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治疗方法研究

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治疗方法研究

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治疗方法研究
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治疗方法研究

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治疗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19-11-14T09:14:24.11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7月7期作者:吴晓东

[导读] 分析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原因和治疗的方法。

吴晓东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卫生院;江苏常州213176)

【摘要】目的:分析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原因和治疗的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300例患者,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72例,未发生伤口感染患者)和观察组(28例,伤口感染患者),对患者的感染原因分析,研究患者的治疗方法。结果:患者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手术时间、侵入性操作等是引发普外科伤口感染的重要因素,对照组未发生伤口感染患者和观察组伤口感染患者合并糖尿病、侵入性操作,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原因分析,需要密切患者是否存在合并糖尿病、切口分类、手术时间和侵入性操作情况,采用积极的防护措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抗生素治疗。

【关键词】普外科;伤口感染;治疗方法

普外科伤口感染作为普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患者出现伤口感染,不仅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还会延长患者的康复,甚至引发死亡,对于患者预后极为不利[1]。在临床治疗中,要分析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因素,采用必要的防护措施,研究纳入我院收治的300例普外科手术病人的伤口感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普外科收治的300例患者纳入研究,研究时间在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72例,未发生伤口感染患者)和观察组(28例,伤口感染患者)。对照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各为171例、101例;患者的年龄最小39岁,年龄最大者为63岁,平均年龄是(48.49±5.45)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各为18例和10例;患者的年龄最小为41岁,年龄最大者为66岁,平均年龄是(48.29±5.49)岁。两组基本资料对比,(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分析普外科收治的300例患者伤口感染情况,对观察组28例患者感染的原因分析和分类。通过查找文献,结合患者实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300例普外科患者的数据资料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计量数据采用(%)表示,差异性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差异性采用t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根据两组的单因素分析,患者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手术时间、侵入性操作等是引发普外科伤口感染的重要因素。观察组和对照组合并糖尿病对比,(P<0.05)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切口分类对比(I级和II级),(P<0.05)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存在侵入性操作对比,(P<0.05)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切口长度和手术时间对比,(P<0.05)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影响普外科手术伤口感染的因素有很多,出现伤口感染的原因包括手术的季节、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切口分类、手术时间等等。结合文本研究显示,对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原因分析,要密切患者是否存在合并糖尿病、切口分类、手术时间和侵入性操作情况,采用积极的防护措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抗生素治疗。

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主要因为糖尿病患者白细胞糖代谢紊乱和糖降功能有所降低,以致于患者中性粒细胞游走杀菌功能低于健康者,如果患者合并糖尿病,其体内的蛋白质代谢异常,免疫性蛋白合成效果不足,并且免疫能力降低,糖尿病体内的环境为高糖环境,有利于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练习题★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外科手术切口描述错误的是() A.清洁切口是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B.清洁-污染切口是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C.污染切口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且已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D.感染切口是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2、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完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严格落实 B.医疗机构要加强对临床医师、护士、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的培训,掌握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工作要点 C.医疗机构应当开展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逐步降低感染率 D.积极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E.评估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做好各项防控工作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 A.清洁切口 B.清洁-污染切口 C.污染切口 D.感染切口 2、关于外科手术切口浅部组织感染诊断描述正确的是() A.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伤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 B.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C.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D.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 3、关于外科手术切口深部组织感染诊断描述正确的是() A.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 B.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 C.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同时,或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发及疼痛 D.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须再次手术归为深部组织感染 4、关于外科手术切口器官/腔隙感染诊断描述正确的是() A.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位置(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

普外科伤口感染案例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1152043.html, 普外科伤口感染案例分析 作者:陈彦林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年第12期 【摘要】目的通过对普外科手术后患者伤口感染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到预防普外科患者术后感染的举措。方法对近段时间由我院收治的172例普外科患者术后伤口发生 感染的情况展开调查和研究。结果在收治的172例患者中,有14例发生了伤口感染,感染率为8.14%。经过研究发现,伤口由于手术器械、手术操作等因素造成的污染是导致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对手术器械进行严格消毒,严格规范医师的手术操作,强化医师对 感染的预防意识等措施可有效避免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伤口感染;案例;因素;普外科 伤口感染是手术中最常出现的一种并发症,在国内各个医院中,由于卫生条件、医师操作水平等因素使得普外科患者在术后极易感染。伤口感染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患者术后的康复状况,而且加重了患者住院治疗的费用,所以,避免术后伤口感染的发生对于普外科手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收治的172例患者进行治疗和调查,找到了导致伤口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可有效的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的可能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经过调查研究的172例患者都是我院近段时间所收治的,其中,男78例, 女94例,年龄4-82岁,平均年龄32.4岁,病程5h-14年。 1.2 方法对172例患者进行周期性身体素质的检查,并对所得到数据进行记录。患者进行周期性全身检查主要包括对体温、药物的服用、伤口分泌物等项目。 1.3 诊断方法根据相关的标准作为依据进行诊断。患者术后伤口出现以下情况的任意一种则可判断为伤口感染:一、伤口发炎。二、伤口难以愈合且出现脓液。三、在进行插管、穿刺等手术后,导出液为脓液。 1.4 数据处理采用最新SSPS数据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当P 2 结果 通过调查研究,14例发生感染的患者因各种因素导致感染的发生,现进行如下总结: 由上表可知,因伤口处理不当和术后监护不到位而发生感染的患者人数居多,占到感染总人数的78.57%,所以说,注意手术中过程中的操作问题和术后的护理工作对于降低感染率具有重要意义。

外科常见伤口处理技巧

外科常见伤口处理,书上不讲得技巧 热门 20160407 21:22 1、清洁伤口用碘伏消毒,刺激小,效果好;对于清洁、新生肉芽创面,还可加用凡士林油纱覆盖以减轻换药时患者得痛苦,并减少组织液渗出、丢失。 2、血供丰富,感染机会小得伤口可用生理盐水简单湿润一下,无菌辅料包扎即可。 3、对于有皮肤缺损得伤口,缺损区用盐水反复冲洗,周围可用碘伏常规消毒,消毒后,用盐水纱布或凡士林纱布覆盖,盐水纱布有利于保持创面得新鲜,干燥,凡士林纱布有利于创面得肉芽生长。 4、感染或污染伤口原则就是引流排脓,必要时坼开缝线,扩大伤口,彻底引流,伤口内用双氧水与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有坏死组织得应给于清创,也可以用抗生素纱布填塞伤口内,伤口得周围最好用碘酒两遍酒精三遍脱碘消毒。当然感染伤口换药要做到每天一换。 另外,对化脓得切口换药时,不要嫌弃恶臭,一定要仔细擦掉切口处得脓苔,且不能因为患者得疼痛而不敢碰切口,脓苔除去后要有轻微得血丝渗出,这样才有助于切口早日愈合! 5、褥疮、化脓性骨髓炎等感染伤口:碘伏消毒创口周围,而创口以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庆大霉素敷料覆盖。 6、对于骨髓炎有骨外露时得换药首先要勤,因为渗出很多,且敷料要多。在换药过程中,应随时清除坏死组织,髓腔内可以放置纱条。经验方法就是先用盐水冲洗创面,再用0、1%碘伏冲洗,再用双氧水冲洗,最后用庆大纱布湿敷,敷料覆盖。当创面肉芽新鲜,渗出较少时,行手术清除死骨、硬化骨,采用合适得肌皮瓣覆盖创面,外固定架外固定,待皮瓣成活后,再行骨延长。 7、开放性骨折行外固定得患者换药遵循得就是首先碘伏消毒(同时清理切除坏死组织),其次使用双氧水消毒,然后生理盐水冲洗,最后呋喃西林填塞覆盖创面。等待其肉芽生长,行游离皮瓣覆盖。

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原因及临床治疗分析

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原因及临床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6-09-01T14:49:10.92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5期作者:梁杰 [导读] 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尽量避免伤口感染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广安区协兴中心卫生院 638003 摘要:目的:分析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原因并探讨相关临床治疗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普外科患者10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现伤口感染的患者有53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引起伤口感染的原因。结果:患者伤口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性质、手术类型、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有一定的联系。结论:影响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尽量避免伤口感染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普外科伤口;感染因素;治疗手段;伤口类型 普外科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由于抗生素应用不当、住院时间过长等原因,均会导致患者出现伤口感染,造成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手术伤口感染是外科常见的医院感染,是医院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内容之一[1]。伤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内容。因此分析伤口感染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伤口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本文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53例,分析其切口感染的发生原因及相关治疗措施,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普外科患者10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23例,女性477例。年龄在22-75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45.23±0.78岁。其中出现伤口感染的患者有53例,男性19例,女性3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外科伤口感染的诊断标准。 1.2诊断标准根据2008年我国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进行分析和诊断。 1.3治疗方法对5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手术过程中的体温变化、病程记录辅助检查等内容进行统一的分析和整理,判断患者是否发生伤口感染,并对伤口类型、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性质、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分析。 1.4统计学方法将所获得的数据集中归类,录入数据库。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伤口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性质、手术类型、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有一定的联系,见表1。 3讨论 目前临床治疗中,由于对患者进行大剂量抗生素治疗及各种侵入性的操作治疗等,导致各类致病菌频繁的在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进行传播,造成患者的抵抗力较低,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患者发生伤口感染后,不仅延长了住院时间,造成患者精力和经济的损失,同时影响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增加了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 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性质、手术类型、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有一定的联系。本研究中,40岁以上患者发生伤口感染的人数占所有感染人数的71.70%。随着年龄的增大,患者的抵抗力逐渐下降,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3],造成切口感染。因此,在对老年人进行治疗时,应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造成的感染。患者手术时间越长,其伤口的暴露时间越长,增加了创面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导致其感染率大大增加。同时,手术时间越长,患者麻醉及出血时间也相对延长,对机体的损伤程度增大,造成机体的免疫力显著降低,也导致感染的机会增加。与住院时间的关系。有研究指出[4],患者的住院时间越长,其伤口感染的发生几率越大。本研究中,住院时间在7天以上患者伤口感染的发生例数占所有感染例数的66.04%。这可能与随着患者住院时间的延长,其院内感染的发生几率也大大增加有关。因此,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来降低患者的伤口感染率。阿拉坦仓[5]指出,患者伤口感染的发生还与手术类型有一定的关系。本研究中,不同类型的手术,患者伤口感染的发生率也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证实了相关研究的报道。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该针对患者的手术类型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 在对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时,通常采用切开引流的方法,清除患者伤口内腐烂液化的坏死组织,促进伤口的自然愈合。若患者的治疗时间较长,应适当对伤口进行缝合,增强皮肤组织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缩短患者的病程。同时对感染的伤口进行彻底的清创,促进创面内新生肉芽组织的生长。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细菌污染,降低病情恶化程度。患者伤口的愈合与机体自身的营养状况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保证患者充分的营养供给,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促进伤口的愈合。 综上所述,影响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尽量避免伤口感染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手术部位的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涉及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医务人员应当重视患者方面和手术方面的危险因素,积极预防与控制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一)手术前 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2.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3.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日进行,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 4.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0.5%碘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皮肤消毒范围应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 5.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一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需要做好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6.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7.手术人员要求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8.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二)手术中 1.保证手术室门关闭,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 2.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 3.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4.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ml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5.手术人员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持有效地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 6.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需要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执行具体专业要求。 7.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C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8.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并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保引流充分。 (三)手术后 1.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应当进行手卫生。 2.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 3.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 4.外科医师、护士要定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情况,出现分泌物时应当进行微生物培养,结合微生物报告及患者手术情况,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时诊断、治疗和监测。

外科常见伤口处理,书上不讲的技巧

外科常见伤口处理,书上不讲的技巧 热门 2016-04-07 21:22 1. 清洁伤口用碘伏消毒,刺激小,效果好;对于清洁、新生肉芽创面,还可加用凡士林油纱覆盖以减轻换药时患者的痛苦,并减少组织液渗出、丢失。 2. 血供丰富,感染机会小的伤口可用生理盐水简单湿润一下,无菌辅料包扎即可。 3. 对于有皮肤缺损的伤口,缺损区用盐水反复冲洗,周围可用碘伏常规消毒,消毒后,用盐水纱布或凡士林纱布覆盖,盐水纱布有利于保持创面的新鲜,干燥,凡士林纱布有利于创面的肉芽生长。 4. 感染或污染伤口原则是引流排脓,必要时坼开缝线,扩大伤口,彻底引流,伤口内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有坏死组织的应给于清创,也可以用抗生素纱布填塞伤口内,伤口的周围最好用碘酒两遍酒精三遍脱碘消毒。当然感染伤口换药要做到每天一换。 另外,对化脓的切口换药时,不要嫌弃恶臭,一定要仔细擦掉切口处的脓苔,且不能因为患者的疼痛而不敢碰切口,脓苔除去后要有轻微的血丝渗出,这样才有助于切口早日愈合! 5. 褥疮、化脓性骨髓炎等感染伤口:碘伏消毒创口周围,而创口以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庆大霉素敷料覆盖。 6. 对于骨髓炎有骨外露时的换药首先要勤,因为渗出很多,且敷料要多。在换药过程中,应随时清除坏死组织,髓腔内可以放置纱条。经验方法是先用盐水冲洗创面,再用0.1%碘伏冲洗,再用双氧水冲洗,最后用庆大纱布湿敷,敷料覆盖。当创面肉芽新鲜,渗出较少时,行手术清除死骨、硬化骨,采用合适的肌皮瓣覆盖创面,外固定架外固定,待皮瓣成活后,再行骨延长。 7. 开放性骨折行外固定的患者换药遵循的是首先碘伏消毒(同时清理切除坏死组织),其次使用双氧水消毒,然后生理盐水冲洗,最后呋喃西林填塞覆盖创面。等待其肉芽生长,行游离皮瓣覆盖。

普外科伤口感染原因分析及临床治疗探讨

普外科伤口感染原因分析及临床治疗探讨 发表时间:2013-11-05T16:51:14.670Z 来源:《医学与法学》2013年第3期供稿作者:唐一清[导读] 对所选的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进行相应的伤口处理,其中对对照组中的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采取常规的方法换药 唐一清 (湖南常德石门县新关镇卫生院 415302) 【摘要】目的:对普外科伤口感染原因分析及临床治疗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 年7 月至2012 年7 月期间普外科伤口感染的患者120 例,在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将所选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有60 例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对对照组中的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采取常规的方法换药,而对实验组中的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采取碘伏与贝复济联合换药。对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以及平均换药次数进行记录,并且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所选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中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的平均伤口感染时间为(27.65±3.12)d,平均换药次数为(23.13±3.41)次;而实验组中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的平均伤口感染时间为 (13.35±2.12)d,平均换药次数为(10.46±2.31)次,即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中的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的平均伤口愈合时间更短,且平均换药次数更少,p<0.05。结论:在对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进行伤口处理时,采取碘伏与贝复济联合换药对于患者的愈合情况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 【关键词】普外科伤口感染原因临床治疗 在对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进行伤口处理时,采取碘伏与贝复济联合换药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1]。本文就此对普外科伤口感染原因分析及临床治疗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1 年7 月至2012 年7 月期间普外科伤口感染的患者120 例,在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将所选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中有60 例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患者的年龄段在23 岁至80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51.5±4.7)岁,其中创伤伤口患者为16 例,手术切口患者有44 例。实验组中有60 例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患者的年龄段在22 岁至80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4±4.5)岁,其中创伤伤口患者为18 例,手术切口患者有42 例。两组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的年龄、性别、伤口类型以及伤口深度等方面类型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选的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进行相应的伤口处理,其中对对照组中的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采取常规的方法换药,即在使用酒精、碘酒对患者的伤口进行消毒后,使用凡士林纱布或雷夫诺纱条将其创面以及腔隙填塞,再使用无菌敷料将伤口进行包扎,并且根据患者的具体渗液情况对患者进行换药。 而对实验组中的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采取碘伏与贝复济联合换药。即先使用生理盐水将患者的创面进行彻底的清洗,后使用0.02%的呋喃西林溶液对其创面进行清洗,使用75%的酒精对患者的伤口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后,将坏死组织进行清除,再讲患者的脓性分泌物进行清除后使用0.5%的碘伏纱布敷于伤口表面,再使用凡士林纱布进行覆盖,使用无菌敷料进行包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换药,直至患者的新生肉芽长出,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创面清洗以及0.5%的碘伏进行伤口消毒后,使用贝复济于伤口促进患者的肉芽生长。对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以及平均换药次数进行记录,并且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所选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 1.3 数据处理 将结果输入SPSS18.0 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对比采取t 检验;数据采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表一中的数据资料可知,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中的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的平均伤口愈合时间更短,且平均换药次数更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见表一。 表一.两组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的比较( ±S) 组别例数平均伤口愈合时间(d) 平均换药次数(次) 对照组 60 27.65±3.12 23.13±3.41 实验组 60 13.35±2.12 10.46±2.31 3.讨论 人们在进行疾病相关治疗时,由于各种原因易出现伤口感染情况,而普外科伤口感染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患者在进行疾病治疗时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应对患者出现伤口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积极的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处理[2]。 而导致患者出现伤口感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有相关数据可知,相对于女性患者,男性患者出现伤口感染的概率较高,而相对于年轻患者,年老患者的感染概率较高。第二,患者在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时,若患者的手术时间更长,则伤口感染概率更大。由于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较长,会使得患者创面暴露时间更长,从而导致患者的机体免疫力降低,致使出现伤口感染的概率更大[3]。第三,由于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过程中,手术器械的消毒不完全以及手术方式的不恰当易会使得患者的伤口感染概率更大。第四,患者自身机体免疫情况若较差,会使得患者的伤口感染概率较大。因此,为有效的降低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的出现,应有意识的加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同时严谨对待手术治疗。另一方面,在对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进行伤口处理时,应积极的采取有效的临床治疗,从而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4]。由本次试验所的相关数据可知,对照组中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的平均伤口感染时间为(27.65±3.12)d,平均换药次数为(23.13±3.41)次;而实验组中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的平均伤口感染时间为(13.35±2.12)d,平均换药次数为(10.46±2.31)次,即而在对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进行伤口处理时,相对于采取常规的伤口处理方式,采取碘伏与贝复济联合换药使得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更为良好。碘伏作为高效广谱的外用消毒剂之一,对于病毒、真菌以及细菌等均有很强的杀灭作用。而贝复济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的创面修复的同时,改善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情况,对于患者的伤口愈合有一定的积极临床作用。

外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一、换药术 (2) 二、拆线 (5) 三、清创术 (8) 四、急救止血法 (9) 五、腹膜腔穿刺术 (10) 六、胃插管术 (12) 七、气管切开术 (13) 八、胃肠减压术 (15) 九、清创缝合术 (16) 十、胸腔闭式引流术 (19) 十一、骨牵引 (22) 十二、皮牵引 (23) 十三、石膏固定 (24) 十四、小夹板的制作和应用 (25) 十五、外固定架技术 (28) 十六、内固定技术 (29) 十七、关节穿刺及引流 (31) 十八、局部注射疗法 (32)

一、换药术 【适应症】 1.手术、创伤、烧烫伤、感染。 2.术后复查、引流管、造瘘口。 【术前准备】 1.换药前应事先了解伤口情况,以便按伤口情况准备应用的器械、敷料及药品等。 2.与患儿及家属谈话,做好各种解释工作。争取病人及家长配合。 3.准备换药包、有时根据伤口创面的具体情况,还要准备引流条(管)、无菌剪刀、探针和必须的外用药、绷带、腹带或宽胶布等。 4.洗手、戴帽子、口罩。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采取舒适的卧位或坐位,为保护隐私可用屏风遮挡。暴露创口,冬天应注意保暖。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 2.用手取外层敷料固定物,使用消毒镊子揭去内层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如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生理盐水或3%双氧水湿润后再揭下。 3.观察伤口周围皮肤、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情况。如伤口创面出现感染或疑似感染分泌物时,应及时送检做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4.根据伤口、创面情况选择不同的敷料和换药的溶液进行相应处理。清洁伤口由内向外回字型消毒,污染伤口应由外向内消毒2遍,

范围≥15cm。有坏死组织或异物的应进行清理。清理后再消毒2遍。 5. 创面处理完毕,覆盖无菌干纱布,胶布粘贴固定。创面大,渗液多的创口,可加用棉垫,必要时用引流物,若胶布不易固定时须用绷带或头套包扎。 6.协助患者整理衣物。 7.分类处理医疗废物,污染的纱布、敷料应放入污物桶或弯盘,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尖锐器具放在利器盒,不得将损伤性的医疗废物与一般医疗废物混放。未使用的已开包装的棉球、纱块等不得放入无菌柜内再次使用。 8.摘去口罩及帽子置于医疗废物桶,按六步洗手法进行手卫生。 【术后处理】 告知注意事项: 1.术后无菌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天后第一次换药。 2.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每天换药1次。 3.新鲜肉芽创面,隔1-2天换药1次。 4.严重感染或置引流的伤口及粪瘘等,应根据引流量的多少决定换药的次数。 5.橡皮管引流伤口2-3天换药,引流3-7天更换或拔除。 【注意事项】 1. 在换药过程中两把换药镊要保持其中一把始终处于相对的无菌状态,不可污净不分,随意乱用。用两把镊子操作,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接触敷料。 2.在整个换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手卫生规范。按

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治疗方法研究

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治疗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19-11-14T09:14:24.11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7月7期作者:吴晓东 [导读] 分析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原因和治疗的方法。 吴晓东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卫生院;江苏常州213176) 【摘要】目的:分析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原因和治疗的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300例患者,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72例,未发生伤口感染患者)和观察组(28例,伤口感染患者),对患者的感染原因分析,研究患者的治疗方法。结果:患者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手术时间、侵入性操作等是引发普外科伤口感染的重要因素,对照组未发生伤口感染患者和观察组伤口感染患者合并糖尿病、侵入性操作,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原因分析,需要密切患者是否存在合并糖尿病、切口分类、手术时间和侵入性操作情况,采用积极的防护措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抗生素治疗。 【关键词】普外科;伤口感染;治疗方法 普外科伤口感染作为普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患者出现伤口感染,不仅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还会延长患者的康复,甚至引发死亡,对于患者预后极为不利[1]。在临床治疗中,要分析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因素,采用必要的防护措施,研究纳入我院收治的300例普外科手术病人的伤口感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普外科收治的300例患者纳入研究,研究时间在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72例,未发生伤口感染患者)和观察组(28例,伤口感染患者)。对照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各为171例、101例;患者的年龄最小39岁,年龄最大者为63岁,平均年龄是(48.49±5.45)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各为18例和10例;患者的年龄最小为41岁,年龄最大者为66岁,平均年龄是(48.29±5.49)岁。两组基本资料对比,(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分析普外科收治的300例患者伤口感染情况,对观察组28例患者感染的原因分析和分类。通过查找文献,结合患者实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300例普外科患者的数据资料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计量数据采用(%)表示,差异性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差异性采用t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根据两组的单因素分析,患者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手术时间、侵入性操作等是引发普外科伤口感染的重要因素。观察组和对照组合并糖尿病对比,(P<0.05)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切口分类对比(I级和II级),(P<0.05)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存在侵入性操作对比,(P<0.05)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切口长度和手术时间对比,(P<0.05)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影响普外科手术伤口感染的因素有很多,出现伤口感染的原因包括手术的季节、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切口分类、手术时间等等。结合文本研究显示,对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原因分析,要密切患者是否存在合并糖尿病、切口分类、手术时间和侵入性操作情况,采用积极的防护措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抗生素治疗。 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主要因为糖尿病患者白细胞糖代谢紊乱和糖降功能有所降低,以致于患者中性粒细胞游走杀菌功能低于健康者,如果患者合并糖尿病,其体内的蛋白质代谢异常,免疫性蛋白合成效果不足,并且免疫能力降低,糖尿病体内的环境为高糖环境,有利于

外科伤口处理及换药修订稿

外科伤口处理及换药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42.外科伤口处理及换药 一、准备工作 1.物品准备 (1)换药包内有治疗碗2个,有齿、无齿镊各一把。 (2)70%酒精棉球或碘伏,生理盐水,棉球若干,根据伤口所选择的药物、敷料。 (3)胶布、剪刀、棉签。根据伤口需要酌情备用绷带。 2.术者准备 (1)看病历,了解病情及伤口目前为术后第几天。 (2)洗手擦拭干或烘干后,戴口罩和帽子,看病人,作自我介绍,说明操作目的,揭开敷料,了解伤口情况(如有否红、肿、痛、热、异常隆起、硬结、肉芽组织、分泌物等),并且估计所需的物品。 (3)再洗手,擦拭干或烘干后,进换药室准备物品。 (4)打开换药包,查看消毒时间,用手打开换药包外层,接着用公用镊将左右两侧布巾铺开,最后铺开操作者侧,将弯盘内的两把镊子放在大的弯盘,包布放在换药车的中央。 3.患者准备 告知患者换药的目的,可在病房,最好在换药室进行换药,病人应采取最舒服且伤口暴露最好的体位,应避免着凉,如伤口较复杂或疼痛较重,可适当给予镇痛或镇静药物以解除病人的恐惧及不安。 二、适应证

1.手术后无菌的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天后第一次换药;如切口情况良好,张力不大,可酌情拆除部分或全部缝线;张力大的伤口,一般在术后7~9天拆线。 2.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应每天换药1次。 3.新鲜肉芽创面,隔1~2天换药1次。 4.严重感染或置引流的伤口及粪瘘等,应根据其引流量的多少,决定换药的次数。 5.烟卷引流伤口,每日换药1~2次,并在术后12~24小时转动烟卷,并适时拔除引流。橡皮膜引流,常在术后48小时内拔除。 6.橡皮管引流伤口,术后2~3天换药,引流3~7天更换或拔除。 三、操作方法及步骤 1.用手取下外层敷料(勿用镊子),再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与伤口粘住的最里层敷料,应先用生理盐水浸湿后再揭去,以免损伤肉芽组织或引起创面出血。 2. 用两把镊子操作,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接触敷料。用酒精棉球清洁伤口周围皮肤,用盐水棉球清洁创面,轻沾吸去分泌物。清洗时由内向外,棉球的一面用过后,可翻过来用另一面,然后弃去。 3. 分泌物较多且创面较深时,宜用生理盐水冲洗,如坏死组织较多,可用其他消毒溶液冲洗。

普外科伤口感染分析

普外科伤口感染分析 目的了解普外科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7~2009年度普外科200例住院手术患者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的患者中共发生伤口感染12例,感染率为6%。高龄、引流管放置、恶性肿瘤、手术相关因素(如急症手术、手术时间长、二,三类手术切口)、术前术中未抗生素预防性使用、呼吸循环系统慢性疾病、耐药菌株感染与伤口感染有明确关系。 标签:伤口感染;危险因素;普外科;消毒 1 资料与方法 自1970年开始进行国际性的医院感染调查而定的数据显示,外科伤口感染高居医院感染中第三位。按照2001年卫生部颁发的手术部位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我院2007~2009年普外科200例住院手术及12例伤口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现分析如下[1]。 2 结果 共检出12例伤口感染病例,感染率6%。男7例,女5例。年龄分布32~69岁,其中55岁以下8例(65% )。急症手术5例(40% )。手术后2d的共7例(60% )。选择性手术患者术前住院时间6d5例(40% )。伴有各种慢性病者6例(50% ),其中高血压2例、冠心病2例、糖尿病1例、老慢支及呼衰1例。无1例患者于术前30min接受抗生素治疗。术前营养支持仅4例(30% )。 3 讨论 由于恶性肿瘤患者本身免疫功能低下,加上放化治疗加重患者免疫功能紊乱、缺陷,肿瘤坏死产生的中毒产物导致机体代谢紊乱等均为院内感染的高发因素。有文献报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医院感染率高达24.2%[2]。针对恶性肿瘤患者,,应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加强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严格消毒隔离,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加强患者个人卫生,配合必要的支持疗法,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开放引流本身易使皮肤表面的细菌进入体内,因此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在单纯脾切除后,急性穿孔性阑尾炎、腹膜炎时,放置腹腔引流会使腹腔内及切口感染率成倍增加[3]。 外科引流术是一种创伤性操作,引流物又是异物刺激,有机会将细菌带入伤口而致感染,而有些细菌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具有产黏液作用,使抗生素对其亲和力下降,并容易粘附在物体表面,使感染的概率上升。为此要加强对大手术、全麻插管、肿瘤、失血、创伤严重患者的监护,防止由于大手术、失血、创伤、免疫功能低下及住院时间长造成的院内感染发生。通过连续性耐药性监测来掌握本单位、本地区、本科室临床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以此指导和帮助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并应遵守《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谨慎合理用药。

外科伤口处理及换药

外科伤口处理及换药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42.外科伤口处理及换药 一、准备工作 1.物品准备 (1)换药包内有治疗碗2个,有齿、无齿镊各一把。 (2)70%酒精棉球或碘伏,生理盐水,棉球若干,根据伤口所选择的药物、敷料。 (3)胶布、剪刀、棉签。根据伤口需要酌情备用绷带。 2.术者准备 (1)看病历,了解病情及伤口目前为术后第几天。 (2)洗手擦拭干或烘干后,戴口罩和帽子,看病人,作自我介绍,说明操作目的,揭开敷料,了解伤口情况(如有否红、肿、痛、热、异常隆起、硬结、肉芽组织、分泌物等),并且估计所需的物品。 (3)再洗手,擦拭干或烘干后,进换药室准备物品。 (4)打开换药包,查看消毒时间,用手打开换药包外层,接着用公用镊将左右两侧布巾铺开,最后铺开操作者侧,将弯盘内的两把镊子放在大的弯盘,包布放在换药车的中央。 3.患者准备 告知患者换药的目的,可在病房,最好在换药室进行换药,病人应采取最舒服且伤口暴露最好的体位,应避免着凉,如伤口较复杂或疼痛较重,可适当给予镇痛或镇静药物以解除病人的恐惧及不安。 二、适应证

1.手术后无菌的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天后第一次换药;如切口情况良好,张力不大,可酌情拆除部分或全部缝线;张力大的伤口,一般在术后7~9天拆线。 2.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应每天换药1次。 3.新鲜肉芽创面,隔1~2天换药1次。 4.严重感染或置引流的伤口及粪瘘等,应根据其引流量的多少,决定换药的次数。 5.烟卷引流伤口,每日换药1~2次,并在术后12~24小时转动烟卷,并适时拔除引流。橡皮膜引流,常在术后48小时内拔除。 6.橡皮管引流伤口,术后2~3天换药,引流3~7天更换或拔除。 三、操作方法及步骤 1.用手取下外层敷料(勿用镊子),再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与伤口粘住的最里层敷料,应先用生理盐水浸湿后再揭去,以免损伤肉芽组织或引起创面出血。 2. 用两把镊子操作,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接触敷料。用酒精棉球清洁伤口周围皮肤,用盐水棉球清洁创面,轻沾吸去分泌物。清洗时由内向外,棉球的一面用过后,可翻过来用另一面,然后弃去。 3. 分泌物较多且创面较深时,宜用生理盐水冲洗,如坏死组织较多,可用其他消毒溶液冲洗。

普外科伤口感染分析

普外科伤口感染分析 发表时间:2016-06-28T15:48:00.75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5期作者:高成彬 [导读] 为了有效的避免患者在手术后发生感染,医院应该对手术的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 黑龙江省柴河林业局医院黑龙江省海林市 157131 【摘要】目的为了能够预防普外科患者手术后的伤口感染,本文对普外科手术后的患者伤口感染进行分析,研究患者发生伤口感染的原因。方法本研究对我院的160名普外科手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在调查的160名患者中,有15例患者发生了伤口感染,占9.4%。经过研究分析了解到,在手术中,患者手术后发生感染的主要因素由于手术器械、手术操作造成的污染。结论为了有效的避免患者在手术后发生感染,医院应该对手术的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医师要严格的规范手术的操作。 【关键词】伤口感染;案例;因素;普外科 手术中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就是手术后患者的伤口感染,患者在手术后,极容易由于医院的卫生条件、医师的操作水平等因素,造成患者出现伤口感染。患者出现手术后伤口感染,不仅加重了患者的住院与治疗的费用,同时也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康复情况,因此,为了避免患者在手术后发生伤口感染,本文对收治的160名患者进行调查和分析,为了有效的降低手术后患者发生感染的可能性,本文重点分析伤口感染发生的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60名患者的调查研究,了解患者的个人资料如下,其中,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90例,患者的年龄在5-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3岁,病程4-10年。 1.2方法 对160例患者进行周期性身体素质检查,其中包括对体温、药物的服用、伤口内分泌等项目的检查,记录所得的数据。 1.3诊断方法 根据相关的标准进行诊断。患者在手术后如果出现,伤口发炎、伤口难以愈合且出现脓液、在插管穿刺手术后,导出液为脓液,这几种情况中的任意一种都可以判断为伤口感染。 1.4数据处理 针对调查所得的数据,采用最新的SPSS软件进行统计,当P<0.05时,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15例手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后发现,导致患者发生感染的因素有很多,具体包括如下,在发生感染的患者中,大多数患者都是由于伤口得到的处理不当,并且手术后监护不到位造成的,这样原因发生感染的患者占85%,因此,需要在手术中重视操作问题,以及手术后对患者的护理工作,这些操作对于降低患者的手术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讨论 通过对患者术后出现的感染的原因分析了解到,手术后伤口的处理不当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对于感染你的防治工作也要以伤口处理作为基础。 3.1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可以降低患者手术后发生感染的概率 医师在手术前做好准备工作可以降低普外科患者在手术后发生感染的可能性。因此,医师在手术前需要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3.1.1检查患者身体素质以确定手术的可实施性 在很大程度上,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情况取决于患者的身体状况,一般抵抗力比较强的患者在手术后,发生感染的概率比较小,在手术后身体恢复的速度也比较快,效果比较好。但是与此相反,身体素质比较差的患者在手术后,很容易发生感染,为了有效的预防和应对感染的发生,针对身体抵抗力比较差的患者,医师应该提高警惕,在手术前做好对患者的身体检查。 3.1.2做好备皮工作 备皮工作就是在手术前需要把手术处的毛发处理干净,防止患者因为毛发上的细菌等有害物质导致感染的发生。 3.1.3对手术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 为了彻底的去除器械上所存在的有害的物质,医师在进行手术前,需要对手术用的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因为患者手术伤口处的组织自身抵抗力比较低,医疗器械上的有害物质很容易导致患者的伤口感染。因此,只有保证在没有细菌的情况下进行操作才能有有效的避免患者出现伤口感染。 3.1.4手术前患者的心理准备工作 很多患者都会畏惧手术,因此,医师需要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抚工作,使他们能够减轻心理负担,相信医生,积极的配合治疗。 3.2严格规范操作,提高医师的预防意识 在手术后发生感染的因素中,医师自身的操作水平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医师的操作能力比较高的情况下,他能够很好的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处理,从而避免发生伤口感染。因此,为了能够积极的预防和正确的处理患者在手术后发生的感染,医师在进行普外科患者治疗时,要严格的规范自身的操作规范。 3.3抗生素合理的使用可以减少感染 对于患者切口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抗生素有着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并且也能够有效的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因此,在手术中,对患者能够合理的使用抗生素,能够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感染的发生。但是,抗生素的使用必须要适量和而合理,抗生素的使用剂量与感染率不成正比,并不是说抗生素的使用越多,对预防患者发生感染的效果越好,这就需要医师能够有效合理的利用和使用抗生素。 具体需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首先,为了防止患者由于对抗生素过敏而影响患者身体的康复,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过敏

普通外科中手术后切口常见的感染分析

普通外科中手术后切口常见的感染分析 作者:杨利华 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8期 摘要:目的:分析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有关原因的分析和处理。方法:将成组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为通过单因素及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查分析出普通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多种因素。结论:由于普通外科手术中切口感染的高危险因素能通过完善的术前检查降低切口长度,提高手术的无菌操作程度,减少术后放置引流管的机会,因此,合理的预防应用抗生素措施可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 普通外科手术中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可通过尽快完善术前检查降低切口长度,提高手术熟练程度及精度和手术的无菌操作程度、减少术后放置引流管的机会、合理的预防应用抗生素措施来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普通外科术后切口感染有关分析 外科最常见的医院感染为术后切口感染。在本文中,通过对我院922例普通外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其切口感染的各因素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关系情况,把具有重要意义的高危险因素筛选出来,以此提供指导临床控制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及对降低医院感染的相关依据。 ⒈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09年1月到2013年6月期间普通外科手术患者922例选取为研究对象,在其中有638例为男性患者,284例为女性患者,年龄在5~75岁之间,其中平均年龄为39.7岁。依据国家卫生部医政司感染监控协调小组拟订的《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中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作为选取患者的切口对象的参照标准。所有患者的切口检测于术后第3、5、7天进行,并对患者的危险因素展开调查。 1.2方法 将回归性调查作为方法,把病例组确定为切口感染的患者,以1∶2的比例,把对照组确定为通过随机选择同期住院愈合良好122例患者,对切口感染发生率做计算。对病例资料展开分析,并开展对照研究。对普通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筛查分析后,得出其有着性别、年龄、有无糖尿病史、肥胖、切口分类、侵入性操作(胃肠减压、导尿)、有无引流、切口长度、术前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等文献因素。 1.3 统计学分析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处理措施,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以及处理措施。结果: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主要与年龄、糖尿病、肥胖、手术时间、切口类型等原因有关。结论:对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筛查,通过完善术前检查降低切口长度,提高手术熟练度及无菌操作水平,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放置引流管的机会,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措施,降低切口感染。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处理 术后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医院控制感染发生率的重要工作内容,其发生率约为%~%。切口感染原因很多,涉及手术室管理及医院感染管理的各环节,又与患者的体质及医生的处理等诸多因素有关。文章对 20XX年广西南宁市武鸣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术后患者的切口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并针对相应病症采取相应处理,以便有效预防和控制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率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XX年我院383例普外科手术患者,男201例,女182例,年龄4~80岁,平均40岁。其中Ⅰ类清洁切口85例,包括甲状腺切除术、乳腺癌切除术等;Ⅱ类清洁—污染切口190例,包括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开腹胆囊切除术等;Ⅲ类污染切口108例,包括肠梗阻绞窄手术、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等。其中术前肥胖26例,长期吸烟史38例,术前合并糖尿病24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19例。手术时间30 min~5 h,平均2 h,放置腹腔引流192例。 诊断标准:国家卫生部20XX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于术后第3、5、7天对所有术后患者的切口进行检测、并同时对患者进行危险因素调查。 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83例患者的体温单、重症监护单、病程记录、医嘱单、麻醉记录、手术记录、辅助检查等资料,对手术感染情况进行评估。 调查指标:调查指标各种高危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有无糖尿病史、肥胖、切口分类(Ⅰ、Ⅱ、Ⅲ)、术前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胃肠减压,导尿)、有无引流、切口长度、手术时间。 统计学分析:从监测的手术患者切口感染者为病例组,切口愈合良好者为对照组,计算感染发生率,应用成组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单因素及非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