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上海市闸北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一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海市闸北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一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海市闸北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一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海市闸北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一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闸北区2 015年高三语文一模试题

(2014.12)

考生注意:

1.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给分;

2. 150分钟内完成,总分150分。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8分)

①国有国格,人有人格,艺术也有自己的品格。品格层次的高下决定着艺术的精神价值

和历史地位的高下。艺无格不立。艺术品格是艺术作品屹立于艺术之林的脊骨。艺术品格

的内涵至少包括口口品格、口口品格和口口品格。

②中国艺术有?解衣盘礴?的优秀传统。专注痴迷于创造的沉酣而不作世故的权衡和功

利的算计,是进入最佳创作状态和确保艺术神圣与纯洁的前提。前人早巳发现:人多一分

世故即少一分高雅;利多心急者其艺必不工。

③艺术品格的滑坡往往是经不住非艺术的种种诱惑而造成艺术本身相对独立性的丧失。

诱于名,艺术降格为自我吹胀的钩誉虫;诱于利,艺术堕落为满身铜臭的摇钱树;诱于权,

艺术奴化为察颜观色的登龙符。

④艺术是艺术家在泥泞思路上频频滑倒的激情与感悟,它往往能跌出灵感带血的伤口和

心灵震颤的歌吟;而在舒适坦途上装作跌倒,则只能跌出滑稽的丑态和矫情的喊叫。

⑤任何有健康恬力的艺术都构成自己纯真的氛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离于情节和性格的床头、拳头,噱头,是甩卖发馊肉汤的胡椒、掩盖灵魂的膏药、装扮卖笑丑妇的胭脂。

⑥优秀艺术总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属于的东西。吴昌硕的厚度、齐白石的醇度、潘天寿的力度、傅抱石的速度,都以不与人萄同的艺术个性的戛戛独造在艺术史上留下闪光的篇页。雪地上的第一排脚印最易诱人放弃寻找自己最佳路线的选择。缺乏创造性的模仿艺术已流于下品,没有出息的倒爷艺术更无品格可言。

⑦艺术家的品格是由艺术家的人格决定的。艺术家不是完人,艺术创造所必须的素质偏

离也常常给他们带来不可避免的缺点和怪癖,所以艺术人格与道德人格既有重叠又有一定

的错位。

⑧艺术人格有它的标准,那就是以严肃的艺术创造为轴心的文化够感和文化献身精神。

⑨艺术家是文化的先知。他的追求是未来。他的任务是创造。为了人类进步及真理,他

甘愿做艺术的探险者和殉道者。他想的不是名利,而是争取更多的时间燃烧自己,付出自

己。

⑩我们期待艺术品格和艺术人格在新的高度和层次上趋于统一。我们期待创作出优秀

艺术品的艺术家同时也创造出优秀的自己。

(选自翟墨《艺术的品格》 ,有改动)

1.联系下文,填写第①段空缺处的词语。(2分)

2.“解衣盘礴”是个成语,原本指解开上衣,盘腿而坐;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得超过10字)。(3分)

3.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⑤段空白处有以下三句话,正确的排序是:( )(2分)

a.戏不够,“三头”凄,常常是伪劣艺术的特征。

b.它们不能以浩浩正气、铮铮铁骨、绵绵深情等人格力量撼人心魄,便以色情、暴力、笑料等低级趣味迷己惑入。

c.它容不得肮脏泥沙的迷跟、虚矫赘瘤的附身、冒名伪作的蒙混。

甲.cba 乙abc 丙.bca 丁.cab

5.对第⑥段画线句所论证的观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艺术家备有不与人苟同的艺术个性。

B.艺术家的戛曳独造在艺术史匕留下闪光的篇页。

C.优秀艺术总要在前A的基础上增加些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D.艺术家不能泥古,应稀有自己的艺术个性的新的内容。

6.作为一篇社科类文章,本文在语言运用上有一定特色,请举例简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7 -- 12题。(19分)

热爱生命(节选)

【美】杰克-伦敦

①他闭上眼睛,极其小心地让自己镇静下去。疲倦象涨潮一样,从他身体的各处涌

幄,但是他刚强地打起精神,绝不让这种令人窒息的疲倦把他淹投。这种要命的疲倦,

很像涨潮的大海,一浪高过一浪,一点点地淹没他的感觉和意识。有时候,他几乎完全给

淹没了,他只能用无力的双手划着,漂游过那黑茫茫的一片;可是,有时候,他又会凭着

一种奇怪的心灵作用,另外找到一丝毅力,更坚强地划着。

②他一动不动地仰面躺着,现在,他能够听到到病狼一呼一吸地喘着气,慢慢地向他逼近。

它愈来愈近,总是在向他逼近,好像经过了无穷的时间,但是他始终不动。它已经到了他耳边。那条粗糙的干舌头正像砂纸一样地磨擦着他的两腮。他那两只手一下子伸了出来—一或者,至少也是他凭若毅力要它们伸出来的。他的指头弯得象鹰爪一样,可是抓了个空。敏捷和准确是需要力气的,他没有这种力气。

③那只狼的耐心真是可怕;这个人的耐心也一样可怕。

④这一天,有一半时间他一直躺着不动,尽力和昏迷斗争,等着那个要把他吃掉、也希望能吃掉的东西。

有时候,疲倦的粮潮涌上来,淹没了他,他会做起很长的梦;然而在整个过程中,不论醒着或是做梦,他都在等着那种喘息和那条粗糙的舌头来舐他。

⑤他并没有听到这种喘息,他只是从梦里慢慢苏醒过来,觉得有条舌头在顺着他的一只手舐去。他静静地等着。狼牙轻轻地扣在他手上了;扣紧了;狼正在尽最后一点力量把牙齿咬进它等了很久的东西里面。可是这个人也等了很久,那只给咬破了的手也抓住了狼的牙床。于是,慢慢地,就在狼无力地挣扎着,他的手无力地掐着的时候,他的另一只手已经慢慢摸过来,一下把狼抓住五分钟之后,这个人已经把全身的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他的手的力量虽然还不足以把狼掐死,可是他的脸已经紧紧地压住了狼的咽喉,嘴里已经满是狼毛。半小时后,这个人感到一小股暖和的液体慢慢流进他的喉咙。这东西并不好吃,就像硬灌到他胃里的铅液,而且是纯粹凭着意志硬灌下去的。后来,这个人翻了一个身,仰面睡着了。

⑥捕鲸船?白德福号?上,有几个科学考察队的人员。他们从甲板上望见岸上有一个奇怪的东西。它正在向沙滩下面的水面挪动。他们没法分清它是哪一类动物,但是,因为他们都是研究科学的人,他们就乘了船旁边的一条捕菇艇,到岸上去察看。接着,他们发现-个活着的动物,可是很难把它称作人。它已经瞎了,失去了知觉。’它就像一条大虫子在地上蠕动着前进。它用的力气大半都不起作用.但是它老不停,它一面摇晃,一面向前扭动,照它这样,一个钟头大概可以爬上二十尺。

⑦三星期以后,这个人躺在捕鲸船?自德福号?的一个铺位上,眼泪顺着他的削瘦的面颊往下淌,他说出他是谁和他经过的一切。同时,他又合含糊糊地、连贯地谈到了他的母亲,谈到了阳光灿烂的南加利福尼亚,以及桔树和花丛中的他的家园。

7.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③段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赏析第⑤段中加点词“硬灌”的精妙之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⑥段中,作者为什么改称主人公“他”为“它”?请说说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第⑦段内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三星期以后”,说明“他”复苏时间之长:流泪,说明“他”仍处在痛苦之中。

B.母亲及家园,既是“他”“热爱生命”的缘由,也是“他”战胜厄运与死亡的精神力量。

C.“含含糊糊地、不连贯地”谈活,是“他”劫后余生后的激动所致。

D.交代“他”的来历与故事的结局,证明其真实性,更加令人信服。

11.请自选一例,简析本文的细节描写。(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结合“他”这一人物形象,谈淡你对“热爱生命”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6分)【任选6空作答;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2)塞上长城卒自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书愤》)

(3)今者项庄拔剑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鸿门宴》)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苏轼《前赤壁赋》)

(5)善始者实繁,___________________。(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6)故兵无常势,____________________。(《孙子·虚实篇》)

(7)失之东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汉书·冯异传》)

(8)独学而无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汉.《礼旧》)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8分)

鹧鸪天(宋)苏轼

①林断山四竹隐墙,乱禅衰草小池塘。②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渠细细香。

③村舍外,古城旁,仗藜徐步转斜阳。④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琼。

注:此作写于被贬黄州期脚。

14.第____句对仗工整严密,颇有诗情画意,营造了一种____的氛围。(2分)

15.对作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上片写景,写的是夏末秋初之景。

B.下片写人,通过人物的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

C.纵观全词,作品中的人物是一个身闲心苦的不得志者。

D . 尽管人物形象抑郁不得志,但字里行间仍不失豪放风格。

16.结合作品,赏析第④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7分)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泓

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

日:?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

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日:?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修幼失父,母尝谓日:?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日: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日:‘生可求乎?’日:‘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2)文章止于润身()

(3)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4)其平居.教他子弟()

18.对下列两句中“而”字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宽简而不扰②修闻而服之终身

A.①②中的“而”都是介词 B.①中的“而”是介词,②中的“而”是连词

C.①②中的“而”都是连词 D。①中的“而”是连词,②中的“而”是介词

19.把文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文共有3个分句,请依次把它们写出来。(2分)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概括并简析欧阳修为官从政之道。(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2分)

①予城西旧茔久勿树。比辟地东邻,有桧百余株,大者盈抉,高可二三丈,予惜其生不得所。有种树者日:?我能为公移之。?予日:?有是哉??请试,许之。

②予尝往观口。乃移其三之一,规其根围数尺,中留宿土。坎及四周,及底而止。以

绳绕其根,若碇然,然其重虽千人奠能举口,则眵其坎之棱,粗树腰而卧之,根之罅实以虚壤。复卧而北,树为壤所蛰,渐高以起,卧而南亦如口。三卧三起,其高出于坎。棚木为床横载之,曳以两牛,翼以十夫。其大者倍其数。行数百步,植于墓后为三重。阅岁而视之,成者十九。则又移其余,左右翼以及于门。再阅岁而视之,其成者又十而九也。于是干条交接,行列分布,郁然改观,与古墓无异焉。夫规大而坎疏,故根不离;宿土厚,故元气足;乘虚而起渐,故出而无所伤。取必于旦夕之近,而巧夺于二十-4之远,盖

其治之也有道,而行之也有序口。

③予因叹夫世之培植人材,变化气习者,使皆得其道而治之,几何不为君子之归也哉?

族子嘉敬举乡贡而采,予爱其质近于义,留居京师,与之考业论道,示之向方,俾从贤士

大夫游,有所观法而磨碉,知新而聚博。越三年,志业并进,再诎有司,将归省其亲。予

冀其复来,以成其学,且见之用也,作《移树说》以贻之。

李东阳《移树说》

22、请依次填入方框处的虚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1)也 (2)尔 (3)焉 (4)之

A(3)(4)(1)(2) B(3)(1)(4)(2)C(1)(4)(2)(3) D(4)(3)(1)(2)

23、第③段画线句,从复句关系角度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转折关系B.假设关系 C并列关系D.因果关系

24.第②段详写了移树的过程,是为了阐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8个字)的观点。(2分)

25.第②段使用了很多数词,请择例说说其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简述本文与《师说》在内容、写法上的异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作文70分

27.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在一次战斗中,一位排长以身体滚爆山坡下的地雷阵,上级决定授予他?特等英雄?的称号。但是,他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那次不是有意的,是不小心摔下去的。记者说,英雄的称号就要批下来了,提拔任命的一切准备工作也做完了,你还是顺着?主动滚雷?的说法说吧,这样彼此省力。但是,这位排长始终坚持--------他是不小心摔下去的!

结果,那次获颁英雄称号的是另外两个军人,现在他们都已成了将军。那位排长很快就复员了,在家种地。有人问他是否后悔,他说:?我本是农民,如果摔一跤就摔成了大官,那才后悔呢!?

阐北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参考答案

一、阅读80分

(一)(18分)

1.(2分)独立真诚(或纯真)创造(或独创)(对一处1分)

2.(3分)神闲气定,不拘一格(或摈弃杂念,气定神凝)(意思对即可,超过字数扣1分)

3.(4分)运用了排比、比喻的辞格,(1分)从名、利、权三个角度全面地诠释了艺术丧失

独立品格的原因和世俗之态。(1分)用比喻,形象生动;(1分)用排比,内容集中,剖析全面,且句式整齐,铿锵有力。(1分)

4.D(2分)

5.C(3分)

6.(4分)提示:(1)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避免了议论文体说理性过强、形象性不足,

有可读性;(2)简洁含蓄,生动形象;(3)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择取一点即可;例子1分,分析2分,表达1分)

(二)(19分)

7.(4分)作用有二:其一,承上启下,用“画外音”式的阐述凸现更紧张的氛围。(2分)

其二,突出人与狼的生死对峙,强调“耐心”所起的决定作用。(2分)

8.(3分)4硬灌”有两层含意:一是指在外力作用下的被动行为;二是非常难受。(1分)

速表明狼血流入“他”的体内并非有意为之,而是自然结果。尽管恶心与不适,由于虚弱无力却无法抗拒。(1分)这两个字,表现了“他”在特定环境中韵特有状态与感受。内涵丰富,精确传神。(1分) 9.(2分)这是因为发现者距离较远,更由于“他”在“挪动”(已经无法使儿辨别出是“人”) ,所以被误以为是“东西”,是某种动物。(1分)将“他”改称“它”既展现了被发现的真实情形,更呈现出“他”当时的“非人”状态。(1分)

10.(2分)B

11.(4分)示例:第②段中“他的指头弯得像鹰爪一样,可是抓了个空”,是一处细节描写。“抓”字精准;这是“他”的反击方式。由于无力,“他”无法用拳或其他更有效的方式;由于虚弱,没有“抓”到!生死关头却“抓了个空”!令人窒息,令人心惊胆战。(实例1分;分析2分;文字1分)

12.(4分)提示:(1)热爱生命要有坚定的求生信念。(2)热爱生命要善用智慧,善于同艰险环境作斗争,不丧气,不放弃。(3)热爱生命要有顽强的毅力,百折不饶,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答对2点即可;观点2分,阐述2分)

13.(6分)(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镜中衰鬓已先斑(3)其意常在沛公

(4)哀吾生之须臾(5)克终者盖寡(6)水无常形

(7)收之桑榆(8)则孤陋而寡闻

(四)8分

14.(2分)○2清新淡雅(或明丽生趣、天朗气清)

15.(2分)D

16.(4分)本句是词的画龙点睛之笔(1分)。“殷勤”是拟人化的手法;天公有情义,昨夜下了一场好雨,使人度过了凉爽的一天。(1分)但细细品味,这个“凉”字,却含有自嘲的辛酸,隐藏着作者的人生感慨。(2分)

(五)17分

17.(4分)(1 )顾及,考虑 (2)只,仅 (3)罪(或案件) (4)平时

18.(2分)C

19.(5分)

(1)你为官时,常常(或曾经)在晚上点灯..处理官府的文书,多次停下来...

叹息。 (2)(如果..)我要寻求拯救理由最终不行的话,那么..被判死刑者和我都没有什么遗憾了...

。(在意思对的前提下,加点的部分为得分点,1处1分)

20.(2分)(1)夫常求其生(2)犹失之死 (3)而世常求其死也(对一处1分)

21.(4分)欧阳修为官从政之道,可概括为两个字:宽、简;其核心是“为民”。(2分)队百姓不放纵,更不“苛急”---谓之宽;处理政事不废驰,更不“繁碎”—谓之简。(1分)宽简有度,张弛适宜,治国安民,实为明智之举。(1分,意思对即可)

(六)12分

22.(2分)B

23.(3分)B

24.(2分)治之有道,行之有序(超过字数扣1分)

25.(3分)数词运用较多的是第○2段。有的是实数,如“曳以两牛,翼以十夫”;有的是概数,如“三卧三

起、成者十九”。(1分)实数表述准确,概数具体可感。(1分)这些数词的使用,均有助于说明“移树”的经过,为下文说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1分)

26.(3分)相同点:均为奖掖后学的临别赠言;同属议论文文体。不同点:《移树说》采用了记叙、说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行文灵活、自然;《师说》是典型的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论证,逻辑清晰、缜密。(意思对即可;异同各1分,文字1分)

2019年上海市高考信息卷(一)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信息试卷(一) 一、积累应用 1.按要求填空 (1)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2)位卑则足羞,_____。()《师说》) (3)柳永《八声甘州》中“_____,_____”两句描写花叶凋零,感叹自然美景随着时光流逝而消歇。【答案】(1). 黄沙百战穿金甲(2). 官盛则近谀(3). 韩愈(4). 是处红衰翠减(5). 苒苒物华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穿、盛、谀、苒、休等词,都要格外留意。 2.按要求选择。 (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小周毕业多年后邂逅当年同窗好友,感慨地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B.吴先生面对争强好胜、惹是生非的小孙子,谆谆教诲道:“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C.郑老师深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道,因此教学中十分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D.王助理的方案被领导否定,心情郁闷,同事安慰说:“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 (2)下面是某班主任在班会课上的讲话,以下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_____ A.男生寝室昨晚熄灯后聊天,希望你们既往不咎,改正错误。 B.本周艺术节大家群策群力取得年级第一好成绩,可喜可贺。 C.小刘同学尽管早晨迟到,但原因他帮助邻居,值得见谅。 D.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有问题尽管提出,我定会鼎力相助。

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

高三期末语文试卷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元青花瓷的创烧成功是传统制瓷业由素瓷向彩瓷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给景德镇的制瓷工业带来空前的繁荣,为景德镇成为中国瓷都奠定了基础。 青花瓷青白相间的色彩体系蕴含了一种传统审美的意趣。在古代,受道家朴素主义色彩观的影响,素色契.合了大众的心理,而青花瓷是一个从素色到彩色过渡的瓷器品种,它以青白二色的协调处理让这一过渡变得温和而不至于过激。在青白之间,有一种宁静之感:白色的纯洁如皑皑 ..白雪,给人无限遐.思;而青色则让人的灵魂超逸。这种审美意趣,使青花瓷的色彩有一股扑面而来的简净雅逸之气。青花中的白色不是苍白,这种色彩是在釉里掺了釉果矿并以还原焰烧成,所以这种白色有一种白里泛青如玉般莹润的色泽;青花中的青色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加入铬、锰、铜等元素调配而成的,蓝得深邃、沉静。 历史上,有不少优秀的青花瓷作品通过色彩与题材的有机结合,将青花雅逸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抱月瓶,是乾隆官窑摹古创新的珍品器物。它在参照传统抱月瓶器型制作的基础上又有很多创新,整体造型端庄隽.秀,束口圆腹,张弛有度。瓶口为蒜头式样,上绘青花缠枝莲纹;腹部前后台面以青花卷草纹饰钩边,并将豆青釉填于其中。主体画面大量留白,打破了官窑青花“布局繁密”的陈规,彰显了画面的肃穆之感。从整体来看,它在青白相间的色彩空间里展现了艺术家独有的东方神韵,青花画面透出的那种淡淡的禅意,使人顿感幽雅清逸的仙风道骨之美。(取材于应海燕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在元代之前,中国的传统制瓷业以烧制素瓷为主 B.青花瓷的青白二色协调温和,具有简净雅逸之美 C.色彩与题材的有机结合更有利于表现青花瓷之美 D.官窑青花瓷的主体画面布局繁密,彰显肃穆之感 2.下列对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契.合:“契”读作qiè意思是“符合” B.皑皑 ..白雪:“皑”读作ái 意思是“洁白” C.无限遐.思:“遐”读作xiá意思是“空闲” D. 隽.秀:“隽”读作juàn 意思是“清秀” 材料二 景德镇制瓷史上具有特色的产品主要有三个:第一是宋代的青白瓷,第二是元明清的青花瓷,第三是清代的粉彩瓷。

职高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姓名:考号:班级: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Ⅰ(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每对词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欢度./忖度.殷.勤/殷.红咀嚼./咬文嚼.字 B.差.拨/出差.埋.怨/埋.汰累.赘/果实累累 .. C.校.对/校.正供.稿/供.应剥.削/生吞活剥. D.湖泊./淡泊.中.肯/中.意角.逐/钩心斗角.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销声匿迹励精图治相得益彰谈笑风生 B.名列前矛完璧归赵通霄达旦喧宾夺主 C.秋毫无犯提心吊胆翁翁郁郁栩栩如生 D.言简意赅目不瑕接始作俑者兴高采烈 3.填入下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访问大陆之后,台湾岛内掀起了“登陆热”,各政党争相筹划访问大陆,这些说明,“台独”不得人心,“台独”势力面临被削弱的局面是不容的。 ②公司改组后,有些与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不相适应的管理制度需要、修改,同时还要制定一批新的管理制度,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③一个人不懂得正确的意见是对于实际事物的客观的、全面的反映,而坚持要按自己的主观的、片面的想法办事,他有善良的动机,还是会犯或大或小的错误。 A.质疑废置既然/那么 B、置疑废止如果/即使 C.置疑废置如果/即使 D.质疑废止既然/那么 4.下列关于“新诗”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B.“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 C.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D.“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回收,标志着我国科技的发展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B.推开窗户一看,呀,流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荧光千点,闪闪烁烁地动着。 C.这次云南丽江地震的捐款,据不完全统计。高三年级捐了862元,高二年级捐了754元,而高一年级则多达1584元,同学们十分踊跃。 D.电视以自己强大的冲击力,推出了众多引人注目的明星——歌星、舞星、体坛健将、商界名人等等。 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A.虽有槁暴 B.知明而行无过 C.君子生非异也 D.日参省乎已 7.填入下文括号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人们常说,_______,其实未必如此。东方皮革厂最近生产了一种仿皮轧花提包,做工讲究,款式新颖,人见人夸,可一只才卖30元。 A.价廉很可能物不美 B.价高必定物美 C.价廉就不可能物美 D.价高未必物美 8.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人具有阅读能力,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B.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C.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哪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D.出入的交通要道,是一条类似苏花公路的山路。 9.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归置坍踏较量红缨帽 B.瓦脊翘起砌墙紫砂壶 C.致谢垫子晌午捡屋漏 D.撤去器皿粗糙腌咸肉 10.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佳肴惆怅鲈鱼晚餐 B.赔偿劲项润湿请柬 C.娇媚捡省衣褶陶醉 D.玫瑰难堪烦闷犹豫 二、单项选择题Ⅱ(每小题2分,共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6题。 有趣的是,就在地球上生命起源的时候,火星的气候比现在的地球宜人得多。火星的地面图表明,该星球上曾经有过有流水的河,也许还有过海洋。生命也许起源于火星,通过落到地球的陨星而传播到地球。 1965年,水后4号探测器拍摄了22张火星地面照片,火星上有草原和森林的说法遭到否定。火星与月亮一样,地面是陨石坑荒原。 1976年,海盗号着陆来到火星地面,它没有发现令人激动的生命和有机分子踪迹。尽管这一使命是科学与技术的胜利,但是火星上没有生命的探测结果使外星生物学沉寂了20年。

人教版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现在世界上汉文化正热,但普遍认为汉语难学难教,语法尤其如此。因为难学难教,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口语”和“书面语”并进还是分开的争论;而对于语法之难,一方面是语法理论繁杂且分歧重重,令人莫衷一是;一方面是教学缺乏理论和方法的支持,基本还只能凭经验。这都发人深思: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是什么样的关系?汉语到底有没有“自己”的语法? 阅读孟昭连教授的《之乎者也非口语论》一书似乎能破解我们这两个方面的疑问。本书从古文文法中“辞”的角度说清了文言区别于口语的具体方式,进而论证了古文语法的独特之处,为我们解构文言、读懂古文提供了很好的途径,更对汉语语法有了创造性认识。 孟教授在书中回答了“汉语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的问题。他阐述了古文“意内而言外”的概念。语言和文字的作用都要表达“意”,但二者又有所不同。很多场景下,对话不仅要讲究吐字发音,更要有声音的长短徐疾、停顿等变化,来体现说话人的心态、逻辑意向、话外之音等等,这时,语言不仅要“以字显意”,还要加进去“辞”来足意,“之乎者也”就是典型的“辞”,是口语中没有但文字里面非常必要的部分。 古文中这些“辞”大多是假借来的。借用一个现成有意义的汉字,赋予它新的内涵,起到文章中虚之又虚的“托精神传语气”的作用。孟教授认为这都是先贤大儒们对汉字创造性的运用,使语言具有了极强的表现力,极丰富的文化承载力,既可微言大义,也可蔚为壮观。 孟教授还回答了“汉语到底有没有‘自己’的语法?”的问题。从上个世纪开始,语言界的大师们就在探索汉语自身的规律。与印欧语系的“以音表意”、文字符号本身没有什么意义相比,汉语是音、形、义三位一体,是“意”以形和声音形式的双重表达。汉语的文字和口语相对独立、也相互联系,汉字是字形直接表意,发音是隐而不显,从文字到思想不必经过声音环节,走的是视觉路线;而口语是以音表意,不必经过视觉环节。随着大一统文明的推进、文章的发达,口语又受到了文字的影响与制约。从现在的研究来看,汉字在初创之时起就是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形、音、义完美统一,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 我们去哪里寻找华文的根?去哪里寻找汉语的本质?孟教授给我们做了回答,那就是,在传统语言文字中找,在古典文学中找。这一切巨大的财富,是汉语乃至华夏文化回归的希望所在。 (摘编自子明《跳出西学框框回归汉语本质——评孟昭连教授〈之乎者也非口语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辞”的角度虽小却能让人理解文言与口语的区别,更能显现古文语法的独特之处。 B.先贤创造性运用汉字主要体现于假借虚之又虚的“辞”,赋予新意来“托精神传语气”。 C.印欧语系的文字创制是为了高效反映语音、记录语言,文字附着于语言而产生意义。 D.汉语形成过程中逐渐自成语法体系,文字和口语是相对独立又互相影响与制约的关系。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书评首先交代了“汉文化热”却汉语难学难教的背景,引出写作这篇书评的目的。 B.文章倒数第二段把印欧语系与汉语规律作比较,直接回答了文章开头提出的两个问题。 C.本文呈现总分评析思路结构,首先总评书的特点,然后围绕两个问题展开,思路清晰。 D.本文贯通了孟教授书中的论点和自己的评析,这种写法增强了书评的学术性和思想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人在书面表达中一般很讲究修“辞”,一般的口语表达,则不会讲究修“辞”。 B.古文是“以字显意”、“加辞足意”,那么,阅读古文就要重视“之乎者也”这类“辞”。 C.既然汉语本身具有比较完善的体系,那么就说明我们的汉语实际上是不难学难教的。 D.加强传统语言文字的研究,积极传播古代经典文学,这会有助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卧铺

上海市2018年静安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精心整理

上海市2018年静安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精心整理 2018.05 一、积累应用(10分) 1. 按要求填空。(5分) ⑴总为浮云能蔽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_____ 《登金陵凤凰台》)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曾子曰:“ ,任重而道远。”(《论语》)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过三种之境界”,其中形容第二种境界的 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2. 按要求选择。(5分) (1)卓不凡同学恃才傲物,好友想写一句话劝诫他,以下句子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 A. 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欧阳修) B.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 C. 金以刚折,水以柔全;山以高移,谷以卑安。(葛洪) D.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2)填入下面句子空白处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①银行应遵循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可比性原则,规范地[甲]?过审计的年度财务报告。 ②教师职业的性质不明确,其特点也会不明确,不仅给教师带来[乙],也给管理带来了困难。 A. [甲]透露[乙]疑惑, B. [甲]披露[乙]困惑 C. [甲]披露[乙]疑惑 D. [甲]透露[乙]困惑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中国怎样成了中国人的中国 ①公元前7500年左右,中国开始出现农作物和家畜,还有陶器和打磨的石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动植物驯化中心之一。中国广大的幅员和生态的多样性造就了许多不同的地区性文化。在公元前第四个千年 期间,这些地区性文化在地理上扩张,它们开始相互作用,相互竞争,相互融合。文化多样性地区之间的交流,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和技术,而交战的酋长管辖地之间的激烈竞争推动了规模更大、权力更集中的国家的形成。 ②虽然中国的南北梯度妨碍了作物的传播,但这种梯度在中国不像在美洲或非洲那样成为一种障碍,因为中国的南北距离较短;同时也因为中国的南北之间既不像非洲和墨西哥北部那样被沙漠阻断,也不像中美洲那样被狭窄的地峡隔开。倒是中国由西向东的大河(黄河、长江)方便了沿海地区与内陆之间作物和技术 的传播,而中国东西部之间的广阔地带和相对平缓的地形最终使这两条大河的水系得以用运河连接起来,从而促进了南北之间的交流。所有这些地理因素促成了中国早期的文化和政治统一,而西方的欧洲虽然面积和中国差不多,但地势比较高低不平,也没有这样连成一体的江河,所以欧洲直到今天都未能实现文化和政治 的统一。 ③在中国,有些新事物是由南向北传播的,尤其是铁的冶炼和水稻的栽培。但主要的传播方向是由北向

2020届高三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或IS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 2.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卡面清洁和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1-3题。 “你凝视过什么就会被什么塑造”,宁肯在最新散文集《北京:城与年》的《北京图书馆》一文中,于结尾处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人、城、年,有些事物看起来无关,实际有着更深的关系。但往往你又说不清楚,许多东西就是不能说才存在。就像我们很难分清楚人、城、年这三者,谁在“凝视”的过程中占据着更为主体的地位。或许是人经历了年的堆砌慢慢咂摸出城的韵味,或许是人在一座城待久了缓缓体悟到年的流转,亦或许是静默凝望着的城与年因人的偶然介入更添了些许心史与灵性。就像五六十年代的北京,从空中看去一大片四合院一望无际的灰色屋顶,空旷如波浪。猫看着鸽子飞,在角落或在枯草中,一动不动。一般没什么办法,或者永远也没办法。这是猫与鸽子的世界,也是城与年的时空。 偶尔,会有个小孩爬上屋顶,探头探脑,与猫、鸽子构成另一种人、城、年的关系。之于个体的人,城市意味着记忆、成长、开始、结束,或重新开始。它是时间的容器。即便是在“城与年”的左边添上一个冒号,并于冒号的左侧加上“北京”二字,人、城、年的范围似乎也并未因“北京”这一特定符号的限制而缩减,反倒变得更加鲜活与莫测起来。 无明的时间,超时间的时间,仿佛一个小老头,但又是最纯粹的孩子。前青厂、琉璃厂、

(职高语文第一册期末测试卷

职高语文第一册期末自测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测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24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尴尬.(gà)嗔.怪(chēn)奢.望(shē)心急如焚.(fěn) B.拮据.(jū)星宿.(xiù)扁.舟(piān)自怨自艾.(yì) C.桎梏.(gù)夙.缘(sù)打烊.(yáng)相濡.以沫(rǘ) D.虔.诚(qián)皈.依(guī)半晌.(shǎng)蓦.然回首(mǜ) 2.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看到我一副悠哉游哉自得其乐的样子,她难以掩饰她的厌恶。 B.安分守己并不是一个贬义词,甚至不是一个中性词,“安分”是不容易的,在这个对代,“守己”则更不容易! C.操纵“埃尼阿克”当然是件无上光荣的事。 D.只要计算一下我们一生吃进去多少谷物,饮下了多少清水,才凝聚成一具美仑美免的躯体,我们一定会为那数字的庞大而惊讶。 3.依次填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但这小小校园却让所有在这里住过的人梦绕魂牵。 ②中间歪歪料抖一条细路,是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的,但却成了自然的。 ③牛郎织女两星不是绝对的“恒”,但每逢七夕并不能看出它们向对方移动丝毫,更谈不到“渡河”。 A.终生界限虽然当然 B.终生界线即使也就 C.终身界线虽然也就 D.终身界限即使当然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你不该饭前吃东西,”她说:“你吃饭会没胃口的。” B.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 C.燕园其实不大,未名不过一勺水:水边一塔,并不可登;水中一岛,绕岛仅可百余步;另有楼台百十座,仅此而已。 D.(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5.下列句子中成语的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年轻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容易犯自鸣得意 ....的毛病,还美其名曰“自尊自信”,这 是值得年轻朋友注意的一个问题。 B.尽管陈水扁“执政”的八年间在两岸关系上翻云覆雨、兴风作浪 ....,但始终无法改变台湾的主流民意,和平发展仍是绝大多数民众的企盼。 C.“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 .. 仰止 ..。 D.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地慷慨解囊 ....,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知耻则有所不为 耻感文化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它萌芽于早期国家形成的尧舜禹时期,至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对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耻感文化,立足于人的个性修养,延展到整个社会的道德评价机制,具体表现为向内和向外两个层面。从向内的方向看,首先,它强调个人的修身,要求内省、慎独、反求诸己,通过正己而达到正人,这一点构成了耻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次它激发人的奋斗精神,“行己有耻”,它使人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道德实践而积极进取,不屈不挠,利于形成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孔子有言:“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在这天下三德中,知耻居于最深层次,它对好学、力行乃至其他种种行为发挥着重要影响。孟子进一步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倡导“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修养方法。由孔孟所倡导的人生理想和实践,为中国历代志士仁人所认同,成为他们立身行事的楷模,造成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刚正之气,形成一种刚直不阿、特立卓行、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再次它崇尚操守,褒扬气节。由于耻感文化能使人从内心控制自己的行为,因而形成中国古代崇尚操守、不媚时俗的道德品格,其具体内涵就是指廉洁正直、守志不辱的人生品行,最终则是在这种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气节观。 从向外的方向看,耻感文化对人的一个基本行为要求就是改过迁善,见贤思齐。这是建立于耻感文化基础上的内省机制的外化,“知耻则有所不为”,进一步做到改过迁善、见贤思齐、最终而达到“至善”的崇高境地。其次是建立于耻感文化基础上的社会道德评价机制。特定社会中的道德规范是耻感发生的外在依据,因而“以何为耻”是个具有鲜明时代性的问题,它与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有着密切联系’。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凡是缺乏道德、丧失廉耻之人都会遭到全社会的谴责,无德、无耻之徒都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耻感文化的生理基础在于人的物质个体对外界的反映和反应;它的心理基础在于人们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它的社会基础在于人们对社会行为规范所达成的共识。中国之所以特别强调礼、义、廉、耻,是由于古人早已认识到人的内省和自律对控制人的行为有着巨大的作用,因而才有“知耻而勇”“知耻则有所不为”的论断;也认识到无耻之徒为一已私利而不惜、不怕损害社会的利益,因而也违背了人们共同认可的社会公德和普遍的行为规范。所以,必须发掘人的羞耻之心,从根本上使人达到道德上的完善,这在今天尤其值得大力继承和弘扬。(选自《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的耻感文化包括人的个性修养和整个社会的道德评价机制,具体表现为向内和向外两个层面。 B.以强调个人的修身为核心内容的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对数千年以来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耻感文化能激发人的奋斗精神,使人为实现人生理想和道德实践而积极进取,是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 D.孔子所提出的好学、力行、知耻被称为天下三德,其中知耻很重要,它对好学和力行都有很大的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耻感文化起源于尧舜禹时期,是优秀的文化传统,它要求个人要内省、慎独、反求诸己,通过正己来正人。

(完整版)2018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浦东新区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高三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答题纸共2页。 2.作答前,在答题纸正面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装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4.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________________,断桥头卖鱼人散。(马致远《双调·______·远浦帆归》) (2)鸟雀呼晴,__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3)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时空转换表现情感转折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对联中不适合挂在戏台上的是( )。(2分) A.辨忠奸不外人情天理,思果报即在目见耳闻。 B.六礼未成转眼洞房花烛,五经不读霎时金榜题名。 C.怒骂笑啼皆学问,悲欢归去尽人情。 D.琴瑟春常在,芝兰德自馨。 (2)阿尔法狗在业内的影响力并不像在大众中那么大。因为在人工智能领域每个方法都有局限性,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神秘感也就和现在的这些疑惑和担忧一起,烟消云散了。(3分) A.等到对新出现人工智能的每个部分都有比较清晰的了解时 B.所以对人工智能每个新出现的部分都有十分清晰的了解时 C.但是对人工智能的新出现的每个部分都有比较清晰的了解 D.虽然对新出现的每个人工智能的部分都有十分清晰的了解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诗与城市 孙琴安 ①诗人居住城市,在城市生活,天天面对城市,很自然地便会以城市为题材,写城市的诗也就日渐增多。难怪近些年来城市诗的观念不止一次地被提出, 诗与城市的关系也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②如果从文学渊源上来说, 诗与城市的关系远不如小说密切。最初的诗多采自乡村田间,在古希腊则有“牧歌”,或称“田园诗”.而最初的小说则来自“街谈巷语”,天生就与城市有关,与城市并存共盛,无论是唐宋间的“说话人”,宋元间的“话本”,还是明代的“拟话本”,即“明之拟宋市人小说”如《三言》《二拍》等,都是为了满足市民的需求而在城市中产生的。至于近现代报刊杂志在城市的发轫,以及报纸所辟出的“小说林”、“小说连载”之类,也都是为了满足市民的需要而应运而生的。可以这样说:中国小说发展的每一步,都与城市有关。而诗歌却无这般幸运。随着城市的愈加发达,对诗的挑战会越大,对小说则更有利。 ③因为小说的艺术要件是人物和故事,而城市正是各种人群的聚集地,与人有关的各种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故小小说家入城,如鱼得水,有着写不完的人物与故事。难怪巴尔扎克面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

江苏省苏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019.1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庄子于学无所不窥,但真正令人无法的是他的天才和洒脱。谁能像他那样用微笑来面对丑恶?而这微笑,只是轻微的一丝,不易察觉地掠过他的脸,便如炎阳照雪,那些丑陋悄然。他只微微一笑,显出大智慧在面对丑恶世界时的从容与最使人的平淡。 A. 望其项背溶化喜不自胜 B. 望尘莫及融化喜不自胜 C. 望尘莫及溶化忍俊不禁 D. 望其项背融化忍俊不禁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重创作者好讥笑搞评论的人是寄生的“木耳”,,,。,, ,鲁滨逊也要依靠他人制造的工具。 ①就社会的一切关系来说②最初的批评诚然是依附于作品而存在的③彼此间原都有互相依存的需要 ④随着时代和自身的发展⑤天下决没有绝世独立生活在真空中的人⑥它就有了自己相对独立的发展道路 A. ②⑤①③④⑥ B. ②④⑥①③⑤ C. ①⑤③④②⑥ D. ①③②④⑥⑤ 3. 下列诗句涉及的传统节日,按农历一年内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②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 ③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④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 A. ①③②④ B. ④②③① C. ③④①② D. ②③①④ 4. 下列诗句中,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A. 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B.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C.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D.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二、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书姜次生印章前 周亮工 姜次生正学,浙兰溪人,性孤介,然于物无所忤.。食饩于邑,甲申①后弃去,一纵于酒,酒外惟寄意图章。得酒辄醉,醉辄呜呜歌元人《会稽太守词》。又好于长桥上鼓腹歌,众环听,生目不见,向人声乃益高。每醉辄歌,歌文必《会稽太守词》,不屑他调也。 方邵村侍御为丽水令,生来见,谓侍御曰:“公嗜图章,我制固佳,愿为公制数章。正学生平不知干谒,但嗜饮耳。公醉我,我为公制印。公意得,正学意得矣。”侍御乃与饮,醉即歌《会稽太守词》。于是侍御得生印最多,侍御署中酿亦为生罄.矣。 一夕,漏下数十刻,署中尽熟寐,忽剥啄甚。侍御惊起,以为寇且发,不则御史台霹雳符也。惊起询,则报曰:“姜生见。”侍御遣人谢曰:“夜分矣,请以昧爽。”生砰訇曰:“事甚急。”侍御以生得他传闻意外也,急趋.迎之,执手问故。曰:“我适为公成一印,殊自满志,不及旦,急欲令公见也,事孰有急于此者乎?”遂出掌中握视之,侍御乃大笑。复曰:“如此印,不值一醉耶?”于是痛饮,辨明而去。去又于桥上歌《会稽太守词》。桥侧饼师腐家起独早,竞来听之,谓此君起乃更早,遂已醉耶。生意乃快甚。 生无妻,无子女,常自言曰:“曲蘖吾乡里。吾印必传,吾之嗣续也,吾何忧?”别侍御返里.,年八十,卒。

高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

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 2012-2013学年第 一 学期 《语文》 课程期 末 试卷(A )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选择题(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骷髅. lóu 精髓. suí 炽.热 chì 给.予jǐ B .雄峙. zhì 萌蘖ni è 古刹.ch à 漩. 涡xuán C .青苔.tái 贮. 藏chǔ 愕.然è 不屑.xiè D. 解剖.pōu 嫉.妒jì 切削xiāo 档案.à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畏葸 参禅 鸠占雀巢 摩肩接踵 B .寒喧 坎坷 严惩不贷 一筹莫展 C .伸张 宏伟 鞭辟入里 轻歌曼舞 D .题纲 参与 功亏一篑 牵强附会 3、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 .无论世事怎样多姿多彩,林林总总,这个核却是千篇一律,万变不离其宗。 B .窗外正好是黄浊浊的黄浦江,江对面浦东工厂的烟囱和田野历历在目。 C .有些记者为制造轰动效应,编造骇人听闻的新闻,这违背了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原则。 D .挂在墙上的这些装饰品,已成明日黄花,应该换下来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证明诚实守信是决定一个企业成功和失败的关键。 B .虽已离休多年,但他总忘不了哥哥参军是对自己的评价:一个人道主义者。 C .规范农贸市场,需要采取建立责任制和加强法制双管齐下,否则很难有大的成就。 D .在战胜“非典”后,广东省人大就不吃野生动物等热点问题举行了立法听证会。 5、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胡同”原是朝鲜话,有“胡人大同”的意思。 B .《国语》、《史记》、《汉书》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纪传体、断代体史书。 ………………………………………装…………………………………………订……………………………………线……………………………………

2018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题

2018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 一积累应用10分 1.要求填空。(5分) (1)子日:“君子固穷,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______》)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描写梦中的声音,意动林泉,使人心胆战。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老吴七十学绘画,今天开画展,朋友发来短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B.沈教授为人诚挚,默默奉献数十年,深受爱戴,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C.王老师备课总是深入而又全面,她知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 D.小赵的论文缺乏独到见解,他的导师给他写评语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艺术家可以活在艺术史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艺术可以 保持对于时代的必要的冷漠,从而彰显艺术的自主性品格。 艺术的独立性不是说艺术可以断绝与时代的关系 他们也活在社会历史之中 但更为普遍而真实的是 而是说作为一种抵抗方式 A. B. C. D.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自怒哀乐的经济逻辑熊秉元 十八世起的哲学家休谟说:“理智乃情感之奴。”也是说,人是情感、情绪的动物。 哲学家大多认为,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是驾驭人的原始力量,理智不是居于支配和奴役的地位,人的境况,还真是可悲可悯。 然而,法国人类学家列堆·斯特劳斯提醒世人:原始都落里看来古怪甚至是荒诞不经的仪式举措,背后其实都是有逻辑的。这位大师的见解,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学界和世人对原始部落的认知。 既然原始部落那些古怪的仪式举措可以用新的方法得到解释,那么,情感、情绪是不是也可以用新的眼光得到新的、不同的解读呢? 我们先从简单的例于说起,如果人真的是情感的动物,那么一旦受到处部环境的刺激,就应不加控制地将情感表达出来,可是,被师长责备时,有多少人会回嘴或怒目以对?对于上司或面试的主考官,有多少人会直接宣泄心中不满的情绪?大概不多,除非打定“此处不留人”的主意!可见,人并非情感的动物。情感的运用其实有规律可循。用经济学的话来说,就是对成本和效益的考量:对师长、上司、主考官等宣泄不满,成本高而效益低,做了不划算,因此不值得这么做。 比较复杂的一种情况是:很多人把气往父兄弟身上出,对朋友却格外客气有礼,家人似乎比不上朋友,这又是为什么呢?这种现象看起来奇怪,其实一点就明,还是成本效益的考量:家人被得罪,总还是家人,血总是浓于水;可是朋友被得罪了,可能就不再是朋友了,甚至会变成敌人,因此,无需掰指头加减计就知道,得罪朋友成本高而效益低,得罪家人则不然。万物之灵的人,自然会去彼取此。 可是,另一种情况也屡见不鲜:得罪朋友时,不大会有罪恶感;做了对不起父母的事,负罪感往往很重,这同样不难解释。传统社会里,家庭要发挥生产消费、储蓄保险等功能,家人一起面对自然和社会的考验,一起度过天灾人祸。父母子女之间关系紧密,才能同舟共济。使关系紧密,最好在观念上发展出支持伦常结构的对应条件,“父慈子孝”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

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答案 1.D(忽视:不注意,不重视;漠视:冷淡的看待,不注意。出人意料:事物的好坏、情况的变化、数量的大小等出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事与愿违: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史无前例: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指前所未有。震古烁今:震动古代,显耀当世,形容事业或功绩非常伟大。) 2.A (B动宾搭配不当,“减少……危害”或“降低……浓度”;C成份残缺,在“以至于”后面添加“我们”;D关联词位置不当,“不仅”移到“市委市政府”前面) 3.C 4.B(语出韩偓《春尽》A“水”字重复且意境不合;C“娇啼色”“归别涧”不对仗且平仄不合;D“雁迷寒雨”和“细水浮花”不对仗) 5.C(指的是做大事的人不拘泥于小节,有大礼节的人不责备小的过错。) 6.B(交:结交) 7.C(A.表转折,却/表因果,因而B.介词,把/连词,来C.均表判断D.代词,这种情况/主谓之间,无意义)

8.(1)长久出兵在外,就会使军力受损(译为“使兵器破败”亦可),使锐气受挫(如果将“钝兵挫锐”当互文意译为“使得士气大减”亦可),别国就会乘你疲惫时而起兵进攻你。(“暴师”“钝兵”“挫锐”“弊”各1分) (2)凭借孙武自己写兵书(的能力),尚且不能自己(熟练)运用因而遭到失败。(前一个“以”、“为”、“自用”、“败北”各1分) 9.孙武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或“纸上谈兵”)。(单方面强调“理论出色”或“用兵不力”,给2分) 【参考译文】 同天下的士人谈论用兵的事,说“我不会用兵”的人有几个?(在这些人中)向他提出理论上的问题而难不倒他的,又有几个?在理论上难不倒他,用他来领兵打仗而能够难不倒他的,又有几个?哎!至于说领兵打仗而能始终难不倒他的人,我从来没有见过哩! 孙武写了《孙武十三篇》,军事家都把他当作老师。然而依照我的看法,孙武是谈论兵法的杰出人物!他的书论述奇特、权变、秘密、机智这些用兵的技巧,神出鬼没,自古以来那些谈论用兵的著作,极少能比得上的。从这一点来揣测他这个人,一定具有应付敌人的无穷才能。(却)不知道他领兵打仗竟不能每战必胜,而且和他在书中谈的相距甚远。 当吴王阖庐攻入郢都的时候,孙武为统帅。等到秦国和楚国联合打败吴国的军队,越王勾践率大军进入践踏了他的国家,外祸内患一朝接踵而来,吴王奔逃,来不及自救。孙武完全没有一点办法消除

职高三语文期末考试卷

高三语文期末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分数________ 一、选择题语文1-10(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出阁.(gé) 堤.岸(dī) 敷.衍(fū) B.窘.迫(jiǒng) 静谧.(mì) 遒.劲(qiú) C.揣.摩(chuāi) 拖沓.(dá) 陶冶.(zhì) D.闲暇.(xiá) 晦.涩(huì) 杜撰.(zhuàn)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化妆品化装游行陷井跌宕生姿 B.腊烛别具风彩安祥食不果腹 C.圆珠笔有张有驰弘扬循规蹈矩 D.攀缘始作俑者翔实词不达意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他们打得你死我活,好像有不共戴天 ....之仇。 B.人民组织起来和杀人放火、惨绝人寰 ....的日寇英勇斗争。 C.他妈妈一进来,我们全寝室的人不谋而合 ....地站了起来。D.听到这消息,他觉得天在旋,地在转,头重脚轻,身子情. 不自禁 ...地摇晃起来。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爱热闹,也爱独处,爱群居,也爱冷静。 B.小王和小李的父亲,今天早早来到了学校。 C.个个面目不同,这是一句笼统的评语。 D.鲁迅对我们并不陌生,他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红衣少女从桥那头走过来,大约十五、六岁的样子。 B.以前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C.下学期就要文理分科了,你是读文科呢?还是读理科呢? D.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6、下列含两个通假字的一项是() A.岁亦莫止 B.距关,毋内诸侯 C.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D.赢粮而景从 7、下列各句修辞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B.粉色的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C.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D.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牛伯伯打游击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 8、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 B.小说的三要素是时间、人物、地点。 C.诗经的第一篇是《关雎》。 D.散文、小说、诗歌、议论文是四大文学体裁。 9、下列各句背诵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千呼万唤始出来,忧抱琵琶半遮面。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1)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德性主体的德性审美选择 我们探讨德性是什么,不是为了知,而是为了成为善良的人,若不然,这种辛劳就全无益处了。人性本无善恶之分,善与恶是人选择的结果。德性主体对德性伦理的选择和自我人格建构是一个非常实际而意义深远的问题。康德对德性主体的德性选择非常重视,他指出意志决定行为,而道德法则决定意志。他认为,只有主体的意志遵循道德法则而促成的某种行为才是有道德的行为,这种行为才是有道德价值的。为了道德法则而发生的行为才具有道德性。在康德看来,道德法则是最高律令,而且是超越经验、超越功利的纯而又纯的先天理性,如果一种意志行为带有经验杂质,它就不具道德价值,就没有审美意义。康德认为带有感情因素去同情、帮助别人就没有道德性,就不是他津津乐道的纯粹美了。例如,一个男子去帮助一个貌美的女子,可能是出于喜爱而不是出于道德,相反,去帮助一个老太婆,他倒可能出于道德良心而不夹杂任何功利或好恶感情去帮助她。前者无道德性,后者有道德性。 德性不是天生的,而是人的一项成就,是通过教化、引导、培养形成的。孟子说:“无教,则近于禽兽。”对于美德,我们仅止于认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努力培养它,运用它,或是采取种种方法,以使我们成为良善之人。因此,自古以来,道德家们制定了种种德性规范,通过各种方法和形式对人们进行教化和规范,实现德性人格的建构,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事实证明,德性教化如果变成一种借助于外部权力的强制性灌输而不是引导对象的人性自觉和对事理的深切感悟,必将事倍功半,甚至导致逆反对抗;而德性规范本身如果违背人性或固守陈旧落后的德性观念,同样必然带来消极后果。这方面,历史和现实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验教训,尤其是当前我们的道德教育少有实效的原因是非常值得反思的。 建构美好的德性人格,必须努力建设一种优质的德性文化,一种审美的德性文化。中国古代传统哲学认为人性、人生有四个层次的境界,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是:动物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在这四种境界中,道德境界是高于动物境界和功利境界的。但是,道德境界并没有完全摆脱社会功利的支配,没有达到真正的审美的自由境界,不是最高的人性和人生境界。因为,天地境界才是物我同一、天人合一的忘我超脱、自由的境界,这才是真正的审美境界的特质。德性文化只有与天地境界相融合才是真正的审美的德性文化。努力创建这种审美的德性严重流失的今天,呼唤和建构一种新的德性审美文化,无疑是现实和历史的必然要求。 (选自《学术研究》,有删改) 1.下列关于“德性”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A.德性的主体对德性伦理的选择和自我人格的构建非常重要,弄清楚德性的内涵,有助于我们成长为一个善良的人。 B.德性与人性都不是天生的,无善恶之分,它们都是人选择的结果,是人的一项成就,是通过教化、引导、培养形成的。 C.对美德有了明确的认识也未必能成为一个良善的人。要成为良善的人,还必须努力培养与运用美德,或采取种种方法。 D.有德性的人是有教养的人,有德性的社会是文明的社会。当社会德性严重流失,构建新的德性审美文化就显得尤其必要。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 ...的一项是()A.康德认为道德法则决定意志,意志决定行为,因主体的意志遵循道德法则而产生的行为才会有道德价值。B.为了实现德性人格的建构,自古以来的道德家们制定德性规范,并通过各种方法和形式教化和规范人们。 C.中国古代传统哲学认为人一生要经历四个层次的境界,依次是动物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D.天地境界才是真正的审美境界。因为,天地境界天人合一、忘我超脱、自由,具有真正的审美境界的特质。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 ...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康德认为道德法则是超越经验和功利的先天理性,一个有经验的人的任何意志行为,都不具道德价值,没有审美意义。 B.通过引导人性自觉和对事理的深切感悟,可以有效实施道德教化,而借助外部权力强制灌输,教化效果会大打折扣。 C.当前我们的德育教育少有实效,我们要从当前的德性教化、规范本身去反思,也可以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寻求有效途径。 D.如果不与天地境界相融合,德性文化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审美德性文化,也就难以起到助力美好德性人格建构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文段,完成4~7题。(19分)王利用,字国宾,通州潞县人。辽赠中书令、太 原郡公籍之七世孙,高祖以下皆仕.金。利用幼颖悟, 弱冠与魏初同学,遂齐名。初事世祖于潜邸,中书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