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考察与反思分析

关于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考察与反思分析

关于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考察与反思分析
关于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考察与反思分析

关于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考察与反思分析

内容摘要近几年,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形式日趋严重,表现为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小学化,其实质是背离素质教育,迎合"应试教育",政府、相关部门、老师及家长均有责任。要克服这种倾向就必须按照国家的学前教育法规办事,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安排好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坚持科学的教育方式,端正办园思想,加强教育教研工作,完善防止"小学化"教育倾向的有关制度,还孩子一片自由天空。

关键词小学化倾向;素质教育;学前教育思想;应试教育

在现在的幼儿园素质教育研究中,应该注意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所谓“小学化倾向”是指一些幼儿园为了适应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在这种错误倾向的作用下,有些幼儿园为了提高经济的效益,纷纷办起了学前班,甚至有的幼儿园在学前班使用了小学教材,以满足家长“让孩子早识字”的错误要求。在这种错误作法下,幼儿欢乐的天性被了,以至于有些专家不得不发出呼吁“把童年还给孩子!”因此,必须克服“小学化倾向”,让幼儿在的空间里获得最佳的发展。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成因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受由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1)儿园:来势凶猛的竞争者

首先是多元的办学模式和办园主体。1989年,国家颁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中提出:国家鼓励支持公民个人举办幼儿园。公民个人举办幼儿园是目前形势下幼儿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它对缓解幼儿入园压力,满足不同层次家长送子女入园的需求是必要的。以陕西省为例,社会力量办园占全省幼儿园总数的70%左右,其在园幼儿数占全省在园幼儿总数的30%左右。除了正规注册的民办园外,由于我国幼教管理力量不足,管理不规范,没有注册的非法个体幼儿园屡禁不止。他们的数目也非常可观。很多个体幼儿园单纯以营利为目的,其基础设施不全、设备简陋、活动场地小、师资力量差,幼儿玩具匮乏。正是这些幼儿园,往往收费较低,他们很多不能开展正规的教育教学活动,却给儿童进行小学教育,从4、5岁的孩子就开始上起数学、拼音课。这吸引了一部分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样的幼儿园,使办园条件较好的幼儿园生源不足,造成了幼儿园人力、物力、财力的闲置、浪费。为了扭转这种竞争中的不利局面,一些有规模的、办园条件较好的幼儿园为了生存和发展,也不得不迎合家长的需要,在正常教育活动之外,增加了知识性的教育内容,将幼儿教育拖向“小学化”的泥潭。

(2)长:望子成龙的利益驱使

幼儿教育的任务之一是替家长分忧,为家长服务,因而,家长们的需求对幼儿教育的价值取向影响很大。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家长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但是,他们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上存在着一些误区,片面地认为教育内容越多越好,要求对幼儿施以识字、算术以及特殊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此外,家长对孩子的特长还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全然不考虑儿童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钢琴家”、“舞蹈家”、“画家”。正是为了迎合家长的这些需要。幼儿园才开展了各种识字教学、算术教学和种类繁多的特长教学。

这种家长观念中的功利倾向是造成“小学化”现象的重要推动因素。

(3)试教育的压力:决定命运的“指挥棒”

我国的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其性质是面向全体的、普及性的,并非选拔性的。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应试教育模式下,形成了以知识评价为主流的考试制度和升学制度。我国中小学阶段的“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没有得到有效的纠正,而且趋于低龄化。在这种应试“指挥棒”的指引下,幼儿园成了小学的预备班,成为小学教育向幼儿阶段的延伸

二、“小学化倾向”的弊端

首先,“小学化倾向”严重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使幼儿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并引起心理上变化,如表情呆板等。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

其次,“小学化倾向”严重影响幼儿心理发展。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水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幼儿象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多功课,他们的智力水平是跟不上的,如果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从而会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再次,“小学化倾向”严重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和未来发展。在幼儿阶段所进行的小学式教育,其实进行的只是单项智育,由于这种做法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全面性发展的要求,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被削弱了,其它各育的发展要求被忽视了,导致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第四,“小学化倾向”对幼儿接受正规学习有很大影响。由于一些学前班使用的是小学一年级教材,其教学内容和小学一年级是重复的。在幼儿阶段儿童如果学过了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由于重复教育,使这些儿童养成了不动脑、不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当他们升入二年级以后,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一下子不能适应,结果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学习跟不上的情况都得以产生。具体表现为:(1),极易造成孩子以后“厌学”。幼儿教育“小学化”,超越了幼儿身心发展水平,违背了幼儿认知规律,孩子被迫付出的努力太大,这正如还没有长出牙齿的婴儿,非要他吃坚硬的食物一样,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是最糟糕的事情。

(2),扰乱小学教学秩序。由于不少幼儿园不同程度地提前进行“小学化”教育,造成小学入校新生基础参差不齐,让小学一年级老师难以教学。照顾基础低的,学过的学生根本就不想学;迁就基础高的,没学过的学生又听不懂。这种情况常使小学教师无所适从。让小学教师更为苦恼的是,由于幼儿手部的小肌肉没有发育完全,过早的训练书写使一些孩子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如写字姿势

不正确、书写不规范等等,而这些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

(3),严重危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还比较弱,决定了他们还不是“坐下来学习”意义上的学生,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同时幼儿过早的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到创伤,则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严重的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4),拔苗助长的孩子没有学习动力。有些知识和技能在孩子以后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再给予是轻而易举的事,刻意加速的发展,不恰当的拔高会使孩子过早成熟,以小学生的要求来规范幼儿,会使孩子在前一阶段没有获得充实和稳定就产生跳跃,导致基础不稳固,这一脆弱的基础对孩子以后长远的发展没有足够的支持力,因此这种追求即时效应的教学是没有后劲的,许多后来居上的事实已经证明。

(5),错过幼儿教育的“关键期”。幼儿园应该成为孩子们的乐园,“玩”应该是他们在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在玩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自理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具备坚韧的品质和良好的心理承受力,这才是幼儿教育要完成的任务。家长们挖空心思地选择幼儿园,一心想让自己的孩子多学一点知识,殊不知单调的学习往往会适得其反,让孩子错过了一些受教育的“关键期”,如3岁前是训练口语的关键期,结果被英语、写字、珠心算、算术过多的挤占,阻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三、以《规程》和《条例》为指南,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办教育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指导思想。

“小学化倾向”的出现实际上是错误教育观念影响下的产物,要解决“小学化倾向”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要认识到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启蒙教育阶段,它的任务是为幼儿未来的小学学习奠定知识和智力的基础,而不是成才教育。所以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应以《幼儿园工作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为指南,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提高身心素质。因此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小学有严格的区别,在幼儿园阶段进行小学式的教育是幼儿身发展所不允许的,也是国家幼教法规所的。

(二)遵循幼律,体现幼儿教育的特点

蒙台梭利还认为,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发展节律,教育要与儿童发展的敏感期吻合,就必须用不同的教育来适应不同的成熟节律,因此她十分强调个别教学,让儿童各按自己的需要自由活动,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在当前的背景下要做以下几点改革

(1),确立启蒙教育的目标。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其教育要求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为主,幼儿所学习的只能是其周围生活中的知识和技能,这是一个不能的原则。在幼儿园中,一切教育工作都应该围绕着启蒙教育的要求进行,按照启蒙教育的特点组织教育内容,安排教育活动,使幼儿在获得智力启蒙的同时,掌握其周围生活中的知识和技能。

(2),合理安排一日活动,体现幼儿发展特点。在国家的幼教法规中没有“课程”的概念,这是由幼儿教育的规律所的,因此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要给幼儿以充分活动的,以幼儿的班集体活动为主,以幼儿的自主活动为主,以幼儿的趣味性活动为主。在安排一日活动时,应注意将一日活动的各环节有机结合,注意动、静交替,室内、室外活动的交替,集体活动和分散活动的交替。还要注意集体活动,自选活动和活动的结合,注意在一日活动中体现出整体性、节奏性、灵活性的特点,体现出一日活动的质量。

(3),开展好幼儿的游戏活动,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主要学习活动。有人说“玩具是幼儿的,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其实强调的就是幼儿的玩乐天性和幼儿是在游戏中获得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在幼儿的游戏活动安排上应该要每天有充足的时间让幼儿选择游戏活动;要尽力为幼儿开辟游戏场所,扩大游戏空间;要根据教育目标选择游戏主题,广泛开展游戏区角活动。要注意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无论是游戏的创设,还是游戏内容的选择,都要充分考虑幼儿园的整体教育目标,以全面发展为目的,使幼儿的主动性、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并注意培养幼儿的各种良好品德。

(4)开展家长教育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的规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产生,与一些家长的错误看法和错误需要有关,因此幼儿园应该重视经常对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理论,让他们通过不定期的教育、家长学校、幼儿园与家长的各种联系渠道,学习正确的教育理论,

了解幼儿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幼儿教育方法,当他们充分了解了幼儿园的教育作法和教育观点是正确的时候,就不会再要求幼儿园搞拔苗助长式的小学化教育了。如,我市某大型幼儿园,曾经一度使学额下降到五十余人,该园也不得不考虑要多成立几个学前班。这时,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这所幼儿园广泛地开展了家长教育活动,可见让家长了解和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是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重要方面。总之,要克服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就必须按照国家的幼教法规办事,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安排好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使广大家长能够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才能使幼儿在欢乐和谐的幼儿园整体教育中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1)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

一般说来,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这一阶段,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此时,作为家长应该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比如,夫妇俩一起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田田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

再如,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学知识。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

再如,当孩子拿着书,缠着你讲故事时,你乘机告诉他:“等你上学了,自己就能读故事了。到那时,你就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可以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了。”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干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2)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九十年代初,中国和日本曾共同举办了一次中日学生夏令营活动,活动中,中国儿童暴露出的最大弱点是生活能力差。一时间,日本新闻媒体便大肆鼓吹日本学生在二十一世纪将战胜中国学生,贬低中国学生的能力和德行。姑且不管日本人贬低中国学生的动机是什么,但这一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家长和老师的深思。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培养期,过了关键期,儿童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父母,孩子上学了,还要一口一口给他喂饭;作业做完了,总是亲自帮他订正错误;进出们总是帮着孩子整理书包。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如此这般,做父母的的确很辛苦,可孩子却越养越无能了。

我们知道,孩子在幼儿园里,过的是一种集体生活,整天都有老师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难,如穿衣服、系鞋带等,会及时得到老师的及时帮助。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一种相独立的学习生活,像系鞋带,上厕所,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已,孩子动作慢,能力差,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我从多年带班的实践中发现,小学阶段,学习成绩优秀的总是那些能力强的学生。

可见,为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管理,笔者建议家长们谨记:孩子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应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长要帮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而不要代替他们克服困难,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

信心和决心,以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此外,还要在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术上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孩子掌握克服困难的技巧,少走弯路。

五、外幼儿园的教学借鉴

。当前,国外幼儿园教学的情况如何?他们更注重怎样培养孩子呢? 美国:注重培养孩子与人分享东西在美国的幼儿园里,小朋友们通常会在早上围坐在一起,由老师带他们做考勤和谈天气等例行内容。然后,与大家分享他们家里或上学路上的趣事。随后,孩子们会学简单的数学,比如数教室里有多少个窗户等。午饭过后是阅读时间,老师会给孩子们读故事书,然后让他们根据其中的人物或情节画画、做手工。英国:注重对兴趣和个性的培养在英国幼儿园的课堂上,老师很少用讲课的方法传授知识,而是以小组和个别辅导为主,宝宝可以自由选择做点心、玩电脑、学画画或者玩各种游戏,通过自己的操作和探索得到知识,培养技能。在活动中,老师从不强调答案的唯一性,对宝宝提出的各种解释,只要有合理因素,或者有想象力,都给予很高评价。法国:将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结合把绘画和艺术活动引入教学是他们常用的方法。通过用不同的材料与工具画画、举办木偶戏表演、做角色装扮游戏等,来发展宝宝的语言、情感表达、艺术表现和创造性等各种能力。科学技术活动是他们十分重视的一个方面,宝宝在动手动脑的制作、拼拆、修补等活动中,了解事物的属性、特征,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澳大利亚:孩子最重要的就是玩好澳大利亚幼儿园对儿童的培养非常人性化,也非常自由。幼儿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让孩子在幼儿园里玩得开心,从而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同龄人建立伙伴关系。除了教师之外,还有幼儿护理助理来协助教师的工作,负责照顾幼儿的饮食起居。幼儿园通过游戏和寓教于乐的方式来认知这个世界。日本:室外体育运动是重要科目在日本的幼儿园里,一大特点就是进行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通过玩乐来培养他们健康的身心和与人相处的能力。日本也比较注重对父母的教育方式的指导,比如开办母亲班、双亲班等。学习班分两种,一种是以婴幼儿的父母为对象的学习班,另一种是以即将做父母的人为对象的学习班。

参考文献:白燕《有一个案例简析幼儿园教学小学化》发布于2012-03-11

《小学化倾向的危害与弊端》作者不详,发布于2013-09-04

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调查报告

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调查报告 教师教育学院2012级江萌飞2012411585 调查背景: 实习的一个半月内,幼儿园的一个明显的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幼儿教育偏向小学化。网络查询发现,从07年便逐渐的有报道称“幼儿园教学出现了小学化倾向”,报道显示强行让孩子们提前接触这些知识,一旦小学再学习,孩子便会出现厌学情况。但是大部分幼儿园又是遵照家长望子成龙的意愿进行的课程调整,那小学化到底利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呢?根据这个疑问,我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目的: 充分了解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看法以及调整方案调查对象: 幼儿家长、幼儿园老师、周边群众 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了部分幼儿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看法,即是否赞同;还有对于该如何调整幼儿园教育内容的意见和建议。 调查方式: 问卷法 调查时间: 2015年3月22----2015年3月24 调查结果: 在调查结果显示中发现,大半部分的家长是处于矛盾的心理:既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不输给任何一个孩子,又不希望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希望他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只有小半部分的家长是处于极端,希望孩子能够提前接受小学教育亦或是不希望孩子提前接受过多能力以外的教育;而幼儿教师绝大多数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快快乐乐地在幼儿园里唱歌跳舞画画并且学一些简单的他们能够接受的知识。 其实每个地方的调查结果应该都是跟我的调查差不多的,这就显示了一个社会现象:家长们过多的寄希望于孩子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幼儿园,尤

其是私立幼儿园,大多为了保证入学率迎合家长的意见调整教学内容;幼儿教师虽然对孩子大多处于怜惜的心情却只能根据幼儿园的安排正常教课;而孩子们只能一味的接受家长和幼儿园的安排,没有能力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反抗、如此看来,最可怜的便是我们的孩子。记得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孟老师讲过孩子的可接受能力,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可接受能力,而超出孩子可接受能力以外的内容都会让孩子恐惧和产生厌倦感。 以儿童为中心、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这是儿童教育的灵魂。但是如今小学化倾向如此的不可遏制,社会各方面都有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当其中的便是家长的问题:家长对孩子过分的期望以及对于幼儿园过多的要求,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让很多幼儿园难以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来施展办园理念。其次便是幼儿园的问题:大部分园长由于利益驱使,一切“向钱看”的想法驱使他们听从家长的意见开展课堂教育;而部分幼儿园的老师由于缺乏专业知识的培养没有办法教给孩子们唱歌跳舞等适合孩子们的课程。最后便是政策问题:社会监管不严格,幼儿园分布不均,各个幼儿园的发展状况也各不相同;幼儿专业人才短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不够完善。 种种以上所述的现象都是造就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这些原因得不到解决,小学化倾向就很难有效的得到控制,那到底该如何控制并遏制这种现象的发生呢?我们必须从各方面入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方联合才能让这个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 家长方面:家长必须改变自己的迂腐思想,真正认识到顺其自然的发展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不要过多的将期望寄托于孩子身上,为孩子真正的思考,综合考核幼儿的发展状况,让孩子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成长。 幼儿园方面:园长必须端正办园理念,改变错误的想法和做法。根据幼儿发展指南指导日常工作,积极与家长进行联系和沟通,提高家长的教育认识水平,改变教育误区;招聘老师时,对老师的专业素养及技能严格要求,以选择真正品德兼备的教师队伍。 社会方面:社会各方面必须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监管,严格控制小学化倾向;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资,鼓励幼儿教育的发展;制定严格的教师选拔制度,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危害

学前教育,是学前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阶段,是人一生中成长最快的时期,对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和其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孩子的想象力、记忆力的培养,语言的发展、创造力培养,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孩子的天赋和将来的才华,都与学前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3周岁至6周岁的幼儿天生活泼好动、喜欢玩耍、偏爱游戏,因此,学龄前教育不仅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还要关注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遵循其发展规律。寓教于乐,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中培养素质和能力。但是,在世俗观念下,大多孩子的家长认为“孩子上学就是为了认字和算数”,在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很多的幼儿家长很不理解幼儿园游戏为主的这种教学方法。在他们看来,游戏类似于玩,认为孩子每天在幼儿园玩玩耍耍,什么知识都学不会。幼儿家长关注的依旧是认识了多少字,学会了多少拼音,会不会计算加减法。为此,有必要在此就目前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危害进行探讨。 一、目前学前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前教育教师素质亟待提高 学前教育教师,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教师有的是临时招聘受过教育的农村妇女做代理学前教育教师,虽然大多都是高中毕业,但大多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专业培训,有的学前教师普通话都说不好,常常带有浓浓的方言,有的运用陈旧的教学方式方法只会教给孩子们一些零碎的字符和数字,不考虑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甚至经常对“不听话”和“不老实”的孩子责怪、体罚,或用其他消极方式来虐待幼儿等。尽管有很多幼儿教师是近几年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专业毕业生,虽然绝大多数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但幼儿教育观念的陈旧,更缺乏学前教学的经验。因此,学前教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师素质亟待提高。 2.学前教育观念陈旧落后 一是幼儿家长世俗观念偏见,受舆论报道中“神童”的影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极为迫切,导致很多孩子的家长对幼儿教育期望值很高,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希望孩子上学学会认识很多的字和拼音,会速算多位数的加减乘除,并以此作为评价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的主要标准。二是在这种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下,很多的学前教师顺应家长的要求和愿望,把学前教育课堂像小学低年级一样组织教学;也有的幼儿园为了迎合幼儿家长的需要,也为了在幼儿园办园水平评估中获得较好的名次和上档升类中进入高一类幼儿园行列,而在考核教师和幼儿时进行识字、拼音拼读、计算加减乘除为测试内容的考试,并以此评价学前教育教师和幼儿的优劣。 3.教育方式方法缺乏创新 3周至6周岁的孩子,刚刚走到小伙伴们中间,也开始接触社会和人,人世间的事物对这些孩子来说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那么好奇,对什么都特别感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极为强烈,遇到什么都想知道个究竟,都想问问为什么。每一天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都是新鲜的,每件事都是好奇的。学前教师如果按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学安排,按部就班地实施教学,就会把孩子们像个机器人似的进行灌输,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失去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学前教育教学活动要充分考虑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突出活动的新颖性,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以激发学龄前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孩子的各种能力。 二、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 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是教育的两个不同阶段,前者是非义务教育,后者属义务教育。两者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都是不同的。 1.教学内容的不同 传统的小学教育的教学内容以书本知识教育为主,兼对德育、体育、美育教育等各方面的发展教育。课程一般为数学、语文、英语、自然、品德、体育与健身、美术等学科。幼儿教育的教学内容是根据《幼儿教育工作规程》和《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规定的幼儿园保育

我国的学前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现状: 一、当前制约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新的时代要求教育培养的人不仅应该具备21世纪社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必须具备创新精神、主动学习与发展的能力,具备良好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自主、自信等社会性人格素质。因此,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兴起了素质教育改革高潮,各级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以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但由于社会条件、经济发展和教育科研状况、人们观念与认识的局限等原因,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与挑战,制约学前教育事业积极、健康的发展。 目前不利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对学前教育的性质、功能、目标、内容的认识存在偏差。 近年来,一方面,人们日益认识到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越来越意识到学前阶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开端,是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基础与保障,这是可喜的现象。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社会上仍有许多人士(包括家长、教师等)对于学前教育的性质、功能还存在着不少不适应时代要求的观念与想法。 在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上,由于传统、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社会上还较普遍地存在着重智轻德,重认知教育轻社会性、人格培养的问题,如忽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情感、态度、自主性、社交能力等的培养。

第二,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缺乏领导机构与计划的保障。 在当前政府精简机构的背景下,特别是由于一些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因而对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在个体成长与国家整个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作用缺乏足够的重视,还有一些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在近几年的工作计划中基本不提或根本不提及学前教育,使得这些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缺乏计划保障。 第三,学前教育发展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必要的政策规范。 近十几年来,我国政府相继制定实施了《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等法规性文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学前教育立法层次偏低,其最高层次仅处于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第四层次,而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则有全国性的法律,可见,学前教育与它们还存在着相当的距离。 第四,幼儿园教师的待遇、培训等问题仍未很好解决。 近2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国幼儿教师的地位与待遇等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处于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在《教育法》(1995年)中,即明确规定幼儿园教师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样的政治和经济待遇。但遗憾的是,在实际中,由于经济条件与人为的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幼儿教师的待遇仍普遍偏低,幼儿教师培训、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未能得到很

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调查报告

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调查报告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调查报告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倾向,调查报告,关于,幼儿教育,小学,,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幼小课堂中查看更多范文。 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调查报告教师教育学院20XX级江萌飞20XX411585 调查背景: 实习的一个半月内,幼儿园的一个明显的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幼儿教育偏向小学化。网络查询发现,从07年便逐渐的有报道称“幼儿园教学出现了小学化倾向”,报道显示强行让孩子们提前接触这些知识,一旦小学再学习,孩子便会出现厌学情况。但是大部分幼儿园又是遵照家长望子成龙的意愿进行的课程调整,那小学化到底利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呢?根据这个疑问,我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目的:充分了解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看法以及调整方案调查对象:

幼儿家长、幼儿园老师、周边群众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了部分幼儿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看法,即是否赞同;还有对于该如何调整幼儿园教育内容的意见和建议。调查方式:问卷法调查时间: 20XX年3月22----20XX年3月24调查结果: 在调查结果显示中发现,大半部分的家长是处于矛盾的心理:既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不输给任何一个孩子,又不希望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希望他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只有小半部分的家长是处于极端,希望孩子能够提前接受小学教育亦或是不希望孩子提前接受过多能力以外的教育;而幼儿教师绝大多数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快快乐乐地在幼儿园里唱歌跳舞画画并且学一些简单的他们能够接受的知识。 其实每个地方的调查结果应该都是跟我的调查差不多的,这就显示了一个社会现象:家长们过多的寄希望于孩子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幼儿园,尤 1/3 其是私立幼儿园,大多为了保证入学率迎合家长的意见调整教学内容;幼儿教师虽然对孩子大多处于怜惜的心情却只能根据幼儿园的安排正常教课;而孩子们只能一味的接受家长和幼儿园的安排,没有能力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反抗、如此看来,最可怜的便是我们的孩子。记得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孟老师讲过孩子的可接受能力,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 发表时间:2016-07-19T11:38:13.410Z 来源:《教育学》2016年6月总第101期作者:曹东郁 [导读]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日趋严重,它已经超越了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黑龙江省饶河县第二实验幼儿学校155700 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重心,他(她)们牵动了几代人的心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经不是个别的现象,而是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社会、家庭、家长对于儿童教育的关注和重视,希望孩子快成才、早成才的迫切心理,促使本应在小学接受的学业过早地转嫁到幼儿时期,读、写、算之类的小学化及其技能训练,充斥着幼儿本应快乐的时光。许多家长抱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拼命让孩子 “超前学习”。家长想看到的是孩子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道题,经常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作比较,根本没有发现自己孩子身上的长处,而是用其他孩子的优点来埋怨自己的孩子哪里不足。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日趋严重,它已经超越了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违背了学前儿童的认知规律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容易使学前儿童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产生厌学、畏惧等不良情绪,影响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小学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也误导了家长。 一、为了引导家长,纠正错误的教育观念我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弊端归纳了几方面 1.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 幼儿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如果长时间地强制幼儿集中注意力,会使得大脑和神经系统受到伤害,严重的会造成幼儿心理畸形,出现表情呆滞、不善与人交往等消极表现。 2.抑制了幼儿的个性与社会性培养。 玩耍和游戏是幼儿学习和互动交流的基本方式。过早地对幼儿进行知识灌输,控制他们的个性思维和行动性,会使孩子缺少必要的交流、合作、体验,独立思考、独立生活和性格方面等多方面的培养和教育缺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到创伤,导致幼儿的个性和社会性很难健康发展。 3.使潜能过度开发,兴趣严重缺失。 现在,学龄前儿童长时间的写字、机械性的算数、长期枯燥的学习导致他们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后续学习的兴趣消之殆尽。 4.背离幼儿规律,成长失衡。 学前儿童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很强,枯燥无味的知识学习,让他们分辨力减弱,极易受到不良行为的影响,非智力因素难以得到发展,导致幼儿身心发展失衡。 5.师幼互动少,影响幼师专业化发展。 幼儿教育的过程,也是幼师自身发展提高的过程。小学化的教育,教师和孩子之间缺少彼此的领会与交流,师生间没有经验和成功的喜悦可以分享,这也给教师造成了心理压力。 6.误解幼小衔接,影响小学学习。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对幼小衔接的误解。过早完成小学一年级的课程,会导致小学课堂不注意听讲、好动好玩,容易骄傲自满,再加上许多幼儿园所教的小学知识不够规范、准确,(拼音不准、握笔和坐姿不端、倒下笔等)纠正很困难,也给小学教学带来麻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有机结合,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就是防止和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特别强调,严禁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内容,并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二、对于去除“小学化”倾向,我有以下的几点看法 1.更新观念,坚定办园思想。 要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首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要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和讨论活动,深入理解《指南》精神实质,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全面提升幼教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有效地掌握幼儿教育不同阶段的教育目标以及如何开发幼儿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适宜方法;要以《指南》为指导,以游戏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多开展参观、大自然体验、适当劳动等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来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坚决抵制给幼儿实施“模板式”、“填鸭式”教学;要引导社会正确看待幼儿教育的作用,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纠正幼儿教育时期过早接受小学教育的错误认识,为幼儿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2.注重宣传,营造社会氛围。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产生和加剧,与一些家长的错误看法和错误需求有很大关系。因此要充分利用媒体宣传、专题讲座等方法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要与家长密切联系,采用多种形式定期向家长宣传幼教理论,使家长能从理论上全面地了解幼儿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的特点和幼儿大脑兴奋、疲劳等活动规律;要坚持通过家长开放日活动,使家长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内容与时间安排,帮助家长充分理解“幼儿园的教育做法和教育观点是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 3.多方配合,做好幼小衔接。 要结合素质教育,加强对小学办学行为的管理和指导,严禁入学进行各种形式的面试或笔试,要严格执行小学教学计划,不得随意删减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更不得根据学生成绩择班分班。幼儿园要指导家长参与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要在幼儿升入小学前,相互深入了解双方教育任务和特点,尤其是双方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使将幼儿园的教育成果进一步延伸,为幼儿在小学继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孩子的童年是不可复制的,时光更是不可倒流的。在孩子的童年时期,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幼儿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学习品质的养成。让幼儿度过一个轻松、愉快的童年。

中国幼儿教育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幼儿教育行业发展现状 新生婴儿数自2000 年来一直负增长,2010 年以来增速企稳回升,2014 年增幅尤为明显,2015 年由于农历羊年的因素的影响,2015 新生儿数量增速下降,但我们认为,2016 年新生儿数量增长的趋势将依然延续,近五年的新生儿数据印证了我们的判断。 2000-2015年中国新生儿数量及增长率统计 数据来源:Wind 世界上著名的婴儿潮发生在二战后的美国。在1946 至1964 年间,约有8千万婴儿出生,美国把这段人口大量出生的时期称为“婴儿潮时代”。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说:“婴儿潮人口创造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股市涨幅、房屋

需求、国际航空、个人计算机、电脑网络和运动休闲工具的需求。而日本、韩国经济的崛起,也与其婴儿潮有关。 中国经济或将呈长期L 型的走势,经济增长将面临痛苦的转型,消费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一定会到来,我们认为,婴儿潮能撬动的消费潜力巨大,未来将影响各行各业,但也需要很长时间的传导效应,因此,我们关注幼儿教育消费,婴儿潮受益的最前端产业链。 根据我们的假设,以2015 年的市场规模为标准,未来几年每年将新增加640 万新生儿,按照家庭和幼儿园的平均支出,这部分增量将为幼儿教育市场带来358 亿元的增量市场,约合每年教育市场规模年均10%的增量。预计到2018 年,幼儿教育的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4565 亿元。 2015-2018年学前教育市场预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改革开放以来,民办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补充,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学前教育方面,民办教育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虽然近几年国家对学前教育的资源在不断收紧,但整个市场仍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高端园、特色园等民办园的需求还很大。国家对民办教育方面的法律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目前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对民办教学机构的性质认定问题,非营利性机构性质,直接阻碍了资本市场与民办教育的接轨,至今没有能成功在国内实现IPO 的民营教育机构。但蓬勃发展的民办教育已经是资本高度关注的领域,最新**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明确提出要对民办教育登记为营利性机构的可能,我们认为,政策的不断放开,资本的正式介入,将对教育带来更多的机遇。 有关民办教育机构性质认定的相关法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b1969550.html,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许朝萍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3年第02期 摘要: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严重阻碍了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严重制约了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育质量;全面发展 造成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原因有哪些? 一、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纵观很多中小学,对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规范教学行为的精神置若罔闻,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幼儿园是小学的生源地,理所当然自觉适应小学的教育观、质量观。 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但认识肤浅 初中小学教育质量观都偏失了,众多家长认识水平还会超越学校吗?很多家长认为,小孩像个空瓶,吸收能力特别强,于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往里灌输知识。让其背书、写字、做计算,尽管他们不一定理解,但先让其被动吸收,然后慢慢消化。 三、学前教育师资队伍落后,不适应幼儿全面发展需要 大道理要求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可是谁来促进?谁来引导?主要在教师。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要有全面的素质,要有过硬的本领。而今,很多地区尤其西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才起步,进入学前教育师资队伍门槛低、职业考核标准低、工作待遇低。很多教师没有一技之长,除了教幼儿识字计算外,别无他法,怎么能引导幼儿全面发展呢? 四、学前教育质量评估机制不健全 很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学前教育综合评估的标准仅仅是个框架,评估形式单一、评估过程流于形式,对办园思想方面往往避重就轻,从主管部门到幼儿园就如何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措施乏力。 作为幼儿教师,理应自觉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以下是我的做法和体会: 一、制订不同年级幼儿发展目标,与家长互动

试分析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以及原因

试分析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以及原因,并提出改革建议。 答:教师在知道角色游戏时应注意: 1、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 开阔眼界是发展角色游戏的基础,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途径,如散步、郊游、参观、看电影等来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激发儿童的游戏兴趣。 2、尊重儿童的意愿。 角色游戏的主题反映了儿童对周围生活的认识,主题应该由儿童自己提出,教师不要硬性规定。对于年龄小的儿童,教师可以利用玩具以及富有情感的语言启发儿童,帮助他们确定游戏主题。例如,教师看到一个孩子在使劲的切菜,便可启发说:“你忙着切菜,给谁吃啊”孩子说:“我给幼儿园切菜”。老师接着说:“那你是幼儿园的厨师了,你跟谁玩幼儿园的游戏呢,你还会烧饭吗”等。 在选择角色的过程中,教师应允许儿童扮演各种角色,根据他们的经验自由表现。 3、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儿童的表现,进行个别教育。 角色游戏是按儿童的意愿进行活动,他们在活动中可以充分、真实地表现自己,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儿童的游戏活动,了解每个儿童的特点与表现,通过游戏教育他们。例如,一个儿童胆小、孤僻,很少参加游戏,教师观察到这一现象后,可以带领他去参加别的儿童的游戏活动,到“商店”买东西,到“娃娃家”做客,并鼓励他大胆与人交往,说话声音要大一些等根据儿童游戏的情况,参与到游戏中,促进儿童游戏情节的发展。当儿童游戏出现困难,或者游戏内容单调乏味,以至于不能顺利进行等情况,教师可以适时地参加到游戏中,扮演其中的角色,可以起到示范榜样和指导作用。如,儿童在玩食堂游戏时,出现了混乱局面,教师可以扮演卫生检查员的角色,提出改进意见,使食堂工作变得有秩序了。 ·试分析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及原因,并突出改革建议。 答: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1、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2、制约幼儿智力的发展; 3、压制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4、不利于幼儿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1、迎合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2、师资力量薄弱;3、办学条件差。 学前教育区别与学校教育,要杜绝学前班“小学化》倾向。 1、以游戏活动为主,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促进幼儿的发展。 学前班的教育活动应以游戏为主,掌握知识不是学前班的主要目的,而应通过游戏活动来增强体质,增长经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根据农村幼儿卫生习惯差、社会适应能力弱等热点,抓好生活常规的培养和文明礼貌的教育。农村幼儿没有养成个人身体和服装清洁卫生的习惯,而且语言表达能力差,不爱说话,教师在日常教育中要重视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及时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还要使幼儿逐渐学会与别人相处,待人有礼貌等行为规范。 3、根据农村幼儿知识面窄、语言表达能力差等特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读写能力,为入小学打基础。 由于许多农村学前班附设于小学内,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小学生到学前班当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活动,既丰富了幼儿生活,同时使幼儿学到许多知识。 4、充分利用大自然对幼儿进行教育。 农村在自然条件上与城市相比有无与伦比的优势,有广阔的户外活动场地和丰富的自然材料,如各种豆子、树叶、石子、麦秆、黄泥等,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材料制作教学玩具、布置环境,开展各种游戏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发展孩子的能力。 5、正确评价学前班的教育质量。 学前教育机构不允许进行任何形式的测验与考试,应该综合评价儿童发展水平。学前班幼儿

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

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 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正日趋严重,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做法正深深的伤害着我们可爱的孩子,实在令人担忧!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其主要表现是不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是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活动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教具演示,有的甚至从小班就要求孩子会写字,学习拼音,做算术,给孩子留作业,幼儿园做不完,回家还要做,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 1.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 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的学习。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家长和老师,非要像对待小学生一样要求他们,这正如还没有长出牙齿的婴儿,非要他吃坚硬的食物一样,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如果写不好(这是必然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到能写好的年龄),家长呵斥、打骂,老师批评,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

2.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 幼儿天性是爱游戏的,专家指出:幼儿在成人意义上的“玩”,其实都是在学习。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此,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更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游戏中进行。否则,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而小学化了的幼儿教育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是单调的让孩子写字、算数,剥夺幼儿游戏的机会,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实质上,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方式是使幼儿失去了学习、创造、和探索的机会,天才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3.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 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决定了他们还不是“坐下来学习”意义上的学生,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经系统的伤害,使孩子变得表情呆板;过早过多的进行规范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的产生,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4.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学前教育“小学化”过早的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让幼儿写、算,进行强制性的学习,他们“玩”的时间被剥夺了,没有一点自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孩子变得像“小大人”,呆头呆脑。

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成都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李建波 №.1:事物发展的原因——内因和外因 ※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篇》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事物发展的内因(根本原因);事物发展的外因(重要条件) ※人的发展亦是如此,我们应明确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 ※关于学前教育概念的界定 广义:以学龄前儿童为对象的教育活动。 狭义:在专门的学前教育场所中进行的教育活动。 ——《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第3页注:学前教育对象的年龄界定 1. 古代至19C初:母育教育(母亲就是教师) 2. 19C初至20C50年代:学前公共教育(3岁—入学前) 3. 20世纪50年代至今:(0~3岁的早期教育和3~6岁的幼儿教育) 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既是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反映,是一种文化传承的首要环节,也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反映。 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发展幼儿教育。许多国家都把对幼儿教育的投资看作是国家对未来发展的投资,并根据这种观点来制定社会和教育政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20世纪后半叶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保护儿童权利的运动,已经不只是保护儿童本身了,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保护国家和民族。《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等文件也对儿童的各项基本权利加以清晰的说明并提出保护的要求。其中对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游戏的权利、参与文化和艺术活动的权利等的强调,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利益的确认。 正是在这些新的共识与理论的推动下,世界各国加大了学前教育的改革力度,使学前教育取得了长促进步。当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学前教育本身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幼儿园,而且需要国家政府切实可行的教育政策以及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不仅是观念和理论的创新,更是涉及课程设置、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因此,尽管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改革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不为别的,为了儿童的发展。我们必须正视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积极进行改革。№.2:当前国外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

幼儿园《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方案

冬青幼儿园《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工作方案 一、转变办园理念,提升办园质量。我园坚持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南,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扎实推进幼儿园素质教育。 (一)合理安排一日活动。根据幼儿发展特点,我园的活动安排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统一,给幼儿以充分活动的自由,将一日活动的各环节有机结合,注意动、静交替,室内、室外活动的交替,集体活动和分散活动的交替。 (二)科学开展幼儿游戏活动。保证每天有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活动;尽力为幼儿开辟游戏场所,扩大游戏空间;根据教育目标选择游戏主题,广泛开展区域活动。 二、转变教师观念,提高专业素质。 一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交流等,使我园教师认识到幼儿教育小学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引导幼儿教育健康发展。 二是加强对教师的职业培训。通过开展教研活动,加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等幼儿教育理论的学习,来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帮助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能够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园教育的规律,认真、反复、深入地钻研教材,将幼儿感兴趣并切合本园实际的一些生成课程及时补充进去,选择适合幼儿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最终很好地完成幼儿教育目标。

三是改变教师的消极思想,加大对幼儿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如在经费投入和资源配置上给与更多的政策倾斜,以改善幼儿园的办园质量,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丰富幼儿的学习内容。 四是抓好幼小衔接工作。组织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交流探讨,共同探索改进幼儿园大班工作的重点和措施。在大班幼儿临近毕业时,通过带领幼儿参观小学、调整幼儿的作息制度、改变幼儿园活动室的布置(如设立黑板、桌椅成排摆放、减少游戏角)、组织幼小学生联欢等活动,帮助大班幼儿从思想上、情感上做好入学准备。 三、转变家长观念,家园密切一致。 (一)积极做好家园共育。我园将通过多种途径,灵活利用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培训、家园联系本、幼儿成长记录等,向家长介绍科学的教育理念,正确的教育方法,请家长参与对幼儿的教育,教师及时研究家长反馈的意见,改进工作,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创设有利于幼儿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 (二)重视幼小衔接中的家长工作。针对家长中的认识问题,召开家长会和向家长介绍幼儿的发展现状、幼儿园培养目标、大班学期工作计划以及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争取家长的理解与配合。 我想,只有改变幼儿家长的价值观念,对子女形成合理的教育期望,才有利于减轻幼儿学习压力。 四、转变社会观念,以便达成共识。 一是教育部门应承担起对幼儿教育发展的约束机制,端正办园方向。通过定期对幼儿园的保育、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进行督导,及时纠正不当的教育行为。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社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童年期的知识学习和素质发展对于他未来生存的重要性。现代社会对于儿童教育的关注和重视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希望孩子快成才,早成才的迫切心理,促使人们将本应日后接受的学业过早地转嫁到幼儿时期。读、写、算之类的小学化课程及其技能训练,挤占了幼儿的游戏活动,这样势必压抑孩子快乐的成长。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倾向严重地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早期教育的基本规律,也势必影响到学前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健康发展。 本论文将对这些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试图可以通过本文的研究对我国学前教育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并为学前教育的方向起到指导作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1757年,英国著名教育学家卢梭发表了《爱弥儿》。这本书里介绍了卢梭自然教育的思想,认为人的教育应该顺应自然。而且书中引用了亚里士多德与昆体良关于儿童超前教育的言论。 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深受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杜威五大演讲》中写到,传统教育不去研究儿童在成长中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只是拿成人所积累的知识,也就是和成长迫切需要不一定相干的东西强加给儿童。 瑞典教育家皮亚杰在他的著作《儿童智力的起源》中写到,人为的推动儿童超越其自然的水平,无异于训练动物在马戏团中表演杂技,这种做法对儿童的正常发展并无益处,反而导致长期发展中的阻滞。在他的另一部著作《发生认识论》中,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的五个阶段。 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中关于人的个性和谐发展提出了人的个性和谐发展包括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和个性发展三个方面。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与个性发展三者在人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但他们又不是互不相关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依存的,共同组成了人的个性和谐发展的整体。 2.国内研究现状 陶行知在《教学做合一讨论集》里批判旧学校“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同时,创造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核心的生活教育。陶行知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刘晓东在他的著作《幼儿教育新论》和《解放儿童》中都提到了超前教育的问题。他认为儿童的心理

浅谈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_1029

浅谈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及问 题对策 前言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终身教育的起点,在素质教育战略中具有奠基性地位。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的落实,学前教育将在政府管理、教育公平、质量提升、机构改革深化、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形成和国际融合等多方面呈现出发展趋势。把握学前教育未来发展前景,顺应其发展方向,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意义重大。 1我国当前的学前教育现状 在二十一世初期,我国的义务教育推行工作目标基本完成,在这之后,我们国家开始逐渐重视学前教育,在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中,学前教育已经被作为今后十年教育发展任务之一,近年来,教育体制也在不断改革,在探索新的发展之路,渐渐走上正轨,建立起更利持续发展的新的教育体制。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知识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准之一,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教育,培养人才,我们国家近年来与国际接轨,也愈加重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这样一个学前教育改革的时期,各个方面都开始酝酿发生巨变,在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史中,经历了一个比较曲折的过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初,学前教育处于一个比较正式和稳定的发展时期;到五十年代末期,是在盲目发展的阶段;至六十年代前期之后,在整改与调节中逐渐走上正轨。十年“文革”时期,学前教育与其他方面一样,处于混乱之中。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今,通过吸取错误教训,进行教育改革,学前教育有了较稳定地发展。 2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 2.1学前教育改革中的经费问题 学前教育的经费总投入比重较小,在教育改革启动之后,各方面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度关注度都有所上升,但是,在投入经费上,学前教育所占的投入比重是非常微小的,远不够高速发展的需要,学前教育所能够占有的社会资源以及社会资源总体来说还是比较稀少发展较为薄弱,当然,这一问题也是由于我们国家处在经济发展的高速时期,许多方面的基础根基都还不够稳固,但是,任何一项改革如果要求得长远的动力,就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学前教育改革也是如此。纵观各个发达国家,无一不是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每年的财政支出中教育都是一大头,我国与之相比则要落后很大一截,远远达不到应有的投入比例。 国家经费的分配模式单一,在我国,国家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集

心理视角下的学前教育小学化

心理视角下的学前教育小学化 摘要:当今社会,却呈现着“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不良发展趋势。文章概括了“小 学化”倾向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危害;又从家长、老师、幼儿园、社会四方面的心理倾向与态度分析根源,以促进幼儿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 一、前言 学期教育,又称幼儿教育,是指幼儿在迈出家门之后,进入正式的学校教育 之前,所接受的过渡性教育。通常,这一过程在幼儿园里完成。而幼儿园,就成 为儿童早期经历中影响最大的教育环境之一,也是幼儿最早接触的社会文化环境,它要为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而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把学前儿童,当成小学生来进行教育。这种教育对幼儿 的发展极为不利。当今社会,这种现象十分严重,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许多家长,为自己还在幼儿园的孩子,恶补拼音、写字、算术,更有甚者,送孩 子进各式各样的特长班,什么舞蹈班啊,绘画班啊,钢琴班啊,试图把孩子培养 成为舞蹈家,画家和音乐家。殊不知,这样会给儿童造成多大的痛苦和负担。 二、危害 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倾向,严重影响孩子心理的各方面发展。 1.生理基础 幼儿的心理发展,必须有其生理基础。幼儿教育,主要为培养孩子兴趣,开 发儿童智力,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多样的游戏,充分的交流,积极的氛围,能够 促进幼儿骨骼的成长,身体的强健,生理素质得到加强。 而幼儿教育小学化,则使得日常生活安排不合理,幼儿上课时间长、户外体 育活动严重不足,教师也不组织幼儿参加游戏活动。而且,幼儿需要被密切关注,但小学化的教育中,教师讲的多,幼儿活动少,还要进行识字、算术等不符合年 龄的课程。比如教孩子写字,因为幼儿手上的小肌肉发育尚未成熟,正确握笔和 控制笔画的能力都还很差,硬要其写字,还要求大量写字,对于手上肌肉的发展 必产生不利影响。 这些都违背了孩子的生理成长规律,可能致使儿童发育受到影响,造成一定 的损伤。 2.言语 幼儿期是一生中词汇数量增加最快的时期[1]。幼儿的教育需要充分互动,才 能促进其言语的发展。相反,如果每天只是进行枯燥的知识教育,幼儿得不到充 分的交流机会,言语发展必受到阻滞。 3.认知 幼儿阶段,孩子的无意识记忆占优势,多为形象记忆。然而,小学化的教育,总是要求孩子有意识的去进行识记和计算等活动,违背了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 这样,一方面会使幼儿感到厌烦,失去兴趣;另一方面,由于发展跟不上老师的 要求,可能产生挫折感和自卑感,不利于孩子主动、自信的培养和形成。 4.思维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它的具体形象性以及进行初步抽象思维概括的可能性。这就需要用具体的实物演示,来满足孩子的特点;耐心的进行引导,把进行初步 抽象思维概括的可能性转换为事实。小学化的教育,用第二信号系统的教育代替 了第一信号系统的教育,不利于孩子思维的充分发展。

学前教育小学化现状研究.docx

摘要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近年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前阶段的教育任务,探讨中国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找到解决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相关对策。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育心理学;对策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有学者开始关注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普遍认为学前教育小学化不符合学前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是典型的揠苗助长。 然而实际生活中,将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教授给学前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概念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概念目前学界没有统一的定义。 黄绍文认为学前教育小学化,字面上很好理解,就是把学前当小学生来进行教育,但实践中有不同层面的表现。 李建轩提出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一些学前园为适应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学前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学前当作小学生来要求,提前对学前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 两位学者都是从学前教育小学化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对其进行定义。 二、教育心理学视域下学前教育的任务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学前阶段的心理发展特征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1自我中心主义。

儿童缺乏观点采择能力,只以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难以认识他人的观点。 2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他们的思维受眼前的显著知觉特征的局限,而意识不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思维的不可逆性。 4缺乏守恒。 守恒是指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所掌握的概念并不因某些非本质特征的改变而改变。 由此可见,对于学前阶段的儿童,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教授一些简单的数字运算。 比如借助一些图片或是玩具可以将一些如1+1的简单运算问题形象地展示给学前。 对于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我们常常过分地关注其不合理的地方,忽视对其合理部分的讨论。 一些学者在提出的解决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方案,彻底否定现行的操作方案,认为应该让学前教育脱胎换骨。 这种的做法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比如有些学者认为既然学前教育小学化严重,那么学前教育阶段就彻底摈弃文化教育只进行游戏。 国内外研究表明在学前阶段采用游戏对学前行进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不代表学前阶段的教育任务就是游戏,游戏是辅助,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及危害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及危害 随着现在教育水平以及家长理念的提升,家长们开始对自己的孩子用了极大的关注,从上好的幼儿园、到大学都花费了很多心思。从教幼儿园五年以来,我发现关于幼儿小学化教育一直都是每年家长们都极其重视的问题,因为对专业知识的匮乏,以及陈旧的理念,在他们看来孩子会读,会写、会算数就算是学没有白上,说明在幼儿学到了知识。而真正忽略了教育的本意。幼儿在思考问题以及回答问题上,习惯性的背诵书本的内容,却不喜欢动脑思考为什么?以及如何去解决简单的常规问题。学习成了刻板的文本条框,教育的本质意义发挥不了实质作用。 一、幼儿教育的含义 幼儿教育指的是针对3-6岁的学前儿童制定的适合其身心发展规律,能够更好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犹如盖房子,幼儿教育相当于房子的地基,如果地基打不好,那么后期就会不稳固。它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 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这个阶段的幼儿对于生活中出现的任何事物有极具探索性,乐于学习跟模仿,会对任何未知的事物保持好奇心。因此幼儿园教育在这一块专注于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生活的乐趣。教育家皮亚杰曾说过,“儿童就是科学家”。这句话的意思是,儿童天生对这个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渴望探索和了解这个世界。幼儿教育就是尊重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幼儿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并在学习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进而加深幼儿对于事物的理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