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模具安装规范

模具安装规范

模具安装规范
模具安装规范

双动模具安装、调试及取卸作业规范

1 目的:

通过对模具的安装、调试及取卸作业进行规范,从而确保设备、人身安全,并稳定生产出合格产品。

2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模具的安装、调试及取卸作业。

3 作业要求:

(模具调整工或压力机操作者在接到任务单后应按照冲压工艺卡核对模具号和设备型号,凭模具小票到模具库领取模具)

1、将滑块下降至下死点

作业方法:将行程选开关切换至“寸动”位置或用“双手按钮”将内外滑块下降至下死点。

注意事项:操作时注意观察曲轴的角度指示计,以确保滑块在过下死点1~2度位置停止。

2 、查看冲床的装模高度

作业方法:A.查看模具的合模高度; B.保证冲床在下死点时的内外滑块的装模高度高出模具的合模高度(如加垫板,则加上垫板高度)5~10mm。

C.对于带自动调整封闭高度的压力机可根据模具号直接调整到指定高度。注意事项:如冲床的装模高度低于模具的合模高度或模具高度加垫铁厚度之和,则模具的安装调试时容易将模具损坏。

3、模具安装面的检查、修整及清理

作业方法:A.将内外滑块提升至上死点,开出工作台;B.要认真清理冲床滑块底面、工作台;C.修整工作台及垫铁不平表面;D.清理模具表面。

注意事项:A.注意工作台表面是否凸凹不平,如不平用油石进行修整;B. 确认不用的托杆孔都封堵;C.使用气垫时确认气垫顶杆是否变形,放置位置是否适宜,长度是否适宜,是否夹废料。

4 、模具放置在冲床的工作台上

作业方法:A.用天车对照模具设备中心,将模具放置在正确位置;B.确认模具的安装方向、结构、状态等;C.开进工作台。

5、模具的安装

作业方法:A.模具安装在工台中心,并调整位置、方向;B.确认垫铁位置;

C.用寸动方式将内滑块降到下死点,用微调使内滑块与凸模上平面贴合,安装至少四个紧固螺丝;

D. 用寸动方式将外滑块下降到下死点用微调使外滑块与压边圈上平面贴合,并安装至少四个紧固螺丝。

注意事项:A.必须在下死点进行操作;B.有刻印、防弹凸台、弯曲、拉深模具必须带件进行调试;C.带有托杆的模具,在微调之前应先使气垫升起,以确保托杆安装正确;D.带有托杆的模具,要保证在上死点或气垫卸荷后使用微调;E. 按照对角的顺序拧紧螺栓;F. 应注意确认模具固定螺栓、螺帽及压板有无损坏现象。

6、固定下模

作业方法:A.用寸动方式,将内外滑块提升至上死点,带有存放块的一定要取出,将内外滑块运行三四个行程后,在下死点固定下模。

注意事项:A.先用手力拧紧下模固定螺栓,将滑块运行三四个行程,如无颤动、异常声响等异常现象,则利用扳手由轻到重,交互拧紧其固定螺栓;

B.模具的固定螺栓尽量安装在靠近模具侧;

C.模具固定部位下面不能悬空;

D.注意导向部位有无异常声响。

7、确认模具内部状态

作业方法: A.清扫模具内部;B.检查模具各部件;C.导柱、导套、导板、斜锲及其他滑动部位注油。

注意事项:检查模具各部分有无损坏、磨损、安装错误等异常现象。

8、精调冲床闭合高度(DH值)

作业方法:A.根据作业标准书规定的DH值或工件状态适当调整内外滑块的闭合高度;B.放入纸片,查看模具的合模程度。

注意事项:A.调试折弯模、拉深模时一定要带件调试,并注意观察工件表面的压痕、拉痕以及角度、深度、形状的变化;B.注意确认有无间隙不均、啃模等异常现象;C.对于使用托杆的模具要先将滑块提升至上死点,调整限位螺钉使托杆可靠接触。

9、调整其他加工条件

作业方法:A,确认冲压用油及其装置;B.确认送料间隙、压力、释放时间、送料中心及高度是否适宜;C.确认气垫压力是否适宜;D.确认冲压行程速度是否适宜;E.压力机平衡缸气压应按上模重量调整。

注意事项:模具调整工将有关作业要领、注意事项告诉操作者。

10、试模

注意事项:A.调模作业应注意确认周边状态慎重进行,注意模具定位方式,有无防反,如何正确放置制件,如无法确定应联系质检人员或班长;B.调模后作好相关联络工作;C. 将自检合格的试模品提交质检人员检验。

作业方法:A.调试完后需经质检员确认,相关责任者给予必要的指导;B.调模工将有关冲压操作注意事项告诉作业人员。

11、准备量产

作业方法:A.试模结束后整理工具及器具;B.清理试模品。

注意事项:A.正常作业时,冲床及送料机上禁止散放工具;B.将作业台上的试模品清理干净;C.在模具使用过程中及时清理下脚料,注意模具与制件状态,是否起皱、漏孔、拉裂等;D.每一百件左右对导柱、导套、导板、斜锲及其他滑动部位注油,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制件进行润滑,涂抹拉延油。

12、卸取模具

作业方法: A.清理模具内部废料等杂物;B.检查模具技术状态;C.模具动作部位涂油,对长期不使用的模具滑动部位涂防锈油;D. 把内外滑块下降至下死点,必须用“双手按钮”将滑块降至下死点,卸去外滑块压边圈螺栓;E.用微调上调外滑块5mm后,用寸动提升外滑块至上死点;F. 卸去内滑块上凸模螺栓,用微调上调内滑块5mm后,用寸动提升内滑块至上死点;

G.卸去下模螺栓。

注意事项:A.尤其对大型模具在取卸之前认真加以清理;B.为了下次生产,检查有无维修之处,如有异常现象立即报告班长;C.折弯、拉伸模具内保留末件制品;D. 卸模之前观测限位与存放块有无损坏,如损坏应联系工模具人员测量后卸模,模具中如有弹性工作部分(弹簧、氮气缸等)必须安放存放块;E.将末件保留在模具内;F.带有存放块的模具,要在下死点时利用微调上调外滑块至合适高度,安装存放块;G. 带有托杆的模具,要先将气垫卸荷,将滑块运行2-3行程,确定托板、托杆和气垫装置降到底部;

H. 注意完全松开其固定螺栓,将螺栓从T型槽中取出,防止冲床滑块带起模具,发生事故。

13、开出工作台,模具清扫、存放

作业方法:A.清扫模具表面;B.用天车将模具吊至模具存放区。

注意事项:模具的搬运、取放一定要小心。

五金模具技术规范

冷冲压模具设计制造技术规范 1.目的 提高五金件冷冲压模具质量;建立模具标准化;统一模具的设计标准及制造技术规范。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模具车间设计、制造的冷冲压模具,也适用于委外设计、制造的冷冲压模具。 3.引用标准 GB1298 《碳素工具钢技术条件》 GB1299 《合金工具钢技术条件》 GB699 《优质碳素结构钢号和一般技术条件》 GBT2854 《冲模模架技术条件》 GB2870 《冷冲模零件技术条件》 GB2867.5 《冷冲模卸料装置,圆柱头卸料螺钉》 GB2867.6 《冷冲模卸料装置,圆柱头内角卸料螺钉》 4.技术要求 4.1 模具设计要点: 4.1.1模具工艺编排应保证: ①模具加工之产品所有尺寸及技术要求符合 图纸且品质有保障: ②模具结构合理且强度足够; ③模具制造及维 修难度中等; ④模具设计寿命与预计生产订单相适应; ⑤产品及模 具加工费用均最经济合理. 4.1.2整体结构设计应保证: ①操作简便、安全; ②适应批量生产且效率 高; ③定位可靠; ④工作精度的稳定与持久性; ⑤维护及维修方便;

⑥封闭高度与所安装机床匹配; ⑦模具结构标准化. 4.1.3 零件设计基本规范: 4.1.3.1模架选用原则: ①原则上必须设置导向结构,对于成形类模具若 在结构上可以保证质量和使用寿命及效率时可以不设置,但此必须征得模具部工艺工程师同意,冲裁模架的导向件结构设置应方便工作刃口的刃磨;②在工作中导柱导套尽可能不脱离导向,导柱长度以合模后短于闭合高度10mm为宜;③外导柱、导套的结构采用独立导柱,普通导向精度要求的模架采用滑动独立导柱(TUB),高导向精度要求的模架采用滚动独立导柱(TUR)加内导柱, 内导柱、导套的结构采用压入结构;④模架有效面积大于400X300mm的模具不得使用铸件模架,对于选用的铸件模架应符合GB2854《冷冲模模架技术条件》规定,导柱直径和数量的设置应考虑导柱的刚度和模架面积大小,模架面积大于400X300mm应选取导柱直径大于φ25mm。 4.1.3.2 模板设计规范: ①凹模: ⑴厚度(B):零件尺寸300*300以下,材料厚度(T)小于1.6MM 时, 凹模板厚不小于24MM;材料厚度大于1.6MM小于5MM时, 凹模板厚不小于34MM; 材料厚度大于5MM,凹模板厚不小于45MM;零件尺寸大于300*300,材料厚度小于1.6MM时, 凹模板厚不小于34MM;材料厚度大于1.6MM小于5MM时, 凹模板厚不小于44MM; 材料厚度大于5MM,凹模板厚不小于55MM. ⑵凹模工作刃口至边距(A):最小边距(A min)为凹模厚度(B)的1.5倍以上,但应大于30MM; 材料厚度大于1.6MM时, 边距(A)为凹模厚度(B)的2倍以上. ②上下模座:⑴外形尺寸应稍大于凹模外形尺寸;⑵模座厚(H):尽可能

模具工安全操作规程

压铸模具工安全操作规程 一、模具安装准备 1、根据模具的尺寸,判断模具能否安装在本台机器上; 2、调整好顶针行程和合模侧的限位开关等,以便在调整模具厚度时不致使模具受到损坏; 3、了解模具结构状况。如:模具有无抽芯;是否需要安装复位杆;浇口套大小等。 4、准备好模具压板、压板垫块、压紧螺栓、螺母、平垫圈、扳手、管件等。 二、模具安装 1、机床在安装模具时,应调至手动状态进行调整。 2、将与模具相匹配的入料筒装上垫套装在头板上。 3、测量模具厚度,然后调模,使机器在机铰伸直的状态下,头中板间的距离大于模具厚度1 ~ 1.5mm。 4、上好模具吊环,先在确定安全的情况下起吊,并确保模具进入机床前无摇动,以免撞伤压铸机。 5、开模到位,关泵停机,将模具吊入头中板中间,调整模具的位置,当浇口与压室中心一致时,用人力将模具推向头板,直至浇口套顺利地进入料筒台阶,模板面与头板贴平。检查水平后装码模夹并将其拧紧。 6、启动马达,选择慢速锁模,把模具压紧并用码模夹将动模紧固在中板上。 7、慢速开锁模多次,模具导柱应能顺利进入导套,并进行锁模力的调整 8、开模终止,调整顶针行程要求顶出的铸件不会自然掉落,并能用夹具轻松取出。 9、装好模具的冷却水管并通水检查有无漏水现象。 10、将已装配好的锤柄安装到机器连接板上,手动锤前锤后,锤头在压室中运动应畅顺自如。安装锤头锤柄,注意检查入料筒是否松动。 11、用石油气喷枪预热模具,使各部位慢慢均匀升温,至其型腔、型芯表面温度为150 ~200℃.预热模具可防止由于模具温度低,铸件激冷产生包型力增大,导致推杆型芯的损坏。在预热过程中必须注意对细长的突出部分及尖角部分避免过热。 12、模具预热后要检查各活动部位的情况,注意活动型芯推杆、拉杆、滑块等不得有卡模现场,并涂上顶针油。 三、模具调试 1、严禁在合模状态下调整模具开档,否则会损坏调模机构。 2、严禁在动模未插芯到位及静模未抽芯到位时合模。 3、严禁在静模插芯时开模。 4、严禁动模抽芯器芯未抽芯到位时顶出。 5、严禁顶杆复位未到位情况下插芯。 6、装有拉杆的模具,必须先调试顶出行程,拉杆未复到位严禁插芯或合模。 7、调节机床开档选择合适的锁模力。 8、调节压射跟出行程,检查冲头冷却水,确保无泄漏。 9、根据压铸工艺卡片输入工艺参数。 四、模具拆卸 1、生产完毕拆卸模具,必须保留末件并作好标识,随模具转运。 2、拆卸模具,必须将模具清理干净,包括模具分型面铝皮,并将顶出往复运动,刷油。 3、大型模具,须动定模分拆,以便修模。

模具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保证模具的正确使用及保养,保护好模具的精度与型腔表面的光洁度,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同时保证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事业部所有量产模具的使用及管理。 3.工作职责 3.1研发部负责模具的前期研发设计及制造,提交成品模具。 3.2质控部负责验收模具尺寸及试制成品外观。 3.3生产部负责模具试制并进行操作可行性反馈,同时对量产模具进行管理。 4.工作程序 4.1模具接收 4.1.1新模具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各部分尺寸的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检测不合格的模具应进行返修,严重不合格又无法返修者应报废或重新加工。 4.1.2验收合格模具应由模具库管人员建立模具管理台账。 4.2模具使用及保养 4.2.1模具在搬运过程中,不要将模具分开搬运,要整套模具合好搬运,以免模具型腔碰伤。

4.2.2交接班时,接班作业人员要检查模具的固定螺栓是否松动,以免模具上下模错位模具被压坏。 4.2.3模具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骨架放不到位时,不可将骨架强行放入,以免产品取不出来,压坏模具型腔。 4.2.4在连续生产过程中,模具每生产500模次需卸下模具用清洗剂或是喷砂清洗一次,清洗时要打开模具将模具型腔全面清洗。 4.2.5使用模具必须保证模具安全,操作要精心合理,装模卸模要正确,硫化机给予模具的压力应遵循工艺指导书,不可过大、过小。 4.2.6每次装料后合模时,应注意对正导向,不得让导销、型芯滑出导销孔和模孔,以防压坏模具。 4.2.7装料前型腔表面可均匀涂擦脱模剂(如:中性皂液、硅油、专用脱模剂等),以便卸模取件顺利。 4.2.8使用启模器或撬棒等材料的硬度一定要低于模具撬口处的硬度(一般可用铜材料制作),模具的分型面和型腔严禁任何划痕及擦伤。 4.2.9模具型腔处的清角,需特殊保护,不得敲击清角,不得用砂布打磨型腔,尤其不能用砂布打磨清角。 4.2.10型腔表面若有斑点或锈点,清除时不得使用钢制工具锉刀、耗布、刮刀打磨,只能用铜制工具或竹片刮除,然后精细抛研。 4.2.11在生产任务完成后,模具要用清洗剂或喷砂将模具全面

注塑模具安装调试操作注意事项

模具安装/调试 操作注意事项 架模注意事项 一、每次架模前要检查模具外观如:限位开关、强制回位螺丝、定位环等; 二、确认机台吨位及顶出顶杆是否与模具匹配; 三、架模完成后,打开模具注意检查母模面是否有做防锈处理,公模斜销 入子是否有高出模面; 接运水注意事项 一、用大于模面的海绵或气泡袋之类柔软贴在模仁上(一定要将模面遮住), 防止水管铜头,螺丝刀,美工刀,以及水管内余留的水,碰到,滴到模面,模仁,滑块; 二、运水安装时必须检查水管内防水胶圈是否匹配,避免无胶圈及胶圈厚 度不符影响密封; 三、在模具天侧插水管时尽量不要将水管对准母模面和公模面,以免水管 内余留水滴到(咬花面,镜面,滑块内)。 四、当所有运水接通后,一定要扣好水管铜头上保险珠,同时用手拉一下 每条水管是否松动,以免在试模和生产中会脱落,水冲到模具内。 五、试水前确认水管长度合适,避免因太短或太长影响开模行程; 六、试水完成后将水管整理整齐便于检查水路或更改水路; 七、试水完成后打开模温机运转,同时检查模具是否有漏水或渗水出现,

如有需立即处理。 调试时意事项 一、在调机和升温过程中,如水嘴断了或水管破了,按如下步骤逐个排除。 (1),模具喷锈剂,关掉模温机,使模温机在停止状态,减少模具内水压,(2),立即断开模温机的进水和出水,也就是机台供应给模温机的水。 (3)立即关掉所有进模具的水路。 (4)用风枪吹干净模具内外的水。 (5)检查模面是否有水导致(锈斑、水印) (6)如有水印需模具专业人员处理禁止私自处理 下模时意事项 一、模具温度降至40度以下,架模员或者技术员不得离开机台,观察模具 降温后,高温水管铜头与铜水嘴之间有热胀冷缩反应,导致漏水或渗水,进入模面 二、必须吹干净模具和水管内的水,防锈剂一定喷到位,尤其是滑块内, (咬花,镜面)

模具管理制度

模具管理制度 (注塑模具的日常保养和管理) 1.目的 对机械制造的模具制造、更改、验收、使用、调拨、维修、报废等全过程进行规管理,确保模具满足生产及质量保证的需要,确保生产、销售管理的有效性。 2.适用围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权属于、不属于或部分属于公司的所有模具,包括自制模具、所有权归属客户的模具及供应商制作由本公司摊销的模具等。 3.流程要求 3.1责任分工 技术部门负责制定公司模具相关技术管理类规(对于所属权不属于本公司或者模具权部分属于本公司的模具,技术部门应当积极配合销售部门做好与客户的沟通),以及公司所有模具的归口管理。车间主管指定专人负责车间模具的日常管理,做好《模具台账》的记录,并与技术部门做好模具的衔接工作。3.2模具供应商管理 3.2.1技术部负责更新和维护模具的《合格供应商目录》,并做好合格供应商的供应记录。 模具加工单位的选择应考评其加工能力(满足质量与交付期限)、加工价格

等的性价比,择优合作,为公司加工模具的合作方至少有三家,且经公司技术部有关人员考察同意备案,以供公司选择和考核,选择的加工单位必须是备案的合作方。 3.2.2技术部出示《模具管理制度》,模具管理部门需严格执行,并定期参照规的形成模具管理记录。 3.2.3技术部门做好《合格供应商评价》记录,并对不合格的供应商及时反映给总经理,决定是否取消该供应商。 3.3模具制作流程图 跟 进 3.3.1模具加工申请 3.3.1.1模具加工申请依据经批准的产品开发计划,模具外发加工相关责任人必须填写模具加工申请单,加工单由产品设计人填写,明确产品名称(或代号)、加工数量、加工价格、模具技术或工艺要求等容,经技术部主管对工艺技术符

模具设计技术要求

级进模设计要求 1、用该模具所冲出的零件应该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2、优化排样设计,使材料材料的利用率尽可能高; 3、强度和刚性较差的小冲裁凸模必须有护套加导向; 4、镶块、凸模安装方便,正确可靠,冲裁凸模修模后,高度调节要方便; 5、单边冲裁凸模,尽可能加导向部分;单侧弯曲时,模具上要有防止材料流动的对策; 6、间隙的均匀程度要到达70%以上; 7、模具安装平稳性好,调整方便,工作安全;模具结构应便于制造与维修; 8、压力中心偏移量不能超过凹模1/6; 9、各工作系统坚固可靠,活动部分灵活平稳,动作互相协调。定位起止正确,卸料板、顶块不倾斜,有足够的卸料、顶出件力,卸料安全可靠。进料、定料、出件、清理废料畅通、方便,没有废料上浮、漏料孔堵塞、叠件现象。保证稳定正常工作; 10、上模座沿导柱上、下移动平稳、无滞住现象。 11、级进模用四角滚珠导柱导套钢模,弹性卸料,小凸模用护套,卸料板用小导柱导套导向,凹模做成分段拼合或组合式,冲裁凸模修模后,高度要能调节,前后工位排废料、出工件方案合理,毛坯定位准确可靠,送料方便无阻碍,废料切断后回收。 工作量:图纸(1:1),装配图1张0号图纸;零件图,凸模、凹模、护套,其他工作零件必须画,其次按卸料板、凸模固定板、凹模固定板等顺序,画够2张以上0号图纸。说明书:要求30页以上。图纸和说明书质量按学校要求做。 冲压件要求(大批量生产) 一、零件附加说明 零件的形状和要求见附图,尺寸从图纸上量取 二、合格的制件应满足的要求 1.尺寸、形状符合图纸要求; 2.冲裁断面不允许有夹层,毛刺最好在一面、毛刺高度小于10%t; 3. 冲压件平整、形状无明显翘曲、畸形、扭曲、歪斜等形状缺陷; 4. 光面的均匀程度要求大于70%; 5. 搭接口不能出现错位、不平直、毛刺现象; 6. 成形部分平整、光滑,无起皱、裂纹、显著变薄、明显的刮痕现象; 7. 制件必须不能被模具的伤痕、划痕、表面块陷所影响; 8.保证制件质量稳定。

模具钳工操作规范

第一章:钳工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一、划线知识 1.划线——工件在加工之前(指毛坯)或在加工过程中(指半成品),用划线工具或三坐标划线机按 图纸和加工工艺在工件上划出所需要的线条,用以表示工件上要加工的部位和界限。 2.划线的目的——第一,按照图纸和工艺要求确定各加工面的余量和各孔、槽、凸台、表面等的相 互位置,为以后的加工或校正提供参考依据;第二,可以对毛坯进行加工前的检查,并对加工余量进行全面的调整和分配;第三,确定在板材上截取材料的位置,合理安排,做到节约材料。3.划线前的准备——A.熟悉图纸和工艺文件,仔细分析下几道工序的具体要求;B.对画线对象进行 外观的粗略检查,看其是否有明显的缺陷;C.对铸件毛坯,应预先清理型砂,除净毛刺和冒口; D.对锻件毛坯,应将氧化皮去掉; E.对半成品件,要去掉基准面上的毛刺,除净表面污垢和浮锈; F.考虑画线方案、画线基准、划线步骤、划线的内容以及划线工具、吊装工具和安全措施。 4.划线基准的选择——A.划线基准应尽量和设计基准一致;B.选择已经精加工并且加工精度最高的 边、面或有配合要求的边、面、外圆、孔、槽和凸台的对称线;C.选择较长的边或相对两边的对称线,或是较大的面或相对两面的对称线;D.较大外圆的中心线;E.便于支撑的边、面或外圆; F.补充性划线时,要以原有的线或有关的装夹部位为基准。 二、钻孔及铰孔的基本要素 1.钻孔——在不同的材料上钻孔时,应根据材料的性质将钻头刃磨出相应的角度,以改善钻头的切 削性能,延长钻头的寿命,使钻出的孔达到图样的技术要求。加工钢和铸铁时钻头顶角为116-118°;加工钢锻件时顶角为120-125度;加工锰钢和不锈钢时顶角为135-150°。 2.钻头的刃磨——手工刃磨钻头时,为保证两主切削刃的对称性,在刃磨为每一步骤,应注意磨完 一侧翻转180°再磨另一侧时要尽量做到三不变,及手持钻头的部位不变,手的姿势不变,刃磨吃刀情况不变。必要时,可用量具检验或进行试钻检查。可在位置半径R=()R处测量(R为钻头半径),它能综合反映出钻尖偏心和锋角不对称误差。 3.钻小孔的加工方法——小孔是指直径在3mm以下的孔。钻小孔的钻头直径小,强度低,螺旋槽又 比较小,不易排屑,在钻削过程中,转速高,进给不均匀。故钻头容易折断。为此钻小孔时必须掌握以下几点: (1)选用精度较高的钻床,采用相应的小型钻夹头。 (2)开始进给时,进给力要小,防止钻头弯曲和滑移,以保证钻孔的正确位置。进给时要注意用力大小和感觉,以防钻头折断。 (3)钻削过程中,需及时提起钻头进行排屑并借此使孔中输入切削液和使钻头在空气中得到冷却。(4)钻小孔的转速:在一般精度不高的钻床上钻小孔,钻头直径D=2-3mm n=1500-2000r/min D ≤1mm n=2000-3000 r/min。在精度很高的钻床上钻小孔时,对上述直径的钻头n均可选3000-10000 r/min以上。 4.钻孔时产生孔偏移或歪斜的原因——A.位置偏移的原因是: (1)工件画线或安装不正确或未装牢,钻孔时移动; (2)钻头回转时摇摆,进刀过急; (3)钻头下刀位置不准,导致无法纠正而使孔偏移; (4)工件表面与钻头不垂直。尤其是在斜面上钻孔,操作不细心,使孔偏移。防止的方法是:正

模具烧焊管理规范

模具车间模具烧焊加工管理程序 1目的: 1.1为了管控和提升美昀模具整体质量,加强和培养全体员工对品质意识; 1.2提升和管控各道工序质量状况、追踪考核相应责任人的工作质量,也是绩效考核一个重要硬性量化的指标; 1.3对生产车间模具烧焊状况有效地进行统计,更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公司各个环节的质量损失,同时给公司加强质量成本控制提供有效数据依据; 1.4可以监控车间修模、改模方案合理性,减少修模重复性的工作,减少试模次数,缩短项目结案周期; 2适应范围: 2.1公司所有模具,包括新制模具,未交付修模、生产临时维修模具; 3工作职责: 3.1所有烧焊属于委外加工范畴,商务事项对口人由公司负责外协加工组人员负责,工 作内容负责收集烧焊包括模具烧焊次数、烧焊日期、单价、数量、对账、票据统计和对外协供应的付款申请; 3.2所有需要烧焊的由责任担当钳工组长提出烧焊《加工申请单》,提出具体烧焊的具 体要求,说明烧焊原因,及烧焊方案可以附图说明; 3.3车间主管、经理负责监督初审,同时并确认责任归属,需要质量考核的,即刻填好 模具质量管控《质量异常单》,总监负责审核,总经理负责批准; 3.4财务负责质量考核成本兑现; 4规范内容: 4.1凡是美昀模具需要烧焊加工的必须遵照本规定执行; 4.2因目前我们公司模具制作是由钳工组担当模式,所以任何需要烧焊的需要责任钳工 组长提出烧焊申请,按照加工申请单内容填写好,并把相应的烧焊材料及要求清楚,并说明烧焊原因,给公司领导审批; 4.3钳工要在工件上标设好需要烧焊部位和烧焊量,如果关系的尺寸的一定要在烧焊前 先做好测数并记录好尺寸,以便修模前、后数据对照,这样可以给我们修模尺寸到位更加有把握,免得产生重复试模和修模。要树立和培养自己: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好习惯。

模具技术要求

外发模具技术要求 为更好地满足模具使用厂家对模具制作技术方面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模具质量,规范生产节约质量成本,特制定本技术要求。质量部负责外发模具的质量检验,制造部协助质量部做好外发模具的质量控制。 一、模具外观要求 模具表面无油污、灰尘、无裂纹,无夹砂,模具外部标识牌齐全,并装在明显处。模具的固、移模气室壁应有加力筋。模具压边尺寸(宽不低于20mm,厚不低于22mm) 二、模具尺寸要求 整体模具外形尺寸:K1214尺寸1490*1300mm,后窗尺寸1400*1200mm; K1418尺寸1890*1500mm,后窗尺寸1780*1380mm。 后封板使用材质:铝合金型材(国标6061)。凸模厚度不低于12mm,凹模厚度不低于16mm。紧固后封板的螺丝,螺丝位置最大中心距为120-130mm。 三、模具吊环、外接口要求 模具使用吊环规格为M20,K1214整体模具要求4个,K1418整体模具要求4个。每个吊环必须用M20螺母锁紧,然后将吊环和螺母用焊机焊死。 蒸汽、水冷、排水口的数量及规格(固、移模分半)。1寸和1.5寸管古要求全丝或者两头带丝。 水冷管数量固模和移模为各2个,尺寸为1寸; 蒸汽管数量为:K1214固模和移模1.5寸各4个;K1418固模和移模1.5寸各6个。进气口必须装制不锈钢防护网进行防护。 排水口数量为:K1214固模和移模1.5寸各4个;K1418固模和移模1.5寸各6个。四、模具顶针筒、料枪口要求 K1214/K1418料枪为50*30“德式”料枪,料枪限位厚度20mm。法兰螺栓M8X60,布置为三角型,配备螺母(国标M8)。标准顶针盘为ф40X5或ф30X5,顶针杆径为ф12。黄铜棒采用ф22*ф12规格,预留可调长度合理(不低于15mm),筒套完好无缺。 顶杆和料枪之间无干涉,螺栓孔与料枪法兰孔完全吻合,安装畅顺。螺栓从背板内部往外安装,模具压板与模具接管无干涉。 五、模具密封要求 固移模合模处采用Φ8圆形空芯硅胶条,斜面对接,高出平板1-1.5mm(安装时硅胶条自然伸展,不能有拉伸安装),模具四边各处转角为圆角过渡,整条密封槽的起点与结束点不允许定在模具外部,密封槽深6.5mm,槽口部宽7.5mm,槽底宽8mm;

模具技术的详细要求

模具技术的具体要求 一.模具材料及热处理要求 1.拉延、成形类模具 ●外板件拉延序凸模、凹模及压边圈使用GGG70L铸铁,淬火硬度HRC50-55;内板件凸模、 凹摸及压边圈使用MoCr铸铁,淬火硬度HRC50-55。特殊情况下须渗氮或TD处理(模具图纸会签时确认)。 ●变形剧烈及高强度钢板(抗拉强度≥350MPa)的制件应采用整体镶Cr12MoV;淬火硬度要 达到HRC58—62。 ●基体采用HT300。采用键槽与螺栓链接。 ●GGG70L铸件厂:天津虹岗或长城精工或经甲方认可的同等铸造品质铸造厂。 2.冲裁类模具 ●普通板料零件料厚小于或等于1.2mm的刃口镶块可采用空冷钢(7CrSiMnMoV 或ICD-5), 淬火硬度HRC55-60;料厚大于1.2mm的采用Cr12MoV材料,淬火硬度为HRC58~62。料厚大于等于1.4mm的镶块采用波浪刃口。 ●高强度板的制件采用Cr12MoV材料,淬火硬度为HRC58~62。 ●所有凹模镶块、废料刀均采用背托,凹模采用镶块结构,凸模可采用整体结构。 ●模具基体采用HT300。 3.翻边、整形类模具 ●中大型模具凹模镶块原则上应采用侧面固定式以便于调整;小型模具可采用整体式结构, 料厚大于1.4mm的凹模采用镶块式。 ●零件料厚小于或等于1.2mm,材料可选用MoCr/7CrSiMnMoV;零件料厚大于1.2mm 的采用 Cr12MoV或与之相当的材料(应取得甲方工艺认可,具体以会签为准)。 ●普通板料的制件凸模可采用合金铸铁,表面淬火硬度不低于HRC50;高强度板的制件采用 Cr12MoV材料,淬火硬度为HRC58-62;如采用分体或镶块式基座(底板)可采用HT300的材料。 ●对于部分易拉毛部位,必要时需进行TD处理。 4.压料(退料)顶出器可采用铸造结构,但应根据其强度要求,决定用铸铁或球铁或铸钢材料(工艺会签时,甲方根据具体结构决定)。 5.其它部件材质及热处理按国家标准执行。

注塑模具安装、调试及取卸作业规范

模具安装、调试及取卸作业规范 1 目的 通过对模具的安装、调试及取卸作业进行规范,从而确保设备、人身安全,并稳定生产出合格产品。 2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模具的安装、调试及取卸作业。 3 作业要求 序号作业程序作业方法注意事项 1 将滑块下降至下死点 A. 将行程选开关切换至“寸动”位置。 B. 用“双手按钮”将滑块下降至下死点。 操作时注意观察曲轴的角度指示计,以确保滑块在过下死点1~2度位置停止。 2 查看冲床的装模高度 A. 查看模具的合模高度。B. 把冲床的装模高度调至高出模具的合模高度(如加垫铁,则加上垫铁高度)5~10mm。 如冲床的装模高度低于模具的合模高度或模具高度加垫铁厚度之和,则模具的安装调试时容易将模具损坏。 3 模具安装面的检查、修整及清理 A 要认真清理冲床滑块底面、工作台及模柄孔上的杂质和铁屑。B. 修整工作台及垫铁不平表面。C. 清理模具表面。D. 确认气垫装置。 A. 注意工作台表面是否凸凹不平,如不平用油石进行修整。 B. 确认模柄固定螺栓是否完好。C, 使用气垫时确认气垫顶杆是否变形,放置位置是否适宜,长度是否适宜,是否夹废料。 4 模具放置在冲床的工作台上A. 用适宜的搬运工具搬运模具。B, 滑块提升至上死点,放置模具。C. 确认模具的安装方向、结构、状态等。 搬运模具时将叉车的叉子放低后搬运模具。 5 模具的安装A. 模具安装在工台中心,并调整位置、方向。B. 确认垫铁位置。C, 按下电

机的“停止”按钮,当行程速度20SPM左右时,利用飞轮的惯性,慢慢下降滑块,将模柄装入滑块的模柄孔中。 A. 顺送模具送料方向的中心线与材料的中心线应保持一致。 B. 确认模具的落料孔位置,以防被垫铁堵住。并避免垫铁之间跨距过大,造成模具变形。 C. 注意利用“寸动”行程操作! 6 粗调闭合高度A. 完全松开模柄螺栓。B. 下降滑块,使之靠上上模表面。 A. 用手推一推,查模具是否移动。B 必须在下死点进行操作。C. 有刻印、防弹凸台、弯曲、拉深模具必须放件进行调试。 7 固定上模A. 首先确认模具固定装置。B, 对角固定模具2处或许处。C. 拧紧模柄固定螺栓。 A. 应注意确认模具固定螺栓、螺帽及压板有无损坏现象。 B. 对超过100kg的上模,须固定4处。 C. 先轻力拧紧模柄固定螺栓后将上模稍稍抬起再次重力以拧紧。 8 确认模具内部状态A. 清扫模具内部。B, 检查模具各部件。C. 导柱、导套及其他滑动部注油。 检查模具各部分有无损坏、磨损、安装错误等异常现象。 9 固定下模A. 在下死点固定下模。B. 固定好下模后,将滑块提升至上死点。 A. 先用手力拧上下模固定螺栓,将滑块运行2-3行程,如无颤动、异常声响等异常现象,则由轻到重,交互拧紧其;固定螺栓。 B. 模具的固定螺栓尽量安装在靠近模具侧。 C. 模具固定部位下面不能悬空。 D. 注意导向部位有无异常声响。 10 精调冲床闭合高度(DH值) A, 根据作业标准书规定的DH值或工件状态适当调整闭合高度。B, 放入纸片,查看模具的合模程度。 A. 冲裁模的合模深度以0.2-0.3为宜。 B. 调试折弯模、拉深模时注意观察工件表面的压痕、拉痕以及角度、深度、形状的变化。 C. 注意确认有无间隙不均、啃模等异常现象。 11 调整挺杆的限位螺钉滑块提升至上死点,调整限位螺钉使挺杆可靠接触。A. 注意固定好制动螺钉。B. 检查顶杆、顶料板、顶料销、顶出器是否变形卡住。

模具技术要求

模具技术要求 .模具材料及热处理要求 1. 拉延、成形类模具 外板件拉延序凸模、凹模及压边圈使用 GGG70铸铁,淬火硬度HRC50-55内板件凸模、凹摸及压边圈使用MoCr铸铁,淬火硬度HRC50-55特殊情况下须渗氮或TD处理(模具图纸会签时确 认)。 变形剧烈及高强度钢板(抗拉强度≥ 350MPa的制件应采用整体镶Cr12MoV淬火硬度要达到HRC5—8 62。 基体采用HT300采用键槽与螺栓链接。 GGG7 0铸件厂:天津虹岗或长城精工或经甲方认可的同等铸造品质铸造厂。 2. 冲裁类模具 普通板料零件料厚小于或等于1.2mm的刃口镶块可采用空冷钢(7CrSiMnMoV或ICD-5), 淬火硬度 HRC55-60料厚大于1.2mm的采用Cr12MoV材料,淬火硬度为 HRC5&62。料厚大于等于1.4m m的镶块采用波浪刃口。 高强度板的制件采用Cr12MoV材料,淬火硬度为HRC5&62。所有凹模镶块、废料刀均采用背托,凹模采用镶块结构,凸模可采用整体结构。模具基体采用 HT300。 3. 翻边、整形类模具 中大型模具凹模镶块原则上应采用侧面固定式以便于调整;小型模具可采用整体式结构,料厚大于1.4m m的凹模采用镶块式。 零件料厚小于或等于1.2mm,材料可选用MoCr∕7CrSiMnMoV零件料厚大于1.2mm的采用 Cr12MoV 或与之相当的材料(应取得甲方工艺认可,具体以会签为准)。 普通板料的制件凸模可采用合金铸铁,表面淬火硬度不低于HRC50高强度板的制件采用 Cr12MOV 材料,淬火硬度为 HRC58-62如采用分体或镶块式基座(底板)可采用 HT300 的材料。 对于部分易拉毛部位,必要时需进行 TD处理。 4. 压料(退料)顶出器可采用铸造结构,但应根据其强度要求,决定用铸铁或球铁或铸钢材料(工 艺会签时,甲方根据具体结构决定)。 5. 其它部件材质及热处理按国家标准执行。 二.模具结构及技术要求 1. 模具结构 1.1 模具结构采用单动式,原则上按甲方认可的乙方提供的结构式样(模具需满足自动化线要

模具调整规程

模具调整规程 模具调整时段:调整时机以更换模具到模具正式工作之前。目的:更好的规范模具调整,将其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 模具调整所需资源:1,钳工两至三人,叉车驾驶员一人2,叉车一台,叉车大小具模具重量而定3,固定模具所需螺栓和压板,调整版垫片等4,紧固螺栓所需扳手和紧固工具等。 模具调整及安装方法:1,模具水平方向纵横轴线和液压机纵横轴线要保持一致,在工作台面的中间位置。2,一般上下模具合在一起轴线调整到一定程度,首先紧固下模,使下模牢固在液压机下工作台上台面,然后缓慢式液压机上工作台缓慢下降,直到和模具上表面充分接触,然后用螺栓压板、调整块、垫片压紧。3,上下模具安装后返复开空车几次直到导向柱配合正常为止。4,联接好模具上下腔导热油进出油管及侧芯连接油管使其严密。5,如是电加热接好电源。 卸模具时要求:1,当要更换另一模具时,首先把模具型腔清理干净,然后合模,拆开上模具螺栓压板,提升压力机上工作台面,拆除加热油管、侧芯或顶出油管。2,用专用接头封堵好模具进出油孔以免漏油或油管进入异物。3,然后拆开液压机下工作台面上的紧固螺栓、压板等,最后用叉车叉走放在指定位置。液压机操作规程: 1,开车前,液压机合模后,检查油箱油位,应在游标正常油位区间。 2,导轨面是否有润滑油 3,液压机在工作时,操作人员必须离开,,运动部位 4,液压机在工作过程中不应进行检修和调整模具,严紧用手抚摸运动部位。 5,检修,安装模具,一定要有保护措施,以防误操作伤人。 6,泵的启动顺序是启动——控制泵——主泵——保压泵。 7,把选择按钮打到手动位置,用手动回程按钮把压力机升到停止位置。 8,在模具工艺参数全部设定好时,把选择按钮打到自动位置。给模具上料后,由上料人回来按下半自动循环按钮,使液压机进入半自动循环。 9,当液压机发生泄漏或其它异常(如动作不可靠,噪声大,振动等)时,应停车报告,车间维修人员设法排除,压力机不得带问题工作。 10,工作完毕按主泵——控制泵——保压泵的顺序停泵,然后清理设备及周

压铸模具管理及保养规范

压铸模具管理及维护规范 1、目的: 加强压铸模管理,保证压铸模正常维护,保证压铸正常生产和产品质量、延长压铸模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2、适用范围与职责: 本公司所有的压铸模具管理与保养。 压铸车间负责模具的日常保养; 工艺部模修人员负责模具维护及维修 3、操作程序: 3.1压铸模必须整齐摆放在规定区域和位置。 3.2压铸模维护、保养、维修、管理由专人负责。 3.3压铸模验收: 3.3.1新压铸模制作完毕,应经压铸模验收小组根据《压铸模技术条件》对压铸模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交到车间,压铸模管理员要清点浇口套、顶杆、型芯等压铸模备件,做好标识并分类存放。 3.3.2因生产需要,压铸模转出或运回车间时,压铸模管理员要做好交接工作,有关人员做好验收工作。 3.4压铸模档案: 压铸模验收合格后,必须建立《压铸模使用维修档案本》,以备定期检查、校对。 3.5压铸模检查: 3.5.1有冷却水的压铸模,用接自来水检查压铸模冷却水管,不应堵塞或破损。

3.5.2检查压铸模滑块、顶杆、导柱等应运行平稳,无断裂、无卡滞现象。 3.5.3仔细检查压铸模型腔和分型面,型腔、型芯不允许有碰伤现象和粘有异物;分型面、排气槽不允许有铝(铜或锌)渣和污物,如有必须清理干净。 3.5.4检查压铸模顶杆推板和顶杆固定板,联接必须牢固,顶杆推板上拉杆孔螺纹必须完好。 3.5.5检查压铸模吊环螺钉不能有裂纹,吊环螺钉与压铸模联接必须牢固。 3.5.6压铸模合模时应保证复位杆与分型面齐平,插芯到位。 3.6压铸模维护与保养: 压铸模的保养分为日常保养与周期性保养 日常保养主要将模具外表面铝渣及污垢清理干净。 周期性保养要求如下: 压铸模卸下后,压铸工必须将其吊到指定位置摆放,由压铸模维修工进行以下维护、保养。 a)清理压铸模(包括滑块、型腔、型芯、排气系统等)上铝(铜或锌)屑、污垢物,保 证压铸模清洁和排气通畅。清理粘铝部分后进行打磨抛光。 b)擦净模具和冷却水管上的油污。 c)按3.5进行压铸模检查。 d) 对有弯曲、裂纹和折断的型芯、顶杆,进行修复或更换。 e) 每套压铸模每经过1万模次左右压射后,用除垢剂清除压铸模冷却水道的水垢,保证水流通畅。 f) 每套压铸模每经过锌合金:3万模次左右;铝合金:2万模次左右;对型面重新进行打磨、抛光,必要时重新进行氮化处理

模具设计规范标准规范标准

模具设计标准规范 1、目的: 确保模具设计规范化,统一化.能将设计意图正确的传达给制造部门?避免或减少失误。 2、范围: 工程部设计组接收工程部产品组转交的图文件、样品等资料到图纸发行为止之阶段均属之。 3、权责: 3.1工程部设计组:负责模具开发设计及设计变更、2D/3D产品图面设计、3D建模、设计模 具的组立图、3D拆模与拆电极、绘制零件图. 3.2现场加工各组:加工各组的组长,在加工前需先审视加工图,若发现与原先检讨的不符合或有误,甚至不合理,需立即反应工程部检讨查核后,方可继续加工。 4、名词释义: 无 5、作图环境标准: 5.1文字标准 5.1.1字体。数字及英文使用“ Arial ”字体,中文使用“标楷体”。 5.1.2文字大小。为了使整套图面文字视觉效果一致,在标准图框(即1:1图框,A4为297*210)中,设定字高为3.0,宽0.85。 5.2图面标准 5.2.1图框:为了便于查阅,装订,保存,图框统一标准如下: A0图框:841*1189 横印(附件 一) A1图框:594*841 横印(附件 二) A2图框:420*594 横印(附件 三) A3图框:420*297 横印(附件 四) A4图框:297*210 直印(附件 五) 5.2.2 图面要求 5.2.2.1零件图面按照其在模具当中的位置分类摆放,以便于查找。 5.2.2.2尺寸标注方式。除了圆以外,所有模板、模仁之尺寸均采用坐标标注方式

5.2.2.3 视图投影关系:第三视角法。 5.2.3图档版本

版本编号采用大写字母“ A”加上一位数字序号,数字序号按照图文件完成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例如A1、A2、A3等。 524图层与线型:为了便于图形与尺寸的识别,图层与线型统一标准如下:

模具开发技术要求

模具开发技术要求 1 方案、图纸确认要求 1.1 模具制造厂家在收到我司确认的产品三维图(小型1天、中型2 天、大型3 天)内将分型线、结构简图等技术问题与我司确认。模具制造厂家的模具结构图纸在设计完成后应提交我司确认,特别是浇口设置、分型面设置等影响到外观质量的设计,以及镶拼方法、结构运动等重要问题,必须在我司认可后执行;模具制造厂家在模具加工过程中发现结构出现问题,需及时通知我司,新的结构必须在得到我司确认后实施;否则出现的问题由模具制造厂家负责。 1.2 模具制造厂家在模具加工过程中,如果出现质量事故,应及时向我司通报,同时模具的修补方案应得到我司的认可,并更改模具结构图纸;如需烧焊修补,模具修补区域、烧焊工艺必须得到我司项目工程师的书面确认,并在图纸上明确标明实际烧焊区域以及影响区域; 1.3模具分型面上必须设计合理的排气槽。 模具分型面设计应合理,并且保证足够的强度。定模固定板与注射机固定板间要增加隔热板,防止定模固定板和注射机固定板扩大,导致拉杆错位使模具咬死。电器盒安装在模具顶部,冷却系统接头设计在模具底部,排水槽出口在分流板安装板底部。 2 模具材质要求 2.1 模具成型零件材质要求。具体材料由模具制造厂家按照我司指定品牌自行采购; 2.2 模具制造厂家提供模具使用钢材的材质报告,并保证钢材质量,如在模具规定寿命期限内因钢材质量问题而引起的模具故障,模具制造厂家应承揽由此而造成的一切我司损失,并应立即按我司要求修复模具或更换模具; 3 模具各个系统要求 3.1 浇注系统要求 3.1.1 主流道均采用浇口套标准件,并确保与设备配套。三板模分流道出

在前模板背面的部分截面必须为梯形,主流道抛光至表面粗糙度Ra3.2 以上,三板模点浇口分流道抛光至表面粗糙度Ra1.6以上,无倒扣; 3.1.2 三板模倒锥形拉料杆必须可靠固定,可以用沉头螺丝固定,也可以用压板压住,但不能在模具运输或装卸时掉出。主流道拉料杆处,冷料穴一般为锥形,以便拉出冷料,便于取件。 3.1.3 模具料道应设计合理,冷料要易于去除,制品外观面应无浇口痕迹,浇口尺寸和浇口高度要一致,偏差不大于0.05mm,浇口无注塑缺陷(喷痕、流纹等),制品有装配处不应有残余冷料。 3.2 冷却系统的要求 3.2.1 冷却水路的设计必须充分均匀,一个系统的各个浇口要有专门且条件完全相同的冷却水,一系列浇口的冷却回路不能串联使用。模具正常生产时,必须满足合同规定的注塑生产周期要求,并且模具成型部位前后模温差要求在±5C以内; 3.2.2 冷却水路必须畅通,无铁屑污物等,无漏水和渗水现象; 3.2.3 所有冷却系统要求使用标准配件,如:水嘴、水管、堵头、密封圈等均采用我司指定的标准件标准设计; 3.3 顶出机构要求 3.3.1 所有顶杆、扁顶、推杆均选用盘起公司和三住公司标准零件供应商的产品;顶杆杯头端面齐平,无打磨痕迹,若顶杆上加倒钩,要求倒钩的方向必须保持一致或均匀并不能影响制品取出;严禁更改顶杆胚头尺寸,包括直径和厚度,推板与顶杆胚头要求互相匹配,不准加垫片; 3.3.2 顶块的固定必须牢固,四周非成型部分应加工3-5度的斜度,下部周边应倒角;方顶杆必须设置油槽;复位弹簧选用指定标准件,两端不能打磨、割断,复位弹簧安装孔底面必须为平底; 3.3.3 对于顶面非平面的顶杆,都应有止转定位,顶出复位顺畅、无卡滞、窜动现象。 3.3.4 顶出板复位必须到底,顶块等顶出机构与滑块等有干涉的模具应增加强制复位; 3.3.5 模具液压系统驱动的顶出复位,在装配后和试模前应检查,保证动作可靠。所有液压驱动零件必须设计行程开关控制动作。

拆装模具操作规程

装模工安全操作规程 为了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减少停机误工损失,提高换模效率,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一、必须认真做好上机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模具: 1、按生产计划安排,提前1-2天检查压铸模维护保养状况(对重点保养项目再点检一次),保证模具及其附件齐备完好,模具无铝屑、油垢、灰尘等杂物,能够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2、对下机经过修理的压铸模,在修模结束后应认真按照修模单检查并填写《压铸模具维修记录表》和《模具维修流程卡》,并及时通知检验员、模修班长及压铸班长在《模具维修流程卡》上签名,对重点维修项目还应填写《压铸模具管理履历表》,随后按要求进行维护保养; 3、检查压铸模浇口套与准备安装的压铸机上的压缸及冲头是否配套(在工艺规定使用特殊规格的压缸时,更应该特别注意不得搞错),如压缸及冲头不配套,则应预先准备; 4、对模具动、定模安装面进行清理,特别是浇口套与压缸的配合面,保证安装面清洁无异物,平面度符合要求; 5、准备与此模具配套使用的压板、压板螺钉、拉杆(或顶棒),检查是否有裂纹、弯曲等缺陷,拉杆(或顶棒)尺寸是否一致,准备好所用装模工具和油桶。 压铸机: 1、按照压铸机通用操作规程,检查压铸机是否正常完好,并对机床的动、定模板及T型槽进行清理、清擦,保证摸板干净,严禁有突起杂物,保证动定模板的平行度符合要求; 2、清理、清擦压缸法兰盘,保证无油污、无毛刺、无杂物;

3、清理压铸机上的水、油管接头,保证无铝屑、灰尘等杂物。检查行程开关与线路有无问题,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装模前将准备安装的模具吊到压铸机旁边放好。 二、装模工装拆模操作规程: 按车间生产指令对原机床上的模具进行拆卸:原则上是定模与动摸分开单独拆卸,目的是方便模修工对模具进行维护保养、检查,对模具出现的问题进行修复。 A 拆模第一步:先拆动模 使用拉杆时 (1)合模,吊稳钢丝绳。拆除水管、油管与线路,油管必须接入油桶内,防止油流到地沟; (2)打开合模曲轴壁防护窗,先松开顶出油缸板侧的8个螺母,使拉杆与顶出板脱离; (3)松开动模紧固螺栓或压板螺钉,并将螺钉移离模具约150mm; (4)启动机床将选择开关置于调整锁模力档,轻启开模开关,使机床模板与动模分离300-400mm,以方便拆卸拉杆为原则; (5)拉杆拆卸完退到位或取出后,双手轻启合模开关合模,合模到位后将动模与机床模板再次用螺钉紧固; (6)轻启开模开关慢速开模,并在慢速开模的同时行车一并随行,直到将动模开到位为止; (7)松开动模紧固螺钉,使动模与机床模板分离; (8)将大扛抽出,然后将动模吊出机床。 不使用拉杆,使用顶棒时 (1)合模,顶板退到位,吊稳钢丝绳。拆除水管、油管与线路,油管必须接入油桶内,防止油流到地沟;

模具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模具的日常管理、使用、维修、保养及事故处理等有关要求。 本文件适应于本公司经调试合格后投入生产的模具的管理工作。 2.定义 2.1 模具:指投入生产的车身、车架模具。 3.模具开发 3.1 模具开发、外协制造由制造工艺部冲压工艺人员牵头实施完成;现场调试时由模具工艺组配合调试、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使用,并移交模具工艺组管理、维修及定期保养,车间负责日常点检、保养。 4.模具使用管理流程 4.1 模具由制造工艺部模具工艺组归口管理,按质量体系文件6.3执行。 4.2 所有投入生产的模具均应建立管理台帐,并按有关规定、要求做好模具的使用及维修记录,起重工在领用模具时与相关模具维修人员确认模具状态,确认完好即可领用。 4.3 模具在发出后,模具维修人员监督操作工按照《模具使用规范》保养、使用模具。每批量产前,必须在首件经检验员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生产。 4.4模具上线生产时发生故障,由检验员对制件质量判断后,对后序装配影响轻微的如可在机台上短时间(30分钟内)解决的,由模具修理人员立即处理﹔或与车间、质量协商,待生产完成后,返修冲压件,并维修模具。如必须拆除模具在线下处理的,应立即通知车间起重工,由其带填写、质量检验员签字的《模具维修通知单》,送给模具维修人员,维修人员依据《模具维修通知单》进行维修,并填写《模具管理档案》。 4.5 模具下线前,生产车间必须按《模具使用规范》的要求对模具进行相关处理,起重工再将模具入库、放回原位,排放整齐。模具应存放在专用的木垫上,木垫高度要一致,允许两层码放,不得超过三层。待修的模具应送往模具维修区或单独存放。 4.6起重工在吊运模具时,不得同时起吊两副模具。 4.7 模具修理完毕并检查合格后,需班组长确认。须上机台进行调试的,由维修人员与工段长或车间协商,并由车间安排具体的调试机台及时间。 5.模具日常点检、保养 模具使用部门必须按《模具使用规范》对即将生产的模具进行点检、保养。 5.1点检:由生产线操作工负责。操作人员,按《模具使用规范》的要求,对模具进行检查。 5.2保养:生产线必须按《模具使用规范》的要求,对模具进行清理。需要维修或换型时,维修人员必须对模具进行检查,清理。维修或换型完成时必须将模具内、外表面进行清理干净,有留模件的要放回,方可入库。维修人员定期要对模具进行拆卸、擦洗、涂油、检修及保养工作,并做好记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