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际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多维审视

国际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多维审视

国际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多维审视

〔摘要〕与资本主义国家过分强调个体利益与资本自由的经济制度体系相比,中国以“结合”为特征和以

“平衡”为实现机制的经济制度,为社会整体与个体良性互动提供了制度支撑;与资本主义国家过分强调对立、

制衡、优胜劣汰的政治制度设计相比,中国以统一、同心、协同并进为特征的制度设计,传承和优化了传统家国体制巨大的社会凝聚力、平衡力和再生力;与资本主义固有本性形成的“生死竞争”逻辑相比,中国以“和谐共存”为主要特质的制度安排,培育了传承中国传统生存智慧、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心理认同基础、基本行为理念与核心价值观念。〔关键词〕经济危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比较优势〔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2)02-0010-05

谢永宽1,刘志礼2,张俊芳1

(1.大连海事大学,辽宁

大连116026;2.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连

116024)

〔收稿日期〕2012-02-0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良性互动研究”(11BZZ016),负责人魏晓文;教育部青

年基金项目“中国政党建设中的‘同心’思想与实践研究”(12YJC10044),负责人刘志礼。

〔作者简介〕谢永宽(1977-),男,辽宁朝阳人,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刘志礼(1977-),男,辽宁朝阳人,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生。张俊芳(1951-),女,山东高唐人,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发端于2008年的国际经济危机蔓延、冲击以来,资本主义国家制度体系的固有缺陷再一次充分暴露,这为我们多维审视、理性看待、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具有现实意义的参照体系。一、与资本主义国家过分强调个体利益与资本

自由的经济制度体系相比,中国以

“结合”为特征和以“平衡”为实现机制的经济制度,为社会整体与个体良性互动提供了制度支撑

众所周知,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体系,建立在其

所谓的“经济人”假设基础之上,“经济人”在完全理性的支配下,能做出有利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选择。这种制度体系与实现机制只关注了个体作为“经济人”的本性,而忽视或简化了其作为“社会人”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在极大地增进效率的同时,却无法有效协调社会整体与个体互动发展的关系,实际上只实现了个体利益、

短期利益,而损害了整体利益、长期利益,更损害了人的“关系利益”,无法真

正解决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以2008年以来的国际经济危机来看,处于风暴中心的美国,经济上采取了转移中低端产业至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内部产业结构出现明显的空心化趋

向,制造业从业人员和产值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明显下降。产业结构变化导致一小部分人员收入迅速提高的同时,大部分劳动者收入普遍下降。然而,美国人的社会消费并没有下降,而是通过信贷来保

持其日益高涨的消费热潮,最终导致危机爆发并席

卷全球。此外,从希腊发生主权债务危机后政府与民众的拉锯式冲突,以及在世界范围产生重大影响的“占领运动”及政府反映来看,资本主义框架内,无法完成个人与整体、当前与长远利益的协调。显然,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赖以存在的思想理

论困境与制度安排。10--

资本主义由于片面强调个体与短期利益的制度设计,导致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安排,避免了由于单纯强调某一方面导致失衡而出现危机,或者尽量通过平衡而缩小出现危机的可能性。这样的制度安排,一方面,要体现在“社会人”的生活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对自身生活幸福感受的不断提升,以及对未来生活希望指数的持续增加;另一方面,要体现在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以及社会整体心理认同度的持续增强。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不断体现社会主义本来所具有的优势。由此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首先体现在其能够为奠定社会主义社会整体与个体良性互动提供基本制度支撑。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既保证了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体现国家整体和长远利益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实施,又为社会个体层面经济利益的充分实现奠定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为实现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职能的有机结合与良性互动奠定了体制基础,可以既发挥市场机制调动个体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效率提高的优势,又发挥国家宏观调控职能以协调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兼顾整体与个体、当前与长远利益,增强社会整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优势。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不断完善,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显然,这样的制度安排,既保证了中国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发展方向,又为个人实现经济利益诉求、满足生活需要、追求生活幸福提供了现实可能与实现途径;既关注“经济人”的现实要求,也关注“社会人”在社会关系中的体验过程。

我国当前这种以“结合”为鲜明特征的制度体系,传承和创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很多优秀思想,使这种制度本身优势的发挥更加具有历史、理论与现实基础。实际上,资本主义能够取得先发优势,在于资本在特定制度和技术条件下创造更多的价值,资本家又在各种社会压力下自愿或不自愿地让渡一部分价值,使得社会大众生活条件逐渐改善。而资本贪婪的本性,决定了这种活力最终必然导致其通过对人民生活、国家政权等的全面控制,获得更多的价值。因此,社会主义要避免这种局面出现,必须既要让包括资本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活力充分

迸发,又要有效“节制资本”。中国目前的制度设计,正是继承了传统中国“抑商”理念而力图实现“节制资本”的意愿。长期以来,我们在批判传统的过程中,过分强调了“均贫富”、“不患寡而患不均”、“重农抑商”等思想中“平均”、“限富”的负面影响,忽视了其所包含的积极意义。实际上,传统中国的这些政策,既有“节制资本”以限制其过度扩张以致控制国家的一面,也有承认差别基础上限制贫穷以使普通百姓足以养生的一面。这两方面的有效结合,则保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今天中国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安排,同样在努力寻求社会个体与整体的有效结合,而避免出现资本失控的局面。

我国当前这种以“结合”为鲜明特征的制度体系,主要通过“平衡”的机制实现其目标设计。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我们的目标要实现“共同富裕”。中国社会的现实,决定了我们只能由共同贫穷逐渐实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表明,我们基本上实现了由贫穷到富裕过程中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作用与国家职能以及多种生产要素的平衡与互动。实际上,正是这样一种实现机制,保证了中国在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瓦解后,能够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保证了中国在拉美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照搬“华盛顿共识”而陷入困境的同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当然,目前我们所面临的两极分化等风险,从实现机制上来说,正是由于这种平衡机制没有有效发挥作用的体现,这些问题的解决,也应该通过制度的完善使平衡机制真正发挥作用。

二、与资本主义国家过分强调对立、制衡、优胜劣汰的政治制度设计相比,中国以统一、同心、协同并进为特征的制度设计,传承和优化了传统家国体制巨大的社会凝聚力、平衡力和再生力

以“经济人”假设为出发点的资本主义国家制度体系,无法摆脱个体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客观事实,所以,其制度设计除了建立私有制、自由市场经济,也发展了其所谓的自由民主政治制度体系。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民主政治制度体系基于纯粹的竞争逻辑考量,强调相互制衡、对立斗争、优胜劣汰。具体来说,表现在其以“相互制衡”为原则的国家权力运行体系、以“对立斗争”为原则的政党关系体系、以“优胜劣汰”为原则的个体权利实现体系。

显然,不同利益集团在议会制下,只有局部利益,没有整体利益。这种建立在市场基础上的议会制、选举制、三权分立、司法独立等所谓的民主制度设计,造成军工、金融、律师等利益集团主导政治过

11

--

程。今天的资本主义国家,实际上已经无力约束军火工业、金融寡头和跨国企业对本国经济、政治的操纵,这种力量正企图控制世界经济与政治走势。所以,这样的制度设计形式上体现了资本主义所说的民主,并通过选举等机制表面上保障了个体权利的实现。但事实上却造成了各个层面的对立、冲突与争斗,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是对自然的无限索取与破坏,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是彼此的孤立与排斥,表现在政党关系上是相互间的倾轧与拆台,表现在国家间的关系上是征服与剥夺,等等。

此轮经济危机发生以来,我们看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种种表现,充分反映了其强调相互制衡、对立斗争、优胜劣汰的政治思维逻辑与自私的、霸权主义的制度设计。美国发生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再一次表明,美国社会实际上掌握在华尔街的资本家手中。而资本家通过政治捐款、游说等方式左右政局的趋势却愈演愈烈。2010年1月21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作出重大判决,以五票赞成、四票反对,取消已实行六十三年的竞选财务法,即解除对企业和工会在美国政治竞选中提供资金的限制。这就意味着,美国的钱权交易彻底实现自由了。这种把金钱干预政治说成是保障言论自由的权利,暴露了美国金钱政治的本质。面对各种生态环境风险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美国多次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加拿大也于2011年12月12日宣布正式退出,给国际社会抑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蒙上了阴影。毫无疑问,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种种具体政策与体制,使社会处于分裂与争斗的恶性循环状态中,无法为真正促成全体社会成员的同心协力、实现整个社会的共同愿景提供根本政治前提、有效体制保障和现实机制支撑。

从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制度,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现实国情和国际环境等基本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这个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所面临的主要任务,这是最重要的国情。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决定了中国社会要完成复兴中华民族、实现现代化和民富国强的政治目标,这就需要我们的社会制度既能实现广泛而有效的社会动员,把人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增强社会的活力,又能将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在短时间内改变落后面貌。因此,中国的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实现机制。

第一,保障科学发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有效保障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首先,保障了中国发展的社会主义性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体政治体制等一系列制度安排,从政治、法律等多方面确立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国家性质、政体形式、领导体制以及发展目标的实现方式等。这一系列制度安排,从根本上保证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各种目标的逐步实现提供根本政治前提和有效体制保障。其次,保障了中国发展的科学性特质。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逐步转变为日益富强的国家,从一个“革命型”国家逐步过渡到“发展型”国家,从一个强调阶级斗争、忽视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家,过渡到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发展是硬道理”,再到逐步强调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等,这一系列探索、尝试、转变、提高的过程本身,就体现了事物发展所包含的科学性特质,而这种特质在中国的现实条件下,是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得以保障和实现的。

第二,提供组织保障。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一套完整高效的领导体系、组织形式、动员方式,保证了党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过程中的坚强有力领导。以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制度,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强大的领导力、组织力和动员力,可以把政治组织资源、经济社会资源集中高效动员起来,政党、政府、企业、人民群众齐心协力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没有牵扯和掣肘,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迅速做出决策并付诸实施,这种优势是任何资本主义国家所不可比拟的。

第三,奠定群众基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尤其表现为其决策机制的优越性,决策机制的基础是群众路线,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决策要不断地接受群众和实践的检验。”〔1〕(P73)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其优良传统作风之一。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

“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2〕(P1094)“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重大成绩的一大法宝。对于中国社会来说,最大的、最根本的、最不可或缺的政治优势就是人民的认同与支持。”〔3〕(P33)时至今日,中国社

12 --

会、中国政府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高效的联系党和国家与人民群众的具体制度和决策机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可以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于建设和改革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能够充分发挥。

历史经验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选择与完善的过程,既在于传承和优化了中国传统家国体制巨大的社会凝聚力、平衡力和再生力,及其在稳定和建设统一国家中的基础性作用,也在于为中国在当代条件下通过社会主义方式实现发展目的、通过发展实现社会主义追寻的价值意愿,进而实现中国发展与社会主义的良性互动,提供根本政治前提、有效体制保障和现实机制支撑。

三、与资本主义固有本性形成的“生死竞争”逻辑相比,中国以“和谐共存”为主要特质的制度安排,培育了传承中国传统生存智慧、符合事物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心理认同基础、基本行为理念与核心价值观念

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其历史传统和文化特征的积淀与延伸,而制度建立、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也培育了制度自身得以存在并运行的文化。一定意义上来说,这种制度条件下发展形成的文化也决定了制度本身具有的优势。资本主义制度下形成的文化,决定了其具有阶段性、局部性的优势,这种优势与特定的技术相结合,能够产生即时性效果。但是,这种文化却无法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包容多样、协同并进的整体愿望。此次经济危机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内外政策,又一次清楚地表明,面对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困境,资本主义制度条件下形成的西方社会的认同基础、行为理念、核心价值,却无法担当人类社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任。而且,从根本上来说,正是这种单纯以满足社会个体心理诉求的思想理念,导致了人类社会尤其是西方国家在主导世界的过程中,制造了包括自然生态、社会发展、人的内心世界等各方面的危机与困境。然而,在目前的情况下,西方国家假以其发达的物质世界,仍然固执地向其它国家推广其所倡导的价值观。所以,即使在西方国家,即使是当代科学世界的巨人,也难免会怀疑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和实现可能。当代著名天体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曾向全球网民提出了一个长期萦绕在他心头的疑问:在一个政治、社会和环境乱象纷呈的世界里,人类如何才能继续生存

100年?

毫无疑问,这里的原因不可能是单一的。然而,现代社会尤其是西方国家主导其行为的基本理念则不能不说是极其重要的原因。这一理念就是其所崇尚的“斗争哲学”。回顾西方世界的历史,可以发现,“经由达尔文进化论特别是斯宾塞社会进化论的播撒,生存斗争、适者生存的理念开始风靡整个现代西方世界。”〔4〕(P119)“文明冲突论”也无非是这种争斗崇拜的更新版。面对自身的经济危机以及中国的发展,西方国家各种形式的“中国威胁论”此起彼伏,其背后的逻辑就是这种“非生即死”的“斗争哲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其理论基础,立足于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发展现实之上。因此,这一制度逐渐培育了使其能够持续存在的思想文化体系与实现方式,表现为这种制度所要求的心理认同基础、核心价值观念与基本行为理念等方面。

第一,心理认同基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社会主义的价值诉求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的道义基础,即马克思鲜明而坚决地宣称的为工人阶级也即社会大众的根本利益辩护;二是社会主义的终极关怀,即实现人的彻底解放,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的产生、运行及其历史命运的分析入手,揭示出由于资本的统治而产生了许多矛盾与困境: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那些关系中也产生贫困;在发展生产力的那些关系中也发展一种产生压迫和剥削的力量;在促进人自身发展的关系中也产生了人的“异化”。这些矛盾与困境是资本主义无法根本解决的。正是在这样的分析基础上,马克思给出了他的解决方案——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即用一种可以避免由于资本统治而产生一系列困境的发展方式取代原有的资本主义生产和发展的方式,用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

—共产主义来取代资本主义。“在这个制度之下,当代的阶级差别将消失;而且在这个制度之下——

—也许在经过一个短暂的,有些艰苦的,但无论如何在道义上很有益的过渡时期以后,通过有计划的利用和进一步发展一切社会成员的现有的巨大生产力,在人人都必须劳动的条件下,人人也都将同等地、愈益丰富地得到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发展和表现一切体力和智力所需的资料”。〔5〕(P330)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共产主义,是资本统治之下产生的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力量,在当时的条件

13

--

下,就是处于贫困状态的绝大多数的工人阶级,所以马克思明确宣告为工人阶级辩护,也就是依靠广大的劳苦大众。从这里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实际上不仅指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和基本方式,更重要的在于指出了发展的道义基础和终极目标,并实现了二者有机的、现实的融合——

—发展与社会主义的良性互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理论基础的。所以,这一制度因为具有了基本的道义基础、坚实的阶级基础、广泛的群众基础,而本质上产生了人们对其向往的心理认同基础。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过程得到证明。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新中国的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历经曲折而不断发展到今天,都离不开深藏于社会大众内心深处根本性的心理认同。

第二,基本行为理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容组成与结构体系中,我们会发现,诸如公有制为主体和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市场经济发挥基础性作用与国家宏观调控有机结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共同发挥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国两制等等,这些制度设计与安排,内在地体现了既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基本行为理念。这些理念表现为我们所追求的“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合作”、“共赢”等,这些理念具有中国品质、中国作风,是中国人为人处事自觉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也有利于解决如今世界所面临的种种纷争与矛盾冲突,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这种基本行为理念,必然由此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第三,核心价值观念。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始终注意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培育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中国共产党所发展的这

种核心价值观念,主要表现为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共产党所提出和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念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这种核心价值观念,寓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构体系之中,既是这种制度设计与具体安排的内在价值诉求,又要通过这种制度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才能得以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充分体现。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其独特的内在结构与作用机理上,还体现在其所追求的价值观念上。

诚然,当代中国的制度设计所具有的独特优势的充分发挥,离不开这种制度体系内部组成部分的有效结合与相互促进,离不开各种具体体制和机制的优化与实行,离不开对科学技术等人类社会发展优秀成果的合理吸收与运用,更离不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文明程度的逐步提高。当前阶段,我们仍然面临来自资本主义制度物质技术、传播手段等层面的先发优势,利益驱动、文化影响等层面的不对称优势,所造成的物质、技术、制度、文化等层面的安全问题,但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优势力量的对比会逐渐发生变化,其所具有的优势会成为一种现实力量,帮助我们克服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困难。

参考文献:

〔1〕胡鞍钢.中国的制度优势何在〔J〕.人民论坛,2010,(7).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辛鸣.守住中国政治优势的根本〔J〕.人民论坛,2010,(11).

〔4〕王治河,樊美筠.第二次启蒙〔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王建军

14 --

危机公关管理制度

危机公关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了降低危机对企业的损害程度,减少企业的缺失,爱护与所在国社会公众的良好关系,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危机对应方案的预备 1. 明确对危机的态度。 2. 组建危机治理小组。 3. 分析公司潜在的危机形状。 4. 制订预防危机的各种计策。 5. 为处理每一项潜在的危机制定具体的战略和战术。 6. 组建危机操纵和检查专案小组。 7. 确定可能受到危机阻碍的所在国公众。 8. 为最限度减少危机对公司信誉的破坏,建立有效的传播渠道。 9. 把有关打算落实成文字。 10. 按照有关打算进行持续地预演。 11. 为确保处理危机时有一批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平常应对有关职员进行培训。 第三条危机公关传播方案的制定 1. 在危机发生时,将所在国公众利益置于首位。 2. 把握报道的主动权,以公司为第一信息来源。 3. 确定传播所需的媒介。 4. 确定媒介需要传播的外部其他重要公众。 5. 预备好背景材料,并持续按照最新情形予以补充。 6. 建立新闻办公室,作为新闻公布会和媒介索取最新资料的场所。 7. 设置危机新闻中心,在危机期间为公司和新闻记者服务。

8. 确保公司内有足够训练有素的公关人员应对媒介和所国公众所打来的电话。 9. 安排一名高级公关代表协助危机操纵中心处理有关事宜。 10. 预备一份应急新闻稿,留出空白,以便危机发生时可直截了当补充后发出。 第四条危机应对措施 1. 在危机发生时,以最快的速度建立危机操纵中心,充分利用受过训练的高级人员,以实施操纵和治理危机的打算。 2. 使新闻办公室持续了解危机处理的进展情形。 3. 设置热线电话,以应对危机期间外界打来的各种电话,选择通过训练的人员负责接听热线电话。 4. 了解所在国公众,倾听他们的意见,并确保公司能了解公众的情绪。 5. 邀请公平、权威的机构关心解决危机,以协助公司保持在所在国公众中的信任度。 6. 把情形报告给总部。 第五条危机传播准则 1. 危机发生后要尽快地公布背景情形,表示公司所做的危机传播预备,预备好消息准确的新闻稿,以告诉公众发生了什么危机,公司正采取什么措施来补偿。 2. 确切了解事故的真正缘故后才可对外公布消息,不公布不确切的消息。 3. 宣布召开新闻公布会的时刻,尽可能地减轻公众电话询咨询的压力,做好新闻公布会的全部预备。 4. 在危机传播中,幸免使用专业术语,应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讲明情形。 5. 确保公司在处理危机时有一系列对社会负责的行为,以增强社会公众对公司的信任度。 第六条与有关利益受损者沟通 1. 了解情形,承担责任。认真了解受害者的情形,实事求是的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向受害者表达歉意。 2. 倾听意见,赔偿缺失。平复的倾听被害者的意见,了解有关缺失的赔付要求。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 答: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命题角度二: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命题角度三: 请结合以上材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体系的关系的关系?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沦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四、十八大报告中的首次提出: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 注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

国际经济法学第07章在线测试

《国际经济法学》第07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49:36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国际货币法律制度是( )的三个方面主要内容之一。 A、国际经济法 B、国际货币金融法 C、国际投资法 D、国际技术转让法 2、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 )为中心的战后国际货币体系。 A、黄金 B、美元 D、特别提款权 C、欧元 3、在间接参与型国际银团贷款中,常见的贷款转让方式不包括( ) A、权利让与 B、转贷款 C、代理 D、合同更新 4、国际定期贷款协议一般规定贷款货币提取国为 ( ) A、合同签订地国 B、贷款人所在地国 C、借款人所在地国 D、贷款货币发行国 5、在间接参与型国际银团贷款的以下各种方式中,参加贷款银行不能直接请求借款人偿还贷款的方式是( ) A、更新或替代 B、转贷款 C、转让 D、匿名代理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特别提款权可以用于( ) A、作为国际储备 B、办理政府间的结算 C、偿还基金组织的贷款

D、私人企业之间持有和使用 2、下列哪几项属于国际金融法的调整内容?( ) A、国际借贷关系的法律制度 B、跨国直接投资的法律制度 C、国际证券投资的法律制度 D、跨国银行管制的法律制度 3、国际商业银行定期贷款涉及到的收费包括( ) A、管理费 B、代理费 C、承诺费 D、杂费 4、国际项目贷款可能涉及的风险有( ) A、建设和完工风险 B、经营风险 C、市场风险 D、政治风险 5、为了防范国际项目贷款风险而需要签订的协议有( ) A、完工担保协议 B、借贷协议 C、先期购买协议 D、提货或付款协议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本题空白。您可以直接获得本题的1分) 2、(本题空白。您可以直接获得本题的1分)

国际经济法领域的其他法律制度题库1-0-8

国际经济法领域的其他法律制度题库1-0-8

问题: [单选]在2013年的广交会上,李奇于4月6日展示了其新发明的产品,4月15日,李奇在中国就其产品申请发明专利(后获得批准)。6月8日,李奇在向《巴黎公约》成员国甲国申请专利时,得知甲国公民已在6月6日向甲国就同样产品申请专利。下述选项哪个是正确的?() A.自4月6日到4月15日期间,李奇展示的新发明是不受保护的,因为尚未申请专利 B.如李奇提出优先权申请并加以证明,其在甲国的申请日至少可提前至2013年4月15日 C.甲国不得要求李奇必须委派甲国本地代理人代为申请专利 D.甲国应当批准他李奇的专利申请,因中国已批准了他的专利申请 本题考查国际经济法领域的其他法律制度--知识产权的国家保护。A错误,依《巴黎公约》第11条的临时保护原则,展览之日也可受法律保护。2013年4月6日是展览之日,所以是具有意义的。B正确,依公约第11条有关优先权的规定,李奇在甲国的申请日可以提前到4月6日,所以,该选项中说至少可以提前至2013年4月15日是正确的。C错误,国民待遇的例外是各成员国在关于司法和行政程序、管辖以及选定送达地址或指定代理人的法律规定等方面,凡工业产权法有所要求的,可以保留。D错误,依公约第4条及第6条的规定的独立性原则,各成员国依本国法决定,而不应受原属国或其他任何国家就该申请作出的决定的影响。

问题: [单选]国际融资担保存在多种不同的形式,如银行保函、备用信用证、浮动担保。依国际惯例,关于各类融资担保,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备用信用证项下的付款义务只有在开证行对借款人的违约事实进行实质审查后才产生 B.大公司出具的担保意愿书具有很强的法律效力 C.见索即付保函独立于基础合同 D.浮动担保的担保物在任何期间均处于不确定的浮动状态,但担保权的行使应有明确、固定的标的物 本题考查国际经济法领域的其他法律制度--国际融资法。适用于备用信用证的UCP600也将信用证与基础合同严格区分开来,A错。担保意愿书应作通常意义上的理解,一般并不构成法律上的保证,而仅仅是愿意提供担保的一种意思表示,B错。见索即付保函是一种银行保函,出具保函的银行只要接到相关权利人的书面索赔请求就产生支付保函项下款项的义务。这种保函具有突出的独立性,与基础合同严格区分开来,C正确。浮动担保起源于普通法系国家,并在当今国际融资交易中被广泛地运用。我国法律中部分地采用了该制度,为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一种融资途径。浮动担保的特点之一是用于担保的财产的价值是不固定的,可以包括担保人现在和未来的收益等。浮动担保的担保物在担保期间处于不确定的浮动状态,但担保权的行使应有明确、固定的标的物,D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以下哪些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的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政治体制。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各司其职,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各项权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行使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在同级国家机关中居于最高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一起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人民代表大会有哪些职权? 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省、自治区、直辖市等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决定权是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程序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的权力。

企业公关危机管理办法

集团危机处理管理办法(草案)为快速、有效地应对危机,合理调配公司各方资源,以规范化流程控制危机事件的影响,提高集团公司对于突发危机事件的应变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危机事件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维护集团的良好形象和信誉,努力营造有利于集团公司发展的良好社会舆论环境,根据集团公司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危机事件定义 本制度所指的危机事件,为集团公司在正常运营中突发性的,危害到公司信誉形象和业务发展,需要立即做出反应并紧急处理的事件。 危机事件可分为事件类危机和媒体类危机,两者有时混合出现。 事件类危机是由于企业产品、服务、信誉、管理等环节出现问题,或者是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如政府、客户、合作伙伴等形势发生剧烈变化,影响到企业发展的事件。 媒体类危机往往源自媒体负面报道,或者是媒体的传闻,与企业的品牌和公众形象直接相关,同时可能对经营业务产生潜在或直接的冲击和影响。 二、危机事件管理的原则 处理危机事件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1、及时沟通原则 在集团公司内部建立一个危机通报制度,各部门应该经常沟通,把有可能出现危机的情况通报给公关管理部门,以做到有备无患。如遇危机事件发生,应及时通报所发生危机事件的情况。 2、正视与重视原则 如遇危机事件发生,应正视并高度重视突发事件,不逃避、

不轻视。首先做好内部员工的沟通和思想稳定工作,防止正常工作受到影响;其次要了解危机根源,启动危机处理程序,及时处理直接危机以防扩散;此外,还要启动危机公关程序,消除外部品牌传播中的负面影响。 3、快速反应原则 对发生的危机事件,应做出迅速敏捷的反应,制定应对解决方案,争取主动权,控制事态发展方向。 三、危机事件管理组织体系 (一)集团危机事件管理领导小组 集团设危机事件管理领导小组,由集团总裁担任组长,分管行政管理副总裁任副组长,成员由集团办公室、人力资源部、法务部、审计部、财务部、等相关部门及所属公司负责人组成。 危机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1、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集团范围内的危机事件应急工作; 2、迅速调集一切必要的资源,组成运转高效的应急反应系统; 3、与相关部门建立和保持热线联系渠道,负责与新闻媒体、政府部门的联系沟通,必要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情况,并请求主管部门支持,协调相关新闻报道; 4、收集并分析各类危机信息,提出消除危机事件及其负面影响的措施; 5、组织人员迅速面对公众开展协调工作; 6、组成公关团队进行媒体公关; 7、组织协调内部员工、统一思想。 (二)集团危机事件管理领导小组办事机构职责 集团危机应急领导小组日常办事机构设在集团危机管理部,在集团应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工作。其主要职责: 1、指导和协助集团及所属公司、有关部门做好危机事件的

综合法律知识-国际经济法和涉外经济贸易法律制度

综合法律知识-国际经济法和涉外经济贸易法律制度 一、单选题(本大题13小题.每题1.0分,共13.0分。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贸易术语中,卖方承担最大责任的是( )。 A DDU B DDP C DES D DAF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考核的考点是D组贸易术语。根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规定,D组有五个术语,即DAF、DES、DEQ、DDU和DDP,卖方须承担把货物交至目的地国所需的全部费用和风险。其中,卖方责任最大的术语是DDP。它是唯一一个需要卖方承担进口报关责任及费用的术语。 第2题 《反补贴条例》并不禁止所有的补贴,受到调查和采取反补贴措施的补贴必须具有( )。 A 一致性 B 广泛性 C 反向性 D 专向性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考核的考点是《反补贴条例》所禁止的补贴。根据《反补贴条例》的规定,《反补贴条例》并不禁止所有的补贴,受到调查和采取反补贴措施的补贴,必须具有专向性。 第3题

《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按照( )形成了E、F、C、D四组较为系统的贸易术语体系。 A 卖方承担义务的大小 B 承运人义务的大小 C 交货地点的不同 D 风险承担的不同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考核的考点是《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划分E、F、C、D四组术语的标准。《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共有13个术语,共分E、F、C、D四组,这四组术语是按照卖方承担义务的大小划分。 第4题 在我国,反倾销税的执行机关是( )。 A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 B 海关 C 商务部 D 财政部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反倾销税的征收。我国《反倾销条例》第38条规定:“征收反倾销税,由商务部提出建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根据商务部的建议作出决定,由商务部予以公告。海关自公告规定实施之日起执行。”可见,反倾销税的建议权在商务部,决定权在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执行权在海关。 第5题 在《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用于表示“卖方所承担的风险与责任最大”的国际贸易术语是( )。 A DDP B FC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 篇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 今天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辛向阳做客人民网理论频道,以“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为题,与网友在线交流。在回答网友提问时辛向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三个层面的内容构成,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这三者之间有机贯通,紧密联系。 有网友问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又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可以说构成了一个制度的体系。这些制度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辛向阳指出,作为一个制度体系肯定是分成一个不同的层面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三个层面的内容构成:第一个层面是根本政治制度。也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什么要作为我们的根本政治制度来看待?因为它体现了我们社会主义制 度的优越性和最本质的一面,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

性的特点。我们建立和实行这个根本的政治制度,应该说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流血牺牲,为人民民主长期奋斗取得的一个伟大的胜利,反映了全国各族人们共同的愿望。这个问题上我们一直强调我们绝不搞西方的议会制,也不搞两院制,我们根本的政治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个层面就是基本制度。基本制度包括三个主要的方面,一个是基本政治制度,还有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第三个就是基本经济制度。也就是说,在基本制度方面它又包括三点。 第一是基本政治制度,它是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础之上的,也就是它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的。基本政治制度还有三个内容,一个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再一个就是民主区域自治制度,还有一个是基层群众自治政治,它构成了一个基本的政治制度。这三个基本政治制度反映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性。反映了我们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性,所以我们说作为一个基本政治制度看待的。既然它反映了基本的特性,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它,当然还需要从不同的方面需要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 第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体系,一定不要忘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块,其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法律体系在我们制度里面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文化

危机公关管理制度

危机公关管理制度 1.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建立预警机制能使企业更加主动有效的预防及把握事态发展方向。 2.建立危机分析分级分类机制,凡是遇到危机事件,应分析事件的性质,进行分级分类,根据影响范围,分析可能发展方向和结果,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3.加强公共信息与同行企业经营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的工作。及时掌握外界对企业及产品的反应和评价。了解和关注国家有关职能部门的政策及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向、趋势,使企业能和社会大气候相协调。 4.加强公共关系意识,通过有效的公共关系活动,增强有关职能部门对企业的理解和支持。 5.危机公关的核心在于将危机扼杀在摇篮里,而不是如何在危机出现后化解它,危机公关虽然要以预防为主,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危机防不胜防,因此,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要对突发事件的性质进行准确判断,并迅速找到事件的源头,防止事件扩散,制定应对策略,必须要快速行动。 6.突发事件性质比较严重的,如果拥有政府资源,应在第一时间进行政府公关。为避免谣言四起,应谨慎地实事求是的对外界公布事实真相。谨慎同知情人或当事人接触,冷静听取他们的意见.耐心的做一些专业知识的解释,不要急于替企业辩护,这样容易激怒对方,使双方关系更加紧张,不利于事件的解决。 7.如遇故意捣乱恶意诋毁企业信誉的行为,要据理力争维护企业的形象,必要时应采取法律的手段解决问题。 8.具体操作者没能及时有效的按公司指挥方案操作或谎报真实情况的,且给公司造成直接经济或其他方面损失的有关责任人员,公司将视其责任大小给予相应的处罚。 9.要针对市场各级主管人员进行行业专业知识、政策、法律法规的培训,使之及时掌握并且能进行有效的运用。 10.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公关部人员的职业敏感度,增强责任心,恪尽职守,认真负责。 11.公司各销售部及经销商,应备齐所销售产品的各种证件及检测报告,并及是更新。 12.出现突发事件,当事人应第一时间上报部门负责,由部门负责人制定处理方案递交分管领导审批,并交公关部备案。上报时不能有意夸大严重性或隐瞒事件真相。 13.出现突发事件必须亲自调查了解,按公司要求去处理解决事件。

国际经济法领域的其他法律制度

(以下容均由网上摘录整理) 第二节国际投资法 一、国际投资法概述 (一)国际投资法的概念及形式 国际投资是指资本跨国流动。它可以分为国际直接投资(股本投资)和国际间接投资(财务性投资)。前者是指一国私人在外国投资经营企业,直接或间接地控制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例如,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外商独资企业、BOT(即“建设—运营—转让”)合作方式等。后者是指将借贷资本输出到国外,投资者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例如,债券或股票的投资等。 (二)国际投资法的特点 国际投资法是调整国际私人直接投资关系的国法律规和国际法律规的总称。其特征为:其一,仅调整国际私人投资关系,即自然人、法人和民间组织、企业团体的海外投资。其二,仅调整国际私人直接投资关系,即不包括国际间接投资关系,债券或股票等间接投资由国际金融法来调整。其三,所调整的国际私人直接投资关系既包括私人外国投资者与东道国及其法人、个人间以及同本国政府间的关系,又包括东道国与投资者母国政府间的关系。 (三)国际投资法的渊源 国际投资法的渊源包括国法渊源和国际法渊源。前者指资本输入国和输出国的投资法律。后者指国际投资双边条约、区域性条约、世界性公约、联合国文件、国际投资惯例。双边投资条约主要包括双边投资保证协定和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前者特点是对政治风险的保证,特别强调关于代位求偿权以及处理投资争议程序的规定,这种协定通过换文方式达成。后者又称为促进行保护投资协定,此类协定容翔实具体,实体性规定和程序性规定并举,能够为资本输出国的海外投资提供切实有效的保护。目前,国际围还没有一个全面规国际投资行为的世界性公约,联合国以及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有关国际投资的文件也都是建议性的。目前已经生效的多边国际投资条约仅调整投资领域某些具体问题,如《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简称TRIMs协议)和《解决国家和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公约》。 二、国际投资保护与鼓励 (一)海外投资保险制度 海外投资保险制度是资本输出国保护与鼓励本国私人海外投资国法的制度。1948年产生在美国,目前形成美、日、德三种模式。海外投资保险制度是一种政府保证,其保险人不仅具有政府机构的性质,而且其保险常与政府间投资保证协定密切联系,这是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和民间保险的本质区别。 1、保险人。实施海外投资保险业务的有政府机构、政府公司或公营公司,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摘要:从经济、政治、社会以及文化等多各方面详细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发展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事实证明,中国大陆这三十年来追赶世界先进国家的速度是惊人的,中国的政治制度在效率上打败了西方所有的民主国家。效率是所有政治制度评比的综合指标,效率更高的政治制度就是一个更优越的制度。而高效的政治制度必将为社会其他方面如经济、科技的发展提供更加优异的环境。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个老话题。曾经一个时期,提起这个话题,我们似乎“理直气不壮”,因为我国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发展差距比较大,制度的优越性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仅能从理论上阐释,还得到实践的充分印证;不仅中国人民深切感受到这种制度的优越性,而且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可。 一个曾经一穷二白、积贫积弱的国家,为什么能在60多年之内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人们的思索越来越清晰地汇聚成一个鲜明答案:新中国60年取得的一切成就,归根到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最大政治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究竟“优”在哪里呢? 从经济制度来看,我们不仅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而且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既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注重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比如,2008年下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们反应迅速,果断调整宏观调控政策,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举措,很快初见成效,国际社会给予了积极评价。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说:“在经济困难时期,中国的指挥和控制体系实际上比其他市场经济体系更有效。”法国《欧洲时报》认为:“包括‘制度优势’在内的‘中国特色’已成为中国信心的有力支撑。” 从政治制度来看,我们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一整套政治制度。它既吸收了中

企业危机管理制度

**公司危机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防范和应对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危机,减少危机对公司的危害,维护公司在客户中的信誉与形象,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危机特指:因质量、服务、交付期等被客户投诉或大客户退订以及重大索赔事件。 第三条危机公关应对原则 (一)全公司必须对危机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特别是对危机管理要有清醒的认识,树立“危机是危也是机”的意识,并提高戒备性; (二)必须秉承客户就是衣食父母的原则,把客户利益置于首位; (三)必须坚持“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服务”的及时性处理原则。 第二章危机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第四条公司成立危机公关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由总经理担任,副组长由营销、质量技术等各主管副总经理担任,成员由技术中心、营销计划部、客户服务中心、质管科等单位(以下统称危机公关管理各部门)负责人组成。 第五条公司危机公关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公司有重大影响的危机事件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做出危机处理的重大决策。 第六条公司危机公关管理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本单位范围内的危机应急处理工作并对本单位职责范围内危机事件进行应急处理的协调与指挥、做出危机处理的决策、决定采取的措施。 危机公关管理各部门负责人为本单位危机处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三章危机等级、预防和应急准备 第七条按发生危机后对客户的影响程度和对公司的损失大小,对危机

事件分为以下三类等级: (一)特急危机事件:公司重点大客户发生质量、交付或服务等问题,会造成用户可能停止合作等给公司带来极大损失的严重事件。 (二)重大危机事件:公司大客户或重点客户发生质量、交付或服务等问题,会造成用户退单或进一步给公司带来较大损失的重大事件。 (三)一般危机事件:公司客户发生质量、交付或服务等问题,会造成客户较大抱怨给公司信誉带来负面影响的较大事件。 第八条营销计划部和客户服务中心在各自权限范围内,针对不同的危机等级编制危机应急预案。 第九条应急预案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危机公关工作组的组成和相关人员的职责; (二)危机公关工作组到达现场的时间; (三)危机的应急处理工作方案; (四)危机的监测与预警; (五)危机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 (六)危机预防、现场控制,应急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度; (七)危机应急处理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第十条危机应急预案应当根据危机的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补充。 第十一条公司制定统一的危机预防控制体系。 营销计划部和客户服务中心建立和完善危机监测与预警系统,并指定专人或专门小组负责开展危机的日常监测。 第十二条监测与预警工作应当根据危机的类别,制定监测计划,科学分析、综合评价监测数据,对发现的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危机应及时上报。 第十三条为确保处理危机时有一批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应加强对员

国际经济法国际经济法的其他法律制度

国际经济法第七章国际经济法的其他法律制度 一、本章重要知识点 (一)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 1.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 熟悉《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基本原则(重在理解)、了解《巴黎公约》对成员国工业产权保护的规定(针对专利权和商标权的不同规定); 熟悉《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的基本原则(重在理解)、了解有关版权保护的规定; 了解《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所规定的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了解《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所规定的知识产权保护范围(针对规定的每一种知识产权要了解其内容)、知识产权的执法措施(了解基本情况); 2.了解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边境措施(了解具体内容); 3.了解国际技术贸易的基本含义、掌握国际许可证协议的不同类型、了解国际许可证协议的主要条款、了解我国对技术进出口管理的基本制度、了解限制性商业条款的类型。 (二)国际投资法 1.国国际投资法概述:了解; 2.《多变投资担保机构》:了解其法律地位及其业务范围、掌握多变投资担保机构担保的主要内容(含承保风险、合格投资者、合格投资、合格东道国、代位权); 3.《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了解协议的适用范围、熟悉禁止使用的措施、了解其他内容; 4.国际投资争端的解决:了解投资争端的不同类型及解决方法、了解《华盛顿公约》的性质和法律地位、熟悉中心的管辖权(含对争端主体的要求、争端的性质、主观要求)、了解解决争端适用的法律、了解裁决的承认与执行。 (三)国际融资法 1.国际融资法概述:了解; 2.国际贷款协议:了解国际贷款协议的种类(每一种具体内容要看一下)、了解国际贷款协议的共同性条款(尤其是约定事项条款); 3.国际融资担保:了解国际融资的信用担保有哪几种类型(具体内容要看一下,重在理解)、了解国际融资的物权担保的表现形式(具体内容要看一下);(四)国际税法 1.国际税法的概念:了解; 2.税收管辖权:了解居民税收管辖权和居民身份的确认标准、了解所得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和所得来源地的认定; 3.国际双重征税:了解国际双重征税的概念和不同类型、了解国际重复征税的解决和国际重叠征税的解决; 4.国际逃税与避税:了解; 5.我国对外签订税收协定:了解。 二、历年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企业公关危机事件管理机制

企业公关危机事件管理机 制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企业公关危机事件管理机制(范本) 本建议旨在协助企业规避品牌风险,提高品牌传播活动中对紧急事件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 一、危机事件定义 危机事件是任何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可能遇到的情形。本制度所指的危机事件,为柯达在中国正常运营中突发性的,危害到公司品牌形象和业务发展等方面,需要立即做出反应并紧急处理的事件。危机事件可分为事件类危机和媒体类危机,两者有时混合出现。 1.事件类危机:事件类危机往往出自企业本身,与公司经营业务直接相关,同时对品牌产生较大的冲击和影响。事件类危机是由于企业产品、服务、信誉、管理等环节出现问题,也可能是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如股市、竞争对手、政府、客户、合作伙伴等形势发生剧烈变化,影响到企业业务的存续。 2.媒体类危机:媒体类危机往往源自媒体负面报道,有的可能是媒体的传闻,有的甚至被众多媒体广泛转载。媒体类危机与企业的品牌和公众形象直接相关,同时可能对经营业务产生潜在或直接的冲击和影响。 二、危机事件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永不出现危机事件的企业是不存在的。不是所有危机事件都可以提前防范,但如果有良好的危机事件管理机制,在危机出现

时,可将危机事件的伤害程度降低到最小。所以,我们认为,柯达危机事件管理制度的目标是:快速、有效地应对危机,合理调配公司各方资源,以规范化流程控制危机事件的影响,提高柯达对于突发危机事件,尤其是媒体方面的危机的应变能力。 危机事件管理的关键是当危机出现时如何应对。基本原理原则为:1.及时沟通原则: 建议在柯达内部建立一个危机通报制度,各部门应该经常沟通,把有可能出现危机的情况通报给市场公关人员,以做到有备无患。如遇危机事件发生,更应及时通报所发生危机事件的情况。 2.正视与重视原则: 如遇危机事件发生,应正视并高度重视突发事件,不逃避、不轻视。首先做好内部员工的沟通和思想稳定工作,防止正常业务受损;其次要了解危机根源,启动危机处理程序,及时处理掉直接危机以防扩散;此外,还要启动危机公关程序,消除外部品牌传播中的负面影响。 3.快速反应原则: 对发生的危机事件,应作出迅速敏捷的反应,制定应对解决方案,争取主动权,控制事态发展方向。 三、危机应对小组 进行危机事件管理,需要组建危机处理小组。这个工作小组日常是以虚拟的形式存在,一旦有危机事件出现,危机处理小组即可投入工作。

谈谈对国际经济法的认识以及如何学好国际经济法

谈谈对国际经济法的认识以及如何学好国际经济法说起国际经济法,最先让我想到的是经济法,通过经济法的学习,我认为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调整对象不同。国际经济法调整的是跨越国界的国际经济关系,既包括国际经济管制关系也包括国际经济流转关系。内国经济法调整的是发生在一国境内的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管理关系。其次,法律渊源不同。国际经济法的法律渊源包括国际法规范与国内法规范。而内国经济法的法律渊源以调整一国国内经济关系的法律为主,即仅为一国经济法规范。最后,主体不同。内国经济法主体以一国的法人、企业、自然人为主,而国际经济法主体范围则由国家、国际经济组织、法人、自然人、企业构成。 国际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俗称“三国法”,前两门之前已经学过,这学期学习国际经济法。在学习国际私法这门课的时候,感觉是大学两年来学过的最困难的一门课,理论多难以理解,需要记忆的知识点也很多,不仅考察记忆力,更要重视理解。对此,国际私法老师告诉我们说,如果国际私法你们就觉得难,那到时候国际经济法你们怎么办?因此,对于这门课我抱着虔诚和认真的态度,给予了高度重视,不仅仅因为这门课难,更因为这门课很重要。 上学期的时候,我在好大学在线(CNMOOC)学习过上海交通大学胡加祥老师的《国际经济法》这门课,这门课主要讲解了国际经济法的渊源与形成、国际贸易法律制度、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法律制度、国际贸易支付法律制度、世界贸易组织法律制度、国际投资法律制度、国际金融法律制度、国际税收法律制度、国际贸易与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国际经济争端解决法

律制度。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了解到国际经济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性学科。目前,我国的对外经贸交往和国际经济法实践迅速发展,人们对国际经济法知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加入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以后,我国开放的程度更加提高,中国人、中国的商品、中国的资本甚至中国的货币都在国际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进行商业交易,涉及到最多的、最基本的就是商品、货币和资本了。如果商品交易跨越了国境,就成为国际贸易,货币要是跨越了国境,就成了国际金融,资本跨越了国境,就成了国际投资。通过网课的学习,使我对国际经济法有了浅尝辄止的了解和认识,但是由于网课学习的局限性和自我认识水平的有限,对这门课的学习并不深入,对很多问题还存在疑惑,这就需要我在实体课的时候通过认真听课看书、查资料、问老师、同学等方式来解决我学习中的困惑与问题。 学习这门课,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首先要对这门课的框架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其次要重点理解和记忆重要名词和贸易术语,如:国际经济法的概念、跨国公司的概念特点和法律地位、FOB(Free On Board)、CIF(Cost,Insurance and Freight)、信用证等;再次,要多看案例尤其是CISG(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Contracts for 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的案例,从案例中分析法律关系,加深理解,学会分析与运用法律法规;最后,学习要把握重点,如: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调整班轮运输的国际公约;国际海洋货物运输保险条款;《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等内容。在学习中,我认为听课和看书是最重要的,通过课前预习,对下节课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重难点也会有所把握,同时对于自己不会的、不理解的知识点可以上课

2012杨帆国际经济法讲义

国际经济法讲义(2012年) (一)国际货物买卖法律制度 1、国际贸易术语(性质属于国际惯例) 《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1)根据卖方义务从小到大分为EFCD四组,其中卖方义务最小的为EXW(工厂交货),卖方义务最大的为DDP(完税后交货) (2)除了EXW和DDP,其余的均为卖方完成出口手续,买方完成进口手续 六个常用的贸易术语 FOB、CIF和CFR 区别: 缩略语后港口名价格构成安排运输投保 FOB装运港交易成本买方买方 CIF目的港成+运+保卖方卖方 CFR目的港成+运卖方买方

共同点:(1)风险转移的时间相同:装运港越过船舷 (2)交货地点相同:装运港 (3)进出口手续办理相同:卖方办出口,买方办进口 (4)适用于相同的运输方式:海运和河运 使用时特别注意的事项: FOB:两个充分通知:买方租船后给卖方充分通知;卖方交货时给买方充分通知CIF:如果买方没有特殊要求,卖方只有义务投保海运最低险(平安险) CFR:卖方交货时给买方充分通知 FCA、CIP和CPT (1)货物风险自卖方将货物交给第一承运人时转移; (2)交货地点为第一承运人所在地; (3)适用于一切运输方式; (4)其余各方面FOB和FCA、CIF和CIP、CFR和CPT一一对应。 《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特别注意:如果要使合同适用《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应在合同中明确表明。例如:CIF (指定地点)适用《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或Incoerms?規則2010)。 (1)将13个贸易术语减少为11个 《2010年通则》用两个新术语:DAT运输终端交货(……指定目的地)和DAP目的地交货(……指定目的地)代替了《2000年通则》中的DAF、DES、DEQ和DDU术语。 DAT和DAP术语都规定需在指定目的地交货,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在DAT术语下,卖方承担将货物从运输工具上卸下并交由买方处置的义务;而在DAP术语下卖方只需将货物交由买方处置即可,无须承担将货物从交通工具上卸下的义务。 D组只剩三个术语:DAP(运到)、DAT(运到、卸下)和DDP(运到、卸下、完税)。 (2)根据使用的运输方式将11个贸易术语进行分类 《2010年通则》没有使用《2000年通则》那样按组别分类的方式,而是按照适用的运输方式不同将11个贸易术语分为两大类: ①适用于任何单一或多种运输方式的术语有七个:EXW(工厂交货)、FCA(货交承运人)、CPT(运费付至)、CIP(运费及保险费付至)、DAT(运输终端交货)、DAP(目的地交货)和DDP(完税后交货)。 ②只能适用于海上和内陆水上运输的术语有4个:FAS(船边交货)、FOB(船上交货)、CFR(成本加运费)和CIF(成本、保险费加运费)。 特别提示:虽然《2010年通则》改变了《2000年通则》对贸易术语的分类方式,但是,《2000年通则》E、F、C、D四组术语下卖方义务从小到大的规律并没有发生变化,在进出口手续办理方面的规定也完全相同。 (3)《2010年通则》改变了《2000年通则》关于FOB、CIF和CFR三个术语以越过船舷为风险转移的规定,而代之以将货物装运上船。 (4)将贸易术语也适用于国内贸易 传统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只在国际销售合同中运用,此种交易的货物运输都需跨越国界。《2010年通则》正式认可所有的贸易术语既可以适用于国际贸易也可以适用于国内交易。

企业危机公关传播管理制度

企业危机公关传播 管理制度 1

危机公关传播管理制度 1、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1.1本制度规定了如何应对媒体记者临时采访,因客户投诉或客户与公司发生纠纷造成的工商、税务、保监会、银监会、媒体等相关单位对我公司进行调查采访的应对办法。 1.2本制度适用于长行汽车租赁有限公司总公司及下属各分公司,适用于上海长行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公司及下属各分公司。 1.3本制度的内容包括①产品或服务瑕疵型危机处理办法; ②劳工、股东纠纷型危机处理办法; ③经营不良型危机处理办法; ④反宣传事件型危机处理办法。 2、目标和原则 2.1目标:规范危机事件处理方式,及时有效化解并消除不利于公司的负面报道。 2.2原则:及时反映、及时行动、扬长避短。 3、本制度的执行管理机构及执行管理职责 3.1公共关系部是本制度的主管兼执行部门,在公共关系总监

的领导下由公共关系部公关经理负责具体工作。 3.2公共关系总监是公共关系部危机忩公关传播工作的主管领导,负责危机事件的策划、管理及审核,管理制度的内容及流程的制定、调整,考核的确定等工作。 4、危机公关传播的具体操作办法 4.1危机事件的鉴定办法: ①各分公司及各部门的全体领导及员工均需有危机意识,当遇到客户投诉而产生的纠纷,新闻媒体欲希望就某一社会问题或事件采访我公司,知情者需立即将所知详情上报公关关系部公关经理,如公关经理临时无法联系到,可直接上报公共关系总监或办公室主任。 ②公关经理根据所了解的实际情况初步判定该事件的未来发展趋向,并与公共关系总监共同协商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行动措施。 ③当公关经理和公共关系总监均无法取得联系时,由办公室主任届定事件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立即上报集团总裁以便及时处理事件。 4.2危机事件的处理办法: ①由公共关系总监或总裁组织”危机控制中心”,同时需指定专门负责对外传播的人员即新闻发言人。 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