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急诊医学概论 讲稿

急诊医学概论 讲稿

急诊医学概论 讲稿
急诊医学概论 讲稿

第一章概论

一、急诊医学的概念与范畴

(一)急诊医学的概念

急诊医学(emergency medicine)是一门临床医学专业,贯穿在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救(手术)、危重病监护过程中的心肺复苏、现场急救(first aid)、创伤急救、急性中毒、急危重病、儿科急诊、灾害救援的理论和技能都包含在其学科范畴中。急诊医疗的主要任务是对不可预测的急危重病(症)、创伤,以及患者自己认为患有的疾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或对人为及环境伤害给予迅速的内、外科及精神心理救助。

传统认为,急诊是紧急救治的过程和医疗的前期阶段,仅对住院前患者的伤、病情简单评估,经专科会诊及初步处理后,再收入院进行治疗。现代医学对创伤、疾病早期发展影响临床预后认识的深入,公众对急诊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EMS)需求的日渐提高,医疗技术的快速进展,都要求在致伤或发病早期快速采取有效的救治,如现场基本生命支持,止血,包扎,固定,镇痛,液体复苏,抗感染初始治疗,确定性手术,早期冠状动脉再开通等。目的是在“黄金时间”内抢救生命,控制病情发展,保护器官功能,争取良好的临床预后。所以,集中人力、技术和设备的优势资源来发展急诊学科,对提高社会和医疗机构急诊医疗水平和急救反应能力至关重要。

“急诊”与“急救”经常被混用,含义却有所差别。急诊医学专业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更突出对急危重病(症)、创伤及伤害急性发生和(或)加重过程中特殊规律的探讨研究和救治措施,如现场急救、安全转运、医院急诊及对危重症的器官功能支持。目前医院急诊中大多数患者并非都是真正需要紧急救治的危重患者。而在院前急救中,特别是重大灾害事故发生时,往往需要调动全社会总的救助资源,涉及政府部门、交通、通讯、消防、公安以及军队等方面的通力协作。

急诊医学是对急危重症、创伤和意外伤害评估、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的学科专业体系,其核心是判断、救治急危重症和创伤。急救医学则侧重对急危重症、创伤、灾害事件的急救反应能力,包括急救人员、车辆、通讯的调动准备,现场初级抢救、转运过程,到达医院的抢救,更加突出抢救生命和稳定生命指征的救

治和组织管理,其核心是急救的合理过程;还涉及熟练急救技术,有效使用;也包括培训非专业人员或普通公众了解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和技能,鼓励他们参与到突发伤病的自救互救中。由此可见,急诊与急救二者所涉及的理论和实践相互交叉、重叠,在医疗任务上有所不同,二者可以融合在一个完整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之中。

(二)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我国完整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 EMSS)是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危重病监护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1.院前急救院前急救(prehospital emergency)是指到达医院前急救人员对急症和(或)创伤患者开展现场或转运途中的医疗救治,急救人员也可以包括经培训的非专业人员。院前急救机构包括急救中心和各级急救站点,也可以是承担院前急救任务的医院急诊科。其主要任务是:①对求救的急危重症和创伤患者进行现场生命支持,包括快速稳定病情和安全转运;②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难事故紧急医疗救援;③在特殊重大集会、重要会议、赛事和重要人物活动中承担预防意外的救护;④承担急救通讯指挥,是联络急救中心(站)、医院和上级行政部门的信息枢纽;⑤参与非专业人员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培训。

院前急救作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技术指标的评价可以控制急救医疗服务质量。院前急救的技术指标有:

(1)院前急救时间:包括:①急救反应时间:是从接到求救电话到派出救护车抵达伤病现场的平均时间。受通讯、交通状况、急救人员数量、车辆配置、急救站点分布、急救半径等因素的影响。国际目标要求为5-10分钟。②现场抢救时间:是急救人员在现场对伤病员救治的时间。要视伤病员情况允许安全转运而定,也根据是否急需送往医院接受关键性治疗的要求而定。③转运时间:即从现场到医院的时间。往往取决于交通状况、有能力接受危重伤病员医院的分布等因素。

(2)院前急救效果:除上述影响急救反应时间的因素外,急救设施的装备、急救人员的素质和急救技术水平,以及院前急救系统的管理水平都会影响急救的实际效果,如院前心脏骤停的复苏成功率常作为评价急救效果的主要客观指标之一。完善急救设施建设、提高急救技术和管理水平、实施标准化急救流程都是非

常必要的。

(3)院前急救需求:随着人们对EMSS的认识和了解,院前急救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能否满足对求救出车和及时出车的需求,救护车值班数量、分布,急救电话的反应,急救人员素质等都会制约需求的满足。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害事故的紧急救援能力也是衡量满足需求的重要指标,同时要求急救医疗机构与其他救援机构的相互协调,共同完成重大灾害事故的救援任务。从这一角度看院前急救也是政府通过急救机构实行向公众提供急救医疗服务的职能。

2.医院急诊医院急诊(hospital emergency)是EMSS中最重要而又最复杂的中心环节,处于医院医疗的第一线,承担24小时不间断的各类伤病员的急诊和紧急救治。医院急诊的能力及质量是医院管理、医护人员素质和急救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

急诊科(emergency department, ED)作为一个跨多学科专业的二级临床科室,在医院中是应有相对独立区域,设置布局合理,急救设施齐备,人员相对固定,能承担医疗、教学和科研的综合性科室。其主要任务是担负急诊伤、病员院内急诊和部分危重症患者的急诊监护治疗,也可根据所在地区特点参加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又面向整个社会承担大量非急诊患者的门诊工作,合理处置和分流病员,准备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成批量伤病员的急救,充分利用好有限的急救资源,是医院急诊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所以,组织协调好医院各专业科室参加急诊会诊、救治,尽快收容危重患者人院治疗也是急诊工作的职责。

急诊分诊要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分为5类:

(1)急需心肺复苏或生命垂危患者(fatal patient):要刻不容缓地立即抢救;

(2)有致命危险的危重患者(critical patient):应在5-10分钟内接受病情评估和急救措施;

(3)暂无生命危险的急症患者(acute patient):应在30分钟内经急诊检查后,给予急诊处理;

(4)普通急诊患者(emergency patient):可在30分钟至1小时内给予急诊处理;

(5)非急诊患者(non-emergency patient):可根据当时急诊抢救情况适当延时给予诊治。

经过急诊诊治的患者,根据病情决定给予急诊手术、人院治疗、危重症监护治疗、急诊留观、转专科门诊或离院等处理。

医院急诊存在多种运行模式:①具有相对独立的综合诊治能力,可以解决大多数急诊的内、外科问题,对急诊危重症、创伤病情进行初期评估和处理;②仅能解决部分急诊内科问题,要依靠各专科参与急诊、会诊和收容;③较不发达地区的急诊仍只提供分诊和简单处置后收入院。根据我国医院急诊发展现状,许多以急症就诊患者一时难以明确诊断,或者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和(或)衰竭,造成专科收容困难,使大量急危重症患者较长时间滞留在急诊科。这要求医院急诊具备对各类疾病的综合诊治能力,从而使我国很多地区有一定规模医院的急诊科形成了具有危重病监护、疑难病诊治和创伤救治功能的模式。

3.危重病监护危重病监护(critical care)在国外发达国家医院中未设置独立的急诊危重病监护室,但在急诊抢救区内具有实现完备抢救和监护的功能,即抢救床单位都有完备监护设备,能进行生命及器官功能支持。危重病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的两个基本特征是:①在严重伤病发生后的“黄金时间”内给予适当的救治,以避免死亡和伤残;②经过危重病特别培训的医护人员较内、外专科人员会更加有效地处理危重患者。在急诊医学发展较完善的发达国家,对急诊危重患者在急诊停留的时间有所要求,甚至用23小时危重病监护的概念,为使危重患者在急诊停留时间不超过一整天,目的是随时提供一个快速、有效的急救资源。危重症患者人住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有其标准,住在ICU的时间本身就是一项评价医疗效果的指标,在急诊和ICU停留的时间已用于衡量医疗质量。

根据我国现阶段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状况,在我国较大的综合型医院急诊科中建立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 EICU)已是很普遍的现象。因为,急诊救治的危重症患者难以按时间要求收入院,急危重症患者在急诊科长时间停留更需要实施严密监护,这类危重患者的特点是:①心肺复苏后生命指征不稳定,需要持续循环呼吸支持;②病情垂危已不能搬动、转运;③只需要短时间监护救治即可治愈,无需再住院治疗;④其他专科难以收住院的危重患者。

EICU从急诊综合救治的理念和急诊实际功能上已得到肯定,但从EICU各

项质量控制指标上,让所有急诊科建立起标准化的ICU很难实现,特别是对EICU 环境要求较高,如消毒隔离、空气洁净等。急诊危重病抢救中医务人员、医疗器械、物品快速频繁流动,常会难以实现ICU的质量控制标准,实际上形成了EICU 半开放的监护环境特点。为便于突出EICU的特点,应称之为ECU (emergency care unit,急诊监护病房),如同CCU所特指冠心病监护室(coronary care unit),是以监护心律失常和心脏功能变化为主,并不要求特殊洁净环境。ECU建设应更注重快速、有效的抢救,加强各器官功能的监护与支持,如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实施静脉溶栓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社区获得性感染的危重患者采取早期危险评估,经验性初始抗感染治疗,液体复苏和器官功能支持;对急性中毒患者采取反复洗胃、活性炭吸附、血液灌流和器官功能支持;对暂无手术适应证的创伤患者采取生命支持和治疗等。

总之,建立急诊危重症监护室或监护床单位要更注重对急危重症患者连续的急救,加强监护治疗,适时收入院优化后续治疗的救治流程,以控制危重患者的救治质量和效果。

二、我国急诊医学的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急诊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临床学科在美国率先出现,随之各国的急诊医学也加快了发展。1980年我国卫生部颁布了《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促进了急救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先后成立了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筹委会、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委员会。1986年卫生部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救医疗法(草案)》,规定“市、县以上地区都要成立急救医疗指挥系统,实行三级急救医疗体制”,成立医院急诊科、城市急救站(中心)。1987年5月正式成立了急诊医学学会,1997年中华医学会决定将下属各专科学会更名为相应的分会,急诊医学分会下设:复苏学、院前急救、危重病医学、创伤学、急性中毒、儿科急诊、灾难医学、继续教育8个专业学组。2003年国务院正式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更加体现出我国政府对人民健康事业的关心。

我国急诊医学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辛历程,正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它的进步和发展主要表现为:①国家和各地卫生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急诊医疗的许多问题由政府来督办,而且很多地区已逐步落实;②EMSS得到快速发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群体伤害的急救上发挥重要作用;③各地有关部门、

学会、医学院校、医院重视继续教育和人才培养,贯彻落实医务人员须接受终生教育的理念;④现代化诊疗设备和药品不断更新,生命监测手段和重要器官支持技术广泛应用,提高了危重症患者的存活率;⑤全国范围对急症、意外伤害、事故预防意识不断增强。

将中华急诊医学分会的成立作为我国急诊医学正式创建的里程碑,由卫生部规定三级医院必须建有急诊科,这标志着我国急诊医学从示到有。我国急诊医学发展需经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三级以上医院分别成立急诊科,但总体水平不高,多数是采取分诊和专科支援方式来解决临床急诊的医疗问题。

2.第二阶段急诊学科概念逐渐形成,急诊科围绕急诊发展的需求逐渐形成自主型的急诊发展模式,着手解决大多数的急诊内、外科问题;能对急诊危重症、创伤做好初期评估和处理,进行危重症监护和生命、器官功能支持。有些医院还形成了专科急诊特色。急诊教学、科研由浅人深,急诊专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相对稳定,急诊科的规模也不断扩大,但大多数急诊执业人员都来自不同学科专业,多未经过急诊专业学习和专科培训。

3.第三阶段急诊医学专业逐步形成,急诊医学教育列入医学院校本科教学课程,国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评审出急诊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由专科基地培养急诊医师被纳入考核及准入制度,使今后从事急诊工作的人员专科化,能够解决临床涉及的急诊问题,从真正意义上成为跨专科、综合性强的临床专业。

值得指出的是,我国急诊医学发展还才尺不均衡,即使在条件较好的城市医院每个阶段发展也需要十年或更长时间。

三、急诊医学专业的特点及观念

(一)急诊“救人治病”的原则

“治病救人”已是全社会耳熟能详的概念,对急诊来说则不够确切,不完全切合实际。逻辑反映着一种因果关系,急诊发展的理念中需要强调的是“救人治病”,即将抢救生命作为第一目标。二者的区别是:“治病”意味着首先要明确疾病的诊断,再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这一逻辑支配医生首先要清楚疾病的临床诊断。而在急诊实际工作中患者最突出的表现是急性症状,因为急诊患者病情多变,且复杂,往往一时很难明确临床诊断,如病情危急,重点应放在立即抢救生命、

稳定病情。急症抢救有很强的时限性,要尽可能减少院前和(或)院内医生救治时间的延误。“黄金时间”更要强调从致伤、发病起计算时间,缩小时间窗。只有生命指征稳定,才能赢得确定诊断和针对病因治疗的时机,不能让时间浪费在繁杂的检查和诊断过程中,要在医疗制度和抢救流程上规定救命优先的原则。可以说,急诊救治真正反映一个医院的综合医疗水平,也折射出一个社会对生命尊重的文明程度。

(二)急诊医学专业的特点

传统医学专科划分是以解剖系统为基础,随着现代医学专业越分越细,过细的分科削弱了患者多系统疾病或病变之间的交叉联系,势必造成专业知识和思维方式的局限性,各专科处理急危重病影响了医疗质量的保障。在解决急危重病的复杂医疗向题时,急诊医学专业可发挥其理论、医疗实践突出的特点,来弥补专科会诊方式诊治的弊端。其特点有:

1.综合分析专科多倾向采用还原论方法从器官、组织细胞、基因和分子水平认识疾病,但当多个器官功能相继发生病理改变时,机体超出了单一器官对整体影响的原有机制,而表现为新的、更复杂的特殊规律。急诊医学却是探讨当多个器官功能共同发生障碍时机体反应的新规律。

2.侧重功能专科常用辨认解剖异常来诊断疾病,如肿瘤、溃疡、狭窄、栓塞等。单处病变和伤情可能并不直接致命,而功能障碍或衰竭却可致命。急诊医学将人的整体分为若干功能组成部分,可能与器官相关也可能跨越解剖器官,并将各种功能按其生理的储备进行区分,作为急危重症临床评分的基础。

3.逆向思维专科遇到患者首先考虑疾病部位、性质和严重程度,遵循先诊后治的逻辑顺序。在急诊中,往往是先稳定病情,再弄清病伪,急诊医学倾向采用这种逆向思维。面对急症患者,考虑的顺序是:有生命危险吗?导致的可能原因有哪些原发病的性质和部位为何?注重对急症的判断和紧急处理,并非要立即确诊为某种疾病,因为在疾病的急危重阶段有其独特的规律和特点,临床急症往往并不表现为原发病的特征。

4.时限紧迫急危重病进展快,缺乏代偿,预后差。尽早阻止病情恶化,比延误的积极治疗代价更低、效果更好。因此,急诊医学强调“时间窗”的概念,在时间窗内实行目标治疗,临床预后更好。

最新急诊医学名词解释总结

1急诊:突然发生的急性疾病以及意外伤害。 2急诊医学:在急救医学的基础上,危重病医学,复苏医学,灾害学,急性中毒学,创伤学,急诊医学管理学等逐步发展,共同组成了现代急诊医学。 3院前急救:事发现场的第一目击者实行的初步急救,实施急救的地点可以是家庭,公共场所,社区,野外等,施救者可以使院前急救专业人员,院前急救辅助人员,全科医生,公民或者公民本人。 4反应时间:接到患者呼救信息至急救力量到达现场所需要的时间,为国际上用以衡量急救系统质量的重要指标,按照国际化惯例,失去的反应时间不超过8分钟,郊区的反应时间不超过15~30分钟。 5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急诊医学将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室,重症监护病房三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6专科型ICU:专科建设的衍生和发展,是英语专科建设医院或者专业特色十分明显的学科。收治某一专业分为内的危重患者。 综合性ICU:跨学科,面向全院的监护病房,其任务是收治多科为重患者,适应绝大多数医院。 7院内获得性感染:入院前无感染,入院后48~72小时后发生的感染,常见获得性肺炎,血源性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外科感染等等。 8心肺脑复苏术:心跳呼吸骤停后,是自主心脏和自主呼吸得以恢复并积极保护脑功能的急救技术。 9生存链:用来描述VF所致SCA患者复苏时间重要性的一个四环接链。包括:早期识别和启动急救医疗系统,或者联系当地急救反应系统,呼叫120。早期由目击者进行CPR,早期进行电击除颤,早期由医务工作者进行复苏后的高级生命支持。 10黄金时间:发生伤病后的前四分钟。 11休克:是集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有效循环血量显著下降,不能维持机体脏器与组织的正常灌注,继而发生全身微循环功能障碍的一种危急重症。12心源性休克:狭义上是指心脏泵血功能衰竭引起的休克综合症,见于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等,广义上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泵功能极度衰减退,心室充盈或者射血障碍,导致心排血量锐减,多重要脏器和周围组织灌注不足而发生的一系列代谢与功能障碍综合症。 精神源性休克:即神经原性休克或者中枢循环衰竭,是指由于强烈的神经刺激如创伤,剧烈疼痛等,引起某些血管活性物质如缓激肽,5——羟色胺等释放增加,或者脑损伤缺血,深度麻醉,脊髓高位麻醉或者脊髓损伤交感神经传出通路被阻断,最终导致周围血管扩张,大量血瘀滞于扩张的血管中,有效循环血量突然减少而引起的休克。 13 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指机体在经受严重损害如严重疾病,外伤,手术,感染等之后,同时或者序贯性发生两个或者以上急性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功能衰竭的综合征。 14 SIRS(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当机体经受打击后,发生全身性自我破坏性炎性反应过程。 15 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由于肺外或者肺内的严重疾病引起肺毛细血管炎症性损伤,通透性增加,继发以急性高通透性肺水肿和进行性缺氧为临床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是急性呼吸衰竭常见类型,也是急性肺损伤(ALI)的病情发展结局。

急诊医学试题概论

名词解释 1 呼吸衰竭 2 多发伤 3 心源性休克 选择题 1.Rotch 征是指 A.心浊音界向两侧增大,呈绝对浊音 B.心尖冲动微弱,位于心浊音界左缘的内侧或不能扪及 C.背部左肩胛角下呈浊音,语颤增强和支气管呼吸音 D.胸骨右缘第3-6 肋间出现实音E.心音低而遥远 2.环磷酰胺的毒性作用是 A.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出血性膀胱炎、肝损害 B.胃肠道反应、口腔溃疡、骨髓抑制、巨幼红样变 C.骨髓抑制、心脏毒性、胃肠道反应、口腔粘膜炎、脱发 D.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粘膜炎、肝功能损害 E.发热等过敏反应、高尿酸血症、低血浆蛋白、出血、白细胞少、高血糖、胰腺炎、 3.Cullen 征是指 A.上腹可们及肿块,有肌紧张及反跳痛 B.明显腹胀、肠鸣音稀少而低 C.急性胰腺炎下见肋腹皮肤呈灰紫色斑 D.急性胰腺炎下见脐周皮肤青紫 E.胆总管或壶腹嵌顿性结石时出现黄疸 4.Mobius 征 A.眼球向前突出,突限度一般不超过18mm B.上眼睑退缩,睑裂增宽 C.双眼向下看时,上眼睑不能随眼球下落 D.向上看时,前额皮肤不能皱起 E.两眼看近物时,眼球辐辏不良 5.关于紫癜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中,描述正确的是 A.可有粘膜下水肿、出血 B.血管壁可有灶性坏死及血小板血栓形成 C.脐周围或下腹部呈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钝痛 D.蛋白尿、血尿、管型尿 E.关节肿胀、疼痛 6.下列哪一项在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中最有意义 A.血气分析 B.血常规检查 C.临床症状和体征 D.呼吸功能检查 E.胸部X 线检查

7.Beck 三联征是指 A.血压突然下降或休克、心包摩擦音、呼吸困难 B.心胞摩擦音、颈静脉显著怒张,呼吸困难 C.血压突然下降或休克、颈静脉显著怒张、心包摩擦音 D.心音低弱、遥远、颈静脉显著怒张、呼吸困难 E.血压突然下降或休克、颈静脉显著怒张、心音低弱、遥远 8.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心室压力——容量曲线 A.向右移位 B.向左上移位 C.向左下移位 D.向右上移位 E.向右下移位 9.对于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如有频繁抽搐,应首选 A.地西洋10-20mg 静滴 B.静滴苯妥英铀0.5—1g C.静脉滴注20%甘露醇 D.静脉滴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E.注射呋塞米 10.有关急性水肿性胰腺炎,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胰腺肿大,质地结实 B.可见轻度黄疸 C.腹痛多3—5 天后缓解 D.多数病人可能发生休克 E.可发生假性囊肿 11.当肝性脑病患者出现抽搐时,不应使用下列哪种药物 A.安定 B.东莨菪碱 C.水合氯醛 D.扑尔敏 E.异丙嗪 12.下列不属于阿托品化指标的是 A.心率增快 B.颜面潮红 C.瞳孔较前增大 D.肺部罗音减少 E.口干、皮肤干燥 13.关于清除进入人体尚未吸收的毒物,下列不正确的是 A.患者处于昏迷、惊原状态,吞服石油蒸馏物、腐蚀剂不应催吐

急诊医学的定义

急诊医学的定义 急诊医学的定义: 以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为基础,以临床医学的救治措施为手段,在机体整体的角度上研究和从事急性病症的及时、快速、有效救治及其科学管理体系的综合性临床学科。 急诊医学的产生与发展是医学科学进步和社会需要两个重要因素促成的。 尽管作为一个学科,急诊医学存在时间并不很长,但急诊作为一种医疗现象却是和临床医学与生共存的。 生存的本能使人们一开始就认识到,在患了急性病或受了意外创伤时,需要立刻找医师诊治,以减少病情和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急诊医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型综合性医学学科,其重要性,正被人们进一步认识和关注,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急诊医学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临床学科之 一。 迄今对“急诊医学”尚未有统一确切的定义。 以致目前在一些医院科室名称的称谓和医学刊物中,急诊、急症、急救、危重等名词经常与急诊医学相混淆,造成了一些思想和概念上的混乱。 因此,进一步发展急诊医学,首先要十分明确地阐明急诊医学及其相关概念,弄清急诊医学与急诊、急症、急救、危重病的关系。 明白急诊医学的任务与体制,急诊科的作用,急救模式究竟是什么十分必要。 本讲座就急诊医学及其在我国发展的意义、未来发展的趋势和面临的任务进行探讨和展望,以期宣传急诊医学,对急诊医学的发展有所裨益。

急诊医学及其相关概念急诊医学与急诊、急症、急救、危重病的关系虽然已有共识,急诊医学是在临床急诊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临床医学专业,但迄今尚未见有统一确切的定义。 以致目前在一些医院科室名称的称谓和医学刊物中,急诊、急症、急救、危重等名词经常与急诊医学相混淆,造成了一些思想和概念上的混乱。 因此,进一步发展急诊医学,首先要十分明确地阐明急诊医学及其相关概念,弄清急诊医学与急诊、急症、急救、危重病的关系。 急症是急性病症的简称。 指急性发病、慢性病急性发作、急性中毒或急性意外损伤等需要立即就医进行紧急处理的病症。 急诊是指紧急地或急速地对急症病人进行诊断、评估、鉴别诊断、抢救和治疗的医疗过程,就是紧急的求诊医治。 急救是指为抢救生命,挽救肢体、脏器功能,改善危重病况时所采取的紧急医疗救护措施,可以说是紧急救命的简称。 危重病是指某些直接威胁病人生命的严重病症,包括急性病症和慢性病症及以及复杂大手术后处于调理时期的重症患者等生命器官或多器官功能严重损害病情。 如: 休克、严重复合伤、急性心肌梗死、各种脏器衰竭等。 显然,急诊是一个较大的概念,它既包含了对急症的及时诊治,也包含了对急症中危重症的抢救和处置。 急诊病人中有危重症患者需要给予急救,但不是所有急诊患者均需要急救,急救也存在于其他所有的医疗行为之中,如在内外妇儿科、手术室、麻醉中,甚至包括在患者家中、意外发生现场等。 其次,需弄清急诊医学的构成和研究范围。

石河子大学《急诊医学》复试大纲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急诊医学考试大纲 急诊医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标 1、详述心肺复苏的机理、步骤及原则。 2、详述休克的概念、分类及急救原则。 3、叙述多功能障碍综合征得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和急诊处理。 4、叙述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及治疗原则。 5、概述各种中毒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措施。 6、简述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急救处理。 7、概述创伤急救和灾害事故急救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8、简述发热、心悸、出血及抽搐的临床特点和处理原则。 9、简述急性意识障碍、呼吸困难的临床特点和处理原则。 10、简述急性疼痛、呕吐腹泻和少尿无尿的临床特点和处理原则。 11、描述急诊危重症监护的基本设置和监护要点。 12、概述急诊检查机治疗技术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二、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填空题 名字解释 问答题 三、参考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本科教材沈洪主编的《急诊医学》本科教材 四、考试内容 (一)绪论 1.急诊医学的概念与范畴及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2.我国急诊医学的发展阶段。 3.急诊医学的专业的特点及观念。 (二)心肺脑复苏 1.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的原因、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2.成人基本生命支持的原理及步骤。 3.气道异物阻塞与处理基本原则。 4.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的基本要点。 5.小儿基本生命支持的原理和步骤。 6.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的原理及步骤。 7.气道管理与机械通气的基本原则。 8.脑缺血损伤与脑复苏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 (三)休克 1.休克的概述。 2.各类休克的特点及急救原则。

(四)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1.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机制、特点和治疗原则。 2.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和急诊处理。 3.脓毒症病理机制、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五)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 1.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各类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2. 酸碱平衡紊乱各类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六)急性中毒 1.中毒的机制、临床特点和急诊处理。 2.各种类型中毒的临床特点和急诊处理。 (七)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 1.淹溺的临床特点及急救原则。 2.中暑的临床特点及急救原则。 3.冻伤的临床特点及急救原则。 4.烧烫伤的临床特点及急救原则。 5.电击伤的临床特点及急救原则。 6.毒蛇咬伤的临床特点及急救原则。 (八)创伤急救 1.创伤急救的概述 2.创伤的院前急救的评分及基本生命支持的原则。 3.特殊创伤急救的概念、临床特征及诊治原则。 (九)灾害事故急救 1. 灾害事故急救的概述。 2.灾害急救的特点和急救流程。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分类及处理原则。 (十)发热 1.发热的机理、临床表现及诊治原则。 (十一)心悸 1. 心悸的概述。 2.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处理原则。 (十二)急性意识障碍 1.昏迷的原因、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2.脑出血原因、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3.脑梗死原因、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十三)呼吸困难 1.呼吸困难的分类、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 2.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特点和急诊处理。 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特点和急诊处理。 (十四)急性疼痛 1.急性头痛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2.急性胸痛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急诊临床紧急输血预案

[关键词] 输血; 流程; 血型; 专家共识doi:10畅3969/j畅issn畅1002-1949畅2013畅8畅001 对于急性大量失血的患者,输血可能是抢救患者生命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治疗措施。因此,为保证急诊大失血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急性大失血抢救时制定完备的紧急输血预案是十分必要的。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为此特制定相应紧急输血预案,进一步规范和提高急诊紧急救治能力。 1 紧急抢救输血预案 1.1 适应证 急诊患者因急性创伤或疾病(如产后大出血、消化道出血及急性溶血等)所致失血性休克、生命体征不平稳危及生命时,启动紧急抢救输血预案。 1.2 由急诊住院总医师以上人员根据患者体征及检查结果启动紧急输血预案。 1.3 由急诊住院总医师以上人员电话请示医疗行政管理部门或院总值班(夜间)。 1.4 医疗行政管理部门或院总值班(夜间)电话通知输血科启动紧急输血程序。 1.5 急诊住院总医师以上人员填写紧急输血申请表并签字,将紧急输血申请表交输血科。 1.6 输血科接到医务处或院总值班(夜间)通知给予紧急配血,在30min内提供第一袋血,以后每袋按优先供给。 (相应配血方法见附件) 紧急输血申请表示例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简要病情摘要 紧急输血指征 预计输血量血型 预计费用情况 医务处(总值班)意见: 签字: 医师签字: 申请日期、时间紧急抢救输血流程 2 特殊情况紧急输血预案 为挽救生命、积极救治患者,在受到客观条件限制常规抢救治疗措施无法实施,法律尚无明确规定的特殊情况下,允许医生为挽救患者生命按照下列步骤采取紧急输血措施。 2.1 血型不明时紧急输注O型红细胞处理流程2.1.1 适用情况 患者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所有条件方可启动此流程: 2.1.1.1 ABO血型难以确定(如:ABO血型系统的亚型表型,或其他生理、病理因素引起的ABO血型鉴定困难)。 2.1.1.2 生命体征不平稳,危及生命的急性失血:①血红蛋白<30g/L,并有进一步下降趋势;②血红蛋白≥30g/L,但进一步加重贫血可能会严重危及生命(出血速度快,可能迅速危及生命;合并心、肺等严重基础疾病,很难耐受更严重贫血)。2.1.1.3 向患方充分告知并取得患方的书面知情同意。知情同意书至少包括以下内容:“O型悬浮红细胞成分中残存少量血浆,大量输注(累积大于200 mL)可能引发溶血性输血反应”。 2.1.2 紧急处置 按照以下A-B的顺序启动紧急流程: ?376? 中国急救医学2013年8月第33卷第8期 ChinJCritCareMed,August2013,Vol畅33,No畅8万方数据

海南医学院急诊医学博士研究生考试

海南医学院急诊医学博士研究生考试 《创伤与急危重症医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急诊医学、重症医学及创伤学为急诊医学博士的重要课程,通过相关内容的 考试考试,评判考生是否达到高等学校急危重症医学专业优秀毕业生的水平,以 保证所录取的考生具有较好的急诊医学、重症医学及创伤学专业水平,满足急诊 医学博士研究生的基本要求。 考试对象为参加当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评价目标及内容 急诊医学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创伤与急危重症医学》主要考查: 1.学生对院前急救、急危重症、创伤和灾难管理知识的掌握及其在临床中应用; 2.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急危重症与创伤学研究领域中相关疾病和最新研究进展的了解程度。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答题时间:120分钟 3、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满分为100分) 基础知识约30-40% 综合能力约60-70% 4、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约20% 简答题约30% 分析论述题约50%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一、急危重症医学 第一章绪论 1、院前急救的基本知识 2、急诊医学中的人文精神、心理学和法律问题 3、急危重症医学的医患沟通技巧 第二章心肺脑复苏 1、心肺脑复苏的概述和基本概念 2、心肺脑复苏的现状及进展 3、心肺脑复苏是方法与技术 4、复苏研究的Utstein模式 5、亚低温治疗的进展 6、心搏骤停后综合征的认识和处理 第三章急性中毒 1、急性中毒现状及分析 2、毒物代谢动力学与血液净化治疗 3、常见急性中毒诊治实践与探索

4、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 第四章休克 1、休克发病机制的认识历程 2、休克治疗现状与存在问题 3、休克研究展望 第五章脓毒症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1、相关概念与定义的演变 2、脓毒症及多器官损害发病机制 3、脓毒症诊断新标准及分阶段诊断系统 4、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性休克治疗指南及评价 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救治 第六章急诊医学、灾难医学与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救援 1、院前急救与灾难医学管理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3、急诊流程设计 第七章呼吸系统急症 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2、急性肺栓塞 3、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4、危重哮喘的处理及机械通气治疗 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机械通气 6、大咯血的处理

急诊医学发展及概论 修订版

急诊医学方法及原则概论 ——读《急诊手册》有感 作者单位宝鸡市陈仓医院姓名景晓剑摘要:本书主要对急诊医学发展,概念,急救理念及及原则进行了介绍,同时对各系统与各专科急救措施详细记叙。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对急诊工作的目的,要求及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学习本书内容对我们在日常对临床工作中遭遇突发事件所进行的应急措施有所借鉴和指引。 关键词:急诊医学急诊理论急救措施 一、本书与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石应康系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侨联原副主席,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原院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原院长。在心脏瓣膜外科、大血管外科、冠状动脉外科等方面具有很高造诣。曾获国家卫生部、人事部“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曾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本书对急诊概念、理论、原则、方法及各类突发急救情况处置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急诊医学作为顺应时代发展产生的学科,是一项为无限制人群提供全面紧急和便捷医疗服务的学科。主要为健康危机者做出紧急决定与医疗行动以避免死亡及伤残发生,所以急诊医学与各专科相比是围绕挽救生命,赢得时机而展开,有别于其他专科的认识和处理原则。学习本书对于急诊与临床突发事件的急救处理具有完整的理论依据,在救治过程中规范了临床诊治流程,对临床工作而言具有深刻的指导作用。 本书主要分为五篇三十七章,包括以下章节:第一篇.总论(1)急诊医学简介;(2)急诊医学个体;(3)急诊问题的分折与紧急评估;(4)急诊处方的原则; (5)院前急救与转运;(6)大型伤亡事故与灾难;(7)濒死与死亡;(8)心肺脑复苏; (9)气道处理;(10)休克;(11)急性中毒;(12)物理及环境因素所致疾病或损伤;第二篇.创伤急诊(13)多发伤;(14)头部损伤;(15)颌面部与颈部损伤;(16)胸部损伤;(17)腹部损伤;(18)泌尿系及男性生殖系损伤;(19)脊柱与脊髓损伤;(20)四肢与手部损伤;(21)烧伤;第三篇.非创伤急诊(22).心脏急诊;(23)呼吸急诊;(24)消化急诊;(25)血液病急诊;(26)泌尿生殖急诊;(27)神经急

急诊医学概论 讲稿

第一章概论 一、急诊医学的概念与范畴 (一)急诊医学的概念 急诊医学(emergency medicine)是一门临床医学专业,贯穿在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救(手术)、危重病监护过程中的心肺复苏、现场急救(first aid)、创伤急救、急性中毒、急危重病、儿科急诊、灾害救援的理论和技能都包含在其学科范畴中。急诊医疗的主要任务是对不可预测的急危重病(症)、创伤,以及患者自己认为患有的疾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或对人为及环境伤害给予迅速的内、外科及精神心理救助。 传统认为,急诊是紧急救治的过程和医疗的前期阶段,仅对住院前患者的伤、病情简单评估,经专科会诊及初步处理后,再收入院进行治疗。现代医学对创伤、疾病早期发展影响临床预后认识的深入,公众对急诊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EMS)需求的日渐提高,医疗技术的快速进展,都要求在致伤或发病早期快速采取有效的救治,如现场基本生命支持,止血,包扎,固定,镇痛,液体复苏,抗感染初始治疗,确定性手术,早期冠状动脉再开通等。目的是在“黄金时间”内抢救生命,控制病情发展,保护器官功能,争取良好的临床预后。所以,集中人力、技术和设备的优势资源来发展急诊学科,对提高社会和医疗机构急诊医疗水平和急救反应能力至关重要。 “急诊”与“急救”经常被混用,含义却有所差别。急诊医学专业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更突出对急危重病(症)、创伤及伤害急性发生和(或)加重过程中特殊规律的探讨研究和救治措施,如现场急救、安全转运、医院急诊及对危重症的器官功能支持。目前医院急诊中大多数患者并非都是真正需要紧急救治的危重患者。而在院前急救中,特别是重大灾害事故发生时,往往需要调动全社会总的救助资源,涉及政府部门、交通、通讯、消防、公安以及军队等方面的通力协作。 急诊医学是对急危重症、创伤和意外伤害评估、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的学科专业体系,其核心是判断、救治急危重症和创伤。急救医学则侧重对急危重症、创伤、灾害事件的急救反应能力,包括急救人员、车辆、通讯的调动准备,现场初级抢救、转运过程,到达医院的抢救,更加突出抢救生命和稳定生命指征的救

急诊医学概论

急诊医学概论 陆一鸣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急诊科 急诊医学(Emergency Medicine)是医学中一门新兴的跨各临床专业的学科,它既有本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各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紧密相连。急诊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和医学科学进步的必然趋势。它主要是研究如何最大可能将急性严重伤病人员从死亡的边缘迅速抢救回来,并降低他们的并发症和致残率。 因此急诊急救工作的及时、妥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急性病人的安危和预后。它的状况,也往往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医疗预防水平。 急诊医学的发展史与现状 世界上急诊医学发展最早的是美国。美国人发现在朝鲜和越南战争中受伤士兵由于战场和途中的及时急救,其存活率大大高于因车祸而送至缺乏专业急诊医师的医院急诊室的病人。于是1968年成立美国急诊医师协会(ACEP),1972年美国国会颁布加强急救工作法案。 1979年急诊医学正式被确定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并成为美国各医学院校医科学生必修课程。全国有急诊医师进修学院,各省、州卫生当局下设急诊医疗服务办公室,负责计划和组织对危重病、创伤、灾害等特发事故进行急救并提供技术援助,并且负责领导、培训和考核急救工作人员。 全国急诊医师实行全科医师制,目前每年有25000急诊医师在全国6000多个急诊室为约1亿名急诊病人提供医疗服务。院前急救医疗技师(EMT)进行国家登记与考试。全国划分为304个急诊医疗体系行政区,并相互联结成急救网。 日本的急救中心可通过电脑和无线电通讯与警察署、消防局,二、三级医疗机构和中心血库进行紧密联系,可随时了解急诊病人应诊的科别,是否需要急诊手术及急救医院空床情况,以便使急诊病人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最合适的医院获得治疗。

于学忠教授专访--中国的急诊现状,不是想象的那样

于学忠专访:中国的急诊现状,不是想象的那样 2014-09-24 医脉互通-临床指南 编者按:急诊医生的生活如何?近日,带着对中国急诊人现状的关切和疑问,小编对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任于学忠教授进行了一次专访。听于主任讲述他眼中的急诊医生现状…… ■急诊科纠纷多,风险最大 回应:纠纷有,风险也存在,但绝非“最大” 医脉通:最近几年各种伤医案频发,从公开的报道来看,给人感觉急诊科是最“惨”的。对此您怎么看? 于学忠教授:说急诊医生“惨”,不知具体指什么,也许就是您说的急诊医生面对的风险大,发生医疗纠纷的几率高。但是,根据卫计委有关部门的的统计,急诊科医疗纠纷和伤医事件的发生率在各科室中绝对连前五都进不了。而你们所说的“惨”,也可能是因为急诊人比较团结,维权意识高,一旦有伤医事件发生了,反应比较强烈。但从发生率来说,远远比不上其他的某些科室。 ■急诊待遇差 回应:急诊待遇与其他科室横向比较,一点也不差 医脉通:由于体制等各方面原因,中国医生的收入不高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在一些大众媒体的报道中看到,急诊人才流失,似乎跟“收入过低”脱不开关系。 于学忠教授:中国跟美国或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医疗体制不同,如果跟他们的医生相比,我们的待遇差距不但大,而且很大。但是在中国,大部分急诊医生收入与其他科室收入相比,并没有明显差距,当然我在这儿指的是阳光工资。如果把医院各个科室医务人员的阳光工资从低到高按1~10分十个等级,急诊起码可以排名第7~8,(中等偏上!)不见得最高,但绝对不在最后之列。 ■急诊强度大,负面情绪多 回应:工作强度的确大,但我们痛并快乐着 医脉通:媒体报道,还有网上医生网友也说,急诊工作强度特别大,特别累,经常有人说不想干了。 于学忠教授:大家都知道,急诊是医院的特种兵,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特别能战斗、特别有朝气、特别奋发向上,不怕苦、不怕累,而且这个群体特别团结,很少释放负能量。

急诊医学填空题概论

1、急性心肌梗死时缓解疼痛宜用 [吗啡] 。 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监护示“室颤"立即进行抢救,第一步应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 3、血压突然升高,剧烈头痛,抽搐,昏迷的患者,首先考虑诊断为 [高血压脑病] 。 4、休克的基本原因是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 5、上消化道大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消化性溃疡 ]。 6、尿毒症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 心功能不全] 。 7、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特点是:呼吸深大,呼气有烂苹果味]。 8、在我国糖尿病的死亡主要原因是 [脑血管意外,冠心病] 。 9、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 高血压 ]。 10、脑出血病人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常见于 [颞叶沟回疝 ] 。 11、脑疝形成时,不可以进行 [腰椎穿刺 ] 。 12、脑出血的急性期治疗原则为[ 降血压,甘露醇降颅内压,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抗生素预防感染]。 13、脑血栓形成最常见原因是[ 脑动脉粥样硬化 ] 。 14、在急性脑血管病中,起病最多的是[腔隙性梗塞 ] 。 15、口服所致急性中毒病人中,[误服腐蚀性毒物(强酸、强碱)] 时不宜洗胃。 16、食入性急性中毒时,[昏迷病人] 禁止用洗胃管洗胃清除胃内毒物。 17、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阿托品用量根据[中毒程度和治疗反应]而定。 18、治疗敌敌畏急性中毒的胆碱脂酶复能剂是[双复磷]。 19、解磷定和氯磷定对[对硫磷(1650)中毒 ]疗效最好。 20、急性一氧化碳毒时,重要的治疗法是[ 氧气疗法] 。 21、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处理首先是[脱离接触,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 22、上肢出血应用止血带止血时,止血带应扎在 [上臂中1/3 ]。 23、下肢远端严重活动性出血时,止血带应扎在[中下1/3 ] 。 24、四肢开放性损伤合并大血管损伤,使用止血带时,连续阻断血流时间不得超过[ 60 ]分钟

急诊医学定义概论

急诊医学的定义 急诊医学的定义:以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为基础,以临床医学的救治措施为手段,在机体整体的角度上研究和从事急性病症的及时、快速、有效救治及其科学管理体系的综合性临床学科。 急诊医学的产生与发展是医学科学进步和社会需要两个重要因素促成的。尽管作为一个学科,急诊医学存在时间并不很长,但急诊作为一种医疗现象却是和临床医学与生共存的。生存的本能使人们一开始就认识到,在患了急性病或受了意外创伤时,需要立刻找医师诊治,以减少病情和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急诊医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型综合性医学学科,其重要性,正被人们进一步认识和关注,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急诊医学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临床学科之一。 迄今对“急诊医学”尚未有统一确切的定义。以致目前在一些医院科室名称的称谓和医学刊物中,急诊、急症、急救、危重等名词经常与急诊医学相混淆,造成了一些思想和概念上的混乱。因此,进一步发展急诊医学,首先要十分明确地阐明急诊医学及其相关概念,弄清急诊医学与急诊、急症、急救、危重病的关系。明白急诊医学的任务与体制,急诊科的作用,急救模式究竟是什么十分必要。本讲座就急诊医学及其在我国发展的意义、未来发展的趋势和面临的任务进行探讨和展望,以期宣传急诊医学,对急诊医学的发展有所裨益。 急诊医学及其相关概念 急诊医学与急诊、急症、急救、危重病的关系虽然已有共识,急诊医学是在临床急诊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临床医学专业,但迄今尚未见有统一确切的定义。以致目前在一些医院科室名称的称谓和医学刊物中,急诊、急症、急救、危重等名词经常与急诊医学相混淆,造成了一些思想和概念上的混乱。 因此,进一步发展急诊医学,首先要十分明确地阐明急诊医学及其相关概念,弄清急诊医学与急诊、急症、急救、危重病的关系。 急症是急性病症的简称。指急性发病、慢性病急性发

急诊医学-复习资料-总结-重点-笔记

急诊医学总结 Chapter1 绪论 1.急诊医学:是一门临床医学专业,其主要任务:对不可预测的急危病(症)、创伤,以及患者自认为患病初步评估判断、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或对人为及环境伤害给予迅速的内、外科及精神心理救助 2.急救:表示抢救生命,改善病况和预防并发病时采取的紧急医疗救护措施。 急诊:是紧急地或急速地为急性病人或伤病员诊查、察看和诊断他的病与伤及应急的处理。 3.急诊医疗体系:包括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急救和各监护或强化医疗病室 (1)院前抢救 (2)医院急诊 ?生命垂危患者刻不容缓地立即抢救,心肺复苏 ?有致命危险危重者5~10分钟内接受病情评估和急救措施 ?暂无生命危险急症者30分钟内急诊检查及急诊处理 ?普通急诊患者30分钟至1小时予急诊处理 ?非急诊患者可根据当时急诊抢救情况适当延时给予诊治 (3)危重病监护 Chapter2 心肺脑复苏 1.基本概念 (1)心跳骤停/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即为心跳骤停,其中心脏自身病变以冠心病最为多见。 (2)猝死(Sudden death):指平时看来健康者或病情稳定的病人,突然意外的自然死亡。不包括各种人为因素如创伤、自杀、他杀、手术及麻醉等意外所致。心脏性猝死指未能预料的于突发心脏症状1小时内发生的心脏原因死亡。 (3)临床死亡: 自主呼吸和循环停止,大脑活动暂时停止,处于死亡的早期,但尚未到不可逆的阶段(一般情况心跳停止4~6分钟内),及时正确地进行CPR,脑及其它脏器功能可望恢复到心跳呼吸停止前的水平 (4)生物学死亡: 临床死亡期未行CPR或CPR失败,机体所有组织相继死亡,并发生组织自溶 (5)脑死亡:为全脑功能的不可逆停止和神经坏死。临床表现为无自主呼吸,无任何意识及反射活动,全身肌肉无张力,仅靠升压药物维持循环,无任何脑电活动。 (6)社会死亡:指CPR成功而脑复苏不完全,处于昏迷状态,脑的某些低级功能和反射活动存在,成为植物人 (7)心肺复苏/心肺脑复苏(CPR / CPCR):CPR是指对心脏骤停/猝死的急救过程,是抢救生命最基本的医疗技术和方法。包括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按压、电除颤纠正VF/ VT,及药物治疗等。又称心肺脑复苏/CPCR (8)心脏骤停的时间:发生心脏骤停的即刻至抢救开始之前的时间为心脏骤停的时间。 (9)心肺脑复苏的安全时限:系指大脑皮层耐受完全性缺血缺氧的最长时间,而并非心脏能否复跳的时限。一般认为,安全时限为4~6分钟,在此时限内抢救成功,则大部分可无任何后遗症 2.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 ①突然意识丧失(常伴抽搐); ②大动脉搏动消失(颈动脉、股动脉); ③呼吸短续、呈叹息样,随即停止; ④瞳孔散大; ⑤苍白或紫绀明显,二便失禁。 ⑥心电图表现: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无脉电活动、心电静止 3.现代心肺复苏术 心肺脑复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现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BLS)、进一步生命支持/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LS/ACLS)、后续生命支持(PLS—以脑为重点的加强医疗) (1)BLS:包括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和早期电除颤等基本抢救技术和方法,其归纳为初级A、B、C、D。BLS包含生存链(早期识别、求救;早期CPR;早期电除颤和早期高级生命支持)中的前三个环节1)判断反应:判断患者意识通过动作或声音刺激,如拍患者肩部或呼叫,观察患者有无语音或动作反应 2)启动EMSS 3)开放气道及检查呼吸 呼吸的观察:眼看患者胸部有无上下活动;用手掌放在病人鼻孔前面感受气息或听病人呼吸的气流声;(要求在10秒钟之内完成) 4)人工呼吸 ?推荐人工呼吸的方式:口对口呼吸,球囊-面罩通气和通过已建立的人工气道通气。 ?每次人工吹气的时间应超过1秒 ?潮气量要足以产生明显的胸廓起伏 ?人工呼吸时不可太快或太过用力。 ?如果已经建立人工气道,并且有二人进行CPR,则每分钟通气8至10次,不必考虑通气与胸外按压的同步。实施通气时不应停止胸外按压 5)检查脉搏 成人应触诊颈动脉,示指、中指指腹触及喉结,然后向外侧轻轻滑动 2-3厘米 6)胸外按压 按压的幅度为大约4~5厘米。每次压下后应使胸廓完全弹回,以利于血流返回心脏 推荐的按压频率(速度)为100次/分钟 按压/放松时间:50% 成人不论单人还是双人操作,推荐的按压-通气比率为按压/呼吸比为30:2;儿童、婴儿双人CPR时采用的比率为15:2

急诊医学概论题库6-0-8

急诊医学概论题库6- 0-8

问题: [多选]院前急救要求急救专业人员携带抢救医疗设备器材及时到达病员发病现场,以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因此,院前急救必须网络化,相互之间要有机联系和配合。院前急救网络的设置应遵循() A.根据区域现有医疗机构和医疗资源配置,划区进行急救医疗网点设置 B.急救网络的选点,急救网点的急救服务半径:急救半径以<5km为宜,急救反应时间应在5~8min 以内 C.急救网点的通讯配备:统一120急救电话,有线无线通讯、视频传输和卫星GPRS定位 D.转送伤员运输工具及急救医疗设备和抢救药品配置 E.由行政主管部门指定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患者男,50岁。2003年4月因发热、干咳伴胸闷、呼吸困难2d入院。入院后4h呼吸困难加重,既往史无特殊。体格检查:T39.5℃,P120次min,R32次min,BP10070mmHg。端坐呼吸,心率120次min,律齐,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少量干、湿啰音。与该传染病不属于同一类传染病的是() A.A.人致病性禽流感 B.流行性出血热 C.艾滋病 D.霍乱 E.炭疽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患者男,50岁。2003年4月因发热、干咳伴胸闷、呼吸困难2d入院。入院后4h呼吸困难加重,既往史无特殊。体格检查:T39.5℃,P120次min,R32次min,BP10070mmHg。端坐呼吸,心率120次min,律齐,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少量干、湿啰音。对该患者的诊断考虑为() A.A.急性左心衰竭 B.急性支气管哮喘 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D.急性心肌梗死 E.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吉林快3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41555574.html,)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