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恩格斯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的通俗著作,说明了社会主义是如何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马克思把这一著作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本书共有三章:第一章概述了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历史,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是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阶级状况的反映,评述了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学说的积极因素和历史局限性,阐明了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第二章阐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对立,说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3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第三章从唯物主义历史观出发,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根源,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生产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和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预言了未来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

恩格斯在第一章阐释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及其思想理论贡献。恩格斯认为,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三个人的学说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性暴露不完全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他们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道德观念进行了全面的批判;他们开始认识到人类社会的演化是一个不断进步、逐步前进的过程,并试图用经济基础来解释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因以及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他们提出了对未来新社会构想,这些构想是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目标和实现的途径,更重要的是他们进行了实践。虽然这三个人的学说与实践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但其中仍有理论缺陷。他们仍和启蒙学者一样,没有能够从资本主义社会基

本矛盾的运动中去发现历史必然性;他们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是实现破旧创新的社会力量;他们没有找到实现社会理想的正确道路。这些理论上的缺陷是由唯心史观造成的,但从根本上来说,则是历史条件的局限。因为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不很发展,基本矛盾尚未充分暴露,无产阶级还没有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正如恩格斯所说:“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第二章中,恩格斯主要论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有关问题。这两个伟大的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基石,它们使社会主义奠定在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恩格斯指出,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揭示了社会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一切社会变革都来自生产方式的变化;同时指出,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学说,指明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是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社会主体和动力。

恩格斯还论述了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及其意义。虽然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罪恶,但是没有揭露这种罪恶的经济根源;虽然他们激烈地反对资本主义对工人阶级的剥削,但只是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中虚假的平等和自由的否定。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运动的规律,发现了剩余价值,从而彻底揭穿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

文章的第三部分,恩格斯系统地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以此为基础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并对未来社会的特征作了预测。阐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根本任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暴露出自己无能继续驾驭这

种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本身以日益增长的威力要求消除这种矛盾,要求摆脱它作为资本的那种属性,要求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那种性质。”因此,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社会占有,便成为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恩格斯分析和论断,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基础。虽然这些论述是在一百多年前提出的,但对于我们今天科学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及其新变化,也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当代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恩格斯在当时无法全面预见到,因此在其学说中也有一些与现实社会不相吻合的观点。例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不应该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资纠纷与资本主义社会中劳资冲突的本质区别等等。因此,我们应当用辩证的观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秉承实事求是的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解决好当今中国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好、发展好。

恩格斯在本书最后的结语中概括地指出: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它的任务就是考察“解放世界”这一伟大事业的历史条件和性质,从而使无产阶级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的条件和性质。因为“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内容深刻丰富、逻辑严密和在实践中不断地与时俱进的科学真理。只要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只要他们提出的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任务还没有完成,科学社会主义就具有不容抹煞的现实性和重大指导意义。

一个国家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找到一条既适合自己国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一个民族要实现自己的伟大复

兴,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历经艰辛探索而逐步开辟出来的,是一条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和中国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性飞跃,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成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生动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能够产生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力量,能够引领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取得成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

正确,关键就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相信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繁荣富强。

读《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有感

读《文明的冲突》有感 读完塞缪尔〃亨廷顿的这本对世界文明发展有重要指导和推动意义的著作,对于作者自身对社会文明进程的理解我感到折服,这是一种“深”度的体现,作者抽丝剥茧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21世纪的文明发展观。 作者在开篇立论之前就将全书主题定位为“文化和文化认同(它在最广泛的层面上是文明认同)”,显然作者最希望看到的是文明认同,而不是文明的冲突。因为作者通过对历史文明进程的深刻分析,他已经发现一旦世界文明发生冲突和对抗,和平环境定将不复存在,作者非常认同瓦茨拉夫〃哈韦尔和雅克〃德洛尔的预测,他们也不约而同的说道,“文化的冲突正在增长,而且如今比以往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危险”和“未来的冲突将由文化因素而不是经济或意识形态所引起”。 这就叫做英雄所见略同,作者在总结认识的时候说道,“在文明和野蛮之间的更大的冲突,即全球性的“真正的冲突”中,已经在宗教、艺术、文学、哲学、科学、技术、道德和情感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的世界各伟大文明也将彼此携手或彼此分离。在正在来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作者在字里行间一直把文明冲突同和平及世界秩序紧密联系在一起,他认为一切大规模的、世界级的动荡和战争的导火索一定是源自于文明的冲突,这是作者对我们的指

引,他不希望这种历史教训重演,这也是这本书带给整个社会的最大贡献。 在文章中,作者深入浅出的为我们分析了历史上的文明和今天的文明之间的关系;作者还谈到普世文明的概念,他认为普世文明可以用来指文明化社会所共有的东西,如城市和识字,这些使它们区别于原始社会和野蛮人也可以指西方文明中的许多人和其他文明中的一些人目前所持有的假定、价值和主张。这些精辟的分析,和对新概念的定义与诠释让我们开阔了以往狭隘的眼界,认识到世界稳定与和平同文明传承的重要性。 作者认为二战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这几大文明将会决定社会格局的变化,这些文明之间的冲突将会深刻的影响和改变社会秩序。我个人认为,作者在这点上有点夸大其辞了,几大文明之间的摩擦和冲突在所难免,社会格局的变化不会单单只是受文明格局变动的影响,作者认为文明决定社会格局,这有点牵强。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我们必须清楚的看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社会格局的巨大影响。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和资本主义社会,最终达到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种巨大的社会格局和社会性质的变化定然无法同生产力发展脱离干系。所以我认为作者在这方面的认识缺乏科学依据,有点主观臆断了。 这本书是作者对冷战后全球政治的演变作出的解释和预测,渴望

《青年教师的心灵成长之旅》读后感及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青年教师的心灵成长之旅》读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青年教师的心灵成长之旅》读后感 《青年教师的心灵成长之旅》读后感 每年都会得到有利于我们教师成长的书籍,而这次却是我自己选的。这是一本有关青年教师的一本书。作者从教26年,经历了书中所涉及的青年教师心灵成长的大部分阶段,文字中渗透了作者经历的挫折和成功体验。书中有大量一线优秀教师的案例,对读者有较强的启发性。颇具文采与诗意的文风,让本书读来颇感轻松、愉悦,同时通过层层设置的问题带领读者不断反思自身,突破自身的心灵成长障碍。 本书向您传递的,是这样一种成长理念:每一名青年教师,都有成为卓越教师的可能。之所以绝大多数人最终沦为平常,是因为在成长的重要节点上,往往缺乏了进一步前行的动力与方法。只要能够激发起内在的成长动力,同时掌握必要的行动方法,每一个生命就都能创造职业的传奇。 这本书让我们重拾前进动力,重获行走方法。这些建立在他人成功经验基础上的研究成果,相信无论是对于刚刚起步的新教师,还是对于业已取得一定成绩的优秀教师,都具有积极的引领价值。 青年教师的心灵成长过程,本质上说,就是以成长中日渐聚集的强大力量,不断扩展与充实心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心灵的内涵不

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生命由此而日渐脱离平庸,朝向优秀乃至卓越持续前进。 在浪漫的激情和复杂的现实间,潜伏着无穷无尽的暗流。这些暗流,常常会在意想不到的状况下,从无法预知的角落里突然涌出,一下子便将新教师辛苦搭建的教育殿堂冲垮。面对这份淫威,任何激情、梦幻、诗意、纯真、好奇、渴望、紧张、充实,都只能像无法掌控自身命运的孩子,要么睁大了吃惊的双眼,面对废墟无助地叹息,要么在片刻的伤感后,迅速转移了视线,去另一个空间上另建新的乐趣。 然而,教育的特殊属性,却既不接纳长吁短叹,也不容忍异地重建。教育面对的,就是这一群有个性、有追求的鲜活生命。这些生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需要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空间里砍削修补,使其能一步步脱离愚昧与低俗,走向智慧与崇高。 因而,真正的教育,就逼迫着新教师不得不直面这份惨淡,不得不弯下身体清扫芜杂、清洗污浊,然后,以哪里跌倒哪里爬起的勇气,再次筑起心中的圣殿。 第二篇:《青年教师成长之旅》读后感 《青年教师成长之旅》读后感 [2014-7-411:51:00|by:wshine]

《游戏改变世界》读后感心得体会

《游戏改变世界》读后感心得体会 导读:读书笔记《游戏改变世界》读后感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游戏改变世界》读后感心得体会: “朋友,你养蛙吗?”也许在三个月之前,有熟人这么询问你的 时候,你还会摸不着头脑。而现在,一些年轻人可能会拿出手机,点开一个图标很简单的软件,给你看手机里珍藏的呱娃子寄来的明信片。 在《旅行青蛙》出现之前,大家也许不能想象到,一个只有日语版本的游戏会在2018年1月20日登上中国区APPSTORE的免费游戏榜榜首。更让大家惊奇的是,在这款刷遍朋友圈和微博的游戏里, 玩家只能做一件事:给一只青蛙准备出游品。 看起来很不可思议吧?一个操作特别简单、甚至没有中文版的游戏,居然一时成为了话题榜的榜首,仅在APPSTORE的中国大陆区就达到了390万下载量,收获了超过200万美金的收入。 而在过去的一年,《旅行青蛙》并不是唯一夺人眼球的游戏。腾讯打造的爆款手机游戏《王者荣耀》一年收入300亿,拥有两亿注册用户;而以卖游戏为主的PC游戏《绝地求生》(也就是大家戏称的“吃鸡”),上线后八个月囊获了7.14亿美元的收入,力压了暴雪收入为3.82亿的《守望先锋》,成为PC 游戏界又一颗闪耀的新星。 2017年游戏界的成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还是少年时被灌输的成见:游戏,真的只是浪费时间的消遣么?在自我提升的道 路上,我们能不能有游戏相伴而行?从游戏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 也许这些疑问的答案,就可以从简?麦戈尼格尔教授的新作《游戏改变世界》里得到启发。生活越不完美,越想在游戏中喘息。 在晚班的地铁上,我们总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人们:有的人衣着精致,但是妆容却已经暗淡了色彩;学生们把沉重的书包往地上一放, 几个略为凌乱的脑袋凑在一起不知道在讨论什么;还有一些衬衫已经略有褶皱的上班族,戴着并不廉价的耳机,趁着通勤的时间享受着点清闲的时光。 在一个“丧”文化流行起来的今天,人们也不用费力的掩盖自己的疲累和

教师应该阅读的百部教育名著

温州市教育局推荐“百部教育名著”目录 基础篇(30部) 1.《论语译注》, 杨伯峻译注, 中华书局1980年版 2.《学记评注》, 高时良编撰,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3.《陶行知教育文集》, 陶行知,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当代教育学》, 袁振国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5.《中国教育史》(修订本), 孙培青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外国教育史教程》, 吴式颖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7.《学与教的心理学》, 皮连生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8.《国际教育新理念》, 顾明远、孟繁华主编, 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 9.《素质教育学习纲要》,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 三联书店200年版 10.《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部师范司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朱慕菊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新教育之梦》, 朱永新,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3.《教育社会学》, 吴康宁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4.《德育新论》, 鲁洁、王逢贤主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5.《爱弥儿》, (法)卢梭著,李平沤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6.《大教学论》, (捷克)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7.《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 (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8.《教育漫话》, (英)约翰·洛克著,徐诚、杨汉麟译,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 19.《民主主义与教学》, (美)杜威著,王承绪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0.《给教师的建议》,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1.《和教师的谈话》, (苏)B.赞科夫著,杜殿坤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2. 《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 (美)艾伦·C·奥恩斯坦、费朗西斯·P·汉金斯著柯森主译,钟启泉审校,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3. 《儿童发展》, (美)劳拉·E·贝克著,吴颖等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4.《有效教学方法》, (美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5.《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美)杨雷迪斯·D·高尔著,许庆豫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6.《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 坎贝尔等著,王成全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27.《终身教育引论》, (法)保尔·朗格朗著,周南照、陈树清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85年版 28.《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9.《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华师大比较教育研究所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0.《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 (美)内尔·诺丁斯著,于天龙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拓展篇(50部)

模仿游戏观后感

模仿游戏观后感 世界已被我们改变——《模仿游戏》>观后感 今年6月的时候,我来到依图实习,近三个月过去了,“改变世界”这个曾经遥远而抽象的概念,却在一件件琐碎的小事中,让我感受到它现实的轮廓。 什么人能改变世界?乔布斯这样认为:那些方孔中的圆桩,他们总是异想天开,既不喜欢循规蹈矩,也不尊重既成事实,他们进行着变革,他们是别人眼里的疯子,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因为,只有疯狂到认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 最近在大陆上映的电影《模仿游戏》,说的是人工智能先驱艾伦。图灵的>故事。图灵在人工智能领域所做的开创性的工作,和他在当时不被认可时所坚持的信念,应该就是乔布斯所指的,“疯狂到认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这部影片让我联想到依图的工程师,不完全是因为他们有相似的坚持,也因为他们不一样的地方:他们不是图灵那样的天才,一样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世界。 先回顾一下《模仿游戏》。 影片以一个监狱内的画面开头,数学家、剑桥教授图灵因为同性恋而被起诉,在图灵的缓慢自述中,镜头带我们回到了二战时期,以图灵为首的科学家破解德军密码系统“英格玛”的艰辛之途。在破解德军密码系统“英格玛”的过程中,英国军方召集了一批全英国的顶级学者来进行破译,面对一天一千五百万万亿种的可能存在密码,其他密码破译家选择通过不停歇的人工运算来进行破解,只有图灵始终坚持——用机器来对抗机器。 这在当时是一个绝对开创性的想法,换而言之,也可以说是一个绝对疯狂的想法。在进行密码破译机的研究过程中,他遭到了来自多方的反对和质疑,一开始是同伴的不解。这是一群和时间赛跑的人——就在每次对话的一分钟内,就有3个英国军人因为“英格玛”系统而死去,而在同伴看来,图灵却不愿意贡献自己的智慧帮助他们更快的运算,而是日以继夜地捣鼓他的“大家伙”,从未成功破解过一份情报,为了自己可笑的幻想做无用功。可以想见的是,在当时应该是一个非常孤独的过程,因为过高的先见性使得自己并不能被众人理解,精神上无人能够契合。但先驱之所以能够成为先驱,便是因为在孤独中仍然能够坚信自己的想法,就像是被某种使命所驱使,也终将能够完成这个使命。在这期间,相比于非凡的意志力和修养,对待创造机器以改变世界这件事情的激情应该更是坚持下去的动力。 后来,在军情六局局长斯图尔特?孟席斯的帮助下,图灵主导了后来的密码破译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制造Christopher(对抗“英格玛”的机器)的过程中。在这期间,他还招收了新的成员琼?克拉克,由于她的帮助使所有组员空前的团结,并于两年后成功破解了德军密码。寥寥数笔,似乎就概括了图灵在二战中所做的贡献。但是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是由无数的失败、困顿以及自我怀疑堆砌而成的。 对于优秀的人而言,比起从不间断的努力,更加艰难的过程应该是看不到尽头的失败,特别是这样的失败,因为战争的炮火声和无数牺牲的生命而显得更令人沮丧。坚信、勇气和承担应该是这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品质,在无尽的失败中仍然坚信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有勇气继续走下去并有勇气承担因此带来的一切后果…… 回到现实,公司这群致力于人工智能领域研发的工程师们,又在做着怎样的事情呢? 在跟他们相处的这三个月里,我了解到他们的一些经历,走在这条路上曾经有过的

【范文】“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铭记历史,圆梦中华》读后感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铭记历史, 圆梦中华》读后感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铭记历史,圆梦中华》读后感 “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七十年前那场决定世界前途命运的伟大胜利,永远铭记在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心中。 今天,我阅读了《铭记历史,圆梦中华》这本书,它告诉我:自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暴行,家国沦陷;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乔司大屠杀……一起又一起惨案,一次又一次罪行,无数同袍惨死在日本鬼子的屠刀下!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炮声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帷幕,中华儿女发出了“为保卫国土流血”的怒吼。淞沪会战,百团大战,台儿庄大捷,平型关大捷……疯狂的侵略,激起中华民族誓死抗争的英雄气概,全国人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同侵略者展开了英勇壮烈的斗争,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中华民族血染的丰碑! “从来燕赵多豪杰,驱逐倭儿共一樽”,抗日战争爆发后,无数将士满怀爱国之情奔赴抗日前线,杨靖宇、吉鸿昌、朱

程、陈安宝……,多少英雄儿女竭心智、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血沃沙场,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壮怀激烈的英雄诗篇!更令我感动的是一批批少年英雄的故事:海娃智送鸡毛信、放牛郎王二小以身诱敌、小兵张嘎智斗鬼子等等,他们以自己的机智勇敢投身到抗击侵略者的伟大事业中。1945年,经过八年的顽强抗战,中华儿女经历了一场血与火的洗礼,终于赢得了胜利,奏响了胜利的凯歌!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让我们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一定永远不忘那段屈辱和悲壮的历史。现在,祖国正走在伟大复兴之路上,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辈们英勇无畏、开阔前进的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我们最大的力量。“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我们一定要加倍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好好学习,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

人的现代化读书笔记

人的现代化读书笔记 【篇一:推荐写读书笔记的书目录】 教育教学理论专著推荐书目 基础篇(30部) 1.《论语译注》, 杨伯峻译注, 中华书局1980年版 2.《学记评注》, 高时良编撰,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3.《陶行知教育文集》, 陶行知,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当代教育学》, 袁振国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5.《中国教育史》(修订本), 孙培青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外国教育史教程》, 吴式颖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7.《学与教的心理学》, 皮连生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8.《国际教育新理念》, 顾明远、孟繁华主编, 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 9.《素质教育学习纲要》,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 三联书店200年版 10.《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部师范司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朱慕菊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新教育之梦》, 朱永新,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3.《教育社会学》, 吴康宁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4.《德育新论》, 鲁洁、王逢贤主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5.《爱弥儿》, (法)卢梭著,李平沤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6.《大教学论》, (捷克)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7.《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 (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9.《民主主义与教学》, (美)杜威著,王承绪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0.《给教师的建议》, (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1.《和教师的谈话》, (苏)b.赞科夫著,杜殿坤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模仿游戏》读后感

《模仿游戏》读后感 什么人能改变世界?乔布斯这样认为:那些方孔中的圆桩,他们总是异想天开,既 不喜欢循规蹈矩,也不尊重既成事实,他们进行着变革,他们是别人眼里的疯子,却是 我们眼中的天才,因为,只有疯狂到认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做到这一 点。 我们老师最近在讲《模仿游戏》这部很经典的电影,于是我今天晚上看了。 先回顾一下《模仿游戏》 片以一个监狱内的画面开头,数学家、剑桥教授图灵因为同性恋而被起诉,在图 灵的缓慢自述中,镜头带我们回到了二战时期,以图灵为首的科学家破解德军密码系统 “英格玛”的艰辛之途。在破解德军密码系统“英格玛”的过程中,英国军方召集了一 批全英国的顶级学者来进行破译,面对一天一千五百万万亿种的可能存在密码,其他密 码破译家选择通过不停歇的人工运算来进行破解,只有图灵始终坚持——用机器来对抗 机器。 这在当时是一个绝对开创性的想法,换而言之,也可以说是一个绝对疯狂的想法。 在进行密码破译机的研究过程中,他遭到了来自多方的反对和质疑,一开始是同伴的不 解。这是一群和时间赛跑的人——就在每次对话的一分钟内,就有3个英国军人因为“英

格玛”系统而死去,而在同伴看来,图灵却不愿意贡献自己的智慧帮助他们更快的运算, 而是日以继夜地捣鼓他的“大家伙”,从未成功破解过一份情报,为了自己可笑的幻想 做无用功。可以想见的是,在当时应该是一个非常孤独的过程,因为过高的先见性使得 自己并不能被众人理解,精神上无人能够契合。但先驱之所以能够成为先驱,便是因为 在孤独中仍然能够坚信自己的想法,就像是被某种使命所驱使,也终将能够完成这个使 命。在这期间,相比于非凡的意志力和修养,对待创造机器以改变世界这件事情的激情 应该更是坚持下去的动力。 后来, 在军情六局局长斯图尔特?孟席斯的帮助下,图灵主导了后来的密码破译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制造Christopher(对抗“英格玛”的机器)的过程中。在这期间,他还招收了新的成员琼?克拉克,由于她的帮助使所有组员空前的团结,并于两年后成功破解了德军密码。寥寥数笔,似乎就概括了图灵在二战中所做的贡献。但是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是由无数的失败、困顿以及自我怀疑堆砌而成的。 对于优秀的人而言,比起从不间断的努力,更加艰难的过程应该是看不到尽头的失 败,特别是这样的失败,因为战争的炮火声和无数牺牲的生命而显得更令人沮丧。 坚信、勇气和承担应该是这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品质,在无尽的失败中仍然坚信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有勇气继续走下去并有勇气承担因此带来的一切后果…… 回到现实,公司这群致力于人工智能领域研发的工程师们,又在做着怎样的事情 呢?在跟他们相处的这三个月里,我了解到他们的一些经历,走在这条路上曾经有过的

勿忘国耻,以史为鉴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1000字

勿忘国耻,以史为鉴《南京大屠杀》读后 感1000字 导读:读书笔记勿忘国耻,以史为鉴《南京大屠杀》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吧主昨天有幸听了余秀华的讲座。她是一位诗人,一位残障人士。她乐观、深邃,有思考。她思考时代、文化、学习、个性,当然还有诗歌。吧主认为她完美地呈现了知识分子应该有的姿态。 其中,她提到学习应该是系统性的学习。那什么是系统学习呢?她说从碎片化的信息里捕捉到一个点,你详细研究开去就是了。 比如,你在新媒体上看到余光中先生去世的消息,你不是盲目地转发,而是去找到余光中先生的作品读一读,找到余光中先生的生平看一看。我们这篇的分享者Janie就是这么一位系统学习的人。 文末可以给作者Janie点赞和留言,想要《南京大屠杀》电子书的,可以在公众号对话窗回复“索书”二字,即可得到电子书的获取方式。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祭。作为一名90后,对这段历史的了解,仅限于读书时历史课本上近代史的那一个单元。“30万”和“日本军官的百人斩比赛”成了我结束义务教育生涯后对那段历史留下的唯一印象。 在没看张纯如这本着作之前,对日本士兵那些骇人听闻暴行的感

知也只源于多年前读《京华烟云》里对日本士兵玷污老妇幼童的描写。那些对日军侵华的描写段落曾经给年少的我带来很不好的阅读体验然而当灯光暗下来,在这部除了风声、雨声外很少有背景音的纪录片渲染出来的压抑气氛下,放映厅里没有一个人吃东西。偶尔有情侣交头耳语,也能在旁人善意的嘘声提示下安静下来。贯穿整场的唯一噪音,是黑暗中的那些抽泣和吸气声。 勿忘国耻,以史为鉴,不该只是一句口号。那些在战争中努力挣扎存活下来的人们,在其后的一生中受尽着身体上与精神上的折磨。然而终其一生,也未能得到日本政府的赔偿,乃至一句道歉。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又何曾为他们做过什么呢。 2017年12月13日,南京城内有点堵吧,毕竟有30万人要回家。作者:Janie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早期教育与天才

早期教育与天才 《早期教育和天才》读后感 这本书是日本木村久一先生的著作,于上世纪90年代被译成中文。据说一些名家都看过这本书。本书分为七章,第一章算做一个引言,讲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其他六章每章讲述一位天才的早期教育,重点谈及父母早期教育的方法。其中第二章是《威特的教育》,是作者对《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的一个简介。本文就由此展开。《卡尔?威特的教育》是威特的父亲写的关于威特14岁以前的教育。虽然此书年代久远,却愈来愈显示出勃勃生机。其中许多教学经验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和推广。 首先我们需要对本书的主要人物作一下简单介绍。威特的父亲是德国一个乡村牧师,一个了不起的学者,一个非常富于创见的人,也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为了教育自己的孩子克服了种种障碍,最终培养出威特这个“天才”。威特生于1800年,是19世纪德国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六国语言;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时发表了《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威特一生都在德国著名的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许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然而威特并没有高超的天资,恰恰在出生时被认为是一个痴呆的婴儿。那么卡尔?威特是如何成为一个驰名中外、学识渊博的天才而且在早年就表现出超人的素质的呢,这完全归功于威特父亲高水平的早期教育。威特父亲的早期教育取得了十足的成功,取得成功的条件有以下几点:

第一、先进的教育思想。威特父亲始终强调,“对儿童的教育必须与儿童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因此威特父亲从威特出生那天就开始教育,从孩子15天大就开始向他灌输词汇。他认为,在五岁之前,孩子能够掌握一生所掌握知识的80%,五岁之前是孩子形成知识的关键期,错过这一时期,许多知识就难以形成。另外,在一次关于教育问题的学会上,他坚信: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天赋再好,后天不开发,也会成为平凡的人,天赋不好,后天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第二、丰富的知识。威特的父亲作为一名牧师,具有丰富的阅历和知识,因此才能在教育孩子时得心应手。威特懂得六国语言,对许多学科都有造诣,因此可以肯定,威特父亲也懂得多国语言,对许多学科也都有研究。因为自己不会而去教育孩子,是不现实的。 第三、正确、合理的教学方法。威特父亲十分欣赏爱尔维修的论断:“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因此,威特父亲特别注意教育方法的应用,通过各种手段,利用各种情境使孩子受到最好的早期教育。 第四、全面的教育。威特之所以会多国语言,多门学科,并且长大后依然才学横溢,而且很长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威特父亲全面的教育。 第五、坚强的毅力。要想培养出一个“天才”,不经过艰辛的努力是办不到的。威特父亲在教育小威特时踏踏实实、严肃认真、一如既往、二十年如一日,为了教育好威特,把自己的所有才能都施展出来。威特能有一个伟大的父亲是他一生最大的幸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威特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另外,《威特的教育》一章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早期教育经验。 第一、尽早发挥孩子的能力。按照能力递减法则,生下来具有100度能力的儿童,如果放弃教育,5岁时还有80度的能力,10岁时减少到60度,到15岁时就只investigations by person/in accordance with credit rules, personnel

《游戏改变世界》读书笔记

《游戏改变世界》读书笔记 ——周樾 这是一本游戏专业的技术书,我作为这个行业的门外汉读起来略微有些吃力,所以我只花了些时间来泛读,意外的是这本书给了我一些惊喜,甚至改变了我对游戏的看法。在我看来,游戏不再是玩物丧志,不再只代表消磨时光。 游戏与管理有着很微妙的关系。人之所以喜欢游戏胜于工作,是因为管理者提供的工作或者对工作的管理有不如游戏之处。我很傻很天真的想,如果我们管理者努力把工作变得更像游戏,不是可以让员工更喜欢工作么? 游戏能让我们集中精力,其程度几乎高于所有其他事情我们可以连续专注的时间。集中专注又可以理解为全情投入,越是投入越是更有感触。在游戏中,总能感觉自己在做着一件擅长并享受的事情,虽然游戏有很多关卡要努力、有很多困难有克服、有许多目标要实现,我们没有觉得累。所以,在今天这个让人焦虑的社会,游戏似乎提高了人们的幸福感。 曾以为游戏是为了逃避现实,原来这也有新解,事实是人们都清晰游戏无法逃离现实,所以游戏只是转换了下思维,临时跳出现实,为的是更好的回到现实,更主动的让现实更有价值。从这点讲,游戏甚至为个人和社会的进步增砖添瓦。 游戏值得我们去研究,因为游戏抓住了人们的心。员工的心,我们管理者如何去抓? 在游戏里,我们似乎更执着。相比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受失败打击时的表现,在游戏中我们不但更从容,而且自己的潜能更容易被失败所激发。我们会一次次尝试,为了更持久的游戏、更艰巨的目标、更复杂的挑战。在游戏中我们更自信,我们有信心继续尝试下去可能会成功。有句话说,成功跌歘和比成功本身更刺激。 一个交际花在游戏中可能沉默寡言,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在游戏中却可能有强大的社交影响。我反问,究竟怎样的人是内向、怎样的人是外向?究竟是人的内心决定你的性格、还是

关于勿忘国耻读后感

关于勿忘国耻读后感 勿忘国耻读后感(一) 今天,我们观看了电影《南京大屠杀》,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我国的历史名城南京,把这里变成了人间的地狱。禽兽不如的日本兵把老百姓当做刀靶练习刺杀,活埋南京和平居民,看到还在呻吟的挣扎者,都被刺刀杀戮,最后将尸体焚化。日本兵举行杀人比赛,将砍下的中国人头在南京城外的铁丝网上……其中,那惨无人道的日军,对放下武器的土兵和人民,用机枪扫射,死亡人数达35万人。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情十分沉重,35万人,如果他们手拉手可以围绕赤道一周,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啊!这是多么耻辱的事情呀!老师对我们讲,南京大屠杀是发生在我国近代史上最悲惨事件!在整个事件之中,中国人民竟没有反抗的能力,逃跑呼救都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电影中有这样的一个镜头:“咣”地一声,日本兵踢一开了一个民宅的大门。人们从惊讶中站了起来,还没反应过来,就遭到机枪的扫射当场全部死亡。最后还有一个小孩在哭,一个日本兵就慢慢地走向了小孩,我还以为他会放过小孩,没想到他却是往小孩的手里放了一个罪恶地手榴弹,一声爆炸声就结束了一个还不到两岁的儿童的无辜的生命。我都快被气死了,手中的拳头不由自主地就捏了起来,如果我

有一把枪,我真想打死那个日本鬼子,为死去的中国人报血海深仇! 看完这部电影,我禁思绪万千:我国为什么被人欺负?而且还受到最残忍的手段南京大屠杀。为什么每个国家都来侵略中国?就是因为那时我们的国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个真理。 南京大屠杀是一面历史的镜子,我们要牢牢地记住这个血的教训。如今日本人仍然没有承认自己当年的错误,日本首相小泉仍在参拜“靖国神社”,这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所唾弃的。同学们,中国要扭转乾坤这个重担就落在我们身上。我们要记住中国人的耻辱,发愤图强,为祖国的日益强大做出自己的贡献! 勿忘国耻读后感(二) 今天是9月18日!一个中国人都该记得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自行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并布置假现场,诬称是中国军队所为,遂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中国军队驻地。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在短短的4个多月里侵占了东北三省。以"九一八"事变为发端,日本开始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这段历史让我们深刻的明白日本的野心,我们不能忘记这样的国耻,记得!该记得!早晨起来,上午准时10点,我们这里拉响警报,每次听到这个,都会在心里留一个印记!深深的印记!我

幼儿园教师读《爱与自由》有感

读《爱与自由》有感 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而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 ——泰戈尔 《爱与自由》的作者孙瑞雪老师很欣赏的一段诗,同时也她也将诗句中的“爱”和“自由”作为她这本幼儿教育演讲录的书名。作为一名即将走入幼教领域的工作者,我非常庆幸在这时读了这本书,它让我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告诉我不仅仅要爱孩子,更要学会如何爱孩子。 书中有太多太多让我感动的语句,也有很多让我受益匪浅的道理,让我明白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重要的职责是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中建立起稳定的安全感和自信,让孩子形成完整的人格远远重要于知识的传授。在《爱与自由》这本书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叫真正的“爱”!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在各方面发展都会比较出彩,比如孩子对父母的依恋程度小、独立性强、思想开阔、自信、记忆力好、解决问题能力强,同时孩子快乐无比!许多家长会有错觉:父母越爱孩子,孩子就越依恋她(他),但在作者看来是,父母越爱孩子,孩子也就越不过分依恋父母。因为很多经验告诉孩子,父母只是短暂离开,那种持久的爱的行为使孩子自己知道父母不管在哪里,爱是稳定不变的! 所以父母对于孩子的态度不能起伏太频繁——爱他们的时候会表现出特别爱,情绪低落时候又会对孩子冷漠态度,这样在孩子心理上会造成一定的压力,他们会怀疑父母是否是一直关爱自己的,这样会不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对他的成长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几点感受 第一个触动我内心的是“儿童的优秀品质如何形成”这一章。有一段话是:“蒙特梭利描述过一幅图,图中央是个红色圆心,表示完善中心。环绕着这个圆心的是一个蓝色区,代表那些品格完好、比较坚强、平衡、有魅力、正常的人。白色的区域(蓝环之外的大部分区域)表示各种不同程度的尚未达到正常的大多数人,边缘一层是区域较小的深红色圆环,表示正常范围之外的那一类人,比如说精神病患者,违法者。”“把一种感觉抽引出来并概念化,和把这种感觉表达出来是两件事”。这好比我们教孩子认知理解某个事物,孩子记住了,并非当时就能表达出来。举个例子,孩子认识西瓜,也认识绿色,但孩子在涂色时不一定把西瓜涂成绿色。这还需要一段时间,孩子还没有成为生活的观察者。原来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精)

如何看待现代化与西方化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书心得 2010政治学与行政学班 海啸 201003402118 老师要求我们这一学期读一本政治学的著作, 在舍友的推荐下, 我读了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这是一本很有思想闪光点的著作, 在拜读完之后我对于西方普世价值、文明冲突与文明力量变化、新世界秩序组建有了深入的了解, 并对我政治学学科的理论积累产生重大的作用。而这本书最吸引我的便是作者在论述现代化与西方化关系、变化过程时表达的观点。一、现代化 即西方化是伪命题 之前我对于普世价值有一些疑惑, 而在读了这本书以后的确豁然开朗。之前我只是认识到西方在二战之后就开始对中国进行大量的文化输出。但在读了此书之后我意识到, 西方文化输出的范围很大, 甚至可以说是全世界, 而说文化输出还是太浅薄, 准确来说应该是进行普世价值的传播。而亨廷顿对普世文明的概述的思路也是很有趣, 从语言和宗教作为西方普世价值传播的主力军方面出发, 这二者身上所 发生的事情也大致可以看出西方普世价值传播的心路历程。 亨廷顿在书中表达, 在进行西方普世价值的传播和与其他文明发生冲突和融合问题时, 需要搞清楚西方化和现代化的关系。我个人认为, 现代化作为西方世界领先于非西方世界的有力武器, 也许是西方强有力经济和科技实力的表现, 却不是先 进政治制度和民主模式的有力依据。西方化所具有的一些特征:古典遗产、欧洲语言、精神权威与世俗权威分离、法治、社会多元化、代议机构个人主义, 它们是在西方世界现代化以前一百多年就产生发展的。我很反感那种主张全盘西化、主张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进行西方化的说法, 太过于片面和武断。现代化即西方化是一个伪命题, 是无法的到现实例证证实的。相反我们有两个鲜活的例子来证伪。即:

早期教育与天才读后感

早期教育与天才读后感 这次开家长会,老师一共介绍了6本书,推荐给所有家长看。我只买了其中的5本,还有一本缺货。这是我学习完的第1本书《早期教育与天才》。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一句话:3岁看大,7岁看老。 有娃的父母们,各种育儿经典都想看一看,生怕自己错过了什么好的育儿方案。听说有致富成功学,厚黑处事学。如今我觉得可以总结一个育儿玄学。 一大群妹子在犹豫到底要不要结婚,要不要生,是顺产还是剖腹产?生孩子值得不值得?是婆婆带孩子还是自己亲妈带?是全职带娃还是索性赚大钱,丢给家里带?她们还在考虑生娃到底痛不痛苦,自己要结婚的另一半对自己爱还是不爱。而已经有娃的这一部分,对于另外一半,爱不爱自己已经不重要了。他们沉迷于育儿经,争取要把自己的娃带成绝世神童。 这本书所举例的经典里面,所有天才神童都有一对不错的父母,父母们都有自己的信仰。作为一个有信仰的家庭,很多问题都会变的很简单。但是如果这些方法搬到天朝,那无法改变这里的父母(原生家庭的信仰),不太适合照搬。这些育儿方法都只供参考。但我相信从这些参考里面,你可以知道。一个人的成功,只归功于个人的努力

是微乎其微的,他需要代代人的努力,代代人的成功。并且把这种努力,这种信仰,一代代的传承下去,这种家庭才会强盛。 《早期教育与天才》还提到了许多育儿的细节,尤其强调语言学习。想要自己的孩子,适合这个社会的发展,必须要他有很强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如果他在语言方面都有困难(听、说、读、写)。那在以后的人生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 社会结构已经改变了。从男尊女卑,转变为男女平等,共同走向社会。虽然它的转变很缓慢,但是育儿不再不仅仅是妈妈的事。 社会的工作流程也转变了。从单一的依靠体力劳动。变成了体力脑力相结合,进而转化为精细的脑力劳动。部分的职位已经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比如去取高铁票,只用到站在机器上刷卡,不需要人工服务。比如买饮料,奶茶店的服务员已经变成了机器人。 人们只好专注于培养技能更高的孩子,以便于在后来的人工智能社会生存。育儿方向也改变了,但初衷不变。他们不仅要胜任机器人无法替代的职位,更要适合与人竞争,与人和平共处。 倘若你想到这些,便不会奇怪为什么育儿会如此火爆。他们不过是想自己的后代,获得更好的生存技能。原始人只需要摘果子奔跑和

《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读后感2000字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 最近一段时间,我拜读了美国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所著的《世界是平的》一书。说实在的,刚开始这本书吸引我眼球的只是书的题目。我急切想弄清楚的是作者为什么认为“世界是平的”这个奇特观点。随着阅读的继续,我不仅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更被作者所描述的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全新格局所震撼,也更加深刻认识到自身现有知识 与当前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差距。所以,阅读《世界是平的》一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 知识匮乏所导致的紧迫感。 《世界是平的》讲述了经济全球化的现状及其给人们所带来的影响。强调今天的全球 经济一体化让人才的竞争和流动更加直接和快速,并且产生了赢者更赢、输者愈输的残酷 现实,直接冲击了人们对价值观的理解。很多人在这种环境下感受到的是前途未卜,忧虑 随时会失去工作,因此会对未来产生恐惧感。同时《世界是平的》又给我们以启迪:应该 从社会和历史发展的角度去理解一个人;我们身上的一些不理智和虚荣行为的出现,大部 分原因是由于我们的知识欠缺。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当世界成为平的,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变成一个大舞台,这种环境 可以迫使我们每个人都参与到竞争中来。利用网络的平台,一切都将变得没有距离,这个 事实既让我感到一种莫名的兴奋,同时为竞争的惨烈感到一丝恐惧。开放源代码、外包、 离岸经营、供应链和搜索技术等被描述成为铲平世界的10大动力,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国成为了世界变平的重要力量,并充分享受着平坦化带 来的伟大变革。正如作者所说,我们还在睡觉,工作已经外包出去了;当我们醒来时,邮 箱里已经会有我所需要的东西了,这便是时差带给我们的好处。世界是平的,使得公司没 有了国界,跨国公司可以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优势,将最合适的工作放到最合适的地方, 由最合适的人去完成,实现企业最佳的优势组合,最完美的人力资源配比。电子商务的发 展消除了企业间的沟通障碍,使企业之间的联络变得更为通畅.. 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绍了印度的服务业,特别是软件业——不能不说印度创造了一个奇迹。被称为“硅谷”的班加罗尔,那里所发生的一切简直不可思议。(心得体会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61325979.html,)是什么原因让印度一下子成为软件王国的巨人呢?在世纪之交的前夕, Y2K(千年虫)的问题让世人感到世界末日的来临,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妥善的解决,那 么无疑带给我们的将是一场灾难。要知道对计算机系统进行调整是一项庞大而琐碎的事情,世界哪个国家拥有能完成这项工程的专家呢?当然是印度!Y2K让印度的脑力劳动者大受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的青睐。Y2K后是网络经济的繁荣时期,印度的软件业也得到了空前蓬勃的发展。与其说印度是幸运的,倒不如说是印度政府的英明决策造就了今天的印度。而我们是否也能在其中得到一些启示呢!我认为. 一、合理的企业和组织机构一定要顺应这个社会的发展趋势,顺应社会的环境。这同 样也就说明了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当今社会的发展状况,是完全有能力去预测在将来社会将 有哪些变化的。

《抗战精神》读后感心得读书笔记.doc

读《抗战精神》有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伟大的国家,历经了千辛万苦才有了现在的美好生活,无数名战士用自己滚烫滚烫的鲜血才换来这平静的生活。那一段历史对于现在绝大多数人而言,只是成为影视作品书籍档案中一段段、一片片的叙说和演绎,而对于现今依旧存世而亲历过那段岁月的人们来说,那是充满了荣辱、动荡气壮山河中夹杂着血雨腥风的残酷事实。这个代价是巨大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该铭记的一段历史。 翻开《抗战精神》一书,映入我的眼目的是连天的炮火、浓烟滚滚的战场。一个个满身鲜血、汗流浃背、奋力拼搏的八路军战士。万山丛中,青纱帐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队、雁翎队、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打响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战术,使骄狂大恶的日本侵略者陷入到敌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同时,我还看到了19路军组织的“敢死队”出发前所接受长官的指示。还看到抗战1月27日午后,日军准备开火的消息使住在北四川路一带的上海居民纷纷涌向租界避难,最后,蔡延锴军长亲临前线指挥的画面……还有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的忠贞奖章、“血战台儿庄”的杀敌大刀、“武汉会战”中毙敌3000余人的万家岭大捷中缴获的战利品…… 抗战初期,国民党数百万军队对日军进攻进行了正面作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速战速决”的美梦。“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平

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中国共产党率先吹响了一句句的抗战号角。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推动下,国共两党抛弃恩怨再次走到一起,中华民族全面神圣抗战从此以燎原之势燃烧起来。这场在1945年9月3日赢得的战争胜利全然不同110年前的甲午战争,中国进行的仍是一次封建王朝战争,而日本则进行的则是一次国民战。从1840年开始到抗日战争胜利的105年间,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中国,那时是怎样的一个社会状态啊!国家积贫积弱,民众被污为‘东亚病夫’众多的民众连温饱都无法解决,徘徊挣扎在死亡线上,而我们惟一取得的胜利,就是60年前的那场胜利。那是近100年来中国第一次在一场生死存亡的民族战争中取得胜利,这场胜利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唤醒了沉睡了几个世纪的中国。 “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形势。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都是抗日的烽火。”是啊,你能从全民族抗战中感到一种力量吗?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善良,忍耐是我们传统的美德,每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强大的不屈精神抗战精神便会从他体内迸发出来,发出震天的怒吼,释放出令人眩目的力量,击退一次次的灾难和困苦,使自己经过漫长的岁月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越来越发出耀眼的光芒。 国家,沉甸甸的一个词,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又何以有国,他

读《保卫延安》有感_读后感_模板

读《保卫延安》有感_读后感_模板 读《保卫延安》有感 ——”读红色经典扬革命正气”网络文明传播活动 读完一本书籍,想必大部分人是很难从头到尾地描述一遍地,留给读书人的绝大多数是一种精神回味或者是良久的反思。近来趁着公司”读红色经典,扬革命正气”活动的热潮,我也选了一本红色书籍来读,作为公司的一员,我认为此类活动意义很大,毕竟我们信仰的力量会时常薄弱,不时重拾经典也权当是给思想补补钙。 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描写的是延安保卫战的长篇小说,小说塑造了彭德怀将军的形象,更主要的是通过主人公周大勇连长带领的战士来刻画整个战争中解放军战士对国家忠诚和保卫国土的决心,或许是为了一场战役在雪中跋涉,也或者是在黑夜里屏息而又紧张的等待,这样的场景无处不在。小说人物刻画形象饱满,外貌、语言、动作都细致入微,比如描写赵劲团长是这样写地”不管什么时候,他的皮带绑腿都扎得很整齐;身子挺得直铮铮的。他负过十次伤,失血多,瘦棱棱的脸有些黄。”这样的刻画让人感觉赵劲就在眼前,战争带来的伤害不止有战争过程中的死伤,更多的是战争后人们的状态。 整部小说读完了留给我最深印象的仍然是第一章中李振德和孙子拴牛在遇到敌人后的整个过程,二人听到声响后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拴牛害怕的抱着爷爷,到后来爷爷被打,再到后来二人为了保护解放军,老汉带着敌人走了假路、抱着孙子从悬崖上跳了下去,整个描写过程透露着许多的压抑,回忆起描写的画面,仍然会感到内心压抑。或许是因为我自己做了母亲,对孩子心中的那份惶恐,感同身受,一声炮仗响,儿子都会吓得发抖,紧紧的抱着我。战争年代并没有什么安全感,这样的惶恐不只孩子有,老汉有,当时的百姓都有,在这样的状态下,百姓为了正义,为了解放军的安危,为了更多人民的自由,选择了牺牲。而我们在和平年代,却偶尔会忽略了这份来自国家的、来之不易的安全感。 读红色经典的时候,你的心会不由自主的沉重,因为红色在历史的记忆中本来就是沉重的颜色;黄河水翻滚依旧,延安仍旧是最具有红色纪念的地方。时至今日,或许还有些老兵在跟子子孙孙回忆当年的峥嵘岁月,而那些逝去的人,却永远的留在了别人的记忆里、书本里,告示着我们,不忘革命前辈,珍惜幸福,扬一身正气。 (朗读者:胡娜作者:姜颖慧) 《早期教育与天才》读后感 1917年4月木村久一的著作 该书由日本学者木村久一对几个著名的少年天才的教育经历的分享,提出了早期教育对于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并较为详细的介绍了卡尔威特等几名著名天才儿童的独到教育方法,也有作者对这些早期教育成功案例的分析和见解。虽然本书是将近一百年之前的著作,但是仍然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读后不但会深刻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会学习到一些至今仍然很有效的早期教育方法。 1、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1)通过对卡尔。威特、威廉。詹姆斯。赛德兹等少年天才的分析,他们都是在很早的时候就展现出与普通人的不同,在大多数人认为还应该无忧无虑玩耍的时候,就已经熟练掌握了多种语言,并开始展露头角,在十几岁就已经开始对学术有造诣并升入世界著名大学。这些少年天才并不是病态的,而是全面发展,过得非常的健康快乐,尤其是卡尔。威特。 (2)天才并不是完全是由于天赋而是得益于科学、恰当的早期教育。每个人出生的潜能肯定不同,但是如果一个潜能100的人,后天开发只有40,而一个潜能80的人后天开发能够达到60,也会出现巨大的差距。作为父母,应该重视早期教育,运用科学的方法,最大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