DNS工作原理与相关配置文件:服务器与客户机工作模型

2.配置DNS服务器:正向区文件与反向区文件的格式、主服务器与辅助服务

器、子域

二、DHCP、SSH服务器

1.DHCP服务器基本配置

2.SSH服务器基本配置

三、NFS服务器

1.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使用和配置

BIND 配置DNS服务器

DNS背景知识

DNS Domain Name System

域名系统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作用

管理主机的“户籍”-- 主机名– :IP

提供主机名到IP地址的翻译,或者IP地址到主机名的翻译

起源

/etc/hosts

最早的主机解析,依靠hosts文件,由NIC(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 维护,后来主机数量变得非常庞大,网络越来越复杂,就产生了DNS系统。

DNS工作原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