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艾灸配穴

艾灸配穴

艾灸配穴
艾灸配穴

艾灸配穴一览表——初学者可现用现查

艾灸配穴参考表

科名

病名

主穴

配穴

用法

内科

高血压

涌泉、百会、曲池、足三里、悬钟

头痛头晕:风池、大椎;

健忘失眠:神门、肾俞;

肢麻:外关。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1-2次,15次1疗程。脑动脉硬化

足三里、悬钟

头痛头晕:风池、大椎;

肢麻:外关。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1次,15次1疗程。中风后遗症

1.百会、天窗、肩与、曲池、足三里;

2.百会、承灵、曲鬓、悬钟、阳陵泉

软瘫:气海、肝俞、脾俞

硬瘫:中脘、巨阙、肝俞

口角歪斜:地仓、颊车

肢麻: 隐白、神庭

温和灸:每灸15-20分钟,每日1次,15次1疗程。两组主穴交替使用. 头痛

通天、悬钟、太冲、痛点

合谷、太阴、阳陵泉、涌泉.

温和灸:每穴灸15-30分钟每日1次,15次一疗程.

冠心病

内关、心俞、膻中、厥阴俞、曲泽

天突、中脘、神堂、鸠尾.

温和灸:每穴灸15-30分,每日1-2次,10次1疗程。

低血压

百会、足三里

心慌: 心俞、内关.

头晕易疲劳: 关元、气诲;

直立性低血压: 中脘、脾俞、肝俞

温和灸:每穴灸20-30分每日1次,10-15次1疗程。感冒

大椎、肺病、风门、足三里

鼻塞: 迎香

发热: 曲池

头痛: 太阳、印堂

咳嗽: 天突

温和灸:每穴灸15-30分钟每日1次,3-6次一疗程

支气管炎

大椎、肺俞、膻中、天突

急性: 风门、身柱

慢性: 膏肓、脾俞、肾俞、足三里

痰多: 丰隆、

喘息: 定喘

发热: 曲池

温和灸:每穴灸10-20分,每日1-2次,10次1疗程. 肺结核

肺俞、膻中、膏肓

潮热盗汗: 阴郄、太溪

喀血: 孔最

遗精: 肾俞

温和灸:每穴灸15-30分,每日1次,7-10次1疗程胃痛

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

上腹饱胀: 上脘、梁门

恶心呕吐: 内关

大便稀溏: 神阙、天枢

消疫乏力: 关元

发热 : 曲池

大便潜血: 隐白、肝俞

胃酸过多: 阳陵泉、公孙、太冲、肝俞

温和灸:每穴灸15-30分,每日1次,7-10次1疗程

内科

胃下垂

1.中脘、胃上、神阙

2.脾俞、胃俞、气海、足三里

胃溃疡: 左侧华佗夹背压痛点(胸6-12棘突旁)

十二指肠溃疡: 右侧华佗夹背压痛点(胸6-12棘突旁) 温和灸或回旋灸:每次15-30分钟,每日1次,15次1疗程溃疡性结肠炎

1.关元、神阙、足三里

2.脾俞、肾俞、命门

食欲差: 中脘、胃俞

腹痛: 天枢、大肠俞

温和灸:每穴灸10-20分,每日2次,15次1疗程

痢疾

神阙、天枢、上巨虚、气海或关元

发热: 曲池、合谷

脓血便: 命门、三阴交

便次多、水样便: 阴陵泉

慢性: 关元、中脘、足三里、脾俞

温和灸:每穴灸10-20分,每日2次5次1疗程,慢性者,每日1次,15次1疗程肝炎

足三里、太冲、阳陵泉、肝俞

慢性肝炎: 脾俞、三阴交

乙肝: 脾俞、大椎、至阳、期门、中脘、气海、大椎

黄疸: 胆俞

便溏: 关元、阴陵泉

温和灸:每穴灸10分,隔1日1次,7次1疗程

阳痿

中极、次寥、三阴交、命门、肾俞

失眠心悸: 心俞、脾俞、神门

惊悸失眠: 气海、

早泄: 次寥、大敦

不射精: 曲泉、大敦、太冲、曲骨

温和灸:每穴灸20-30分每日1次,10次1疗程。泌尿系感染

中极、三阴交、肾俞、膀胱俞

尿道炎: 太冲、照海、次寥

膀胱炎: 三阴交、神阙

肾盂肾炎: 三焦俞、次寥、足三里

反复发作: 气海

发热: 外关、合谷

温和灸:每穴15-20分,急性期每日2-3次; 慢性期每日1次,7次1疗程.

白血病

大椎、膏育、四花、神阙、关元

食欲差: 中脘、足三里

脾大: 阿是穴

贫血: 心俞、悬钟、血海

出血: 天枢、三阴交、八寥、腰阳关

隔姜灸:每穴20分钟,

每日1次,10次1疗程

糖尿病

关元、气海、胰俞(既胃管下俞)、三焦俞、阳池、足三里、三阴交多饮: 肺俞

多食消疫: 中脘、足三里、胃俞

多尿: 命门、肾俞、中极

温和灸:每穴15-20分钟,每日1-2次,10次1疗程.

失眠症

百会、神门、安眠、三阴交

头晕脑胀: 风池、印堂

心烦多梦: 心俞、肾俞

急燥焦虑: 太冲、阳陵泉

顽固失眠: 涌泉、华佗夹背

体质虚弱: 关元

易惊醒: 足窍阳

温和灸:每穴15-20分,每日1次,睡前施灸,5-7次1疗程. 风湿性关节炎

大椎、足三里、阴陵泉、阿是穴

血沉快: 隔俞、阳陵泉

急性期: 至阳、灵台、督脉上压痛点

肩关节痛: 肩禺、肩寥

肘关节痛: 曲池、手三里、少海

腕关节痛:阳池、合谷、外关

髋关节痛: 环跳、风市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每日1次,10次1疗程. 内科

类风湿性关节炎

大杼、曲池、血海、大椎至腰俞段

可参照风湿性关节炎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每日1次,10次1疗程. 外科

冻疮

局部阿是穴为主、气海、膈俞、血海

腰膝酸软: 肾俞、腰阳关、大肠俞

少食乏力: 脾俞、胃俞、足三里

大蒜捣烂,敷患处,隔蒜灸,每穴反复5次.

前列腺炎

中极、关元、会阴、气海

急性: 三阴交、阳陵泉、复溜

慢性: 肾俞、足三里、太溪、大敦

遗精: 精宫、命门

温和灸:每穴灸20-30分,每日1欠,10次1疗程痔疮

长强、承山、二白、陶道、患处

合谷、太阴、阳陵泉、涌泉

温和灸:每穴15-30分钟,每日1次,10次1疗程.

风疹

曲池、血海

奇痒: 风池、膈俞

温和灸: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1次,6次1疗程. 湿疹

1.大椎、曲池、血海、患部

2.膈俞、委中、三阴交(两组换用)

剧烈刺痒: 风池、阴陵泉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每日1次,7次1疗程. 神经性皮炎

曲池、血海、患部

痒甚: 阴陵泉、三阴交

血虚: 隔俞、足三里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每日1次,7次1疗程. 痤疮

合谷、曲池、内庭、阳白、四白

生疮、便秘: 阴陵泉、天枢

支向月经不调生疮:血海、三阴交

雀啄灸,每穴灸15-20分,每日1次,10次1疗程. 妇科

月经不调

关元、血海、三阴交

月经先期: 归来、中极

月经后期: 气海、足三里

月经先后不定期: 行间

温和灸:每穴15-20分钟,每日1次,5次1疗程. 痛经

地机、关元、三阴交

疼痛按拒按: 合谷、中极

乳房胀痛: 归来、太冲

腹痛喜按: 肾俞、气海

温和灸:每穴15-20分钟,每日1次,5次1疗程. 闭经

关元、归来、三阴交

腰膝酸软: 脾俞、肾俞、足三里

情志抑郁、易怒: 太冲、肝俞

温和灸:每穴15-20分钟,每日1次,5次1疗程. 崩漏

隐白、大敦、关元、三阴交

血紫有块:血海、太冲

身倦无力: 百会、气海

血虚:膈俞、脾俞

腰膝腿软: 肾俞、太溪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每日1次,7次1疗程. 带下病

隐白、气海、带脉、次

白带清稀: 脾俞、命门、足三里

带下黄稠: 阴陵泉、行间

温和灸:每穴灸15-30分,每日1次,7次1疗程. 产后少乳

乳根、膻中、少泽

乳房肿痛: 期门、太冲

体质虚弱: 气海、足三里

温和灸:每穴灸15-30分,每日1次,5次1疗程. 妇科

不孕症

关元、肾俞、足三里、三阴交

月经量少、色淡: 气海、膈俞

经前乳房胀痛: 内关、太冲

形体肥胖: 丰隆、阴陵泉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每日1次,7次1疗程.

胎位不正

至阴、隐白、三阴交

每穴温和灸15-20分,每日1次,10次1疗程,灸至胎位转正为止.

绝经前后

肾俞、心俞、三阴交、脾俞

五心烦热: 太溪、然谷

浮肿便溏肢冷: 关元、命门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每日1次,10次1疗程.

艾灸的现代应用:

实践证明,人们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正气,增加人体抗病能力,以抵制病邪的侵袭。《扁鹊心书》云:"人于无病时常灸,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由于灸能益气温阳,而人身的阳气有"卫外而为固"的作用,若能使阳气保持常盛,正气充足,则病邪不易侵犯,身体就会健康。

艾灸穴位图解

艾灸穴位图解 【好轻松艾灸穴位疗法】 艾灸:自古相传的原生态健康疗法 《扁鹊心书》云:“人于无病时常灸,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艾灸是一种自古相传的中医疗法,在医学典籍出自《医学入门》里的“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和《黄帝内经》里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说法。 现在很多人都自己在家用艾灸治病,或者保健。与拔罐、刮痧等其他中医疗法相比,艾灸的作用更好,没有副作用,操作起来更简单,花费低廉,适合普通家庭使用。 艾灸是通过艾灸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效应,传递到经络系统,调动人体的免疫功能,作用于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病变部位,达到驱寒邪、补阳气、通经络、调正气的目的;起防病治病,保健强身之功效;可以有病治病、未病找病、无病养生;因此达到四效合一和三位一体的作用。这是其他中医疗法不具备的。 学会了艾灸,就等于给自己请了一位全能的家庭医生,大病小病都能治,没病也能防病保健养生。这么好的健康方法,每个人都应该掌握。 艾灸手法 1、直接灸 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 2、间接灸:用药物将艾炷与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如生姜间隔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等。

3、艾条灸:艾条于穴位或病变部位上施灸者即艾条灸疗法,操作常分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 4、温灸器灸、艾灸盒灸:临床常用的有中华经络灸棒、随身灸、火龙罐灸、艾灸盒(一孔、二孔、三孔)。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俞穴火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 中华经络温灸棒随身灸火龙罐灸温灸盒 临床医学常用艾灸病症 颈椎病的艾灸疗法 【临床表现】:呈慢性发病,多数患者渐渐感到肩、臂、手的疼痛、麻木,头痛头晕,颈不僵硬,甚至握力减弱,肌肉萎缩,也可出现下肢无力或二便失常。颈肩或上肢活动功能受限,病变棘突及患侧肩胛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扪及条索状硬结。 1、常坐不动,颈椎有压力,长久下来,会引发颈椎病。(例如:整天坐在办公室里的上班族, 晚上在家看电视的时候。) 2、压力大的时候,颈部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这会导致颈部疼痛和僵硬。

艾灸保健常用穴位介绍及使用方法

艾灸保健常用穴位介绍及使用方法(神灸堂) 昨天写了《冬病夏治正当时》一文,很想把艾灸单列出来说说。因为艾灸的舒适无痛、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对亚健康调治疗效尤佳等种种特点非常适合朋友们在家中自我保健。今天在维普网上查了很多理论资料,正准备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写一写,没想到这时一个叫“神灸堂”的博客从搜索引擎中跳出来。细细读来,记录的是一位青岛少年与艾灸的不解之缘。从艾灸救了她母亲的命,到学习、运用艾灸,到自己做手工艾条,再到开了自己的艾灸养生馆和淘宝店,一路走来,载满了他的真诚与努力。虽然素未谋面,但感觉在艾灸方面,他远胜于我。而他的博客,详尽又实用,从艾灸穴位、方法到如何自制艾盒、排烟器,到艾灸书籍的下载,一应俱全。于是,打消了自己写这篇文章的念头。直接放上“神灸堂”博客的链接http://blog.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c1862546.html,/s/articlelist_1604657070_0_2.html。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浏览。下面转博客中的一篇文章:《艾灸保健常用穴位介绍及使用方法》 保健灸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加红、白细胞的数量和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调整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 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1)、灸足三里: 足三里是阳明胃经的合穴,为五月俞穴之一, 为全身最重要的强壮穴。具有健脾胃,助运化,调气血,扶正气,壮元阳,桔风邪及强身壮

体益寿的作用,俗话说. "若要安 (足)三里不干",是古今最常用的保健穴。常用法采用艾条温和灸或化脓灸。用温和灸每次10-15分钟,灸至局部有温热感出现红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 (2)、灸关元穴: 关元属任脉经穴,为足二阴与任脉之会,手太阳小肠的募穴。具有温肾固精,益气回阳,培元固本,理气和血,通调冲任及强壮的作用,灸之能调整膀脱的张力,促进垂体…性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防病 强身保健。古人有"关元主诸虚百才员"。对防治遗尿、遗精,习惯性便秘等有较好效果。为中老年人保健灸常用穴。采用艾灶无疤痕灸或艾条温和灸,药物 (附子饼)敷灸,每次每穴5壮或15-20分钟,灸至小腹温暖舒适,局部皮肤红晕发热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注意孕妇忌用。 (3)、灸气;每穴: 气海穴属任脉经穴,为保健要穴。具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调理冲任及强壮作用,灸之能调整胃肠及肾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对腹泻、遗尿、阳痪、遗精、月经不调、崩漏、中风、不孕有防治作用。古人有"气海者,人元气所生之地也".常采用艾灶灸、艾条温和灸。灸法同关元。 (4)、灸肾俞穴: 肾俞穴为足太阳膀脱经之背俞穴,具有补肾益精强健腰背,聪耳 明目,壮骨健身,温阳散寒等强壮作用。灸之能调整肾;功能,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调整膀脱张力,兴奋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主治肾虚

常用艾灸穴位图

综上,腹部穴位是最多的,也是最集中的,建议大家使用温灸盒+手工艾绒,这样灸的面积大,可以同时灸多处穴位。每个穴位一般灸5-10分钟,以各穴位皮肤潮红色为度。初次灸的朋友时间可以稍短一点,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另外要注意哪些情况不适用温灸,各链接下面有介绍,请大家注意看一下。 南怀瑾大师传的一个秘方,无价之宝啊! 道要正常,正常就是道,平常就是道,千万要注意啊!所以讲水火交感,水火相交,火在下水在上,这是比喻而已!道家也有很多的方法,但属于旁门,不过旁门也是门,有时候你们也可以用。大约二十几年前,日本人发明的温灸器,放在肚脐上,暖暖的,可以治肠胃病。这是日本人把中国道家的老方法拿出来卖钱,这个在道家叫灸脐法。其实用不着那个,我教你们,年纪大的都可以用,比较保险。用桂圆肉一颗(新鲜的叫龙眼,干的叫桂圆),花椒六、七颗,加上那个艾绒一同打烂,晚上睡觉的时候挑一点点,小指甲面那么大,放在肚脐里就行了。你不要小看我们的肚脐,肚脐会吸收的。 肚脐有个孔,我们在娘胎里头的饮食、呼吸都靠这个肚脐连到妈妈。所以把这个药放在肚脐,用橡皮贴把它封住去睡觉,比那个温灸器还要好。胃病也好,各种病都好,老年人的身体绝对保健康,身体需要就吸进去了,不要的它不吸。这样就会水火交感了,继续二三天后,早晨起来嘴也不苦啦,口也不干啦,肠胃病都会好了。这个是真

的秘方,你们也可以替人家治病,不过不要收钱,我公开讲的你们去卖钱,那不太好啊!这个水火交感,火在下,就是元气在下,水在上,也就是清凉的在上。所以老年人口水多,脚底心还发暖,冬天脚都不怕冷的,一定长寿。 采用中医熏灸方法治疗糖尿病足的最大特点是直接作用于患处,只要坚持早期、正规的治疗,就可以控制其发展甚至治愈。 艾灸作为一种中医传统疗法,在治疗糖尿病足中可以发挥独特的效用。安徽省中医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展了这种治疗。治疗的时候,针灸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再将艾条截成段,放臵于熏灸器里点燃熏灸阿是穴,具有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祛湿化浊、升阳举陷等作用。现代医学也研究证明,艾熏时产生的艾烟、艾油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艾灸的热量促进了局部的血液循环,前者在控制炎症方面颇具效用,后者则在促进创口愈合方面功不可没。早期糖尿病足需要连续治疗10次,而到了晚期则需要连续治疗3个月。 如果患者同时在家做足浴效果会更好,方法也很简单,只要将红花、桂枝、伸筋草等熬制后熏洗患处,这种局部熏灸可以有效改善微循环障碍,控制感染,从而达到对糖尿病足的治疗作用。 在熏灸治疗的同时,糖尿病足患者一定要严格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降低血液的黏稠度,改善微循环;每半年左右去医院检查一次

艾灸常用穴位

艾灸常用穴位 灸身柱穴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许多脏腑组织的功能还不够健全,中医称之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其中特别以肺、脾胃的相对稚嫩为主。也正因为如此,婴幼儿才常常容易患肺系(即呼吸道)和脾胃的疾患,如伤风、感冒、发热、咳嗽、哮喘、腹泄、消化不良等。我国古代医家根据小儿的这一生理特点,在医学临床实践中,摸索和总结出了小儿防病保健的许多宝贵经验。灸身柱以助小儿生长发育,防治各种呼吸道病症,就是其中最为主要的内容。 身柱穴被日本医学界誉为" 小儿百病之灸点" 。日本针灸医家代田文志曾于1938 年在长野县小学校为身体素质虚弱容易感冒,患有贫血、遗尿、消化不良的小学生集体施灸身柱穴,连灸了一个月后,被灸学生的食欲、体重都明显增加,学习成绩也普遍提高,外出旅行再也不落后于他人。续灸半年后,一些营养不良、体弱多病的学生大都病况痊愈。此事曾在日本引起轰动,其它许多地方的中小学校都效法施行。 身柱穴在背部第三胸椎(肩背正中央最高脊椎骨下面第三个椎骨)棘突下,含有全身支柱的意思,有补益肺气、止咳平喘、温化痰湿、健脑益智、防病强身的功能作用,能通治小儿科的多种疾病。在《养生一言》一书中,就有小儿每日灸身柱穴,能宣通肺气,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是保证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由于身柱有健脑益智作用,经常施灸也能健全小儿神经系统,促进大脑发育,增强智能。 小儿灸身柱的方法,一般用如香烟粗细的小艾条悬灸(燃端距皮肤3 cm 上下)3~5 分钟,每周灸2~3 次,可连灸数月。由于小儿皮肤娇嫩,对艾灸的温热度比较敏感,加上婴幼儿无知好动,不易配合,故在施灸过程中要格外小心。施灸者要将自己的手指置于穴位两旁的皮肤上,以感知艾灸热力的强弱,防止烫伤幼儿皮肤。 身柱穴除了运用灸法之外,还可以施行拔火罐法,拔罐时应选择口径稍

长痘问题及家庭常见病艾灸穴位对照表

中医认为长痘痘不同的位置对应不同的脏腑疾病。 额头痘:代表心火旺、血液循环有问题,可能与过于劳心伤神有关;亦代表肝脏排毒功能不佳,即是体内积聚了毒素 太阳穴痘:表示胆囊负担过重。显示你的饮食中包含了过多的加工食品,造成胆囊阻塞,需要赶紧进行体内大扫除。 双眉间痘:胸闷,心律不整,心悸。建议不要做太过激烈的运动,避免烟、酒、辛辣食品。不要穿过紧文胸。夜晚睡觉避免侧睡压住心脏。 鼻子痘:如果长在鼻梁,代表脊椎骨可能出现问题;如果是长在鼻头处,可能是胃火大、消化系统异常;若在鼻头两侧,就可能跟卵巢机能或生殖系统有关。 脸颊两侧痘:可能是肺部功能失常。症状为经常出现双颊浮肿、毛细血管爆裂这些现象,就是因为皮肤含氧量不足之故。 腮边颊痘:表示淋巴循环不畅。长期肝脏负担加重后,会在耳际、脖子和脸交界处产生痘痘,反复爆发在同一位置,上升为淋巴循环不畅。 嘴周痘:嘴周就是最容易频发痘痘的重灾区。中医所说的“胃火旺”就是您大吃大喝或者消化系统不好导致肠胃负担过重而引起的嘴周起痘。 下巴痘:表示肾功能受损或内分泌系统失调。女孩子在下巴周围长痘痘或许是因为月事不调引起。

家庭常见病艾灸穴位对照表 艾灸说明1、艾灸总的原则是哪里不舒服就灸那里,再配合灸一些常用的穴位。 2、艾灸无需精准的穴位定位,艾灸中只要知道大概的位置即可 艾灸方法1、使用艾条直接灸。(此方法不推荐,艾条燃烧的灰烬不小心会掉在身上烫伤皮肤,而且长时间拿着艾条手臂易抖动也容易烫伤皮肤。) 2、使用艾灸器具配合艾条、艾绒、艾粒艾灸。(强烈推荐!方便、安全!) 艾灸时间每个穴位20-30分钟 内科艾灸篇 感冒凤池,大椎,风府,合谷 急性支气管炎肺腧,定喘,合谷 慢性支气管炎肺腧,膻中,脾腧,膏肓腧,太渊 咳嗽膻中,肺腧,膏肓,天突,风门,列缺 支气管哮喘定喘,肺腧,膻中 支气管扩张孔最,尺泽,膻中 肺结核肺腧,太渊,三阴交,膏肓腧,足三里,太溪胸膜炎肺腧,内关,期门,阴陵泉,侠溪,膻中 膈肌痉挛中脘,足三里,内关,巨阙 急性胃肠炎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

妇科常用艾灸穴位图(学习相关)

妇科常用艾灸穴位图 1、卵巢保养:适应于雌性激素分泌减少引起的女性通经,月经不调,阴道干燥等症。 2、子宫保养:适应于宫寒不孕,宫颈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等症状 3、附件保养:适应于妇科炎症,骨盆炎症,下腹坠胀,乳房胀痛等症状。 灸法:可直接灸,也可隔姜、隔盐灸。 (1)、卵巢、子宫、附件是什么器官?功能是什么? 卵巢子宫附件是女性最重要的性器官,卵巢位于子宫两侧呈椭圆形,重量为5-6克,内部表面光滑,主要功能是产生卵子,并分泌雌激素(孕激素黄体素分泌的功能)雌激素的作用十分广泛,可促进和调节女性的生殖器的发育和第二性特征的发育,在雌激素作用下,女性才得以保持女性的特征,亭亭玉立的身材和细腻无暇的皮肤。 (2)、卵巢、子宫、附件功能的降低会给女人带来怎样的危害呢? 医学界发现,由于卵巢子宫附件功能减低女性会出现自主神经失调,内分泌失调,及失眠多梦,头晕眼花,耳鸣,惊慌,多汗乏力,易激动,记忆力减退,焦虑,肥胖,皮肤产生色斑,粗糙起皱,乳房萎缩,阴部干松分泌物减少,性冷淡,痛经,月经失调,肠胃失调,情绪不稳定,更年期提前等症状,这些症状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和容颜,给诸多的女性带来生理和心理的压力,使幸福的生活出现了阴影。 (3)、女性生殖系统的保养有那些好处? 通过卵巢的保养(主要是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进行指挥调整)唤醒女性自主雌激素的分泌,从而达到女性从里至外的改变,减少色斑皱纹,消除痛经及妇科炎症,消除性冷淡等症状,重新塑造全新的自我。 (4)、哪些女性适应卵巢保养? 一般女性在25岁以后由于生理的原因,特别是生活的压力,不良的饮食习惯环境的影响,都会使卵巢子宫附件的功能降低。都适宜作此保养,特别是伴有以下症状者,更应做卵巢子宫附件的保养。

艾灸常见病症及对应穴位

艾灸常见病症及对应穴位 感冒:风池,大椎,风府,合谷,肺俞,列缺 急性支气管:肺腧,定喘,合谷 慢性支气管炎:肺俞,膻中,脾腧,膏肓腧,太渊,定喘,合谷,足三里 咳嗽:膻中,肺俞,膏肓,天突,风门,列缺,大椎,足三里,丰隆 支气管哮喘:定喘,肺俞,膻中 支气管扩张:孔最,尺泽,膻中 肺结核:肺俞,太渊,三阴交,膏肓腧,足三里,太溪 胸膜炎:肺俞,内关,期门,阴陵泉,侠溪,膻中 膈肌痉挛:中脘,足三里,内关,巨阙 急性胃肠炎: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 腹痛:气海,中脘,内庭,脾腧,足三里,天枢 胃下垂:百会,足三里,中脘,梁门,关元 胃痉挛:天枢,中脘,梁丘,幽门 消化性溃疡:中脘,梁门,足三里,胃枢 肠梗阻:足三里,天枢,支沟,下巨虚 便秘:足三里,天枢,大横,大肠腧,支沟 失眠:三阴交,内关,足三里,百会 贫血:足三里,关元 高血压:足三里,绝谷,曲池,血海 心绞痛:心俞,至阳,厥阴俞,膻中,少海,内关 无脉症:心俞,内关,太渊,厥阴俞 糖尿病:关元,太溪 脱肛:长强,百会,足三里 胆囊炎:阳陵泉,期门,日月,胆腧,太冲,足临泣 肝硬化:期门,中脘,足三里,水分,三阴交 遗尿:关元,足三里 尿潴留:三阴交,中极,膀胱腧 前列腺炎:阴陵泉,三阴交,气海,中极,会阴,腰阳关 前列腺增生(肥大):关元,曲谷,肾腧,命门 阳痿:中极,关元,肾腧,命门 男性不育:气海,关元,三阴交,命门,足三里 遗精:中极,肾腧,三阴交,关元,志室 上热下寒:关元、神阙、足三里、血海、曲池、太溪,每天灸一两个,或者选两个长期坚持

疏通脾胃:中脘 退热:大椎 角膜炎:丝竹空,印堂,风池,太阳,

单桂敏艾灸穴位

单阿姨单桂敏艾灸治疗大全 家庭常见病艾灸穴位对照表 艾灸说明 1、艾灸总的原则是哪里不舒服就灸那里,再配合灸一些常用的穴位。 2、艾灸无需精准的穴位定位,艾灸中只要知道大概的位置即可 艾灸方法 1、使用艾条直接灸。(此方法不推荐,艾条燃烧的灰烬不小心会掉在身上烫伤皮肤,而且长时间拿着艾条手臂易抖动也容易烫伤皮肤。) 2、使用艾灸器具配合艾条、艾绒、艾粒艾灸。(强烈推荐!方便、安全!) 艾灸时间 每个穴位20-30分钟 内科艾灸篇 感冒 凤池,大椎,风府,合谷 急性支气管炎 肺腧,定喘,合谷 慢性支气管炎 肺腧,膻中,脾腧,膏肓腧,太渊 咳嗽 膻中,肺腧,膏肓,天突,风门,列缺 支气管哮喘 定喘,肺腧,膻中 支气管扩张 孔最,尺泽,膻中 肺结核 肺腧,太渊,三阴交,膏肓腧,足三里,太溪 胸膜炎 肺腧,内关,期门,阴陵泉,侠溪,膻中

膈肌痉挛 中脘,足三里,内关,巨阙 急性胃肠炎 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 腹痛 气海,中脘,内庭,脾腧 胃下垂 百会,足三里,中脘,梁门,关元 胃痉挛 天枢,中脘,梁丘,幽门 消化性溃疡 中脘,梁门,足三里,胃枢 肠梗阻 足三里,天枢,支沟,下巨虚 便秘 足三里,天枢,大横,大肠腧,支沟 失眠 三阴交,内关,足三里,百会 贫血 足三里,关元 高血压 足三里,绝谷,曲池,血海 心绞痛 心腧,至阳,厥阴腧,膻中,少海,内关 无脉症 心腧,内关,太渊,厥阴腧 糖尿病 关元,太溪 脱肛

长强,百会,足三里 胆囊炎 阳陵泉,期门,日月,胆腧,太冲,足临泣 肝硬化 期门,中脘,足三里,水分,三阴交 遗尿 关元,足三里 尿潴留 三阴交,中极,膀胱腧 前列腺炎 阴陵泉,三阴交,气海,中极,会阴,腰阳关 前列腺增生(肥大) 关元,曲谷,肾腧,命门 阳痿 中极,关元,肾腧,命门 男性不育 气海,关元,三阴交,命门,足三里 遗精 中极,肾腧,三阴交,关元,志室 中风偏瘫 1,上肢瘫痪—肩井,手三里,曲池,外关,合谷2,下肢瘫痪—伏兔,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 癫痫 鸠尾,风府,筋缩,内关,丰隆 风湿性关节炎 曲池,足三里,血海,肝腧 类风湿关节炎 曲池,足三里,八风,八邪 妇科艾灸篇

艾灸4个穴位温补阳气

人于无病时,长灸关元、命门、气海、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命矣。”故艾灸之法可治未病、治未乱。四穴者,乃温补脾肾,扶养正气,保命之要穴也。 “关元”者,又名丹田,任脉之穴,在脐下三寸处,其居于下焦,真阴真阳关锁于此,为一身元气所在,乃生化之源,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处。 “命门”者,又名精宫,督脉之穴,在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男子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护生命的门户,故称为命门。这两个穴位配合使用,用纯阳艾火常灸之,可振奋肾气,使肾阳充足,便能推动整个机体的气血循环运行。 “中脘”者,又名太仓,任脉之穴,在脐上四寸处。《难经》云:“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六腑与五脏互为表里,胃为五脏六腑之海,故古人云:“得胃气者生,失胃气者死。”道家亦讲:“百谷之实土地精。”这是说明人赖百谷以养其身,凡养生调病者,当首应调和胃气,胃气调则生,是人体养生之要穴之一。 “三里”者,足三里也,在膝眼下三寸外一横指处,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五输穴之一,胃腑的下合穴。祖国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调补足三里,实培补后天,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灸足三里养生保健,我国古代有很多记载。《医说》讲:“若要安,三里莫要干。”意思是说若要保持身体的健康平安,应常灸足三里穴。古人还有“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寿至二百余岁”之说。明确提出无病之人,长灸足三里可以延年益寿,故称为长寿之灸。本穴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的功效。 常灸这四个穴位,能够起到温补阳气、补先天养后天的作用,从而改善阳虚引起的各种症状。 艾灸方法推荐 1.穴位艾灸 居家艾灸的可针对具体穴位的艾灸,用隔物灸或悬灸的方式,在穴位和穴位周围灸10-20分钟。梁文推荐以下经典艾灸部位: 【神厥穴】:神厥穴也就是肚脐。对肚脐艾灸能温补元气,缓解疲乏、身体虚弱、女性痛经。可选悬灸在肚脐上方做雀啄灸,或采用隔盐灸。

中医艾灸补益的常用穴位

中医艾灸补益的常用穴位 ◆灸身柱穴 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身柱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功效。 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现代研究认为,灸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可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灸身柱对小儿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此外,对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统的哮喘、气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养生一言草》载: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 ◆灸大椎穴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

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灸中脘穴 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甲乙经》载:“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亦取章门。”又载:“伤忧思气积,中脘主之。”《玉龙歌》说:“黄疽四肢无力,中脘、足三里。”实验观察发现,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提高,空肠黏膜皱襞增深、肠动力增强。艾灸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

几种常见的艾灸方法

1 肠胃不太好,用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 2 扁桃体炎用艾条灸下颌下的扁桃体点和大椎穴。 3 大便不爽:艾灸(悬空灸)近10天肚脐和脐周足三里,按摩百会穴,感觉大肠蠕动增强,每天都有排气,也没有胃肠胀气现象了,便后清爽了再巩固治疗,每周2-3次。 4 反流性胃炎可以用化脓灸的方式在中脘穴、足三里还有丰隆处艾灸。 5 胆囊长了息肉:可以艾灸关元、期门、日月、阳陵泉. 6 艾灸可以治疗咽炎,方法是在大椎穴点刺放血后,拔罐,然后在艾灸。大椎和天突.(有慢性咽炎的,会导致晚上睡觉打呼。用艾灸盒绑在大椎穴或颈夹脊穴,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7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可以艾灸治疗,用四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灸,还有用单眼灸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灸. 8 糜烂性胃炎可以艾灸治疗,用四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灸,还有用单眼灸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灸可以艾灸治疗. 9 高血压可以艾灸大椎和百会. 10 艾灸可以治疗便秘。灸神阙、关元、足三里. 11 早泄可以艾灸关元、中级、八髎穴。 12 霉菌性阴道炎艾灸关元,中极,子宫归来,还有三阴交.如果有了很好的效果,就可以隔天一次了. 13 宫颈糜烂艾灸治疗此病有很好的疗效,取穴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可以艾灸治疗,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 14 子宫肌瘤可以艾灸治疗,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可以艾灸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 15 肾虚应该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八髎穴. 16 十二指肠溃疡,艾灸的话以中脘。关元、天枢、足三里和胃俞、脾俞、肝俞这些辅助穴位为主。 17 肩周炎,可以艾灸或直接灸更好,还可以灸后按摩。可以在天柱、肩井、肩髎、中府、曲池、外关和局部压痛点。 18 腰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艾灸和通窜部位艾灸。 19 功能性子宫出血,可以艾灸关元、子宫、三阴交和隐白. 20 宫颈炎可以用艾灸关元、带脉,加上五味消毒饮“蒲公英15g,金银花10g,野菊花10g,紫花地丁10g,天奎子10g”,不久即可全愈。 21 肝郁的厉害,口苦、还有焦虑症,先从百会、大椎和中脘足三里开始,逐步体会效果。 22 预防经常感冒,艾灸最有效果。可以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即可,用温和灸的方式或隔姜灸的方法。 23 提高免疫力的穴位是中脘、关元、足三里。 24 肝气不足,脾胃虚,肾阳虚。艾炙中脘、脾俞、肝俞、足三里。 25 过敏性鼻炎可以灸:迎香、印堂、肺俞、合谷、大椎。

女性养生艾灸穴位图

女性养生艾灸穴位图 欧阳学文 穴位的定位及穴位的功效1、神阙穴:肚脐主治:温阳救逆、利水固脱。主治痢疾、绕脐腹痛、脱肛、女人血冷不受胎、中风、水肿鼓胀、肠炎、产后尿潴留。2、水分:定位:脐上1寸。主治:帮助恢复腹部肌纤维的弹性,有利于收腹祛脂同时可消除水肿,小便不利,腹痛。3、水道:定位:下腹部脐下3寸、旁开2寸。主治:增强腹直肌弹力纤维的弹性增强水液代谢能力,有利于皮下脂肪的消除,对痛经、闭经、小便不利有效。4、天枢:定位:脐旁开2寸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月经不调等。5、归来:定位: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当前正中线旁开2寸。主治:活血化淤、调经止痛、月经不调、带下、卵巢炎、秘尿系统疾病、阴*痛、男女生殖器疾病。 8、子宫保养配穴:取穴:神阙、水分、天枢、关元、中极、子宫。生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生孩子,这是女性的宿命也是一种福份。十个月,更确定地说是280天,子宫便成

了养育宝贝儿最安全的窝,那么怀孕时子宫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没有怀孕的子宫大概象女性的拳头,长度是 6~8cm,体积是10ml,重量是70g左右,可是怀孕后,到快要生的时候会变得特别大,体积大概要增加500倍,达到5L左右,重量1.1kg。子宫出现问题常出现以下症状:如:下腹疼痛、腰痛、月经失调、骚痒、痛经、白带多、性交痛等症状,长期以来严重影响着女性的身心健康,不少病人羞于求医或者没有时间到医院治疗,一再贻误病情,以致造成了严重的后果。适应于宫颈炎、子宫炎、白带病变症等。 1、水道:定位:下腹部脐下3寸、旁开2寸。主治:增强腹直肌弹力纤维的弹性增强水液代谢能力,有利于皮下脂肪的消除,对痛经、闭经、小便不利有效。4、天枢:定位:脐旁开2寸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月经不调等。5、中极: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主治:增强腹部肌纤维的弹性,消除皮下脂肪的雍积、增强生殖和泌尿系统的功能,并可治疗阳痿、遗精及月经不调、蹦漏、带下等。6、子宫: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主治:调经理气、升提下陷、子宫下垂、月经不调、

艾灸穴位

艾灸穴位 ——广州好轻松医疗健康团队分享 《扁鹊心书》云:"人于无病时常灸,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由于灸能益气温阳,而人身的阳气有"卫外而为固"的作用,若能使阳气保持常盛,正气充足,则病邪不易侵犯,身体就会健康。 艾灸五法 一、艾炷灸 艾炷灸施灸时所燃烧的锥 形艾团称艾炷。常分直接灸,又 分化脓灸和非化脓灸,与间接灸 两种。本疗法临床运用广泛,既 可保健,亦可治病,尤其适用于 虚寒证,如哮喘、胃肠病。 二、艾条灸 以艾条于穴位或病变部位上施灸者即艾条灸疗法,操作常分温和

灸、雀啄灸、回旋灸等。主要用以治疗寒湿痹证及其他多种虚寒性疾患。 三、药卷灸 药卷灸是在艾绒里掺进药末,用纸把艾绒裹起来成为药卷,点燃其一端而施灸。适应证大致同上两种灸法。 四、温针灸 先根据病性选穴施针,得气后留针,后将艾绒裹于针柄上点燃,直至燃尽,使热力通过针体传入机体,达到温经散寒等目的。 五、隔姜灸 取约2分厚生姜一块,置于选定的穴位上,再将艾炷置姜片上,点燃施灸。艾炷燃尽后,再放置艾炷反复施灸,一般至局部皮肤潮红为止。凡虚寒性疾病皆可以此疗法治之。 此外,与隔姜灸疗法大同小异的尚有“隔蒜灸”、“铺灸”以蒜泥铺于穴位上、“隔盐灸”、“附子灸、”、“隔葱灸”、“花椒灸”、“黄土灸”、“黄蜡灸”、“硫黄灸”、“药锭炎”、“药捻灸”等等,主治病证亦相差无几。 身体三大穴位 一、百会穴----百脉 于此交会,百病所主,故百 会穴的治症颇多。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 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取穴

方法: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或以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后发际正中点。 主治疾病:百会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此穴为人体督脉经络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医学研究价值很高。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日常保健:按摩:用手掌按摩头顶中央的百会穴,每次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坚持按摩,低血压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 二、涌泉穴; 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此穴位的寻找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此穴位的主治疾病: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

艾灸常用的五大养生要穴

艾灸常用的五大养生要穴 导读:利用艾火长期温灸五大养生要穴,具有补益肾气,健脾和胃,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扶养一身正气,使正气不绝,脾土肥沃,肾水充盈。土沃、水盈、气足便能生长万物,润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人自然会健康长寿了。下面就详细介绍艾灸最常用的五大养生要穴:关元、命门、足三里、神阙、中脘。 关元穴:又名丹田,任脉之穴,在脐下三寸处。关元穴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 主治: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尿浊尿血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阴挺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各种疝气、浮肿、中风脱证、一切虚劳损伤、四肢厥冷等。 命门穴:又名精宫,督脉之穴,在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其气与肾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护生命的门户。 主治:五劳七伤、虚损腰痛、尿频、遗尿、阳痿、早泄及各种虚寒病症。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三寸一横指处。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 主治:胃痛、腹胀肠鸣、呕吐、便秘、腹泻、水肿、神经疾病、急慢性乳腺炎、肠痈等。 神阙:位于腹部脐中,有调理脾胃、祛寒壮阳之功。此穴多用隔物灸。《类经图翼》说:"若灸至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医学入门》说:"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 具体方法:以药末填脐,上放艾炷施灸。艾炷每次3-5壮,药末可选用肉桂粉、附子泥、蒜泥等。 中脘穴:又名太仓,任脉之穴,在脐上四寸。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湿之功效。 主治:胃脘痛、恶心呕吐、呃逆、反胃、腹胀、腹泻、溃疡病、胃下垂、浅表性胃炎、胃痉挛、消化不良、肠炎、胃神经官能症等一切胃肠病症,虚劳百损,四肢乏力等症侯。温和灸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操作简便易学易会。 以上穴位怎样灸: 将艾卷燃着一端,在足三里、神阙(即肚脐眼)等五穴位上熏灸。先反复测度距离,感局部温热舒适而不灼烫,即固定不动(一般距皮肤约3厘米),以施灸部位出现红晕为度。作为保健可隔日或三日一次。清晨或睡前皆宜,每次10-15分钟。 终年灸五穴,不仅有助于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及内分泌活动,还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从而能起到扶正祛病、益寿延年之作用。 中医诊疗:穴位按摩赶走脾虚 穴位按摩赶走脾虚 揉三阴交穴: 左手拇指按压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胚骨后缘处),左右旋按20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

艾灸常用穴位作用

太溪: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肾经原穴) 作用: 头痛目眩,咽喉肿痛,牙痛,耳聋,耳鸣,咳嗽,气喘,胸痛咳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涌泉: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身体第一大除湿穴,第二大长寿穴) 作用: 口腔溃疡(吴茱萸粉+醋调成糊状贴于涌泉)、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怕冷症、肾脏病、下肢瘫痪、头顶痛、咽喉痛、失音、舌干、小儿惊风、癫痫、神经性头痛(配内关治疗心绞痛、配水沟穴、照海穴治癫痫。配太冲穴、百会穴治头项痛。) 内关: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挠则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作用: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和胃降逆(配睛明可止打嗝) 肩髎:在肩部于肩髃穴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作用:可治疗臂痛,肩重不能举、胁肋疼痛(主治肩周炎,可每日点按此穴5遍) 翳风: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 作用:善治一切风疫(内风常导致中风、偏头痛,外风导致风寒感冒),主治耳鸣、耳聋、口眼歪斜、口噤、颊肿、牙痛、暴喑、牙车急痛、耳中湿痒、耳红肿痛、视物不清。还可治疗面瘫、腮腺炎、聋哑、颞颔关节痛 耳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作用:可用于治疗肾部原因导致的耳鸣、耳聋,主治耳聋,耳鸣,聤耳,牙痛,颈颔痛,唇吻强。耳鸣、聋哑、牙痛、以及其他常见的耳部疾病等,该穴是治疗多种耳疾重要的首选穴位之一。 支沟:在前臂背侧,当阳池穴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伸臂俯掌,尺骨与桡骨之间 作用:主治头痛,耳鸣,耳聋,中耳炎;目赤,目痛,胁肋痛,肩臂腰背酸痛,落枕(配天枢、气海、足三里、丰隆可治习惯性便秘) 肩井: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最高处 作用:主治肩关节紧张,肌肉僵硬、肩酸痛、头酸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耳鸣、高血压、落枕 阳陵泉: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作用:1.慢性胆囊炎最怕阳陵泉2.筋会阳陵:主关节运动,治疗手腿关节疾患3.慢性胃炎(一面吐气一面压8秒,来回10次,配合足三里效果更好) 太冲:位于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肝经原穴,常按犹如自身的菊花茶降肝火效果最好)

最新老中医常说的精血不足=肝肾两衰的艾灸穴位!教学文稿

老中医常说的精血不足=肝肾两衰的艾灸穴位! 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受:身体有了小毛病,去看中医,在诊断时总是会听到医生提及“精血不足”四个字。那么,什么是精血不足呢?精血不足是中医名词,中医有“精血同源”的说法,精能生血,血能化精。而肾藏精,肝藏血,因此精血不足其实是肝肾两虚的表现。一般地,大家会认为精血不足是中老年人的专利,跟年轻人关系不大。事实上,随着生存环境的改变、工作压力的增大、生活节奏的加快,精血不足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有些甚至还不到30岁。 男人精血不足则虚,女人精血不足则衰。因此,无论男女,都必须对精血不足引起重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精血不足要如何解决? 精血不足的常见症状 1、失眠心藏神,主宰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只有心神安宁,才能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精血不足,会引起心神不宁,导致失眠。 前面说了,精血不足其实就是肝肾两虚,即肾精不足和肝血不足:肾精不足,会引起心肾不交型失眠:人体五脏运转,心为火在上,肾为水在下,心肾相交才能水火相济,人体才能处于阴阳调和的平衡状态。肾精不足则肾水不升、心火独大,致使水亏于下、火炎于上,心肾无以相交以致心神失养,

导致失眠。肝血不足,会引起心肝失养型失眠:肝=50%肝阳+50%肝血(阴),肝血不足(肝血<50%)则肝阳上亢,火热为虐,内扰心神,神动不安,故而失眠。2、腰膝酸软肾主骨,肾能接受五脏六腑所传之精封而藏之,充实于骨,濡养于骨,对骨的生长发育、维持骨的成分及结构正常具有重要作用,是人体骨代谢的内环境。 肾精不足就会出现腰膝酸软等症状,孩子肾精不足会影响身高发育,老年人易骨折也是因为肾精不足导致的筋骨衰弱。 3、耳鸣眼花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精血不足的人往往伴有耳鸣、听力减退、眼花、干涩、视物模糊等症状,而精血充足的人自然耳聪目明。 4、记忆力减退肾主骨生髓通于脑,“髓”包括骨髓、脊髓、脑髓,肾精不足,会导致记忆力减退、健忘,孩子肾精不足,还会影响脑部发育。 5、脱发、白头肾藏精,其华在发,肾精充足,头发才能浓密、光亮、柔润。肝藏血,发为血之余,肝血充足,毛发才能得到血液的滋养。 此外,肝主疏泄,一旦肝失疏泄、气机郁结,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毛发营养供应受阻,出现脱发、白发等症状。6、月经不调等妇科病任脉为“阴脉之海”,主胞胎(子宫和卵巢),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掌管女子月经及孕育功能。任冲二脉起于胞中,胞脉系于肾,肾精充足则任冲通盛,月经正常,反之就会月经不调。此外,肝为血府主疏泄,肝血

经典常用艾灸穴位

常用艾灸穴位 ◆灸身柱穴 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身柱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功效。 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现代研究认为,灸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可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灸身柱对小儿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此外,对精神萎靡、夜?蓿粑低车南 ◆灸大椎穴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

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灸中脘穴 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 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甲乙经》载:“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亦取章门。”又载:“伤忧思气积,中脘主之。”《玉龙歌》说:“黄疽四肢无力,中脘、足三里。”实验观察发现,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提高,空肠黏膜皱襞增深、肠动力增强。艾灸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

艾灸减肥穴位图

艾灸减肥穴位图 身体胖瘦取决于体内脂肪细胞的数目和脂肪细胞内脂质含量的多少,成年后开始肥胖的人多数是细胞肥大而数目无明显增加。 遗传、内分泌功能紊乱、营养过剩,运动减少和错误的饮食方式是造成身体肥胖的主要原因。 单纯性肥胖一般是指除了前两种因素以外的肥胖,大多数肥胖者属于此类。一般女性脂肪占体重的22%左右,多分布在乳房、腹部、臀部和大腿。 艾灸刺激穴位,调整全身经络气血、脏腑功能的平衡,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脂肪的吸收、增加其排泄、达到瘦身功效。 一、单纯性肥胖减肥取穴: 1、大椎。定位:第七颈椎棘突下。主治:清热凉血,消炎解毒,对血燥瘀络不通或血液过于粘稠,而造成面部疾患有卓效。 2、腰阳关。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主治:妇科月经失调,内分泌不平衡,臂部过于肥大及男阳痿、遗精等。 3、中脘。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四寸。主治:可增强胃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还可治疗胃痛、胃酸、哎吐等。 4、关元。定位:脐下三寸。具有强壮和保健身体作用,可增强腹部肌纤维的弹性,可调节女性内分泌平衡,治疗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 5、居髎。定位:在髋部,当髋前上棘于股骨大转子凸点连线的中点处。主治:对臂部和大腿部深层脂肪代谢有促进作用,可提高肌纤维的活力,同时要治疗腰痛和下肢痿痹。 操作:使用艾灸仪或艾绒作用在以上穴位上,艾灸时间:15-30分钟/次,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二、实胖型减肥取穴: 1、关元。定位:脐下三寸。具有强壮和保健身体作用,可增强腹部肌纤维的弹性,可调节女性内分泌平衡,治疗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 2、大横。定位:肚脐各旁开四寸。主治:便泌、泄泻、腹痛 3、脾俞。定位:第九胸椎棘突下,各旁开1.5寸。可增强肌体对营养的吸收能力,使新陈代谢的机能旺盛,促进血液循环的加快和造血机能的提高。同时对腹胀、便血、哎吐、水肿等有效。 4、三阴交。定位:在内踝上三寸,胫骨内侧后缘。可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对内分泌失调而出现的各种症状,均有平衡作用,是女性的常用穴,对月经不调、带下、不孕、遗精、阳痿等有效。 5、丰隆。定位: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二横指(中指)处。内与条口相平,当外膝眼(犊鼻)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主治:气逆,喉痹卒暗,狂癫,足不收,胫枯,胸腹痛,呕吐,便秘,脚气,厥头痛,眩晕,烦心,面浮肿,四肢肿,身重,经久闭,忽大崩,妇人心痛,诸痰为病,头风喘嗽,大小便涩难。 操作:使用艾灸仪或艾绒作用在以上穴位上,艾灸时间:15-30分钟/次,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艾灸常见病对应穴位

头痛——艾灸穴位四神聪,太冲(肝阳上亢型头痛),足三里,三阴交,血海(头空痛) 失眠——艾灸穴位神门,百会,大椎,安眠,涌泉 感冒——艾灸穴位迎香,印堂,太阳 鼻炎——艾灸穴位迎香,印堂,大椎,肺俞 中耳——艾灸穴位炎耳内阿是穴,太阳穴,尺泽,听宫,翳风 高血压——艾灸穴位足三里,绝骨,涌泉 颈椎病——艾灸穴位局部阿是穴,风池,颈夹脊,大椎,风府,哑门,天柱,肩井 湿疹——艾灸穴位足三里,涌泉,合谷 足癣——艾灸穴位患处 白癜风——艾灸穴位患处,膀胱经背俞穴,大椎 硬皮病——艾灸穴位神阙,关元,足三里 肌无力——艾灸穴位神阙,关元,足三里 牙龈炎——艾灸穴位涌泉,患处 慢性咽炎——艾灸穴位大椎,天突,颈夹脊穴 嘴角长泡——艾灸穴位患处 腰椎间突出症——艾灸穴位环跳,委中,肾俞,大肠俞,腰阳关,阿是穴,腰夹脊穴,阳陵泉,足三里,命门,复溜,蠡沟穴,郄门穴 风湿——艾灸穴位关元,气海,神阙,命门,腰阳关,肾俞,腰眼,风门,大椎,丰隆 外痔——艾灸穴位** 糖尿病——艾灸穴位肺俞,脾俞 心绞痛——艾灸穴位膻中,内关,心俞,厥阴俞 乙肝——艾灸穴位肝俞,阳陵泉,大椎,中脘,阴陵,足三里 胃痛——艾灸穴位足三里,中脘,关元 胃下垂——艾灸穴位百会,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结肠炎——艾灸穴位中脘,神阙,天枢,关元,结肠压痛点,足三里,大肠俞,小肠俞,关元俞 慢性支气管炎——艾灸穴位神阙,足三里,关元,天突,肺俞,定喘,部分夹脊穴,大椎,风门,膻中 胸膜炎——艾灸穴位肺俞,大椎,天宗,列缺,定喘,风门,足三里,关元 更年期眩晕——艾灸穴位百会,神庭,大椎,翳风 三叉神经痛——艾灸穴位风池,翳风,太阳,四白,下关,听会,地仓,足三里,阳陵泉 月经后期月经过少——艾灸穴位膻中,子宫,内关,八髎,归来,三阴交,关元,足三里,命门,肩井,太冲 月经先期月经过多——艾灸穴位关元,八髎,腰阳关,隐白,神阙,肾俞,命门,阳陵泉。 功能性子宫出血——艾灸穴位隐白,三阴交,中极,次髎,关元 恶露——艾灸穴位关元,子宫,大肠俞,次髎 不孕症——艾灸穴位关元,子宫,中极,八髎,三阴交 子宫肌瘤——艾灸穴位关元,子宫,归来,三阴交 子宫脱垂——艾灸穴位百会,中脘,阳池,维胞,子宫,三阴交

小儿艾灸,这7个穴位就够了

小儿艾灸,这7个穴位就够了! 艾灸是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 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艾灸是一种自然疗法,其效果明显。目前艾灸在小儿调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下小编为大家搜集总结了七个常用穴位,用好这七个穴位,就可以解决绝大部分常见病。艾灸在小儿推拿临床常见病中常用的穴位及艾灸时间:1、神阙:腹部,肚脐正中心。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通过任督冲带四脉而统属全身经络,联系五脏六腑。反复感冒,咳嗽,厌食,扁桃体发炎,腹胀腹泻等等均可灸此穴,时间每次5---15分钟左右,年龄越小时间越短。 2、足三里:小腿前外侧,正坐屈膝垂足,由犊鼻穴直下3寸(或横4指)距离胫骨约1横指尖。有调节集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脾胃虚弱,久咳不愈,厌食,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泻腹胀等等可灸此穴,双侧各每次5——10分钟为宜,若悬灸此穴适合三岁以上配合操作者,婴幼儿慎用。 3、三阴交: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直上3寸(或4横指),胫骨内侧缘后方。是脾肝肾三条经脉相交汇的穴位。脾化生气血,统摄血液。肝藏血,肾精生气血。久咳不愈,痰喘,

脾胃虚弱,腹泻腹胀,消化不良,湿疹等等病症可灸此穴,双侧每次各灸5—10分钟,适于三岁以上者。 4、涌泉: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是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方面的重要穴位。过敏性鼻炎,咽喉肿痛,扁桃体发炎,痰喘等等症状可灸此穴,时间为双侧每次10-15分钟。 5、大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归属督脉,有清热解表,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等作用。咳嗽喘急,感冒流涕,抵抗力差等等可灸此穴。时间每次10-15分钟不等,婴幼儿可用随身灸施灸,配合操作者可悬灸。 6、身柱: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隶属督脉,灸身柱可补气壮阳,益智健脑。感冒咳嗽气喘,支气管炎,肺炎等等可灸此穴。此穴灸透,时间在每次30分钟以上。 7、百会:在背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属督脉。头痛,鼻塞,腹泻,流涎,疝气,鞘膜积液等等可灸此穴。时间每次10---15分钟。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