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治疗真菌小偏方

治疗真菌小偏方

治疗真菌小偏方
治疗真菌小偏方

真菌在侵入人体后会以不同方式表现出来,如足癣,灰指甲和股癣,阴道

酵母菌感染,念珠菌病等。以下一些偏方能有效预防和摧毁体内真菌感染。

如何杀死结肠内的真菌?

使用抗生素会给结肠内的友好细菌和酵母菌平衡带来负面影响。而包含嗜

酸或其他益生菌的营养品可以替代抗生素更安全的控制有害细菌生长。例如,

吃包含活性益生菌的酸奶就能给结肠带来更多友好细菌,促进身体健康平衡。

真菌感染以糖和碳水化合物为食,因此在抵御真菌感染时还应减少精制食品消

费量。

如何杀死外部真菌?

皮肤上的真菌感染往往涉及癣菌,股癣和足癣等。这些受影响部位应使用

温水和温和的肥皂清洗,然后拍干。保持感染部位干燥很重要,因为潮湿环境

有助于真菌繁殖和扩散。茶树油是极好的抗真菌剂,在很多药店可以买到。将

这种油直接涂抹在患处即可。如果真菌感染影响的是腹股沟,还应确保穿着棉

质宽松内裤。

另一个治疗脚部真菌感染的偏方是用添加苹果醋的温水泡脚。在一加仑温

水中加入四分之一杯苹果醋就足以杀死导致足癣的真菌。苹果醋也是治疗脚趾

和手指真菌的好方法,但要确保浸泡后保持干燥,然后用棉签蘸过氧化氢涂抹

在指甲上,让空气风干。

阴道真菌感染可以用无糖纯酸奶直接塞入阴道加以治疗。此外,大蒜也是

值得考虑的抗菌剂,因此将一瓣大蒜塞入阴道也是一种可选自然疗法。但由于

一些人对大蒜油敏感,因此应该谨慎使用。大蒜用棉纱布包裹好,然后插入阴

道适当位置,在第二天早上取出。

如果上述家庭疗法没有效果,最好是及时看医生寻找其他更有效治疗措施。

真菌感染是怎么引起的呢

真菌感染是怎么引起的呢 真菌感染这种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特别是在脚底以及皮肤上,真菌感染的现象最为明显,希望患者可以及时的治疗它。一般真菌感染是因为我们没有注意个人的卫生或者皮肤破裂,导致真菌的感染等情况。我们都知道皮肤上存在的真菌以及细菌是比较多的,皮肤破裂就很容易滋生真菌。 真菌感染性疾病根据真菌侵犯人体的部位分为4类:浅表真菌病、皮肤真菌病、皮下组织真菌病和系统性真菌病;前二者合称为浅部真菌病,后二者又称为深部真菌病。 (一)浅表真菌病:感染仅仅局限于皮肤角质层的最外层,极少甚至完全没有组织反应,感染毛发时也只累及毛发表面,很少损伤毛发。主要包括:花斑癣、掌黑癣和毛结节菌病。 (二)皮肤真菌病:感染累及皮肤角质层和皮肤附属器,如毛发、甲板等,能广泛破坏这些组织的结构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宿主免疫反应;这类真菌感染中最常见的是皮肤癣菌病,其他真菌引起的感染还包括皮肤念珠菌病等。皮肤癣菌病根据不同的发病部位可以分为足癣(俗称“脚气”)、手癣、体癣、股癣、甲癣以及头癣等各类癣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是最常见的真菌性疾

病,发病率高。 (三)皮下真菌病:感染皮肤、皮下组织,包括肌肉和结缔组织,一般不会经血液流向重要脏器播散;但有些感染可以由病灶向周围组织缓慢扩散蔓延,如足菌肿等;也有些则沿淋巴管扩散,如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免疫受损患者的皮下真菌具有潜在的播散全身的危险。 (四)系统性真菌病:除侵犯皮肤和皮下组织外,还累及组织和器官,甚至引起播散性感染,又称为侵袭性真菌感染。近年来,随着高效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抗恶性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导管技术以及外科其他介入性治疗的深入开展,特别是AIDS的出现,条件致病性真菌引起的系统性真菌病日益增多,新的致病菌不断出现,病情也日趋严重。主要包括念珠菌病、曲霉病、隐球菌病、接合菌病和马内菲青霉病等。 相信大家看完这篇文章介绍的内容后,你们应该都知道真菌感染是怎么产生的吧,它对于我们身体健康的伤害。一般系统性的真菌病有支原体疾病以及衣原体疾病,也有手藓等疾病,希望你们可以根据它的发病原因去治疗它。

手指头真菌感染怎么办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手指头真菌感染怎么办 导语:我们的生活中有时总是不小心把自己的手指头弄伤了,又觉得只是一个小伤口,便不怎么处理,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我们的不在意,而导致手指头受到 我们的生活中有时总是不小心把自己的手指头弄伤了,又觉得只是一个小伤口,便不怎么处理,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我们的不在意,而导致手指头受到真菌的感染。那么手指头真菌感染了,怎么办?其实大家也不用过度担心,用药物就可以了。 皮肤受到了真菌感染,可以选外用皮肤抗真菌药物,选药原则是:要不晚引起过敏;局部无刺激作用,无明显毒性;作用稳定,如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抗菌活性不为组织代谢产物破坏等;抗菌药要有针对性,无积蓄作用,可迅速排出体外等原则。治疗此类疾病的常用药物有达克宁霜、派瑞松乳膏、美克乳膏、采乐等。对于顽固的灰指甲、足癣等真菌感染,还可以根据医嘱服用口服药,如兰关抒、氟康唑等。同时还应注意合理用药,避免以下错误做法。 用药如“斗蛐蛐”有的人患了脚气,自己到药店买了达克宁霜,用了几次后,症状消失,脚也不痒了。有的人为了节省费用就不再用药。谁知道过不了多久,脚气又会复发,只好重新用药。这样反反复复了几次也没好。其实,脚气的症状消除后,真菌仍然存活在皮肤鳞屑或鞋袜中,遇到潮暖环境,又会大量繁殖,导致脚气复发。因此,外用抗菌药物治疗脚气,表面症状消失后,仍要坚持用药1至2周。 滥用激素类药物有的人被真菌感染后,往往会很着急,用激素类药膏(肤轻松软膏、地塞米松软膏等)涂抹,该类药物有很强的抗炎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有些人频繁使用激素药膏。殊不知,滥用激素软膏,会造成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多毛等副作用。而体癣、手足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近年来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实体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高度免疫抑制剂和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应用以及各种导管的体内介入、留置等,临床上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s,IPFI)的发病率明显上升。IPFI也日益成为导致器官移植受者、恶性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以及其他危重患者的死亡原因之一。IPFI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至今尚未统一。为了规范我国IPFI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工作组经反复讨论,参照欧美国家的相关诊断与治疗指南,结合中国国情,制定出我国IPFI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草案),供国内同道在临床实践中借鉴。 诊断标准 一、定义 IPFI是不包括真菌寄生和过敏所致的支气管肺部真菌感染,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类型。引起IPFI常见的真菌主要是念珠菌属、曲霉属、隐球菌属、接合菌(主要指毛霉)和肺孢子菌等。IPFI 的诊断由宿主因素、临床特征、微生物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四部分组成。临床诊断IPFI时要充分结合宿主因素,除外其他病原体所致的肺部感染或非感染性疾病。诊断IPFI分确诊、临床诊断及拟诊3个级别。 二、确诊IPFI 至少符合1项宿主因素(附录1),肺部感染的1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附录2)及下列1项微生物学或组织病理学依据。 1.霉菌:肺组织标本用组织化学或细胞化学方法检出菌丝或球形体(非酵母菌的丝状真菌),并发现伴有相应的肺组织损害。肺组织标本、胸液或血液霉菌培养阳性,但血液中的曲霉菌属和青霉属(除外马尼菲青霉)真菌培养阳性时需结合临床,要排除标本污染。 表1 IPFI的诊断标准 注:★原发性者无宿主因素,▲肺组织、胸液、血液真菌培养阳性(除外肺孢子菌) 2.酵母菌:肺组织标本用组织化学或细胞化学方法检出酵母菌细胞和(或)假菌丝。肺组织标本、胸液或血液酵母菌培养阳性,或经镜检发现隐球菌。 3.肺孢子菌:肺组织标本染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痰液中发现肺孢子菌包囊、滋养体或囊内小体。 三、临床诊断IPFI

耳朵真菌感染有什么治疗方法

文章导读 自然界存在种类非常多的真菌,这些真菌会感染人体的很多部位,导致出现不同的疾病,比如真菌会感染人的耳朵,从而导致出现耳真菌病,患者的耳朵会出现不适感,可能会出现胀痛,尤其耳朵痒得特别厉害,耳道里面会变得潮湿,这种感觉非常难受,那么患者该如何治疗呢? 第一、治疗 用生理盐水或3%双氧水清洗真菌团块及痂皮,用干棉签拭干后,局部涂达克宁等抗真菌药物。外耳道皮肤肿胀、渗液时,向外耳道置入5%醋酸铅溶液的小棉条,每日更换1~2次。保持外耳道干燥,戒除挖耳习惯。病情严重者要静脉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 第二、鉴别诊断 与慢性外耳道炎鉴别。慢性外耳道炎主要表现症状为耳痒、耳闷胀感、耳漏、听力减退等,是外耳道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慢性或复发性炎症。 第三、检查 念珠菌感染外耳道皮肤潮红糜烂,界限清楚,表面覆白色或奶油样沉积物。曲菌或酵母菌感染外耳道内有菌丝,菌丝的颜色可为白色、灰黄色、灰色或褐色。芽生菌感染初期可见外耳道皮肤散在丘疹或小脓疱,其后发展成暗红色边缘不整的浅溃疡,有肉芽生长,表面有脓性分泌物。毛霉菌感染耳流脓,如引起面瘫可见面瘫的各种表现。 1.分泌物涂片、真菌培养 分泌物涂片、真菌培养可以帮助判断致病菌的种类,必要时需作组织学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和治疗。 2.听力检查 听力检查可以了解听力损失程度。 第四、临床表现 外耳道真菌感染常见症状主要包括: 1.外耳道不适 外耳道不适,胀痛或奇痒。 2.阻塞感

由于真菌大量繁殖,堆积形成团块可阻塞外耳道引起阻塞感。 3.外耳道潮湿 真菌团块刺激,外耳道可有少量分泌物,患者感外耳道潮湿。 4.听觉障碍 外耳道阻塞,鼓膜受侵,患者可有听觉障碍、耳鸣,甚至眩晕。 5.疼痛 如病变损害范围较大或较深,可有局部疼痛。 6.感染 有些真菌引起的改变以化脓和肉芽肿为主。 7.其他 严重的可致面瘫,真菌可致坏死性外耳道炎,有些真菌感染可引起全身低到中等发热。

皮肤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及常用药物介绍

皮肤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及常用药物介绍皮肤真菌感染可分为浅部及深部二大类。浅部真菌病主要包括皮肤癣菌病如手癣、足癣、体癣、股癣、甲癣及头癣等,还有念珠菌病和花斑糠疹等,临床很常见。深部真菌病主要是皮下真菌病如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等,较为少见。 绝大多数限局性浅表的真菌感染都可使用外用抗真菌制剂治疗。这类外用药物较多,常用的有咪唑类药物如咪康唑、联苯苄唑、益康唑、酮康唑和克霉唑等。丙烯胺类药物如特比萘芬、萘替芬等,还有吗啉类阿莫罗芬和环吡酮胺等。水杨酸、苯甲酸、十一烯酸、冰醋酸等兼有角质溶解和抑真菌作用,也常用于治疗。剂型有乳膏、软膏、散剂、凝胶剂、溶液剂等(关于制型的选择)。 为了防止复发,治疗在感染症状消失后需再维持1~2周。为了减轻炎症反应,抗真菌外用制剂可与糖皮质激素配合成复合制剂,如益康唑曲安奈德软膏,复方酮康唑软膏等,由于并用的是中效至强效激素,因此此类复方制剂不能用于皮肤薄嫩处,更不能长期使用,以免产生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对于顽固、泛发或有免疫功能缺陷的病例,可选用系统抗真菌药物治疗。如伊曲康唑一日100mg,连续15日,或100~200mg/次,一日2次,连续7天。也可用特比萘芬250mg/日,1~2周。 头癣及其药物治疗 头癣(tinea capitis)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及毛发所致的疾病。根据致病菌种类和宿主反应性不同可分为黄癣、白癣、黑点癣以及脓癣。头癣应采取综合治疗,即口服药物,外用药物以及剃发消毒联合应用。各项措施需配合进行,不可偏废,以免造成治疗失败。 口服药物灰黄霉素为首选药,儿童一日15~20mg/kg口服,成人0.6~0.8g/日,分3次口服,连续服药3~4周。若对灰黄霉素过敏或治疗失败的病例,可采用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或氟康唑口服。伊曲康唑成人一日100~200 mg,儿童一日3~5 mg/kg,,餐后立即服用,疗程4~6周。特比萘芬成人一日250mg,儿童体重小于20kg者,一日62.5mg,体重20~40kg,一日125mg,疗程4~6周。脓癣治疗除内服抗真菌药物外,急性期可短期口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如有细菌感染需加用抗菌药,注意切忌切开引流。服药结束后进行真菌镜检,如病发真菌镜检仍阳性,需延长疗程。以后每10~14天复查1次,连续3次阴性后方可认为治愈。外用5%~10%硫磺软膏或其他抗真菌外用制剂,搽遍整个头皮,一日2次,连续2 个月。

真菌感染的处理方法

真菌感染的处理方法 真菌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微生物,如果有伤口又不注意伤口的治疗与护理,那就很容易导致真菌感染。那么真菌感染怎么办?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除头癣和甲癣外,大多数真菌感染症状都较轻微,常用抗真菌霜剂治疗。很多疗效较好的抗真菌霜剂可不需处方在药店购买。一般不用抗真菌粉剂。抗真菌药物的活性成分有咪康唑、克霉唑、益康唑和酮康唑等。 一般霜剂每天涂敷两次,治疗持续到皮损消退后7—10天。如果霜剂停用太快,感染并未消除,皮疹又会复发。 抗真菌霜剂要在使用几天后才显效,其间可用皮质类固醇霜剂缓解瘙痒和疼痛。可用市售的低剂量氢化可的松霜剂,浓度更高的氢化可的松需要医生处方。 严重的或顽固性感染,可用灰黄霉素治疗几个月,有时同时用抗真菌霜剂。口服灰黄霉素很有效,但可引起副作用,如头痛、胃肠道功能紊乱、光敏、水肿和白细胞减少等。停用灰黄霉素后,感染可能复发。皮肤真菌感染也可用酮康唑治疗。与灰黄霉素一样,口服酮康唑也有严重的副作用,包括肝脏损害。 由于皮肤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真菌类型),皮肤真菌感染的一些常见的病症是体癣,脚癣及皮肤念珠菌病。以下是有关不同类型的真菌引起的皮肤感染的详细信息。 皮肤真菌是一组微生物引起皮肤感染。一些真菌,酵母,自然呈现在人体内。癣菌是机会主义的有机体。当他们接触到一个有利的环境,它们在人体内生长和感染皮肤的上层以及指甲或头发。不同的皮肤真菌感染类型有体癣(股癣),运动员的脚(癣足癣),指甲癣(甲癣),约克瘙痒(股癣),胡须癣(癣barbae),头皮癣(头癣)和念珠菌。在极

少数情况下,真菌的过度生长,可能会导致感染,以到达血液或内部器官。 细菌感染是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中生长繁殖,产生毒 素和其他代谢产物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临床上以寒战、高热、 皮疹、关节痛及肝脾肿大为特征,部分可有感染性休克和迁徙性病灶。病原微生物自伤口或体内感染病灶侵入血液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临床上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烦躁、四肢厥冷及紫绀、脉细速、呼吸增快、血压下降等。 真菌感染是真菌或其产物引起的疾病。广义的真菌病包括对真菌孢子或产物的过敏、毒蕈或真菌毒素引起的中毒等。狭义的真菌病 只包括真菌侵入人体引起的疾病。真菌原归属植物界,现代分类系统 则将其单立为一界。下文则以狭义的真菌病为主。真菌与细菌不同, 具有真正的核膜,能产生孢子,没有叶绿素、行有性和无性繁殖,产生 分枝的菌丝,细胞壁有甲壳质或纤维素。一小部分的真菌能引起人和 动物的疾病。 常见的真菌性阴道炎是“念珠菌性阴道炎”。10%的非怀孕妇女 和30%的孕妇阴道都是有念珠菌寄生的。念珠菌的生存必须是在酸 性环境中,这种病多见于孕妇、糖尿病患者或长期应用抗生素者。 医生妇检时可以见到阴道内附着一层白膜分泌物,不易擦去,擦除后,显出黏膜红肿或有出血点。将白带标本涂片或培养时,可以见到 真菌。 怀孕期妇女尿糖含量增高,如果合并糖尿病,尿糖会更高。尿糖的增高会使真菌迅速繁殖,所以孕妇特别容易患真菌性阴道炎。虽然正 常女性阴道中也存在少量真菌,但是一般没有明显症状。 患了真菌性阴道炎,会感觉外阴和阴道瘙痒、灼痛,排尿时疼痛加重,伴有尿急、尿频。过性生活时,也会感到疼痛、不舒服。另外还 表现为白带增多、粘稠,呈白色豆渣样或凝乳样,有时稀薄,含有白色 片状物。阴道粘膜上有一层白白的膜覆盖着,擦后可见阴道粘膜红肿 或有出血点。去医院检查时,如果妇科医生为你做涂片检查和培养时,便可发现真菌。

真菌的分类及真菌感染致病的防治

真菌的分类及真菌感染致病的防治 姓名:贺蒙蒙班级:艺术092班学号:2009011275 【摘要】: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激素、化疗等药物的大量 使用.器官移植、各种侵入性操作的增加,医院内真菌感染率不断上升0.3%。研究表明,医院环境中存在的主要条件性致病真菌有假丝酵母菌属、隐球酵母菌属、曲霉菌属、毛霉菌属、青霉菌属等。当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或其它诱因使正常菌群失调时,这些真菌可大量生长繁殖,引起人类疾病。 【关键字】:真菌浅部真菌真菌防治 【正文】: 一.真菌 1.真菌简介:真菌是一种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结构比较完整,有典型的细胞核和完善的细胞壁。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的分化。少数为单细胞真菌,多数为多细胞真菌,典型者兼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产生各种形态的孢子。真菌比细菌大几倍至几十倍。可分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类。单细胞真菌呈圆形或卵圆形,如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白色念球菌)、新生隐球菌。单细胞真菌以出芽方式繁殖,芽生孢子成熟后脱落成独立个体。多细胞真菌由孢子出芽繁殖形成。大多长出菌丝和孢子,称丝状菌,又称霉菌。各种丝状菌长出的菌丝与孢子形态不同,这是鉴别真菌的重要标志。 2.真菌形态与结构:(1)菌丝:孢子长出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称菌丝。菌丝延伸分枝,交织成团,称菌丝体。菌丝体按功能可分为:①营养菌丝体;②气中菌丝体,其中产生孢子的则称为生殖菌体。(2)孢子:孢子是真菌的繁殖器官,一条菌丝上可长出多个孢子。真菌孢子与细菌芽胞不同。真菌孢子:抵抗力不强,60~70℃短时间即死,一条菌丝上可长出多个孢子,是一种繁殖方式。细菌芽胞:抵抗力强,煮沸时间短不死,一个细菌只产生一个芽胞,不是一繁殖方式。 3.真菌的分类:人类有致病性的真菌约有300多个种类。除新型隐球菌和蕈外,医学上有意义的致病性真菌几乎都是霉菌。根据侵犯人体部位的不同,临床上将致病真菌分为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真菌性肠炎即属于深部真菌病。浅部真菌(癣菌)仅侵犯皮肤、毛发和指(趾)甲,而深部真菌能侵犯人体皮肤、黏膜、深部组织和内脏,甚至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深

真菌最新治疗指南(2012中国版指南)

真菌治疗指南 一、重症患者IFI的流行病学 ●(一)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 ●(二)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重要病原 ●(三)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死率 ●(四)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 一,重症患者IFI的流行病学 (一)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ICU患者IFI的发病率不断增加[1],约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8~15%[2] 。 以念珠菌为主的酵母样真菌和以曲霉为主的丝状真菌是IFI最常见的病原菌,分别占91.4%和 5.9%。 重症患者IFI的流行病学 (二)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ICU患者IFI的病原菌主要包括念珠菌和曲霉。 ●以念珠菌为主,其中白念珠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占40%~60%)。 ●但近年来非白念珠菌(如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等)感染的比例在逐渐增加。 ●侵袭性曲霉感染的发生率也在逐渐上升,占所有IFI的5.9%~12%[4]。曲霉多存在于潮湿阴暗 且缺乏通风的环境中,其孢子飘浮于空气中而易于被病人吸入。 ●曲霉属中最常见的是烟曲霉、黄曲霉、黑曲霉,焦曲霉和土曲霉较少见。另外赛多孢霉属、 镰孢霉属、接合菌中的根霉属和毛霉属的感染率也有所增加[5]。 一,重症患者IFI的流行病学 (三)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死率 ●ICU患者IFI的病死率很高,仅次于血液病和肿瘤患者[6]。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病死率达 30%~60%[3,7],而念珠菌血症的粗病死率甚至高达40%~75%[2],其中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感染的病死率明显高于白念珠菌等其它念珠菌。 ●侵袭性曲霉感染病死率高达58%~90%,明显高于念珠菌感染[6-8],是血液系统肿瘤和骨髓 移植受者等免疫抑制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一,重症患者IFI的流行病学 (四)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 ●在ICU 中,IFI除了可发生于存在免疫抑制基础疾病或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更多的则 是发生在之前没有免疫抑制基础疾病的重症患者,这与疾病本身或治疗等因素导致的免疫麻痹/免疫功能紊乱有关[6,9-15]。 ●ICU患者往往带有多种插管,且消化道难以正常利用,较其他患者具有更多的生理屏障损害, 因此使得正常定植于体表和体腔的条件致病真菌,以及环境中的真菌易于侵入原本无菌的深部组织和血液。 一,重症患者IFI的流行病学 ICU患者IFI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

常见抗真菌药物比较完整版

常见抗真菌药物比较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常见抗真菌药物比较 表1,常见抗真菌药物抗菌谱比较 1、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棘白菌素、多烯类抗菌谱摘自于第39版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咪康唑、丙烯胺类抗菌谱搞自于产品说明 2、-无活性;±可能有活性;+有活性,三线治疗(至少临床有效);++有活性,二线用药(临床作用稍差);+++有活性,一线用药(临床常常有效);

3、棘白菌素类、伏立康唑、多烯类尿中浓度很低;

胃肠道反应: 特比奈芬>咪康唑>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米卡芬净、卡泊芬净肝功能不良反应: 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 米卡芬净说明书中黑框警告:有严重肝损害的报道,有导致肝脏肿瘤的潜在风险。 肾功能不良反应: 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卡泊芬净、米卡芬净

与细菌感染性比较,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隐匿、不易诊断,抗真菌治疗目标性差,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已经成为临床严峻的挑战。临床医师需要加强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关注,掌握不同类别抗真菌药物特点,合理使用。 临床可供使用的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药物有如下几类,各自特点不同,需要注意选择。 两性霉素B及其脂类制剂 两性霉素B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治疗侵袭性新型真菌感染药物,其普通制剂为去氧胆酸盐,不良反应明显。近年来开发的两性霉素B脂制剂安全性明显提高,成为临床重要的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药物。这些制剂包括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两性霉素B胶质分散体、两性霉素B脂质体。 该类制剂特点为:①药物易分布于网状内皮组织,肝、脾和肺组织中,减少肾组织浓度,低血钾少见,肾毒性均低于普通制剂。②临床可应用较高剂量,一般3~6mg/,滴速相对快。③长程用于艾滋病病人,对曲霉菌、隐球菌、念珠菌的耐受性好。④脂类制剂的剂量为常规制剂的3~5倍时,治疗念珠菌菌血症和隐球菌脑膜炎的疗效与常规制剂相仿。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 此类药物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等,氟康唑已在临床应用多年,主要对酵母样菌具有抗菌活性,对曲霉缺乏抗菌作用。由于长期应用,部分真菌已产生耐药性,临床必须加以关注。 伊曲康唑对深部真菌与浅表真菌都有抗菌作用,对皮肤癣菌、酵母菌、曲霉菌属、组织胞浆菌属、巴西副球孢子菌、申克孢子丝菌、着色真菌属、枝孢霉属、皮炎芽生菌以及各种其他的酵母菌和真菌感染有效。目前已有胶囊、口服液和静脉注射三种剂型。胶囊吸收较差,以羟丙基环糊精为助溶剂的口服液,生物利用度可达55%。伊曲康唑脂溶性强,在肺、肾脏、肝脏、骨骼、胃、脾脏和肌肉中的药物浓度比血浆浓度高2~3倍。主要在肝脏中代谢,主要代谢产物为有活性的羟基伊曲康唑,平均终末半衰期为33h。口服液与注射液可应用于侵袭性真菌感染,如曲霉病、芽生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球孢子菌病,亦用于AIDS患者隐球菌病的长程治疗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真菌感染的预防与治疗。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如厌食、恶心、腹痛和便秘。较少见的副作用包括头痛、可逆性肝酶升高、月经紊乱、头晕和过敏反应。 伏立康唑是从氟康唑衍生的三唑类抗真菌药,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对念珠菌属、新型隐球菌和毛孢子菌均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对一些霉菌,以及荚膜组织胞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对足放线病菌属、镰刀菌属也具有抗菌活性。本品口服后迅速吸收,血浆达峰时间为1~2h,生物利用度高达96%,蛋白结合率58%,食物可影响本品的吸收,因此应在进食后1~2h服用。给予负荷剂量后,24h内其血药浓度接近稳态浓度。在组织内分布广泛,组织内药物浓度高于血浓度,可通过血脑屏障分布到中枢神经系统。本品消除半衰期为6h,可在肝脏内广泛代谢,80%~90%的

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 2007) ICU患者是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fungalinfections,IFI) 的高发人群,且IFI正成为导致ICU患者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当前,国内外有些学者把 IFI称为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fungaldisease,IFD ),对此尚有争论。为使 重症医学工作者对IFI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制定了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旨在指导与规范我国ICU医生的临床医疗实践工作。 一、ICU患者IFI 的流行病学 1.ICU患者IFI的发病率:在过去的几十年中ICU患者IFI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约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8%~15%。以念珠菌为主的酵母样真菌和以曲霉为主的丝状真菌是IFI最常见的病原菌,分别占91.4%和5.9%。在美国,念珠菌血症已跃居院内血源性感染的第4位。研究显示,器官移植受者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为20%~40%,而AIDS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可能性高达90%。尽管抗真菌的非药物治疗措施越来越受到重视,且不断有新的抗真菌药物问世,但IFI 的发病率仍呈明显上升趋势。 2.ICU患者IFI的重要病原菌:ICU患者IFI的病原菌主要包括念珠菌和曲霉。ICU患者IFI仍以念珠菌为主,其中白念珠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占40%~60%)。但近年来非白念珠菌(如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等)感染的比例在逐渐增加。 侵袭性曲霉感染的发生率亦在逐渐上升,占所有IFI的5.9%~12%。曲霉多存在于潮湿阴暗且缺乏通风的环境中,其孢子飘浮于空气中易被患者吸入。曲霉属中最常见的是烟曲霉、黄曲霉及黑曲霉,焦曲霉与土曲霉较少见。另外,赛多孢霉属、镰孢霉属、接合菌中的根霉属与毛霉属的感染率亦有所升高。

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

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 南中华医学会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 ICU患者是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FI)的高发人群,且IFI正成为导致ICU患者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当前,国内外有些学者把IFI称为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对此尚有争论。为使重症医学工作者对IFI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制定了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旨在指导与规范我国ICU医生的临床医疗实践工作。 一、ICU患者IFI的流行病学 1.ICU患者IFI的发病率:在过去的几十年中ICU患者IFI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约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8%~15%。以念珠菌为主的酵母样真菌和以曲霉为主的丝状真菌是IFI最常见的病原菌,分别占%和%。在美国,念珠菌血症已跃居院内血源性感染的第4位。研究显示,器官移植受者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为20%~40%,而AIDS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可能性高达90%。尽管抗真菌的非药物治疗措施越来越受到重视,且不断有新的抗真菌药物问世,但IFI的发病率仍呈明显上升趋势。 2.ICU患者IFI的重要病原菌:ICU患者IFI的病原菌主要包括念珠菌和曲霉。ICU患者IFI仍以念珠菌为主,其中白念珠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占40%~60%)。但近年来非白念珠菌(如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等)感染的比例在逐渐增加。 侵袭性曲霉感染的发生率亦在逐渐上升,占所有IFI的%~12%。曲霉多存在于潮湿阴暗且缺乏通风的环境中,其孢子飘浮于空气中易被患者吸入。曲霉属中最常见的是烟曲霉、黄曲霉及黑曲霉,焦曲霉与土曲霉较少见。另外,赛多孢霉属、镰孢霉属、接合菌中的根霉属与毛霉属的感染率亦有所升高。

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 ICU患者是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FI)的高发人群,且IFI正成为导致ICU患者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当前,国内外有些学者把IFI称为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对此尚有争论。为使重症医学工作者对IFI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制定了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旨在指导与规范我国ICU医生的临床医疗实践工作。 一、ICU患者IFI的流行病学 1.ICU患者IFI的发病率:在过去的几十年中ICU患者IFI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约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8%~15%。以念珠菌为主的酵母样真菌和以曲霉为主的丝状真菌是IFI最常见的病原菌,分别占91.4%和5.9%。在美国,念珠菌血症已跃居院内血源性感染的第4位。研究显示,器官移植受者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为20%~40%,而AIDS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可能性高达90%。尽管抗真菌的非药物治疗措施越来越受到重视,且不断有新的抗真菌药物问世,但IFI的发病率仍呈明显上升趋势。 2.ICU患者IFI的重要病原菌:ICU患者IFI的病原菌主要包括念珠菌和曲霉。ICU患者IFI仍以念珠菌为主,其中白念珠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占40%~60%)。但近年来非白念珠菌(如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等)感染的比例在逐渐增加。 侵袭性曲霉感染的发生率亦在逐渐上升,占所有IFI的5.9%~12%。曲霉多存在于潮湿阴暗且缺乏通风的环境中,其孢子飘浮于空气中易被患者吸入。曲霉属中最常见的是烟曲霉、黄曲霉及黑曲霉,焦曲霉与土曲霉较少见。另外,赛多孢霉属、镰孢霉属、接合菌中的根霉属与毛霉属的感染率亦有所升高。

常见抗真菌药物比较

常见抗真菌药物比较 表1,常见抗真菌药物抗菌谱比较 1、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棘白菌素、多烯类抗菌谱摘自于第39版桑福德抗微生 3、棘白菌素类、伏立康唑、多烯类尿中浓度很低;

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卡泊芬净、米卡芬净

与细菌感染性比较,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隐匿、不易诊断,抗真菌治疗目标性差,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已经成为临床严峻的挑战。临床医师需要加强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关注,掌握不同类别抗真菌药物特点,合理使用。 临床可供使用的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药物有如下几类,各自特点不同,需要注意选择。

两性霉素B及其脂类制剂 两性霉素B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治疗侵袭性新型真菌感染药物,其普通制剂为去氧胆酸盐,不良反应明显。近年来开发的两性霉素B脂制剂安全性明显提高,成为临床重要的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药物。这些制剂包括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两性霉素B胶质分散体、两性霉素B脂质体。 该类制剂特点为:①药物易分布于网状内皮组织,肝、脾和肺组织中,减少肾组织浓度,低血钾少见,肾毒性均低于普通制剂。②临床可应用较高剂量,一般3~6mg/(kg.d),滴速相对快。③长程用于艾滋病病人,对曲霉菌、隐球菌、念珠菌的耐受性好。④脂类制剂的剂量为常规制剂的3~5倍时,治疗念珠菌菌血症和隐球菌脑膜炎的疗效与常规制剂相 于常见不 组织内药物浓度高于血浓度,可通过血脑屏障分布到中枢神经系统。本品消除半衰期为6h,可在肝脏内广泛代谢,80%~90%的药物以无活性的代谢产物从尿液排出。 伏立康唑主要用于治疗隐球菌属、曲霉属及念珠菌属、对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无效的曲霉菌感染和对两性霉素B耐药的土霉菌感染及由足放线病菌属和镰刀菌属引起的严重真菌感染等。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可逆性视觉障碍(12%~30%),也可见发热、皮疹(6%)、恶心、呕吐、腹泻、头痛、腹痛、外周水肿、转氨酶升高(13.4%)等。使用时应注意监测视觉功能,监测肝肾功能。 其他新型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包括拉夫康唑、泊沙康唑,尚未在我国上市。

舌头真菌感染怎么治疗

舌头真菌感染怎么治疗 对于舌头真菌感染患者来说,了解舌头真菌感染的相关治疗方法是很有必要的,那么舌头真菌感染怎么治疗呢?接下来,本文就为大家介绍舌头真菌感染怎么治疗的相关内容,仅供大家参考。想要了解舌头真菌感染怎么治疗的朋友可以一起来看看哦! 舌头真菌感染是指真菌引起的舌头发生的各种疾病。舌头是人体的特殊部位,舌苔的情况也经常可以看出内脏的情况,所以平时医生看病的时候都要看一下我们的舌头,所以如果舌头得了病,一定要及时得就医,千万不能耽误。 舌头真菌感染怎么治疗?治疗时首先要认真仔细地检查舌 头和整个嘴巴,排除其他的病所引起的舌头痛。如果发现不是阳性的,就应该好好劝病人,并按时间的去做检查,让病人的思想放松,舌头痛的情况就会减缓。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选谷维素十毫克左右,每天吃三次;或者用普鲁液涂在伤口上;如果是有更年期的妇女,用雌激素治疗会有更好的效果。

治愈以后要怎么护理也是很重要的。首要就是要保持口腔的清洁,每次饭后都要进行漱口,远离那些刺激性比较大的食物,如果平时舌头出现了伤口,那么一点要及时得处理,千万不能马虎。 建议大家在平时应该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补充充足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c,多吃一些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注意平时饮食的均衡,不要挑食,少吃辛辣油腻,或者过烫的食物。 平时要注意口腔的清洁和卫生,吃完东西一定要漱口,平时吃的东西也要注意卫生,防止真菌的感染,平时要注意刷牙,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出去运动,增强自己的免疫力,多喝水,多到户外运动。 以上就是关于舌头真菌感染怎么治疗的相关介绍。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介绍之后,已经知道舌头真菌感染怎么治疗了。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舌头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法是比较多的,因此,大家也不要太过于担心了。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对想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