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孙惠卿与梅花针疗法_孙霈

孙惠卿与梅花针疗法_孙霈

孙惠卿与梅花针疗法_孙霈
孙惠卿与梅花针疗法_孙霈

中医药技术方法操作规范标准

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进针法 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3. 行针基本手法 3.1 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针刺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针刺疗法 针刺是中医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即用金属制成不同形状的针,运用不同手法在人体上刺激一定的穴位,通过经络腧穴,调整人体脏腑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临床上常见有毫针刺法、梅花针刺法、耳针刺法等。 【适应证】 针刺的适应症非常广泛,内?外?妇?儿等各科都可应用,根据不同的病症选用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对于疼痛性病症?功能失调性病症及某些急性病症,可视为首选疗法? 1、毫针刺法 【操作流程】 (1)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以消毒的毫针、镊子、75%酒精棉球,干棉球、弯盘2个(一个盛放污棉球;一个内盛消毒液,浸泡用过的毫针)。 (2)体位: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如:胸腹部穴位取仰卧屈膝或仰靠坐位,背部穴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 (3)进针法:以75%酒精棉球消素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此为单手进针法,多用于5cm以内的短针。若为6.67~10cm以上的长针,可采用双手进针,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露出针尖0.67~1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然后左手支持针体,右手拇、食指捻转针柄,将针刺入深处。 (4)针感: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此谓“得气”,为正常针感。 (5)进针角度: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称“直刺”,适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针体与皮肤呈45。角刺入,称"横刺"适用于肌肉浅薄的部位,如头面部。 (6)手法: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一般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小,速度慢,或提插时,重插慢提为补法;相反,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大,速度快,或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泻法。 (7)起针: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食指将针柄

梅花针治疗脱发

梅花针治疗脱发 脱发即头发脱落之意,既是症状,又是中医的病证。又名秃发、 斑发、发不生、须发堕落等。临床可分为斑秃、脂溢性脱发、老年性脱发、化疗性 脱发等类型,并以斑秃和脂溢性脱发的发病率最高。 由于脱发影响美观,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此病治疗的要求更为迫切。 治疗方法 取穴脱发局部梅花针叩刺方法 用75%酒精常规消毒梅花针及叩刺部位,用梅花针轻叩患部及其边 缘,叩刺时针尖在叩刺部的落止要均匀密布,顺序移动,根据脱发局 部的皮肤颜色变化情况,灵活选择叩刺强度。患部头皮颜色与正常头 发相比无明显变化者,采用中等刺激量叩刺,使局部头皮潮红充血t 患部头皮微红轻度肿胀的脱发区采用轻叩手法;病程时间长者可重 叩,患部头皮表面苍白光亮采用重叩手法直至有少量渗血。每区叩刺 4~5rain,斑片多者以主脱发区(最大面积)为主进行叩刺。1次/天, 1O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d。 体会 脱发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病因不明]。可能与精神神经性因 素如过度紧张、受惊恐、内分泌功能失调等有关,也有人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在临床实践中,我们观察到脱发部位的头发花白而光滑, 且脱发区边的毛发根部松脆,容易拔出。可能因脱发区的血行不畅,局部出现神经营养障碍所致。我们采用梅花针法治疗,效果明显,疗效显著。本法简便易行、患者易于接受、见效 快、效果好,但同时也应注意消除其病因,给予积极治疗,以便取得预期的疗效。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也会掉头发,但其数量,随年龄的增长,体质的变化,性别不同而有所不同。正常的脱发是指每日掉发数目超4O~100根左右而言,所以了解自己,了解头发是保护头发的关键。一是会养生;二是会保护头发,才能不脱发,既然发生了脱发,应当积极治疗。 在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头发的日常护理,需注意以下几点:①讲究 卫生,保持头部清洁,不要用碱性肥皂洗头,少烫发、染发。②在日 常生活中要饮食多样化,富有营养,改正偏食习惯,少吃脂肪过多及 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多吃青菜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③勿饮酒,晚间 少喝咖啡、浓茶。④劳逸结合,心情舒畅,忌烦恼、悲观忧愁、动 怒,保持身心愉快,避免过度脑力劳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活动。

中医理疗技术操作规范

(一)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规范: (1)在操作部位涂上刮痧介质(如刮痧油、冷开水、香油或中药提取浓缩液等)后,操作者手持刮痧板(或光滑的硬币、铜勺柄、瓷碗、药匙、有机玻璃纽扣),在施术部位按一定的力度刮拭,直至皮肤出现痧痕为止。 (2)刮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度-90度进行刮痧刮拭方向从颈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从上向下刮拭,从内向外刮拭。 (3)刮痧关键在于力度与速度的掌握和控制。“重而不板,轻而不浮”是力度的要求。刮拭操作时,要不停地询问病人的主观感受,并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情况。“快而不滑,慢而不滞”是速度的要求。 (4)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20分钟。 2.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寒冷与风口。夏季刮痧时,应回避风扇直接吹刮试部位。 (2)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 (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试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 (4)刮痧出痧后30分钟以内忌洗凉水澡。 (5)空腹、过度疲劳患者忌刮;低血压、低血糖、过度虚弱和神经紧张特别怕痛的患者轻刮。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白血病,血小板少慎刮;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 (6)刮痧板一定要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二)火罐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规范: (1)暴露须拔罐部位(选择肌肉较为丰满、平整处)。 (2)用闪火器(镊子、血管钳或细铁丝制作)夹取95%酒精棉球,点燃。 (3)一手持罐,罐口向下,另一手持燃有酒精棉球之闪火器,迅速伸入罐内闪火立即退出,同时将罐叩按在所选部位上。 (4)待罐内皮肤隆起并呈红紫现象,留置5~15分钟。 (5)起罐时,一手按住罐口皮肤,另一手扶住罐体,空气进入罐内,火罐即可脱落。(6)拔罐后除留罐外,尚可在火罐吸着后,立即拔下,再闪火再吸、再拔,反复多次称闪罐;若待火罐吸着后,一手扶住罐体,用力上下左右慢慢来回推动,称走罐,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若患处皮肤消毒后,先用梅花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浅刺出血,再行拔罐,留置10分钟后,起罐消毒皮肤,称刺血拔罐。 2.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梅花针放血疗法治疗慢性湿疹患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梅花针放血疗法治疗慢性湿疹患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摘要目的对梅花针放血疗法治疗慢性湿疹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护理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100例慢性湿疹确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采用外用派瑞松的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梅花针放血疗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对慢性湿疹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采用梅花针放血疗法具有十分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慢性湿疹;放血疗法;瘙痒 作为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病,慢性湿疹的主要特征为病情反复发作、骚痒以及皮肤浸润肥厚等。慢性湿疹患者往往具有时轻时重的病情,而且很难完全痊愈,特别是剧烈瘙痒的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了十分严重的影响,给患者造成非常大的痛苦,因此如何有效的治疗慢性湿疹受到了临床的普遍关注[1]。为了对梅花针放血疗法治疗慢性湿疹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护理进行分析和探讨,本文选择本所在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慢性湿疹确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所在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慢性湿疹确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女42例,男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年龄19~71岁,平均年龄(37.3±11.8)岁,病程8个月~11年,平均病程(5±3.9)年。对照组年龄19~69岁,平均年龄(38.4±10.5)岁;病程7个月~10年,平均病程(5±4.4)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采用派瑞松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用派瑞松在患者的患处涂抹,涂抹2次/d,治疗4周。在治疗期间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采用梅花针放血疗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首先用胺尔碘消毒液在患者局限性皮损处周围进行消毒,随后通过对腕关节弹力的利用,采用梅花针头对准患者局限性皮损处,再用针尖将皮肤刺破之后,马上弹起,采用这种方式反复地实施数十次。通过对重度刺激手法的利用,将局限性皮损处叩打至出血,保证适量性;如果在患者的肌肉薄弱的地方进行治疗,就需要对患者的疼痛感进行询问,保证患者的耐受性,在治疗之后的24 h内禁止患者沾水,每隔2 d 对患者进行1次治疗,保证叩刺部位的不同性,在进行4周的治疗之后对疗效进行评价[2]。 1. 3 护理方法①常规护理:治疗室应该安静、舒适以及清洁,保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同时还要具有新鲜的空气及充足的光线。②梅花针放血疗法

中医药技术方法操作规范

中医药技术方法操作 规范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进针法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3. 行针基本手法 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捻转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大幅度捻转,幅度愈大,频率愈快,刺激量也就愈大。当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时,术者手下也会有沉、紧、涩的感觉,即为“得气”,说明针刺起到了作用。

梅花针治疗

梅花针的治疗 这两个图片是任脉和督脉, 前面的是任脉后面的是督脉.

这个图片是膀胱径, 左右两边都有的图片只显示了一边, 任脉和督脉还有膀胱径是梅花针治疗的重症肌无力的重要部位。 这是单头的梅花针,用来打脸部的。

这是双头的梅花针,用来打身体部分的。 梅花针要消毒,可以用专门的牙刷洗干净,擦干后在酒精里泡10分钟。打梅花针的部位用酒精棉花擦一遍,打完后还要擦一次。也可以在打完后擦正骨水。 第一全身型 第一梅花针的操作方法 握梅花针的方法: 梅花针的根部在手掌中要有一个支撑点 单头的不需要,是为了让梅花针使用时有弹性和惯性,最普遍的拿针方法是这样的:

也可以这样: 任何方法都要在手掌中有一个支撑点 保证使用时梅花针有上下弹跳的惯性才能又快又掌握好均匀的敲打力度 第二全身型的治疗方法 1,从天突穴到中脘,从任脉向两边约2.5-3寸宽,纵向叩刺。力度中等,以不出血只出现红点为准。 这个部位对呼吸问题的缓解最有效。 从上到下大约下针30-40下,从左到右大约7-9行。

绿色的两个点上面是天突穴下面是中脘 2,第二,从两肩开始往中间上下约2寸宽,着重叩刺锁骨和锁骨上下部位,注意锁骨部位力度略轻些,容易出血。 上肢无力要在肩部重点圈打。 呼吸不好的要加叩紫宫穴向两侧的部位。 紫色的两个点是紫宫穴 3,从中脘穴向两边横隔膜部位叩刺约3寸宽,纵横间隔叩刺。这部位用来急救呼吸困难有效,因为mg最危险的就是呼吸困难,而最终出问题的是横隔膜下陷危及性命,所以有呼吸问题的人常常叩刺横隔膜部位对这个问题的预防很有效。 两边的黄色方框是横隔膜部位,胃的两边 前脖子部位,这个位置对吞咽讲话困难有疗效。不分穴位,整个前脖子部位纵横相间叩刺。 吞咽讲话困难的要着重叩刺下巴下的部位和天突两边的部位。 手臂部分:上肢无力的要叩刺从曲池开始到手掌的整个手臂 着重叩刺曲池上下1-1.5寸宽3寸长的部位和手弯部位和外关至内关2寸宽的一圈部位。 以上这两个部位可以改善内脏和血液问题。 有白血球,血小板低或肝脾肾胃问题的人都可以用。 没有上肢无力的可以只叩刺曲池上下1-1.5寸宽3寸长的部位和外关至内关2寸宽的一圈部位。就是红色部位。

拔火罐技术操作规程

拔火罐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拔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的一种疗法。此法具有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适用于风湿痹证,如肩背痛、腰腿痛;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胃肠疾病,如脘腹胀痛、胃痛、呕吐及腹泻等。 【用物准备】 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火柴、小口瓶、必要时备毛毯、屏风、垫枕。根据拔罐方法及局部情况备纸片、凡士林、棉签、0.5%碘伏、镊子、干棉球、三棱针或梅花针、纱布、胶布等。 【操作方法】 1. 点火 选用下列方法之一,将火罐吸附于所选部位上。 1.1 闪火法:是用长纸条或用镊子夹95%酒精棉球一个,用火将纸条或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入罐内中段绕一周(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迅速将火退出,立即将罐按扣在所选部位或穴位上。 1.2 贴棉法:是用大小适宜的95%酒精棉一块,贴在罐内壁中段(不要过湿),点燃后迅速按扣在应拔的部位。 1.3 投火法:是用易燃烧纸片或95%酒精棉球(拧干)一个,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按扣在应拔的部位,此法适用于侧位横拔。 2. 拔罐 根据病情需要,可分为下列几种拔罐方法。 2.1留罐法:又名坐罐法,将罐吸附在皮肤上不动,直至皮肤呈现瘀血现象为止,一般留置10-15分钟,此法适用于镇痛治疗。 2.2 闪罐法:即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多用于局部肌肤麻木、疼痛等症,尤其适用于不宜留罐的患者,如小儿、年轻女性的面部。 2.3 走罐法:又称推罐法,即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及罐口上,涂一层

康复理疗科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康复理疗科技术操作规程

土默特左旗人民医院

目录 物理治疗操作规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物理治疗操作规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物理治疗操作常规............................................... 错误!未定义书签。 ㈠电脑中频疗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㈡超短波疗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㈢微波疗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㈣特定电磁波(TDP)疗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㈤牵引疗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㈥骨创伤治疗(磁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中医特色专科治疗操作规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火罐技术操作规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常用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范 一、适应症 脑卒中所致瘫痪,脑瘫,周围神经损伤,颈肩腰腿痛,各种关节炎,高血压,神经衰弱,胃肠炎,尿潴留,聋哑,癔症,月经不调,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和功能失调等。 二、禁忌症 晕针,出血性疾病,皮肤感染症,孕妇下腹部,虚脱无脉等。 三、准备工作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四、操作方法 (一) 进针法 1、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2、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3、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4、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 (二) 进针角度和深度 1、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 腧穴。 (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 处或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 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3.行针基本手法 (1) 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2) 捻转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大幅度捻转,幅度愈大,频率愈快,刺激量也就愈大。当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时,术者手下也会有沉、紧、涩的感觉,即为“得气”,说明针刺起到了作用。 4. 补泻手法 (1) 补法:进针慢而浅,提插轻,捻转幅度小,留针后不捻转,出针后多揉按针孔。多用于虚证。 (2) 泻法:进针快而深,提插重,捻转幅度大,留针时间长,并反复捻转,出针后不按针孔。多用于实证。 (3) 平补平泻法:进针深浅适中,刺激强度适宜,提插和捻转的幅度中等,进针和出针用力均匀。适用于一般患者。 五、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3、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感觉。 4、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取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或带钩,术者消毒手指。

皮肤针法(梅花针)诊疗操作规范

洪江市第一中医院 皮肤针法技术操作规范 一、概述 皮肤针法是以特制的多支短针组成的皮肤针叩刺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来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皮肤针,又称“梅花针”、“七星针”,是由古代九针中“镜针”演变而来。十二皮部与脏腑、经络联系密切,运用皮肤针叩刺皮部可激发、调节脏腑经络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皮肤针的针头呈小锤形,针柄一般长15—19厘米,一端附有莲蓬状的针盘,针盘下面 散嵌着不锈钢短针。根据所嵌不锈钢短针的数目不同,可分别称为梅花针(五枚针)、七星针(七枚针)、罗汉针(十八枚针)等。现代又创用了滚刺筒,即用金属制成的筒状皮肤针,具有刺激面积广、刺激量均匀、使用方便等优点。 二、操作方法 1,持针式手握针柄后部,食指压在针柄上。 2.叩刺法将针具及皮肤消毒后,针尖对准叩刺部位,使用手腕之力,将针尖垂直叩打在皮肤上,并立即提起,反复进行。 3.叩刺的部位皮肤针叩刺的部位一般分为循经、穴位、局部叩刺3种。 (1)循经叩刺是指循着经脉进行叩刺的一种方法,常用于项背腰

骶部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为阳脉之海,能调节一身阳气;五脏六腑之背俞穴皆分布于膀胱经,故其治疗范围广泛。其次是四肢肘膝以下部位,因其分布着各经的原穴、络穴、郄穴等,可治疗各相应脏腑经络的疾病。 (2)穴位叩刺是指在穴位上进行叩刺的一种方法。主要是根据穴位的主治作用,选择适当的穴位予以叩刺治疗。临床上常于各种特定穴、华佗夹脊穴、阿是穴等处进行叩刺。 (3)局部叩刺是指在患部进行叩刺的一种方法。如扭伤后局部的瘀肿疼痛、顽癣等, 可在局部进行围刺或散刺。 4.叩刺的强度叩刺强度是根据刺激的部位、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的不同而决定的,一般分轻、中、重3种。 轻刺激用较轻腕力进行叩刺,以局部皮肤略有潮红,病人无疼痛感为度。适用于老弱妇儿、虚证患者和头面、五官及肌肉浅薄处。 中等刺激介于轻重刺激之间,局部皮肤潮红,但无渗血,患者稍觉疼痛。适用于一般疾病和多数患者,除头面等肌肉浅薄处外,大部分部位都可用此法。 重刺激用较重腕力进行叩刺,局部皮肤可见隐隐出血,患者有疼痛感觉。适用于体强、实证患者和肩、背、腰、骶部等肌肉丰厚处。 5.治疗时间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可间隔3—5日。 三、适用范围

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 达到扶正 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进针法 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 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

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 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 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 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 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

梅花针治疗近视、远视、散光

梅花针治疗近视、远视和散光 这两天我们调理中心来了个上海的宝宝,实际上他去年也是在我们这里调理了一个疗程。妈妈反映效果比较好,而且孩子在一年中长了十几斤,身高也长了十公分。妈妈很开心,但是这次来有个什么问题,妈妈讲我们孩子虽然脾胃现在都挺好,但有这个近视、弱视、散光。因为这个家长很焦虑!常规一些治疗也比较慢,说你能不能用你们小儿推拿的方法,我说可以,如果再配上梅花针叩刺会更好。 妈妈很感兴趣,我们也进行了梅花针的治疗。实际上这个目前谁做的最好呢?是北京程凯博士,他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他们家的成人针灸就是做这个梅花针叩刺的,说每天的门诊量都一二百个。那么如果家长想学的话我们也愿意交大家! 让我们一起开学习梅花针叩刺,梅花针实际上又叫做皮肤针。梅花针的针头像一个小锤子一样,针柄一般长15—19厘米。那

为什么叫梅花针呢?一位它一个头是一个针,另一个头是七个针也有的是九个针。扎出来刚好像一朵小梅花一样! 用法是针头来扣刺人体一定的部位或穴位的皮肤,大家知道人体的皮肤与经络、脏腑都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用梅花针在经络穴位表面叩刺的时候,可以激发和调节脏腑经络的功能,可以达到预防或者是治疗疾病的功能。 在治疗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注意方法,因为一说梅花针,好多人就感觉好疼啊!一定要有方法,所以基本功很重要!所以治疗的时候,我们要利用手臂将梅花针的针柄做上下有节奏的弹击。使这个针头平稳的落在患儿的皮肤上!这我们就叫做叩刺! 但是这个讲究手法,不能刺破皮肤。我们不需要刺破皮肤,如果刺破皮肤,大面积做的话就会感染。孩子也会因为疼痛就会不接受,这个补刺破皮肤在一定的技巧下。能感受到轻微的刺痛感,好像蚊子叮、蚂蚁咬一样。皮肤会充血发红,但是孩子能接受。而且效果特别好!

中医常用技术操作规程

艾条灸操作规程 【适应范围】 主要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以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如眩晕、贫血、风湿疼痛、肢体麻木、腹痛、呕吐、泄泻、脱肛、阴挺、阳萎、遗尿、寒厥等。 常灸足三里、气海、关元、大椎等穴。 【禁忌症】 凡实证、热证、阴虚发热以及面部、大血管和粘膜附近孕妇胸腹部和腰骶部,均不宜施灸。 【物品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或香枝)、凡士林、弯盆、小口玻璃瓶、纱布。必要时备浴布、屏风等物。 【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姓名、诊断、部位及方法,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合作。根据应灸腧穴部位,取适当体位,协助病人松开衣裤,暴露应灸腧穴部位,用纱布(或小毛巾)清洁局部皮肤,保暖。 2、核对、确定腧穴部位及施灸方法。 3、温和灸:手持艾条,点燃一端后,对准施灸的腧穴部位(距离皮肤2-3公分),进行熏烤,使局部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15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 4、雀啄灸: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如同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不停地移动,一般灸5分钟左右。

5、回旋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距离施灸腧穴部位3公分左右,反复地旋回移动或作左右方向移动。一般可灸20-30分钟。 6、施灸时,应密切观察艾条燃烧情况,随时弹去艾灰,防止艾火烧伤皮肤、衣被,注意施灸局部皮肤有否熏烤灼伤趋向等。 7、施灸完毕,熄灭艾火。清洁局部皮肤,协助病人衣着。整理床单,合理安置体位,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8、记录施灸腧穴部位、方法、时间、反应及疗效等。并签名。

拔罐法操作规程 【适应范围】 多用于风湿痹证,如肩背痛、腰腿痛;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胃肠疾病,如腕腹胀痛、胃痛、呕吐及腹泻等。刺血拔罐用于急性扭伤有瘀血者、疮疡和丹毒、神经性皮炎及毒蛇咬伤等。 【禁忌症】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病人;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物品准备】 治疗盘、95%酒精棉球、直血管钳、火罐艾条、火柴(或香枝)、凡士林、弯盆、小口玻璃瓶、纱布。必要时备浴布、屏风等物。【操作方法】 一、点火 选用下列方法之一,将火罐吸附于所选部位上。 l、闪火法:是用长纸条或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入罐内中段绕一周,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迅速将火退出,立即将罐按扣在所选部位或穴位上。 2、贴棉法:是用大小适宜的95%酒精棉一块,贴在罐内壁中段(木要过湿),点燃后,迅速按扣在应拔的部位。 3、投火法:是用易燃纸片或95%酒精棉球(拧干)一个,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按扣在应拔的部位,此法适用于侧位横拔。二、拔罐

梅花针用法

梅花针是祖国针灸医学遗产的一部分,对于很多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梅花针为丛针浅刺法,是集合多支短针浅刺人体一定部位和穴位的一种针刺方法,是我国古代“半刺”、“浮刺”、“毛刺”等针法的发展,临床应用极为广泛。首先,要掌握一套熟练的经络检查法,要善于用拇指的指腹在患者体表反复循按,触摸、推压,找出病区及邻近部位和脊柱及其两侧的阳性反应处,如条索状物、结节状物、泡状软性物等,或是酸、痛、麻木等感觉异常处。检查时要有耐心,注意询问患者,观察患者的表情,找出阳性反应处时应立即打上标记,以免在叩刺中遗忘或再次寻找浪费时间和精力。因为这些阳性反应处是非常重要的叩刺治疗部位。即梅花针治疗的首选部位。阳性反应物的多少与病情的轻重多成正比,多则病重,少则病轻。我们的临床经验证实,叩刺后随着阳性反映处的减少和减小,疾病就随之逐步减轻,阳性反应处彻底消失后,疾病就痊愈了。如慢性气管炎,在第一胸椎至第八胸椎两侧及腰部有条索状物及压痛,颌下有结节,如慢性胃炎在第五胸椎至第十二胸椎两侧有结节,条索状物及泡状软性物,如慢性盆腔炎在小腹、腰、骶、腹股沟有结节及条索状物,坚持长期叩刺这些疾病的阳性反映处后,均能使其逐渐消失而达到治愈的目的。若阳性反应物较多,病属顽固,需耐心长期叩刺方可治愈。 叩刺法有压击法和敲击法,压击法即拇指和中指、无名指掌住针柄,针柄末端靠在手掌后部,食指压在针柄上。压击时手腕活动,食指加压,刺激的强度在于食指的压力,适合于硬柄针。敲击法即拇指和食指捏住针柄的末端,上下颤动针头,利用针柄的弹性敲击皮肤,刺激的轻重应根据针头的重量和针柄的弹力,靠颤动的力量来掌握,适合于弹性针柄。根据患者体质、病情、年龄、叩打部位的不同,有弱、中、强三种强度。叩刺部位须准确,每叩刺一针之间的距离约在0.3-1.0cm之间。一般每日叩刺一次,连续治疗7-10日为一个疗程,如系慢性顽固性疾病,可持续多治疗几个疗程,疗程之间可间隔3-5日。刺血拔罐法治疗各种痛症疗效特佳,在应用刺血拔罐时,针刺皮肤出血的面积,要等于或略大于火罐口径,出血量须适当,每次总量成人以不超过10ml为宜。 梅花针叩刺时要灵巧地运用手腕部弹力,使针尖叩击到皮肤后,由于反作用力迅速弹起,仅在表皮上一击而起,急刺速离,要有弹性,弹跳着连续有节律地叩刺,要做到平稳,准确和灵活,叩刺速度要均匀,要防止快慢不一,用力不匀地乱刺。如持针不牢,提针慢或针尖带钩,都容易产生拖刺,容易划破皮肤,形成“一”字形的伤痕,并使患者产生刺痛和畏针。针尖起落要呈垂直方向,即将针垂直地刺下,垂直地提起,如此反复操作。防止针尖斜着刺入和向后拖拉着起针,这样会增加病人的疼痛。 要注意正确选配治疗部位。第一种方法是局部施术法,如斑秃,可直接叩刺脱发处,很快就能长出新发;神经性皮炎可直接叩刺皮损部位,风湿性关节炎直接叩刺疼痛关节,均可收到佳效。第二种方法是辩证循经叩刺法,临床根据病属何经则取该经的循行部位叩刺治疗。第三种方法是取患部前后相对应的部位施术。如单纯性甲状腺肿,可叩刺肿大的甲状腺后,再叩刺项部的相邻穴位:如胆囊炎,叩刺胆囊区皮肤后,可叩刺其背部相对应穴位,如胆俞。第四种是远近配伍施术法。叩刺局部后,再叩刺背部脊柱及其两侧和相关经络循行部位。如头痛,除了叩刺头痛部位和颈椎及其两侧外,还可以叩刺相关经络的循行部位,如前头痛、侧头痛、后头痛和头项痛要分别叩刺手是阳明经、少阳经、太阳经及厥阴经肘膝以下的经络循行部位。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除了叩刺和十二指肠的体表投影部位以外,还可叩刺腰背部第七胸椎至第一腰椎之间及其两侧,最后再叩刺足阳明胃经膝关节以下的循行部位,收效极佳。 梅花针疗法,疗效显著,灵验简便,应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和大力推广。

中医常用技术操作规程

医疗机构技术操作规程

艾条灸操作规程 【适应范围】 主要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以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如眩晕、贫血、风湿疼痛、肢体麻木、腹痛、呕吐、泄泻、脱肛、阴挺、阳萎、遗尿、寒厥等。 常灸足三里、气海、关元、大椎等穴。 【禁忌症】 凡实证、热证、阴虚发热以及面部、大血管和粘膜附近孕妇胸腹部和腰骶部,均不宜施灸。 【物品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或香枝)、凡士林、弯盆、小口玻璃瓶、纱布。必要时备浴布、屏风等物。 【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姓名、诊断、部位及方法,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合作。根据应灸腧穴部位,取适当体位,协助病人松开衣裤,暴露应灸腧穴部位,用纱布(或小毛巾)清洁局部皮肤,保暖。 2、核对、确定腧穴部位及施灸方法。 3、温和灸:手持艾条,点燃一端后,对准施灸的腧穴部位(距离皮肤2-3公分),进行熏烤,使局部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15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 4、雀啄灸: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如同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不停地移动,一般灸5分钟左右。 5、回旋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距离施灸腧穴部位3公分左右,反复地旋回移动或作左右方向移动。一般可灸20-30分钟。 6、施灸时,应密切观察艾条燃烧情况,随时弹去艾灰,防止艾火烧伤皮肤、衣被,注意施灸局部皮肤有否熏烤灼伤趋向等。 7、施灸完毕,熄灭艾火。清洁局部皮肤,协助病人衣着。整理床单,合理安置体位,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8、记录施灸腧穴部位、方法、时间、反应及疗效等。并签名。 拔罐法操作规程 【适应范围】 多用于风湿痹证,如肩背痛、腰腿痛;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胃肠疾病,如腕腹胀痛、胃痛、呕吐及腹泻等。刺血拔罐用于急性扭伤有瘀血者、疮疡和丹毒、神经性皮炎及毒蛇咬伤等。 【禁忌症】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病人;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物品准备】 治疗盘、95%酒精棉球、直血管钳、火罐艾条、火柴(或香枝)、凡士林、弯盆、小口玻璃瓶、纱布。必要时备浴布、屏风等物。 【操作方法】 一、点火 选用下列方法之一,将火罐吸附于所选部位上。 l、闪火法:是用长纸条或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入罐内中段绕一周,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迅速将火退出,立即将罐按扣在所选部位或穴位上。 2、贴棉法:是用大小适宜的95%酒精棉一块,贴在罐内壁中段(木要过湿),点燃后,迅速按扣在应拔的部位。 3、投火法:是用易燃纸片或95%酒精棉球(拧干)一个,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按扣在应拔的部位,此法适用于侧位横拔。 二、拔罐 根据病情需要,可分下列几种拔罐方法。

失眠梅花针疗法

失眠梅花针疗法 失眠主要表现为唾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闲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由于睡眠时间的不足或睡眠不熟,醒后常见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心悸健忘及心神不宁等。中医称失眠为“不寐”,或“不得眠”、“不得卧”、“卧不安”等。失眠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虽不屈于危重疾病,但常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中风等病证。 失眠主要由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心肾不交、肝火上扰、饮食积滞等引起心神失养或不安导致。思虑太过,损伤心脾,心血暗耗,神不守舍,脾血生化乏源,营血亏虚,不能奉养心神;或禀赋不足,心虚胆怯,暴受惊恐,神魂不安致夜不能寐;或肾水不能上奉于心,水火不济,心火独亢,致心肾失交而神志不宁;或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郁化火,邪火扰动心神所致;或饮食不节,脾胃受损,酿生痰热,壅遏于中,胃失和降,阳气浮越于外而卧寐不安。 失眠梅花针疗法一 叩剌部位:神门、安眠、足三里、三阴交、中脘、内关。 操作规程:用梅花针叩刺神门穴、安眠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中脘穴、内关穴各20~30下。采用轻度或中度刺激。 操作间隔:每2~3日叩打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失眠。

失眠梅花针疗法二 叩剌部位:第1~7胸椎两侧。 操作规程:沿第1~7胸椎两侧自上而下往返进行轻度叩刺,至皮肤潮红为度。 操作间隔:每日叩打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失眠。 失眠梅花针疗法三 叩剌部位:头部前额区、头顶部、枕部、颞区、第5~12胸椎两侧、项部、腰骶部、小腿内侧。 操作规程:采用轻度刺激叩打以上穴位,头部呈网状叩打若干行。操作间隔:每日叩打1次,IO次为1个疗程。 主治:失眠。

康复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 完整版

1.毫针刺法操作规程 一、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二、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三、操作方法 1. 进针法 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3. 行针基本手法 3.1 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3.2 捻转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大幅度捻转,幅度愈大,频率愈快,刺激量也就愈大。当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时,术者手下也会有沉、紧、涩的感觉,即为“得气”,说明针刺起到了作用。 4. 补泻手法 4.1 补法:进针慢而浅,提插轻,捻转幅度小,留针后不捻转,出针后多揉按针孔。多用于虚证。 4.2 泻法:进针快而深,提插重,捻转幅度大,留针时间长,并反复捻转,出针后不按针孔。多用于实证。 4.3 平补平泻法:进针深浅适中,刺激强度适宜,提插和捻转的幅度中等,进针和出针用力均匀。适用于一般患者。 四、操作程序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3. 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感觉。 4. 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取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或带钩,术者消毒手指。 5. 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正确进针。 6. 当刺入一定深度时,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即为“得气”。得气后调节针感,一般留针10~20分钟。 7. 在针刺及留针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晕针、滯针等情况。如出现意外,紧急处理。 8. 起针:一般用左手拇(食)指端按压在针孔周围皮肤处,右手持针柄慢慢捻动将针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最后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9. 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铺。 10.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五、注意事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