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打印)(1)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打印)(1)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打印)(1)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打印)(1)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

1.basophilia(嗜碱性):苏木精染液呈碱性,可使多数细胞核内的染色质及细胞质内的核糖体等染成蓝紫色,称嗜碱性。

2.acidophilia(嗜酸性):伊红是酸性染料,可使多数细胞的细胞质染成粉红色,称嗜酸性。

3.metachromasia(异染性):肥大细胞中的颗粒经甲苯胺蓝等蓝色染料染色后呈紫红色,这种现象为异染性。

4. endothelium:(内皮):衬于心脏、血管、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

内皮游离面光滑,有利于血液和淋巴液的流动。

5.mesothelium(间皮):衬于胸膜、腹膜及心包膜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

间皮细胞游离面光滑,便于内脏器官活动。

6.microvillus(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细胞膜和细胞质共同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

7.cilium(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粗而长的突起,可节律性定向摆动。

8.chemotaxis(趋化性):巨噬细胞的这种向趋化因子定向移动的特性。

9.Reticulocyte (网织红细胞):刚从骨髓进入血液的新生红细胞有的尚残留部

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蓝色细网状,称网织红细胞,在成人约占红细胞

总数的0.5%-1.5%。

10.isogenous group (同源细胞群):在软骨组织深部,软骨细胞逐渐长大成熟,

变为椭圆形,多成群分布,每群2-8个细胞,这些细胞由一个软骨细胞分裂增

殖而来,称同源细胞群。

11.bone lamella(骨板):在骨基质中,胶原纤维规律地成层排列,且与骨盐晶

体和基质紧密结合,构成骨板。

12.osteon(骨单位):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呈纵行的圆筒状由4-20层同心圆排

列的骨板围绕中央管而构成。

13.sarcomere (肌节) :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包括1/2I带+1/2A 带+1/2I带,是肌原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4.transverse tubules (横小管) :是肌膜向细胞内凹陷形成的微细小管,又称T小管。

15.sarcoplasmic reticulum(肌质网):是肌纤维中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两条相邻的横小管之间,包绕在每条肌原纤维的周围,其中部为纵形的纵小管,两端为膨大的终池。

16.Synapse(突触):神级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的一种特殊化的细胞连接,称为突触。可分为化学性突触和电突触。

17.Internode(结间体):相邻两个郎飞结之间的一段有髓神经纤维称结间体,一个结间体的髓鞘由一个胶质细胞形成。

18. pancreatic islet (胰岛) :内分泌部散在于胰腺腺泡之间,由小岛样细胞团块

构成,又称胰岛。

19. pulmonary lobule(肺小叶):每一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分支和肺泡,组成肺小叶。

20. renal lobule(肾小叶):每条髓放线及周围的皮质迷路构成一个肾小叶。

21.chemotaxis(趋化性):巨噬细胞向趋化因子定向移动的特性称为趋化性。

22.triad(三联体):每条横小管与两侧的终池组成三联体。

23.portal area(门管区):在相邻肝小叶之间的结缔组织内,常伴行小叶间动脉和静脉及小叶间胆管三种管道,该区域称为门管区。

24.bile canaliculus(胆小管):由相邻肝细胞的局部细胞膜凹陷形成。

25.renal lobule(肾小叶):每条髓放线及周围的皮质迷路构成一个肾小叶。

26.perisinusoidal space(窦周间隙):为血窦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的狭小间隙,又称狄氏腔(Disse space)

27.renal lobe(肾叶):每一个肾锥体的底部与皮质相连构成一个肾叶。

28.spermatogenesis(精子发生):从精原细胞发育成为精子的过程称为精子发生。

29.spermiogenesis(精子形成):精子不再分裂,经过复杂的形态变化,由圆形逐渐转变为蝌蚪状的精子,这一过程称为精子形成。

30.corona radiata(放射冠):紧靠透明带的一层高柱状的卵泡细胞呈放射状排列,称放射冠。

31.fertilization(受精):成熟获能后的精子与发育正常的卵子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32.cleavage(卵裂):受精卵进行的有丝分裂。

33.morula(桑椹胚):受精后72小时,卵裂球达到12-16个细胞,细胞紧密相贴,形似桑葚,称桑椹胚。

34.implantation(着床):胚泡逐渐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称植入或着床。

35.primitive streak(原条):入胚第3周,胚盘的部分上胚层细胞迅速增殖,并由胚盘两侧向尾侧中轴线迁移,形成一条细胞增厚区,称原条。

36.blastocyst(胚泡):桑椹胚进入子宫腔后,细胞继续分裂,卵裂球数目增加到100个左右,细胞按一定规律排列,形似泡状,称胚泡。

37.decidua(蜕膜):胚泡植入后,子宫内膜的功能层称蜕膜,它将在分娩时脱落。

38.ovulation(排卵):成熟卵泡破裂,次级卵母细胞及其周围的透明带,放射冠从卵巢表面排出的过程。

39.corpus luteum(黄体):排卵后,残留在卵巢内的卵泡壁,卵巢膜及血管一起向卵泡腔塌陷,在LH的作用下,逐渐发育成一个体积大且富含血管的内分泌细胞团,新鲜时呈黄色,称黄体。

二、简答及论述

1. Describe the productive process of the paraffin section.石蜡切片主要制作过程

①取材和固定:取新鲜材料,切成小块,立即投入甲醛、乙醇等固定剂中进行固定,使组织中的蛋白质迅速凝固,以保持其生活状态下的结构。

②脱水、透明和包埋:将固定好的材料用乙醇脱水,经二甲苯透明,再入石蜡浸透、包埋。

③切片与染色:用切片机切成5-10微米的薄片,贴在载玻片上。切片脱蜡后进行染色。

④封固:切片脱水、透明后,滴加中性树胶和盖片进行封固。

2.Classific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epithelium.被覆上皮的分类及分布。

内皮:心脏、血管及淋巴管的腔面

单层扁平上皮间皮:胸膜、腹膜及心包膜的表面

单层上皮其他:肺泡和肾小囊壁层等上皮

单层立方上皮:甲状腺滤泡及肾小管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胃、肠和子宫等腔面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呼吸管道等的腔面

复层扁平上皮未角化的:口腔、食管和阴道的腔面

复层上皮角化的:皮肤的表皮

复层柱状上皮:睑结膜、男性尿道等的腔面

变移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及膀胱等的腔面

3.Describe the general feature of epithelium.上皮组织的特点。

(1)细胞多且形状规则排列紧密,细胞间质极少;

(2)上皮或上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活动具有明显的极性,朝向体表或器官腔内的一面称游离面,相对的另一面是基底面,借基膜与深部结缔组织相接;

(3)上皮组织内大多无血管,其营养靠结缔组织中的血管透过基膜提供;

(4)上皮内常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分布。

4.Describ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icrovillus and cilium.微绒毛和纤毛的异同点?

相同点: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共同伸出的突起。

不同点:微绒毛:①细小的指状突起,电镜下才能辨认。②微绒毛内可见纵行的微丝。③微绒毛显著扩大了细胞游离面的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

纤毛:①粗而长的突起,光镜下可辨认。②电镜下可见纤毛中含有纵行排列的微管,中央为2条单独的微管,周围有9组二联微管。③纤毛可节律性定向摆动。

5.Describe the microstructure and the function of basement membrane.基膜的光电镜结构和功能。

LM: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之间的薄层均质膜,HE染色的切片上呈粉红色。EM:①基膜分为基板和网板。②基板由上皮细胞分泌产生,分为透明层和致密层。③构成基板的主要成分为层黏连蛋白、纤连蛋白和Ⅳ胶原蛋白。④网板由结缔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分泌产生的网状纤维和基质构成。

功能:①基膜具有支持、连接和固定细胞的作用。②能引导上皮细胞移动并影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③基膜还是半透膜,有利于上皮细胞和深部结缔组织进行物质交换。

Please describe the micro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fibroblast.(成纤维细胞)结合功能简述成纤维细胞的微细结构。

成纤维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细胞成分。

LM:细胞扁平状,形态不规则,有多个突起;细胞边缘不清;胞质丰富,呈嗜碱性;核较大,卵圆形,着色浅,核仁明显。

EM:胞质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功能:合成和分泌细胞外基质(三种纤维和基质)

7. Please describe the micro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plasma cell.(浆细胞)结合功能简述浆

细胞的微细结构。

浆细胞来源于血液中的B淋巴细胞。

LM: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呈嗜硷性;核周质着色浅,形成一淡染区;核圆形,偏向细胞的一侧,核仁明显,异染色质呈团块状紧靠核膜内侧,呈辐射状排列,形似车轮。

EM:胞质内可见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及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功能: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即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8.Please describe the micro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macrophage.(巨噬细胞)结合功能简述巨噬细胞的微细结构。

巨噬细胞来源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

LM:圆形或卵圆形,当功能活跃时,可伸出伪足。胞质丰富,多为嗜酸性,核较小深染。 EM:细胞表面有许多微绒毛和皱褶,胞质内含有大量溶酶体、吞饮小泡、吞噬体和残余体;

还有许多高尔基复合体、微丝和微管。

功能:吞噬作用;抗原呈递作用;分泌作用。

9.Please describe the micro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mast cell.(肥大细胞)结合功能简述肥大细胞的微细结构。

LM: 细胞体积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内充满粗大的异染性颗粒。

EM:胞质内含大量膜包颗粒,颗粒内含有肾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功能:参与机体过敏反应和抗凝血作用。

10. Please describe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fibers in loose connective tissue.比较疏松结缔组织纤维的微细结构。

(1)胶原纤维:

LM:新鲜时呈白色,又称白纤维。HE染色标本中,呈粉红色,呈波浪状并交织成网。EM:由更细的胶原原纤维构成。胶原原纤维有明暗相间的横纹。化学成分: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2)弹性纤维:

LM:新鲜时呈黄色,又称黄纤维。较细,交织成网,用地衣红染色呈紫色或深棕红色。EM:由弹性蛋白和微原纤维组成。

(3)网状纤维:

LM:细而短,相互交织成网。在HE染色标本中不着色,镀银染色呈棕黑色。

EM:网状纤维也有60-70nm的周期性横纹。化学成分:Ⅲ型胶原蛋白。

11.LM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WBC.(白细胞)五种白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白细胞为无色有核的球形细胞,发挥防御和免疫功能。光镜下,根据白细胞胞质有无特殊颗粒,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按颗粒的嗜色性,有粒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粒白细胞有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细胞质内无特殊颗粒,但含有嗜天青颗粒。

(1)中性粒细胞: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细胞直径10-12um,核呈杆状或分叶状,3叶核多见。中性粒细胞的细胞质染成粉红色,细胞质中充满大量细小、分布均匀的颗粒。其中体积较大、着淡紫色的为嗜天青颗粒,约占颗粒总数的20%。特殊颗粒约占颗粒总数的80%,

是一种分泌颗粒。中性粒细胞可做活跃的变形运动,具有趋化性和吞噬功能,吞噬细菌后成为脓细胞。

(2)嗜酸性粒细胞:核多为2叶,细胞直径10-15um,细胞质内充满粗大、分布均匀、染成橘红色、有折光性的嗜酸性颗粒。嗜酸性粒细胞也能做变形运动,具有趋化性,减弱过敏反应,释放主要碱性蛋白和各种酶类。

(3)嗜碱性粒细胞:细胞直径12-15um,细胞核呈S形或不规则形,偶见分叶,着色较浅。细胞质内含有大小不等、分布不均、染成蓝紫色的嗜碱性颗粒。嗜碱性粒细胞的功能与肥大细胞相似,参与过敏反应,并有抗凝血作用

(4)单核细胞:体积最大的白细胞,直径14-20um,细胞核呈肾形、马蹄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颗粒细而松散,故着色较浅。细胞质丰富,嗜碱性而呈灰蓝色,内含许多细小的淡紫色嗜天青颗粒。血液与骨髓中的单核细胞和器官组织内的巨噬细胞共同构成了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单核细胞功能与巨噬细胞相似,能消灭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吞噬细菌、消除体内衰老病变的细胞、参与免疫应答,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参与机体造血调控。(5)淋巴细胞:大小不等,细胞核大而圆,染色质浓密呈块状,染色深。细胞质很少,嗜碱性,染成蔚蓝色,含少量嗜天青颗粒。淋巴细胞分为三类:①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并调节免疫应答;②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③NK 细胞,能非特异杀伤某些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12.Describe the micro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osteoblast.(成骨细胞) 结合功能讲述成骨细胞的结构及功能。

成骨细胞分布于骨组织的表面,排成一层,胞体较大,立方形或矮柱状,核大而圆,胞质嗜碱性;电镜下胞质内含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功能:合成和分泌基质和胶原纤维,形成类骨质,同时还向类骨质中释放基质小泡。

13.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of three type of cartilages.比较三种软骨的不同点。

⑴透明软骨:①软骨基质中含有胶原原纤维,光镜下难以分辨;②透明软骨新鲜时呈半透明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③分布于成体的肋软骨、关节软骨、呼吸道的软骨以及早期胚胎的骨架。

⑵弹性软骨:①软骨基质中含有大量交织成网的弹性纤维,胶原原纤维较少;②弹性软骨新鲜时呈黄色,具有较强的弹性;③分布于耳廓、会厌等处。

⑶纤维软骨:①软骨基质中含大量平行或交织排列的胶原纤维束;②纤维软骨新鲜时呈乳白色,具有较大的韧性,并可对抗压力和摩擦;③分布于椎间盘、关节盘和耻骨联合等处。

14.To compare the microstructure of skeletal muscle and cardiac muscle.比较骨骼肌和心肌纤维微细结构的异同点。

相同点:①肌纤维细长纤维状。②肌浆内含有肌丝。③有收缩功能。④横纹肌。

异同点:

⑴LM:骨骼肌:①长圆柱形;②核多个,位于肌膜下方;③横纹明显。

心肌:①短柱状,有分支;②核1~2个,位于细胞中央;③横纹不明显。

⑵EM:骨骼肌:①肌原纤维明显;②横小管位于明暗带交界处;③肌质网发达;形成三联体。

心肌:①肌原纤维粗细不等、界限不分明;②横小管较粗,位于Z线水平;③肌质网稀疏,纵小管不发达,多形成二联体;④细胞间有闰盘。

15. The ultrastructure of Chemical synapse.(化学性突触的超微结构)

⑴化学性突触由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组成,突触前成分和突触后成分彼此相对的细胞膜较其余部位略增厚分别称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两者之间的狭窄间隙为突触间隙,⑵突触前成分内含有许多突触小泡,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⑶突触后膜上含有能与突触前成分释放的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16.The structure of Multipolar neuron.(多极神经元) 多极神经元的结构。

⑴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组成。胞体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

⑵细胞核位于中央,大而圆、色浅,核仁清楚。胞体的细胞质又称核周质,内可见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光镜下尼氏体呈嗜碱性的斑块状或颗粒状。在镀银切片中,神经原纤维呈棕黑色细丝状。电镜下尼氏体由粗面内质网及游离核糖体构成。神经原纤维是由神经丝和微管组成。

⑶突起可分为树突和轴突,其中树突一至多个,表面有树突棘,树突内含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树突具有接受刺激并将冲动传入神经元胞体的功能;轴突只有一个,胞体发出轴突的细胞质部位呈圆锥形,称轴丘,轴突和轴丘内无尼氏体,轴突主要功能是传导神经冲动。

17.Describe the construction features of medium-sized artery.(中动脉管壁)

⑴中动脉管壁由内向外依次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

⑵内膜最薄,由内皮和内皮下层构成,内皮下层之外还有内弹性膜。内皮为单层扁平上皮。内皮下层很薄,含有少量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平滑肌。内弹性膜由弹性蛋白构成,呈波浪状,为内膜和中膜的分界。

⑶中膜很厚,主要由10~40层环行平滑肌组成,又称为肌性动脉。

⑷外膜较厚,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在外膜与中膜交界处可见明显的外弹性膜。

18.Describe the construction features of large artery.(大动脉管壁)

⑴大动脉管壁由内向外依次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

⑵内膜最薄,由内皮和内皮下层构成,内皮下层之外为多层弹性膜组成的内弹性膜。内皮为单层扁平上皮;内皮下层是位于内皮下的结缔组织,较厚,含有少量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平滑肌。内弹性膜由弹性蛋白构成,呈波浪状,由于内弹性膜与中膜的弹性膜延续,故内膜与中膜的分界不清楚。

⑶中膜很厚,主要由40~70层弹性膜构成,又称弹性动脉。弹性膜之间有环形平滑肌和少量胶原纤维。

⑷外膜较薄,没有明显的外弹性膜,主要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19.Describe the structure and classification of capillaries, and feature and distribution of three kinds of capillaries.毛细血管的结构、分类以及三种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及分布

⑴光镜下,毛细血管的管壁主要由一层内皮细胞和基膜组成。在内皮细胞和基膜之间散在分布一种扁平而有突起的细胞,称周细胞。

⑵电镜下,毛细血管分为连续性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和血窦三型。

⑶连续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相互连续,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封闭细胞间隙,基膜完整,胞质中含较多吞饮小泡。分布在结缔组织、肌组织、肺、胸腺和中枢神经系统。

⑷有孔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含核部分厚,不含核部分很薄,有许多贯穿细胞的窗孔,基膜连续分布在胃肠粘膜、某些内分泌腺和肾血管球。

⑸血窦:又称窦状毛细血管,腔大且形状不规则,内皮细胞之间间隙较大,基膜连续、或不连续、或不存在。主要分布于肝、脾、骨髓及某些内分泌腺。

20. Describe the structure of heart.(心脏壁)

⑴心脏壁由三层膜组成,从内向外依次为心内膜、心肌膜和心外膜。

⑵心内膜包括内皮、内皮下层,内皮下层又分为内层和外层,内层由细密的结缔组织组成,外层又称心内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含有血管、神经,还有心传导系统的分支。

⑶心肌膜主要由心肌纤维构成。心肌纤维呈螺旋状,可分为内纵、中环、外斜三层,心肌纤维之间有结缔组织和丰富的毛细血管。心房肌和心室肌不相连续,分别附着于心骨骼,故两部分心肌纤维不连续。心室肌纤维较粗而长,心房肌纤维细而短,含有心房特殊颗粒,颗粒内含有心房钠尿肽,有很强的利尿、排钠、扩张血管和降血压的作用。

⑷心外膜是心包膜的脏层,它是由一层间皮和其下面的薄层结缔组织组成,称为浆膜,含有血管和神经,并常有脂肪组织。

21.To describe the structure of diffuse lymphoid tissue.(弥散淋巴组织) 简述弥散淋巴组织的结构特点。

①弥散淋巴组织无固定的形态,与周围无明显分界

②T细胞为主要成分

③弥散淋巴组织中除一般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外,有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其特征是内皮为单层立方或矮柱状,故又称高内皮微静脉,是淋巴细胞由血液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

22.To describe the structure of lymphoid nodule.(淋巴小结) 简述淋巴小结的结构。

⑴淋巴小结又称淋巴滤泡,呈圆形或椭圆形,境界清晰,主要由B细胞聚集而成。

⑵淋巴小结通常可分为初级淋巴小结和次级淋巴小结两种。未受到过刺激的淋巴小结未初级淋巴小结,体积较小,由密集的小淋巴细胞组成。次级淋巴小结的中央有明显的生发中心,由内向外分为暗区和明区,暗区由幼稚的大淋巴细胞密集而成,染色较深。明区含有较多的网状细胞、巨噬细胞和中等大的淋巴细胞,细胞分布松散,着色淡。在生发中心的顶部和周围有一层密集的小淋巴细胞,为小结帽,是最先接触抗原的部位。

23.To describe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lymphoid node.(淋巴结)试述淋巴结的结构和功能。

⑴淋巴结表面有薄层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被膜,被膜和淋巴结门的结缔组织伸入实质,形成许多小梁。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

⑵皮质位于被膜下方,分为浅层皮质、深皮质和皮质淋巴窦。

①浅层皮质:主要含淋巴小结和薄层弥散淋巴组织。淋巴小结主要为B细胞分布区,弥散淋巴组织主要为T细胞分布区。

②深皮质:又称副皮质区,为弥散淋巴组织,主要由T细胞聚集而成。

③皮质淋巴窦:包括被膜下窦和小梁周窦。

⑶髓质的淋巴组织排列成索状,称为髓索,主要有B细胞和浆细胞。髓索之间或髓索与小梁之间的淋巴窦为髓窦,窦腔宽大,互相通连成网,腔内巨噬细胞较多。

⑷淋巴窦:淋巴结内淋巴流动的通道。管壁由连续单层扁平上皮构成,内皮外有少量网状纤维、网状细胞和基质。窦腔内有许多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相互交织成网。除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外,偶见面纱细胞。

⑸淋巴结的功能:滤过淋巴液,参与免疫应答。

24.To describe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spleen.简述脾的结构和功能。

⑴脾的表面有致密结缔组织和平滑肌构成的被膜,实质分为白髓、红髓和边缘区。

⑵白髓:分为动脉周围淋巴鞘和淋巴小结两部分。动脉周围淋巴鞘为环绕在中央动脉周围的弥散淋巴组织,主要由T细胞构成。淋巴小结又称为脾小体,主要由B细胞组成。

⑶边缘区:介于白髓和红髓的交界处,以B细胞为主,是淋巴细胞由血液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是脾首先接触抗原并引起免疫应答的重要部位。

⑷红髓:分为脾索和脾窦。脾索是富含血细胞的淋巴组织索,含有许多B细胞,

浆细胞及巨噬细胞。脾索之间为脾窦。窦壁由长杆状内皮细胞纵向排列而成,细

胞外基膜不完整,外围网状纤维,形成栅栏状多缝隙结构,有利于血细胞穿透。

窦壁附近有较多的巨噬细胞。

25.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of lymphoid sinus and splenic sinusoid.(比较淋巴窦和脾窦在结

构上有何不同)

⑴淋巴窦是淋巴结内淋巴流动的通道。管壁由连续单层扁平上皮构成,内皮外有少量网状纤维、网状细胞和基质。窦腔内有许多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相互交织成网。除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外,偶见面纱细胞。

⑵脾窦是血窦,位于脾索之间,形状不规则。窦壁由长杆状内皮细胞纵向排列而成,细胞外基膜不完整,外围网状纤维,形成栅栏状多缝隙结构,有利于血细胞穿透。窦壁附近有较多的巨噬细胞。

26.To describe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yroid follicle.(甲状腺滤泡)

LM:甲状腺滤泡大小不等,由甲状腺滤泡上皮围成,滤泡腔内充满均质嗜酸性胶质。滤泡上皮多为单层立方上皮,其形态可随功能状态的不同发生变化。功能活跃时,上皮细胞变高,腔内胶质减少;反之,上皮细胞变扁,腔内胶质增多。滤泡之间或滤泡上皮细胞之间可见大而亮的滤泡旁细胞。

EM:滤泡上皮细胞游离面有微绒毛,胞质内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及溶酶体。

功能:滤泡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滤泡旁细胞分泌降钙素。

27.To describe the structure and secreted hormone of cortex in adrenal gland.(简述肾上腺皮质的结构及其所分泌的激素)

⑴肾上腺皮质由外向内分为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

⑵球状带:薄,细胞小,染色深,排列呈球、团状,分泌盐皮质激素,主要是醛固酮,可促

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重吸收Na+及排出K+。

⑶束状带:最厚,细胞大,染色浅,排列呈束或索,分泌糖皮质激素,主要为皮质醇和皮质

酮,促进蛋白质和脂肪分解并转变成糖,抗炎和抑制免疫反应的作用。

⑷网状带:紧靠髓质,细胞较小,排列呈索状,并互相连接成网,主要分泌雄激素,少量雌

激素。

28.To describe the EM of two type of endocrine cells.(内分泌细胞) 简述两种内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

含氮激素细胞:细胞质内富含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复合体及膜被分泌颗粒;

类固醇激素细胞:细胞质内含有丰富的滑面内质网、管状嵴线粒体,并含有较多的脂滴。

29.To describe the constitution of hypophyseal portal system.(简述垂体门脉系统的构成)

垂体上动脉进入垂体后在正中隆起和漏斗柄处分支并吻合形成第一级毛细血管

网。该网下行,进入结节部汇集形成数条垂体门微静脉,下行至远侧部再次形第

二级毛细血管网。垂体门微静脉加上两端的毛细血管网共同构成垂体门脉

30.To describe the micro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arietal cell in fundic gland.(壁细胞)

LM:细胞体积大,呈圆锥形;核圆,深染,居中,可见双核;胞质强嗜酸性。

EM:有丰富的细胞内分泌小管和微管泡系统;细胞内分泌小管迂曲分支,由顶部质膜凹陷形成,腔内有不规则的微绒毛;微管泡系统位于分泌小管的周围,为表面光滑的管状小泡。静止期,分泌小管多不与腺腔相通,微绒毛短而稀疏,而微管泡系统却极发达;分泌期,分泌小管开放,微绒毛增多、增长,而微管泡数量锐减。

功能:⑴合成分泌盐酸,又称泌酸细胞。①盐酸可激活胃蛋白酶原;②刺激肠道的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③杀菌作用。

⑵分泌内因子,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

31.To describe the micro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hief cell in fundic gland.(主细胞)

LM:细胞呈柱状,核圆,位于基部,细胞质基部呈强嗜碱性,顶部充满酶原颗粒。

EM:核下方有大量粗面内质网,核上方发达的高尔基体和酶原颗粒。

功能:合成、分泌胃蛋白酶原,又称胃酶细胞。

32.To describe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endocrine pancreas.(内分泌腺)

⑴胰腺内分泌部散在于胰腺腺泡之间,由小岛样细胞团块构成,又称胰岛。

⑵胰岛细胞成团、索状,细胞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主要由3种细胞组成。

⑶A细胞:占胰岛细胞总数20%,位于胰岛的周边部,分泌胰高血糖素;B细胞:约占胰岛细胞总数的75%,多居胰岛中央,分泌胰岛素;D细胞:约占5%,散在于A、B细胞之间,分泌生长抑素,直接作用于A、B细胞,对其分泌起抑制作用。

33.To discuss the structure of hepatic lobule.论述肝小叶的结构。

⑴肝小叶为多角的棱柱体,中央为一条纵形的中央静脉,以中央静脉为中心,肝板和肝血窦呈放射状排列。

⑵肝细胞:胞体较大,呈多面体,细胞核大而圆,着色浅,胞质嗜酸性,每个肝细胞有三个不同的功能面,即胆小管面、血窦面和肝细胞之间的连接面。

⑶肝血窦:窦壁由有孔内皮构成,内皮外无基膜,仅见散在的网状纤维,其通透性大,利于肝细胞和血液间的物质交换。窦内有肝巨噬细胞。

⑷窦周隙:血窦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的狭小间隙,其中充满从血窦来的血浆,肝细胞的微绒毛浸于其中,窦周隙是肝细胞与血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窦周隙还存在着散在的网状纤维和贮脂细胞,

⑸胆小管:相邻肝细胞局部细胞膜凹陷形成胆小管,胆小管的管腔狭小,周围的肝细胞膜有紧密连接,封闭胆小管周围的细胞间隙,防止胆汁外溢。

34.To describe the changes of conducting portion.简述肺导气部管壁变化规律。

⑴肺导气部包括叶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

⑵管腔由大变小,上皮由高变低,杯细胞逐渐减少至无。

⑶气管腺由多到少至无,透明软骨碎片逐渐减少至无。

⑷环形平滑肌由少量到多,至完整环形排列。

35.Describe the microstructure and the function of typeⅡalveolar epithelium.简述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微细结构和功能。

⑴细胞立方形或圆形,散在于I型肺泡细胞之间,覆盖肺泡5%表面积。细胞为核圆,细胞质着色浅,呈泡沫状。

⑵电镜下,细胞游离面有短小的微绒毛,胞质中含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以及线粒体和溶酶体。核上方有高电子密度的分泌颗粒,颗粒内含同心圆或平行排列的板层结构,称嗜锇性板层小体,其内容物多为磷脂。

⑶细胞将其颗粒内容物释入肺泡腔,在肺泡上皮表面铺展,形成一层薄膜,称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稳定肺泡大小的作用。

36.The definiton and structure blood-air barrier.(气-血屏障)

定义:气血屏障是指肺泡内气体与血液进行交换所通过的结构。

组成结构:肺泡表面液体层,I型肺泡细胞及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及内皮。

37.Describe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ulmonary alveoli.(肺泡)

⑴肺泡是半球形小囊,开口于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或肺泡囊,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构成肺的主要结构。

⑵肺泡壁薄,由单层肺泡上皮组成。肺泡上皮由I型和Ⅱ型肺泡细胞组成。

⑶I型肺泡细胞,覆盖肺泡95%的表面积,其不含核部分扁平而菲薄,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细胞无增殖能力,损伤后由Ⅱ型肺泡细胞增殖分化补充。

⑷Ⅱ型肺泡细胞立方形或圆形,散在于I型肺泡细胞之间,覆盖肺泡5%表面积。细胞为核圆,细胞质着色浅,呈泡沫状。电镜下,细胞游离面有短小的微绒毛,胞质中含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以及线粒体和溶酶体。核上方有高电子密度的分泌颗粒,颗粒内含同心圆或平行排列的板层结构,称嗜锇性板层小体,其内容物多为磷脂。细胞将其颗粒内容物释入肺泡腔,在肺泡上皮表面铺展,形成一层薄膜,称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稳定肺泡大小的作用。

⑸相邻肺泡间的薄层结缔组织形成肺泡隔,其内含丰富的连续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其弹性起到回缩肺泡的作用。

⑹肺泡孔,是相邻肺泡之间气体流通的小孔,可均衡肺泡间气体的含量。当某个终末细支气管阻塞时,可通过肺泡孔建立侧支通气道。

⑺气-血屏障是指肺泡腔内气体与血液内气体进行交换所通过的结构。包括肺泡表面液体层、I型肺泡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气—血屏障很薄,有利于快速地进行气体交换。

38. Describe the micro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renal corpuscle.(肾小体)

⑴肾小体呈球形,由血管球和肾小囊两部分构成,是滤过血浆的场所。

⑵血管球是入球微动脉与出球微动脉间的蟠曲成球的毛细血管袢,入球微动脉较出球微动脉粗,毛细血管腔内血压高,利于滤过。毛细血管内皮为有孔内皮。

⑶肾小囊壁由壁层和脏层两层构成,之间为肾小囊腔,壁层为单层扁平上皮,脏层由足细胞构成,足细胞伸出初级突起,进而再发出次级突起,相邻足细胞次级交起相互呈指状交叉,紧贴在血管球毛细血管基膜外。突起之间有裂孔,孔上有裂孔膜。

⑷血浆中某些物质经毛细血管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的裂孔膜,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这三层结构称为滤过屏障。

39.Describe the structure of filtration barrier.(滤过屏障)

当血液流过血管球毛细血管时,由于管内血压较高,血浆内的某些物质经有孔毛细血管内皮和基膜,以及足细胞裂孔膜滤入肾小囊腔,这三层结构被称为滤过屏障。

40.Describe the differention of structure and function between proximal convoluted tubule and distal convoluted tubule.(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

近曲小管:⑴光镜下,管壁厚,细胞锥体形或立方形,细胞界限不清,胞质嗜酸性,游离面有刷状缘,基底部有纵纹。

⑵电镜下,游离面有大量密集整齐排列的微绒毛,细胞侧面有许多侧突并相

互嵌合,基底面有许多质膜内褶,内褶间有许多纵向排列的线粒体。

⑶是重吸收的主要部位。

远曲小管:⑴光镜下,管腔规则,上皮细胞立方形,着色浅。细胞游离面无刷状缘,基底部纵纹明显。

⑵电镜下,游离面有少量微绒毛,基底部质膜内褶发达,内褶间线粒体细长,

数量多。

⑶是离子交换的重要部位。

41.简述精子形成及主要变化。

精子形成:精子细胞不再分裂,经过复杂的形态变化,由圆形

逐渐转变为蝌蚪状精子的过程。

精子形成的主要变化:

①核染色质高度浓缩,核变长移向细胞一侧,构成精子头部。

②高尔基复合体形成顶体泡,顶体泡融合增大,形成顶体。

③中心体迁移到顶体对侧,其中一个中心粒形成轴丝,构成

精子尾部的主要结构。

④线粒体缠绕在轴丝周围形成线粒体鞘。

⑤多余胞质汇聚于尾部,形成残余胞质脱落。

42.简述睾丸间质细胞的结构及功能。

结构:LM—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核圆,居中,胞质嗜酸性。

EM—具有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的超微特征。即含丰富的

滑面内质网、管状嵴线粒体及脂滴。

功能:分泌雄激素。

43.简述黄体的定义、结构及功能。

⑴排卵后,残留于卵巢内的卵泡壁、卵泡膜及血管一起向卵泡腔塌陷,在LH的作用下,发

育为一个体积较大又富有血管的内分泌细胞团,新鲜时呈黄色。

⑵由颗粒黄体细胞和膜黄体细胞构成,并富含血管。颗粒黄体细胞位于黄体中央,细胞体积大,胞质中含有脂滴,染色浅,数量多。膜黄体细胞位于黄体的周边,数量少,细胞体积小,染色深,胞质嗜酸性。

⑶电镜下,具有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的结构特点,即含丰富的滑面内质网、管状嵴线粒体及脂滴。

⑷功能:颗粒黄体分泌孕激素和松弛素。膜黄体细胞协同颗粒黄体细胞作用分泌雌激素。

44.试述子宫内膜月经周期的结构变化。

⑴月经周期:自青春期至绝经期,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底部和体部的内膜功能层发生周期性变化,即每28天左右发生一次内膜的剥脱出血和修复增生过程,这种周期性变化称月经周期。每个月经周期分为月经期、增生期和分泌期。

⑵月经期:

①月经周期的第1—4天。

②螺旋动脉持续收缩,使内膜功能层缺血缺氧坏死。

③螺旋动脉扩张,毛细血管破裂,最后血液与坏死脱落的内膜组织一起排出即月经。

④月经期末,功能层全部脱落,基底层残存的子宫腺上皮和基质细胞增生,修复内膜上皮。

⑶增生期:

①月经周期的第5—14天,又称卵泡期。

②子宫内膜厚度由1mm增加到2-4mm。

③增生早期,子宫腺少而直,腺腔小;晚期-子宫腺增大、增长,腺体弯曲,腺腔扩大。

④螺旋动脉增长、弯曲。

⑤固有层基质细胞分裂增殖,产生大量的纤维和基质。

⑷分泌期:

①月经周期的第15—28天,又称黄体期。

②在黄体分泌的雌、孕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进一步增厚。

③子宫腺增多、增长并高度弯曲,腺腔膨胀,腔内可见分泌物。

④螺旋动脉更长、更弯并达内膜表层。

⑤固有层内组织液增多,呈现水肿。基质细胞肥大,胞质充满糖原和脂滴,分化为前蜕膜细胞。

45. 简述受精的时间、地点和意义。

时间:排卵后12小时内。

地点:输卵管壶腹部。

意义:①受精刺激次级卵母细胞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使受精卵进行快速的分裂分化,形成一个新个体。

②恢复了二倍体细胞,维持物种的延续性。

③受精决定了新个体的遗传性别。

④遗传物质重组,新个体具有不同于亲代的新性状。

46.简述胚泡的定义及结构。

①桑椹胚进入子宫腔后,细胞继续分裂,卵裂球数目增加到100个左右时,细胞按一定规律

排列,形似泡状。

②其周围的细胞排列成单层,称滋养层。

③胚泡中的腔称为胚泡腔,腔内含液体。

④滋养层内侧有一团细胞与之相贴,称内细胞群,为胚胎干细胞。

⑤覆盖在内细胞群外面的滋养层称极端滋养层。

47.简述植入的定义、地点和时间。

定义:胚泡逐渐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称植入或着床。

地点:子宫体前、后壁或子宫底内膜处。

时间:受精后5-6天开始,11-12天完成。

48.简述肺导气部管壁变化规律。

⑴肺导气部包括叶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

⑵管腔由大变小,上皮由高变低,杯细胞逐渐减少至无。

⑶气管腺由多到少至无,透明软骨碎片逐渐减少至无。

⑷环形平滑肌由少量到多,至完整环形排列。

49.论述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Describe the general structure of the wall of the digestive tube)

消化管壁由内向外分四层:即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粘膜层由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层组成。上皮:胃肠为单层柱状上皮,食管、肛门为复层扁平上皮:固有层为结缔组织,有小消化腺;粘膜肌为内环外纵薄层平滑肌,食管为一层较厚纵行平滑肌。粘膜下层为疏松CT,肌层大部分为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少部分为骨骼肌。外膜大部分为浆膜,即由结缔组织和间皮构成,少部分为纤维膜,即仅由结缔组织构成。

东南大学考研材料科学基础108个重要知识点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基础108个重要知识点 1.晶体-原子按一定方式在二维空间内周期性地规则重复排列,有固定熔点、各 向异性。 2.中间相-两组元A和B组成合金时,除了形成以A为基或以B为基的固溶体外,还可能形成晶体结构与A,B两组元均不相同的新相。由于它们在二元相图上的位置总是位于中间,故通常把这些相称为中间相。 3.亚稳相-亚稳相指的是热力学上不能稳定存在,但在快速冷却成加热过程中, 由于热力学能垒或动力学的因素造成其未能转变为稳定相而暂时稳定存在的一 种相。 4.配位数-晶体结构中任一原子周围最近邻且等距离的原子数。 5.再结晶-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之后,在原变形组织中重新产生了无 畸变的新晶粒,而性能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恢复到变形前的状态,这个过程称 为再结晶。(指出现无畸变的等轴新晶粒逐步取代变形晶粒的过程) 6.伪共晶-非平衡凝固条件下,某些亚共晶或过共晶成分的合金也能得到全部的 共晶组织,这种由非共晶成分的合金得到的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 7.交滑移-当某一螺型位错在原滑移面上运动受阻时,有可能从原滑移面转移到 与之相交的另一滑移面上去继续滑移,这一过程称为交滑移。 8.过时效-铝合金经固溶处理后,在加热保温过程中将先后析出GP区,B ” B ' 和9o在开始保温阶段,随保温时间延长,硬度强度上升,当保温时间过长,将 析出B '这时材料的硬度强度将下降,这种现象称为过时效。 9.形变强化-金属经冷塑性变形后,其强度和硬度上升,塑性和韧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形变强化

10.固溶强化-由于合金元素(杂质)的加入,导致的以金属为基体的合金的强度得到加强的现象。 11.弥散强化-许多材料由两相或多相构成,如果其中一相为细小的颗粒并弥散分布在材料内,则这种材料的强度往往会增加,称为弥散强化。 12.不全位错-柏氏矢量不等于点阵矢量整数倍的位错称为不全位错。 13.扩展位错-通常指一个全位错分解为两个不全位错,中间夹着一个堆垛层错的整个位错形态。 14.螺型位错-位错线附近的原子按螺旋形排列的位错称为螺型位错。 15.包晶转变-在二元相图中,包晶转变就是已结晶的固相与剩余液相反应形成另一固相的恒温转变。 16.共晶转变-由一个液相生成两个不同固相的转变。 17.共析转变-由一种固相分解得到其他两个不同固相的转变。 18.上坡扩散-溶质原子从低浓度向高浓度处扩散的过程称为上坡扩散。表明扩散的驱动力是化学位梯度而非浓度梯度。 19.间隙扩散-这是原子扩散的一种机制,对于间隙原子来说,由于其尺寸较小,处于晶格间隙中,在扩散时,间隙原子从一个间隙位置跳到相邻的另一个间隙位置,形成原子的移动。 20.成分过冷-界面前沿液体中的实际温度低于由溶质分布所决定的凝固温度时产生的过冷。 21.一级相变-凡新旧两相的化学位相等,化学位的一次偏导不相等的相变。 22.二级相变-从相变热力学上讲,相变前后两相的自由能(焓)相等,自由能(焓) 的一阶偏导数相等,但二阶偏导数不等的相变称为二级相变,如磁性转变,有序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 第一章组织学绪论 本章重点: 1、掌握:组织学、石蜡切片术、光镜结构、嗜酸性、嗜碱性、HE染色法和超微结构的概念 2、了解:常用的研究方法 一、组织学的内容和意义 1、组织学概念:研究正常人体的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2、组织学研究水平: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 3、组织 (1)构成: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 (2)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二、组织学技术简介 1、光镜技术 石蜡切片术: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5 ~10 μm 厚)、染色、封片 苏木精- 伊红染色法(HE染色法):苏木精为碱性染料,使染色质和核糖体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使胞质和细胞外基质着红色 嗜酸性:组织细胞中的结构与酸性染料亲和力强者称为嗜酸性. 嗜碱性:组织细胞中的结构与碱性染料亲和力强者称为嗜碱性. 光镜结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组织细胞结构 2、电镜技术 超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的组织细胞的结构. 第二章上皮组织 本章要点: 掌握:上皮组织的特点及分类;被覆上皮的分类,各类的分布及功能(掌握) 熟悉:腺上皮和腺的概念,外分泌腺的一般结构;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的功能意义 了解: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的结构特点 一、概述: (一)上皮组织的特点 1、上皮组织由大量排列紧密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外基质组成 2、上皮细胞具有明显的极性(游离面、基底面和侧面) 3、基底面附着于基膜 4、上皮组织内大多无血管 5、上皮组织内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二)分类与功能 分类:1、被覆上皮-分布于体表,体内管、腔、囊的内表面 2、腺上皮-构成腺体 功能:保护、吸收、分泌、排泄 二、被覆上皮 1、单层扁平上皮又称单层鳞状上皮 特点:表面光滑,利于液体流动,减少器官间磨擦 分布:内皮:心血管、淋巴管内表面 间皮:心包膜、胸膜、腹膜 其它:肺泡、肾小囊 2、单层立方上皮 特点:细胞呈立方形(侧面观)或多角形(表面观),核圆居中 分布:甲状腺滤泡、肾小管 3、单层柱状上皮 特点:细胞呈柱状(侧面观)或多角形(表面观),核长圆形、位于基底部 分布:胃、肠、胆囊、子宫等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特点: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构成,核位置参差不齐;细胞基底部均附着于基膜;基膜明显 分布:呼吸道 5、复层扁平上皮又称复层鳞状上皮 特点:表层细胞呈扁平状;中层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基底细胞矮柱状,有增殖能力;基底面凹凸不平 分布:皮肤表皮-角化 口腔、食管和肛管-未角化 6、变移上皮

材料科学基础知识点

材料科学基础 第零章材料概论 该课程以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为对象,从材料的电子、原子尺度入手,介绍了材料科学理论及纳观、微观尺度组织、细观尺度断裂机制及宏观性能。核心是介绍材料的成分、微观结构、制备工艺及性能之间的关系。 主要内容包括:材料的原子排列、晶体结构与缺陷、相结构和相图、晶体及非晶体的凝固、扩散与固态相变、塑性变形及强韧化、材料概论、复合材料及界面,并简要介绍材料科学理论新发展及高性能材料研究新成果。 材料是指:能够满足指定工作条件下使用要求的,就有一定形态和物理化学性状的物质。 按基本组成分为:金属、陶瓷、高分子、复合材料 金属材料是由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通过冶炼方法制成的一类晶体材料,如Fe、

Cu、Ni等。原子之间的键合方式是金属键。陶瓷材料是由非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经烧结或合成而制成的一类无机非金属材料。它可以是晶体、非晶体或混合晶体。原子之间的键合方式是离子键,共价键。 聚合物是用聚合工艺合成的、原子之间以共价键连接的、由长分子链组成的髙分子材料。它主要是非晶体或晶体与非晶体的混合物。原子的键合方式通常是共价键。 复合材料是由二种或二种以上不同的材料组成的、通过特殊加工工艺制成的一类面向应用的新材料。其原子间的键合方式是混合键。 材料选择: 密度 弹性模量: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 强度:是指零件承受载荷后抵抗发生破坏的能力。 韧性:表征材料阻止裂纹扩展的能力功能成本

结构(Structure) 性质(Properties) 加工(Processing) 使用性能(Performance) 在四要素中,基本的是结构和性能的关系,而“材料科学”这门课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材料的结构、性能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宏观结构←显微镜下的结构←晶体结构←原子、电子结构 重点讨论材料中原子的排列方式(晶体结构)和显微镜下的微观结构(显微组织)的关系。以及有哪些主要因素能够影响和改变结构,实现控制结构和性能的目的。 第一章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 1.引言 材料的组成不同,性质就不同。 同种材料因制备方法不同,其性能也不同。这是与材料的内部结构有关:原子结构、原子键合、原子排列、显微组织。 原子结构 主量子数n

口腔材料学知识点

第一章 口腔材料:为了对缺损或缺失的软硬组织进行人工修复,恢复其外形与功能,所使用的主要就是人工合成的材料或其组合物,这些材料被称为口腔材料 口腔材料的分类: 1、按材料性质分类: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金属材料,金属材料 2、按材料用途分类:修复材料,辅助材料 第二章 构成现在材料科学的三大支柱: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与高分子材料 合金特性: 1、熔点与凝固点:合金没有固定的熔点与凝固点,多数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各成分金属的低 2、力学性能:合金强度及硬度较其所组成的金属大,而延性及展性一般均较所组成的金属为低 3、传导性:合金的导电性与导热性一般均较组成的金属差,其中尤以导电性减弱更为明显 4、色泽:合金的色泽与所组成金属有关 5、腐蚀性:加入一定的铬、镍、锰与硅等可提高合金的耐腐蚀性 口腔金属分类: 1.贵金属:金(Au),铂(Pt),铱(Ir),锇(Os),钯(Pd),铑(Rh),钌(Ru)、(不包括银) 2.非贵金属 贵金属合金:合金中一种或几种贵金属总含量不小于25wt%的合金 金属的成型方法:铸造,锻造,机械加工,粉末冶金,电铸与选择性激光烧结成型 金属的腐蚀: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 口腔内可以形成原电池的情况: 1.摄取的食物中含有一些弱酸、弱碱与盐类物质,食物残屑经分解发酵可产生有机酸等均可构成原电池。 2.口腔内两种不同组成的金属相并存或相接触,可形成原电池,使相对活泼的金属被腐

蚀,两种金属间的活泼程度差异越大腐蚀越快。 3.口腔捏金属表面的裂纹、铸造缺陷及污物的覆盖等能降低该处唾液内的氢离子浓度而形成原电池正极,金属呈负极,由此构成原电池使金属腐蚀。 4.因冷加工所致金属内部存在残余应力,有应力部分将成为负极而被腐蚀 影响金属腐蚀的因素: 1,组织结构的均匀性 2.材料本身的组成、微结构、物理状态、表面形态以及周围介质的组成与浓度 3.环境变化如湿度与温度的改变,金属表面接触的介质的运动与循环 4.腐蚀产物的溶解性与其性质等 金属的防腐蚀: 1.使合金组织结构均匀 2.避免不同金属的接触 3.经冷加工后所产生的应力需通过热处理减小或消除 4.修复体表面保持光洁无缺陷 5.加入耐腐蚀元素。 陶瓷的结构:晶相、玻璃相与气相 与金属相比,陶瓷的力学性能有以下特点: 1.高硬度 2.高弹性模量,高脆性 3.低拉伸强度、弯曲强度与较高的压缩强度 4、优良高温强度与低抗热震性 单体:由能够形成结构单元的分子所组成的化合物称作单体,也就是合成聚合物的原料 聚合度:化合物中重复单元数成为聚合度,就是衡量高分子大小的指标 高分子材料分为:橡胶,纤维与塑料三大类; 单个高分子从几何结构分为线型、支链与交联三种类型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

组织学 *组织学绪论 1、普通光学显微镜技术: 放大1000~1500倍分辨率0、2um 标本制作:切片法与非切片法 切片法:石蜡切片术 (1)取材与固定: (2)脱水与包埋: (3)切片与染色:苏木精与伊红染色,简称HE染色 苏木精特点:碱性,使细胞核内染色质以及细胞质内核糖体等染成紫蓝色; 伊红特点:酸性,使细胞质以及细胞外基质中成分染成粉红色 嗜碱性:细胞核、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 嗜酸性:细胞质基质、溶酶体、线粒体 嗜铬性:经重铬酸盐处理后呈棕褐色 亲银性:硝酸银处理后呈黑色 嗜银性:若经硝酸银处理后,尚需还原剂才显色 异染性:肥大细胞中颗粒经甲苯胺蓝等碱性染料染色后呈紫红色 (4)封片: 非切片法:涂片、铺片、磨片 *上皮组织 1 2、上皮细胞得侧面: 特化结构细胞连接(特点、作用) 上皮细胞得侧面就是细胞得相邻面,细胞间隙很窄,相邻细胞以钙黏蛋白互相结合。 一、紧密连接: (1)又称闭锁小带,位于细胞得侧面顶端

(2)相邻细胞膜形成约2—4个点状融合,融合处细胞间隙消失,非融合处有极窄得细胞间隙。(观察紧密连接得最佳方法就是冷冻蚀刻复型法) (3)封闭了细胞间隙。所以,紧密连接可阻挡大分子物质穿过细胞间隙而进入深部组织,具有屏障作用。 二、中间连接 (1)又称黏着小带,带状,多位于紧密连接下方,这种连接也见于心肌细胞间得闰盘 (2)中间连接除有黏着作用外,还有保持细胞形状与传递细胞收缩力得作用。 三、桥粒 (1)又称黏着斑,斑状,最牢固,细胞膜得胞质面有较厚得致密物质构成得附着板 (2)胞质中有许多角蛋白丝(张力丝)附着于板上,并常折成襻状返回胞质,起固定与支持作用。 (3)桥粒就是一种很牢固得连接,在易受摩擦得皮肤、食管等部位得复层扁平上皮中尤其发达。 四、缝隙连接 (1)又称通讯连接,斑状 (2)在钙离子与其它因素作用下,管道可开放或闭合,可供细胞相互交换某些小分子物质与离子,借以传递化学信息,调节细胞得分化与增殖。(分子量小于1500kD得物质,包括离子、cAMP等信息分子、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等,均得以在相邻细胞间流通,使细胞在营养代谢、增殖分化与功能等方面成为统一体) (3)此种连接电阻低,在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神经细胞之间,可经此处传递电冲动。以上四种细胞连接,只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存在,则称连接复合体。 3、外分泌腺得腺细胞类型 根据分泌物得性质,外分泌腺得腺细胞分为蛋白质分泌细胞与糖蛋白分泌细胞两种。 (1)蛋白质分泌细胞(浆液性细胞) 细胞呈锥形或柱状,核圆,位于细胞中央或近基底部;基底部胞质强嗜碱性,顶部胞质含许多分泌颗粒,称酶原颗粒,HE染色呈红色。 功能:分泌含各种酶得稀薄液体,即浆液。 (2)糖蛋白分泌细胞(黏液性细胞) 细胞锥形或柱状,核扁,居细胞基底部;顶部胞质内充满黏原颗粒(HE染色切片中,分泌颗粒溶解呈空泡状或泡沫状),PAS法染色(阳性)时,颗粒着色深。(PAS反应:反应阳性部位表示多糖存在之处,形成紫红色反应物) 功能:分泌含糖蛋白得黏稠液体,即黏液。这两种腺细胞可分别组成浆液性腺泡与黏液性腺泡。 (混合性腺泡:浆液性细胞与黏液性细胞共同组成) *固有结缔组织 细胞、纤维、无定形基质其中细胞就是重点 疏松结缔组织结构特点: 纤维数量少,排列疏松,基质丰富,细胞种类多。 (一)细胞(光镜、电镜、结构特点、标志功能) 1、成纤维细胞最多 光镜下:胞体较大,多扁平或梭形,多突起,胞质丰富,呈弱嗜碱性 胞核较大,卵圆形,着色浅,核仁明显 电镜下:胞质内有丰富得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与发达得高尔基复合体——合成蛋白质功能旺盛

服装材料学服装基础知识

服装材料学--服装基础知识 引言 不同服装材料其性能表现各不一样,带来服装应用范围和最终用途也会大相径庭。因此,认识和掌握服装材料的各种性能,对正确地选用材料,合理地设计服装,满意地穿着服装会大有帮助,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服装材料的性能包括物理机械性能、化学性能、外观性能以及卫生保健性能和缝纫加工性能等服用性能。 第一节服装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 一、定义 织物在外力作用下引起的应力与变形间的关系所反映的性能叫做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它包含强度、伸长、弹性及耐磨性等方面的性能。 二、强度性能 1.织物的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 织物在服用过程中,受到较大的拉伸力作用时,会产生拉伸断裂。将织物受力断裂破坏时的拉伸力称为断裂强度;在拉伸断裂时所产生的变形与原长的百分率,称为断裂伸长率。织物的拉伸断裂性能决定于纤维的性质、纱线的结构、织物的组织以及染整后加工等因素。 ⑴纤维的性质:纤维的性质是织物拉伸断裂性能的决定因素。纤维的断裂强度是指单位细度的纤维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力,单位:CN/dtex。在天然纤维中,麻纤维的断裂强度最高,其次是蚕丝和棉,羊毛最差。化纤中,锦纶的强度最高,并且居所有纤维之首,其次是涤纶、丙纶、维纶、腈纶、氯纶、富强纤维和粘胶纤维。其中,粘胶纤维强度虽低,但略高于羊毛,在湿态下,其强力下降很多,几乎湿强仅为干强的40~50%。除粘胶纤维外,羊毛、蚕丝、维纶、富强纤维的湿强也有所下降,但棉、麻纤维例外,其湿强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提高。涤纶、丙纶、氯纶、锦纶、腈纶等则因吸湿小,而使其干、湿态强度相差无几。至于断裂伸长率,则属麻纤维最小,只有2%左右,其次为棉,只有 3~7%,蚕丝15~25%,而羊毛属天然纤维之首,可达25~35%。化纤中,以维纶和粘胶纤维的断裂伸长率最低,在25%左右,其它合纤均在40%以上。 因此,各类纺织纤维的拉伸性能是不同的:棉麻类属高强低伸型,羊毛属低强高伸型,而锦纶、涤纶、腈纶等属高强高伸型,此外,还有维纶和蚕丝属中强中伸型。一般细而长的纤维织成的织物比粗而短的纤维织物拉伸性能好。 ⑵纱线结构:一般情况下,纱线越粗,其拉伸性能越好;捻度增加,有利于拉伸性能提高;捻向的配置一致时,织物强度有所增加;股线织物的强度高于单纱织物。 ⑶织物的组织结构: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一定长度内纱线的交错次数越多,浮长越短,织物的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越大。因此,三原组织中以平纹的拉伸性能为最好,斜纹次之,缎纹织物最差。 ⑷后染整加工:织物的后整理对拉伸性能的影响,应视具备情况而定,有利有弊。 织物拉伸性能可用断裂强力、断裂伸长、断裂长度、断裂伸长率、断裂功等指标来表达。国际上通用经纬向断裂功之和作为织物的坚韧性指标。 2.织物的撕裂强度 在服装穿着过程中织物上的纱线会被异物钩住而发生断裂,或是织物局部被夹持受拉而被撕成两半。织物的这种损坏现象称为撕裂或撕破。目前,我国在经树脂整理的棉型织

最新组织学与胚胎学-组织学知识点总结

组胚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间皮(endothelium):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 平上皮。 2.内皮(mesothelium):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 上皮。 3.微绒毛(microvillus):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 微细指状突起。功能:使细胞的表面积显著增大,有利于扩大细 胞的吸收面积。 4.纤毛(cilium):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较长突 起,并具有向一定方向节律性摆动的能力。 5.连接复合体(junctional complex):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和 缝隙连接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存在时则称为连接复合体。 6.缝隙连接(了解):呈斑状,位于柱状上皮深部。功能:可供细胞 相互间交换某些小分子物质和离子,借以传递化学信息,调节细 胞的分化和增殖。 7.质膜内褶(了解):是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向细胞质所形成 的许多内褶。内褶与细胞基底面垂直,光镜下称为基底纵纹。电 镜下,内褶间含有与其平行的长线粒体。功能:扩大细胞基底部 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迅速转运。 8.组织液:是指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到基质中的液体。 9.同源细胞群(isogenous group):在软骨组织中部,由同一个幼稚 软骨细胞分裂增殖形成的一群软骨细胞,通常为2~8个,称同源细胞群。 10.骨单位(osteon):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以中央管为中心,同 心圆状排列的数十层骨板组成,是长骨骨干内起支持作用的主要 结构单位。 11.血象:血细胞的形态、数量、比例和血红蛋白的含量的测定结果。 12.骨髓象:临床上将骨髓涂片的细胞学检查,即观察各系血细胞在 不同阶段的形态结构特征并分类计数,称为骨髓象。 13.闰盘(intercalated disc):连接心肌纤维的结构。光镜下为深染的 粗线,电镜下,横向有中间连接和桥粒,纵向有缝隙连接。 14.肌节(sarcomere):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由1/2 I 带+A带+1/2 I带组成。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5.横小管:或称T小管,是肌质向内凹陷形成的管状结构,其走行 与纤维长轴垂直,故称横小管。 16.三联体(triad):每条横小管与两侧的终池共同组成三联体。 17.神经原纤维(neurofibril):在神经细胞内的丝状结构。

材料科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金属学与热处理总结 一、金属的晶体结构 重点内容:面心立方、体心立方金属晶体结构的配位数、致密度、原子半径,八面体、四面体间隙个数;晶向指数、晶面指数的标定;柏氏矢量具的特性、晶界具的特性。 基本内容:密排六方金属晶体结构的配位数、致密度、原子半径,密排面上原子的堆垛顺序、晶胞、晶格、金属键的概念。晶体的特征、晶体中的空间点阵。 晶胞:在晶格中选取一个能够完全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的几何单元,用来分析原子排列的规律性,这个最小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金属键:失去外层价电子的正离子与弥漫其间的自由电子的静电作用而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方式称为金属键。 位错:晶体中原子的排列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有规律错动的一种特殊结构组态。 位错的柏氏矢量具有的一些特性: ①用位错的柏氏矢量可以判断位错的类型;②柏氏矢量的守恒性,即柏氏矢量与回路起点及回路途径无关;③位错的柏氏矢量个部分均相同。 刃型位错的柏氏矢量与位错线垂直;螺型平行;混合型呈任意角度。 晶界具有的一些特性: ①晶界的能量较高,具有自发长大和使界面平直化,以减少晶界总面积的趋势;②原子在晶界上的扩散速度高于晶内,熔点较低;③相变时新相优先在晶界出形核;④晶界处易于发生杂质或溶质原子的富集或偏聚;⑤晶界易于腐蚀和氧化;⑥常温下晶界可以阻止位错的运动,提高材料的强度。 二、纯金属的结晶 重点内容:均匀形核时过冷度与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之间的关系;细化晶粒的方法,铸锭三晶区的形成机制。 基本内容:结晶过程、阻力、动力,过冷度、变质处理的概念。铸锭的缺陷;结晶的热力学条件和结构条件,非均匀形核的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 相起伏:液态金属中,时聚时散,起伏不定,不断变化着的近程规则排列的原子集团。 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称为过冷度。 变质处理:在浇铸前往液态金属中加入形核剂,促使形成大量的非均匀晶核,以细化晶粒的方法。 过冷度与液态金属结晶的关系:液态金属结晶的过程是形核与晶核的长大过程。从热力学的角度上看,

材料基础知识

应力:应力(工程应力或名义应力)σ=P/A。式中,P为载荷;A。为试样的原始截面积 应变:应变(工程应变或名义应变)ε=(L-L。)/L。;L。为试样的原始标距长度一般是(20mm 25mm 50mm)引伸计;L为试样变形后的长度 拉伸的应力应变曲线斜率就是拉伸模量。拉伸模量大,拉伸性能好 拉伸模量:(Tensile Modulus)是指材料在拉伸时的弹性,其计算公式如下:拉伸模量(㎏/c㎡)=△f/△h(㎏/c㎡) 其中,△f表示单位面积两点之间的力变化,△h表示以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变化。更具体地说,△h=(L-L0)/L0,其中L0表示拉伸长前的长度,L表示拉伸长后的长度。 霍普金森压杆应变率:g.mm-3 强度: 模量: 模量=拉伸强度/应变应力应变曲线中最高的拉伸强度通常是最大的应力 力学性能表征量:拉压弯剪 ESEM 环境扫描电镜:environment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Infiltration 渗透渗透物 XRD:X-ray diffraction ,X射线衍射,通过对材料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其衍射图谱,分析材料的成分等 闪点(Flash point)是指可燃性液体挥发出的蒸汽在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性混合物并达到一定浓度之后,遇火源时能够闪烁起火的最低温度。在这温度下燃烧无法持续,但如果温度继续攀升则可能引发大火。和着火点(Fire Point)不同的是,着火点是指可燃性混合物能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高于闪点。闪点的高低也是染液是否安全的重要指标。 剥离强度(peel strength):粘贴在一起的材料,从接触面进行单位宽度剥离时所需要的最大力。剥离时角度有90度或180度,单位为:牛顿/米(N/m)。它反应材料的粘结强度。如安全膜与玻璃。 MWK 多轴向径向编织复合材料Multi-axial warp knitted Threshold strain level 阈值应变水平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横向和纵向的 Through-thickness reinforcement of polymer laminates Changes in the interior 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response of composite materials may occur under such conditions内部结构的变化和复合材料的力学响应可能发生在这种情况下 tensile strength and modulus 拉伸强度和模量 specific strength 比强度;强度系数 specific modulus比模量

组织学与胚胎学 总结 消化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发生

颜面的发生 一、鳃器官 鳃弓胚体头部两侧柱状隆起6对 鳃沟相邻鳃弓之间的沟5对 咽囊咽壁内胚层向外凸出5对 鳃膜鳃沟底的外胚层和咽囊顶的内胚层相贴 二、颜面的发生 1、额鼻突:额、鼻梁、鼻尖、鼻中隔 左左一对内侧鼻突:人中、上唇的正中 鼻板→鼻窝→原始鼻腔、外鼻孔 右右一对外侧鼻突:鼻翼、鼻外侧部分 第1对鳃弓 上颌突1对,与同侧内侧鼻突愈合,形成上颌和上唇外侧部分 下颌突1对,愈合形成下颌、下唇 三、腭的发生 1对外侧腭突:左右上颌突向原始口腔长出两个水平方向的中胚层突起1对正中腭突:左右内侧鼻突向内生长 外侧腭突形成腭的大部 正中腭突形成腭前部的一小部分(门齿孔) 前部—硬腭后部—软腭软腭后端—悬雍垂 四、畸形 1、唇裂:上颌突未与同侧的内侧鼻突相并合 2、腭裂:左右外侧腭突未能愈合,常伴唇裂 3、面斜裂:上颌突与同侧外侧鼻突未融合,鼻泪管往往暴露在表面

五、咽的形成和咽囊的衍化 (一)咽:前肠头端的膨大部分,背腹扁平,前端较宽,后端较狭窄(二)咽囊的衍化 I 中耳、咽鼓管 II 扁桃体的隐窝及其上皮 III腹侧-胸腺;背侧-下一对甲状旁腺 IV 腹侧-退化,形成后鳃体;背侧-上一对甲状旁腺 V 小,后鳃体,部分N嵴细胞迁入,再至甲状腺→滤泡旁细胞 六、甲状腺的发生 咽底部,内胚层上皮增生→甲状腺憩室→甲状舌管(盲管)→甲状腺盲孔:甲状舌管退化,起始处留有一前凹。 畸形 甲状舌管囊肿:甲状舌管退化不全或未退化 消化系统的发生 一、原始消化管 1、前肠:咽、食管、胃、总胆管开口处以上的十二指肠、肝、胆、胰 2、中肠:总胆管以下的小肠、盲肠、阑尾、升结肠、右2/3横结肠 3、后肠:左1/3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肛管上段 二、食管的发生 增长:心脏位置下降,颈部伸长 上皮:单层柱状→复层 管腔;闭塞→重新出现 畸形:食管闭锁或狭窄 三、胃的发生 梭形膨大背侧→胃大弯,背系膜→网膜囊、大网膜

打印机基本知识x

一、概述 打印输出是各种计算机系统最基本的输出形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从早期的球式、柱式等打印机到70年代初期出现针式打印机再到80年代以后相继出现了激光、喷墨、热转印、磁式、离子式等非击打式打印机,以形成了多品种的一个种群。 二、打印机的种类 随着打印技术的发展,当前的打印机已经形成击打式和非击打式两大类。击打式打印机是利用机械作用使之与色带和纸相撞击而印出字符。而非击打式打印机则不是利用机械作用。主要打印机机种如下: 针式 串行式 字模式 击打式 排针式、多头式 行式字模式:柱式、带式、链式 打印机喷墨式 串行式热转印式 电灼式 非击打式热转印式 行式静电式 喷墨式 激光式 光式发光二极管式 页式液晶式 荧光式式 磁式 离子式 其它方式 三、针式打印机 针式打印机是利用打印钢针撞击色带和纸打印出点阵组成的字符和图形。

它分黑色和彩色两种。 其优点是:价格低,易操作,消耗费用少,具有多份拷贝功能。 其缺点是:噪音大,分辨率低,彩色图象输出效果差。 四、喷墨打印机 喷墨打印机从工作原理上可分为多种 二维偏转型 电荷式控制型 多维偏转型 连续式电场控制型 喷涂型 黑雾型 喷墨打印机端面喷射型 气泡式 侧面喷射型 随机式压电管型 压电式压电隔膜型 压电叠片式 火花喷射式 其它方式墨雾喷射式 固态喷射式 喷墨打印机的分类 使用水性墨水的喷墨打印机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两种:压电式和气泡式。 压电式打印技术的原理:是利用电脉冲驱动压电晶体伸缩,激励墨水喷出。典型的有爱普生喷墨打印机、施乐大幅面喷墨打印机。 气泡式打印技术的原理:是通过电路晶体发热体积膨胀,激励墨水喷出。典型的有佳能喷墨打印机、惠普、利盟喷墨打印机及绘图仪、ENCAD NOVAJET系列喷绘打印机。 喷墨打印机的优点: 1. 采用点阵印字技术,可输出任意字符和图形 2. 具有高分辨率,可达5660dpi 3. 噪音低,工作宁静 4. 机构的可动不见少,可靠性高

材料力学主要知识点归纳

材料力学主要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 1、构件正常工作的要求:强度、刚度、稳定性。 2、可变形固体的两个基本假设:连续性假设、均匀性假设。另外对于常用工程材料(如钢材),还有各向同性假设。 3、什么是应力、正应力、切应力、线应变、切应变。 杆件截面上的分布内力集度,称为应力。应力的法向分量σ称为正应力,切向分量τ称为切应力。 杆件单位长度的伸长(或缩短),称为线应变;单元体直角的改变量称为切应变。 4、低碳钢工作段的伸长量与荷载间的关系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局部变形阶段。 5、应力集中:由于杆件截面骤然变化(或几何外形局部不规则)而引起的局部应力骤增现象,称为应力集中。 6、强度理论及其相当应力(详见材料力学ⅠP229)。 7、截面几何性质 A 、截面的静矩及形心 ①对x 轴静矩?=A x ydA S ,对y 轴静矩?=A y xdA S ②截面对于某一轴的静矩为0,则该轴必通过截面的形心;反之亦然。 B 、极惯性矩、惯性矩、惯性积、惯性半径 ① 极惯性矩:?=A P dA I 2ρ ② 对x 轴惯性矩:?= A x dA y I 2,对y 轴惯性矩:?=A y dA x I 2 ③ 惯性积:?=A xy xydA I ④ 惯性半径:A I i x x =,A I i y y =。 C 、平行移轴公式: ① 基本公式:A a aS I I xc xc x 22++=;A b bS I I yc yc y 22++= ;a 为x c 轴距x 轴距离,b 为y c 距y 轴距离。 ② 原坐标系通过截面形心时A a I I xc x 2+=;A b I I yc y 2+=;a 为截面形心距x 轴距离, b 为截面形心距y 轴距离。 二、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1、轴向拉伸或轴向压缩: A 、应力公式 A F = σ B 、杆件伸长量EA F N l l =?,E 为弹性模量。

板材材料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我国几种常用钢号 一、碳素结构钢:(也称作普通碳素钢或一般碳素钢)其现行标准为《GB700-88》这是我们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630(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结构钢编制的。而采用这一标准之前,使用的GB700-79标准是参照前苏联ГОСТ380(ГОСУДЛСТВеННμЙΟбЩеСОЮННЙСТаНаПТ)钢号的表示方法以及对各钢号所规定的技术要求都不相同。因为ISO标准中主要是以力学强度表示的钢号,所以我国参照此标准制订的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高强度钢,耐候钢等均以力学强度表示。 标准式为:Q ××× O O 脱氧方法———④ 质量等级———③ 屈服点值———② 屈服强度———① ①Q是钢材屈服点汉语拼音的字头; ②×××是屈服点数值(也称最低屈服强度)以Mpa为单位,对碳素结构钢有以下五种:195、215、235、255和275; ③为质量等级:对于碳素结构钢分A、B、C、D四个等级,这些等级的规定是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均以不低于27J的标准功,对材料做V型缺口冲击试验后认定的合格产品。 具体如下:若钢号中标示为A表示这种材料不要求做冲击试验; 若钢号中标示为B表示在20℃(常温下)做冲击试验; 若钢号中标示为C表示在0℃做冲击试验; 若钢号中标示为D表示在-20℃做冲击试验;

④脱氧方法:分为四种:F——沸腾钢;b——半镇静钢; Z——镇静钢;TZ—特殊镇静钢 如果在钢号中未标出脱氧方式符号的,则为镇静钢。 例1:我们经常接触的钢号:Q235B——则解译为屈服强度不低于235Mpa,质量等级为B级的镇静钢。 例2:Q235DTZ——解译为屈服强度不低于235Mpa,质量等级为D级的特殊镇静钢。 (※注意了解五种不同的б?与脱氧方式的关系。) 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现在采用的新标准【GB1591-94】是在旧标准【GB1591-88】叫做低合金结构钢基础上编制的。这一标准也是采用ISO以强度表示钢号特征的命名方法。与碳素结构钢的区别是有五个较高的强度(σ?)等级和五个质量等级(并以较大的冲击吸收功试验而确定的不同温度下的质量等级)。 以公式形式表述如下: 冲击试验条件冲击功 A —— B 20℃≧34J Q345 B C 0℃≧34J 质量等级分五种 D -20℃≧34J E -40℃≧27J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新旧标准:【GB1591-94】和【GB1591-88】均在使用。我们要注意到每一个新标准的屈服强度(σ?)等级的钢号,要代替几个旧标准的钢号。 新旧标准钢号对照及用途举例:(表三)

口腔材料学超详细知识点

名词解释 #线胀系数linear expansion coefficient 是指固体物质的温度每改变 1 摄氏度时,其长度的变化和它在0 摄氏度时的长度之比。它是 -1 表示物体长度随温度变化的物理量,单位为每【开尔文】,符号为K #弹性模量modulus of elasticity 是量度材料刚性的量,也称杨氏模量,它是指材料在弹性状态下的应力与应变的比值,在应力-应变曲线上,弹性模量就是弹性变形阶段应力-应变线段的斜率,即单位弹性应变所需的 应力,它表示材料抵抗弹性形变的能力,也称刚度 #粘结bonding/adhesion 是指两个同种或异种的固体物质通过介于两者表面的另一种物质作用而产生牢固结合的现 象。 #生物相容性biocompatibility 是指在特定应用中,材料产生适当的宿主反应的能力。包括组织对材料的影响及材料对组织 的影响。 #生物安全性biological safety 是指材料制品是否具有安全使用的性质,亦即材料制品对人体的毒性,人体应用后是否会因 材料的有害成分对人体造成短期或长期的损害 #生物功能性biofunctionability 指材料的物理机械及化学性能能使其在应用部位行使功能的性质。 口腔材料学 是将材料科学与口腔医学结合在一起的一门界面科学,主要内容包括口腔医学应用的各种人 工材料的种类、性能特点、用途和应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弹性形变elastic deformation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外力去除后变形的物体可完全恢复其原始形状则称为~ 塑性形变plastic deformation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若外力去除后变形的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其原始形状,则称为~ 应力stress 物体发生形变时内部产生了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抵抗外力,定义单位面积上的这种 反作用力为应力。 弹性极限elastic limit 材料不发生永久形变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值。 汞齐化amalgamation 汞在室温下是液态,由银合金粉与汞在室温下混合后形成坚硬合金,这一形成合金的过程称~。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DOC X页)

---------------------------------------------------------------最新资料推荐------------------------------------------------------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DOC X页) *组织学绪论人体组织可分为四大类: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切片法: 石蜡切片术 1 取材与固定 2 脱水与包埋 3 切片与染色: 苏木精-伊红染色,简称 HE 染色 4 封片苏木精特点: 碱性,使细胞核内染色质以及细胞质内核糖体等染成紫蓝色伊红特点: 酸性,使细胞质以及细胞外基质中成分染成粉红色嗜碱性、嗜酸性: 易于被碱性或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 1. *上皮组织: 特征: ①细胞成分多,细胞间质少②有极性,分游离面和基底面③无血管④有基膜⑤有神经分布上皮类型形态和分布功能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内皮: 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皮上皮保持器官表面光滑有利于物质交换和液体流动便于内脏器官活动间皮:分布在胸腔、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皮上皮单层立方上皮上皮观呈六角形或多边形,垂直切面呈立方形,核圆居中吸收和分泌单层柱状上皮上皮观上同,为柱形核为椭圆状吸收或分泌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呼吸管道等腔面保护和分泌复层上皮复层 1 / 15

扁平上皮未角化: 口腔、食管和阴道等腔面浅层细胞,有核,含角蛋白少。 机械保护作用角化: 位于皮肤表皮的复层扁皮上皮,浅层细胞的核消失,胞质充满角蛋白,细胞干硬,并不断脱落复层柱状上皮眼睑结膜、男性尿道保护变移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等腔面保护浆半月: 大部分混合性腺泡主要由黏液性细胞组成,少量浆液性细胞位于腺泡的底部,在切片中呈半月形结构。 *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结构特点: 纤维数量少,排列疏松,基质丰富,细胞种类多。 (一)细胞(光镜、电镜、结构特点、标志功能) 1、成纤维细胞最多光镜下: 胞体较大,多扁平或梭形,多突起,胞质丰富,呈弱嗜碱性。 胞核较大,卵圆形,着色浅,核仁明显电镜下: 胞质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合成蛋白质功能旺盛功能: 合成和分泌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生成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性纤维,合成和分泌糖胺多糖和糖蛋白等基质成分。 2.浆细胞光镜下:细胞多呈圆形或卵圆形,核圆,偏于细胞的一侧,染色质呈粗块状沿核膜上呈辐射状分布。

激光打印机基础知识与工作原理

激光打印机基本理论知识 尽管喷墨打印机的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但其固有的一些特征使其仍然具有某些不足,特别是打印速度和打印质量还是比不上激光打印机。这里我们有必要来谈谈激光打印机,激光打印机是一种高速度、高精度、低噪音的非击打式打印机,它是激光扫描技术与电子照相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激光打印机具有最高的打印质量和最快的打印速度,可以输出漂亮的文稿,也可以输出直接用于印刷制版的透明胶片,尽管其购置费用和消耗品费用都比较高,但是由于其出色的打印效果,现在正在不断普及之中。 一、激光打印机的组成 激光打印机由激光扫描系统,电子照相系统和控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激光扫描系统包括激光器、偏转调制器、扫描器和光路系统。它的作用是利用激光束的扫描形成静电潜像。电子照相系统由光导鼓、高压发生器、显影定影装置和输纸机构组成。其作用是将静电潜像变成可见的输出。 激光打印机的印刷原理类似于静电复印,所不同的是静电复印是采用对原稿进行可见光扫描形成潜像,而激光打印机是用计算机输出的信息经过调制后的激光束扫描形成潜像。 二、激光打印机的工作原理 1、基本原理 激光打印机脱胎于八十年代末的激光照排技术,流行于九十年代中期。它是将激光扫描技术和电子照相技术相结合的打印输出设备。其基本工作原理是由计算机传来的二进制数据信息,通过视频控制器转换成视频信号,再由视频接口/控制系统把视频信号转换为激光驱动信号,然后由激光扫描系统产生载有字符信息的激光束,最后由电子照相系统使激光束成像并转印到纸上。 激光打印机内部有一个叫光敏旋转的硒鼓的关键部件,当激光照到光敏旋转硒鼓上时,被照到的感光区域可产生静电,能吸起碳粉等细小的物质。激光打印机的工作步骤如下:

组织学与胚胎学(组胚)考试重点内容

一.绪论 组织分为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 人体组织的四大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组织。HE染色即苏木精—伊红染色。 二.上皮组织 上皮组织的基本特征:1.排列紧密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细胞外基质 2.明显极性 3.有游离面和基底面 4.大多无血管,有丰富神经末梢 (选择、名解)上皮类型主要分布 单扁内皮:心、血管、淋巴管 间皮:胸膜、腹膜、心包膜 单立肾小管、甲状腺 单柱胃、肠、胆囊、子宫 假复呼吸管道 复扁未角化:口腔、食管、阴道 角化:皮肤表皮 复柱眼睑结膜、男性尿道 变移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分布于呼吸管道,含有柱状细胞(最多)、 锥形细胞、梭形细胞、杯状细胞。

复层扁平上皮:基底层-矮柱状,增殖分化 中间层-多边形细胞 浅层-梭形或扁平细胞 外分泌腺有导管,内分泌腺无导管。 微绒毛和纤毛的区别: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 起;纤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粗而长 的突起,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能力。上皮细胞侧面四种连接名称:紧密连接,缝隙连接,中间连接、桥 粒。 基膜分基板和网板,基板靠近上皮,网板与结缔组织相连。 三.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的基本特征:1.细胞少,种类多,无极性 2.细胞外基质由纤维和基质组成 3.起连接、支持、保护、储存营养和物质运 输的作用 4.起源于胚胎时期的间充质 结缔组织的分类:致密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网状组织、脂肪 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组成:1.细胞—成纤维细胞、浆细胞、白细胞、肥大 细胞、巨噬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 充质细胞。

2.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 3.基质—蛋白多糖、纤维黏连蛋白、组织液。纤维细胞是静止状态的成纤维细胞。 巨噬细胞—来源于单核细胞,具有趋化性。 浆细胞—来源于B淋巴细胞,主要位于病原微生物易于入侵的部 位以及慢性炎症部位。 功能:1.合成和分泌抗体(即免疫球蛋白) 2.参与体液免疫 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形态似纤维细胞,参与结缔组织和小血管修 复。 肥大细胞:易染,水溶。 脂肪细胞:胞质内含一大脂滴 纤维—1.胶原纤维:新鲜呈白色,故又名白纤维。粗细不等,韧性 大。 2.弹性纤维:新鲜呈黄色,故又名黄纤维。弹性强,韧性差。 EM下—弹性蛋白+胶原纤维 3.网状纤维:又名嗜银纤维。 致密结缔组织:特点--以纤维为主要成分而细胞较少(主要为成纤 维细胞),纤维粗大,排列致密。 三种类型—规则致密结缔组织,不规则致密结缔组 织,弹性组织。 网状组织:由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组成。

(完整版)材料力学必备知识点

材料力学必备知识点 1、 材料力学的任务: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为设计既经济又安全的构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2、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连续性假设、均匀性假设、各向同性假设。 3、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弯曲。 4、 低碳钢:含碳量在0.3%以下的碳素钢。 5、 低碳钢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局部变形阶段 极限:比例极限、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强化极限 6、 名义(条件)屈服极限:将产生0.2%塑性应变时的应力作为屈服指标 7、 延伸率δ是衡量材料的塑性指标塑性材料 随外力解除而消失的变形叫弹性变形;外力解除后不能消失的变形叫塑性变形。 >5%的材料称为塑性材料: <5%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 8、 失效:断裂和出现塑性变形统称为失效 9、 应变能:弹性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因变形而储存的能量 10、应力集中:因杆件外形突然变化而引起的局部应力急剧增大的现象 11、扭转变形:在杆件的两端各作用一个力偶,其力偶矩大小相等、转向相反且作用平面垂直于杆件轴线,致使杆件的任意两个横截面都发生绕轴线的相对转动。 12、翘曲:变形后杆的横截面已不再保持为平面;自由扭转:等直杆两端受扭转力偶作用且翘曲不受任何限制;约束扭转:横截面上除切应力外还有正应力 13、三种形式的梁:简支梁、外伸梁、悬臂梁 14、组合变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本变形组合的变形 15、截面核心:对每一个截面,环绕形心都有一个封闭区域,当压力作用于这一封闭区域内时,截面上只有压应力。 16、根据强度条件 可以进行(强度校核、设计截面、确定许可载荷)三方面的强度计算。 17、低碳钢材料由于冷作硬化,会使(比例极限)提高,而使(塑性)降低。 18、积分法求梁的挠曲线方程时,通常用到边界条件和连续性条件;因杆件外形突然变化引起的局部应力急剧增大的现象称为应力集中;轴向受压直杆丧失其直线平衡形态的现象称为失稳 19、圆杆扭转时,根据(切应力互等定理),其纵向截面上也存在切应力。 20、组合图形对某一轴的静矩等于(各组成图形对同一轴静矩)的代数和。 21、图形对于若干相互平行轴的惯性矩中,其中数值最小的是对( 距形心最近的)轴的惯性矩。 22、当简支梁只受集中力和集中力偶作用时,则最大剪力必发生在(集中力作用面的一侧)。 23、应用公式z My I σ=时,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各向同性的线弹性材料)和小变形。 24、一点的应力状态是该点(所有截面上的应力情况)。 在平面应力状态下,单元体相互垂直平面上的正应力之和等于(常数)。 25、强度理论是(关于材料破坏原因)的假说。 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应根据(危险点的应力状态和材料性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强度理论。 26、强度是指构件抵抗 破坏 的能力;刚度是指构件抵抗 变形 的能力;稳定性是指构件维持其原有的 平衡状态 的能力。 27、弹性模量E 是衡量材料抵抗弹性变形能力的指标。 28、使材料丧失正常工作能力的应力,称为极限应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