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汽车行业信息化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行业信息化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行业信息化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行业信息化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行业信息化发展历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一汽车制造厂以及广州标致汽车公司等先后从国外引进了MRR!软件。

九十年代(1990-1996)

一汽大众集团根据汽车市场的需求将小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采用先进的ERP管理模式和工具后,企业从制度上规范了公司业务的各个环节,改善了企业的经营决策能力,实现了采购计划及时,库存量降低,生产计划安排合理,均衡了生产,稳定了质量,跟踪市场更加灵敏,提高了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从而使企业在市场上获得了更高的声誉,整体运营水平大大提高1994年

SAP汽车行业的解决方案就签约一汽大众,SAP汽车行业先进的解决方案也由此进入中国市场。如今,SAP在中国汽车行业的用户已经超过150 家。

2001年

1. 长安集团重新规划的基于Oracle技术平台的ERP系统正式启动,包括财务、销售和制造系统在内的三大模块先后上线,成为国内大型汽车集团信息化建设的领跑者。

2. 上海投资l 亿元人民币成立了上海汽车信息产业投资有限公

司。仅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一家,当时就在建设信息管理系统上,

投资了8 千多万美元。

2002年

1.7 月中国重汽自主开发了基于明细表延伸设计的集团级网络版工艺路线管理系统,目前该系统已成为集团公司信息化的核心系统,为各生产单位ERP系统提供了准确的基础数据;

2. 吉利则从2002年开始先后三次启动ERP项目,其计算机中心

也随着ERP项目建设的深入进行,变更为挂靠在经营管理办公室的信息系统部,五年来员工人数增长到超过60 人,主抓信息化的副总裁张爱群管辖的范围除了信息系统部,还包括人力资源部、经营管理部、综合办公室。

2003年

1. 中国重汽完成了《制造BOM管理系统的开发》;该系统已成为

模块化的设计数据根据订单信息转换为生产用唯一数据的桥梁,为生产计划A类件的生成和物料计划的准确排产提供了保障;

2. 上海通用汽车建设协同管理供应链。

3. 北汽福田2003年建设了可支持200坐席的呼叫中心。福田汽车信息化征程至此开始。经过7年的磨砺,目前福田汽车信息化建设已呈现出平台化、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根据业务侧重点不同,共分为研发工程平台、营销及售后平台、供应链平台等相关的平台系统。而这些已建成的基于价值链各主要环节的信息管理系统,无论从系统规模,还是效益产值均处于国内比较领先的地位。

4. 奇瑞公司在2003年开始实施SAP/ERP系统。

5. 神龙汽车在2004年进一步对其SAP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

6. 东风公司则正在实施SAP系统。

2004 年

1. 中国重汽推出了集团级网络版试制计划管理系统和生产准备管理系统,建立了三维协同设计平台。

2. 长安集团投资近7500 万元,实施汽车工程研究院信息化建设项目,初步建立了以三维数字化设计为核心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工程分析与数字仿真/ 逆向工程/ 辅助制造的汽车产品开发平台系统,涉及到新产品开发项目的三维建模、总装布置、工程化设计、电子样车装配检查、性能仿真分析、冲压成型分析、样车试制及夹、模具开发以及生产线建设等数字化产品定义方面。利用产品设计平台,长安集团的汽车研发从原来的每年3个改进车型设计发展到8 个新车型和改进车型的设计,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并实现了全球化协同设计,可与意大利、德国等海外设计中心进行产品24 小时不间断的联合开发。

2005 年

1. 中国重汽开发了网络版机动车注册登记管理系统,将车型参数公告信息与下线车辆合格证信息有机结合,确保出厂车辆注册信息的准确和合法性,有利地保证了销售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华晨宝马9月开始启动SAP项目,至U 2006年4月27日结束。

十五”期间(2001-2005)

1. 江淮汽车结合商务车厂的建设,也先后引进了BAAN实施商务车、重卡、发动机等新建项目的ERP系统。

2006年

1. 中国重汽《网络备件管理系统》的开发,结束了纸制编制备件目录的历史,它使产品设计数据与出厂车辆的每个参数信息紧密关联,方便了车辆的维修和服务以及服务备件订购等工作。

2. 中国重汽申报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自主品牌

重型卡车数字化设计制造集成平台研发与实施》项目并获通过。

3. 一汽集团为实现“管理数字化”的目标,制定了名为“251 工程”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该工程建成后,将实现集团公司和各个子公司的生产、采购、销售、财务等多个环节的全方位信息化。

2007年

1. 中国重汽完成平台的搭建工作,同时PD嘛统集成基本完成,相信它的实施必定会进一步提升中国重汽的信息化的管理水平。

2. 嗨租车使用了基于自主研发的订车管理ERP系统,并运用精确的GPS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全电子化的后台账单处理系统。

2008年我国大中型客车企业,在经历了地震引发国内局部地区销量下滑,奥运带来服务用车需求增长,国H转国皿使大量用户提前消费等一系列事件后,呈现以新能源、大容量和农村客车市场成为行业发展最

新方向、以结构调整为主,技术水平及配套环境逐步升级、加快客车企业间的并购重组、潜心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带动产业链共同做强做大等一系列新的特征。在客车行业信息化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行业特色的先进管理方法和经验。

客车厂商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时,订单中心能够通过ERP系统准确描述基于标准车型配置基础上的客户所有选配信息。订单式生产决定了每个客户的订单都要按单设计,因此设计时间直接影响计划排产及交期,而且客户需求一旦发生变化,设计同时需要变更。通过配置接单信息的实时共享、PDM和ERP的集成,保证设计BOM和生产BOM 同步,客户选配需求得到准确响应。

2009年

1. 中国市场汽车行业PLM产品销量就远高于ERP的销量。

2. 宇通客车把PDM定义成企业信息化平台的一个核心数据管理平台,形成了端到端的、覆盖整个运营模式的紧密系统。在这个系统

里,以PDM为核心的EBOM MBO M产品配置、订单BOM的管理,都是基于PDM来进行,并且都是由研发中心来支持维护的。这套系统已经能支持比较稳定的面向订单的快速运营模式,可以满足产品研发、工程更改以及订单响应和制造等环节协同的诸多精益要求。

3.2009年6月1日上海通用汽车自主品牌的GBO系统上线。上线后,系统中的产品数据就下传到上汽临港工厂生产系统中,拉动了荣威550的批量生产。目前,这个系统还在不断完善中。上汽还要把TcBOM

与设计BOM进行匹配,GBOI的覆盖范围还要延伸到售后BOM CKD BO 等环节。

4. 11月份中国移动和中国长安签约研发“3G汽车”。

2010年

1. 中国联通和上汽合作推出了上汽荣威350 智能网络行车系统InkaNet,此系统依托中国联通WCDM网络,实现了信息检索、实时路况导航、电子路书、股票交易和社群交流等应用。

“十二五” (2011 年到2015年)福田汽车准备在十二五期间就是建立适应海外业务发展模式的高效信息平台。比如0A系统、全球化

的财务管理平台、全球化的研发平台,以及为国外工厂规划信息管理平台等。

企业信息化经典案例

企业信息化经典案例 案例Ⅰ沃尔玛:“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不是系统。” 1991年,沃尔玛年销售额突破400亿美元,成为全球大型零售企业之一。据1994年5月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美服务行业分类排行榜,沃尔玛1993年销售额高达673.4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18亿多,超过了1992年排名第一位的西尔斯(Sears),雄居全美零售业榜首。1995年沃尔玛销售额持续增长,并创造了零售业的一项世界纪录,实现年销售额936亿美元,在《财富》杂志1995年美国最大企业排行榜上名列第四。此后一路高歌猛进,分别在2006、2007、2008、2010年4度跃居世界500强榜首。 一、沃尔玛的信息化理念和战略 沃尔玛创始人早年服役于美国陆军情报部队,所以他特别重视信息的沟通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在公司开始进入规模化市场扩张及发展阶段后,沃尔玛公司率先在行业内使用各种先进技术的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化管理模式。沃尔玛的信息化管理是贯穿于整个价值链,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以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通过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和全球用户资源,实现零库存、零营运资本与用户的零距离的目标。信息化管理不应仅是一个系统,而被提高到战略的高度,不是将其投入到大量低价值的维护与运作事宜中。正如沃尔顿所坚持的:“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不是系统。” 将信息化提到战略高度正是沃尔玛迈向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沃尔玛通过供应链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全球统一采购及供货商自己管理上架商品,使得产品进价比竞争对手降低10%之多;

另一方面,沃尔玛还通过卫星监控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对商品进行及时的进货管理和库存分配。当凯玛特(美国第三大折扣零售连锁公司)也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并效仿前者开始起步时,沃尔玛早已在全球4000个零售店配备了包括卫星监测系统、客户信息管理系统、配送中心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多种技术手段在内的信息化系统。 二、沃尔玛公司信息化过程的一些关键事件 购买第一台计算机用于支持日常业务(1969); 存货管理系统(1969); 电子收款机(Point of Sells,POS)系统(1973); 商店与总部之间相联结的卫星网络(1979),?初期投入1600万及60万/年通信费?占当年利润总额超过55%节省电话费1000万/年; 统一产品标识码(1980); 1983年,与休斯公司合作的人造卫星发射升空; 与供应商建立电子数据交换(1985); 通过Retail Link系统与供应商共享预测方法等(1991,1993),总投入成本是当年利润的3倍; 启动电子商务网(1996); 店内的广告采用沃尔玛的视频网络(2000); 第二次启动电子商务网(1999); 在Sam’s Club测试RFID系统(2001); 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系统(2001); 实施高级销售规划系统部件和财务报告系统(2001); 与供应商之间的数据交换采用因特网数据标准(2002)。

中国汽车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 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均超过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这和美国 因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大型汽车企业通用(美国第一大汽车企业)和克莱斯勒(美国第三大汽车企业)的破产以及民众收入减少、消费水平降低有关。而中国市场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的协调,以及潜在内需的激发,虽然汽车出口量方面呈现了下滑,但是整体的产销量,都有较大的提高。中国市场由于其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强大的市场需求,成为世界各大知名汽车制造商争相登陆的“诺曼底”战场,在华的投资逐步扩大。而与此同时,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海外并购、对外投资、自主创新,很多新兴的汽车制造商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等等。 从动力技术方面来看,日本的混合动力技术、欧洲的先进柴油机技术、美国的燃料电池技术;都得到世界公认。中国虽实现了小规模的海外并购(2009.6四川腾中重工收购悍马HAMMER ;2009.12,吉利收购沃尔沃VOLVO;2009.12,北汽控股收购萨博SAAB部分整车平台和技术),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比较核心的技术,但是从整体来看,国外把持的一线技术对我们仍是封锁的,我们得到只是别人的一小部分、次先进的技术,而现阶段我们的自主创新水平还不足以支撑我们企业与国外企业抗衡。以石油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为信号,全球的汽车产业即将进入下一轮竞争,动力电动化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技术制高点。而在这方面,我们和国外至少可以做到同时起步,应该加大投入开发,争取主动权。除了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指引,企业本身要兼具这种长远的眼光,把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提升到未来竞争的战略高度,争取在下一轮竞争完全到来之前,赶超国外一线企业。 关键词;一,现状分析 <1>优势 <2>存在的问题 二,发展趋势 三,发展建议 过去十年我们见证的是中国汽车消费的巨大变化,整个十年的消费需求特征我们用一个价值观来概括就是进取。中国在过去十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整个社会属于动态向上不断改变的。反应在汽车消费上已不仅仅是一个精英消费,而慢慢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在中国汽车产业达到千万辆的时候,我们不要为取得的成绩所骄傲,要看到存在的大量结构性问题。只有在有危机感的情况下,才会有扎扎实实的心态。中国汽车工业需要有危机意识,只有这样才会有更长久的发展。 而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有以下的优势:

中国信息化发展历程和基本思路

中国信息化发展历程和基本思路 一、中国信息化的历史回顾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1993年以前) 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我国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的情况下,计算机工业界认识到,发展我国计算机工业,应该从过去的以研究制造计算机硬件设备为中心,迅速地转向以普及应用为重点,以此带动研究发展、生产制造、外围配套、应用开发、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等工作。 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事业是关系四个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大战略问题,它不仅是直接从事这一事业的科研和生产部门的事,还要求冶金、石油、化工、轻工、建材、纺织等部门密切协同和大力支持,共同奋斗。为了振兴我国计算机和集成电路事业,为推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1982年10月4日,国务院成立了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同年12月8日至12日,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全国计算机系列型谱专家论证会,确定了我国在此后一个时期,发展大中型计算机,小型机系列机的选型依据。 1983年5月15日,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全国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规划会议。会议提出了若干政策措施,正确处理自己研制与技术引进的关系,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抓紧、抓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把品种、质量放在首位,要把发展中小型机、特别是微型机、单板机作为重点方向;要面向应用,大力加强计算机软件工作,迅速形成软件产业;把计算机的推广应用作为整个计算机事业的重要环节来抓;加速人才培养,建立一支强大的科技队伍。 1984年中央领导同志及时指出,新的“工业革命”表明,西方国家要从工业社会转入信息社会,这对我们向四化进军来说,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强调要发展现代化的信息系统,要普遍应用电子计算机等。为研究我国新技术革命的对策,国务院成立“新技术革命对策”小组,组织了计算机专项和光纤通信专项研究。 1984年9月15日,国务院发出通知指出,为了迎接世界新的技术革命,加速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必须有重点地发展新兴产业。在现代新兴产业群中,信息产业是最重要、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核心因素。要逐步装备我国的信息产业,并以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为改造传统工业服务。应当把电子工业摆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为了加强对

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历程及展望-乔晓梅.教学文稿

172 《商场现代化》2006年8月(中旬刊总第476期 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甚至对改变管理思想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已在企业的管理层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信息化带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已显得尤为重要,信息化建设成为国内外企业竞相追逐的目标。我国的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在我国传统的制造业上。目前我国制造业的总产值约占全国GDP 的一半,而且由于近几年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国正在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市场的开放性和竞争性会越来越强。如何提高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加快我国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就成为当务之急。 一、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历程 经过“八五”、“九五”两个阶段的建设,我国制造业的信息化已经比较普及,但是各个企业的建设情况各不相同,处于不同的阶段。总结起来,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大致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MIS系统阶段(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该阶段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用来记录大量原始数据、支持查询、汇总等方面的工作。我国企业MIS的应用可以追溯到70年代中期,主要是以单机操作为主进行单项业务的数据处理辅助管理为主。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许多企业都建立了诸如人事、工资、库存、生产调度、计划等管理子系统。8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系统集成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国内一些大中型企业纷纷把过去

独立存在的子系统集成起来,形成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较好地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 2.CAD/CAPP 推广应用阶段 目前我国全国大中型制造企业已基本普及了二维CAD 技术,建立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其中一些企业开始应用三维CAD和CAPP产品。由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不需要过多的资金和专业人员投入,同时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所以深受企业的欢迎。 3.MRP/MRPII/ERP推广应用阶段A.MRP阶段(Material Require Planning 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产品构成进行管理,借助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及系统对客户订单,库存物料,产品构成的管理能力,实现依据客户订单,按照产品结构清单展开并计算物料需求计划。实现减少库存,优化库存的管理目标。 B.MRPII阶段(Manufacture Resource Planning在MRP 管理系统的基础上,系统增加了对企业生产中心、加工工时、生产能力等方面的管理,以实现计算机进行生产流程设计的功能,同时也将财务的功能囊括进来,在企业中形成以计算机为核心的闭环管理系统,这种管理系统已能动态监察到产、供、 销的全部生产过程。 C.ERP阶段(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进入ERP阶段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企业级的管理系统更为成熟,系统增加了包括财务预测、生产能力、调整资源调度等方面的功能。配合企业实现JIT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和生产资源调度管理及辅助决策的功能。成为企业进行生产管理及决策的平台工具。 我国企业引入MRP和MRPII 开始于80年代中期,从一些规模较大、实力雄厚的企业开始,掀起了一阵MRP 热潮。近年来,国内制造业的一些领头企业也开始了建设ERP的尝试。

2020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0年xx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 汽车产业正在“磁吸”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前有互联网,后有房地产,众多行业都把造车当作新突破口。作为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家电业在打败日韩品牌后曾经一度冲击造车,却纷纷铩羽而归。此次再度厉兵秣马,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家电业拥有的强大制造实力和研发水平能否成为其成功突围的利器,值得业界关注。 1、家电业再度冲浪“造车” 2003年前后,中国家电业曾涌起过一股狂热的造车“冲动”,当时春兰、美的、奥克斯、波导、夏新、小鸭等一大批家电企业进入汽车业。不过,由于低估了造车的难度,加上汽车业的游戏规则和家电业有着巨大的差别,家电厂商造车遭遇寒流。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家电企业一度熄灭了的汽车梦,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产业大潮下重新涌现。 ——家电业再度“上车” 一起价值7.4亿元的收购,引发了业界对美的再度跨界“造车”的猜想。 近日,美的发布了《关于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称,公司拟通过下属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暖通”)以协议方式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康新能”)的控股权,收购总价为 7.4亿元。本次收购完成后,美的暖通将拥有合康新能23.73%的表决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美的集团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间接控股股东,而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实际控制人。 对于这起收购,美的表示,“合康新能的核心业务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高、低压变频器有助于加速美的大型中央空调的变频化进程,提升对传统定频产品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合康新能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业务方面的业务布局增加了美的集团业务的多元性,也为美的集团在新业务、新模式的拓展上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基础。”

海尔公司的信息化历程

海尔公司的信息化历程 海尔公司即海尔集团。 海尔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青岛,现任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是海尔的主要创始人。目前,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1个工业园,5大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7万人。2011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509亿元,品牌价值962.8亿元,连续11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集团援建了164所希望小学和1所希望中学,制作212集科教动画片《海尔兄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球唯一白电赞助商。 海尔集团1984年名牌战略: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1991年多元战略: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1998年国际战略:走出国门,出口创牌。2004年全球化品牌战略:整合全球资源,创全球化品牌。 海尔公司的信息化进程 1992年:成立海尔集团信息中心。 1996年:建立集团网站。 1998年:实施ERP项目,建立海尔集团客户服务信息系统。 2000年:开通电子商务平台,建立海尔的销售管理信息系统和物料采购管理系统。

2001年:建立海外订单管理信息系统,商流CRM网站开通运行。 2002年,建成三网合一应用的宽带广域网络。 具体如下: 1984年12月26日,张瑞敏带领新的领导班子来到小白干路上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当时的冰箱厂亏空147万元,产品滞销,人心涣散。张瑞敏是到农村大队借钱,才使全厂工人过了一个年。1985年,张瑞敏从消费者的信中发现了产品存在的质量隐患,为了真正唤醒员工的质量意识、市场意识,“砸冰箱”事件成为海尔历史上强化质量观念的警钟。 1986年,原西德驻华大使裴培义先生从北京专程到青岛电冰箱总厂考察。工厂紧张有序的工作状况使裴大使十分佩服年轻的厂长张瑞敏。 由于产品质量过关,海尔冰箱在北京、天津、沈阳三大城市一炮打响,市场出现抢购现象。张瑞敏分析了当时电冰箱市场品种繁多,竞争激烈的形势,提出了“起步晚、起点高”的原则,制定了海尔发展的“名牌战略”。 在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招标中,海尔冰箱战胜十多个国家的冰箱产品,第一次在国际招标中中标!海尔的发展逐渐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摘要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外的汽车企业陆续进入中国市场,我国汽车企业的发展经历了建设、成长、高速发展三个阶段,就现阶段来说,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势头良好,与汽车相关的行业尤其是4S店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各大车企掀起扩张网点的热潮并没有因为原料价格和油价攀升等因素而降低。一场关于汽车行业的讨论日趋白热化。 关键词:汽车行业,发展历程,销售模式,制约瓶颈,前景展望 Abstract Since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foreign car companies have moved into the Chinese market, China's automotive business development experience building, growing, high-speed development in three stages, at this stage,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developed rapidly, a good momentum, with car related industries, especially the 4S shops mushrooming in major enterprises set off car craze network expansion is not as raw material prices and lower oil prices and other factors. A discussion on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is heating up. Keywords:automotive industry, development, sales model, the bottleneck Prospects

企业信息化发展思路

企业信息化发展思路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缺乏整体规划和针对性、基础信息资源建设不到位等诸多制约因素。因此,做好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对企业进行正确的定位并选择恰当的建设时机,是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首先关注的问题。为促进信息化建设,社会和政府也应在体系、法制、政策环境以及资源库方面给予帮助和提供保证。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基础信息资源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网络、计算机、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通俗地说,就是利用信息技术,使企业在生产、管理等方面实现信息化。 1 企业信息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1.1 企业开展信息化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 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实现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企业存在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他们都渴望自身快速发展。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利用其得到行业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产品信息、技术信息以及销售信息等,同时也可以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作出积极的市场反应,达到了企业迅速发展的目标。 1.2 企业开展信息化有助于实现传统经营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加工业离不开生产和销售,传统的零售业也离不开供、销、存。但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这些关键环节都可以借助信息化去实现,同时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派生其他新型的销售手段。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开展网上经营方式,在传统经营的基础上开辟了一些企业营销新模式。 1.3 信息化能够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企业开展信息化可节约营运中的各项业务成本,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1.4 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使内部管理结构更加扁平化企业信息化的开展使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得到共享。并且使原始信息在从传递到决策过程中,反馈时间大大缩短,决策层与基层、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加快捷,管理更加直接。由于信息化在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拉近了管理层与各基层之间的距离。 2 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能真正进行整体规划,按计划分步实施与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并产生实际效果的成功企业不多,大多数企业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相当大的困难,存在着很多问题。 2.1 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企业角度来看整体规划,规划应与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二是从企业外部看整体规划,企业信息化规划应与整个城市信息化发展规划相一致。在企业外部应构建一个通过公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间有效沟通与资源共享,提高企业经营运作效率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公共信息网络平台,以企业信息化作为纽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一)行业发展概况 ? ??汽车产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汽车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实力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 ??1、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 ??(1)全球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产业分工的日益加深,以中国、巴西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在全球汽车市场格局中的市场地位得到逐步提升。具体来看,全球汽车工业正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 ? ??第一,新兴市场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生产的生力军。由于新兴市场汽车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国际汽车巨头以及本土整车企业纷纷加大在新兴市场的产能投入,2016 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2,800 万辆(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印度、俄罗斯等国家近年来也同样发展迅速。新兴市场的特点仍然是人均汽车保有量低、潜在需求量大,因此仍是未来世界汽车业最有潜力的市场。 ? ??第二,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等老牌汽车强国受经济危机影响产量波动明显,但整体发展平稳。2009 年全球汽车产量出现急剧萎缩,随着各国经济刺激方案的出台以及世界经济的复苏,全球汽车产量2010 年就已经恢复并超过2007年水平。

? ??同时,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6 年我国汽车产销总量较快增长,产销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11.9 万辆和2,802.8 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76%和13.7%,高于上年同期11.5 和9.0 个百分点。 2014年至2016年主要国家汽车产量的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 ??(2)我国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 ??我国的整车行业在经历了近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回归到稳定增长状态。从中长期来看,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的市场消费需求影响相对短暂,并且由于汽车工业对GDP 的增长贡献度较高,其对经济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在稳增长的前提下,刺激或抑制汽车行业的政策均较难出台,而地方性限购政策对汽车行业整体销量的影响有限,故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是汽车工业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一,中国汽车经销商的发展现状。 中国汽车经销商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而不断成长,汽车营销的组织模式经历了从计划时代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贸易公司、汽车交易市场,直至目前的4S营销体系。自1998年广州本田建立了国内第一家4S店以来,这种贯穿于汽车销售、售后服务整个过程的营销模式开始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并认同。目前国内的汽车销售合服务后市场,基本上形成了以汽车4S店为主题四,汽车有幸市场、汽车综合修理厂等多元模式为辅助的经营模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具有轿车经营权的企业有7000多家,包括连锁店及特许经营的零售店在内,将近3万家。其中具有品牌专营权的达到了2900家。通过品牌专营4S店销售出去的汽车占整个市场的50%以上。应该说在中国汽车行业向规范化、成熟化发展的初级阶段,汽车经销商的总体发展还是比较健康的。任何一个市场都会经历各种起伏变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作为汽车产业渠道终端的汽车经销商业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最近几年,汽车经销商、汽车市场都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考验。 第二,汽车经销商的机遇和挑战。 1、整车利润的摊薄以及相对固化。 中国汽车市场作为全世界最后一个潜在的汽车市场,其需求容量的急剧扩大和巨大的利润空间,吸引了各种形式的大量资本介入。跨国企业以及一些从事其他行业的国营和民营资本纷纷切入中国汽车销售市场,汽车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正在进一步加剧。市场参与者众多,势必产生激烈的价格战,原本的暴利空间逐渐被压缩,薄利多销成为许多厂商的选择,并直接波及到经销商。今年年底,中国汽车市场保护期结束,国内轿车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正逐步接轨。因此,整车销售的高利润将不复从前。单纯的销售汽车已经没有多少利润可言。 2、消费观念的逐步理性。 汽车作为一种消费品已经进入家庭,私人成为汽车消费的主力。在北京有70%以上的汽车均为个人购买,随着品牌及车型的不断增多,消费者可选择的余地也越来越大,对服务的期望值也在大大提高。这就意味着原本以产品为主导或者以市场为主导的经营模式需要转向以客户为主导的经营模式,要求汽车销售转变坐商的模式,主动与客户发生接触。目前,我们大多数经销商仍习惯于坐商的模式,对客户的服务意识比较薄弱,缺乏对细分市场的研究和对目标客户消费心里的研究,导致经营业绩随市场波动变化很大。因此以经营市场向经营客户的理念转变,将是经销商提高竞争力的工作重点。 3、与汽车生产厂的竞争合作关系。 虽然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的目的是规范汽车终端销售市场,增强汽车品牌销售经营主体的服务意识,避免经销商相互推诿,最终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但是无疑剥夺了汽车经销商在厂家面前的话语权,使经销商附属于厂商,处于更加被动的地位。由于快速成长起来的国内汽车经销商,对高额利润的追逐造就了特有的做生意的模式,而面对四面楚歌,经过大浪淘沙生存下来的经销商,如何将企业做大做强,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沃尔玛以及中国的国美,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被提到日程。在未来几年内,汽车经销商将出现分化,适者生存将再次上演。把握先机主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经销商将率先完成从做生意到做企业的转变,以积极主动的应变之策造就中国汽车经销企业。 4、国外服务贸易商的威胁。

2018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一)行业发展概况 汽车产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汽车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实力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1、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1)全球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产业分工的日益加深,以中国、巴西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在全球汽车市场格局中的市场地位得到逐步提升。具体来看,全球汽车工业正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 第一,新兴市场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生产的生力军。由于新兴市场汽车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国际汽车巨头以及本土整车企业纷纷加大在新兴市场的产能投入,2016 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2,800 万辆(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印度、俄罗斯等国家近年来也同样发展迅速。新兴市场的特点仍然是人均汽车保有量低、潜在需求量大,因此仍是未来世界汽车业最有潜力的市场。 第二,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等老牌汽车强国受经济危机影响产量波动明显,但整体发展平稳。2009 年全球汽车产量出现急剧萎缩,随着各国经济刺激方案的出台以及世界经济的复苏,全球汽车产量2010 年就已经恢复并超过2007年水平。 同时,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6 年我国汽车产销总量较快增长,产销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11.9 万辆和 2,802.8 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76% 和13.7% ,高于上年同期11.5 和9.0 个百分点。 2014年至2016年主要国家汽车产量的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我国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整车行业在经历了近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回归到稳定增长状态。从中长期来看,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的市场消费需求影响相对短暂,并且由于汽车工业对GDP 的增长贡献度较高,其对经济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在稳增长的前提下,刺激或抑制汽车行业的政策均较难出台,而地方性限购政策对汽车行业整体销量的影响有限,故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是汽车工业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首先,收入水平方面,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呈现持续、平稳增长的态势,不会出现急剧的增加或减少。中国仍处于汽车普及期,保有量偏低、刚性需求快速提升的二三线地区为汽车销量增长提供空间。截至2016 年6 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1.84 亿辆,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46 个一线城市与部分二线城市汽车保有量达6,000 万辆,占比全国汽车保有量三分之一,二三线城市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另一方面,在改善性、强制性报废及个性化购车需求驱动下, SUV、豪 华车和新能源汽车等中高端细分市场增长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汽车消费升级趋势将会越发明显。以SUV 为例,我国SUV 销量由2007 年35.74 万辆增长至2016 年893.53 万辆,十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3.00%(数据来源:广发证券《汽车工业数据》)。

企业信息化的意义及过程

企业信息化的意义及过程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 含义 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外延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模式,而不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其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仅仅是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手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是发展的,它随着管理理念、实现手段等因素的发展而发展。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集成技术:企业建设信息化的关键点在于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即实现将关键的准确的数据及时的传输的相应的决策人的手中,为企业的运作决策提供数据。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人机合一的有层次的系统工程,包括企业领导和员工理念的信息化;企业决策、组织管理信息化;企业经营手段信息化;设计、加工应用信息化。 目的 企业间的竞争应当包括产品竞争、价格竞争、品种竞争、服务竞争、市场竞争和信誉竞争等诸多方面。随着人们一边完成工业化进程,一边步入信息时代,这种种竞争的方面也都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信息化的烙印。企业要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里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参与企业间的科技竞争,把生产和经营牢牢植根于科学技术的沃土之上,使企业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永远充满活力。一般说来,技术进步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产生直接的影响: 1. 技术的进步有助于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2. 技术的进步使产品的生命周期普遍缩短,由于更新换代的加快,企业也不得不重视产品的再开发; 3. 技术的进步可以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可以研制出更有效的生产工具应用于生产,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企业只有不断地进行技术开发、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强劲有力的态势,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信息化发展历程和基本思路

一、中国信息化的历史回顾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1993年以前) 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我国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的情况下,计算机工业界认识到,发展我国计算机工业,应该从过去的以研究制造计算机硬件设备为中心,迅速地转向以普及应用为重点,以此带动研究发展、生产制造、外围配套、应用开发、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等工作。 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事业是关系四个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大战略问题,它不仅是直接从事这一事业的科研和生产部门的事,还要求冶金、石油、化工、轻工、建材、纺织等部门密切协同和大力支持,共同奋斗。为了振兴我国计算机和集成电路事业,为推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1982年10月4日,国务院成立了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同年12月8日至12日,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全国计算机系列型谱专家论证会,确定了我国在此后一个时期,发展大中型计算机,小型机系列机的选型依据。 1983年5月15日,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全国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规划会议。会议提出了若干政策措施,正确处理自己研制与技术引进的关系,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抓紧、抓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把品种、质量放在首位,要把发展中小型机、特别是微型机、单板机作为重点方向;要面向应用,大力加强计算机软件工作,迅速形成软件产业;把计算机的推广应用作为整个计算机事业的重要环节来抓;加速人才培养,建立一支强大的科技队伍。 1984年中央领导同志及时指出,新的“工业革命”表明,西方国家要从工业社会转入信息社会,这对我们向四化进军来说,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强调要发展现代化的信息系统,要普遍应用电子计算机等。为研究我国新技术革命的对策,国务院成立“新技术革命对策”小组,组织了计算机专项和光纤通信专项研究。 1984年9月15日,国务院发出通知指出,为了迎接世界新的技术革命,加速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必须有重点地发展新兴产业。在现代新兴产业群中,信息产业是最重要、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核心因素。要逐步装备我国的信息产业,并以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为改造传统工业服务。应当把电子工业摆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为了加强对电子和信息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有效地推动这项工作,国务院决定将国务院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改为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 电子振兴领导小组于1984年11月经国务院同意,发布了“我国电子和信息产业发展战略”,指出我国电子和信息产业要实现两个转移:第一,把电子和信息产业的服务重点转移到为发展国民经济、为四化建设、为整个社会生活服务的轨道上来,为此,必须把电子信息产业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放在首位;第二,电子工业的发展要转移到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装备为主体的轨道上来,并确定集成电路、计算机、通信和软件为发展的重要领域。 电子振兴领导小组为推动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七五”期间,重点抓了十二项应用系统工程,即邮电通信系统、国家经济信息系统、银行业务管理系统、电网监控系统、京沪铁路运营系统、天气预报系统、科技情报信息系统、民航旅客服务计算机系统、航天实时测控与数据处理系统、公安信息系统、财税系统、军事指挥系统,并建立电子信息技术推广应用贴息贷款,支持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这些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为以后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广泛的技术和社会基础,培养了一大批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1986年3月,邓小平同志亲自批示“宜速作决断,不可延误”,启动了国家高技术研究

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与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与发展 机设五班袁仕爱 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而汽车工业则是机械制造业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机械制造能力,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但凡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它的机械制造能力也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例如德国、日本、美国。目前,中国的汽车工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与世界顶尖的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我们一代一代的机械学子为中国的汽车工业贡献力量,为振兴中国的工业而努力奋斗。 首先,我们先回顾一下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让我们更深的理解中国汽车的发展进程。当然,我所介绍的是中国成立之后的历程,在这之前中国处于四处战争之中,汽车工业发展也非常缓慢。建国以后我国的汽车工业也开始慢慢起步,从无到有,渐渐的成立一些属于自己的汽车公司,在广阔的世界汽车工业的丛林中也有了中国汽车的影子。我们只有了解了中国与世界各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才能更好的为中国汽车该往哪个方向发展做出规划。 中国建国以后。于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建设自己的汽车厂。并在三年之后,1956年我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下线,毛泽东又亲自为其命名——解放。这就是中国的解放牌汽车诞生了,从此至少中国的领导人可以坐着自己生产的汽

车出门了,也代表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又在同年5月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东风)牌轿车,送往北京向党的人大献礼,这是中国自制的第一部轿车。且同年8月一汽又设计试制成功第一辆(红旗)轿车。红旗车的出现,曾经引起无数中国人的骄傲,1964年红旗轿车正式被国家制定为礼宾用车。当时中央领导人的专车主要是(苏联吉斯100和115型轿车)。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我国迫切需要替待吉斯的高级轿车,周总理要求一汽尽快生产出三排座的红旗。但是在60至70年代,新中国自力更生制造出的轿车填补了中国工业的空白,但由于国家不开放,我国的汽车工业与世界隔绝,失去了交流提高的机会,是我国的汽车工业逐渐地被现代化的世界抛在后面。另外,当时我国的汽车工业是以载货车为主导的,对轿车缺乏应用的重视,这使得我国的轿车工业技术水平长期处于极为幼稚的状态。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轿车的需求越来越强,我国落后的轿车工业根本无法满足这种需求,一时间,外国轿车洪水般涌入我国。1984年—1987年,我国进口轿车64万辆,耗资266亿元,为了迅速提高中国轿车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我国汽车工业开始走上与国外汽车企业合作引进消化外国先进技术的发展道路。同时国家经济政策的改变,国有的汽车公司也渐渐的多了起来。1956年投资建成的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可以说是中国汽车行业的老大。其次,1969年成立的东风汽车公司,也在中国汽车集团中比较大的公司。不过它们都是与外国有合资的企业,而且在轿车方面主要与外国合资的品牌畅销,自主能力不是很强,而且在创新方面也没有多大的进展,都忙

国内外信息化发展比较研究报告

摘要: 二十一世纪,已成为信息的时代,这个世纪哪行哪业想要立足于市场都离不开信息,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企业要实现基业常青,进行信息化建设是必由之路,培育信息化文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然而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研究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设计、制造等部门的应用,形成了一批分立的、单项应用系统。许多的发达国家在诸多领域信息化水平都远远超出了我国,作为我们中国企业必须认清现状,谋求进步与发展,全面达到企业管理信息化。 关键词:国内外;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信息化建设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发展比较研究 1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企业信息化(Enterprises informatization> ,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1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主要体现的几方面: 1.可以加快企业的内外部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2.企业资料信息可以系统整理,快速调阅,防止人工出错遗漏 3.方便管理,信息技术无论作为企业的战术手段还是战略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效益,但这并不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单方面可以实现的 1.2信息化建设成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有57.7%的中小企业都已经信息化。随着政府大力推广信息化建设和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我国企业已认识到企业网站的重要性。业内人士指出,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的增长,将会拉动整个IDC行业市场的迅猛发展,如虚拟主机,企业邮箱,智能建站,托管租用等。我们相信,企业信息化建设必将成为互联网基础行业的另一个亮点。 从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整个IDC行业由于各种类型企业的信息化需求而稳步发展。追溯中国IDC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国内的IDC是随着网站的迅速发展而超常规发展起来的,客户主要集中在商业网站上。进入2009年,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希望借助自己的网站来达成商业交易。

2020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0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 汽车产业正在“磁吸”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前有互联网,后有房地产,众多行业都把造车当作新突破口。作为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家电业在打败日韩品牌后曾经一度冲击造车,却纷纷铩羽而归。此次再度厉兵秣马,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家电业拥有的强大制造实力和研发水平能否成为其成功突围的利器,值得业界关注。 1、家电业再度冲浪“造车” 2003年前后,中国家电业曾涌起过一股狂热的造车“冲动”,当时春兰、美的、奥克斯、波导、夏新、小鸭等一大批家电企业进入汽车业。不过,由于低估了造车的难度,加上汽车业的游戏规则和家电业有着巨大的差别,家电厂商造车遭遇寒流。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家电企业一度熄灭了的汽车梦,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产业大潮下重新涌现。 ——家电业再度“上车”

一起价值7.4亿元的收购,引发了业界对美的再度跨界“造车”的猜想。 近日,美的发布了《关于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称,公司拟通过下属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暖通”)以协议方式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康新能”)的控股权,收购总价为7.4亿元。本次收购完成后,美的暖通将拥有合康新能23.73%的表决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美的集团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间接控股股东,而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实际控制人。 对于这起收购,美的表示,“合康新能的核心业务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高、低压变频器有助于加速美的大型中央空调的变频化进程,提升对传统定频产品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合康新能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业务方面的业务布局增加了美的集团业务的多元性,也为美的集团在新业务、新模式的拓展上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基础。” 业界认为,“拓展新业务”意味着美的集团通过资本收购,将业务触角延伸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 事实上,家电企业对进入汽车业可谓是“情有独钟”。

信息化发展历程

信息化发展历程 1.简单应用工具软件阶段。早期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场所仅限于办公室、人事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是以文字处理、报表打印和资料管理为主的简单应用。但随着一些工具软件的先后推出,大多建筑企业形成了以工具软件为代表的初步信息化,而且随着各类工具软件的推陈出新,信息化呈加速增长的趋势。伴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这些工具软件的运用无法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和战略决策发展的初步需要,无法与日益重要的经营业务相接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个阶段信息化仍然没有实现局部应用。 2.局部应用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基于局部业务部门的应用软件(例如财务管理、人事管理、项目预算管理)逐步推出,推动了企业以解决局部业务为主的计算机应用。企业一些主要职能部门,如财务、人事、行政办公等有条件的部门率先以自己部门业务为目标,局部地实现部门业务信息化,这不仅提高了局部业务处理的效率,更重要的是打开了对内对外信息应用的一小扇门窗。由于当时缺乏通盘的规划和考虑,导致后来留下了信息孤岛的隐患,但也为建筑企业最初的信息化起到了示范作用,是建筑企业信息化的领导者。 3.局域网应用阶段。随着企业一些职能部门率先实现信息化,并对企业的管理和综合实力发挥了一定的示范作用,企业对信息化的建设需求也日益迫切。但是建筑企业的固有特点——总部办公场所与工程施工现场分离,使信息化在职能部门应用的基础上,要利用交换技术对这些职能部门构建局域网络,这才实现了信息和资源共享。硬件价格的下降,为信息化掀起了第一个浪潮,而且在这个时候,财务软件、制表软件、分析软件、库存软件、销售软件也相继上市,建筑企业也和其他企业一样都选择了不同软件去解决企业管理的实际问题,而这些软件同样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散”。实现各种应用软件的整合与集成,让这些分散的、孤立的数据群体建立一个有机的、互通的联系是本阶段所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这个阶段是建筑企业职能部门的办公环境的局部网络化。由于工程项目部远离公司总部,上网条件不具备,不能时刻掌握分散在外地的工程项目情况,所以还不能开展真正意义上的ERP建设。 4.互联网应用阶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无线网络的成熟,工程现场的协同办公环境已经可以方便地搭建起来,工程实施过程相关的数据信息可以及时通过互联网传输到公司总部,为真正意义上的ERP奠定了基础。经验证实,“快速的竞争”是企业发展和成功的必然,它需要快速的信息流动、产品和原材料的流动、资金流动,以及强有力的管理。这就是企业信息化的灵魂——现代管理思想的融入。INTERNET给拥有不同资源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顺应这种发展趋势,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实现了互联网应用。 信息化趋势 1.行业化应用趋势。加入WTO以后,作为建筑企业面临着国际环境的激烈竞争,多项目、高风险、快变化、严质量、短工期、低成本已成为建筑企业管理的主要特征。同时,建筑企业步入10倍速的竞争时代,竞争早已不局限于“窝边草”的争夺。竞争的边界日渐打破,建筑企业面临的是“快鱼吃慢鱼”的生存挑战。而随着企业高速成长、规模发展和资本积累的顺利完成,以及二次创业的崭新开始,迫使企业必须积极采用信息技术,改进经营和管理模式,加强建筑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实力,提高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适应国际国内竞争新形势。 根据建筑企业生产管理过程的特殊性,建筑企业信息管理一般分为两大部分,企业总部信息管理系统和项目信息管理系统。项目是建筑企业生产和运营的基本单元,实现项目信息化管理是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在企业总部层面的信息管理系统,侧重于辅助决策、数据分析和总体管理。而项目层面的信息管理系统则侧重于过程管理、数据收集和目标控制。两个系统的联接和数据库的共享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