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诗歌文档 (2)

诗歌文档 (2)

人生没有回头路

人生有许多珍贵的东西,是值得我们一生回忆的;但也有许多值得放弃的东西,是值得我们去删除的。有人说,人生没有回头键;也有人说,人生没有删除键。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有很多的时间都是在回忆中度过的,尽管回忆让我们痛苦,悲伤,失落,但更多是让我们明白了很多的道理,人生没有后悔药,人生没有回头路,人生没有删除键。

曾经想忘记很多的不愉快,忘记很多的痛苦,忘记很多不值得回忆的事,忘记很多不值得回忆的人。但心绪总在不定的时间里想起不定的事,也许是在一刹那,也许只在一秒钟,也许只在一转身,也许只在一个眼神里,也许只在一个笑容里,所有的记忆就会象风一样吹过心房,不是你想不想的问题,也不是你爱不爱的问题,它只是一种意念,刹那间的,刹那间的凝聚。

有人说,过去的就让它永远过去吧,希望总在前方。有些事的确是我们应该忘记的,但存在于你的心里,犹如一针强心剂,促你警醒,促你吸取教训,促你进步。

我们的世界,有你的目标,有你的方向,有你的追求,有父母的期望,有老师的渴盼,我们的生活应当富有激情,富有挑战,挑战他人,更要挑战自己。我们的生活拥有太多的色彩,而为我们所爱

的人和爱我们的人付出努力,勇于担当则是最亮丽的色彩。平平淡淡,不属于我们年轻人,年轻人就应富有朝气,随随便便也不属于我们年轻人,年轻人就应该有所作为;马马虎虎不属于年轻人,年轻人就应该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天。不让现在后悔,不让未来后悔。不让父母失望,不让老师失望,不让所有爱我们的人失望。

在生活中,我们必须删除一些该删除的东西,即使困难重重,我们决不放弃。

献礼建国60周年诗歌征文:长河颂

献礼建国60周年诗歌征文: 长河颂 黄水本清源, 奔腾成浊流。 它生非此身, 奈何天地造。 风云变天时, 大地恩怨仇。 难堪非常期, 情伤痛人愁。 无奈海上飘, 他乡苦何求。 长流点滴恩, 老水终回潮。 古国春秋史, 活现传神话。 点滴滿山河, 五千载华夏。 儒牛耕黄土, 深根阳光下。 道引三江水, 一水贯中华。 根源起炎氏, 孕育出黄亲。 脉传舜道连, 根糸尧运生。 长河南北分, 水流至古今。 历经山河故, 依然两岸分. 逐流经常时, 浪湧浊又清。 几多黄河颂, 今古皆高昂。 曲曲动心胘, 章章荡迴肠。 好曲已成音, 未奏调先扬。

合奏华夏曲, 高歌成绝唱。可歌吾民族, 地大人品良。可泣炎黄子, 饱经风和浪。春秋轮列国, 诸雄层七强。鲁地儒门深, 神州道普行。道常世无常, 乱世枭雄狂。百郡遭秦并, 焚书把儒坑。治久成暴君, 社稷欠泰安。外族常侵忧, 生怕恶梦长。长安惊世举, 苦筑万里墙。一朝阿房宫, 夜夜惊梦常。楚河分汉界, 基业定鸿门。鼻隆汉高祖, 眼下三姓人。两姓各东西, 一家据京城。长此常争战, 不休谁言胜。霸业终难圆, 何易司马姓。朝朝留战史, 代代难安宁。胡人关外偷, 满蒙关内坐。一坐数百年, 朝顷未三载。八贼蹂大地, 割据不平约。灰烬圆明园, 根苦深土热。孙文革辛亥, 革命毁不平。

建立新中华, 推翻腐清庭。致天下为公, 主博爱精神。新政换旧朝, 军阀各自立。私心独天下, 为公欲己谋。虚存一国党, 实亡各派糸。折志孙文逝, 从始无帝制。时在乱世间, 疯狂起东洋。求荣甘为狗, 卖国贼认父。铁蹄践三省, 撗刀残百姓。热血男儿醒, 勇敢将贼抗。力抗足八载, 内争又三年。弃甲落孤岛, 下野空饮恨。隔海勒马啸, 两岸气云腾。冉冉太阳昇, 神州东方红。大地露署光, 从始黑暗除。一切时已证, 有景应势现; 良辰艳阳升, 强邦开昌盛。历经风云雨, 甲子华寿宴。举杯敬苍天, 嘉贺古华夏。干杯大民族, 祝福新中华。

小学语文儿童诗文本解读

小学语文儿童诗文本解读 儿童诗在教材中所占比重愈来愈大。解读儿童诗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奠定学生坚实的文学基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解读儿童诗是促进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解读策略可以不断挖掘儿童诗中蕴含的魅力,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感情、意味,从诗歌中感受生活的真善美。 一、朗读童诗:找准诗眼,整体把握 虽然儿童诗篇幅短小,用语浅显,但这并不意味着儿童诗浅薄无味,“真正优秀的儿童诗应该于浅显的语言之中寄寓遥远,于拙扑的形式之下蕴藏睿智与趣味,能够在儿童读者乐于欣赏、阅读的同时,禁得起咀嚼、品味,并起到其正面成长的作用。”[1]所以,要想解读儿童诗,就应该以读为本,利用各种形式的读来体味文本中的思想内涵、精神情感。以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天》为例,它描写了秋天的宜人景色以及对秋天丰收景象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之情。这首诗正契合了教材第一单元的主题“走进秋天”,以期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感受秋天的绚丽。为了让学生读出感情,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活泼、优美的语言为他们解读文本,让学生先对秋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之后,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读来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教师先范读,让学生掌握读音、句读、语调,接着引导学生自由朗读。第一遍主要读准字音,确保朗读要流利;第二遍整体感知,感受诗歌所独有的韵律感,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第三遍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诗歌中出现的关键词进行反复地诵读,并不断体味咀嚼,继而实现儿童与诗歌之间的情感共通。诗眼是诗歌的眼睛,是通过核心的词语或句子表现的诗歌的关键意象。找准诗眼可以让阅读回归整体,使教与学的思路简洁而清晰。儿童的阅读有别于成人阅读,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画面感伴随着阅读的全过程。如果学生能够找到诗歌的诗眼,便能够了解诗歌的全貌,对诗歌的内容就会有整体的感知,继而体悟诗歌的感情。 二、走进诗画:媒体激活,诗画互转 儿童诗恰如一幅幅妙趣横生、奇思妙想的涂鸦画。要想帮助儿童了解诗歌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诗歌展开联想。走进诗画的方法不仅仅在于抓诗眼一种途径,应引导学生逐渐从领悟言语格式、修辞手法等方面获得画面感。教师要灵活

献礼建国60周年诗歌征文长河颂

献礼建国60周年诗歌征文:长河颂 黄水本清源, 奔腾成浊流。 它生非此身, 奈何天地造。 风云变天时, 大地恩怨仇。 难堪非常期, 情伤痛人愁。 无奈海上飘, 他乡苦何求。 长流点滴恩, 老水终回潮。 古国春秋史, 活现传神话。 点滴滿山河, 五千载华夏。 儒牛耕黄土, 深根阳光下。 道引三江水, 一水贯中华。 根源起炎氏, 孕育出黄亲。 脉传舜道连, 根糸尧运生。 长河南北分, 水流至古今。 历经山河故, 依然两岸分. 逐流经常时, 浪湧浊又清。

几多黄河颂, 今古皆高昂。曲曲动心胘, 章章荡迴肠。好曲已成音, 未奏调先扬。合奏华夏曲, 高歌成绝唱。可歌吾民族, 地大人品良。可泣炎黄子, 饱经风和浪。春秋轮列国, 诸雄层七强。鲁地儒门深, 神州道普行。道常世无常, 乱世枭雄狂。百郡遭秦并, 焚书把儒坑。治久成暴君, 社稷欠XX。外族常侵忧, 生怕恶梦长。长安惊世举, 苦筑万里墙。一朝阿房宫, 夜夜惊梦常。楚河分汉界, 基业定鸿门。鼻隆汉高祖, 眼下三姓人。两姓各东西, 一家据京城。

长此常争战, 不休谁言胜。霸业终难圆, 何易司马姓。朝朝留战史, 代代难安宁。胡人关外偷, 满蒙关内坐。一坐数百年, 朝顷未三载。八贼蹂大地, 割据不平约。灰烬圆明园, 根苦深土热。孙文革辛亥, 革命毁不平。建立新中华, 推翻腐清庭。致天下为公, 主博爱精神。新政换旧朝, 军阀各自立。私心独天下, 为公欲己谋。虚存一国党, 实亡各派糸。折志孙文逝, 从始无帝制。时在乱世间, 疯狂起东洋。求荣甘为狗, 卖国贼认父。铁蹄践三省, 撗刀残百姓。

热血男儿醒, 勇敢将贼抗。力抗足八载, 内争又三年。弃甲落孤岛, 下野空饮恨。隔海勒马啸, 两岸气云腾。冉冉太阳昇, 神州东方红。大地露署光, 从始黑暗除。一切时已证, 有景应势现; 良辰艳阳升, 强邦开昌盛。历经风云雨, 甲子华寿宴。举杯敬苍天, 嘉贺古华夏。干杯大民族, 祝福新中华。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文本解读-最新教育文档

《古代诗歌四首》文本解读 1.时代背景 《观沧海》写作背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写作背景:王昌龄的仕途屡经挫折,开元二十七年(739)贬放岭南,天宝元年(742)谪迁江宁(今江苏南京)丞,天宝七载(748)再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据《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这次左迁(古时尊右卑左,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即生活小节失于检点。李白在东南地区漫游期间,得悉王昌龄这次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和关切,当即写了此诗,遥寄给他,以带去一点慰藉,分担他的愁苦,从中可见李白的侠肠和肝胆。 《次北固山下》写作背景: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天净沙·秋思》写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2.文题诠释 《观沧海》: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本是合乐的,可以歌唱。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就是为了合乐而加的,与诗的思想内容没有联系。 《次北固山下》:在北固山下停宿。 《天净沙·秋思》:“天净沙”为曲牌名,“思”即思绪。 3.主旨 《观沧海》:通过写大海的雄伟壮阔,抒发作者想要平定中原、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诗歌比较鉴赏习题

诗歌比较鉴赏习题 1.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回答问题。(7分)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系裙腰 张先 惜霜蟾照夜云天。朦胧影、画勾阑。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又能得、几番圆。 欲寄西江题叶字,流不到、五亭前。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问何日藕、几时莲。 (1)两词都写到了荷这一意象,但所写之荷时间有别,其中《苏幕遮》所写的是______________之荷,《系裙腰》所写是____________之荷。(2分) (2)两词分别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系裙腰》的下片主要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感情?请作简要说明。(5分) 答: 2.阅读下面陈子昂的两首诗,回答问题。(11分) 送魏大从军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春夜别友人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①春秋时魏绛曾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晋国边患。②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他曾经以卓越的战功,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1)第一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艺术技巧?请简要分析。(5分) 答: (2)陈子昂的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表达了不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问题。(11分)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独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 (1)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5分) 答: (2)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6分) 答: 4.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11分)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屠苏:药酒名。 (1)同在除夕之夜,两首诗的作者的心境有何不同?请结合两首诗作简要分析。(5分) 答: (2)“又将憔悴见春风”和“春风送暖入屠苏”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

古诗三首文本解读完整版

古诗三首文本解读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古诗三首》文本解读 一、《浪淘沙》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诗是《浪淘沙》组诗的第一首。诗中描写了黄河的雄伟气势,表现了诗人豪迈的气概、浪漫的情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与本诗的曲名浪淘沙呼应,并采用白描的手法写尽了黄河曲折蜿蜒、气势磅礴、浩瀚绵长的特点。一个“九”字、一个“万”字是极大极广极多的虚指,“九曲”和“万里”两个虚数词突出了黄河的曲折蜿蜒和气势磅礴。“自天涯”以夸张的手法形容黄河的绵长,一望无际。两个画面,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地描绘出曲折蜿蜒的黄河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地方奔腾而来的景象,展现了黄河的雄伟气势。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诗人宕开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借用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豪迈的气概。“直上”一词为整首诗视角的转折之处,把读者由上而下观黄河的常态视角拉回,从地上直引至天上,从现实世界进入神话世界,视角也转换为仰视,与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同到牵牛织女家”是运用了张骞巧遇牛郎织女的典故:据张华《博物志》记载,汉武帝指令张骞穷溯河源,张骞乘槎而去,经月至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布,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后还至蜀中,方知已至牛郎、织女二星座。紧扣前句“直上银河”,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形象化,为全诗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表现了诗人豪迈的气概、浪漫的情怀。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

喀左高中2016高考诗歌鉴赏之 比较阅读导学案(教师版) 教学目的: 1、关注学情,运用比较的探究方式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 2、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学习答题思路,重点掌握诗歌意象、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的比较鉴赏方法,学会规范答题与自我评价。 重点难点: 1、依据学情,促成学生的学习生成,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 2、找准比较点,规范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歌比较鉴赏是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热点,从2014年的14年新课标卷II卷、山东卷、湖北卷、天津卷、江苏卷,再到2015年北京卷、浙江卷、湖北卷等,都有诗歌比较鉴赏题。因此,诗歌比较鉴赏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二、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 课前探究:诗歌比较鉴赏可以从哪些方面设置比较点,或者说,诗歌比较鉴赏题有哪些设题角度? 答: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 具体有以下几个角度:诗歌比较鉴赏题五大题型 (一)、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二)、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三)、不同诗人描写同一景象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四)、不同诗歌描写相同对象所用表现手法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五)、不同诗歌选取同一意象的寓意比较 (一)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1。对古诗中某一字词的比较鉴赏 典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问题:"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案:①“绕”字好,围绕。具体地描绘了绿水环抱人家,村民安静生活的场景。此词使之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②“晓”字好,拂晓。清晨,燕子自由自在飞翔,绿水缓缓流淌。它既点明了时间,

高中诗歌文本解读策略

高中诗歌文本解读策略 就诗歌的创作而言,它是来源于生活的。通过对诗歌的研读,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创作时的心境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诗歌,但是一些教师在讲述的过程当中,只是单方面地对诗歌词句进行分析,而没有对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遭遇以及诗歌背后所隐藏的情怀进行深入探讨,致使诗歌只是成为了高中大纲教学中的硬性要求,而忽略了诗歌本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高中诗歌文本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诗歌文本解读内容与高中生的心理状态、文学素养相结合,对诗歌的各个方面进行充分解读,使得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当时的社会民生状态,以展现诗歌的真正价值所在,同时还能提升学生对于诗歌的学习热情。 一、抓住诗歌文本细节 细节对于一篇好的诗歌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精美的细节能够准确反映出诗人当时的情怀,对整篇诗歌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诗歌细节描写分为动态和静态描写。静态描写可以将诗歌所塑造的人物变得栩栩如生。比如苏轼在《江城子》中曾对妻子生前的闺房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充分表现出妻子生前与苏轼的恩爱场景,同时也反衬出他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在动态描写方面,通过细节描写同样可以使得其所塑造的人物变得活泼生动。比如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中“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从时态和音律两个细节,写出了蝴蝶舞姿的可爱曼妙以及歌声的有趣动听,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了诗人愉快的心理状态。上面两个例子还可以表现出细节描写具有渲染氛围的作用。 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和“圆”看似没有什么妙趣可言,但是我们在脑海中浮现出这个画面时,又觉得没有什么词可以替代。通过这样的细节描写可以将所描绘景象奇特、壮丽逼真地表现出来,这也就是整首诗的绝妙之处。 在解读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时,“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中对深夜的狗叫进行了细节描写,生动真实地描写出下着雪的冬夜,狗迎主人的场景,这种异样的氛围唤起了读者内心对于该情景的憧憬与猜测,这就使整首诗的氛围活跃了起来,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品赏李清照的《点绛唇》时,“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中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一个纯情少女的青涩矜持以及面对爱情时内心的懵懂与憧憬。词人紧紧抓住了少女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勾勒出清纯少女含情脉脉的眼神,以及对爱情既憧憬又羞涩的情态。 二、抓住诗歌创作背景

建国60周年诗歌朗诵稿:讴歌祖国的历史

祖国啊,我为你自豪当巍峨的华表, 让挺拔的身躯披上曙光, 当雄伟的天安门, 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 历史的耳畔, 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 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 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 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 洪亮的声音, 全世界都听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那胜利的旗帜, 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 人民扬起了头颅, 全世界都看到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历史凝聚了宏伟, 尽情地涂染十月的阳光, 这气势慷慨激昂, 筑起了一座丰碑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辉煌的纪元, 用苍劲的大手, 抒写了新中国灿烂的篇章, 人民自豪地指点江山. 苦难的母亲, 擦去满眼的泪花, 露出内心的喜悦由衷地欢畅, 祖国豪迈地走向了繁荣富强. 讴歌我们的历史, 有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 迸发出生命的光芒. 讴歌我们的历史, 有四大发明的荣耀, 播撒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 讴歌我们的历史, 有老子孔子的圣明, 几千年文明的圣火把我们照亮.60年,光辉岁月弹指一挥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驶进我们又翻开新的一页古老的长城挺起不屈的胸膛,奔腾的长江翻卷晶莹的浪花,千里草原回荡深情的马头琴声,拉萨林卡正传来牧民奔向小康的欢歌笑语。啊,我的母亲,在欢庆您诞辰60周年之季,我热血沸腾,思绪澎湃。我们有多少贴心的话儿要对您讲,有多少赞美的歌儿对您歌唱。祖国啊……你是我童年的梦幻是飘忽的油灯下老祖母神奇迷离的故事是生离死别的码头上父亲含泪的叮嘱你是故乡的泥土那么浑厚那么朴素你是祖先镌刻的碑林凝结智慧也凝结血泪60年,是困难也是希望,是挑战也是机遇,是期待也是付出,是收获也是给予,把热血奉献社会,把汗水洒满大地,把温情带给人间。

诗歌鉴赏中的比较阅读

诗歌鉴赏中的比较阅读 古诗鉴赏题历来是考生失分较多的题目,而比较阅读要求考生在比较中完成对诗歌的赏析则增加了题目难度。那么应该采取什么策略才能在答题中减少失误,赢得高分呢? 首先,必须了解诗歌对比阅读的选材。题目材料一般选用不同的人所写的相同或相似的题材,或是思想感情不同,或是表达技巧不同,或是语言风格不同。 其次,了解命题角度。从命题角度看,可以分为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诗歌形象的解读、对思想感情的把握等方面的比较。 第三,从题型设置上,既有单一比较,但更多的应是综合比较。可以分为“同中求异”“辨别异同”两种类型,但又较多是“同中求异”这一类型。 应对策略 一、读懂诗歌,理清大意。两首诗放在一起对比阅读,难度是增加了,但是,只要读懂每一首诗,然后再比较, 答题应该不难。怎样才能把一首诗读懂读通呢?应该是先读标题,因为标题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其次读注解。最后读诗句,把从标题和注解中得到的信息用到诗句中去加以印证。读诗句时先把它当作古文来读,再把它当作古诗来读,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及诗歌营造的整体意境对诗歌作诗意的解读。 二、 辨别异同,知同辨异。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就是“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如题材相同;“辨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知同”也好,“辨异”也好,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去,都要从诗作中找到具体依据。鉴赏答题之际,可以从题干对另一诗的解说中得到启示,从“同”中比较,发掘出“异”处。 例: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1) 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 (2)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柳诗曰“尖山似剑”,( ) 答案: (1)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达出对“京华亲故”出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盛世中华聆听经典》庆祝建国六十周年诗文对诵撰词

盛世中华聆听经典》庆祝建国六十周年诗文对诵撰词 《盛世中华聆听经典》庆祝建国六十周年诗文对诵晚会 撰稿:在水一方 一、片花 十月的花开万紫千红,十月的江河澎湃壮观。 十月的金秋硕果累累,十月的欢歌连绵不绝 1949-2009 ,是中国华诞60 年的庄严时刻,你看我的祖国,田野五谷丰登,青山郁郁葱葱,江河渔舟唱晚,城市璀璨霓虹。东西南北中,五十六个民族唱着那首激荡人心的歌------------ “五星红旗,你和太阳一同升起…… 高原雪山欣喜地告诉我,祖国是怎样走过。60 年的风雨历

程充满着艰辛和拼搏,青藏铁路从这里穿越,改革的春风涌入了这冰圭寸的古道圣河....... 泰山的青松自豪地告诉我,祖国你是怎样走过,沿海城市树高楼,改革发展领潮流,中华民族的脊梁就像泰山一样挺拔巍峨。 香港的紫荆花兴奋地告诉我,祖国你是怎样走过,游子回归你的怀抱,向百年的殖民告别,“一国两制”那是海的胸怀,山的气魄! 日月潭的碧波对我轻轻的诉说,悲欢离合几多愁,祖国大陆在那头,明月千里寄相思,两岸通航盼久久,骨肉相聚诉离愁。 鳞次栉比的建筑群骄傲的告诉我,祖国,你是怎么样的走过,经济在飞速发展,人民在安居乐业。一个崭新的中国正在大踏步的走向世界的前列! 啊,祖国,我为你唱歌,唱一首深情的歌------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你北国的雪花,你珠江的浪潮,你天池的碧水,你黄山的云涛,啊,我的祖国,盛世中华,你“江山如此多娇”! 红叶绚秋风,白云舞婀娜,枝头金灿灿,万户阖家欢,江南鱼米香,塞北粮满仓,你广袤的土地,你蜿蜒的长城,你奔腾的

夜宿山寺文本解读

李白的《夜宿山寺》文本解读 ——选自一年级上册《日有所诵》赵敏《夜宿山寺》是李白的一首纪游写景短诗。此诗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耸的样子,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想象瑰丽,夸张巧妙,活灵活现,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身临其境之感。 一、关于作者 诗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其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二、写作背景 据说诗人夜宿深山里面的一个寺庙,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他登上去了。凭栏远眺,星光闪烁,李白诗性大发,曰:“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据历史上记载,李白不愿在朝为官,就说明了在朝为官的危险性,站的位置越高,就越危险。故也有人认为此“危楼”是来形容当时的朝廷的,手可摘星辰是指有了高度就可以触及各种各样的利益,“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就是说,为人臣,有的话是不敢说的,是不敢随意表达的,“天上人”很可能就是指皇上,因为在当时的时代,皇上是不能再高的人了。别人说伴君如伴虎,就是这么来着... 皇上惜才,为李白打造金牌,可在全国各地任何酒馆客栈喝酒免费,古人的诗很多都是另有所指,并不是那种看字面意思就可以说明白的,因为古代不像现在这么言论自由,想说的话不敢说,所以也很可能写一些看似抒情写景之类的诗来掩人耳目....(一家之言) 总之,这首诗浅显易懂,如果不经过合理的想象,对文本字面意思的解释就显得很牵强,学生便难以感悟到诗中蕴含着的诗人对世事、人生、历史以及时空变迁的深刻思索,多重感情隐藏在字里行间,创造出了一种苍茫而又超越时空的意境,从而让这首诗意蕴深远。 三、内容、主题、写作手法 《夜宿山寺》中,诗人李白用平易的语句,绝妙的想象,表达了他夜宿山寺的身临高处的感受。全诗仅20个字,但足以令读者如亲临其境,亲感其情。

诗歌文本解读策略

诗歌文本解读策略, 古诗文的文本解读 对于文本,目标定位不同,教师的文化底蕴不同,对文本就有不同层次,不同方位的解读。在古诗文教学中,讲究文本的组合,以一篇带多篇。在把握文本的时候,不能仅停留在一首诗歌,一首词上,而要把一首诗,一首词当成一片树叶,放入整个诗人,放入有同一感情色彩的诗群大树当中。所以,备课时老师不仅要读透诗词,还要了解诗人、他的代表作、他的诗风、写作的背景等等。二、以诗带诗,一篇带动一篇 运用对照比较法,教两首风格相近,或相反的古诗。 课例3:将《出塞》和《凉州词》,将其景物的描写,意境的感悟同时对比,一一呈现。师:这两首诗有何相似的地方? 生:都有关,也就是边关。 生:都是描写边塞生活的。 生:都是唐朝诗人写的。 于是,老师就随即介绍了诗的时代背景,唐代由繁盛走向没落时期。 师:诗中描写的是怎样的边塞?驻扎在边塞的是一批怎样的将士? 学生潜心读诗感悟,慢慢的再如:将三首《长相思》一起对比教学,引导学生自读发现诗的异同。相同的是,它们都抒发了思念之情,写的都是夜晚的时候,不同的是,思念的人有丈夫,有故土,有亲人;两首写的是月圆之夜,一首是有雨之夜,而且景各不相同,情的寄托亦有所不同:有的借山水,有的借雨,有的借孤鸿……三首诗就在读读,比比,悟悟,读读当中完成了教学,这样,学生对“长相思”这个词牌名,对诗人表达思念之情的依托就有了较深刻的领悟。 诗歌教学策略,古诗文教学的策略 一、经典诗文,诵读感悟 古诗文的教学常用的就是诵读教学法,诵读渗透全过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初读,读对读准,字正腔圆。再读,读出节奏,有板有眼。深读,读出意境,有滋有味。古诗文的读,有讲究平仄规律的诵读,有半读半唱的吟读,有和着古曲的唱读,有且歌且舞的美读。在引导下读,边想象边读,范读,带读,伴读,在读中感悟语言,读中想象意境,领会诗人情感。古诗吟唱教学法是指在教学生平长仄短的规律后,借助老师的手势,体态引导学生吟读古诗,这有些像合唱时的指挥。如:“春风不度玉门关”,加了手势,学生果然就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了。所谓唱读,即借古音乐配合,将诗唱出。如:配《阳关三叠》学唱《送元二使安西》,还可用《明月几时有》的旋律唱《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手舞足蹈的读,如老师用手拍节奏,带领学生读出诗的韵味。 另外,就是以诗作答,反复诵读,层层推进。 课例4:《泊船瓜洲》诗中,老师说:桃花又开了,小草又绿了,燕子又回来了,然而诗人却离开了,有道是故土难离,诗人不禁想——生答:“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怎能不问——生答:“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是不得不问——生答:“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怎能不想,怎能不问——生答:“明月何时照我还” 回忆了家乡,回忆了亲人之后,老师又对比问:团团圆圆一家亲,还能吗?眼前只见——生答:“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和朋友一块饮酒,还能吗?眼前只见——生答:“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也许他一去不能回呀,再看一眼——生答:“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这种乡思啊,惟有问明月——生答:“明月何时照我还”;这

完整版诗歌鉴赏比较阅读教师版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 学习目标: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题型及设题角度。 学习重点:学习答题思路,掌握比较鉴赏的方法。 一、探知部分(学生独立完成) (一)、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 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 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等方面设题。 真题再现: (2015年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答:《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闻说”表明不是亲眼所见,又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也间接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答:.尾联把作者忠君报国之志与思乡之情巧妙融合在一起。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对全诗情感的抒发有点染 和升华的作用。 小结:答题思路 1、审题,找出比较点。 2、依照比较点,在单篇诗歌赏析的基础上进行求同寻异,比较鉴赏。 二、研究部分(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师生或生生评价) 诗歌比较鉴赏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角度设置题目: 1、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2、不同诗歌相同用词的比较鉴赏 3、不同诗歌选取的同一意象的寓意比较 4、诗与画的意境比较 5、不同诗人描写同一情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 6、不同诗歌描写同一对象的表现手法比较 7、不同诗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观点比较 (一)不同诗歌同一意象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冋题。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

纪念建国60周年诗歌:祖国颂

纪念建国60周年诗歌:祖国颂 【内容摘要】 如果你是森林,我就是小草,如果你是海洋,我就是水滴,如果你是叶子,我就是晨露,母亲,可是您不是这些闪耀的名词,母亲,在您班驳的画面上呈现山川、大地、包谷与飞鸟,母亲,慈祥的月色不再渲染沉着冷静的美,您是上下五千年铺展雄鹰飞翔,那里走出我不分国界与颜色的兄妹,历史在尘埃及铁蹄下不得不修改,我们手拉手围紧大地和家园,从唐、宋、元、明、清的字典里与您骄傲或流泪,您在历史里,与大地子民相望,我愿意做您的韵脚,或发芽您山脉的树下,做您的衣裳呦,打扮绿色,小桥流水的村庄,在您茂密的森林里,我是子鹿的忧伤,只为您为我衔来过一片朝阳,只为您为我成长待抚的目光里,您做我遮掩烈日的大树,在我的字典和章节里,女儿找不见报答您的动词,我愿为您高翔的羽翼下,做您飞翔的羽毛。 如果你是森林,我就是小草如果你是海洋,我就是水滴如果你是叶子,我就是晨露母亲,可是您不是这些闪耀的名词母亲,在您班驳的画面上呈现山川、大地、包谷与飞鸟母亲,慈祥的月色不再渲染沉着冷静的美您是上下五千年铺展雄鹰飞翔那里走出我不分国界与颜色的兄妹历史在尘埃及铁蹄下不得不修改我们手拉手围紧大地和家园从唐、宋、元、明、清的字典里与您骄傲或流泪您在历史里,与大地子民相望我愿意做您的韵脚,

或发芽您山脉的树下做您的衣裳呦,打扮绿色,小桥流水的村庄在您茂密的森林里,我是子鹿的忧伤,只为您为我衔来过一片朝阳只为您为我成长待抚的目光里,您做我遮掩烈日的大树在我的字典和章节里,女儿找不见报答您的动词;我愿为您高翔的羽翼下,做您飞翔的羽毛母亲啊!您一路行弛着,我说不出您是风是雨长城累积起你慈善的目光,黄河水奏响爱国号角五六个民族的胸腔里,跋涉着坚韧和力量!如果你是大地,我愿是铺向阳光的石头如果你是生命,我愿做您血脉里的河流如果你是天涯,我是开不败的花草如果你胸襟上印满图腾,我愿意为您挥毫远黛的松山啊,如何可以止步鲜花的上空啊,谁还敢于狂谑!我与您热烈期待里,注目,礼赞,同行——施展歌喉的瞬间,春晨明净。

小学语文儿童诗文本解读论文

小学语文儿童诗文本解读论文 儿童诗在教材中所占比重愈来愈大。解读儿童诗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奠定学生坚实的文学基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解读儿童诗是促进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解读策略可以不断挖掘儿童诗中蕴含的魅力,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感情、意味,从诗歌中感受生活的真善美。 一、朗读童诗:找准诗眼,整体把握 虽然儿童诗篇幅短小,用语浅显,但这并不意味着儿童诗浅薄无味,“真正优秀的儿童诗应该于浅显的语言之中寄寓遥远,于拙扑的 形式之下蕴藏睿智与趣味,能够在儿童读者乐于欣赏、阅读的同时, 禁得起咀嚼、品味,并起到其正面成长的作用。”[1]所以,要想解读儿童诗,就应该以读为本,利用各种形式的读来体味文本中的思想内涵、精神情感。以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天》为例,它描写 了秋天的宜人景色以及对秋天丰收景象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之情。这首诗正契合了教材第一单元的主题“走进秋天”,以期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感受秋天的绚丽。为了让学生读出感情,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活泼、优美的语言为他们解读文本,让 学生先对秋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之后,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读来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教师先范读,让学生掌握读音、句读、语调,

接着引导学生自由朗读。第一遍主要读准字音,确保朗读要流利;第 二遍整体感知,感受诗歌所独有的韵律感,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第 三遍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诗歌中出现的关键词进行反复地诵读,并不断体味咀嚼,继而实现儿童与诗歌之间的情感共通。诗眼是诗歌的眼睛,是通过核心的词语或句子表现的诗歌的关键意象。找准诗眼可以让阅读回归整体,使教与学的思路简洁而清晰。儿童的阅读有别于成人阅读,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画面感伴随着阅读的全过程。如果 学生能够找到诗歌的诗眼,便能够了解诗歌的全貌,对诗歌的内容就会有整体的感知,继而体悟诗歌的感情。 二、走进诗画:媒体激活,诗画互转 儿童诗恰如一幅幅妙趣横生、奇思妙想的涂鸦画。要想帮助儿童了解诗歌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诗歌展开联想。走进诗画的方法不仅仅在于抓诗眼一种途径,应引导学生逐渐从领悟言语格式、修辞手法等方面获得画面感。教师要灵活应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进入童诗的图 画境界。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应把诗歌的内容与视频、图片等结合,灵活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及互联网技术,实现教学的 趣味性与人文性。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发掘自身潜能,通过知识的积累与实践的丰富继而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在 儿童诗《秋》中,有这样一句诗:“玉米举着红缨乐了,忘掉了一个夏天的烦恼;高粱红着脸笑了,一曲酒歌在心灵酿造。”这句诗看似很好理解,但是学生在展开想象时未必能表现得很好,因为生活经验的缺乏,学生很少会知道高粱为何物、何形,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

《古诗三首》文本解读

《古诗三首》文本解读 一、《浪淘沙》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诗是《浪淘沙》组诗的第一首。诗中描写了黄河的雄伟气势,表现了诗人豪迈的气概、浪漫的情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与本诗的曲名浪淘沙呼应,并采用白描的手法写尽了黄河曲折蜿蜒、气势磅礴、浩瀚绵长的特点。一个“九”字、一个“万”字是极大极广极多的虚指,“九曲”和“万里”两个虚数词突出了黄河的曲折蜿蜒和气势磅礴。“自天涯”以夸张的手法形容黄河的绵长,一望无际。两个画面,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地描绘出曲折蜿蜒的黄河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地方奔腾而来的景象,展现了黄河的雄伟气势。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诗人宕开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借用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豪迈的气概。“直上”一词为整首诗视角的转折之处,把读者由上而下观黄河的常态视角拉回,从地上直引至天上,从现实世界进入神话世界,视角也转换为仰视,与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同到牵牛织女家”是运用了张骞巧遇牛郎织女的典故:据张华《博物志》记载,汉武帝指令张骞穷溯河源,张骞乘槎而去,经月至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布,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后还至蜀中,方知已至牛郎、织女二星座。紧扣前句“直上银河”,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形象化,为全诗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表现了诗人豪迈的气概、浪漫的情怀。 全诗着意在赞美黄河的雄伟气势,正是黄河的雄伟气势,触发了诗人的豪情与想象,运用典故,并通过视角的转换,展现了诗人豪迈的气概、浪漫的情怀。全诗节奏有疾有徐,奔放而有宕逸之气。

2017高考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案

公开课教案 2017古诗词鉴赏之比较阅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高考诗词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掌握和运用比较鉴赏基本原则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答病例与规范答题的比较明确答题思路。 在讨论、练习中归纳、掌握诗歌形象、语言、表现手法、内容感情比较鉴赏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在比较中进一步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掌握和运用比较鉴赏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会规范答题。 教学难点: 在整体理解诗词的基础上,求同辨异。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及要点: 一、考纲回顾 鉴赏评价D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考情回顾: 命题特点:不同诗人作品的比较;同一诗人作品的比较。 命题考点:1、比较形象2、比较语言3、比较表达技巧4、比较内容情感 三、合作探究 1、真题示例(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2、问题例析

3、从上题中可看出诗词比较阅读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比较鉴赏基本原则:整体把握,求同辨异。比较鉴赏,即“求同辨异”。比较阅读与单篇诗歌的阅读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比较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步骤。 比较方法:求“同”关键词寻“异”关键词。大部分的比较类诗词都可以借助关键词来更好地分析异同。关键词可能是描述意象的名词、形容词,可能是直接或间接表明情感的动词等,当然也有的找不出具体的词,要结合诗词的整体内容去理解。 4、其他题型示例 【比较语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登崖州城作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注: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 求“同"关键词:望 辨“异”关键词(学生找出)高楼帝京若为峰头故乡 参考答案: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以自己化身千万置身每个峰头这一奇

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文本解读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a1941999.html, 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文本解读策略 作者:雒军 来源:《课外语文·上》2020年第05期 【摘要】诗歌文本是高中语文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文本解读,直接影响着高中生对诗歌文本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和掌握,诗歌文本解读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点和难点内容。因为相对于其他题材的文章来说,诗歌更加抽象,其内涵更加含蓄隽永,高中生在理解和掌握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创新,以此促使高中生能够更好地解读诗歌文本。笔者针对高中语文教学诗歌文本解读的含义和重要作用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文本解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有助于高中生感悟到诗歌文本的内涵。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诗歌文本解读;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3-0072-01 【本文著录格式】雒军.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文本解读策略[J].课外语文,2020,19(13):72,74. 我国有着极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并且也是最早出现诗歌创作的国家。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诗歌文本,部分高中语文教师深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开展诗歌文本解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过于重视高中生的语文考试成绩,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将诗歌文本解读一遍,然后为高中生划考试重点。大部分高中生对诗歌的内涵往往不了解,只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诗歌文本和一些知识点,完全失去了诗歌文本解读教学的重要价值。 一、高中语文教学诗歌文本解读的含义和重要作用 对于诗歌文本解读来说,其是接受诗歌文学和审美诗歌文学的过程,是人们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对诗歌文本的诠释,从而感悟诗歌文本的内在思想和情感,融入到诗歌文本作者的思想活动中。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诗歌文本解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引导高中生全身心投入到诗歌文本中,与诗歌文本作者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并融入自身的生活经历、感悟和文化知识,以此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诗歌文本的内涵。高中语文教学诗歌文本解读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在诗歌文本解读中,一些思想和解读体系已经成为事实,从表现上来看是可以直接使用的,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其很可能与现如今社会的认知结构和思想体系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诗歌文本解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引导高中生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其中,重新对其进行解读和分析,当然这必须是在不违背诗歌作者本意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需要高中生深入了解诗歌文本的内涵。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

古诗三首文本解读

古诗三首文本解读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古诗三首》文本解读 一、《浪淘沙》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诗是《浪淘沙》组诗的第一首。诗中描写了黄河的雄伟气势,表现了诗人豪迈的气概、浪漫的情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与本诗的曲名浪淘沙呼应,并采用白描的手法写尽了黄河曲折蜿蜒、气势磅礴、浩瀚绵长的特点。一个“九”字、一个“万”字是极大极广极多的虚指,“九曲”和“万里”两个虚数词突出了黄河的曲折蜿蜒和气势磅礴。“自天涯”以夸张的手法形容黄河的绵长,一望无际。两个画面,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地描绘出曲折蜿蜒的黄河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地方奔腾而来的景象,展现了黄河的雄伟气势。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诗人宕开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借用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豪迈的气概。“直上”一词为整首诗视角的转折之处,把读者由上而下观黄河的常态视角拉回,从地上直引至天上,从现实世界进入神话世界,视角也转换为仰视,与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同到牵牛织女家”是运用了张骞巧遇牛郎织女的典故:据张华《博物志》记载,汉武帝指令张骞穷溯河源,张骞乘槎而去,经月至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布,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后还至蜀中,方知已至牛郎、织

女二星座。紧扣前句“直上银河”,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形象化,为全诗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表现了诗人豪迈的气概、浪漫的情怀。 全诗着意在赞美黄河的雄伟气势,正是黄河的雄伟气势,触发了诗人的豪情与想象,运用典故,并通过视角的转换,展现了诗人豪迈的气概、浪漫的情怀。全诗节奏有疾有徐,奔放而有宕逸之气。 【相关链接】 1、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弟。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一度奉诏后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 刘禹锡的另一篇代表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遭贬二十三年,已然物是人非,但是诗人却将自己以“沉舟”、“病树”作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世事的变迁。这种心态在刘禹锡的诸多诗中都有体现。 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 2、《浪淘沙》九首 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其二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砂。无端陌上狂风疾,惊起鸳鸯出浪花。 其三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