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安体育学院2016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意见

西安体育学院2016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意见

西安体育学院2016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意见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和造就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实现我院富有体育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学院决定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2)》进行修订,现就本次修订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关于深化改革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意见(2014-2020年)》(陕办发〔2014〕2号)等文件精神,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应用人才为目标,以优化课程体系为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全面发展原则

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理论与实践、通识与专业、知识与能力、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按照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加强实践教学原则

各专业须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落实实践性教学环节考核,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三)坚持适应社会需求原则

课程设置应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按照就业岗位的要求,合理

构建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强化从业技能训练。

(四)坚持统一性和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根据专业的特点和学院的办学特色与优势,合理规划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凸显专业优势与培养特色。

三、修订重点

(一)准确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对人才服务领域、服务面向和服务层次进行科学定位,合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二)合理设置课程模块,优化课程结构

各专业应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由“通识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实践性教学环节模块”三位一体、层次分明、比例协调的课程结构。强化专业特色和课程的实用性,加大应用性、技能性课程的比例,体现专业入职资格考试的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杜绝因人设课、内容重复等现象。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实践能力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精心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完善考核办法,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专业教育过程中应启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训练学生创新创业思

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为创新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完善第二课堂内容,推进素质教育

根据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覆盖科技创新、文化艺术、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学科竞赛、技能资格考证等内容的第二课堂体系,完善第二课堂内容,制定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办法,落实考核工作。

(六)改革课程考核模式,加强教学过程考核

各专业可根据专业的特点、课程的特点以及教学要求探索多样化、科学化、合理化、可操作的考核方式,注重教学过程考核,建立知识、能力于一体的课程考核模式。

四、课程体系构成

各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三大模块组成。各模块课程及环节开设时间具有一定的弹性,可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适当调整。各专业主干学科及核心课程的设置依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进行。

(一)通识课程模块

通识课程模块是学院层面的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分公共必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旨在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加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贯通和融合,强调学生掌握宽厚的文理学科知识背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使学生全面发展。通识模块的课程由学院统一规划设计,各系部协助实施和管理。

1.通识必修课程(32-39学分)

通识必修课程是各专业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方面的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形势与政策、计算机应

用基础、大学体育(非体育类专业)等课程。此部分课程设置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

思想政治理论课依照国家相关文件设定。每门课程除课堂理论讲授外,要求有一定比例的实践教学,使课内理论讲授和课外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课外实践可采取主题活动、社会调查、看录像、参观革命基地、公益活动、举办讲座、课外阅读经典、撰写读书报告或论文等方式完成。

2.通识选修课程(10学分)

通识选修课程为任意性选修课程,分为人文社科系列、科学技术系列、综合教育系列、体育理论前沿系列等四个板块。通识选修课由校内资源课程和网络课程组成,在教务处指导下由相关系(部)在第2-6学期开设。此类课程学分一般不超过2学分。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从公共选修课中选修10学分的非本专业课程(指本专业教学计划以外的课程)。为完善知识结构,建议学生从每一系列中至少选修一门课程。

(二)专业课程模块

1.专业必修课程(60-85学分)

(1)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属必修课程,包括跨学科(学科门类)的相关学科基础课程和本学科基础课程两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原则上在前两年开设,且必须在第一学期开始开设。

(2)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该学科专业领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研究、设计)的技能。包括在专业领域内所应具备的主干知识和毕业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能力。各专业按照本专业特点、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及要求,设置专业课程模块。

2.专业选修课程(15-25学分)

专业选修课程具体由各系部进行设计和实施管理。专业选修课程只限于本专业学生修读,要体现“专而尖”的特点,并充分考虑职业资格考试类课程的设置。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模块

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事理论与实践、第二课堂活动、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共计24学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各教学单位要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工作,确保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执行落到实处。

1.军事理论与训练(2学分)

军事理论与训练由学工部及武装保卫处具体组织实施。主要包括军事基本知识教育和基本技能训练,共安排2-3周,第一学期进行,共计2学分。

2.第二课堂活动(14学分)

主要包括:

A.专业实践、科技创新类(8学分)

面向学生开展的专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活动,专利、学生参加的学术性讲座、科技活动、发表论文、技能竞赛、学科竞赛、资格考试、教学比赛、通过大学英语及计算机等级考试等活动。

B.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类(6学分)

三下乡活动、献爱心活动、支教活动、公益活动、文体活动以及学校认定的其他活动。

3.专业实习(4学分)

专业实习一般不少于14周(校内2周、校外12周),安排在第六和第七学期,共计4学分。

4.毕业论文(设计)(4学分)

毕业论文(设计)一般不少于10周,原则上第6学期开始安排,第8学期完成,通过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计4学分。毕业论

文(设计)可根据专业的特点,采取毕业汇报演出、作品展示、康复实习报告、社会调查报告、论文、赛事组织策划、训练计划等多种形式完成。

五、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一)培养目标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结合我院办学理念、社会发展需求以及专业特色,准确定位。

(二)基本要求

经过本科四年的培养,我院各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基本素养: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

2.具有敬业爱岗、孝老爱亲、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友善、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等优良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3.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公平竞争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职业发展、创新创业和沟通协作能力。

4.能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5.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检索与处理信息,具备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具备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

6.能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邻行业的生产、管理、服务、教育、培训、咨询、创业等方面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7.能掌握至少一项从业技能,或者通过至少一种与本专业、本学科相关和相邻行业的从业资格考试,或水平认证考试。

8.具备健全的心理、高雅的情趣和一定的艺术修养,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承担社会责任和履行社会义务。

9.非体育类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身体健康,能达到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

10.能完成学院规定的毕业学分,符合毕业条件和学位授予条件,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三)学制和学位

学制:四年(可在4-6年内完成)

学位: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确定相应授予学位。

(四)总学分和课内学时

根据保持培养方案延续性的原则,2016年培养方案修订是在2012年制订的本科培养方案基础上的调整。各专业培养方案总学分控制在165个学分左右,课时总量控制在2320学时以内。

周学时(除实践教学环节外)一、二年级控制在22学时左右,三、四年级控制在20学时左右。

(五)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教育部高教司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

(六)课程设置、结构及学分分配(具体见附件1)

六、修订工作程序

各修订小组要组织相关专家深入讨论,在广泛征求教师和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提出培养方案草案和修改论证报告,并提交专业所在系讨论修改后,形成报审稿,经系主任审核签字后送交

教务处。教务处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并提交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通过后,经主管院长审批最终形成《西安体育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6)》,于2016年新生入学时开始执行。

七、其他说明

(一)各专业各学期的教学安排以当期校历和课表为准。各学期教学周数一般为18周(其中,课堂教学16周,实践教学2周),考试1-2周。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进度、课程的连贯和学时的平衡统筹确定每学期的学分数。除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外,指导性教学计划中每周学时数一般要求控制在20-24学时。

(二)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将课堂教学1学分对应18学时调整为16学时。

(三)所有课程由开课单位归口管理。所有列入培养方案的课程和环节均应由开课单位负责对教学大纲、实践内容及实施方案进行同步修订或制定。

(四)应明确课程的考核办法(考试、考查),每学期考试课程门数一般不超过6门。跨学期的课程只计入一次最后的总评成绩,其它学期可采取考查的形式进行考核。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由学生所属系部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具体包括活动的组织、学分认定、成绩录入、资料保存等。

(六)通识教育课程由教务处按照国家相关文件及我院人才培养目标统一设置。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在通识选修课中开设,为限选课程,各计1学分。

(七)学生实习结束后(第七学期),可适当安排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

(八)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考核方式可根据专业及课程性质确定,考查课程可采用笔试、论文、作业等方式。

(九)形势与政策课:分散进行,计2学分,但不计入总学时。

(十)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1学分,不计学时)开课学期为第2学期,考核方式:考查;大学生就业指导(1学分,不计学时)开课学期为第6学期,考核方式:考查。

(十一)近两年来,2012方案中未被学生选修过的选修课程,不再设置为本次培养方案的选修课程。

(十二)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方向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抓紧时间,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附件2 西安体育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计划表

附件3 西安体育学院课程设置结构及学时学分

比例分配表(参考)

附件4 各学年教学周数分配表

注:1.入学教育中含安全教育6学时。

2.专业实习各专业可视情况而定,一般不少于14周。

附件5 西安体育学院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一览表

说明: 1. 各门课程需注明理论教学和实践学时。

2. 通识教育课程开设学期要求: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学期交叉开设。

3.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可采取网络教学、讲座及教师指导等

方式进行。

附件6 西安体育学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体例

XXXXXX专业(小二号,黑体)

(2016年修订)(四号,黑体)

一、专业简介(小4号,黑体)

专业名称:(宋体,小4号,1.5倍行距。)

专业代码: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

二、培养目标

依据2012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

三、培养要求

依据2012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

四、主干学科及核心课程

依据2012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

入学教育;形势与政策;国防教育;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活动。

2.第二课堂活动:

专业实践、科技创新类;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类。

六、学制、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

学制:本科

修业年限:四年

学位:XXX学士

七、毕业条件

修完本专业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与环节,达到XXX学分,其中必修课XXX 学分,选修课XXX学分,准予毕业;符合学士学位条件,授予XXX学士学位。

八、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

本专业课程结构由必修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

选修课程及实践性教学环节构成。其课程结构、教学周数与学分分配分别见表1、表2。

表1 课程设置、学分、学时分配表

表2 教学周数分配表

注:1.入学教育中含安全教育6学时。

2.形势与政策1-6学期开设,大班上课。

3.毕业论文(设计)在第6-8学期进行,共计19周。

九、XXX专业本科课程指导性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件表7)

十、课程简介(例)

课程说明:(200字以内)

课程说明:(200字以内)

课程说明:(200字以内)

附件7 XXX专业本科课程指导性教学进程计划表

备注:1.“√”表示根据情况确定具体时间。

2.“★”表示为该专业的核心课程。

附件8 西安体育学院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设置方案

一、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

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既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创新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旨在实现我院学生拓宽基础、沟通文理、增强能力、健全人格的目的,使学生全面理解人类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掌握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体育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形成均衡的知识结构,获得必要的能力训练,具备创新的综合素质。

二、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原则

1. 充分利用我院现有优势和资源,在改造、吸收现有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和文化素质类课程的基础上,全面设置涉及各大学科门类的通识教育课程。

2. 课程的设置体现基础性与广博性相统一,整合课程内容,由浅入深、分层次重组课程内容体系,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在普及的基础上,对有关内容适当增加难度,开设专题研究类的课程,并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

3. 课程形态实现小型化、多品种,选修的通识教育课程学分一般不超过2学分。

三、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及其要求

通识教育课程主要涉及当代大学生所必需的政治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培养的相关课程,其学分约占专业总学分的25%—30%左右,四年制本科专业为45学分左右。通识教育课程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类。

1. 课程分类

按照学科特点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需要,参照国内外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情况,我院通识教育课程分为人文社科系列、科学技术系列、综合教育系列、体育理论前沿系列等四个板块。

人文社科系列: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中外文化、法律、卫生、心理健康、经济、管理等方面的课程;

科学技术系列:包含计算机信息技术、前沿科技等方面的课程;

综合教育系列:包括创业和创新方法、就业培训、公共安全课程等。

体育理论前沿系列:包括体育学科前沿理论与方法类的课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