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届天津市部分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六校联考高三语文(附答案)

2019届天津市部分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六校联考高三语文(附答案)

2019届天津市部分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六校联考高三语文(附答案)
2019届天津市部分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六校联考高三语文(附答案)

2019届天津市部分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六校联考高三语文(附答案)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题。

路是人类向大山______的扣.首,一阶一阶地修下来,不异于朝圣路上的长揖.匍匐.。葳蕤.的植被,把山体包裹得______,层层叠叠的绿意中,时时有磷.峋山岩跑出来透气,这多少泄漏.了山的年龄,也是对其不俗来历的一点小小的提示。更有当头的棒喝.,______,让你心生敬畏。那两三层楼高的一块碣.石,明明是从山顶滚下来的,却如何能在临渊处戛.然而止?更有一座天生拱.桥,掏心掏肺地要渡你到更遥远的高山草甸.、原始森林。山梁便是桥面,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桥侧便是万丈深渊,脚下便是滔.滔流水。

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扣.(k?u)首长揖.(y‰)匍匐.(f’)

B.葳蕤.(ru?)拱.(g?ng)桥磷.(l?n)峋

C.泄漏.(l”)棒喝.(h?)碣.(ji?)石

D.戛.(ji?)然而止草甸.(di…n)滔.(t?o)滔流水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虔诚密密麻麻振聋发聩B.虔诚密密匝匝醍醐灌顶

C.真诚密密麻麻振聋发聩D.真诚密密匝匝醍醐灌顶

3.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全世界的博物馆几乎都是金字塔形的藏品结构,塔尖上是镇馆之宝、珍贵文物,腰身上是量大面广的一般文物,底层是待研究、待定级的资料。

B.为进一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决定对匹多莫德制剂说明书进行修订,降低了适应症范围,并明确指出3岁以下儿童禁用。

C.大多数市民坦言,放鞭炮虽然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习俗,但是如果在环境和鞭炮之间做出选择,绝大多数市民会选择前者。

D.人们把高空坠物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带来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像不定时的炸弹,困扰

着市民,严重威胁着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4.下面所列文学常识,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边城》湘西翠翠沈从文长篇小说

B.《祝福》《呐喊》鲁迅思想家礼教

C.《鸿门宴》西汉纪传体司马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D.《高老头》法国现实主义雨果长篇小说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①魏晋时期,“手帖”是文人之间往来的书信,最初并没有一定具备作为书法范本的功能。因为王羲之手帖书信里字体的漂亮,在他去世后三百年间,这些简短随意的手帖逐渐被保存珍藏,装裱成册页卷轴,转变成练习书写、欣赏书法的范本,“帖”的内涵才从“书信”扩大为习字的书法范本。

②特别是到了唐太宗时代,因为对王羲之书帖的爱好收藏,以中央皇室的力量,搜求南朝文人手帖。把原来散乱各自独立的手帖编辑在一起,刻石摹拓,广为流传,使王羲之和许多南朝手帖,因此成为广大民众学习书写的汉字美学典范,产生《十七帖》一类官方敕定的手帖总集版本,也促使“帖”这一个词汇有了确定书法楷模的意义。

③因为“手帖”意义的改变,原来南朝文人书信的特质消失了。唐代的名帖,像欧阳询的《梦奠帖》、《卜商帖》、《张翰帖》,都已经不是书信性质的文体,连字体也更倾向端正谨严的楷书,魏晋文人行草书法手帖的烂漫洒脱自在都已不复再见。

④欧阳询的书法大家熟悉的多是他的碑拓本,像《九成宫》、《化度寺碑》,已经成为汉字文化圈习字的基础范本,也都是楷书。欧阳询名作,收藏在北京故宫的《张翰帖》、《卜商帖》和辽宁博物馆的《梦奠帖》,其中或有双勾填墨的摹本,但年代都非常早,不会晚过宋代,摹拓很精。《张翰帖》近年北京故宫展出过,卷尾还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体的题跋。

⑤王羲之字体的行草风格与他书写的内容有关,因为是写给朋友的短柬、便条,所以率性随意,“行”“草”说的是字体,其实也是说一种书信体的自由。《张翰帖》不是书信,是从《晋书?文苑传》的张翰

传记中抄录的文字,是严肃性的史传,因此欧阳询的用笔端正严格到有些拘谨。《张翰帖》一开始介绍张翰“善属文,纵任不拘”,文学好,为人任性不受拘束。下面就是与顾荣的对话,结尾两行是最美的句子

“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鲈鱼,遂命驾而归……”一向端正严肃的欧阳询,似乎写到这样的句子,也禁不住笔法飞动飘逸了起来。

⑥宋徽宗曾经评论《张翰帖》,“笔法险劲,猛锐长驱”。高宗也曾经评判过欧阳询的书法“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廷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猛锐长驱”、“四面削成”、“险劲”、“刚劲”都可以从《张翰帖》的用笔看出。

(摘编自《听蒋勋讲最令他迷恋的历史》)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第二段阐述了唐皇室对王羲之手帖的爱好收藏与“帖”书法楷模意义之间的关系。

B.文章第六段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写出了《张翰帖》的特点。

C.文章在论证了“手帖”的意义改变后,指出唐代的许多名帖已经不具备书信的性质,而且字体和前朝相比更倾向端正与严谨。

D.手帖是文人之间往来的书信,最初并不具备书法范本的功能,但到了王羲之时发生了变化。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帖的内涵由书信扩大为习字的书写范本,是因为王羲之手帖书信里字体漂亮,在他去世后三百年间,这些手帖逐渐被保存珍藏,装裱成册页卷轴,转变成练习书写、欣赏书法的范本。

B.《十七帖》一类的官方敕定的手帖总集版本的产生是因为“帖”这一词汇具有了书法楷模的意义。

C.《张翰帖》作为书信不仅笔法严谨,而且飞动飘逸。

D.我们经常说字如其人,因为欧阳询为人处事严谨,因此他的《张翰帖》用笔端正严格拘谨。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书法楷模的“帖”的出现靠的就是唐皇室对王羲之手帖的爱好与收藏,对南朝手帖的搜求。

B.因为唐代的名帖《梦奠帖》《卜商帖》《张翰帖》已经不再是书信,所以这些帖的笔法严谨而不飘逸。

C.由宋徽宗和宋高宗对《张翰帖》的评价来看,我们大概可以推测出欧阳询的书法在宋朝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D.魏晋文人用行草写帖,唐代人用楷体写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帖的字体的风格受文体的绝对影响。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礼部尚书赠太子太傅杨公墓志铭

(清)方苞

雍正十有三年秋九月,皇帝宅忧,甫旬日,即起杨公名时于.滇南,士大夫知与不知,皆惊喜相告。乾隆元年二月,公至自滇,以.礼部尚书入教皇子。上与诸王大臣议政之暇,时召公入见。而是秋七月上旬遘

末疾,泱月而薨。是日,士友奔唁,暨国子生聚哭于庭阶者凡数百人。盖公自童稚以至笃老,居乡立朝,莅官抚众,无一言一事,不出于中心之诚,故其感于人者,如此其至也。

康熙辛未李文贞主礼部试见公文而异之及入翰林遂朝夕相从同学其充日讲官视学京畿皆特擢不由阶资。始圣祖仁皇帝悼学政废弛,以九御督学,自文贞始,而公继之,校士一.遵文贞成法,士虽摈弃无怨言。其主试陕西亦然。癸已,圣寿六十,延臣庆贺。上问:“翰林中有杨名时否?”遂特召入京。

丁酉夏,出为北直巡道,曰:“吾欲试以民事也。”公细大必亲,无留狱.,无匿情、至今为.民所思,曰:“百年中无与.比也。”已亥,迁巡抚云南。会征西藏,大师驻省城。为营馆舍,数宴犒,而约束坚明,无敢叫嚣。七年中,凡军民疾苦,大者奏请,小者更易科条,事无遗梗,恩信浃于蛮孥。

公天性和易,虽驭仆隶,无厉色疾言,而是非可否,则守其所见,固植而不摇。世宗宪皇帝即位,手谕褒嘉。三年,擢兵部尚书,总督云贵。公益自奋厉,思竭忠诚,于人之邪正,事之得失,风气淳薄,尽言无隐。公平生介节义事,美行嘉言,不可胜纪。

余始见公于文贞公所。余与文贞辩析经义,常自日昃至夜中。公端坐如植,言不及,终已无言。用.此益信公之为学能内自检摄,而未暇叩其所藏。及往年,余再入南书房,公继至,始知公于文贞所讲授,笃信力行,而凡古昔圣哲相传性命道教之指要,异人异世而更相表里互为发明者,皆能探取而抉其所以然。呜呼!公之用无不宜,忠诚耿著而人无间言,盖有以.也夫!

(选自《方苞集》,有删节)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校士一.遵文贞成法一.:全部

B.公细大必亲,无留狱.狱.:案件

C.用.此益信公之为学能内自检摄用.:重用

D.盖有以.也夫!以.:原因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即起杨公名时于.滇南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B.以.礼部尚书入教皇子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C.至今为.民所思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D.百年中无与.比也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1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

等事务。

B.“出”指在朝任官,“入”指派任至外地。

C.“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

D.日昃,古人根据太阳的影子来确定时间,如太阳正中叫做日中,而不到中午,上午十一点左右,就叫做日昃。

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康熙辛未/李文贞主礼部试/见公文而异之/及入翰林/遂朝夕相从同学/其充日讲官/视学京畿/皆特擢/不由阶资。

B.康熙辛未/李文贞主礼部试见公/文而异之/及入翰林/遂朝夕相从/同学其充日讲官/视学京畿皆特擢/不由阶资。

C.康熙辛未李文贞主礼部试/见公文而异之/及入翰林/遂朝夕相从/同学其充日讲官/视学京畿皆特擢/不由阶资。

D.康熙辛未/李文贞主礼部试见公/文而异之/及入翰林/遂朝夕相从同学/其充日讲官/视学京畿/皆特擢不由阶资。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杨名时体察民情,爱民抚众。巡抚云南时,他为军民排忧解难,恩信遍及蛮夷。

B.杨名时为学深厚,笃信力行。师从李文贞时,他常与文贞辨析经义直到深夜才停止不言;对古代的圣哲学说,他能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

C.杨名时以诚待人,受人敬重。他从滇南被起用时,士大夫们惊喜万分,奔走相吿;他患病去世后,士友纷纷前往吊唁,国子生在庭院痛哭。

D.杨名时做官勤勉,颇有政绩。他在礼部任职时,堪当大任,深受皇上称赏;出任北直巡道后,掌管刑狱,事必躬亲。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3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会征西藏,大师驻省城。为营馆舍,数宴犒,而约束坚明,无敢叫嚣。(4分)

(2)公益自奋厉,思竭忠诚,于人之邪正,事之得失,风气淳薄,尽言无隐。(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9分)

菩萨蛮

李清照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1)下面对本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一项是(3分)

A.“背窗雪落炉烟直”,写出了窗外飘下了纷纷扬扬的雪花,室内升起了一缕炉烟,以窗外的雪花作室内香烟的背景,匠心独运,描绘的画面给人以静而美的印象。

B.从“残云碧”到“凤钗明”到“曙色回牛斗”,既表明空间从狭小的居室到寥廓的天宇以至枕边,

也说明时间从薄暮到深夜,以至天明。

C.漏是指古代的计时器铜壶滴漏,引申为时刻、时间;着一“催”字,似乎是一夜角声把晓色催来。

D.“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描写作者形容服饰,一个“明”字和一个“轻”字,看似愉快,却给人以哀愁的感觉。

(2)赏析“归鸿声断残云碧”一句。(4分)

(3)词人为什么说“春意看花难”?(2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赤壁赋》苏轼饮酒甚酣,借用“美人”抒发自己对朝廷政事依然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蜀地之难行联想到了蜀地军事上的易守难攻,其中直接描写剑阁地势险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说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本不大,这就告诉人们要善于借助各种外在条件。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_______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飞鸣禅院

言子

①我在樱花下坐了很久,坐在青石板路上,想象着她花开时的妖娆。我把樱花想象成一棵甘棠,春天里开满白色的花。我想起了《诗经》里,召伯南行劝农时曾歇过凉的那棵甘棠。从樱花,或是从甘棠下起身,我顺着石级上去,两棵森林一样的大树出现,进门,绕过第一层大殿,到了殿后面的树下。站在山腰,站在殿与殿之间,我也只能仰望两棵古木。问一个正在后檐下翻弄花盆的师傅,说是楠木,一千多年了。树下渺小的我,与这千年古树相比,实在是太年幼了,但我看上去却没有它年轻,疲惫的生命千疮百孔。我在树下停留,享受千年古荫。一起来的那群人,正在罗浮山下享受温泉,成群结队泡在温泉里,嘻嘻哈哈,说说笑笑。安静的古木,不能给他们带来任何乐趣,他们的乐趣在喧嚣的人堆里,在盖得严严实实的温泉房子里。我在树下,享受着古木的乐趣。享受着静谧的乐趣。

②飞鸣禅院依山而建,层层叠叠,抵达绝壁。前面两座大殿,木质结构,最能体现飞鸣禅院的古老,千年古木长在两殿之间。坐在树下,前殿后殿门窗上的木雕,清晰地呈现眼前。藤条、果实、花叶、飞鸟、动物满墙壁。整个板壁的上半部都是雕花镂空,花鸟动物雕刻在“回”字形窗格间,藤条果实雕刻在窗口

边沿,栩栩如生,犹如鲁班再世。现在的木匠,恐怕没有人能干这活了,这是一件需要耐心的工程,粗制滥造、急功近利是造不出来的,每一刀都需要细致。几缕阳光,落在雕花门窗上,古老的莲花开放,美丽的鹦鹉鸣唱,晶莹的葡萄成熟,动物们在花枝间奔驰。这古老的慢工细活的木雕艺术,只有古人,只有古代,才能完成。

③我从飞鸣禅院出来,往西,沿着罗浮山崖,到了一户栽满梨树,梨树上挂果的农家。在农家小坐,继续西行。路上一队小蚂蚁正在搬家,络绎不绝在路上横穿。不知这支自然界看上去弱小其实强大的队伍走了多少路程,嘴里衔着食粮,有的已经在迁徙中献身,活着的没有丢下它们,像衔食粮一样,衔着一具具尸体前行。不少蚂蚁搬完一程,又回来帮后面的蚂蚁,一起用嘴衔着同类的尸体去它们要去的地方。我看着,感动,看了很久,继续西行。一对夫妻,在地上收割油菜,罗浮山崖壁前的这块山坡,大块小块的种满油菜。我坐在路边的草地上,看大地上错落的油菜,看那对夫妻在清澈明亮的天空下一刀一刀收割。如果我跟随那群人进了温泉,就看不到罗浮山下的油菜,看不到一队蚂蚁是怎样衔着食粮衔着同类的尸体搬家的,更看不到飞鸣禅院下的那棵樱花,飞鸣禅院的雕花门窗,千年楠木,恐怕也要与我擦肩而过。

④我的孤独,让我获得了别人没有的收获。

⑤我明白自己的内心需要的是什么。

⑥树叶还在山风的拨动下鸣奏。落叶纷飞。优雅、从容、安静。阳光从枝桠间窥视我。前前后后早已无人,整个飞鸣禅院,仿佛只有我一人。山下是公路,是密集的建筑,却听不到一声人间的声响。两棵楠木,如同生长在古代,一千多年来,它们没见过汽车火车飞机工厂街道楼房,一千多年来,它们看见的是风花雪月,阳光雨露,蓝天白云,还有我这样的孤独者。楠木比我幸福,不管世事怎样变迁,外面的世界怎样翻天覆地,它可以一直生活在古代。我羡慕起楠木,可以在这样的禅院,远离喧嚣名利,一直像古人一样生活。

⑦一千多年了,楠木有没有伤痛?它似乎不需要倾诉,也不需要安慰,更不需要赞美。任何或褒或贬的言辞,对它都不起作用。它就那样独立着,静默中,长成了大树,长成了森林;长成了可以与苍穹对望,与日月辉映的古木;长成了一把古琴,春夏秋冬,让山风弹奏,让山雨弹奏。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带答案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带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一)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一定时间后,通过扫描二维码查看考题视频讲解。 一、现代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字,完成1-3题。 宋代诗经学研究逐渐突破汉代诗经学束缚,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南宋中期的朱熹是在诗经学理论和注解《诗经》两方面皆有创获的代表人物。他对于《诗经》演进历程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在审视历代诗经学者长处与不足的基础上自成一派,既上承汉代诗经学,又下启清代诗经学,还影响着

现代诗经学。 朱子在诗经学研究方面较之前宋儒走得更远,真正突破 了汉代诗经学的束缚。他不拘泥于门户之见,对汉代诗经学 和宋代诗经学中合理的部分加以吸收、为己所用;对不足之 处则加以批评、为己镜鉴。这与他格物穷理的认识论正相契 合:汉儒长于训诂,于格物有助≈宋儒长于义理,于穷理有益。同时,他亦能不断反思自己旧说之弊,最终去《小序》以言《诗经》,撰成今本《诗集传》并不断加以修正。正是 在这个扬弃过程中,朱子在义理的统摄下兼重训诂,合汉、 宋之长加以综合而弥补其不足,从而形成自己的诗经学。 朱子以绍承孔、孟道统为己任,以格物穷理为方法论原 则构建诗经学,重点体现在诗经学理论和治《诗》实践两个 方面。 朱子在诗经学理论方面所获尤多,这与其治《诗》理念 息息相关。其治《诗》宗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破除汉代 诗经权威,试图回归圣贤本意;二是遍采群言,加以熔铸综 合后成为新篇,以揭明圣贤大道和天地自然之理;三是指导 为人为学,以便于学者切己体察。朱子的治《诗》,首先以《诗》为“经”,其次才兼顾其中的学特色。朱子的治《诗》 原则,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严别经、传,以《诗》言《诗》;二是由训诂以求义理,二者并重,不可偏废;三是简洁;四 是多闻阙疑。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一)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一)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加横线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相同的一组是() A.着zháo 着急着数着凉不着痕迹 C.落luò落魄涨落落枕丢三落四 D.泊bó飘泊湖泊停泊淡泊名利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灌注全神贯注截流开源节流 B.直言仗义执言提名金榜题名 C.背景离乡背井终身奋斗终生 D.委曲委屈求全事故人情世故 3.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穿针(使线的一头通过针眼) 穿针引线(比喻从中撮合拉拢) 看穿(看透) 望穿秋水(形容经霜后的秋水很清,能看到水底) B.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而有名的学者) 大器晚成(指能担当大事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比较晚) 大计(长远的重要的计划) 大旱云霓(形容盼望的迫切) C.文豪(杰出的、伟大的作家) 文不加点(写文章不打标点符号) 文言(指五四以前通用的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 文恬武嬉(指文武官一味贪图享乐,不关心国事的腐败现象) D.高歌(放声歌唱) 高瞻远瞩(比喻眼光远大) 高手(技能特别高明的人) 高屋建瓴(从高往下倒水,流畅无阻) 4.下列各句加横线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人类对大自然的每一点破坏,都遭到了相应报复,“环境”污染的威胁,不亚于第三次世界大战,这绝不可视同儿戏。 B.刘老师当班主任二十多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不幸积劳成疾。 C.他俩50年前是好朋友,没想到半个世纪之后在他乡萍水相逢,真是喜出望外。 D.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练使用了巴乔,他在赛场上果然深乎众望,多次挽救了意大利队。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从信息角度看,真话和假话同样可以具有最大的信息量。_____从社会角度看,______具有一定信息量而又切题的真话,______可能获得最佳效果,具有一定信息量而又切题的假话,表达效果等于零。这是人所皆知的常识,______是语言表达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A.但是只有才也 B.因为只要就也 C.因为只有才却 D.但是只要就却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家自从明确了全国统一的“五一”“十一”放假日之后,中国的假日经济就成为一个新的投资热点。 B.印度的电脑软件经过短短的十几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跃成为世界经济舞台的新明星。 C.全球化经营已成为当今众多大公司的发展战略,而兼并则是它们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布局的重要手段。

2015德阳市四校高三3月联考英语试题

2015年3月德阳市四校高三联合测试 英语试题 命题人:罗江中学童鸿 第I卷(选择题,共90分) 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 -_Can you read the sign, sir? No smoking allowed in the lift! A. Never mind B. Don ' t mention it C. Sure, I don ' t smoke D. Pardon me 2. We all know that, ______ , the situati on will get worse. A. not if dealt carefully with B. if not carefully dealt with C. if dealt not carefully with D. n ot if carefully dealt with 3. Choos ing the right dict ionary depe nds on ___ you want to use it for. A. what B. why C. how D. whether 4. —Is there anything wrong. Bob? You look sad. —Oh, nothing much. In fact, I _____ of my friends back home. A. have just thought B. was just thinking C.would just thi nk D. will just be thi nki ng 5. He was educated at the local high school, ________ he went on to Beijing University. A. after which B. after that C. in which D. in that 6. Last Mon day, I was asked to give the new stude nts a test ______ t heir En glish level. A. evaluati ng B. to have evaluated C. to evaluate D. having evaluated 7. At the end of the meeti ng, it was announced that an agreeme nt _____ . A. has been reached B. had been reached C. has reached D. had reached 8. The little boy came riding full speed down the motorway on his bicycle. _____ it was! A. How dan gerous the scene B. What dan gerous a sce ne C. How a dan gerous scene D. What a dan gerous scene 9. The book is of great value. _____ can be enjoyed uni ess you digest it. A. Nothi ng B. Someth ing C. Everyth ing D. Anything 10. —It's nice. Never before _______ such a special drink! —rm glad you like it. A . I have had B . I had C. have I had D . had I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In our discussion with people on how education can help them succeed in life, a woman remembered the first meeti ng of an in troductory —11—course about 20 years ago. The professor 12 the lecture hall, placed upon his desk a large jar filled with dried beans, and invited the students to 13 how many beans the jar contained. After 14 shouts of wildly wrong guesses the professor smiled a thin, dry smile ,announced the—15 __ answer, and went on saying, “ You have just 16—an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带答案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带答案 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 (一)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一定时间后,通过扫描二维码查看考题视频讲解。 一、现代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字,完成1-3题。 宋代诗经学研究逐渐突破汉代诗经学束缚,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南宋中期的朱熹是在诗经学理论和注解《诗经》两方面皆有创获的代表人物。他对于《诗经》演进历程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在审视历代诗经学者长处与不足的基础上自成一派,既上承汉代诗经学,又下启清代诗经学,还影响着现代诗经学。 朱子在诗经学研究方面较之前宋儒走得更远,真正突破了汉代诗经学的束缚。他不拘泥于门户之见,对汉代诗经学和宋代诗

经学中合理的部分加以吸收、为己所用;对不足之处则加以批评、为己镜鉴。这与他格物穷理的认识论正相契合:汉儒长于训诂,于格物有助≈宋儒长于义理,于穷理有益。同时,他亦能不断反思自己旧说之弊,最终去《小序》以言《诗经》,撰成今本《诗集传》并不断加以修正。正是在这个扬弃过程中,朱子在义理的统摄下兼重训诂,合汉、宋之长加以综合而弥补其不足,从而形成自己的诗经学。 朱子以绍承孔、孟道统为己任,以格物穷理为方法论原则构建诗经学,重点体现在诗经学理论和治《诗》实践两个方面。 朱子在诗经学理论方面所获尤多,这与其治《诗》理念息息相关。其治《诗》宗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破除汉代诗经权威,试图回归圣贤本意;二是遍采群言,加以熔铸综合后成为新篇,以揭明圣贤大道和天地自然之理;三是指导为人为学,以便于学者切己体察。朱子的治《诗》,首先以《诗》为“经”,其次才兼顾其中的学特色。朱子的治《诗》原则,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严别经、传,以《诗》言《诗》;二是由训诂以求义理,二者并重,不可偏废;三是简洁;四是多闻阙疑。 除了在诗经学理论方面的贡献外,朱子在治《诗》实践中,亦取得很大成就。其治《诗》的最终成果,就是今本《诗集传》。朱子能够完成诗经学的构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治《诗》方法的合理。朱子在治《诗》时,重校勘和训诂,并在此

湖北省2019届高三语文四地七校联考试卷及答案

湖北省2019届高三语文四地七校联考试卷及答案

比如李白《送友人》,诗中的青山、北郭、白水、东城,原来都是生活中的实名,各有地理要素,但其中具体的地名信息都

被诗人有意略去,只保留具有形象性的部分。这么做,更有利于表达作者和友人的情谊,并且,意象化的地名在诗中还和下面的浮云、游子互为映衬,形象性和感人度更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对历史地名进行改造,舍弃一般,突出个别,即可使其文学化。 B.戴叔伦“旅馆谁相问”中的“旅馆”一词,地理因素被淡化,更能表达羁旅之愁。 C.史地文献中只能用历史地名,以确保内容的真实性;诗歌创作中只能用文学地名,以便于情感的抒发。 D.文中所提到的石头驿、唐城馆、青山、北郭、白水、东城都是历史地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论述历史地名文学化的主要路径。 B.文章选用三首唐诗进行分析,或略或详或印证,互为参证,说服力强。 C.为了使文章思路清晰,观点鲜明,文章采用了类比法和例证法。 D.文章通过对“驿馆”地名在唐诗中的改造过程的分析,阐述了历史地名文学化的过程和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指出诗歌贵曲不贵直,贵简不贵繁,贵虚不贵实。 B.如果历史地名在诗中用得过多,将不利于读者产生共鸣,产生美感。 C.文学地名可以使读者越过具体的生活背景和地理障碍,找到生活和情感上的契合点。

D.文中的戴诗和孟诗都表达了羁旅之愁,历史地名的文学化功不可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沈从文 十五年以前,我有机会独坐一只小篷船,沿辰河上行,停船在箱子岩脚下。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为一个五彩屏障。那一天正是五月十五日,河中人过大端阳节。箱子岩洞窟中最美丽的三只龙船,皆被乡下人拖出浮在水面上。船只狭而长,船舷描绘有朱红线条,全船坐满了青年桨手,头腰各缠红布,鼓声起处,船便如一枝没羽箭,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河身大约一里路宽,两岸皆有人看船,大声呐喊助兴。且有好事者,从后山爬到悬岩顶上去,把百子鞭炮从高岩上抛下,尽鞭炮在半空中爆裂,嘭嘭嘭嘭的鞭炮声与水面船中锣鼓声相应和。附近渔船上妇女小孩们,精神皆十分兴奋,各站在尾梢上锐声呼喊。其中有几个小孩子,我只担心他们太快乐了些,会把住家的小船跳沉。 十五年后我又有了机会乘坐小船沿辰河上行,应当经过箱子岩。我想温习温习那地方给我的印象,就要管船的不问迟早,把小船在箱子岩下停泊。这一天是十二月七日,快要过年的光景。没有太阳的阴沉酿雪天,气候异常寒冷。停船时还只下午三点钟左右,岩壁上藤萝草木叶子多已萎落,显得那一带岩壁十分瘦削。我便上岸,看看乡下人过年以前是什么光景。 四点钟左右,黄昏已腐蚀了山峦与树石轮廓,占领了屋角隅。我独自坐在一家小饭铺柴火边烤火。铺子里人来来往往,有些说两句话又走了,有些就来镶在我身边长凳上,坐下吸他的旱烟。有些来烘脚,把穿着湿草鞋的脚去热灰里乱搅。看看每一个人的脸子,我都发生一种奇异的乡情。这里是一群会寻快乐的乡下人,有捕鱼的,打猎的,有船上水手与编制竹缆工人。这些人每到大端阳时节,皆得下河去玩一整天的龙船。平常日子却在这个地方,按照一种分定,很简单的把日子过下去。每日看过往船只摇橹扬帆来去,看落日同水鸟。 听他们谈了许久,我心中有点忧郁起来了。这些不辜负自然的人,与自然妥协,对历史毫无担负,活在这无人知道的地方。

2020届湖南湖北四校高三学情调研联考英语试题Word版

绝密★启用前 湖南湖北四校 2020 届高三学情调研联考 英语试题 本试卷共 10 页,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 40 分)第 一节(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满分 30 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 A、B、C 和 D 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 将该项涂黑。 A Putting Movies on Mobiles Movies in the theater get their recognition at awards ceremonies such as the Oscars. But how about movies for phones? They are getting their turn at MoFilm— the first mobile film festival. The first MoFilm competition received 250 entries from more than 100 countries. Entries were restricted to films that were five minutes or less in length—best for viewing and sharing on mobile phones. An independent team of judges then selected a shortlist of five film-makers. The winner was chosen from the shortlist by an audience voting using their phones. New Platforms The awards highlight the increasing influence that mobile phones are showing in the entertainment industry. Many grassroots filmmakers start out with short films. They are thwarted by the lack of opportunities to screen their work. Therefore, mobile phones are increasingly being seen as a new platform for these short works. It is a good place for anyone who wants to express themselves and find a way to have that expression be seen by a wide audience. Just think about how many people have mobile phones in the world!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真正的经典,我想是指那些进入了文化史、文学史,具有原创性和划时代意义以及永恒艺术魅力,并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的作品。它们往往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完美的体现,按先哲的说法,它们是“不可企及的高峰”。 经典的阅读同样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经典有初读与重读,有浅读又有深读。不仅是因为这些经典名著经过了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严格筛选,本身的存在证明了它们的不朽,需要反复阅读;还因为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升,而需要重读、深读、精读,以获得新的生命感悟和情感体验。经典阅读,要从文化历史的发展过程着眼,摒弃种种错误阅读思想的影响,不断抵近经典作品的精神本质。 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经典对一些读者也只是被知晓,或只限于了解书名和主人公的名字,对作品本身却知之甚少。即使读过,有时也只是浅尝辄止。而重读或深阅读却绝非“再看一遍”,那可能是无用的重复。重读的境界应当像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所言:经典,是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新发现的书;经典,是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他用这种体会来解释何谓经典,同样道出了阅读经典的感受。它启示我们,初读也好,重读乜好,都意味着把经典名著完全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之中,即对经典进行主动的、创造性的阅读。而这需要营造一种精神氛围,张扬一种人文情怀,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一种期望之外的心灵激动。 一部经典名著,当然不是给一个人看的,无数人都会读它,这就会有千千万万种不同的读法、不同的心灵体验。在阅读这个领域倒不妨借用这句名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所以,应当跳出传统阅读的思维模式,开辟多元、多层次的思维格局,培育自身建设性的文化性格,面对经典时必须要有的一种健康的阅读心态。 作为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的经典,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对它的核心价值应深怀敬畏之心。经典资源除具有愉悦心灵、培养审美力之功能以外,还葆有借鉴、参照乃至资治的社会文化功能。对于每个公民来说,经典名著在以科学的现代意识观照下,有启迪当代公民明辨真善美与假恶丑之功能,并使我们从中汲取力量,有所追求,有所摒弃。我国一位当代作家谈到阅读名著的感受,认为阅读进入了敬畏,便有了一种沉重和无法言说的尊重,一种超越纯粹意义上的阅读的体味和凝思,进而有了自卑,深感自己知识的贫乏,对中国和世

2019届高三三校联考语文试卷

中山纪中、深圳外国语、广州执信2019届毕业班 语文科三校联合考试试卷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市、县/区、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咋.呼/咋.舌阜.盛/ 馥.郁惟.妙惟肖/娓.娓动听 B.棱.角/菱.角扑朔./追溯.载.舟覆舟/载.入史册 C.皮癣./苔藓.隽.永/镌.刻刚愎.自用/无裨.于事 D.训诂./沽.酒徜徉./佯.装引吭.高歌/沆.瀣一气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据说短信拜年,已成为与吃年饭、看春晚并列的春节三件大事。同一时间里,祝福短信便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铺天盖地的散播。大量转发的拜年短信,内容大同小异,相互抄袭,人云亦云,毫无个性和感情色彩。因此很多人对节日期间的一些所谓短信不厌其烦。有专家认为,虽然转发短信内容多姿多彩,但人们更容易被原创的温暖与真诚打动。 A.铺天盖地 B.人云亦云 C.不厌其烦 D.多姿多彩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新加坡召开,本次会议同期举办“未来之声”活动,将邀请来自各经济体的约百名学生代表和指导老师来参加。 B.季羡林老先生即使在病榻,仍然忆往述怀,思考人生,写下了富有思想性的佳作《病榻杂记》,完全可以说是季老“思想不老”的极好写照。 C. 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欣赏者要自己体悟,一经点破,那含蓄蕴籍的美感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D. 世博会结束后,主题馆将改为标准展览场馆,与世博中心、星级酒店等一起组成能适应举办展览、承接会议需要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村道旁、树荫下,,;长弄里、街梢 头,,;商邑中、闹市 处,,。 ①江南乡村粗茶淡饭的日子因此有了一份知足的踏实和依靠 ②朱漆的井栏护立诸多大小不一的水井 ③江南古镇荣辱不惊的岁月藉此平添几许鲜活的滋润和热闹 ④粗朴的麻石围起一圈圆圆的土井 ⑤江南旺埠车马川流的繁华仗此更具踌躇的厚实和轩昂 ⑥凉润的青砖砌出一口悠悠的老井

2020届江西省南昌市四校联盟2017级高三第二次联考英语试卷无答案

2020届四校联盟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试卷 英语 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总分:150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en will the woman get the goods? A.In September. B.In October. C.In November. 2.What is Henry like? A.Hard-working. B.Friendly. C.Generous. 3.Whose favorite is football? A.Jane’s. B.Helen’s. C.Mary’s. 4.What did the man think of the flight? A.Long and boring. B.Long but interesting. C.Short and comfortable. 5.What will Susan do on Sunday afternoon? A.Go to a park. B.Go to a game. C.Have a barbecue.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每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What is the boy dissatisfied with? A.The service. B.The price. C.The environment. 7.What will the school board do? A.Add more dishes. B.Reduce the price. C.Open more windows.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When did the man know Jane?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22105675.html,st weekend. B.When he was in middle school. C.When he was in primary school. 9.What does Jane lack? A.Experience. B.Knowledge. C.Determination.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10.Who did Grace come with? A.No one. B.John. C.Teresa. 11.What will John do next week? A.Meet Grace. B.Study French. C.Start a new job. 12.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In a college. B.At a party. C.In a company.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6题。 13.What is John worried about now? A.Choosing a job. B.Choosing a college. C.Choosing a major. 14.What is John interested in? A.Reading. B.Dancing. C.Drawing. 15.What will John do with much money? A.Travel. B.Help people. C.Build a library. 16.What does the woman not talk about? A.Incomes. B.Vacations. C.Scholarships.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17.How many languages does the MLA focus on? A.10. B.30 C.300. 18.Which is the fourth most common language in the US? A.Chinese. B.Spanish. C.French. 19.How many Korean speakers are there in the US? A.Almost900,000. B.Over190,000. C.About90,000. 20.What does the speaker do? A.A language expert. B.A TV host. C.A Korean officer.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和D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Jane Austen's final novel,Persuasion,is the story of Anne Elliot and her love for Frederick Wentworth.Persuaded to refuse his suggestion of marriage,Anne spends eight years unhappy until he re-enters her life. Details Stock(现货)Out of stock Prize Uncertain(no recent updates from the publisher) Publisher Pan Macmillan Publishing House Macmillan Collector's Library Library of Congress England-Social life and customs novel Description What happens when we listen to others instead of our heart?That is the theme of Jane Austen's final novel,Persuasion.After Anne Elliot follows the advice of her dearest friend and breaks off her engagement to Frederick Wentworth,a handsome man with neither good luck nor rank,happiness escapes from her.Eight years later,Anne remains unmarried,and her father spends money carelessly,which has brought her family poverty.When a newly wealthy Frederick returns from the Napoleonic Wars,Anne realizes her feelings remains unchanged.But will Frederick forgive her and offer Anne a second chance at love? The novels of Jane Austen will transport readers imaginary worlds and provide excitement, inspiration and entertainment for years to come.All of these novels have attractive pictures and will brighten our life. Author's Introduction Born in1775,Jane Austen published four of her six novels anonymously(匿名地),and she passed away in1817.Her work was not widely read until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and her fame grew from then on.Known for her amusing,clever and sharp insight into social traditions,her novels about love, relationships,and society are popular.In novels such as Pride and Prejudice,Mansfield Park and Emma, she developed her careful analysis of life back that time through descriptions of the middle class in small towns.Her sharp descriptions of ordinary people have given her novels timeless popularity.She has earned a place in history as one of the most loved writers of English literature. 21.The novel Persuasion is________. A.a love story B.no longer published C.mainly about advice on speaking skills D.based on Jane Austen’s real experience 22.Why does Anne Elliot choose not to marry Frederick Wentworth? A.Because she doesn't like him anymore. B.Because she is convinced to do so by her friend. C.Because she is afraid that he will die in the Napoleonic Wars. D.Because she doesn't think he is rich enough to support her family. 23.We know from the passage Jane Austen's works________. A.have disappeared from the market B.are about the life of the middle class in big cities in England C.focus on the life of the middle class in small places in her days D.have brought her great popularity she always wanted to have

河北省沧州市2019届高三4月模拟联考语文试题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考试 语文 2019.4 本试题卷共8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建设智慧社会是我国在新时代把握信息化带来的重大机遇、以信息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智慧社会作为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智慧城市等各种智慧系统的总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 回顾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三条相辅相成、相融相生的主线.数字化奠定基础,实现数据资源的获取和积累;网络化构造平台,促进数据资源的流通和汇聚;智能化展现能力,通过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呈现信息应用的类人智能,帮助人类更好地认知复杂事物和解决问题。当前,我们正在进入信息化新阶段,即以数据的深度挖掘和融合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化阶段,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呈现融合发展新态势。信息化新阶段已经开启的一个重要表征,就是信息技术开始从助力经济发展的辅助工具向引领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转变,进而催生一种新的经济范式数字经济。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网络化重构和智能化升级为前提,其重要表现形式就是社会活动在人、机、物三元融合环境中的高度智能化,从而形成智慧社会。 我国前期的信息化建设在各个领域积累了大量数据。当前,新的数据更是呈现指数增长态势。然而,要实现从数据大国向数据强国转变,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对高质量海量多源异构数据资源的迫切需求,数据的“盘活”和“赋能’’是我们面临的两大难题。所谓“盘活”,关键是要解决数据开放、流通、共享的问题。“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不同系统、不同领域的数据实现大范围的流通与融合,才能实现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从而赋予人类观察事物的全方位视角。而“赋能”则是要形成高效分析应

届南昌市高三四校联考英语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四校联考 (南昌一中、南昌十中、新建二中、安义中学) 2008 届高三英语试卷 考试时间:120 分试卷总分:150 分 第I卷(选择题共115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30 分) 第一节(共5 小题;每小题1.5 分,满分7.5 分) 听下面5 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 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 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 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y did Jenny go to Paris? A. She went there for wedding holiday. B. She went there for a new job C. She went on business there. 2. Why doesn ' t Jim go to concert? A. He doesn ' t like concert B. He is ill in hospital. C. He will go to pick his grandpa up at the airport. 3. What impressed the woman most? A. The Summer Palace. B. The Great Wall. C. The Temple of Heaven. 4. What does the woman suggest? A. The man should spend more time on it. B. The man should take another English course. C. The man should learn from his classmates. 5. 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do? A. He is going to stay at home. B. He is going for a picnic. C. He is going to the party 第二节(共15小题;第小题1.5 分,满分22.5 分) 听下面5 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庆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来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 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 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 段材料,回答第6~8 题。 6. Why did Mr Cook want to speak to Mr White?

2019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语文科试题 本试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若想要叙述整个世界的历史,不偏不倚地讲述整个人类的故事,便不能仅仅依靠文字。因为世界上只有部分地区拥有文字,大多数地区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都没有发展出文字。书写是人类在发展后期才 取得的成就,直至近代,即使一些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在记录自己的忧虑与渴望时,使用的载体依然不 仅有文字,也包括物品。 ②一部理想的历史记录应该把文字和物品结合起来,但在很多情况下这是无法完成的。最能清楚地表 现文字历史与非文字历史不对称的例子也许是库克船长的探险队与澳大利亚土著在植物学湾的第一次相遇。在英国方面,我们对这一特殊的日子有科学记载及船长日志为证,而在澳大利亚方面,他们仅有一面木制 盾牌。如果我们想要重构那一天的真实情境,就需要像对待那些文字记录一样,深入而严谨地对这面盾牌 进行研究和解读。 ③除了双向误解之外,还有由胜利带来的有意或无意的扭曲。历史通常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尤其在只 有胜利者知道如何书写的时候。至于失败者,那些被征服或毁灭的社会,通常只能通过物品来讲述事件。 当我们研究有文字的社会与无文字的社会之间的接触时,需要参考的则不仅是文字,也应包括物品。 ④这些全部知易行难。通过文献解读历史是人们熟知的程式,数百年来我们已经学会该如何判断文字 材料的坦白、失真与诡计。而对于物品来说,当然也有考古学、科学和人类学的专业知识结构来帮助我们 提出关键性的问题,但我们还必须加上一定程度的想象,才能构建出这些物品的前世今生。我们需要借助 尽可能丰富和诗意的想象,才能真正理解它们所传达的深刻内涵。 ⑤这是我们了解许多文化的唯一途径。这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过程,这些历经层层文化 转译的物品需要再次被严格审视,重新想象。 ⑥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解读和欣赏是“通过文物看历史”的关键,对过往文化的重建是理解人类共性的 基石。启蒙时代的收藏家与学者们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既仰赖对史实的科学排序,也发挥了诗意地 进行重建的罕见能力。 ⑦通过物品思考历史或去了解一个遥远的世界,是一种诗意的重构过程。我们承认自己所确知的事物 有限,因此必须找到一种全新的认知方式:既然,这些物品的制作者从根本上说都是和我们一样的人类, 那么,我们理应能够解密他们制造这些物品的用意及用途。有时,这甚至是了解世界的最佳方式,不只针 对过去,也包括现在。我们是否真能了解他人?也许可以,但一定要借助诗意的想象,再结合严谨获取和 归纳的知识。 ⑧用物品来讲述历史,不能缺少诗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叙述历史时,文字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因为文化发展不平衡导致只有在人类发展后期文字才开 始发挥作用。 B.一部理想的历史记录应当靠文字和物品的结合来记录,尤其是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记录自己的历史时更是如此。 C.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地位的不平等使只凭文字叙述历史变得不客观公正,而物品可以消除这种有意无意的扭曲。 D. 相对于人类熟知的通过文字解读历史的方式,借助物品时还需要加入诗意的想象才更能理解它们传 达的内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整篇文章论述的是“通过文物看历史”时必备的认知能力——想象力的问题,以前后对比组织结构,以大量史实支撑观点,极有说服力。 B.前三段分别从文字叙述历史的局限性、历史事件双方的文字不对等、战争双方的记录文字不对等方面论述研究历史时所用方法的必然性。 C.文章的第④段是个过渡段,指出人们对通过文献解读历史的方式很熟悉也很擅长,而要通过物品解读历史却有一定难度,因为这要借助想象。 D.文章的后四段反复强调想象在借助物品解读历史时的巨大作用,由“唯一途径”“关键”“全新的认知方式”等词句可以看出作者思维的轨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除了借助想象去构建物品承载的历史,我们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去了解一些文化,而这种想象不可避免地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过程。 B.乾隆研究他喜欢的一枚玉璧,推测其用途并作诗纪念这一过程,方法值得肯定。这一事例可以作为“用物品来讲述历史,不能缺少诗人”的证明。 C.物品和文字对历史记录同等重要,离开两者中任何一个去还原历史都意味着失真和变形,由此可知现在所见相当多的历史记录都是不准确、不真实的。 D.诗意地重建历史依靠的是丰富的想象,这种想象建立的基础是物品制造者和研究者同样 是人类,而诗意的想象有时可以成为了解世界的最佳方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雾中偶记茅盾① 前两天天气奇寒,似乎天要变了,果然昨夜就刮起大风来,窗上糊的纸被老鼠钻成一个洞,呜呜地吹起哨子,——像是什么呢?我说不出。从破洞里来的风,特别尖利,坐在那里觉得格外冷,想拿一张报纸去堵住,忽然看见爱伦堡那篇“报告”——《巴黎沦陷的前后》,便想起白天在报上看见说,巴黎的老百姓正在受冻挨饿,情形是十分严重的话。 这使我顿然记起,现在是正当所谓“三九”,北方不知冷的怎样了,还穿着单衣的战士们大概正在风雪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