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陋室铭

陋室铭

陋室铭
陋室铭

10、陋室铭

刘禹锡

教学目的:

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让学生了解押韵的字和押韵的作用。

3、了解比兴、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引导学生了解刘禹锡淡泊自甘,不慕名利的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字词,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韵文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创作性思维创作。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解释题目,介绍写作背景

1. 导入课文:

师:前一阶段有一首《考试铭》流传很广,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听过?(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思看电影。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 大家知不知道它其实是根据哪一篇文章仿写的呢?

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文章《陋室铭》。在这里我要提一点,语言的形式总是受制于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的。“考试铭”读起来很好笑,但没有什么价值。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刘禹锡的这篇陋室铭,对比一下就会明白,不管是从节奏上,意境上,思想上,陋室铭都远远高于考试铭.

2. 解释题目:

大家齐读一遍课文。

题目中"陋室"是什么意思?----简陋的房子.“铭”是什么意思?----就是记载,在器物上刻字,表示永记不忘,后发展为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多用于歌功颂德与昭申鉴戒。明白了"陋室铭"三个字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题意,就是对陋室进行歌颂.结合内容,我们可以知道作者主要是要对陋室内的人的高尚品德进行歌颂。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

3. 作者简介

刘禹锡,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赏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

4.介绍作品背景:

大家知道多少有关刘禹锡的事?给大家讲个有关这篇文章来源的小故事吧:

贞元九年(793),刘禹锡中进士后,官至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可谓官运亨通。后因他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德宗皇帝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按当时地方官府的规定,他本应住衙门三间大厦的官邸。可是,和州的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多般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县城南门,不久,又要他搬至北门,由原先的三间屋缩小到一间半,不久又要他搬居城中。半年之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狭小,一次比一次简陋,全家老小根本无法安身。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刘禹锡提笔写下了《陋室铭》这篇文章,并请他的好朋友,当时的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一时轰动朝野。

现在,一千多年过去了,没有人会记住那个势利的县官,但刘禹锡的这篇《陋室铭》,却光照历史,留传千古。

5.关于刘禹锡陋室的处所

关于刘禹锡陋室的处所,目前有两种说法。一说在河北定县(旧中山郡),一说在安徽和县(旧和州)。持定县说的理由是,刘禹锡是中山人,今定县南三里庄有陋室存世;持和县说的根据是,刘曾任和州刺史,和县城中也有一陋室。我们认为,和县的陋室与刘禹锡关系更为密切。

和县的陋室,是刘禹锡于长庆四年(824年)到宝历二年(826年)在和州刺史任上修筑的。《历阳典录》载:“陋室,在(和)州治内,唐和州刺史刘禹锡建。有铭,柳公权书碑。”和县与采石隔江相望,地处冲要,唐末黄巢起义、宋金战争、元末农民起义都曾在此渡江或作战。晚唐以后,和州屡遭兵燹,陋室连同碑铭遂毁于兵火。刘禹锡之后,很少再见到有人以此为题而讽咏成章,大概正是由于这种缘故。

今存陋室位于和县城关历阳镇中。一正两厢联成一体,方位坐北朝南,结构小巧紧凑。正室四檐如翼,庭前阶除三五级,旁植桐树,秀木交柯,绿阴满地,环境十分清幽。所处地势略高于城中其他部分,面临巍峨雄壮的镇淮楼(俗称鼓楼)。不远处即夫子庙,庙址传属旧衙故地。陋室中原有石碑一方,镌刻着岭南人金福保补书的陋室铭。碑首篆书“陋室铭”三字,正文楷书,文后有记。金氏于后记中称:“唐和州刺史刘梦得先生陋室,旧有碑铭,为柳诚悬(公权)所书,兵燹久□,碑亦无存。子才弟来宰历阳,□三年,鸠工重建,嘱余补书以存旧迹,爰握管书之,并志数语以告来兹。”由于文革中此碑遭破坏,现已断裂残损。然除个别字之外,文句犹清晰可读。现在所知,陋室于乾隆年间再行重建。我们以为,清人起室复碑之举,不似无端好事所为,于理当有依据。

二.解释字词,

1. 解释字词:

陋:不华美、狭小。

馨:香气散布很远。

白丁:封建社会里没有功名的人。

牍:古时写字用的木简。

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

2.重点字词:

词类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

苔痕上阶绿上: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长上。

无案牍之劳形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宾语前置:

孔子云: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其中的“之”,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这句话是出自《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齐读一遍课文,提问同学来翻译课文,老师从旁提示.

(译文:山的名声不在于山的高低,只要有了仙人也就有了名声。水的名声不在于水的深浅,只要有了龙的存在也就有了灵气。虽然我所处的是一间简陋狭小的房屋,但我高尚的道德品格同样可以四处传播。苔藓爬上了台阶,呈现一片碧绿。小草映着门帘,室内满是青葱。平日里谈笑的都是博学通达的大学者,来来往往的没有一个是没有文化不学无术的人。可以随心所欲的拨弄那未经雕饰的琴,翻阅研读用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使耳朵的听觉紊乱,也没有众多的公文需要劳心伤神。这间简陋狭小的房屋既如同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又如同西蜀的扬雄故居般出名。就像孔子说的:只要是道德品格高尚的君子居住之地,有什么理由说它是简陋的呢?)

备注:在这句话中,“斯”有连接上文的作用,用法与“则相同,犹言山、水既如此,

则室变当如此。“惟”,这里当介词用,与“以”相同。“馨”,《说文》云:“香之远闻也。”据此,这句话合上文言之,其意当是:山以仙而名,水以龙而灵,则此陋室变当吾德而芳名远播。这样,第一层的整体意思就豁然而明了。

2、本文统领全文的词语是什么?

“德馨”一词统领全篇,

3.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

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山不在高——惟吾德馨”,以山水引出陋室.德馨一词统领全篇,是文章的点睛之笔,点明全文主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写,说明"陋室不陋"三句话分别从环境,交往人物,室中事三个角度来说明;第三层:“南阳诸葛庐一孔子云:何陋之有?”总结全文,照应开头,说明陋室不陋。我们一层层讲解。

四、研读课文

(一)出示与第一层意义相吻合的山水画胶片

1.教师讲解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

回答:山水写起。

2.教师讲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气。“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古代传说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因为我品德高洁而芳香四溢。“馨”本意是发散很远的香‘乙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声传播很远。

3.提问: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呢?山和水来比?

山和水来比——室。

“不在高”“不在深”来比——陋。

仙和龙来比——德。

用名和灵来比——馨。

4.教师讲解

作者的目的是要写陋室(板书陋室),却用山水(板书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写的内容,这种方法叫比兴(板书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方法,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章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

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居住的主人之德是否高尚。也就是说,尽管这房子的确是个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陋,反而处处可见其高雅明亮,“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文章先用山水起兴,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小溪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那么,陋室究竟是怎样的陋,而主人又是如何不觉其陋呢?

请看下文。

(二)第二层意思(出示与“草色入帘青”相吻合的山水画)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可见房子常年失修,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这是写陋室的环境(板书环境)。作者写陋室的环境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呢?

回答:对偶。(板书:对偶)

6.提问:苔痕——相对——草色。

提问:阶绿——相对——帘青。

提问:上——相对——入。

除了对偶还用了什么方法呢?

回答:拟人。

7.教师讲解“上、入”采用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板书:拟人):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

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陋室的环境宜人,而与陋室主人来往的都是什么人呢?

(出示占人弹琴图胶片)

8.教师讲解“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陋室的人物。鸿儒,大学问家。白丁,原指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在这个陋室里.常有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鸿儒谈笑风生,高谈阔论。

这两句也是工整的?

回答:对偶。

9.提问:谈笑——相对——往来。

有——相对——无。

鸿儒——相对——白丁。

10.教师讲解作者并没有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与他交往的朋友(板书:朋友)。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这就是说,要想知道他的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因此,我们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这两句在于衬托(板书:衬托)。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时有鸿儒来往,常同高朋谈笑,可以推想陋室主人的才德。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11.“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说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板书:生活)。调,弹奏;素琴,没有装饰的琴;金经,佛经;丝竹,管弦乐器,这里指代不健康的音乐;案牍,指官府

的公文。这几句是说,在陋室里,兴致所至,可以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不健康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这两句用了正反虚实(板书:正反虚实)的写法。

12.提问:哪些是正面描写?是实写?回答:“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提问:哪些是从反面描写?是虚写?回答:“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提问:“可以调素琴”与哪一句相呼应?回答:“无丝竹之乱耳。”

提问:“阅金经”与哪一句相呼应?回答: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呼应。13.教师讲解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现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总之,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实不陋。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惟吾德馨”,呼应开头。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经过作者反复描写陪衬,文章主旨已经突出,意思似乎已经写尽,可是毕竟作者是大手笔,再用另外的写作手法向深处开拓主题。(三)第三层(出示南阳诸葛庐图)

14.教师讲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诸葛庐就是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南阳隆中时居住过的草庐;子云亭是指西汉学者扬雄住过并写作《太玄经》的亭子。这两句话是说我这个陋室正如南阳诸葛庐的草庐,又像四川扬子云的亭子。作者采用的是类比的写法(板书:类比),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原来也是陋室,由于他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闻名天下,那么我的陋室不也会如此么?

15.提问:作者在这里用草庐和玄亭比陋室,其用意还是在说明陋室不陋吗?

回答:不是,而是已隐含着自己远大的志向。要做一个像他们一样的人。

教师肯定:很对。(板书:暗含、志向)

16.教师讲解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我这个陋室将与诸葛亮的草庐、扬子云的亭子一样被后人所称道;我本人也要像诸葛亮、扬雄一样被后人所敬仰。文章添了这么一笔,再生一层波澜,内容更丰富,主题更鲜明。写到这里,我们感觉到作者的意思已经表达得够完美了,可以收笔子。

但是作者是一个弄墨的高手,在全文最后一笔,引用孔子的话结束,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向高峰:“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回应“德馨”言尽而意无穷。孔子这句话是一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话讲得很坦率,而刘禹锡只引用孔子的后一句“何陋之有”。

17.提问:刘禹锡为什么隐去前一句“君子居之”呢?

回答:其意却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18.教师肯定:回答正确。

这是作者有意设臵的弦外之音。明眼人——看便知,十分明白,自己正是孔子一类的君子,自己的生活态度正如孔子一样(板书:态度),

安贫乐道,君子固穷,这就更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结语引经据典(板书: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托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四)概括全文中心思想:

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五)艺术特色:

(六)再朗诵一遍课文,结合意思,在朗诵的过程中,试着把它背诵下来。

五.课堂问答

1.解释下列词语。

名:著名。灵:灵验,神奇。劳形:使身体劳累。

2.文章点题句是什么?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3.以古代圣贤自比的句子是什么?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什么?

“孔子云:何陋之有?”

5.文中的“仙”和“龙”比喻什么样的人?能概括全文大意的词是什么?

“仙”和“龙”均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德馨”能概括全文大意。

六.完成课后作业,:

1、做课后的思考与练习题一

2、课后练习与思考题二

最新陋室铭超全作品鉴赏

陋室铭超全作品鉴赏 《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小编今天为大家整理了陋室铭超全作品鉴赏,欢迎阅读!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 ⑴在:在于,动词。 ⑵名:出名,著名,因--而著名,名词作动词。 ⑶灵:显得有灵气,名词作动词。 ⑷斯是陋室: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此,这。是:表判断。陋室:简陋的屋子。 ⑸惟吾德馨: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6)上:动词,长到,蔓到。 ⑺鸿儒:即大学问家,这里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⑻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⑼调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古琴。 ⑽金经:指用泥金书写的佛经。即《金刚经》。 ⑾丝竹:指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音乐。 ⑿之: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⒀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⒁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⒂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⒃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⒄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⒅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19)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言中一指都指说。

刘禹锡 《陋室铭》赏析

刘禹锡《陋室铭》赏析 刘禹锡陋室铭赏析【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矮,有仙人(居住)就著名了;水不在于深浅,有蛟龙(生存)就是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损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又有什么简陋的呢?”【赏析】(资料来源于网络,感谢分享)第一部分(1—3句):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引入正题,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颂功德埋下了伏笔。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

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似有些突兀,但回头一看,却又浑然一体,因为上面的对比句恰好为这句的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第二部分(4—7句): 这几句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完全是作者对于道德品质高尚之士的生活总结。在前面几句的生花妙笔明了作者的志趣后,读者的思绪也进入了佳境,此时明理,读者更易接受作者的思想。他以苔痕上阶绿的淡雅之色,隐寓作者的恬淡之心,又马上以青色入帘青的生机盎然点明恬淡中充满生机的仙活生活状态,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交朋识友,皆是同道高洁之士,抚琴研经,生活从容多滋味。远离嘈杂的音乐,远离伤神的公务,这种闲暇的生活实在让人羡慕。这种既像隐士,又存在尘世的生活方式,是道德高尚之士羡慕的,也是凡夫俗子们向往的。通过这几句的描写,我们看到了是一幅神仙的生活画卷,表达了陋室主人雅致澹泊的生活情趣。

最新《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人教版初二上册)

《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人教版初二上册)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低,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有灵气。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的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青葱的小草映入竹帘里。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与我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都很简陋,但居住的人都很有名,所以就不感到简陋了)。孔子说:“(既然君子住在里面),又有什么简陋的呢?” 赏析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 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

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4—7句刁难下祭出此文,并将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强烈的针锋相对的性质。从全文的写作手法来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气呵成,而不是烘托。那么“苔痕”和“谈笑”二句究竟在说什么呢?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两句同样延续了“比”的手法,只不过由类比变成了反向的对比。 如果说本文的1~3句是一种铺垫,那么4~7句则进入了真正的对抗。作者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同时,也对势利小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

最新《陋室铭》原文及注释译文

《陋室铭》原文及注释译文 《陋室铭》除了表现了作者刘禹锡安贫乐道的人格之外,还体现刘禹锡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陋室铭》原文及注释译文,欢迎大家阅读。 《陋室铭》 作者: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 ⑴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⑵在(zài):在于,动词。 ⑶名(míng):出名,着名,这里指因。。。而着名,名词用作动词。 ⑷灵(líng):形容词用作动词,有灵气。 ⑸斯是陋室(lòu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示判断。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⑹惟吾德馨(xīn):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是指住屋的人自己。德馨:德行

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 ⑻鸿儒(hóngrú):指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⑼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⑽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⑾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金:珍贵的。 ⑿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⒀之: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⒁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⒂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⒃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⒄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最新《陋室铭》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陋室铭》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课后习题 一.基础知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字,是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的文体。这种文体有的特点。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的修辞方法。 二.解释句子黑体字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三.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何陋之有? 四.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 之的用法:A、助词”的”B、代词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

A.何陋之有?() B.忘路之远近() C.渔人甚异之() D.具答之() E.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F.君之病在肌肤() G.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五.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文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2.主人在陋室的活动有 3.来陋室的有哪些人? 4.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5.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的愿望和 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的写法。 二、阅读题 (一)阅读《陋室铭》回答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A,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①本文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________ ②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最新《陋室铭》精选赏析

《陋室铭》精选赏析 导语:铭是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多用于歌功颂德与警戒自己。下面由小编与您一起分享一篇《陋室铭》精选赏析,希望您能喜欢! 陋室铭 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注释 ⑴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

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⑵在(zài):在于,动词。 ⑶名(míng):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⑷灵(líng):神奇;灵异。 ⑸斯是陋室(lòu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⑹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 ⑻鸿儒(hóng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⑼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⑽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⑾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

《陋室铭》表达方式 刘禹锡

《陋室铭》表达方式刘禹锡 本文是关于刘禹锡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陋室铭》表达方式是什么呢?《陋室铭》是著名的诗人刘禹锡的作品,通过对于居室的描写,表达居室主人高雅的情趣。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陋室铭》表达方式,欢迎大家阅读。《陋室铭》表达方式 作者引用何陋之有的用意在于“陋室不陋”,“惟吾德馨”统领全篇。 从表达方式看,《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陋室铭》的写作技法运用繁杂,在区区八十一字内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借代类比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从句式看,《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但《陋室铭》中"何陋之有"又是散句。所以句式上《陋室铭》是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同时,文章又重在五言,间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参差,文章一韵到底。 从线索看,《陋室铭》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文的始终:开

头引出"惟吾德馨",而后又以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述"惟吾德馨",最后又以"诸葛庐","子云亭"的"何陋之有"映衬"惟吾德馨"。这都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陋室铭》赏析 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 有人认为,刘禹锡写此文时已是贬谪生活的后期,心情比较稳定,追求安乐恬淡的生活,同时文中又有读佛经的内容,所以铭文流露了一种避世消闲的消极成分。对此应从两方面分析:当社会处于黑暗时期,文人官吏们有两个出路,一是与腐朽势力同流合污、自甘堕落。一是退一步,如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保持自己的浩然正气和独立人格。相比之下,后者更值得肯定,刘禹锡选择的就是这一条路。同时,人的生活是复杂的,有张有弛,不能一味剑拔弩张,而有时也要休息娱乐。因此,不能简单地批评闲情逸致。另一方面,铭文中也反映了作者的宏伟抱负,他引用诸葛庐和子云亭是有其特殊含义的,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文学家,这也是作者一生的两大理想,早年他在革新中急流勇进、雄心勃勃;贬谪后他就涉足文坛,最后终手以文学家名世。因此,文中还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内。 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含蓄地表达主题,

爱莲说 陋室铭赏析

陋室铭(八上)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中心思想 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言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二、文学常识 1.本文的作者是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2.“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三、解释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有仙则名.出名 2 .斯.这 3.惟.只吾.我徳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4. 谈笑有鸿儒 ..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博学的人 5.往来无白丁 6.阅金经 ..不加装饰的..佛经 7.可以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 琴 8.无丝竹之乱.耳扰乱 9.无案牍 ..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官府的公文之劳形 四、翻译下列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6.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呢? 五、用原文语句回答。 1.点明全文主旨(总领全篇)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本文描写陋室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从正反两方面表现室内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最新陋室铭原文及注释

陋室铭原文及注释 引导语:小编考虑到有的人还不是很习惯读全篇都是文言文的文章,但又想挑战一下自己的能力,因此小编帮您在关键难以理解的部分添加了注解,但又不妨碍您挑战您自己!来挑战吧! 《陋室铭》 作者: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 ⑴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⑵在(zài):在于,动词。 ⑶名(míng):出名,着名,这里指因。。。而着名,名词用作动词。 ⑷灵(líng):形容词用作动词,有灵气。 ⑸斯是陋室(lòu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示判断。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⑹惟吾德馨(xīn):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是指住屋的人自己。德馨:德行

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 ⑻鸿儒(hóngrú):指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⑼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⑽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⑾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金:珍贵的。 ⑿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⒀之: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⒁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⒂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⒃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⒄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刘禹锡个人资料

刘禹锡个人资料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诗风 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确实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有着一个斗士的灵魂;写下《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重游玄都观绝句》以及《百舌吟》、《聚蚊谣》、《飞鸢操》、《华佗论》等诗文,屡屡讽刺。 生平 刘禹锡,字梦得,汉族,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晚年住在洛阳,与白居易唱和较多,时称“刘白”。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为监察御史。 故居 自唐代以来,明代、清代都对陋室进行过扩建和重建。1986年,陋室由安徽省、和县拨款修葺。同年,陋室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50多亩。2008年,安徽和县斥资千万元改造刘禹锡陋室铭故居。刘禹锡写过一文《陋室铭》就是写其故居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交往人物生活情趣的描绘。 墓 一代诗豪刘禹锡死后,被葬在了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荥阳市政府在刘禹锡墓的基础上,耗巨资建设了占地280多亩的大型文化主题公园----刘禹锡公园,并免费向市民开放。刘禹锡墓位于荥阳市城东二十里铺乡(今豫龙镇)狼窝刘村南高地上,

最新《陋室铭》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陋室铭》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铭在古代多用于歌功自己颂德与警戒。而这首诗除了表达主人高洁的品格外,也表达了悠然的心境。是诗人刘禹锡的名作之一。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赏析一 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 有人认为,刘禹锡写此文时已是贬谪生活的后期,心情比较稳定,追求安乐恬淡的生活,同时文中又有读佛经的内容,所以铭文流露了一种避世消闲的消极成分。对此应从两方面分析:当社会处于黑暗时期,文人官吏们有两个出路,一是与腐朽势力同流合污、自甘堕落。一是退一步,如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保持自己的浩然正气和独立人格。相比之下,后者更值得肯定,刘禹锡选择的就是这一条路。同时,人的生活是复杂的,

有张有弛,不能一味剑拔弩张,而有时也要休息娱乐。因此,不能简单地批评闲情逸致。另一方面,铭文中也反映了作者的宏伟抱负,他引用诸葛庐和子云亭是有其特殊含义的,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文学家,这也是作者一生的两大理想,早年他在革新中急流勇进、雄心勃勃;贬谪后他就涉足文坛,最后终于以文学家名世。因此,文中还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内。 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含蓄地表达主题,开头四句既是比,又是兴,言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龙引出德馨,言名、灵暗喻陋室不陋。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表达了作者政治、文学的两大理想,最后引孔子的话作结又暗含“君子居之”的深意。其次,大量运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排比句能造成一种磅礴的文势,如开头几句排比,使全篇文气畅通,确立了一种骈体文的格局。对偶句易形成内容的起伏跌宕,如中间的六句对偶,既有描写又有叙述,言简意丰,节奏感强。文章还运用了代称、引言等修辞手法。 总之,这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佳作,所以能传诵不衰,脍炙人口。 《陋室铭》赏析二 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据说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刺史。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

最新陋室铭注音版

Lòu shìmíng liúyǔxī 陋室铭刘禹锡 Shān bùzài gāo,yǒu xiān zémíng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Shuǐbùzài shēn,yǒu lóng zélíng。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Sīshìlòu shì,wéi wúdéxīn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Tái hén shàng jiē,lǜcǎo sèrùlián qīng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Tán xiào yǒu hóng rú,wǎng lái wúbái dīng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Kěyǐtiáo sùqín,yuèjīn jīng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Wúsīzhúzhīluàněr,wúàn dúzhīláo xíng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Nán yang zhūgělú,xīshǔzǐyún tíng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Kǒng zǐyún hélòu zhīyǒu 孔子云:“何陋之有?”第一章总论 经济法主体,区分调控主体与规制主体 【记忆口诀】: “财、税、银、发”调控主体;“二商一检”规制主体

【口诀解释】: “财、税、银、发”调控主体:调控主体(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承担宏观调控职能; “二商一检”规制主体:规制主体(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总局)——承担市场规制职能。 仲裁协议无效情形 【记忆口诀】:超能大鞋 【口诀解释】: 超:约定的仲裁事项超过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 能: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 大(达):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 鞋: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的仲裁协议。 第二章公司法律制度 有限责任公司“未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 【记忆口诀】: 对内:还本付息、恶意连带、合理限制、不改解除 【口诀解释】: 还本付息:该股东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出资,包括未出资部分的利息,并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恶意连带: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未尽出资义务即转让股权,“受让人对此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恶意”第三人),公司请求该股东履行出资义务、受让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合理限制:公司根据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决议对其利润分配请求权、新股优先认购权、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等股东权利作出“相应的合理限制”,该股东请求认定该限制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不改解除: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经公司催告缴纳,在合理期间内仍未缴纳,公司以股东会决议解除该股东的股东资格,该股东请求确认该解除行为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有限责任公司对外(对债权人)可请求未尽出资义务的股东

最新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 一.基础知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_,是_________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_________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_________的文体。这种文体有_________的特点。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二.解释句子黑体字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三.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何陋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之的用法: 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 A.何陋之有?() B.忘路之远近() C.渔人甚异之() D.具答之() E.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F.君之病在肌肤() G.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五.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语句赏析

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语句《陋室铭》中描写陋室清幽环境宁静的语句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可见房子常年失修,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这是写陋室的环境。 “上、入”采用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因为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罢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解说 相传,当时刘禹锡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不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

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陋室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铭”的特点,体会本文语言优美、音调铿锵的特点。 2、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全文。 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4、理解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5、背诵、仿写。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全文。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难点:1、理解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2、体会本文语言优美,音调铿锵的特点。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情景导入 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宫府宅邸,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者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且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 下面是有关刘禹锡的陋室的故事: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小鞋穿。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转眼千年已过,策知县早已化作一抔黄土,而刘禹锡的《陋室铭》却代代相传,流芳百世,成为一篇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二)简介作者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唐德宗贞元九年擢进士第,授监察御史。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以后又任连州、朗州、和州等州刺史。后因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和柳宗元交谊很深。著有《刘宾客集》(一称《刘梦得文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被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多媒体显示) (三)解说题目、简介“铭” “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铸或刻在器物、碑碣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记述事实、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押韵,常用排比、对偶句,又讲究句式整齐,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常见的铭有:座右铭、墓志铭。

语文诗词翻译赏析-陋室铭

唐代: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

春望”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珍贵的经文。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在:在于,动词。

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灵(líng):名词作动词,显得有灵气。 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 鸿儒(hóng 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

最新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朗诵断句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朗诵断句 《陋室铭》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陋室铭》朗诵断句以及原文翻译,供大家学习这篇古文。 《陋室铭》朗诵断句: 作者: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陋室铭》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陋室铭》简介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一说为刘禹锡所著,另一说则为早于刘禹锡所著。 “铭”本是古代刻于器具和碑文上用于警戒自己或陈述自

己的功德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颂德、祭奠祖先与昭申鉴戒。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由于这种文体独特的历史渊源,使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根据古文体的分类,“铭”是应用文。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题意,即对陋室描述,通过陋室对论语进行歌颂。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破迷开悟,引人入胜,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托物言志,以此阐明作者的隐居生活态度是安贫乐道和人生观的价值。此处陋室是刘禹锡于长庆四年任和州刺史时所建。 选自《全唐文》。室成之后,由书法家柳公权书《陋室铭》写并勒之成碑,树建市旁。后因战乱洗劫,室碑俱毁。现存陋室系清乾隆知州宋思仁重建,1902年岭南金保福补书《陋室铭》碑一方。 《陋室铭》写作手法 整体评析 铭是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多用于歌功颂德与警戒自己。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题意,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

刘禹锡《陋室铭》作品赏析

刘禹锡《陋室铭》作品赏析 导读:《陋室铭》文章开篇即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大气之语开篇,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功颂德埋下了伏笔。下面是其作品赏析,欢迎阅读:陋室铭 唐代: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赏析: 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

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 有人认为,刘禹锡写此文时已是贬谪生活的后期,心情比较稳定,追求安乐恬淡的生活,同时文中又有读佛经的内容,所以铭文流露了一种避世消闲的消极成分。对此应从两方面分析:当社会处于黑暗时期,文人官吏们有两个出路,一是与腐朽势力同流合污、自甘堕落。一是退一步,如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保持自己的浩然正气和独立人格。相比之下,后者更值得肯定,刘禹锡选择的就是这一条路。同时,人的生活是复杂的.,有张有弛,不能一味剑拔弩张,而有时也要休息娱乐。因此,不能简单地批评闲情逸致。另一方面,铭文中也反映了作者的宏伟抱负,他引用诸葛庐和子云亭是有其特殊含义的,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文学家,这也是作者一生的两大理想,早年他在革新中急流勇进、雄心勃勃;贬谪后他就涉足文坛,最后终于以文学家名世。因此,文中还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内。 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含蓄地表达主题,开头四句既是比,又是兴,言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龙引出德馨,言名、灵暗喻陋室不陋。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表达了作者政治、文学的两大理想,最后引孔子的话作结又暗含“君子居之”的深意。其次,大量运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排比句能造成一种磅礴的文势,如开头几句排比,使全篇文气畅通,确立了一种骈体

刘禹锡陋室铭英文翻译及详细解析

陋室铭 【xx】xx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 xx: A mountain has a fame not for its height,but for a deity being in it.A lake has a spirit not for its depth,but for a dragon being in it.My room,although simple and humble,is famous for my virtues.Here,moss kisses the steps,and green grass catches the eyes.Confabbing here are all erudite men but shallow people.Here I can play my undecorated qin (aChinese zither),and read diamond sutra,neither interrupted by such noises as from those silk-string and woodwind instruments,nor exhausted by official documents.My room,famous for my virtues,like Zhuge Liang's Thatched Cottage in Nanyang and Ziyun's Pavilion in western Shu,is just described as Confucius said: "How can such a room be simple and humble?" 解析: 《陋室铭》非诗而是文。因此,翻译时不能按诗歌格式翻译。此篇虽短,但文章结构完整。下面我们用汉语和英语两种篇章思维对其进行分析。 从汉语思维角度看,中国古人写作喜欢使用“赋比兴”手法。赋: 平铺直叙,开门见山。比: 比喻。兴: 起兴,先言他物,借它物来引出所要描绘的事物的描写。其中比兴两种手法更具文学手法。“起兴”的作用是要引“起”读者的“兴”趣,而不是“赋”陈其事,直来直去,直奔主题。“起兴”借先言他物,而引出主题。但这个“他物”并非任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