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4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臵的句式特点。

2、了解《战国策》。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3、认识除蔽纳谏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

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教学准备

第一二课时

教学内容

1、了解《战国策》

2、朗读课文,掌握字音,把握停顿

3、翻译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敢于直言是一种美德,敢于皇上冒死直谏更是难能可贵,唐代魏征因此名垂青史,但说话又是一门艺术,有时候换一种方式不那么直言不讳,不一定让忠言逆耳,也许更能达到向皇上进言的目的,?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便是这方面的典范。

二、学习引导

了解作家、作品

1、查找资料,了解《战国策》

先秦历史散文著作之一,初名《国策》《国事》等,经过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战国策》为国别体史书,全书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策,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士?这一阶层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谏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语气等

注音: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窥(kuī)镜期(jī)年之后皆朝(cháo)于齐时时而间(jiàn)进

2、放录音,学生听读课文

3、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

4、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翻译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对照注释翻译课文,进一步理解文意。

(1)解释词语:

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纳:接受)

2、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

3、朝服衣冠,窥镜。(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服:穿戴,动词窥:照)

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自信:相信自己复:又一次)

5、明日,徐公来,孰视之。(明日:第二天。孰:通?熟?,仔细)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以……为美,认为……美,形容词意动用法。私:偏爱)

7、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

8、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国君旁边的近臣)

9、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10、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面:当面,名词作状语。)

11、能谤讥于市朝。(谤讥:议论,公开指责市朝:公共场合)

12、闻寡人之耳者(闻:使……闻,使……听到,使动用法。)

13、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时时:不时,有时候间进:偶然进谏)

(2)翻译下面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把握?……孰与……?的句式)

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③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

④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美丽。

⑤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⑥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人,受上等赏赐。

⑦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在公共场所指责我,传到我的耳中来的,授给下等奖赏。

⑧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旨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朝廷进谏,宫门口和院子里就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不时有人偶然进谏;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了。

2、划分文章段落,概括各段大意。

第一部分(第1段):邹忌与徐公比美(这是设喻说理的前提)

第二部分(第2段):邹忌向齐王讽谏(这是设喻说理本身)

第三部分(第3段):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三、课堂小结

本文短小精悍,活泼多趣,以生活趣事设喻论证,以闺房琐事比及国事,从生活小事推及国家大事,由近及远,由小及大,讲述道理,表明见解,娓娓动听。

当堂检测

1、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指责)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确实,的确

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私:偏爱,偏私。

C、徐公来,孰视之孰:同“熟”,仔细地。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讽刺,挖苦。

2、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一句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特点相同的一项是(B,形容词意动用法)

A、朝服.衣冠,窥镜

B、父利.其然也

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D、将军身被坚.执锐

3、下列各句译文有误的一项是(C,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

A、吾孰与徐公美——我同徐公比,谁漂亮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我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

C、忌不自信——邹忌自己还不十分相信妻子的话。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就战胜了别国

4、“门庭若市”这一成语是出自此文的,它的含义是:门前和庭内像市集一样,形容进谏的人很多,场面很热闹,请写出与之意义相反的一个成语:门可罗雀。

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齐策一》

第一部分(第1段):邹忌与徐公比美(这是设喻说理的前提)

第二部分(第2段):邹忌向齐王讽谏(这是设喻说理本身)

第三部分(第3段):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分析课文内容

2、品味邹忌的劝谏技巧

3、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

2、解释多义词:

(1)朝:朝服衣冠(早晨)(2)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3)诚: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偶然)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果真)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暗中)

(4)方:今齐地方千里(方圆,纵横)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正)

二、学习引导

分析课文,了解情节

1、邹忌就什么问题分别向哪些人提出询问?口气有什么不同?

询问的问题:(邹忌)自己与徐公孰美(生活中的小事)

询问的对象:分别是(邹忌)自己的?妻??妾??客?

由于感情的不同,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问题时的口气也不同:

他问妻子:?我孰与徐公美??感情色彩是亲昵。

他同妾:?吾孰与徐公美??感情色彩是严肃。

他问客:?吾与徐公孰美??感情色彩是平淡。

2、妻、妾、客都认为邹忌“美于徐公”,而说话的语气不同,请简要分析。

由于邹忌的妻、妾、客各自的身份与心理不同,所以回答问题时语气感情上有明显差异: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热情(妻之答,要读出融融的爱恋之情)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拘谨、勉强(妾之答,要读出畏惧拘谨之意)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感情色彩是阿谀奉承(客之答,要读出阿谀奉承之情)3、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

邹忌并未得意忘形,而是很有自知之明(这从?忌不自信??复问其妾??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等可以看出),并且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暮寝而思之?)

4、经过思考,邹忌得出了什么结论?由此,他想到了什么?做了什么?

经过冷静思考,邹忌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至此他豁然顿悟,认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这比美悟出的道理为邹忌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

邹忌的思索并未就此中止,而是进一步想到了与自己有相同境遇的齐王,意识到齐王所受的蒙蔽之深,于是想到向齐王说明这一点。(?于是入朝见魏王?)

5、邹忌“入朝见威王”是如何劝说齐王的?他讽谏的结果如何?

邹忌入朝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现身说法、用自己的亲身体验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推理的方式委婉进谏。(就是题目中说的?讽谏?)结果是齐威王欣然接受了邹忌的谏言,立即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求谏。(?王曰:‘善。’乃下令……?)

6、齐王是怎样纳谏的?臣民是么怎样进谏的?齐王纳谏的结果如何?

①齐王下令按进谏的方式,分三等悬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滂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如此不计较提意见的方式和态度,这在封建社会是罕见的,也正是邹忌敢于进谏的原因。

②臣民进谏分三个阶段,发生了三次变化,?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闻之;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这三变生动地反映了这一重大举措的正确性。

③结果是齐国大治,?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7、为什么说邹忌进谏的方法很巧妙?邹忌为什么不“直谏”而要“讽喻”?

用自己生活中的小事类比说理,比喻贴切,婉言相劝,做到忠言顺耳,收到了很好的劝说效果。

?讽谏?能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对方易于理解和接受。

8、你怎么评价邹忌和齐王?

邹忌:关心国家大事,能从生活小事中领悟事理,善于言辞……

齐王:比较开明,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三、课堂小结

本文邹忌用了委婉劝说的方式。委婉劝说的优点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今天的人际交往中仍然可以借鉴这种做法。

当堂检测

原文填空

1、邹忌与徐公比美的前提是: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表现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3、邹忌问妻、妾、客发出的“三问”是:

4、妻、妾、客所做出的“三答”是:

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5、邹忌为何在与徐公比美时不自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6、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7、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的?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8、邹忌在这里拿?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与“臣之妻私臣”相比,拿?朝廷之臣莫不畏王?与“臣之妾畏臣”相比,拿“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与?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相比,恳切指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从而劝说齐王除蔽纳谏。

9、威王采取的纳谏措施: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板书设计

设喻说理

邹忌讽谏齐王纳谏

(小事家事)(大事国事)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从邹忌进谏受到的启示

2、鉴赏本文的结构特点及写作技巧

3、文言字词积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学习引导

探究写作技巧

1、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2、鉴赏写作技巧之妙

提问:《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被人称赞有加的有两点,一为精彩的对话,一为精巧的结构。请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⑴精彩的对话:

品味邹忌的三问

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问妾:?吾孰与徐公美??

问客:?吾与徐公孰美??

第一问的背景是:?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呋丽,朝服衣冠,窥镜。?试想一位相貌堂堂、风度翩翩的美男子,早晨起床,对着镜子一照,问他的:妻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心里应该是对自己的美貌充满信心,并且不用妻子回答便知道结果。所以,这第一问的语气应充满自信,且沾沾自喜的。

第二问的原因是:?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所以对自己的美貌略有怀疑。因此,应带有疑虑,并且急于知道结果,另外,考虑到所问的对象是小妾。因此,语气是严肃、疑虑、急切的。第三问的背景是:?旦,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设想一下当时的情景:客,外人,看问题可能更客观,但问这样的问题似乎又不好意思,因此,即使问,也是试探着小声问。

小结:这三问,看似平常,普通,问的都是?和徐公比美?问题,但由于问的对象不同,问的背景情况不同,因此问的语气与神态都会不同。

品味妻、妾、客三答

妻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答:?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妻,情人眼里出西施。答得自然非常肯定。

妾,地位低下,回答时自然要有所顾忌,否则的话可能会失宠,所以就用反问的语句。表达更加肯定的语气。

客,他是有事拜访,有求于邹忌,正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所以回答总得让对方满意,其实客人是能分辨谁更美的,从他的语气中能体会到,客的回答较为平淡。比不上妻妾那样中肯有力。

上边三种答法的意思基本是一样的。但由于身份不同,想法不同,因此他们的回答、语气与神态也就有差别,此所谓?言为心声?。

这些对话看似平常,但含意隽永,耐人寻味。

⑵精巧的结构

《邹忌讽齐王纳涑》一文被人称赞的应为结构上的?三叠法?了:三问,三答(与徐公比美);三比(由已推王);三赏(齐王纳涑);三变(结果)。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但承转全文并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应该是这两个字:

一是?思?。邹忌在三问之后,从妻、妾、客得到美于徐公的答案。可在事实面前,?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白视,又弗如远甚?。此时,他—没有妒忌,要知道他对白己的容貌是相当看重的;二没有大怒,不因为自己比不上人而生气。也没有因此而迁怒于人。要知道妻妾都骗了他。相反的,他却是?寝而思之?。并能比较客观地总结山个中的原委: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更难得的是,他能进而类推到治理齐国的大王身上,指出?王之蔽甚矣?。这一点正如《古文观止》编者的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评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可以说这一?思?是文章的深化,而且凸现了邹忌的智者形象。

二是?善?。齐王在听完邹忌的进言之后的神情、态度在这一字上表现得淋漓尽致。齐王在听了邹忌的闺房小语之后,一没有怪邹忌在朝廷上谈闺中如此不庄重之事;二没有追究邹忌与自己相提并沦之罪;三不掩饰自己深受蒙蔽之事实。相反,他只说一?善?字,多么痛快,多么干脆。也正是有了这一?善?字,才有下面的?三赏?与?三变?,才有?战胜于朝廷?的盛况。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明君的高大形象。

这一?思?一?善?可以说是解读本文的枢纽:正是有了?思?才会有下面的讽,这是行文的一大转折——由不值一谈的闺中小事转向了国家大事;而?善?可算是全文的高潮,一次充满危机进谏君王的险事至此已化为君臣思想相通的喜事,揭开了齐国走向强盛的序幕。

3、你认为邹忌讽谏齐王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他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原因:巧妙设喻,委婉劝谏(忠言不逆耳),使齐王从中受到启发后明白了事理,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劝谏。启示: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对方,语言要委婉,方法要得当,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尽量做到忠言顺耳。

4、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邹忌的劝谏成功仅仅是因为他有较高的劝说技巧吗?那么你认为如果想劝谏成功,需要什么条件?这又给我们什么启示?

唐代魏征没有讽谏艺术,每每获得成功。《战国策》中庞恭的?三人成虎?的进谏、百里奚的?唇亡齿寒?的进谏,可以说与邹忌的方法不相上下,结果却失败了。看来劝谏能否成功。其决定因素在于谏的对象——王。

中国历史上不乏忠臣进谏的故事,但他们的命运却各不相同:比干劝谏商纣王不要沉湎于酒色而被挖心;蹇叔劝谏秦穆公不要出兵伐郑而被嘲讽羞辱;屈原劝谏楚怀王连齐抗秦而被放逐;武子胥劝谏吴王夫差除掉勾践而身为戮殁;邹忌劝谏齐威王而齐国大治;魏征等直言劝谏唐太宗而有?贞观之治?……这说明:如果想劝谏成功,不仅需要臣子以国家为己任,敢于进谏;还需要臣子有高超的语言技巧,善于进谏(委婉说理,做到?忠言不逆耳?);更需要君王有容人之量,察纳雅言,从谏如流。

给我们的启示:作为领导,既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偏听偏信,还要胸怀阔大,善于听取批评意见;作为群众,提建议要讲究方式方法,说话要委婉适当,尽量做到忠言不逆耳,不冒犯对方,同时又保护自己的尊严不受侵犯;作为普通人,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

5、熟读课文,尝试背诵

三、课堂小结

《邹忌讽齐王纳涑》对话精彩,结构精巧,邹忌的睿智,齐威王的英明等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邹忌的讽谏艺术,对于当代人际交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评价自己,积极接受他人建议,善于向他人推销自己。

1、解释加点词义(题二)

①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哪一个)②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以……为美)

孰视之(同?熟?,仔细、周详)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漂亮、好看)

③私: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偏爱)④朝:朝服衣冠,窥镜(早晨)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私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见)

2、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忌不自信(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臵)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臵)

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即:(邹忌)与(之)坐谈

3、解释词义

于:皆以美于徐公比其他: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当面,名词作状语能谤讥于市朝在讽齐王纳谏讽:委婉劝说

皆朝于齐到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听到,动词使动用法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在能谤讥于市朝谤讥:议论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对吾妻之美我者美:以……为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齐策一》

(一)邹忌比美(二)邹忌进谏(三)齐王纳谏

三问:三比:三赏:

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妻)私我(宫妇)私王面刺上赏

问妾:吾孰与徐公美?(妾)畏我(群臣)畏王上书中赏

问客:吾与徐公孰美?(客)有求于我(四境之内)有求于王谤讥下赏

三答:三变:

妻: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初门庭若市妾:徐公何能及君也?数月后时时而间进客: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期年后无可进者

直言不易王之蔽甚矣皆朝于齐

教学反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_译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注释: ①、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一》。邹忌:《史记》作邹忌,齐人。齐桓公时就任大臣,威王时为相,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号成侯。后又事宣王。修:长。八尺:战国时各国尺度不一,从出土文物推算,每尺约相当于今18到23公分左右不一。②、形貌昳丽:容貌光艳美丽。昳:通“佚”,美丽。③、朝:早晨。服:动词,穿戴。④、窥镜:照镜子。⑤、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孰,疑问代词,谁,哪一个。徐公,人名。⑥、君美甚:你美极了。⑦、及:赶上,比得上。⑧、不自信:不相信自己(美)。⑨、复:又。⑩、旦日:明日。⑾、与坐:与之坐,陪客人坐。介词“与”的后面省略宾语“之”。⑿、孰视之:仔细地察看他。孰,同“熟”(shú),仔细。之,指城北徐公。⒀、弗如远甚:远不如徐公美。⒁、暮寝而思之:夜晚躺在床上思考这件事情。暮,夜晚。寝,躺,卧。之,代词,指妻、妾、客“美我”一事。(15)之:助词。美我:赞美我。美,用作动词。(16)私:动词,偏爱。(17)诚:确实,实在。(18)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动词,以为。“以”“我”。(19)方千里:方圆千里之内。(20)宫妇左右:指宫内的妇人、姬妾以及左右侍从的人。莫:没有谁。(21)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22)王之蔽甚矣:大王受蒙蔽很厉害。甚:厉害。(2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能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面刺,当面指责。过,过错。者,代词,相当于“……的人”。(24)能谤讥于市朝: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谤:指责;讥,讽刺。市朝,指人众会集的地方。(市朝:公共场合) (25)闻寡人之耳者:被我亲耳听到。(26)门庭若市:宫门和庭院里人挤得象集市一样。(27)时时:有时,不时地。间:间或,偶然。进:进谏。(28)期(jī)年:满一年。期,满。(29)虽欲言无可进者: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30)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第二部分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第三部分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本文语言浅显,故事情节生动,内容并无费解之处。教学的基本方式应是以学生自读为主,以教师点拨为辅。点拨,主要是抓住劝谏和讽喻手法来启发学生,使他们悉心体会邹忌委婉劝说的方式,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在当代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另外,梳理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也是教学重点之一,不宜忽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战国策》。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德育目标 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 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教学方法 1.朗读法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 文,理解课文。 2.讨论点拨法教学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多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唐朝名臣魏征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正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他敢触龙颜,一针见血地指出皇帝的过失;唐太宗纳谏如流,及时改正自己地错误。圣君、贤臣,使唐王朝的政治稳定,国泰民安。战国时期的邹忌也是齐威王的一面镜子,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资料助读 1.《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 (2)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战国策》或《战国策?齐策一》,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纳,接受。 2、《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 二、正音。 邹(zāu)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期(jī)年朝(cháo)于齐间(jiàn)进 三、字词解释 ㈠解释下列实词。 1、邹忌修八尺:长,此处指身高。 2、形貌昳丽:光艳美丽 3、朝服衣冠:穿戴。 4、朝服衣冠,窥镜(窥镜:照镜子) 5、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哪一个 6、徐公何能及君也:赶上,比得上。 7、旦日:这里指第二天 8、孰视:仔细地看。孰,仔细。 9、寝:睡觉。10、美我者:以……为美,称赞,赞美。认为我美。11、私我也私:偏爱。 1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实在,的确。13、皆以美于徐公以:以为,认为14、今齐地方千里:方圆。15、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16、王曰:“善。”:好,对。17、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 18、上书谏寡人者(书: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寡人:君王自称) 19、能谤讥于市朝谤:公开指责别人过错;讥:谏;谤讥:议论;市朝:公共场合 20、时时而间进(时时:有时候,隔些时候。间:间或,偶尔。) 21、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22、皆朝于齐(朝:朝见,朝拜) ㈡古今异义词 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名词,地点,处所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今义:方位词 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4、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古义:议论(中性词)今义:诽谤,讥讽(贬义词) 5、窥镜而自视窥:古义:照今义:偷偷地看 6、暮寝而思之寝:古义:躺而不睡今义:睡觉地方 ㈢词类活用 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 2、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3、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4、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5、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6、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㈣一词多义 1、修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2、朝皆朝于齐(朝拜)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朝服衣冠(早晨(zhāo)) 3、孰我与城北徐公孰美(代词,谁)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4、诚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帝感其诚(诚心、诚意) ㈤通假字1、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四、重点语句翻译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译: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3、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能在公众场所批评议论我的缺点,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到下等奖赏。 4、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译: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邹忌讽齐王纳谏 优秀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一)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二)了解《战国策》。 二、能力目标: (一)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二)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三、德育目标: 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难点】 1.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2.掌握成语“一鸣惊人”、“门庭若市”及文章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导课。 教师备课内容: 课前,老师放一段名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动画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由一鸣惊人的成语故事导入,通过故事让学生体会婉言、隐语的妙处。 (二)文学常识介绍(作者、作品、写作背景。) 介绍作者及作品,讲述你知道的《战国策》中的故事给大家听。 (三)一读:读准字音,辨明字义: 1.读准字音。 帙丽朝服衣冠窥镜 期年朝于齐间进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朝.服衣冠(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4)闻.寡人之耳者

(5)今齐地方 ..莫不私王 ..千里(6)宫妇左右 (7)邹忌讽.齐王纳谏(8)能谤讥 ..于市朝 3.翻译下列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忌不自信。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4)王之蔽甚矣。 (四)二读:读懂结构。 1.研习第一自然段。 诵读指导:此段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写起,三问三答,非常精彩,他们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语气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爱恋之情、其妾畏惧拘谨之情、其客的阿谀奉承之情都要读出来。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三个问句,一问其妻,二问其妾,三问其客。要读出邹忌窥镜后的自得又不自信。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之答,要读出融融的爱恋之情;“徐公何能及君也”君妾之答,要读出怯怯的拘谨之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答,要读出阿谀奉承之情。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此句则是邹忌通过“孰视”“窥视”终于发现自己远远不如徐公而引起的深思,他的自言自语道出了妻、妾、客阿谀自己的原因。要读得深沉、恳切,并注意其节奏感。 提问: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 明确:与徐公比美。 提问:如何与徐公比美的呢? 明确:通过邹忌的三问,即问妻、问妾、问客,及妻、妾、客的三答。 提问: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之”指代什么?邹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 板书:思。 明确:“暮寝而思之”的“之”指代上文的“三问”“三答”,尤其是“三答”。邹忌在三问三答之后,经过“孰视”“窥视”,知道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偏偏说比徐公美。这是引起他思考的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是邹忌经过一番思考得出的结论。至此他豁然顿悟,认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这比美悟出的道理为邹忌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 2.研习第二自然段 诵读指导:本段是邹忌用现身说法、亲身体验讽劝齐王。读来要娓娓动听,如与人细语叙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2、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教学难点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课时安排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 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齐威王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词汇积累 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 期(jī)年朝(cháo)于齐间(jiàn)进 四、布置作业: 一、检查学生课后学习情况,教师对本文教学重点予以强调 (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能谤讥于市朝(公开指出。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注意区别:诽,背地里议论、嘀咕)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 上书谏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二)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

22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知识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2.了解《战国策》。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德育目标 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教学重点: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教学难点: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教学方法:1.朗读法2.讨论点拨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 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直言的大臣是不成的。可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在历史上有些敢于进谏的大臣却没有什么好的下场。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 比干菹醢:比干因劝谏暴君商纣王而被剁成肉酱;屈原投江:屈原因劝谏昏君楚怀王而遭流放,最终投江自尽;魏征死谏:魏征曾被明君唐太宗李世民称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但有时也是冒着杀头危险直言进谏的。 由此可见,进谏成功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是既要敢于进谏,更要善于进谏,要讲究进谏的策略和技巧。使“良药”既“爽于口” ,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 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 讽齐王,齐王纳谏。 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齐威王 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 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提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 《战国策》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文本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古代历史名著《战国策》中的名篇,文字易懂,语句流畅,人物生动,故事性强,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教育意义,便于课堂上反复诵读,宜于在为人处事、交际修养等方面启迪学生心智,适合初中文言文教学。 学情分析: 初中是学生学习、积累文言字词的黄金时期。儿童在小学阶段初步形成了现代书面语的语感,初中则应加强文言文的语料积累,培养文言文的语感,因此初中文言文教学应将语言解读、语料积累放在首位。 教法与学法: 1、通过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把握人物性格,深入理解故事的思想内涵。 3、通过研读体味、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教学目标: 1、理解文言实词的用法,一词多义词的义项,了解特殊句式。初步理解意动用法。 2、学习本文运用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3、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教学重点: 1、熟悉和掌握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2、邹忌运用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味邹忌讽齐王的语言艺术,领悟所含哲理。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书写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 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2、介绍主人公: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2邹忌讽齐王纳谏 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 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 窥镜 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邹忌身高八尺多 并且容貌光艳美丽。早晨穿上衣服戴好帽子 照镜子 对他的妻子说 我和城北的徐 公美 公谁美 修 长 这里指身高。尺 战国时期的一尺等于现在的厘米。昳 丽 光艳美丽。朝 早晨。服 穿戴。窥镜 照镜子。孰 谁 哪一个。 其妻曰 君美 他的妻子说 您美 甚 徐公何能及君也 极了 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其 他的。甚 很 非常。及 比得上。 城北徐公 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 而复 城北徐公 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 就又 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问他的妾说 我同徐公比 谁美 妾说 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者也 者 表示复指 也 表判断。不自信 不相信自己 美 。复 又 再一次。 也 呢。旦日 客从外来 与坐谈 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第二天 有客人从外边来 邹忌同他坐着谈话 问客人说 我和徐公哪一个美 客人回答说 徐公不如 君之美也。 您美丽。 旦日 第二天。与坐 陪 客人坐。若 像 及。 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 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 第二天徐公来了 仔细地看徐公 邹忌认为不如徐公美 再照镜子看看 又弗如远甚。自己 又觉得远不如徐公美。明日 第二天。孰 仔细。之 代词 指 徐公。以为 认为。弗如远甚 远不如。 暮寝而思之 曰 晚上躺着并思考这件事 心里 说 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 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 欲有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 是偏爱我 妾认为我美丽的原因 是害怕我 客人认为我美丽的原因 想要有事 求于我也。 求于我。 而 表承接关系 相当于 并且 。美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认为 美。私 形容词用作动词 偏爱。者 的原因。欲 想 想要。 于是入朝见威王 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 说 我确实知道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 我的妾害怕我 我的客人想有求 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于我 都认为我比徐公美。朝 朝廷。见 拜见。诚 确实。 私 动词 偏爱。以 动词 以为、认为。 今齐地方千里 百二十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 一百二十座 城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城池 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 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 全国范围内没有不有求于 王 由此观之 王之蔽甚矣。 您的 由此看来 您受蒙蔽很深了。 地方 土地方圆千里。宫妇 宫里的妃子。莫 否定性不定代词。四境之内 全国范围内 的人 。蔽 受蒙蔽 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甚 厉害。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受上赏 上书 齐威王说 好 就下了命令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 可得上等奖赏 上书劝 谏寡人者 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 受下赏。 谏我的 可得中等奖赏 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 传到我耳朵里的 可得下等奖赏。 面刺 当面指责。面 名词 作状语。谏 规劝 指用语言纠正君王或尊长的过失。谤 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 谏。谤 讥 在这里指 议论 。市朝 公共场合。闻 这里是 使 听到 的意思。动词的使动用法。 令初下 命令刚下达 群臣进谏 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 虽欲言 无可 群臣都来进谏 门前、庭院都像集市一样 几个月以后 不时还偶然进谏 满一年后 即使想要说 也没有什么 进者。燕、赵、韩、魏闻之 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可说的了。燕、赵、韩、魏听到这种情况 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初 刚刚。下 下达 。门庭 若市 门庭像集市一样 表示来往的人很多。时时 不时 有时候。间 进 偶然进谏。间 间或、偶然。期 年 满一年。虽 即使。朝于齐 到齐国来朝见 齐王 。所谓 所说的 所讲的。

22、《邹忌讽齐王纳谏》(二备)

九年级语文学科准印备课组长签字:包科领导签字: 主备人:审核:九年级备课组集体备课时间:学习目标: 1、在熟读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2把握课文的故事情节,正确评价人物形象 3、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邹忌和齐威王这两个人物。 4、掌握两则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5)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5、邹忌一自身的感受为喻,让齐威王如闻惊雷,茅塞顿开,下令采取有力措施广泛听取臣民的建议。学习邹忌的“讽谏”艺术,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说话的艺术性。 学习重难点: 1.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讽谏技巧的领悟; 3.体会从曲折的故事情节中评价邹忌和齐威王 学习课时:二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解题,了解人物,了解《战国策》 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齐威王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3、提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 《战国策》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划分节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昳( )丽朝( )服衣冠( )窥( )镜 期()年朝( )于齐间( )进 2.再读课文,读清句子,划分节奏。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③王之蔽甚矣④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四、再读课文,注意读音语气停顿进行指导,理清结构层次。五、学生根据文下注释,解释字义、词义、句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逐段讲解。(课后学习)。 六、检查学生课后学习情况,老师对本文教学重点予以强调。 (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谏:) 能谤讥于市朝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上书谏寡人者) 期年之后 (二)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4、闻寡人之耳者 (三)一词多义: 1、修 a.乃重修岳阳楼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c.雨村便急忙修书 d.邹忌修八尺有余 2、朝 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c.于是入朝见威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d.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早晨 3、孰 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4、诚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帝感其诚《列子?愚公移山》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 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四)、古今异义:

邹忌讽齐王纳谏2

古诗文默写: 雁门太守行李贺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 紫。,。,。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杜甫《春望》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甲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辛弃疾《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一、基础知识理解: 1.本文选自《》,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修( ) ②朝服.衣冠服( ) ③私.我也私( ) ④王之蔽.甚矣弊( ) (5)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 )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 (7)皆朝于齐朝() 3.翻译下列句子。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译文: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译文: (4)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5)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战国策》。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德育目标 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 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教学方法 1.朗读法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 文,理解课文。 2.讨论点拨法教学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多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唐朝名臣魏征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正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他敢触龙颜,一针见血地指出皇帝的过失;唐太宗纳谏如流,及时改正自己地错误。圣君、贤臣,使唐王朝的政治稳定,国泰民安。战国时期的邹忌也是齐威王的一面镜子,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资料助读 1.《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2.邹忌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3.齐威王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工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听毕,借助注释、词典自行理解。 2.译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生自渎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如有疑难问题,同桌之间讨论解决。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语文试卷九年级)22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训练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皆朝()于齐 期()年时时而间()进窥()镜 2、对“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理解正确的是() A.从反面讽刺 B.含蓄地嘲讽 C.从正面说服 D.委婉地规劝 3、对下列加黑字注音和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朝:fú穿戴 B.时时而间进间:jiàn间或、偶然 C.能谤讥于市朝谤:bàng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D.期年之后期:jī不到一周(年) 4、下列对邹忌的赞美,语气由轻到重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③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②③① 5、词类活用。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用作______语,“_________” )?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____________用法,“美我”即“_____________”) ③臣之妻私我。(私:名词用作_____词,“_________”) ④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闻:________用法,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3)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4)虽欲言,无可进者 (5)此所谓战胜于朝庭 (6)王之蔽甚矣 7、与选段内容和写法不符的一项是() A. 邹忌欲言劝谏大事,但却从家庭琐事谈起,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从心理人情相通的角度,最终达到进谏成功的效果。 B. 齐王决定纳谏,谏分三种,赏分三种,不到一年,即想进言,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C. 邹忌运用类比推理,由私臣、畏臣、求臣而被蒙蔽,推知私王、畏王、求王而王亦受蒙蔽,国事、家事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了。 D.由于齐威王能虚心纳谏,所以齐国不战而胜,燕、赵、韩、魏都纷纷主动前往齐国拜见齐王。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王之蔽甚矣”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暮寝而思之。 B. 燕、赵、韩、魏闻之。 C.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 宋何罪之有? 9、选出对加点的词的解释和感情色彩分析正确的一项()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 ..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A. “刺”,指责,含贬义;“谤”毁谤讽刺,含贬义;“谏”,下对上的劝告,是中性词。 B. 这四个词都有指责议论的意思,在文中都没有贬义。 C. “刺”“谤”“讥”含有讽刺的意思,是贬义;“谏”,劝告,没有贬义。 D. 这四个词在文中都有指指责讽刺,都是贬义词。 10、请列举一个出自《战国策》的成语。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 (一)【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24分)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 1.请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2分) 今齐地方千里 2.解释加点的词语。(8分) ①私:②美:③方:④谤: ⑤亡:⑥以:⑦朝:⑧重: 3.翻译下列句子。(8分)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答: ②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答: ③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答: ④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答: 4.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时时而间.进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C.皆以美于.徐公骈死于.槽枥之间 D.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吾欲之.南海 5.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有关《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有关《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 案 【--教学工作总结】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进一步掌握文中的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2、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领会文中类比推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学习“三叠式结构”的写法; 初步培养学生快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组织语言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勇于接受意见,敢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习惯。 教学突破点: 1、理解课文,领会文中类比推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学习“三叠式结构”的写法。 2、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1.朗读法 2.讨论点拨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巩固,掌握重点。 同学们,有谁愿意当一次小老师上台就文中重点词句对其它同学进行测评?

(同学解答、教师评价)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知识目标实现后,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事实上如果良药不苦口,人们更喜欢服用,忠言若顺耳人们更容易接受。文中的主人公邹忌就是用顺耳的忠言劝说齐王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建议。 那么,他到底是怎么做的呢?我们进一步学习课文。(板书课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展示教学目标:(幻灯片)找一个同学读一读。 四、朗读,感知。(分角色朗读) 五、课文内容疏理 (一)、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抢答)

请大家用一句话简要地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我们采用“什么人做了一件什么事”的句式来归纳概括。 (二)、内容理解:三叠式结构 课文中有一个很有趣的语言现象:就是很多内容都与“三”有关,并且还可以用“三”的二字短语概括大意,请同学找出能体现“三”这个字的事情有哪几件? 1、独立完成,看看你的发现:你能找到文章中哪些内容与“三”有关吗?找到后请你用“三”的二字短语来进行概括。(同学上台展示自己书写) 教师评价小结:刚才同学们的发现都挺好,出乎老师的预料。 邹忌三问三答,三思(与徐公比美);对齐王三比(家事喻国事);齐王三赏,朝政三变(结果)。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 (全文从首至尾均采用三叠法,三问呼应三答,三答引出三思,三思自会三比,三比才会三赏,三赏终会三变。可谓是一气呵成,浑然一体。)

22、《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附答案

科目:九年级语文(下)学案课题:22、《邹忌讽齐王纳谏》 时间:年月日总课时序号:主备人:授课人:课型:新授课 1、《战国策》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体史书,所记史事上接春秋,下至秦 并六国原著者名字已不可考,后经汉代刘向整理,定名《战国策》约前77年—公元前6年),原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2、人物简介 (1)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淳于髡[kūn]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齐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2)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的能力。 2. 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句子的朗读节奏,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2. 阅读第一段,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之”指代什么?邹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 【交流点拨】“暮寝而思之”的“之”指代上文的“三问”“三答”,尤其是“三答”。邹忌在三问三答之后,经过“孰视”“窥视”,知道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偏偏说比徐公美。这是引起他思考的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是邹忌经过一番思考得出的结论。至此他豁然顿悟,认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这比美悟出的道理为邹忌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 3. 阅读第二段,邹忌是如何讽谏齐王的? 【交流点拨】邹忌采用以家事喻国事的办法。以“臣之妻私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相比,以“臣之妾畏臣”与“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相比,以“臣之客欲有求于臣”与“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相比,劝说齐王除蔽纳谏。最后恳切指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2.了解《战国策》。 3.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4.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教学重点 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及时训练 教学过程 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内容:《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2、译读课文,疏通文意。 教学重点 1、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2、译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及时训练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人贵在自知。”齐国的谋臣邹忌就是这样一位贤人。他是一位美男子。但与徐公相比却还不及,妻子偏爱他,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都说他比徐公美。邹忌由此联想到什么?他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寻找答案。 二、作品及人物介绍 1.《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涑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邹忌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藉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3.齐威王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1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了解宾语前置的特点。 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历史地位。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的能力。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古代志士勇于劝谏的思想,善于讽谏的艺术和古代帝王从善如流的胸怀。 2.学习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并理清文章的结构。 1.弄清本课重点的实词和虚词及特殊句式。 2.学习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并理清文章的结构。 体悟邹忌的讽谏艺术(设喻和类比推理)和讽谏成功的原因。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趣入题 导入(一):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那么人们也常常思考,“忠言”为什么一定要逆耳呢?顺耳不是更有利于被接受被采纳吗?由上面的问题可以知道,古人向君王进谏时,委婉规劝往往比直言规劝的效果好些。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选自于《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讲的就是邹忌讽喻齐王广开言路,纳谏除蔽,结果使齐国政治修明,国势强盛的故事。 导入(二):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作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一一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走近作品,破解题目 学生课前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课上展示交流: 1.走近作品: 学生展示《战国策》的相关资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