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探索

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探索

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探索
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探索

第27卷第1期2011年3月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Dalian Education U niversity

V ol.27.No.1

M a r.2011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探索

李 清a,杜彩素b,张欣华c*

(大连大学 a.教务处; b.学科建设办公室; c.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622)

摘 要: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应按照 观念先行、点面结合、实现通识、突出特色 的建设思路,以授课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严格课程的 准入 与 退出 机制,努力建设 结构合理、符合时代需求 的课程体系,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服务。

关键词: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特色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388X(2011)01 0024 03

通识教育一般被定义为主修和副修专业教育以外服务于学生智能、情感和社会化等方面发展的教育,以使学生通过学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通识教育的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强文理渗透,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第二层次,使学生形成整体的知识观,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洞察、选择、整合和迁移的能力;第三层次,超越功利,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培养 全人 。[1]

一、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注重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 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 中指出: 归根到底,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最全面发展的人,是对新思想和新机遇开放的人。 [2] 十六大 报告中也强调教育既要为社会发展服务,又要为受教育者个人全面发展服务。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所谓全面发展,指的是 心智的全面和谐发展 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和 个体和社会的协调统一和全面发展 。[3]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今天,人才培养目标必需由过去的 知识教育 转变为 全人教育 , 全人教育 即培养 知、情、意 相结合的人。 知 主要是靠专业教育, 情、意 则更多地靠通识教育。

20世纪90年代开始提倡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切中时弊、顺应潮流、涉及根本 。[4]当时教育部要求 通过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文、史、哲、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提高全体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5]通识教育中所提倡的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素质教育在对学生的人格养成和精神教化上是不可或缺的。

目前,一些定位为教学型或教学研究型的大学,往往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与学术型人才相比,本科应用型人才强调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素质的养成。但本科应用型人才并不是简单的工匠,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包括良好的公民和职业道德、合格的政治思想素养、基本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因此,也要十分重视学生的通识教育。以大连大学这所地方综合性大学为例,截至2004年已开设180余门公共选修课程,分为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两大类,列入本科培养方案,要求学生选修12学分,使之成为学生广泛涉猎知识的重要载体。这些课程虽已体现多样化、灵活性的特点,但课程分类的规范性、结构的合理性及选课要求的科学性还有待完善。多数课程仅讲授知识,忽视 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还没能达到通识教育要求。因此,要构建一个理念先进、体系完善、课程优质、知识丰富、特色鲜明、方法灵活、管理规范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确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一部署、深入调研、不断探索、发挥优势、彰显特色。

二、以教学改革立项为牵动,发挥整体优势

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学校整体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要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二是让教师认识到这项工作的意义和难度,并积极参与。为更新观念,领会通识教育内涵,学校应组织广泛的调研,认真分析国内外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及教学大纲,明确课程体系建设必须符合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对人类价值体系重构的要求,而课程建设的重点是 引导学生达成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6]由此,学校应在原有 依托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继承人类丰富知识财富,关注选择课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感,使之步入社会后能将这种责任感发展成社会责任感 的课程建设目标基础上,更加突出 培养有能力有理性的人,并使之体

*收稿日期:2011 01 07

作者简介:李清(1966 ),辽宁大连人,副教授,博士。

会丰富和完美生活 的思想。

2007年,大连大学教务处以 高校核心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为题,申请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并获准立项,从而加快了学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步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目标,分解任务,逐层深入,责任到人,并将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编入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立项指南,以此引导全校教师积极参与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先后设立了该类项目20余项。

三、明确建设思路,构建新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和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贯彻中西贯通、古今融合、科技与人文交融的基本原则[7],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进行整体规划和全盘设计。

大连大学结合新一轮本科培养方案,将原有公共选修课程重新分为四类,并明确各类课程的教育目标:人文科学与艺术类,培养 受过教育的眼和耳 去读、看、听,包含认知、分辩、批判的能力及领悟鉴赏能力;社会科学与行为科学类,让学生了解社会科学家如何说明人类行为并探知现代社会问题;自然科学与技术类,探讨科学概念的发现、发展及如何形成原理法则,进而影响人类与世界;医药学与健康类,了解人类自身规律、人类疾病及其治疗原则,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生活质量。

以上四类课程构成了一个较为科学、完善的知识系统。学校要求学生在与主修专业对应类别以外的三类课程中各选修4学分,总计12学分,从而使学生能对社会、自然和人自身的知识都有所了解,并启迪学生懂得开拓知识视野和自我完善的重要性。

四、以授课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狠抓课程建设

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目的、内容和方法均不同,它要求授课教师关注学科知识的基础和本质,挖掘专业内容的文化内涵,深入浅出地对跨学科的教学对象起到启迪思维、拓展视野、愉悦身心、提升境界的作用。通识教育课程既不是某门专业课程的 概览 或 浅说 ,更不是知识的 拼凑 或 大杂烩 。优秀的专业课程教师不一定是优秀的通识教育课程教师,故若开设通识教育课程,无论教学目标,还是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教师都要从全新的角度去设计。

根据时代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学校应有目的地指导和推出一些课程。例如,信息技术发展加快了全球化进程,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国际交流能力。因此,学校组织开设了信息技术应用、外语、多元文化方面课程各10余门。同时,通过对国内外部分高校通识及核心课程教学大纲的研究,发现该类课程多为主题性课程。为此,有针对性地邀请部分领域的专家和教授,重点建设15门主题性课程,大胆改革教学内容,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为重点,做充分深入的探究,将各学科内容重新选择编排,做科际整合式的教学。加强教学方法改革,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工作、读书报告、社会调查等教学环节,教会学生某一特定学科领域的思维方法,培养其价值判断能力,并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努力实现 培养有能力有理性的人,并使之体会丰富和完美生活 的目标。

通识教育课程要求教师 用浅显的语言揭示深刻的道理 ,引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为实现该目的,学校应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教授主持课程建设,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升授课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讲授通识课程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拓展了教师的研究领域。经过多年建设,大连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相对完善,各类课程质量与数量均衡,符合全球化时代对人的全面发展要求,课程总数稳定在170门左右。学生评教统计数据显示,优良率达90%。实现了点面结合、由 注重数量 向 提升质量 的过渡。

五、注重挖掘本校的教育资源,突出特色课程建设

作为综合性大学,在教育资源方面也有独特的优势,包括师资、课程及教学辅助设施等。纵观国内外名校,高质量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往往具有鲜明的本校特色。

大连大学博物馆经过多年的建设,其收藏、展示、教育、研究功能不断提升,得到国内外专家的许多赞誉,一些教育专家则明确提出以博物馆为载体开展通识教育的建议,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人文、社会、自然科学三大领域知识及研究的思想方法。因此,学校在总结原有的依托人文社会科学展馆开设的人格美学和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依托自然科学展馆开设的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依托生命科学展馆开设的基础生命科学和海洋生物资源与利用、依托艺术展馆开设的交响音乐欣赏和艺术美学与艺术欣赏、依托历史文物展馆开设的的神秘的东北历史与文化等课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在校级教改立项中设立了 以博物馆为载体的校本通识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项目,旨在将博物馆作为教室的延伸,将其展示与收藏的功能作为教材和教具,让学生去实际观察曾在书本上学到或正在学习中的事物的真实记录和风貌,使博物馆真正成为提供 博雅教育 和 通识教育 的场所。

25

李 清,等: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探索

该教学改革项目组已开设博物馆里的自然科学、博物馆里的美学、博物馆里的教育学等课程。其中,特色课程 博物馆里的自然科学 包括博物馆里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技术创新等五个专题,将博物馆教育资源和学生工作室合理整合并应用于教学。该系列课程深受学生欢迎。特色鲜明的通识教育课程在校内教学中收到明显效果的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六、以保证质量为目标,严格 准入 退出 机制

通识教育课程需要不断调整、充实、提高。因此,大连大学重新修订了 大连大学公共选修课程管理规定 ,严格课程的 准入 与 退出 机制。要求新开课教师所在单位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审核申报表、教学大纲、课程简介及参考书目,并组织试讲;教务处组织新开课教师答辩及研讨,最终确定开课资格。同时,加强了教学质量监控,学校通过组织教学督导、管理人员听课,学生评教,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全面跟踪公选课教学质量。对学生评教成绩80分以下课程,结合教学督导、管理人员及学生信息员反馈情况,通知授课教师所在单位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视具体情况责令整改或停止开设课程。学校还对学生评教结果分项统计,并将结果反馈给教师本人,以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大连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成效是十分明显的,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多元能力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国当代文学名著赏析、数学建模、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基础生命

科学、博物馆里的自然科学等课程注重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的教学使学生意犹未尽,积极要求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催生了行之、数学建模、沁苑、生命之光、原理展示、智能引擎等18个工作室,使素质教育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为大学生创新活动拓展了新的平台。其中 沁苑 工作室师生建成了大连市科普网站。2001级工商管理专业的兰峻同学也因 行之 工作室的经历和激励,在校期间撰写并出版了 似水若泉 和 水韵泉馨 两部作品集。近年来,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市级以上赛事获奖数量逐年增加。多学科、综合性、高质量的课程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兴趣的契合点,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张扬。参考文献:

[1]徐辉,季诚钧.大学教育概论[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

社,2004:220.

[2]雅克 德洛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教育-财富

蕴藏其中[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75.[3]杨志坚.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之五) 中国本

科教育培养目标的问题与挑战[J].辽宁教育研究,2004(9):20 23.

[4]周远清.弘扬中华文化是我国大学的历史使命[J].中国

大学教学,2008(5):9 10.[5]周远清.素质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教

育,2008(8):3 5.

[6]潘家庆,罗文辉.传播教育核心课程规划[J].新文学研

究,2008(53):85 105.[7]冯惠敏.中国现代通识教育[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292 303.

[责任编辑:阅文]

Explora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LI Qing a

,DU Cai su b

,ZH ANG Xin hua

c

(a.T eaching A f f air s Dep ar tm ent ;b.Subj ect Constr uction Dep ar tm ent ;

c.School of E nv ir onmental and Chemical E ngineer ing ,D alian Univ er sity ,Dalian 116622,China )Abstract:We should construct g eneral educatio n curriculum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idea o f notio n first,combination of part and w hole,realization of being g ener al,giving prom inence to featur es ,and use teacher team co nstr uction as handle,and make the access and dropping out m echanism harsh.We should w ork hard to build structure reasonable 、state of the art cur riculum sy stem,and ser ve to improve uni versity students comprehension.

Key w ords:general education;curriculum system;characteristic curr iculum.

26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实施

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实施 潍坊市坊子区实验学校 二〇一一年元月 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实施工作报告 潍坊市坊子区实验学校 2010年4月~我校承担了坊子区教育局重点工作项目“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实践研究”。一年来~在刘伟局长的亲自主持和大力支持下~在丰际萍主任和李梓老师的具体指导下~按照方案设计~结合学校实际~扎扎实实逐步推进。下面将我校实施阶段的主要做法作一介绍。 一、统一思想~转变观念——课程体系建设的前提 1.明确主旨~统一认识 “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作为我区2010年教育教学重点工作~旨在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实现教师思想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促进特色学校建设。为此~我们深入学习领会项目精神~并在实施过程中边工作边领会~将思想认识逐步统一到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发展上来~并以此为导向~扎扎实实~展开工作。 2.校长引领~群策群力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所学校的发展~校长的办学思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长的引领更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009年9月~校长带领领导班子统一思想~形成了实验学校“责任教育”的核心价值观~2010年4月份~课程体系建设作为一个重点实施项目开始构建框架并逐步实施。为了改变教师观念~学校多次组织头脑风暴~引导教师们解放思想~献计献策~增强对课程体系建设的认知。

3.请进来~走出去 “请进来、走出去”是学校开阔教师视野~转变观念的又一重要措施~为的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校先后邀请著名教育专家肖川、陶继新、亓殿强、陈培瑞、张斌、崔秀梅、潘永庆等到我校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工作~给老师们做专题报告,还派多名教师到广州、上海、乐陵等地参观考察课程建设情况。这些活动的开展~统一了教师思想~增强了教师信心~拓宽了教师视野~激发了教师积极参加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的热情。 4.骨干带动~全员参与 在实行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实施骨干带动、分层推进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每一个版块都组建了自己的骨干教师队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理念引领与示范作用~同时关注全体教师~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研修活动~为每一个教师的提高和发展搭建平台~全校上下齐努力~共同经历探索实践的 1 过程~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5.定期总结~反思改进 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经常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才能成为一个善于理性思考的人~成为一名与课程体系建设共同成长的研究者。区课程体系建设项目组每月一次总结反馈~学校教师每周一反思。学校定期开展项目推介~将教师的成功经验进行推介~鼓励教师进一步发展创新~激发教师们在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中进一步提升。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理念植根在教师心中~老师们对课程体系建设的认识经历了一种从表象逐渐升华到内涵的嬗变。 二、步步落实~扎实行动——课程体系建设的关键

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问题与建议(一)

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问题与建议(一) 摘要:我国通识课程的建设存在着概念不清、教育哲学欠缺、缺乏相应政策和制度的支持、目标不明晰、构成比例失调、内容过于偏向应用型和专业化、划分标准不一、教学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忽视非正式通识课程的开发等问题,应该从理论建设、政策法规、技术操作等层面着手进行改革。 关键词:通识教育;课程建设 时至今日,关注通识教育的人越来越多,通识教育的研究不断展开并逐渐深入,通识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越来越被世人所认识,但总体而言,目前国内各高校的通识教育实施状况还不尽如人意,水平还不高,这与各高校通识课程的建设是直接相关的,本文拟对我国高校通识课程建设中的问题作些探讨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建议。 一、九个问题 (一)通识课程的概念不清 在现今的大学教育实践中,对大学通识课程的理解至少有三种观点:一是指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主要又是指人文社科类课程,持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是1998年教育部颁发的教高(1998)2号文件──《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这一文件指出,“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二是指可以任学生自由选修的“公选课”,如“两课”就不属于通识课程,因为它是必修课。三是泛指专业课程以外的所有课程,并且将之分为正式通识课程与非正式通识课程。正式通识课程是指以学科或教材形式出现的,通过文本课程以及课堂教学来达成通识教育目的的通识课程。非正式通识课程,是指通过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研究校园环境、社区环境、校园景观,学习校园文化、学校传统、校风校训等内容来达成通识教育目的的通识课程。 通识课程的概念不清,直接导致了通识课程实践的混乱和低效。在上述三种观点中,笔者赞同第三种观点,并且认为应将正式通识课程进一步区分为基础技能类通识课程与核心通识课程。基础技能类通识课程是指语言、写作、计算机运用以及体育与保健等课程,这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修习且要达到相应要求的课程。核心通识课程就是基础技能类通识课程以外的那些通识课程,它的目的是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品质,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建构,平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促使大学生成为高素质的毕业生与负责任的公民,是高校通识课程建设的重点与核心。 (二)通识课程设计的教育哲学欠缺 正确把握科学理论是我国通识教育与通识课程走向成功的首要条件。目前,通识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主要有三种理论。1](131-142)一是精义论,主张以经典著作作为通识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认为人类的文明虽然与时俱进,但在变迁中有其永恒不变的价值存在,这种核心价值尤其保存在经典文献之中。通识课程要体现人类的永恒不变的核心价值,因而经典著作便自然成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二是均衡论,认为知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各种知识都统筹兼顾,均衡发展,才能避免20世纪以来学术过于分化所导致的视野狭窄,心灵缺陷,因此,必须以通识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均衡的视野、平衡的心智。三是进步论,强调教育必须为学生解决问题,对他们的生活有所裨益,因此,通识教育课程的内容必须与学生未来的生活相结合,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 目前,我国通识课程的开发与设计,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这三种理论的影响,在我国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上或多或少地能看到它们的影子。但三种理论各有其缺陷与不足。而我们在设计通识课程时,没有很好地进行消化与吸收,说不上有什么理论依据,还未找到通识课程建设的成熟理论,所以,目前通识课程设置和开发,基本上处于比较自由随意和散乱拼凑的状态。

构建理想的学校课程体系

构建理想的学校课程体系 临沂长安路小学校长李晓玲 国家课程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应当成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但由于地域、学情的差异,学校要依据具体的育人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加以调整和补充。我校致力于“1+X”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开发,并通过调整课时方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确保课程全面落地。 这里的“1”指国家基础性课程,“X”指在整合国家和地方课程基础上开发的五大综合性课程,即学科拓展系列课程、学科实践系列课程、学科整合系列课程、系列活动节日课程、主题德育系列课程。基础性课程保证质量,综合性课程张扬个性。 学科拓展课程——选课走班。学科拓展课程主要是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寻找艺术教育的契合点,并加以拓展延伸,开发出相邻或相近的板块,以社团的方式呈现,通过周五下午一个半小时的选课走班来落实。学科拓展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本着从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出发的原则,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潜能,真正实现课程服务于学生、为学生的终身素养奠基的目的。 学科实践课程——连接社会生活。学科实践课程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4大学科,主要是基于学科本位,连接生活、连接社会、连接自然而开发的实践活动课程。一方面围绕教材单元主题编写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另一方面对学科实践进行延伸。语文学科设置了《童心雅读》课程和《写字立人》课程,还成立了“演讲与口才”、“儿童戏剧团”、“国学班”等社团。数学学科引进了“超脑麦斯”思维数学课题研究,通过做数学、说数学、玩数学,让学生爱上数学。目前每个年级设一个“超脑麦斯”实验班,低、中、高三个学段设立3个社团。英语学科则成立了“快乐实践园”、“情景剧场”等社团。实践课程的落实培养了学生的大学科意识,教学生学会探究问题、整合知识、拓展运用,以形成能力、提升素养。 学科整合课程——学科跨界。我校学科整合课程《尚美百科》是基于国家课程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地方课程之《环境教育》、《安全教育》、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发表时间:2019-08-13T09:36:10.157Z 来源:《中国教工》2019年第8期作者:姜涛孙慧敏敖冰峰[导读] 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和科学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高职教育和继续教育水平稳步提升,职业教育已经占有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而伴随而来的问题是与本科院校相比较,在高职教育体系中,对学生的创业教育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许多院校的就业指导课和创业指导课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就对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姜涛孙慧敏敖冰峰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和科学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高职教育和继续教育水平稳步提升,职业教育已经占有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而伴随而来的问题是与本科院校相比较,在高职教育体系中,对学生的创业教育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许多院校的就业指导课和创业指导课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就对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创新课程体系 我国作为教育大国和拥有毕业生最多的国家,就业压力的问题已经成为每年大家热议的话题。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要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刘占山解读说:高职院校扩招100万,预示着中国职业教育的一场"大变革"即将到来。扩招不仅是教学制度的改革,还要大力改革办学体制,更要大力改革职业院校的体制机制,这也包括继续教育的改革创新。最关键的是要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水平。 据相关部门数据统计显示:从2001年开始,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一路上升,在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仅有114万,到2016年的15年间,毕业生人数增长了651万。教育部数据显示,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795万人,比2016年多出30万。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用十年走过了其他国家三十年、五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道路。越来越多的高文化高素质人才诞生。1999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只有100万左右。而在2009年,这一数字已经突破500万。仅仅十年间,中国大学毕业人数就翻了5倍之多。速度之快,实在是令世人惊叹! 在我国综合国力日趋强盛的今天,大学生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主导力量,国家在重视高等教育能力和素质教育的同时,也逐渐开始认识到创新和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并连续出台多项政策予以支持。比如为以创业带动就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明确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从毕业年度起可享受三年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其中,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创业的,可向所在高校申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离校后创业的,可凭毕业证书直接向创业地县以上人社部门申请核发《就业失业登记证》,作为享受政策的凭证。体系的建设。并且设立了许多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体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但如果需要彻底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难题,首先应当从高校中构建一个完善的创业课程体系。这样才能真正从源头上做到缓解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使国家综合实力快速发展。 一、我国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创业教育现状 在我国现有的教学和认知中,很多情况下还保有传统的应试教育制度习惯。大多数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设计和撰写还围绕着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来培养,采取知识灌输的授课形式。从长远角度看来是不利于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更不用说自主创业的能力了。甚至有的学生学习了三或四年的课程也不知道自己毕业后的就业方向。 "课堂不是解决问题的,而是发现问题的"。笔者走访过新加坡国立大学等知名学府。在他们的课程体系中,除培养学生知识的掌握外,更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空间想象力的开发。在很多通识课程中加入"创造"元素,鼓励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已团队的模式去协作创新和创业。而相比之下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则还相对落后,甚至很多高校对就业指导课程的认识也存在误区,缺乏重视。导致学生普遍认为就业指导课是"鸡肋",可有可无,就更谈不上对创业知识摄取的可望和兴趣了。 再者,高校的创业指导老师本身的能力和水平有限,没有发挥课程应达到的层次和效果。在我国大部分高校中创业指导的老师本身没有从事创业相关的经历,也没有系统受过专业的指导。在授课过程中只能依照教材照本宣科,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无法给与正确的解答,任课的指导教师纯粹为了讲课而讲课。还有一方面,创业指导教师的组成结构多都是在校的非专业老师兼任,或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在准备课程和设计课程的时候并没有去精心思考,也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

今年,在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课程表上,出现了一批新的课程——自2006年起实施的复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实施10年后开始“大换血”。180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重新规划,一些不符合通识教育培养目标的课程将进行调整。据悉,整个调整过程将持续3至5年。 新方案打破学科壁垒重新整合课程内容 复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共分六大模块: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科技发展与科学精神、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此次调整后,核心课程增加了新的模块——社会研究与当代中国。 这七大模块共分50多个基本课程单元,而且不再按照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大科目进行分类。 复旦大学将根据通识教育的目标,整合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每个课程单元成立教学团队,不同院系、学科和专业的优秀教师共同规划同一个单元的课程,共同研讨教学读本。 比如,原本文史经典中的子学,不再像过去那样,各个院系的老师各开各的课,而是在“诸子经典”这一基本课程单元中,由来自中文系、

历史系、哲学系等不同院系的老师们共同组成“教研室”,对教学大纲、教学要求、教学读本等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研讨,重新整合。 10年探索试点,通识教育目标进一步深化 在中国的大学中,通识教育课程出现时间才10年左右,许多大学对究竟什么是通识课程的认识,是在教学中逐步统一的。 复旦大学是最早推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高校,在2006年推出前,全校曾经就此进行过讨论,即这一课程设计必须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最终的共识是——大学必须培养“全面的人”。 大学期间是一个人求知欲最旺盛、心智最开放的时期,而高中的文理分科使得学生的知识越来越割裂。因此,在通识教育最初实施时,六个模块的设计意味着学生需要有相当的知识宽度。 但现代知识体系中,学生要真正掌握足够宽度的知识,可能终其一生都无法实现。加之目前国内大学在推行通识教育过程中,普遍面临师资力量不足的难题,结果导致课程短缺而不得不因人设课。

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方案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 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科学设置专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立足学校和区域实际,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专业特色、充满活力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育质量,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二、目标与任务 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我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我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程的特色。 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完善专业课程管理体制,彰显就业导向的办学特色;确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紧密结合;构建符合校情的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职业岗位群课程结构,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培养学生岗位变化适应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践创业能力;改革评价制度,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善学校装备,加快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数字化进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广泛应用。 强力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大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创新课程评价和考核制度,建立促进学习者多样化发展、教学模式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社会诚信体系建设~2018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考题一套

二、多项选择题(四选项)(共5小题,每小题2分) 1.良好的金融基础设施一定是有一个良好的教育培训体系,教育要从()几个方面入手。 A、政治知识的教育 B、金融知识的教育 C、法律知识的教育 D、道德层面的教育 2.信用评级的方法具体来说有( )。 A 、自评与同他人互评相结合 B 、组织考评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C 、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D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3.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 )的伟大民族精神。 A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 B 、爱好和平 C 、勤劳勇敢 D 、自强不息 4.西方国家十分重视政府自身的诚信机制建设 , 这主要表现哪几个方面? A 、政府行为的诚信约束机制方面 B 、政府公务员的个人诚信约束机制方面 C 、对政府诚信监督机制的完善 D 、侧重完善和加强体制部和社会舆论两方面的监督

5.维系中国传统社会的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封建宗法制度 , 这种制度重视个人对( )的道德责任 , 强调个体利益服从家庭、人不得有独立的利益和人格 , 只能无条件地为宗族和国家利益服务。 A 、家庭 B 、宗族 C 、国家 D 、社会 三、多项选择题(五选项)(共5小题,每小题2分) 1.我国信用体系的构建策略包括()。 A、整合个人信息资源 B、科学建立个人信用评估体系 C、建立个人信用法制体系 D、建立相应的教育培训体系 E、建立有效的惩罚机制 2.我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储存的个人信用记录包括()。 A、银行信贷交易信息 B、个人的基本信息 C、消费信息 D、社会公共信息 E、以上选项都正确 3.下列诚信特点的描述中, 决定了诚信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 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是? A 稳定性

《北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管理办法》(试行)

北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通识教育课程(以下简称通识课程)是我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加强通识课程管理,提升课程教学水平,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通识课程建设经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北京大学通识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的人格塑造与德性养成为主要目标。通识课程是通识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通识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认识家国天下、认识宇宙自然,养成文明意识与历史观念,培育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提升思考批判、交流合作与开拓创新的能力。通识课程中的核心课程(以下简称通识核心课)更加注重经典阅读、深度学习、问题探究和能力养成。 第三条通识课程重在启迪思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习成为养成创造性思维的过程。通识课程应更多地采取“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力避免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第四条通识课程分为以下四个系列: I.人类文明及其传统。这类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充分理解人类文明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理解人类在思考永恒问题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传统,从而拓展跨文化的全球视野,提升文明对话的意识和能力,并面向未

来思考人类文明在全球化时代的发展方向。 II.现代社会及其问题。这类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从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等角度深入思考我们置身其中的现代社会,了解不同学科认识现代社会的方法,批判性地反思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把握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建构美好的未来社会。 III.艺术与人文。这类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促进学生对古今中外人文艺术的感知,提升审美情趣、想象力和鉴赏力,始终保持对真善美的追求。该系列课程属于美育教育课程,重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境界和人文情怀。 IV.数学、自然与技术。这类课程目的是向学生打开自然世界,以科学思维和方法展现大自然内在的法则,使学生理解数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中某些问题的认识过程及未来发展方向,提供观察、思考、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进一步理解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 第二章组织结构 第五条学校设立通识教育专家委员会 (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为学校通识教育提供咨询建议并推动通识课程建设。专家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务部。 第六条专家委员会根据工作情况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其职责为:

面向铁路一线职工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

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创新教育研究, 2016, 4(2), 32-42 Published Online May 2016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d1635852.html,/journal/ce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d1635852.html,/10.12677/ces.2016.42007 文章引用: 高翠香, 肖贵平, 晋林蔚, 时芝平. 面向铁路一线职工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J]. 创新教 Curriculum Design for the Railway Front-Line Workers in Talents Cultivation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Cuixiang Gao, Guiping Xiao, Linwei Jin, Zhiping Shi School of Distance Learning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Received: Apr. 22nd , 2016; accepted: May. 6th , 2016; published: May. 16th ,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d1635852.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Railway, demand of personnel training for the railway frontline workers has changed, it is necessary to change the original curriculum and the develop-ment model transplanting cultivation plans from traditional universities which focus on subject integrity, and develop an application-oriented curriculum that not only meets the requirement of railway industry but also fits for the in-service adult learner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takes the major Electrical Engineering & Automation (Railway Electrification) in top-up degree program as an example, concerns the experience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designs the curriculum based on professional task development model, and reflects the curriculum selection and optimization on railway talents’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top-up program under new normal. Keywords Curriculum, Railway Personnel Training, Continu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Task 面向铁路一线职工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 课程体系设计 高翠香,肖贵平,晋林蔚,时芝平 北京交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北京

岭南师范学院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及管理办法

岭南师范学院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及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及管理,改革和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调动各教学单位和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开出更多优质通识教育课程,全面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岭南师范学院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及管理实施细则》的精神,学校决定有步骤地实施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计划,特制定本办法。 一、核心课程建设要求 1、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是我校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设5个领域:社会科学与人类发展;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人文学科与审美艺术;自然科学与现代技术;语言运用与工具拓展。要求2012级及以后的学生,在所选修的10个通识教育学分中,至少有6个以上学分必须来自选修上述5个不同领域的核心课程或通识教育讲座方可毕业。今后将视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情况,逐步提高核心课程学分比重,直到全部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学分取代一般公共选修课程学分。 2、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理念:我校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要秉承“学科贯通、研读经典、协同培养、拓展视野、提高素质”的教育理念,在依托专业的基础上,强调通识教育的共通性、普适性、博雅性、融合性、启迪性和价值性。 3、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核心选修课程和通识教育讲座课程组成。核心选修课程的设置由学校通识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指引》予以引导。通识教育讲座课程是指围绕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要求、由同一系列通识教育学分讲座所组成的通识教育讲座课程,是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组成部分。通识教育学分讲座内容应尽量贴近理论前沿、政策前沿和实践前沿,每学期举办若干期。 4、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采取招标建设制度。对尚未开设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全校教师可按照《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指引》自愿申报,相关教学单位推荐,通识教育指导委员会评审,学校认定。对我校教师尚未具备条件开设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由通识教育中心聘请具备条件的校外教师开设,并报通识教育指导委员会核准。对获准新开设的核心课程,学校给予课程建设启动经费资助(32课时的,每门6000元、16课时的,每门5000元),以帮助课程负责人尽快开出该

谈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谈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推进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的关键是加快构建符合公共艺术育要求的课程体系。本文就这一课程体系的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课程蛄构、课程配套教材、课程评价与管理及课程实施的前提条件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标签]普通高坟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应以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这一指导思想要通过课程教学的具体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的开发与管理、课程评价,课程管理、教师的培养与培训以及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等各个方面加以渗透、贯彻。 一、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是达到教育标准、实现教育目的的保障.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目标的确立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学生感受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培养,使其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并通过艺术审美教育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塑造高尚完美的人。明确的课程目标,要求课程体系的确立要紧密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具体设置哪些课程,且先开什么、后开什么,怎样把科学系统的艺术课程体系贯穿大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这些问题都需要思考、论证。只有紧密围绕课程目标构建的课程体系,才符合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根本要求。 二、课程标准 任何层次、阶段的课程设置,都有相对的课程设置标准与要求,否则不但不能达到教育目的与任务的要求,甚至还会出现与教育目标相悖的结果。目前,普通高校艺术类课程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大纲,这在课程标准方面要想达到完全统一,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教师自身素质的差异,也会在课程标准的把握上出现偏差。现阶段一些综合性大学,设有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众多,学生层次参差不齐,对艺术知识的需求程度也各不相同,这就必然给公共艺术课程的设置带来一定的困难,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既不同于中小学基础教育中的艺术教育,又有别于艺术专业院校的教育。在教学中面对的是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制定的课程标准要有针对性,要结合现代艺术教育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审美认识规律,着重体现审美体验与鉴赏韵力价值,思维创新与个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与艺术实践价值、多元文化与学科综合价值,面向全体学生做好传承文化与弘扬民族艺术工作等课程标准理念。现阶段,在教育主管部门还没有出台相应的课程标准前,我们要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现状,结合各校的实际,制定符合客观可行,相对统一的课程标准,这样可以避免与课程目标相偏离、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相脱节的现象,同时还能够避免出现教学内容松散、不具体或过深、过浅的现象,确保艺术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与质量。

成人继续教育培训学习计划

成人继续教育培训学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与和谐社会的要求,以服务为宗旨,以需求为导向,以基础能力建设为重点,更新观念,加大 投入,提升内涵,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多形式发展成人继续教育,努力建设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 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 二、目标任务与组织实施 以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标准化建设、城乡社区教育示范学校建设、新型农民素质培训示范基地建设、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 农村预备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全省终身学习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成人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和精品教材开发等七个方面的培训建 设为主要内容,全面推进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初步建立基本适应 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基本满足城乡居民需求,开放、灵活、城 乡一体的成人继续教育体系。 按照《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标准化建设、城乡社区教育示范学校建设、 新型农民素质培训示范基地建设、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农村 预备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等项目,列入市县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考核 内容进行评分,计入考核总分。全省终身学习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成人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和精品教材开发等内容,按照《浙江 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组织实施。 (一)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标准化建设 1.目标任务 “十二五”期间,以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以下简称乡镇成校)的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全省特别是欠发达地区乡镇成校建设,不断提升我省乡镇成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

通过建设,初步实现办学条件现代化、教育培训规模化、学校管理规范化、教育功能综合化,基本达到《浙江省标准化乡镇成校建 设标准》要求,使乡镇成校逐步成为本区域范围内的教育培训中心、本地区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与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开发与推介就业中心、实用技术与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精神文明建设与社区服务的 基地,满足“三农”需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并对周边乡镇成校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2.组织实施 乡镇成校的标准化建设、管理在省、设区市组织领导下实施,具体由乡镇政府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建设标准具体参照《浙江 省成人继续教育推进工程相关建设项目标准(申报条件)》。 标准化乡镇成校由教育部门根据建设标准组织专家评审确认。各县(市、区)教育部门对所属的乡镇成校进行初评并将达到标准的乡 镇成校名单及相关材料上报设区市教育部门。设区市教育部门统一 组织本地区的复评工作,并将达到标准的乡镇成校名单及有关材料 上报省教育厅。省教育厅根据各地乡镇成校建设情况,组织人员进 行评审,并视情进行抽检。经验收合格并公示无异议后,由省教育 厅发文予以确认,并授予“浙江省标准化乡镇成校”称号。 原则上,符合条件的原省级示范成校可直接认定为省级标准化成校,原省一级及以下乡镇成校均须重新进行申报。 (二)城乡社区教育示范学校建设 1.目标任务 “十二五”期间,支持各地建设好100所左右城乡社区教育示范学校,其中乡镇(街道)社区教育示范学校80所左右、县(市、区)社 区教育示范学院20所左右,并以创建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学校建设为 抓手,全面提高全省社区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全面推进社区教 育发展。 城乡社区教育示范学校建设,坚持内涵建设和示范引领,体现全民终身学习理念,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基础能力建设,提高服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综述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综述 为做好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工作,学校先后制定了《泰山学院专业建设规划》、《泰山学院课程评估方案(试行)》、《泰山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泰山学院选修课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外语教学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公共计算机课教学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根据2007年“迎评促建年”活动实施项目,从精品课程建设、课程教学大纲建设、课程评估、双语教学、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等五个方面着手对教学内容与课程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思路和工作计划。成立了专业建设与评价、课程建设与评价专家组,制定了相应的评价工作细则,加强对专业、课程建设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工作落到实处,取得了较好效果。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为指导,遵循“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方针,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要求,依据“重组基础、反映现代、面向前沿、交叉融合”的改革思路,以素质教育为基础,通才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优化课程结构,精简教学内容,扩大选修,突出个性,注重实践,使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个性得到培养和锻炼。通过建设合格课程、创建优质课程、争创名牌课程,以点带面,促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

主要措施: 一是组织教学研究立项,积极开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活动。2006年我校印发了《泰山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根据文件的精神我校规范了本科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立项研究,为支持和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特别在项目立项、经费资助、职称评定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对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校级立项,学校给与一定经费资助,凡是列为国家和省、部级“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立项项目,学校在经费上分别给予以1:1和1:2配套。 二是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落实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成果。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不断将研究成果整合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去。近几年来,通过不断对课程体系的深入研究,先后三次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全面修订了教学大纲。 三是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要求基础课程、教育部规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干专业课程,优先选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全国规划教材,“九五”国家重点教材,获国家、省、部级奖的优秀教材等。同时鼓励教师编写辅助教材,进行教材配套,优秀教材评奖。 四是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配套改革,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提供支持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在全院倡导“启发式、研讨式教学”,增加课堂教学的学术含量,形成了“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CAI多媒体教学、电化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为教学内容和课

2016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共课程《信息化能力建设》考试试卷(75分)

2016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共课程《信息化能力建设》 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1分,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在改进信息资源共享效率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A.资源配置 ○B.资源共享 ○C.资源利用 ○D.资源补给 √2.信息化建设的任务和目标是最终实现()信息化。 ⊙A.经济和社会 ○B.经济和文化 ○C.文化和社会 ○D.经济和教育水平 √3.教育信息化主要指在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 ○A.教学艺术 ⊙B.教学手段 ○C.教学技能 ○D.教学策略 √4.GNP是下列哪个名词的缩写()?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家生产总值 ○D.国民消费总值 √5.不是信息系统开发阶段的是()。 ○A.系统分析 ○B.系统设计 ○C.系统实施 ⊙D.系统计划

√6.管理大师鲁克说过:()这句话强调评价了对管理的重要性。 ○A.信息博伦 ○B.信息化能力的评价 ⊙C.无法度量就是无法管理 ○D.信息化黑箱 √7.信息化建设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社会信息结构、()等各个方法。○A.信息建设 ○B.信息量 ○C.信息技术 ⊙D.信息人才 √8.应设立()部门产值,第二信息部门等指标。 ⊙A.第一信息 ○B.第二信息 ○C.第三信息 ○D.第四信息 √9.信息产业组织结构的内容包括哪三方面内容()。 ○A.微观、超宏观、中观 ○B.亚宏观、微观、中观 ○C.亚宏观、超宏观、国家宏观 ⊙D.微观、中观、宏观 √10.信息资源供需变化的指示器是()。 ○A.科技 ○B.市场 ○C.成本 ⊙D.价格 √11.信息产业分为()部门。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福州大学通识教育选修核心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福州大学通识教育选修核心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不同学科领域知识,拓宽视野,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升人文素养与科学素质,增进对自身、社会、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同时建设一批教学效果好、具有学校特色、能够面向全校学生长期稳定开设的高质量通识教育选修核心课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课程体系设置 第二条通识教育选修核心课程由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人文社会科学类、文学与艺术类、创新创业类四大模块构成。 1、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主要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自然科学学科和众多的工程技术领域,使学生通过对所涉领域的总体理解,认识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和工程意识。 2、人文社会科学类:主要涵盖哲学、历史学、伦理、政治、经济、管理、法学等学科领域。旨在使学生了解哲学分析的方法,培养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学会用历史的方法和眼光认识事物;熟悉社会科学的一些主要概念和方法加强对当代人类行为的理解,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文学与艺术类:主要涵盖文学、艺术等学科领域。旨在培育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使其在文学艺术作品的赏析过程中感悟文学与艺术的魅力,陶冶情操,提高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4、创新创业类:主要包括创新方法、创新创业基本知识、创新创业基本素养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创业的基本素质(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等)。 第三章课程设置原则 第三条通识教育选修核心课程课程设置原则如下: 1、有利于学生了解人类最基本的知识领域和思维方法。

陕西省2018年继续教育《现代经济体系建设》部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1.()年,第一次全国性循环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A、2003 B、2004 C、2005 D、2006 2.分享经济始于(),迅速席卷全球。 A、中国 B、德国 C、美国 D、英国 3.本课程提出,在衡量区域发展速度方面,最常用的指标是()。 A、GDP在全国的比重 B、GDP的增长速度 C、人均居民收入 D、生活水平 4.本讲提到,()更加强调人的发展,强调财富的公平分配。 A、GDP B、绿色GDP C、幸福指数 D、人类发展指数 5.本讲提到,中国从中等收入国家变成高等收入国家要实现“三大变革”,那么“三大变革”不包括()。

A、质量变革 B、效率变革 C、制度变革 D、动力变革 6.超额利润分享机制三大原则不包括()。 A、向公司经营责任人倾斜 B、向业务部门倾斜 C、向贡献突出员工倾斜 D、向全体员工倾斜 7.《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单位GDP能耗、水耗均下降()%以上。 A、10 B、20 C、30 D、40 8.金融监管应该是个()的监管,让监管者有动力去追踪市场变化,去把握市场的脉搏。 A、鼓励型 B、激进型 C、激励型 D、发展型 9.本讲提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进()的需要。 A、公共服务 B、社会保障

C、国家安全 D、全面改革 10.根据本讲,2017年全球贸易增长比例为()。 A、2.9% B、3.2% C、3.7% D、4.7% 11.德国获得高级技工称号的工匠,占到整个劳动力就业市场的()。 A、23% B、33% C、43% D、53% 12.“打赢防范系统性风险攻坚战”这一概念首次出现是在()。 A、十八大报告 B、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C、十九大报告 D、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13.企业降杠杆的措施之一是降低资产负债率,下列各项中,不能降低资产负债率的是()。 A、加强负债规模和负债率的管控 B、开展多种方式补充权益资金 C、积极稳妥地开展市场化股转债 D、积极稳妥地开展市场化债转股

济南大学首批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项目申报指南

济南大学首批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项目申报指南 一、文化传承与文明对话 中国传统文化要略与生存智慧(如道家智慧与现代社会),中外科技发展史,中西方文化经典导读(如国学经典、西方汤因比《历史研究》、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英语国家文化透视,中国民俗文化专题,中国文化概论,世界文化概论,世界文化遗产概论,东西方文明概论,齐鲁文化纵横谈,中外文化交流专题,中外文化比较,当代西方文化,宗教文化概论,史学概论,周易研究,诸子百家专题,武术与传统文化,中医与传统文化,中外饮食文化,性别文化概论,江湖文化专题,中外历史专题,中华传统礼仪与文明等。 二、人文与艺术 文学概论,中外文学经典阅读,唐宋诗词导读,明清小说导读,外国文学概论,中外影视概论,新媒体概论,中国画理论与技法,艺术设计概论,中国音乐艺术,西方音乐艺术等。 三、社会探究与批判性思维 1、政治与社会:现实中的政治学、生活中的社会学、社会组织与政府管理、哲学与生活、以史为鉴、道德与法律、逻辑与幽默、理论与实践问题探讨等。 2、法律与生活:法律理念、法律思维与日常生活、法律视角看生活、生活中的违法与犯罪、知识产权与生活等。 3、经济与管理:经济学与生活、家庭中的经济学、金融热点解读、管理学与生活、网上创业、理财与管理、营销与广告等。 四、科学与技术 学科发展历史与文化,学科发展与人类生活,学科发展对人类思维方式与认知水平的启迪,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本学科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 五、生涯发展与生命关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与生活,压力与情绪管理,应用社会心理学,健康心 理学,创业成功学,职业发展心理学,企业员工心理援助(EAP),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大学生健康教育,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演进,职业规划与职业发展,职业选择与求职技巧,人格、能力与职业选择,社会福利与社会发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