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的七种德行

水的七种德行

水的七种德行
水的七种德行

水的七种德行-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里实际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尽管从总体上看,老子的处世哲学是消极、无为的,但如果剔除其消极成分,细细品味水的品性,我们还是能够从中发掘或引申出有益的道理或原则的。

一曰守拙。

水乃万物之源,论功勋当得起颂辞千篇、丰碑万座,炫耀的资本不可谓不厚。可它却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不仅不张扬,反而“和其光,同其尘”,哪儿低往哪儿流,哪里洼在哪里聚,甚至愈深邃愈安静。此等宁静和达观,是很多人难以企及的。这的确是一种“无为”,但不是对“大我”的无为,而是对“小我”的无为,是在个人利益上的无为。

二曰齐心。

水的凝聚力极强,一旦融为一体,就荣辱与共,生死相依,朝着共同的方向义无返顾地前进,故李白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之慨叹。因其团结一心,水威力无比:汇聚而成江海,浩浩淼淼,荡今涤古;乘风便起波涛,轰轰烈烈,激浊扬清。

三曰坚忍。

水至柔,却柔而有骨,信念执著追求不懈,令人肃然起敬。九曲黄河,多少阻隔、多少诱惑,即使关山层叠、百转千回,东流入海的意志何曾有一丝动摇,雄浑豪迈的脚步何曾有片刻停歇;浪击礁盘,纵然粉身碎骨也决不退缩,一波一波前赴后继,一浪一浪奋勇搏杀,终将礁岩撞了个百孔千疮;崖头滴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咬定目标,不骄不躁,千万

次地“滴答”、“滴答”,硬是在顽石身上凿出一个窟窿来,真可谓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四曰博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水最有爱心,最具包容性、渗透力、亲和力,它通达而广济天下,奉献而不图回报。它养山山青,哺花花俏,育禾禾壮,从不挑三拣四、嫌贫爱富。它映衬“荷塘月色”,构造洞庭胜景,度帆樯舟楫,饲青鲥鲢鲤,任劳任怨,殚精竭虑。它与土地结合便是土地的一部分,与生命结合便是生命的一部分,但从不彰显自己。

五曰灵活。

水不拘束、不呆板、不僵化、不偏执,有时细腻,有时粗犷,有时妩媚,有时奔放。它因时而变,夜结露珠,晨飘雾霭,晴蒸祥瑞,阴披霓裳,夏为雨,冬为雪,化而生气,凝而成冰。它因势而变,舒缓为溪,低吟浅唱;陡峭为瀑,虎啸龙吟;深而为潭,韬光养晦;浩瀚为海,高歌猛进。它因器而变,遇圆则圆,逢方则方,直如刻线,曲可盘龙,故曰“水无常形”。水因机而动,因动而活,因活而进,故有无限生机。

六曰透明。

虽然也有浑水、污水、浊水甚至臭水,但污者、臭者非水,水本身是清澈、透明的。它无颜无色、晶莹剔透;它光明磊落、无欲无求、堂堂正正。惟其透明,才能以水为镜,照出善恶美丑。人若修得透明如水、心静如水,善莫大焉。

七曰公平。

水不汲汲于富贵,不慽慽于贫贱,不管置于瓷碗还是置于金碗,均一视同仁,而且器歪水不歪,物斜水不斜,是谓“水平”。倘遇坑蒙拐骗,水便奔腾咆哮,此乃“不平则鸣”。人若以水为尺,便可裁出长短高低。

当然,以上只是水的部分优秀品格,还不是全部。但是,不论水有多少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其最根本的就是一条:“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才是真正的“上善”。

“厚德载物”是《易传》中的话,原文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至于厚德载物,什么是“德”,其实很简单。帮助别人要求回报,叫做交易。帮助别人不要求回报,就叫做“德”。如果有很多人得到你的帮助,而你都不要求回报,那你的德就厚了,就可以称作德高望重了。

再说上善若水,上善就是最好的,最好的处世方法就象水一样,水是怎样的呢?水善利万物,也就是水给万物带来益处。而不争,争就是争利益,所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是帮助别人而不要求回报。

但是老子认为这还不够。老子接下去说,处众人之所恶。有一句话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所恶的是什么呢?是低位。所以处众人之所恶讲的是要处于低位,也就是讲的是谦虚谨慎。所以你不但要帮助别人,不要求回报,还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要以为人家受了你的恩惠,你就趾高气扬的了。如果能做到这些你就“几于道”。也就是获得了接近于道的处世方式了。

补: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孔子云:水有五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普及一切生物,好像有德;流必向下,不逆成形,或方或长,必循理,好像有义;浩大无尽,好像有道;流几百丈山间而不惧,好像有勇;安放没有高低不平,好像守法;量见多少,不用削刮,好像正直;无孔不入,好像明察;发源必自西,好像立志;取出取入,万物就此洗涤洁净,又好像善于变化。水有这些好德处,所以君子遇水必观。

我为水命人,何不如水,确需自思自省。

好命运来自好德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好命运来自好德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这一生,不知为什么,总是喜欢和老人相处。朋友说我“不正常”,别人喜欢年轻人的蓬勃朝气,我却喜欢老人的沉稳厚重。 是的,或者,我本来就是一个“老气横秋”的人,所以我和年龄大一点的人比较合得来。不过,在老人们面前,我也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啊! 写字的人喜欢有灵感,有素材,更喜欢能够有人来点拨。而有智慧的老人,在这一方面是非常有经验的。对,我不是所有的老人都喜欢,我只是喜欢和有智慧有文化的老人在一起,因为我是想从他们身上,学到更多做人的道理,汲取更多有益的人生经验。 这不,我每天早上晨练,总能遇到一位瘦长精干的老人。每天,他都在半山亭练太极。我上山的时候他已经在了,我下山的时候,他还在。当然,这中间的时间没有太长,我上去下来,也就个把钟头。 我喜欢太极,但是一直没有用心去练。看到老人的功夫很好,有时我也会驻足观赏一下,他会对我微微一笑,表示打了招呼,然后继续练他的。 老人说:好命运来自好德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老人说:好命运来自好德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这一天早上,突然下起雨来,我刚好走到亭子附近。正好同行的阿姨拐到了脚,我就扶着她一起进亭子避雨。因为经常遇到,老人也认识我了,就打了招呼:来来,都快过来,别淋到了。 我们应着,就走到他身边去。老人招呼我们坐下喝茶——他正从背包里拿出工夫茶具,准备泡茶。 老人问我们:你们是母女啊?

阿姨说:我要有这样的闺女就好了!这是经常一起运动的别人家的好孩子! 我被阿姨这么一夸,都不好意思了。老人笑呵呵地看着我,突然说:小姑娘,你以后会有好运气,好福报的! 我笑着说:谢谢大爷!但那是看不见的东西哦。 老人却说:不对,这是可以看见的,我这就看见了,因为,一个人的好运气好福报,是因为他的好德行而来的,如果没有好的德行,人是不可能有福报的。 老人告诉我,一个人的好命运,取决于他一生所修的好德行,那好的德行又是怎么来的呢?主要有三个方面。 老人说:好命运来自好德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老人说:好命运来自好德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善良 老人说,善良是人的一种本性。这种本性,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能够学来的。一个人,有善良做为根本,就有了福的根基。人有好福,就有好命,这是注定的。如果一个人的先天没有善良的根基,他的天性里存在着恶的因子,那么一生,他也不会有善的行为。根这东西,是有因果的。比如说,一个家庭里,父母都是善良的人,他们教育自己的孩子,也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这样孩子长大,一般都不会太偏差。 根重要,教育更重要。父母的言传身教,孩子都是看在眼里的。这有一个氛围的问题。孩子如果长期在良好的氛围里长大,就能受到好的影响。有了善良的根基,再有好的行为,自然就会有好的福报。 老人说:好命运来自好德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老人说:好命运来自好德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古诗词中的十大境界

1、脱俗境界:心远地自偏 饮酒?结庐在人境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说到陶渊明的生活状态,许多人会联想到写《瓦尔登湖》的美国人亨利?梭罗。陶渊明比梭罗早一千四百多年,而且陶渊明生活在农耕时代,梭罗却生活在后工业时代,但两人的生活态度确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抵拒物质享受的引诱,并回归自然去过简朴的生活。 但是陶渊明的境界更高一层。梭罗独自跑到瓦尔登湖边去隐居,那儿寂寥无人,只有草木虫鱼为邻,《瓦尔登湖》中的一章就题为《寂寞》。陶渊明追求的却是“心远”。在陶渊明看来,要想远离喧嚣的红尘世俗,不必躲进深山老林,只要保持清静、安宁的心态就可以了。 不妨说,梭罗是在空间距离的意义上追求远离红尘,陶渊明却是在心理距离的意义上作同样的追求。所以梭罗的行为事实上是无法仿效的,如今的地球如此拥挤,我们能到哪里去寻找一个瓦尔登湖呢?陶渊明的行为则具有典范的意义,因为只要你超脱外在的诱惑,“心远”是随时随地都能付诸实施的。哪怕你身居熙熙攘攘的现代都市,哪怕你把家安在水泥森林中的一间公寓,你同样可以实现心境的宁静。

2、悲怆境界:苍茫独立人间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其中是一种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陈子昂踽踽登上高高的幽州台,环顾空旷的四野,原本豪侠的他,竟悲怆地哭了。 历史上那些轰轰烈烈的英雄豪杰到哪里去了?那些各领风骚的历代帝王们到哪里去了?在这举目无亲的夜,陈子昂就这样幽幽地坐着,让生命的利齿,一点一点咬啮自己孤寂的身躯。

成功人生的三境界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年轻的商人外出经商被搭档出卖,人财两空而痛不欲生,欲跳湖者,碰上一位老者,他叙述了自己的悲惨境遇,希望老者点化。老者令他用最大的气力砍开地窖里一块方形巨冰。商人拿着斧头猛烈的重击坚冰,只能在冰面上划下一道细微印记而泄气。老者将冰块放到铁锅中煮。老者吩咐他,一定牢记整个过程。随着锅内温度升高,坚实的冰块开始慢慢融化。老者问有何领悟?商人高兴地说:开始方式不对,不该用斧头劈,得用火烧。老者摇头。商人想了想说:冰块变成水的事实告诉我,再强大的敌人也有它的弱点。老者又摇头。“这是成功人生的三境界。第一境界:百折不挠;第二境界:周济天下;第三境界:功成身退。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水样的年华多壮美 一位年轻的商人外出经商被搭档出卖,人财两空而痛不欲生,欲跳湖者,碰上一位老者,他叙述了自己的悲惨境遇,希望老者点化。老者让商人用斧头将冰砍开,不管商人使用多大力气,冰仍然是艰苦的。后来让商人用锅煮,坚冰才化开为水。从这两个人对冰的不同态度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水以任何形式存在,它总是客观具体存在的,与环境融合在一起,这种坚持、滋养和谦恭的品性,不正是我们人生的最高追求吗? 固态水:毫不屈服 人生当如固态水,坚强无比,坚忍于心,保留自己完美的人格而不受影响,超脱于世俗,此乃第一境界。 司马迁以冰一样的坚硬性格铸成笔墨,以冰为坚贞,挥就不朽的佳作,以表坚贞不愈的心性;苏武以冰心一样的气节,拘于寒冷的塞外,心系中华,忠君爱国坚如寒冰,任岁月琢磨,永不熔化;布鲁诺追求真理,虽身外火焰缠身,烈火腾腾,但内心仍如千年寒冰般坚硬,信念依旧,怎惧烈火焚心?那外柔内刚,凸显冰火两重天的决绝性格。 由此观之,冰一般坚守自己人格的人,无不青史留名,令人敬佩。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液态水:周济天下 人生如液态水,当我们修炼自身品行后,切不可限于我们自身的狭小,我们一定要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于那些身处困境无力自助的人,更应毫不犹豫如水一般细致入微地体贴关心。或许,在古代中“士”地位不高,但他们却能以天下为己任,忧国伤时。他们将自己的利益放在在国家和百姓之后,正如曾子所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难道不是有如水般的周济天下、普度苍生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吗? 气态水:功成身退 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大商人范蠡,在看清越王勾践的丑恶嘴脸后,毅然在越国打败吴国胜利的时刻,驾一叶扁舟,携美女西施,泛舟五湖。虽失去了权力地位和高爵显位,但是换来了一种极大的宁静幸福。功成名就,华丽转身,全身而退,这难道不是人生的大智慧和追求的最高境界吗? 人生如气态水,之所以可以功成名退,是因为他们早已超然物外,将自己化于无形融入万千世界中。他们无处不在,却又无处可寻,当他们并未消失,只不过是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而转换形式罢了。 无论你的人生是固态的水、液态的水、还是气态水,都不必担心。因为什么样的人生都是无可替代的。正是因为有着各式各样的水一样的人生,有着自由灵活,变化万千,超然物外的志趣,所以生活才会如此丰富,心中才会如水一般的纯净。也许就在不经意间,你心中的那片水就会流淌于人们的身边,生命中正是由于这些“水”的存在而越发精彩。 追求成功,追求如水一样的豪迈人生。 【点评】 1.题目需要再斟酌以下,看是否可以换一个更好的。如“水样人生铸年华”。 2.三个小论点作为文章的小标题,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人生三重境界之美。 3.在举事例之后的论述十分重要,应该紧扣论点,展开画龙点睛式的论述。 成功人生的三境界 一个上任被朋友出卖,人财两空,想要自杀。他向一位老者述说,希望得到老者的点化。老者带他去了一个冰窖,让他砍开一块坚冰。无论商人怎样用力,却只能在坚冰上留下一道痕迹。老者让他把坚冰放在锅里煮,一会儿,冰就化成了水。 这个故事给予我们了深刻的启示。做人就要像水凝结成坚冰一样,水凝结的坚冰却比水更坚硬,无论怎样砍,都看不开,这是水百折不挠的境界。第二阶段是周济天下,人生就像水一样,成功的人给人带来的是清爽喜悦的感觉;而第三阶段就是功成身退,就像水一样柔弱而隐忍。由此可见,成功人生的三境界就是百折不挠、周济天下和功成名退。

古人论修身:德行·声名

古人论修身:德行·声名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记·大学》修养好自身的道德,管束好自己的家庭,从而治理好国家大事,使天下太平安定。 ●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离娄下》恒言:经常这样说。本:根本。国家是天下的根本,家庭是国家的根本,而个人又是家庭的根本,所以个人自身的修养是基础。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孟子·尽心下》守:奉行,遵守。修其身:培养自己的品行。平:太平。君子所奉行的原则,是修养自身而使天下太平。 ●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 唐·武则天《内训·修身》不修养自身则道德不能确立,道德不确立而能够化育治好家庭的事很少有,更不必说治理好国家大事了。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礼记·大学》欲:想。齐:整治。修:锻炼,修养。要整治好家庭,先要修养好自己。 ●天下者,国之本也。国者,乡之本也。乡者,家之本也。家者,人之本也。 《管子·权修》本:根本,关键所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是治理好家庭以至整个国家的关键所在。 ●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修身:锻炼品德修养。令名:美好的名声。恶:丑。责:索求。妍:美。只有修身立德,才能获得声誉。 ●源静则流清,本固则丰茂;内修则外理,形端则影直。 《魏子》江河的源泉洁净水流就清澈,树木的根牢固枝叶就繁盛;人自身修养好外部关系就融洽,形体端正则影子不会歪斜。 ●立身者,立天下之大本也。 宋·王艮《答问补遗》修养自身的道德,这是处世的根本。 ●臣闻《大学》之道,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以修身为本,而家之所以齐,国之所以治,天下之所以平,莫不由是出焉。 宋·朱熹《癸未垂拱奏札》大学:书名。天子:旧时称国君。庶人:旧时称百姓。壹是:都是。齐:管理好。治:治理好。平:太平。莫不:无一不是。自身的道德修养是管家、理国、使天下太平的根本。说明个人品质修养的重要。 ●行高者,名自高。……才大者,望自大。 清·李毓秀《弟子规》品行高尚的人,他的名声自然高;有才能的人,他的威望就自然大。 ●君子以道德轻重人,小人以势力轻重人。 清·宋纁《古今药言·憬然录》轻重人:衡量人。君子从道德衡量人,小人则从权势衡量人。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 明·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树根稳固,花果必然茂盛;源流深远,波澜才会壮观。比喻道德、学问的功夫深厚,才能有所作为。 ●末流之竭,当穷其源;枝叶之枯,必在根本。 明·叶子奇《草木子·杂俎篇》末流:下游。竭:干竭。凡事应从根本上找原因。 ●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周易·系辞上》默默专注而有成绩,不事标榜而受人信用,这完全是由于德行。 ●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

古诗词中的意象分析大全

古诗词中的意象 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岁寒三友(松、竹、梅):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象征正直、 不从俗、有气节、积极向上。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折柳:“柳”谐音“留”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常作留 客之意,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杨花:象征离散。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花草类: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芳草:常喻离恨。 ?桃花:象征美人。 ?兰花:高洁、美好。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菊:隐逸、高洁、脱俗。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素来是纯洁、清高的象征。 ?梅子:成熟的梅子比喻少女的怀春。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黄粱:表现虚幻的事或欲望的破灭。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浮萍、飞蓬:表现漂泊之感。 ?连理枝(比翼鸟):喻思爱夫妻。 ?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古诗词里的人生八种遗憾

古诗词里的八种遗憾 1.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不去的家乡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多少人少小离家,尝遍了人情冷暖;多少人落叶归根,却只见物是人非。千百年来,游子思乡的情怀总是相似的,而当他们终于回归故里,看到的又是什么? 是儿时的朋友“儿女忽成行”?是梦中的少女“嫁作商人妇”?还是“山河依旧在”,“知交半零落”?或许,让人伤感的从来不是自己斑白的鬓发,不是自己如旧的乡音,而是谁家小儿笑吟吟问出的那一句客从何处来。 半生羁旅,一世飘零。蓦然回首才发现,不知何时起,故乡也终成了异乡。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未完成的事业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后来啊,诸葛丞相就到了五丈原……”大概每个人都熟知诸葛亮的故事,可是却没有人忍心听完。 诸葛丞相是忠的代表,智的化身,却终究也没能实现他的平生夙愿,没能光复汉室以报先帝知遇之恩。他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一生只为酬三顾,却终究客死北伐途中。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出师一表真名世,奈何上苍不假年。

3.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永别的挚友 重别梦得 柳宗元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这是柳宗元最后写给好友刘禹锡的愿望——如果他日圣上开恩,允准我们告老归田,我们就比邻而居,做一对“邻舍翁”吧。可它却最终没有实现。 柳宗元与刘禹锡同年进士及第,两人志同道合,相交莫逆,也同样仕途坎坷。公元805年,“永贞革新”失败,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柳宗元贬为邵州刺史,从此离开了他们颠沛流离的贬谪生涯。二人尚在贬谪途中,圣旨再度传来,加贬柳宗元为永州司马,刘禹锡为朗州司马。当二人终于等来了召他们回京师的诏书,已经是十年之后。然而这只是短暂的相聚。二很快人再度被贬,柳至柳州,刘至连州。两人再度结伴南行,终在衡阳话别。仿佛有了生离死别的预感,柳宗元连作三首别离诗,这首《重别梦得》是第二首。而这一次的诗文唱和,连同柳宗元最后的愿望一起成为了绝唱。 四年后,柳宗元在柳州病逝,死前嘱咐仆人将自己的文稿交给刘禹锡。刘禹锡在扶母亲的灵柩过衡阳时听到了柳宗元已经去世的消息,悲痛欲绝,立刻停下来为柳宗元料理后事,并写了《重至衡阳伤柳仪曹》以寄哀思,此后又两次写《祭柳员外文》。之后更是倾毕生之力为其整理遗稿,编纂成集。柳宗元的一个儿子也由刘禹锡收养。 人生得一让自己盼望晚年比邻而居的挚友是多么幸运,而这个愿望却最终无法实现,又是多么遗憾…… 4.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死别的夫妻 鹧鸪天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垄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古诗词中十大人生境界

古诗词中十大人生境界 1、脱俗境界:心远地自偏 饮酒·结庐在人境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说到陶渊明的生活状态,许多人会联想到写《瓦尔登湖》的美国人亨利·梭罗。陶渊明比梭罗早一千四百多年,而且陶渊明生活在农耕时代,梭罗却生活在后工业时代,但两人的生活态度确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抵拒物质享受的引诱,并回归自然去过简朴的生活。 但是陶渊明的境界更高一层。梭罗独自跑到瓦尔登湖边去隐居,那儿寂寥无人,只有草木虫鱼为邻,《瓦尔登湖》中的一章就题为《寂寞》。陶渊明追求的却是“心远”。在陶渊明看来,要想远离喧嚣的红尘世俗,不必躲进深山老林,只要保持清静、安宁的心态就可以了。 不妨说,梭罗是在空间距离的意义上追求远离红尘,陶渊明却是在心理距离的意义上作同样的追求。所以梭罗的行为事实上是无法仿效的,如今的地球如此拥挤,我们能到哪里去寻找一个瓦尔登湖呢?陶渊明的行为则具有典范的意义,因为只要你超脱外在的诱惑,“心远”是随时随地都能付诸实施的。哪怕你身居熙熙攘攘的现代都市,哪怕你把家安在水泥森林中的一间公寓,你同样可以实现心境的宁静。 2、苍茫境界:独立天地间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其中是一种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陈子昂踽踽登上高高的幽州台,环顾空旷的四野,原本豪侠的他,竟悲怆地哭了。 历史上那些轰轰烈烈的英雄豪杰到哪里去了?那些各领风骚的历代帝王们到哪里去了?在这举目无亲的夜,陈子昂就这样幽幽地坐着,让生命的利齿,一点一点咬啮自己孤寂的身躯。 “念天地之悠悠”,是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在如此巨大、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里的茫然性。而茫然绝对不是悲哀,其中既有狂喜又有悲哀。狂喜与悲哀同样大,征服的狂喜之后是茫然,因为不知道下面还要往哪里去,面对着一个大空白。 如勾的残月,颤颤巍巍向西滑落。独坐秋夜,陈子昂无拘地放肆着自己对人生的思考。面对这无始无终的时间,环顾这无边无际的空间,在这静寂的秋夜,他聆听着生命之壶倒计时的嘀嘀嗒嗒。茫茫的宇宙中,匆匆几十年的生命算得了什么?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是啊,宇宙是万物的旅馆,光阴是百代的过客。人生真的如草,如蓬。渺小的自我,又哪里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于是,千百年来,多少志得意满的墨客骚人,在陈子昂的面前,在他永恒的悲怆面前,诗囊空空,一贫如洗…… 3、超脱境界:坐看云起 终南别业

好家风培育好德行

好家风培育好德行 搬经镇王舒舒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正,则社稷兴。家风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这种传承分散但强韧,它为传播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具体的载体。 现在很多家长没有认识到正确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人做人的重要性。中华妇女联合会的一份资料表明,我国有接近3/4的家长教育方法欠妥或有严重偏离,只有不到1/4的家庭教育比较科学。 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切中了现代中国社会和家庭的情感要害,这种亲子教育是向家庭伦理的回归,既是延续传统家风的重要手,又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意。 很多年轻父母忙于工作,当了父母后孩子通常被扔给老人或保姆。有调查显示,现代白领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仅1小时,近6成人不同程度地错过了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的大部分儿童从小缺少亲情 陪伴,缺少运动锻炼,缺少亲子体验和玩伴。还有各种迫于升学就业压力的培训占据了孩子大量的活动时间,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许多年轻父母有空时也很想带孩子外出,却苦于没有地方去。我想政府应着力提供亲子教育的社会保障,为亲子教育创造有利条件。比如,在城市规划中增加公益性的亲子乐园等。媒体可定期举办“最美亲子家庭”“年度好爸爸好妈妈”等评选活动。 家风,就如一把尺子。度量的是一言一行,影响的是一世一生。每一个家庭的家风,尺度或有高有低,内容或各有侧重。但良好的家风,实质与内涵,却是一致的。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首先从家风培育做起。 记得小时候,吃饭端碗不像个样子,会被妈妈吵,现在回家去,妈妈会这样教育孙子。以前家里困难,爸爸妈妈早早下岗,然后推车出门摆摊做生意,常常自己一个人在家。我看见邻居家里有好吃的,就跑

古诗词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归纳精编版

古诗词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归纳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 王湾《次北固山下》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一说明站得高望得远的道理。说明要有藐视和压倒一切困难的雄心和气概,才能有所作为的人生哲理。 杜甫《望岳》 (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一常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比 喻绝处逢生的情景。陆游《游山西村》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一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表达了任何腐朽势力都不可逆转历史潮流,新生力量必将茁壮成长的思想。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 《木兰诗》 (6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一抒发历史兴亡之感,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 杜牧《赤壁》 ( 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苏轼《水调歌头》 (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站得高看得远。 王安石《登飞来峰》 4、考点归纳 根据中考考纲的要求,初中古诗词鉴赏有五个考点: (1)鉴赏形象( 2)鉴赏语言( 3)鉴赏表达技巧( 4)点评思想内容( 5)点评作者的观点态度 5、艺术手法归纳艺术手法,又称为表达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的方式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描写:可分为白描和细描,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 2)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用典等。 ( 3)表现手法:渲染、烘托、比兴、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抑扬变化、联想、衬托、对比、想象、照应、点染、托物言志、乐景写哀、哀景写乐、情景交融等。 (4)行文结构:开门见山、以小见大、点面结合、层层深入、曲笔入题、卒章显志、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语言风格:朴素自然、明白晓畅、绚丽明快、清新淡雅、言简意赅、含蓄委婉、苍劲悲凉、豪放雄健等。( 7)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附:诗歌鉴赏常见的表达程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初中古诗词典故归纳古诗词很讲究用典,因为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可以使古诗词的容量增大,表达更生动、更典雅、更含蓄,收到言简意丰的效果。古诗词中的典故和所要表达的思想常常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熟记典故是我们理解古诗词的重要途径之一。现将七――九年级含典故的诗 句归纳如下: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典故: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

好命运不如,好德行_人生故事

好命运不如,好德行 19世纪末,苏格兰乡间有一位贫苦的农夫叫弗莱明。一天,他在地 里干活时,解救了一个陷在泥沼里的男孩。 男孩的父亲准备拿一笔重金来酬谢,却遭到弗莱明的谢绝。男孩的父亲说:“既然你救了我的儿子,那也让我为你的儿子尽点力,请允许 我资助他,让他接受更好的教育。”弗莱明见绅士一片真诚,就答应 了他的提议。 就这样,在这位绅士的资助下,弗莱明的儿子亚历山大·;弗 莱明后来进入伦敦大学著名的圣玛利医学院,毕业后以优异成绩留校,帮助老师赖特博士进行免疫学研究。多年后,亚历山大·;弗 莱明成为英国著名的细菌学家,并在1928年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 种抗生素——青霉素,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那个被农夫救起的男孩,后来成为一个著名的政治家——丘吉尔。二

战期间,已经当上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在出访非洲时,不幸患了严重的肺炎(那时,患了肺炎就等于得了绝症),生命垂危。在紧急关头,亚历山大·;弗莱明特意从英国赶来,用自己发明的青霉素挽救了丘吉尔的性命。丘吉尔紧紧握住他的手说:“谢谢,你们父子给了我两次生命。”亚历山大·;弗莱明笑着回答:“不用客气,第一次是我的父亲救了你,但这一次,是你的父亲救了你。” 如果说亚历山大·;弗莱明的成功得益于父亲的善良德行,而美国前国务卿赖斯则得益于她自己的善良德行。 1975年,15岁的赖斯高中毕业后进入丹佛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和美国政治学。一天早晨,她和几个同学走出宿舍上课,迎面遇见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手里拿着一张图一边对照着,一边焦急地四处张望。看到赖斯他们走过来,老太太举着这张地形图,说自己想要到国际关系研究生院找一位名叫约瑟夫·;科贝尔的人,可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赖斯热情地说:“那我带您去吧!” 在赖斯的引导下,老太太很快找到了科贝尔。正当赖斯要转身离去时,

古诗词的几种人生境界

1、脱俗境界:心远地自偏 饮酒·结庐在人境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说到陶渊明的生活状态,许多人会联想到写《瓦尔登湖》的美国人亨利·梭罗。陶渊明比梭罗早一千四百多年,而且陶渊明生活在农耕时代,梭罗却生活在后工业时代,但两人的生活态度确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抵拒物质享受的引诱,并回归自然去过简朴的生活。但是陶渊明的境界更高一层。梭罗独自跑到瓦尔登湖边去隐居,那儿寂寥无人,只有草木虫鱼为邻,《瓦尔登湖》中的一章就题为《寂寞》。陶渊明追求的却是“心远”。在陶渊明看来,要想远离喧嚣的红尘世俗,不必躲进深山老林,只要保持清静、安宁的心态就可以了。 不妨说,梭罗是在空间距离的意义上追求远离红尘,陶渊明却是在心理距离的意义上作同样的追求。所以梭罗的行为事实上是无法仿效的,如今的地球如此拥挤,我们能到哪里去寻找一个瓦尔登湖呢?陶渊明的行为则具有典范的意义,因为只要你超脱外在的诱惑,“心远”是随时随地都能付诸实施的。哪怕你身居熙熙攘攘的现

代都市,哪怕你把家安在水泥森林中的一间公寓,你同样可以实现心境的宁静。 2、悲怆境界:苍茫独立人间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其中是一种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陈子昂踽踽登上高高的幽州台,环顾空旷的四野,原本豪侠的他,竟悲怆地哭了。 历史上那些轰轰烈烈的英雄豪杰到哪里去了?那些各领风骚的历代帝王们到哪里去了?在这举目无亲的夜,陈子昂就这样幽幽地坐着,让生命的利齿,一点一点咬啮自己孤寂的身躯。 “念天地之悠悠”,是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在如此巨大、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里的茫然性。而茫然绝对不是悲哀,其中既有狂喜又有悲哀。狂喜与悲哀同样大,征服的狂喜之后是茫然,因为不知道下面还要往哪里去,面对着一个大空白。 如勾的残月,颤颤巍巍向西滑落。独坐秋夜,陈子昂无拘地放肆着自己对人生的思考。面对这无始无终的时间,环顾这无边无际的空间,在这静寂的秋夜,他聆听着生命之壶倒计时的嘀嘀嗒嗒。茫茫的宇宙中,匆匆几十年的生命算得了什么?

美文雅句:悟道繁花情似锦,得禅诸事善若水禅意人生【一】

美文雅句:悟道繁花情似锦,得禅诸事善若水。禅意人生【一】 悟道繁花情似锦,得禅诸事善若水。 禅意人生【一】 喜好喜好搜集整理 时光水岸,轻铺一纸红尘素笺,一笔墨起,一笔墨落,自然随意,诉一段清幽,清韵,清雅与禅,自在从容,看潮起潮落,听风声雨落,品人生絮语,呢喃中,把世间的瞬息万变清浅。 轻倚岁月,浅读流年。静许,一份禅意,人生安暖;一份清浅,时光无恙。拾一抹岁月静好,种一份懂得,光阴漫过秋日,收获一朵嫣然于心中,诉一段心语与禅,让一纸素念随风随雨,散落一城心语悠悠,心意遥遥。光阴如此静美,恬淡,甚好!

只需拈花一笑,万千心事尽在其中。往事的脚步轻了,悄悄地走过岁月。一笑于休闲处,坐看时光着地成灰。生活仍是一片宁静。禅在心中,悟自心生。 悟道繁花情似锦,得禅诸事善若水。 我问佛,能否,让心有片刻的时间里不掺杂俗念?不看山,不听水,只来对着光阴说禅。佛说,有些人,有些事,得到了,得不到,都是岁月慈悲的念,无需感叹,无需怨,心若静了,则满世界的嘈杂都可以看做是生命盛大的喜欢。 心若安,可步步生莲。心清一切明,心浊一切暗;心痴一切迷,心悟一切禅。心是人生戏的导演,念是人生境的底片。一切的根源皆在内心,痴与执、怨与恨,只会让心翻滚、让人不安。只有放下它们,才能轻松自然。智慧愚痴心之隔,天堂地狱一念间。烦恼放下成菩提,心情转念即晴天。 那年,那月,那女子,与时光来说禅。簪来几滴晨间露,拈来一瓣午夜莲。人在草木间,禅茶品一味,云水之中悟菩提,素心静如简,偷得浮生闲。

赌书泼茶,倚楼听雨,日子清简如水。禅的时光,总是寂静无声。窗外风云交替,车水马龙,内心安然平和,洁净无物。如此清淡,不是疏离尘世,而是让自己在尘世中修炼得更加质朴。人生这本蕴含真理的书,其实掩藏在平淡的物事中。返璞归... 禅者心也,心中有禅,坐亦禅,立亦禅,行亦禅,睡亦禅,时时处处莫非禅也。禅也是顿生的,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人顿悟,得禅意。 【心不造作自然清明】如果心不造作,就是自然喜悦,如水不加搅动,本性是透明清澈。禅坐的心就像一罐泥水,人们越不理会或搅乱它,杂质就愈会沉淀到罐底,水的自然明净本性也就会呈显出来。心的本性也如此。任其自然,不加改变,就可以找到喜悦和清明的真性。

一个人的德行

一个人的德行,往往会在细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1998年10月,香港廉政公署执行处面向本处所有工作人员公开选拔一名首席调查主任。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和层层推荐,最后有40多人进入了笔试环节。 时年43岁的蔡双雄也参加了这次选拔考试。蔡双雄25岁就进入廉政公署工作,承办过多起大案要案,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平。对于这次考试,他做了充分的准备。 考试进行得很顺利,多是些专业性的题目,蔡双雄做起来轻车熟路。可是,最后一道题把蔡双雄难住了。这道题分值高达20分,成败在此一举。题目是这样的:请简述唐太宗李世民为了保护环境采取了哪些措施,并详细论述其合理性。蔡双雄知识面并不算窄,而且很崇拜李世民,平时读过许多关于李世民的书。但是此时,他绞尽脑汁也想不起来李世民曾在环保方面有过什么施政措施。 交卷的时间快到了,无奈之下,蔡双雄只好在试卷上写下了这么一行字:我实在想不起来李世民在环保方面曾有过什么举措,对不起,这道题我不会答。 一道20分的题没做,哪里还会有希望?交卷后,蔡双雄显得很沮丧。廉政公署选拔官员,考什么环保?一些关系好的同事了解情况后,都纷纷安慰蔡双雄。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两个星期后,考试结果出来了,最后的那一道题,蔡双雄竟然得了满分,并且,只有他一个人得了满分。蔡双雄成了进入面试环节的唯一人选。 选拔委员会是这样解释的:唐太宗时,还没有环境保护这种说法。综观李世民一生,他也没有为了保护环境采取过任何措施。这道题根本就没有答案,或者说,最标准的答案就是“不知道”。 其实,这道题是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试题库里抽出来的,目的就是测试应试者的诚信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才是做人应有的态度。遗憾的是,竟然有那么多的考生妙笔生花地列出了李世民的多项环保举措,并洋洋洒洒地用了数百字去论述其科学性与合理性。 一个人的德行,往往会在细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诚实是一个人的基本品质,保持诚实的美德,是走向成功的基石!

古诗词中关于人生的经典名句集锦

xx中关于人生的经典名句集锦 1.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王昌龄《青楼曲二首》 2.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柳永《二郎神·炎光谢》 3.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人而无仪,不死何为?——佚名《相鼠》 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6.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7.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8.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9.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沈园二首》 10.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韦应物《简卢陟》 11.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1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1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14.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刘禹锡《杨柳枝/柳枝词》 15.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1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17.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8.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9.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20.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佚名《长歌行》 21.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 22.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李煜《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23.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秋归辋川庄作》 2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 25.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邵雍《山村咏怀》 26.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一》 27.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28.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29.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30.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31.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32.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赠花卿》 3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4.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3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36.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37.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背下这148句古诗词,能让你提升一个境界!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2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3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3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3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关于品德德行的名言

关于品德德行的名言 德行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品德是一种内涵,是一种人格的芬芳。人不一定伟大,但可以崇高。品行是一个人最好的无形资产,内在的品德比外在的形象更重要。为人之道需要有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品德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人的品德比他的能力更重要,它是做人和做事的基础。今天给大家介绍关于德行的名言:1.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三位一体的人。 (日本教育家)木村久 2.人类一切的价值基础是道德。 (德裔美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3.没有公民道德,社会就会灭亡;没有个人道德,他们的生存也就失去了价值。(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罗素 4.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罗素 5.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为非作歹也就愈大。(中国教育家)陶行知 6.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都在更换主人。 (古希腊作家)普卢塔克 7.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意大利诗人)但丁 8.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意大利诗人)但丁 9.人生以道德为要,其次便是和谐的乐观。 (爱尔兰剧作家、小说家)萧伯纳 10.品德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在里面显现出来。 (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歌德 11.品德,应该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 (法国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鸠 12.物质的繁荣,我们需要;意识的崇高,我们坚持。 (法国作家)雨果 13.懂得堂堂正正地享受人生,这是至高的甚至是至圣的完美品德。 (法国思想家、作家)蒙田 14.人类中有自然形成的贵族,他们的基础是道德和才能。 (美国总统)杰弗逊 15.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 (英国诗人)雪菜 16.有比快乐、艺术、财富、权势、知识、天才更宝贵的东西值得我们去追求,这极为宝贵的东西就是优秀而纯洁的品德。 (荚国政治改革家、作家)斯迈尔斯 17.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中国春秋时期史学家)左丘明 18.义务和良心—这些道德情操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重要之点。

浅谈如何塑造学生良好的德行知识讲解

浅谈如何塑造学生良好的德行 北京市第二十一中学:任立红 1、前言: 1.1研究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加崇尚追求美好的生活,崇尚对未来的憧憬。因此社会的发展寄托在孩子们身上,家长的企盼,老师和社会各界对学生的关心与支持,成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对如何塑造学生良好德行的探讨,必将对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的作用。 1.2学生现状:当今社会有个显而易见、迫在眉睫的危机,这种危机涉及到我们的未来---学生。他们的许多行为使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担忧,他们的行为甚至引起我们的震惊、忧虑、百思不解,尤其是青少年的暴力行为,与日俱增。比如:初二的几名学生杀死英语老师之后,被带上警车后,居然说出‘对不起,请警察叔叔原谅’的话语;一名学生沉迷网吧,居然为了2元钱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亲人等等,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不得不让我们质疑,“他们怎么了”?另外,一些迹象也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安定因素。比如:学生吸毒;对父母、老师以及其他人日益严重的冒犯;粗暴无理日胜一日;言语粗俗有增无减;欺骗、谎言、口是心非司空见惯;家长一味地追求高分,成绩优秀,远远超出对孩子德行的培养。种种危机告诫我们,学生正在受到伤害,原因是我们忽视了教育的关键环节—德行的培养。在教育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懂得用道德的角度反省自己,懂得正确行事的方法。 1.3塑造学生良好德行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品格决定人的命运”。这是赫勒克利特斯曾经说的一句话。发人深省,如果没有良好的品德,我们的一生将一事无成。查尔斯·里德也曾发表过高论。“播种一种思想,你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你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你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你收获一种命运。”由此可见,塑造学生良好的德行是非常必要的。另外德行的培养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不间断的学习、完善、补充、修正,而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加强德行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可行的。 2、影响学生塑造良好德行的因素 2.1社会因素。乔恩·莫林曾经说过,“人们并非生来就品德优秀或聪慧过人,如果他们却能如此,那完全是因为个人终生的努力以及社会的影响”。那些对学生源源不断的有害信息来自各种渠道,学生要获得这些信息不费吹灰之力,电视、电影、电子游戏、流行音乐、广告、以及令人发指的网站,都与家庭、学校的道德教育相违背,随时会使学生天真无邪的道德崩溃和丧失,因此要保护学生免遭侵害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在学生心灵深处树立一座防火墙,抵挡那些负面压力的影响,从而赋予学生正确行事的力量。 2.2家庭因素。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道德上的老师。父母的举止言行,为人处世的方法,使自己的孩子耳濡目染,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道德榜样和坚持正确道德标准的家。 2.3学校因素。良好的校风,校纪,崇尚道德的约束,是体现一个学校育人的根本。只注重学习成绩来评价学校教育的成果是非常片面的,一些学生的道德观念畸形,学校教育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3、良好德行的具体含义 3.1善于同情: 3.1.1缺乏同情心的表现:不为别人着想,铁石心肠,别人寻求帮助时,置之不理,别人忧虑时,讽刺挖苦,别人身体有残疾时,冷眼并奚落。 3.1.2含义:它是德行的核心和基础。它是分担和感觉别人忧虑的能力。同情能提高人情味,能让学生感觉到别人的困苦,触动他良心的感情,使得学生变得宽容和善解人意,理解别人的需要,用爱心去帮助那些受到伤害的人,学会了同情,就学会了理解人、关心人、也就更善于处理愤怒和不满。 3.1.3培养方法:

古诗词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归纳

古诗词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归纳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 王湾《次北固山下》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说明站得高望得远的道理。 说明要有藐视和压倒一切困难的雄心和气概,才能有所作为的人生哲理。 杜甫《望岳》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常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比喻绝处逢生的情景。陆游《游山西村》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表达了任何腐朽势力都不可逆转历史潮流,新生力量必将茁壮成长的思想。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木兰诗》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抒发历史兴亡之感,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杜牧《赤壁》 (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苏轼《水调歌头》 (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站得高看得远。 王安石《登飞来峰》 4、考点归纳 根据中考考纲的要求,初中古诗词鉴赏有五个考点:(1)鉴赏形象(2)鉴赏语言(3)鉴赏表达技巧(4)点评思想内容(5)点评作者的观点态度 5、艺术手法归纳艺术手法,又称为表达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的方式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描写:可分为白描和细描,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用典等。(3)表现手法:渲染、烘托、比兴、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抑扬变化、联想、衬托、对比、想象、照应、点染、托物言志、乐景写哀、哀景写乐、情景交融等。 (4)行文结构:开门见山、以小见大、点面结合、层层深入、曲笔入题、卒章显志、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语言风格:朴素自然、明白晓畅、绚丽明快、清新淡雅、言简意赅、含蓄委婉、苍劲悲凉、豪放雄健等。 (7)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附:诗歌鉴赏常见的表达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初中古诗词典故归纳 古诗词很讲究用典,因为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可以使古诗词的容量增大,表达更生动、更典雅、更含蓄,收到言简意丰的效果。古诗词中的典故和所要表达的思想常常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熟记典故是我们理解古诗词的重要途径之一。现将七――九年级含典故的诗句归纳如下: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典故: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