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产褥期母体变化

产褥期母体变化

产褥期母体变化
产褥期母体变化

产褥期母体变化

一、生殖系统的变化

1.子官产褥期变化最大的是子宫。胎盘娩出后的子宫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称子宫复旧(involution of uterus), 主要变化为宫体肌纤维缩复和子宫内膜再生。

(1)宫体肌纤维缩复:子宫复旧不是肌细胞数目减少,而是肌细胞缩小,表现为肌细胞胞浆蛋白质被分解排出,胞浆减少。裂解的蛋白及代谢产物通过肾脏排出体外。随着肌纤维不断缩复,子宫体积及重量均发生变化。宫体逐渐缩小,于产后1周子宫缩小至约妊娠12周大小,在耻骨联合上方可扪及。于产后10日子宫降至骨盆腔内,腹部检查扪不到宫底,直至产后6周,子宫恢复到正常非孕期大小。子宫重量也逐渐减少,分娩结束时约为1000g,产后1周时约为500g,产后2周时约为300g,产后6~8周恢复至50~60g。

(2)子宫内膜再生:胎盘、胎膜从蜕膜海绵层分离娩出后,遗留的蜕膜因白细胞浸润而分为两层,表层发生变性、坏死、脱落,随恶露自阴道排出;深层即近肌层的子宫内膜基底层逐渐再生新的功能层,整个子宫的新生内膜缓慢修复,约于产后第3周,除胎盘附着部位外,宫腔表面均由新生内膜修复。胎盘附着部位全部修复需至产后6周。

(3)子宫血管变化:胎盘娩出后,胎盘附着面立即缩小至手掌大,面积仅为原来--半,导致开放的螺旋动脉和静脉窦压缩变窄.数小时后血管内即可右dim栓形成.从而出血逐渐减少直至停止。若胎盘附着面被新生内膜修复期间,因复旧不良出现血栓脱落,可引起晚期产后出血。非胎盘部位妊娠期增加的大血管发生玻璃样变,逐渐吸收。

(4)宫颈及子宫下段变化:胎盘娩出后的宫颈松软、紫红色、壁薄皱起,宫颈外口呈环状如袖口。于产后2~3日,宫口仍可容2指。1周后宫颈内口关闭,宫颈管形成,很难通过1指。产后4周宫颈完全恢复至正常形态。因官颈外口分娩时发生轻度裂伤,并多在官颈3点及9点处,使初产妇的宫颈外口由产前圆形(未产型),变为产后“”字形横裂(已产型)。产后子官下段收缩,逐渐恢复为非孕时的子宫峡部。

2.阴道分娩后阴道壁松弛及肌张力低,阴道腔扩大,阴道粘膜及周围组织水肿,阴道粘膜皱襞因过度伸展而减少甚至消失。产褥期阴道壁肌张力逐渐恢复,阴道腔逐渐缩小,约产后3周重新出现粘膜皱襞,但阴道于产褥期结束时尚不能完全恢复至未孕时的紧张度。

3.外阴分娩后的外阴轻度水肿,于产后2~3日内逐渐消退。因会阴部的血液循环丰富,会明部若有轻度撕裂或会阴切口缝合后,均能在3~5日内愈合。处女膜在分娩时撕裂形成残缺痕迹称处女膜痕。

4.盆底组织盆底肌及其筋膜,因分娩过度伸展使弹性减弱,且常伴有肌纤维部分撕裂。产后1周内,盆底组织水肿消失.组织张力开始逐渐恢复,若能于产褥期坚持做健身操,盆底肌有可能恢复至接近未孕状态.否则极少能恢复原状。若盆底肌及其筋膜发生严重撕裂造成骨盆底松弛,加之产褥期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可导致阴道壁膨出,甚至子宫脱垂。

二、乳房的变化

乳房的主要变化是泌乳,包括乳汁的产生及射乳。乳腺泌乳的神经体液调节复杂。妊娠期体内雌、孕激素及胎盘生乳素升高,有利于乳腺发育及初乳形成。雌激素有增加垂体催乳激素对乳腺的发育作用,但又有对抗垂体催乳激素的作用,抑制乳汁分泌。随着胎盘剥离排出,产妇血中雌激素、孕激素、胎盘生乳素水平急剧下降,产后呈低雌激素、高催乳激素水平,乳汁开始产生。尽管垂体催乳激素是乳汁分泌的基础,但以后乳汁分泌很大程度依赖哺乳时的吸吮刺激。当新生儿在出生后半小时内吸吮乳头时,由乳头传来的感觉信号,经传人神经纤维抵达下丘脑,可能通过抑制下丘脑多巴胺及其他催乳激素抑制因子,致使垂体催乳激素呈脉冲式释放,促进乳汁分泌。吸吮动作能反射性地引起神经垂体释放缩宫素,缩宫素使乳腺腺泡周围的肌上皮细胞收缩,使乳汁从腺泡通过导管排至乳窦而喷射出乳汁,表明吸吮是保持乳腺不断泌乳的关键。不断排空乳房,也是维持乳汁分泌的一个重要条件。此外,乳汁

分泌还与产妇营养、睡眠、情绪和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因此,保证产妇休息、睡眠和饮食并避免精神刺激至关重要。

胎盘-娩出,产妇便进人以自身乳汁哺育婴儿的哺乳期。母乳喂养对母儿均有益处。哺乳有利于生殖器官及有关器官组织得以更快恢复。初乳(colostrum)是指产后7日内分泌的乳汁,因含β胡萝卜素,呈淡黄色,含较多有形物质,故质稠,产后3日内乳房尚未充盈前,每次哺乳可吸出初乳2~20ml。初乳中含蛋白质及矿物质较成熟乳多,尤其是分泌型IgA(SIgA)。脂肪和乳糖含量较成熟乳少,极易消化,是新生儿早期最理想的天然食物。产后7~14日分泌的乳汁为过渡乳,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少。脂肪和乳糖含量逐渐增多。产后14日以后分泌的乳汁为成熟乳呈白色,蛋白质占2%~3%,脂肪约占4%,糖类约占8%~9%,无机盐约占0.4% ~0.5%,还有维生素等。初乳及成熟乳均含有大量免疫抗体。由于多数药物可经母血渗人乳汁中,故产妇于哺乳期用药时,应考虑药物对新生儿有无不良影响。

三、循环系统及血液的变化

胎盘娩出后,子宫胎盘血循环不复存在,且子宫缩复.大量血液从子宫涌人体循环,加之妊娠期过多组织间液回吸收,产后72小时内,血容量增加15%~25%.原有心脏病产妇.容易发生心力衰竭。血容量于产后2~3周恢复至未孕状态。产褥早期血液仍处于高凝状态,有利于胎盘利离面形成血栓.减少产后出血量。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凝血酶原于产后2~4周内降至正常,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值逐渐增多。白细胞总数于产褥早期仍较高,可达15X10/L-~30X10/L中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细胞稍减少。血小板数增多。红细胞沉降率于产后3~4周降至正常。

四、消化系统的变化

妊娠期胃肠肌张力及蠕动力减弱,约需2周恢复。胃液中盐酸分泌减少,需1~2周恢复,产后1~2日内常感口渴,喜进流食或半流食,但食欲不佳,以后逐渐好转。产褥期间卧床时间长,缺少运动,腹肌及盆底肌松弛,加之肠蠕动减弱,容易便秘。

五、泌尿系统的变化

妊娠期体内潴留的多量水分主要经肾排出,故产后最初1周尿量增多。子宫复旧的代谢产物经尿排出,故尿中氨基酸、肌酐、肌酸增加,约产后1周恢复。妊娠期发生的肾盂及输尿管扩张,需2~8周恢复正常。在分娩过程中,膀胱受压致粘膜水肿、充血、肌张力降低、对膀胱内压的敏感性下降,以及会阴伤口疼痛、不习惯卧床排尿等原因,容易出现残余尿增加及尿潴留。

六、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妊娠期出现变化并与维持妊娠有关的激素减少,而与维持泌乳及排乳有关的激素增加。分娩后,雌激素及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至产后1周时已降至未孕时水平。胎盘生乳素因半衰期短,产后6小时已不能测出。垂体催乳激素因是否哺乳而异,哺乳产妇于产后下降,但仍高于非孕水平,吸吮乳汁时催乳激素明显增高;不哺乳产妇则于产后2周降至非孕水平。

月经复潮及排卵时间受哺乳影响。不哺乳产妇通常在产后6~10周月经复潮,平均在产后10周左右恢复排卵。哺乳产妇的月经复潮延迟,有的在哺乳期月经一直不来潮,平均在产后4~6个月恢复排卵。产后较晚恢复月经者,首次月经来潮前多有排卵,故哺乳产妇未见月经来潮却有受孕的可能。

七、腹壁的变化

妊娠期出现的下腹正中线色素沉着,在产褥期逐渐消退。初产妇腹壁紫红色妊娠纹变成银白色妊娠纹。腹壁皮肤受妊娠子宫增大的影响,部分弹力纤维断裂,腹直肌呈不同程度分离,于产后腹壁明显松弛,腹壁紧张度需在产后6~8周恢复。

产褥期母体变化(课本)

产褥期母体变化 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胎盘娩出至所需要的一段时间,称为产褥期,通常规定为6周 一生殖系统的变化 1.子宫 产褥期子宫变化最大.子宫在胎盘娩出后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全过程称为子宫复旧,需时6周,主要变化为宫体肌纤维缩复和子宫内膜再生. (1) 宫体肌纤维缩复子宫复旧不是肌细胞数目减少,而是肌浆中的蛋白质被分解排出,使细胞质减少致肌细胞缩小.被分解的蛋白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肾脏排出体外.随着宫体肌纤维不断缩复,子宫体积及重量均发生变化.胎盘娩出后,宫体逐渐缩小,于产后一周子宫缩小至约妊娠12周大小,在耻骨联合上方可触及.于产后10日,子宫降至骨盆腔内,腹部检查触不到宫底.子宫于产后6周恢复到孕前大小.子宫重量也逐渐减少,分娩结束时约1000g,产后1周时约为500g,产后2周时约为300g,产后6周恢复至50—60g. (2) 子宫内膜再生胎盘胎膜从蜕膜海绵层分离娩出后,遗留的蜕膜分为2层,表层发生变化坏死脱落,形成恶露的一部分自阴道排出;接近肌层的子宫内膜基底层逐渐再生新的功能层,内膜缓慢修复,约于产后第3周,除胎盘附着部位外,宫腔表面均由新生内膜覆盖,胎盘附着部位全部修复需至产后6周. (3) 子宫血管变化胎盘娩出后,胎盘附着面立即缩小,面积仅为原来的一半.子宫子宫复旧导致开放的螺旋动脉和静脉窦压缩变窄,数小时后血管内形成血栓,出血量逐渐减少直至停止.若在新生内膜修复期间,胎盘附着面因复旧不良出现血栓脱落,可导致晚期产后出血. (4) 子宫下段及宫颈的变化产后子宫下段肌纤维缩复,逐渐恢复为非孕时的子宫峡部.胎盘娩出后的宫颈外口呈环状如袖口.于产后2—3日,宫口仍可容纳2指.产后1周后宫颈口关闭,宫颈管复原.产后4周宫颈恢复至非孕时状态.分娩时常发生宫颈外口3点及9点处轻度裂伤,使初产妇的宫颈外口由产前圆形(未产型),变为产后”-”字形横裂(已产型)。 2.阴道 分娩后阴道腔扩大阴道黏膜及周围组织水肿,阴道黏膜皱裂因过度伸展而减少甚至消失致使阴道壁松弛及肌张力低。阴道壁肌张力于产褥期逐渐恢复,阴道腔逐渐缩小,阴道黏膜皱襞约在产后3周重新显现,但阴道于产褥期结束时仍不能完全恢复至未孕时的紧张度。 3.外阴 分娩后外阴轻度水肿,于产后2—3日内逐渐消退。会阴部血液循环丰富,若有轻度撕裂或会阴后-侧切开缝合后,均能在产后3—4日内愈合。处女膜在分娩时撕裂,形成为残缺的处女膜痕。 4.盆底组织 分娩可造成盆底肌及筋膜弹性减弱,且常伴有盆底肌纤维的部分撕裂。若能于产褥期坚持做产后健身操,在产褥期内盆底肌有可能恢复至未孕的状态。若盆底肌及其筋膜发生严重撕裂造成盆底松弛,加之产褥期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或者分娩次数过多,加之间隔时间短,盆底组织难以完全恢复正常,均是导致阴

产褥期母体变化

产褥期母体变化 一、生殖系统的变化 1.子官产褥期变化最大的是子宫。胎盘娩出后的子宫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称子宫复旧(involution of uterus), 主要变化为宫体肌纤维缩复和子宫内膜再生。 (1)宫体肌纤维缩复:子宫复旧不是肌细胞数目减少,而是肌细胞缩小,表现为肌细胞胞浆蛋白质被分解排出,胞浆减少。裂解的蛋白及代谢产物通过肾脏排出体外。随着肌纤维不断缩复,子宫体积及重量均发生变化。宫体逐渐缩小,于产后1周子宫缩小至约妊娠12周大小,在耻骨联合上方可扪及。于产后10日子宫降至骨盆腔内,腹部检查扪不到宫底,直至产后6周,子宫恢复到正常非孕期大小。子宫重量也逐渐减少,分娩结束时约为1000g,产后1周时约为500g,产后2周时约为300g,产后6~8周恢复至50~60g。 (2)子宫内膜再生:胎盘、胎膜从蜕膜海绵层分离娩出后,遗留的蜕膜因白细胞浸润而分为两层,表层发生变性、坏死、脱落,随恶露自阴道排出;深层即近肌层的子宫内膜基底层逐渐再生新的功能层,整个子宫的新生内膜缓慢修复,约于产后第3周,除胎盘附着部位外,宫腔表面均由新生内膜修复。胎盘附着部位全部修复需至产后6周。 (3)子宫血管变化:胎盘娩出后,胎盘附着面立即缩小至手掌大,面积仅为原来--半,导致开放的螺旋动脉和静脉窦压缩变窄.数小时后血管内即可右dim栓形成.从而出血逐渐减少直至停止。若胎盘附着面被新生内膜修复期间,因复旧不良出现血栓脱落,可引起晚期产后出血。非胎盘部位妊娠期增加的大血管发生玻璃样变,逐渐吸收。 (4)宫颈及子宫下段变化:胎盘娩出后的宫颈松软、紫红色、壁薄皱起,宫颈外口呈环状如袖口。于产后2~3日,宫口仍可容2指。1周后宫颈内口关闭,宫颈管形成,很难通过1指。产后4周宫颈完全恢复至正常形态。因官颈外口分娩时发生轻度裂伤,并多在官颈3点及9点处,使初产妇的宫颈外口由产前圆形(未产型),变为产后“”字形横裂(已产型)。产后子官下段收缩,逐渐恢复为非孕时的子宫峡部。 2.阴道分娩后阴道壁松弛及肌张力低,阴道腔扩大,阴道粘膜及周围组织水肿,阴道粘膜皱襞因过度伸展而减少甚至消失。产褥期阴道壁肌张力逐渐恢复,阴道腔逐渐缩小,约产后3周重新出现粘膜皱襞,但阴道于产褥期结束时尚不能完全恢复至未孕时的紧张度。 3.外阴分娩后的外阴轻度水肿,于产后2~3日内逐渐消退。因会阴部的血液循环丰富,会明部若有轻度撕裂或会阴切口缝合后,均能在3~5日内愈合。处女膜在分娩时撕裂形成残缺痕迹称处女膜痕。 4.盆底组织盆底肌及其筋膜,因分娩过度伸展使弹性减弱,且常伴有肌纤维部分撕裂。产后1周内,盆底组织水肿消失.组织张力开始逐渐恢复,若能于产褥期坚持做健身操,盆底肌有可能恢复至接近未孕状态.否则极少能恢复原状。若盆底肌及其筋膜发生严重撕裂造成骨盆底松弛,加之产褥期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可导致阴道壁膨出,甚至子宫脱垂。 二、乳房的变化 乳房的主要变化是泌乳,包括乳汁的产生及射乳。乳腺泌乳的神经体液调节复杂。妊娠期体内雌、孕激素及胎盘生乳素升高,有利于乳腺发育及初乳形成。雌激素有增加垂体催乳激素对乳腺的发育作用,但又有对抗垂体催乳激素的作用,抑制乳汁分泌。随着胎盘剥离排出,产妇血中雌激素、孕激素、胎盘生乳素水平急剧下降,产后呈低雌激素、高催乳激素水平,乳汁开始产生。尽管垂体催乳激素是乳汁分泌的基础,但以后乳汁分泌很大程度依赖哺乳时的吸吮刺激。当新生儿在出生后半小时内吸吮乳头时,由乳头传来的感觉信号,经传人神经纤维抵达下丘脑,可能通过抑制下丘脑多巴胺及其他催乳激素抑制因子,致使垂体催乳激素呈脉冲式释放,促进乳汁分泌。吸吮动作能反射性地引起神经垂体释放缩宫素,缩宫素使乳腺腺泡周围的肌上皮细胞收缩,使乳汁从腺泡通过导管排至乳窦而喷射出乳汁,表明吸吮是保持乳腺不断泌乳的关键。不断排空乳房,也是维持乳汁分泌的一个重要条件。此外,乳汁

产褥期的处理及保健

产褥期的处理及保健 产妇分娩结束(胎盘娩出)到产后身体除乳房外其他器官都逐渐恢复到妊娠以前的状态的这段时间称为产褥期,一般需要6~8周时间。 一、产褥期特点 1、全身状况产后体温在一般情况下多在正常范围内,产后第一天略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8℃。在产后的3~4天乳房开始充盈,血管扩张,产妇会感觉胀痛,局部皮肤发热,也会引起体温短时间内升高,但不会持续时间太长。产后脉搏比平时稍慢些,呼吸略深。产后血压变化不大,较稳定。 2、子宫复旧子宫在分娩结束时就收缩到脐部以下,在腹部可触摸到子宫体,又圆又硬。以后逐渐恢复到非妊娠期的大小。宫底平均每天下降1~2厘米,产后10天子宫降入骨盆腔内,真正要恢复到正常大小需要6周时间。 3、恶露指产后从阴道流出的徘泄物。主要是血液,脱落的子宫蜕膜组织,粘液等。正常情况下在产后一周内为鲜红色的,量比较多,血液多,有时有血块。到第2周血量减少为淡红色。以后逐渐成为淡黄色,粘稠的,量更少。产后3~4周就干净了。恶露有血腥味,但不应有臭味。 4、褥汗出汗多这一现象属生理现象,出汗是排泄体内水分的主要方式。妊娠期母体内增加了很多水分,产后主要通过出汗来排泄体内贮存的多余水分。 5、便秘和小便困难产后活动少,容易发生便秘。分娩时胎儿头压迫膀恍时间长,又因产后腹腔压力改变,使膀肮收缩力差,容易造成排尿困难。 二、产褥期处理及保健产褥期母体各系统变化很大,虽属生理范畴,但子宫内有较大创面,乳腺分泌功能旺盛,容易发生感染和其他病理情况。需要注意清洁卫生,加强产褥期护理,使身体尽快恢复。 1、持良好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休息环境,注意卫生。室内温度适宜,18~20℃,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即使在冬季也要有一定时间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但要注意避免直接吹风。居室内要清洁舒适。在房间内不要吸烟,有慢性病或感冒的亲友最好不要探视产妇及新生儿,尽量减少亲友探望,以免引起交叉感染。产后衣着适当,清洁、舒适,"冷暖适宜,不能与正常生活相差太远。夏季注意凉爽,冬季注意保暖。过分"捂"的不良习俗是不科学的。这样使汗液不能蒸发,影响体内散热。产后一定要注意卫生,应该像平时一样洗漱、刷牙、洗脸、

产褥期母体的变化

1.生殖系统的变化子宫在产褥期变化最大。胎盘娩出后的子宫,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称为子宫复旧。(1)子宫体①子宫体肌纤维缩复于产后1周子宫缩小至约妊娠12周大小,在耻骨联合上方可扪及。于产后10日,子宫降至骨盆腔内。产后6周,子宫恢复到正常非孕期大小。子宫重量也逐渐减少,分娩结束时约为1000g,产后1周时约为500g,产后2周时约为300g,直至产后6周时约为50g,接近非孕期子宫大小。②子宫内膜的再生整个子宫的新生内膜缓慢修复,约于产后第3周,除胎盘附着处外,子宫腔表面均由新生的内膜修复。胎盘附着处全部修复需至产后6周时。(2)子宫颈于产后2~3日,子宫口仍可通过2指。于产后1周,子宫颈外形及子宫颈内口恢复至未孕状态,产后4周时子宫颈完全恢复至正常形态,分娩时宫颈发生轻度裂伤,多在子宫颈3点及9点处,使初产妇的子宫颈外口由产前的圆形(未产型),变为产后的"一"字型横裂(已产型)。(3)阴道及外阴约在产后3周重新出现粘膜皱襞,但阴道于产褥期结束时尚不能完全恢复至未孕时的状态。分娩后的外阴轻度水肿,于产后2~3日内自行消退。会阴部若有轻度撕裂或会阴切口缝合,均能在3~5日内愈合。处女膜在分娩时撕裂形成残缺不全的痕迹,称为处女膜痕。(4)盆底组织若能于产褥期坚持作产后健身操,盆底肌有可能恢复至接近未孕状态。若盆底肌及其筋膜发生严重断裂,可造成盆底松弛,导致阴道壁膨出,甚至子宫脱垂。 2.乳房的变化乳房的主要变化是泌乳。随着胎盘剥离排出,产妇血中胎盘生乳素、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胎盘生乳素的6小时内消失,孕激素的几日后下降,雌激素则在产后5~6日内下降至基线。产后呈低雌激素、高催乳激素水平,乳汁开始分泌。初乳中含蛋白质较成熟乳多,尤其是分泌型IgA.脂肪和乳糖含量则较成熟乳少,极易消化,是新生儿早期理想的天然食物。产后7~14日所分泌的乳汁为过渡乳,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少,脂肪和乳糖含量逐渐增加。产后14日以后所分泌的乳汁为成熟乳,呈白色,蛋白质占2%~3%,脂肪约占4%,糖类占8%~9%,无机盐占0.4%~0.5%,还有维生素等。初乳及成熟乳中,均含有大量免疫抗体,如分泌型IgA.由于多数药物可经母血渗入乳汁中,应考虑药物对新生儿有无不良影响。 3.其他系统的变化①血液及循环系统的变化产褥早期血液仍处于高凝状态,有利于胎盘剥离创面能迅速形成血栓,减少产后出血量。纤维蛋白原、凝血活酶、凝血酶原于产后2~3周内降至正常。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值逐渐增多。白细胞总数于产褥早期仍较高,中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细胞稍减少。血小板数增多。红细胞沉降率于产后3~4周降至正常。②消化系统的变化产后胃肠肌张力及蠕动力减弱,约需2周恢复。产褥期容易发生便秘。 ③泌尿系统的变化于妊娠期体内潴留的多量水分,需在产褥早期主要经肾排出,故产后最初数日的尿量增多。肾盂及输尿管生理性扩张,需4~6周恢复正常。在分娩过程中,膀胱受压致使粘膜水肿充血及肌张力降低,以及会阴伤口疼痛、不习惯卧床排尿等原因,容易发生尿潴留。④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哺乳产妇垂体催乳激素于产后数日降至60μg/L,吸吮乳汁时此值增高;不哺乳产妇则降至20μg/L.不哺乳产妇通常在产后6~10周月经复潮,平均在产后10周左右恢复排卵。哺乳产妇的月经复潮延迟,平均在产后4~6个月恢复排卵。

产褥期母体的变化及护理试题

产褥期母体的变化及护理 一、选择题(10×3分) 1.下列有关产褥期的描述,正确的是() A.从胎儿娩出到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间B.从胎盘娩出到生殖器官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间 C.从第二产程到生殖器官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间 D.从胎盘娩出到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间E.从胎儿娩出到生殖器官完全恢复正常的一段时间 2.下列有关产褥期妇女子宫复旧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宫体恢复到未孕大小需4周 B.于产后10日,腹部检查扪不到宫底 C.于产后2周宫颈完全恢复至正常状态 D.于产后4周,宫腔表面均由新生的内膜修复 E.宫颈外口于产后3日恢复到未孕状态 3.正常情况下,产后子宫缩小至妊娠12周大小,需要的时间为() A.1周 B.2周 C.3周 D.4周 E.5周 4.关于子宫复旧错误的描述是() A.产后2-3日宫颈口可容2指 B.产后4周宫颈完全恢复正常形态 C.产后4周子宫恢复至非孕期大小 D.产后1周子宫重量约为500g E.产后10日子宫降至骨盆腔内 5.有产正常产褥期躯体状况的评估内容,错误的是() A.产后体温24小时内可略升高,但不超过38℃ B.产后3-4日出现的发热可能与泌乳热有关 C.产后血压平稳,和产前一致 D.正常恶露有血腥味,并伴随着臭味 E.产后最初3日的恶露为血性恶露 6.正常产妇,产后胎盘附着部子宫内膜全部修复的时间约需() A.2周 B.3周 C.4周 D.5周 E.6周 7.正常产褥期激素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雌激素水平下降 B.孕激素水平下降 C.胎盘生乳素下降 D.垂体催乳素上升 E.垂体催乳素下降 8.初乳是指产后几日内的乳汁() A.3天 B.4天 C.7天 D.10天 E.14天 9.某护士,在病房评估一例剖宫产术后5天的产妇,正常情况下,其恶露应该是()A.血性恶露有血腥味 B.血性恶露有臭味 C.浆液恶露有血腥味 D.浆液恶露有臭味 E.白色恶露 10.某女士,妊娠39周,阴道自然分娩一女婴,体重3800g,产房护士对该产妇的护理正确的是() A.分娩后产妇虚弱要留置导尿管 B.产后2小时阴道流血量不多,排除宫缩不良 C.产后2小时严密观察阴道流血情况

妊娠期母体的生理变化.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20 14 /20 15 学年第二学期 教案 第一节妊娠生理 定义:胚胎及胎儿在人体内生长发育的过程。该过程从卵子受精开始,终止于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娩出。 三、妊娠期母体的变化 妊娠期,为适应胚胎及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在胎盘产生的激素和神经内分泌的作用下,孕妇体内各系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了解母体的适应性变化,有利于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对于患有器质性疾病的孕妇,应及早发现并处理。 (一)生殖系统的变化 1.子宫 (1)宫体妊娠期间逐渐增大变软。子宫由未孕时(7~8)cm×(4~5)cm×(2~3)cm增大到妊娠足月时35cm×25cm×22cm。宫腔容量未孕时约5ml,

到妊娠足月约为5000ml,增加约1000倍。妊娠早期子宫呈球形或椭圆形,但不对称。妊娠12周后,增大的子宫逐渐对称并超出盆腔,可于耻骨联合上方触及。因有乙状结肠在盆腔左侧占据,故妊娠晚期的子宫呈不同程度的右旋。子宫重量未孕时约70g,因子宫肌细胞肥大,使妊娠足月时重约1100g,增加近20倍。自妊娠12~14周开始,子宫出现不规则无痛性收缩,称为Braxton Hicks收缩。 (2)子宫峡部为宫体与宫颈之间最狭窄部位。未孕时长约1cm,妊娠10周明显变软。妊娠12周以后,子宫峡部逐渐伸展拉长变薄,成为子宫腔的一部分。临产后可拉长至7~10cm,成为软产道的一部分,称为子宫下段。 (3)宫颈妊娠后宫颈肥大、变软,呈紫蓝色。宫颈管内腺体肥大,宫颈粘液分泌增多,形成粘液栓,防止细菌侵入宫腔。近临产时,宫颈管变短并轻度扩张。 2.卵巢妊娠期卵巢略增大,排卵停止。妊娠6~7周前,妊娠黄体分泌雌激素与孕激素。妊娠10周后,黄体开始萎缩,其功能被胎盘取代。 3.输卵管妊娠期输卵管伸长,但肌层不增厚。黏膜层上皮细胞变扁平,或呈蜕膜样改变。 4.阴道妊娠期黏膜充血水肿,变软呈紫蓝色。皱襞增多,伸展性增加。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白色糊状。阴道上皮细胞含糖原增加,阴道内酸度增加,防止发生感染。 5.外阴妊娠期外阴部充血,皮肤增厚,有色素沉着,结缔组织变松软,伸展性增加,利于胎儿娩出。 (二)乳房的变化

第四章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第四章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产褥期: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通常规定为6周。 第一节产褥期母体变化 一、生殖系统 1.子宫产褥期子宫变化最大。胎盘娩出后的子宫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称子宫复旧,需时6周,主要变化为宫体肌纤维缩复和子宫内膜再生。 (1)宫体肌纤维缩复:产后第一天子宫底平脐,每日下降1~2cm,产后10天,子宫降至骨盆腔内。 (2)子宫内膜再生:胎盘附着部位全部修复需至产后6周。 (3)子宫颈:产后2~3日子宫口仍能容纳两指,产后1周,宫颈内口关闭宫颈管复原,子宫颈外形及颈内口完全恢复至非孕状态,产后4周子宫颈完全恢复正常状态。 2.阴道及外阴产褥期阴道腔逐渐缩小,阴道壁肌张力逐渐恢复;分娩后外阴有轻度水肿,产后2~3日后自行消退。 3.盆底组织产褥期如能坚持产后运动,盆底肌肉可恢复至接近孕前状态,否则极少能恢复原状。 二、内分泌系统 分娩后雌激素、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至产后1周时已降至未孕时水平。胎盘生乳素于产后6小时不再被测出。 不哺乳产妇一般于产后6~10周恢复月经,平均在产后4~6个月恢复排卵。 三、乳房 主要是泌乳,垂体催乳素是泌乳的基础,但乳汁分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哺乳时的吸吮刺激。 初乳:产后7日内,因富含胡萝卜素,呈浑浊淡黄色液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尤其是球蛋白较多,使婴儿在出生后的一定时期具有防御感染的能力。 过渡乳:产后7日以后,乳房开始分泌,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少,脂肪和乳糖含量逐渐增加。 成熟乳:产后14日以后乳房分泌,呈白色。 四、腹壁

妊娠期出现的下腹正中线色素沉着,于产褥期逐渐消退,原有的紫红色妊娠纹变为白色,成为永久性的白色妊娠纹。 五、血液及循环系统 血容量于分娩后2~3周可恢复至未孕状态。产后72小时内,由于子宫收缩,胎盘循环停止,大量血液从子宫进入体循环,以及组织间液的回吸收,使回心血量增加15%~25%,原有心脏病的产妇易发生心力衰竭。 产褥早期血液仍处于高凝状态,有利于胎盘剥离面形成血栓,减少产后出血。 六、泌尿系统 产后1周尿量明显增加。在分娩过程中,膀胱因过分受压,导致膀胱黏膜充血、水肿,肌张力降低,加之产后外阴伤口疼痛、不习惯卧床排尿、产后疲乏等原因,容易发生尿潴留。 七、消化系统 产后1~2日内产妇常感口渴,喜进汤食,但食欲欠佳,以后逐渐好转。胃肠肌张力蠕动减弱,约需2周恢复正常。产后因卧床时间长,缺乏运动,腹直肌及盆底肌肉松弛,加之肠蠕动减弱,易发生便秘。 产褥期妇女的心理调适 产后产妇心理调适要经历三个时期: 1.依赖期:产后1~3日; 2.依赖-独立期:产后3~14日; 3.独立期:产后2周~1个月。 第二节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一)临床表现 1.生命体征产后体温多数在正常范围内。产后24小时内略升高,不超过38℃。产后脉搏在正常范围内,略缓慢;血压一般无变化,产后呼吸深而慢。 2.褥汗产褥1周内皮肤排泄功能旺盛,大量出汗,以睡眠和初醒时明显,不属病态。 3.产后宫缩痛产褥早期因宫缩引起下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称产后宫缩痛。一般持续2~3日后会自行消失。 4.子宫复旧胎盘娩出后,子宫圆而硬,宫底在脐下一横指。产后第1日略上升至脐平,以后每日下

产褥期妇女生殖系统的生理变化

生殖系统子宫子宫是产褥期变化最大的器官。妊娠子宫从胎盘娩出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称为子宫复旧。子宫复旧包括子宫体和子宫颈的复旧。①子宫体子宫体的复旧主要是宫体肌纤维缩复和子宫内膜再生。子宫复旧不是肌细胞数目的减少,而是肌细胞的缩小,这是因肌细胞胞浆蛋白质被分解排出,胞浆减少所致。随着肌纤维的不断缩复,子宫体逐渐缩小。产后1周缩小至约妊娠12周大小;产后10天,在腹部扪不到子宫底;产后6周恢复到非妊娠期的子宫大小。子宫重量也逐渐减少,分娩后,子宫重约1000g,产后1周时约为500g,产后2周时约为300g,产后6周时则为50g.同时,胎盘排出后子宫胎盘附着面立即缩小一半,开放的螺旋小动脉和静脉窦压缩变窄和栓塞,出血逐渐减少至停止,创面表层因缺血坏死脱落,随恶露自阴道排出。子宫内膜基底层逐渐再生新的功能层,这一过程约需3周。但胎盘附着处全部修复的时间约需6周。②子宫颈分娩后的子宫颈松软,壁薄,形成皱襞,子宫颈外口呈环状;产后1周,子宫颈外形及子宫颈内口恢复至未孕状态;产后4周时,子宫颈完全恢复至正常形态。由于子宫颈外口分娩时发生轻度裂伤,使初产妇的子宫颈外口由产前的圆形(未产型)变为产后的“一”字型横裂(已产型)。阴道及外阴分娩后阴道腔扩大,阴道壁松弛及肌张力低,粘膜皱襞消失。以后,阴道腔逐渐缩小,阴道壁肌张力逐渐恢复,粘膜皱襞约于产后3周重新出现。产后的阴道变为宽阔、皱襞少。分娩后的外阴轻度水肿,2~3天自行消退。会阴部若有轻度撕裂或会阴切口缝合术后,均在3~5天愈合,处女膜因在分娩时撕裂形成痕迹,称处女膜痕。盆底组织盆底肌及其筋膜在分娩时过度扩张使弹性减弱,常伴有纤维部分断裂。若产后能坚持康复运动如做产后体操,盆底肌有可能恢复至接近未孕状态。若盆底肌及其筋膜发生严重断裂,加上产褥期过早参加体力劳动可导致阴道壁膨出,甚至子宫脱垂。

2019护理学考试资料:产褥期妇女的生理变化

2019护理学考试资料:产褥期妇女的生理变化在正常产褥期,产妇的全身各系统尤其是生殖系统发生了较大的生理变化,同时,伴随着新生儿的出生,产妇及其家庭经历着心理和社会的适应过程。这一段时期是产妇身体和心理恢复的一个关键时期,了解这些变化及适应过程对做好产褥期的保健、保证母婴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产褥期变化最大的是生殖系统,其中又以子宫变化最大。主要表现为子宫体肌纤维的缩复、子宫内膜的再生、子宫颈恢复和子宫下段变化。随着肌纤维不断缩复,子宫体逐渐缩小,于产后1周子宫缩小至约妊娠12周大小,在耻骨联合上方可扪及;于产后10日子宫降至骨盆腔内,在腹部检查摸不到子宫底;产后6周子宫恢复至正常非妊娠孕前大小。产后第3周除胎盘附着部位以外的子宫内膜基本修复,胎盘附着部位的内膜修复约需至产后6周。 乳房的主要变化是泌乳。母乳喂养对母儿均有益处。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尤其是初乳中含有大量抗体,有助于新生儿抵抗疾病的侵袭。哺乳有利于产妇生殖器官及有关器官组织更快地恢复,对母儿均有益处。产后7日内分泌的乳汁称初乳。 腹部皮肤受妊娠子宫增大影响,部分弹力纤维断裂,腹直肌呈不同程度分离,使产后腹壁明显松弛,其紧张度约需产后6~8周恢复。 妊娠时期血容量增加,于产后2~3周恢复至未孕状态。但产后最初3日内,由于子宫缩复和胎盘循环的停止,大量血液从子宫流入体循环,同时妊娠期过多的组织间液回吸收,使体循环血容量增加15%~25%。特别是产后24小时,心脏负担加重,心脏病产妇此时极易发生心力衰竭。

月经复潮及排卵时间受哺乳影响,不哺乳产妇一般在产后6~10周月经复潮,产后10周左右恢复排卵。哺乳期产妇月经复潮延迟,平均在产后4~6个月恢复排卵。

产褥期临床表现及母体变化、异常产褥(精)

产褥期临床表现及母体变化、异常产褥 教学方法:查房教学 学时分配:2学时 教学内容: (一)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称为产褥期。通常规定为6周。产褥期临床表现: 1、生命体征:产后3-4日出现乳房血管、淋巴管极度充盈,乳房胀大,伴37.8-39℃发热,称为泌乳热。 2、子宫复旧:胎盘娩出后,子宫圆而硬,宫底在脐下一指。产后第1日略上升至脐平,以后每日下降1-2厘米,至产后10日子宫降入骨盆腔内。 3、产后宫缩痛:产后1-2日出现,持续2-3日自然消失。 4、恶露:产后随子宫蜕膜脱落,含血液、坏死蜕膜等组织经阴道排出,称为恶露,因其颜色、内容物及时间不同,恶露分为:血性恶露,浆液恶露,白色恶露。正常恶露有血腥味,但无臭味,持续4-6周,总量约250-500毫升。 5、褥汗: (二)异常产褥: 1、产褥感染 产褥感染:是指分娩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其发病率6%。产褥病率:是指分娩24小时以后的10日内,每日用口表测量体温4次,间隔时间4小时,有2次体温≥38度。产褥病率常由产褥感染引起,但也可由生殖道以外感染如急性乳腺炎,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血栓性静脉炎等原因所致。 (1)病原体种类:外源性以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为主,如支原体,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内源性是生殖道内寄生大量需氧菌、厌氧菌等,以厌氧菌为主。许多非致病菌在特定环境下可致病,称为条件致病菌。 (2)病理及临床表现:发热、疼痛、异常恶露为产褥感染三大主要症状。依感染发生部位分为急性外阴、阴道、宫颈炎,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输卵管炎,急性盆腔腹膜炎及弥漫性腹膜炎,血栓静脉炎,脓毒血症及败血症(3)诊断:详细询问病史及分娩全过程,全身及局部检查,辅助检查,确定病原体 (4)治疗:支持疗法,切开引流,胎盘胎膜残留处理,应用抗生素,适量选用肝素钠,手术治疗。 2、晚期产后出血 分娩24小时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称为晚期产后出血,以产后1-2周发病最常见。 (1)病因与临床表现:外源性以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为主,如支原体,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内源性是生殖道内寄生大量需氧菌、厌氧菌等,以厌氧菌为主。许多非致病菌在特定环境下可致病,称为条件致病菌。 (2)诊断:发热、疼痛、异常恶露为产褥感染三大主要症状。依感染发生部位分为急性外阴、阴道、宫颈炎,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输卵管炎,急性盆腔腹膜炎及弥漫性腹膜炎,血栓静脉炎,脓毒血症及败血症 (3)治疗: ①少量或中等量阴道流血应给予广谱抗生素、子宫收缩剂及支持疗法。 ②疑有胎盘、胎膜、蜕膜残留或胎盘附着部位复旧不全,在静脉通道输液、备血及准备手术的条件下刮宫,操作应轻柔,以防子宫穿孔。刮出物应送病理检查,术后继续给予抗生素及子宫收缩剂。

产褥期母体的变化及护理试题

产褥期母体的变化及护理 一、选择题(10X 3分) 1. 下列有关产褥期的描述,正确的是(D ) A .从胎儿娩出到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间 B ?从胎盘娩出到生殖器官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间 C.从第二产程到生殖器官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间 D.从胎盘娩出到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间 E.从胎儿娩出到生殖器官完全恢复正常的一段时间2.下列有关产褥期妇女子宫复旧的描述,正确的是(B) A .宫体恢复到未孕大小需4 周 B ?于产后10日,腹部检查扪不到宫底 C.于产后2周宫颈完全恢复至正常状态 D .于产后4周,宫腔表面均由新生的内膜修复 E.宫颈外口于产后3印恢复到未孕状态 3. 正常情况下,产后子宫缩小至妊娠12周大小,需要的时间为(A) A .1 周 B.2 周C.3 周D.4 周E.5 周 4. 关于子宫复旧错误的描述是(C) A .产后2-3 日宫颈口可容2 指 B ?产后4周宫颈完全恢复正常形态 C.产后4周子宫恢复至非孕期大小 D .产后1周子宫重量约为500g E.产后10日子宫降至骨盆腔内 5. 有产正常产褥期躯体状况的评估内容,错误的是(D) A ?产后体温24小时内可略升高,但不超过38 C B ?产后3-4日出现的发热可能与泌乳热有关 C.产后血压平稳,和产前一致 D ?正常恶露有血腥味,并伴随着臭味 E.产后最初3日的恶露为血性恶露 6. 正常产妇,产后胎盘附着部子宫内膜全部修复的时间约需(E) A .2 周 B.3 周C.4 周D.5 周E.6 周 7. 正常产褥期激素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E) A ?雌激素水平下降 B.孕激素水平下降 C.胎盘生乳素下降 D.垂体催乳素上升E?垂体催乳素下降 8. 初乳是指产后几日内的乳汁(C) A ? 3 天B.4 天C.7 天D.10 天E.14 天 9. 某护士,在病房评估一例剖宫产术后5天的产妇,正常情况下,其恶露应该是(C) A .血性恶露有血腥味 B.血性恶露有臭味 C.浆液恶露有血腥味 D .浆液恶露有臭味 E.白色恶露 10. 某女士,妊娠39周,阴道自然分娩一女婴,体重3800g,产房护士对该产妇的护理正确的是(C) A .分娩后产妇虚弱要留置导尿管

产褥期生理

产褥期生理 产妇全身器官除乳腺外,从胎盘娩出至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时期称为产褥期,一般为6周。在产褥期,产妇的每一个身体系统特别是生殖系统有较大的生理变化,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同时,伴随新生儿的出生,产妇及其家庭经历着心理和社会的适应过程。了解这些适应过程对做好产褥期的保健、保证母婴健康都非常重要。产褥期母婴的健康对其以后的身心健康又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产褥期妇女的生理变化 产妇产后机体各生理功能逐渐自然回复到非妊娠状态称生理调适。主要器官的生理变化及过程为: (一)生殖系统 1子宫子宫是产褥期变化最大的器官。妊娠子宫自胎盘娩出后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称子宫复旧。子宫复旧包括子宫体肌纤维的缩复、子宫内膜再生;子宫颈复原和血管的变化。 (1)子宫体肌纤维的缩复:胎盘及胎膜娩出后,子宫立即收缩成硬实略扁的球实体,上段厚而下段薄。子宫肌层血管受压狭窄,最后闭锁。同时,子宫峡部收缩使内腔变窄,与宫体合成一处。宫体的缩复过程不是肌细胞数目的减少,而是肌细胞体积的缩小,是肌细胞胞浆蛋白被分解排出,胞浆减少所致。随着肌纤维的不断缩复,子宫体逐渐缩小,产后1周缩小至约妊娠12周大小;产后10日,在腹部们不到子宫底;产后6周恢复至非妊娠期大小。于妊娠期子宫潴留的大部分水分和电解质随之消失,子宫重量也逐渐减少,分娩后子宫重约

1000g,产后1周后约500g,产后2周时约300g,产后6周时则约50g。 (2)子宫内膜的修复:分娩后,遗留的蜕膜厚薄不一,特别在胎盘附着部高低不平。遗留的蜕膜分为两层,外层细胞发生退行性变,坏死、脱落随恶露自阴道排出,深层遗留下的腺体和间质细胞迅速增生,形成新的子宫内膜。这一过程约需3周。但胎盘附着处全部修复的时间约需6周。 (3)子宫颈的复原:分娩后的子宫颈松软,壁薄,形成皱襞,子宫颈外口呈环状,产后1周,子宫颈外形及子宫颈内口恢复至未孕状态。产后4周,子宫颈完全恢复至正常形态。由于子宫颈两侧分娩时发生轻度裂伤,使初产妇的子宫颈外口由产前的圆形(未产型)变为产后的“一”字形横裂(已产型)。 (4)子宫血管变化:产后子宫血供减少,子宫壁间的血管与静脉窦随子宫肌肉的收缩和缩复而被压缩变窄,最终闭塞,使胎盘附着部得以有效得止血并形成血栓,最后机化。 2阴道及外阴分娩后,阴道变为松弛的管道,肌张力低下,粘膜皱襞消失。以后,阴道腔逐渐缩小,阴道壁肌张力逐渐恢复,粘膜皱襞约于产后3周重新出现。产后的阴道不能完全恢复至未孕状态,一般变为宽阔、皱襞少。 分娩后的外阴轻度水肿,2-3天自行消退。会阴部如有轻度撕裂或会阴切口缝合术后均在3-5日愈合,处女膜因在分娩时撕裂形成痕迹,称处女膜痕,是经产妇的重要标志。

产褥期母体的变化及护理试题

产褥期母体的变化及护理 一、选择题(10 X 3分) 1. 下列有关产褥期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 . 从胎儿娩出到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间 B . 从胎盘娩出到生殖器官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间 C ?从第二产程到生殖器官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间 D . 从胎盘娩出到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间 E . 从胎儿娩出到生殖器官完全恢复正常的一段时间 2.下列有关产褥期妇女子宫复旧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 .宫体恢复到未孕大小需 4周 B. 于产后10日,腹部检查扪不到宫底 C. 于产后2周宫颈完全恢复至正常状态 D .于产后4周,宫腔表面均由新生的内膜修复 E .宫颈外口于产后 3 日恢复到未孕状态 3. 正常情况下,产后子宫缩小至妊娠 12周大小,需要的时间为( A ) A . 1 周 B.2 周 C.3 周 D.4 周 E.5 周 4. 关于子宫复旧错误的描述是( C ) A. 产后2-3日宫颈口可容2指 B. 产后4周宫颈完全恢复正常形态 C. 产后4周子宫恢复至非孕期大小 D .产后1周子宫重量约为 500g E .产后10日子宫降至骨盆腔内 5. 有产正常产褥期躯体状况的评估内容,错误的是( D ) A .产后体温24小时内可略升高,但不超过 38 C B. 产后3-4日出现的发热可能与泌乳热有关 C. 产后血压平稳,和产前一致 D .正常恶露有血腥味,并伴随着臭味 E .产后最初3日的恶露为血性恶露 6. 正常产妇,产后胎盘附着部子宫内膜全部修复的时间约需( A . 2 周 B.3 周 C.4 周 D.5 周 7. 正常产褥期激素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 .雌激素水平下降 B. 孕激素水平下降 E ?垂体催乳素下降 8. 初乳是指产后几日内的乳汁( C ) A .3 天 B.4 天 C.7 天 D.10 天 9. 某护士,在病房评估一例剖宫产术后 5天的产妇,正常情况下,其恶露应该是( C ) A .血性恶露有血腥味 B.血性恶露有臭味 C.浆液恶露有血腥味 D .浆液恶露有臭味 E.白色恶露 10. 某女士,妊娠 39周,阴道自然分娩一女婴,体重 3800g ,产房护士对该产妇的护理正 确 的是( C ) E ) E.6周 E ) C.胎盘生乳素下降 D.垂体催乳素上升 E.14 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