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八章 税收原理

第八章 税收原理

第八章  税收原理
第八章  税收原理

第八章税收原理

一、什么是税收

二、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三、税收原则

四、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第一节什么是税收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1、从两个方面来剖析税收的基本属性

2、马克思主义对税收的界定

3、税收的源泉(剩余产品)

4、税收的定义

霍布斯“利益交换说”

20世纪30年代后的定义

二、税收的“三性”

一、税收的强制性

二、税收的无偿性

三、税收的固定性

第二节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一、税收术语

(一)纳税人(纳税主体)

(二)课税对象(税收客体)

(三)课税标准

(四)税率

1、比例税率优缺点

2、定额税率优缺点

3、累进税率

(1)全额累进税率

(2)超额累进税率

(3)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的区分

(4)小计算

若一个人的纳税所得为75001元,则按照全额累进税率纳税额为75001*50%=37500.5元,按照超额累进税率纳税额为 25000*20%+25000*30+25000*40%+1*50%=

4、名义税率、实际税率、边际税率、平均税率

(五)起征点、免征额

两者的区别

(六)课税基础(税基)

税收三要素: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

二、税收分类

(一)所得课税、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

(二)直接税与间接税

(三)从量税与从价税

(四)价內税与价外税

(五)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我国的五大类税种

商品课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关税

所得课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农业税

财产课税:车辆购置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辆使用税、车辆使用牌照税、契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资源税制:资源税(包括盐税)

行为税制: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

第三节税收原则

一、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

二、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

三、税收中性问题

一、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

(一)税收原则的提出

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

瓦格纳的税收原则

(二)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

1.税收应以公平为本

2.征税必须考虑效率的要求

3.税收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

二、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

(一)公平类税收原则

(二)效率类税收原则

一、税收的效率原则

(一)充分且有弹性

1.充分是指税收应能为政府活动提供充裕的资金,保证政府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2.有弹性是指税收应能使税收收入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而增长,以满足长期的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组合效率的要求。

(二)节约与便利

节约就是要求税收尽可能地减少税收成本。

税收成本与税收效率的关系

(1)在大多数场合,降低税收成本的要求与税收满足配置效率的要求是一致的。

(2)降低税收成本的要求有时也会与实现税收效率的要求相矛盾。

(3)从效率方面来考虑,在制定税收政策时必须进行权衡:降低税收成本的好处是否足以抵消它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便利”要求税收制度能方便纳税人,尽可能地减少缴纳成本。

税收的节约与便利原则有时会与税收的其他原则发生冲突。它需要以社会的福利为准则,与其他各项原则相权衡。

二、税收的公平原则

普遍接受的公平原则: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1)横向公平是指税收应使境遇相同的人交纳相同的税;2)纵向公平是指税收应使境遇不同的人交纳不同的税。

(一)受益原则

1.受益原则认为各人所承担的税负应与他从政府公共服务活动中获得的利益相一致。

2.受益原则的税收在收入分配上是中性的,即不改变市场分配所形成的分配格局。

3.受益原则在实施过程中碰到的一个最大的难题是,如何确认每一个人从政府提供的服务中所获得的利益。一般情况下,按受益原则征税是不可行的。在各人的受益能够识别的情况下,政府可以用税收来代替使用费,在一定程度上贯彻受益原则。

(二)能力原则

1.客观说:应以能客观地观察并衡量的某种指标来作为衡量纳税能力的依据。在采用怎样的指标为衡量标准上有三种主要看法:1)以收入作为衡量各人纳税能力的指标,2)以消费为衡量各人纳税能力的指标,3)以财产为衡量各人纳税能力的指标。

2.主观说:应以各人的福利来作为衡量支付能力的标准。所谓福利就是一个人的效用水平或满意程度。主观说为纵向公平提出了理论依据。对于该如何对待不同境况的人主观说有三种主要观点:1)均等牺牲:每个人因税收而造成的福利损失应该相等。2)比例牺牲:每个人因税收而造成的福利损失应与其税前的福利成同一比例。3)最小牺牲:各人因税收而造成的福利损失之和应该最小化。

三、税收中性与矫正性

(一)税收中性

1.税收中性的概念

2.税收中性包含的两种含义和实践意义

3.税收的中性与矫正性原则强调私人产品的生产效率和组合效率。

4.税收的中性是指对不同的产品或服务,不同的生产要素收入,不同性质的生产者的课征,应采取不偏不倚、不抑不扬的税收政策,使不同产品、服务、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能反映其相对成本,保持市场自发调节所能达到的资源配置效率状态。

(二)税收的矫正性

在应税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存在某些市场缺陷的情况下需要首先通过税收对这些产品的资源配置进行校正,然后才能用中性的税收进行征收。这就要求税收对某些私人产品进行特别的课征,以矫正市场缺陷,即税收的矫正性。

1、矫正税。中性税收有助于实现效率的前提条件是,课征对象或纳税人的行为不存在显著的市场缺陷。然而现实生活中并非每一种产品或服务都符合这些条件。对于具有较严重的市场缺陷的产品或服务需采用区别对待的税收方式以矫正其在单纯的市场条件下所产生的效率损失。这种用于矫正市场缺陷的税收被称为矫正税(corrective taxation)。

2、从市场经济的观念来看,绝大部分产品和服务符合或基本符合完全竞争的条件,因此,矫正税只限于较小的范围。在市场经济中,中性税收是政策的基调,矫正税只是中性税收的一种补充。

3、对外部成本的矫正:对产生外部成本的产品或服务按其边际外部成本征收特别税收有助于矫正外部成本所产生的效率损失。

4、对劣值品的矫正。矫正税只适用于某些劣值品,这些产品一般能够使消费者受益,但受益的程度低于消费者个人的主观判断。另外有些劣值品实际上对消费者无益,甚至有害,要纠正这种效率损失只能采用禁止的方式。

要使税收有助于实现效率目标,关键在于合理地划定中性原则与矫正性原则的适当范围。

税收超额负担或无谓负担

哈伯格三角形(harberger triangle)的面积为计量税收超额负担提供了一种方法。影响税收超额负担量的因素主要有:1)课税产品的补偿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弹性。税收的超额负担与之呈同方向变化。2)税率的高低,在补偿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既定的条件下,税率越高税收

的超额负担就越大。

减少税收的超额负担的关键:1)尽可能地采用中性的税收政策,避免对相对价格的干扰。2)要谨慎地控制税率和税收收入的规模,将它限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第四节税负转嫁与归宿

一概念

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将应纳税款通过各种途径将税收负担转嫁给他人负担的一种经济现象。

税负归宿是指处于转嫁过程中的税收负担的最终归着点或最后结果。

二税负转嫁方式

前转

后转

混转或散转

税收资本化

三税负转嫁的制约因素

商品的供求弹性

课税范围的广度

反应期间

税种属性

市场结构

税收原理

第八章税收原理 第一节什么是税收 1. 税收的基本属性 税收的基本属性,同其他经济范畴一样,通常要从两方面来剖析:一方面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特殊规定性,即不考虑税收所体现的生产关系的差别,剖析税收的一般属性;另一方面是剖析不同社会或不同国家的税收的特殊性。 2. 税收的"三性" 税收的"三性"是指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特征,是税收权威性的体现。 第二节税制要素和税收分类 税收制度:国家以法律、法规形式规定的课税办法的总和。 1. 税制要素 基本要素: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 其他要素:减税、免税附加和加成、纳税环节、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地点、违章处理。 2. 税收分类 现代国家的税制一般都由多个税种组成,各税种既互相区别又密切相关,依照一定的标准将各税种分别归类,是研究和建设税制的重要前提。税收分类的标准和方法很多,一般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1)所得课税、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2)直接税与间接税。(3)从量税与从价税(4)价内税与价外税。(5)中央税与地方税。 第三节税收原则 1.税收原则及其发展 (1)税收原则的概念 一国设计、完善税制所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 治税思想的具体化和条文化 (2)税收原则的发展 我国古代的税收思想—— 西方税收思想的发展 2、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 (1)公平类税收原则 包括普遍征税和平等征税两个方面,而平等征税又包括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两个方面的含义。 (2效率类税收原则 经济效率——税收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行政效率——税收征收过程的效率,可以用税收活动中征纳双方的成本衡量,成本越低效率越高。 3. 税收中性问题 (1)概念。所谓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如果政府课税改变了消费者以获取最大效用为目的的消费行为,或改变了生产者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的市场行为,就会改变私人部门原来(税前)的资源配置状况,这种改变就被视为税收的非中性。 (2)明确税收超额负担或称无谓负担问题是理解中性的一个重要途径。税收超额负担,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

第八章 税收原理

第八章税收原理 一、什么是税收 二、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三、税收原则 四、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第一节什么是税收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1、从两个方面来剖析税收的基本属性 2、马克思主义对税收的界定 3、税收的源泉(剩余产品) 4、税收的定义 霍布斯“利益交换说” 20世纪30年代后的定义 二、税收的“三性” 一、税收的强制性 二、税收的无偿性 三、税收的固定性 第二节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一、税收术语 (一)纳税人(纳税主体) (二)课税对象(税收客体) (三)课税标准 (四)税率 1、比例税率优缺点 2、定额税率优缺点 3、累进税率 (1)全额累进税率 (2)超额累进税率 (3)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的区分 (4)小计算 若一个人的纳税所得为75001元,则按照全额累进税率纳税额为75001*50%=37500.5元,按照超额累进税率纳税额为 25000*20%+25000*30+25000*40%+1*50%= 4、名义税率、实际税率、边际税率、平均税率 (五)起征点、免征额 两者的区别 (六)课税基础(税基) 税收三要素: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 二、税收分类 (一)所得课税、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 (二)直接税与间接税 (三)从量税与从价税 (四)价內税与价外税 (五)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我国的五大类税种 商品课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关税 所得课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农业税 财产课税:车辆购置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辆使用税、车辆使用牌照税、契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资源税制:资源税(包括盐税) 行为税制: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 第三节税收原则 一、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 二、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 三、税收中性问题 一、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 (一)税收原则的提出 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 瓦格纳的税收原则 (二)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 1.税收应以公平为本 2.征税必须考虑效率的要求 3.税收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 二、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 (一)公平类税收原则 (二)效率类税收原则 一、税收的效率原则 (一)充分且有弹性 1.充分是指税收应能为政府活动提供充裕的资金,保证政府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2.有弹性是指税收应能使税收收入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而增长,以满足长期的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组合效率的要求。 (二)节约与便利 节约就是要求税收尽可能地减少税收成本。 税收成本与税收效率的关系 (1)在大多数场合,降低税收成本的要求与税收满足配置效率的要求是一致的。 (2)降低税收成本的要求有时也会与实现税收效率的要求相矛盾。 (3)从效率方面来考虑,在制定税收政策时必须进行权衡:降低税收成本的好处是否足以抵消它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便利”要求税收制度能方便纳税人,尽可能地减少缴纳成本。 税收的节约与便利原则有时会与税收的其他原则发生冲突。它需要以社会的福利为准则,与其他各项原则相权衡。 二、税收的公平原则 普遍接受的公平原则: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1)横向公平是指税收应使境遇相同的人交纳相同的税;2)纵向公平是指税收应使境遇不同的人交纳不同的税。 (一)受益原则

第八章 税收原理范文

第八章税收原理 一、单选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累进税率下,每一级税率就是相应级距的课税对象数额的( A )。 A.边际税率 B.平均税率 C.比例税率 D.累退税率 2.下列税率形式更能体现从税收公平的是( B )。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累退税率 D.边际税率 3.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转移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负担,这种税负转嫁称为( B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4.能够导致税收全部向前转嫁,落在生产要素的购买者身上的情形是( A )。 A.需求完全无弹性 B.需求完全有弹性 C.需求富有弹性 D.需求缺乏弹性 5.当某商品的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时,其税负转嫁情况是( A )。 A.易转嫁 B.不易转嫁 C. 和税负转嫁无关 D. 不确定 6.下列不属于流转税类的是( D )。 A.营业税 B.增值税 C.消费税 D.房地产税 7.从税收效率角度看,下列税率形式作用最弱的是( B )。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累退税率 D.边际税率 8.纳税人对其所纳税款,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等方法,补偿其纳税损失,使支付税款之后的利润水平不比纳税前低,从而使税负在生产发展和收入增长中自行消失,这种税负转嫁方式称为( C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9.个人所得税中工资薪金适用的税率形式是( A )。 A.累进税率 B.比例税率 C.累退税率 D.定额税 10.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生产要素未来应纳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即压低生产要素购买价格)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这种转嫁方式称为( D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11.在下列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B )。 A.增值税 B.公司所得税 C.消费税 D.营业税 12.下述有关从价税表述正确的是( B )。 A.从价税以课税对象的数量为计税依据 B.比例税是从价税 C.定额税是从价税 D.从价税与商品流转额无关 13.下列有关税收资本化表述正确的是( C )。 A.税负全部归宿于买方 B.税收资本化本质上属于前转

第八章 税收原理

第八章税收原理

第八章税收原理 一、单选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累进税率下,每一级税率就是相应级距的课税对象数额的( A )。 A.边际税率 B.平均税率 C.比例税率 D.累退税率 2.下列税率形式更能体现从税收公平的是 ( B )。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累退税率 D.边际税率 3.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转移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负担,这种税负转嫁称为( B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4.能够导致税收全部向前转嫁,落在生产要素的购买者身上的情形是( A )。 A.需求完全无弹性 B.需求完全有弹性 C.需求富有弹性 D.需求缺乏弹性 5.当某商品的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时,其税负转嫁情况是( A )。 A.易转嫁 B.不易转嫁 C. 和税负转嫁无关 D. 不确定 6.下列不属于流转税类的是( D )。 A.营业税 B.增值税 C.消费税 D.房地产税 7.从税收效率角度看,下列税率形式作用最弱的是( B )。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累退税率 D.边际税率 8.纳税人对其所纳税款,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等方法,补偿其纳税损失,使支付税

款之后的利润水平不比纳税前低,从而使税负在生产发展和收入增长中自行消失,这种税负转嫁方式称为( C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9.个人所得税中工资薪金适用的税率形式是 ( A )。 A.累进税率 B.比例税率 C.累退税率 D.定额税 10.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生产要素未来应纳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即压低生产要素购买价格)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这种转嫁方式称为( D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11.在下列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B )。 A.增值税 B.公司所得税 C.消费税 D.营业税 12.下述有关从价税表述正确的是( B )。 A.从价税以课税对象的数量为计税依据 B.比例税是从价税 C.定额税是从价税 D.从价税与商品流转额无关 13.下列有关税收资本化表述正确的是( C )。 A.税负全部归宿于买方 B.税收资本化本质上属于前转 C.税收资本化本质上属于后转 D.税收资本化往往发生在消费品的交易中 14.在下列税种中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 B )。 A.增值税 B.个人所得税 C.消费税 D.营业税 15.税收的主体是( B )。

陈共《财政学》(第7版)配套题库 章节题库(第八章 税收原理)【圣才出品】

第八章税收原理 一、概念题 1.直接税与间接税 答:直接税是指税负不能转嫁、只能由纳税人承担的税。只要税收不再转移到商品或劳务的最终消费者身上,征税对象本身承担的税负,就可归为直接税。直接税是以个人收入、企业利润、财产价值等税基为纳税依据的税。一般将所得税、财产税、遗产税、土地税和人头税等视为直接税。在一般情况下,直接税都是累进税。 间接税是指税负可以转嫁、纳税人并不最后承担税负的税。从形式上看,间接税是由纳税人缴纳的,但纳税人可将税负转嫁给商品或劳务的购买者,即通过将税收额加在产品的价格上,由购买者承担税负。间接税实质上是不直接向承担税负的人征收的税。间接税一般包括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 2.中央税与地方税 答:中央税是指划归中央并由中央税务机构管理的税收。中央税的收入属于中央财政收入。地方税是指由中央统一立法或授权立法、收入划归地方并由地方财政负责管理的税收。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中央税和地方税是按税种的隶属关系划分的。中央税和地方税的划分方法因国家政体和管理体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些国家的地方政府(州、省、县等)拥有税收立法权,可以自行设立税种,这类税种显然就是地方税;而中央政府开征的税种就是中央税,中央税与地方税的隶属关系是十分明确的。有些国家的税种是由中央政府统一设立的,但根据财政管理上的需要,特别是为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划出一部分税种给地方,其管理权和使用权限也相应下放给地方,从而形成另外一种类型的地方税。此外有的国家还设立共

享税,这样税收收入由中央和地方按一定比例分成。 3.税收负担 答:税收负担是指税收收入与可供征税的税基之间的比例关系。税收负担可分为宏观税负和微观税负,前者指税收总收人占GDP的比率,也称税收比率;后者指纳税人的纳税额占计税依据的比率。税收负担常被用来比较各类纳税人或各类课税对象的税收负担水平的高低,因而是国家研究制定和调整税收政策的重要依据。 4.课税对象与课税基础 答:课税对象又称“税收客体”,是指征税的目的物,即在税务征收发生的范围内具体的应税项目。不同的税种有不同的课税对象。根据课税对象的不同,税种可划分为不同税类,如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和行为税等。 课税基础是指税务机关开征某种税时规定的应纳税范围。税基与课税对象并不完全一致。如对收入征税,在允许对收入进行某项扣除时,扣除后的收入是税基,而整个收入这一项目是课税对象,二者并不一致。在不允许对收入进行任何扣除的情况下,税基与课税对象是一致的。一种税的税基越大,其在税收体系中的地位也就越高。在正常征收的情况下,税基牢固,税收就是稳定的;反之,则会造成税收的不稳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需要对税基进行有效的保护,无论税基大小,都应给予相应的重视。 二、选择题 1.关于税收概念,以下表述合理的有()。 A.税收是国家调节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

第八章++税收原理+习题

第八章税收原理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税收的强制性 2. 税收的无偿性 3. 税收的固定性 4.纳税人(纳税主体) 5. 课税对象(税收客体) 6. 课税标准(课税依据) 7. 税率8. 起征点9. 免征额 10. 课税基础(税基)11. 税目 二、判断题 1. 如果政府课税改变了消费者以获取最大效用为目的的消费行为,或改变了生产者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的市场行为,就会改变私人部门原来(税前)的资源配置状况,这种改变就被视为税收的非中性。 2. 税收的无偿性,指的是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税收的无偿性与税收的强制性不同,它是绝对的。 3. 纳税人与负税人指的是同一人。 4.定额税率是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统一按一个比例征税。 5. 按课税对象的数量、重量、容量或体积等标准对课税对象予以度量的税收称为从量税。 三、单项选择题 1. 累进税率下,每一级税率就是相应级距的课税对象数额的() A. 边际税率 B. 平均税率 C. 比例税率 D. 累退税率 2. 从税收公平角度看,()应排在较高地位 A. 比例税率 B. 累进税率 C. 累退税率 D. 边际税率 3. 下列()不属于流转税类 A. 营业税 B. 增值税 C. 消费税 D. 房地产税 4. 个人所得税税率的基本形式() A. 累进税率 B. 比例税率 C. 累退税率 D. 定额税 5. 在下列税种中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A. 增值税 B. 公司所得税 C. 消费税 D. 营业税 6. 下述有关从价税表述正确的是() A. 从价税以课税对象的数量为计税依据 B. 比例税是从价税 C. 定额税是从价税 D. 从价税与商品流转额无关 7. 在下列税种中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A. 增值税 B. 个人所得税 C. 消费税 D. 营业税 8. 税收的主体是() A. 税务机关 B. 国家 C. 海关 D. 工商机关 9. 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是() A. 纳税人 B. 课税对象 C. 课税依据 D. 税率结构 10. 下列税中,属于中央税的是() A. 增值税 B. 资源税 C. 消费税 D. 证券交易印花税 11. 税制构成的核心要素是() A. 纳税人 B. 税率 C. 征税对象 D. 纳税期限 12. 税收的强制性依靠的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