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考马原14年—17年简答题汇总

自考马原14年—17年简答题汇总

自考马原14年—17年简答题汇总
自考马原14年—17年简答题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4.10---2017.04

一、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其科学性是指它既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又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

律的科学。

2.其革命性是指它是批判革命的,它把变革旧世界作为自己的任务和目的

3.它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

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

二、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意识的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的。能动性的实现途径是人们的社会实践。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充分认识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

①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②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三、简述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涵义及二者间的关系

认识主体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认识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具体说来,它们的关系表现如下:

1.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

2.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

3.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四、如何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商品是通过人的劳动所生产出来的,因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也是由生产

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这种劳动的二重性就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在

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并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五、简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量的主要方法

1.公开市场业务,即由中央银行在货币资本市场上公开出售或收购有价证券,以调节

流通中的货币量。

2.最低准备金率政策,即通过调整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率,来调节流通中的

货币量。

3.再贴现率政策,即通过调整商业银行到中央银行再贴现票据的利率,来调节流通中

的货币量。

六、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意识是人类社会性的劳动创造的,个人只有在一定社会群体中

生活,学习一定的社会群体语言,接受群体意识的影响,才能形成自己的意识。

七、简述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当前中国的改革是和发展、稳定相统一的过程。

1.稳定是前提,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

2.改革是动力,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社会稳定才能得到

保障。

3.发展是关键,只有通过发展才能解决经济社会问题,才能使改革得以持续进行下去,

才能使稳定获得坚实物质基础。

八、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就是:在工作日既定的条件下,通过改变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

动时间的比例来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

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为了降低工人生活资料

的价值从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提高生活资料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九、简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

1.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2.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

3.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

4.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5.垄断资本主义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

十、简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关系

1.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机

联系和统一。

2.远大理想是现阶段共同理想的奋斗目标。在为实现我国现阶段的共同理想而奋斗的

过程中,必须坚持共产主义发展方向,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为目标。

3.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远大理想的坚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我国的成

功实践,必然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奠定坚实基础。

十一、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

匙。

3.矛盾分析法是认识的根本方法。

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

争焦点和根本分歧。

十二、简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首要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十三、简述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1.依据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可把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称为不变资本,

购买劳动力的资本称为可变资本。

2.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第一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

削实质。第二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

十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哪些基本形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资本主义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这种结合有多种形式,但其基本形式可归纳为三种类型。

1.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即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

2.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3.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十五、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1.同一切新生事物一样,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经济制度,其成长过程必然不

会一帆风顺。

2.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而是一个不断反

复的过程,从而导致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曲折前进的过程。

3.世界经济政治形势错综复杂的发展变化,也是导致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一个影响因

素。

十六、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品质

科学内涵:

1.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

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

2.内容:(1)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恩的理论,也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

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2)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3)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十七、简述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分歧

在谁是历史创造者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存在着根本分歧。

1.历史唯心主义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认为历史是少数英雄人物创造

的,否认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英雄史观。

2.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出发,认为人类历史首先是发展

存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群众史观。

十八、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动过程是人们通过生产劳动创造出具有特定使用价值的产品的过程,它为一切社会

所共有。由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是资本家的各种生产要素相结合的过程,其劳动成果归资本家所有,劳动过程也就成为价值增值过程的手段。

2.资本家一定会使工人的劳动时间超过创造其自身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从而为其创造

出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也因此转化为价值增值过程。

十九、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方面

1.社会主义革命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在

革命斗争中起着思想领导、政治领导、组织领导的作用。

2.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发展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社

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发展需要党的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和政治领导。

二十、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

主要组成部分。

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

论来源。

二十一、与其他阶级社会的改革相比,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有哪些特点

1.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主动的、自觉的。

2.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要

求而进行的。

3.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可以在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范围内,使各种矛盾得到不断的

解决。

二十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这种过剩不是与劳动者实际需要相

比的生产绝对过剩,而是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即货币购买力相比的相对过剩。

2.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

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当该矛盾达到十分尖锐的程度,就会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

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一种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

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另一种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二十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二十四、简述垄断阶段竞争依然存在的原因

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是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但这并不是说,垄断产生后,竞争就不存在了。

1.竞争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核心机制,有商品经济就必然存在竞争。

资本主义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竞争当然不会消失。

2.从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中现实的经济主体来看,虽然在某些部门存在着垄断组织,但

也还存在未形成垄断的部门及大量的非垄断企业,这些经济主体之间必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即使是已形成垄断的部门,也绝大部分是几个垄断企业并存,它们之间本质上依然是相互竞争的关系。

3.因此,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不但存在着竞争,而且竞争的主体、形式、内容和激烈程

序,都较之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有新的发展。

二十五、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资产阶级政党有本质区别。

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3.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

4.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

5.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

二十六、什么是生产方式,为什么说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左右。

1.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

本标志。

2.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4.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二十七、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

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

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二十八、为什么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1.无产阶级革命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社会革命,这是以往不同私有制之间相

互取代所发生的革命不可比拟的。

2.无产阶级革命是最终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3.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是解放全人类的革命。

4.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它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使人得到全

面发展。

自考马原知识点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就是一八四几年);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和(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革命性的体现是(彻底的批判精神)和(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了积极作用的有以下几个内容: 德国古典哲学(起到最重大、最直接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代表人物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和李嘉图; 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代表人物傅里叶、圣西门、欧文; 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影响巨大的自然科学: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三者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构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露了资本主义发展规律,是通向实际生活的中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处于核心地位),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

础创立的,是运用哲学分析经济事实引出的结论; 标志这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 1、1845年春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2、1845-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标志这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著作: 1、1847年7月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2、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列宁的《论欧洲联邦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个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 理想从内容上划分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等,其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是全部理想的核心; 就我们人民的社会理想而言,长期的远大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相对于最高理想近期的具体理想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4、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简答题: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含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也包含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

大学期末复习试题资料整理《马原》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

《马原》复习资料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理论来源、经典著作、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答: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经典著作:两人《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新莱茵报》 马《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 恩《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整理出版《资本论》二三卷 鲜明特征: (1)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应。(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 观性) (2)革命性, 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按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 的,它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 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 (1)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2)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3)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派别的划分及各派别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唯物主义VS唯心主义;可知论VS不可知论;唯物史观VS唯心史观;辩证法VS形而上学) 答: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马原复习资料

马原复习资料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马原复习资料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定义,马克思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作用) 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物质的存在形式 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2.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 3.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三,世界统一于物质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意识统一与物质,其次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 2.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

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物质的永恒发展) 四.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统一的实质: ①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③对立统一规律规定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④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根本分歧的焦点. 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矛盾简单的表述: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矛盾的特殊性:(1.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 3.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个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3.矛盾的普遍性(共性,无条件,绝对的)和特殊性(个性,有条件,相对的)是辩证统一关系,即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六.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马原复习资料整理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是什么?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布。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 4、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5、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意义:(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什么?为什么? 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原因:(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7、矛盾的基本属性是什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基本属性:对立和统一。 普特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前者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后者相反。(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密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大全

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意义。 2、为什么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本质是指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4、意识的能动作用及表现。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 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 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5、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①对立统一规 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 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③矛盾分析法 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④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6、为什么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7、如何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②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表现在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8、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 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因为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另一方面,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主要表现在: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又要在同一中把握对立。也就是要做到“异中有同,同中有异” 9、如何把握量变、质变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 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另一方面质变过程中也有量的收缩或扩张。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既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又要有脚踏实地和埋头苦干的精神。 10、简述辩证否定观及意义。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第二,辩证的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辩证的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掌握辩证的否定观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辩证的否定观告诉我们,观察问题, 处理问题,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和方法。第二,辩证的否定观告诉我们,对待 历史文化遗产应该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第三,辩证的否定观告诉我们,对待一切外国的东西,也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

马原自考真题汇编及复习重点 (1)

2010--2015年简答、论述真题汇编及复习重点 说明: 1、考纲修改后的非选择题部分:简答+论述。其中简答题5个,题目散布在各个章节。论述题今年改为3选2(往年是2个必答题)。其中历年来,哲学部分(一、二、三章)必有一题;政治经济学部分(四、五章)必有一题,增加的第三个选做题目很可能出自科学社会主义部分(六、七章)。论述题较之简答题,需要结合现实进行适当分析。 2、以下为近五年考过的题目摘编,考过的真题,个别的可能重复出现。黑体字部分为真题外补充的重点,没考过的知识点出题的概率可能会更大。 3、建议大家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有重点的记忆备考。 2015-9-25 绪论 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14年)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P46);根本理论特征P47、理论品质(p49)。 第一章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13年P61) 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12年P64)

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辨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5年P74) 简述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11年P88) 简述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12年P85) 简述意识的本质。(11年P92) 论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13年P78)论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14年P81) 论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10年P83) 论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现实意义。(10年P95) 简述马克思主义对实践的理解。(本质、特点、形式、作用)P66 论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P78) 简述可能性和现实性;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P87)。 结合改革开放的实际说明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P96) 第二章 简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2年P99) 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13、10年P103) 简述真理及其客观性的含义。(14、10年P112) 论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12年P107)

马原考试复习题_(带全答案)

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绪论: 有一道选择题选C 可知论 1.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 C A 阶级斗争理论 B 社会主义学说 C唯物史观 D辩证法理论 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 C A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基本内容 B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功能作用 C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理论品质 D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实践基础 3.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 C 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C 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 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 5.“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6.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B A.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B.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C.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时代 D.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瓦解的时代 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 8.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 B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9.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10.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C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1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 B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14.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 AB D A 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 B 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 C 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 D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 第一章: 1.“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因为旧唯物主义 B A.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是机械唯物主义 D.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C

(完整word版)马原复习资料

马原复习资料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定义,马克思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作用) 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物质的存在形式 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2.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 3.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三,世界统一于物质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意识统一与物质,其次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 2.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

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物质的永恒发展) 四.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统一的实质: ①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③对立统一规律规定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④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根本分歧的焦点. 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矛盾简单的表述: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矛盾的特殊性:(1.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 3.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个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3.矛盾的普遍性(共性,无条件,绝对的)和特殊性(个性,有条件,相对的)是辩证统一关系,即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六.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马原复习要点(全)

导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3)科学社会主义(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3、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838年在英国爆发并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4、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1)德国古典哲学 (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3)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 细胞学说;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6、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或者成熟的标志 共产党宣言 7、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 剩余价值学说; 历史唯物主义 8、马克思主义的鲜明政治特征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 第一章 1、什么是世界观 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 2、什么是哲学 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它从人和世界关系的角度揭示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最普遍的本质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3、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它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能否彻底认识物质世界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在认识论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第一方面是根本的方面(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它的解决制约着第二方面如何解决。第二方面的解决也

自考马原知识点

绪论 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无产阶级)与(人类解放)得科学;由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创立;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就就是一八四几年);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得哲学存在两个分离:(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分离)与(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实践得观点)就是马克思主义得基本观点,就是马克思主义得出发点与归宿;(与时俱进)就是马克思主义得理论品质;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马克思主义得灵魂; 马克思主义根本理论特征就是以实践为基础得(科学性)与(革命性)得统一;马克思主义革命性得体现就是(彻底得批判精神)与(具有鲜明得政治立场);(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得根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得社会理想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了积极作用得有以下几个内容: 德国古典哲学(起到最重大、最直接得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得直接理论来源),代表人物黑格尔(辩证法)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亚当斯密与李嘉图; 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得直接理论来源),代表人物傅里叶、圣西门、欧文; 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影响巨大得自然科学: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马克思主义得各个组成部分不就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得,而就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得科学体系,三者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构成统一得马克思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科学得世界观与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露了资本主义发展规律,就是通向实际生活得中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处于核心地位),以(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创立得,就是运用哲学分析经济事实引出得结论; 标志这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得著作: 1、1845年春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得提纲》 2、1845-1846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标志这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得著作: 1、1847年7月马克思《哲学得贫困》

马原简答题整理(含答案)

第一章 1.什么是物质? 答: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2.哲学的基本问题。 答: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的基本立场和观点。 答: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4.为什么说社会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劳动创造了人;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方式;实践贯穿了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劳动实践是人类发展的动力源泉。 5.什么是运动? 答: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TIP: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形而上学;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唯心主义。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6.联系的定义及其特点。 答: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7.两种发展观的对立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2)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3)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的对立。(4)承认矛盾观点和否认矛盾观点的对立。这是最根本的对立,是二者对立的焦点,也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8.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及其内容。 答:(1)对立统一规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即对立又统一。事物的运动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性和统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一般和个别)统一与客观事实。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它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之中,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2)量变和质变规律: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产生新质,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形态。 (3)否定之否定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但是否定并不是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然后被更新的事物否定,一切事物都是如此“螺旋式”向前发展。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即事物的发展表现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9.什么是规律? 答:规律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 10.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自考马原 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单选)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单选)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多选)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要是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 (单选)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如何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 (单选)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单选)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 (单选)笛卡尔是二元论的著名代表。他认为,物质实体是有广延性的、被动的、不能思想的。心灵是没有广延性的、能动的、能思想的。物质和心灵是各自独立的。 (单选)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共同之处在于二者分别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单选)贝克莱提出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我国宋代哲学家陆九渊提出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提出的“心外无物”,“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等,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多选)唯物主义哲学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单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多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是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中国的“元气说”。 (单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当时在自然科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原子论为依据,把原子看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物质单位。 (多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四个明显的局限性:一是机械性,它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企图用力学原理解释一切现象,甚至把人和动物都看成受力学规律支配的机器,因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称机械唯物主义;二是形而上学性,它把一切事物都看作是彼此孤立的、在本质上是不发展变化的,三是直观性,它对待世界、认识,都缺乏实践的观点;四是不彻底性,它只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单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三个历史形态,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高形态。 (多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其基本思想是:第一,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第二,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第三,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局限性。

马原复习资料整理后

绪论 1、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是有机统一的。 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这种统一不是抽象的、先验的,而是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并在这种实践中实现的,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的关键就在于无产阶级的先进性,正因为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革命的彻底性,它对于科学,特别是科学的革命理论有着强烈的渴望。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上得到了集中体现。 第一章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 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2. 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即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问题。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物质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理论意义: 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相对静止

自考马原历年试题主观题集锦

一、简答题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绪论、第一至三章) 1.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08年10月题 答:○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起决定作用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P17608年10月题 答:○1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观点的内容是:第一,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第三,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第四,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2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4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P40 09年4月题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 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3分)(如果答“物质是不依赖于 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也给3分。) (2)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意义: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 划清了界限;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它指出客观实在性 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3分) 42. 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P106-107 09年4月题 (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是认识的 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2分)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1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 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3分) 4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09年10月题 答:○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它的革命性表现为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 ○3它的科学性表现为不带任何偏见,它的理论是深刻的,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42.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09年10月题 答:○1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性的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受条件制约;在深度上认识有待于深化 ○3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43.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09年10月题 答:○1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要素中,能够直接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2现代化生产中,出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过程,使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了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3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 1.简述真理及其客观性的含义。10年4月题 答:(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或:真理是主题对客体及其本质的正确反映。)(2)找呢里的客观性的含义是: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2.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主要表现。10年4月题

马原复习提纲(详细)

绪论 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和三个主要组成部分P2 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主要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及其表现: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课本思考题第2题)P14 答: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主要表现在: 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 力求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 3.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 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表现在: 1.坚持唯物辩证法。 2.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公开申明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的。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各标题及其基本内容)P15-19 答: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是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实现物质财务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两种不同观点P29-30 答: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务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于作用。 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全面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31-34(书本思考题第1题) 答: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书本思考题第4题) 答: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互相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互相联系之中。 第三,整个世界是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交互作用中,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东西。 矛盾及其两种基本属性P47; 答: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对立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P49-50(书本思考题第5题) 答: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P51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的。 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P51~52 答: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辨证否定的实质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 意义:在深化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们对待外来文化应采取既克服又保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正确态度。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反映。P68-69(思考题第1题) 答: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一方面,反映具有摹写性,另一方面,反映具有创造性。综合以上两方面,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认识与实践的关系。65-66; 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和认识总是相互作用的。 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真理的绝对性2相对性3辩证统一)P74-76。 答:真理既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的。 真理的绝对性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首先,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不能被推翻;

(完整版)马原自考模拟试卷(1)

2009年12月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一 专业考号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请选择出下列答案中最符合题意的一个,并把答案写在题后的表格内。每题1分,共计30分)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哲学观和人生观的关系问题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2.把原子看成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这是一种 A.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B.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从本质上说,意识是 A.绝对精神的表现B.人脑的主观创造 C.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D.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4.“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这种观点是 A.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 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C.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都能接受的观点 D. 正确肯定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的观点 5.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A英国古典经济学 B 17、18世纪英法唯物主义 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D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6.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A. 绝对观念 B. 灵魂 C. 具体物质形态 D. 理念7.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歌手演唱歌曲B.农民收割水稻 C.球员参加比赛D.法官审理案件 8.中国古话讲:“是药三分毒”。这说明 A.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B. 矛盾双方互相斗争

C. 主要矛盾决定了事物的性质 D. 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9.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从( )中必然得出的结论。 A.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B. 世界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统一体原理 C.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原理 D. 世界的精神统一性原理 10.下列说法中,说明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是 A.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B. 掌握火候,适可而止 C.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D. 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11.实现意识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是 A、投身社会实践 B、认识客观规律 C、加强主观努力 D、制订周密计划12.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13.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永恒性 B.客观性C.不变性 D.终极性 14.实践中的“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普遍性 C.矛盾的斗争性 D.矛盾的特殊性 15.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1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指 A.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价值的价值形成过程 B.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C.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D.转移价值的过程和创造价值的过程 17.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2021《马原》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

2021年《马原》复习资料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理论来源、经典著作、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答: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经典著作:两人《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新莱茵报》 马《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 恩《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整理出版《资本论》二三卷 鲜明特征: (1)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应。(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 (2)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按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它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 (1)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2)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3)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派别的划分及各派别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唯物主义VS唯心主义;可知论VS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