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井径测井原理.doc

井径测井原理.doc

井径测井原理.doc
井径测井原理.doc

1、井径测井原理

1.1测量原理

实际井径往往和钻头直径不同,利用井径仪来测量井眼直径的变化。井径仪的结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进行单独井径测量的张臂式井径仪;另一种就是利用某些测井仪器的推靠臂(如密度仪、井壁中子测井仪、微侧向仪等),在这些仪器测井的同时测量。

不论哪种井径仪,它们的测量原理基本相同,而且比较简单。以张臂式井径仪为例,如图1.1所示,它的井径臂(也叫井径腿)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发生伸张和收缩,并将井径臂的张缩变化转换成电阻值的变化。其原理电路如图1.2所示。

图1.1 滑线电阻式井径仪结构示图1.2 井径测量原理电路图

实际进行井径测量时,将仪器下到预计的深度上,然后通过一定的方式打开井径腿,于是,互成90°的四个井径腿便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向外伸张,其末端紧贴井壁。随着仪器的向上提升,井径腿就会由于井径的变化而发生张缩,并带动连杆作上下运动。如果将连杆同一个电位器的滑动端相连,则井径的变化便可转换成电阻的变化。当给该滑动电阻通以一定强度的电流时,滑动电阻的某一固定端与滑动端之间的电位差将随着其间电阻值的变化而变化。于是,测量这一电位差,便可间接反映井径的大小。

为了建立所测电位差与井径值之间的关系,可作如下简单推导。

假定井径值为某一起始井径d0时,滑动电阻的滑动端M与某一个固定端N之间的电阻

r MN=0,即△U MN=0,则当井径值变为d时,有:

式中β为比例系数。与不同的仪器有关。

由于

于是

式中C=1/β称为仪器常数。

通过对仪器的校验,可以求得仪器常数C,和△U MN=0时的起始井径值d0。已知这两个参数之后,在给仪器供以恒定电流I的情况下,便可在井径仪的移动过程中,连续测定△U MN的变化,获得井径曲线。

2、测井曲线

我们常见的井径曲线名为CAL。实际测井仪器记录时可以得到以下几种资料:

VCAL:井径采样电压值(采样曲线)

CAL:由电压计算得到的井径(计算曲线)

VOL:井眼体积

3、井径测井的应用

井径资料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辅助判断岩性

泥岩层和某些松散的岩层,常常由于钻井时泥浆的浸泡和冲刷造成井壁坍塌,使实际井径大于钻头直径,出现井径扩大(称为扩径)。

渗透性岩层,常常由于泥浆滤液向岩层中渗透,在井壁上形成泥饼,使实际井径小于钻头直径,出现井径缩小(称为缩径);明显的泥饼也可以来验证孔隙渗透层的存在。

致密岩层,井径接近钻头直径,变化不大。

在裂缝发育或有洞穴的碳酸盐岩储集层,也可能出现扩径。

3.2 井眼校正

在油气层井段的组合测井中,井径测量可以在许多定量解释中配合某些测井资料进行井眼影响校正。

3.3 估算固井水泥量

全井段井径资料可用于计算固井所需水泥量。

3.4 套管检查

可用于检查套管的变形、磨损和腐蚀。

4、刻度方法

测井前,在车间应检定出井径仪起始井径值d0和仪器常数C;测井后,必须用套管内径对仪器进行检查。

有推靠器的仪器,必须用井径刻度器对井径仪进行两点刻度。例如,用8英寸的标准环读出8.5英寸,使用12英寸的标准环,读出12.5英寸。图4.1中的直线就表示刻度特性曲线。只要确定这条直线的方程,就可以把每个测量值立即转换成经过刻度的数值。测井前、后校验工程值要求在规定的范围内。

图4.1 井径仪刻度直线

5、测井质量控制

5.1 井径大小形态要求

渗透层、致密层井径数值一般应接近或略小于钻头直径;井径曲线最大值不得超过井径腿全部伸开时的值,最小值也不得小于井径腿全部合拢时的值;多次测量的井径曲线形状应相似,测量值误差应在10%以内。

5.2 测量井段要求

仪器进入套管后的测量长度必须超过10m,且井径曲线平直稳定;测量值与套管标称值误差应在±1.5cm以内。

5.3 测量速度要求

目前国产仪器的最高测速一般在30m/min,当和其它测井仪器进行组合时,应以最低速仪器的速度为准,在井眼条件不好时也应降低测速。例如当和自然伽马组合时,应以自然伽马测速为准(9m/min),这样才能保证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质量。

5.4 重复性要求

在无粘卡的情况下,重复曲线与主曲线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误差不超过±5%,并与其它仪器测量的井径曲线相吻合。

2006-考试题(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答案

2006 一、名称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康普顿效应:康普顿效应:在康普顿效应中,伽马光子与原子的核外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使它脱离原子成为反冲电子,而散射光子的能量和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挖掘效应:具有相同含氢指数的岩石,由于含有天然气而使得用中子测井测得的孔隙度比实际的含氢指数要小的现象。 地层因素:岩石电阻率与该岩石中所含水的电阻率的比值就是岩石的地层因素(或相对电阻率)。该比值只与岩样的孔隙度、胶结情况和孔隙形状有关,而与孔隙中所含水的电阻率无关。 电极系互换原理:把电极系中的电极和地面电极功能互换(原供电电极改为测量电极,原测量电极改为供电电极),各电极相对位置不变,所测得的视电阻率和原来的完全相同,这就叫电极系互换原理。 含油气孔隙度:油气体积占岩石体积的百分数(V油气/V岩石)。 体积物理模型:见参考书46 周波跳跃:周波跳跃是指声波时差比邻近的值高出一个或几个波长,而出现周期性增大的现象。 横向各项异性:是指在沿井轴方向和与井轴垂直方向(水平方向)上,地层的声波速度、弹性力学性质有差异,而在与该轴垂直的平面(水平面)上,在各个方向上的声波速度和弹性力学性质相同,就是横向各项异性。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2分):下面每题有4个答案,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入括号中。 1、岩性密度测井主要利用伽马射线与地层之间的(B)作用来进行测量的。 A:电子对效应与康普顿效应B: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C:康普顿效应与俘获效应 D:光电效应与弹性散射 2、对于普通电阻率测井,电极系的电极距增大,(B) A:其探测深度会增大,纵向分辨率会增高。 B:其探测深度会增大,纵向分辨率会降低。 C:其探测深度会减小,纵向分辨率会增高。 D:其探测深度会减小,纵向分辨率会降低。 3、利用中子测井曲线进行读值,下面哪句话表述不正确( D )。 A:砂岩的孔隙度总是大于它的真孔隙度。 B:白云岩的孔隙度总是小于它的真孔隙度。 C:石灰岩的孔隙度总是等于它的真孔隙度。 D:中子测井读值受岩性的影响较大,不同岩性的地层均需校正才能得到较准确的地层孔隙度值。 4、在相同情况下,含泥质地层的自然电位负异常幅度( A ) A:低于纯砂岩地层的自然电位负异常幅度。 B:高于纯砂岩地层的自然电位负异常幅度。 C:与纯砂岩地层的自然电位负异常幅度相等。 D: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纯砂岩地层的自然电位负异常幅度。 5、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是根据(A)的特征伽马射线的强度测定地层中铀的含量的。 A:214Bi B:235U C:214Pb D:208TI

(完整word版)测井方法原理及应用分类

测井方法的主要分类 1. 电法测井,又分自然电位测井、普通电阻率测井、侧向(聚焦电阻率)测井、感应测井、介电测井、电磁波测井、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测井、阵列感应测井、方位侧向测井、地层倾角测井、过套管电阻率测井等(频率:从直流0~1.1GHZ)。 2. 声波测井,又分声速测井、声幅测井、长源距声波全波列测井、水泥胶结评价测井、偶极(多极子)声波测井、反射式声波井壁成像测井、井下声波电视、噪声测井等(频率由高向低发展,20KHZ~1.5KHZ)。 3. 核测井,种类繁多,主要分三大类:伽马测井、中子测井和核磁共振测井,伽马测井具体如下:自然伽马测井、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密度测井、岩性密度测井、同位素示踪测井等。 中子测井具体包括:超热中子测井、热中子测井、中子寿命测井、中子伽马测井、C/O比测井、PND-S测井、中子活化测井等。 发展趋势:中子源-记录伽马谱类(非弹性散射、俘获伽马、活化伽马等不同时间测量)。 4. 生产测井,主要分为三大类:生产动态测井、工程测井、产层评价测井。 1

生产动态测井方法主要有:流量计、流体密度计、持水率计、温度计、压力计、井下终身监测器等。 工程测井方法主要有:声幅、变密度测井仪、水泥胶结评价测井仪、磁定位测井仪、多臂微井径仪、井下超声电视、温度计、放射性示踪等。 产层评价方法测井:硼中子寿命、C/O比测井、脉冲中子能谱(PNDS)、过套管电阻率、地层测试器、其它常规测井方法组合等。 5. 随钻测井,大部分实现原理与常规电缆测井相同,实现方式上有许多特殊性。 2

测井方法主要特征总结归类表 3

4

5

测井解释原理

测井解释原理 一: 储集层定义:具有连通孔隙,既能储存油气,又能使油气在一定压差下流动的岩层。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孔隙性(孔隙、洞穴、裂缝) 具有储存油气的孔隙、孔洞和裂缝等空间场所。 (2)渗透性(孔隙连通成渗滤通道) 孔隙、孔洞和裂缝之间必须相互连通,在一定压差下能够形成油气流动的通道。储集层是形成油气层的基本条件,因而储集层是应用测井资料进行地层评价和油气分析的基本对象。 储集层的分类 ?按岩性:–碎屑岩储集层、碳酸盐岩储集层、特殊岩性储集层。 ?按孔隙空间结构:–孔隙型储集层、裂缝型储集层和洞穴型储集层、裂缝-孔洞型储集层。 碎屑岩储集层 ?1、定义:–由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砂砾岩组成的储集层。 ?2、组成:–矿物碎屑(石英、长石、云母) –岩石碎屑(由母岩类型决定) –胶结物(泥质、钙质、硅质) ?3、特点:–孔隙空间主要是粒间孔隙,孔隙分布均匀,岩性和物性在横向上比较稳定。 ?4、有关的几个概念 –砂岩:骨架由硅石组成的岩石都称为砂岩。骨架成份主要为SiO 2 –泥岩(Shale):由粘土(Clay)和粉砂组成的岩石。 –砂泥岩剖面:由砂岩和泥岩构成的剖面。 碳酸盐岩储集层

?1、定义:–由碳酸盐岩石构成的储集层。 ?2、组成:–石灰岩(CaCO 3)、白云岩Ca Mg(CO 3)2)、泥灰岩 ?3、特点:–储集空间复杂 有原生孔隙:分布均匀(如晶间、粒间、鲕状孔隙等) 次生孔隙:形态不规则,分布不均匀(裂缝、溶洞等) –物性变化大:横向纵向都变化大 ?4 、分类 按孔隙结构: ?孔隙型:与碎屑岩储集层类似。 ?裂缝型:孔隙空间以裂缝为主。裂缝数量、形态及分布不均匀,孔隙度、渗透率变化大。 ?孔洞型:孔隙空间以溶蚀孔洞为主。孔隙度可能较大、但渗透率很小。 ?洞穴型:孔隙空间主要是由于溶蚀作用产生的洞穴。 ?裂缝-孔洞型:裂缝、孔洞同时存在。 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的基本类型 砂泥岩储集层的孔隙空间是以沉积时就存在或产生的原生孔隙为主; 碳酸盐岩储集层则以沉积后在成岩后生及表生阶段的改造过程中形成的次生孔隙为主。 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空间的基本形态有三种:孔隙及吼道、裂缝和洞穴。 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结构类型有:孔隙型、裂缝型、裂缝- 孔隙型、及裂缝- 洞穴型 常规测井在孔隙型/裂缝型碳酸盐岩中的特征(简答): 孔隙型储集层:在曲线形状方面表现为圆滑的“U”字形,如电阻率呈“U”字形降低,这与裂缝发育段的尖刺状电阻率起伏形成强烈的反差;在测井值方面表现为二高两低,即时差、中子孔隙度增高,电阻率和岩石体积密度降低。特点:曲线光滑,单层明显是以小孔为主的储层的主要特征,分层明显,表面看较好。 裂缝型储集层: 电阻率测井响应:微电极测井曲线在裂缝发育段呈现明显的正幅度差,且常伴有显著的锯齿

阵列感应测井原理及应用

阵列感应测井原理及应用 摘要:本文探讨了阵列感应测井原理,论述了在判断地层水矿化度方面的应用效果,阵列感应在使用中也存在一些缺陷,阵列感应在处理中,人为因素较大,不同的参数处理结果差异较大,这就造成了阵列感应在使用过程中对解释有一定的误导,引起对阵列感应可靠性的怀疑,这在以后的处理方法中有待改进。 关键词:阵列感应测井矿化度应用效果 一、阵列感应测井原理简介 阵列感应测井的最基本原理与普通感应测井原理类似,但它在硬件上采用简单的三线圈系结构,这种线圈系没有硬件聚焦功能,它采用数学方法对呈不对称形状的纵向响应曲线进行软件聚焦处理。它由7组接收线圈对和1个共用的发射线圈组成,实际上相当于具有7种线圈距的三线圈系。在接收线圈系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以下几个问题:(1)、消除直藕信号;(2)、三线圈子阵列纵向特性的频率响应没有盲频;(3)、要有若干子阵列分别反映浅部和深部地层信息;(4)、各接收子阵列之间的间距应按一定规律变化和分布;(5)、离发射线圈较远的接收子阵列应考虑发射功率和接收信号的强度。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仪在硬件设计时充分考虑了上述因素,它的每个接收线圈系都由两个相互对称的线圈组成,即一个主接收线圈和一个辅助接收线圈,它利用了两个线圈电磁场叠加原理,来实现消除直藕信号影响的目的。在线圈系的排列上设计了最小线圈距为6in,最大线圈距为94in,在这两个线圈距之间采用了近似于指数形式的线圈系分布,即全部子阵列间距为6in、10in、15.7in、24.5in、38.5in、60in、94in。这种排列方式不仅有利于采集浅部地层和深部地层信号,而且有利于径向有效信息的均匀采样。发射信号是加到一个单独的发射线圈上的,这种方法能使发射器的有效功率变为最大,由发射线圈发射出的是一个形状为方形的电压波形(即方波),发射波采用方波是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发射频率,对于给定的电压能使发射线圈的功率变为最大。而且它具有宽的频谱,它包括了方波频率(约等于10KHZ)及所有的奇次谐波的能量,因此每个线圈可以在10、30、50、70、90、110、130、150KHZ共8个频率下同时进行工作。 在阵列感应测井中,接收线圈子阵列接收到测量信号为复信号,即R信号和X信号,R信号也称为实部信号,与发射电流相位相同或相反;X信号又叫虚部信号,与发射电流相位垂直。该阵列感应测井仪器在测井数据采集方面使用了先进的多道全数字化采集技术,能够同时采集7组子阵列在8个工作频率上的R信号和X信号,共112个测量信号。再对这些原始测量信号进行“软件聚焦”,就可得出三种纵向分辨率和六种探测深度的阵列感应合成曲线。 二、在判断地层水矿化度方面的应用效果 根据前期理论和实际经验可知:在渗透性地层中,当井筒内泥浆柱的压力大

测井原理与应用

测井原理与应用 测井技术:应用物理方法研究油气田钻井地质剖面和井的技术状况,寻找并监测油气层开发的一门应用技术。Well drilling 测井:矿场地球物理物探:地面地球物理 地层地球物理特性:1、电化学特性2、导电特性3、介电特性4、声学特性5、核特性6、磁特性7、热特性 特性随岩层的岩性、物性及所含流体特性的不同而变化。 测井方法:物理方法:1、电法测井2、声波测井3、核测井4、生产测井 测井用途: 一、评价油气层;(1)定性分析,划分渗透层、裂缝带,地层对比 地层对比:在横向上进行地层追踪的过程 (2)定量计算参数,储集层是具有一定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地层(3)确定油气层的有效厚度(4)预测产能(5)研究构造和沉积环境 二、油藏描述;研究油气藏的生储盖条件,储量计算; 三、油气田开发的问题;(1)剩余油的确定及分布预测(2)开发井网调整措施研究(3)水淹层识别及水淹级别的判别 四、油气井工程中的问题;(1)地层压力,岩石强度,井壁稳定,固井质量(2)评价压裂酸化和封堵效果(3)注采井的流体动态监测(4)随钻实现了地质导向,消除了以往的盲目钻井(5)检查套管损伤 五、其他作用 电法测井:以研究岩石及其孔隙流体的导电性,介电特性及电化学特性为基础的一大类测井方法。 电化学特性:自然电位测井(SP) 介电特性:电磁波传播测井(EPT) 导电特性:双侧向电阻率测井(DLL)=聚焦测井、微球开聚焦电阻率测井(MSFL)、感应测井(DIL)、阵列感应式成像测井(AIT)、随钻电阻率测井(LWD)、套管电阻率测井(CHFR)、方位电阻率测井(ARI)、地层倾角测井(SHDT)、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测井(FMS)井径曲线(CAL)钻头直径(BITS) 自然电位:井中自然电场产生的电位

第三章 中子测井

第三章 中子测井 概述 中子测井利用中子与地层物质相互作用的各种效应,测量地层特性的测井方法的总称。 根据中子测井仪器记录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 ??? ?? ? ?—伽马能谱测井—中子—伽马测井—中子—超热中子测井—中子—热中子测井—中子 按仪器结构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普通中子测井,贴井壁中子测井,补偿中子测井等。 从中子源发出的高能中子与地层物质的原子核发生各种作用,其结果是高能中子逐步减弱为超热中子和热中子,或被原子核吸收,发生核反应。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类型有:非弹性散射;弹性散射;核俘获引起的核反应等。 探测仪器记录的低能中子的数量或原子核俘获中子发出的伽马射线的强度与地层对中子的减速能力和吸收特性有关。中子测井正是利用了这些特性对地层进行探测的。 1)中子测井测量地层孔隙度的原理 氢核与中子的质量几乎相等,是最强的减速物质。因此,中子测井的结果将反映地层的含氢量。在油层或水层中,储集空间中被含氢核的油或水充填,这样储集体中含氢量的多少反映岩石孔隙度的大小。因此,中子测井是一种孔隙度测井方法。 2)油层和气层对中子的减速能力的差异非常明显,因此中子测井也是一种指示油气层的测井方法。 3)氯是地层中重要的中子吸收物质,氯是大多数地层水的主要离子成分,可见中子测井对于划分油水层也有重要作用。 4)中子与地层中的原子核发生非弹性散射,使原子核处于激发态,在退激时发出伽马射线。这些伽马射线的能量,反映靶原子核的能级结构。因不同的原子核其能级结构是不同的,因此发出的伽马射线的能量也是不同的。我们把这种不同原子核发生的伽马射线称为特征伽马射线。测量地层发射的伽马射线的能谱,就可以分析地层中元素的成分。 例如:碳核的特征伽马射线为 Er 43 .4= 氧核的特征伽马射线为 Mev Er 13.6= 对于给定的中子源,中子与地层中的碳核和氧核发生非弹性散射次数的多少,取决于地层中相应核素的多少,取决于地层中相应的核素的丰度。即特征伽马射线的强度取决于地层中碳核、氧核的数目。显然,油层与水层单位体积中的碳核和氧核的数目是不同的。 我们通过探测 c r E ,与 o r E ,的强度比,就可以定性判断地层是水层还是油层。这是碳氧比测井的原理。 §1中子测井基本原理 普通中子测井是利用地层中氢核对快中子的减速能力测量地层的含氢指数,进而确定地层孔隙度的测井方法。 一、地层的含氢指数 自然界中,对中子减速能力最强的核素是氢核,岩石中的氢核的多少就决定了地层对中子的主要减速能力。为了度量地层对中子的减速能力,引入几个概念。 1.含氢量,含氢指数 ①含氢量:单位体积中氢核的数目。

测井方法原理

测井方法原理 一名词解释 地层因素:F=孔隙中100%含水时的地层电阻率;地层水电阻率 视电阻率:电阻率值既不可能等于某一岩层的真电阻率,,也不是电极周围各部分介质电阻率的平均值,而是在离电极装置一定距离范围内各介质电阻率综合影响的结果。 岩石体积物理模型:根据测井方法的探测特性和储集层的组成,按其物理性质的差异,把实际岩石简化为对应的性质均匀的几个部分,研究每一部分对测量结果的贡献,并把测量结果看成是各部分贡献的总和。 绝对渗透率:岩石孔隙中只有一种流体时测量的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流体同时通过岩石时,对其中某一流体测得的渗透率。相对渗透率:岩石的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之比值称为相对渗透率。 周波跳跃:在正常情况下,第一接收器R1和第二接收器R2应该被弹性振动的同一个波峰的前沿所触发。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声波的能量发生严重衰减。当首波衰减到只能触发接收器R1而不能触发接收器R2时,接收器R2便可能被第二个或者后续波峰所触发,于是造成时波差值显著增大。由于每跳越一个波峰,在时间上造成的误差正好是一个周期。故称之为周波跳跃。 标准测井:在一个油田或一个区域内,为了研究岩性变化、构造形态和大段油层组的划分等工作,常使用几种测井方法在全地区的各口井中,用相同的深度比例(1:500)及相同的横向比例,对全井段进行测井,这种组合测井叫标准测井。 减速长度:由快中子减速成热中子所经过的直线距离的平均值。 扩散长度:从产生热中子起到其被俘获吸收为止,热中子移动的距离。 热中子寿命:从热中子生成开始到它被俘获吸收为止所经过的平均时间叫热中子寿命。 含氢指数:单位体积的任何岩石或矿物中氢核数与同样体积的淡水中氢核数的比值。 统计起伏(放射性涨落):由于地层中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是随机的,因此,在一定时间间隔内衰变的原子核数,即放射出的伽马射线数,不可能完全相同。但从统计的角度来看,它基本上围绕着一个平均值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 二、填空 1.根据勘探目的不同,通常分为石油测井、煤田测井、金属和非金属测井、水文测井、工程测井等几大类。 2.测井技术发展根据采集系统特点大致可以分为模拟测井、数字测井、数控测井、成像测井。 3.测井包括岩性测井(自然电位SP、自然伽马GR、井径测井CAL);孔隙度测井(声波、密度DEN、中子测井CNL);电阻率测井(普通视电阻率测井Ra、微电极系列测井ML、侧向测井LL、感应测井IL)。 4.整个测井工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资料录取阶段和资料解释阶段。 5.井内自然电位产生的原因:①地层水和泥浆含盐浓度不同而引起的扩散电动势和吸附电动势。②地层压力与泥浆柱压力不同而引起的过滤电动势。 6.电极系可以分为梯度电极系和电位电极系。 7.深三侧向电阻率测井主要反映原地层电阻率;浅三侧向电阻率测井主要反映侵入带的电阻率。 8.主电极的长度决定电流层的厚度,即主电极长度决定了分层能力。电极系直径小,泥浆层

(完整word版)测井考试小结(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测井:油气田地球物理测井,简称测井well logging ,是应用物理方法研究油气田钻井地质剖面和井的技术状况,寻找油气层并监测油气层开发的一门应用技术。 2、电法测井:是指以研究岩石及其孔隙流体的导电性、电化学性质及介电性为基础的一大类测井方法,包括以测量岩层电化学特性、导电特性和介电特性为基础的三小类测井方法。 3、声波测井:是通过研究声波在井下岩层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来了解岩层的地质特性和井的技术状况的一类测井方法。 4、核测井:是根据岩石及其孔隙流体的核物理性质,研究钻井地质剖面,勘探石油、天然气、煤以及铀等有用矿藏的地球物理方法,是地球物理测井的重要组成部分。 5、储集层:在石油工业中,储集层是指具有一定孔隙性和渗透性的岩层。例如油气水层。 6、高侵:当地层孔隙中原来含有的流体电阻率较低时,电阻率较高的钻井液滤液侵入后,侵入带岩石电阻率升高,这种钻井液滤液侵入称为钻井液高侵,R XO

5700测井技术介绍—阵列感应测井原理及应用

5700测井技术介绍— 阵列感应 测井原理及地质应用

目录 一、前言 (1) 二、阵列感应测井原理及应用 (1) 1.阵列感应测井原理简介 (1) 2阵列感应资料处理 (2) 3.阵列感应测井的地质应用 (10) 三、阵列感应测井实例分析 (14) 1、低矿化度泥浆侵入含高矿化度地层水的储层 (14) 2、高矿化度泥浆侵入含低矿化度地层水的储层 (17) 3、在稠油井中的应用效果 (20) 4、水淹层解释应用效果 (21) 5、在判断地层水矿化度方面的应用效果 (23) 四、总结和建议 (24)

一、前言 阵列感应测井是测井发展史上的一个飞跃,自从测井公司引进了阿特拉斯的阵列感应测井仪HDIL后,经过多年的使用,已经成为测井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项目,特别是在沙泥岩地层和低电阻率地层中,发挥了其它测井项目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阵列感应测井原理及应用 1.阵列感应测井原理简介 阵列感应测井的最基本原理与普通感应测井原理类似,但它在硬件上采用简单的三线圈系结构,这种线圈系没有硬件聚焦功能,它采用数学方法对呈不对称形状的纵向响应曲线进行软件聚焦处理。它由7组接收线圈对和1个共用的发射线圈组成,实际上相当于具有7种线圈距的三线圈系。在接收线圈系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以下几个问题:(1)、消除直藕信号;(2)、三线圈子阵列纵向特性的频率响应没有盲频;(3)、要有若干子阵列分别反映浅部和深部地层信息;(4)、各接收子阵列之间的间距应按一定规律变化和分布;(5)、离发射线圈较远的接收子阵列应考虑发射功率和接收信号的强度。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仪在硬件设计时充分考虑了上述因素,它的每个接收线圈系都由两个相互对称的线圈组成,即一个主接收线圈和一个辅助接收线圈,它利用了两个线圈电磁场叠加原理,来实现消除直藕信号影响的目的。在线圈系的排列上设计了最小线圈距为6in,最大线圈距为94in,在这两个线圈距之间采用了近似于指数形式的线圈系分布,即全部子阵列间距为6in、10in、15.7in、24.5in、38.5in、60in、94in。这种排列方式不仅有利于采集浅部地层和深部地层信号,而且有利于径向有效信息的均匀采样。发射信号是加到一个单独的发射线圈上的,这种方法能使发射器的有效功率变为最大,由发射线圈发射出的是一个形状为方形的电压波形(即方波),发射波采用方波是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发射频率,对于给定的电压能使发射线圈的功率变为最大。而且它具有宽的频谱,它 )及所有的奇次谐波的能量,因此每个线圈可以包括了方波频率(约等于10KH Z 共8个频率下同时进行工作。 在10、30、50、70、90、110、130、150KH Z

电阻率测井方法基本原理

电阻率测井方法基本原理 1、双感应测井 Dual Induction Log 1、双感应测井原理示意图 图1 感应原理示意图 2、双感应测井原理 ① 发射线圈形成的电磁场在地层中产生环井眼感应电流(涡流),涡流形成二次电磁场,在接收线圈中产生感应信号,其大小与地层电导率成正比。 具体表述为:把地层看成是一个环绕井轴的大线圈,把装有发射线圈T 和接收线圈R 的井下仪器放入井中,对发射线圈通以交变电流I ,在发射线圈周围地层中产生了交变磁场Φ1,这个交变磁场通过地层,在地层中感应出电流I1,此电流环绕井轴流动,叫涡流。涡流在地层中流动又产生交变磁场,这个磁场是地层中的感应电流产生的,叫二次磁场Φ2,二次磁场Φ2穿过接收线圈R ,并在R 中感应出电流I2,从而被记录仪记录。 很明显,接收线圈R 中感应产生的电动势大小与地层中产生的涡流大小有关,而涡流大小又与岩石的导电性有关,地层电导率大,则涡流大,电导率小,则涡流小,涡流与电导率成正比,因而接收线圈中的电动势也与电导率成正比。根据记录仪记录到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就可知道地层的电导率。中可以看出,接收线圈R 不仅被二次磁场Φ2穿过,而且被一次磁场Φ1穿过。因而接收线圈R 中产生的信号有两种:一是由地层产生的,与地层导电性有关的信号,称为有用信号,用VR 表示。另一种是由仪器的发射线圈直接感应产生的,这是一种干扰因素,称为无用信号,用VX 表示,二者在相位上相差90°。 感应测井是径向(沿半径方向)近似并联的电导测井仪器。 根据几何因子理论: t t invasion invasion m mud t t mud mud t R G R G R G G G G 1 1 1 invasion invasion ?+?+?=?+?+?=σσσσ

核测井原理

核测井原理 概述 (2) 第一章自然伽马测井和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3) §1 伽马射线及其探测 (3) §2 岩石的自然伽马放射性(自然伽马测井的地质基础) (6) §3自然伽马射线强度沿井轴的分布 (13) §4 自然伽马测井的仪器刻度、井眼校正 (14) §5 自然伽马测井资料的应用 (15) §6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17) §7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的应用 (20) 第二章中子测井 (21) §1中子测井基本原理 (22) §2超热中子测井 (25) 第三章核磁共振 (50) §1顺磁共振的相关结果 (50) §2岩石孔隙中流体的核自旋驰豫及描述这种驰豫的方法 (58)

概述 核测井这门课程是和《原子核物理基础》是相互衔接的一门课程。本课程的重点是自然伽马测井、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密度测井,中子测井以及核磁测井方法原理的讨论,资料的解释应用只稍作提及。 核测井,在核磁共振测井出现之前,我们又叫做放射性测井。放射性测井主要有三种方法:自然伽马测井测量地层的天然放射性;密度测井测量人工伽马源与地层作用后的 射线;中子测井利用中子作用于地层作用,然后测量经地层慢化后的中子,或中子核反应产生的伽马射线。这些测井方法主要用于了解地层的岩性和测量地层的孔隙度。密度测井与中子测井结合也可用来判别储集层空间中的流体性质。 核磁测井严格地说不是放射性测井方法,核磁测井利用氢核具有核磁矩在外磁场作用下的共振吸收特性,测量地层中的氢核的状态和数目,进而求得地层的孔隙度及孔隙结构,束缚水饱和度等参数。

第一章 自然伽马测井和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自然伽马测井测量地层中天然放射性矿物放出的伽马射线来了解地层的岩性等方面的特性。本章从五个方面来讨论:1.伽马射线的测量(自然伽马测井的物理基础); 2.岩石的放射性来源(自然伽马测井的地质基础); 3.井中自然伽马的测量; 4. 自然伽马测井资料的应用; 5.最后介绍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的原理及其应用。 §1 伽马射线及其探测 1、 伽马射线及其性质 (1)伽马射线: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回到基态时,放出伽马射线。伽马射线是一种能量很高,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γ+→X X A Z m A Z △E=h ν=h λ c 式中 h ν是伽马射线的能量,h 是普郎克常数,ν是频率,c 是光速,λ是波长。岩石地层中放出的伽马射线的能量范围为1kev~7Mev. (2)伽马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如前所述,伽马射线射入物质后主要与物质发生三种相互作用。 光电效应:伽马射线的全部能量转移给原子中的电子,使电子从原子中发射出来,伽马光子本身消失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康普顿效应:入射的伽马光子与核外电子发生非弹性散射,光子的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使原子中的电子被反冲出来,而散射光子的能量和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 电子对效应:当伽马光子的能量大于1.02Mev 时,光子与靶原子核的库仑场相互作用,光子转化为正负电子对的现象。 (3)伽马射线的探测 由上面的讨论可知,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是, 原入射能量的伽马光子消失,把入射γ光子的全部能量或部分能量转移给带电粒子(电子)。也就是说,由于伽马射线的射入,在物质中产生了有运动能的带电粒子。电子通过物质时,使原子产生激发或电离,电子本身在运动过程中逐渐损失能量。如果电子的能量高,则在物质中穿行时,产生激发或电离的原子数目就多。利用上述伽马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机制,我们就可以制作相应的伽马射线探测器。

测井解释-原理与应用

绪论 电法测井被引入石油工业已经超过半个多世纪。从那时起,就有许多新的和改良的测井仪器被开发出来并投入使用。 随着测井技术的发展,测井资料解释技巧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目前,详细分析由精心选择的配套电缆测井服务的测量结果,提供了一种用来导出或推断含油气和含水饱和度、孔隙度、渗透率指数和储集层岩石岩性的精确数值的方法。 已经有数百篇描述各种测井方法及其应用和解释的论文被发表,这些文献在内容上足够丰富,但通常情况下对于测井的普通用户却不适用。 因此,本书将对这些测井方法和解释技术做一个总的回顾,并对由斯伦贝谢公司提供的裸眼井测井项目做一些详细的讨论,包括测井解释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应用。讨论过程尽可能的保持简洁、清晰,最大限度的减少数学推导。 希望本书能够成为任何一位对测井感兴趣的人的实用手册。某些可能对更详细资料感兴趣的人,可以查阅每章后列出的参考文献和其他测井文献。 1.1测井历史 世界上第一条电法测井曲线是于1927年在法国东北部阿尔萨斯省的佩彻布朗的一个小油田的油井内被记录到的。这条测井曲线,使用“点测”方法记录井眼穿过的岩层的单条电阻率曲线。井下测量设备(叫做探头或电极系)按照固定的间隔在井眼内停下来进行测量,然后计算出电阻率并通过手工绘制在曲线图上。逐点继续完成这个过程,直到整条测井曲线被记录下来。第一条测井曲线的一部分如图1-1所示。

图1-1 第一条测井曲线:由亨利-道尔点绘手工绘制在坐标纸上1929年,电阻率测井作为商业性服务被引入委内瑞拉、美国和前苏联,很快又进入荷属东印度(今天的印度尼西亚)。电阻率测量结果的对比功能和识别潜在油气层方面的用途很快被石油工业所承认。

核磁共振测井原理

核磁共振测井原理 一、快速发展的核磁共振测井技术 1945年,Bloch 和Purcell发现了核磁共振(NMR)现象。从那时起,NMR作为一种有活力的谱分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进而扩展到生命科学、诊断医学及实验油层物理等领域。如今,NMR已成为这些领域的重要分析和测试手段。 40年代末,Varian公司证实了地磁场中的核自由运动,50年代,Varian Schlumberger-Doll,Chevron三个公司开展了核磁共振测井可行性研究。60年代初开发出实验仪器样机,它基于Chevron研究中心提出的概念,仪器使用一些大线圈和强电流,在志层中产生一个静磁场,极化水和油气中的氢核。迅速断开静磁场后,被极化的氢核将在弱而均匀的地磁场中进动。这种核进动在用于产生静磁场的相同线圈中产生一种按指数衰减的信号。使用该信号可计算自由流体指数FFI,它代表包含各种可动流体的孔隙度。这些早期仪器有一些严重的技术缺陷首先,共振信号的灵敏区包括了所有的井眼流体,这迫使作业人员使用专门的加顺磁物质的泥浆和作业程序,以消除大井眼背景信号,这是一促成本昂贵且耗时冗长的处理,作业复杂而麻烦,测井速度慢石油公司难以接受。其次,用强的极化电流持续20ms的长时间,减小了仪器对快衰减孔隙度成分的灵敏度,而只能检测具有长弛豫衰减时间的自由流体,由于固液界面效应对弛豫影响及岩石孔隙中油与水的弛豫时间差异不大,使得孔隙度和饱和度都很难求准。此外,这些仪器为翻转被极化的自旋氢核需消耗大量功率,不能和其它测井仪器组合。但这些难题没有使核磁共振测井研究中止。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美国Los Alamos 国家实验室Jasper Jackson 博士提出“INSDE-OUT”磁场技术。在相同时期,磁共振成象(MRI)概念也得到很大发展。1983年,Melvin Miller博士在美国创办了NU-MAR公司,他们综合了“INSIDE-OUT”概念和MAR技术同时,斯伦贝谢公司几十年来,一直在努力发展核磁共振测井技术。总体来看,十几年来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的快速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根据“INSIDE-OUT”思想,不用地磁场,而是在井中人工放置一个高强度磁体,所推出的核磁共振率统核心部分是由稳恒磁体发射射频(RF)脉冲并采集自旋回波信号的RF线圈组成。该技术使稳恒场B0与RF场B1相互垂直,磁体的轴沿井筒主向,其磁场方向垂直地地层。B0场与B1场的特点是:在空间任意处它们均相互正交;它们的等场强线为同心圆柱面;场强在径向上均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B0与B1的正交性是获取最大信号的关鍵。核磁共振空间是由RF脉冲频率确定的,可以通过选频选定探测空间。因此使用各种新型核磁共振测井仪不象过去那样要进行繁重的泥浆处理作业。 第二,选用了由Carr,Purcell,Meiboon和Gill改进的脉冲回波序列技术,即CPMG 序列脉冲回波技术,它的思想是对可逆转散相效应引起的快衰减进行补偿。设计RF线圈和稳恒磁场的独特组合可以实现自旋回波序列。选用这种技术的优点是:(1)利用自旋转回波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信噪比,这对任何测量都是一个基本指标,对井下连续测量更重要。(2)自旋回波技术可放松对磁场极高均匀性的需求。这对MIR(核磁共振成象)和MRL(磁共振测井)都非常重要。MIR使用梯度场来定位信号怪生区域。MRL特别要求其测量对象置在探头之外,因此均匀度很高的磁场是不可能的。(3)自旋回波序列可视具体情况需要进行修改,有灵活可变化的特点,适于多种多样的井眼和地质情况。近二、三十年已发展出几百种回波序列。由于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僺作者控制RF脉冲的强度、相位、宽度和发射时间的能力不断增强,也使核磁共振测井可选用的自旋回波序列更丰富多样。 第三、开展了大量实验研究,为NMR测井应用提供了科学基础。实验研究是进场应用的基础,多年来国内外石油公司、研究单位、测井公司、大学对多孔岩石NMR测井应用的主要原理如孔隙度表面弛豫特性、体积流体弛豫特性、流体扩散弛豫、岩石中顺磁物质对弛豫影响,岩石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润湿性与弛豫特性的关系,束缚流体、可动流体弛豫特性,油、水、气弛豫特性差别,粘度、矿化度对弛豫时间影响等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实验研究,同时对实验资料分析处理研究所作的假设与近似作了充分阐述,为应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求岩石物理参数,识别油、气、水,预测产能,选择测井参数等建立了应用基础,大大推进发该技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第四、对测量参数的选择做了很多分析研究工作。每次测井中有三个参数能够控制,它们是回波间隔、等待时间和采集的回波总数。因而NMR测量是一种动态结果,取决于如何

常规测井简单原理与应用

常规测井原理与应用 第一节:概述 地球物理测井的分类:分为电法测井和非电法测井两种。 1、电法测井: a:视电阻率、b:微电极、c:自然电位、d:微球型聚焦、e:感应测井。 2、非电法测井: a:声速测井、b:自然伽玛测井、c:中子测井、d:密度测井,e:井径、f:井斜、g:井温、h:地层倾角(HDT)、I:地层压力(RFT)、j:垂直地震测井(VSP) 第二节:电法测井 一、视电阻率曲线: 测井时将电极系放入井下,在上提过程中测量记录一条△Vmn(电位差)随井深变化的曲线,称为视电阻率曲线。 梯度电极系:成对电极间的距离小于不成对电极到靠近它的一个成对电极间的距离的电极系称为梯度电极系。 电位电极系:成对电极间的距离大于不成对电极到靠近它的一个成对电极间的距离的电极系称为梯度电极系。 底部梯度电极系在高阻层测井曲线的形状特点如下: (1)对着高阻层视电阻率升高,但曲线不对称于地层中点,高阻层顶界面、底界面分别在极小值、极大值的1/2mn处。 (2)对于厚层、地层中部附近曲线出现平直或变化平缓,随地层减薄平直段缩短直至消失,该处视电阻率值接近地层真电阻率。 (3)对于薄层,在高阻层底界面以下一个电极处,在视电阻率曲线上出现一个“假极大”,极小也比原层上移。 视电阻率曲线的应用: 1、划分岩层界面: 利用底部梯度电极系视电阻率曲线划分岩层界面的原理是高阻层顶界面(底界面)

位于视电阻率曲线极小值(极大值以下1/2MN处。 2、判断岩性: 在砂泥岩剖面中,当地层水含盐浓度不是很大时,砂岩电阻率大于泥岩的电阻率,粉砂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介于它们之间。但视电阻率曲线无法区分灰岩和拉拉扯扯云岩,它们的电阻都非常大。 3、地层对比和定性判断油水层: 对于同一储层,如果0.45m底部梯度幅度高于4m底部梯度梯度测井曲线幅度该层可能为水层,反之则为水层。 二:微电极测井 微电极测井:利用特制的短电极系帖附井壁,测量井壁附近的岩层电阻率的一种测井方法叫微电极测井。 微电极测井曲线的应用: 1、详细划分地层:地层界面一般在曲线的转折点或半幅点 2、划分渗透层,判断岩性:微电极曲线在渗层上显示正幅度差,数值中等,地层渗透率越好,二者的幅度差越大,因此可以根据微电极曲线的幅度差判断地层的渗透性好坏。各种岩性的微电极曲线特征如下: (1) 泥岩和粘土,为非渗生地层,没有幅度差,值很低。 (2) 渗透性砂岩:渗透性砂岩在微电极曲线上显示中等幅度和较大正异常,对于含油砂岩,由于冲洗带孔隙中有残余油存在,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含油砂岩比含水砂岩有较高的幅度和幅度差。 (3) 致密砂岩:渗透性很差,在微电砐曲线上读数很高,曲线呈剧齿状钙质砂岩薄层在曲线上呈“刺刀状”的突起。 (4) 渗透性灰岩:渗性灰岩与渗透性砂岩相近,但曲线幅度更高。 (5) 致密灰岩:与致密砂岩相近,曲线幅度高,呈锯齿状,并有正负不定的差异。 (6) 石膏或硬石膏:石膏或硬石膏地层电阻率高,井壁无泥饼,曲线与石灰岩相似。 (7) 盐岩:盐岩地层易溶于泥浆,使井径扩大,微电极曲线幅度低。 (8) 油面岩:油面岩处微电极曲线呈锯齿状,并且大多数为负差异,曲线幅度高

第九章__中子测井

第九章中子测井(Neutron log) 利用中子与地层相互作用的各种效应,来研究钻井地质剖面的一类测井方法统称中子测井。它是利用岩石的另一种特性,即岩石中的含氢量来研究岩石性质和孔隙度等地质问题。这种测井方法在于将装有中子源和探测器的井下仪器下入井中,由中子源→中子→进入岩层,同物质的原子核发生碰撞将产生减速、扩散和被俘获几个过程,到达探测器。 在这些过程中,探测器周围的中子分布状况,以及中子被俘获后所放出的伽马射线强度,与仪器周围的岩石性质,特别是岩石的含氢量有关。 而储集层的含氢量又取决于它的孔隙度,因此,中子测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孔隙度测井。根据中子测井的记录内容:可以将它分为中子-中子测井和中子-伽马测井。根据仪器的结构特点,中子—中子测井又可分为中子-超热中测井(SNP)—井壁中子测井中子-热中子测井(CNL)—补偿中子测井 一、中子测井的核物理基础 1 中子和中子源 中子是组成原子核的一种不带电荷的中性粒子,其质量与氢核的质量相近。中子与物质作用时,能穿过原子的电子壳层而与原子核相碰撞,所以它对物质的穿透能力较强。 通常中子与质子以很强的核力结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原子核。要使中子从原子核里释放出来,就必须供给一定的能量。如果使原子核获得的能量大于中子结合能,中子就可能从核中发射出来。 可以用α粒子、氘核d、质子p或γ光子轰击原子核,引起各种核反应,使中子从核内释放出来。这种产生中子的装置称中子源。 一、中子测井的核物理基础 因为不同能量的中子与原子核作用时有着不同的特点,所以通常根据中子的能量大小,可以把它分成几类: 高能快中子:能量大于10万电子伏特; 中能中子:能量在100电子伏特—10万电子伏特之间; 慢中子:能量小于100电子伏特; 其中0.1—100电子伏特的中子为超热中子; 能量等于0.025电子伏特的中子为热中子。 一、中子测井的核物理基础 1 中子和中子源 中子测井所用的中子源有两类: 即同位素中子源和加速器中子源。 同位素中子源:如镅—铍(Am-Be)中子源,利用镅衰变产生的α粒子去轰击铍原子核,发生核反应而放出中子。产生的中子的平均能量约5MeV。 该类中子源的特点是连续发射中子。 加速器中子源:(亦称脉冲中子源),如D-T加速器中子源,用加速器加速氘核(D)去轰击氚核(T)产生快中子,其能量是14MeV。 该类中子源的特点是人为控制脉冲式发射中子。 二、中子与物质作用几种作用形式: (1)非弹性作用:高能快中子与原子核碰撞 (2)弹性散射:高能快中子经一、二次非弹性散射后,能量降低,继续碰撞原

测井方法原理期末复习

测井方法原理与应用 一.绪论 1.测井技术发展根据采集系统特点大致可分为:模拟测井,数字测井,数控测井,成像测井 2.常规测井方法按照测井系列可分为:岩性测井系列、孔隙度测井系列、电阻率测井系列; 3.岩性测井系列包括:自然电位、自然伽马、井径测井; 4.孔隙度测井系列包括:声波时差测井、密度测井、中子测井; 5.电阻率测井系列包括:深、中、浅探测的普通时电阻率测井、侧向测井、感应测井 二.自然电位测井 1.自然电场产生的原因:(1)地层水和泥浆含盐浓度不同而引起的扩散电动势和吸附电动势 (2)地层压力与泥浆柱压力不同而引起的过滤电动势 2. 由砂岩,泥岩、泥浆所组成的导 电回路中,电动势Ed 和Eda 是串联的, 因此,在该回路中扩散作用的总电动势 Es 为该两电动势的代数和。Es = Ed+Eda = Kd ?lg(Cw/Cmf)+ Kda ?lg(Cw/Cmf) = Ks ? lg(Cw/Cmf) Ks=Kd+Kda Ks---总的扩散、扩散吸附电动势系数; Es-井内自然电动势 通常把Es 记作SSP ,称为自然电位,此 时的E d 的幅度称为砂岩线,E da 称为泥 岩线。实际测井是通常都是以泥岩线作 为自然电位测井曲线的基线。 3.自然电位测井曲线的影响因素:(1)岩性影响、(2)温度影响、(3)地层水和泥浆滤液中含盐性质的影响、(4)地层水和泥浆滤液中含盐浓度比值的影响、(5)地层电阻率的影响、 (6)地层厚度的影响、(7)井径扩大和泥浆侵入的影响 4.自然电位测井的应用:(1)判断岩性、划分渗透层;(2)判断储层中流体性质;(3)计算地层水电阻率;(4)估计泥质含量:①泥质系数法②经验公式法③关系曲线法;(4)判断水淹层; (5)地层对比和沉积相研究 三.普通电阻率法测井 1.地层因素:也叫相对电阻率,用F 表示,F=Ro/Rw ,式中: Ro —孔隙中100%含水时的地层电阻率;Rw —地层水电阻率。 2. 电阻增大系数:即含油岩石的电阻率Rt 与该岩石完全含水时的电阻率R0之比,I=Rt/Ro 3.阿尔奇公式: 上式合称为Archie 公式,它们是应用电阻率测井资料解释具有颗粒孔隙的含水岩石和含油气岩石的两个基本解释公式。式中 b — 系数,仅与岩性有关;n — 饱和度指数,n ≈2。 4.阿尔奇公式的重要意义:1)奠定了测井定量解释的基础;2)架起了孔隙度测井(一般为声测井与核测井)与饱和度测井(一般为电阻率测井)之间的桥梁。 5.视电阻率:这个电阻率值既不可能等于某一岩层的真电阻率,也不是电极周围各部分介质电阻率的平均值,而是在离电极装置一定距离范围内各介质电阻率综合影响的结果。我们称之为视电阻率,记作Ra 。 m w a R R F φ==0()n o n w t S b S b R R I -===10n m t w w R abR S 1??? ? ??=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