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轮虫培养

轮虫培养

轮虫培养
轮虫培养

轮虫培养

轮虫培养

第一节轮虫的生物学

?轮虫(Rotifer)是一群微小的多细胞动物,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淡水、半咸水和海水水域,是淡水浮游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水产养殖中广泛应用的是半咸水种类——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

?褶皱臂尾轮虫是鱼类、甲壳类育苗的优良饵料。具有生活力强、繁殖迅速、营养丰富、大小适宜和容易培养的特点。

非需精卵(夏卵、非混交卵):

?卵形,长径:56-130μm,短径:48-96μm。?卵壳薄而光滑,成熟后无需受精,就能迅速发育成二倍体非混交雌体。

?一个雌虫产卵的频度和一生所能产夏卵的数目因种类和环境条件而有很大差异。

?褶皱臂尾轮虫:初孵化的非混交雌体在最适条件下,大约4h可产卵一次,每尾雌体平均产21个卵。

?随着日数的增加,产卵的间隔也延长,最终

?到幼体的孵出所经历的时间。

?生殖前期:又称幼体阶段或胚后发育,指幼

体孵出到其产出第一个卵所经历的时间。

?生殖期:指第一个卵产出到最后一个卵产出

所经历的时间。

?生殖后期:又称衰老期,指从轮虫最后一个

卵产出到其死亡所经历的时间。

?褶皱臂尾轮虫的雌体,生长至背甲长达140 μm时,即开始产卵繁殖,即生物学最小型。?夏卵产出时较小,随着卵的发育,短径膨大。

卵产出到幼体孵化出所经历的时间,受温度

影响很大:15℃为1-2d,30℃为6-18h。

?刚孵出的仔虫形态即和成虫相似。平均背甲

长96 μm,宽72 μm。

?孵化出的仔虫生长发育至成虫所需的时间,

受温度、饵料、水质等条件的影响。15℃为

2-3d,25℃为0.5-1.5d。

轮虫的寿命

?自然环境中轮虫的寿命变化很大:从几天到

几周不等。

?褶皱臂尾轮虫的寿命,受温度、饵料以及其他环境条件的影响。不同的品系寿命也有差别。

?温度高,寿命短。温度低,寿命长。环境条件好,寿命长,环境条件差,寿命短。

?褶皱臂尾轮虫的寿命,大约为7-10d。

轮虫的饵料

滤食性动物,借助轮盘部的纤毛带的颤动所引起的水流,滤食水中的颗粒物质。饵料大小宜在25μm以下,15μm以下最理想。轮虫的饵料主要有3类:

?微藻:各种大小适宜的微藻均可。普遍认为小球藻是轮虫培养的良好饵料。

?酵母:面包酵母、啤酒酵母、油脂酵母等。

酵母具有供应稳定、易于贮藏、投喂简便等优点,但酵母培养的轮虫存在营养缺陷,投喂前需要进行营养强化。

?微生物团絮:即人工制成的有机碎屑。

第二节轮虫的分离和培养

一、轮虫种

?从有关科研、教学单位获得。具有优良的品质。

?从天然水体中分离。用浮游生物网捞取浮游生物样,在解剖镜下用微吸管可比较容易地将轮虫吸出。

二、轮虫休眠卵的孵化

轮虫休眠卵:中盐制盐工程技术研究院,700元/克

孵化方法:

?将轮虫卵放入盛有20-25ppt 海水的圆锥形容器中,每升海水约放0.2 克轮虫卵。

?水温控制在25℃-30℃,连续光源(1000l ux)。

?从底部充气, 开始时气量稍大,数小时后减小气量使轮虫卵在水中充分混合即可.

?轮虫卵在24-30h内孵化,每克轮虫卵可孵化出约2 百万个轮虫。

三、轮虫的培养方式

1.粗养和精养是按培养条件的人为控制程度

划分的。

?粗养(extensive culture ):培养池为室外大

型水泥池或土池。成本低,培养的轮虫密度也低。

?精养(intensive culture ):培养池为室内小型水泥池,严格控制培养条件,要求的设备条件高,成本高。精养轮虫的效率高,产量稳定。

2.一次性培养、连续培养和半连续培养是按采收方式划分的。

一次性培养(Batch culture):在轮虫培养池中,先培养微藻饵料,待浓度较大后,将轮虫接种进去,补投酵母饵料,经过一定时间(4-7天),待轮虫达到一定的密度后,一次全部采收。

半连续培养(Semi-continuous culture):又称间收法培养。是指在一次培养的基础上,当轮虫达到一定密度后,每天将一部分轮虫用虹吸法采收,并加入新的藻液继续培养。

半连续培养大多采用室外大型水泥池或土池,以粗养方式培养。

连续培养(Continuous culture)

培养装置为室内封闭式系统,培养条件严格控制,提供高质量饵料,自动控制采收。

连续培养目前还处于实验室试验阶段。

四、轮虫的培养方法(培养流程)

轮虫的培养

第二章轮虫的培养 ? 轮虫的生物学 ? 分类地位 ? 形态构造 ? 繁殖习性 ? 生态习性 ? 轮虫培养 ? 种的来源 ? 培养方法 第一节轮虫的生物学 臂尾轮虫(Brachionus) 龟甲轮虫(Keratella)

水轮虫(Epiphanes) 疣毛轮虫(Synchaeta) 旋轮虫(Philodina) 各种轮虫

二、形态构造(雌体) 轮盘部: 由纤毛环、棒状突起组成漏斗状。 躯干部: 披有被甲,前缘有棘刺几对,后端有开口,内部 有各种器官。 足部: 足趾、足腺 雄体形态 雄体小,被甲80-130 μ。 无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排泄系统。 有特别发达的单独精囊。 不吃食物,寿命短,几小时或几天。 平时很难见到。 三种臂尾轮虫的区别 被甲前端被甲后端被甲后端被甲形状被甲长 棘刺(对)棘刺(对)开口(μ) 萼花 2 1 园钝形椭圆形300~350 壶状 3 0 园钝形宽钝形190~240 褶皱 3 0 腹面三角形椭圆形S:80~180 背面正方形L:196~250 三、繁殖习性 雌雄异体。 平时行孤雌生殖。 环境恶劣,行有性生殖。 非需精卵(夏卵): 卵园形,卵壳薄、光滑,长56~130μ,宽48~96 μ,挂在母体上。 休眠卵(冬卵): 弓形,卵壳厚,有空隙,长约130 μ,宽88 μ,不挂卵。 轮虫的生活史

混性雌虫产生的制约因素种群本身产生的有毒物质所致。 食物有关。 高盐度抑制有性结合。 品系有关。 生态习性 盐度:适应范围3.8~43,最适15~25 温度:适应范围5~40℃,最适25~30 ℃。 光照:适应范围全暗~15000Lx,最适4400~10000Lx。 pH:适应范围5~10,最适7.5~8.5。 溶解氧:1.5mg/L以上。 饵料:单细胞藻、酵母、光合细菌等。 第二节褶皱臂尾轮虫的培养 一、种的来源: 拖网分离 冬卵孵化 种的扩大 二、培养方式: o一级培养 o二级培养 o三级培养 二级培养 三级培养 轮虫培养流程 ?消毒: 培养容器工具消毒: 培养用水消毒: ?接种: 控制条件:水温25 ℃、充气、盐度15~25、 接种密度:0.1~1个/ml ?管理:1)加水或换水2)投饵3)充气4)观察与镜检?收获孔径100 μ的筛绢网框收集。 第三章卤虫的培养 卤虫的生物学 分类地位 形态构造 繁殖习性 生态习性 卤虫卵的孵化 卵的质量 孵化的方法 卤虫的养殖 第一节卤虫(Artemia)的生物学 分类地位:

繁殖轮虫

繁殖轮虫的资料 轮虫是一种在鱼、虾、蟹等人工育苗阶段被大量用作活饵料的小型浮游动物之一。近几年来,随着虾、蟹育苗业及养殖业的发展,轮虫作为优质活饵料用量越来越大。因此,培养轮虫能带来丰厚的利润,不少养殖户或育苗场家也把目光投到轮虫培养上来,但在轮虫培养过程中常遇到不仅养殖成本高且培养产量不够稳定的问题。现介绍一些养殖经验。 一、前期准备工作 1.池塘条件 培养池应建在靠近育苗场、交通便利、水源(淡水或海水)方便、避风向阳之处。最好是选择地势高一点的地方,以便施工和排水。土池面积以2000平方米~3000平方米为宜,池深80厘米~120厘米,池形长方形,土质应为泥质或泥沙质,池底和池壁不渗漏。土池数量一般3个~5个或更多,便于同时分池,分批进水培养,交替收获。 2.清池进水 新开挖池可直接进水;若为旧池应将积水排出,并对剩余积水施用药物,杀死其中鱼类和甲壳动物。可用清池药物有:(1)漂白粉使用前需检测含氯量,含氯量30%的漂白粉用量为25克/平方米~30克/平方米,一般药效3天~5天消失。(2)“鱼藤精”用量2克/立方米。清塘后即可进过滤后的海水,滤网用160目~200目筛绢,防止敌害生物混入。初期进水40厘米~60厘米,调节盐度为10~20,并随之施肥,使水富营养化。 3.肥水 常用肥类分有机肥和无机肥,施用量根据池水情况而定,应少量、勤施。化肥用量一般过磷酸钙为3克/立方米、尿素为15克/立方米~20克/立方米、人尿用量为200克/立方米。鸡、鸭粪类因其肥效大且持久性强,用量为200克/立方米,使用前应先发酵。可在池边挖一小坑,把粪便倒人其中,经发酵后可于每天中午前后,泼入池中。 施肥后,在一般光温条件下,通常3天~5天后水色由清变淡绿或浅褐色。为尽快肥水,也可从科研单位或其他场购买经过培养的复合藻液泼入池中,用量为3升/立方米~5升/立方米。随着水色加深可适时添加水量。 二、接种轮虫 当自然水温达到10℃左右,池水较肥时可适时接种轮虫,若土池上一年培养过轮虫可用铁链拉动底泥,把休眠卵搅起来即可。接种轮虫也可从附近温室大棚中购买活轮虫,但要求带卵率要高。接种时选择晴天下午水温最高时进行。接种密度:一般活轮虫10个/升或根据情况高密度接种。 三、培养管理

轮虫培育技术

轮虫培育技术 轮虫生活力强、繁殖迅速、营养丰富、不易污染水质,是河蟹蚤状幼体最佳的基础生物饵料,在河蟹土池育苗中应用广泛。轮虫培育的数量是否满足蟹苗生长需求,将直接影响蟹苗的质量,决定蟹苗培育的成败,2012年由于轮虫培育量不能满足蟹苗培育所需,导致大部分蟹苗育苗户后期无法投喂足够的轮虫满足蟹苗摄食,而以失败告终。笔者在渔业科技入户指导中发现轮虫数量不足除了蟹苗培育池鱼轮虫培育池比例失调外,许多轮虫培育户培育技术差异也影响了产量。示范户吴广其具有多年的轮虫培育经验,连续多年稳住高产,现将他的培育技术总结如下,供参考。 一、培育池准备 1、池塘条件培育池在遥望港河蟹育苗基地附近,靠近海水纳水沟,培育池共48亩,分6口池,便于同时分池,分批进水培育,交替收获,每口面积5~10亩,池型为长方形,土质为泥质,池塘深度1.5米,池型为锅底式,池底平坦,淤泥厚度10厘米左右,塘埂坚固,不渗漏,斜坡坡比1:2.5。池塘安置3台罗茨鼓风机,用pvc管道连接每口池塘,池塘中每10平方米投放1个气泡石。 2、清池进水在河蟹育苗前半个月开始清理池塘,然后翻耕,暴晒至龟裂状。然后加水进行全池消毒,依次加入敌百虫3mg/L,漂白粉20mg/L。待药性消失后开始进水,用200目的筛绢网袋过滤,防止敌害生物混入,初期进水50厘米,调节池水盐度为15‰—20‰。 3、肥水常用肥料分有机肥和无机肥,在清整池塘后每亩加施500公斤发酵鸡粪,与池底一起翻耕,无机肥一般过磷酸钙每亩用1.5公斤,尿素每亩用7公斤。另外,在池边开挖一小坑,把粪便倒入其中,经发酵后视池塘水质肥瘦程度,择量泼入池中以调节池水,随着水色加深而适时添加水量。 二、接种轮虫 当水温回升到10℃以上,池水较肥时开始接种轮虫,由于所有池塘去年养殖过轮虫,池底具有较多休眠卵,用铁链来回在池底搅动数次,可以把休眠卵搅起,让卵逐渐孵化成幼虫后培育。 三、培育期管理 1、水质调控培育池盐度控制在15‰—20‰,前期一般以添水为主,随着藻类的繁

轮虫培养

轮虫培养

轮虫培养 第一节轮虫的生物学 ?轮虫(Rotifer)是一群微小的多细胞动物,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淡水、半咸水和海水水域,是淡水浮游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水产养殖中广泛应用的是半咸水种类——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 ?褶皱臂尾轮虫是鱼类、甲壳类育苗的优良饵料。具有生活力强、繁殖迅速、营养丰富、大小适宜和容易培养的特点。 非需精卵(夏卵、非混交卵): ?卵形,长径:56-130μm,短径:48-96μm。?卵壳薄而光滑,成熟后无需受精,就能迅速发育成二倍体非混交雌体。 ?一个雌虫产卵的频度和一生所能产夏卵的数目因种类和环境条件而有很大差异。 ?褶皱臂尾轮虫:初孵化的非混交雌体在最适条件下,大约4h可产卵一次,每尾雌体平均产21个卵。 ?随着日数的增加,产卵的间隔也延长,最终

?到幼体的孵出所经历的时间。 ?生殖前期:又称幼体阶段或胚后发育,指幼 体孵出到其产出第一个卵所经历的时间。 ?生殖期:指第一个卵产出到最后一个卵产出 所经历的时间。 ?生殖后期:又称衰老期,指从轮虫最后一个 卵产出到其死亡所经历的时间。 ?褶皱臂尾轮虫的雌体,生长至背甲长达140 μm时,即开始产卵繁殖,即生物学最小型。?夏卵产出时较小,随着卵的发育,短径膨大。 卵产出到幼体孵化出所经历的时间,受温度 影响很大:15℃为1-2d,30℃为6-18h。 ?刚孵出的仔虫形态即和成虫相似。平均背甲 长96 μm,宽72 μm。 ?孵化出的仔虫生长发育至成虫所需的时间, 受温度、饵料、水质等条件的影响。15℃为 2-3d,25℃为0.5-1.5d。 轮虫的寿命 ?自然环境中轮虫的寿命变化很大:从几天到

轮虫养殖技术要点

轮虫是一种在鱼、虾、蟹等人工育苗阶段被大量用作活饵料的小型浮游动物之一。近几年来,随着虾、蟹育苗业及养殖业的发展,轮虫作为优质活饵料用量越来越大。因此,培养轮虫能带来丰厚的利润,不少养殖户或育苗场家也把目光投到轮虫培养上来,但在轮虫培养过程中常遇到不仅养殖成本高且培养产量不够稳定的问题。现介绍一些养殖经验。 一、前期准备工作 1.池塘条件 培养池应建在靠近育苗场、交通便利、水源(淡水或海水)方便、避风向阳之处。最好是选择地势高一点的地方,以便施工和排水。土池面积以2000平方米~3000平方米为宜,池深80厘米~120厘米,池形长方形,土质应为泥质或泥沙质,池底和池壁不渗漏。土池数量一般3个~5个或更多,便于同时分池,分批进水培养,交替收获。 2.清池进水 新开挖池可直接进水;若为旧池应将积水排出,并对剩余积水施用药物,杀死其中鱼类和甲壳动物。可用清池药物有:(1)漂白粉使用前需检测含氯量,含氯量30%的漂白粉用量为25克/平方米~30克/平方米,一般药效3天~5天消失。(2)“鱼藤精”用量2克/立方米。清塘后即可进过滤后的海水,滤网用160目~200目筛绢,防止敌害生物混入。初期进水40厘米~60厘米,调节盐度为10~20,并随之施肥,使水富营养化。 3.肥水 常用肥类分有机肥和无机肥,施用量根据池水情况而定,应少量、勤施。化肥用量一般过磷酸钙为3克/立方米、尿素为15克/立方米~20克/立方米、人尿用量为200克/立方米。鸡、鸭粪类因其肥效大且持久性强,用量为200克/立方米,使用前应先发酵。可在池边挖一小坑,把粪便倒人其中,经发酵后可于每天中午前后,泼入池中。 施肥后,在一般光温条件下,通常3天~5天后水色由清变淡绿或浅褐色。为尽快肥水,也可从科研单位或其他场购买经过培养的复合藻液泼入池中,用量为3升/立方米~5升/立方米。随着水色加深可适时添加水量。 二、接种轮虫 当自然水温达到10℃左右,池水较肥时可适时接种轮虫,若土池上一年培养过轮虫可用铁链拉动底泥,把休眠卵搅起来即可。接种轮虫也可从附近温室大棚中购买活轮虫,但要求带卵率要高。接种时选择晴天下午水温最高时进行。接种密度:一般活轮虫10个/升或根据情况高密度接种。 三、培养管理

轮虫培养注意七点

轮虫培养注意七点 在鱼、虾、蟹育苗生产中,大规模利用培养轮虫,以替代部分昂贵的卤虫无节幼体,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育苗培育率的关键。在轮虫的培养过程中,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造成培养失败,给育苗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现将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积累的一些经验介绍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一、轮虫品系的选择 按轮虫最适生活温度分,有高温品系(23℃~30℃)及低温品系(15℃~23℃)。为满足轮虫对温度的要求,保证不同品系在最适温度下的生长繁殖,降低能源消耗,根据育苗生产的季节不同,所选择的轮虫品系也不同,一般冬、春季选择低温品种培养,夏、秋季选择高温品系培养。 二、接种密度 在生产中,根据轮虫种的来源和数量,接种密度一般为2个~100个/毫升。但从繁殖周期,饵料的利用率及生产规模上考虑,接种2个~20个/毫升,个体繁殖速度快,绝对增加量少,饵料利用率低,收获周期长:接种80个~100个/毫升,绝对增加量大,饵料利用率高,收获时间短,但在育苗旺季种源得不到保证。根据这些年的经验,接种数量在40个~50个/毫升最为适宜。 三、清池时间 一般来说,清池是根据轮虫生长情况、收获次数、水质污染程度、池底残饵存留量、细菌及敌害生物多少,再结合育苗生产需求量的高低来进行。最好冬季、早春20天一次,夏、秋季10天一次为宜。 四、饵料种类及投喂 饵料分单胞藻类和酵母类。 从生产上考虑单胞藻类主要用小球藻和等鞭金藻(3011),一般每天上午投喂1次,以水体稍呈颜色为好。它们的作用是调节水质,吸收氨氮,强化轮虫质量。从每个轮虫每天利用10万细胞看,用于大批量培养轮虫。一般育苗场家,单胞藻是不能满足供应的。 酵母主要是食用的鲜酵母,接种时按25ppm/日,后期按1克~3克/百万轮虫· 日投喂,每天平均投喂5次,具体时间是凌晨4:00、上午8:00、中午1:00、下午6:00、晚上10:30。 五、水质要求

鱼苗饵料轮虫培育研究进展

2010年第3期 鱼苗饵料轮虫培育研究进展 熊钢王宇张建国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27) 摘要:轮虫因其含有丰富的DHA和EPA为鱼苗最佳的开口饵料,能培育出高质量和高成活率的鱼苗。 本文综述了轮虫的培育历史和培育方法,重点总结了近十多年对培育轮虫的饵料研究以及用不同营养饵料培 育的轮虫培育鱼苗的影响。 关键词:鱼苗饵料;轮虫;培育 轮虫是经济水生动物的开口饵料,在水产育苗上应用广泛。在鱼、虾、蟹育苗生产种,大规模利用培养轮虫,以替代部分昂贵的卤虫无节幼体,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育苗培育率的关键。近几年来,随着鱼、虾、蟹育苗业及养殖业的发展,轮虫作为优质活饵料的用量越来越大,有关轮虫培养技术的研究报道也很多。 1轮虫培育历史 轮虫是一种小型滤食性浮游动物,一般体长在100-400um之间,营浮游或底栖生活。轮虫因在前端有纤毛,形似转轮而得名,大多数轮虫以细菌、霉菌、酵母菌、藻类、原生动物及有机颗粒为食的杂食性动物,是原生动物中拥有最强散布能力和最高繁殖速率的一个种群,它们能以最快的增殖速度占领生态系统中的空间生态位。 M igukwari最初用轮虫投喂鳗鲡苗种时,因轮虫的大量繁殖食光浮游植物并导致自身和鳗苗的大量死亡,以致长时间在日本将轮虫看作有害生物[]。后来经过深入研究轮虫在苗种培育中的益害关系后,伊藤于1957-1960年肯定了轮虫是鱼苗较好的开口饵料,并研究其培养方法。 2轮虫培育研究 在鱼类、甲壳类的人工育苗生产中,需供要大量的动物性活饵料。轮虫粗蛋白含量58.20%,个体大小正好作为水产动物开口饵料,其适口性、可得性、营养价值及饲养效果均优于其它饵料。鱼苗摄食营养丰富的轮虫饵料可提高幼苗的质量和成活率。目前在生产上广泛使用的轮虫是皱褶臂尾轮虫,大小约在150-360um之间,可以大致分为L 型和S型两种。在盐度0.5-3.5之间均能大量发生,对温度适应范围较大,一般在5-40℃,最适温度为25-30℃。 2.1轮虫培育方法 2.1.1粗养 粗养是我国大部分所采取培养轮虫方式,培养池为难以人工控制的室外大型水泥池或土池,一般以半连续方式培养。为了防止缺少轮虫饵料及维持池内一定的单胞藻数量,每隔一天或几天合理的采收部分轮虫,此方法培育的轮虫质量高,但出池频繁,劳动强度大。国内外有关轮虫粗养培养技术还不成熟,实际生产中尚存在产量不稳定、持续供应时间短等问题。使用室外土池培养方法的密度只能达到30-40个/mL。 2.1.2精养 精养的轮虫培养池为室内小型池,可以严格控制培养条件,对设备要求高,成本较大,但是培养轮虫密度高,一般可以达到200-300个/ml,生产比较稳定,可以半连续性和连续性培养。 2.2轮虫培育条件 很多学者在轮虫培育条件方面做了许多研究,马蕊等研究发现食物浓度对方形臂尾轮虫的胚胎发育时间与繁殖前期历时、产卵量、世代净生 健康养殖36

轮虫简介

轮虫 轮虫,是轮形动物门的一群小形多细胞动物。一般体长100-300μm。多数轮虫身体由头、躯干和足三部分组成(有的无足,在前端有纤毛,形似转轮而得名。分布广,多数自由生活,有寄生的,有个体也有群体。废水生物处理中的轮虫为自由生活的。身体为长形,分头部、躯干及尾部。头部有一个由1-2圈纤组成的、能转动的轮盘,形如车轮故叫轮虫。轮盘为轮虫的运动和摄食器官,咽内有一个几丁质的咀嚼器。躯干呈圆简形,背腹扁宽,具刺或棘,外面有透明的角质甲腊。尾部末端有分叉的趾,内有腺体分泌粘液,借以固着有其他物体上。雌雄异体。卵生,多为孤雌生殖。 1、轮虫的头部前端扩大成盘状,其上方有一由纤毛组成的轮盘,称头冠(corona),是运动和摄食的器官。身体其他部分没有纤毛。即具有纤毛环的头冠。 2、消化道的咽部特别膨大,形成肌肉很发达的咀嚼囊(mastax),内藏咀嚼器(trophi)。即有内含咀嚼器的咀嚼囊。 3、体腔两旁有一对原肾管,其末端有焰茎球。即有末端具有焰茎球的原肾管。 总之,轮虫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头冠、咀嚼囊和原肾管。 一旋轮虫型 分割成左右2个对称的轮盘,各具一短柄,口位于腹面中央两短柄之间。具此头冠者多为底栖种类。

轮虫 轮虫 二水轮虫型 口和口围区位于头冠腹面,后者具一圈粗状刚毛(假轮环)。 三晶囊轮虫型 口围区极度缩小,只在口孔周围有一段很不发达的纤毛、围顶纤毛发达但在背、腹面中央间断。盘顶区相当宽阔。在这一区域内常有刺状或棒状的感觉机构。具该类头冠者概为典型的浮游轮虫。 四巨腕轮虫型 围顶带形成上下两圈纤毛环。上环叫轮环。下环叫腰环。口位于二者之间。适应于浮游生活。 五聚花轮虫型 围顶带呈现马蹄形。背面下垂口和口围区位于此。致使口位于头冠的背侧。适应于浮游生活。 六胶鞘轮虫型 整个头冠呈漏斗状。上缘常形成几个(1,3,5,7个)裂片。其上有刺毛。口深陷漏斗底部。此漏斗实际为口围区而围顶带已消失,适应于固着生。 四槌枝型 玫瑰旋轮虫 玫瑰旋轮虫 槌钩由许多长条的齿密集排列一起,槌柄宽而短,隔成三段,砧基短而粗壮,左右砧枝各呈三角形,内侧常有细齿。它与巨腕轮虫型头冠结合,簇轮亚目都属于此类。包括浮游、底层和固着生活三种方式,依靠头冠纤毛运动形成的水流旋涡,沉淀取食水中微小的生物和腐屑。 五枝型 槌钩最为发达,呈2个半圆形的薄片,其上有很多平行的肋条,其中有2-3个(或部分)肋条比较粗壮,肋条的内端形成箭头状的齿;砧枝较小,为三棱形长条,砧基和槌柄都退化。枝型咀嚼器与旋轮虫型头冠结合,是蛭态亚目的主要特征。适应于沉淀取食。 六钩型 轮虫 轮虫

轮虫的培养

第三章轮虫的培养 第三章轮虫的培养 * 一、褶皱臂尾轮虫的生物学 * (一)生殖习性 * 1、单性生殖:又称孤雌生殖、非混交生殖。 * 休眠卵发育成双倍体的雌性幼虫,称不混交雌体,不混交雌体经过有丝分裂,产生双倍体的非混交卵。非混交卵(非需精卵、夏卵)成熟后无需受精,就能迅速发育成双倍体雌性轮虫。 * 夏卵:卵园形,卵壳薄而光滑,蓝灰色,长径56-130um,短经48-96um。 * 轮虫单性生殖方式进行繁殖,群体数量增加迅速,有人称为“爆发式的增殖”。 * 初孵的非混交雌体在最适条件下,大体间隔4h可产卵1次。其后随着日龄的增加产卵间隔也延长。 * 每尾雌体平均产21个卵,繁殖持续时间为6-7d。 (二)两性生殖 * 又称混交生殖。 * 首先不混交雌体产生混交雌体。混交雌体经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混交卵,又称需精卵。* 如果混交雌体年轻时不与雄性交配,不论以后有无交配混交卵均不受精,发育为单倍体的雄体。 * 如果混交雌体在年轻时交配,混交卵受精,精卵结合为双倍体的受精卵,受精卵再形成厚壳的休眠卵。 * 休眠卵可以忍受恶劣环境条件。 * 休眠卵:较大,长130um,宽88um,弓形,具有较厚的卵壳,卵壳一端卵黄和卵壳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卵黄呈橘红色。 * 褶皱臂尾轮虫休眠卵的休眠时间为7-10d以上,因此一旦形成休眠卵应经过一端时间再孵化。 3、生活史 * 轮虫生活史分为: * 单性生殖阶段 * 两性生殖阶段 * 休眠阶段。 3、生活史 4、诱发两性生殖的因子 * 轮虫以单性生殖方式繁殖,群体数量迅速增加。培养时有利。 * 而两性生殖出现,则意味轮虫群体数量增加减慢,甚至产生大量休眠卵后,虫体大量死亡,造成培养的“崩溃”。 * 但从另一方面看,休眠卵适于贮存和运输,也有利用价值。 * 1、高的种群密度:代谢废物浓度增高。 * 2、低温与温度的剧烈变化: * 温度在25℃-30 ℃之间,无明显区别,单性生殖比例较高。低于25 ℃以下,两性生殖率增加。 * 把低温条件下培养的轮虫放在加温至29-30 ℃的培养液中,每2d反复操作1次,可以人为地促使轮虫形成大量受精卵。 * 3、盐度的突然改变或盐度过低:

轮虫的培养和保存技术-新

轮虫的培养和保存技术 如何培养和保存轮虫,是繁殖小丑鱼的一个关键。培养轮虫,一般是用小球藻培育,小球藻可以买成品的,也不贵。还可以自己培养(另外专题介绍),用酵母菌培养轮虫一定要强化,否则小丑成活率很低。 下面是用小球藻培育轮虫的经验。 一、轮虫种苗的获得 轮虫种苗可以从轮虫卵或活体轮虫获得。初次可以从渔友那取得种苗,也可从淘宝商家购买,一般一套(轮虫、小球藻、营养液)100元左右。 二、轮虫的有关知识 轮虫为雌雄异体,雄性个体小,雌性个体大,长约0.04-2毫米,多数不超过0.5毫米。常见的褶皱臂尾轮虫的平均体长为239μm ±36μm。 在适宜的生态条件下,轮虫均进行孤雌生殖,即由雌性成体产生夏卵,然后孵化出雌性小轮虫。其产卵间隔小于4小时,每只雌性成体平均产卵21个,产卵持续6-7天。产出的卵挂在成体尾足基部,待发育成小轮虫后才破卵壳。 在环境不良的条件下,如饥饿、密度过高(>200个/毫升)、水温低、缺氧、水质(盐度、PH、水温)突变等,雄性个体出现,然后雌雄交配产生休眠卵(也称冬卵),休眠卵比夏卵大,卵壳厚,一端有个空隙,可长期保存。

生存温度为5-40℃,适宜温度为25-35℃,繁殖临界水温10℃。温度高繁殖快但会降低轮虫的品质,温度过低会影响轮虫的繁殖。 生存盐度为2-50‰,适宜盐度10-30‰,最适盐度18‰,比重1.016,盐度高繁殖慢,盐度低繁殖快,但不适应盐度的突然变化,否则会很快大量死亡。 适宜光照4400-10000LX,可促进单胞藻和光合细菌生长。太强或太弱都会抑制繁殖。 适宜溶氧为1.5mg/l以上即可,耐力强。 适宜种群密度为100-200个/毫升,密度大,则卵少、繁殖慢;密度小,则卵多、繁殖快。种群密度过高容易大量死亡。 适宜水质为pH=7-8,,氨氮含量小于2.1μmol/dm3。过低的pH和过高的氨氮量对轮虫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轮虫饵料为φ25μ以下(最好φ15μ以下),包括细菌、酵母类、单胞藻(小球藻)、小型原生动物、有机碎屑等。 轮虫寿命10天左右。敌害生物有纤毛虫类的(Uronena)、盾纤虫(Aspidisca)和游仆虫(Euplotes),还有桡足类、水蚤类、丰年虫等浮游动物。这些生物不仅与轮虫争食饵科,也争夺空间,有些桡足类、丰年虫还会摄食轮虫。 三、小丑繁殖鱼用活体轮虫的培育条件 温度与繁殖缸相近即可,我用室温18-26℃,冬天应加温。不宜发生过快和过大变化。

轮虫培育

今晚跟大家交流一下轮虫培育 牟毕波(括号内红色部分为思杰-明瑞水产补充) 轮虫是水里的初级消费者 通过摄食水里的浮游植物和人为投放营养获得自身繁殖 轮虫属轮虫动物门轮虫纲 具有生命力强繁殖迅速营养丰富 大小适宜,增值快速易大量培养等诸多优点 是一种重要的养殖鱼类的生物饵料 特别是鱼苗的活体饵料 轮虫的培育培养繁殖分为直接繁育专池繁育 今晚跟大家交流池塘直接培育 在这里又分为新池培育和老塘培育 他们的培育方式方法是一样的 不同点是种子,肥源的多寡 我们说说新池培育 由于新开挖鱼塘,没有充足的肥料和种子 在池塘建好之后,首先要防止渗漏 可使用有机肥作为底肥(也可以抽取部分老塘淤泥,里面含有大量的轮虫卵)在使用有机肥时要注意有机肥料的充分灭菌,腐熟。 其方法是:进水20-30公分,加入腐熟后的畜禽粪便(有机肥可以提前半个月以上用有益微生物发酵) 用生石灰100-150斤全池泼洒 待碱性消失后,(把石灰沉淀物和池塘底泥搅拌或者拉耕) 用微生物活化后全池泼洒 2-3天后可进水至40cm 如水源有藻类,利用水源藻类 如用地下水,可补充小球藻 使水体浮游植物繁殖 当水色光照,温度适宜,水色逐步转绿 当藻达到一定的浓度,透明度降至25cm时,就可进入轮虫的繁育了(一般来说,轮虫是伴随着培藻肥水的全过程的,轮虫卵大量存在于底泥当中,轮虫在碱性或者弱碱性的水体中会被大量激发,因此我认为不需要进行单独的轮虫培养) 一是水体自身有一定的虫种 幼体会逐步出现 如果轮虫没有出现,就需要接种了 现在可以购买活体轮虫,要求带卵粒多 在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能忽略 当轮虫出现一定浓度的时候 水色会迅速变淡此时就必须补充新的肥源 可用厂家生产的肥水产品 也可以使用无机肥以保持一定的藻数量供轮虫消费 不然就会出现水色迅速变淡甚至清澈见底 一当这种现象出现。水就很难再培起来了 在这里提醒搞繁育的朋友。轮虫的个体大小非常重要,

轮虫的培养技术

轮虫的培养技术 养殖技术(轮虫的培养技术) 轮虫是一群微小的多细胞动物,种类多,广泛分布于淡水、半咸水和海水中。其对环境适应性强、繁殖快、营养丰富、大小适中、易培养,是鱼、虾、蟹幼体理想的动物性饵料,目前广泛应用于生产性培养的是褶皱臂尾轮虫。 一、轮虫概况 1、饵用特点 1)生活力强:易培养,喜欢有机质较丰富的水体。 2)繁殖快:环境条件适宜时,日生长率达30%。 3)营养丰富: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57%、脂肪20%、钙1.8%、磷15%。 4)大小适宜:约150×250μ,为大多数有鳍鱼类的开口饵料。 2、研究发展史 1)1960年日本伊藤发现轮虫作为仔鱼的饵料,1964年日本开始大量培养轮虫。 2)1965年,Hirata 和Mori首先利用面包酵母培养轮虫。70年代就大量利用面包酵母,但发现酵母轮虫造成鱼苗大量死亡,原因为酵母轮虫缺乏鱼类必需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20个碳以上),随后研究酵母轮虫的营养强化技术。 3)我国从60年代开始研究,70年代后期研究培养轮虫,80年代中期开始利用面包酵母培养轮虫,90年代研究轮虫品系的选育,如小轮虫(<100μ)、大轮虫(500-1000μ)、低温轮虫等。 3、存在问题 1)探明轮虫两性繁殖的机制。 2)开发高密度培养轮虫的装置。 3)选育和引进优良的轮虫品系。 4)探讨室外土池稳定生产轮虫的技术措施。 5)进一步探讨轮虫培养过程中增殖率突然下降的原因和机制。 二、轮虫的生物学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陈学豪教授番禺梅山马利酵母有限公司(联合编写) 1、形态特征 1)、轮虫为雌雄异体,雄性个体小,结构简单,仅有纤毛环和精巢,也不摄食,专为有性生殖交配。雌性个体大,被甲长196-250μ,宽150-202μ,前沿背面有棘刺6个,而腹面仅4个。轮虫有一个尾足,其内有粘液分泌于足趾,可粘于池壁等物体上作休息。 2)、轮虫三大特征 a、轮盘:由纤毛环、棒状突和触毛组成,具运动和摄食作用。 b、咀嚼器:接口后端,将食物磨碎。 c、原肾管:为一原始的肾,内有焰细胞。 2、生殖习性 1)、孤雌生殖:在适宜的生态条件下,轮虫均进行孤雌生殖,即由雌性成体产生夏卵,然后

小球藻轮虫的培育

一、培养用水处理: 用来培养微藻的海水必须不含浮游动物,取得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 使用漂白水来消毒,在10L的海水中加入1CC 10%的工业漂白水(或2CC家用洗衣的漂白水),隔天再加入水稳(硫代硫酸钠)将残氯中和,水稳加入的量依照各家厂商说明使用,中和后既可拿来培养微藻(或者你可以用Skimmer打一下,我是没有这样做)。 2. 使用高温消毒的方式,就是给他拿去煮沸就行了。 3. 装到密闭的容器中,静置于无光的暗处4星期。 4. 买人工的海盐来泡,这个最容易取得,但也最容易遭到微生物污染。 再将上述的海水,置于阴暗处备用,在使用前,每5L加入1克观叶植物的氮肥(一般超市都有在卖,蓝色的结晶),当然,你也可以自行调配韦因(walne)培养液配方,效果因该会更好。另外,你也可以将氮肥先用RO淡水泡好,接种时再添加也可以,例如:我的培养瓶为2L,我先将一克的氮肥泡成600ML,每次接种时加入约100-120ML,泡一次刚好用一个星期5天,同时稀释一下比重。二、凝球藻培养: 将藻种到入上述添加氮肥的乾淨海水,依藻种浓度稀释到2-5倍的容量,通常我会稀释到刚好有点看到写在瓶子另一侧的文字,放置于有光线照射但温度不会高于30度以上的地方既可(使用FL、PL、T5或是HQI、太阳光皆可),一般即使超过30度也可以养得起来,但温度低一点比较不会倒,恒温比较重要。 最好有打气设备,可以依照孵化丰年虾的方式,保持瓶内为翻滚状避免沉淀或结块最好,打入空气可以在日与夜中,提供适量CO2与O2,对稳定PH也有一些帮助。 凝球藻每隔一星期可採收一次(最好是五天一次),再依照前述方式稀释培养。提早收穫的藻,总细胞量较少,培养太久则细胞营养已变差且水质变坏,有时也会因耗尽养分而一夕倒掉。因此为确保优质微藻之培养,需定时接种、收穫、清洗、再接种,以确保培养成功。 三、轮虫的培养: 取100CC含轮虫的种原液(密度约为100 隻/CC),约每天加入100CC的藻水,添加的时机可观察水色,如果变透明就需要添加,如果为浓绿色则不需要(这时得检讨一下,为什麽繁殖的较慢)。没有藻水时可投入做馒头、麵包的乾酵母,每公升加入约1/4指甲的量既可,可以先用少量的常温淡水将酵母菌泡开,再用200-300目的网布滤掉残渣,取过滤后的酵母水喂养。或使用鱼溶浆当饵料也可以。 另外,培养中打气可有可无,依照当时需求而决定。有打气时,轮虫繁殖的速度较快,但也容易让没有杀死的其他浮游动物(像剑水蚤等)也一起繁殖开来。如果藻水饵料充足,则没有甚麽问题,如果饵料不足,轮虫繁殖速度跟不上被水蚤补食的速度,则轮虫可能会慢慢变少。 培养的瓶子最好是透明的,在培养期间给予光照,可让瓶中的凝球藻也帮助消耗一些营养盐,当然温度也最好保持在26度上下,不要超过30度或低于15度,不过实际上,既使水温超过35度以上,部分的轮虫还是可以活得好好的。其次,温度的高低会影响轮虫的大小,轮虫的体型刚好与温度成反比。 四、轮虫的採收: 可使用200目的网布过滤成熟带卵的轮虫,过滤出的轮虫可以直接拿去喂食虾苗、鱼苗或是珊瑚。另外,较小的轮虫依然会通过200目网布,可以再用300

轮虫培养

泥鳅活饵--褶皱臂尾轮虫培养 黄爱丹2012092616 摘要:褶皱臂尾轮虫是一群微小的多细胞动物,广泛分布于淡水、半咸水和海水水域中.是鱼类、虾蟹类等的重要天然饵料生物。随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褶皱臂尾轮虫作为优质活饵料的用量越来越大。通过高密度培养褶皱臂尾轮虫,可作为泥鳅的饵料。 关键词:泥鳅、褶皱臂尾轮虫、生物饵料、培养方法 褶皱臂尾轮虫培养的目的 以泥鳅为例,轮虫这个活载体,可以传递泥鳅苗所需的营养物质,而幼苗轮虫种的分离与保种在已有轮虫繁殖的场所,便于大量培养。 褶皱臂尾轮虫培养的主要过程 海边小水体、小池塘、半咸水坑洼处、冷库周围小坑洼处,用浮游生物网(250目以上)捞取浮游生物样或取底泥,加半咸水或海水(盐度15~25)浸泡后,经60目筛绢过滤,滤去大的砂粒、杂质,再经过80目筛绢进一步滤去杂质,剩下泥质物再经过250目筛绢滤去细泥后,把留在250目筛绢的样品放在水槽内,水温控制在25℃,经5~7天,孵化出轮虫,用250目筛绢捞取,在解剖镜下用细吸管吸出轮虫,继续培养后再经2~3次分离,除去原生动物等敌害生物,再把分离出的轮虫按l~2个/ml接种到保温性能好的水槽(池)内,或水族箱内,水温控制在25℃,投喂单胞藻,每天搅动水体或间断充气,当密度达100个/ml以上时再扩大培养。轮虫一般采取保存冬卵的方式进行保种。目前苗种生产单位一般不需要分离保种,可从有关科研、教学单位取得。另外,目前已有专门的销售轮虫冬卵的单位,可以购进轮虫冬卵进行孵化、培养。 褶皱臂尾轮虫培养的方法 1.室内培养 可采用间收法和连续接种培养法,也可以两种方法混合使用。

培养水池(槽)为1~6Ⅲ3的小型水池(槽)和20~50m3的大型水池(槽)。使用单位,应根据其培养方式、需求数量、培养时间等实际情况,而决定所采用水池的容量。也可用虾、蟹育苗池培养轮虫。 一般用连续接种培养法,培育密度高,采收密度在200~300个/ml,培养效率高,能较长时间稳定培养,有计划地生产。 间收法培养多用大型水池(槽),培养周期长,密度低,维持在100个/ml,日采收率在20%左右。劳动强度低,每天只要采收所需要的轮虫后,再加入相应体积的藻液或海水即可。培养稳定性差,易发生原生动物污染。具体操作方法是,先将含有小球藻的海水(含小球藻2000万~2500万个/ml),放入培养池中作为培养水,然后加入淡水和海水,调整其相对密度为1.017~1.018,小球藻浓度为1000万~1500万个/m1,升温至20~28℃(50立方米大型池一般不加温),轮虫的接种采取连续接种方法,开始密度为100~300个/ml,2~9天后增殖到200~600个/ml,这时全量采收,将其中一部分作为下一次培养的原种,再加水,用小球藻培养。当水体内小球藻被摄食,水色变淡时,如果有充足的小球藻,可继续投喂小球藻,如果小球藻供给不上,可投喂面包酵母或油脂酵母。投喂量,可按每100万个轮虫每天投喂1~1. 25g酵母,日投喂2~3次。 轮虫的采收方法,可用水位差虹吸式,用200目尼龙筛绢网接滤;或用小功率水泵(0. 25kW、o.4kW)抽取,用网接滤;或用200目锥形网捞取。 2.室外土池大面积培养 用单胞藻培养池2个,面积5亩以上,池深1~1.5m;轮虫培养池4~5个,面积3~5亩。每年3月上旬,清理单胞藻培养池中的杂藻,然后先进水40~50cm,施尿素lOmg/L、过磷酸钙Smg/L,每周施2次,到后期水色较深时减少施肥量。与此同时,对轮虫培养池清池,用漂白粉500mg/L,全池泼洒,2~3天后用1 50目筛绢网过滤,进水l0~50cm,然后施尿素lOmg/L、过磷酸钙5mg/L,接种轮虫。等轮虫大量繁殖后不再施肥,而从单胞藻池抽取藻液,经150目筛绢过滤到轮虫培养池,使单胞藻含量在5万~10万个/ml,要经常检查轮虫的生长情况,随时捞取水面上的浮物。采收可用口径40~50cm锥形网(200目)拖捕。

轮虫培养重点

轮虫培养重点 在鱼、虾、蟹育苗生产种,大规模利用培养轮虫,以替代部分昂贵的卤虫无节幼体,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育苗培育率的关键。在轮虫的培养过程中,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造成培养失败,给育苗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现将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积累的一些经验介绍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一、轮虫品系的选择 按轮虫最适生活温度分,有高温品系(23℃-30℃)及低温品系(15℃-23℃)。为满足轮虫对温度的要求,保证不同品系在最适温度下的生长繁殖,降低能源消耗,根据育苗生产的季节不同,所选择的轮虫品系也不用,一般冬、春季选择低温品种培养,夏、秋季选择高温品系培养。 二、接种密度 在生产种,根据轮虫种的来源和数量,接种密度一般为2个-100个/毫升。但从繁殖周期,饵料的利用率及生产规模上考虑,接种2个-20个/毫升,个体繁殖速度快,绝对增加量少,饵料利用率低,收获周期长:接种80个-100个/毫升,绝对增加量大,饵料利用率高,收获时间短,但在育苗旺季种源得不到保证。根据这些年的经验,接种数量在40个-50个/毫升最为适宜。 三、清池时间 一般来说,清池是根据轮虫生长情况、收获次数、水质污染程度、池底残饵存留量、细菌及敌害生物多少,再结合育苗生产需求量的高低来进行。最好冬季、早春20天一次,夏、秋季10天一次为宜。 四、饵料种类及投喂 饵料分单胞藻类和酵母类。从生产上考虑单胞藻类主要用小球藻和等鞭金藻(3011),一般每天上午投喂1次,以水体稍呈颜色为号。它们的作用是调节水质,吸收氨氮,强化轮虫质量。从每个轮虫每天利用10万细胞看,用于大批量培养轮虫。一般育苗场家,单胞藻是不能满足供应的。酵母主要是食用的鲜酵母,接种时按25ppm/日,后期按1克-3克/百万轮虫·日投喂,每天平均投喂5次,具体时间是凌晨4:00、上午8:00、中午1:00、下午6:00、晚上10:30。 五、水质要求 培养用水要求盐度达2‰-50‰,没有淡水条件的地方也可直接用海水。但对海水必须用30ppm的漂白粉或300目筛绢网袋处理,以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培养池。生产中除接种时不换水,从培养第三天起每天换水量要达到25%。加注的新水水温尽量与轮虫池一致,温差不得超过2℃。在冬季、早春应采用升温培养,以防止温差波动过大,升温幅度要小于6℃,否则会导致轮虫活力差、繁殖力下降、个体变小 。 六、光照对轮虫的影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