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甲基丁香酚93-15-2

甲基丁香酚93-15-2

甲基丁香酚93-15-2
甲基丁香酚93-15-2

GC法测定丁香罗勒油中丁香酚的含量

GC法测定丁香罗勒油中丁香酚的含量 摘要:目的建立用GC法测定丁香罗勒油中丁香酚的含量。方法OV-1弹性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m×0.32mm×0.25μm)为固定相,FID检测器,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器温度250℃,采用程序升温,柱温100℃,保持1min,然后以15℃/min的速率升至220℃保持8min;载气为氮气,以正十八烷为内标,按内标法计算丁香酚含量。结果丁香酚进样量在0.5~4.5 mg /ml 范围内其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线性关系。y=0.1311x-0.054,(r=0.9994);加样回收率为100.96%,RSD为0.74%(n=9)。结论该方法灵敏、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控制丁香罗勒油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GC法;丁香罗勒油;丁香酚 丁香罗勒油为唇形科植物丁香罗勒Ocimum gratissimum L. 的全草经水蒸气蒸馏提取的挥发油[1]。 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丁香罗勒油标准,考虑到生产和检验实际,我们在方法中使用了毛细管柱,测定法为内标法。丁香罗勒油中成分复杂,成分有三十多种以上[2],使用了毛细管柱相对填充柱更能有效分离丁香酚,更具专属性,有效缩短了检验时间。 经实验证明该毛细管柱内标法的峰分离度、理论塔板数都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要求,且优于(药典)填充柱法,本毛细管柱内标法的准确度、重复性、精密度、线性均符合要求;两方法相比:采用毛细管柱方法提高了准确度和工作效率,分析时间短、专属性强、色谱峰形良好。 1 仪器与材料 Agilent GC1790F 气相色谱仪,氢离子火焰检测器(FID);sartorius BP211D 电子天平,丁香酚对照品批号:110725-200610,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正己烷为分析纯(广州市化学试剂厂),正十八烷内标物[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TCI)],丁香罗勒油(佛山市南海中南药化厂提供,批号:060701、060702、060703)。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 气相色谱条件:30m×0.32mm×0.25μm OV-1石英毛细管柱;程序升温:起始温度100℃,保持1min,15℃/min升温至220℃,保持8min,FID检测器温度250℃,进样器温度230℃。理论板数按丁香酚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0(见图1)。 图1 丁香罗勒油空白溶剂、系统适用性、对照品GC图谱、供试品GC图谱

水产品及水中丁香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水产品及水中丁香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BJS 201908 1 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水产品及水中丁香酚类化合物的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淡水虾、淡水鱼、海水虾、海水鱼等水产品及水中丁香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2 原理 用乙腈提取试样中的丁香酚类化合物后,经乙腈饱和正己烷除脂净化或过滤净化(水样),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外标峰面积法定量。 3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规定外,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符合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 试剂与材料 3.1.1乙腈(CH3CN):色谱纯。 3.1.2正己烷(C6H14):色谱纯。 3.1.3 无水硫酸钠(Na2SO4)。 3.1.4 无水硫酸镁(MgSO4)。 3.1.5 二甲亚砜(C2H6OS,英文缩写:DMSO)。 3.1.6 乙腈饱和正己烷溶液:量取200 mL正己烷(3.1.2)于250mL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乙腈(3.1.1),剧烈振摇数分钟,静置分层,弃去下层乙腈。 3.1.7 陶瓷均质子:50mL tubes。 3.2 丁香酚类化合物标准品:6种标准品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CAS登录号、分子式、相对分子量见表1,纯度均≥95%。 表1 丁香酚类化合物标准品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CAS登录号、分子式、相对分子量

3.3 标准溶液配制 3.3.1丁香酚类化合物标准储备溶液:分别准确称取6种丁香酚类化合物标准品(3.2)100.0 mg(精确至0.000 1 g),用乙腈溶解并定容至100 mL,此溶液浓度均为1 mg/mL。4℃避光密封保存,有效期3个月。 3.3.2丁香酚类化合物标准中间溶液:将6种丁香酚类化合物标准储备溶液(3.3.1)用乙腈稀释成10 μg/mL的混合标准中间溶液,4℃避光密封保存,有效期1个月。 3.3.3空白基质溶液:称取空白试样,按照5.1规定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操作制备。 3.3.4 标准系列工作溶液:用空白基质溶液(3.3.3)将标准中间溶液(3.3.2)稀释成最终浓度为40 ng/mL、100 ng/mL、200 ng/mL、500 ng/mL、1000 ng/mL的标准系列工作溶液,临用时配制。 4 仪器和设备 4.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配有电子轰击电离源(EI)。 4.2 涡旋振荡器。 4.3 超声波清洗器。 4.4 台式均质仪。 4.5 分析天平:感量分别为0.1 mg和0.01 g。 4.6 离心机:转速≥5000 r/min。 4.7 聚丙烯离心管:15 mL和50 mL。 4.8 移液器:200 μL和10 mL。 5 分析步骤 5.1 试样的制备与保存 淡水鱼、淡水虾、海水鱼及海水虾:取样本,先将鱼体、虾体表面杂质洗净,鱼去鳞、去皮,取肌肉部分;虾去壳、头,取可食部分;试样经均质混匀,-18 ℃以下冷冻保存,备用。 水样:取样本,充分混匀,-18 ℃以下冷冻保存,备用。 5.2 试样前处理 5.2.1 水产品(淡水鱼、淡水虾、海水鱼及海水虾) 取试样,常温自然解冻后,称取2.0 g试样(精确至0.01g)于50 mL离心管中,加入5 g无水硫酸钠,适当搅拌混匀,加入一颗陶瓷均质子和10 mL 乙腈,涡旋混匀1 min,超声提取15 min,5000 r/min离心5 min,上清液转至另一50 mL离心管中;残渣中再加入10 mL乙腈重复提取一次, —1 —

丁香酚的功效与作用

丁香酚的功效与作用 丁香酚是一种具有丁香气味一类液体,不溶于水,是许多香水,化妆品里必不可少的香精成分,当然也可以作为食品香料,具有很多功能,例如丁香酚可以抗菌,杀毒,作为皂用,食用的香精,也可以做成许多花的精油,可以调制康乃馨型香精,用来调配坚果的香型等,作用颇多。 1.抗菌,降血压。丁香酚具有很强的杀菌力,且兼有局部防腐作用。 2.可用于香水香精以及各种化妆品香精和皂用香精配方中,还可以用于食用香精的调配。丁子香酚具有浓郁的石竹麝香气味,是康及謦系香精的调合基础,在化妆、皂用、食用等香精的调合中均有使用。 3.丁子香酚是其他一些香料的中间体,衍生物有异丁香酚、甲基丁香酚、甲基异丁香酚、乙酰丁子香酚、乙酰丁香酚、苄基异丁香酚等。丁香酚在氢氧化钾中加热时,丙烯基的双键发生重排作用,变为与苯环共轭的α-丙烯基,从而得到异丁香酚,经乙酰化和温和的氧化,α-丙烯基断裂,即得香草醛,它是一种重要的人造调味剂的主要成分。丁香酚还可用于制造治疗肺结核的特效药异烟肼。 4.是调配香石竹花香的体香。广泛用于香薇等香型,可作为修饰剂和定香剂,用入有色香皂加香。可用于许多花香香精如玫瑰等。也可用于辛香、木香和东方型、薰香型中,还可用于食用

的辛香型、薄荷、坚果、各种果香、枣子香等香精及烟草香精中。 5.丁子香酚具有浓郁的石竹麝香气味,是康及謦系香精的调合基础,在化妆、皂用、食用等香精的调合中均有使用。丁子香酚具有很强的杀菌力,作为局部镇痛药可用于龋齿,且兼有局部防腐作用。丁子香酚是其他一些香料的中间体,衍生物有异丁子香酚、甲基丁子香酚、甲基异丁子香酚、乙酰丁子香酚、乙酰导师丁香酚、苄基异丁子香酚等。丁子香酚在氢氧化钾中加热时。 6.用于配制康乃馨型香精及制异丁香酚和香兰素等,也用作杀虫剂和防腐剂。GB2760—96规定为允许使用的食用香料。主要用于配制烟熏火腿、坚果和香辛料等型香精。亦为合成香兰素的主要原料。 7.丁香酚是我国规定允许使用的食用香料,主要用于配制薄荷、坚果、辛香型食品香精和烟用香精,用量按正常生产需要。

石菖蒲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石菖蒲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张晓莹,郭宏伟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通讯作者:郭宏伟, E -mail :ghw139********@163.com 石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awii Schott 的干燥根茎 [1] ,在我国分布广泛,主要在长江流域以南各省 份,现今的主要产区以四川、浙江、江苏为主[2] 。早称昌本、菖蒲,菖蒲即为蒲类昌盛者,又名昌阳、尧韭、尧时韭、水剑 草 [3] 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第十九卷·草部》中将其分 为5种,其中两种谓石菖蒲,言其服食入药效用最优[4] 。古 时亦有将石菖蒲写作九节菖蒲,但现代研究表明石菖蒲与九节菖蒲理化上存在明显差异,故在临床选用时应注意区分 [5] 。石菖蒲性温,味辛苦,入心、胃经[1] ,属开窍药,善清 痰湿以开窍醒神, 因痰湿致病广泛,临床上常配伍化痰药或安神药治疗痰蒙清窍引起的头晕、神昏、嗜睡等症。除开窍醒神外,石菖蒲还兼具化湿和胃、宁神益智之功,湿阻中焦所致胸脘痞闷、腹胀及心肾失养所致的耳鸣、失眠、健忘等均可配伍他药治疗。 由于石菖蒲分布广泛,各地区石菖蒲所含化学成分及含量存在差异性。除地域因素外,不同提取方法也会对石菖蒲化学成分及临床药效产生影响 [6-8] 。石菖蒲的化学成分可 分为挥发油和非挥发油两部分, 药理作用有效成分主要为挥发油,研究表明挥发油中β-细辛醚、α-细辛醚、γ-细辛醚、 甲基丁香酚、顺式甲基异丁香酚、反式甲基异丁香酚等6种成分在石菖蒲挥发油中占比较大,且为鉴别石菖蒲的特征性成分 [8] 。现有对石菖蒲的研究主要是对石菖蒲挥发油、 水煎液及去油水煎液的研究。为全面了解石菖蒲药理作用以便后续深入研究,现对石菖蒲药理作用综述如下。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1.1 镇静作用 石菖蒲在中药中属芳香开窍药,是治疗脑 病的常用药,常单用或配伍他药使用。现代医学认为芳香开窍药可通过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提高药物疗效。王虹[9] 探析石菖蒲各提取成分对血脑屏障的影响,结果表明石菖蒲挥发油和去油水煎液可以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使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在脑组织的含量增多,从而提高药物疗效。机制可能是石菖蒲挥发油、去油水煎液及二者混合后的总药通过调节小鼠脑组织内5-羟色胺的含量, 短暂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能力,使药物有效成分得以更多透过血脑屏障。唐洪梅等 [10] 为探究石菖蒲对士的宁所致惊厥小鼠的作用,进行 士的宁惊厥模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石菖蒲挥发油、水提液均可以延长小鼠的惊厥潜伏期,即对小鼠有镇静的作用,而去油水煎液实验组惊厥潜伏期时间与正常对照组的时间基本相同, 说明去油水煎液中不含有镇静作用的成分。而除石菖蒲水提液低剂量镇静作用不明显外,石菖蒲挥发油与水提液高中低剂量均能起到镇静作用。 1.2兴奋作用 现有关于石菖蒲兴奋中枢神经药理研究较少,方永齐等 [11] 以石菖蒲配伍麝香、冰片制成醒神液对小鼠 进行戊巴比妥钠睡眠实验,分为醒神液组与生理盐水组分别灌胃, 末次给药30min 后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观察小鼠睡眠情况。结果显示醒神液可以兴奋中枢神经,缩短戊巴比妥钠睡眠持续时间,这种兴奋中枢神经作用即中医所说醒脑开窍的功用。肖明月等 [12] 对1985—2015年治疗发作性睡病 的中医复方进行统计分析后可发现,其中石菖蒲用药频率达160次,在参与统计的中药中占比居于首位。发作性睡病在中医学属“嗜睡”范畴,石菖蒲使用频率高可以说明石菖蒲发挥醒脑功效具有兴奋中枢神经作用。在此基础上,方永齐等 [13] 对石菖蒲兴奋中枢神经具体物质进行了进一步的研 究。实验表明石菖蒲可协同苦味毒兴奋中枢神经,其中醇提液可兴奋脊髓,抑制中脑、大脑,其水提液与挥发油则各有侧重。邢州等 [14] 应用旷场实验探析石菖蒲中有效成分α-细 辛醚对中枢神经的作用,实验将小鼠分成1个对照组和6组α-细辛醚浓度不同的处理组,处理6组内α-细辛醚浓度从0 24mg /kg 依次增高,结果显示随着α-细辛醚浓度的增加, 小鼠的在旷场内爬行平均速度加快,小鼠兴奋性也相应增加。当α-细辛醚用药量达到3 6mg /kg 时,与空白组对比药效最优,小鼠在旷场内呈现的行为状态也最佳,运动距离及总路程最长。当α-细辛醚剂量加大9 24mg /kg 达到后,随着剂量的增加小鼠在旷场实验中的兴奋性呈现下降趋势。表明石菖蒲所含的α-细辛醚成分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但存在一定的剂量要求。2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心脏血管狭窄或供血不足会造成心肌持续处于缺血状态,而心脏内心肌缺血时间大于1h 时,极易造成心肌梗塞。多次的心肌梗塞后沉积又可以产生血栓,一旦血栓破裂血管堵塞,则易形成心肌梗死。吴启端 [15] 实验发现石菖蒲挥发 油与β-细辛醚都可以减轻大鼠心肌组织受损情况,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还能降低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起到降脂的作用;β-细辛醚能使舒血管物质NO 升高,ET 降低,达到扩血管的作用,同时抑制凝血系统,防止产生血栓。陈奕芝等 [16] 探讨石菖蒲挥发油、β-细辛醚对高脂血症 模型动物血管及血小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石菖蒲挥发油或β-细辛醚都可以降低脑组织内皮素含量,升高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达到扩血管的作用;CD 62P 、 CD 63为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标志, 血液中CD 62P 、CD 63可以促进血栓的形成,β-细辛醚能通过降低CD 62P 的表达率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的发生几率。3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徐建民 [17] 以组织胺(his )和乙酰胆碱(ach )喷雾模拟豚 · 023·中国中医药科技2019年3月第26卷第2期Mar.2019Vol.26No.2

桔小实蝇

桔小实蝇综述 引言 桔小实蝇Bactrocera Bactrocera)dorsalis(Hende1)是一种世界危险性检疫害虫,寄主范围广,能危害250多种瓜果蔬菜,随着气候变化、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国际贸易的增加,其危害面积逐渐扩大,给果蔬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针对桔小实蝇的研究逐渐深入。从一开始的基本生物学及生态学研究到最近的分子生物学和适生性分析研究,对桔小实蝇研究逐渐过渡到应用研究方面。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桔小实蝇的分类特征及地位,生物学和生态学,风险性评价及适生性分析,分子生物学,防治及控制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18】 正文 1.生物特性及分布 特征:柑桔小实蝇属双翅目Diptera,实蝇科Trypetidae,寡毛实蝇亚科Dac inae。成虫体长7~8毫米,翅透明,翅脉黄褐色,有三角形翅痣。全体深黑色和黄色相间。胸部背面大部分黑色,但黄色的“U”字形斑纹十分明显。腹部黄色,第1、2节背面各有一条黑色横带,从第3节开始中央有一条黑色的纵带直抵腹端,构成一个明显的“T”字形斑纹。雌虫产卵管发达,由3节组成。卵梭形,长约1毫米,宽约0.1毫米,乳白色。幼虫蛆形,老熟时体长约10毫米,黄白色。蛹为围蛹,长约5毫米,黄褐色。 生活史 华南地区每年发生3~5代,无明显的越冬现象,田间世代发生叠置。成虫羽化后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补充营养(夏季约10~20天;秋季25~30天;冬季3~4个月)才能产卵,卵产于将近成熟的果皮内,每处5~10粒不等。每头雌虫产卵量400~1000粒。卵期夏秋季1~2天,冬季3~6天。幼虫孵出后即在果内取食为害,被害果常变黄早落;即使不落,其果肉也必腐烂不堪食用,对果实产量和质量贻害极大。幼虫期在夏秋季需7~12日;冬季13~20日。老熟后脱果入土化蛹,深度3~7厘米。蛹期夏秋季8~14日;冬季15~20日。【3】 种群分布 根据Drew 和Hancock的记述,桔小实蝇复合种大部分发生在东南亚的泰国(14种)、菲律宾(13种)、马来西亚(17种)、新加坡(6种)和印度尼西亚(20种),在印度发生杨桃实蝇、胡桃实蝇和桔小实蝇等6种,斯里兰卡发生胡桃实蝇、桔小实蝇和斯里兰卡实蝇3种;越南2种、柬埔寨2种,而缅甸、老挝、中国(大陆和台湾)仅有桔小实蝇发生。 形态共性与差异性 桔小实蝇及其复合种为适应自然条件,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地理性种群。形态上,复合种的头部颜面黄褐色,具黑色圆形的颜面斑,有上侧额鬃(s.or.)l对,下侧额鬃(i.or.)2对;中胸背板几乎黑色,有缝后侧色条,无中色条,小盾片黄色,有狭窄的黑色基带;翅有l狭窄的前缘带(不与R4+5脉汇合),bc和C室无色或色泽极浅,无密微剌,雄虫Al+CuA2周围密布微剌,雌虫Al+CuA2周围无密微剌;腹部第3~5节背板有l黑色中纵带,侧缘暗褐色斑多变,雄虫第3腹节背板两侧具栉毛。各种群有其独特性,表现在翅的前缘带形状、腹部第3~5节背板黑色中纵带宽度和两侧黑斑大小及产卵管的长度和形状都

检疫性实蝇监测技术规范

检疫性实蝇监测技术规范(试行) 为规范检疫性实蝇疫情监测工作,及时发现新疫情,准确掌握疫情扩散、分布及发生动态,特制定本办法。本办法规定了检疫性实蝇监测准备、监测区域、监测植物、监测时期、监测用品、监测方法、疫情诊断、监测记录与档案以及监测报告等要求,适用于全国各地开展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地中海实蝇(Ceratitis capitata)和辣椒实蝇(Bactrocera latifrons)等监测。 1 监测准备 收集当地与检疫性实蝇及其寄主状况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整理、分析,制定简要的调查计划。 2 监测区域 2.1发生区 如有桔小实蝇等发生,重点监测发生疫情的有代表性地块和发生边缘区。主要监测疫情发生动态和扩散趋势。 2.2未发生区 重点监测高风险区域,如:曾发生过疫情的区域、经过疫情发生区的交通沿线、来自疫情发生区的寄主植物及植物产品以及其他限定物的集散地和主要消费区、进口寄主植物产品集散地和主要消费区等。主要监测检疫性实蝇是否传入。 3 监测植物 柑桔、龙眼、桃、芒果、番石榴、木菠萝、辣椒、番茄、苦瓜、黄瓜等检疫性实蝇寄主植物。 4 监测时期 考虑到气候因素,将全国从北到南大致分为3类监测季节地区,各地根据当地情况确定监测时期(参见附录1)。 5 监测用品 诱捕器 我国目前普遍使用Steiner和McPhail两种类型的诱捕器来监测实蝇。Steiner诱捕器是用塑料制成的圆筒状容器,所捕获的标本完整,适合于各种引诱剂,使用时将内悬棉带吸足引诱剂及少量杀虫剂(如马拉

硫磷);McPhail诱捕器是一种用塑料制成的葫芦形容器,适合于蛋白类诱饵。也有用国产桔小实蝇诱捕器(各类诱捕器见附录2)。 引诱剂和诱饵 桔小实蝇引诱剂(Methyl eugenol)简称Me,是一种琥珀色液态状物,活性成份为甲基丁香酚,监测对象是桔小实蝇及相关种类,置于Steiner诱捕器中使用。使用时先用脱脂棉制成直径约10mm和40mm长的棉条,然后将2~3ml混合了马拉硫磷的诱剂注入上述棉条中,置于诱捕器内,悬挂在合适的位置。 瓜实蝇引诱剂(Cuelure)简称Cue,是一种淡黄色液态状物,活性成份为4-对-乙酰基氧基苯基-2-丁酮(诱蝇酮),监测对象是瓜实蝇及其相关种类,置于Steiner诱捕器中使用。使用方法同上述桔小实蝇引诱剂。 地中海实蝇引诱剂(Trimedlure)简称T,外观为红色颗粒状物,每粒净重约2g,有效成分:2-氯-6 甲基-1 羧酸叔丁脂,监测对象是地中海实蝇,但对非洲番茄实蝇C. pedistris、纳塔尔实蝇C. rosa和黑莓实蝇C. rubivora都有反应。我国使用其固体剂型,置于Steiner诱捕器中使用。使用时将诱剂直接固定于诱捕器内的铁丝钩上。 辣椒实蝇引诱剂(α-Ionol)简称I, 为液态状,监测对象是辣椒实蝇,置于Steiner诱捕器中使用。 蛋白诱饵(Torula yeast and borax pellets)是一种主要成份为酵母的丸状颗粒固体物,每粒净重约5g,置于McPhail诱捕器中使用。使用时,诱捕器内预先盛有少量清水,然后将4粒诱饵投入至溶解,挂在适当位置即可。 其他用品 实体显微镜、手持放大镜、镊子、指形管、昆虫针、医用剪刀、标签纸、75%乙醇、脱脂棉等。 6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原则上以性引诱剂诱捕监测法为主,诱捕监测过程中发现严重与实际情况不符,或诱捕监测无法进行时,可采用一些辅助性调查,以便科学指导检疫防控工作。 6.1 未发生区 6.1.1 监测点设置

香水配方

香水配方大全 香水是香精深加工的产品,主要原料是香精和酒精,此外根据需要还可加入微量的色素、抗氧化剂、杀菌剂、甘油和表面活性剂等。 香水中的香精用量为15%~25%,常用酒精浓度为95%。酒精的质量对香水品质有很大影响,高级香水采用葡萄发酵酿制的酒精,普通香水采用粮食发酵酿制的酒精。在配制香水前酒精还需进行精制,加入10%NaOH,加热回流数小时后进行分馏,收集气味最纯正部分制备香水。 制备高级香水的酒精除了进行精制以外,还要加入0.05%~0.1%的秘鲁香脂、吐鲁香脂、安息香树脂、赖百当浸膏、鸢尾浸膏、香英兰豆进行较长时间的陈化。 香水类产品包括化妆香水、古龙香水和花露水。 花木香型香水 汽车香水配方 香水类化妆品一般以酒精溶液形式的香水、古龙水、花露水等,同时还有固体香水和喷雾香水(如空气清香剂、空气清新剂)形式,出现在市面上。 ①香水有浓香水、香水、淡香水等。以香精含量大于20%、15%-20%、8%-15%来区分,是香精的酒精溶液,具有芬芳浓郁而持久的香气,主要作用是喷洒于衣襟、手帕、身上及发际,散发出悦人香气,给人以美的享受。 ②古龙水(又名科隆水)香气比香水轻淡,香水为女人制造,古龙水则以男性为对象。由意大利人研制成功带回巴黎,传入巴黎的社交界的。 古龙水以柑桔香气为主,配有香柠檬、橙花、橙叶、薰衣草、柠檬、橙、迷迭香油等。香精加入量为3%-8%,使用酒精的浓度为80%。本产品至今已逐渐地受到男士们的重视和喜爱。现代医学界主张,男性用些香水,这对健康有好处。 ③花露水配方一般采用3%左右的香精,配以70%-75%的酒精制成。这样浓度的酒精液最易渗入细菌的细胞膜,使细菌蛋白质凝固变性,达到杀菌目的。它是一种用于沐浴后,祛除一些汗臭以及在公共场所消除秽气的夏令卫生用品。它具有消费杀菌、止痒消肿的功效,可涂于蚊叮、虫咬之处,或涂抹在患痱子的皮肤上,亦能止痒而有凉爽舒适之感。它与爽身粉有"姐妹"之称,男女老少皆用。 一般日用化妆品的香气会因贮藏过期而衰退,但花露水最大优点是存放时间越长,其散发出来的香气越好,谓之"越陈越香"。配方见表9-5。 ④固体香水固体香水是将香精溶解或吸附在固化剂中,有棒状和粒状固体香水产品。产品组成有香精、溶剂及固化剂。其特点是留香持久和携带使用便利,但与液体香水的同一香气作比较时,固体香水的香气不及液体香水来得幽雅。配方见表9-6。

丁子香酚的应用技术

丁子香酚的应用技术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康源植保分享--丁子香酚的应用技术 2015-07-29? 丁子香酚的作用特点: 丁子香酚为溶菌性化合物,是霜疫霉溶解剂,低毒,是针对灰霉霜霉晚疫病的生物源杀菌剂,丁子香酚主要是通过破坏病菌细胞膜壁的形成,对卵菌生活史的各个阶段都有破坏作用,在孢子嚢梗和卵孢子的形成阶段尤为敏感,从而达到一级抑制杀菌的作用。有强渗透性和内吸性,对灰霉病菌核病疮痂病根腐病等多种真菌有非常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最早在灰霉病霜霉病治疗治疗上出现的产品灰霜特就是丁子香酚。丁子香酚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加入助剂的不同,可以分为霜霉型和灰霉型。丁子香酚触杀性很强,并有上下传导功能,安全环保无残留,速效及持效期长,长期使用无抗药性,成为农产品有机基地和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首选良药。 实用作物和使用方法: 黄瓜葡萄等作物霜霉病和番茄辣椒马铃薯等作物的灰霉病和晚疫病,发病初期和爆发期都可以起到极大的控制作用。 丁子香酚的使用案例: 某经销商反映,今年葡萄霜霉病发生早,来的快,进口药都用上了,确实没有这个丁子香酚效果好,触杀性强,持效期长,霜霉病高发期最长可以持效10天-12天。某葡萄基地说,使用丁子香酚两年,自己的基地和朋友的基地都在用,效果突出,其他成分只是做个交替使用,没有抗药性,,预防做的比较好,10-15天打一次药,预防效果非常好。霜霉病灰霉病发生极少,基本没有霜霉病。 注意事项: 丁子香酚对部分品种的荔枝和桂圆有副作用,慎用;用于稀奇植物时,先做小面积试验后使用,花期慎用。 丁子香酚的应用技术 2015-07-29杨永建 {丁子香酚的剂型含量 } 0.3%可溶液剂丁子香酚 2.1%水剂丁子.香芹酚 {丁子香酚的作用特点}

高一有机化学习题

1、丁子香酚可做香味剂,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1)丁子香酚的分子式为 (2)丁子香酚不具有的性质是(选填序号). a.易溶于水b.通常状况下呈固态 c.可发生消去反应d.遇FeCl3溶液显紫色 (3)丁子香酚与浓溴水可以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_(填有机反应类型);1mol丁子香酚与浓溴水反应时,最多可消耗Br2_________mol. (4)丁子香酚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两个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为两种;②遇FeCl3溶液显色;③能发生银镜反应 2、一种形状像蝴蝶结的有机分子Bowtiediene,其形状和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分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5H4 B.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C.1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与2molBr2发生加成反应 D.与其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只含碳碳叁键的链烃不止一种 3、美国康乃尔大学的魏考克斯(C.Wilcox)所合成的一种有 机分子就像一尊释迦牟尼佛,因而称为释迦牟尼分子(所有原 子在同一平面),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有关该有机分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属于芳香烃 B.该有机物属于苯的同系物 C.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22个碳原子和22个氢原子 D.该有机物的一氯代物只有3种

4、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是,它可以通过不同的反应得到下列物 质: (1)(2分)A中官能团的名称是: . (2)(2分)写出由A制取B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A制取C、D两种物质的有机反应类型:A→C: A→D: 5、乳酸是酸奶的成分之一,乳酸可以用化学方法合成,也可以由淀粉通过生物发酵法制备,利用乳酸可以合成多种具有生物兼容性和环保型的高分子材料.乳酸已成为近年来人们的研究热点之一.乳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H(OH)COOH,以下是采用化学方法对乳酸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 请根据乳酸的性质和上述信息填写以下空白: (1)写出乳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乳酸与浓硫酸共热生成C6H8O4的化学方程式: (3)(Ⅱ)的反应类型是

_亦药亦毒_论细辛_林大勇

第11卷第6期 2009 年 6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1 No. 6 Jun . ,2009 细辛者,阳药也,风药也。阳主升散,风性动泄,其味极辛,芳香峻烈,故善走经窜络,入髓透骨,启闭开窍。然而,此一味细辛却可谓是“宜用,而不易用”。所谓细辛“宜用”者,其上达巅顶可通利耳目,旁贯百骸以无微不至,内之宣络脉而疏通百节,外之行孔窍能直透肌肤,竟如此能行能散。而云其“不易用”者,全因细辛之毒。遂古今畏惧之者“甚至终身行医,而终身视细辛为蛇蝎”。细辛一品,真可谓亦药亦毒,亦正亦邪。然而“能用毒药,方为良医”,必使趋细辛辛香走窜之利,避细辛燥烈峻毒之害可也。果真知此“用药即是用毒”之理,则于细辛之用便豁然可通而无忧矣。 1 用药部位及释名 1.1用药部位之变迁 细辛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细辛之根或全草入药。《名医别录》云: “二月、八月采根,阴干。”《本草经集注》曰: “用之去其头节。”《雷公炮炙论》曰: “一一拣去双叶,服之害人,须去头土。”由斯可见,古代细辛之用药部位为根,且强调须做药物之纯净处理,即“去其头节”、“拣去双叶”、“去头土”,并认为“双叶,服之害人”。此后按《证类本草》、《本草衍义》、《本草备要》、《本草求真》、《本草纲目》等历代本草著作所云均依用此说。沿至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细辛仍以根部入药,各药店在采购细辛之时要求购进全草,以便鉴别真伪,经鉴定后再去除地上部分而但留根部。后又至因于细辛药源渐稀,遂逐将其地上部分亦入于药用。甚则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中药学》教材均记载细辛药用全草。直到2005年第8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才明确指出细辛药用部位为“根及根茎”,可谓正本清源,正如宋·沈括《梦溪笔谈》云:“药有用根,或用茎叶,虽是一物,性或不同,苟未深达其理,未可妄用。” 1.2释名 《广雅·释草》云: “细条,细辛也。”细乃谓其形,辛则言其味,即指其根细而味辛,故名细辛。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六云: “细辛……极细而直,深紫色,味极辛。嚼之习习如椒,其辛更甚于 椒。”宋·苏颂亦曰: “其根细,而其味极辛,故名之曰细辛。” 2 细辛之用 2.1历代医家对细辛的应用 古时善用细辛者,当首推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论》凡113方中,用细辛者有6方,《金匮要略》265首方中,亦有14方用之者。其中,细辛或配干姜、半夏、麻黄等,温肺化饮,祛风散寒,启闭开窍,入射干麻黄汤,主治寒饮郁肺之“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入厚朴麻黄汤,主治寒饮夹热之“咳而脉浮”者;入小青龙汤,主治外寒内饮之“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亦或主“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之溢饮者;入小青龙加石膏汤,主治“心下有水”属寒饮夹热之“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又入苓甘五味姜辛汤、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及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大黄汤,主治支饮诸证。细辛或配以附子或乌头,温阳化饮,入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治水气凝结之“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者;入赤丸,主治“寒气厥逆”;入大黄附子汤,主治寒实积滞之“胁下偏痛”、“脉紧弦”者。或配以蜀椒、附子、干姜、桂枝等,温藏安蛔,入乌梅丸,主治“病者静而复时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其人当吐蛔”之蛔厥证。此外,尚有配桂枝、防风等,外散风寒,温通阳气,入侯氏黑散,主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诸凡种种,可见仅此一味细辛,便被仲景运用得纵横贯通,左右逢源[1-2]。 自仲景开细辛应用之先河,后世诸家亦多有继承与发展。如《普济方》中之细辛散主治“风冷头痛,痛则如破,其脉微弦而紧”。《圣济总录》之至灵散方用细辛和雄黄等分为末,吹鼻治疗偏头痛。《御药院方》之细辛散主治牙齿疼痛。《卫生家宝方》载细辛末,醋调贴脐上,主治小儿口疮。《世医得效方》载细辛末,吹入鼻中,主治暗风卒倒,不省人事。《本草纲目》载细辛配丁香为末,每服一钱,柿蒂汤送下,主治虚寒呕吐,饮食不下,等等,都是应用细辛之佳效良方。众多医家,在广泛的临床实践中大量地应 “亦药亦毒”论细辛 林大勇,李 斌,曲道炜 (辽宁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2) 摘 要:系统地探讨了细辛的用药部位、性味功效、配伍规律、使用指征、剂量、毒性及煎煮方法,并针对自古流传的“细辛不过钱”之俗谚加以讨论。总之,能用毒药,方为良医,若能把握安全剂量,施以适当地配伍及煎煮方法,必然能趋细辛宏效之利,而避细辛峻毒之害,从而安全有效地使用细辛。 关键词:细辛;用药部位;剂量;毒性;煎煮 中图分类号:R28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2X (2009)06- 0017- 03 收稿日期:2009-02-26 作者简介:林大勇(1979-),男,辽宁沈阳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中医经典理论教学与科研。 17

烟草主要酚类物质研究进展

烟草主要酚类物质研究进展 张秋芳1,刘奕平2,刘波1, 谢小丹2,林培章2,史怀1,黄素芳1 (1福建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福建福州 350003;2福建中烟工业公司)摘要:酚类物质是影响烟草生长发育及其采后制品品质的重要物质之一。文章着重从烟草酚 类物质对烟叶品质形成的影响、烟草酚类物质的代谢、调节和积累以及影响烟叶酚类物质代谢 和转化的因子等方面,综述烟草酚类物质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重点,以及当前福 建省开展烤烟酚类物质的生化变化及其调控技术研究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烟草;酚类物质;生理代谢;调控技术;品质 Research advance of polyphenols in tobacco ZHANG Qiu-fang1,LIU Yi-ping2,LIU Bo 1,XIE Xiao-dan2,LIN Pei-zhang2,SHI Huai1,HUANG Su-fang1 (1 Biotechnology Institute,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Fuzhou,Fujian 350003,China; 2 Fujian Tobacco Industry Company,Fuzhou,Fujian 350003,China) Abstract: Polyphenols are important substance which affect the growth of the tobacco and their product quality. The progresses in the research on polyphenols in tobacco, such as metabolism, regulation and accumulation, were summaried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polyphenols on the quality of the tobacco, the impaction factors of its metabolism and transformation and so on , were also mentioned. The emphasized fields for the future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studies on the biochemical alteration to tobacco polyphenols in Fujian Province were also put forward. Key words: Tobacco;Polyphenols;Physiological metabolism;Regulation technology; Quality 由烟草体内三大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之间的代谢形成的酚类物质(包括酚及其衍生物) [1],是影响烤烟生长发育及其采后制品品质的重要物质之一,在烟草生长发育、调制特性、烟叶色泽、烟气香吃味和烟气生理强度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是研究和衡量烟草品质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2]。已发现的烟草多酚类化合物,包括单宁类、香豆素类、黄酮类、花色素类、简单酚衍生物等;主要的酚类化合物有:绿原酸、芸香苷、莨菪灵和7-羟-6-甲氧基香豆素[3],绿原酸(咖啡单宁)和芸香苷约占烟草中酚类物质含量的80%以上[4]。 已有的研究表明,多酚类物质的含量与烟叶等级是相一致的,即:高等级烟叶多酚含量高[5],等级较好的烟叶中,其绿原酸和芸香苷的含量也较高[3],低等级烟叶多酚含量低[5]。不同来源烟草中,多酚类物质含量变化范围较宽,一般占烟叶重量的0.52~6.04%[4]。烤烟中绿原酸的含量通常在3%以上,芸香苷的变化范围为0.05%~1.6%,平均为0.4%[6]。本文拟从酚类物质对烟叶品质形成的影响开始,着重论述烟草酚类物质的代谢、调节和积累以及影响烟叶酚类物质代谢和转化的因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进一步研究的重点与意义。 1 酚类物质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1.1酚类物质对烟叶颜色的影响 酚类物质对烟草质量的影响,最显著的是对烟叶颜色的影响[5]。酚类物质在氧的存在下均被多酚氧化酶氧化,氧化之后聚合形成结构极其复杂的褐色物质,使烟叶的颜色加深,此即酶催化下的棕色化反应[5]。烟叶发生的棕色化反应,会产生过深的颜色或不同程度的杂色。这不仅影响烟叶的外观质量,而且内部化学成分也大都消耗过度,有利品质的成分减少,比例不协调,内在质量一般也较差。一旦烟叶颜色完全变褐,其酚类物质含量会减少85%,烟叶的芳香吸味因此而变得很差,杂气加重[7]。此外,酶促棕色化反应还会导致糖类等内含物质的大量消耗,使烟叶叶片变薄,重量减轻,弹性变差,破碎度加大,燃烧力减弱,使用价值降低[8]。调制后的干烟叶在贮存、陈化及发酵过程中,随着烟叶 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B0410024) 作者简介:张秋芳(1973-),女,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土壤与植物营养及生理生化等方面。

芳香植物

芳香植物-概况 室内种植芳香植物,提高家居环境芳香植物,泛指一切具有特殊香气、口感的植物,可分一年生和多年生2种。芳香植物的体内含有以下4大成分,这些成分既提高了芳香植物的利用价值又拓宽了芳香植物的利用领域: ①芳香成分。这是芳香植物最主要的特质,如芳樟醇、桉叶醇、柠檬醛、丁子香酚等。目前国际上对芳香植物的综合利用并不强调将香气成分都提取出来,很多时候直接用的是这些芳香的植株本身,这就更让人有置身于大自然的感觉。 ②药用成分。包括挥发性的精油成分和不挥发性的生物碱、单宁、类黄酮等成分,具有某些特殊的药用功效,目前日本及欧洲盛行芳香疗法,就是利用这些药用成分治疗各种疾病。 ③营养成分。芳香植物含有大量的营养元素以及一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可以用作蔬菜食用;由于它还有香味功能,还可加工成各种食品或调味料。 ④色素成分。芳香植物含有丰富的天然色素,可做天然染料,尤其适用于食品着色;这些天然色素提高了这类植物的观赏价值,所以还可作为观赏园艺植物来利用。此外,大部分芳香植物还含有抗氧化物质和抗菌成分。芳香植物正是由于拥有了这些成分,所以其除了可以作为香料植物使用外,还可作为药草、食品以及观赏植物,甚至可以作为天然防腐抗菌剂、抗氧化剂应用在食品和药品中。 其营养器官或生殖器官内能分泌和积累挥发性芳香物质,可作为日常生活和工业用赋香原料的一类植物。多数属种子植物。 芳香植物-发展概况 在古代,中国、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希腊、罗马人早已知道利用芳香植物,但当时都限于利用植物本身。用蒸馏法从植物中提取芳香油的尝试始于13世纪。16世纪,欧洲人从芳香植物中提取精油,如松节油、迷迭香油、穗薰衣草油等获得成功。19世纪以来,芳香植物的发掘和利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迅速扩大。迄今,全世界已发现芳香植物近100个科200个属1500多种,大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中国对芳香植物的利用,早在《诗经》、《楚辞》、《尔雅》和先秦诸子著作中就已有所反映。战国时代已用芳香植物蒸肉、掺饭食和浸酒,以增进菜肴、主食、酒浆的香味。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列有芳香类56种,此外还有很多芳香植物分别收录于该书的蔬部、果部和木部中。至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已发现芳香植物350多种,正式用于生产香料的约100种。分布地区几遍全国,其中有些省区已成为重要芳香植物的栽培基地。如江苏、安徽的薄荷、留兰香,广东的茉莉、岩兰草、香茅,广西的桂花、八角、肉桂,福建的白兰花、金合欢,新疆的薰衣草,陕西的香紫苏,云南的依兰香,四川的柠檬,浙江的代代花、墨红月季,山东的玫瑰,贵州的香柏、桂花,湖南的山苍子等(见表)。 芳香植物-芳香物质提取

丁子香酚的应用技术

康源植保分享--丁子香酚的应用技术 2015-07-29 丁子香酚的作用特点: 丁子香酚为溶菌性化合物,是霜疫霉溶解剂,低毒,是针对灰霉霜霉晚疫病的生物源杀菌剂,丁子香酚主要是通过破坏病菌细胞膜壁的形成,对卵菌生活史的各个阶段都有破坏作用,在孢子嚢梗和卵孢子的形成阶段尤为敏感,从而达到一级抑制杀菌的作用。有强渗透性和内吸性,对灰霉病菌核病疮痂病根腐病等多种真菌有非常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最早在灰霉病霜霉病治疗治疗上出现的产品灰霜特就是丁子香酚。丁子香酚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加入助剂的不同,可以分为霜霉型和灰霉型。丁子香酚触杀性很强,并有上下传导功能,安全环保无残留,速效及持效期长,长期使用无抗药性,成为农产品有机基地和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首选良药。 实用作物和使用方法: 黄瓜葡萄等作物霜霉病和番茄辣椒马铃薯等作物的灰霉病和晚疫病,发病初期和爆发期都可以起到极大的控制作用。 丁子香酚的使用案例: 某经销商反映,今年葡萄霜霉病发生早,来的快,进口药都用上了,确实没有这个丁子香酚效果好,触杀性强,持效期长,霜霉病高发期最长可以持效10天-12天。某葡萄基地说,使用丁子香酚两年,自己的基地和朋友的基地都在用,效果突出,其他成分只是做个交替使用,没有抗药性,,预防做的比较好,10-15天打一次药,预防效果非常好。霜霉病灰霉病发生极少,基本没有霜霉病。 注意事项: 丁子香酚对部分品种的荔枝和桂圆有副作用,慎用;用于稀奇植物时,先做小面积试验后使用,花期慎用。 丁子香酚的应用技术 2015-07-29杨永建 {丁子香酚的剂型含量 } 0.3%可溶液剂丁子香酚 2.1%水剂丁子.香芹酚 {丁子香酚的作用特点}

香辛料的抗菌性

香辛料的抗菌性 杨荣华 林家莲 (杭州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 杭州 310035) 摘要:本文论述了香辛料的抗菌性,并详细介绍了一些香辛料对不同微生物的效果。关键词:香辛料 抗菌性 微生物 香辛料来自于植物的种子、果实、茎叶、树皮、花、蕾,具有独特的刺激性气味,能够矫正食品的异味、赋予香气,此外还有着色、抗氧化、抗菌(防腐)以及生理药理作用[1]。在这篇文章中将重点介绍香辛料的抗菌性。食品保鲜是食品工业所面临的一大难题,为保持食品的新鲜度,防止食品的腐败、变质,从而达到延长食品货架期的目的,常常在食品中添加防腐剂,而化学防腐剂大多含有一定程度的毒性,因此,找出安全可靠、高效的天然防腐剂显得十分重要。为此,近年有关天然材料防腐性的研究,有较多报导[2-4]。而香辛料是天然防腐剂的重要来源之一[5],从中筛选出高效、经济的防腐物质作为天然食品防腐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香辛料的抗菌活性 在古代埃及和中国的遗址中,人们发现了桂皮和丁香;很久以前就有人在牛乳中加入薄荷以防止牛乳的酸败;罗马人用芥末来防止果汁的发酵,从这些事实我们可以知道香辛料对微生物有抑菌或杀菌作用。香辛料由于其抗菌性而用于食品的科学报道始见于1880年,那时就论述了芥末、丁香和桂皮及它们的精油具有抑菌效果。H offman报道了芥末油对苹果汁和番茄酱有抗菌活性;Mar2 tindale用酚类系数研究香辛料油的抗菌性,发现桂皮油和丁香油有很强的杀菌力,后来其它的研究者又发现牛至油和胡椒油也具有很强的杀菌活性;Dold发现大蒜对伤寒菌有很好的抑菌效果;在1940年以前人们研究了香辛料对伤寒菌、痢疾菌、霍乱菌和结核菌的影响。Dold和K napp使用27种香辛料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8种菌进行了调查,发现只有大蒜对所有菌有抗菌效果,洋葱和丁香对除枯草芽孢杆菌外的其它7种菌有生育阻碍活性。冈崎由中草药产生联想,从而对香辛料进行了一系列系统研究,他利用30种香辛料的精油,对细菌和放线菌的抗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桂皮和月桂叶对细菌,牛至、麝香草对丝状菌有很强的抑菌效果[6]。 上田等[7]调查了14种香辛料提取物的抗细菌和抗霉菌活性。分别用90ml的乙醇提取10g的各种香辛料,将可溶部浓缩至10ml,以此作为香辛料提取物。14种香辛料提取物的抗菌活性见表1和表2。从两表中的数字可知桂皮、丁香、牛至的乙醇提取物对细菌和霉菌具有很强的抗菌效果。 表1 14种香辛料提取物对霉菌的最小抑制浓度(%) S.cerevisiae C.parakrusei C.krusei P.sp. A.oryzae 茴香籽 4.0>4.0>4.0 4.0 1.0小豆蔻 4.0 4.0>4.0>4.0>4.0藏茴香>4.0>4.0>4.0 4.0 4.0芹菜籽 4.0 4.0 4.0 1.0 1.0桂皮 1.0 1.0 1.0 1.0 1.0丁香0.50.50.50.50.2月桂叶>4.0>4.0>4.0 4.0 4.0肉豆蔻干皮>4.0>4.0>4.0>4.0>4.0马郁兰>4.0>4.0>4.0>4.0>4.0牛至 2.0 2.0 2.0 1.0 1.0迷迭香 1.0>4.0>4.0>4.0>4.0香薄荷 4.0 4.0 4.0 2.0 2.0鼠尾草 2.0>4.0>4.0>4.0>4.0麝香草 4.0 4.0 4.0 2.0 2.0 N o.12 Dec.1999 第12期1999年12月 中国调味品 CHINESECON DIMENT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